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AP无创呼吸(共9篇)
BiPAP无创呼吸 篇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在中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加重期更是有着高致死率。而伴随着急性发作期而来的, 往往是呼吸系统的衰竭甚至是心肺系统的功能衰竭。更为严重的是, 随着病程的加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虽然有所缓解, 但是其心肺功能却在不断退化, 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正因为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性, 所以广大的临床医生一直在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II型呼吸衰竭, 目前该院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II型呼吸衰竭方面采用Bi PAP无创呼吸机,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该研究就2009年10月—2012年1月间采用Bi 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II型呼吸衰竭做出相关的探讨,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住院的3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II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Bi PAP无创呼吸机组) 和对照组 (常规治疗组) , 每组159例,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规范 (草案) 》中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1]。入选患者入院后经血气分析检查, 确诊为II型呼吸衰竭, 排除标准为有严重意识障碍者, 有其他脏器的严重损害者。318例患者中, 观察组中男84例, 女75例;年龄39~68岁, 平均年龄 (51.5±0.2) 岁, 平均体重 (62.1±0.4) kg, 平均身高 (165.4±0.1) cm;对照组中男91例, 女68例;年龄42~74岁, 平均年龄 (53.3±0.2) 岁, 平均体重 (65.7±0.1) kg, 平均身高 (168.2±0.3) cm。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持续低流量 (1~2 L/min) , 同时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 解痉平喘以及化痰治疗, 积极纠正患者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水电解质紊乱, 并且有效的纠正患者心理衰竭, 根据患者的病情针对性个性化的给予适量的糖皮质激素、呼吸兴奋剂以及营养支持等, 进行对症处理。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Bi PAP无创呼吸机经鼻罩辅助通气。在一级护理的基础上, 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以及心理辅导, 尽力消除患者存在的恐惧心理, 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体位, 选择合适大小的鼻罩, 调节好面罩的松紧度, 确保面罩不会出现漏气的情况, 将呼吸机通气模式设定为S/T通气模式, 将呼吸频率预设定为12~16次/min, IPAP (吸气压力) 从8 cm H2O逐渐升高至20 cm H2O, EPAP (呼气压力) 为3~5 cm H2O, 在患者逐渐适应之后, 缓慢的增加IPAP的值, 在治疗开使1.5 h内, 对参数进行调整 (30 mim/次) 氧流量设定为2~5 L/min, 通气6~12 h/d, 每次上机时间维持在2 h以内间断通气治疗。待病情有所改善后, 逐步降低各设定参数, 减少通气时间, 直至撤机, 并与撤机后对患者予以鼻导管继续吸氧48 h, 氧流量设定为1~2 L/min。两组均连续治疗7 d后评价其疗效。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神志、呼吸频率等进行观察比较, 避免生命体征不稳定, 张力性肺大泡、气胸等情况的发生。
1.2.3 疗效评价标准
客观指标如血气指标、pH值、PaO2、PaCO2的变化。
1.2.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该实验的计量数据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对比。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
2 治疗结果
观察组中159例病人, 治疗1周后, 病人自觉症状有好转, 客观指标、住院时间跟对照组的相比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表2。
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 临床上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极大, 由于其具有缓慢进行性发展, 在急性发作期过后, 临床症状虽然有一定的缓解, 但是肺功能还是在缓慢退化。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II型呼吸衰竭则是由于极高的死亡率而引起广大临床医生的关注。如何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II型呼吸衰竭的呼吸状况, 是广大临床医生一直以来不懈探索的重点之一。
Bi PAP无创呼吸机作为一种体积小、无创型的正压通气呼吸机, 由于使用简单并且十分安全而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欢迎。在Bi PAP无创呼吸机应用于临床之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II型呼吸衰竭患者需要辅助呼吸的话, 只能在咽喉部做气管切开、进行插管, 建立人工气道, 这样一来, 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患者的感染率。而且病人的痛苦也大大提高, 并且由于有创口, 也会引起较多的并发症。而且建立人工气道的费用并不低, 这也为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当Bi PAP无创呼吸机应用于临床之后, 由于其无创的特点, 在极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目前国际上也认为应用Bi PAP无创呼吸机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II型呼吸衰竭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2]。而许多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也证明了采用Bi PAP无创呼吸机可有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衰竭[3]。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不仅可以保持跟患者进行同步呼吸, 同时也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吞咽、饮食, 较容易被患者和家属所接受。
虽然Bi PAP无创呼吸机应用简便安全, 但是使用的时候还是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避免重度昏迷或者意识不清的患者使用Bi PAP无创呼吸机, 避免有大咯血的病人使用, 避免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使用。而且在给患者使用Bi PAP无创呼吸机之前, 护理人员应该提前指导患者如何配合机器进行呼吸, 这样才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克服患者对Bi PAP无创呼吸机的恐惧感, 从而使得患者顺利地使用Bi PAP无创呼吸机。
参考文献
[1]曾清, 郑德清, 方丽华, 等.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7 (3) :427-428.
