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管控

2024-05-12

科研经费管控(精选7篇)

科研经费管控 篇1

一、引言

随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国家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企业科研经费的投入也逐年增加。科研经费是企业进行科研活动的物质基础, 又是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因此, 加强企业科研经费管理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企业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 通过分析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对加强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二、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1. 科研项目立项阶段:重立项、轻预算, 经费预算编报不科学、规范

企业为了多获得科研经费的补助, 在申报科研项目立项阶段将很多精力都放在跑项目上, 项目人员在编制预算时缺乏科学性, 较为随意。项目人员并非专业财务人员, 预算观念不强, 编报的项目预算金额没有基准的依据和标准, 许多预算数据是根据立项人员的主观估计填报。在这种情况下确定的项目经费预算与实际支出相差甚远, 导致科研经费在执行中无法按照预算实施, 这非常不利于对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管理。

2. 科研项目执行阶段:重视研发过程管理, 忽视专项资金台账、财务核算管理

(1) 企业的科研部门通常重视科研项目的研发过程的管理, 而忽略科研经费专项资金管理, 没有建立科研投入台账进行日常登记和管理。即使企业的财务部门能建立相关的核算体系进行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 但财务人员受了解信息和项目研发知识缺失的限制, 核算科研开支情况与实际支出情况时有偏差。

(2) 科研经费财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 企业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规定不统一造成财务会计核算的复杂性

企业科研项目经费来源主要包含中央各部委及各级政府下达的纵向科研经费;受企、事业单位委托开展科研项目提供的横向科研经费和企业自主研发筹集的自有资金等。各级科技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下拨的科研经费对经费的使用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 各类科研项目又有不同的使用要求, 科研经费核算要按照资金来源及科研项目独立核算、分项管理, 核算内容日益复杂, 加大了核算的难度。

(2) 科研经费支出未能与预算对应, 经费支出与预算差异大

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粗范, 再加上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参与程度不高, 对科研项目信息掌握不全不细, 直接导致科研经费支出与预算的分类科目不一致, 支出明细核算与预算内容不匹配, 不能有效对经费使用情况做具体统计分析, 不利于发挥经费预算管理作用。

3. 科研项目结题阶段:结题不结账, 科研经费沉淀现象普遍

大多数企业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的现象较为普遍。项目人员重视项目研发活动本身, 但对经费管理观念比较薄弱, 项目结题时忽视经费结算;财务人员对科研项目参与程度不高, 不能掌握科研项目的实际进程, 往往项目已结题但经费还未经结算。

科研项目经费结算时, 科研经费不是超支就是结余, 刚好100%支出完毕的情况凤毛麟角。对于超支部分, 企业通常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已用自有资金等渠道消化, 但对于结余部分往往滞后处理。科研结余资金不能及时分配处理, 造成项目财务管理不必要的负担, 也不利于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三、提高企业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建议

以科研经费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 完善科研管理内控体系建设, 着重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执行控制, 结余经费处理, 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1. 完善企业科研经费内控制度

科研经费内控制度是保障科研经费合理使用的直接依据, 内控制度要充分、准确反映国家有关科研经费管理要求, 并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具备可操作性。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要涵盖企业科研经费的筹集、分配、支出、结算全过程, 需制定科研部门、财务部门以及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制定科研经费的审批制度, 明确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及标准, 从制度源头上保障科研经费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2. 建立科研经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1) 重视预算编制, 增强预算编制规范性、准确性

预算编制阶段, 首先要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可操作的预算准则, 其次需要对科研活动的工作量、消耗量有较准确的估计, 这就需要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密切配合, 科研人员对科研项目活动的发生要有预判、财务人员借助专业手段将科研活动支出量化, 互相协作编制预算。预算一旦通过审批程序, 即具严肃性, 一般不得更改, 科研人员要提高预算意识, 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内容安排科研业务支出。

(2) 注重预算执行, 完善科研项目会计核算体系, 提高科研经费支出与预算的可比性。

预算一旦通过审批程序, 即具严肃性, 一般不得更改, 科研人员要提高预算意识, 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内容安排科研业务支出。

财务人员需要对科研经费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学习, 把握核算的要点, 设计合理的会计核算体系, 提升对科研经费核算的精细化程度, 提高核算准确性。

企业科研经费核算主要包含经费来源、经费支出两个大方面, 按照收支两条线、以科研项目为单位分别核算, 科研经费来源计入政府补贴收入, 经费支出进行全成本核算。

(1) 科研经费来源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规定, 企业从政府各级部门收到的科研经费属于政府补贴收入, 按照准则在“递延收益”科目下核算。鉴于对企业科研经费独立核算的要求, 兼顾经费来源多元化, 在“递延收益”科目下增设二级科目“科研经费”, 并以“科研项目名称”、“经费来源单位”为辅助核算项增加明细核算内容, 照此核算, 科研经费来源总额、每个科研项目经费来源金额、来源渠道就比较全面清晰。

(2) 科研经费支出核算

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是项目 (课题) 在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与科研活动相关的各项费用, 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科研经费支出在严格按照预算总量控制的前提下, 亟需解决经费明细支出与预算内容相匹配的问题。因此需要优化科研经费支出核算科目。

科研经费支出在“研究开发费”科目下归集, 按照项目 (课题) 名称设置下级明细科目, 同时增加项目辅助核算:先设置直接、间接费用两类一级辅助项目;然后对应预算项目, 在直接费用项目下增设“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费用”等二级辅助项目;在间接费用项目下增设“设备及房屋摊销费”、“水、电、气、暖消耗费”、“管理费”等二级辅助项目。

科研经费每一笔支出按具体项目 (课题) 名称、同时分直接、间接费用, 并按直接、间接费用项下明细级辅助项目一一对应进行核算。所有的科研经费支出可以向下层层分解, 同时也可以向上层层归集, 照此核算严格对应预算内容, 为进行后续统计分析工作打下基础。

(3) 科研经费结算

很多企业目前都在“专项应付款”下核算科研经费的来源和支出, 收、支不同内容在同一科目下核算, 不能清晰反映科研项目经费的整体情况;而且挂账科目通常不被重视, 不利于科研项目经费的结算。

科研项目经费往往跨年度结算, 当年度科研经费支出发生时已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同一科研项目经费收入按支出金额等额从“递延收益”科目结转入当年损益, “递延收益”科目余额即反映为科研项目以后年度开支或需结算的金额。照此核算, 财务人员只需要对“递延收益”科目加强管理、加强与科研部门的信息沟通, 及时掌握科研项目的动态情况, 继而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结算工作有所推进。

四、结束语

对科研经费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必要的, 针对科研经费的筹集、支出、结算各阶段, 把握各阶段不同环节特点要求, 不断完善科研经费内控制度建设、不断积累科研经费管理的经验, 不断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 提高科研经费资金使用效益, 确保科研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摘要:随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企业科研经费的投入也逐年增加。当前, 企业科研经费管理在筹集、支出、结算各阶段都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全面预算管理视角出发, 针对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几个问题提出完善建议和措施, 促进提高企业科研经费管理水平。

关键词:科研经费,全面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洪国.企业科研课题国家专项资金财务管理思考[J].财会月刊:综合版 (中) , 2010, (11) :46-48.

