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1α

2024-12-16

白细胞介素-1α(精选8篇)

白细胞介素-1α 篇1

摘要:目的 研究双醋瑞因在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15 mg/d,研究组给予双醋瑞因50 mg/d。30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结束后血清IL-1、TNF-α水平,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L-1[(12.37±3.22)ng/L]、TNF-α[(16.42±5.56)ng/L]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0 m步行痛VAS评分[(3.25±1.32)分]下降,WOMAC骨关节炎评分[(8.75±1.42)分]、AKS膝关节评分[(86.53±9.25)分]及功能评分[(79.31±8.36)分]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双醋瑞因通过下调血清IL-1、TNF-α水平来改善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双醋瑞因,骨关节炎,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

骨关节炎是导致老年人行动障碍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我国骨关节炎患者至少在5千万以上。在45~55岁的人群中,男女发病频率相当。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为病变关节的疼痛、肿胀、发僵、变形和活动受限。目前按照抗风湿病防治联盟制定的指南为临床骨关节炎用药原则,治疗的一线药物为抗炎止痛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类抗炎药,长期应用引起严重的肝脏和肾脏损害;二线药物以改变病情有益于关节组织损伤的修复,如硫酸氨基葡萄糖等,近些年治疗骨关节炎的新药陆续出现,双醋瑞因是白细胞介素1(IL-1)的抑制剂,对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也有一定作用[1,2,3],因此,可改善骨关节炎患者症状和有效修复软骨结构,是属于缓解骨关节炎症状和病情的慢作用药物。本研究采用双醋瑞因治疗此病,观察对IL-1、TNF-α的影响,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骨科的骨关节炎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49.5±3.8)岁;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48.3±3.5)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标准和临床放射标准[4],近1个月时间大多数有膝关节疼痛,有骨性膨大,患者受累膝关节X线平片或MRI检查骨赘形成,未出现关节畸形;均排除其他感染性关节炎,排除肝、心、肾等器官疾病及过敏体质者或药物过敏史。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过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美洛昔康15 mg/d(国药准字H20020398,海南澳美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餐后服用。研究组:双醋瑞因50 mg/d,(国药准字J20100150,昆明积大制药有限公司),30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实验期间,两组均停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其他药物及外用药。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釆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各组血清IL-10、TNF-α的含量;VAS评分;WOMAC骨关节炎评分:包括行走、坐下站起、下楼、上楼、下蹲5项常见的下肢日常活动项目,每项满分2分,总分10分,0分为不能完成,1分为困难,2分为容易;AKS膝关节评分及功能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对两组比较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IL-1、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1、TNF-α下降,研究组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IL-1、TNF-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后效果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症状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慢性关节炎,是以软骨丢失及关节周围骨反应为主要表现的滑膜关节病[5]。社会人口老龄化,发病率逐年上升,导致老年人行动障碍,严重危害人群生活质量,也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创伤较大、疗程较长,因此,寻找一种适合的非手术方式已是迫在眉睫。

骨关节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在众多的病因学说中,最重要的学说之一是细胞因子学说。IL-1、TNF-α在整个炎症发生过程中是核心地位,导致软骨功能衰退的细胞因子,对骨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的作用。最近研究发现,软骨细胞凋亡在骨关节炎中也起着重要作用[6,7,8]。关节软骨细胞凋亡的上游信号是p38MAPK信号通路,IL-1激活p38MAPK使软骨细胞的凋亡[9],导致关节炎的产生。

双醋瑞因主要成分为二乙酰大黄酸,可抑制IL-1引起的炎症反应和代谢异常的细胞因子IL-1、TNF-α,同时,抑制金属蛋白酶的代谢,促进转化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生成,合成软骨基质,减缓关节炎患者关节间隙狭窄的进程[10],促进软骨修复,重建关节结构。双醋瑞因胶囊降低炎症因子而促进软骨的修复[11,12,13,14,15,16],而阻断骨关节炎的病理过程影响软骨基质的形成,并被列入治疗骨关节炎的慢作用药。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20 m步行痛(VAS评分)下降,AKS膝关节评分及功能评分增加,WOMAC骨关节炎评分增加均高于对照组。并且血清IL-1、TNF-α的水平出现了明显下降,提示用双醋瑞因可明显减轻关节疼痛,改善活动度和功能障碍,提高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双醋瑞因可能通过下调血清IL-1、TNF-α促进软骨修复,为临床治疗骨关节炎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白细胞介素-1α 篇2

【关键词】 IL18;急性排斥反应

【中国分类号】 R7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159-01

人类白细胞抗原是具有高度多态性的同种异体抗原,其化学本质为一类糖蛋白,由一条α重链和一条β轻链非共价结合而成。其肽链的氨基端向外,羧基端穿入细胞质,中间疏水部分在胞膜中;随着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配型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新型高效低毒免疫抑制药物的不断出现,肾移植的近期成功率有了很大提高;如何早期发现或预测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对于提高移植物的远期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动态监测肾脏移植术后患者血清IL18在急性排斥反应、 感染及环孢素A(CsA)中毒中水平的改变,以探讨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

1.临床资料

选择2003年-2009年间在我院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患者36例的病历资料,男29例,女7例, 年龄20-59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肾炎、 多囊肾等。选择健康人群中12例作为对照组,根据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肾穿活检病理检查和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肾功能稳定组、急性排斥反应组、感染组和CsA中毒组。

2.检测方法

患者于术前一天、术后一天、 三天、 五天、 七天、 十天、十四天、二十一天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对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感染及CsA中毒的患者于确诊时采血,2 h内3 000 r/min离心10 min, 取上清置-70℃保存至检测。血清IL18测定用BIO rad 550型酶标仪,采用ELISA法按照试剂盒说明操作;数据资料均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检测结果

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肾穿活检结果,在36例肾移植患者中,18例术后肾功能保持稳定,无相关并发症发生;12例在术后1月内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4例出现CsA中毒现象。在对所有患者术后血清IL18水平监测结果发现,在肾功能稳定组中,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一般于术后第1天即有升高,在术后第7天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10 d左右即趋于稳定;而在急性排斥反应组中,其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术后10 d仍维持在高水平为(1086.42±264.65)ng/L,与肾功能稳定组比较(283.35±56.62)ng/L,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经MP冲击治疗5-8 d后,其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逐渐下降,于术后21 d降至肾功能稳定组水平;在5例术后并发感染的患者中,其术后10 d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为(955.35±78.34) ng/L,与肾功能稳定组比较有显著升高(P<0.01);而与急性排斥反应组(1086.42±264.65) ng/L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近1周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感染得到控制,其术后21 d血清白細胞介素18水平下降至与肾功能稳定组相当水平;在4例出现CsA中毒的肾移植患者中,其术后各时间点血清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变化与肾功能稳定组基本相同,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4.讨论

