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泵入治疗

2024-09-16

持续泵入治疗(精选7篇)

持续泵入治疗 篇1

摘要:目的:探讨山莨菪碱持续泵入治疗过敏性紫癜腹痛的效果。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给予山莨菪碱, 根据腹痛的程度以3~5mg/h速度用微量注射泵泵入, 再递增1mg/h直到腹痛缓解, 然后剂量递减至0.5mg/h, 维持24h撤泵。对照组给予山莨菪碱10mg, 重症者给予杜冷丁50mg临时肌肉注射缓解腹痛。结果:观察组腹痛完全缓解时间为 (9.7±5.9) d, 明显小于对照组的 (15.1±7.2) d, P<0.01。结论:山莨菪碱持续微量泵入给药缓解过敏性紫癜腹痛调整剂量方便, 作用持续, 安全有效。

关键词:山莨菪碱,过敏性紫癜,腹痛

过敏性紫癜属于一种全身性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 多见于儿童及青年, 主要分为皮肤型、关节型、腹型、肾型和混合型。腹型紫癜是其中常见的一种, 多与皮肤型混合存在, 以阵发性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很多患者腹痛剧烈, 持续时间长, 一般镇痛药物效果不好。我科2005年6月~2008年6月使用微量注射泵将山莨菪碱小剂量持续泵入治疗过敏性紫癜腹痛32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6月~2008年6月, 收住院的腹型或伴有腹痛的混合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共54例, 男35例, 女19例;年龄14~45岁, 平均22.6岁。有诱因可寻者25例, 其中, 上呼吸道感染者9例, 药源性引起者8例, 食鱼虾者8例。54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持续性或阵发性腹部疼痛, 18例患者有便血, 4例患者有呕血、便血同时存在。腹泻者7例, 关节肿痛者29例, 肉眼血尿者2例, 皮肤水肿5例, 均伴有皮肤紫癜。25例做腹部B超或腹部透视排除外科急腹症。治疗前后检查肝功能、出凝血时间、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 观察组2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维生素C、潘生丁、西米替丁、赛庚啶等常规治疗, 重症者给予糖皮质激素。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先按山莨菪碱1.0 mg/kg溶于生理盐水浓度为1 mg/ml, 根据腹痛的程度以3~5 mg/h速度用微量注射泵泵入, 如果2 h内腹痛不能缓解则加量每次1 mg/h, 直到腹痛缓解。然后每24小时递减1 mg/h, 至1 mg/h时减为0.5 mg/h, 维持24 h可撤泵。在此期间如腹痛又出现或加重, 可依照上述方法加量。对照组给予山莨菪碱10 mg, 重症者给予杜冷丁50 mg临时肌肉注射缓解腹痛。观察腹痛完全缓解时间、药物的副作用。

1.3 统计学方法

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观察组腹痛完全缓解时间为 (9.7±5.9) d, 明显小于对照组的 (15.1±7.2) d, t=2.87, P<0.01,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是持续给药, 腹痛缓解后逐渐减量, 腹痛症状一旦缓解很少反弹。观察组药物副作用主要是山莨菪碱引起的心率加快、视物模糊、口干。其严重程度与山莨菪碱单位时间内泵入的量呈正相关, 而与用药时间的长短无关。对照组因肌肉分次注射山莨菪碱, 血药浓度波动大, 短时间血药浓度很高, 上述症状反而比观察组明显。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 因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 释放出组织胺、乙酰胆碱类物质, 导致毛细血管痉挛, 脆性及通透性增加, 血液外渗, 产生皮肤、黏膜及某些器官出血, 亦可同时伴发血管神经性水肿、寻麻疹等其他过敏表现[1,2]。其病理特征是真皮内毛细血管炎, 血管壁可有灶性坏死及血小板血栓形成, 严重病例有坏死性小动脉炎、出血及水肿, 胃肠道及关节有类似的病理改变。腹型紫癜是消化道黏膜及腹膜脏层毛细血管受累而产生的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和体征, 表现为持续性或阵发性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呕血、腹泻、血便等。体征为肠鸣音活跃或亢进, 脐周或全腹有压痛, 多无反跳痛和腹肌紧张, 常与皮肤型紫癜同时存在。内镜下见胃、肠黏膜呈不同程度的水肿, 黏膜下出血点, 少数融合成片, 有的破溃呈现黏膜表浅糜烂或溃疡, 大小、深浅不等, 表面有轻微缓慢渗血, 有的呈猩红热样出血点, 黏膜较脆, 触之易出血。少数特别严重患者胃、肠黏膜下有积血, 局部隆起形成暗红色血肿[3]。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复杂, 诱因以感染为第一位[4], 病毒感染已成为最常见的诱因, 一旦病毒介导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亢进, 呈超敏状态, 则可能对多种异性蛋白、药物及外界花粉等原来不过敏的因素过敏。因此, 在治疗过程中应特别嘱咐患者注意饮食, 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山莨菪碱是一种M胆碱受体阻断药, 可减少过敏性物质释放, 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 恢复其自律功能, 改善微循环, 减少内皮细胞损伤, 稳定溶酶体膜, 解除血小板聚集和释放, 改善缺血区组织和器官的血液灌流等, 并有镇痛作用。也有人认为山莨菪碱通过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使出血减轻、停止, 并可对抗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 防止血管壁的免疫性损害。本文使用微量注射泵将山莨菪碱持续泵入, 调节剂量方便, 使血药浓度维持在一个平稳的水平, 缓解腹痛效果好, 作用持续, 避免了山莨菪碱肌肉注射药效时间短、需要多次重复注射等缺点。因此, 该法是一种缓解紫癜型腹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655.