[2]李卉.基于内部审计视角的企业科研经费管理研究[J].中国造船, 2013, (A02) :591-596.

科研经费管控 篇2

关键词:科研资助经费,网路化管控,课题信息网

一、引言

科研资助经费的主要来源是财政资金:政府部门立项资助的科研拨款经费是财政预算资金的直接组成部分;高校以及科研单位配套的科研资助经费来源于财政资金;企业科研过程中的研发经费准予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从而也体现了财政对科研项目的补贴。财政资金主要来源于纳税人缴纳的税款,因此,除少数确实需要保密且不宜公开的科研项目外,科研资助经费的使用状况应当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科研成果数据应该成为公众能够共享的社会资源。

查阅相关案例资料以及初步调研结果后发现,科研资助经费使用结算管理现状中存在着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科研资助经费被侵吞现象严重,比如曾在中国新闻网登载的《一年5000亿科技支出去哪儿了》一文中提到,大部分科研经费成了被侵吞的“唐僧肉”。二是科研经费被侵占的手法五花八门,滥用科研资助经费的重大损失事例数不胜数,比如原浙江大学教授陈英旭贪污945 万元科研经费案例等等。三是每年大量形成的所谓科研成果,很多都是纸上谈兵甚至是在弄虚作假,虚假科研成果泛滥成灾,假科研真敛财的学术骗子层出不穷。有些项目研究人员把科研阵地作为施展腐败技能的场所,比如西安交大的原“长江学者”李连生教授的假科研案例等等。四是项目组成员报销经费所耗时间较多,且有些领导的签名审核常常形同虚设。五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制定发布了多项文件规范。很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也制定了单位内部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但科研资助经费使用中严重腐败的现象仍然源源不断,现行规范中公开的科研经费使用的信息数据太笼统,虚假科研经费使用数额仍然能够被悄无声息地掩盖。

探讨科研资助经费使用结算的有效监管方法一直是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内容,比如贺德方(2007)研究发现:美、英、日三国科研资助经费的使用普遍实行“政府宏观监督、主管部门日常监督、机构内部监督、审计部门事后监督”四级监管体系。美国科学基金会(NSF)对项目资助经费的具体用途及其比例都制定了详细规范。万红波等(2012)认为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预算审批、使用状况、报销结算应在全过程实行科研机构内部监督、政府监督以及社会监督的全方位监管体系。但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中未阐述科研经费使用结算过程的网络化监管操作方法,也未阐述专设“中国课题信息网”接受社会公众的网络化在线监管路径。

二、本文研究意义

针对现行科研资助经费使用结算管控中存在的诸多显著问题,研究探讨科研资助经费使用结算的网络化管控对策,制定堵住科研经费支付结算管理漏洞的补丁,这不仅特别重要而且已然迫在眉睫。本文研究意义如下:

第一,能使科研资助经费的使用状况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检查,使财政资助经费在公开透明的情况下运行,这也是落实科研经费管理规范要求的有效保障。

第二,是有效治理弄虚作假的学术腐败现象以及监督科研成果绩效的需要,也是使科研经费真实地使用于科研项目上,从而使科研活动有效付诸实施的保障。实行科研经费的网络化监督操作方法,有助于促进科研活动取得实效。

第三,能够简化科研资助经费使用结算的管控工作。经费管控人员可以在任何可上网的场所审核已上传的经费使用单据扫描件,使经费管控操作灵活便捷有效。

第四,能够显著减少项目负责人或者项目组成员在经费报销中的时间以及精力,项目组成员可自由安排闲置时间进行经费使用单据扫描件的上传。

第四,实行科研资助经费使用结算的网络化操作管理,这是“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和“依法治国”要求的具体体现。一方面,能够通过构建先进可行的科研资助经费管控机制有效防范经费使用中的腐败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实行公开透明的网络化操作,使经费使用状况能够真正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同时还能够使项目研究状况的信息资源得到社会共享。

三、科研经费资助方式的细分类型

科研项目能否取得预期成效,在项目的实施初期通常具有很大的不确定,这不仅取决于科研项目本身的技术可行性以及科研经费资助数额多少,而且也深受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水平以及科研过程中投入精力多少的显著影响。科研经费资助类型可以从多个角度细分,比如按照项目资助经费的来源可分为财政拨款和单位配套资金等等。为促进科研项目取得预期成效,笔者认为科研资助经费有必要按结算方式细分为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鼓励项目三大类。

1. 鼓励类科研项目是指实行以奖代拨方式的科研经费资助项目类型。这类项目由科研管理机构评审立项后不直接提供资助经费,但通过对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绩效的评审确定科研奖励数额,并采用直接转账支付的方式结算,而不需要获奖人员提供发票报销方式获取奖励额。

这类立项方式通常适合于科研项目的社会影响范围有限,预计科研人员能够依靠自筹资金完成科研过程,预期取得有效科研成果的可能性不大,科研人员的能力条件难以预计等情况。

这类科研经费资助项目通常占立项总数的50%左右为宜。

2. 重点科研项目是指实行重点拨款资助的重大科研项目。这类项目的科研资助经费宜实行分期滚动方式拨款,在经过审核确认了前期资助经费的发票后再拨付后期资助款。

这类项目通常是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攻关课题,项目研究具有显著的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以及实施操作可行性,研究过程中支付的科研经费数额大,需要提供资助才能顺利展开实施的项目。

这类项目通常占立项总数的20%左右为宜。

3. 一般科研项目是指实行资助额度管控的科研项目。先确定项目的资助额度(如有单位配套的情况,含单位配套额度),以后依据项目研究人员实际使用经费的单据办理分期报销或者一次性报销,经审核后按照准予报销的数额支付给项目负责人。

这类项目的研究意义、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以及研究过程可行性介于重点项目与鼓励项目之间,且需要提供适当的资助经费才能顺利完成科研过程从而取得预期成效。

这类项目通常占立项总数的30%左右为宜。

细分类型用图1表示如下:

四、科研资助经费结算支付过程的合理监管机制

科研资助经费使用结算过程不仅应当在立项机构、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社会公众等主体中确定合理的管控操作流程,而且相关主体之间也需要建立资助经费结算支付的有效制约机制。为易于理解,绘制图2如下所示:

资助经费结算支付过程的主要管控操作流程描述:

第一,立项机构在确定申报项目的立项类型基础上填制拨款经费额度通知单并发给申报单位。第二,申报单位在获得立项机构通知单基础上确定是否提供单位配套经费,并制作资助经费卡(如有单位配套的,含配套经费额)给项目负责人。第三,项目负责人按经费卡规定的用途额度以及使用结构比例要求上传经费使用单据扫描件,并填写本次拟报销经费数额。第四,申报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定期审核经费单据扫描件后在系统中注明审核状态。第五,立项机构在申报单位审核通过基础上定期审核拨款经费使用单据扫描件并注明审核状况。第六,项目负责人依据申报单位以及立项机构审核后均已经通过的经费使用单据在线打印报销清单,并按报销清单顺序汇总使用经费的纸质单据,交付单位财务部门复核。对于复核无误的单据,由单位财务部门集中交付领导签名后,将使用额转到项目负责人账户。第六,政府审计等监管部门以及社会公众可在查阅项目研究状况以及经费报销结算支付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留言评价、举报投诉、资料下载等方面的操作。

五、“中国课题信息网”操作平台建设

实行科研资助经费使用结算的网络化管控路径,需要开发科研资助经费的网络化管控操作软件,并运行在专设的“中国课题信息网”(已注册的网站域名是:http://www.zgktxxw.com)操作平台系统中,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科研资助经费使用结算的监管控制操作功能。

(一)网站主页界面以及注册取得角色资格界面的操作方法

1. 网站主页界面实现功能及其操作方法。登陆本网站后,在打开的网站主页界面中,需先注册取得相关成员角色资格后才能进行后续操作。

注册过程:需点击注册按钮,选定角色类型下拉框中“立项机构”、“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以及“社会公众”的某个选项,在打开的后续界面中填制相关角色的基本信息,经过确认身份后由系统自动生成角色编号。

登录过程:点击登记按钮后选择角色类型,输入角色成员编号、在基本信息中留置用户名、登录密码,即可打开该角色的后续操作界面。

2. 各角色基本信息登记界面的操作方法。注册打开的角色信息表单界面中,需要在相关栏目内填制角色的基本信息。其中在立项机构、申报单位以及项目负责人角色中,需要填写的基本信息包括单位名称、通讯地址、联系电话、联系邮箱、联系人姓名、设置的用户名、登录密码等,社会公众角色需要填列的基本信息可简化为用户名、登录密码、学历、职称、职业以及户口所在省份等。

注册身份确认后由系统自动生成该角色编号:省份前两个汉字的首字代码-角色类型-注册序号。比如立项机构是浙江省劳动厅,注册序号为20,则编号为zj-A-020;申报单位为浙江财经大学,注册序号为68,则系统自动生成的角色编号为zj-B-068;申报人是浙江工商大学项目负责人张三,注册角色序号为236,则系统自动生成的角色编号为zj-C-0236等。因为社会公众主要是取得系统中的信息查阅、评价、举报以及下载权限,而没有经费的编辑审核操作权限,因此,系统对注册的社会公众不实行统一的角色编号。

(二)立项机构管控拨款经费的操作方法

在打开本信息网主页后,点击登录按钮,在指定位置输入注册设置的用户名、登录密码以及注册取得的立项机构角色编号,即可打开本角色的操作界面。

1. 依据评审确定的立项课题信息以及拨款经费类型,填制课题立项通知单也称拨款经费通知单并发放给项目申报单位。包括填写课题项目名称、课题编号、项目负责人、申报单位、立项时间、计划完成时间、成果形式、课题类型(重点、一般、鼓励)、资助经费类型(A类、B类、C类)、拨款经费数额、经费用途以及使用结构比例等。参考格式如表1:

2. 定期审核上传在系统中拟报销经费使用单据的扫描件,并标注立项机构的审核结果状况。立项机构可确定在每季度的最后一个月,集中审核当季度拟报销的各项目拨款经费使用单据扫描件。系统依据审核通过单据数额自动生成为本次准予报销经费总额,并形成立项机构审核栏目的只读状态,审核未通过的经费单据仍然处于可编辑的激活状态,项目负责人可修改调整后重新上传。审核表界面见下页表2。

3. 依据审核确认的准予报销额分期或者累计一次性转账拨付给申报单位,并向申报单位发送转账付款通知的邮件。本次结算支付数额=本次累计准予报销数额-上次累计结算支付数额。

(三)申报单位管控资助经费的操作方法

打开本信息网主页后,点击登录按钮,在指定位置输入注册设置的用户名、登录密码以及注册取得的申报单位角色编号,即可打开本操作界面。

1. 制作含单位配套经费在内的科研资助经费表单后发放给项目负责人。格式可在表1的基础之上添加单位配套经费以及资助经费总额栏目,并按年编制资助经费卡号码。

2. 申报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定期审核上传在系统中的拟报销经费使用单据的扫描件,并标注申报单位的审核结果状况。为利于统一管理,可确定在每季度中间月份的中下旬集中审核当季度上传在系统中拟报销的科研资助经费使用单据扫描件。系统依据审核通过的单据数额自动生成本次准予报销的经费总额并形成单位审核栏目的只读状态,审核未通过的经费单据仍然处于可编辑的激活状态,项目负责人可修改调整后下次上传。

3. 申报单位财务部门依据立项机构以及申报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后共同处于准予报销状态的经费单据扫描件,办理纸质单据的报销审核手续。具体包括复核拟报销经费的纸质单据以及在线打印的准予报销经费清单,比对通过后集中交付单位领导签名,最终将报销数额分期或者累计一次性转账支付给项目负责人,由其分配给项目的相关成员。

(四)项目负责人报销结算资助经费的操作方法

打开本信息网主页后,点击登录按钮,在指定位置输入注册设置的用户名、登录密码以及注册取得的项目负责人角色编号,即可打开本角色的操作界面。

1.按经费卡规定用途以及比例上传本次拟报销单据扫描件,并填写拟报销经费数额,如表2所示:

为利于报销单据的管控操作,有必要规定同一经费用途项目的使用单据应一次性上传扫描件并一次性报销完毕;经费使用单据面值数额小于100元的应当采用粘单方式汇总后扫描上传;同一项目的多张经费使用单据可采用插入图片的粘单方式汇总后再扫描上传。

2. 依据立项机构以及申报单位审核后准予报销的资助经费使用单据,按照编号汇总相关纸质单据并在线打印资助经费报销清单,交付给单位财务部门复核。

3. 重大科研项目资助经费的报销结算操作方法,宜实行分批循环办理经费单据的结算手续,在报销结算了前批拨款经费基础之上,再办理后批拨款经费的报销手续。

4. 对于鼓励类的科研项目,在评定研究成果绩效的基础上确定获奖数额,并直接转账支付给获奖项目负责人,而不采用报销经费单据方式结算获奖数额。

(五)社会公众部门(含政府审计)监督检查资助经费使用结算情况的操作方法

在打开本信息网主页后,点击登录按钮,在指定位置输入注册设置的用户名、登录密码,即可打开本角色的操作界面。社会公众登入系统后,一是有权查看除了不宜公开项目外的各项目科研状况信息、科研项目资助经费使用报销状况信息;二是有权在系统中留言,包括对科研成果绩效状况以及经费使用状况的评价、提出疑问或者进行举报等;三是准予下载运用相关成果或者收藏相关资料。

六、小结

本文对科研资助经费结算支付的网络化管控路径进行了一定的探讨。研究发现,连接互联网从而实现科研资助经费管控操作的网络化在线审核办公,这是大势所趋;实现科研资助经费在阳光下运行从而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检查,这是民心所向。建立科研资助经费使用结算过程的网络化管控操作机制,必将成为我国科研资助经费使用结算管控方法的改进趋势,值得相关主体协同践行。

参考文献

贺德方.美国、英国、日本三国政府科研机构经费管理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7).