当移植了他人的肾脏,这种"非己"的器官存在于受者体内,于是受到体内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免疫活性细胞的"攻击"。这就是医学上所称的排斥反应。排斥反应大致可分为四种:超急性排斥反应、加速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及慢性排异反应。超急性排斥确实可以称为一种"超级"排斥。它来势凶猛,大多数于吻合血同管开放后几分钟至几小时发生,也有人称之为"手术台上的排斥反应"。移植的肾脏突然变软,由红变紫,并很快停止排斥。仅少数病人可延迟发生,但也只限于移植后的24小时内。超急排斥一但发生,目前尚无治疗办法,一经确定诊断应切除移植肾。 加速性排斥反应指术后3-5天内发生的排斥反应。病员表现为体温升高、尿少、血压升高、移植肾肿胀压痛、病情进行性发展、血肌酐迅速上升,病员需透析。其余病员开始治疗时有所改善,但停药后又复发,全身反应加重,移植肾区持续胀痛,肾功能不见好转,应尽快切除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是临床上最多见的一种排斥反应。发生于肾移植后第6天至术后3-6个月内,特别好发于移植后3个月内,以第5周发生率最高。据统计,肾移植后3个月内有30%的病员至少发生一次急性排斥。这段时间病员要按时随访、复查。抗排斥药,尤其是环抱素不得轻易改动,绝对听从医生指导。主要表现为:发热、尿少、血压升高、血肌酐上升。对于急性排斥反应有时与突然变换抗排斥药有关。如环抱素+强的松+硫唑嘌呤,未重叠使用,有时则是与迅速减药有关。另外,不可忽视的是感染也可诱发急性排斥。对付"急排"的方法: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及专门特异性地针对排斥有关的T细胞的单克隆抗体。慢性排斥反应是指排斥反应发生在手术6个月以后。"慢排"的发生一般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白细胞血型配合不理想、肾移植后早期发生多次的急性排斥、环抱素剂量长期不足、高脂血症等。主要表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以及多尿和低比重尿,甚至无尿。对于慢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措施有:①调整免疫制剂、短程激素冲击;②抗凝,抗血小板聚集;②扩张肾血管。其中调整抗排斥药物包括:环抱素、FK506、强的松、霉盼酸酯、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百令胶囊、雷公藤制剂等。当然,同样的药在不同的病员身上会出现不同的效果,这就要因人而异了,最终还是要听取医生的建议。总之,病员术后出现排斥反应,要及时去医院治疗,不可耽误治疗时间。一定要尊重科学,定期复查,才能确保移植肾功能的持久、正常。

寻找一种较为特异的、无创检查方法对于诊断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尤为重要。有文献报道[1]在急性肾脏排斥反应中,存在有IL7、IL16、IL18等炎性细胞因子的高表达。因此我们选择监测肾移植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诊断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血清白细胞介素18主要由活化的T、B淋巴细胞、NK细胞、Th1细胞等分泌产生,并与多种肾脏疾病、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肾移植术后1周内,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的增高是机体应激反应引起血清白细胞介素18这种应激蛋白分泌增加,与移植肾有无功能关系不大。然而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体内免疫活性细胞受异体肾脏抗原激活,可以释放血清白细胞介素18 ,促进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促进CTL的分化及NK细胞的杀伤活性,而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在排斥反应症状出现前1-3 d即可升高,因而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可为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赢得了时间。本组12例急性排斥反应患者中,术后1周血清白细胞介素18仍维持高水平,应用MP冲击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8降至肾功能稳定组水平,排斥反应逆转,而难治性排斥反应患者经OKT3冲击治疗或切除移植肾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也逐渐下降,从而提示血清白细胞介素18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进安, 张健, 徐利.自身免疫甲状腺病患者血清中IL12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的分析[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7, 9(5): 30-32.

白细胞介素-1α 篇3

1材料与方法

1. 1实验动物及分组

健康成年白兔40只,体重1. 8 ~ 2. 5 kg,雌雄不限,重量分布均一。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拔伸松动手法组、注射透明质酸钠组、模型组,正常组。4组经治疗和观察6周后,拔伸松动手法组与注射透明质酸钠组各有2只实验兔死亡,与随机选取的模型组与正常组各8只实验兔进行相关指标检测。

1. 2治疗方法

拔伸松动手法组,以拔伸松动手法治疗兔右膝,专人操作,手法、操作步骤及时间固定。手法为按揉法、拔伸松动法; 取穴膝眼、血海、鹤顶、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委中,家兔的取穴方法按《实验针灸学》[2]严格取穴。先按揉以上所取诸穴,20秒/ 穴,再施以拔伸松动手法: ( 1) 拔伸法施以患膝10秒后放松; ( 2) 徐徐拔伸患膝,在拔伸下分别以小鱼际固定于膝关节下缘之内侧和外侧,向对侧推按5次( 外侧向内侧,内侧向外侧) ; ( 3) 五指提拿髌骨10次,顺时针和逆时针活动髌骨5次,再上下左右推动髌骨; ( 4) 屈伸患膝关节30次; ( 5) 拔伸患膝10秒,在拔伸过程中作膝关节小幅度内旋和外旋运动。手法治疗每天一次,治疗十天后休息一天,共治疗6周。

注射透明质酸钠组,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 山东正大福瑞达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60136, 产品批号: 2012-01-09 ) 。规格2 ml ∶ 20 mg,按0. 15 ml / kg,每周注射1次,共治疗6周。

模型组,正常组仅给饲料,喂养6周。

1. 3观测指标

测定膝关节液中IL-1β、TNF-α 含量。采用IL- 1β 及TNF-α 试剂盒。 检测按照IL-1β、TNF-α ELISA试剂盒酶标仪说明书操作。膝关节液采集施行膝关节穿刺,证实刺入关节腔后,注入0. 9% 的生理盐水0. 5 ml,反复回抽、注入3次后,再尽量抽出腔内液体。回收量0. 4 ~ 0. 6 ml,平均0. 5 ml。采集的膝关节冲洗液按说明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 法测定。

