演唱艺术表现

2024-10-18

演唱艺术表现(精选12篇)

演唱艺术表现 篇1

声乐演唱的艺术表现是声乐艺术的灵魂和生命, 声乐演唱是各种声音技能表现, 情感表现, 综合素养的表现等, 每一个演唱者都应该进行深入地研究, 创造出最完美的艺术形象。声乐演唱艺术是一个再创造过程, 一个优秀的演唱者在演唱时必须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加工, 使声音的技巧与完美的艺术表现相统一, 这样才能达到真实感人的艺术效果。

一、声乐技术与声乐艺术的统一

声乐“技术”是声乐艺术中科学发声的技能。在声乐艺术中, 花腔女高音那富于弹性、轻盈灵巧、富有天使般的声音, 戏剧性男女高音那舒展有力、层次丰富的声音;抒情性男女高音那圆润甜美、飘逸流畅的声音;抒情性男女中音那雄浑沉实、丰满稳定的声音无一不是人声技能的体现。有高质量的声音技术基础, 在声乐演唱中才能自如、准确、完美地表现声乐作品。在声乐演唱中, 声乐技术的重要性是众所皆知的。但声乐艺术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展示单纯的技巧, 而是为了表现声乐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在听觉和视觉上给欣赏者美的享受。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表演艺术家, 无一不是身怀绝技, 技艺超群。歌唱技巧应该和艺术表现相统一才能实现其自身的艺术价值, 我国传统音乐美学就非常重视演唱技巧和艺术表现的统一, 如果单纯地把歌唱技术作为表演目的, 那么最终会因为缺乏艺术表现与内在的生命力而感到乏味。巴赫曾批评那些炫耀派专家们说道:“他们精湛的演奏却使我们赞叹不已, 他们激发了我们的情感, 制服了我们的欣赏, 使我们目瞪口呆, 但打动不了我们的心。”如此看来一个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有艺术表现力, 要始终做到, 以情动人, 任何音乐作品都有其特定的音乐内涵, 演唱者必须将声乐技术与声乐艺术的统一, 演绎出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的艺术作品, 才能体现声乐演唱艺术的真正价值。

二、艺术表现是声乐艺术的生命和灵魂

艺术表现是声乐艺术的生命和灵魂。高超的歌唱技巧和优美的音色是声乐演唱最基本的条件, 但并不是拥有了这两个条件就会有好的艺术表现效果, 再高超的技巧, 再优美的声音, 如果没有好的演唱经验和丰富的艺术实践是不能达到技巧和表现完美的统一的。为使演绎的作品达到情感真挚, 扣人心弦, 在掌握好技巧的同时, 达到以情感人、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声乐演唱更具有艺术性和生动的艺术生命力, 达到理想的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呢?我认为演唱者必须做到一下几点:

(一) 深入仔细的了解、研究作品

对于演唱者来说, 要做到认真的了解、研究所要表现的作品, 了解词、曲作者的创作动机和特点。声乐作品是诗乐合璧、词曲交辉的综合音乐体, 词作者对作品的创作有诗人的创作动机和手法, 曲作者用音乐创作的各种手段与词和诗融洽的结合在一起, 形成完整的声乐作品。然后通过演唱, 把作品深处的内涵表现出来。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中提到:“有终日唱此曲, 终年唱此曲, 甚至一生唱此曲, 而不知此曲所言何事, 所指何人, 口唱而心不唱, 口中有曲而心上无曲”。这段话深刻地表明了, 演唱者只有深入研究作品, 仔细地体会作品内在的思想内涵, 只有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前提下, 才能进一步研究如何运用声音来理智的表现作品。

(二) 用真实情感投入艺术创作

心灵是美妙歌唱的源泉, 在声乐演唱中, 旋律最微妙最难以表达的作品内涵要通过演唱者优美的音色来体现, 而美好的音色不仅需要很好的歌唱技术, 还需要真实的情感为基础, 声音色彩的变化要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就要求演唱者在实践中必须仔细认真的去了解体验作品的思想情感, 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作品中去表现作品深刻的内在情感, 才能真正的打动观众。以歌剧《白毛女》中的《杨白劳》一曲为例, “十里风雪, 躲帐七天我回家来……”。杨白劳作为封建社会受剥削受压迫的农民典型, 不仅是吃不饱穿不暖, 还欠了地主的债, 此时躲帐回来的杨白劳从精神上和身体上都是疲惫不堪, 面对地主的剥削和压迫他无能为力。因此在演唱第一乐段时声音要控制在弱声上, 表现主人公无奈和无助的悲惨处境。把握这一基调, 不仅要求歌唱演员有较高的声乐演唱技巧, 使其对气息, 音量音色的控制, 更需要演唱者有深厚的文化素养, 认真的研究作品的文化内涵, 准确的刻画人物的形象, 用真实情感投入艺术创作, 从而唤起听众对这一人物的理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为下面的剧情发展作一个铺垫。

(三) 培养良好的练声习惯

情感的投入应该从练声开始, 练声是纯技术训练, 如果我们在练声的时候, 每一条练声曲在注重技术的同时加强情感的表现, 使枯燥的练声变得生动而优美。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就是用这种方法训练她的学生并获得成功, 这种给与练声曲以情感和音乐形象的方法, 可以避免由于练声单纯的注重技术的提高, 在演唱时想到内容忘了方法, 想了方法又忽略了情感的表达二者不能兼顾的矛盾, 养成有声必有情的良好习惯。

(四) 理解作品内涵, 把握好再创造的“度”

在声乐演唱中, 要把握好情感分寸, 其中的“度”是演唱者在创造过程中调节作品自然、平衡的尺码, 要想把握好这个“度”首先要深入了解作品, 分析作家意图, 了解作品的创作文化背景, 作者风格, 以及主要情感的基调, 正确掌握作品音乐表情术语。如, 速度快慢, 强弱对比, 以及演唱技术的正确运用, 对不同声音色彩的调整等, 然后选择最适当的语气和优美的旋律结合起来, 从而达到生动的展示作品真正的内涵。当然, 演唱者为了更好地表现原著, 在征得作者的同意后可以对原著进行必要的修饰。但如果由于个人嗓音条件的原因, 为了更容易演唱而任意改动原著, 破坏了原著的整体音乐形象是不对的。在演唱中, 要想把握好这个“度”, 演唱者要深入了解作品, 提高自身的修养, 根据自己所具备的歌唱技巧, 对同一作品演绎出不同风格的音乐形象, 使音乐作品多元化。在演唱中, 除了把握好上述音乐理论上的的“度”以外, 还要把握好情感表达上的“度”。如果在演唱时对情感表达这个“度”把握不好, 就会在演唱中失控, 造成自己激动得使自己所具备的技术无法控制声音, 无法完整的表达和表现作品, 造成观众审美疲劳。为此, 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时, 用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 冷静的有修养的把握好这个“度”, 只有这样才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词、曲作者理想艺术效果, 把美好的音乐形象展示给观众。

总之, 声乐演唱的艺术表现是声乐艺术的生命和灵魂。只有掌握了较全面的声乐演唱技能, 深入仔细地了解和研究声乐作品, 理解作品内涵, 用真实情感投入艺术创作, 把握好再创造的“度”, 将精湛的技术与完美的艺术表现相统一, 才能使声乐演唱更具有艺术性和生动的艺术生命力, 生动完美的塑造音乐形象, 达到真实感人的艺术效果, 体现声乐艺术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田玉斌.歌唱的艺术.人民出版社, 1993年6月.

[2]李凌.歌唱艺术漫谈.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0年5月.

[3]田丁.论声乐表演艺术再创造.中国音乐编辑部.2002年7月.

[4]郭建民.声乐文化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年8月.

