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高校毕业生论文

2024-10-23

英国高校毕业生论文(共10篇)

英国高校毕业生论文 篇1

随着全球大范围失业的不断增长, 经济衰退难辞其咎, 在经济萧条的背景下, 中英两国高校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 很多毕业生开始转向基层就业, 就业模式也日趋多元化, 为促进毕业生就业, 英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 政府层面:完善就业政策体系, 推动毕业生就业

1.1“青年新政”计划的实施有助于青年人提高长期就业能力

“青年新政” (NDYP) 启动于1998年4月, 是英国政府为失业6个月以上的青年提供帮助的一个综合性计划, NDYP是英国最大的劳动力市场计划。其目标就在于帮助青年人找到永久性工作并且提高他们的长期就业能力。在这个计划中, 政府将在4个月内为青年人寻找工作和提供广泛的支持服务。 (1) 如果逾期这些青年人还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政府将为他们提供四种选择, 即为:补贴就业、参加全时教育与培训、参加志愿部门、参加环境部门, 由他们自选其一。

1.2 制定周全的就业政策

英国政府在制订就业政策时, 是把它放在国家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去考虑和认识, 并把它们作为宏观经济与社会政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去进行。政府各部门与社会各方面对此都毫无疑意, 所以政府在制订对劳动力市场和促进就业方面的政策时, 能够通盘考虑, 制订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的配套政策, 并能够给予大量的充裕的资金投入。例如, 英国政府采取扶持小企业发展和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为小企业提供各种服务和社会团体和民营组织机构, 并建立以政府基层小企业管理服务机构为核心, 以社会民营机构为基础的广泛的小企业服务网络, 为小企业的大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服务, 以促其吸纳更多的就业。同时加强公共就业服务, 明确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性质, 确立其地位, 严格服务标准。此外, 公共就业服务应按国际惯例实行免费, 各级财政应给予有保证的专项资金支持, 摆脱某些地区就业服务机构自筹自支的现象。

1.3 教育与培训

英国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与培训工作, 并将其视为保护英国适应迅猛发展的世界经济的要求、保证其劳动力拥有新技能与新知识的关键。为了达到经济的发展及就业水平的稳定,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教育与培训的措施, 例如: (1) “目标2000年”方案中规定:年轻人在年满16岁时有两条路可走:学校和学院教育以及提供学徒或职业培训的工作。除此之外, 在“从福利到工作”方案中, 所有的青年失业者都将得到教育与培训机会, 其中基本技能低下的年轻人还将有机会参与经审核批准的全日制学习。 (2) (2) 英国政府鼓励终身学习。为了让国民积极投资培训, 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与技能, 政府正研究推出一些措施, 其中包括建立“个人学习帐户”及“产业大学”等。

1.4 英国政府大力支持校企合作

英国在校企合作领域卓有成效, 取得了较多值得研究和借鉴的成果。英国政府大力支持英国高校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这种校企合作的模式, 不仅给高校和企业带来了互赢, 而且给全社会经济创造了很大利润。根据英国大学校长的组织Universities UK的调查显示, 截止到2006年英国高等教育每年为英国社会经济贡献450亿英镑。通过建立英国教学公司、工业和高等教育委员会、多学科研究中心、高等教育创新基金以及“高等教育延伸基金”等多家机构。为鼓励非研究密集型大学同各地雇主合作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 同时对校企合作的部门在税收方面也给予优惠政策, 政府规定:凡是高校在举办短期课程、管理培训、开展咨询服务、技术转让、科研合同、成果开发、出售专利以及开展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收入, 只要是真正的用于教学和研究以及学校发展, 则都为零纳税, 这些政策都大大增强了英国高校与企业合作的积极性, 推动校企进一步的密切合作。 (3)

2 高校层面

目前我国高校就业工作的现状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学生和社会的期望与要求, 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因此, 我们对处在世界教育与科研发展前列的英国高校就业工作的运行模式和成果进行总结, 对推进我国高校的就业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2.1 英国高校就业指导服务

英国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被公认为是全球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引领者。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课程走上大学讲坛, 就业与大学生的职业成长开始连接在一起。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内容和手段进一步延伸和拓展, 就业指导服务更加强调个人学习能力尤其是职业学习能力与职业选择能力的培养, 其中包括:提供广泛的职业信息、组织招聘活动、传授面试技巧、帮助学生开发职业管理技能、提供专业的职业咨询服务、组织校友联谊会、扩展学生的人际网络等。其服务对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应届的毕业生, 毕业两年以内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同样的指导咨询服务。同时, 居住同一地区的其他高校毕业生均有资格获得同样的服务。

2.2 英国高校“三明治”课程

在英国, 很多高校都设有特色课程即“三明治”课程, 就是把学生在校的课程学习与在课程相关的工业、商业或行政领域的工作结合起来。工作的时间是一年, 学生在就读“三明治”课程期间的工作可以在一个时段内进行, 也可以在两个时段内进行, 每个时段半年。这就意味着课程学制有可能延至4年。 (4) 但是不论用哪种方式完成“三明治”课程, 学生都应该在最后一年回到学校完成学业。

2.3 文凭, 证书互认与分等级的学位

英国高校习惯把学生的文凭考试和他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证书考试结合起来, 这样, 学生在获得职业资格认证的时候既省钱又省力。拿一个本科学生来说, 如果他获得了注册会计师资格, 那么他在大学学习中与此相关的一些课程就可以免试。假如一个学生申请英国的职业教育学院, 读了一年以后, 希望转入大学学习, 该学生也可以凭借这一年在职业学院学习的成绩向大学提出申请, 而他这一年的学习经历在大学看来是独特的优势。一般来说, 大学会接受这位同学的申请, 并认可他在职业教育学院的学分, 安排他直接进入大学二年级学习。

英国文凭体系的设置非常科学和完善, 学生在每个教育阶段都有多种选择。学校根据人们的不同教育需求, 设置了从证书到学位一系列不同层次的文凭课程, 人们可以按照就业的需要随时接受教育。这应该是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典范。

2.4 深化国际高等教育合作, 发展中英高校就业和创业合作项目

英国“首相行动计划二期” (Prime Minist er’s Init iat ive 2) 国际研讨会于2009年10月26日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功举行。英国索尔福德大学 (Universit y of Salford) 校长马丁·霍尔 (Mart in Hall) 教授率代表团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施建军签署了《中英高校就业和创业合作项目伙伴协议》。研讨会旨在促进中英教育界在学生就业和创业方面的知识共享。此次研讨会为决策者、研究者以及从业人员提供了讨论众多议题的平台, 中英高校为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的战略合作项目将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现实的就业竞争紧密地联系起来, 这次合作是站在科学发展观角度上的与时俱进, 具有开拓性和前瞻性, 同时对于两国高等教育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有着深远的意义。

