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共12篇)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 篇1
一、高校经费管理及使用现状
(一) 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存在滞留经费、延缓拨款的现象。近几年来, 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逐渐增多, 科研经费总量上升很快。面对数额如此巨大的经费, 出现了某些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对于科研经费未及时安排拨付或采取分批拨付, 将专项资金滞留在本部门。此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科研管理部门职务犯罪的机率, 同时也影响了高校科研活动的正常运行。
(2) 存在挤占、挪用现象。现行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中, 科研经费几乎都是由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集中管理,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承担着履行分配、安排科研经费的职能, 其为利用管理的便利左右科研分配, 从而达到谋私利的目的。首先, 通过挤占科研经费, 来达到弥补自身行政经费不足、提高职工待遇的目的;其次, 通过掌管科研经费分配的权力, 与申报单位形成私下协议, 故意提高课题的档次、增大拨款额度, 从而达到挪用科研经费的目的。
(3) 存在虚设课题、转移资金的现象。面对当前高校科研经费总额大、立项数多的特点, 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监管存在很多漏洞, 同时也为有的科研管理者转移资金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针对当前科研经费监管不严的现状, 有些部门为了获取科研经费来弥补自身经费不足的问题, 就采取虚设课题, 从而将获得的科研经费作为单位的“小金库”使用。
(4) 存在监管不力的现象。高校的科研主管部门不但履行分配科研经费的任务, 而且还具备科研经费管理的责任。而从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 高校科研主管部门仅仅是学校科研经费的一个账房先生而已, 往往过多的关注每个项目的资金收支情况, 而忽略了对资金的监管;更有甚者认为资金的监督权在高校财务部门, 而不去监管。
(二) 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 存在未按合同使用经费的现象。科研经费一直都是作为专项经费使用, 必须严格按照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和科技三项费管理办法以及各高校具体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 并且在立项时必须以合同的形式进行管理。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超出合同范围规定使用的现象。科研经费的使用, 诸如扩大开支范围、擅自调整预算、突击购买设备等屡见不鲜。
(2) 存在真发票、假事项现象。随着国家对科学研究资质力度的加大, 理工科一个大项目动辄就几百万上千万元, 而根据国家相关科研管理办法, 科研经费的支出一般都需要正规发票, 然而面对如此巨大的金额, 项目本身是用不完的, 但是为了不致使经费剩余, 目前在科研界普遍出现了找票、凑票等真发票假事项的现象。
(3) 存在伪造公文套取科研经费的现象。目前我国高校为了增加学校的知名度, 对学校教师申请到的国家级项目都采取了专项配套的措施, 且数额一般为该项目立项金额的1-3倍。然而同时高校科研主管部门对横向课题的监管远远不如纵向课题监管的严格, 这就给某些人联合造价、骗取配套经费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4) 存在巧立名目花钱现象。项目到手后, 怎么花是关键, 而且还得花得没有痕迹。有几种惯用方式:首先是吃回扣, 与销售商相互勾结, 故意提高仪器设备的购买价格, 然后将多余的钱辗转进入个人账户;其次, 以科研需要的名义购置汽车房产, 项目结束后就据为己有;再次, 自己成立公司, 拿科研经费作股份;或者, 就是以考察的名义出国或到各地旅游消费。
二、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现状
(一) 相关规定间的协调性较差进
行科研经费审计, 其定性依据在于各级主管部门、各高校和委托单位制定的具体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然而, 面对不断增加的科研经费, 我国的科研相关部门就开始制定相关的经费管理办法, 如《医院会计制度》 (财字[1998]号) 中要求科研经费应在“专用基金”科目核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 (财教[2002]65号) 中就明确规定了该项资金的支出内容和各项支出所占比例。但是, 众多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都是各级主管部门、各高校、各委托单位依据自身管理的实际而制定的符合本单位管理特色的规定, 再加上存在委托单位与科研机构的单位属性不同、会计制度不同、核算方式不同等原因, 这就造成了各规章制度相互间的协调性不强, 造成了实际操作中的困难, 为实施高校的科研经费审计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
(二) 评价体系不完善
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审计, 除了考察其经费使用的合法性、规范性外, 主要还要对其研究的效益性进行评价。通过对其科研成果适应社会需求程度的评测、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程度的评测、科研成果服务社会贡献率大小的评测, 以达到指引高校科研的研究方向, 提高高校科研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但是, 通观我国目前的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状况, 虽然要求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绩效审计很早就提上了日程, 但是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绩效审计的工作到目前还未得到有效开展, 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切实可行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体系。没有完善、科学、可操作的绩效评价体系, 就使得开展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缺乏必要的审计标准和审计依据, 严重阻碍了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三) 审计力量有待加强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随着高校职务犯罪的不断增多、高校资金的迅速膨胀而越来越受到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自身的重视。但是相对于日益繁重的审计任务来说, 高校内部审计力量就显得更加捉襟见肘了。再加上专项审计要求审计人员的复合型专业知识很强, 对于高校寥寥可数的审计员人来说, 就是一个更大的挑战。目前我国高校几乎都以教学科研为主, 引进人才的重点也放在了教学科研方面, 对行政人员的编制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这就造成了高校内审机构本身不可能具备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况且, 就目前我国高校的用人机制而言, 行政人员待遇差、地位低, 也不可能会招到金凤凰。
三、高校科研经费审计范围与内容
(一) 经费来源的合法、合规性审查
根据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渠道不同, 科研经费审查的重点也就不通。高校的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来源于国家各部委及财政的拨款, 在立项时经过了严格的审查, 关于其经费来源的合法性、合规性肯定没有问题。那么就要重点审查横向科研经费的来源问题, 因为横向科研项目经费主要来源于委托单位的拨款, 管理上存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差异, 应该主要对其立项的可行性、经费预算的合理性、手续的完备性等方面进行审查。以防止与委托单位勾结虚报科研项目, 达到骗取科研经费的行为。
(二) 经费支出的合理、规范性审查
对科研经费支出进行合理性、规范性审查, 关键在于:是否严格按照科研合同确定的开支范围以及项目进行, 有无巧立名目花钱的行为;科研经费的使用是否专款专用, 是否严格按照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和科技三项费管理办法以及各高校具体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是否存在挤占、挪用科研经费的行为;报销的票据是否真实、规范, 是否存在找票、凑票等真发票、假事项的现象。
(三) 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有效性审查
首先审查学校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是否与国家相关规章制度相适应, 是否适合当前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的实际;其次审查学校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是否科学、合理, 是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最后审查学校科研管理办法是否以促进科学研究发展为出发点, 是否切实以为广大高校科研人员服务为宗旨。
(四) 科研的效益性审查
科研的效益性审查, 主要是考察高校科研为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大小。首先主要审查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考察科研成果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其次审查科研成果对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程度, 考察科研成果是否具有实用性;最后审查高校科研成果获奖的情况, 考察高校科学研究的水平如何。
四、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对策
(一) 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标准和依据是相关部门和各高校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只有各高校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才能为科研经费审计提供可靠、可行的评判依据, 才能使科研经费审计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还要建立科研经费监督机制, 形成由课题负责人、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共同把关的三级防控机制, 确保科研经费使用的安全、有效。只有在良好的管理体制前提下,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才能减少风险、提高质量。
(二) 做好审计力量建设工作
高校自身必须克服编制少、内审经费少等不足, 大力做好高校内审力量的建设工作。首先, 必须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 由此对高校内审提出的新要求, 有针对性加大对现有内审力量的培训、培养工作, 使其能更好的胜任目前高校内审工作;其次, 要努力改变和创新高校的用人机制, 加大对复合型审计人员引进的力度, 充实高校内部审计力量, 促进高校内审工作的提高;最后, 建立完善的专业人员聘用机制, 加大外聘审计专家的力度, 从而达到弥补高校审计力量不足、提高高校内审质量、促进高校内审向更深层次发展的目的。
(三) 构建科学、完善的高校科研经费审计指标体系
就目前我国高校开展的科研经费审计而言, 其还是停留在经费收支审计的层面, 并未更深层次的开展,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现行的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主要依据课题合同书中的相关定性描述, 但其超出了审计人员的专业范畴, 根本不便于科研经费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定量指标体系, 审计人员通过对相关指标的计算、对比, 从而衡量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的效率。还有就是目前无论是国家审计署, 还是教育主管部门, 都要求对科研经费开展绩效审计工作, 所以制定一套科学、健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为具体的审计工作指明了工作的方向, 所以要更好的搞好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工作, 必须根据我国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及管理的现实情况构建出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及管理的实际的分析, 笔者认为高校科研经费审计指标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科研经费绩效指标, 包括:科研预算收入完成率, 为本年科研收入与本年科研预算数的比值。该指标主要考核科研收入预算实际完成的程度;科研预算支出完成率, 为本年科研总支出与支出预算数的比值。该指标主要考核科研支出预算的执行;科研收支的真实性, 是指科研经费收支的依据、以及科研相关各项经济活动是否真实;科研收支的合法性, 指科研收支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有关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
第二, 科研管理绩效指标, 包括:科研经费收入年增长率, 为本年科研收入增长率 (本年科研收入-上年科研收入) 与上年科研收入的比值。该指标主要考核科研经费积累和学校科研发展的能力;科研仪器设备支出比率, 为科研仪器设备支出与科研总支出的比值。该指标主要考核科研支出的结构合理性;横向科研收入占科研收入比例, 为横向科研收入与科研总收入的比值。该指标主要考核学校横向科研的能力;纵向科研收入占科研收入比例, 为纵向科研收入与科研总收入的比值。该指标主要考核学校纵向科研的能力。
第三, 科研成果绩效指标, 包括:国家级课题立项数, 为本年度学校教职工所获得的国家级课题的立项总数。该指标主要考核学校高层次科研的能力;国家级课题立项增长率, 为本年度学校获得的国家级课题立项数的增量 (本年立项数-上年立项数) 与上年立项数的比值;省厅级课题立项数, 为本年度学校教职工所获得的省厅级课题的立项总数。该指标主要考核学校科研普及的程度;省厅级课题立项增长率, 为本年度学校获得的省厅级课题立项数的增量 (本年立项数-上年立项数) 与上年立项数的比值;校级以上科研成果奖项, 为本年度学校教职工获得的校级以上科研奖励的总项数。该指标主要考核学校科研成果的先进性问题;校级以上科研成果增长率, 为本年度学校获得的校级以上成果奖项数的增量 (本年获奖项数-上年获奖项数) 与上年获奖项数的比值;科研成果转化率, 为本年度学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项数与成果总数的比值。该指标主要考核学校科研的实用性和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欧阳卓平:《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现状及改进措施探讨》, 《审计月刊》2011年第2期。
[2]郝名玉:《高校科研经费审计重点和难点》, 《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第21期。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 篇2
审计调查工作的通知
全校各单位:
根据学校审计工作计划和巡视整改工作要求,经学校科研经费审计联席会议研究决定,从2014年11月上旬开始,在全校开展科研经费审计及科研合同审计调查工作。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审计目的
通过审计,掌握我校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建议,杜绝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和激励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规范性和效益性,为学校科研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二、审计依据
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教育部令第17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教技〔2012〕14号)以及《山东大学科研经费审计暂行规定》等文件。
三、审计范围
(二)2013年结题的部分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三)2011年立项的部分纵向科研项目;
(四)2011年以来立项的部分横向科研项目。
(一)2013年结题的部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以上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使用及科研合同管理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必要时可以追溯到以前,审计过程中,涉及校内其他单位的,可以进行延伸审计。
四、审计重点内容(见附件)
(一)科研经费管理情况;
(二)科研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三)科研经费支出情况;
(四)科研资产购置及管理情况;
(五)科研项目经费决算和结余资金情况;
(六)科研合同管理及执行情况;
(七)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五、审计程序
(一)审计处下达审计通知书;
(二)按学院(部、所、中心)召开审计进点会,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科研负责人、课题负责人、科研秘书参会;
(三)审计人员实施审计;
(四)审计结束后出具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后出具正式审计报告。
六、审计时限和工作时间
(一)审计时限
主要以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为主要审计时限,必要时可延伸审计至其他。
(二)工作时间从2014年11月4日开始实施,到12月中旬完成。
七、审计要求
(一)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各部门、各单位、科研项目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本次专项审计工作,充分认识科研经费规范管理的重要意义,积极支持、配合审计工作,按要求如实、及时提供所需审计资料,对提供审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保障审计顺利开展。