演唱艺术表现 篇2

摘要: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的特点是通过美妙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表达歌唱者的真情实感。确实,一首歌曲唱得好坏,除了声音条件和演唱方法外,主要的是音乐表现。实践证明,只有技术掌握得好,再加上良好的音乐表现,才能感动观众,打动评委。因此,我们平时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在声乐的艺术创造上,把声乐技巧与音乐表现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紧扣强化中师生声乐演唱情感表现力的主要目的,分析情感表现力缺乏的产生原因,研究如何在声乐教学中训练歌唱技巧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力,使演唱声情并茂。

关键词:声乐中师生;音乐表现;艺术实践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的特点是通过美妙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表达歌唱者的真情实感。确实,一首歌曲唱得好坏,除了声音条件和演唱方法外,主要的是音乐表现。我们经常看到这种现象:有些学生自然条件非常好,经过长时间的正规训练后,成绩却很平平。而有些声音条件、演唱方法不是很突出演唱方法的学生,却能以良好的音乐表现取得优异成绩,这就是音乐表现在临场表演的不同结果。怎样才能有良好的音乐表现呢?中师声乐大纲对音乐表现的一项阐释为:为了较好地表现歌曲情感,音高、节奏准确,要准确地运用普通话或原文演唱中外歌曲,演唱完整。这里包括四点要求,其中最核心的要求和最能体现学生演唱水平的,是“较好的表现歌曲情感”,即要有情感表现力。

人类先学会说话,为了表达更深厚的情感才开始唱歌。世界上一切美好的歌声之所以为人倾倒,除了歌唱者具有良好的嗓音和高超的技术外,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歌声能生动地表达歌曲内容和真实情感,即有良好的音乐表现,可引起听众内心情感上的共鸣,给予听众美的享受和情绪感染。可见,音乐情感表现于声乐艺术中的重要性。正如《诗经》中所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因此,向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是声乐教学中的核心任务,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很好地表现歌曲情感,提高情感表现力呢?结合本人多年从事中师声乐教学的体会,以强化学生音乐情感表现为主要目的,针对表演中出现缺乏情感表现力的现象,分析情感表现力缺乏的产生原因,研究如何在声乐教学中训练歌唱技巧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力。

一、学生缺乏情感表现力的原因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学生缺乏情感表现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注重技巧,忽视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2、学生对作品缺乏理解,包括作品的时代背景、主题、风格、思想感情等。例如,有的学生在演唱外文歌曲时,不在原文词义上下功夫,照猫画虎,辞不达意,只重视原文拼音发声的准确性,不懂原文词义,如何能准确地表达感情呢?

3、对音乐情感的表达方式,缺乏了解运用。

4、缺乏艺术实践。

5、综合艺术修养不足,缺乏艺术想象力。

二、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表现力

(一)技巧与情感表现并重,平时教学中渗透情感表现力的培养

教师应让技术训练、音乐感觉、音乐表现力等综合体,依靠练声曲进行。例如,音阶的上下转换和跑动要富有流动感,唱得舒展而自如的是连贯性乐句,唱得华丽而富有活力的是跳跃性乐句。对快的练声曲,要想象是快乐、激动的情感抒发;慢的,则是哀伤、沉重的情感表达。应要求学生感觉每个乐句、每个母音的流动都有潜台词,每首练声曲都要让学生赋予一定的含义,然后积极地表现。例如,练声曲《135||》用母音“啊”演唱时,可以想象是向妈妈表达爱意“我爱你”,唱起来就会不只是干巴巴的声音,而是有感而发的乐音。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发声必有情的习惯。还可以拿歌曲中的旋律作为练声曲,在练声中养成分析作品的良好习惯,细心感受,把每条练声曲或作品都唱得准确,完美而有感情,认识到美好的歌唱是技巧与情感的完美结合,从技能训练上升到有意识的歌唱需要,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思想内容和情感,为情感表现铺垫

1、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点。例如,歌曲《黄河颂》是在表现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所以要深刻地领会作品思想内容,必须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点。《黄河颂》的时代背景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困难的时刻,中华儿女不屈不饶,誓死保卫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悲壮历史时刻,作者以不可抑制的创作激情写下《黄河大合唱》。《黄河颂》是其中的一个乐章,通过歌颂母亲河,激励中华儿女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了解这些背景,歌唱时才能声音洪亮,气息稳健,激情澎湃。

2、深刻地理解歌词内容。歌词是歌曲内容的具体体现,学生通过深刻地理解歌词内容,将歌曲音乐形象与歌词文学形象构成一幅生动的“音乐画面”,达到联想歌词中的意境效果,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地投入其中,达到入戏与忘我的境界,强化情感表现。特别是外文歌曲,一定要对照中文,把每句意思弄清楚,否则自己都不知所云,如何谈情感表现?还可让学生通过提高语音位置,加强语气、语调以及咬字、吐字的积极状态朗诵歌词,要求学生在练习中强调带上感情和良好的呼吸支持,将朗诵时的生理感觉再现于歌唱状态中。学生通过练习,既可加深理解歌词的意义,又可找到好的声音感觉。歌曲的音乐表现,不能光凭声音技巧,必须深刻地理解歌词内容,使自己完全进入歌曲境界,真正表达作品的思想情感。

(三)掌握声乐艺术情感表达方式,提高情感表现力

有的学生,不论什么歌曲,总是一个速度,一种力度、音色,听起来犹如喝白开水,平淡无味。要知道歌曲也是音乐语言,和诗歌、小说一样,有一套表情达意的体系。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都是音乐语言要素。通过各种要素,表现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考生作为歌唱者演唱歌曲,属于二度创作,可以在速度、力度、音色上等进行艺术处理,

第一是音乐速度。音乐表现的方法,第一是速度。它来源生活,如人的对话速度一般平缓,说明环境优雅心境平和。如果说话速度很快,说明紧张激动。所以,为使作品按一定的速度演唱或演奏,音乐一定要准确地表达出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例如,《牧歌》(蒙古民歌)是一首描绘辽阔宁静草原风光的歌曲,演唱者要表现出草原那种一望无际、宽广深远的诗情画意。同时,为表现它的意境,作曲家标出PocoAdagio(最慢的柔版)的速度术语。这里用中速或快速演唱,肯定是不合适的。

第二,力度的处理。力度是强弱的程度。音的强弱变化,在艺术上有很强的表现力。不同的力度表现不同的意境和人的不同情感,表现强大力量、强烈感情、高大形象等内容时,应采用强的力度来表现。如果表现细腻与深沉的感情、形容娇小的形象时,则采用弱的声音力度来表现。当然,同一首歌曲的力度也应根据音乐歌词内容规定的情境来变化处理。例如,《祖国颂》这首气势宏伟的歌曲,不能用一样强的力度从头到尾来演唱,不仅演唱者吃力,而且也缺少音乐情感表现的对比和变化,不能生动地表现歌曲意境和情感。

第三,音色的色彩。通过音色的对比和变化,可以丰富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人类的语音音色受感情支配:音色明亮时,高兴;音色暗淡时,悲哀;音色嘈杂粗糙时,愤怒;音色尖锐干涩时,紧张。所以,歌唱者一定要对歌唱音色进行恰如其分的处理,充分利用歌唱音色表达情感的这一特性,使歌唱富于艺术的感染力。总之,速度、力度、音色明暗等变化,都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这是使音乐形象和人物感情更加突出的方法。因此,歌唱时要注意歌谱中的各种力度、速度记号和表情记号,根据对作品的理解进行再艺术创造。

(四)加强艺术实践,稳定情感表现力

不断地艺术实践,是完善情感表现能力的基础。成功的表演者是在反复不断的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教师应多创设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积累演唱经验,增强心理素质,才能在演唱中尽情地表现歌曲情感。例如,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供一个经常在众人面前公开演唱的机会,组织学生听课,上小组课,尤其是针对那些不善于表现的学生,要让他们在同学面前演唱,互相倾听,互相鼓励,这会使他们的意志得到锻炼,养成自信的歌唱心理,从而更好地表现歌曲。也可运用演出、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或者与其他班级进行联合考试,有条件的还可变换考试场地。例如,空间大小不同的,共鸣效果不同的,努力使学生习惯各种场合、环境的演唱。实践证明,多次表演、排练和模拟考场的经历,是锻炼学生心理和歌曲情感表现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他们在实践中不断自我调节,改善心理状态。随着不断积累演出经验,提高表演技巧和艺术修养,学生的演唱越来越投入,能更好地表现歌曲情感。

(五)功夫在诗外———提高个人综合艺术修养是提高音乐表现力的保障

经过艺术加工、创作的感情再现,是演员舞台表演前生活体验后的真情流露。但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有限的,学生必须体验色彩绚丽、变化多端的情感世界,在文学、电影、戏剧、美术等其他艺术领域观摩和学习,体验与积累越丰富,对艺术的感情表现越有帮助。因为有了这种情感体验,学生对作品情感的理解会越透彻。所以,平时应要求学生阅读中外文学作品,阅读关于音乐史的书籍,多看绘画、戏剧等姐妹艺术。

浅析声乐演唱的情感表现 篇3

关键词:声乐;情感;美感;声情并茂

声乐演唱不同于一般的歌唱,它通过美妙动听的歌声及清晰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因此它必须深刻揭示和展现出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歌唱者的演唱过程是一个理解——获得——表达情感的过程,因此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时必须使自己的内心世界与作品情感达到和谐统一,将丰富的情感渗透到歌声当中,以此来感染观众。