1. 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 0软件进行分析,关节液中IL-1β、TNF-α 浓度水平采用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每个指标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做整体分析, 用LSD-t做两两比较。

2结果

4组白兔试验后膝关节液中IL-1β、TNF-α 浓度数据详见表1。

其中各组IL-1β 浓度平均数值为模型组> 正常组> 注射透明质酸钠组> 拔伸松动手法组,统计学上通过方差分析,F = 8. 833,P = 0. 000,P < 0. 05,表明四组兔膝关节液中IL-1β 浓度不全相等。用LSD-t进行两两比较分析,得出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P = 0. 001,拔伸松动手法组与模型组比较P = 0. 000,注射透明质酸组与模型组比较P = 0. 001,表明拔伸松动手法组、正常组、注射透明质酸组与模型组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拔伸松动手法组与正常组比较P = 0. 289,拔伸松动手法组与注射透明质酸组比较P = 0. 575,正常组与注射透明质酸组比较P = 0. 668,表明这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各组TNF-α 浓度平均数值为模型组> 拔伸松动手法组> 注射透明质酸钠组> 正常组,统计学上通过方差分析,F = 11. 488,P = 0. 000,P < 0. 05,表明四组兔膝关节液中TNF-α 浓度不全相等。用LSD-t进行两两比较分析,得出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P = 0. 000,拔伸松动手法组与模型组比较P = 0. 001,注射透明质酸组与模型组比较P = 0. 000,表明拔伸松动手法组、正常组、注射透明质酸组与模型组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拔伸松动手法组与正常组比较P = 0. 151,拔伸松动手法组与注射透明质酸组比较P = 0. 230,正常组与注射透明质酸组比较P = 0. 891,表明这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通过拔伸松动手法治疗和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都能降低膝关节关节液中的IL-1β、TNF-α 浓度,且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拔伸松动手法也是一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手段。

3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由于关节滑膜退变,软骨破坏引起的以膝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为特征的慢性骨关节病,其中关节软骨退变是OA发病的最直接原因,研究表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主要与生物力学因素、生物化学因素、遗传因素、炎症性因素等有关。近年来发现细胞因子IL-1β、TNF-α 是参与骨关节炎进程的重要介质,是炎症反应的重要调节剂,是调节炎症的始动因素,是骨关节炎病理过程中促进软骨基质降解和关节软骨破坏的两种最重要的细胞因子[3-4]。Hung等[5]将重组人IL- 1β 注入兔膝关节,发现滑膜内有大量白细胞浸润, 滑膜细胞增生,滑膜肥厚,并有关节软骨蛋白多糖合成下降。TNF-α 在关节炎( 包括OA) 的发生过程中对关节软骨起着重要的破坏作用。TNF-α 和IL-1的生物学作用相似,但其生物学活性比IL-1约低100倍,在OA的发病中与IL-lβ 起着协同作用,动物模型研究也表明关节软骨的破坏主要是由IL-1β 激发的,并且在早期和TNF-α 是密切相关的[6-7]。

中医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独特的优势, 其中推拿手法治疗本病的研究已取得可喜的进展。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 手法的作用和关节被动运动可促进滑液向关节软骨的浸透和扩散,改善组织的营养代谢,有助于改善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降低骨内压,促进关节周围组织的自身修复,改善关节软骨的营养和关节的润滑,并能减轻软骨的退变,还可增加股四头肌之肌力,改善关节的活动度[8-9]。 拔伸松动法为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经验手法,该手法将理筋手法与关节松动手法有机结合,包括拔伸下侧向推按法、髌骨松动法、拔伸下微旋法和屈伸法四步,临床研究中发现: 该手法能明显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10]。课题组在前期的实验研究中亦发现,拔伸松动法能明显改善兔膝骨性关节模型的关节活动度,修复退变的软骨组织[11]。

本课题将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设为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后拔伸松动手法组关节液中的IL-1β、TNF-α 浓度与正常兔膝关节液中的浓度无显著差异,较模型组中兔膝关节液中的浓度低; 拔伸松动手法组和注射透明质酸钠组,均能降低膝关节关节液中的IL-1β、TNF-α 浓度,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拔伸松动手法可能通过降低兔膝骨性关节炎关节液中的IL-1β、TNF-α 浓度, 达到抑制膝骨性关节炎软骨基质降解和关节软骨破坏的目的,对软骨损伤的修复有利。

摘要:目的 研究拔伸松动手法对膝骨性关节炎兔膝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beta,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为拔伸松动手法组、注射透明质酸钠组、模型组,正常组。拔伸松动手法组手法治疗,每天一次,治疗十天后休息一天,共治疗6周;注射透明质酸钠组注射治疗,每周一次,共治疗6周;模型组正常喂养、正常组给正常喂养。结果 治疗后各组关节液中IL-1β浓度平均数值为模型组>正常组>注射透明质酸钠组>拔伸松动手法组;TNF-α浓度平均数值为模型组>拔伸松动手法组>注射透明质酸钠组>正常组。用方差分析及LSD-t进行两两比较分析显示,拔伸松动手法组、正常组、注射透明质酸钠组两个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拔伸松动手法组、注射透明质酸钠组、正常组之间两两比较比较,两个指标均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拔伸松动手法和注射透明质酸钠,均能降低膝骨性关节炎兔关节液中IL-1β、TNF-α的浓度,但两种方法之间不能认为有差异。拔伸松动手法可能通过降低膝骨性关节炎兔关节液中的IL-1β、TNF-α浓度,从而抑制膝骨性关节炎软骨基质降解和关节软骨破坏,对软骨损伤的修复有利。

白细胞介素-1α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试剂

实验动物:40只成熟的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雌雄均半,体重2.5~3.5 kg,由我院实验动物学部提供。实验主要药品:羊抗兔IL-1β、TNF-α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单克隆抗体IL-1β、TNF-α抗体(R&D Systems)。

1.2 动物模型的制备

将新西兰白兔后膝关节局部脱毛,氯丙嗪1 mg/kg肌内注射,氯胺酮5 mg/kg肌内注射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仰卧固定于操作台,常规消毒、铺巾。取膝前内侧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筋膜组织,暴露膝关节。按改良Hulth模型法切断膝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切除内侧半月板。冲洗关节腔,缝合皮下筋膜和皮肤。术后饲养于实验动物中心,单笼单只饲养,环境温度20~25℃,湿度50%~60%。青霉素20万U/kg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续5 d,每日检查石膏固定情况,并及时进行修复。