(二)规范实施,欢迎监督
审计期间,审计处要严格按照上级及学校有关规定执行,根据《山东大学科研经费审计暂行规定》要求,对科研经费管理使用进行全面、有效地审计,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举报电话:88369166。
(三)加强审计结果应用
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审计报告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尽快进行落实整改,切实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防止问题再次发生。学校还要对落实整改情况进行后续检查。各部门、各单位、各课题组充分利用本次审计结果,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和长效机制,规范管理使用科研经费,提升学校科研管理水平。
附件:科研经费审计和科研合同审计调查重点内容
山东大学
2014年11月7日
附件
科研经费审计和科研合同审计调查的
重点内容
一、科研经费管理情况
(一)财经法规和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
(二)科研经费是否全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核算,有无“体外循环”、“小金库”现象;
(三)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各学院(部、所、中心)、项目负责人等科研经费管理职责是否明确、责任是否落实到位,二级单位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二、科研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一)项目预算的编制及执行情况,指标完成情况;
(二)是否存在编制虚假预算、擅自调整、变更预算问题;
(三)预算执行是否符合项目批复的预算范围和标准,有无挤占、挪用、转移科研项目经费,自行分解、擅自转拨科研项目经费等问题。
三、科研经费支出情况
重点关注材料费、差旅费、会议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对外转拨、外协费等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准确性。
(一)是否严格执行经费开支审批程序和履行完备的手续;
(三)是否在科研经费中报销个人家庭消费支出;
(二)经费开支范围、标准和内容是否符合规定;
(四)是否存在虚假业务,虚假票据或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票据套取科研经费情况;
(五)是否存在虚列、伪造名单,虚报冒领科研劳务费情况;
(六)是否存在将科研经费转拨、转移到利益相关的单位或个人账户等情况;科研协作协议是否真实、合法、有效,有无将科研经费层层转拨、变相转拨或假借科研协作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它用问题。
四、科研资产购置及管理情况
(一)科研项目购买设备、材料、软件或工程是否符合有关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相关规定,是否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和处置设备、耗材等;
(二)是否存在购买与科研项目研究无关的设备、材料等情况;
(三)科研经费购置与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是否纳入学校资产入账、管理,是否安全完整,其使用效率和效果如何,是否私自隐匿、转让、非法占有、谋取私利;
五、科研项目经费决算和结余资金情况
(一)财务决算报告是否真实准确反映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
(二)科研项目预期成果及效益完成情况;
(三)是否存在科研项目经费结题不结账或不及时结题,或长期挂账报销费用、冲帐等问题,课题结余经费是否按规定使用。
六、科研合同管理及执行情况
重点审查科研合同的管理、签订、执行过程和结果的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
(一)科研项目合同管理情况1.科研项目合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设专人和部门管理科研合同、保管和使用合同专用章,合同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职责是否明确、落实到位;
3.是否存在未经授权擅自以单位或个人名义对外签订合同现象; 4.科研合同登记、统计、保管、归档、查阅制度是否健全。
(二)科研项目合同的订立 2.科研合同的审查、授权审批制度和签署权限是否健全、明确;1.订立合同订立的范围和条件是否明确;程序是否合规;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有无有关专家参与谈判;
2.合同形式是否合法、合规,重要条款有无遗漏,是否经过科研部门、学校法律事务室或财务部门审核;
3.合同订立方的资质情况;是否存在私自编造虚假合同转拨经费。
(三)科研项目合同的执行和风险管理1.是否严格履行合同,有无因违反合同出现纠纷;2.因对方或自身原因导致可能无法履行合同的,是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有无给学校造成重大影响或损失;
3.合同履行过程中办理价款结算和进行账务处理是否把有关合同作为依据;4.学校主管部门是否对合同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监控;5.是否存在合同订立与履行过程中泄露涉及的国家、学校或工作秘密现象。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 篇3
【摘 要】随着国家对高等学校科研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科研经费管理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科研资金利用不合理,科研腐败现象也日益显现。对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和管理,除了从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层面开展,高校内部审计的作用也逐渐得以提升。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层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有效开展高校科研经费的内部审计。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
随着国家对高校科研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大,科研经费管理规范的缺失和不完善,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的认识误区,使得高校科研经费流失,科研腐败现象不断出现,这些一度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也引起了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当前国家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全面排查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各个高校内部,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问题已引起学校领导层的高度关注。高校内部审计已逐步成为科研经费监管的一支重要力量,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防止科研腐败的发生,是目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的任务。如何有效地对科研经费进行跟踪管理和监督,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促进规范科研经费的管理体制,已成为高校内部审计、纪检监察和科研管理等部门共同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层面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地位低下,没有得到高校领导层和其他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认识到位,使得审计工作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几年随着国家经济和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对高校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力度日益加大,审计机构的地位得以提升,高校内部审計工作的监管理作用才得到了理解和重视。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惯有模式和思维方式,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已经形成了一些缺陷,一时难以得到更正和完善。下文仅从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1.高校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有效运转的基础,是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在我国的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作为高校的一个职能部门,其工作范围是由学校领导决定的,其独立性是一种相对的独立。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受到学校领导对审计工作认知度的制约,也受到内审部门在学校机构地位的影响,以及内部审计工作本身的局限性,使得高校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也使得高校内部审计多年来对科研经费的监管处于边缘化角度。如果不能保证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内审人员在组织上和地位上的独立性,就难以保证内审工作的主动性和权威性。
2.高校内部审计对科研经费的审计深度不够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尚未把科研项目经费的审计当做一项常规和例行工作开展,大部分高校对科研经费在审计层面缺乏深入的监督和管理,科研经费的审计仅限于对结题项目进行签审,即仅对科研经费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宏观的一般性的审核,没有专门针对重大或者重点科研项目进行深入审计,大多数高校的内审部门主要以课题负责人提供的预决算书、财务账目等会计资料为基础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对经费的审计多以签审的方式开展,使高校内部审计监督流于形式,科研经费的审计深度不够深入。
3.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缺乏相应的审计依据和标准
我国内部审计对科研经费审计方面的相关规范和制度较少,目前仅《内部审计实务指南》对科研内部控制审计做了规定,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缺乏审计理论依据和相应的标准,也缺乏具体的业务指导,使得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工作难以深入开展。同时,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对专业性很强的科研知识难以深入了解,对于某项支出与本课题是否相关,内部审计人员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科研经费支出的相关性也难以确定,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的仅占40%左右,科研经费大部分流失在项目之外。
4.高校科研经费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环节薄弱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的科研经费监督力度薄弱,促进科研经费的规范管理,加强科研资金的有效利用,内部审计监督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由于受到内部审计技术和人员配备等审计实施条件的约束,以及内部审计工作的局限性影响,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踪审计难以落实。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很多高校对科研经费都是实施事后审计,有些学校对科研经费的审计也仅限于对结题项目例行签审,都属于事后监督,科研经费的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环节薄弱,难以保证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追踪调查,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错误,容易造成发现问题时已错失纠正的良机,对经费的合理使用和有力监管难以到位。
二、如何有效开展高校科研经费的内部审计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核实科研经费的财务收支状况,对科研经费支出的规范性、合法性进行审查,保障高校科研经费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和效益性。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在开展科研经费审计工作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和缺陷,如何有效开展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这是需要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必须认真思考、面对和正视的一项重要任务。
1.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工作的独立性
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指出,内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依法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对本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并报告工作。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灵魂,也是内部审计的立身之本。高校应该按照审计署第4号令《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教育部第17号令《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独立设置高校内审机构,由高校校长直接分管内部审计工作,提高高校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提升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水平,促进内部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
2.对重大或者重点项目进行深入审计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如果仅仅停留在结题签审的层面上,则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就会流于形式,发挥不了应有的监管作用。高校内审部门应该以现有的审计力量或借助社会审计的合作力量,专门针对重大或者重点科研项目进行专项抽查审计,深入到部分重大或者重点项目内部,对其经费财务收支状况进行审核,扩大科研项目的审计范围。
3.开展科研经费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审计
开展科研经费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积极推行全过程跟踪审计,使内部审计成为科研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控制手段,及时发现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纠正,控制好经费支出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保证科研项目顺利有效进行。高校内部审计应开展以预算执行和控制经费支出过程为主,提高资金利用效益为目的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改变对科研经费只例行事后结题审计和签字审计的传统单一的内部审计模式。
4.充实科研经费审计依据,完善管理制度
科学有效、合理规范的制度是推进高校科研审计的基础和关键,高校应当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内部审计作为高校重要的监管部门,尽力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协助科研管理部门建立和完善的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充实科研经费审计依据,以防范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中的风险。在实施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工作中,透彻理解相关制度和规定,以学校制定的相关规定、国家的法规以及项目申请书等作为审计依据实施审计,并在审计过程中对制度的薄弱环节进行梳理和总结,与科研管理部门及时沟通,以便于不断完善和改进制度规范。
三、结束语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是促进资金合理规范使用,预防科研经费腐败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仍然存在着众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纪委和监察等部门对科研经费的监督和管理作用,保证科研经费的合理有效利用,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郑克强,沐得力: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研究综述[J].价值工程,2015(1).
[2]徐静: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开展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工作[J].经营管理者,2015(1).
[3] 王亚荣: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中的难点与解决措施[J].中国内部审计,2014(3).
[4]李建兵:关于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3(30).