1 情感对于声乐演唱的重要性

1.1 情感概念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个体主观之间的关系。情感表现一方面是基本情绪的表现,另一方面是精神特征的表现。情感是伴随着一定的认识过程而产生的,它产生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实践之中。声乐演唱的过程就是演唱者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运用自己的联想及想象激发出符合作品内容的内心情感,并且将这种情感通过演唱真实流露的过程。因此演唱者想要打动观众就必须先打动自己,他必须激发自身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演唱中,真正地做到“人曲合一”。真正感动人心的演唱,不仅仅凭借高超的演唱技术,最为重要的是抓住声乐演唱的灵魂——细腻的情感表现。

1.2 情感表现是声乐演唱的灵魂

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是指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音乐形象和情感内容进行演绎和表现的状态。在声乐演唱的艺术中,“情”是主导,是声乐演唱的“灵魂”。演唱者动声之前要先动情,才能唱出感人至深的歌声。声乐演唱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能够区别就在于,它通过音乐与演唱者的演唱展现出作品的内容及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它能够对观众产生直接的情感冲击,更容易深入心灵,令观众感同身受,产生共鸣。因此,声乐演唱是表达情感的艺术,情感表现是声乐演唱的灵魂。声乐演唱是唱情的艺术,即是“以声表情”、寓情于声。但是,有些演唱者却只注重歌唱技巧的训练,练就了漂亮的声音,为声音而歌唱。而事实上,在演唱中声音只是载体,其所承载的情感才会直接关系到听众所能产生的情感体验。演唱者在演唱中所蕴含的堅定、激昂、欢乐、痛苦等情绪,都能对观众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使他们的情绪随着歌声的演唱跌宕起伏。演唱者在演绎作品时要准确把握情感,并且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以此触动听众的心灵,激发他们潜在的情感。一个完美的声乐演唱是演唱技巧及情感表现的完美统一,是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演唱艺术。

2 如何在声乐演唱中做到声情并茂?

2.1 掌握作品的背景内容

演唱者在演唱一首新的作品之前,必须先掌握声乐作品的背景,定位作品情感风格。准确把握作品的背景,把握作者在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感情,要求演唱者不仅仅是演唱作品,还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深入透析。(1)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艺术的创作源自生活,因此每一步声乐作品都有它的时代性,即它是反映某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的变化及特点。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是演唱者在声乐演唱中表现情感地关键步骤。作曲家在创作中会赋予作品喜悦、悲伤、愤怒、赞美、思念等等情感因素,同样是悲伤基调的几个作品,演唱者如何准确地对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行区别呢?这就要求演唱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访问等方式对几个作品的时代背景加以分析与比较。根据时代背景、作品中音乐要素及事物的不同,对不同的作品进行恰当、合适的情感表达。(2)推敲、琢磨歌词深义。声乐演唱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就是加入了歌词,并且通过人声对其加以演绎。歌词是声乐演唱的标志物,是艺术化的生活语言。歌词是在文学性基础上被赋予了音乐形象,与节奏、节拍、重音等因素共同构成的音乐语言。歌词是作品情感内容的一句,演唱者在演唱中就是歌词演绎的载体,因此演唱者必须对歌词的涵义进行反复推敲、琢磨,深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深义,并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运用联想及想象对歌词加入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结合歌唱技巧,真正与音乐形象融为一体,身临其境。这样演唱者的演唱才是发自内心的、浑然天成的演唱,更加的真挚、自然、富有表现力。

2.2 提高声音技巧的训练

声乐演唱创作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然,演唱者在演唱中同时要把歌曲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无情的演唱会使声音听起来苍白无力,滥情的演唱会使声音听起来轻弱轻浮,合理的情感表现要与声音技巧的训练结合起来,将情感表现运用到吐字、气息、发声的训练当中。(1)吐字与情感表现。声音演唱中吐字对作品情感的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吐字技巧包括喷口吐字法、报音吐字法、切分吐字法等。在演唱时需要演唱者用不同的吐字技巧来表现作品的音乐形象。例如在在演唱歌曲《黄水谣》中,要表现出黄河奔腾磅礴的气势,在一些字句上就要运用喷口吐字法,做到出字时有爆发力。而在演唱歌曲《咱当兵的人》中,演唱者要表达军人的坚定有力、热情饱满的情感,就要运用报音吐字法,将字头、字腹、字尾一次完成,一泻而出。而在演唱歌曲《小白菜》中,要表达出作品抒情、柔和的情感,给人以意味深远的悠长之感,就要运用切分吐字法,将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分别完成,适当延长某一部分的时值。演唱中正确运用吐字技巧才能恰当地表现作品的情感。(2)气息与情感表现。演唱者在演唱时呼吸控制的是否合理对于情感的表现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演唱一首作品时应该合理设计呼吸点,从而使歌声连贯通畅。与此同时,歌唱中气息能否做到连贯也与演唱速度有一度的关系。演唱时应准确掌握歌曲的基本速度,演唱之前应认真理解歌词的含义,准确的把握作品的节奏、速度,在演唱中合理调整呼吸,从而使演唱过程更加流畅连贯。例如在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时,必须先分析作品各段落所要表达的不同的情感,合理调整演唱速度,才能更加准确地表现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切的情感。(3)发声与情感表现。古人云“声由心起”,说明在演唱中发声是由心里的情感引起的,如何在发声中恰当的表现情感对于演唱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平时的发声中,我们就应该注意有感情的进行发生演唱,即以情带声。在平时的发声练习中,我们要调动我们的生活经历将看到的情景和事物,把我们所接触感受到的情感思想通过发声练习表达出来。有感情的发声才动人,融入感情也有助于我们克服发声僵硬的缺陷,调整我们的歌唱面貌。通过不断的练习,并形成一种习惯,我们就会在演唱中自然而然地做到“声情并茂”。

3 结语

声乐演唱是表演的艺术,是对歌唱者素质有着严格要求的艺术。要获得高质量的声乐演唱,不仅仅是要具备良好的嗓音条件、声音技巧,最重要的是真正能够将情感融入到演唱中。要真正的把握和体会作曲者创作的动机及作品的思想感情,同时发挥精湛的发声技巧,通过恰当的、富有情感的演唱将作品中的音乐形象鲜活的表达出来。只有声情并茂的演唱才会感动人,才是真正的演唱艺术。

参考文献:

[1]吕琳.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想象与情感表现[J].乐府新声,2008(3):199202.

[2] 单旭娟.简论声乐演唱中情感的运用[J].青春岁月,2013(5):93.

论声乐演唱中的艺术表现 篇4

一、艺术表现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声乐艺术是以人声作为传播媒介来表达情感、揭示人物内心思想情感、激发人们不同情绪和感受的一种艺术形态,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规律性和原则性。声乐作品如歌曲是曲作家和词作家共同创作的适合人们演唱的一种艺术符号,是没有生命的音符,只有经过演唱者的艺术表现才能赋予它生命,才能将它的情感内容表现出来,才能塑造出完美的音乐形象,增强歌声的艺术感染力。

二、培养声乐演唱艺术表现力的途径

(一)准确表达歌曲作品的思想与情感

第一,熟悉作品创作背景。不仅要对作品的歌词内容、音乐特点等作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还要对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风格、思想主线等作进一步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和情感。

第二,分析理解歌词。只有准确无误地理解歌词,才能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才能培养演唱者良好的艺术表现力。如《教我如何不想他》看似一首诉说恋情的歌曲,但通过对歌词和歌曲创作背景的了解不难看出这首歌曲在本质上讲的是在异国他乡求学的“五四”青年对祖国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第三,熟读作品曲谱。只有熟读作品曲谱,准确把握作品的节奏和旋律,才能将作品中丰富的艺术魅力传达给听众。如《黄河怨》采用大小调式交替、复二部曲式以及陕北民间哭腔的表现手法表达了沦陷区妇女凄惨悲愤的痛苦心情。

(二)准确塑造歌曲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第一,运用不同的声音和音色塑造人物形象。如在演唱《黄河怨》时,应根据表达情感的不同使用不同的音色来塑造人物形象。站在奔腾咆哮的黄河岸边,想到自己遭受的凌辱,女主人公在极度悲愤和绝望中发出“风啊,你不要叫喊; 云啊,你不要躲闪”的低吟,此时只有暗淡的音色、叹息般的气息才能表达她此刻极度悲伤的内心世界。紧接着“黄河啊,你不要呜咽”虽然音量有所提高,情绪突然激动,但音色却更加低沉暗淡,女主人公似乎要在这里吼出内心的悲伤,但唱到“呜咽”二字时,情感共鸣又使激动的情绪渐趋平缓,音色又趋于暗淡。