[2]沈宏韬, 顾雪峰, 邵传利, 等.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治疗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7 (2) :218-219.
[3]陈隆玖.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 7 (4) :44-45.
BiPAP无创呼吸 篇2
作者:张书富,罗艳蓉,华尔,陈爱伦,陈德,周依蒙,朱永莲
【摘要】 目的 观察BiPAP呼吸机面/鼻罩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在常规药物抗心衰治疗基础上联用BiPAP呼吸机面/鼻罩正压通气治疗,测定动脉血pH、PaO 2、SaO 2、PaCO 2,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及临床症状,并进行相关分析。同时与20例常规药物治疗组相对照。结果 BiPAP组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100%;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 0.05);PaO 2、SaO 2 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增高(P 0.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结论 BiPAP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起效迅速。
关键词 心力衰竭,正压呼吸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mechanical venˉtilation by nasal or facial mask on acute left ventricular failure(ALVF).Methods 20patients with ALVF were treatˉed by BiPAP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ith traditional drugs,major physiological data were record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20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drugs alone,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BiPAP group.Results After treatment,dyspnea were relieved in all patients,the efficicency rate is100%,whilethe total efˉficiency rate is only80%in control group.In BiPAP group,heart rate,respiratory rate and mean blood pressure imˉproved[from(127.3 13.4)/minto(93.2 16.1)/min,from(30.9 8.8)/min to(22.3 5.2)/min and from(117.3 11.4)mmHg to(88.2 10.7)/mmHg,respectively].Analysis of blood gas showed that PaO 2 and SaO 2 inˉcreased significantly[from(57.4 7.5)mmHg to(75.3 11.6)mmHg and from(85.3 9.7)mmHg to(93.6 7.2)mmHg],while pH and PaCO 2 did not show any significant changes.Conclusion The use of BiPAP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rapy is feasible and effective on ALVF.Key words heart failure positive-pressure respiration 近年来国外在治疗急性左心衰用药的同时及早应用机械通气大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 [1,2]。国内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用正压通气的研究甚少。我们从2002年1月~2003年1月,对2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在抗心衰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用BiPAP呼吸机面/鼻罩式正压通气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1)BiPAP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67.5 12.4岁,其中12例为缺血性心肌病,5例为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为扩张型心肌病。均为住院患者,16例存在Ⅰ型呼吸衰竭(PaO 2 60mmHg),4例存在Ⅱ型呼吸衰竭(PaO 2 60mmHg,PaCO 2 50mmHg)。(2)对照组:20例同期住院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其年龄、病种、症状体征、合并肺部感染情况及动脉血气等指标均与BiPAP组相近似,有可比性。
1.2 方法(1)所有患者予以常规静脉给药治疗:异舒吉、速尿、西地兰、吗啡等,BiPAP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用BiPAP呼吸机面/鼻罩正压通气治疗。(2)呼吸机: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BiPAP呼吸机(S/T-D-20型),经面/鼻罩正压通气,呼吸模式(S/T):吸气压10~16cmH 2 O,呼气压2~6cmH 2 O,氧流量5~8L/min。持续应用至病情好转,并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吸气压、呼气压以及氧流量。(3)临床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记录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呼吸困难程度、两肺哮鸣音及湿性罗音。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动脉血气1次;(4)疗
效评定标准:显效:呼吸困难、两肺哮鸣音和湿性罗音均消失或显著减轻。心率、呼吸、血压、PaO 2、SaO 2 恢复正常。有效:上述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PaO 2、SaO 2 明显增高或接近正常。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X 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0例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面/鼻罩正压通气治疗后,呼吸困难明显改善,体征消失或减轻,全部患者均未行气管插管治疗。起效最快时间为10min,平均30min症状开始好转。表1所示BiPAP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有效率比较,BiPAP组显效率达到80%,有效率为2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 0.05。表2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参数变化。从表2可以看出:(1)急性左心衰发作时加快的心率、呼吸频率和升高的血压在治疗后均有显著降低(P 0.05)。(2)治疗后比治疗前PaO 2、SaO 2 显著增高(P 0.001)。(3)pH、PaCO 2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4)与对照组相比,BiPAP组呼吸频率降低、PaO 2、SaO 2 升高较显著(P 0.05)。表1 BiPAP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变化 例(略)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 0.05表2 BiPAP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参数变化(略)3 讨论