3 启示与借鉴

通过对英国政府及高校就业政策的分析与研究, 我们总结探讨出很多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这对处在改革开放和与世界经济逐步接轨环境下的中国高校来说, 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 政府应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 并提供就业激励。通过对英国就业措施的分析, 我国政府可以扩展市场的创业空间并且降低创业的行政成本、税收成本与风险成本, 以此提高创业的预期收益;也可以创建创业信息系统和创业融资体系, 提供创业支持。另外, 针对特定需求就业方面, 国家可以通过有效的激励政策促进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 鼓励大学生到落后偏远地区、中小企业、微型企业以及中小学教师、护理等相关行业就业, 并合理的补偿大学生的收益差, 让他们能够安心踏实的工作。

其次, 政府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并对其进行宏观指导, 积极给予政策扶持。目前我国在关于校企合作这一策略实施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英国在这方面做的相对较好,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高等教育与企业的合作迫在眉睫, 一方面政府在大学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该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 适时提出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政策, 帮助高等教育发挥其最大能量;另一方面在税收政策上, 政府应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 (5) 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税收优惠、返还等税收政策, 提高双方合作的积极性, 从而实现高效与企业的双赢。

第三, 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保障。虽然这方面我国也出台了一些法律条文, 如《高等教育法》、《成果转化法》、《合同法》和《专利法》等, 虽然明确规定了成果权的依据, 但是对于科技成果价值评估规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缺乏程序性的规定。在科技成果拥有权、如何分配所得经济利益等方面缺乏法律依据。致使科技成果与经济的转化出现断节, 双方积极性大打折扣。因此, 我国需要制定或完善促进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 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为校企合作提供政策上的指引和法律保障。

第四, 拓展大学毕业生就业实习空间。目前, 我国高校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严重制约着其顺利就业的机会, 通过借鉴国外的就业工作经验, 我国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三方应携手共同拓展大学生就业实习的空间, 给即将毕业的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实习机会, 这样大学生可以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相联系, 并且通过“真实”的工作更深入认识自身的能力和就业潜能, 能够切实选择好自己的就业方向, 通过实习有助于他们获得有价值的工作经验、培养他们的职业态度以及获得一定的人脉网络, 从而在毕业时做出更周全的职业选择。

第五, 加强高校职业指导课程建设, 促进我国高校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的快速发展。高校要重视职业指导课程的建设, 通过设立职业指导课程教研室, 形成由资深专家、用人单位的人力咨询师等共同参与的专业教师队伍、制定科学的“职业指导”授课内容以及采用模块教学法、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互动教学活动和实践环节训练、素质测评等教学手段, 这些有利措施能够促进我国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的快速发展, 从而有效地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摘要:当前,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困景, 引起了政府、社会和高校等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难也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共同话题, 中英两国高等教育经历过相似的发展阶段, 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着许多相似情况, 为了促进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提高我国高校的就业率, 我们调查分析了英国高校的相关就业对策, 并阐述其对我国高校就业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英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启示

参考文献

[1]邢传波.西方发达国家促进毕业生就业采取的措施及启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 (2) :931.

[2]中国劳动力市场政策.http://www.51labour.com/labour-law/show-15426.html

[3]周红.英国高校就业指导服务的发展启示[J].江苏高教, 2006 (5) :221.

[4]英国:文凭证书相互认可、“三明治”课程助就业.http://www.zjol.com.cn/05li-uxue/system/2005/06/08/006129943.shtml

[5]周田田.英国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及对我们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 2008 (10) :175.

英国私立学校毕业生薪酬增长较快 篇2

根据报道,同样是在一个相似的社会地位高的行业里工作,在毕业后的6个月,毕业于私立学校的职工要比毕业于公立学校的职工平均多挣1300英镑;每年,私立学校毕业的职工平均能挣24066英镑,而公立学校毕业的职工只能挣22735英镑,他们的年收入差距是1331英镑;在他们工作3年半的时候,公立学校毕业的职工的平均年收入是31586英镑,而私立学校毕业的职工的平均年收入是36035英镑,比公立学校毕业的职工多挣14%,这时,他们之间的年收入差距已高达4450英镑。

该项研究涉及的职业包括会计师、经济师、律师、药剂师、心理学家、高校教师、工程师和科学家,其数据已经发表在萨顿信托基金(Sutton Trust)和upReach招聘网站共同发布的一项报告中。该报告指出,英国私立学校的教育在薪酬回报方面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此前已有研究表明,教育背景不好的学生即使在大学时期表现很好,毕业之后也很难进入法律、经济等精英行业。该报告则进一步表明,教育背景不好的学生很难改变他们的处境,即使他们能进入精英行业,在薪酬方面仍处于弱势。

报告建议,在求职过程中,那些教育背景不好的毕业生应该被及早发现,而且在他们入职之后,雇主应该提供辅导计划和职业指导,让他们的优秀才能得到发挥。

英国高校毕业生论文 篇3

本次培训考察的时间为2011年11月3日到11月24日, 为期21天。通过专家授课、单位拜访和现场考察等学习形式, 先后到英国剑桥大学、华威大学、诺丁汉大学、德比大学、北安普顿大学、利物浦大学、赫尔大学、威斯敏斯特大学、伦敦城市和伊斯灵顿学院等九所高校进行培训学习, 与英格兰高教基金会、伦敦高教劳力署、阳光基金会、国家学生就业协会等公共机构多位专业人士进行深入交流与接触, 较为全面系统地了解英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管理体制等情况。就总体而言, 英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特别是就业管理机制方面确实有值得借鉴之处。

二、英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体制

1、从政府层面而言

英国政府不直接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而以宏观管理为主。在国家一级层面以劳工部牵头为主, 教育部门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监测、统计与数据发布。政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管理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英国政府主要是通过刺激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不断开发创造就业岗位, 为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提供有利条件。二是法律保障。英国政府通过制定并不断完善就业促进法、平等就业法、反歧视就业法等法律法规来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公正、公平, 切实保障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三是监测统计。近年来英国政府要求全英国高校必须开展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情况调查, 且每所高校的毕业生参与问卷调查的比例必须达到80%以上。这是英国政府对毕业生就业进行宏观管理最重要手段之一, 其最显著的特点为:一是政府不直接参与, 由政府委托第三方机构即高教统计局承担, 既有效保证政府对就业情况的严格监测, 又确保了统计结果的客观公正准确;二是统计不区分初次就业率和年终就业率, 而是统一开展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情况统计, 保证了统计标准的一致;三是不仅着眼于就业数量, 而是在兼顾数量与质量的基础上, 更加关注就业质量。