[2]王晓春, 宋金福.小儿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22) :135.

[3]任万英, 李华, 赵丽婷.过敏性紫癜在内镜下的胃、肠黏膜改变[J].中华消化杂志, 2002, 22 (4) :250-251.

[4]张碧丽, 王文红, 范树颖.儿童过敏性紫癜575例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 2001, 39 (11) :646.

持续泵入治疗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的62例患者, 均为2006年8月至2009年12月在浏阳市中医院急诊科及心内科住院的患者。难治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定的《中国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1]为依据, 62例患者均符合难治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32例, 其中男20例, 女12例;年龄48~75岁, 平均 (60.38±6.36) 岁;病程1~13年, 平均 (5.69±0.68) 年;其中冠心病16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 扩张型心肌病3例, 风心病3例;心功能Ⅲ级22例, Ⅳ级10例。对照组30例, 其中男18例, 女12例;年龄46~73岁, 平均 (60.32±2.72) 岁;病程1.5~12年, 平均 (5.76±0.68) 年;其中冠心病12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 扩张型心肌病4例, 风心病6例;心功能Ⅲ级21例, Ⅳ级9例。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原发病分布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休息、限盐、强心 (西地兰0.4~0.6mg/d或地高辛0.125~0.25mg/d) 、间断利尿 (速尿40~160mg/d、螺内酯40mg d) 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依那普利l 0~2 0 m g/d) 治疗。治疗组则在上述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去除静脉注射速尿, 给予心衰合剂 (多巴胺30~60mg、速尿60~1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m L) 中微量泵静脉滴注, 输液速度按多巴胺2~5μg/ (k g·m i n) 计算, 8 h/d。以上两组均7 d为1个疗程, 共用1~2个疗程。

1.3 观察方法

(1) 分别将胸闷、喘促、水肿3个伴随主症按无、轻、中、重记0、2、4、6分, 记录治疗前后其积分值; (2) 治疗前后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测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每搏排血量 (SV) 。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由χ2检验, 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所有运算均在SPSS 15.0软件中进行。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 左室射血分数提高>50%, 症状、体症明显改善;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 左室射血分数<50%>40%, 症状、体症有好转;无效:心功能无明显变化, 左室射血分数<40%, 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2.2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32例, 显效率为50.0%, 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30例, 显效率为33.33%, 总有效率为70.0%。经统计学处理, 治疗组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参数比较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与对照组比较, *P<0.01

以上统计学结果表明: (1) 治疗前两组LVDD、LVEF及SV积分值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2) 治疗后, 两组LVDD、LVEF、SV之值均有显著性改善 (P<0.05或P<0.01) ; (3) 在LVDD、LVEF方面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但SV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伴随症状改善情况

见表3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P<0.01,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以上统计学结果表明: (1) 两组各主要伴随症状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2) 两组治疗前后, 自身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或0.01) ; (3) 在胸闷、喘促、水肿三大主症改善方面,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难治性心力衰竭 (RHF) 主要见于多种心脏病的终末期, 是指经各种合理用药治疗基础上, 患者在休息或轻微活动中出现症状或症状恶化, 心功能为Ⅲ~Ⅳ级, 射血分数 (EF) <25%。难治性心力衰竭由于长期应用利尿剂容易造成利尿剂抵抗而对利尿剂的反应性降低。