第二,在规定的或设计的具体环境中塑造人物形象。如《摇篮曲》为演唱者设定的是一种相对安静的环境,演唱者应使用轻柔缓和的音色营造安静、甜美的氛围。

第三,运用合理的艺术想象。如在演唱《大森林的早晨》时,演唱者只有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在脑海中想象出大森林早晨的美丽画面,才能达到“触景生情”的艺术效果。

(三)运用咬吐字和行腔技巧表现作品内涵

良好的呼吸共鸣、清晰地咬吐字和行腔等技巧的熟练运用不仅能扩展艺术表现得范围,而且还直接影响着歌曲的艺术表现力。正确的咬吐字概括来说就是“字正腔圆”,是声乐演唱的基本技术要求。不同演唱风格的作品,在咬吐字时各有特色。在演唱节奏欢快的歌曲如《赶圩归来阿里里》时, 咬吐字要清晰明快,不能拖泥带水;在演唱节奏舒缓、委婉深情的歌曲时,咬吐字要柔和连贯,这样才能表达出作品深沉的情感;在演唱情绪激昂的歌曲时可以运用字头喷口法, 以表达强烈的情感。

三、结语

演唱艺术表现 篇5

什么才算是好歌曲?曲子和歌词的扣人心弦,能唱到人心坎儿里的就是一首好歌。《发如雪》的歌词便美到了极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生生世世,缘起缘落,伊人独憔悴,一切只因心尘未脱, 为情所困。一个情字, 误尽世间多少痴男怨女。几夕缱绻却千年留恋,似曾相识却物似人非,看时光交错,叹爱恨情仇,只是当时已惘然。听《发如雪》,感觉就像是在看一幅感动了千年的水墨画,一切都是恬淡素雅,不需修饰的,但却能在瞬间穿透了内心。悠扬的乐曲,完美的声线,使每个人都好象看到了自己的前生今世。烟花三月、如烟似雾的江南小镇、下着朦胧细雨的夜晚,音乐便从孱孱的屋檐流水声和滴水声中开始,那雨声清晰而又朦胧,那雨水,落在了千年前古老悠扬的街上,也落在了千年后有情人的心中。歌一开头便营造了这样一种古老的氛围,像传说,像回忆,更像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有一种爱和痛交织心碎的感觉。慢慢响起的钢琴哀怨缠绵的音符仿佛跳跃在地面的流水中,接着杰伦的声音轻呤而起——“狼牙月,伊人憔悴,我举杯,饮尽了风雪”破空而来,凄凉空灵。后来那句“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只恋你化身的蝶”的唱腔更是特别。而整首歌运用了沧桑、饶舌、似儿歌等四种不同的唱法。第一段饶舌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穿越了千年的智者在向你轻轻诉说,恍惚间,你好像清晰地看到了过去的种种。也许你也会在他的歌声中眼泪纷飞,也会在他的歌声中等待皎洁的月光来完美你的爱情……歌曲最后那段“啦儿啦……铜镜映无邪扎马尾你若撒野今生我把酒奉陪”可堪称是全曲的点睛之笔,听这段的时候,我想大多数人都是会微笑的,甚至是破涕而笑,现实与回忆的交织,前生与今世的交融,都在这种轻松却又稳健的“啦儿啦”中幻化成天边的彩虹,留下的只有千年不变的誓言。试问还有这种千古绝唱的爱情流落繁华的尘世间,倘若有,我也梳整我那随风飞舞的发丝,扎起马尾来,你情我侬,单纯地相爱,再朴素也是天仙。恐怕世人都会感叹,好一首诠释永恒的《发如雪》,这样完美的讲述了前世今生轮回的永世爱情!读懂了歌词才能完整的诠释一首歌。

在演唱难度上,《发如雪》也丝毫不马虎。很多人都可以降调把这首歌唱得很好听。但是按原调看,这是当之无愧杰伦第一难歌。开头就不低,然后是伴随着很轻假声的“饮尽了风雪”、“红颜唤不回”,而 “邀明月”“红尘醉”都需要很强的爆发力。厉害的是,杰伦的高音虽高但声音并不大。至于最后那个超高的“红尘醉”,就无法可想了。对于女生来说,唱这个高音没具多少难度,但是对于男生来说就不容易了。《发如雪》这首歌在杰伦飙到高音的地方相当令人印象深刻!其次是演唱的情感,女生演绎这首歌还是些许情感难度的,不能很完整的诠释出歌词想表达的意境。但可以试着想象歌词的情景,将自己置身其中,再加上自身的特点将其丰富,便能很好的演绎。其实在高音方面唱不好就会很难听,像鸭子叫。以前我也在电视里看过教唱高音的技巧,也说得比较抽象:唱高音时嘴要尽量张开,声音发全,想象着将东西抛到脑后,声音往脑袋后上方走。于我个人来说只是喜欢唱歌,并没有学过专业发声技巧之类的知识,我只能凭着感觉尝试这种方式,在摸索后觉得颇为有用。对于其他的方法,还有像是想象着自己面向大海,在对着大海呐喊的感觉等等。像我这种业余的音乐爱好者来说,在平时的唱歌过程中多多的尝试各种方法,并找到自己独特的方式是唱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乐趣。

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 篇6

关键词:音色;声乐演唱;运用;表现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71-01

音色是音乐属性的基本构成内容,也是其中最为基础的。在声乐演唱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应用到音色,将其具有的特点表现出来,使得演唱更加具有感染力以及艺术性。演唱人员在声乐的表演过程中,需要对音色的转变给予更多的重视,这样音乐才能够具有表现力。如果一名演唱者想要成为一名演唱家,那么,就必须要重视音色在声乐表演中的运用以及表现,不仅需要相应的演唱技术支持,同时,还要求演唱人员具有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够将其全面的展现出来。

一、音色在演唱中的理解

很多人都认为在演唱过程中,音色就是声音的敏感与暗淡。但是在一些有关音乐知识的书籍中,对于音色却是这样解释的:音色是声音所具有的色彩,音色也代表着声音的品质。对于一切的声音而言,都具有属于自身的声音色彩。无论人们听到的是嘈杂无序的噪音,还是人们听到的是悦耳婉转的乐音,它们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色彩形式。人们在对声音进行表现的过程中,经常会对能使得音色发生变化的一些其它因素进行忽略,同时,声音是由一个声源扩散的,但是因为外力或者是内在的使得音色发生了变化,这时对于音色而言都会具有很高的关注度。音色与音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同时,也存在的巨大的差异。声音的品质指的是声源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声音的品质是无法对其进行改变的。但是对于音色进行深入研究,可以说音色的概念理解是非常灵活的。比如人们所发出的声音,无论声音很响亮,还是声音很低沉,无论声音发出的是女士还是男士,又或者是如同京剧唱腔般的声音,对于音色的理解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在声乐的演唱过程中,要根据演唱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还表演角色情感发展的需求,可以利用不同的音色对其进行诠释。对于此内容,是需要演唱人员具有高超演唱技巧才能够做到的,同时演唱人员本身所具有的天赋也是影响因素。一些人因为自身所具有的声部结构,使得这些人在音乐的表现以及学习的过程中,无论自身付出多么大的努力,最终还是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对于音色的有效调控,必须要使得演唱者能够将声音的变化变为音高与音量的变化,最终才能够做到对于音色的有效调控。音色的变化能够对人们发起巨大的冲击,使得人们在欣赏演唱者表演的过程中,不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同时还能够更加细致、更加深层次的感受到音色的作用。

对于音色的理解也是演唱者对于音色的学习过程中,音色包含的内容众多,其中泛音与基音是非常基礎的两方面内容。声音是由震动产生的,基音指的就是物质在震动的过程中所诞生的低频率的声音。除了基音之外,剩下的都被称之为泛音。对于物质震动所产生的频率,除了低频率的声音,基音就是最为基础的衡定标准,其余物质震动就是所指的泛音。音乐的众多部分都不是一致的,这些都是由泛音决定的,同时人们还能直接的感受到基音的响度。对于音色的理解,书籍上的记录也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内容,在对于音色的研究过程中需要将众多其它因素都考虑在内,这样是能够对音色有着更加全面的理解。对于音色的了解基础之上,将其与自身的声乐演唱相结合,使得自身的演唱更加的具有感染性和变现力,为声乐的发展做出贡献[1]。