2、从社会层面而言

英国从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非盈利性组织既是联系高校、企业和政府的桥梁、纽带, 又是统计毕业生就业状况、发布毕业生就业信息、提供毕业生就业服务的立体平台, 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统计分析。英国政府在上世纪80年代就专们成立了高教统计局负责就业情况的统计分析, 近年来英国政府加强了与高教统计局的联系, 推进了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情况统计分析与发布。由高教统计局设计制定调查统计问卷, 通过网络方式进行发布, 由学校通知学生以在线方式问答, 高教统计局 (HESA) 回收统计并将统计结果进行公开发布。二是经费投入。英国政府对高校的经费投入不是由政府本身进行划拨, 而是整体拨付给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的高教基金会 (HEFC) , 由高教基金会根据一套评价体系将经费划拨到辖区内的有关高校, 其中包含了学校的就业工作经费。三是就业中介。这类社会组织在雇主和大学生之间搭建相互贯通的平台和桥梁。如英国毕业生就业服务联盟 (NASES) 、伦敦劳动力发展办公室等。这类组织基于对高校和对高校毕业生的信息有效掌握的基础上, 为雇主提供高校毕业生的信息, 为毕业生提供就业需求信息。

3、从高校层面而言

英国政府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上没有硬性指标, 但是政府和社会将高校的就业情况进行发布与排名, 高校出于对学校社会声誉的维护和对“潜在入学者”的关注, 大都将就业工作视为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在就业工作方面实现了机构、人员和经费的到位。所参观考察的威斯敏斯特大学、华威大学、诺丁汉大学、赫尔大学、利物浦大学等大学无不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 赫尔大学更是以其高就业率而著称。学校的就业管理与服务机构是独立于学科院系直接隶属于校董会的部门, 其主体机构设置分为对内和对外两大部分。对外部分主要负责联系雇主, 收集就业信息, 了解雇主对毕业生的需求;对内部分的主要职责为开展就业咨询、指导和就业调查统计。学校的就业管理机构与学校院系和校方管理层建立了良好反馈机制, 及时有效地反馈沟通将雇主的需求与意见, 从而将就业工作有机的融入学校日常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配备充足, 远远超过我国目前的1:500的比例。更为引人注目的是, 所到高校无一例外在就业指导服务方面均采用了“一对一”的方式, 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因而其指导的实效性非常明显。

三、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启示

1、明确职责定位

(1) 规范政府职能。英国政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的作用, 很少使用行政手段参与或干预市场行为, 而是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进行监管调控, 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更多的让渡给社会组织, 此举既减轻了政府职能过多的负重, 又从很大程度上发挥了社会组织的能动性, 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促进了机制的协调运转。这种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与我国现行的大政府小社会的格局形成鲜明对比, 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的变革和机制的转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 强化社会组织功能。我国承担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功能社会组织的力量普遍偏弱。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三:一是政府并未有效放权, 比如就业经费划拨、就业工作的考核评估等均由政府包办。二是由政府举办的组织, 即政府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 由于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政事不分现象, 难以以独立的第三方身份出现。三是大量民营机构往往以盈利为目的, 既缺乏经济基础又缺乏社会信任基础, 从而难以做大做强。借鉴英国的做法, 政府应当进一步强化社会组织的功能, 一是放权, 政府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事务性工作和公共服务管理的职能以适当的方式交给社会组织;二是扶持, 对于承担毕业生就业服务的社会组织特别是民营机构给予一定的支持与扶持, 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机制与环境。

(3) 明确高校主体地位。英国高校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高, 也承担相应的责任。而我国的高校有一种倾向性认识, 即学校的主体功能是育人, 解决就业是政府的职能而不应由学校承担。目前高校承担毕业生就业职责是出于政府对学校就业工作评估考核的被动型之举, 而非主动之选。这一认识是精英化教育和毕业生计划分配模式残存下来的误区和偏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试想高校培养出的“人才”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无法顺利就业甚至无业可就, 高等教育的地位价值何在?高校势必丧失可持续发展动力。出口畅, 入口才能旺, 高校应当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和长远考虑, 切实担负起为国家培育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将就业教育、素质教育和学科教育有机结合,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从而使他们顺利走上就业之途。

2、完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

毕业生就业评价标准和方式对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强导向性意义, 目前我国现行的评价标准大多为一维的就业率, 评价方式为政府组织开展评价为主, 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不尽合理, 近年来社会对政府发布的就业率屡有微词。参考英国的现行做法, 我国在这一方面应该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政府组织向第三方进行评价转变。政府不直接参与就业工作评价评估, 逐步采取并不断完善第三方参与就业评价的机制, 提高就业评价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二是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参与评价的主体适当做到多元化, 由社会组织牵头, 由学生、教师、用人单位、其他社会成员共同参与评价。真正做到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提高公众参与度。三是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目前我国就业评价是以就业率作为终极指标, 重数量轻质量是直接后果, 高校只是让学生毫无选择的找饭碗而已。在高就业率的背后普遍存在社会的广泛质疑, 主要有两方面的质疑, 一是对高就业率的真实性质疑, 二是对高等教育高投入低产出的质疑。在就业数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 亟需从“好就业”向“就好业”转变, 数量要求应作为基础指标, 质量指标应作为优秀指标, 真正实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要创造出比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多社会财富的目的。

3、调整指导服务方式

就业服务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可以有效借鉴英国的模式调整服务方式, 不断完善趋于科学合理。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调整:在理念上, 弱化就业管理强化就业服务。政府、社会组织和高校均应该在这方面进行转变, 树立服务至上理念, 用优质的服务取信于民, 促进就业;在对象上, 服务由现在的毕业生前延至在校的大学生, 针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开展各有侧重的就业服务, 实现就业服务的全覆盖;在内容上, 由单纯面向就业延伸为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解决就业问题, 是解决大学生一时之需, 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指导大学生认清职业发展道路和努力的方向, 则是让他们一生受益;在方式上, 应该特别注重实效, 应该由无差别的指导服务向个性化指导服务方向转型, 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时段、不同个体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 尽快真正实现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服务。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与英国高校相比, 我国的就业指导师资相对偏弱。最为显著的是师生比偏低和职业准入要求不高。虽然英国政府没有强制要求职业资格准入, 但高校就业指导师普遍具有相关职业资格认证, 包括职业指导和职业教育的资格认证 (如DCG-Diploma in Careers Guidance、DCE-Diploma in Careers Education) 。其中, 职业教育的资格认证系华威大学职业指导师研究生课程, 申请者必须是本科毕业, 且本科成绩不低于一定标准。我国教育部早已提出“把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位置, 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 因此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师资队伍建设任务更显紧迫, 需要从政策层面推进职业指导队伍的职业化, 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完善职业指导队伍职称评聘机制, 稳定现有队伍, 同时还要从全社会广泛吸纳更优秀的专业人士, 使其成为全职或兼职的职业指导师资。

参考文献

[1]尹继卫: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长效机制的对策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 2010 (8) .

[2]卢献锁:高校新生如何为就业做准备[J].教育与职业, 2009 (7) .

[3]彭时代:用整合的视野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J].大学教育科学, 2005 (4) .

[4]宁先圣、宋志海: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规范及发展策略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 .