1.3 动物分组与治疗方法

造模后2周,把右膝关节设为磁场治疗组(n=20),每日给予低频脉冲磁场治疗,磁场强度30 mW/cm2,频率1.0 MHz,频宽200μs,重复频率1.0 KHz,每次15 min。左膝关节为对照组(n=20),给予假磁场治疗(治疗过程同低频脉冲磁场组,磁场治疗仪不开机,探头无能量输出,为假治疗)。

1.4 膝关节活动度评价

处死动物后用量角器测量每只兔子的实验侧膝关节的被动活动度。

1.5 IL-1β和TNF-α表达检测

分别于动物模型制备治疗后1、4周深麻醉处死兔。制软骨细胞匀浆,留取上清后用ELISA试剂盒检测IL-1β、TNF-α含量。

1.6 Outerbridge评分

处死实验动物后大体观察关节液的变化,根据手术显微镜观察所见,采用Outerbridge软骨损伤评分方法进行评分。

1.7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IL-1β和TNF-α表达变化比较

在同一观察时间点,两组的IL-1β和TNF-α表达量均有差异,治疗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Outerbridge积分比较

在同一观察时间点,治疗组软骨损伤程度较对照组轻微,Outerbridge积分也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3 两组关节活动度比较

在同一观察时间点,治疗组的关节活动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3 讨论

骨关节炎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属增龄性疾病,其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的破坏及关节边缘的骨赘形成,其致病因素多种多样,除年龄外,肥胖、超负荷运动、遗传、环境、饮食、性别等都可能是发病因素[5]。现代生物医学研究则表明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免疫因素等都与膝骨关节炎的发生有关[6]。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较多,分为自发性模型和实验性或诱发性模型,笔者采用改良Hulth骨性关节炎模型,手术切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并切除内侧半月板,通过改变关节正常的力学轴线促发关节软骨变性,能很好模拟软骨损伤的终末环节,更适用于晚期骨性关节炎的研究[7]。

目前,对于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较多,大体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合理的休息与功能锻炼、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运动疗法、注射疗法以及中医治疗等。物理治疗是指应用各种物理因子来预防和治疗疾病[8]。已有研究证实,低频脉冲在一定频率和电流下,可促进组织重排,细胞软化,激发细胞分化,促进组织新生。脉冲微波同时还有杀菌作用,对局部细菌和真菌性炎症由于吸收的浓度不同,产生不同的杀伤作用,协助抗生素的抗感染作用。同时磁场的振动产生涡电流进入组织,这些电流会产生神经轴突的去极化,并向近端和远端方向输送传递性的神经冲动。而当磁场作用于生物体时,可影响体内电子运动方向和带电离子的分布及浓度、细胞膜电位、神经的兴奋和抑制,并可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强,加速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磁场作用于人体,可以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和营养物质供应,同时降低了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减弱致痛物质活性和瘀滞,从而缓解疼痛。

本研究通过对各组动物关节活动度与Outerbridge积分检测结果的分析,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治疗组的关节活动度都在不同程度的增大,主效应都是比较明显的,直接提高了受损膝关节的关节活动范围,使得关节腔内炎性积液得以较快吸收消散,使其在关节局部的含量减低。同时Outerbridge积分也逐渐降低,从而加快关节软骨的新陈代谢,间接地提高了关节局部的抗氧化能力[9]。

IL-1β、TNF-α是一种重要的促炎症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表明,膝关节损伤缺血后IL-1β、TNF-α的释放可促进骨关节实质内白细胞的浸润,进而加重炎症反应;同时,IL-1β、TNF-α能促进IL-2、IL-6、IL-8等细胞因子的合成;此外,IL-1β还可以激活释放细胞因子、自由基等参与炎症反应[10]。本文结果显示,在同一观察时间点,两组的IL-1β和TNF-α表达量都有所差异,治疗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表明低频脉冲磁场对能有效缓解IL-1β、TNF-α的刺激释放。不过动物模型不能完全模拟人体骨性关节炎的自然病理过程,低频脉冲磁场对人体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仍需进一步的临床试验验证。

总之,低频脉冲磁场治疗骨性关节炎具有简便易行,安全无创等优点,可有效遏制IL-1β、TNF-α的释放,调节分泌作用,从而对骨性关节炎软骨损伤修复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文辉,侯筱魁,汤亭亭,等.磁场对兔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作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3(6):456-458.

[2]Wingenfeld C,Egli RJ,Hempfing A,et al.Cryopreservation of osteo-chondral allografts:dimethyl sulfoxide promotes angiogenesis and im-mune tolerance in mice[J].Bone Joint Surg(Am),2010,84(10):1855.

[3]王洪,周游,李宝兴,等.冷冻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大面积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6(4):485-488.

[4]贾小林,陈文直,司海鹏,等.磁场对兔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作用[J].中华创伤杂志,2009,20(2):97-99.

[5]吴志宏,邱贵兴.骨关节炎髌骨软骨中Ⅱ型胶原的表达和超微结构的研究[J].中华骨科志,2010,25(5):311-315.

[6]邓方阁,高弘.磁疗、红外线及二者综合应用的疗效分析[J].现代康复,2009,3(1):28-29.

[7]施新猷.现代医学实验动物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496-499.

[8]刘伯龄,刘献祥.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概况[J].福建中医药,2003,34(4):49-51.

[9]Gu Z,Jin X,Feng J,et al.TypeⅡcollagen and aggrecan mRNA ex-pressions in rabbit condyle following diSC displacement[J].J Oral Re-habil,2010,32(4):254-259.