万红波,秦兴丽,康明玉.国内外高校科研经费监管比较研究[J].甘肃科技,2012(24).

李亚鲁.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路径与持续改进框架[J].财会通讯,2015(2).

张美兰.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之思考[J].财会月刊,2011(8).

强化军队事业经费的管控 篇3

军队事业经费管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预算安排方面

(1) 预算编制不规范。有的单位未按规定将准领报经费、项目经费、历年结转经费和弥补事业经费支出的其他经费, 全部纳入年度预算统筹安排;有的单位预算编制科学性差, 经费需求测算不准, 脱离实际, 预算调整也不及时, 预算开支与实际开支相差很大;有的单位预算项目论证不够充分, 预算安排与年度工作结合不紧, 经费保障重点不够突出;有的单位未按规定对事业经费安排的会议、集训、会审、差旅、办公用品、邮政电讯、文件资料编印等行政消耗性开支, 实行预算单列、限额管理。

(2) 预算报审不合规。有的单位事业经费预算调整和项目经费预算只履行了财务部门审核、各部党委研究审议、分管首长审批的程序, 没有报经单位党委和上一级党委审批, 对大项经费开支、大宗物资采购、重大工程建设、大项资产处置、经费分配计划等重大经济决策没有按规定集体研究审批;有的非独立核算单位未将其全部经费收支纳入上级预算安排;有的单位对下级单位的预算审核不够认真, 特别是对家底经费、预留经费使用把关不严, 违规审批。

(3) 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有的单位事业经费预算可操作性差, 所编制的预算只是用来对付检查;有的单位未将库存物资器材纳入预算统筹安排;有的单位预算法规意识淡漠, 不按规定要求调整预算, 而是根据需要做多次调整, 随意性大。

2.预算执行方面

(1) 预算执行不严格。有些单位预算管控乏力, 事业部门经费开支不看预算, 有钱就花, 财务部门不按规定监督事业经费使用, 违规办理借款、报销, 无预算、超预算开支问题频频发生, 造成预算与执行“两张皮”。

(2) 变通报销开支。有些单位利用虚假工程、物资器材采购、外协、会议、集训等, 套取资金, 将事业经费转移至账外自由支配, 用于请客送礼、集体福利和其他非正常开支;有的单位不仅自己弄虚作假, 甚至还为其他单位变通报销、设立小金库提供方便。

(3) 擅自调整项目经费。有些单位违反全军统一的财务法规, 从上级下达的项目经费中提取管理费;有的单位擅自调整上级下达的计划和经费指标, 甚至截留上级已明确经费使用单位和用途的项目经费。

(4) 随意扩大经费开支范围。事业经费是由事业部门掌握, 用于完成具体事业任务, 要求做到专款专用。不少单位对事业经费管理规定置若罔闻、我行我素, 把事业经费当成“万能经费”, 随意扩大事业经费开支范围, 利用事业经费买车子、发票子、盖房子, 以及公私事的接待。

(5) 经费支出效益不高。有些单位事业经费投资不考虑财力可能和实际需要, 超规模、超财力、超计划、超标准搞建设;有的单位事业经费行政消耗性开支控制不严、支出比例过高;有的单位事业项目没有经过充分论证, 钱花了, 但事业任务没有完成或事业成果质量不高。

军队事业经费管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党委管财机制落实不力

不少单位党委管财意识淡薄, 党委、首长对党委管财内容、程序、方法和要求不了解, 单位党委班子成员不清楚本单位家底和经费使用真实情况, 事业项目决策也没有经过党委集体研究, 个别单位甚至存在“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的现象, 致使事业项目决策失误, 经费使用审核把关不严, 效益低下。

2. 预算法规意识淡薄

不少单位对预算的宣传力度不够, 单位首长和事业部门领导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花钱办事不遵守预算审批程序、权限和开支范围规定, 少数事业部门领导受利益驱使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故意放纵对自己的要求, 违规花钱办事,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事业经费预算的管控。

3.财经法规制度执行不严

不少单位党委领导对财经法规学习不够、理解不深、贯彻执行不严, 理财思路通常侧重本单位小团体利益, 所制定的一些事业经费管理实施细则往往与总部、兵种规定不一致, 打“擦边球”, 甚至公然抵触, 给事业经费管理造成许多问题和隐患。

强化军队事业经费管控的措施

1.强化党委对事业经费的掌控

(1) 要统揽财力资源。各级党委应将事业部门掌握的预算经费、预算外经费、政府专项经费、部门家底和存量资产全部纳入预算, 通过党委审议年度预算、调整预算统一管控, 增强各级党委的经费调剂能力。

(2) 要把好事业项目决策关。事业项目决策事关单位建设发展全局, 各级党委对事业经费安排的决策项目必须充分论证, 切实从立项、审批、使用、验收等环节上严格把关, 在事业经费使用前、决策中卡住事业经费分流的“总闸”, 确保事业经费使用效益。

(3) 要按规定程序审定重大财经事项。各级党委必须按照党委理财的有关要求, 对大项经费开支、大宗物资采购、重大工程建设、大项资产处置和对外有偿服务等重大财经事项进行集体研究审定。对事业部门提出建设方案审查必须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 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召开党委常委会集体研究、集体表决审定, 专业性强的事业建设还必须事前征求专家评委的意见。

2.严格事业经费支出的审核

(1) 严格事业经费预算执行。一是要强化本级直接支出事业经费的审查, 确保事业部门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项目、金额办理资金支付和结算报销, 杜绝变通报销、无预算、超预算、超范围开支行为的发生;二是强化事业项目经费落实情况的审查, 确保上级下达的项目经费, 特别是上级已明确具体使用单位和用途的项目经费, 能按规定程序和要求及时划拨、足额落实、专款专用。

(2) 严格事业经费支出审批。各单位必须按总部规定以法规形式明确事业经费的审批程序和权限, 落实好“联审双签”的有关要求。事业经费支出审批一定要依法, 按制度办、按权限办, 按程序办, 对超越审批权限的经济事项, 要按程序上报, 先批后办, 防止和克服超越职权、“先斩后奏”、随意调整经费使用计划、随意批办经济事项、随意花钱的现象。

3. 加强事业经费的监督检查

(1) 要加大对事业部门领导经济权力的监督力度。应把管理装备、工程、科研、训练以及具有经费物资分配权、调节权的事业部门领导干部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对象, 要各级充分发挥干部、组织、纪检、司法、财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职能, 通过完善党内监督、纪检监督、财务监督、事业部门监督、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机制,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防范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情况的发生, 确保事业部门领导的经济权力正确行使。