二、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

(一)音色与声部

对于交响乐队的音色而言,需要明确交响乐队应用的乐器的总类还有众多的其它因素,对于人的声音的音色,则是需要对人的声音的声部种类进行深入分析。每一个人的声带结构都是不同的,有的人的声带结构宽,有的人的声带结构窄,有的人的声带结构长,有的人的声带结构短,即使是声带结构具有的厚度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按照声带结构的特点,将人的声部概括性的划分为六部分,具体的就是男高音、男低音、男中音、女高音、女低音、女中音。根据每一个人声带结构的不同,这六类在其各自的内部还可以进一步的区分。本文以男高音为例子,在其内部进一步的划分就是花腔男高音、抒情男高音、戏剧男高音,还有一种就是抒情花腔男高音。对于人的声音的分类与音色相比较还是存在巨大差距的,因为个人的情绪震动,或者其它的原因都会对音色造成一定的影响,最终导致新的音种的诞生[2]。

(二)音色与角色

因为每一个人所具有的声音都是带有不同的色彩的,所以也为声乐演唱中对于角色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很多的戏剧在剧本上有着特殊的要求,就是对于羊场人员应当具有的音色有了一定的规定。例如耶稣的扮演人员,这名演唱者所具有的声音一定要具有高度的亲和力,要显得非常的温和。但是对于犹大的表演人员他的声音一定要讽刺行的尖锐,扮演天使的演唱者声音要显得稚嫩。从中可以了解到对于角色的构建而言,音色是非常重要的。应用音色将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也是每一声乐演唱人员所追求的。人物角色与音色有着很大的联系,不仅仅是在声乐演唱中确实存在的,同样也是众多声乐演唱人员长时间的、丰富的经验累积而成的。歌唱角色在艺术呈现中也是具有很大影响的力的,音色与角色的联系也越来越为密切。男高音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多会表演一些英雄角色。男中音会承担一些中年男性的角色或者是年年迈的老者等。应用音色的区别对于人物形象进行分类并不是非常科学的,在中国的戏曲表演艺术中,对于人物形象音色的选择更为严谨。

(三)音色与情感

人是具有情感的,同时需要应用各种形式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展示出来,可以说声音就是传达人们情感的最为普遍的方式。但是语言的表达也是存在一定的约束力的,如果语言不能够将情感充分的表达时,人们就会应用歌唱或者是其它艺术形式,帮助自身将情感良好的呈现出来。但是情感本身所具有的色彩以及情感表达的强烈程度都是由音色决定的。人们应用自己的听觉系统去感受声音所具有色彩,然后通过一定的语言对情感进行描述。同样在声乐的表演过程中,演唱人员会通过对于音色的调控将自己的情感传达给观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也会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变化,不同的情绪会发出不同的音色,也直接的表明了情感对于音色表达的影响。

结语: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和表现是非常重要的,与其艺术表现的感染力有着直接的影响。一名声乐演唱人员需要对演唱曲目的内容有着充分的了解,并且明确其需要讲述的情感和曲目本身具有的特色,依据这些因素对自身的音色进行调控,使得声乐演唱更加的出色。这样才能够创造出完美的声乐表演,才能要人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黄桂娟.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及表现[J].民族艺术研究.2012年第3期

[2]郑璐.试论音色在声乐演唱中的美学特质[J].南昌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演唱艺术表现 篇7

1写作背景

词写于1935年2月, 1935年1月党的遵义会议以后, 红军第一次打娄山关, 胜利了, 后来要经过四川西部, 直接取成都, 想在四川西部建立根据地, 后来受到四川军的重重阻力。从娄山关一直向西, 经过古蔺、古宋诸县到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地方, 突然遇到了云南军队的强大阻力, 无法前进。南方有好多个省, 冬天无雪, 或多年无雪, 而只下霜, 长空有雁, 晓日不甚寒, 正像北方的深秋。凛冽的北风阵阵吹来, 呼呼地响, 吹动红军战士单薄的衣裳。在这样满是白霜的早晨, 战士们紧张地、急速地向娄山关进发, 战马行进在险峻的山路上, 发出杂沓零乱的声音。凄清的军号声在山间回荡, 时断时续, 与天空大雁的叫声相为应答。不要说雄关坚如钢铁, 我们英雄的红军又一次将它跨越。登上娄山关关口, 放眼远眺, 起伏的山峦向远处铺展开去, 犹如大海的波浪, 壮阔无比;如血的残阳挂在西方天空, 将万里河山浸染得更加壮丽。

2词的内容赏析

2.1第一句: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一开始三个字“西风烈”, 悲声慷慨高亢, 英雄落寞之情划破寒空, 直上云天。其中尤其这个“烈”字, 让人读来不禁泪雨磅沱, 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耸然动容, 凭添悲壮。以西风、霜天、残月、雁叫等事物构成色彩浓烈的画面, 造成紧张热烈而又带几分肃穆的气氛, 以此烘托行军急速、机动灵活、勇往直前的红军队伍。含蓄地刻画了红军在艰苦的环境中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写出了战地行军的肃穆, 红军慷慨赴敌的英雄气概和坚毅沉着的革命风度。接着凄婉悠长的景致出现了, 在鲜明的对比中产生回肠荡气之感。长空浩大无涯, 大雁哀凉清幽, “霜晨月”虽读上去是三字一顿, 但这个画面可以剖成三个字组成的意境, 一幅晓月寒霜图, 而在图中美丽的大雁也为这美丽晨景感动得如歌如泣了。

2.2第二句: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嗒嗒的马蹄与呜咽的军号声远近唱和, 起伏迭荡, 在山间回环向前。前面三行已层层铺开了这样一个悲烈的风景, 就在这霜华满地, 残月当空的风景中, 红军的长征壮怀激烈犹如易水之寒。诗人仅用“马蹄”“喇叭”代表红军, 又用“碎”与“咽”形容心境, 用字凝炼、准确、优美, 情景相得益彰。

2.3第三句: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一破上片的凄厉悲壮, 豪气再升, 一笔宕开, 并不写攻占娄山关激烈的战斗, 而是指明即便关山漫漫, 长路艰险, 但已定下从头做起。因当时确立毛主席为最高军事统帅的遵义会议已经于1月召开, 在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 选举了毛主席为政治局常委, 并确立了他和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实际上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是在这样的当口, 诗人毛泽东在上半阕正视了红军的现实处境, 但在下半阕激抒自己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所以这句虽表面写实, 却的确有象征意义, 诗人感到即便过去遭过一些失败, 但可以“从头越”。“从头越”这三个字凝结了多少内心的奋发突破之情。“真如铁”这个“铁”字用得极妙, 让人有超现实之感。

2.4第四句: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山比作海, 以血形容太阳。显示出磅礴的气势, 悲壮奇丽的意境, 表达了亦喜亦悲, 亦忧亦欢的复杂感情。此外, 还富有象征意味 (象征义) :表现了革命前途虽然波澜, 但还有许多艰难险阻, 还要付出许多流血牺牲。与上阕的“霜晨月”照应, 说明一天的战斗历程已经完成, 使词的战斗气氛更浓烈, 主题更突出。

3结语

作为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地位的毛泽东诗词, 不少作曲家以毛主席诗词为歌词, 创作了大量的歌曲及合唱作品。这些乐曲都具有精湛的创作技巧和深沉的思想情感。一方面表现了毛泽东诗词的内涵, 另一方面也将音乐魅力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是, 理论界对毛泽东诗词演唱的研究却相当稀少,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些词、曲俱佳作品的演唱。因此, 对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歌词的意蕴进行分析、探讨其演唱需注意的问题;对忆秦娥娄山关的旋律进行分析, 韵律节奏、结构风格以及意境, 找出其音乐要表达的情感所在, 总结此歌曲的演唱风格和表现手段仍需要进行探索。

摘要:脍炙人口的《忆秦娥·娄山关》既是毛泽东写景状物、抒发胸臆的大家手笔, 也体现出谱曲者郑律成对诗词内涵的强烈共鸣, 成为人们所喜爱的歌曲, 它经久不息地在音乐会上被演唱。探讨忆秦娥.娄山关的演唱风格与艺术表现无疑是演唱好这首歌曲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忆秦娥·娄山关》,演唱,艺术,赏析

参考文献

[1]杜望祥.《忆秦娥.娄山关》内蕴探赏[J].文学教育 (上) , 2007.