速尿为袢利尿剂, 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大剂量持续静脉滴注能维持血液中速尿稳定的有效浓度而提高利尿效果;速尿还能够抑制前列腺素分压及右房压、左室舒张末压降低, 改善肺淤血;但过大剂量可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促使血浆肾素活性增加, 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增加, 对心力衰竭不利[2]。

多巴胺是交感神经递质合成前体, 也是中枢神经递质之一, 具有α受体、β受体以及多巴胺受体激动作用。多巴胺的作用与剂量密切相关, 小剂量多巴胺0.5~2.0μg/ (kg·min) 主要兴奋多巴胺受体, 使肾血管扩张, 肾血流量增加, 尿钠排泄增加;中等剂量多巴胺2~10μg/ (kg·min) 主要兴奋β1受体, 使心肌收缩力加强, 心排血量增加。临床上采用小剂量多巴胺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 患者尿量有不同程度增加, 心功能逐渐改善, 对心室率无明显影响, 可见小剂量多巴胺具有增加心肌收缩力、利尿、减轻心脏前负荷的作用, 而治疗心力衰竭, 并可减少洋地黄用量, 避免洋地黄过量中毒, 也可减少利尿剂的用量, 预防电解质紊乱。同时, 研究认为, 小剂量多巴胺与速尿合用可发挥协同作用, 利尿效应倍增[3]。

综上所述, 应用小剂量多巴胺与速尿, 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心衰合剂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2例符合诊断的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组予以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心衰合剂持续泵入。两组均7d为1个疗程, 连续观察治疗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在总有效率, 有效率及心功能指标改善方面,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而且在伴随症状胸闷、气短、喘促等积分改善情况, 亦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心衰合剂持续泵入对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难治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剂,心功能,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钱学贤, 李公信.抗心力衰竭药物[M]//钱学贤, 戴玉华, 孔华宇.现代心血管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435-445.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2, 30 (11) :1071-1094.

持续泵入治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84例, 男55例, 女29例;年龄36岁~71岁;均经胃镜检查证实为活动性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出血以大量呕血或黑便为主, 24 h出血量≥800 mL, 其中15例出现反复出血。

1.2 方法

采用持续静脉泵入奥曲肽5 d~7 d, 先用奥曲肽0.2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40 mL微量泵中持续静脉泵入, 速度为10 mL/h, 连用3 d~5 d后泵速减至5 mL/h, 直至大便转为黄色。用奥曲肽的同时配合其他治疗, 如抗感染治疗、补充血容量等。

1.3 疗效标准

用药24 h~48 h无继续出血现象, 血压、脉搏稳定为有效, 用药48 h后仍继续出血, 血压、脉搏不稳定或需外科手术治疗为无效。

1.4 结果

本组有效68例, 无效16例, 有效率81%。

2 护理

2.1 基础护理

①密切观察呕血、便血的量、次数和性质;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尿量、意识等情况;注意治疗初期可出现短暂的血糖水平下降。②绝对卧床休息, 暂禁饮食。向病人解释卧床和禁食的重要性, 以取得合作。③心电监护, 每15 min~30 min监测血压、脉搏、呼吸, 观察肢端及皮肤温湿度, 注意保暖, 避免休克。④保持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通畅, 当报警时应迅速查明原因, 及时处理。

2.2 用药护理

奥曲肽24 h维持, 中间不能停用;应予浅静脉留置, 不能外渗;用药过程中严格控制泵速, 当注射速度过快时, 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现象, 同时嘱病人和家属不能擅自调节泵速, 以免发生意外;加强巡视, 观察静脉输液是否通畅, 防止液体外漏, 影响药物疗效。

2.3 心理护理

奥曲肽是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类似物, 持续静脉输注可抑制血管活性肽的释放[1], 也能抑制胃酸分泌[2], 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的疗效。由于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 加上持续泵入时间较长, 病人易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而加重出血, 因此, 用药前应向病人耐心解释奥曲肽的作用、不良反应、用药目的与方法, 取得病人的理解,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朱雅琪, 张沛怡.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及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治疗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4 (12) :507-509.