工程经费管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篇4

关键词:工程经费,管理与控制,对策措施

一、工程经费管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投资估算有偏差。

由于各地建设环境的巨大差异和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 在建设前期对当地的建设环境了解不细, 对当地的建设政策掌握不全面, 对市场变化的价格行情掌握不及时、不准确, 就容易造成投资估算的偏差, 使投资估算部分项目与实际的建设情况不符, 难以起到指导控制全过程资金运用的作用。

2. 设计阶段的技术与经济分离。

设计阶段缺乏技术与经济的结合, 常常技术人员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完成之后, 交给工程技术专业人员去核算。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很少考虑降低工程造价, 对设计只重视满足功能合理、造型新颖美观而忽视工程造价, 致使设计概算没起到实现投资估算意图、控制施工预算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3. 施工过程中的设计修改与洽商变更。

在施工过程中, 主管部门、建设单位、使用单位对建筑功能、布局、装修、设施提出较大的改动或增加, 发生大量的没计修改和洽商变更, 造成投资预算的大量突破。

4. 由于建筑材料价格的不稳定, 各地价格差异较大, 加之新

材料、新产品的使用, 使得现场使用材料与投标时定额计算的材料价格出现差异造成投资价格包不住。

5. 由于施工单位素质差, 出现大量的返工、窝工、损失浪费现象, 导致造价失控。

除以上几种原因外,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产生的其他经济纠纷也是造成经费紧张的重要原因。

二、加强工程经费管控的对策措施

1. 确保投资估算准确, 为投资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投资估算是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竣工结算的基本依据。只有科学合理的制定出投资估算, 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工程经费控制。根据对几项严重超支的工程项目分析, 除施工中的洽商变更外, 基础地质变化、大市政配套增加经费、材料设备差价是工程经费超支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编制投资估算阶段, 除按当地概预算定额、费用标准、单位工程估价汇总表并参考近几年竣工项目的单位造价统计数据计算出工程本身的经费外, 还要进行认真深入的现场勘察与实地调查, 对地质情况、市政配套设施情况、当地建材价格行情切实调查清楚, 掌握足够的资料, 然后综合分析得出符合当地建设实际情况的基础数据, 根据工程量准确计算出估算经费。

2. 认真推行限额设计, 从源头上控制好工程经费。

设计阶段对工程投资有重大影响, 一般认为, 初步设计阶段影响投资的可能性是75%~95%, 技术设计影响阶段投资的可能性是35%一75%, 施工图设计阶段影响投资的可能性是5%一35%。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限额设计。建设单位在下达设计任务书时, 应对设计单位实行限额设计和技术责任制提出要求。设计人员应承担设计技术经济责任, 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施工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在保证项目设计达到建筑标准的前提下, 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 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 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

3. 编制科学合理的标底, 力争早控制早介入。

标底是施工价格的基本依据, 只有认真编制科学合理的标底价, 才能保证施工期间投资的有效控制。建设单位编制工程标底时, 不仅要考虑已有定额及费用标准的计算规则, 还要结合市场的价格行情, 根据市场行情调整价格组价和计量。在投标报价的分析中, 不要简单地衡量在投标时报价的高低, 应重视施工单位对图纸的理解能力和今后的完善能力, 报价中是否包括了对设计不完善部分的补充完善费用。通过工程招投标, 建设单位可以确定一个合适的承包价格, 选择一个优秀的施工队伍, 但这与控制工程经费的目标还相差甚远, 中标价格与结算价格尚有一定差距, 很多工程经费的超支就发生在这差距中, 影响价格差距的重要因素是确定何种承包方式。按照建设部、国家工商局关于建筑施工合同管理的规定, 现阶段工程承包方式分为三种:一是固定价格。二是可调价格。三是成本加酬金合同。

4. 加强图纸审核, 减少洽商变更。

通过对多项工程经费超支情况的分析, 除外部环境条件变化外, 施工过程中的洽商变更是造成造价失控的主要原因。建设单位要加强施工图审核, 审核的内容不仅是结构安全、技术先进、功能合理, 更重要的是检查图纸的建筑水平是否与确定的投资水平相适应, 施工图纸设计概算是否准确, 是否与投资估算确定的内容标准相一致, 如有超原定标准超估算部分, 应协调各部门各专业能力合作, 对突破投资的内容调下来。对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洽商变更, 建设单位应先做工程量和造价的增减分析, 确定变更原则后, 再交设计单位修改设计, 做出相应的变更说明, 工程变更后按合同规定及时调整预算, 按照国家定额及有关规定, 把应调整的经费计算准确。建设单位更应注意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化对工程经费带来的影响, 以防止施工单位低价中标后, 以条件变化需要变更洽商为突破口, 高价结算。

5. 把好竣工决算关, 逐步建立健全审查制度。

审核竣工结算绝不是简单的翻翻账本, 看看记录, 问问情况, 做做增减, 而是要切实掌握施工进程中的变化与变更, 了解变更的原因、内容, 变更实施后的质量、效果情况。要严格按合同及有关协议规定, 合理确定技术费、提前奖、优质奖等相关费用, 对材料的价格调整, 更要认真分析, 防止施工用料价格就低, 套定额价格就高的状况, 以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态度严格审核竣工结算。

6. 加大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确保工程落到实处。

科研经费管控 篇5

关键词:英国,政府科研经费,审计

如何规范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是许多国家十分重视的问题。美英等发达国家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笔者于2014年9月赴英国参加科研经费管理与监督培训。学习期间,先后邀请英国政府内阁六人智囊团成员斯蒂文博士介绍英国政府科研管理机构设置及科研经费拨款系统,英国文化协会高等教育顾问约翰先生介绍英国科研经费管理情况,牛津生物医学研究中心运营部主管沃斯里奇博士介绍该研究中心经费管理和监督流程,牛津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菲利普博士介绍该所与中国合作渠道、合作形式及其经费来源及管理;参观访问了英国公共工程贷款委员会、英国议会科学技术办公室、 苏格兰拨款委员会和苏格兰大学环境研究中心,了解其主要职能及经费管理情况。

一、英国政府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特点

英国是科技大国,也是科技强国,人口不到世界人口的1%,科研投入不到3%,却发表了7.9%的高质量学术论文,论文引用率高达11.8%,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等世界大奖人数仅次于美国。可以说,英国的科研投入产出效益很高。英国科研经费投入渠道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政府预算、慈善机构赞助、企业及科研机构自身投入,政府预算约占年度科研经费总支出的三分之一。据统计,2011年英国政府财政科研经费支出为98.68亿英磅,占英国国内研发总支出274亿英磅的31.2%。近几年来,英国政府不断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强化监督,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不断提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整合资源,建立统一高效、相互制约的科研管理体制