英国 学会8道菜才能中学毕业 篇4

从2008年开始,英国的公立中学开始推行烹饪课,让孩子们亲自体会一下“盘中餐”是怎么来的。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可以从学当小厨师的过程中,牢记营养饮食的生活理念。

英国所有12-15岁的中学生每周都会被安排上烹饪课。新学期开始时,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会收到一本精美的教材——《真正的食物》,里面介绍了32种食物的做法。这些菜不仅简单易学、符合青少年的口味,而且非常健康。上课时,老师会让学生们准确地称量所有食材,告诉他们哪些食材是绝对不能过量的。初中毕业前,学校会统一考核,每个学生必须学会做其中的8道菜,否则不能毕业。

其实,英国中学兴起营养餐学习的时间并不算久。英国《卫报》曾发起过一项“我喜爱的学校”调查,请英国在校生描绘心目中理想的学校蓝图。一位时年9岁的女童伊莫金的看法引起了公众的注意。伊莫金认为,学校应开设烹饪课,但不仅仅只是教学生们如何烤蛋糕。她解释说:“这门课可以教授学生如何自己做健康的食物。若家长总是买垃圾食品,那孩子长大后就会生病,这也会增加政府今后的开支。”

全英中学目前都在开设烹饪课,而且作为必修课教授给学生。在每周至少2次的烹饪课上,学生们要学会设计营养均衡的食谱、制作健康的菜肴。孩子们还能在年终的成绩单上看到自己的烹饪课成绩。

在英国教育机构和营养学专家看来,开设这门课的真正意义在于,让孩子们远离垃圾食品,拥有更健康的体质。

(据《生命时报》)

英国高校毕业生论文 篇5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07年10月14日报道,本周发布的一份回顾报告将建议改革大学毕业生评价机制,使其更能体现学生的日常表现,为用人单位提供更详细的应聘者信息。

报告指出,现有分级制将学业成绩分为1等、2.1等及2.2等和3等,这种评价已经过时,也过于简单,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才能,应该将其取消,进行“突破性”的改变。报告所提出的新方案中,大学毕业证将包含学生每门课程的具体成绩,而不仅仅只用“通过”和“不通过”表示。同时新办法也会克服现有评价机制区别度小的缺点。现在,约54.5%的大学毕业生成绩达到1等或2.1等,只有7.2%的学生成绩为3等。从2000年到2006年,成绩达到1等学生的比例由8.8%上升到11%。

新方案的拥护者认为,它有利于用人单位对应聘者是否符合要求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反对者则认为新方法过于繁琐,不如现有方式简单明了。虽然现有体制存在不足,但在生活中影响深远。如果实行新方案,成绩为3等的学生将会增加,而那些成绩为3等的学生很难找到好工作。许多用人单位,如银行、会计事务所,不会轻易录用成绩为2.1等以下的学生。英国高等教育调查所(the 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的研究也表明,成绩为3等的毕业生在就业6个月后离职的数量是1等毕业生的2.5倍。

英国高校物流教育目录 篇6

【普利茅斯大学】200多年前原是一所海洋教育学院, 后来经过一系列院校合并成为一所理工学院, 普利茅斯大学是英国众多大学中最早开设物流专业的大学, 由于该学校在海运方面实力强大, 目前开设的三个专业也是偏向海运方面, 其办学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物流方面尤其是海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学位:国际供应链管理硕士学位, 国际物流硕士学位, 国际海运硕士学位。网站:http://www.plymouth.ac.uk) 。

【华威大学】英国排位前十的综合大学。其工程商业管理学院下设立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入学者必须获得荣誉学位硕士 (至少二等荣誉理工科) 的认可或具有同等专业资格和行业经验才可予以考虑。主要课程包括采购、库存、合同、运输、物流和运作管理。学校主要提供学生如何掌握物流评估技术, 管理和供应链的处理和市场分析, 另外还提供商科相关的课程, 让学生掌握物流在商业上的运用和战略发展和设计。毕业后学生主要从事供应链工程制造和管理组织服务相关工作。 (学位: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硕士学位。网站:http://www2.warwick.ac.uk/) 。

【克兰菲尔德大学】原是英国皇家空军基地, 其物流专业在英国甚至于欧洲都享有盛誉。该校设立了全球最大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研究教育中心。目前设立的物流专业为物流和供应链管理, 包括物流、运输、仓储库存、市场、流程管理等, 其物流专业的学生得到全面且系统的物流理论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教育。 (学位: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硕士学位。网站:http://www.som.cranfield.ac.uk/) 。

【赫瑞瓦特大学】该校两个有关物流的专业都在其管理学院。除了向学生传授一流的基础理论知识外, 还将根据国际物流形势的改变, 为学生提供最新、最贴合当下趋势的实用性专业技能。主要课程内容共有12门, 包括物流与供应链战略、全球采购和供应、货运、库存和运营管理、设计与物流系统运作、配送中心设计和管理、绿色物流、供应链的改进和控制、项目控制、财务和统计等。 (学位: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硕士学位, 航运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硕士学位。网站:http://www.hw.ac.uk/home/)

【伯明翰城市大学】该校在硕士阶段开设了以供应链管理为重点课程的物流方向的课程。 (学位:供应链管理硕士学位。)

【索尔福德大学】索尔福德大学在其管理学校下设有采购和供应链管理专业, 这两个专业都通过了CIPS (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 认证。采购和物流的重点在于采购风险管理、质量管理、电子采购、物流、采购管理等, 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在于采购和库存、质量管理、供应链模型、商业分析等。 (学位:采购和物流硕士学位, 供应链管理硕士学位。网站:http://www.salford.ac.uk/)

【利物浦大学】利物浦大学是英国老牌红砖学校, 一直以理工科著称。运营和供应链管理硕士设在管理学院的社会环境系里, 课程被CIPS认证。课程包括4个必修和4个选修, 有商业分析评估、供应链管理、战略运作管理、Lean Thinking、电子商务等。该专业的学生具备了业务方面的一级教育、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学校毕业生很多得到高级管理职位, 成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未来的栋梁。 (学位:业务和供应链管理硕士, 电子生物与供应链管理硕士学位, 运营和供应链管理硕士学位。网址:http://www.hw.ac.uk/home/)

【德比大学】德比大学设立了工商管理学士物流管理方向, 它是根据当前社会对物流方面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而开设的一门硕士专业, 其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物流理论知识储备和工作经验。其教学宗旨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流管理能力。 (学位:英国特许采购和供应硕士学位。网站:http://www.derby.ac.uk/)

【格林威治大学】格林威治大学在其商学院下开设了供应链管理、物流项目管理、运输与物流管理三个物流专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重点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供应链管理战略、优秀商务模式和运作、价值链、知识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技能, 物流项目管理包含了物流及供应链过程管理, 包括采购、生产、销售和客户服务嵌入式的管理风格和结构的多元化。运输与物流管理包含了最新的物流运输的技术技能, 旨在提高学生在物流运输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学位: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硕士学位, 物流项目管理硕士学位, 运输和物流管理硕士学位。网站:http://www.gre.ac.uk/)

