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组织

2024-09-29

建设项目组织(通用12篇)

建设项目组织 篇1

摘要:煤矿建设项目组织管理对煤矿工程的施工以及投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贯穿一个煤矿项目从前期到投产的全过程。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 不仅能够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而且能够确保煤矿项目工程的工程质量及工程施工的安全。本人作者基于其煤矿现场一线实践经验, 阐述了煤矿项目基本建设程序以及煤矿项目施工准备、煤矿项目组织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了解煤矿项目施工程序以及从事煤矿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煤矿,建设,组织管理

1 引言

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 建矿于1958年, 井田范围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义马市常村镇境内;常村煤矿核定生产能力超过200万吨/年, 开拓方式为斜井多水平盘区开拓, 是义煤集团公司的现代化骨干矿井之一。本文作者基于其在该矿从事的矿建、井田开拓等现场实践经历, 并结合目前成熟的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知识, 浅谈一下如何进行煤矿建设项目组织管理。

2 煤矿项目基本建设程序

一般来说, 完整的矿井建设周期是指煤矿项目从资源勘探开始, 到提出项目建议、编制可研及评价、编制设计文件、制定建设计划、组织施工直至项目建成投产的整个过程。具体来说, 我国煤矿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和内容如下:

(1) 开展资源勘探。开展资源勘探是的投资煤矿项目的首要工作。资源勘探主要是指通过各种资源勘探设备和手段, 查明煤矿项目所在的井田范围、赋存状况、地质水文、瓦斯等级、资源储量、煤质等, 并对该煤矿的开采价值进行评估。

(2) 提出项目建议书。在进行地质勘探基础上, 煤矿项目建设单位需要提出项目建设的基本思路, 并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能性等方面进行初步分析, 并提出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这就是项目建议。

(3) 进行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被批复后, 即可以开展进一步的工作, 即进行可行性研究工作。煤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依据;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和建设条件;资源储量和服务年限;井田开拓和开采;地面设施和矿井主要设备;建井工期及项目进度安排;经济技术评价等。

(4) 编制设计文件。煤矿建设项目设计文件按照功能不同分为矿区总体设计和单项工程设计两类, 而单项工程设计可以依照项目的规模及复杂程序分为两段或三段设计。三段设计主要包括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阶段, 目前在煤矿建设中, 一般采用包括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的两段设计, 取消了技术设计。

(5) 编制项目建设计划。由于煤矿建设项目建设周期比较长, 因此项目建设要根据批准的总概算、施工组织设计及长远规划的要求, 合理地安排分年度投资计划。

(6) 实施建设准备。建设准备工作主要内容有:征地拆迁、材料设备订货、四通一平, 以及进一步进行工程、水文地质勘探, 落实建筑材料的供应、组织施工招标等。

(7) 组织施工。组织施工是落实计划和设计的实践过程, 是整个建设建设程序的重要环节。工程施工过程中, 应该要遵循科学合理的顺序, 正确处理好土建、矿建、机电设备安装三类工程的衔接, 从而确保高质量地按期完成工程。

(8) 生产准备。生产准备是在工程即将建成前的一段时间, 为确保工程建成后尽快投入生产而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包括建立生产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生产原材料及工器具等的供应、对外协调等内容。

(9) 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煤矿建设项目在环保、消防、安全、卫生等单项工程按照设计标准完工, 即可开展竣工验收工作。竣工验收分为单项验收和综合验收两种类型。经综合验收合格的煤矿建设项目, 即可正式交付使用, 转为生产矿井。

3 煤矿建设项目施工准备

煤矿项目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

(1) 组织准备。组建项目管理机构, 根据实际情况组成项目经理部或筹建处;明确工作内容和责任;明确人员职责与分工。目前矿井建设的组织管理模式多为项目业主、监理单位、承包商 (施工单位) 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2) 技术准备。矿井施工前期的技术准备工作主要有:勘察工作、设计准备工作和招标工作等。

(3) 物资准备。物资准备的基本原则是既要保证正常施工的需要, 又要避免积压浪费。需要准备的物资主要包括工程开工需要的钢材、木材、水泥、土产材料等以及进行井筒开工需要的设备。

(4) 工程准备工作。包括测量工作、工业场地平整及障碍物拆除、四通工作、生活服务设施、生产服务设施、生产辅助设施、井筒特殊施工条件、井口生产设施工程、非标准件加工、材料及设备以及其他准备等。

(5) 特殊凿井的施工准备。矿井根据地质条件以及投资概算需要, 需要确定选用哪种特殊凿井方法, 常用的特殊凿井方法有淹水沉井法、冻结法、帷幕施工法、地面预注浆以及钻井法等。

(6) 施工劳动力的准备。此外, 根据项目需要, 项目建设单位也需要进行必要的对外协作安排, 沟通好与上级部门、行业管理部门以及各供货方的关系。

4 煤矿建设项目过程中的安全、质量、工期、投资的关系

我国煤矿建设以及生产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各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施工过程中, 处理好安全与质量、工期、投资的关系非常重要。安全与质量的关系表现在:安全是质量的前提条件, 要把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结合起来, 以质量保安全, 以安全促建设。安全生产是保证施工工期的基本条件, 也就是说, 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生产, 以安全生产保证施工工期。工程投资中, 必须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须的费用, 譬如发生了安全事故, 如造成人员伤亡, 势必会给施工企业、建设单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可以说, 建设安全的劳动作业环境, 同样有利于节约资金。

5 结论

综上, 煤矿建设项目涉及各个阶段不同的工作, 作为项目建设单位, 必须正确处理好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等各个方面的组织协调, 必须做到合理计划、科学组织、规范施工, 才能确保各个环节有条不紊、有序进行, 从而为项目顺利投产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保证。

参考文献

[1]宋敏.煤矿基建工程的施工管理[J].企业技术开发, 2013 (12) :168.

[2]张新华.煤矿基本建设管理模式浅析[J].煤炭工程, 2008 (01) :117-118.

建设项目组织 篇2

创新支部工作领导模式。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如何实现支部工作与经济工作良性有机互动,成为村级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一要创新组织设置。坚持“产业集中、行业就近、突出特色、利于管理”的原则,打破组织设置行政化倾向,探索按照产业链条、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的形式,积极推行“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支部+信合+协会”等模式,根据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引导建立专业协会,在协会中建立党组织,使基层组织设置更加符合农业和农村工作实际,符合广大农村基层党员的愿望和要求,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抗御风险的能力。二要创新管理方式。随着农村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尤其是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党员流动性增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式,按照党员特长和服务功能设置党小组,在务工人员聚集地建立党小组,实现党员“无缝覆盖”,使党的组织形式与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三要创新领导方法。村级党组织必须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观念,在领导和实施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规划、引导、协调、服务职能,抓大事、谋大局、促发展,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亲民,以实实在在的工作行为为民,以丰硕的工作绩效富民,尽快由大包大办、行政命令的指挥决策型转变到协调服务型领导上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为各类经济组织和农村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积极高效的服务上来,扎扎实实抓好以农田水利、道路交通、教育卫生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以主导产业基地培育为重点的产业发展引导,以“五星级”创建活动、弘扬“孝道文化”为重点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重点的民主法制建设。[范文大全文章-http:// 找范文,到范文大全]

创新基层干部选育机制。“政以业兴,村以才治”。目前,村干部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高、文化素质和领导发展经济能力与农村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现象,而农村留守的大都是“386199”人员,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迫在眉睫。一是坚持选育标准。要始终坚持围绕发展选人用人,紧扣发展主题,突出发展第一要务,把关键的人选到关键的岗位作关键的工作,把那些“组织能力强、奉献精神强、作风公道正派”的人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来,选好领头雁,才有群雁飞。二是扩大选育视野。抓好“双向培养”,努力把退伍回乡青年、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农村发展能人等发展成为党员,把农村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有计划地从乡镇、县直机关事业单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改善基层组织文化结构和年龄结构,发挥“鲶鱼效应”,激发基层组织的整体活力,提高基层组织领导发展的能力。三是创新选育方式。当前,农村组织形式多元化,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社会组织和成员关系由行政归属向利益归属转变,行为导向由政治推动向利益驱动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在选人时要顺应这种变化和需求,大胆推行“村支部”(居委会)班子党内直选,扩大党内基层民主,落实普通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让群众根据自己的意愿推选自己的领头人。四是抓好干部培训。把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规划,整合党校、行政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等培训资源,实行分层分类培训,提高分析判断复杂局势、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整合社会资源、有效进行社会管理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疏导群众情绪的能力,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从财政转移支付、留存党费中预先安排专项资金,解决村党员干部培训经费“缺口”问题。

创新党员先锋作用实现途径。农村党员是党在基层的细胞,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一是在培育主导产业中发挥引导作用。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支撑,没有产业,新农村建设就是一句空话。村干部要善于围绕支柱产业建基地、引业主、育大户,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推进土地向大户和业主集中,逐步实现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做大产品规模,实现增收富民。二是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中发挥监督作用。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广大农村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无职党员,如果充分发挥好无职党员的作用,建立科技示范岗、文明新风岗、环境卫生岗、村务监督岗等,既让无职党员有事可做,又较好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三是推进全民创业中发挥示范作用。大力开展以党员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共同创业的“双带”活动,树立抓保障不如抓就业,抓就业不如抓创业的观念,通过建立党员示范,推进农村人才市场化配置,实施“能人办企业、百姓创家业、干部干事业”的全民创业行动,实现党员、群众共同发展。

创新农村民主管理监督机制。人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必须始终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一是要加强村民自治

。要正确处理乡、村关系,县、乡镇对村重点实行宏观管理、目标管理和任期管理,尽可能地减少对村的“规定动作”,引导各村增加“自选动作”,取消对村无关大局的行政指令性任务和评比考核,尽可能为乡镇干部“松绑减负”。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切实指导好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村民间组织、经济中介组织建设,村级党组织要善于广泛凝聚“民智、民力、民财”,健全村级工作制度,理顺村“两委”工作关系。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村级议事制度,重视和发挥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群众的村级重要事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规范议事决策程序,真正做到关系村级发展的大计,由群众“拍板”,关系群众利益的事情,由群众自己定夺,充分发挥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要积极推进党务公开。把党务公开作为推进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对村级重要决策、重大事务、重点工作等应当向群众公开的必须公开,落实群众知情权;对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群众“一事一议”自筹资金、国家项目投入资金的作用情况必须全面公开,落实群众监督权。三是要切实加强利益协调。新形势下,农村利益矛盾增多,层面扩大,农村利益关系逐步变得复杂化,这就要求村支部善于把握利益协调这个要害,统筹协调各方利益,确保农民这个利益主体的正当合法利益不受损害。同时协调平衡好其它利益关系,积极妥善化解各类矛盾,避免矛盾激化升级。尤其要建立完善偿债机制,落实偿债措施,避免因债务性矛盾引发行为性冲突。