持续泵入治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4年11月前来我院就诊的恶性肠梗阻患者204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观察组女60例, 男42例;年龄为 (56.76±12.75) 岁。对照组男50例, 女52例;年龄为 (57.03±13.36) 岁。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都经过病理学检测确诊为恶性肿瘤, 通过临床症状腹部X线片诊断确诊为完全或不完全肠梗阻, 经会诊无手术指征, 所有患者均本人同意参与本研究。本研究排除对奥曲肽过敏、腹腔积液、肠道出血、较窄型肠梗阻以及严重实质器官病变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禁食、镇痛、全肠外营养支持、预防感染、胃肠减压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奥曲肽 (国药一心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1559, 0.2mg/ml) , 采用持续静脉微量泵入法, 300μg/24h, 先进行6d注射, 效果未见好转的患者剂量增加至600μg/24h, 注射3d, 若仍未见疗效则转为对照组治疗方案, 若有好转则完成2周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则将奥曲肽剂量减小至150μg/24h, 若仍有不良反应出现则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

对比2组第4、6天胃液引流量、拔管率、生存期。记录患者治疗后非手术治疗失败需急症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性造口、肠瘘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第4天、第6天的胃液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 (P<0.05) , 拔管率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随访的最长时间为33周, 对照组随访的最长时间为32周, 2组随访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观察组非手术治疗失败需急症手术率、切口感染率、预防性造口率、肠瘘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 病因较多, 其中由肿瘤引发的机械性肠梗阻最为常见, 与由于其他病因引发的梗阻导致的肠壁病理变化和全身变化较为相似。肠道出现梗阻后, 与梗阻较接近的肠断会出现积气积液, 使肠道出现膨胀, 病变部位肠断逐渐变薄, 随着肠腔内部的压力不断的升高, 使得肠壁的通透性逐渐增加, 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减弱使得肠道中的细菌内毒素出现易位, 进而使体内水和电解质的代谢紊乱、酸碱失调甚至引起感染中毒等影响全身多器官的功能, 最终结果是梗阻部位肠道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引起肠道坏死。因此如何减少胃肠道的蠕动及消化液的分泌, 减少肠道内积聚的体液是治疗这一疾病的关键。胃肠道持续减压是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肠梗阻时主要采用的减压方法, 但现在常用于临床上的鼻胃管负压吸引的方法只能够吸取胃液及十二指肠液, 而较远端的回场及结肠段肠液则无法被吸出, 并不能有效的减少梗阻肠断内液体的积蓄。

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八肽化合物, 结构及功能与十四肽人生长抑素类似, 其作用机制与天然的激素十分相似。奥曲肽在抑制胰岛素、生长激素及胰高血糖素方面具有较强的作用, 半衰期较长于天然的生长抑素[4]。奥曲肽能够抑制体内激素反应, 减少内脏器官血液流量, 减少激素分泌。由于此药物为肽类物质, 因此口服用药效果很差, 而皮下及静脉注射可以被患者完全吸收。经皮下注射药物会在30min时达到血药高峰, 半衰期为100min, 静脉注射4min时达到血药高峰, 药物在体内呈双相性, 半衰期为10min和90min。由于静脉注射血药高峰达到速度快, 因此为保证药物浓度适当, 应进行持续静脉泵入[5]。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入奥曲肽是间断性的, 再加上皮下注射的半衰期只有100min左右, 每间隔8h就会出现血药浓度的巨大波动, 不能持续的发挥对胃肠道消化液分泌的抑制作用, 会对治疗效果有所影响。而采用静脉持续泵入的方式就可很好的保证治疗效果[6]。单用该方法进行非手术治疗要根据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若治疗效果较差, 可考虑改用手术方法进行处理。

在全胃肠外营养的基础治疗上添加奥曲肽治疗, 能够减少90%左右消化液的分泌, 直接减少梗阻部分肠段消化液的分泌, 对梗阻部分肠断恢复血液流动, 加快炎性反应的消退、保护肠绒毛及降低肠黏膜的通透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7]。此外, 奥曲肽还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可以通过阻断对肿瘤细胞的血液供应进而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