英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进行了多次大刀阔斧的机构改革。2009年在中央内阁设立大学与科学国务大臣,组建商业、创新与技能部,统一负责科研教育宏观政策的制定以及科研教育经费预算方案拟制。在科研经费分配上实行“双重支持系统”,即:商业、创新与技能部并不直接管理科研经费的分配,而是通过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和研究理事会这两个独立的非政府公共机构,具体组织科研教育经费的分配。高校和公共部门科研机构是英国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此外,企业的研发机构也在英国科研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的任务是向大学和学院分配教学和研究基础资金,经费额度按大学研究水平排名分配, 不需要有明确的研究任务和计划。研究理事会则以研究项目的形式资助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其经费投入必须要有明确的任务和计划;研究理事会下设7个分理事会,按研究领域和方向确定各自的研究发展项目和计划,政府不干预研究理事会的日常工作。英国政府所有科研经费均要接受国家审计署的审计监督,同时政府委托相关中介机构、评审委员会对科研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监督和评审。

2、以规划和政策为指导,强化预算的科学性和执行力

英国科研经费预算全部在科研规划、计划和政策的指导下编制完成,英国政府通过制订“科学技术基本法”、“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科学技术指南”等法规,明确今后若干年科学技术的研究方向及其年度预算目标额度,各地方政府根据国家大政方针分别制订本地区“科学技术重点指南”,严格指导本地区年度预算编制,以达到国家科技发展目标。可以说,在英国没有政策就没有预算,政策和预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每年5至6月,商业、创新与技能部和政府其他部门充分协商沟通后,共同提出科研经费预算,经财政部汇总, 先由内阁进行审查,后报下议院全体讨论审核通过,上议院表示认可后执行。英国在内阁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 设立首席科学顾问,独立向内阁提出科学技术发展咨询建议。在议会成立了科学技术办公室,负责评议政府提交的重大科研改革方案,为议员提供各方面科学技术信息和培训,便于议员掌握科学教育最新动态,对科研经费预算提出质疑,提高了科研投入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同时,各大学和研究机构必须制定科研经费开支预算,报董事会批准,批准后,未列入预算的经费严禁开支。

3、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合理确定经费投入方向和领域

英国年度科研经费预算经议会批准后,除政府部门直接掌握的研发经费外,商业、创新与技能部将其他科研经费全部交由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和研究理事会管理。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一般采取公式拨款法对大学和教育机构进行拨款。公式拨款法就是根据统一的量化指标,对各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的人员数量、学生人数、获得的科研成果和奖项等进行量化考核,通过同行评议的方式,将高校按研究水平分级排名,以此确定具体的拨款数额。拨款前,拨款委员会要与受款教育机构签订一份财务备忘录,规定大学获得和使用政府拨款所必须遵守的条件和开支范围,高校管理层必须按照财务备忘录要求开支经费。

研究理事会则以项目作为科研经费分配的主要方式, 鼓励大学和科研机构积极申报项目。所有申报的项目以及项目评审情况都在网上公开,评审过程公开透明,采取同行评议的方式,完全由第三方组织完成,研究理事会只负责外部监督。科研项目确定后,按照研究进度拨款,承研单位严格执行项目申报书中编报的预算。目前,研究理事会资金分配的标准更加倾向于科研项目的产出和影响:一是看哪个科研项目能够带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利益;二是看哪个科研项目能够提升整个队伍和社会的科研能力。

4、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制度体系,科研经费监督风险降低

英国作为信用成熟社会,社会各界人士视声誉高于一切,科研人员更是如此。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构建了以信用为基础的,自我约束与外部监督并重的经费监管体系, 科研经费使用失信行为鲜有发生。科研人员在经费使用方面存在信用问题,不但以后在科技界难以立足,甚至在整个社会亦寸步难行,影响其今后的工作,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个人薪酬方面,科研项目中允许按工作量分摊个人的薪酬,但这种分摊并不影响科研人员总体收入水平,科研项目并不能为其带来额外收益。甚至,科研人员以专家身份出现在各类评审评估活动中也不领取专家咨询费,这样一种机制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在科研经费监管方面,一方面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发挥了第一道屏障作用。另一方面,在结题环节,需要聘请第三方独立机构对经费的使用及产出进行鉴证,相应鉴证费用在预算时予以事先明确,以此构建了第二道经费使用屏障,确保科研项目的投入产出达到预定的比例。

二、对我军科研经费审计工作的启示

这次培训,开阔了笔者视野,增长了知识,拓展了思路,受益匪浅,并对坚持问题导向,牢固确立“正在战斗、胜人一筹、审则必究”的审计理念,落实“让审计这把‘利剑’ 开刃,让‘高压线’带电,让审计成果的运用更加充分、更加深入、更加有效”的指示要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结合实际工作,笔者认为我军今后的科研经费审计工作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问题。

1、发挥审计监督利剑作用,加大科研领域违法违规问题查处力度

英国科研经费管理,时时处处以“诚信”为基础,经费使用透明度很高,科研经费监管的风险较小。反观我国,近年来科研经费被滥用挪用、科研舞弊现象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批评。科研经费审计必须把揭露违法违规问题作为首要职责,关注科研资金安全,从经费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入手,审核大项经费划拨、大笔资金流向,深挖细究,查找挤占、挪用和侵占等问题。关注科研领域的虚假行为,掌握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主要手段和线索,有针对性地做好审前调查,掌握“玄机”,挖出“小金库”,让科研经费的“蛀虫”无处可藏。通过科研经费审计, 进一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促进净化科研领域工作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推进军队科研工作持续稳健发展。

2、发挥审计监督导向作用,促使提高军队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纵观英国科研经费管理,科研决策程序和预算管控严格、市场公平竞争力度大,科研经费投入产出效益很高。相比而言,我国我军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和管理较为粗放,经费开支随意性大,损失浪费现象比较多。科研经费审计必须发挥好“导流槽”和“倍增器”的作用,一方面加强科研经费源头审计,紧紧扭住科研项目立项和预算分配环节不放松,促使科研立项程序严谨规范,承研单位选定公平公正, 预算安排科学合理,确保科研经费用对地方、给对人,产生较高的军事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加强科研经费末端审计,严把经费使用关口,防止把科研经费变成“万能费”,杜绝不计成本和乱花钱,确保科研经费花出成果、花出效益。

3、发挥审计监督服务作用,推进军队科研管理制度健全完善

科研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探讨 篇6

一、目前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僵化

目前科研事业单位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往往是分离的,科研单位对科研业务的管理现状是: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合同的制定及科研项目的立项和结题;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核算;项目组负责经费的开支审批。一些科研单位为了调动职工的科研积极性,制定了一些较为宽松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结合项目负责人制度,在科研经费到账后提取一定的管理费,其余部分由课题组自由支配,财务部门只履行简单的报销手续,从而造成了课题组负责人使用科研经费的过程缺乏有效监管与控制,使科研经费支出存在较大的无序性和随意性。还有一些科研单位虽成立课题组,但课题负责人只有课题研究权利,所花费的每一分钱都由科研管理和财务部门来审核处理,大大削弱科研人员开展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二)缺乏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科研项目预算是项目负责人申请科研项目时对经费收支所做的概算,是项目合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负责人往往是非财务人员,在经费预算的申报和执行的过程中,预算观念一般不强,预算管理意识普遍淡薄,项目经费预算存在先天不足,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预期成果所需要的成本,预算的准确性不高,失去了预算应有的严密性和严肃性。而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的运作过程不熟悉,无法监督科研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另外编制项目预算时的条件与项目执行时的条件会发生变化,也存在预算无法按原计划执行的可能性。因此在实施预算过程中,科研经费预算形同虚设,不具备应有的约束力。