创新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机制产生活力,机制决定效益。稳定村干部队伍、提高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必须创新激励保障机制。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配齐配强村“三职”干部,解决好“三职”干部的待遇,做好农村30年以上工龄“三职”干部养老保险工作;积极鼓励年轻有为的“三职”干部报考国家公务员;设立“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进步贡献奖”,分表彰一批优秀村支部书记、优秀村主任,让有为者有位。二是强化经济保障。

建设项目组织 篇3

一、支部建设牢基础

党支部是党组织的基层组织,在供电企业里,供电所是供电企业最基础的单位,在供电企业运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供电所分散在每一个政府行政区域,供电所党员比较少而且分散。而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是组织党员直接参与、服务企业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是党联系广大员工的桥梁和纽带,所以加强党支部在供电所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推进“一所一支部”的党支部建设模式,有3个及以上党员的供电所都建立了党支部。供电所所长一般就是该所党支部书记,支部建在供电所,与供电所业务相对接,在布置业务工作的同时,布置党务工作,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员工业务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并能将业务工作与党务工作有效结合,一同布置,一同考核。避免日常生产工作与党务工作相互扯皮,相互剥离的现象发生,收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转变理念促发展

理念转变是动力。由于长期以来受“党建工作只是党群工作部门”的事情这一思维影响,企业在安排工作时往往以主营业务为主,没有很好地意识到党建工作在企业维稳、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鹤山供电局党委通过反思,明确了党建工作的“保驾护航”定位,深刻认识到稳定的员工队伍是安全可靠供电,满足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用电需求的根本保障,在理念上实现了从“关注电网安全、关注设备运行、关注客户,为客户提供安全、优质、清洁的能源服务”到“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促企业发展”的转变。理念的转变带来了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变,推动了安全管理、可靠性管理由单纯的指标统计考核向企业管理理念的全方位的转变,促进了管理和服务能力水平的提高。

三、注重学习强素质

党支部书记是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带头人,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在企业基层得以落实的“领头雁”。新的形势对企业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同时也对企业基层党组织书记的思想、能力、作风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支部书记要始终加强学习和锻炼,增强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做好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党支部书记要勤于学习、提升素质。当今知识时代,社会较以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复杂于以往,每个人自己能主动自觉明白一些事情不容易,能解释这个世界就更不容易,有时平衡自我都不容易,何况还要影响人、团结人、带领他人前进。所以,作为党组织书记做好工作的重要一条就是要加强学习。要自觉地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做到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实践化,实践学习化,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要带头学习科学理论,带头学习上级的要求,带头学习业务工作所需要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能,努力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真正成为勤学习、善钻研、知大局、懂本行的表率。

四、切合实际谋发展

党建工作要有工作内容上的保证,以适应新机制的健康运行。基层企业党支部的工作内容要有较高的层次拓展。要突出以人为本,实施教育、引导、激励和培养的目标,这是企业制度创新中带根本性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就是在实行新的机制中,要坚持加强对职工的爱祖国、爱企业、爱本职的教育,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的教育等。引导,就是要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引导人,确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市场观念、效益观念和价值观念,来适应新机制运转;激励,就是要通过抓典型、树形象,把严格管理与日常的分配制度相结合,把加强思想工作与解决具体问题相结合的方法,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强有力的利益激励机制;培养,就是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培养一批道德素质好、技术业务精、适应市场经济的各种专门人才。要通过党支部工作的拓展,使党员和职工行为更切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实际。

五、尽心尽力抓党建

建设项目组织 篇4

一、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发挥领导班子决策作用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首先要发挥领导班子的作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落实科学发展观,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是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基层单位发展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要做好本单位的各项工作, 关键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只有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 积极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和聪明才智才能使本单位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发挥领导班子作用。首先要加强领导班子的理论学习, 坚持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全体党员领导干部, 按照“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不断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全面提升领导班子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艺术, 坚持加强调查研究, 了解实情, 多办实事, 通过民主集中制, 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和科学法规的能力, 要明确事业单位党组织的职责, 找准要位;基层领导班子要找准角色, 发挥党组织作用, 把党的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 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 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和改善领导方式, 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工作机制, 坚持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拓宽领域, 强化功能, 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不断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组织发挥作用, 重点是贴近单位工作和职工思想实际, 明确主题, 提出要求选择载体, 实现党的建设与本单位中心工作的有机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与单位具体活动有机结合。把领导班子良好的德才学识和团结战斗的感召力展现出来, 把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和党员、干部的带动力体现出来, 把职工良好素质形成的爱岗敬业、上下同心的向心力展示出来, 必须通过单位的业绩和潜在发展动力体现出来, 要坚持用昂扬向上, 奋发有力的精神和理念凝聚人心, 不断推动本单位的发展。要站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上,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积极参与重大决策, 保证事业单位重大决策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符合经济规律, 符合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 全面加强作风建设, 使领导班子成为勤奋学习, 善于思考的模范, 解决思想, 与时俱进的模范, 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

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建设项目组织 篇5

首先,“学习型政党”与“学习型社会”是一个目标的共同体。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向全党发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伟大号召,党的十六大向全社会吹响了“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进军号角,两个号令唱响的都是“向学习进军”的“同一首歌”。一方面,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党组织的学习带动群众组织的学习,带动全社会的学习。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中,发现新的理论,运用新的理论,在新的理论指引下达成党群共识,以此制定党的大政方针,引领国家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在全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教育、人才、文化、知识基础。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建设学习型政党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紧密联系,相得益彰,都强调以人为本、系统思考、创新观念、全面发展。其共同的目标就是要使“学习的力量”在实践中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使人民过上小康生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次,“学习型党员”与“学习型群众”是一支队伍的联系体。建设学习型政党,广大党员应当学在前、走在前、动在前,但不等于群众可以“被动在后”。党员是群众中的先进分子,而许多群众的先进分子也就必然要逐渐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成为党的“新鲜血液”,而这些“新鲜血液”应当是高质量的,富有生命力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抓好群众性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抓好党员队伍的“基层性”或“孕育性”的学习。其学习质量的高低也往往会影响着一个执政党“先天素质”的强弱。从发展的视角来审视,只有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群众队伍,才能保证党员队伍不会“先天弱智”。因此,广大群众特别是群众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应通过加强学习,强身健体,在未来成为党组织中的一个“高能细胞”。

再次,群众智慧是建设学习型政党不可缺少的营养体。群众,只有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蕴藏于人民大众之中。正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的:“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显然,到群众中去汲取智慧,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根本途径。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社会矛盾明显增多。要解决这些矛盾,就必然要求党员干部投身到群众中去,倾听解决问题的第一声音,寻求解决问题的第一通道,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而从广大群众来讲,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在学习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的总结摸索出推进改革发展的新经验、新方法和新知识,才能更好的为党组织建言献策,才能让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党组织的正确决策,转化为发展动力和发展效应。困此,唯有让党员和群众在学习中有机的互动起来,才能保证建设学习型政党建有源泉,建有根基,建有动力。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心得体会 来源:(58.com)

发布时间:2011-03-01

党组织就是负责党员培养教育发展的队伍,也可以说党组织的表现代表着党的形象,也直接关系到工作的成效。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因此党组织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率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党组织还必须抓好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的生命。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已经向高校渗透,因此我们一定要增强抵抗力,千万不能损坏了党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形象和地位。因此,如何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至关重要。

党组织是由每一位党员和预备党员共同组成,要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就必须要每一位党员和预备党员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作为大学生,学习这个词并不陌生,一提到学习,大家都会想到自己的专业,但是,又作为一名党员,学习不仅仅是专业学习,还有理论学习。

1、我们要不断引导,鼓励学生党员加强政治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思想决定行动,行动产生结果。可见思想的重要。由于大学生中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先进理论思想,所以引导他们加强党的基础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在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思想浪潮的冲击下,引导学生党员在比较与区别中分清是非、辨别主次,掌握思想武器,提高政治敏感性和识别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抓好思想建设头等大事。增强学生党员的抗干扰能力和“免疫力”,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思想防线。同时,紧密结合形势,不失时机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党员的爱国热忱和工作热情。如结合党的十七大、学习科学发展观、两会召开等重大事件,写写心得体会上传到自己的党员博客。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在思想上争取完全入党,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积极鼓励党员争做学习楷模。江泽民同志再三要求“学习,学习,再学习。”可见,学习文化知识是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首要任务。只有认真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有的放矢,有所作为。如果学生党员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学习成绩一塌糊涂,那就无法在同学中树立起威信,也就无从谈起做学生的楷模了。所以大学生党员要做到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努力学习,勇于实践,尽最大努力取得优良成绩。学生党员除了自己学好专业知识和各项基本技能,完成学习任务外,还要在同学中起带头作用,平时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关心在学习上相对偏弱的同学,对有些同学觉得没兴趣的课程,多谈谈自己的学习方法。除此之外,我们党组织应极力倡导学院关于党员成绩在后1/3的给予通报批评的机制,同时党组织还要对其加以处罚或引导,如写检讨书、写保证书等。

总之,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学习上的先锋模范作用,既是大学生党员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又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要求。

《学习型党员心得体会》

文章《学习型党员心得体会》正文开始>>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中央发出《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就如何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江苏大学党委和图书馆党总支也就本单位本部门如何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出具体安排,并号召全体党员围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建议谈设想,或开展研究性活动。笔者以为这一活动本身就是一种鲜活的学习形式。为此,我们想结合图书馆多年来为把自己打造成学习型团队的工作实际,以及图书馆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服务的实践探索谈些体会和想法。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这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目标相一致。高等学校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学习资源,有着为社会服务,为党的事业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党的事业党员有责。”江苏大学图书馆党组织,有着优良的学习传统,多年来,一直为把自己打造成学习型团队而不懈努力;图书馆的党员有着较强的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并积累有丰富的学习与服务经验。图书馆党总支立足于自身优势和服务需求,把“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服务纳入自己的工作范畴,坚持实践探索以提高服务效率,并要求图书馆的党员,自觉把读书学习作为工作任务和生活方式,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于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服务之中。