本文观察组患者在第4、6天时胃液引流量显著减少并且显著优于对照组, 拔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生存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24h时非手术治疗失败需急症手术率、切口感染率、预防性造口率、肠瘘率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采用奥曲肽持续静脉泵入方法辅助治疗恶性肠梗阻法的治疗安全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都显著优于基础治疗组, 适合在临床上的广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奥曲肽持续静脉泵入辅助治疗恶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 将204例恶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泵入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第4、6天胃液引流量、拔管率、生存期, 比较2组非手术治疗失败需急症手术率、切口感染率、预防性造口率和肠瘘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第4天、第6天的胃液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拔管率为34.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55% (P<0.05) 。观察组患者随访的最长时间为33周, 对照组随访的最长时间为32周, 2组随访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非手术治疗失败需急症手术率、切口感染率、预防性造口率、肠瘘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奥曲肽持续静脉泵入辅助治疗恶性肠梗阻的效果及预后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奥曲肽,恶性肠梗阻,安全性,预后

参考文献

[1]吴秀伟, 高金锁, 杨荻, 等.奥曲肽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恶性肠梗阻临床价值[J].安徽医学, 2013, 34 (11) :1666-1669.

[2] 王启伦.持续静脉泵入奥曲肽治疗肠梗阻60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 (32) :35-36.

[3] 陈俊, 熊建萍, 应学明, 等.奥曲肽持续泵入治疗恶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 2010, 21 (12) :1122-1124.

[4] 邢玉庆, 殷东风, 高宏, 等.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治疗恶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0, 15 (5) :450-452.

[5] 胡海军, 李明伟, 郭春华, 等.奥曲肽在手术治疗肿瘤性肠梗阻中的疗效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20) :106-107.

[6] Mercadante S, Casuccio A, Mangione S.Medical treatment for inoperable 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a qualitative systematic review[J].J Pain Symptom Manage, 2007, 33 (2) :217-223.

持续泵入治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 开放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

1.2 试验药品与剂量

A组:男7例, 女6例, 胰岛素注射泵持续泵入, 0.9%生理盐水加胰岛素, 起始量为0.05~0.2U/ (kg h) , 据血糖下降速度调节胰岛素用量, 使血糖基本稳定在4.4~8.0mmol/L;B组:男5例, 女6例, 常规治疗加静脉滴注胰岛素组11例, 两组均每1~2h测指尖血糖, 住院观察并随访时间12个月。

1.3 病例选择

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消化科资料完整的急性重症胰腺炎 (SAP) 病例的临床资料, 其中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42例, 血糖轻度升高:7.3~7.8mmol/L, 中度升高为7.8~10.1mmol/L, 重度升高为>11.1mmol/L, 剔除入院输入葡萄糖中及2h内进食者, 24例为重度高血糖满足入选标准, 其中男13例, 女11例, 年龄27~83岁, 治疗组13例, 男7例, 女6例;平均年龄 (46.4±6.62岁) 。对照组11例, 男6例, 女5例, 年龄31~84岁, 平均年龄 (45.6±7.98) 岁, 两组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

1.4 临床资料

24例均为临床确诊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重度高血糖患者, 患者的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血、尿淀粉酶,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心肌酶资料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对比分析, 同时追踪观察出院后血糖波动, 所有患者常规给禁饮禁食, 对有严重腹胀, 麻痹性肠梗阻者进行胃肠减压、服中药清胰汤;补液维持水盐、电解质平衡, 纠正各代谢功能的紊乱、稳定血糖、镇痛;早期、足量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及胰酶抑制剂抑制胰腺外分泌, 甲硝唑联合喹诺酮类药物一线抗感染等基础治疗。治疗组13例在基础治疗上给持续泵入0.05~0.2U/ (kg h) 胰岛素, 每2~4h测血糖一次, 并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 使血糖稳定在8.0mmol/L, 对照组常规治疗加静脉滴注胰岛素, 按2~4∶1比例, 把胰岛素加入静脉输液中, 每2~4h测指尖血糖, 观察治疗后血糖, 住院天数、并发症、1年后并发糖尿病的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治疗1周后, 两种方法均可使血糖达标, 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3 讨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指多病因引起的由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被激活自身消化所引起的化学性炎性反应, 以胰腺局部炎性反应为主要特征, 常伴急性炎性反应综合征、ARDS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1,2]。应激性高血糖是急性胰腺炎的伴随症状之一, 文献报道约50%的患者可出现暂时性高血糖, 30%的患者有尿糖, 偶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 约3%发展成糖尿病, 我们认为发生机制与应激反应、胰高糖素过度释放及胰腺急性炎症直接导致胰岛组织发生严重损伤和坏死, 使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 发生胰岛素分泌缺陷, 可使体内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多, 导致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 肝糖生成增加, 胰岛素分泌减少, 脂肪和蛋白质降解加速至血糖升高, 高血糖多为一过性通常在3~6周消失, 稳定血糖可降低高血糖的毒性作用, 降低β细胞负荷, 外源性胰岛素的使用使胰岛β细胞得到休息、恢复[3]。重症胰腺炎患者需长期禁食, 每日热卡均由静脉输液或肠内营养供应, 胰岛素小剂量持续静脉给予, 简便易预测吸收效率的可调速静脉泵入胰岛素, 易及时调整可能变化的胰岛素和葡萄糖输入比率, 0.05~0.2U (kg h) 可以有效抑制脂肪分解和酮体生成, 又不至于因血糖下降过快引起脑水肿、低血糖、低血钾;血糖的增高为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高血糖是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变性、趋化、黏附和吞噬功能受损, 使免疫球蛋白与补体发生糖基化, 使其功能降低, 高血糖使组织修复能力降低。高血糖可引起白细胞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受损, 易引起微生物的 (包括有氧菌、厌氧菌、真菌) 的侵袭和感染, 并且感染易于扩散。