【威斯敏斯特大学】威斯敏斯特大学的欧洲物流运输分配和采购及供应链管理这两个专业都在其西敏寺商学院下。其供应链管理课程涉及组织内部的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的战略作用, 如何用新的技术用于解决供应链问题及当前和今后的管理和政策环境变化这些方面。本课程将培养学生在外地的最佳实践知识和业务流程的重要性的认识。 (学位:欧洲物流运输和分配硕士学位, 采购及供应链管理硕士学位。网站:http://www.wmin.ac.uk/)

【兰开斯特大学】兰开斯特大学居于英国大学的前十名。其商学院下开设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 入学要求必须具有二等荣誉学位或同等学力资格。该专业着眼于管理科学在经营管理、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应用。主要课程包括业务分析、市场分析、工业工程、供应链、物流管理、运筹学、管理科学、生产管理、电子商务等。 (学位: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硕士学位。网站:http://www.lancs.ac.uk/)

【阿斯顿大学】阿斯顿商学院开设了供应链管理和客运管理, 其领域包括:关系、伙伴关系, 企业资源规划、仿真、采购、合同、规划和优化。 (学位:供应链管理硕士学位, 物流客运管理硕士学位。网站:http://www1.aston.ac.uk)

【伦敦城市大学】伦敦城市大学是全英国乃至欧洲最大、教学质量最优秀、设施最先进的商学院之一, 是特许采购与物流协会及特许船运协会等专业机构的会员。其商学院下有开设商业和服务行业管理的科系, 在物流专业的硕士阶段开设了船运、航运、采购与供应方面的物流课程。其毕业生多是在物流、制造、航运业务、商品交易、进出口和运输资金等全球著名的职业领域中工作。 (学位:航空运输管理硕士学位、供应链、贸易和金融硕士学位。网站:http://www.city.ac.uk)

【英国东英吉利大学】其下的诺威奇商学院的物流专业为准备在战略供应链管理方面担任专业管理人员的学生准备。学生可以将研究集中在国际采购、供应链流程与技术、信息系统及操作、电子商务战略和物流等方面。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业务市场培养了掌握良好的技术和管理技能的物流人才。 (学位:战略供应链管理硕士学位。网站:http://www.uea.ac.uk)

二、苏格兰

【西苏格兰大学】该校认为在过去二十年中, 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已经转移到了中心舞台, 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开设这个课程是为了探讨其目前的现状、问题和未来的趋势, 既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知识和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 又全面地设计了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的物流和供应链系统。其毕业生大多在顾问公司 (供应链管理) 、物流服务公司、制造和零售企业、运输公司、以及规划和交通运输部门就职。 (学位: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硕士学位。网站:http://www.uws.ac.uk)

三、威尔士

【卡迪夫大学】卡迪夫大学的国际物流课程, 将为学生传授成为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其专业性足以让毕业生对各种国际物流或者国内物流方面的问题都能够轻松应对以及进行有效的管理。学校旨在培养学生于物流及运营管理的广泛领域的实践能力。专业共设有8门课程, 包括物流、电子商务、港口管理、海商法、航运经济等, 学生只要从8门课程中任意选修4门即可。 (学位:国际物流硕士学位。网站:http://www.cardiff.ac.uk/)

英国高校创业教育拾记 篇7

由于发展历史较短, 目前,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开展的规模还很有限, 而且已开展的创业教育也主要处于对广大学生普及创业知识、增强学生创业意识阶段, 可以说, 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尚处于“创业启蒙教育”阶段。

而英国高校除大规模开展“创业启蒙教育”外, 还将创业知识融合到英国高等教育的各学科领域, 在各领域开展“创业通识教育”。据英国国家创业教育促进委员会 (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Graduate Entrepreneurship, 以下简称NCGE) 根据2007年年度报告, 近40%的创业教育是由非商科、非管理类学院所提供。笔者在英国约克参加第一届国际创业教育者大会时, 接触到了来自于艺术设计、戏剧舞蹈、工程、商业、管理、会计与金融、建筑、生命工程等各专业领域的英国高校代表, 这些创业教育者根据其专业背景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指导本学科学生的创业实践。

同时, 在开展“创业启蒙教育”和“创业通识教育”的基础上, 英国高校还开展“创业专业教育”, 即分别在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开展创业专业的学历教育。以东伦敦大学为例, 该校本科三年制, 其创业专业要求学生在前两年修一定的商科和法律课程, 第三年的创业课程由7门课组成, 修完第三年的课程, 学生即可获得创业专业的本科学历。

“启蒙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三层次的创业教育实践使得创业教育不仅能够成为英国高等教育中学生进入社会前的必要培训环节, 而且还满足了职业人士的终身教育需要。据NCGE的最新调查, 在2007年, 英国有127所大学提供与企业和创业有关的教育, 接受这类教育的在校学生人数达到176万。此外, 英国高校还对公司职员提供创业教育培训, 从而实现了创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良好结合。以东伦敦大学为例, 每年暑期该校都会举办暑期创业教育培训班。每次暑期创业教育培训班都由某一著名企业、伦敦发展代理处 (London Development Agency, 一个政府机构) 和东伦敦大学共同主办, 可以说是企业出资、政府搭台、学校唱戏。培训学员主要来自于企业, 少部分学员是得到实习奖学金的优秀学生 (来自于全国各地) 。培训班规模不大 (大约30人左右) , 时间是8周, 在这8周学员要脱产学习, 最后要提交创业计划书。东伦敦大学的创业教育已经被企业界和政府界认同, 其培训班的学员需要经过严格的选拔, 当然还要收取培训费用。这类培训班不仅可以使老师了解企业界人士的创业想法, 丰富教学内容, 更有利于校企的沟通与交流, 而这些都是创业教学所必需的。同时, 这种创业教育模式也最终使得创业教育真正成为终身教育。

当然, 与国内许多大学设立创业教育中心等学生创业服务机构类似, 英国高校一般也设有学生创业服务中心, 这类中心为学生创业活动提供系统的服务, 但与国内机构不同, 他们绝不提供免费午餐。例如, 东伦敦大学的创业教育中心Knowledge Dock中设有策划公司、咨询公司等机构, 这些机构既为创业的学生提供服务, 也为校外的小企业提供服务, 但其服务完全是收费的。设置这些机构的目的并不在于为学生创业提供免费服务, 而在于为其创业提供便利。这种有针对性的创业服务也许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使得学生创业企业具有市场竞争能力。英国高校创业服务中心的这种运营模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英国高校创业教育新政策述评 篇8