急性左心衰竭发作时,心排出量急剧减少,心室舒张末压迅速升高,肺静脉回流不畅。由于肺静脉压迅速升高,肺毛细血管压随之升高使血管内大量液体渗入到肺间质和肺泡内,从而引起严重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 [3]。BiPAP机械通气是经面/鼻罩双向正压持续通气,通过如下机制改善心功能 [4] :(1)双向正压通气能增加胸内压,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降低心脏前负荷,减轻肺淤血;(2)机械通气可以减少呼吸肌作功,降低耗氧量;(3)机械通气较鼻导管吸氧更迅速有效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组织缺氧;(4)气道正压给氧气流使气道内泡沫破裂,有利于通气;(5)缺氧的改善更有利于减慢心率、降低升高的血压,进一步降低心肌耗氧量。本组2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经过药物联合应用BiPAP呼吸机面鼻罩正压通气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起效迅速,有效率达100%,与同期常规药物救治急性左心衰竭总有效率80%相比,有明显的提高,本研究与王凤芝等报道的结果一致 [5]。
BiPAP呼吸机面/鼻罩正压通气治疗具有以下特点:(1)操作方便,利于护理;(2)无创性,不增加机会性感染,且 患者顺从性好;(3)迅速提高氧饱和度;(4)有助于防止急性左心衰注射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我们建议在用药物抢救治疗急性左心衰时,及早使用BiPAP呼吸机面/鼻罩正压通气治疗,以利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病程。参考文献
Lapinsky SE,Mount DB,Mackey D,et al.Management of acute respiraˉtory failure due to pulmonary edema with nasal positive pressure supˉport.Chest,1994,105(1):229-231.2 Lo Coco A,Vitale G,Marchese S,et al.Treatment of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secondary to pulmonary oedema with 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by nasal mask.Monaldi Arch Chest Dis,1997,52(5):444-446.3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4 Sacchetti AD,Harris RH.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What s the latest in emergency treatment?Postgrad Med,1998,103(2):145-147.5 王凤芝,冀锐锋,张雪娥,等.BiPAP鼻罩式机械通气治疗左心衰竭.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00-103.作者单位:200090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
BiPAP无创呼吸 篇3
[关键词] BiPAP呼吸机;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6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4-75-02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主要手段,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作为无创的机械通气治疗可显著改善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广泛应用于各类呼吸衰竭患者。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2011年7月,予BiPAP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80例患者分析其血气分析变化,评价BiPAP呼吸机对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1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标准。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60~80岁,平均(70.0±5.2)岁;平均病程(24.4±9.5)年。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入院后两组患者均予鼻导管持续低流量给氧,止咳化痰平喘,抗感染及支持等综合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予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BiPAP呼吸机使用:氧流量调至2~5 L;采用S/T模式;设置初始吸气压力(IPAP)为6 cm H2O,根据患者适应情况,逐渐使IPAP增加至14~20 cm H2O,使患者SaO2维持在90%以上;呼气压力(EPAP)设置为4~6 cm H2O,通气时间:4~6 h,2~4次/d。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气各指标(pH值、PaCO2、PaO2、SaO2)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用SPSS16.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变化情况()
项目观察组对照组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前 治疗后
pH
PaO2(mm Hg)7.28±0.08
50.2±4.4 7.37±0.04ab
85.1±3.5ab7.27±0.08
49.6±4.9 7.30±0.05a
75.8±3.8a
PaCO2 (mm Hg)
SaO2 (%)76.6±4.4
80.5±5.4 49.4±5.3ab
95.2±5.8ab78.8±4.4
80.8±7.7 57.6±4.7a
89.8±7.5a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多发的呈进行性发展的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主要特点的肺部疾病,易反复急性发作致呼吸衰竭。COPD急性发作(AECOPD)时其 呼吸动力学改变主要表现为:气道阻力增加,气流受限;肺组织弹性阻力及肺顺应性降低,发生通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失调,换气功能发生障碍。一旦发生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可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发生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造成AECOPD的主要死因,而肺部感染及呼吸肌疲劳又是引起急性加重的主要诱因。因此在抗感染的基础上积极改善通气,纠正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是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关键。
机械通气治疗是临床上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其可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缓解呼吸肌疲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NIPPV)因创伤小,无需建立人工气道,操作简便,可降低气管插管及切开的发生率,避免有创通气的副作用,从而为治疗原发病争取治疗时间等优势而广泛用于存在呼吸衰竭的患者的治疗。