[2]陆晓燕.混声合唱曲《忆秦娥.娄山关》解析[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

歌曲演唱技巧与情感表现探究 篇8

歌唱艺术是人们思想情感的艺术化表达,歌者在演唱歌曲的时候,既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也激发了聆听者的审美感受。歌者与听众在歌曲演唱中得到了很好的互动,两者之间进行了心与心的情感交流,以此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进而充分发挥了歌唱艺术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效果。

二、演唱歌曲应当具备的演唱技巧

(一)呼吸。正确的呼吸方式是成功演绎歌曲的重要环节。歌者在演唱歌曲时,必须科学控制与合理调节气息,这是演唱歌曲的重要基础,也是歌曲演唱的主要动力。任何一种科学的、先进的、优秀的歌唱唱法,都必须得到呼吸系统的有力支持,因此,善于调节呼吸是优秀歌者必备的演唱技巧。

(二)发声。声带是人体的发声体,也是歌曲演唱的音源所在。练习歌唱发声的重点是调节真、假音比例及转换过程,真假音的混合比例与转换取决于歌者使用声音的方式,歌者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共鸣体。微颤与收放是歌曲演唱时比较常用的发声练习,歌唱者对颤音进行自然的处理,有利于发出优美的声音,可以增强歌曲作品的生命力。收放音的强弱处理也是发声练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歌曲单音从弱到强、从强到弱的自由转换,从而形成枣核状的声音系统,充分展现出声带的柔韧性与易感性,进而增强歌曲作品的舞台表现力。

(三)共鸣。共鸣体包括头腔共鸣、胸腔共鸣、鼻腔共鸣等,歌唱过程中,所有的人体共鸣腔体共同作用,联合发声。歌者可按照不同的演唱需要调整自己的呼吸,在演唱之前,要做好呼吸准备,使其处于吸气的状态,打开共鸣腔体。演唱者在吸气的同时将自身的腔体打开,不需要额外用力去打开共鸣腔体。在吸气和腔体准备过程中,歌者应使身体尽量保持既放松又控制的状态,在此状态下进行歌曲演唱,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共鸣效果。

(四)语言。歌者在演唱歌曲时,首先要清楚地唱出每个字、每个词,歌者发出的声音越响亮,产生的共鸣效果也就越好。另外,要尽量做到“字正腔圆”[1],将歌曲更好地演绎出来。

三、情感表现在歌曲演唱中的重要作用

(一)情感表现对歌曲演唱艺术的影响。歌者对某一个特定的作品进行演绎时,应该深入了解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并采用恰当的声音技巧加以渲染与体现。歌者在演唱一首歌曲时,要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歌曲表演当中,可以通过调节呼吸、音调及其他方式来表现歌曲所要传达的情感。在歌曲演绎中,歌者的声音品质要与歌曲的风格特点保持一致,在对声音进行处理的基础上,充分表达出歌曲作品的思想情感。因此,情感表现是歌曲演唱艺术的灵魂所在,也是体现其艺术价值的根本途径,为了很好地诠释歌曲作品的情感内涵,必须注重对情感表现的把握,从而增强歌曲作品的舞台感染力。

(二)歌唱演唱中情感表现的方法。一名成功的歌曲演唱者,能够将歌曲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意境和风格准确到位地表达出来,并结合自己的亲身感悟和艺术视角去分析、解读作曲者的创作意图,对歌曲进行二次创作。歌者要立足于歌曲作品的本身特点,深入分析编曲,透彻领悟歌词,进而营造出良好的艺术氛围。从更深层次来看,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世界和风格特点,可以实现打动观众的终极目的。

四、歌曲演唱技巧与情感表现的关系

(一)歌曲演唱技巧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优美的歌声是情感表达的基础,而情感表现则是歌曲演唱的灵魂,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演唱技巧为情感表达提供服务,精湛的演唱技巧有利于歌者表达歌曲的情感,同时歌者还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演唱,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投入歌曲表达当中。优美的歌声是每个演唱者追求的目标,然而,仅追求完美的歌曲演唱技巧,却忽视对歌曲情感的把握,难以创造出最优秀的歌曲作品。只有将演唱技巧与情感表现充分结合在一起,做到相互协调、互相补充、两相融合,才能够提升歌曲作品的整体表达效果。

(二)歌曲演唱技巧与情感表现的统一融合。我国的音乐演唱艺术既重视演唱技巧,也讲究情感表达,主张把表演技巧和歌曲情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歌者在演唱歌曲时,需要运用各种发声技巧去表现歌曲作品的情感内容,力求实现歌曲与情感的完美融合。因此,从根本上讲,演唱者对于声音技巧的控制与调节,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世界,以营造出“情声结合”、“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2]。

五、结束语

歌曲的演唱技巧是表达歌曲情感的基础,而情感表现是歌唱艺术的高层次追求,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因此,演唱者要充分运用演唱技巧,在演唱过程中将歌曲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进而提高歌曲演唱的审美价值与艺术魅力。

摘要:一个优秀的歌曲作品既需要高超的歌唱技巧,也需要充沛的情感体验,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本文分别对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现进行阐述研究,进而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演唱者如何深层表现歌词内容 篇9

一、了解作者及歌曲的创作背景

1. 了解作者

每位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以及当时作者本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都会深深地影响甚至决定他们的创作。如词作者的文学创作特点及风格, 曲作者的艺术创作特点及风格等。

2. 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范晓峰先生曾指出“任何声乐作品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这是它原生的存在基础, 也是它生长的基本土壤”。[2] (P227) 了解了创作时代, 演唱者便会根据作品有意识地将自己假定在某一具体时代, 这样就很容易从时代方面去把握作品。如果不了解特定历史条件与时代背景, 不掌握戏剧情节的来龙去脉, 只按照字音和旋律的变化漫无主次地去唱, 这种无情之曲是永远不会感人的。

二、深刻理解歌词内涵, 准确把握情感基调

邹长海先生指出“语言的作用广及一切感受, 特别是作曲家和歌唱表演家在创作和再创作过程中要进行形象、情感、声音、审美等思维活动, 这些思考和思维又必须通过歌词来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和体验”。[1] (P248) 可见, 歌词的文学性在声乐作品中占有非常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歌曲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事件发展的过程也主要通过歌词来描述。不但如此, 语言形象也是表现歌曲情感最有力的手段, 因为歌词是主体生活感受的物化结果, 是主体真实情感的流露。有些歌曲的歌词还包含着内在潜语, 这就意味着不能始终只停留在歌词的表面, 做粗浅的理解和表现, 而要挖掘文学内涵, 给予语言以生命和灵魂。只有这样, 才能准确展示作品的主题思想。

三、分析曲式脉络理清歌词段落层次

人们把音乐称为流动的建筑, 而曲式脉络则是构成建筑的主要框架, 也是为了适应歌词的整体结构与表达而形成的严谨而规则的结构结晶。它是词曲结合的书面布局, 是演唱时音响流动的脉络, 提供演唱时的基本行腔规律。演唱前如果不分析理解, 就很难把握它的整体构建。演唱者既要从歌曲曲式的主要脉络着眼, 还要理清歌词内容的段落层次, 演唱者才能随着音响流动的清晰脉络, 使情感的抒发、衔接、过渡、起伏都能够准确地表达出顺序与层次, 从而更加形象、更加细致地表达歌曲的文学内涵与思想情感。

四、想象歌词意境技术艺术完美结合

声乐作品主要是通过演唱者把无声的歌词变成活的情感, 把歌曲中的形象变成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这样歌词就成为演唱者形象思维的重要工具之一, 因为演唱者对歌词所进行的抽象思维也离不开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的形象, 而且生活实践中总是充满了千变万化的具体形象, 这些相关形象的信息在演唱者大脑中经过再次的个人加工整理。要想更深刻、更形象地表现这些词句语气、腔调及歌曲的思想感情, 演唱者还必须依据歌词及其文学内涵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 即“未成曲调先有情”, 积极进行心理转换, 使自己完全进入角色和场景, 忘我地渗入角色的心境和情绪发展, 使歌声饱含情感, 在随同旋律的高低起伏中完美地塑造艺术形象。

结语

声乐主要通过歌词来传递情感, 而歌词作为语言艺术的表现对象, 文学性是它的基本属性。从审美角度来说, 歌词也不可能失去其文学性孤立地成为语言“声音”, 从而仅仅成为演唱者炫耀其声音技能所采用的一种方式。把握歌词中所包含的文学性内容, 对作品进行全面分析, 才能在演唱中真正做到词曲并茂, 和谐统一, 完美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2]范晓峰.声乐艺术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3]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5.

[4]姚以让.歌曲分析与写作[M].四川: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87.