作者简介: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延伸审计探索 篇4
一、制约科研经费有效管理因素
(一) 科研经费内控制度的全面缺失
部分课题申请人可能种种原因不能对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没有制定一个科学的预算, 后期的修改也没有到位。同时, 在审计过程中流于形式, 使得科研经费内控制度的全面缺失。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差管理较乱。课题结题后, 出现了并不及时进行财务处理, 而是长期挂账报销费用的现象。结题不结账的项目占用了资金, 造成了资金沉淀, 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缺乏考评制度, 科研活动的社会服务意识缺失。加强科研经费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是高校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各高校的党政主要领导, 特别是作为学校法定代表人的校长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投入足够时间和精力, 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加强科研经费管理, 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分管财务、科研工作的校级领导必须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负责。
(二) 科研成果成果转化率低, 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不理想
数据显示:我国的科技成果平均转化率为20%, 而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的不足5%, 各种高校和科研机构针对成果采取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 包括对成果的各种奖励。但是目前成果往往停留在结题报告或者论文这种形式上, 这种激励评价机制的结果只能是“闭门造车”, 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严重背离。必须将科研经费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三) 科研评价指标量化困难, 不具备可操作性
很多高校衡量科研用了这样一个公式, 公式为:有效资金率=已完成课题的实际使用资金量/科研经费的实际支出数。界定实际使用资金量存在问题, 参与人提出的费用申请确认难度大, 存在大量结题不结账的课题和结账不结题的课题, 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两个部分, 成本效益率只涵盖了前者, 后者是科技活动积极外部性的作用, 量化衡量很困难, 但至少可以证明:科技成果的实际效益要大大超过直接效益, 这是“站在巨人肩膀”的力量。
二、效益审计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程序
由审计部门制定科研项目经费决算审签分类表, 对不同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具体分类见表1:
对不同审计项目进行分类后, 由项目负责人提交, 具体流程如图1:
三、科研项目效益审计方法
科研项目效益审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审查科研项目是否按规定的结题完成, 科研项目开始运行后能否正常运营, 是否达到了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2) 将资金预算与科研项目实际成本进行对比, 分析科研项目成本和费用的高低, 是否有因决策失误、规划设计不合理、管理不善等造成的资产闲置和损失浪费, 综合评价科研项目是否经济、节约、有效。 (3) 通过对科研项目项目回报率的指标分析, 评价科研项目投资的获利能力或者价值。 (4) 对科研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做出评价。
学校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 以及审计部门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 审查项目决算, 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约定, 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和决算, 并按规定使用经费。项目负责人应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 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应各负其责, 密切配合, 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四、科研项目绩效审计标准
科研项目绩效审计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项: (1)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如国家颁布的建筑法、招投标法、会计法、审计法等。 (2) 国家、行业、地区性的有关标准。 (3) 专业机构研究或制定的专业标准, 如定额、标准消耗等, 行业或地区平均水平、先进水平。 (4) 具体科研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概算书、合同、协议。 (5) 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标准。如就业率的提高、产值的增长、资源利用的提高、收入的增长、自然环境相关指数的变化、自然灾害损失的变化等。 (6) 上级部门制定的目标、计划等。 (7) 被审计单位如学校的二级学院制定的一些控制制度、管理指标等。 (8) 审计机关制定的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谭红梅、张经鹏:《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审计初探》, 《财会通讯》 (综合.上) 2009年第1期。
[2]徐红宇:《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研究》, 《教育财会研究》2006年第3期。
医院科研经费审计报告 篇5
被审计单位:
审计项目名称:
审计组长:
审计人员:
报 告 日 期:
一、基本情况:
1、截止2009年12月31日,科研科职工人数 人。设置了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科研机构管理、学会工作管理、综合信息管理及科长六种岗位。
2、科研科主要负责医院科研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管理,包括各级科研项目的申报、监督实施、结题;科研成果的鉴定、报奖、转化与推广;医院附设自治区级研究所和重点试验室等科研平台建设;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专业学会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科研论文登记、报销和奖励等。
3、科研经费纳入医院财务,由科研科统一管理,财务科进行核算和监督。科研经费专款专用,财务科单独设账核算。科研科负责科研经费收入、支出项目的审核,财务科负责科研经费建帐及核算工作。
4、科研经费的来源主要包括:外来项目资助经费(指列入国家、部委、省及厅局等主管部门下达的项目资助经费;国内外合作研究或受委托研究的项目合作经费);医院科研专项基金(包括医院配套资金和医院科室科研基金)。
5、科研经费主要支出项目: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仪器设备购置费、实验改装费、协作费、课题组织实施费、部分人工费、科研论文奖励、专著奖励、科技成果奖励、科技进步奖奖励等。
二、年度科研经费来源及使用情况 根据医院会计帐簿和科研科提供的资料反映,年度科研经费来源、使用情况如下:
1、科研经费来源: 万元
其中:外来项目资助经费 万元
医院配套资金 万元 院内项目资助经费 医院拨付博士科研启动经费 万元
年正在开展科研项目为 项,其中,国家级 项,国家合作项,省级项,省级合作项,市级项,厅级项,院内项目项,中华医学会项,吴阶平基金1项。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
3、年度科研经费支出万元。
4、年度科研经费结余万元。
5、年末科研经费累计结余万元,年末累计结余万元。
三、总体评价
通过审计我们认为,科研科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中,能逐步完善管理制度,积极推进科学化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根据科研工作的需要,制定了《科研机构管理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技奖励办法》等管理制度,并围绕医院科研五年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修订了《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在原有科研奖惩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医院科技奖励办法》等。
2、各类科研经费的收入能纳入医院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单独设 账核算,不存在科研收入脱离医院监管形成体外循环的现象。
3、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基本符合国家及医院的科研经费管理和财务制度的有关政策和规定;科研经费的使用报销基本能按照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办理;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基本完整、真实、全面。
4、用科研经费购置的仪器设备基本上能纳入医院资产,由医院统一管理。
5、科研论文奖励及专著奖励符合医院规定的奖励标准。
6、科研项目决算的编制及数据基本真实、完整,基本符合国家及医院有关科研经费管理相关政策、规定。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研科的《科研经费明细帐》部分项目的明细记录不完整,与医院财务明细帐中财务数据不相符。主要原因为:一是部分在科研科已审核登记的科研经费支出,没有及时到规划财务部报销;二是科研科在实行科研经费报销审核登记前,部分已在规划财务部报销的科研经费未在科研科登记。
2、个别设备未记入医院固定资产帐目
用科研经费购置的个别设备未能纳入医院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不符合自治区人民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细则)》第三条“用科研经费购买的仪器设备,按医院有关规定由医疗设备管理科登记,作为固定资产后方可办理报销手续。财产归医院所有,课题组使用,不扣所在科室的消耗。项目结束后,所购设备原则上归项目承担科室 继续用于科研工作”的规定。
六、意见和建议
1、建议科研科工作人员应做好《科研经费明细帐》的记录工作,对每一课题的经费来源、支出内容、金额等逐项逐笔登记,及时按月、年进行累计结出余额,并与财务科按课题核对科研经费的收支情况,完善科研经费数据记录的动态管理,如有不符,及时分析、查找原因,确保科研经费收支数据相符,以进一步加强科研经费管理,规范经费使用,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 篇6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 管理 研究
中图分类号:F6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2-115-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及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高等院校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科学研究队伍,开展科学研究不仅可以促进教育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同时科研经费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还可增强高校的资金实力。因此,搞好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不仅是科研工作的一个方面,更是高校财务工作的一项
重要内容。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科研经费来源的多样化导致了经费管理的复杂性。随着高等院校的发展,科研实力不断加强,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日趋多样化。一是来自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下拨的纵向科研经费,各主管部门都制定了每类科研经费相应的管理办法。二是来自于企事业及社会上各类单位的横向科研经费,由于大多数项目是以委托合作的形式、内容各不同,对经费的管理与核算的要求也不同。三是来自于校内自筹经费,多数高校的财力有限,学校拿出大量资金支持科学研究是希望有所回报,因此,对这部分经费的管理办法也有所不同。
2.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由于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广、项目类别及名称繁多,造成经费分类管理困难,有时同一项目从不同渠道均获得资助经费,而经费使用情况要分来源渠道上报,给科研课题的财务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又由于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及会计软件功能的局限性,项目的分层次管理和分级上报也很困难;科研经费的负责人一般是课题主持人,他们多数对财务知识不是很清楚,往往做不到按财务制度要求报账,使财务人员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既要考虑实际情况,又不能违反财务制度,从而给工作增加了难度;课题结题按要求上报经费使用情况时,科研人员自己上报的项目经费开支明细与真实的开支情况往往不符,上报的经费结余数一般为零,而一些课题经常出现“结题不结账”的现象,结余经费仍留给课题组继续使用,造成账表不符。有时也会出现一人同时有几个项目,经费混着用,无法核算每个项目的真实成本。
3.科研项目成本核算比较困难。在高校大多数人员教学科研双肩挑,其工资、津贴都在学校的人员经费中统一列支,学校的公共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无偿为科研课题组提供使用,大部分科研仪器设备的维护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提折旧)、水电费等与学校事业费一起核算。按有关规定,科研收入计提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中一部分是用来支付学校垫付的水电、仪器设备更新等费用,但实际上所提的管理费成了科研管理部门的日常开支,用教学的材料作科研项目的实验,用纵向科研经费拨款作横向课题的实验,使科研项目的成本难以准确计量。
4.科研资金和资产流失比较严重。随着高校横向科研收入的大幅增加,高校对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在加强,多数院校出台的政策是按科研收入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或为国家代扣代缴一定比例的税金,因此有些科研人员将从社会上争取到的科研资金不入学校账户,而是挂靠在校外单位,从而逃避上缴管理费和税金,避开学校对资金的监督管理;或将已进入学校财务账户的科研资金以各种方式转移到校外;或用一些与该科研项目无关的票据报销套取现金,将个人及家庭生活开支列为科研费用,将科研经费变为私人财产;有的科研人员校外承接项目,资金不进入学校,却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实验设备、实验试剂等进行实验,学校得不到补偿,造成学校资源大量流失。
5.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处于失控状态。目前大部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实行多级动态网状管理模式,存在着科研管理部门、科研人员所在院系、学校设备管理部门、学校财务管理部门等多头管理现象,使高校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处于都不管状态;由于学校财务账只反映科研资产的金额,而科研设备购置的数量、品名、规格及型号等在学校的设备处反映,科研设备的利用率财务处也不清楚,所以财务处无法知道科研设备的购置、利用是否合理,从而造成科研设备重复购置和利用率低下的浪费现象;科研资产验收入库的手续也不像管理事业经费资产那么严格,购置后的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大部分由课题组保管使用,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和岗位调动时,没有办理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物随人走;更有甚者,有些科研人员为了逃避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购置固定资产时化整为零,将国有资产拆分成材料、元器件等开具发票,从而造成学校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6.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不高。大多数高校的科研经费开支审批是实行课题组负责制,课题组自行计划开支,使得课题项目经费的使用、管理各自为政,资金使用综合效益不高。各课题组添置设备大都由课题经费支付,各课题组购置的设备成为专用设备,学校难以做到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与资源共享。不同部门、课题组重复购置相同或类似的设备现象严重,仪器利用率不高。长期以来,大部分高校从未将自创无形资产纳入学校的财务管理体系,科研资金间接使用效益不高。
7.科研项目争取过程中存在“商品化”现象。由于目前我国科研经费的取得, 大部分是靠审批获得, 审批部门就形成了一个“卖方市场”,加上近几年来不正之风的增长, 高校申报课题就出现了“跑课题”、“跑经费” 的现象,科研人员为了取得科研经费,申报课题者与审批者之间就容易产生不正当的“钱权交易”现象,造成国家科研资金的流失和浪费,过多的剩余科研经费很容易导致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发生。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高校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但是一些高校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真正重视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没有建立起规范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没有建立严格的财务审批、报账制度,没有建立分级管理的责任追究制度,严重影响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
2.高校中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过于宽松。许多高校尤其是规模相对较小、整体实力较弱的高校,为了鼓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争取多报项目、多拿项目,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都比较宽松。如为了充分调动从事科研工作的教职工的积极性,大多院校在科研经费到款后学校只留取经费额的5%~10%作为科研管理费,而没有对科研工作进行细致的成本核算,对于学校通过科研工作取得了多少经济效益并不关心。应该看到科研和教学在有些方面是相互促进的,如果把主要人力、财力用在科研上,就必然减少教学上的力量投入,势必影响到教学质量。如果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收入过高,也会造成教职工之间的收入差别过大,进而影响教职工的整体稳定,不利于高校总体工作的开展。一些高校认为科研经费为预算外经费,无需从严管理,而只要课题经费能进学校, 至于学校通过科研工作取得多少经济效益并非重要,甚至认为“宁可学校赔钱,也要支持科研工作”。所以从事科研所用的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管理费、科研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等都不计入科研成本,而从教育事业费中列支,一些高校常常用教育事业费去弥补科研经费的空缺。
3.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造成科研经费报销中出现违纪违规的现象,既有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许多学校在科研管理体制上实行课题组负责制,科研经费到款后学校扣去管理费,剩下的经费全由课题组自己支配,而缺乏对科研过程尤其是经费使用的监督与管理。
4.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直接费用在课题间的分割困难。项目负责人往往同时承担多个项目,有些项目的研究内容之间存在相关性,或内容相互交叉,因而,很难将承担多个科研项目的一个课题主持人的经费支出具体到某个项目。财务人员不能准确地填报单个科研项目决算报表。在此情况下,往往由课题负责人自己确定某课题的支出数额,从而造成了科研课题成本核算的不真实。公共费用分摊困难。如何按照课题制的要求合理分摊公共费用,并列入预算,目前许多单位尚没有较明确的分摊办法,从而难以进行成本核算。按照全成本核算要求,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所取得的收入应计入课题的预算收入,并参加成本核算,但由于它涉及所得收入的产权界定、不同产权拥有者之间经费的分割等等问题,这一块的经费也较难分割和计算,从而加大成本核算的难度。