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必须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以增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有效性。为此,许多“文件规定”或“具体措施”建议:建立和完善党员学习教育基地,基层党组织应筹办“党员之家”、“读书俱乐部”等,以引导党员利用八小时以外的时间开展读书和交流活动,要开展“优秀读者”评选活动。我是一名在高校图书馆工作30年的普通党员,我们深信:各地各级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尤其是条件较好的高校图书馆,最有资格成为全国所有党员的“教育基地”、“学习之家”,是最完美的党员干部的“读书俱乐部”。我们这样说绝非自作多情、哗众取宠,更不是自不量力、空发议论。数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7799.5万名,党的基层组织379.2万个。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分布的地域广,工作环境和任务各不相同,党员的知识水平、文化程度、理论修养和学习要求各不同。不少农村党员长期在外务工,流动频繁;部分基层党组织其组织生活和学习活动缺乏常态化制度化,或是单调呆板。帮助普通党员和基层组织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点难点。因此,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立足于客观实际,从思想观念、方法手段和服务方式上不断加以改进,形成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学习特征相适应的对策与服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既要重视上层,更要关注基层;既要积极创造条件,更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图书馆,尤其是高等院校图书馆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可用资源、绿色资源、宝贵资源。

1.图书馆具有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服务的多种优势 图书馆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服务,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和特殊优势,其开放式多样化服务能够满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多元需求:训练有素的专业馆员队伍,能够为普通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优雅的读书环境,浓郁的学习氛围对想学习的党员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能为多层次多专业背景的党员提供学习读物或研究资料;多形式的知识载体,快捷便利的网络通讯手段,更是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拓展阵地、搭建平台和交流学习信息提供便利。

1.1人才与科研优势 高校和高校图书馆是人才汇集之地,智力交汇之所,学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着巨大优势,这也是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服务并起引领作用的重要条件。我国的高等院校有着为党的事业建设服务的光荣传统,并具有很强的自觉性、主动性;高校图书馆可以在各级党组织的指导和帮助下,积极开展组织、吸引和引导广大党员,尤其是基层、社区的普通党员来图书馆多借书,读好书活动。图书馆的党组织,特别是一些党员学者、专家应深入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开展调研活动,并和那里的党员交朋友,在向他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最新理论成果的同时,了解其所思所想所需,以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工作。2006年,图书馆党总支以党建研究成果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为目的,积极申报江苏大学基金项目《高校基层党组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研究》,结合基层党建实际,尤其是学习活动的开展,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和相关制度等文件,并汇集成《江苏大学图书馆党建工作文件制度汇编》,这一《汇编》具有示范、借鉴和参考价值。

1.2信息资源优势 《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以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为基本目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各种知识,多读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规则的书,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由此可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需要的学习资源极其丰富,而高校图书馆浩如烟海的藏书可为其作支撑服务;高校图书馆有能力有必要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构建其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打造资源共享的学习的平台。各级党组织可以制定具体办法并作出规定,通过行政、组织途径,或通过网络通讯渠道将排列、搁置在书架上的图书,变成党员手中翻阅的读物,把相对静止的各种信息资源变成武装各级党员、干部头脑的取之不竭的知识源泉。1.3服务示范优势 图书馆有着为公众读书学习服务的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其服务特点主要是尊重读者,开展多样的开放式服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之关键是如何激发党员学习的自觉性;为党员的学习提供帮助和服务值得大家思考、研究和探索。党员读者学习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创新性、综合性等特点,正好于图书馆推行的融“藏、借、阅、查、咨、育”为一体的开放式多样化服务相吻合,因而我们相信,让广大党员利用图书馆,享受图书馆服务,必将取得“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的良好成效。图书馆提供的开放式学习服务不同于党校培训,或单位组织的专题学习,图书馆服务不受时间、地点和学习内容限制,她提供的是关心和真诚服务,只有在党员读者询问或需要帮助时才给予支持服务,她尊重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和对读物的选择。图书馆学习主要依赖于学习者的需求及其内在动力,因而这种学习是民主的并更具人性化。1.4区位与环境优势 全国有近2000所高校图书馆,分布于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如能和2700多所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加上数以万计的企业和乡镇图书馆结成服务联盟,其区位优势就十分明显。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近几年,高校图书馆建设不断加快,以江苏大学为例,一座建筑面积达43969平方米的新图书馆于2010年9月交付使用,其建筑壮丽雄伟、美观气派;环境依山傍水,交通便利。高校图书馆不仅是人类的知识宝库,更是当今世界各种思想理论碰撞、交流的重要阵地。在这里,古今中外的思想、理论、学说相互撞击、相互交融,这里举行的讲座和各种学术讨论会营造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学术氛围,对爱学习善钻研的党员定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其独特的人文环境对党员读者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能起到暗示、陶冶和引导作用,更能激发人们爱学习、善学习、勤学习的积极性。

1.5宣传与技术优势 图书馆拥有自己的宣传阵地,如馆讯学报、阅报橱窗和宣传栏等,还有通过网络可以和读者互动的论坛。图书馆通过宣传舆论阵地,不仅能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更能激发和培养读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读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高校图书馆拥有独立的数据存储设备与信息发布平台,江苏大学图书馆早在2005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就在图书馆主页开设党员学习专栏,这为党员学习和组织活动提供了许多便利,取得良好成效。图书馆拥有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富有信息获取、筛选经验的信息专业技术人员。基于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校图书馆,不仅能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源,更能通过网络视频和网络课堂等途径,提供生动活泼、互动对话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报告,或学习讲座和辅导报告等。借助于现代通讯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党组织、党员的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全覆盖学习体系。

江苏大学图书馆的最大优势是拥有一支爱学习、会服务、懂技术和愿奉献的优秀党员队伍,2006年,图书馆党总支被中共镇江市委员会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建设项目组织 篇6

一、党的组织资源现状分析

居民区党组织的组织资源包括党员队伍、组织机构、组织方式等内容,是党开展活动的载体和依托,是党管理自己和外部社会的组织保证。党在社区中的组织资源非常丰富,居民区党支部能否用好这些资源,就成为保证社区其他工作进展的关键。目前,党在社区的组织资源有这样几种:街道党政机关以及工、青、妇干部;居委会党员干部;由街道、居民区管理的离退休党员。这些资源可以直接使用,是社区党建工作骨干的中坚。住在社区的在职党员、下岗待岗职工中的党员、外来民工中的党员,这些社会资源虽然流动性很大,管理难度高,但使用好了,对保证社区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截至2007年一季度,徐汇区共有党组织2448个,其中党委60个,党总支243个,党支部2145个,居民区支部(含总支部)297个。

从组织机构和体制而言,目前居民区党建的主导体制包括:一是“支部建在居委会”体制。党支部委员会除了党务外,同时履行居委会的某些职能,对居委会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居委会中的主要党员干部,往往是支委的成员,有的居委会主任同时兼任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截至2006年12月31日,徐汇区社区居委会主任兼任党支部书记的共有83人。二是组织生活制度。这是居民区党建工作的主要动员机制。居民区党支部主要是通过定期的组织生活来动员居民区内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组织生活制度化、正常化,可以为广大党员的政治参与创造稳定的、良好的条件和有效的方式。三是开发党与群众联系的新渠道。当前,徐汇区这类载体主要有:社区求助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居民小区服务站、居民志愿者服务队、社区学校、社区党校、读书组、文学艺术评论组,以及党政、工、青、妇在社区举行的各种活动,等等。

居民区党支部是党在社区最基层的组织,是居民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处于“四级网络”的中心位置。经过调查分析,徐汇区居民区党组织基层组织资源体系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居民区党组织数量众多,基层拥有大量党员,但60岁以上党员所占比例较大。徐汇区13个街道(镇)共有党组织1493个,占总数(2448个)的60.99%;党员49407人,占总数的72.18%;居民区党组织是党员聚集的区域。在徐汇区13个街道(镇)的49407名党员中60岁以上党员有29394人,占总数的59.49%,大大超过了全国20%的平均水平。第二,居民区拥有两类主要群体——“离退休党员”与“下岗失业党员”。居民区党员的主体是来自企业退休职工和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党员,以及一些流动党员。据统计,徐汇区社区有离退休党员36544人,下岗失业党员3124人。由于党员属地化管理,大量离退休党员和下岗失业党员组织关系回归居民区,给居民区党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第三,体制上,部分居民区黨支部书记“一肩挑”。据了解,至2007年年初,徐汇区约有30%的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兼任居委会主任。就一定程度而言,该体制有利于在居民区塑造党的权威,巩固党组织在居民区的社会基础。

从调研情况看,徐汇居民区党组织基层组织资源目前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一是党建信息不对称,妨碍在职党员参与居民区活动。何谓党建信息不对称,有两方面,一方面就是在职党员缺乏参与居民区党建的意识和缺乏参与居民区党建的渠道,就算有参与居民区党建的愿望,但是不知道如何去参加。党建信息不对称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党务工作者对居民区在职党员情况不熟悉。由于社区的扩大,往往一个党务工作者要服务大量的社区党员,他们对常规的社区党员情况较为熟悉,但是对组织关系不在社区的党员情况不甚了解,很难利用在职党员的专长去建设社区。这两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制约着在职党员发挥专长,服务社区的能力。二是制度功能发挥不足。从居民区党建的现状来看,制度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居民区党支部工作负担太重,这就使得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忙于应付居民区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往往容易导致对居民区党建工作的忽略。居民区党支部书记,个人素质因素极大地左右资源的发挥利用。其次,党支部的权威与居委会的权威相混同,党组织在居民中的形象就不突出。三是资源分布不均,居民区公共资源配置不尽合理。首先,建设投入不合理,没有形成一套规划机制。因区位条件不同,各街道、居民区之间的财力悬殊,多的街道与少的街道,可支配财力相差7倍左右,严重影响了居民区的均衡发展。其次,服务资源共享度不高,资源整合机制欠缺,没有制度上的保障。再次,非公经济组织等游离于党组织之外,缺少合作意识。