[5]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声乐演唱中情感表现的思维方式 篇10

一、声乐演唱中情感表现的基础

声乐演唱艺术是建立在知识、技巧、心理、文化基础之上的一门学科。演唱中情感的产生离不开演唱者再创作时的情感冲动, 离不开歌曲的情感以及由这种情感而引发的听众的激动, 这是声乐艺术的情感特征。声乐演唱是在音乐创作基础之上进行的, 因为音乐是写下来没有生命的音符, 需要通过表演来给予它生命。音乐作品创造出时它就被当作一种文化存在了, 作品本身就是作曲家根据大脑里产生出来的乐思动机, 情绪而创作出来的, 它以概括的形态展示出作曲家的创作构思, 作曲家创作时内心动人心魄的物化感受并不能通过曲谱传达到听众, 这就需要通过声乐演唱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声乐作品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声乐演唱的发展过程, 演唱者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感知, 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为演唱定下感情基调才能用歌声去抒发感情。在对作品进行情感表现的过程中, 需要演唱者具备扎实的表演技术和声音技巧。因为演唱者的情感表现是通过声音和表情动作来实现的, 演唱者的一招一式, 一字一腔, 一举一动都是为表现内心情感服务的, 当内心情感激动时, 声音力度增强, 音色明亮, 音调激昂, 面部、手、以及全身动作幅度增大;当演唱极度悲伤与怨恨时, 声音力度反而减弱, 音色反而黯淡, 音调低沉, 表情动作不明显。这种表现情感, 才会引起观众与演唱者的情感共鸣。声乐演唱情感表现, 还需要演唱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的演员在台下唱得不错, 上台却乱了阵脚, 本该表现的内容, 情感, 因紧张或怯场大打折扣。恐惧是一种心理反常现象。任何心理现象都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所造成的, 要克服恐惧就要努力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和思想上的压力, 对紧张情绪进行感情转移, 排除杂念, 进入角色, 从而达到用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表现歌曲情感的目的。声乐作品是音乐和诗歌, 歌词, 结合的产物, 一个好的歌者, 不但要有一定的音乐感受力, 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 才能把歌曲表达得情真意切。演唱者对歌曲艺术情感的体验是通过对歌曲描写对象的理解而进行的。能否正确地深刻地理解歌曲, 最重要的是要掌握歌曲的思想实质。所以演唱者必须深入了解歌曲, 对歌词和旋律逐字, 逐句, 逐段, 乃至全曲进行细致地分板, 从而达到深刻理解作品的全部内容。

二、声乐演唱中情感表现的原则。

声乐演唱中情感表现绝不是任意, 自由和无限制的, 它是演唱者的个性创造, 也是声乐演唱中必须遵循的表演原则, 这个原则和范围也就是声乐作品创作和声乐作品演唱之间必然存在的辩证统一关系。首先演唱者必须领会作品的创作动机, 情感基调, 要做到在演唱中情感表现准确到位, 火候适中, 符合作品的创作初衷。其次, 声乐演唱要尊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民族, 地域, 风格。再者, 声乐演唱情感表现一定要在自己所掌握的技术能力范围之内, 超出了能力范围将弄巧成拙。面对不同民族, 风格各异, 不同文化背景, 不同语言的声乐作品, 演唱者要把乐谱上的符号通过演唱技巧和情感表现, 赋于作品以色彩和感染力。因此, 凡是成功的演唱, 其情感表现都必须遵循时代性, 民族性, 创造性的原则。

(一) 情感表现的时代性

声乐演唱中情感表现具有时代性, 所谓时代性是指, 声乐作品创作都有它特有的时代特征和表现形式, 任何声乐作品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这就要求声乐演唱的情感表现也必须具备鲜明的时代特点。不同的时代, 审美评价不同, 因而艺术情感表现也不同。如欧洲浪漫主义时期舒伯特的艺术歌曲, 普契尼、威尔第的歌剧, 再如我国近代音乐家青主、赵元任、黄自等他作的艺术歌曲, 一直到改革开放以来, 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创作的讴歌时代, 展望未来的创作歌曲等等。在演唱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声乐作品时, 歌词语调因风格不同, 其感情的表现要把握轻重、强弱、抑扬、顿挫等等变化, 而不能机械地按照曲调进行单纯的重复, 要根据作品不同时代进行创造性的处理, 要以忠诚的态度去理解, 领会作曲家的感觉与意象, 情感与思维, 置身于作曲家的生活时代以及创作的意境, 化身为作品人物形象, 投身于曲中景, 执着刻画声乐作品形象的内心情感。因此, 对声乐作品情感表现的演绎, 把握它的时代特征是十分重要的。

(二) 情感表现的民族性

声乐演唱中情感表现的民族性就是在演唱中情感的表达和体现

是应具有民族性的, 要符合本民族的情感表达方式和欣赏习惯。民族情感在歌曲演唱中, 一种是表现民族团结, 民族自强, 民族生存, 民族自由, 抗击异族侵略而发出愤怒, 仇恨之情;另一种是由于民族风尚不同, 而表现不同的情感特色, 例如我们演唱外国歌曲和外国歌剧咏叹调, 要了解剧情, 弄清不同国家, 民族的情感表现方式, 否则会弄出笑话来的。再如我国的民族唱法, 以其独特的语言为基础, 吐字行腔韵味为特点, 字正腔圆, 声情并茂为准则, 在演唱中把握以字唱情, 用不同的吐字技巧表达作品的音乐形象;以气唱情, 用各种呼吸技巧, 换气技巧表现音乐象, 以声唱情, 用声音的变化表现作品音乐形象。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凭借其悠久的历史传统, 在世界民族声乐之林独树一帜, 我们唯有认真地学习, 继承、总结、发展, 才能将它的民族性发扬光大, 才会受到全世界的欢迎, “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

(三) 情感表现的创造性

声乐演唱中情感表现必须要遵循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把音乐和表情放时这些音符, 充分发挥想象, 对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情感表现的创造性是演唱者对于现实生活美的自觉能动的反映, 它是演唱者在热练地掌握声乐技巧及规律的基础之上, 创造出来体现一定内容的艺术形象。在演唱中, 要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要自始至终处于创作思维的激情之中, 不拘泥于传统的陈规, 做到对歌曲内涵非常恰如其分的表达。在进行演唱的“再创造”时, 音乐思维会产生或激起心理上的表现欲望。只有经过自己运用音乐思维来分析歌曲的主题思想, 处理歌曲的情感表现, 才会有演唱的“再创作”。总之, 演唱者在舞台上的表演, 充分体现着情感表现的创造性, 这种创造性使演唱进入一种特定的精神气氛中, 只有在那种气氛中, 才能进行再创作。

三、声乐演唱中情感表现的双向审美

声乐演唱中情感表现固然很重要, 同时也需要关注观众的反馈。

这是因为在演唱中, 观众是演员情感表现是否成功, 是否打动人心的评判者。这里就存在一个双向审美的问题, 在演唱中把握观众的艺术心理, 引导观众的审美情趣, 是情感表现的重要内涵。声乐演唱艺术, 就是演唱者运用一切艺术手段和技巧来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歌曲的旋律表现了人的情感动态, 演唱者的心灵与情感得到充分的体现。歌曲的速度节奏尤如歌唱者的情感脉搏, 其快慢, 伸缩都表现出情感的变化, 可以说歌唱者的演唱就是心灵直接语言, 有时观众虽不一定能听懂歌词的意思, 却能从歌唱者优美的声音色彩, 动人的旋律, 丰富的节奏, 变化的速度获得一种审美快感, 这就达到了双向审美的目的。例如, 当听到节奏欢快的歌曲时, 听众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舒畅欢欣, 当听到悲伤的歌曲时, 听众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 这种悲与喜的情感, 正是由于歌唱者把情感传达给听众, 使听众直接受到歌唱者情绪的感染, 而产生相同情感的反应。

每一位演员在舞台上的演唱, 都需要观众给予的反馈, 因为从观众的反馈中才能判断自己的艺术再创造是否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歌唱者把情感表现这一信息传给观众, 而从听众那里所产生的情感效应, 又作为一种信息再送到歌唱者那里, 这一切将对歌唱者的艺术再创造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就要求歌唱者的情感表达要给观众以美的感受, 歌唱者无论是内部情感, 还是外部表情都要具备艺术美感。无论是由乐而引起的笑, 还是由悲而引起的哭, 当听众的精神活动是拥有审美愉快的, 这才是听众的名副其实的审美感受。

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 是声乐艺术的灵魂, 它容纳了声乐作品的创作和声乐演唱的所有的内涵, 包涵了对声乐作品的艺术再创造, 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打动观众, 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作为声乐演唱者唯有以毕生的精力来追求才能达到艺术的顶峰。

参考文献

[1]徐笃刚, 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邹本初, 歌唱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3]邹长海, 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演唱艺术表现 篇11