本组资料显示, 胰岛素持续泵入稳定血糖, 可降低急性重症胰腺炎并重度高血糖患者的并发症、降低远期胰源性糖尿病的发生率, 缩短住院天数, 降低住院费用。急性重症胰腺炎并重度高血糖患者治疗上应避免诱发患者高血糖的因素, 对伴有高血糖的胰腺炎患者应早期正规使用胰岛素有效的控制血糖, 降低β细胞负荷, 使胰岛β细胞得到休息、恢复。

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泵入胰岛素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 开放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 治疗组13例, 对照组11例。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胰岛素泵,重症,胰腺炎,应激性高血糖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S].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2006.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持续泵入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自2009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58例, 男91例, 女67例, 年龄34~88岁, 平均 (63.4±3.8) 岁, 病程3~14年, 患者均有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症状, 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 符合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修订的Framingham标准) [3]。心功能NYHA分类标准:心功能Ⅲ级93例, Ⅳ级65例。病因:冠心病59例, 高血压心脏病21例, 扩张型心肌病17例, 风湿性心脏病46例, 肺源性心脏病15例, 排除严重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及明确感染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79例, 采用微量泵持续泵入硝普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 对照组79例, 采用常规治疗, 两组在年龄、性别、心衰程度、病因、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中无明显差异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心电图、血尿常规、血电解质、超声心动等检查, 给予卧床、纠正水电解质失衡、低蛋白血症、利尿、洋地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硝普钠50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微量泵持续静脉滴注, 剂量从0.5~1.0μg/kg·min-1开始, 根据血压水平每5~10min调整输入剂量和速度, 血压以不低于90/60mmHg为宜, 硝普钠的维持量为4~6.5μg/kg·min-1, 平均4.7μg/kg·min-1, 连续24h循环维持, 直至临床症状改善到最大程度, 连用3~7d, 并口服曲美他嗪片 (北京万生药业, 国药准字H20065167) 20mg/次, 3次/d, 连用10d。

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并注意呼吸频率、心肌耗氧量、心功能及HR、SBP、DBP的改变, 超声心动图 (UCG) 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左心室短轴缩短率 (FS) 及E/A比值。

1.3 效果判定

根据症状与NYHA心功能标准进行判定: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或达到Ⅰ级, 为显效;治疗后症状有所减轻, 心功能改善Ⅰ级, 为好转;治疗后症状无减轻, 心功能无变化甚至加重, 为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好转) %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或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2)

注:P<0.05

经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有统计学差异显著性 (P<0.05) 。

两组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性 (P>0.05) , 治疗后较治疗前临床症状、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P<0.01) , 治疗后在HR、呼吸频率、SBP、DBP等方面比较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 心功能改善比较中, 观察组显著降低, 有显著差异性 (P<0.01) 。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观察组明显改善, 两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1) 。