(三)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不完整

一直以来,科研项目经费的成本核算管理较为薄弱。对科研项目中的各项成本要素支出不能准确、科学地核算,特别是一些间接费用。在科研项目较多的科研单位中,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等费用不能据实分摊,还有部分单位从没将这些间接费计入科研项目成本进行核算,造成了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不完整。

(四)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现象

目前,大多数科研管理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上实行的是课题组负责制,课题组购置的科研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大多由课题组负责人保管使用,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和岗位调动时,有的没有办理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物随人走。有的将固定资产化整为零,把固定资产拆分成材料开具多张发票,从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此外,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形成的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版权、软件等自创的无形资产尚未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其价值的确认没有规范处理,造成浪费和流失。

(五)科研经费决算不及时

许多科研单位都存在着科研项目不及时决算的现象。剩余的资金长期挂在账上用于不属于该课题的其它支出,使得科研单位无法及时完成项目经费决算。尽管科技主管部门为此曾专门下发文件,力图纠正,但收效甚微,结题不结账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对已完成的科研项目,在验收时往往只注重技术和成果的验收,却很少顾及经费使用的绩效考评。

(六)阶段性审计不足

许多科研项目往往跨越几个会计年度,大多数科研项目只在结题时进行项目审计,中间很少有阶段性审计。科研单位的实际经费支出与项目任务书的经费预算有较大差异,不能按项目节点使用经费,在项目临近结题时出现人为调节科研经费的情况。

二、针对科研经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的对策

(一)建立财务全程参与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使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共同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就必须制定和完善一套适应不同性质研究工作要求,且有财务全程参与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通过建立财务全程参与的项目管理制度,加强财务部门在科研立项、预算、核算及评审工作中的决策和监督地位。首先在科研管理制度中应明确规定,项目立项和验收时必须要有财务部门参与。立项的预算要有财务部门的审核意见,验收时的项目决算要有财务部门的审计意见,实行财务一票否决制。项目预算的审定和项目决算的审计通不过的,项目不予立项或验收不通过,从管理机制上充分发挥财务的监督作用。其次建立起能够适应科研创新需求的财务分析体系,实现经费实时、动态管理,同时根据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对财务数据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分析,加大财务监督和控制,满足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对财务信息的特殊需求。再次对科研项目进行业务考评和财务指标考评相结合。业务考评主要根据项目任务书中的绩效目标,对其项目的技术指标、论文数、专利成果数、人才培养情况等,由科研管理部门进行考核;财务指标考评包括科研项目经费的到位情况、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情况、支出结构的合理性等,由财务管理部门进行考核,并将业务考核、财务考核的结果作为立项和来年项目管理的重要参考。这样有利于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合理性,有利于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最后加强项目管理人员的财务知识培训,提升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二)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首先从政策方面向科研人员宣传预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预算编制的技术方法,使科研人员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并使他们认识到科研经费预算在科研项目立项、实施、验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要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即预算成本不应仅包括直接成本,还应包括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课题组负责人编制科研经费预算时,科研、财务部门应给予指导,使预算既适应研究工作的需要,又符合财务管理制度,从而既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又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再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坚持按项目、按时间、按进度支出,不准随意变更预算项目、超预算安排支出,并加强预算的监督和控制,财务部门必须按照课题预算和财经法规对科研经费的每一笔支出严格把关,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只要真正做到抓住预算,就能实现科研经费全过程监管。最后从科研工作的实际出发,考虑到科研工作的难以预见即不确定性,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预算或追加支出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允许项目预算在其明细指标上作出调整。

(三)强化科研成本核算

在预算工作的基础上,依据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客观性等原则,统一科研会计科目及报表格式,正确划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科研费用和生产费用的界限,根据项目情况据实分摊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等间接费用,规范科研外协、采购监控过程,规范和强化对科研成本的核算,发挥科研经费核算的服务保障职能。

(四)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加强对科研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首先要建立固定资产内部监督制度,区分生产使用的固定资产和科研项目使用的固定资产。对科研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处置及其他情况进行监督,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清查盘点。其次对科研项目中产生的专利技术、版权、软件等备案登记,形成无形资产的及时入账处理。

(五)加强科研项目的阶段性审计

加强科研经费核算的监督,实现科研项目经费的阶段性管理(年、季、月),为项目研究提供经费使用分析,发挥科研经费管理的服务保障职能,在项目结题评审验收时,强化项目审计,并为项目编制全面财务审计报告,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篇7

高校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的庞大生力军, 是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随着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校由原来单一的人才培养功能, 逐步向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多项功能转变, 科研实力不断增强, 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呈大幅度增长, 不仅增加了高校的收入, 也提高了高校教学质量、科技水平, 提升了高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自“十一五”以来, 我国科技经费投入保持增长态势, 国家财政科技支出稳步增加。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财政部201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指出, 2011年我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经费8687亿元, 比上年增加1624.4亿元, 增长23%, 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 (全时工作量) 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30.1万元, 比上年增长2.5万元。按执行部门看, 各类企业经费支出为6579.3亿元, 比上年增长26.9%, 高等学校经费支出688.9亿元, 增长15.3%。2011年, 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4902.6亿元, 比上年增加788.2亿元, 增长19.2%。从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随着国家对科技经费投入的增加, 高等学校的科研经费也不断增加。但与教育事业经费管理相比, 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过于粗放, 往往存在重立项, 轻管理的现象, 造成科研经费的浪费和流失, 影响了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 甚至导致科研经费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因此, 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科研经费, 确保高校科研工作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已成为当前高校科研及财务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及结构

高校科研经费按照来源渠道大体分为两类: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纵向科研经费指列入国家、地方政府科技发展计划, 并由政府财政直接拨付资助的科研经费;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相关科技计划资助的科研项目经费等。横向科研经费指承接国外企业或国内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项目经费。以2009年为例, 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经费收入为276亿元, 其中纵向科研经费占62.83% (高杰等, 2011) , 这说明高校目前科研经费收入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

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与问题

(一) 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

首先, “意见”多, “办法”少。有资料显示, 在我国现行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中, 除前述配套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或规定外, 财政部、教育部和科技部出台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多以“意见”形式颁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行政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这一体系中, 其效力依次递减。其中规章常以“规定”、“办法”、“细则”等形式出现。可见, “规定”, “办法”, “细则”等效力属最低层次, 而以“意见”形式出现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 其效力更是等而下之。其次, 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统一。横向、纵向和校内等科研经费都有各自的管理制度, 有些条款存在冲突。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对于财政拨款的科研立项 (一般称之为纵向科研) 管理制度相对较严, 而对于来源于企业的科研立项 (一般称之为横向科研) 管理制度相对宽松。