关键词:声乐演唱 音乐表现力 作品内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通常将音乐能力分为音乐表现力以及音乐感受力两种,它们在人类的生产以及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表现力在声乐演唱中的具体表现,又主要包括演唱深刻的内涵、浓厚的感情色彩以及丰富的演唱内容。目前,我国声乐演唱者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不够重视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此外,也没有建立有针对性的音乐表现力培养体育,久而久之便会限制音乐表现力在音乐演唱中的全方位发展。那么,声乐教师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在音乐演唱中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呢?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展开论述,旨在更进一步地提高声乐演唱中的表现力。

一、声乐演唱中培养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性

音乐表现力,很多时候我们会将其理解为将音乐作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生命力来的一系列手段。声乐演唱者只有具备良好的音乐表现力,才能通过歌声将音乐作品的内涵及隐藏的情感表现在大家的面前。目前,我国在声乐演唱教育中存在的较大问题就是不够重视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而只是在技能训练上给予高度的重视,长此以往,声乐教学者就只将教学的注意力放在发声技巧的训练上,比如如何训练学生的发音、演唱中如何咬字、如何拉宽音域等。对于初学者或者是演唱者来说,科学有效地演唱方法固然十分重要,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那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也就成为了空谈。但是,如果只重视演唱者演唱技能的培养,而忽略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就会限制演唱者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打好坚实基础的同时注重演唱者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完美地表现好声乐作品。

二、声乐演唱中培养音乐表现力的有效措施

(一)深入了解音乐作品创造背后隐藏的情感

音乐表现水平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声乐演唱者对作品背景的了解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在具体学习音乐作品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音乐作品创造时期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创造的风格。其次,还要了解作者身处的环境以及当时创作者内心的所思、所想以及所感。充分理解一个作品的背景、情感基调、深刻内涵,才能让演唱者在诠释作品时做到表现力准确而真挚。就音乐表现力的培养而言,它贯穿于学习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细心、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培养,这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有利于教师传授给学生真正实用的知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不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在有了理想的教学情境之后,紧接着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各种背景知识以及多媒体设备等,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逐渐体验到乐曲的创作者在创造时期的真情实感,也有利于学生体会并感悟创作者在创作时期的激情以及灵感。表演,更多的时候我们将其视为二度创造,同时它还是一种再创造的艺术,它要求教师在充分把握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之后,要能够完全地融入自身的想象力,注入自己对音乐的感觉以及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科学地将与音乐有关的各种各样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增强整个表演过程中乐曲创造者的真情实感。

(三)以丰富的舞蹈实践为保障

就声乐艺术而言,最基本的存在以及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在舞台上进行演唱,这是一个演唱者应当具备的素质以及能力。但实际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情况却是大多数演唱者在舞台下演唱的特别娴熟,但只要他们走上舞台的时候,就会出现诸如紧张、胆怯、不忘词等一系列状况。演唱者因为心里恐惧导致演唱不自信,就更不可能再谈演唱的表现力了。大量的舞台实践不仅可以丰富和锻炼学生的生活,还能让观众更多的了解演唱者。让演唱者不断丰富舞台生活,才能培养并激发其音乐表现力,才能让演唱者轻松的面对即将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最终为获得具有音乐表现力的歌唱效果提供最为坚实的保障。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训练学生的演唱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有关的艺术指导,此外,教师还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学生演唱之后,要能够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爱护学生演唱的自尊心以及自信心,耐心的去引导学生,而不是采用一些打击学生的话语,比如“你怎么这么笨啊?”“你就不是演唱的料”等,这样只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相反的,就是可以适时、适当地去引导学生:“你这样做很正确,要是可以改进一下发音就更完美了。”“不要害怕那个陌生的舞台,那只是你更进一步的垫脚石。”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声乐艺术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声乐演唱整体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即使是声乐演唱业余爱好者,也都具备一定的声乐演唱知识。也正是因为这种整体水平在基础上的提升,使得人们想去提升自身的音乐表现力。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在声乐演唱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展开论述,旨在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鹏.对声乐演唱中音乐表现的理解与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03).

[2]李秀洁.论歌曲演唱中音乐表现力的提升[J].大舞台,2010,(09).

谈民歌演唱中的情感表现 篇12

一首民歌,如果没有情,等于一棵树没有根,所以说,“情者歌之根”。每首民歌都有一个情感基调,或深情赞颂,或欢快热情,或明朗开阔,或哀婉伤感等。这是因为情感基调是每首民歌情感表现的总的趋势,它体现出一种情感的整体综合,而这正是高度概括民歌的主题表现所需要的。歌唱主要是唱意、唱情、唱心。从“即意生情”、“以情带声”,求得“情声并茂”来打动人心。例如,浙江嘉善民歌《踏车山歌》(嘉善田歌·急急歌), 是一种结构非常有特点的“长歌”。所谓长歌,即“把四句头中的某一句(一般是第三名或第五句)用叠句的形式加以扩充”(《中国民歌集成·浙江卷》),使曲体在整体上发生变化。两头都用[滴落声],它的歌腔舒展, 旋律起伏透迤,具有浓厚的抒情性。演唱者必须在歌唱中, 把握吴地山歌含蓄婉转的基本个性,运用音色上的刚、柔、浓、淡和力度、速度上的强、弱、快、慢、抑、扬、顿、挫来描情,注重咬字和行腔,使吴地山歌风格韵味更强、更浓。从第三句转入 [ 急急歌 ] 段落。这是由快速(八分之一拍)——突慢(四分之一拍)——快速(八分之一拍)——突慢(四分之一拍)——快速(八分之一拍) 组成的交替式的“赶句”结构。这种快和突慢的交替句式, 是为特定情节和特定情绪设定的,如果演唱者没有情感的整体贯穿体验,是很难进入到本首民歌规定的情景中的。这首歌演唱中不管是级进或跳进,不论是单音腔或者是多音腔,都和吴语的字音的高低关系及语词的句逗节奏相合。演唱者必须纯熟地运用吴语方言声韵规律, 做到出字清、归韵准、收音正。在声圆腔满、行腔顺畅中, 表达这首民歌所要求的那种清晰、灵活、急促、柔中带刚、鲜明的规定情景和思想感情。演唱者只有将词情、曲情的内涵体会得正确、深刻,才能通过声音将它们完美地传达给观众。

民歌在演唱时,气息的运用与气口的安排上,具有重要的表情作用。俗话说“动情即动气,情动而气生”, 说明“气随情生,情随气转”,也就是传统声乐艺术要求的“望文知义,因义生情,以情引气,因气出声,用字行腔,声情并茂”。例如,《孟姜女》运用一年四季不同的花名来衬托人物悲苦的心情,能够形象地、具体地起到渲染作用。第一句“正月里来是新春”,旋律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形成一个波浪型。感情悲戚哀怨, 气息则时强时弱,表现主人公的沉痛叹息。第二句旋律形成两个波浪音区向下扩展,移至低音区,演唱者在表现主人公的情绪悲哀、沉痛时,以情引气,因情成态, 用叹气情态表现人物凄清的伤感。第三句“人家丈夫团圆聚”转第一句下方四度音,形成一个更加低沉的叹息声。演唱者用气与情、气与腔的完美结合,把她深切思夫盼归的心情描摹得楚楚动人。第四句“奴家的丈夫造长城”, 后半句与第二句相同,都在低音区运行,悲愤的情绪更加一层。演唱者需运用气的技巧,将字与字、腔与腔之间顺气势自然衔接,使凄婉、怨恨、悲凉之情得到进一步抒发,催人泪下。

民歌演唱中的情,必须以声情表现词情和曲情。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著名的民间艺术家,无不以真情作为艺术理想与追求;而民歌的佳作,又何尝不以真情的“奇香”流芳传世呢!例如,河北民歌《小白菜》, 堪称河北乃至华北平原民间歌曲的优秀代表。它所反映的是旧社会一个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幼年丧母,继母虐待,儿童身心倍受摧残的家庭悲剧。这首民歌采用上下句式,共七段,几乎是一字一音。演唱这首歌曲,需充分把握词情悲凉、曲情哀伤的情感基调,调动力度、节奏以及气息等各种技巧的变化,去施展曲情的魅力, 以感人、动人的声情令听者动容。

摘要:民歌来自人民,又哺育人民。它是普及最广的音乐形式,凡有族群的地方就有民歌。民歌集中体现了真情、真景,情景交融,熔铸出极富表现的情韵。每首民歌就像璞玉一样,在广泛的传唱中,经过人们不断的充实、更改、变化和精心雕琢,其情感色彩更为鲜艳夺目。古往今来,唱情是民歌演唱中重要的一环,民歌的每一句唱,都是人们内心思想感情的流露,演唱者只有置于民歌所表现的情感之中,将技巧与感情融为一体,才能赋予民歌以较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上一篇:巴赫二部创意曲下一篇:市场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