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1],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予无创的BiPAP辅助通气,可降低PaCO2,提高PaO2,减轻临床症状,恢复呼吸肌疲劳,减少气管插管率。谢浩等[2]研究证实,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24 h后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得到有效改善,呼吸困难及心率增快等临床症状也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COPD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使用BiPAP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另一项研究证实,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间歇使用BiPAP通气治疗其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分别为16.67%、6.67%,而对照组分别为46.67%、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予BiPAP辅助通气治疗可有效降低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3]。
本研究在抗感染、止咳平喘祛痰、吸氧及支持等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BiPAP辅助通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气变化情况,以评价BiPAP呼吸机对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本组研究发现,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在pH值、PaCO2、PaO2、SaO2等各指标无明显差异;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各指标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BiPAP辅助通气后血气分析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予BiPAP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较常规治疗效果显著,与马继扬等[4]报道一致。
本研究证实常规治疗基础上予BiPAP輔助通气能显著改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可降低PaCO2,提高PaO2,缓解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改善呼吸功能,是此类呼吸衰竭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玉国,宁燕,李强.BiPAP呼吸机在AE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0):1984-1985.
[2] 谢浩,彭敏,吴格怡.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BIPAP无创通气治疗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5-6.
[3] 班健.BIPAP通气在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4):525-526.
[4] 马继扬,高健,梁民勇.BiPAP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1):819-821.
(收稿日期:2011-12-31)
BiPAP无创呼吸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4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由症状+病史+肺功能检测+血气分析确诊为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7例, 治疗组男28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 (66.9±7.3) 岁, 平均病程 (12.6±2.1) 年;对照组男27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 (67.2±7.6) 岁, 平均病程 (13.5±2.4) 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一般资料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 具体内容包括:吸氧、抗感染、糖皮质激素、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 (BiP AP) 治疗, 参数设置:通气模式为S/T模式, 氧流量为 (3~8) L/min, 设定初始吸气正压 (IPAP) 为6~8 cm H2O (1 cm H2O=0.098 k Pa) , 呼气正压 (EPAP) 为2~3 cm H2O, 依据患者耐受情况, 逐渐将压力水平增加至患者呼吸困难得到改善, 动脉血氧饱和度维持>90%, 呼吸频率降低, 设定维持初始吸气正压为12~22 cm H2O, 呼气正压为4~8 cm H2O, 通气3次/d, 6~8 h/次, 连续治疗7 d。
1.3 疗效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 (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 及动脉血气 (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 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形式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生命体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治疗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 治疗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COPD患者常见并发症, 当两种疾病同时发作会加重患者原有病情, 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气道阻力增加, 导致气流受限, 肺组织过度充气形成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提高了呼吸功耗, 容易引起呼吸肌疲劳, 在治疗时, 应重点改善低氧血症以及高碳酸血症, 降低患者死亡率[1]。
随着呼吸机在临床的普及, BiP AP无创通气成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 其特点在于以压力支持为患者提供较高吸气正压, 当患者呼气时, 其自动调整至较低呼气正压。高压对吸气起到辅助作用, 对潮气量大小产生重要影响;低压对氧合产生较大影响。无创正压通气不仅通过初始吸气正压克服气道阻力, 同时通过呼气正压减少呼吸功耗, 纠正缺氧, 改善二氧化碳潴留。有研究报道, 外加呼气末正压的水平大约为85%呼气末正压, 可将气道开口与肺泡间的压力梯度减少, 但不增加过度通气, 提高功能残气量, 避免肺泡萎陷, 增强弥散功能, 促进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排出, 使氧分压提高以及二氧化碳分压降低, 同时解决了机械通气与患者自主呼吸相对抗的缺点, 减少了患者呼吸做功以及氧耗量, 修复患者疲乏呼吸肌, 同时将患者支气管进行机械性扩张, 提高肺组织内通气量以及氧合, 减轻二氧化碳潴留,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改善呼吸困难, 稳定血流动力学[2]。
Bi PAP无创通气还具有多项优点, 无需建立人工气道, 同时避免建立人工气道带来的诸多并发症, 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为患者保留了正常的进食、吞咽、说话、咳嗽功能;可以家庭使用, 长期或者间断皆可, 操作便捷。与有创机械通气相比, Bi PAP无创通气的通气效果稳定性较差, 且无法有效引流痰液, 患者可出现鼻罩/鼻口罩不适或者漏气, 胃肠胀气, 眼以及面部皮肤损伤等[3]。本文数据提示, 治疗组患者生命体症状、动脉血气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Bi PAP无创通气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芳.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临床肺科杂志, 2010, 15 (2) :254-255.