(二) 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不流畅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学校科研、财务、资产管理和审计等部门协调、配合, 共同完成管理、监督科研经费使用的全过程。然而, 在科研工作的实际中, 往往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立项申报、日常管理和经费下达, 财务部门负责项目的经费的日常收支核算和管理, 审计部门负责科研合同的签订和经费收支的审计监督, 各自负责各部门的职责, 相对独立, 各自为政。这样的管理模式下, 三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及信息交换平台, 造成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严重脱节的现象。

(三) 忽视科研人员权益

从现行的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具体内容看, 关于开支范围的规定, 均或明或暗地禁止对“有工资性收入”的科研人员发放劳务性费用, 但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差旅费”, “会议费”等支出未加限制。然而, 就高校而言, 绝大多数搞科研的教师还承担着教学任务, 如果严格按现行办法执行, 搞科研的教师除能借机发表几篇论文和获得职务发明创造外, 似乎别无他益, 试想一下, 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 科研经费管理的这种目标期望, 显然有悖于市场经济规律。于是, 一部分科研人员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 科研精力被分散, 想方设法搞发票以抵充材料费、测试费、差旅费等。

科研活动是开创性的活动, 往往需要全身心地投入, 置身于现实社会环境中, 只有重视并考虑科研人员的基本权益, 才能显示出对其劳动的尊重, 毕竟科技人员是科技活动的最关键因素, 否则, 国家对科技的投入, 很可能只会事倍功半。

(四) 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不严格

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科研项目结题时, 项目的实际支出与项目预算严重不相符。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编制预算不准确。经费预算编制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不仅要熟悉相关课题的具体开支内容和预计金额, 还要具备一定的编制预算相关的财务知识。申请科研项目时, 通常由科研人员自行编制预算, 再报经科技管理部门, 由科技管理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项目、申请经费。整个过程没有财务人员参加, 既没有参考现有的各项财务信息编制经费预算, 而科技管理部门由于不掌握财务数据, 也不能有效地对科研人员编制的预算进行审核及调整。二是预算执行不严格。在科研经费“课题主持人负责制”下, 经费支出管理意识和执行预算意识淡薄, 存在不能严格按照预算实行专款专用、课题经费混用、公用私用不分等现象。财务人员在报销审核时, 也仅仅关注票据的合法和报销手续的完备, 仅仅对劳务费、招待费等敏感性支出以及项目超支与否加以关注, 至于是否与预算匹配、是否是课题必须开支, 存在把关不严现象, 没能履行会计核算、监督、分析等职能。

四、解决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 转变科研经费管理认知

科研经费的管理问题已引起国家、社会的重视, 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如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 (教财[2005]11号) 文等。科研经费管理的好坏不仅仅影响到科研工作完成的好坏, 甚至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为此规范科研经费管理, 最重要的是转变科研经费是科研项目和经费是个人争取的, 个人享有绝对的、完全的使用权限的错误观念, 引导他们认识科研经费是学校经费的组成部分, 树立科研“课题主持人负责制”观念, 要求课题负责人要对课题经费使用负全责, 作为责任主体, 不仅是对经费享有合法使用权, 还应承担出现滥用和挪用科研经费等违法违纪行为应负的各种处罚处分的责任。同时, 进一步加强对项目负责人和科研人员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方面知识的专项培训, 提高他们遵守科研经费管理和财务制度等有关规定的自觉性, 促使他们在科研经费方面廉洁自律。

(二) 各司其职, 颁行普适性的科研管理相关规定

根据政府部门目前的职能分工, 从专业管理角度, 科技部可制定规范科研活动的科研项目 (课题) 管理办法以及科研人员科研行为规范, 以达到规范操作、提高科研成果质量之目的;财政部可依据科研项目的性质、承研单位及人员的不同情况, 制定科研经费申领、使用、分配与结算等管理规定, 以实现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果之目标;教育部作为全国高等教育的主管部门, 以培育和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科研队伍为立足点, 制定有关端正学风、提高学术诚信的制度, 变无形的道德约束为有形的制度规范。

(三) 建立有效的信息交互平台, 加强内部管理过程

建立一个多部门参与、资源共享、联动高效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和体制是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具体实践的首要任务。目前许多高校的科研经费信息, 如预算审核、科研到款、支出控制、固定资产购置等信息不能做到完全共享, 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能连接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等职能部门的科研信息共享平台, 便于对科研项目全过程进行监控管理, 对预算不合理、超额支出、固定资产流失、节余经费过多等问题及时发现, 尽早解决。从学校内部管理上来说, 继续强化“课题主持人责任制”, 强化责任意识, 学校科研、财务、审计、院 (部) 、项目承担部门等相关部门各负其职, 各尽其责, 共同做好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采用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相关指标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 对责任主体进行跟踪考核,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问责, 建立“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 责任到人”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

(四) 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首先, 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在编制项目预算时, 应先根据相关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开支范围, 综合全面提交项目研发必须的各类所需开支项目, 例如固定资产购置、材料、会议、调研、测试等, 编制初步预算, 交由财务和审计部门进行市场价格调研、支出内容聘请同行专家论证, 综合同类项目实际支出水平, 对各项支出进行测算合理性, 调整明细支出额, 并按照一定比例计提房屋、水电、设备使用等间接费用, 调整编制详细预算提交经科研项目管理几方进行讨论, 由管理小组制定支出结构合理、可行的科研项目细化预算进行申报。其次, 严格经费预算执行。为了严格执行科研经费预算, 科研经费下达后, 财务部门首先设立专项进行专项管理, 确保专款专用。

五、结束语

面对我国高校科研工作的大发展, 科研经费的管理已成为一项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在科研经费的管理过程中, 既要兼顾国家、学校、科研人员的利益, 又不违反国家的有关规章制度, 科学地管理科研经费, 是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 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益, 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 才能推动高校科研事业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兰欣卉]

摘要:随着国家对科研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 科研经费管理是否科学与规范, 已成为影响高校科研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校对科研工作日益重视, 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大幅度增长, 但科研经费管理较为混乱的现象已为社会所关注, 如何管好用好科研经费, 已成为高校和社会研究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科研人员

参考文献

[1]方娟娟.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 2013 (9) :18~19.

[2]李海涛, 徐磊.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思考[J].会计之友, 2013 (4) :109~111.

[3]燕廷淼.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及其未来走向的思考[J].财会研究, 2013 (6) :49~51.

[4]张建江.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规范探析[J].财会通迅, 2013 (9) :55~56.

[5]杨二宝.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探讨[J].商业会计, 2013 (4) :61~62.

上一篇:采油厂管理创新下一篇:改变见证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