5.科研经费管理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科研经费管理过程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科研经费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科技、财务、设备管理、审计和行政监察等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管理、监督科研经费使用的全过程。然面,在科研工作的实际运行中,由于科研经费管理各部门间的沟通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各职能部门将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作为割裂的过程,缺乏系统的配合、协调和沟通,科研项目信息在各部门之间未能做到及时、全面共享,造成经费使用和管理的混乱。
6.科研经费监督过程存在的问题是高校科研项目来源渠道广、数量多、专业面广等特点,加大了对其监督检查难度。“热规定、冷监控”的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缺乏对经费支出的实时监督,审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其事前、事中监督职能,不能及时发现经费开支的漏洞,尤其是在报销过程中财务部门看不到项目申报预算,无法考核各项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容易造成“报销不真实”、挤占挪用科研经费、私设“小金库”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科学研究的发展。
三、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1.不断完善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各高校要针对当前科研经费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科经费管理制度。特别应针对当前横向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立和完善校内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切实加强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横向科研经费的收支必须规范,经费的使用要依据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符合有关法规制度的要求。在横向科研活动中,为个人谋取私利、损坏学校声誉或给学校造成经济损失的,必须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触犯法律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2.树立成本核算意识,加强对科研成本管理。科研项目成本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参照国际上通行的核算办法,将在科研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划分为科研成本和期间费用。科研管理费、人员经费(根据科研工作量折算)、业务费等支出是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组成部分,进入科研项目直接成本。各高校应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确定科研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合理水平。其中,科研管理费可根据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规定的比例由学校安排使用;科研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学校制定管理办法予以规范,但目前科研管理费提取比例最高不得超过项目经费总额的10%。提取的科研管理费必须纳入学校预算统筹使用。人员经费、业务费等其他各项支出,各高校应根据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的要求据实列支,不得预提。相关期间费用根据耗用数量(如水电费)或估算租赁价值(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等)进入科研项目间接成本。非相关期间费用(如学校实验场所及仪器设备管理部门的管理费用)可进入科研项目间接成本。
3.建立研究生助研津贴制度。研究生是高校科研活动的重要生力军。在科研活动中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方式,也是高校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成功经验和重要任务。各高校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研究生在学校科研工作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应紧密结合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并根据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的要求,对参加课题研究的研究生,在课题经费中据实安排研究生劳务费用支出,作为研究生助研津贴。各高校要重视和规范研究生助研津贴的管理工作。日常核算时要保证助研津贴在科研经费中的支出,并采取直接转入研究生个人银行卡等措施,确保助研津贴按时足额发给研究生。
4.重点开展科研经费管理审计。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审计在各个高校尚处于起步阶段,可借鉴的经验很少。在开展这项工作之前,可采用调查问卷、询问、观察等方法对高校科研管理、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等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调研。当前情况下,内部审计部门可主要选择一些金额较大、有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大科研项目,跟踪项目申报、立项、研究、结题的全过程,以经费预算和经费到账、使用、决算为主线,针对每个环节实施审计,以揭露管理不善、经费开支不合理作为审计重点,并为今后全面开展这项审计工作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5.建立科学的专项经费创新管理模式。即:实行科研项目课题组的全额预算,实施全过程的动态控制,全成本核算。将预算管理、过程控制、成本核算与决算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预算资金进行动态管理,同时要重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建立虚拟科研资产管理中心管理,并多次利用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提高资产的利用率;设立科研人员节约创新奖励基金,鼓励节约,设立红色警戒线,对违规、违法人员给予不同程度的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形成科学规范的科研经费创新管理模式,设立虚拟资产管理中心。对已购置验收未报废可继续使用的科研设备进行详细的登记,记入虚拟资产中心有形资产科目;对已验收项目的无形资产登记记入虚拟资产管理中心无形资产科目进行管理,以备后来的项目可以重复使用。这样可以避免设备的重复购置,浪费大量的资金;可以减少设备在不同单位、不同部门之间的归属权和使用权的部门之争; 减少设备因集中管理而带来的损伤、管理费、空间占用费等。节省了重置费用和其他费用,提高了设备使用率。同时,节约下来的资金可以纳入奖励基金。
6.建立核算中心,划小核算单位,实行分级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确度。一所大学可能包含若干所学院和独立核算的机构,对这些单位完全实行预算管理不利于事业发展,同时还会降低工作效率。建立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加强对各部门领导,避免设立多头账户,防止私设小金库。确保学校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完善计算机联网管理,提高预算管理的准确性、快速性和完整性,并利用计算机网络对学校有关部门执行预算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因此,高校可建立校长领导下的财务、审计、纪检等部门人员组成的预算管理机构。其主要工作是对学校有关部门的预算编制情况进行指导、论证、监督;对学校有关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评价;对学校有关部门的预算指标要求客观、合理、准确。
7.规范科研经费购置固定资产的管理。国家和各省市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都明确规定:科研经费购置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其使用权和经营权归项目依托单位, 必须纳入项目依托单位的固定资产账户进行核算与管理。资产的处置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各学校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固定资产,均属学校的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的统一管理。项目负责人必须配合财务部门、资设备管理部门做好资产的保管、维修、报废、报损、清查等工作,特别是在项目结题时, 应及时做好清理、移交、保管人员变更等手续,这样不仅能提高资产的共享率,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止账外资产和资产流失。
8.建立有效的数字化信息网络管理平台。通过校园一卡通系统将每个职工所有科研项目信息(含申报支出预算、项目有效起止期)与校园卡做好绑定,报销科研经费需先刷校园卡,财务人员根据卡内申报预算进行审核并从相应支出项目上做减法,直至报完为止。如果到有效期末项目仍有余额,学校自动结转入科研基金中。设备管理部门将有关固定资产入库信息加入校园卡内,职工发生变动时,首先收回校园卡,根据卡内信息办理调动手续,防止科研资产流失。
参考文献:
1.程玉洁.新形势下应切实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3)
2.王义明,刘红梅. 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探讨[J].中国农业会计,2006(7)
3.常笑霓,王心雁.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监督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3)
4.吴京红.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创新的探讨[J].群言堂,2006(5)
(作者单位: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财务处 天津 300222)
关于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思考 篇7
关键词:科研经费,困境,内部审计体系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尤其是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启动实施后,国家对各高校科研项目的经费资助水平大幅提高,然而由于部分高校不重视对科研经费的内部审计,也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导致经费使用缺乏有效的管理。2006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表示要将教育经费活动全部纳入审计范围体系,加强对国家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内部审计。本文从内部审计体系的构成要素着手,构建了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框架。
1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面临的困境
1.1 审计主体单一
随着科研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高校科研经费数额逐步增加,经费来源的渠道也丰富多样化,各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也普遍实行课题制。在多数的高校中,一般都设立了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理所当然的承担起了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审计职能,然而内部审计在发挥该功能时常常受到一定限制,究其原因是审计部门地位的独立性不强。由于科研项目的数量和金额往往成为衡量高校科研水平的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的排名,甚至相当一部分高校把科研经费的到位额作为一个工作完成量指标。高校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却又服从于上级部门的安排,出于为提高自身高校“排名”等目的,审计主体的单一性也导致了外部审计部门疏于对科研经费的认真监管。
1.2 审计客体责任不清晰
在1998年,科技部、财政部就已联合颁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财务管理办法》,其中提出“专项经费实行课题制管理”的要求。随后在200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也转发了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制定的《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国办发[2002]2号),之后又发布了《国家科研计划课题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科研计划课题评估评审暂行办法》,再次明确了对国家科研项目必须实施课题制的管理模式[1]。因此,审计客体就由“项目单位”和“课题组”两个层次组成。项目单位主要负责各项目的管理、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以及监督课题组在其权限内对经费的使用。而课题组则是科研经费的执行者,因此,对科研项目的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又具有经济责任审计的特征。而目前部分高校对审计客体的责任界定不清晰,权责混乱的现象时常发生。
1.3 审计目标不明确
高校科研项目经费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对经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进行监督检查。而目前各高校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审计更多仅仅停留在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却忽略了对其合法性和效益型的审查,正是由于审计目标的不明确,导致不能对科研经费的高效使用起到很好的监管作用。
1.4 审计范围不合理
当前各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审计往往是抽取部分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审计,并不是对每笔科研项目展开详细的调查,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疏忽对部分项目的调查,而这恰是极可能造成舞弊错误的科研项目(即性质上相对重要的项目),审计范围的不合理也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2]。
1.5 审计时间安排不当
任何一个科研项目的执行都是有期限限定的,并不一定与会计上的核算报告周期相一致。目前,大多数高校对科研经费的内部审计习惯于在项目结题后再进行,也就是一种所谓的事后监督,这种审计时间的安排不能够合理保证在科研项目的整个过程中持续跟踪检查,及时发现纠正舞弊错误,最终影响了审计效率的提高。
2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体系的构建
2.1 审计主体多元化
由于高校中的重大攻关科研项目经费主要是来自于国家的财政专项拨款,其管理和使用理应遵守科技部、财政部以及高校自身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并接受其监督和检查。因此,在对科研经费审计时,除依靠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外,国家审计机关及社会审计机关的介入也是必要的。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都具有较强的监督检查作用,但其各自在审计领域,发挥作用层次上是有所不同的。内部审计的关键是对科研经费管理使用过程进行有效的、全方位的监督,能够体现对过程控制的及时性[3]。然而,对于那些报课题骗取科研经费、或改变形式多次申报等问题,则要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作用,形成以国家审计为主导,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配合、协助的多元审计主体。
2.2 审计依据充分性
各高校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内部审计要严格遵守国家财政部、科技厅等颁布的文件,以及审计法、内部审计准则、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还要把相关政府部门的法规及各高校内部制定的规章制度等管理办法也作为审计的依据。除此之外,对于一些重大攻关的科研项目在获得批准时往往项目负责人也会编制项目预算、立项合同书等相关文件合同,这其中会对项目课题的研究任务、目标、过程、形式、成果、经费预计使用情况等做出详细具体的承诺,在存在这些约定的情况下也可将其作为审计的依据。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内部审计建立在充分的审计依据基础之上,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审计目标明确性
审计目标的真实性重点是对科研经费的财务收支核实,并检查其成本支出核算与预算是否相符,同时也为审查财务收支的合法性提供了依据。合法性则主要是从相关制度政策方面,审查科研经费在使用管理中的不合理、不规范等违法问题,着手加强科研课题经费的统一管理,避免公款私用,贪污浪费等现象[4]。效益性则是注重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效果作出审查和评价,同时这也是科研经费提供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还是科研工作成果衡量的关键标准。因此,在科研经费的内部审计中我们应尽可能做到明确审计目标,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2.4 审计范围全面化
各高校中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内部审计不仅仅要注重对财务收支情况的监督检查,也要注重对其效益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所以这常常是一项较为综合复杂的审计工作。然而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一项专项的审计工作,审计重点是对科研经费的专项资金审计,而且科研经费的开支不会像其他日常开支一样频繁发生[5]。因此,我们可以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审计扩大范围,采用详细的审计方式以对经费的管理使用有全方位的监督检查,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2.5 审计时间合理性
正是由于科研项目都有约定的执行期,也就决定了内部审计的周期性。科研项目的活动是贯穿于科研的全过程,这要求内部审计活动从时间安排上也应当是连续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不应是项目终结后进行的一次性审计。而在项目的前期阶段也要对科研经费预算的使用安排等进行事前审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则要对经费的执行开支情况等活动审计,对不符合审计计划的事项及时做出调整;在项目实施完成后,对科研经费的决算、项目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事后审计。综合来看,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的审计应安排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体现出内部审计活动的动态连续性。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分析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中面临的一些困境之后,从内部审计体系架构的角度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为各高校在今后内部审计工作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有益于对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进而提高科研质量和水平,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从而促进各高校科研工作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柴莉.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初探[J].审计月刊,2007,(4):45~46.