二、党的组织资源整合的探索

近几年来,徐汇区各级党组织,鉴于上述居民区党组织基层组织资源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积极探索加强居民区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基层组织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一)班子团结起表率作用,党员带头起模范作用,发挥居民区组织资源优势。居民区党组织数量众多,拥有大量党员。要充分发挥居民区组织资源的优势,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上,要强化学习培训,注重锻炼使用,增强战斗力。如徐汇区斜土街道恒益居民区,有在册党员277名,在职党员93名,党总支共有7名委员,下设9个党支部(27个党小组)。党总支书记带头凝聚党总支一班人,凝聚全体党员,凝聚群众,使广大居民群众凝聚在党的周围,愉快地生活在文明、健康、和谐的社区中。党总支采用了“点、楼、队”的“滚雪球”形式,发动了党员,带动了群众。点——党员示范点。党总支下属9个党支部运用简报、黑板报、橱窗、宣传栏等形式,大力宣传党员的先进事迹,以点带面,弘扬正气。楼——党员示范楼。建立党员示范楼,把楼道内的党员名单进行公布。队——志愿者队伍。创建的护绿队有21名党员参加、治安巡逻队有13名党员参加、文艺队有26名党员参加、志愿者服务队有42名党员参加。

(二)着眼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党组织的向心力,运用居民区党组织的资源。居民区党支部作为党在居民区的领导核心,对于居委会民主自治功能的发挥起领导和监控作用,这是使基层民主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民主集中制在基层政权中的贯彻。徐家汇社区街道科汇居民区地处徐家汇商圈中心,是一个综合性社区,居民1500户,居民人口数3600人,由四个自然小区组成,分属五个物业管理。科汇居民区党总支下设三个支部,共有离退休党员127名。他们的做法有:一是建章立制,建立素质提升机制,以行动凝聚人心。党的战斗力来源于支部一班人的示范引领。党总支建立党员干部“三带头”(带头学、带头讲、带头做)自律垂范制度、党总支四项工作制度(党总支议事规则、党总支例会制度、党务工作公开制度、党支部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党组织“四开展”关爱制度、党员“学习参与社区服务”三项制度。同时党总支还建立了季度学习交流、党课教育、党员大会通报和年底党(总)支部双向考核点评等制度。二是身先士卒,完善党内关爱机制,以互动凝聚人心。党总支以党员关爱服务机制和“七必访制度”等形式,全面关心党员的学习、生活。三是执政为民,建立服务群众机制,以真情凝聚人心。党总支将群众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尺,制定了党员为居民服务日制度,开展每季一次小区环境整治活动;实行以居住楼为单位的党员与孤老重病老人结对助困活动;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如第一党支部建立了小区健身苑管理服务队,党员比例达到80%以上,树立了党员新形象。

(三)着眼创建和谐文明居民区,扩大党组织的渗透力,共驻共建起资源共享作用。凝聚社会,整合区域内各方资源,营造一个有序文明的、健康向上的新型居民区。党总支通过文化共建、实事共建和治安共建,发挥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在田林街道原古宜黨支部与吴东党支部于2006年3月18日合并组建了现在的古宜党总支,古宜居民区有6个小区,6个业委会,5个物业公司,占地11万平方米,常住户2594,常住人口8058人,出租户362户,来沪人员878人,党员173人。2006年6月通过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居民区党总支委员会,管理下属5个支部,110个楼组,通过所有党总支委员会成员的齐心协力,不断开拓党建新渠道,不断加强与社区单位的联系与沟通,进一步增加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充分借力,探索社会化运作机制。抓好党内共建、党团共建。根据区域实际,明确社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团组织参与社区党建工作职责,形成驻区单位和古宜党总支部区域性横向抓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网络体系和整体合力。二是积极搭台,探索共建实效机制。为使社区共建活动不流于形式,要建出实效,建出成绩,古宜党总支以社区党建联席会与社区共建理事会为依托,发挥社区单位党组织在社区建设和服务中的作用,基本实现了“资源共享、事务共管、文明共创”的工作目标。

三、几点启示

如何在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条件下,探索居民区党组织建设和基层组织资源整合的新途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回答的课题。徐汇区居民区党建工作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加大了基层组织资源的整合、利用,给予我们以下启示:

(一)培育社区组织,形成居民区党建工作新的组织资源。以人为本,开发居民区党员资源,组织动员在职职工党员成为居民区的主力军为主旨的在职职工党员双向管理法。通过楼组党建、党员服务中心等平台,促进信息的有效沟通与共享,使在职党员积极参与居民区党组织的活动。针对新形势下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离退休老党员增多,下岗职工党员增多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管理增多的新特点,分层面地加强居民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另外,应培育社区组织,开发居民区党建工作新的组织资源。一是建立社区民间组织群落,包括民间社团、基金会、民办非公企业、其他服务事务类中介组织等。二是要在志愿者队伍发展上取得突破。三是要吸引更多人参加文体等各类团队。四是要大力扶持和吸引经营性民间组织介入社区事务。

(二)建立健全维权制度,完善社区物力保障体制以及共建共享的资源整合机制。一是建立居民区公示、听证、协调、评议制度。以加强基础管理,逐步建立、完善居民区的各项工作制度为主旨的制度规范法。努力使居民区的各项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基本上要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人人依法办事,体现新时期居民区工作的新形象。二是建立居民区公共设施建设、管理协调制度。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原则,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居民区公共设施项目的准入和建设,对科、教、文、卫、体、工、青、妇等各方面进入设施的项目和经费进行统筹安排,做到资源共享、有序进入。三是要大力提高社区主要公共设施的配置水平和功能标准。建立社区服务信息中心,要在重新梳理原社区服务中心功能的基础上,突出社区信息化建设在社区建设的支撑作用。社区服务中心要按居民结构和实际需求进行个性化配置,建立共建共享的资源整合机制。

(三)开拓资源、创新载体,改进居民区党建的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居民区党建工作的组织载体,努力开拓居民区资源,改进党建工作方法。成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联席会由街道党工委牵头,吸收街道社区内有一定影响的驻地单位党组织参加。组织发动社区内的各级党组织积极参与文明单位、文明小区等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社区党建工作研讨活动;发动社区全体党员积极参加社区各项活动;组织开展社区党员教育;听取社区内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进社区建设。居民区党支部要改变过去单一抓自身建设的工作方法,主动出击,与社区单位党组织结对共建,自觉承担起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的任务,组织发动社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员,充分利用辖区内的社会资源,在创建文明小区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社区党建面临的新变化和新问题,需要理顺体制,建立健全的共建机制,把街道党建工作向社区拓展,努力形成以街道党委为核心、居民区党支部为基础、社区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类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新格局。居民区党组织应以居民、社会的需求为依托,将需求转化为党组织的行动,以促进基层党建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建设项目组织 篇7

1 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规范,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共同信念和凝聚力, 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 是一种管理文化、经济文化及微观组织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部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的总和。在我国, 企业文化经过大约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 企业文化的理念已经在相当多的企业中得到传播, 在增强企业凝聚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促进了广大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 并对企业的体制改革和生产经营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企业文化的本质,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科学, 它是企业管理从最初的粗放管理发展到后来直到当代的理性管理, 即把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与企业的生存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的必然产物。企业文化建设是指不同企业有目的地通过精神文化的力量, 从管理的深层次上规范员工的行为, 使之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服务的实践活动。现阶段, 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目标、职业道德、价值观念、企业形象、经营理念、规章制度、企业风尚、企业环境、文化活动等, 其核心是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的一种共同价值体系、心里趋向和文化定势, 它是企业、企业职工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是企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2 企业文化建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建设是适应市场竞争和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文化, 能使企业具有生命的活力, 具有真正意义上人格的象征, 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 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 是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新兴的管理理念, 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 以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 以及体现这些企业精神的人际关系、规章制度、厂房、产品与服务等事项和物质因素的集合, 但企业文化塑造的企业文化绝对不是给企业订一些响亮而空洞的口号, 就可以做得到的;企业文化的建设要融会于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道德规范等许多方面, 是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当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加入WTO后, 境外商品不断输入我国, 国际竞争和国内竞争更加激烈, 因此,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是一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形态的企业管理手段, 是企业管理走向现代化、科学化的催化剂和桥梁。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必将促进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使每一项工作、每个岗位都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保证, 使每个员工形成自觉按规章制度办事的良好风气。因此,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管理不断进步的产物, 也是加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企业文化建设是增强职工队伍凝聚力的需要。企业的根是职工的心, 职工队伍的素质和积极性、创造性是企业的生命。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可以为员工创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各自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具有丰富多彩生活的宽松的工作环境;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丰富职工文化生活, 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 教育职工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企业目标, 树立共同的理想, 爱岗敬业, 忠于职守, 使职工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 自觉地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企业的整体目标上, 把个人的行为统一于企业行为的共同方向上, 从而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精神, 齐心协力推动企业共谋发展。

3 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的责任

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负有重大的责任。一方面, 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是由它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 群众性是工会的属性和特征。因此,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工会组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工会组织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职工动员和组织起来, 同时也可以代表职工的利益, 充分发挥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 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是履行工会社会职能的具体要求。对职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而这也是工会的一项重要职能。树立企业形象, 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工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 这里既包括维护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职工的经济利益, 也包括满足职工的文化需要。同时, 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推动工会加强自身建设。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充分发动群众, 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和要求, 探索适合本企业特点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 将促进工会自身思想观念、活动方式、运行机制的转变, 有利于工会自身的建设。

4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的作用

1、在企业文化建设中, 工会组织要起好参谋作用。对企业进行整体规划设计,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工会组织不仅要以重要参与者和主要实施者的角色定位自己的作用, 而且要坚持在企业党委的领导下, 全力配合行政, 在源头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制定工作。要利用群众组织的优势, 加强调查研究, 广泛发动职工群众献计献策, 提出工会组织的建设性意见和主张, 共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和实施办法;要根据企业党委对建设企业文化的具体要求, 确定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总体思路和有效措施;要利用工会自身的优势, 建设企业文化网络, 开展企业文化活动, 同时积极培训企业文化建设的骨干。在制定企业文化战略、企业文化管理为一体的企业文化建设中,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参谋作用, 切实做到在配合中有工会的主张, 在参与中有工会的特色, 在实施中有工会的行动, 在建设中有工会的成果。