白细胞介素-1α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下列方式择于2012年7月 -2014年7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SAP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临床重症胰腺炎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脂质代谢异常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亢进、减退;2严重肝肾功能异常;3妊娠、哺乳期妇女;4经解释研究过程后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

1.2分组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联合 ω-3鱼油脂肪乳注射液的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23例,女17例,年龄24~73岁,平均(49.16± 8.33)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5.83~ 27.52 kg/m2,平均(21.38±2.05)kg/m2;对照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5~74岁,平均(48.35± 8.07)岁,BMI 15.76~27.83 kg/m2,平均(21.51±2.11) kg/m2。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SAP后常规治疗,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酶分泌、补液和营养支持等,肠外营养所用脂肪乳剂为20%结构脂肪乳制剂。观察组患者肠外营养采用 ω-3鱼油脂肪乳注射液,其余治疗同对照组。

1.4观察指标

1.4.1恢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式后,记录肠功能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并发症包括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急性肾功能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ARF)、胃肠道瘘及胰腺假性囊肿等发生情况。

1.4.2血清相关指标患者入院时、治疗后3 d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白蛋白、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和血淀粉酶等水平。

1.4.3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患者入院时、治疗后3 d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 和IL-1β 等炎症因子水平。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所得结果均按P <0.05判断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恢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患者接受 ω-3鱼油脂肪乳注射液辅助治疗后的肠道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期间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具体见表1。

2.2血清相关指标

两组患者入院前的血清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和血淀粉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具体见表2。

2.3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 和IL-1β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TNF-α 和IL-1β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具体见附图。

1:TNF-α;2:IL-1β;A:术前炎症因子含量;B:术后炎症因子含量;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SAP为十分凶险的全身消耗性疾病,表现为链式瀑布急性炎症反应,同时胰腺自身释放大量消化酶和炎症介质,可以介导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最为严重者甚至可诱发MODS[2]。SAP发病后常规采用广谱抗生素及强力支持疗法,但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 对于SAP的治疗,阻断其全身炎症反应过程至关重要,目前采用的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酶分泌和补液等治疗手段对于控制SAP病情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营养支持及炎症控制对于改善SAP患者营养状况、维持内环境稳定、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等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3]。

脂肪乳剂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新药物,具有渗透压低、对静脉刺激小、高热量等特性,是临床支持治疗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剂,亦成为肠外营养的主要组成成分[4]。目前肠外营养制剂较多,包括长链三酰甘油、结构三酰甘油、单不饱和脂肪酸和 ω-3鱼油脂肪乳等,其中 ω-3鱼油脂肪乳在提供能力同时具有其他脂肪乳剂所不具备的特性,广受临床学者关注。根据已有的动物实验研究显示,ω-3鱼油脂肪乳具有以下作用:1抑制过度炎症反应;2免疫调节作用;3对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 ω-3鱼油脂肪乳的这一系列特性使其成为应用于SAP肠外营养的理想营养制剂,但是目前研究多着眼于动物实验研究,相关临床实践研究较少,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本次研究选择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 ω-3鱼油脂肪乳注射液为其带来的治疗效果改变。SAP随着病程延长治疗难度增加,预后也不佳, 故首先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 ω-3鱼油脂肪乳注射液辅助治疗后的肠道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期间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 ω-3鱼油脂肪乳注射液应用后有助于促进SAP患者的病情康复,对于降低疾病过程中并发症发生也有积极意义,但是其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下文将继续分析[5]。

SAP患者全身处于急性炎症反应状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大幅上升,血淀粉酶是急性胰腺炎诊断的特异性标准,在发病后早期血清水平可明显上升,且升高幅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存在明确的正相关关系[6]。上述研究比较了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白细胞、血淀粉酶等特异性指标水平,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总数和血淀粉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发病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大幅上升,证实其处于严重炎症状态,而血淀粉酶水平的剧烈上升又侧面证实患者SAP的诊断。 在 ω-3鱼油脂肪乳治疗后,其有效成分EPA和DHA通过竞争环氧化酶和脂质过氧化酶途径减少来源于花生四烯酸的炎性介质,最终缓解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降低疾病的凶险性[7]。

IL-1β 与TNF-α 是人体内的主要炎症因子, 可以激发炎症级联反应,已经有研究显示IL-1β 与TNF-α 是SAP预后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其表达水平随病情变化而改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入院时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 和IL-1β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TNF-α 和IL-1β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 ω-3鱼油脂肪乳可以 有效降低SAP患者的血 清IL-1β 与TNF-α 表达,改善患者预后,其可能机制为 ω-3鱼油脂肪乳有效成分二十碳五烯酸竞争性结合环加氧酶,抑制前列腺素E2产生,最终抑制前列腺素E2诱导产生IL-1β 与TNF-α 的过程[8]。

白细胞介素-1α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药品与试剂

巴戟天购自广东省德庆县药材公司,一等品,由河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鉴定,由所购生药提取得到巴戟天醇提物;IL-1β、TNF-α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R&D公司,批号分别为:110521、110430;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terminal de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 T)-mediated d 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Roche公司,批号:13764213211;其他试剂均是国内分析纯。

1.1.2 仪器

Langendorff灌流装置(上海奥尔科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ASTEAX2100型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美国Beckman公司);Biofuge Stratos台式高速低温离心机(德国Heraeus公司)。

1.1.3 实验对象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质量260~303 g,平均(281±18)g,购自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

1.2 方法

1.2.1 离体心脏灌流模型的建立

用腹腔注射质量分数2%的戊巴比妥钠(0.2μL/g)方法麻醉大鼠,同时注射质量分数2%的肝素钠(0.1μL/g)抗凝;开胸出取心脏,放于盛有0~4℃预冷灌流液的器皿中,冲洗后,于Langendorff灌流装置上开始进行灌流。灌流压:82 k Pa;以Krebs-Hanseleit磷酸缓冲液作为灌流液,其成分(mmol/L)如下:Na Cl 118,Na HCO325.0,KCl4.7,Mg SO4·7H2O 1.2,KH2PO41.2,Ca Cl222.5,Glucose 11.0,p H为7.4;渗透压达到300 m Osm/L。灌流前用95%O2+5%CO2混合气体平衡15 min,灌流过程中保持,保持装置内温度处于37℃,并持续通气。

1.2.2 分组及处理方法

8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IRI组、巴戟天高剂量组和巴戟天低剂量组四组,每组各20只。空白对照组:持续灌流110 min;IRI组:预灌20 min,保持在37℃条件下,停灌60 min,再复灌30 min;巴戟天高剂量组和巴戟天低剂量组:分别在预灌时加入浓度为600、300 mg/L巴戟天醇提物,其他处理同IRI组。

1.2.3 IL-1β、TNF-α的检测方法

离体大鼠心脏灌流结束后,每组中取10只剪取左心室,用滤纸吸干,然后用匀浆器将左心室组织制成质量分数0.85%生理盐水匀浆,4℃低温高速离心机3 500 r/min离心10 min,取适量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TNF-α的表达,具体操作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2.4 心肌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