一、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的背景

随着英国经济社会变迁及其与高等教育的相互博弈,创业教育发展和创业教育政策环境产生了相应变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失业率偏高、大学生创业能力低下,特别是自2006年英国大学学费制度改革以后,在校大学生经济压力增大,创业教育需求进一步扩大,而英国创业教育现状还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变化。伦敦商学院2007年发布的《全球创业教育监控行政报告》(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显示,英国早期创业活动参与比例(Early-Stage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TEA Rates)为2.9%,美国、挪威和香港分别为6.5%、3.9%和5.7%,均高于英国;而总体创业活动参与率(Rate of Overall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美国、挪威和香港分别为14.1%、12.0%和15%,而英国则为10.5%。[1]因此,英国创业教育依然需要面对新形势、出台新政策、解决新问题。

首先,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了就业压力。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英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大众化发展阶段。2004~2005年度,英国大学生人数达到230万,其中,本科生170万、研究生53万。1999~2000年度到2005~2006年度,学生人数增长近51万人,增长率达到35%。[2]大众化进程引发了大学毕业生人数攀升与市场所提供的有限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英国1992至1994年失业率均达到10%,直至1999年才降到6%,但仍然高于美国的4%和日本的5%。[3]2008年失业率为5.7%,2009年6月失业率为7.8%,失业人口244万,为1995年以来最高水平。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培育创业者,以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成为英国政府出台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的重要动力。

其次,大学生创业能力低下影响英国经济发展。人们广泛认同的是英国未来经济竞争力和繁荣程度依赖于知识的运用、创新和创业。[4]据调查,导致英国经济不景气的原因是创业参与率偏低、自我雇佣意向不明显以及创业活力不足等。美国2000年的自我雇佣率已达到67%,而英国2002年的自我雇佣率为45%,[5]明显低于美国。英国创业水平低于其主要竞争者的原因是,英国社会缺乏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因此,必须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构建创业文化氛围,共同对英国创业教育政策提出新的挑战。

再次,学费政策变化引发大学生债务加重,刺激创业热情。英国自2006年引入大学收费制度以来,学生负债状况不断增加,1996年每个大学毕业生平均负债水平为3,400英镑,而2006年已达到12,000英镑,预计还会继续增加。[6]然而,英国学生负债问题并未影响学生的创业热情。英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NCGE)2005年执行报告显示,负债问题主要减少了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总量,近1/3的学生将就业作为最紧要的目标,其中有4%的学生打算毕业后尽快就业或创业。2005年,NCGE对2005名英国大学生展开调查访谈,发现对目前经济状况担忧的大学生,绝大部分会认真考虑今后创业的问题。[7]英国大学生创业热情随着负债水平的增加也有所提升,接受创业教育、提高创业能力的要求不断增加。

二、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的新发展

为适应大学生创业教育环境的变化、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创业文化、在高收入国家群体中争取创业教育比较优势,英国政府近3年来出台了包括《全国大学生创业教育黄皮书》(NCGE Yellow Paper 2009)在内的政策文件、执行报告、调查评估报告近20余项,其核心内容包括如下5个方面。

(一)扩大创业教育资金来源、控制流向的经费策略

在英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的头20年里,80%的经费来源于政府的高等教育创新基金(Higher Education Innovat ion Fund)和科学创业挑战基金(The Science Enterprise Challenge Fund)等,政府支撑成为创业教育资金的主要来源,提高私人捐助水平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8]依据(NCGE)2007年统计数据,创业教育资金投入主体明显增加,以资助额度的大小为序,主要有如下6大渠道:高等教育创新基金(Higher Education Innovation Fund,HEIF)占资助比例的31%、大学(University)占15%、区域发展机构基金(Regional Dev elopment Agency Funds)占13%、欧盟基金(EU Funding)、赞助(Sponsorship)和捐赠(Endowments)经费来源均低于10%。除了以上6类主要的资金来源主体,原有的科学挑战基金(The Science Enterprise Challenge Fund)、新创业奖学金(New Entrepreneurship Scho-larship)、教与学优异中心基金(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Funds,CETLF)等也成为创业教育投资的重要补充。

英国政府对创业资金使用的政策导向是使其流向所有学校的所有专业。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大学依据不同资金来源设立创业项目,促进资金使用流向的多元化。以学科领域为例,以往英国大学工商专业占总体创业资金的80%以上,2007年这一比列降到61%,逐步向多学科共同享有创业基金方向发展。近年来,已逐步扩展到工程、艺术、设计、数学、医学、健康、计算机科学领域。创业资金来源及使用流向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二)启动各类创业项目,推进创业教育

设立项目是各国吸纳创业教育资金的重要途径。英国政府推动建立的各类创业教育项目可大致分为3个层次:一是旨在吸引大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的项目。这一类型当中,最早的是1998年启动的“大学生创业项目”(The Graduate Enterprise Programme),它仅启动5年间就吸引了大量学生和高等教育机构参与。2004年,由工贸部下属“小企业服务”(Small Bussiness Service,SBS)开展的融创业项目和创业活动为一体的投资项目,在英国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浓厚的创业文化与创业认同感。

二是以评估国家创业政策为特点的创业研究项目。其中,以“全球创业观察项目”(Globe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Project,GEMP)最具代表性。1997年,由英国伦敦商学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发起GEM研究项目,旨在研究不同国家的创业活动及其影响因素,探索促进国家创业发展的政策,评估创业实施效果优劣。GEM研究项目在大范围调研及数据收集的基础上,于2007年提出了英国创业教育的基本框架,[9]该框架基于分析创业教育与英国宏观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提出英国创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策略。

三是设立旨在提高创业教育教师技能的项目。2007年,由英国高等教育学院(UK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和美国考夫曼基金会(US Marion Kauffmann Foundation)共同资助,设立了“国际创业教育者项目”(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Ed ucators’Programme,IEEP)。该项目由NCGE和英国创业教育者机构(Enterprise Educators UK)共同管理,项目针对英国创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及创业教育师资所面临的系列理论及实践问题展开研究,吸引了大量英国创业教育机构,创业管理者以及创业教育者共同参与,分析创业教育过程中学生需要习得的技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师教育教学方法。[10]IEEP研究成果在英国被广为接受,牛津商学院的学者认为IEEP是大学创业研究项目与NCGE建立研究伙伴关系的典范。[11]

(三)构建创业型大学(Entrepreneurial Uni-ve rs ity)建设模式

英国2007年公布了由NCGE学术顾问艾伦·吉伯教授起草的“朝着创业型大学发展”(Towards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的政策文件。该文件指出,创业型大学给予那些能够鼓励学生创业,并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创业提供创业机遇、创业实践以及创业文化环境的大学给予界定。[12]