工会作为企业的重要组织之一, 由于其得天独厚的群众基础条件, 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 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是职工的“娘家”, 最贴近职工群众, 最了解职工的喜怒哀乐, 最清楚职工群众的所思所想, 因而对职工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第二, 管理着企业文化宣传阵地的工会, 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使职工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第三, 工会联系着一大批体现企业精神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 可以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达到教育职工的目的;第四, 工会组织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QC小组等活动来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第五,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工会组织的重要责任, 工会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民主管理引导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和监督, 提高职工参政议政的意识, 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既涉及思想意识形态领域, 又具体体现在企业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 体现在员工的一言一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单靠理论上的说教, 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 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这方面工会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 工会具有健全的组织体系, 从企业、部门直到班组, 按照法律规定都建立有工会组织, 并且根据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随时调整工会组织, 自上而下始终形成完整的工作网络。各级工会组织都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和活动制度, 经常组织职工开展各种活动, 与职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有利于动员和组织职工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其次, 工会则拥有各种完善的文体活动设施。工会的这些设施, 为动员引导职工投入企业文化建设, 为职工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 为塑造健康文明、时代感强的企业文化氛围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第三, 工会拥有多种活动载体。建设企业文化需要各种载体, 工会可以发动职工参加各种协会和兴趣小组, 如职工书画小组、集邮小组、音乐小组, 主题演讲比赛、文艺会演、各种演唱会、体育运动会、美术、摄影、书法展览、知识竞赛、卡啦OK比赛、岗位练功、业务技能比赛等职工喜闻乐见的载体, 充分运用好这些载体, 开展符合企业实际, 贴近职工的寓教于乐的活动, 对弘扬正气, 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帮助职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风尚, 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和业务技术水平、科学文化素质,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职工队伍具有重要作用;第四, 工会群众性的工作方式方法容易为职工所接受。工会是职工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组织, 工会开展的各种活动大多是群众性活动, 能够广泛听取职工的意见, 倾听职工的呼声, 采取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发动职工广泛参与, 因而容易得到职工的理解和支持, 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认同感, 发挥主人翁责任感。

5 工会组织要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

5.1 加强宣传力度, 营造企业文化建设舆论氛围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工作, 重在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实践。因此, 必须通过大力宣传, 发动和吸引广大职工群众参与, 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创造精神和能动作用。工会组织可以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教育手段, 广泛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深刻内涵。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达到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规范行为、塑造精神、凝聚力量和营造氛围的目的。同时把宣传造势作为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创新企业经营理念活动的过程, 培育企业共同价值观的过程, 提高职工队伍凝聚力的过程。努力增强职工群众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同感, 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自觉投身企业文化建设, 真正发挥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5.2 发挥教育职能, 在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上下功夫

教育是工会四项基本职能之一, 工会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 帮助职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提高业务和技术水平。工会组织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以理想信念为核心, 通过成人教育、函授学习、岗位技术培训, 合理化建议和小改革活动等形式, 组织职工开展自我教育活动, 最大限度地挖掘职工的聪明才智, 推动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工会组织还要协助党政组织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职工的道德情操;工会组织要采取多种方式组织职工实践企业精神。引导职工学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教育职工诚信友爱, 爱岗敬业, 做企业的主人。

5.3 切实抓好民主管理, 营造民主气氛

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就是要营造企业浓厚的民主氛围, 发动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也是工会工作的重要任务。民主管理是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管理的有效形式, 通过切实有效的民主管理, 可以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为职工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机会, 逐步形成各尽所能、各展其才的良好氛围, 有效地推动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5.4 工会要发挥好自身优势, 为企业文化建设做贡献

建设项目组织 篇8

一、“人治”体制的影响

“人治”就是个人或少数人因缘历史原因掌握了社会公共权力, 以军事、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伦理等物质的与精神的手段, 对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其他成员进行等级统治的社会体制, 人治在项目行为中的体现较为突出。

1.决策者无详细的责任与约束, 凭借自己的经历、经验、体验、习惯、主观意志, “拍胸脯, 拍脑袋”, 导致决策失误。

2.领导者独断专行和神秘主义, 大权独揽;不喜欢明确规定规则和程序, 常常喜欢非程序化运作和随意性;容易发生贪污腐败、假公济私的行为。

3.管理责任的漠视或逃避。在工程项目中失职、越权、滥用职权时有发生, 衙门作风, 忽视工程项目相关者、公众的实际需求, 过度注重政绩。

4.不是按法律和规章办事。人们对法制信任度低, 合同的作用较小。人际关系在工程项目的招标投标、实施管理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起很大作用。

二、谋略文化的影响

谋略最初是应用于军事和外交上的, 是智慧的表现。当谋略文化用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和在工程项目中, 就产生了许多问题。

1.算计心态。在合同中设立“陷阱”, 如采用模糊的语言描述合同内容, 一旦出现问题, 通过这些陷阱确保自己的利益。

2.自保心态。在项目组织中, 项目参加各方的一些短期行为, 如互相推诿责任, 风险发生时首先顾及自己的利益, 甚至会出现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的现象。

3.防范心态。由于项目是一次性的, 项目参与各方的合作也可能是一次性的, 这就使得人们在合作时, 互相不信任, 互相防范, 以确保自己的利益。

4.项目组织在表面上和和气气, 实质上是一盘散沙, 没有凝聚力。

这些现象与现代工程项目中倡导的合作、伙伴关系、多赢的理念相违背, 使人们之间很难真诚合作。如果组织缺乏监督和制约, 就可能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

三、弄权行为的影响

工程项目中的弄权现象比较严重, 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 造成许多工程项目的失败。

1.业主作为项目的发包方动用手中的发包权力, 向承包商索要回扣或谋取其他利益。

2.业主为了牟取私利或其他目的, 将工程项目分标太细。

3.在合同实施过程中, 业主利用手中的权力, 随意修改合同, 如果承包商不执行, 业主就通过扣留工程款等方式迫使承包商就范。

4.由于承包市场是买方市场, 我国业主的优越感常常十分明显, 甚至出现高高凌驾于承包商之上的现象, 有许多非理性的行为, 严重影响了承包商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给双方的合作带来不良影响, 甚至造成合作失败、两败俱伤的局面。

5.在工程中和工程结束后拖欠工程款。

6.在企业内部的项目组织中, 项目组织与职能部门之间更容易出现弄权的现象, 如职能部门控制项目所需的资源, 会通过行使手中的权力, 解决自己的私事。

四、不合作和割据的作风影响

1.不合作。在项目组织中, 彼此防范、自保和自私;掌权者弄权组织争权, 导致项目中互相扯皮、推诿、争斗、算计, 缺乏凝聚力。

2.项目经理希望或要求项目所需的资源都归自己调动, 企业不要对自己管理的项目干预;部门经理又希望资源完全归自己管理。大家都希望自己管理的范围是一个独立王国, 而且不希望自己管理范围内的事务透明。

五、神秘主义的影响

1.在工程项目中最典型的就是暗箱操作。

2.用诸葛亮锦囊妙计的方式分配任务, 安排工作很多, 却不让执行者知道太多。

3.工程中的信息不公开, 目标、程序和组织规则不预先制定。

六、信用危机的影响

在我国的工程项目中,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降低。目前的信用现状对于推行现代项目管理是非常不利的, 是阻碍我国项目管理社会化进程的, 也是造成我国目前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普遍较高的原因之一。

七、集权管理的影响

投资者、业主、上层管理者不愿意放权、分权, 希望独揽大权, 以控制局面。业主喜欢抓住某些关键的权力, 或对项目经理虽已授权但还要有过多的和非程序化的干预等。许多政府工程项目都采用集权式的管理模式。

建设项目组织 篇9

关键词:社会组织,基层党建,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社会组织已成为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组织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也相应成为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社会组织的基本内涵

社会组织是指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社会中介组织以及城乡社区社会组织等。截止2015年底,在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共有42万多个,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社会组织数量将达到88万个以上,其全职雇员年均增长人数需达到226.82万人。由于党组织分布在各个地方和各行各业,党正是依靠广泛的组织网络,才能够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顺利实现其领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要按照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要求,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

二、社会组织基层党建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组织对基层党建的作用认识不够

由于社会组织生长时间不长,而且大多数社会组织结构比较松散,约束力不强,所以人们往往忽视基层党建在社会组织中的作用。即使有的社会组织表面看起来有组织设置,但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缺乏真正重视。

(二)基层党建顶层不够完善

社会组织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是由于顶层设计的原因造成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普遍缺少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党支部书记大多由主管单位的机关干部兼任,致使社会组织党的管理缺乏活力。社会组织党建经费、办公场所和设备等方面缺乏有力保障。

(三)党员人数少,基层组织覆盖率偏低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基础差,党员人数比例很小。从近三年发展看,有5万多个组织没有发展党员,占总数的73.3%。这是由社会组织人员组成及特点所决定的,相当一部分社会组织中没有设置党组织。

(四)基层组织开展活动单一

由于受本身性质和特点的影响,社会组织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严重缺失,因而导致社会组织党支部活动开展不力,党的活动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党的建设流于形式。

(五)基层组织工作方式太陈旧

由于重视不够,社会组织党建基本还是停留在管理型的工作方式上,没有能够改进工作方式。

三、创新社会组织基层党建

(一)大力宣传教育,提高对社会组织基层党建重要地位的认识

通过对党的性质、党的宗旨的宣传,让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了解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历史选择了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保证全国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都必须朝着这个方向迈进。社会组织虽有它的特点,但也要方向正确,社会组织也不能没有党组织,不能没有党的影响。

(二)完善顶层设计,发挥党建功能

明确职责,理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拓展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

比如:(1)党工委管理模式。在登记管理机关设立同级党委派出的党工委,负责没有业务主管单位的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指导其搞好所管理的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2)业务主管单位管理模式。有明确的业务主管单位的社会组织,其党建工作由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负责。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管理条例或章程,要明确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三)加强党员管理,健全组织设置

摸底调研,了解现状。对社会组织已建立党组织数量,逐个建立党建工作台账,实现社会组织党组织全覆盖。因地制宜,灵活组建。在社会组织中采取一建二联三挂方式,扩大党组织覆盖面。

(四)以活动为载体,丰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社会组织作为社会自治主体,是联结政府与公民的桥梁和纽带,发挥它们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作用,让其成为党和政府治理社会的有力助手。社会组织以其发展特点,更易了解掌握不同群体利益要求,使民众利益与表达能够顺利通向党的决策层。要扩大畅通社会组织利益表达渠道,为它们参与政治生活创造条件。选拔党性强的干部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党建水平不断提高。

(五)创新活动方式

建设项目组织 篇10

一、加强我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实践

商学院十分重视党组织的理论建设、制度建设与组织建设, 强化与规范党员管理工作, 并在这些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实践, 力争做到党组织发展与时俱进, 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时刻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时刻保持党员的先锋模范性。