[2]樊文英.浅谈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J].审计月刊,2008,(6):36~37.
[3]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44~45.
[4]谭红梅,张经鹏.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审计初探[J].财会通讯·综合(上),2009,(1):93~94.
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 篇8
一、高校科研经费的现状
1.2008年我国高校科研经费总额由2006年的457.3亿元增长到654.5亿元, 其中半数来自于企事业单位和地方委托的产学研合作项目, 科研经费成为高等学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 有近40万教师从事科研工作。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总数的63%, 国家创新研究中心占总数的39%,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占总数的27%, 国家工程实验室占总数的25.8%, 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占总数的70%, 国家大学科技园69个。2008年, 高校主持完成自然科技奖占总数的47%, 技术发明奖占总数的81%, 科技进步奖占总数的37.9%, 高校囊括了技术发明奖的全部一等奖, 充分显示了高校科技工作在科研领域的重要地位。
2.高校为鼓励科研人员争取经费, 在科研经费管理规定上给予争取到经费的研究人员高比例奖励, 造成重申报、轻成果的现象, 一个项目多头申报的情况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我国高校的科研大都围绕经费申请与发表论文转, 真正实现产业化的很少。科技成果转化率也较低, 平均仅为20%, 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 专利技术的交易率只有5%, 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二、目前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难点
1.科研经费来源的多元化造成了管理与核算的复杂性。高校科研经费的申报有多种渠道, 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各行业主管部门下拨的纵向科研经费, 如:国家级科研经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等;省级科研经费包括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资助项目;市级科研经费包括市科技局计划;学校科研经费包括青年基金、创新基金等。二是学校与社会其他部门及企业进行科研合作、科技咨询或科研成果转让所获得的横向科研经费, 由于项目合作的内容不同, 对经费的核算也不同。三是高校自筹的配套科研经费。由于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 科研经费的提供部门对经费使用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 各个渠道的科研项目有不同的使用要求, 这就带来了科研经费管理及核算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科研经费管理必须按资金来源及科研项目独立设账, 分项管理, 但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大多数采用单一项目管理和核算模式, 这势必会产生经费来源多元化与管理核算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加大了经费管理及监督的难度。
2.高校不重视科研经费的投入产出效益, 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审计监督职能未充分发挥。由于当前科研课题的数量及经费额度已成为衡量高校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 某种程度上决定着高校的“排名”, 也是高校创收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 高校领导层只关注通过上项目来争取经费, 而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及效益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甚至有观点认为, 科研经费是教师自己争取来的, 项目负责人花自己的钱, 其他人无权过问, 且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而且为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高校在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上实行“课题组负责制”, 对到账的科研经费只提取少量的科研管理费, 其余全部由课题负责人自主支配使用, 使相当一部分科研经费在还未开展科研工作前就变为个人消费基金, 而真正用到科研上的经费大大的减少。
同时, 有些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对于科研经费报销中不符合规定的费用宽松对待, 有些高校是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 或缺乏规范有效的监督手段, 使“潜规则”大为盛行, 损失浪费、支出不合理, 管理费和人员经费比重过大的现象非常严重, 财务人员只是充当了一个经费保管员的角色, 这些问题在横向科研经费的使用中尤为突出。而且高校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督力度也不够, 在审计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阻力, 审计部门未能充分发挥其事前、事中监督职能, 对经费的监督仅停留在科研项目结题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审签, 不能及时发现经费开支的漏洞,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科研工作的开展和产出效益的提高。
3.高校科研经费重立项、轻预算, 预算编制与结题结算不匹配。许多高校把科研经费到位额度作为必须完成的工作量指标, 列入教师工作考核及岗位聘任条件中, 只注重科研项目的数量与规模, 对管理不重视。由于教师不熟悉有关的财务制度, 预算观念一般不强, 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经费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所需的成本, 预算的精确性较低、偏差较大。而实际使用中科研人员又不能根据预算适当开支, 以至于项目结题的经费结算与预算存在较大的差距, 为了弥补“差距”, 只能人为地调整结算支出成本, 造成数据的失真。这种情况下, 预算的编制仅仅是为了满足争取科研项目的需要, 而没有发挥科研经费预算的真正作用。
4.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 长期挂账报销费用现象比较普遍。所谓结题不结账是指, 科研项目完成后已通过项目下达单位验收评估, 但项目不做结账处理, 结余资金仍作为项目进行管理。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的意见》的规定, 各高校负责基本科研业务费的具体分配、使用、考核等全过程管理, 定期向主管部门提交总结报告。主管部门负责对各高校基本科研费的分配、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但有些高校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脱节, 特别对于横向课题, 结题不结账的现象更为普遍, 从而给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结题不结账导致固定资产不能及时进行清理, 结余资金不能分配, 课题负责人为给个人或课题组谋取私利, 将剩余经费长期挂账, 报销餐费、电话费等与科研无关的支出, 造成科研资金的极大浪费, 同时也增加了财务人员会计核算和项目财务管理的负担。
5.科研成本核算的不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科研项目的成本应该实行全成本核算, 所谓全成本核算就是将科研项目消耗的所有资源成本纳入科研项目进行核算, 但在实际中较难实施。一是因为以财政拨款为主的高校, 是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 不进行相关成本核算, 不计算利润。二是因为高校的教学与科研有着密切的联系, 事业经费与科研经费的成本往往相互渗透, 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没有严格区分教学与科研支出、横向课题支出与纵向课题支出。许多高校的横向科研经费, 立项时不做预算, 期间不进行成本核算, 结题时不做决算, 只核算发生的直接费用, 其间接费用如课题实验所耗用的房费、水费、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等等, 都没有在课题经费里分摊, 造成学校事业经费收付不实, 科研经费使用情况会计信息失真, 学校办学效益核算不清, 也给科研人员业绩考核带来了困难。
6.绩效评价指标的缺乏。开展科研经费绩效审计需要对效益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价, 效益性评价又包括经济效益、技术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而技术效益的评价往往超出审计人员的专业范畴, 社会效益评价又以定性描述居多, 以科技部、财政部2006年7月颁布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管理办法》[ (国科发计字) (2006) 330号]为例, 其中第38条规定要对科研项目实施效益评价的内容仅为:“……重点评价研究成果的实质性贡献和作用, 重点评价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科学价值, 对学科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国际影响。”这样的表述只能作为科研经费审计的参考内容, 而不能作为审计依据。效率性和效果性评价指标也没有统一的规定, 使审计评价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很难操作。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指标的空白导致无法有效地开展科研经费绩效审计, 这也是制约其向深层次发展的主要原因。
7.科研资产管理混乱, 固定资产重复购置, 流失严重。高校开展科研活动形成的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由于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众多, 尤其是横向经费, 不易为学校所控制, 造成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对有形资产诸如电脑、仪器设备等管理混乱, 固定资产登记不及时, 对那些化整为零、以耗材方式购入的固定资产亦未仔细核对, 其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等后续处理工作缺失。科研部门结题时, 也未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固定资产清理;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和岗位变动时, 没有办理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 物随人走, 使资产中的较大部分滞留在私人手中, 流失严重, 而且重复购置的情况很普遍, 学校难以做到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与资源共享。国家政策明确规定, 科研经费必须统一纳入学校财务管理, 但部分高校的课题组在外设立公司, 科研经费不入学校财务而直接转入公司, 以逃避学校财务的监督和漏逃学校提取的管理费, 造成高校科研资金的直接流失;或将进入学校财务账户的资金以各种名义如合作、测试等方式转移至校外, 使科研资金转为私人资金。更有甚者, 有的科研人员校外承接科研项目, 却无偿占用学校资源, 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实验设备、实验试剂等进行实验, 做成产品, 向外销售, 中饱私囊。此外, 对科研经费所形成的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 许多高校没有纳入财务管理体系, 进行账务处理。这些都造成了资产的浪费、流失和失控。
三、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 引起政府和高校领导层的重视, 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共同发挥作用, 提高经费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 中央提出了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教育部2010年工作计划中也把科研经费审计做为工作内容之一, 可见政府也意识到这方面出现的问题, 越来越重视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但是, 高校领导层对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 这一方面要加强宣传, 二是由政府自上而下的制定政策来严格管理、规范管理, 如果领导层不重视、不支持, 高校对科研经费的内部审计就无法真正有效的开展起来。就目前“863”、“973”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审计实践来看, 主要是由国家审计机关或由科技部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实施外部审计。横向课题主要由合作单位委托社会审计进行或由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实施审计。需要注意的是, 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均具有较强的监督制衡作用, 但其作用层次、领域和方式是有差异的。内部审计的核心是对科研经费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全面的监督, 优势体现在过程控制、实时控制, 能够有效克服“中间过程不问责”的弊端。然而, 对于虚设课题骗取资金、改头换面多头申报等已超出单纯科研经费管理范畴的问题, 则应以国家审计监督为主导, 内部审计起配合、协助的作用, 而且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经费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将经费评审、经费分配和经费管理过程向公众公开, 充分发挥媒体与互联网的作用, 构建打破部门疆界的信息共享平台, 提高经费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让申报的课题公众都可以查询和监督, 让纳税人的钱真正用到刀刃上。针对多头申报的问题, 有些专家还建议, 国家可以采取新的科研政策, 除了对基础研究项目直接拨付经费外, 对应用科技项目可以走市场化道路, 由项目业主单位或客户企业投资, 国家给予企业相应投资额的免税支持。因为企业奉行的是“谁投资, 谁当老板, 谁说了算”的原则, 这样可以逼着高校的科研项目出成果, 出效益, 实现产业化。