离体大鼠心脏灌流结束后,每组中取另外10只大鼠剪取左心室,用40 g/L多聚甲醛固定,然后经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等,最后制成4μm切片进行TUNEL染色。TUNEL法具体操作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TUNEL染色后,正常心肌细胞的细胞核呈蓝色,而发生凋亡的心肌细胞的细胞核呈棕黄色。每只大鼠心脏观察3张切片,每张切片在400倍镜下选择5个视野,每个视野计数100个细胞,然后计算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凋亡指数=(总凋亡细胞数/总观察细胞数)×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IL-1β、TNF-α及凋亡指数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各组IL-1β、TNF-α水平比较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RI组的IL-1β、TNF-α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I组比较,巴戟天高剂量组和巴戟天低剂量组IL-1β、TNF-α水平降低(P<0.05);巴戟天高剂量组和巴戟天低剂量组的IL-1β、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比较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IRI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I组比较,巴戟天高剂量组和巴戟天低剂量组凋亡指数降低(P<0.05);巴戟天高剂量组和巴戟天低剂量组的凋亡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心肌IRI是一个多机制参与、多因素相互影响而导致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发生过程中存在多条信号转导通路的相互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炎症反应也参与了心肌IRI的形成[3,5,6]。冠状动脉再通后,中性粒细胞能够释放IL-1β、IL-6、IL-8、IL-17、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等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动态的细胞因子网,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增加、中性粒细胞的黏附、通过血管壁等活动,进而导致心肌的损伤或心肌细胞的凋亡等。总之,炎症反应通过炎症因子的分泌或释放对IRI后心肌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从而促进或阻止心肌IRI的发生、发展。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与IRI组比较,*P<0.05;与巴戟天高剂量组比较,※P<0.05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与IRI组比较,*P<0.05;与巴戟天高剂量组比较,※P<0.05

IL-1β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在正常心肌组织中的表达较低,当心肌IRI发生时其水平明显增加。IL-1β引起心肌组织损伤的机制可能是:IL-1β能够直接上调ICAM-1等的表达,进而诱导中性粒细胞黏附于内皮细胞及其基质并通过内皮进入缺血区,经释放氧自由基和栓塞微血管等途径,最终引起IRI后心肌的损伤及细胞的凋亡[7,8]。TNF-α也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通常情况下,其在心肌组织中的水平较低,当心肌IRI发生后,损伤的细胞会大量释放TNF-α,而其通过以下途径促进心肌IRI的进展:TNF-α能够抑制心肌收缩功能;刺激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产生黏附分子,加快加重细胞间的黏附以及血管内凝血,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发生坏死、凋亡等,加重心肌IRI的程度。TNF-α同时还参与心肌细胞的损伤后重建[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IRI组的心肌组织中IL-1β、TNF-α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进一步提示这两种炎症因子参与了心肌IRI的进程,也可作为心肌IRI程度的评估指标;巴戟天醇提物两个剂量组的IL-1β、TNF-α水平低于IRI组,提示巴戟天醇提物能够通过减轻心肌IRI后的炎症反应而减轻心肌损伤。本研究表明,心肌IRI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增加,进一步提示心肌IRI的形成有心肌细胞凋亡的参与,也可作为心肌IRI程度的评估指标;巴戟天醇提物两个剂量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低于IRI组,提示巴戟天醇提物降低了心肌IRI后心肌细胞凋亡。

综上所述,巴戟天醇提物能够减轻心肌IRI后心肌细胞凋亡,这可能与其能够降低心肌组织中的IL-1β、TNF-α表达有关,巴戟天醇提物可能通过这一途径发挥保护IRI心肌的作用。

参考文献

[1]Turer AT,Hill JA.Pathogenesis of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nd rationale for therapy[J].Am J Cardiol,2010,106(3):360-368.

[2]解丽君,赵松,张建新,等.异丙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核因子-κB信号途径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9,25(11):1491-1496.

[3]王德中,张立平.乌司他丁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8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8):1581-1583.

[4]李凯,司忠义,李岩欣,等.巴戟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33(3):277-279,301.

[5]张帆,游陆,袁德敏,等.阿魏酸钠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2):288-289,280.

[6]刘流,冉珂,常业恬.腺苷A1受体激动剂延迟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兔心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3):358-361.

[7]唐丹丽,刘寨华,张华敏,等.血府逐瘀汤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2):3077-3079.

[8]Dong L,Fan Y,Shao X,et al.Vitexin protects against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Langendorff-perfused rat hearts by attenuating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apoptosis[J].Food Chem Toxicol,2011,49(12):3211-3216.

[9]陈燕,夏豪,鲍翠玉,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心肌组织及血清肌钙蛋白Ⅰ表达和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与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的干预[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37):6879-6882.

白细胞介素-1α 篇7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和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研究显示,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3亿患者,随地区不同而异[1]。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和环境质量的日益下降,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是哮喘的病因仍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在哮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研究支气管中炎症细胞及其细胞因子问的相互关系,笔者对46例哮喘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血清水平进行了检测和分析,以探讨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来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46例,设为支气管哮喘组,其中,男31例,女15例,平均年龄(45.3±12.3)岁;对照组患者为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6.7±15.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诊断标准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的诊断和分度标准[2],并且所有患者排除其他器官恶性肿瘤及肺部感染等疾病,检验前1个月无免疫药物和类固醇激素治疗史,2周内未使用过抗组胺类药物、茶碱类药物和β2受体激动剂等。

1.2 方法

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期和缓解期均抽血1次,迅速以3 000 r/min离心20 min后,取血清放于EP管中,在-20℃冰箱中保存。IL-4、IL-10、TNF-α采用ELISA法检测,试剂盒采用加拿大YES公司生产的,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hs-CRP检测应用美国Beckman CX-V型全自动生化仪及对应的试剂进行检查,方法为免疫散射比浊法。肺功能检查使用Med Graphics1085D肺功能仪,检测患者的FEV1和FEV1/FVC。我院化验室检验嗜酸粒细胞计数和TIg E。所有支气管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均为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二变量的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及对照组血清TNF-α、hs-CRP、IL-4、IL-10的水平变化

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TNF-α、hs-CRP、IL-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NF-α水平缓解期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急性发作期明显低于缓解期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支气管哮喘患者急发作期各指标与TNF-α,hs-CRP的相关分析