1、强化党的理论学习与实践, 提升党员思想修养与认识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总结我党执政60年基本经验时, 坚持把理论建设放在首位, 把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放在了第一条;党的十八大又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目标, 又把建设学习型政党放在首位。可见, 加强党的理论建设对于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商学院通过集体学习与个别学习、要求每位党员撰写学习笔记与心得等方式, 强化理论学习, 同时重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经常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比如, 在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理论的同时, 坚持在实践中践行十八大精神。组织全体党员开展“追寻伟人足迹, 践行十八大精神”主题实践活动, 通过参观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及周恩来纪念馆等地, 使全体党员在品读周恩来总理伟大精神这一实践中切身感受、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实质与内涵, 从而提升全体党员的思想认识水平, 增强其党性与师德修养。

2、注重创新工作机制与方法, 坚持制度建设

商学院党总支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管理, 注重创新工作机制与方法。这一点在学生支部的建设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例如, 我们设立党员小助理机制, 商学院党总支与学校后勤直属党支部建立共建机制, 把学生党员安排到后勤部门一些岗位上担任小助理, 协助后勤党总支开展工作;同时, 我们还利用高校与社区党建共建这一平台, 和社区合作在社区为学生党员设立小助理岗位, 协助社区领导管理社区事务, 取得了较好效果。这不仅为学生党员提供了很好的锻炼与实习机会, 增长了其才干, 而且这一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提升了我校的社会知名度与美誉度。我们商学院党总支与后勤直属党支部的共建活动在江苏省党建巡礼上榜上有名;与社区共建活动中的“最佳党日”上报省教工委获得优胜奖。这一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商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活动的有效开展。

3、加强组织建设, 提升党员管理绩效

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商学院党总支根据系部发展的需要、教师教学科研的新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新变化, 坚持围绕系部中心工作, 强化服务功能, 扩大党的工作面, 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党总支坚持把党员发展与管理作为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每学期开办一期学生业余党校, 一年里总计有近200名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了系部业余党校培训;教工党员坚持每周一次政治学习, 提升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不论教师党员还是学生党员的发展, 我们都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发展, 每一个环节都坚持公示, 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确保党员发展的质量。坚持将教工支部建在教研室上, 加强对优秀青年教师入党申请人的培养与考察。在学生发展对象转为预备党员或预备党员转正时, 如有学生因客观原因不能出席, 就通过网络视频或网上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察。认真做好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 确保对每名学生党员的管理不出现真空, 采取有效措施, 提升党员管理的绩效。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商学院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尽管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在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以及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具体表现在:

1、党组织的制度建设与组织建设尚需加强

虽然商学院党总支的制度建设与组织建设已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 但是与先进的高校基层党组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 党的理论学习制度还有随意性, 没有制度化、常态化;党员发展中, 对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的政审材料缺乏严格的格式与要求, 致使政审材料较散, 从而影响预备党员的发展质量;在党员发展的过程中, 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制度, 容易出现预备党员期间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忽视了其在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在组织建设上, 有待于进一步开发与加强, 我们在实践中十分重视党总支的建设, 但是对所属支部的建设显得不够, 尤其是教工支部的建设更显不足, 忽视了党小组的建设, 这就必然影响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文件落实到每一位党员, 致使信息不通畅, 工作效率受制约。

2、党员教育管理方式相对滞后

商学院党总支能够立足系部现有条件开展较为丰富的党员教育活动, 但是在教育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学校在党建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 硬件设施相对落后, 教育方法较为简单, 平时党员学习大都是通过集中读报、学文件、学报告、学领导讲话等方式, 缺乏必要的活动载体、主题实践载体、理论研究载体和网络载体的创新, 与新时代的教育方式相比相对滞后。这说明, 我校的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形式较为单一、内容单调, 党支部的工作方式也缺乏创新。

3、基层党务工作积极性不够高

尽管商学院党总支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我们在党建活动中还存在部分从事党务的教师由于教学工作任务重、事情多, 以致很少有专门的时间来从事党建工作的实践与研究, 加之, 专职党务工作人员较少, 导致遇到党建考评、党建材料上报等急需解决的事情时, 就会把更多的教职工牵涉到党务工作中来, 由于其精力分散, 时间紧,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本职的教学工作, 所以部分党员对党建工作积极性不高, 从而为很多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影响。因此, 如何在这种形势下继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并充分调动每一位党员的积极性, 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三、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的路径分析

由于上述几点原因的制约, 商学院党总支在党组织建设成效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给我们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报告指出:“全党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因此, 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 全面提升我们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1、健全学习制度, 创新教育活动方式, 提高学习效果

商学院党总支要从系部自身师生党员的实际出发, 建立健全学习制度, 学习内容可进一步扩展, 包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历史知识、上级党组织的文件以及先进党组织或优秀党员的事迹等;并进一步创新学习形式, 可采取多种手段与方式让全体党员参与理论学习之中, 不断丰富党员的理论知识, 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建立健全学习制度, 抓好理论建设, 使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 从而为商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 创新学习教育活动的载体,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实施学习教育活动网络化、视频化,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研究, 创建党建理论研究刊物, 登载党建理论研究成果, 进行宣传交流, 提升政治理论学习的效果, 强化全体党员的学习风气, 扩大学习的辐射度与影响度。

2、严格组织发展程序, 强化组织建设

严格规范入党积极分子的政审材料以及预备党员的考察与考核程序, 并使之制度化。在组织建设方面要重视党支部与党小组建设, 特别是党小组, 作为党在高校最基层的党组织, 其作用发挥得如何, 不仅直接关系到各项工作能否落实到实处, 同时也反映了党组织建设的状况。因此, 我们在党组织生活与党组织建设中要重视党小组的建设, 加强对其工作的指导, 并切实发挥好党小组的作用。在党小组建设上, 首先要选拔与培养好党小组长, 思想先进、素质过硬、责任心强、工作激情高的党小组长对充分发挥党小组的作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 党小组建设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上级党委文件精神的落实与工作的部署。因此, 切实加强党小组建设, 对于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3、培养党务人才, 增强服务意识

注重全体党员素质的提高, 大力提倡奉献精神, 增强其服务群众教师与群众学生的意识。培养一支精干的党务干部队伍, 高度重视党支部书记的选拔、任用工作, 挑选党性强、作风正、办事公道、善于联系群众、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具有较好的开拓进取与奉献精神、在学生中享有威信的党员辅导员或党员教师担任党支部书记与党小组长, 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考察、学习与进修机会, 为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党的教育事业培养精良的管理干部, 使其在教育教学或学生管理中, 发挥榜样的力量, 凝聚人心, 增强全体党员的服务意识, 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从而促进我们高职院校各项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摘要:2012年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年, 我校各党总支或支部在校党委领导下, 积极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活动。本文以商学院党总支为例阐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实践, 并针对建设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健全学习制度, 创新教育活动方式, 提高学习效果等解决途径。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实践案例,问题,途径

参考文献

加强党组织建设研究 篇11

关键词:党组织建设;执政;管理;监督;先进性

一、加强党组织建设的意义

1.1 有利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

诸多力量可推进党的路线方针的贯彻和执行,而党组织是一项重要力量。通过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作出重大决策可充分发挥党的执政能力。只有依靠全党的力量,才能有效贯彻正确的方针政策。大量实践已经证明,从实际情况出发,执行上级决策,贯彻党的政策,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工作的积极性。

1.2 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

党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就是党组织,而党的最根本的力量源泉就是人民群众。只有获得群众的支持,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得到切实的巩固。同时,党执政的时间越长,对脱离群众的危险的认识与警惕也应该越高。虽然现在形势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党的宗旨并没有发生变化,依旧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群众路线依旧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依旧是党的优良传统。而企业的党员大都分布在基层,与职工群众的相处较多,可广泛倾听群众意见,维护群众利益,有利于群众工作的开展。企业的党组织在联系群众这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党组织建设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

1.3 有利于管理党员

作为管理、教育党员的基本单位,党组织的主要职能就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而加强党组织建设,有利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凝聚力、创造力。所有党员构成了党,只有保持党员的战斗力,才能保持党组织的活力。通过加强企业的党组织建设,加强对党员的管理、教育,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榜样作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二、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党建工作认识不高

虽然企业党组织不断加强对党建工作的认识,并加强开展党建工作,然而仍然存在形式主义的现象,仍存在轻党建重业务的思想,并没有将党建工作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开展党建工作也只是匆匆应付了事,过于流于形式。

2.2 对党员的监督、管理不到位

对于党组织建设,仅仅停留在政治说教的层面上,并没有充分发挥教育、监督党员的职能。因此,一部分党员党性不是很强,宗旨意识不强,理想信念不坚定。首先,对党员的教育模式过于单一,不能采用新颖的教育内容,甚至只是通过阅读报纸与文件的方式进行教育,使得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大打折扣,影响教育效果;其次,不能有效开展党组织活动,甚至将党内活动与职工活动合并,党员的先进性被极大削弱;再次,党员管理出口有待疏通,在培育入党积极分子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十分重视,然而在其入党后,弱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只是进行正常的党员组织生活,很难及时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因此,一部分党员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不能发挥标榜作用。

2.3 工作方式方法欠佳

不断变化的形势向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然而从内容与方式上来看,当前党建工作仍有许多不足。从内容上看,在进行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时,主要采用政治方面的内容,例如传达并指导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然而并没有重视党员成长进步方面的需要;党内组织生活创新力度不够,缺乏吸引力与凝聚力;民主评议党员往往流于形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氛围不热烈;只重视党建工作的过程,而不关心是否有效果。从方式上来看,仍存在经验主义的现象,只采取开报告会、学习文件等陈旧的方法。

三、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对党建工作的认识

加强党组织建设的根本,就是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加强对党建工作的认识,深刻认识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党务工作的必要性,坚定信心,进一步明确党建工作的目标。只有坚持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保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调动党员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应该把了解党务工作、具有较强党性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到岗位中。

3.2 加强对党员的监督、管理

从长远角度出发,健全党支部党的活动机制,完善并全面落实党员的学习教育机制,采用新颖的教育内容,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加强教育效果;严格党组织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党组织活动,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工作;以党员的先进性为标准,进一步落实民主评议工作,保证党内监督的有效性;开展保持共产党先进性的教育活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及时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保证党内生活的各项制度能够落实到实际中,令每一位党员都能够自觉执行制度。

3.3 改善工作方式方法

增强党建工作的灵活性,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根据党建目标以及当前形势要求,紧密联系实际,对党建共组的方式、程序、手段等进行改革与创新。科学运用党建工作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增强党建工作的吸引力。把握“四项原则”:政治原则、促进工作原则、激励带动原则、广泛认同原则。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组织设置形式,创建完备的组织管理体系,制定一系列制度,例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分析制度、激励制度等,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等方式,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有效开展政治工作。

四、结论

加强党组织建设,有利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有利于管理党员。然而当前党组织建设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对党建工作认识不高,对党员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工作方式方法欠佳等。对此,应加强对党建工作的认识,加强对党员的监督、管理,改善工作方式方法等,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

参考文献:

[1]王翠桢. 加强盐业系统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途径探析[J]. 山东工会论坛,2014,03:119-121.