2.审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建立情况,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 制度要先行。2009年8月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制定了《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这是继《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之后, 国家就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出台的又一项重要制度。各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结合实际情况, 建立一套科学、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在管理纵向科研经费时, 应该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项目主管部门的财务规章制度, 监督、控制不合理开支;而针对当前横向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应建立和完善校内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规范经费的收支, 经费的使用要依据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 符合法规制度的要求。在横向科研活动中, 为个人牟取私利、损坏学校声誉或给学校造成经济损失的, 必须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3.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的内部管理制度, 明确学校科研、财务等部门及课题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学校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立项管理和合同管理, 代表学校签署科研协议, 对课题执行过程中的重大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 组织协调课题结题验收和技术评审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指导课题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 审查项目决算, 监督、指导课题负责人按预算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 并确保科研经费使用符合国家和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课题负责人负责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和决算, 并按规定在批准的计划任务和预算范围内使用经费。课题负责人应自觉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 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应各负其责, 密切配合, 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4.审计科研经费的预算及其使用情况, 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一是科研经费预算的管理。强化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既有利于保证科研活动按计划有序开展, 也有利于严格控制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 加强财务预算的约束力度, 维护其严肃性。二是科研经费收入的管理。不论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的纵向课题经费, 还是向企业等经济组织提供技术有偿服务而取得的横向科研课题经费, 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按项目进行会计核算, 专款专用, 杜绝科研收入脱离学校监管形成体外循环。三是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 防止盲目挤占学校资源和科研经费使用失控现象的发生。对于纵向课题经费, 应严格规定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与开支标准, 重点规范人员费、管理费、协作研究费等支出的管理, 课题支出预算项目中该三项经费预算一般不予调整;人员费应按照研究人员的工作量和国家相关标准在批复的预算内据实列支, 严禁从课题经费提成用于人员奖励支出;项目管理费包括项目管理人员费用和其他行政管理支出;项目使用学校的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的使用费或折旧费等, 应在批复预算范围内按照财务制度允许的分摊方法, 分摊计入课题成本, 据实列支, 不能简单地按比例直接提取。对于横向课题经费, 在弥补科研活动中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仪器设备和房屋的使用费或折旧费、差旅费、管理费等课题研究费外, 应建立兼顾学校、院系和科研人员个人利益的科研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以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在账务处理方面, 可设“科技服务收入”为一级科目, 下设若干二级明细科目, 包括材料、水电费、资料费、差旅费、人工费、管理费、设备费、税金、其他费用等, 以便项目结题后进行财务分析, 使科研经费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审计过程中, 一是关注与科研活动无关的支出。诸如文化用品、日用品、礼品等支出, 这是一项极其繁琐但很有必要的工作, 要得到财务部门的支持, 要求项目报账时提供实物明细。必要时, 还可以到卖方进行调查取证, 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二是关注劳务费的支出。通过审查项目合同书中所列人员名单, 并通过向有关当事人及其所在科室知情人调查取证, 判断劳务费支出是否属实, 有无编造假名单套取劳务费, 以及偷逃个人所得税的情况。另据教育部教财[2005]11号文件中“人员经费、业务费等其他各项支出, 各高校应根据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的要求据实列支, 不得预提”的规定, 审查有无从科研经费中预提费用私自掌握脱离财务监督的情况。
5.加强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 防止私分滥用。目前, 高校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题不结账, 继续留归课题组作为其他科研项目的前期启动资金使用。造成高校应结未结课题越来越多, 导致科研成本核算严重不实, 这种情况在横向课题上表现得更加突出。因此, 高校应根据学校实际, 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明确课题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管理办法, 及时清理结题经费, 避免长期挂账, 防止国家科研资金的浪费与流失, 维护国家财经纪律。对纵向课题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和财政部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 经相关部门批准后, 可留给学校, 用于补助科研发展支出;对横向课题, 可按照科研合同的约定, 在兼顾学校、院系、科研人员利益的前提下, 合理分配, 一部分留作学校科研发展基金, 一部分留作院系发展基金, 其余作为课题组基础研究经费使用。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严禁用于发放奖金和福利支出。
6.引入绩效评估机制, 强化成果管理理念。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如何既是资金提供方所关注的重点, 也是衡量科研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实践中, 发达国家在政府科研经费管理中普遍引入了评估机制, 不仅重视立项前的预算评估, 还重视立项后的绩效评估。因此, 我国有必要建立定期的经费使用评估与反馈调整机制, 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经费监控, 并通过建立健全项目成果评审制度, 强化成果管理, 既要积极推进应用类成果的产业化, 还要建立和完善公益类成果的共享平台。当前, 大多数高校科研项目不注重管理, 效益性监督不够, 使得项目效益低下, 甚至无效益而造成损失浪费。因此, 必须将科研经费投入的成果回报纳入绩效审计, 对学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及其经济活动的效益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检查和评价。建立健全投人产出比的统计和奖惩制度, 并加大透明度, 对大项目、国家或部委实验室的投入必须公布它们的投入产出比, 建立量化指标进行检查和约束,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的价值与科研经费投入的价值以及科研项目的预期研究价值相比较, 以确定其经济效益, 作出审计结论, 并提出审计建议, 从而促进学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提高。
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率、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的比率、前期与本期各项收支指标的对比比率、科研效益、资金使用率、科研项目完成率、科研课题耗时率、科研经费节约率、成果应用率、成本效益率、科研成果得奖率等, 根据科研计划、财务决算报表、统计数据和其他有关资料, 对科研经费效益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揭示存在的问题。
7.规范科研资产管理。规范科研资产管理, 是避免科研经费支出混乱的有效方法。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学校的固定资产。科研仪器设备购置应实行预算、申报、审批、购置、验收制度;科研管理部门要建立科研仪器设备、低值易耗材料台账, 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当科研人员变动以及项目结题后, 财务部门和科研部门对固定资产应及时办理变更登记, 做好清理、移交、保管人员变更手续, 资产由学校统一保管和使用, 做到资源共享, 以提高使用效率, 避免设备的重复购置, 有效防止资产流失, 促进科研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于科研项目购得的图书资料可按发票集中造册, 交由校图书馆或学院资料室进行统一管理, 既可充分发挥图书资料的效益, 也可避免个别项目负责人变相开发票套取现金的现象。对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无形资产, 如专利技术、版权、发明权等, 应根据鉴定和认证资料, 纳入学校无形资产的保管。对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转让应由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执行。
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在科学研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应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手段, 开拓管理思路, 充分发挥审计的作用, 为科学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推动高校产学研结合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谭红梅, 张经鹏.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审计初探.财会通讯, 2009 (1)
[2].沈菲, 沈立峰.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当代经济, 2008 (12)
[3].周斌.我国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现状及其改进对策.教育财会研究, 2009 (6)
[4].孙珍寿.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0)
[5].孙志明, 李文钊, 陈亮.高校级科研基金项目经费管理浅谈.经济师, 2008, (11)
[6].王宁洁.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教育财会研究, 2008 (4)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 篇9
一、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问题
(一) 审计主体过于单一
科研体制的改革增加了高校科研经费额度, 经费来源方式多样化, 大部分高校的科研经费实行课题制管理, 很多高校设立了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 并承担科研经费的审计职能, 但由于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不能相对独立, 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也就受到了很大限制[1]。科研项目的数量及经费额度是衡量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 是决定高校科研水平排名的依据, 因此, 很多高校将科研经费的到位额度作为完成科研工作的指标。高校的内审部门由于缺乏独立性、或不得不服从上级部门的安排、或为了提高自身高校科研水平排名等原因, 造成了内部审计部门的单一性, 导致科研经费的管理出现缺陷, 科研经费的监管不到位。
(二) 审计客体责任模糊
早在上世纪90年代, 科技部以及财政部联合颁布了科研专项经费管理相关法规, 明确要求专项经费实行课题制管理[2]。2001年, 相关部门再次提出了国家科研项目实施课题制管理模式的要求, 因此, 审计客体主要由课题组、项目单位这两个层次构成。课题组具备科研经费执行权力, 而项目单位则负责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及科研项目管理, 包括课题组在权力范围内的经费使用情况监督等。因此, 科研项目审计具有不同程度的经济责任审计特点, 但很多高校对内部审计的客体责任认识不清晰, 导致权值混乱的现象的发生。
(三) 没有明确的审计目标
高校科研经费的内审目的是为了对经费财务收支的效益性、合法性以及真实性进行有效的监督。目前, 大部分高校对于科研经费的内部审计还停留在监督财务收支的真实性上, 忽略了对科研经费的效益性及合法性监督, 造成内部审计目标不明确, 导致科研经费使用管理缺陷, 是审计对科研经费监管作用不明显的重要原因。
(四) 审计范围界定不合理
目前, 大部分高校内审部门对于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方式为:抽取一些重大科研项目, 针对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审计。而不是对每个科研项目都进行详细的审计, 因此, 忽略了对某部分科研项目的调查, 而这部分科研项目往往是导致舞弊错误的重要项目。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中, 缺乏合理的审计范围会对内审作用造成影响, 导致内审作用不明显。
(五) 没审计时间安排不当
每一个科研项目的执行都具有一定的有限期限, 科研项目的执行时间与会计上的核算报告时间不一定相同。大部分高校都是在科研项目结题之后, 再对科研经费进行内部审计, 属于事后监督, 对于审计的时间安排不合理, 难以保证对科研项目的全程追踪调查, 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错误, 没有及时进行错误纠正, 对审计工作效率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高效科研经费内审工作改进措施
(一) 具备多元化审计主体
在高校的科研经费中, 一些重大科研项目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专项拨款资金, 这部分科研经费在使用管理上, 应遵守高校自身管理部门、财政部门以及科技部门的有关规定, 并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督。因此, 在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 除了高校自身的内审部门, 必要时应介入社会审计及国家审计等审计机关, 全面监督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3]。社会审计、国家审计以及高校内审部门都具备强大的监督检查作用, 但各个部门在审计的发挥作用及领域上有所差别。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在高校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上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监督, 以及对整个过程的实时控制。应针对高校改变形式进行多次申报、骗取科研经费等问题, 充分发挥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作用, 以国家审计机关为主导, 形成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相结合的多元化审计主体。
(二) 具备充分的审计依据
高校在进行科研经费的审计过程中, 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进行审计, 包括科技厅及财政部门颁布的职业道德要求、内部审计准则、审计法等文件, 还应将高校制定的相关规定及国家部门的法规等管理条例作为审计依据。部分重大科研项目在进行经费批准时, 项目的负责人会编制相关的立项合同以及项目预算等合同文件, 该文件中对科研项目课题的研究形式、成果、目标、费用、过程、任务以及经费预算等做出了明确承诺, 在这种情况下, 可将这些文件作为审计依据。应具备充分的审计依据, 进一步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的内部审计工作效率。
(三) 具备明确的审计目标
对高校进行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核实科研经费的财务收支情况, 并对其支出成本及预算成本进行检查, 保障高校科研经费的的财务收支合法性。合法性指的是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及制度, 对科研经费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违法现象进行审查,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 防止贪污浪费、公款私用等不良现象出现, 使高校经费使用合法化[4]。效益性指的是强调科研经费在使用上的使用效率及经济性, 并对此进行审查, 评价科研经费在使用上的效益性, 效益性是科研经费资助者最重视的问题, 也是衡量科研成果的重要标准。因此, 在进行高效科研经费审计时, 应具备明确的审计目标, 从合法性及效益性的角度进行经费审查。
(四) 扩大审计范围
高效科研经费审计工作具有复杂性, 在对高效科研经费进行内部审计时, 除了审查经费的财务收支情况外, 还要重视经费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评价, 扩大审计范围。高效科研经费内审工作属于专项审计, 主要审查科研经费的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但科研经费的开支与日常开支不同, 因此, 应扩大科研经费的审计范围, 并以详细的审计方式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进行全面监督, 从而实现经费的高效实用。