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中TNF-α水平与肺功能FEV1及FEV1/FVC呈负相关(r=-0.638、-0.654,P<0.05),与TIg E呈正相关(r=0.789,P<0.05);IL-4与嗜酸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656,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中hs-CRP、IL-10水平与嗜酸粒细胞计数、TIg E、肺功能FEV1及FEV1/FVC均无相关性。见表2。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炎症介质引起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疾病,是多种炎症介质导致呼吸道上皮黏膜损伤,从而造成支气管黏膜血管通透性增加和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导致的。而细胞因子是具有免疫效应细胞产生的一种分泌性蛋白,细胞因子主要是通过信号转导调节局部和系统的免疫反应来发挥作用。到目前为止研究发现有十多种细胞因子可能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3,4]。其中,TNF-α、hs-CRP可能增强、维持和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TNF-α是一种能刺激气道平滑肌细胞产生内皮素,其在上皮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使上皮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殖引起呼吸道重塑,导致呼吸道的不可逆阻塞。Puthothu等[5]研究发现吸入或静脉注射TNF-α可导致气道阻力延迟性增高和气道高反应性,并且TNF-α升高伴有嗜酸粒细胞浸润支气管,说明TNF-α可能在启动哮喘炎症中发挥了关键作用[5]。本研究发现,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清TNF-α水平为(2.36±0.87)mg/L,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1.48±0.78)mg/L]和对照组[(1.08±0.29)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缓解期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哮喘过程中TNF-α表达增加,说明TNF-α在炎症细胞浸润和激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哮喘患者发作期经治疗后TNF-α水平明显降低,说明哮喘时TNF-α的异常分泌也随着病情缓解而呈分泌减少的趋势。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发现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的TIg E与TNF-α呈正相关,而FEV1、FEV1/FVC与TNF-α呈负相关,这说明TNF-α在哮喘发病过程中,不仅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关,并且和肺功能下降具有相关性,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C-反应蛋白(CRP)是机体在炎症或损伤过程中,由巨噬细胞释放白介素,刺激肝脏迅速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能敏感地反映机体炎症反应。超敏CRP不是一个新的CRP,而是采用更敏感的方法测定的体内低浓度CRP,其是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在健康人的血清中以微量的形式存在,而在炎症和组织损伤中可以明显提高[6]。本研究显示,急性发作期血清hs-CRP水平为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hs-CRP可能参与了哮喘的急性发作过程,进一步研究未发现其与嗜酸粒细胞计数、TIg E及肺功能具有相关性,说明其可能只是在急性炎症过程中升高。

IL-4由Th2细胞产生,是CD4+T细胞亚群分泌的多效应细胞因子,本研究显示,急性发作期血清IL-4明显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的健康人群,并且与血清中嗜酸粒细胞呈明显的正相关,这可能和IL-4可以导致嗜酸粒细胞增多,黏液过度分泌和气道高反应性等炎症反应有关。IL-10有多项免疫抑制作用,可阻断多种炎症细胞因子的合成,IL-10具有很强的炎症抑制作用,并能诱导T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耐受,是哮喘发病中的一种重要抗炎因子,这就很好地说明本研究IL-10水平急性发作期明显低于缓解期和对照组的原因。

本实验结果显示,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病情缓解TNF-α水平仍高于对照组,提示此阶段气道仍存在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TNF-α水平与哮喘发作密切相关,它参与了哮喘的发病机制,因此其可以作为一种反应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指标应用于临床诊断中。hs-CRP急性期明显升高,缓解期降至正常,可以作为一种哮喘治疗效果评价的指标应用于临床。而IL-10支气管哮喘患者体内是的绝对或相对不足,提示IL-10可能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有效,应进一步对其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Uzun K,Ozbay B,Ceylan E,et al.Prevalence of chronic bronchitis-asthma symptoms in biomass fuel exposed females[J].Environ HealthPrev Med,2003,8(1):13-17.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病杂志,2003,26(3):132-138.

[3]Biller H,Bade B,Matthys H,et al.Interferon-gamma secre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CD8+T lymphocytes in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in vitro stimulus determines cytokine production[J].Clin Exp Immunol,2001,126(2):199-205.

[4]Antúnez C,Torres MJ,Mayorga C,et al.Cytokine production,activationmarker,and skin homing receptor in children with atopic dermatitis andbronchial asthma[J].Pediatr Allergy Immunol,2006,17(3):166-174.

[5]Puthothu B,Bierbaum S,Kopp MV,et al.Association of TNF-alpha withsever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and bronchial asthma[J].Pe-diatr Allergy Immunol,2009,20(2):157-163.

白细胞介素-1α 篇8

1 材料与方法

1.1 心肌肥厚模型的制备

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的Wistar大鼠180~220g 20只,均用标准颗粒性饲料喂养。按照预期实验要求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两组,即心肌肥厚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0只。参照Anderson方法制作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模型[4]。假手术组中,利用手术分离大鼠一小段腹主动脉后,穿过一消毒手术缝线,但不作结扎,内脏恢复原位后关闭腹腔,继续饲养。各组大鼠术后按要求饲养8周,以戊巴比妥钠麻醉后称重,断头取血,摘取心脏。测取左心室重计算心室重与体重比值(LVW/BW)作为心肌肥厚指数。

1.2 动脉收缩压(SBP)的测定

分别取各组大鼠,将其放入Power Lab系统配备的大鼠固定器内,露出鼠尾,将尾根部放在烤灯下加热5~10 min,使鼠尾动脉充分扩张后,将其穿过加压尾套并固定于鼠尾根部,使大鼠尾部腹面正中与Power lab ML125/R(澳大利亚埃德仪器有限公司生产)无创尾动脉血压测定分析系统的脉搏传感器紧密接触,然后观测系统的脉搏波形,当出现稳定的脉搏波时即可开始测定血压。动物安静后给尾套充气加压,可见脉搏波逐渐减小至消失,然后尾套开始放气,鼠套压力降低,当压力等于收缩压时,开始出现脉搏波,此点的血压值即动脉收缩压。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以k Pa表示。

1.3 血清TNF-α、IL-6水平的测定

术后饲养8周处死大鼠,采取断头取血法,抽取4 m L血样,然后离心分离血清,-20℃保存。测定前先置室温复融,混匀后,利用4℃3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分析试剂盒由北京东雅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加样操作。