[2]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青年研究专项课题组,庞靖鹏,付健,李伟,王佳,范卓玮,王乃岳. 加强和改进水利系统党组织建设  着力发挥好四个作用[J]. 水利发展研究,2009,12:18-20.

建设项目组织 篇12

近年来,我国的建设项目总规模越来越大且增长迅猛。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 6% ,其中中央项目投资达到2. 5万亿元,地方项目投资达到41. 2万亿元。建筑单体规模也越来越复杂,从跨江大桥到跨海大桥,从普通铁路到高速铁路。随着建设项目规模越来越大,项目技术创新要求越来越高,其不确定性越来越显著,项目规模和不确定性的增长造成了项目组织内的信息流成倍增长,迫使传统的项目机械式组织规模扩张以应对改变,但其静态性的特点造成庞大的项目机械式组织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项目组织绩效的实现。基于技术管理角度,大型的建设工程项目带来大量技术创新,由于建筑行业高级技术人员多处于组织的高层, 故伴随产生大量自上而下传播的知识,进而为了管理这些知识,产生了大量知识型建设项目组织。所谓知识型组织,是指能够将知识嵌入企业的产品及服务中的一类组织[1]。建设项目组织的知识性长期以来都受到组织研究学者的质疑,学者们普遍认为在建筑技术成熟的条件下不存在大规模知识创新的可能。近年来,随着建设项目复杂性的增加,建筑项目知识面临个体知识破碎化与需求整合知识的矛盾,因而建筑项目中的知识需求不在于知识的创新,而在于知识的整合、共享和传播[2]。基于组织结构角度,考特利特的研究表明,在动态性、异质性的环境中,组织应该采用有机式结构[3]。有机式组织又称适应性组织,是指具有较高程度的分权或授权,职责经常调整,规则和程序相对模糊,对组织公民行为的激励、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和非正规化的关系的组织[3]。有机式组织是一种灵活的、低压力的、非中心化的组织结构[4]。在有机式组织中,企业不设置永久的固定职位和职能界限严格确定的部门,员工多是职业化的、具有熟练的技巧,并且具有处理多种问题的能力,基层人员有权根据自己的技能和掌握的信息决定应该采取的行动,成员之间以直接的、横向及斜向的沟通与协调取代纵向共同和层级控制而成为实现目标的主要手段[5]。实践过程中,并不存在绝对的有机式组织和机械式组织, 因而有机式组织主要表现为简单结构、矩阵结构、网络结构、团队结构等传统组织结构的形式[4]。

学界越来越重视有 机式组织 的适应性 问题。 Robbins在综合Daft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组织结构的复杂性是组织结构的三大特性之一[6]。有机式组织是低复杂性、低正规化和分权化的,能根据需要迅速地作出调整的一种有机体组织。虽然组织结构不可被设计,但可根据需要变化为机械式组织结构或其他组织结构[7]。有机式组织随着组织复杂性的增长而产生和发展,有机式组织通过行为、管理手段、管理结构、信息沟通和组织文化等5个方面适应组织环境的变化,实现组织目标[8]。有机式组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对组织的技术创新具有正向影响[5],并且已经用于科研机构的实践中[9]。近年来, 互联网企业环境的动荡性使得其组织越来越多采用有机式组织[10]。而类似于软件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虽然也具有动态性和异质性,并在理论上提出了项目有机式组织进行适应性管理的方案[11],但在实践中却鲜有工程项目采用有机式组织进行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变换的复杂性成为影响其实现的重要因素。综上所述,学者们对于有机式组织结构的研究多处于概念界定和理论联系建立阶段,由于有机式组织结构变化的复杂性,因而对于有机式组织结构及其变换边界条件研究较少,对于工程项目领域有机式组织的研究更加稀少。本文从知识传播的视角研究该问题,选择建设项目最常用的3种机械式组织结构及其内部存在 “小团队”的3种机械式组织结构为有机式组织结构变化的范围,希望通过建设项目有机式组织变化过程中的一些共性特征,为建立工程项目有机式组织提供依据。

2研究假设

有机式组织对企业组织技术创新具有正向影响进而提升组织绩效已被证明,知识传播对于组织的技术创新起着重要的介质作用[12,13],故本文基于知识型建设项目组织这一特殊的临时性组织模式,在对该类有机式组织中知识传播过程对组织绩效影响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知识传播效率决定有机式组织结构,求出有机式组织结构变化的边界条件,有助于有机式组织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促进创新,从而利于组织绩效的实现。

根据美国项目管理协会 ( PMI) 编写的PMBOK 2004 (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中对项目组织结构的划分,将机械式项目组织分为直线式、指挥部式和矩阵式等3种 ( 如图1) 。为推导方便,将3类组织节点分别标号。项目有机式组织结构以该3类机械式组织结构为基础,通过不同环境下灵活转化适应环境需求而实现项目组织绩效。为保证组织知识传播模式推导, 基于上述组织特征,作出如下假设: ( 1) 具有合作关系的个体之间必然存在知识的溢出效应; ( 2) 知识水平低的个体的知识增长值取决于该个体现有的知识水平和两个个体知识水平之差; ( 3) 组织绩效等于每个子组织绩效之和∑Y,只有基层工作人员才是创造产值的子组织,为简化推导,设基层工作人员均为4人; ( 4) 仅包含单一类型的知识传播,即知识传播方式相同且每单位时间传递距离仅为一级,如图1中直线制组织传播层级为4级,指挥部制组织传播层级为2级,矩阵制组织传播层级为3级; ( 5) 设组织管理水平已达到帕累托最优; ( 6) 由于涉及组织内部多层次传递问题,难免出现知识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丢失, 故设知识传播效率为 δ,即知识传播过程中损失率为1 - δ; ( 7) 当个体从多渠道接收到相同的知识时,创造的产值不叠加; ( 8) 设知识传播各期的组织资本投入和组织劳动力投入均为一个恒量,即:

3基于项目绩效提升最大化的建设项目有机式组织结构选择

对于组织网络的知识传播,Cowan等[14,15]提出了网络上的知识扩散模型和知识增长模型。针对其提出的模型中知识存在互补及主动知识传播的假设缺陷,李金华等[16,17]提出了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知识传播模型,该模型解释了网络知识传播问题,其形式为:

其中: 由于知识传播引起知识型组织总体知识增长,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组织绩效水平,故A > 0, α < β < 1,确保外在的知识溢出效应对知识增长的贡献高于内在知识水平的贡献; A表示技术因素给生产带来的影响,0 < A < 1用于调节知识的增加值, 控制知识溢出效应; li,t和lj,t分别表示知识领先者i和一般员工j在t时刻的知识水平。

而对于知识函数对绩效的促进作用,20世纪90年代Romer和Jones在Griliches - Jaffe知识生产函数基础上提出了Romer - Jones知识生产函数。其形式为:

其中: Y表示组织产出,K表示组织投入资本, L表示组织投入劳动力,A表示组织的知识容量; Lγ表示组织直接产出部门的劳动力,LA表示组织研发部门投入的劳动力; Y表示资本投入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程度。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鲜有系统的知识创新,而更多的是知识传播和转移,故不需要专门的研发人员进行知识创造,故LA= 0,L = Lγ,故式 ( 2) 可简化为:

将式 ( 1) 代入式 ( 3) ,得:

3. 1自上而下知识传播时有机式组织结构选择边界条件

从式 ( 4) 可知,组织中知识总量与组织绩效正相关,组织的知识源通过知识场而使知识得以传播[18],因而知识传播路径和知识接收程度影响了组织的绩效[19]。知识传播路径分为两类: 当组织内部人之间只存在工作关系时,知识传播只能通过传统自上而下的渠道加以传播; 当组织内部人之间既存在工作关系又存在私人关系时,知识传播既通过自上而下的渠道,又通过 “小团队”内部等非正式渠道加以传播。不同知识传播方式下的有机式组织结构变换条件亦不相同。

根据假设 ( 5) ,故需求出此时知识传播带来的组织绩效的改变:

当 l i,t > l j,t时,得:

故当知识在下一时刻传递到下一层级节点时, 下一层节点知识对绩效的作用为:

当又有新知识在下一时刻传递到本节点时,本节点知识对绩效的作用为:

此时,li,t + 1= li,t,lj,t + 1= lj,t+ △ lj,t + 1。

根据式 ( 6) ~ ( 8) ,由于知识到达节点之后, t + n期本节点知识增长恒等于前一节点t + n - 1期的知识增长在本节点的接收程度,而本节点与前一节点的接收程度相同 ( 组织各节点知识接收效率始终为 δ) ,故当所有组织节点均接收知识后,组织绩效的增长为以△lj,t + 1为变量的线性函数,故其有机式组织的具体结构与底层组织节点刚接收到知识时的情形相同,则推导有机式组织结构边界条件时只考虑从知识开始从知识源传播到底层组织节点接收到知识时的绩效变化情况。

计算组织中知识传播节点绩效之和,如图1所示。将不同模式下的组织绩效比较,求得不同模式下组织传播绩效 δ 的适应区间。从表1可知: ( 1) 由于0 < δ < 1,指挥部制相对于矩阵制而言,由于上级传播面更广,故始终处于非劣地位 ( t = t +1时均未传播至基层层级,故此时绩效相同) ,进而,指挥部制知识传播带来的绩效增长要快于矩阵制。 ( 2) 当t = t +1时, 直线制产生的绩效要高于指挥部制和矩阵制。( 3) 当t= t + 2 时,当时,直线制绩效小于矩阵制,而由于指挥部制非劣于矩阵制,故此时选择指挥部制时,直线制绩 效大于矩 阵制但小于指 挥部制, 此时选择 指挥部制; 当时, 直线制绩效大于指挥部制,此时选择直线制符合要求 。 当t > t + 2时,有机式组织结构选择边界条件与t = t + 2时相同 。