(五) 安排合理的审计时间
科研项目具有执行期限, 高校科研经费的内审工作具有周期性。应合理安排内部审计时间, 将内审贯穿于整个科研项目过程之中, 彻底改变项目结题后再进行审计的传统模式。应在项目启动阶段就开始进行科研经费在预算及使用方面的审计,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如出现与审计计划不符的事项时, 及时进行调整, 并在项目结束后, 对科研项目合同执行情况及经费决算进行审计。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应贯穿科研项目的全程, 合理安排审计时间, 安排好项目进行前、进行中、结束后的审计时间, 充分体现内审工作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 本文针对高校科研经费内审中存在的问题, 从管理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为高校的内审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对于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具有促进作用, 有利于高校科研经费的检查和监督。高校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其科研经费中的管理作用, 加快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步伐。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我国各大高校的科研经费也逐渐增加, 有的高校科研经费已逐渐成为学校资金的主要来源。但很多高校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用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内审管理, 实现经费的高效实用率, 是目前高校内审工作的重点。本文主要对高校科研经费的内部审计进行了分析, 针对当前高校科研经费内审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对策, 以完善高校科研经费内审制度, 实现高校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问题
参考文献
[1]欧阳卓平.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现状及改进措施探讨[J].审计月刊, 2011, 10 (02)
[2]汤靖.高校科研经费审计问题及其对策浅析[J].财会通讯, 2009, 08 (01)
[3]郝名玉.高校科研经费审计重点和难点[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24 (21)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 篇10
1 内部审计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影响
1.1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
在大多数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关于科研经费的支出、效益、成本等问题都没有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一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甚至盲目管理,导致偏离高校的总体发展路线,对高校的成长起到不利的影响[1]。实施内部审计可有效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控制,具体如下:(1)内部审计制度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会得到有效的控制。严格审计科研经费支出,评估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规范科研经费的管理目标,确定科研经费支出符合高校的发展需要并符合未来发展规划。(2)通过内部审计明确科研经费管理各岗位职责,完善管理制度,监督各岗位的行为规范,从而确保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不存在一些违规行为。(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部审计找出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不足,督促高校领导层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体系。从而避免因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造成的科研经费管理问题。
1.2 确保高校科研经费支出真实及合法
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出于多种原因导致科研经费支出信息存在不真实、不完整的现象,甚至一些科研经费支出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容易触发财务风险或贪污腐败等现象。实施内部审计制度可有效改善这类问题,通过对高校科研经费支出进行审计,从而提高支出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对科研经费管理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在实际科研经费管理中,内部审计主要监管以下几点内容:(1)严格审计在科研经费支出中一些不属于科研活动的支出内容。在科研经费支出结构中,不属于科研活动范围内的支出数额较小,如一些办公用品等。这些支出数额虽然不大,但由于该类支出比较杂乱,导致在实际科研经费管理中不能准确核算,造成财务信息失真[2]。(2)在科研经费支出结构中,劳务费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具体有从事科研的工作人员、在科研部分的劳务人员等。一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有些管理人员为了牟取个人利益,通过虚增劳务人员数量,从而获取一部分劳务费用。这种现象造成了科研经费支出信息失真。通过内部审计严格审查科研经费中劳务费用支出情况的真实性,从而避免以上事件的发生。(3)在用于购买固定资产的科研经费支出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一些购买的固定资产并没有上报到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从而被科研部门人员占为己有,这一类现象最终造成高校资产流失。实施内部审计,严格审查利用科研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是否转移到高校资产总管理部门中,从而避免高校经济损失。(4)审查高校科研经费支出明细及余额。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一些管理人员为了以权谋私,利用科研经费从事其他活动。审计部门要严格进行科研经费各项支出的全过程审查。完善合同管理,明确支出费用的去向,审核科研项目的真实性及合法性。对于高校科研经费余额也要加强监管,审核科研经费管理人员在科研项目结束时是否完成各项结款。(5)通过内部审计对科研经费支出及使用合法性进行监督。查看各项科研经费支出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对各类支出发票的真实性进行审核,避免科研管理人员利用假发票进行套取资金[3]。
1.3 提高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实施内部审计还有效提高了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普遍存在经费使用效益不高的现象。导致这类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两点:(1)科研项目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不仅科研成本大,并且科研成果带来的实际效益较小,从而降低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4]。(2)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一些管理人员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不够重视,导致在管理中盲目进行科研经费支出,不考虑其成本及成本效益。总之,实施内部审计可有效改善这类问题。具体如下:(1)审计科研经费的使用成本,评估科研经费使用成本的效率。如在科研项目中购买固定资产或其他科研用品的利用率等。(2)审计科研成果的实际效益。如一些科研成果的实际价值是否达到预估价值,审计科研成果的应用范围是否符合预估范围等,还有一些科研成果带来的间接性效益,如获奖等。总之,内部审计通过审查科研成本及成果,来评估科研项目的实际效益。再通过评估结果来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从而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当然,在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审计时,还要关注各项科研成本及科研效益信息的真实性,制定出合理的审计指标,从而确保审计工作的科学性[5]。
2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2.1 内部审计独立性不高
现阶段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中,独立性不高是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发展,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科研经费数额在不断的提高。高校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可有效改善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但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在高校内部的独立性不高,造成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难以发挥。内部审计在实际操作中受到诸多限制,高校为了提高科研水平的排名情况,盲目的增加科研经费数额。然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这些经费的实际效益很低。高校又限制内部审计的权责,使其无法进行相应的审计工作[6]。
2.2 内部审计目标不明确
内部审计目标不明确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高校科研经费实施内部审计是为了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控制,确保经费支出真实合法,提高经费使用的效益等。然而,一些高校在实施内部审计时,并没有考虑到以上几点目的,而仅仅是通过内部审计制度来审查科研经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造成内部审计作用发挥的不全面。
2.3 审计范围不全面
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范围不全面也是存在的一点问题。内部审计范围不全面具体指的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在开展内部审计时,只是针对一部分的科研项目进行审计[7]。高校并没有做出明确的审计范围规定,从而导致科研经费管理利用这一缺陷进行违规行为。如,科研经费管理人员认真做好审计规定范围内的相关科研项目,而在进行审计规定范围外的科研项目时,就尽可能地以权谋私。
2.4 审计规划不合理
审计规划不合理具体指的是审计时间安排、内容安排等不合理。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审计时间安排的不合理是指一些高校把内部审计工作放在科研项目结束之后,这种现象导致内部审计只是起到审核作用,而没有起到科研项目全过程监督的作用。在发现问题时,已经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2)有些高校再进行科研项目内部审计时,只是对科研项目的经费支出进行审计,而忽略了科研项目成果的效益评估。
3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对策
3.1 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首先要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由于高校科研经费结构不仅仅是高校内部资金,还有一部分来源于政府或其它科研机构的协助。所以提高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极为必要的。具体可通过以下几点进行:(1)加强和外界审计的协作。因为外界审计拥有较高的独立性,并且各方面审计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和合理。高校在完善自身内部审计的同时,还应该和外界审计部门达成合作,通过外界审计部门和自身内部审计的合作,来建立一套完善的审计体系和机制[8]。(2)提高自身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明确内部审计的权责,要求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全方位配合内部审计工作。并且规定高校领导、科研经费管理人员不得干预内部审计工作。
3.2 明确内部审计目标
明确内部审计目标,从而把内部审计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现阶段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普遍存在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一些高校领导只是把内部审计的目标定位在科研经费支出信息的真实性上,而忽略了其它一些问题。明确内部审计目标可参考以下几点建议:(1)对科研经费支出合法性的目标进行明确。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不合法的行为有以权谋私套取公款等。这些不合法的行为造成了资金流失以及财务信息漏洞等问题。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应审查各项资金动向,监督经费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从而确保科研经费支出合法。(2)由于科研经费不仅来源于高校内部,还有一些政府、科研机构或个人的投资。在这种情况下,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不仅仅关系到高校自身,还关系到其它各方的利益。所以高校实施内部审计时,还要明确科研经费效益性的目标,从而避免科研成果达不到各方的预期收益或造成财物损失[9]。
3.3 加强审计范围的全面性
加强内部审计范围的全面性也是极为重要的。具体如下:(1)不应该只针对个别科研项目进行内部审计,应该进行全范围的科研项目审计,从而避免科研经费管理人员利用范围规定上的漏洞从事贪污腐败等行为。(2)科研经费的效益审计中,不仅仅要审计科研成果的直接效益,对于一些间接性产生的效益也要审计在内。(3)对于科研经费中的非科研开支也要进行全面审计,虽然该类开支数额小,但也存在贪污等现象的发生。
3.4 合理制定审计规划
合理制定审计规划,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机制。大部分高校内部审计是在科研项目结束之后再进行的,要改善这一问题还需要改变高校领导的传统观念[10]。内部审计不仅仅是在项目后进行各项经费审计,还应该在科研项目进行过程中发挥审计的作用。通过对科研项目全过程的审计,可有效提高科研经费支出的合法性、效益性。在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汇报到相关负责人手中,提出解决意见,从而将经费损失降低到最小。
4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造成了内部审计的作用难以发挥。高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制定针对性的完善对策,才能使内部审计的作用全面发挥,从而促进我国高校科研事业的发展。
摘要:通过内部审计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实现科研经费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重要手段。首先,本文分析了内部审计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影响;其次,探讨了现阶段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最后,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改善的对策。
关键词:内部审计,高校,科研经费,支出
参考文献
[1]欧阳卓平.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现状及改进措施探讨[J].审计月刊,2011(2).
[2]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
[3]杨燕华.对高校科研经费效益审计的探讨[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
[4]黄桐花.从审计的角度看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J].会计之友,2009(9).