目前,英国的许多大学在实施创业教育、开展创业活动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且经验丰富,但存在的问题是,尚未明确哪一种机构模式或途径能够催生创业型大学并使其可持续发展。[13]“朝着创业型大学发展”提出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包含两类:传统商业模式(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Model)和互动模式(An Alternative Model)。前者注重在创业教育过程中教什么,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何者会显著地受到经济学家传统思维以及公司业务的影响,这种模式注重运用专有的商业管理范式。[14]而互动模式将创业角色纳入社会系统加以考虑,能够为个人、组织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所有技能,强调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学会创业行为、创业技能和创业特性。互动模式对英国大学所有学科领域开放,提倡通过发挥个人优势自我开办公司、参与创业设计组织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创业热情与创业精神。通过互动模式发展创业型大学将成为未来英国大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四)提出创业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本框架

创业教育教学及其组织模式始终是实施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如前所述,“国际创业教育者项目”(IEEP)的重要目的是将创业教育贯穿所有英国大学的全部课程当中。通过IEEP的研究,NCGE将创业教育目标分为逐步递进的8个层次:一是学生的核心创业行为和态度得到发展;二是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创业行为;三是能够自我解释创业教育核心价值;四是发展创业型职业动力;五是掌握创立公司的步骤及需求;六是培养企业家素质;七是掌握与创业过程相关的商业知识;八是熟悉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15]

在上述创业教育目标框架下,英国创业教育要求将洞察力、情感因素以及把握外界机会等因素,融入创业教育实践,通过选择恰当的创业教育方法,收益良好的创业教育效果。英国大学传统的创业教育教学主要是讲授、案例教学、研究项目和信息技术。[16]依据IEEP研究结果,NCGE 2007年发布的文件《革新范式下适应创业教育者发展的挑战》中明确提出,大学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将应对的挑战主要来自创业教育发展技能、实践行为和自身特性3个方面。如下图所示:[17]

新的创业教育方法要培养学生在压力下做出决定,支持团队建设,提高对创业角色的总体认识,探索看待事物的方式,发展创造力,提高交流、劝导能力等。文件要求英国大学创业教育方法要注重从知(Cognitive)、情(Affective)、意(Conative)3个方面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五)建立多维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提高政策制定科学性

英国传统创业教育评价(Conventional Assessment System)重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评价目标涵盖3方面:一是学生接受创业教育是否取得明显效果;二是促使学生对自我学习效果作出判断;三是形成评判学生创业学习等级的认定标准。[18]传统创业教育评价主要由教师实施,且评价内容主要围绕考试、论文和报告写作方法等。这一评价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权,不利于激发学生运用知识的动力和自信。[19]

近年来,英国实施了大学创业教育评价新举措:第一,拓展学生创业学习效果评价模式。评价内容基于NCGE公布的2007年执行报告,即以创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挑战为依据,建立基于发展技能、实践行为和支撑特性为基础的三维评判体系,同时融入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模式。创业教育评价过程需要包含所有总结性和形成性评价过程。[20]评价框架应该在任何项目开始设计时就进行考虑,以便建立创业教育成绩、内容、教学方法以及管理的目标与标准。[21]但是,要使创业教育者从传统文化模式中适应这一转变,仍然具有挑战性。[22]

第二,在国际视域下评价英国的大学创业教育,并将测评结果作为创业教育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如前所述,“全球创业观察项目”(GEM)将评估国家创业政策作为核心任务之一。GEM是目前世界上研究创业活动及其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问题最先进的联盟。[23]GEM从设立起就基于多国研究,并每年提供一系列国家创业评价报告。GEM评价英国在高收入国家(High-Income Countries)群体中的创业活动参与率、创业人均GDP占有率、早期创业活动情况(TEA)、早期创业偏好程度(Prevalence Rates of Early-Stage Entrepreneurs)等指标。分析英国创业教育在高收入国家中,包括比利时、芬兰、法国、瑞典、澳大利亚、美国等22个国家中的位置与状况,探讨英国创业教育各项政策在实践过程中的实施效果与存在的问题,从而指导创业教育政策制定。GEM评价体系不同于传统评价体系(Conventional Assessment System)和NCGE评价系统,它运用调研、数据收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国际性和政策导向性。

三、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评析

(一)新政策的成效

近3年来,英国大学创业教育政策调整与执行收到良好效果,主要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首先,政策促进了创业活动参与率。2007年NCGE报告《英国高等教育中的企业与创业》(Enterprise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Higher Education)显示,2007年英国大学生创业活动参与创业活动的人数已逾20万人,占学生总数的11%,高于2006年7%参与率4个百分点,且男女比例趋于均衡。其中,男生占参与创业活动总人数的53%,女生占47%。[24]以2005年在伦敦的一项调查为例,50%拥有大学学历的毕业生愿意自我创业,而未获得高校学位者这一比例仅为30%;伦敦50%的新企业由在校大学生创建,[25]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创业能力不断提高。

其次,政策鼓励参与形式多元化,改变了通过创业课程参与创业的单一形式。2007年,通过课程以外多种形式参与创业活动的比例提高到64%,课程内参与创业活动的占36%,海外学生参与比例为18%。此外,英国创业教育主要由商业学院主导的现象得以改观,非商业学院逐步融入到创业教育当中,工程领域的创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人文社科领域的创业资金占有量不到1%。[26]随着政策的不断调整,多元化参与创业教育的趋势逐步形成。

最后,政策通过鼓励参与主体多元化,广泛吸纳各种社会力量,包括各级政府、企业、各类创业协会、民间力量等支持大学生创业。工贸部下属的“商业连接”组织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有力地支持了大学生创业活动,NCGE、全球创业研究协会(Th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Association GERA)等对创业教育实施了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多方参与有利于不同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创业文化环境。

(二)新政策尚未解决的问题

首先,新政策尚未解决创业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2007年,NCGE分区域调查了英国127所高等教育机构,结果显示英国创业教育白人学生占总参与比例的67%,非白人则为33%。就不同区域而言,伦敦在校大学生占英国的21%,参与率仅为8%,低于平均水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西南部及中东部地区,大学生总量均占英国的9%,而参与率则分别为18%和17%,[27]远高于平均水平。如何提高经济发达地区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与创业能力,促进创业教育均衡发展是未来英国创业教育政策面临的难题。

其次,政策尚未兼顾各级各类大学生。2007年,英国创业教育资金80%用于本科生教育阶段,87%用于全日制学生。虽然研究生及非全日制学生更具有接近市场的机会,具有较好的创业参与能力,但目前政府尚未出台成熟的、意在加强和鼓励研究生和非全日制学生的创业政策。[28]

再次,英国非政府创业教育资金来源尚不稳固。现行的许多创业项目主要依靠短期投入完成。

摘要:在就业压力和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的矛盾中,2007年以来,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政策。其核心包括:建立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启动各类创业项目,提出创业型大学发展模式,设立创业教育目标框架,构建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等。这些政策推动了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英国高校怎么能涨学费呢 篇9

今年9月,英国大学的本科生学费将由目前平均每年1250英镑(约合2250美元)上调至3000英镑(约合5400美元)。2004年1月,英国下议院以316票对311票的微弱优势艰难地通过了由英国工党提出的《高等学校学费改革草案》,该草案准许英国大学向学生收取附加学费。这个被英国首相布莱尔称为工党的一个“旗舰改革”式的草案,在英国激起轩然大波。