3. 2“小团队” 知识共享时有机式组织结构选择边界条件

在建设项目领域,虽然部分组织中成员的关系仅为工作关系,成员之间缺乏沟通,但由于这种关系使成员内在孤立,难以发挥组织内部成员协同作用,因而这种关系正在被存在成员间私交的 “小团队”模式所取代。所谓 “小团队”模式,是指面向任务建立、具有自治权、在组织和团队重组时可保持稳定的团队。其中包括成员人数不多,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人际直接联系等特点[20,21]。

存在 “小团队” 的组织传播路径可以显著缩短,而组织的 “小团队”内部在知识传播过程中存在不同于传统机械式组织自上而下的传播效率 ,且其与 δ 之间相互独立。由于只是知识传播来自同一源头,重复的知识量并不能带来组织绩效的增加, 组织成员通过双途径共同接收知识,最大化提升其绩效。

当li,t> lj,t时,单个组织创造的绩效为:

当上一层可通过 “小团队”途径向跨过本级的下一级传递知识时,此时下一级创造的绩效为:

当传统组织的层级为n级时,而 “小团队”组织中成员可以平等获得知识,由 ( 10) 可递推得:

要求解 “小团队”知识获取路径能够发挥作用的边界条件,首先需要解决 “小团队”知识获取路径能够发挥作用的边界条件问题。可将成员选择从 “小团队” 还是传统组织中获得知识形成绩效的问题可转化为团队成员从何种路径获得知识最多的问题。 ( 1) 由于0 < δi< 1,0 < δi< 1,要使知识自上而下传播而非通过 “小团队”传播,只有令 δi< δn, 故 δ 远大于 δi时,才会在即使有 “小团队”时组织内部仍然保持官方的自上而下的知识传 播路径。 ( 2) 由于n越小,要使 δi< δn所需的 δ 越小,故组织层级越少则组织越倾向于自上而下的知识传播模式。( 3) 由于 “小团队”内部人员知识传播效率均为 δi,自上而下的知识传播易受层级限制而出现知识传播量的衰减和知识传播的时滞,因而 “小团队”内部人员越多则越有利于知识传播和组织绩效的提升。

对于有 “小团队” 的有机式组织结构选择情形,进一步的,当知识传播层与实际创造产值的人员间存在 “小团队”组织时,对于有机式组织的3种不同状态而言,其影响效果各不相同。出于计算简化需要,仅考虑 “小团队”组织知识源直接连接至基层且与知识源只存在一组联系的情形,设直线制中1与5存在 “小团队”组织,指挥部制中1与4存在 “小团队” 组织,矩阵制中1与9存在 “小团队”组织时,考虑从知识开始从知识源传播到底层组织节点接收到知识 ( 原因同前所述) ,由于知识传播存在重复性,因而绩效取较大值的情形,故其整体组织绩效变化趋势如表2所示。

通过各模式间比较推导,求得各模式最优时 δ 和 δi各自的最优区间,可得结论: ( 1) 当t = t +1时,即使存在 “小团队”,直线制组织模式传播知识带来的绩效仍然要高于指挥部制和矩阵制。( 2) 当t = t + 2时,当且仅当 δ2Aljα,t( ll,t- lj,t)β同时大于 δδiAljα,t( ll,t- lj,t)β、∑tk=+k1 δiAljα,k( li,k- lj,k)β时,此时 “小团队”在组织中影响较小,当时,采用指挥部制能取 得较大的 组织绩效; 当时,采用直线制能取得较大的组织绩效 。 ( 3 ) 当t = t +2时,当时,存在 “ 小团队 ” 指挥部制组织绩效等于存在 “ 小团队 ” 的矩阵制组织绩效; 在此条件下,当时,采用指挥部制和矩阵制均可取得较大的组织绩效; 当时,采用直线制可取得较大的组织绩效 。同时小于时,在该条件下,当时,选用矩阵制; 当且δi> δ 时,选用直线制 。 ( 5 ) 当t = t + 2时,当时,两式矛盾而无解 。 ( 6 )当t > t + 2时,结论同t = t + 2时 。

4建设项目组织结构选择策略的讨论

4. 1自上而下的知识传播模式下有机式组织结构选择策略

自上而下的知识传播模式下,有机式组织内部非所有节 点充分接 收知识,采用直线 制的项目组织的绩 效要优于 采用指挥 部制和矩 阵制的项目组 织 。 而有机式 组织内部 所有节点 均充分接收知识 时, 当知识传 播效率时,采用指挥部制; 当知识传播效率时,采用直线制,其中故当有机式组织内部解决问题具备知识覆盖不充足时,采用垂直化领导,直线制更有利于组织绩效的实现; 而对于有机式组织内部对于解决问题的知识覆盖足够大时 ,当知识传递效率低下时多层级传递下基层组织节点获得的知识有限,可以作为知识准备不充足的一般形式,因而采用直线制可以更好地实现项目组织目标 。 当知识传递效率较高时采用指挥部制覆盖面更大,能更快地发挥自上而下的知识传播优势,因而当组织成员充分了解工作如何实现时,采用指挥部制能更好地提升组织绩效 。 在建设项目管理中,当有机式组织面临创新性问题时,选取直线制组织模式并以对该问题最熟悉的人为领导进行管理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当有机式组织面临常规问题时,选取指挥部制组织模式进行管理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

4. 2 “ 小团队 ” 知识共享模式下有机式组织结构选择策略

“小团队”的 “内部消息” 往往比官方路径的消息更为可靠,这主要由于官方传播路径过长和涉及节点过多,更容易造成知识传播过程中的错误。 因此,虽然面对创新性问题时直线制组织比指挥部制组织提升绩效效果更好,但适当保持 “小团队” 内部知识传递能够更好地提升绩效。

无论有无 “小团队”,虽然边界条件各不相同, 当组织自上而下的传播效率 δ 较低时,均无一例外地采用直线制组织模式更适合有机式组织绩效的实现; 当 “小团队”传播效率越高时,直线制在自上而下的传播效率中的适用范围越广泛。对于一个组织内部普遍不熟悉的项目,而组织中了解该项目的人与底层工作人员私交很好,在传统组织中使用直线制管理往往更有效率。

组织中的指挥部制往往是组织自上而下传播效率 δ 较高而组织内部 “小团队”传播效率 δi较低时所采用的一种组织制度。对于组织面临的任务很成熟而组织内部成员沟通较不充分的情形,采用指挥部制往往更有效率。

组织中的矩阵制往往是组织自上而下传播效率 δ 较高而组织内部 “小团队” 传播效率 δi更高时所采用的一种组织制度。对于组织面临的任务很成熟而组织内部成员沟通非常充分的情形,采用矩阵制往往更有效率。

5案例研究

上海徐汇西岸传媒港是上海市徐汇区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定位于以文化传媒和信息通信产业为核心,形成具有活力的文化传媒产业集聚区; 以办公、 酒店、SOHO等多种功能类型满足不同商务人群需求,形成资源共享、富有社区氛围的综合商务区;以多样完善的商业、文化配套设施,形成富有特色的滨水公共活动区。由于项目功能、自然条件、参建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多重复杂性,使得该项目的开展,尤其是项目地下结构的开展异常复杂,必须采用大量创新技术以保证地下结构的实现,建设项目团队存在大量的创新性知识。总体项目管理是指针对政府投资大型复杂项目,在初期帮助业主确立建设总体目标、思路和原则,在实施中保证总进度计划体系始终处于合理可控范围,协调跨部门、多专业工作的一种工程项目管理咨询类型[22]。

由于项目的复杂性,使得总体项目管理更适合采用有机式组织以适应组织目标和任务的快速变化。 为适应项目需求,规定项目进度进行到里程碑事件时重新评估项目组织结构,进而将项目划分为13个阶段。本文以总体项目管理组织初始结构的确定为例验证组织结构选择过程。由于知识容量本身和知识传播路径和效率的内化性,很难采用客观观测对其加以定量显化,而这些隐性参数的特点在于其均为单维变量,故本文在查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化为一个实际工作的问题,既便于受访者理解, 又反映这些隐性参数,具体如表3所示。从项目层面,采用李克特量表,分别对于A、li,t、lj,t、α、 β、γ、δ、δi等8个参数给予很高、高、一般、低、 很低等5个档次的评价,采用加权平均评价将这些评价定量化得到相应的参数。由于项目部技术管理人员总共43人,故共发放问卷43份,回收问卷43份,问卷回收率100% ,扣除不合格问卷后剩余有效问卷40份,问卷有效率为93. 02% ,满足分析基本要求[23]。为了结果可量化计算,设A、li,t、lj,t的阈值区间为 [0,100],α、β、γ、δ、δi的阈值区间为 [ 0 , 1 ], 5个档次等分阈值区间,得到:。 由于 δ > δ2> δi故在建设项目初始阶段,总体项目管理团队选择了项目部式组织管理模式进行总体项目管理 。

6总结

以知识传播组织绩效最优为优化目标,本文分别讨论了自上而下知识传播模式下有机式组织结构选择边界条件以及组织内部存在 “ 小团队 ” 模式下有机式组织结构选择边界条件,并进一步以上海徐汇西岸传媒港为例对理论进行了实证 。 研究认为,无论对于自上而下的知识传播模式还是组织内部存在 “ 小团队 ” 模式,知识在组织内部传播不充足时,采用直线制均能取得较好的组织绩效; 当自上而下的知识传播模式充分在组织内部作用时,当知识传播效率时,组织转化为指挥部制更有效,当知识传播效率时,组织转化为直线制更有效 。 当组织内部存在“ 小团队 ” 时, 当时,组织转化为指挥部制更有效,而当时,组织转化为直线制更有效;时,组织转化为指挥部制或者矩阵制更有效,当时,组织转化为直线制更有效;时,组织转化为矩阵制更有效,当时,选择直线制更有效 。总体而言,在知识充分在组织内部传播中,当自上而下知识传播效果较差时组织适合选择直线制的管理模式,而在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主导的组织适合选择指挥部制,在 “ 小团队 ” 效率较高且组织自上而下传播效率也较高的组织适合选择矩阵制

上一篇:反馈模型下一篇:活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