[5]朱云.从审计视角探析高校科研经费管理[J].中国农业会计,2010(12).
[6]汤靖.高校科研经费审计问题及其对策浅析[J].财会通讯,2009.
[7]郝名玉.高校科研经费审计重点和难点[J].现代经济信息,2009.
[8]姚瑞红.审计视角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2010,14(16).
[9]聂清.对高校科研经费部审计的几点思考[J].审计与理财,2011,(7):22~22.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浅探 篇11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面临的问题
其一,由于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元,经费使用细则要求多样,导致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执行标准难以统一控制的问题。虽然各高校对于科研经费的使用大多制定了统一的管理办法,但是由于高校承担的科研任务来自不同的管理部门,经费划拨也分属不同渠道,很多经费在划拨时具有明确的使用范围。高校自行制定的科研管理办法往往与经费出资人在经费的使用方式和范围上存在冲突,导致财务管理部门以及经费具体负责人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难以以统一的标准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容易产生模糊和混乱的问题。
其二,科研成果评价机制不科学,科研成本计量不准确。高校人员工作的双重属性,使得教学活动与科研工作往往不能简单分割,同时承担的科研项目存在交叉现象,因此很难清晰的对其单一项目进行成本分摊。由于科研成本计量存在较大缺陷,科研成果评价也难以量化反映。由于高校学科种类繁多(综合类院校尤其突出),在科研评价方面难以为每个学科都成立高水平的专家组进行评判,大多只能以科研文章的发布层级、是否获奖以及获得奖励的级别作为考量科研水平的标准,而不能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未来科学发展方向,建立投入、产出模型,量化评价标准。
其三,科研经费预算制定不够科学,管理存在重立项,轻管理的现象,导致不能实现预算执行的刚性要求,部分横向课题存在不规范支出问题。各高校往往把能否取得科研项目作为考核教师能力的重要标准。因此科研项目的立项成为高校全体人员都比较重视的工作。但是,在项目确立之后的后续管理方面,却存在不能及时跟进的问题。在资金使用方面,各个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并不精通财务管理和核算工作,而财务人员又对于科研项目内容的不了解,也给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监管增添了难度。
现行的纵向科研经费申请过程中,一般都要求申请人员编制全面的科研预算作为经费使用过程中的执行依据。但是,由于项目承担人员一方面缺少财务管理知识,另一方面对于科研预算执行中的刚性要求缺乏认识,预算编制存在随意性,大多缺少市场调研,凭借经验甚至想象确定资金使用方向和额度,导致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产生超范围支出或者超额度使用资金的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的不规范支出往往出现在科研人员与地方企业等部门签署的横向科研开发项目上,这类项目由于资金的投入人对于经费的使用没有刚性指令,同时不对项目资金做后续监管,导致资金使用人往往随意扩大支出范围,甚至出现科研圈钱、支出套现、虚列转拨等违法行为。
其四,科研项目存在结题不结账现象。科研项目的结题不结账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科研成本计量不完整,导致项目经费不正常结余;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对于资金使用情况监管不力。由于科研人员存在经费申请不易引起的“惜售”情绪,导致结题后尚有大量经费挂账使用的情况。
其五,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固定资产重复投入的现象。由于科研项目承担者的相对独立性,导致使用科研经费进行固定资产投入时由于信息不通畅,产生重复购置、重复建设等资金浪费问题。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对策
第一,使用科研管理信息平台,根据经费来源渠道的不同,建立相应的经费管理模板,结合高校的预算管理体系,从源头上控制资金使用方向和额度。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完成了科研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该平台可以将划拨经费按照项目申请立项时制定的预算,在财务核算系统中建立相应的模板,财务人员可以根据模板提供的数据,对科研经费的开支进行控制,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财务核算人员由于不能全面掌握不同渠道经费的使用规范导致的经费使用不符合规定的问题。不但使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有序、高效地进行,同时为科研经费的后续管理提供了直观、明晰的监督窗口。
第二,建立科学高效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合理确定摊销成本。科研成果评价和成本计量一直是困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难题,如何建立相对准确的成本计量体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目前各高校的普遍采取的方法是根据文、理、军、工、农、医等项目属性,按不同比例计提成本。该方法虽简便易行,但是信息粗糙,并不能全面、准确反映科研成本的构成。由于科研项目的非同一性,由单一学校为全部项目建立科学、准确的评价体系存在较大难度,建议建立校际联合科研评价平台,由各高校抽调出各学科的专家成立联合评价委员会,定期对不同学科的科研成本构成进行科学分析,制订出成本摊销模型,作为高校科研成本摊销的量化标准,同时推出学科未来发展预测,为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鉴定。这样不但使科研成本管理能够实现科学规范,同时可以使科研成果得到公正评价。
第三,规范科研预算编制程序,使科研预算的编制切合实际,同时加强跟踪监督,杜绝预算执行过程中超范围、超额度支出现象。首先,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科研项目的具体要求,结合相关管理规定,帮助科研人员进行市场调研,在项目申请的预算编制过程中,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使预算编制更加切合实际,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其次,建立横向课题的经费管理办法,对人员经费、招待费等不易监督的项目规定支出限额,在保障科研经费正常开支的前提下,加强对票据使用、经费开支范围、资金往来单位以及现金开支额度的监管,严禁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再次,科研项目中规定一定金额以上的材料采购、设备购置等工作,要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投标方式进行,以降低采购成本与财务风险。最后,结合内部审计工作,对科研经费的执行进行持续监督,使科研经费真正为科研项目的研究提供资金支持。
第四,建立科学完善的科研经费结余管理办法,正确归集结余经费,使之为科研人员的后续研究工作提供资金保障。目前高校的科研经费由于来源渠道不同,对于结余经费有不同的管理规定,其中部分国拨专项资金要求在项目结题后,将结余资金按专有渠道上缴。其他纵、横向经费在拨付时并没有对结余经费提出具体要求,高校可以由科研管理、财务、审计等部门联合制定科研结余经费管理办法,归集零散的结余资金,重新划拨至相关人员的其他科研项目中,或者建立科研管理基金,作为其它自主创新课题的研究经费的补充以及为已结题项目的后续跟踪提供资金需求等等,使科研经费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杜绝浪费、突击花钱,超范围开支等违规现象发生。
第五,建立科研信息发布平台,对高校已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定期发布相关信息,实现校内跨学科、跨部门的资源共享。使用科研经费进行“独一性”固定资产投资,要由项目承担人员会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必要性论证,之后交招标管理部门进行集中采购。从根本上做到国有资产统一管理,避免重复投资,提高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 篇12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及一些程序性的工作,认为科研经费如何开支和规范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财务部门认为科研经费是项目负责人负责制,财务仅仅只是代为管理,只要有负责人的签字认可就行,因此对科研经费支出合理性和真实性的审核并不严格。一些科研人员也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凭个人能力和学术声望取得的,科研经费理应由科研人员自行支配,学校不应该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干涉和监管,加之对财经纪律法规不熟悉,致使科研经费滥用的现象层出不穷。针对这些情况,亟待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监管,以保证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合法、合规、合理。目前,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开展力度与形势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开展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现状
1.1 国家审计机关对科研经费审计监督现状
由于科研经费来源和名目多,资金较为分散,国家审计机关若对大额项目资金项目进行审计检查,由于大额项目单位本身有配套,国家投入、单位自有资金混杂在一块儿不容易开展审计工作;小额资金过于分散、资金量小不具有审计代表意义。再有科研经费使用时间跨度长,国家审计不易于与其他审计相结合,年度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审计一般只涉及一个年度,而要同时开展科研经费审计,就必然要向之前年度延伸,会分散年度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审计项目审计人员时间和精力,势必影响主项目工作。因此,国家审计机关对科研经费的全面检查存在困难。
1.2 高校内部审计对科研经费审计监督现状与存在问题
第一,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从职能定位上来看,兼有监督和服务两项职能,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对科研经费的审计更加侧重于服务职能。部分委托单位要求审计部门签字确认必须作为结题必备条件之一,为了使课题能够顺利通过结题验收,内部审计的重点往往立足于对科研人员的服务而非是对科研经费的监管。
第二,目前高校审计部门基本上是由会计、审计、工民建等方面的专业人员所组成,而科研课题所研究的基本上是科学领域较为前沿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因此,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预算的科学性、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科研成果评价的客观性等问题往往处于无力发声的窘态。审计人手不足,无力对科研活动实施事前、事中监督。实施科研经费审计也仅对科研经费报销票据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计,未能对科研活动实施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
2 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创新
2.1 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审计,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管作用,形成社会审计、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相结合的多元化审计主体
在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必要时应由社会审计及国家审计等审计机关介入,全面监督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以及国家审计机关都具备强大的监督检查作用,但各个部门在审计发挥的作用及领域上有所差别。高校应根据科研项目的不同,充分发挥各审计机关在不同层次上审计的作用,确保对科研经费全方位有力监督,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开展。
2.2 扩大科研经费内部审计范围,加大力度建立绩效评价机制
在目前开展的科研经费财务收支的真实审计基础上,还要重视和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对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的全过程开展详细全面审计和全面监管,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实现科研经费的高效使用。建立评价指标是关键,评价指标应符合我国高校的实践情况,并且充分考虑指标的可操作性,要体现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科研成果的期望,能够体现出具备多元性和动态性,并且能够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指标的建立还要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利用一些财务标准、经济指标和一些非财务指标来综合评价,确保科研项目的效果。
2.3 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应注重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踪
科研经费内部审计要与科研项目的实施相结合,着眼科研经费的整体效益,深入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深入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不仅要做事后审计,要将审计时点前置,加强事前、事中审计。拓展科研经费审计的环节,便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发出问题并纠正错误发挥内部审计的预警功能,预防科研人员的经济腐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确保科研目标的顺利实现。
2.4 推行科研经费审计公示制度
公示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结果,是高校校务公开工作的扩展和补充,能有效调动师生员工参与学校治理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保障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同时也能使更多人了解审计、熟悉审计、认可审计,从而更好、更自觉地支持与配合包括审计工作在内的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公示的内容除了审计的基本情况,还应该涵盖项目基本信息、过程管理信息、结题验收信息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公开发布能满足高校管理层、其他科研工作者等不同人群获取信息的需求,提高审计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同度。
摘要:随着国家科技投入的逐年增长,高校承担的科研任务越来越多,高校科研经费日益增多、来源渠道多样化,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还存在不少问题。2016年是“十三五”第一年,在新形势下,文章对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创新办法。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创新
参考文献
[1]周勇.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设计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
[2]陈阳.论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经费监管[J].教育财会研究,2014(2).
[3]丁利国.科研经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J].创新科技,2014(4).
[4]张颖.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J].管理观察,2014(11).
[5]袁新文,洪少丹.高校科研经费监管系统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2013(1).
[6]梁斌,袁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审计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7).
[7]缪启军,王跃堂.风险导向视角下高校科研经费的内部审计[J].财会月刊,2015(7).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推荐阅读: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05-16
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08-13
高校科研经费申请报告09-23
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论文09-05
高校内部科研审计刍议09-02
科研经费管理审计08-27
科研经费审计报告07-02
高校科研绩效06-03
高校科研团队08-23
高校科研人员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