不良反应及随访,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 观察组有3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7例出现血压下降、心悸, 减少药物剂量后症状消失, 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随访3~6个月, 观察组均恢复良好, 有2例复发, 对照组有11例复发,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也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表现。近年来, 随着各种心脏疾病的不断增多及加重亲戚心脏组织灌注不足[4], 氧浓度降低, 导致心脏射血能力减弱, 心排出量减少, 从而引发心力衰竭的不断发生。因此, 提高心输出量, 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是恢复心脏血流灌注, 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微量泵持续泵入硝普钠可使治疗量的硝普钠持续作用于血管, 释放一氧化氮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而使动静脉扩张[6], 从而增加心输出量, 减少心肌耗氧量, 同时微量泵持续泵入可有效降低血管阻力, 改善心脏泵功能, 对肺血管也起到较强的松弛作用, 可有效减少肺动脉压力, 从而减轻右心室压力, 增加心脏射血能力。另一方面, 由于硝普钠的扩张血管作用可使患者血压降低, 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可准确的控制用药剂量并时时进行血压监测, 防止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提高心肌收缩力, 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曲美他嗪可通过抑制线粒体内的长链3-酮酰辅酶A硫解酶发挥作用[7], 使脂肪酸氧化转移为葡萄糖氧化, 产生更多的ATP酶, 保持心肌细胞电活动的稳定性, 从而使心肌细胞能量保持最优化状态, 减少心肌缺血痉挛, 促进其功能的恢复。两者联合应用可有效减少心肌耗氧量, 提高LVEF[8], 改善并保护心肌细胞和功能。总之, 微量泵持续泵入硝普钠联合曲美他嗪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进东.硝普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1 (1) :138.

[2]丁学智, 张天顺, 杨巧丽.硝普钠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 24 (15) :4933~4934.

[3]王伯成.曲美他嗪治疗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及对再住院率的影响[J].中国药房, 2011, 28:349.

[4]赵宗令, 杨六珍.微量泵持续泵入硝普钠、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35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0, 31:87.

[5]谢喜中.强心利尿剂联合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27.233~234.

[6]黄敏杰.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硝普钠治疗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健康月刊.B版, 2012 (1) :210.

[7]熊强, 郑侨克.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8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32, 403~404.

持续泵入治疗 篇7

关键词:顽固性心力衰竭,微量泵持续泵入,硝普钠,多巴胺

顽固性心力衰竭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内科疾病, 其临床症状为四肢发冷、呼吸困难、疲乏以及顽固性水肿等, 病程长、易反复发作[1]。一般情况下, 对于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式的效果并不显著, 近年来临床上逐渐采用经由微量泵持续泵入硝普钠和多巴胺治疗[2]。我院为了探究微量泵持续泵入硝普钠和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进行了对比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5年1月—11月收治的9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2组, 分别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5例, 男25例, 女20例, 年龄49岁~76岁, 平均年龄 (58.64±7.74) 岁;病程3年~9年, 平均 (5.23±1.34) 年。对照组45例, 男26例, 女19例, 年龄49岁~77岁, 平均年龄 (58.72±8.38) 岁;病程3年~10年, 平均 (5.54±1.71) 年。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 选用药物为呋塞米, 口服1次/d, 每次为20~40 mg, 常用量为按体重1~2g/kg, 一般用20%溶液250 m L静脉滴注, 并调整剂量使尿量维持在3 0~50 m L/h

1.2.2 干预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微量泵持续泵入硝普钠和多巴胺, 静脉泵注, 硝普钠和多巴胺的泵入剂量分别为6.25μg/min、2μg/min。

1.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人数, 并计算治疗的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病程长, 且在治疗过程中易反复发作。同时, 对于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普遍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 常规治疗中所选用药物为呋塞米, 其虽然能够起到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 但是易出现休克、乏力、心律失常、恶心呕吐以及头痛等不良反应情况[3]。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现今对于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提出了经由微量泵持续泵入硝普钠和多巴胺治疗的方式, 多巴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心肌收缩率[4];硝普钠能够有效起到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利尿、舒张动脉、改善肺淤血等效果。多巴胺和硝普钠联合使用不仅能够维持血压、利尿, 而且还具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等作用。从本文研究结果中可知, 经过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2%,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对于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经由微量泵持续泵入硝普钠和多巴胺, 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高艳玲.硝普钠与多巴胺联合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29) :35-36.

[2]周玉杰, 胡宾.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0, 30 (3) :202-204.

[3]杜国军, 卢光亮.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持续泵入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 2010, 38 (3) :226-228.

上一篇:农村成校论文下一篇:做好科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