难以跨越的“英镑障碍”

目前,英国大学普遍面临着经费短缺的难题。以牛津大学为例,学校每年要为每个学生花费大约10000英镑,但是英国政府每年拨给牛津大学的教学资金平均到每个学生大约只合4000英镑,而每年学生交纳的学费,远远不够弥补大学财政空缺。经费困境也成为大学科研进步难以跨越的“英镑障碍”。

近几年的研究报告表明,英国的一流大学如牛津、剑桥与美国的顶尖学校如哈佛等相比,在科研方面已经有了一定差距,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投入不够。所以,英国政府希望通过提高学费额度,从而缓解英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日益紧张的经费压力。

英国的高等院校总共有180多所,有200万以上的学生在其中学习。这些院校每年接受的资助达145亿英镑。这笔经费主要来自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其他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英国政府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资助水平,成立了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来进行教育拨款工作。政府把需要优先开展的项目交给拨款委员会,由其负责把经费分配到各高校。通过这种方式,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起到了高校和政府之间缓冲器的作用。拨款委员会运用赞助和奖励机制来贯彻政府的政策,对优先项目进行倾斜。

对高等教育资助的经费实际上每年都在增长,但与此同时学生数也在快速攀升。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接受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学生数仅为20万,2004年这个数字已经变成了120万,摊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公共经费已经从1989年的8000英镑左右下降到了不足5000英镑。英国的一份报告指出,在2004至2007、2008年间,对英格兰和北爱尔兰的高等教育总投资需87.9亿英镑,才能满足扩大招生规模、保证教学科研质量、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目标。

不再提供“免费午餐”

如今,高等教育正处于全球性的财政危机当中,大学也因为学科配置不合理,难以与社会对知识的需求相适应而招致诟病,这些都说明了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

实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上台以来,英国政府就开始酝酿不再为高等教育提供“免费午餐”。但是,在福利主义余音强劲的上世纪80年代,即使是以强硬著称的撒切尔夫人,也不敢轻易提出向本国学生收取大学学费,可以说此举无异于政治上的自杀行为。

这主要因为,一方面,福利政策是一股单行道,没有人愿意放弃享受已久的利益。同全国免费医疗保健体制一样,长期以来,教育是英国作为福利国家向国民免费提供的主要公共服务之一。1998年,工党政府打碎了这个免费“奶酪”,将收费制度引入大学校园,同时为了照顾低收入家庭,对来自年收入低于2万英镑家庭的学生免收学费。时隔几年,政府再度决定提高学费,且幅度不小,自然在民众中引起轩然大波。在议会下院的表决中,该法案也仅以微弱优势通过,险些让当时深受伊拉克战争困扰的布莱尔首相遭遇重大挫折。

另一方面,英国的传统是学生一到大学时代就不再依靠父母,经济上完全自立。增加学费意味着英国大学生未来债务的增加。为了减少草案通过的阻力,英国工党政府也作出了一些妥协,草案要求学生们并不需要像现在一样当时就付清费用,而是在毕业后收入达到高于15000英镑(约合2.7万美元)年薪时才开始偿还——以15000英镑以上年收入的9%的比率分期付款,利息与通货膨胀率同步。此政策仅针对英国本地学生,外国留学生将不受影响。工党政府在宣传新收费制度时,称该计划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保证更多的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不同阶层的学生提供平等入学机会的惟一途径。按照《高等教育法案》的要求,到2010年,英国年轻人上大学的比例将达到50%。

不过,按照一般逻辑,高校提高收费门槛极易出现将出自寒门的年轻学子拒之门外的情形。而且政府也不能保证大学生毕业后都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来还债。所以英国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向”的改革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因为这必将触动一部分利益群体的既得利益,而这部分利益群体恰恰是未来英国社会中的精英。

教育不能追求利益最大化

对老百姓而言,大学学费从无到有,且一涨再涨当然不是好事。对英国政府而言,逆民意提升学费也出于教育经费不足的无奈。多年来,包括英国在内的许多欧盟国家都感受到了高福利政策带来的财政压力。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单纯依靠政府投资,显然已不能满足大学发展的需要,而经费短缺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英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当前英国政府之所以提出该草案,首先要归功于布莱尔政府上台执政以来在“经济上的卓越表现”,布莱尔的国内经济政策很成功。居民消费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英国财政大臣布朗将英国经济与其他国家进行了纵横比较,强调英国经历着自1870年以来最长的经济持续增长期。英国目前的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就业形势明显好于美国和其他欧盟国家。英国经济学家斯宾塞下结论说:所有这些都无法掩盖英国经济迄今已连续增长了10年的事实。

同时,从英国各方反映可以看出,高等教育虽然不像初级或者中等教育那样具有义务性,但终究不是完全可以依靠市场和利益驱动来进行调节的商品。正像BBC的一篇文章指出的那样,以政府贷款形式出现的高学费实在是商业市场上不存在的最优惠贷款,本质上是社会福利的一部分。的确,和英国中小学生依然在享受的免费教育“奶酪”相比,英格兰的高等教育这块有偿“奶酪”虽然有点贵,但通过用心设计,并不妨碍任何一个人拥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和手段。

教育毕竟不同于一般产业,可以完全实行市场原则即追求利益最大化,好的教育政策应该尽可能涵盖所有人的利益普惠于民。

英国高校毕业生论文 篇10

据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副刊》2012年5月9日报道, 英国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建议, 高校在海外的活动应在新的风险性质量保证制度下接受严格的检查。

近年来, 英国大学与海外合作伙伴的联合学位项目和有效性协议已成为一个巨大的潜力市场。但是, 英国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 (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 在昨日发布的风险性质量保证制度的咨询文件中, 宣布会更加密切地监测国内外合作伙伴提供的合作项目的标准。

英国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在咨询文件中表示, 这个提议“回应了对不同形式的合作可能会使学术质量及学术标准置于更大风险中的担忧”。这一文件是在威尔士大学和英国乃至世界各地合作伙伴的利益条款丑闻曝光后提出的。

英国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提出为了紧密关注合作项目质量,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 (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QAA) 在六年的院校审查中已加入新的评估模块, 包括学位认证、远程课程、分校及合资等模块。

英国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表示, 根据协商的结果, 这些模块可以取代QAA的合作性规定审计。该文件补充说:“合作条款凭借其更为复杂的性质, 对于维护学术标准和质量, 比其他形式的高等教育规定会带来更多挑战。”这些模块将与院校审查同时进行。英国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还指出:“对于一方提出的合作协议中的某项重大变更, 比如增长, 多年来也一直未有正式的审查, QAA外部评审小组认为一个或多个合作协议的模块也可能潜藏着质量风险, 应加强监测。”

上一篇:κB细胞活化核因子下一篇:二段式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