1.4 RT-PCR法扩增大鼠TNF-α及IL-6基因

1.4.1 引物设计和合成

具体引物由上海申友生物公司合成,包括:β-actin上游引物5-CAC GAT GGA GGG GCC GGA CTC ATC-3′;β-actin下游引物5′-TAA AGA CCT CTA TGC CAA CAC AGT-3′;TNF-α上游引物5′-TGT TGT AGC AAA CCC TCA AG-3′;TNF-α下游引物5′-AAG TAG ACC TGC CCA GAC T-3′;IL-6上游引物5′-CAC TCA CCT CTT CAG AAC GA-3′;IL-6下游引物5-TGG CAT TTG CAT TTG TGG TTG GGT-3′,以上使用前均稀释成10μmol/L。

1.4.2 实验操作步骤

取30 mg心肌组织,采用TRIZOL一步法提取组织总RNA,应用RT-PCR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IL-6及TNF-α基因的表达水平。RT-PCR试剂盒购自大连宝生物公司,按照说明书进行加样操作。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后,以UVP计算机图像扫描分析系统测定电泳条带密度值,以β-actin为内参照,计算TNF-αm RNA及IL-6m RNA的相对含量,结果以TNF-α、IL-6条带占β-actin条带密度的百分率(%)表示。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经半定量处理后的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确立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肌肥厚大鼠收缩压和心指数的变化

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肥厚组术后8周动脉收缩压升高(P<0.05),心指数明显增加(P<0.05)。见表1。

注: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

2.2 心肌肥厚大鼠血清中TNF-α、IL-6含量变化

腹主动脉部分结扎手术后8周,血清TNF-α、IL-6含量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注: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

2.3 心肌肥厚大鼠心肌TNF-α、IL-6 m RNA表达的变化

PCR产物在1.5%琼脂糖凝胶上电泳,以反应条带在图像分析系统内行吸光度扫描进行半定量分析,IL-6 m RNA及TNF-αm RNA的相对含量用两者条带积分的灰度值与其相应的β-actin的灰度值之比表示。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肥厚组心肌的IL-6 m RNA及TNF-αm RNA表达增加(P<0.05)。见表3。

注: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

3 讨论

3.1 成功构建心肌肥厚大鼠模型

心肌肥厚是指心肌细胞体积增大和心肌纤维增生[5],是心脏对机械牵张和神经体液刺激的一种主要反应[6]。心肌肥大起初是一种对负荷增加或损伤的代偿,但持续性心肌肥大则最终会因心功能失常而导致心力衰竭,因此探讨其机制非常重要。本实验参照Anderson方法制作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模型,选取造模8周时进行数据研究。据文献报道[7,8,9],造模4周时心肌肥厚模型已经建成,造模8周时模型比较稳定。笔者在前期的实验中分别通过造模4周和8周观察到心肌肥厚组心肌细胞弥漫性肥大,畸形、核大、深染,心肌纤维走行紊乱,间质增生。本实验结果显示心肌肥厚组SBP和LVW/BW显著升高,说明成功制备心肌肥厚大鼠模型。

3.2 心肌肥厚大鼠血清和心肌中TNF-α、IL-6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TNF-α是炎性细胞因子之一,其具有多种效应,目前认为TNF-α可以诱导心肌肥厚[10]。TNF-α对心肌的作用复杂多样,可致心肌细胞凋亡[11],也可引起心肌细胞肥大[12]。TNF对胶原纤维的生成和降解进行双向调节[13,14,15]。据报道[10,11]在体外培养的乳鼠和成年猫科动物的心肌细胞中,TNF-α可诱导心肌肥大。王桂君等[16]研究结果显示100μg/L TNF-α能够诱导心肌肥大,表现为蛋白合成、蛋白含量以及细胞体积增大,并增加心肌细胞内Ca2+浓度。IL-6也是一种炎性细胞因子,可致心肌细胞肥大,还有抗凋亡的作用。体外实验中IL-6可直接引起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增加。Flesh等[17]在机械张力刺激的实验中观察到中等程度的拉长心肌细胞时IL-6轻微增加,20 min后TNF-α无变化,60 min后IL-6也不再变化,而在心肌细胞严重拉长时则导致TNF-α、IL-6逐渐增加至较高水平,同时TNF-α、IL-6受体表达也增多。转基因小鼠出现明显的心肌肥厚,条件是在心脏同时过表达IL-6和IL-6受体。综上所述,炎症因子TNF-α、IL-6参与心肌肥厚过程,但这些研究多集中于离体心脏或培养的心肌细胞层面,而炎症细胞因子在疾病过程中对心脏肥大的实际效应以及在体外实验和整体动物中的参与程度和方式会有不同。本实验从整体水平出发,参照Anderson方法制作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模型,选取TNF-α、IL-6两种炎症细胞因子,观察它们在心肌肥厚大鼠血清和心肌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肥厚组大鼠血清TNF-α、IL-6含量增加(P<0.05);肥厚心肌中TNF-α、IL-6 m RNA表达增加(P<0.05)。提示TNF-α、IL-6参与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是:缩窄大鼠腹主动脉致心肌后负荷增加,从而使心脏做功增加,耗氧增多,代谢产物堆积,同时心脏神经体液等因素的激活使核因子-κB(NF-κB)、活化蛋白-1(AP-1)、信号转导活化转录因子(STAT)活化[18],可产生一些细胞因子及无菌性炎症,其中包括TNF-α及IL-6的增加。而TNF-α及IL-6在心肌细胞上的异常表达,可刺激各种生长因子[19,20]的表达,这些生长因子作用于心肌细胞,促使其肥大[21]。实验中还观察到血清和心肌中TNF-α、IL-6水平均升高,变化一致,可能是压力负荷增加导致心肌中TNF-α、IL-6 m R-NA转录及蛋白质合成增加,使得进入血液循环的TNF-α、IL-6增多,进一步刺激心肌肥厚产生。因此,从本实验的观测结果可以得知: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参与心肌肥厚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心肌肥厚大鼠血清和心肌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成两组,心肌肥厚组(OG)和假手术组(CG),每组10只。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法制作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模型,手术后按要求饲养8周后处死,采血并取心肌标本。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6含量,应用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TNF-α、IL-6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肥厚组血清中TNF-α、IL-6含量增加(P<0.05);心肌中TNF-α、IL-6 mRNA表达增多(P<0.05)。结论TNF-α、IL-6参与心肌肥厚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上一篇:校园信息发布系统下一篇:高校二级分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