[2]华绪柏, 李松.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对照.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9, 29 (S1) :87-89.
BiPAP无创呼吸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8月~2013年9月收治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62例, 所有患者均与COPD诊断标准及机械通气适应证相符, 均拟采取Bi PAP无创通气治疗。其中男例38, 女24例, 年龄52~79岁, 平均 (61.7±2.4) 岁;病程1~16年, 平均 (7.2±1.1) 年。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30例, 观察组32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展开对比。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展开常规平喘、抗感染与祛痰等治疗, 同时展开Bi PAP无创通气治疗:选取S/T模式, 将潮气量设定为400~600 ml, 呼吸频率设定为12~18次/min, 呼气压设定为4~6 cm H2O, 吸气压设定为12~18 cm H2O;患者取半卧位后将面罩罩于面部, 氧气吸入量设定为1~2 L/min, 浓度为35%~50%, 每日通气时间在6 h以上。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精心护理干预, 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 对计数数据进行χ2检验。当结果满足P<0.05时, 二者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与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具体见表1。
3 讨论
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因为肺泡中通气量不足, 通常会有二氧化碳潴留现象, 因此在治疗中应通过促使患者肺泡通气量增加方法, 对患者低氧血症予以有效纠正, 促使二氧化碳有效排出, 从而促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改善[3]。随着无创通气技术不断发展, Bi PAP无创通气已成为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常用通气治疗方法。
本院在为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展开Bi PAP无创通气治疗时, 观察组采取精心护理干预, 护理措施主如下: (1) 气道护理。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口腔及呼吸道中通常存在诸多分泌物, 尤其在人工气道建立后, 常会发生分泌物难以畅通排出现象。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展开气道护理, 保持气道温度为32~36℃, 避免吸气时温度过低而达不到加温效果, 温度过高而烫伤气道。对于气道中有分泌物堆积患者应及时展开吸痰处理, 吸痰时动作要快、准、稳, 且将吸痰时间控制在15 s以内。 (2) 心理护理。患者在行通气治疗前常存在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若处理不及时会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大幅降低。护士应主动和患者展开交流, 为其讲解无创通气的意义、原理、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促使其心理负担得到有效解除。同时应主动倾听患者倾诉, 鼓励其深呼吸, 促使全身肌肉放松, 协助其保持舒适体位。另外可通过列举成功治疗案例方法增强患者成功治疗的信心。 (3) 病情观察。在通气治疗中对患者生命体征展开严密观察并进行持续性心电监护, 对呼吸机各指标与正常运转情况进行观察, 根据患者病情对呼吸机相关参数进行调节。当呼吸机出现报警时应对相应原因迅速查找并展开及时、有效处理。 (4) 呼吸肌锻炼。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采用缩唇呼吸与腹式呼吸等方法展开有效呼吸肌锻炼, 每日展开3~5次练习, 10 min/次。 (5) 并发症护理。患者行面罩机械通气时面部皮肤易出现红肿或溃破现象, 因此护士应在保证不漏气基础上对头带松紧度予以适当调节, 若面罩四周存在间隙, 可利用纱布进行局部填垫。腹胀是无创通气常见并发症, 护士要指导患者在通气时闭紧嘴, 经鼻呼吸并尽量控制吞咽动作, 以免将气体吸入胃中引起胃肠胀气。
在本次研究中, 经相应护理后, 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与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由此可见, 在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行Bi PAP治疗中, 采取精心护理干预可促使患者治疗依从性大幅提高, 促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低,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顾彬.BI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II型呼吸衰竭.中国医药导刊, 2010, 12 (4) :538-539.
[2]覃庆武.BiPAP无创通气对COPD并重度呼吸衰竭的疗效.湘南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11, 13 (1) :4-5.
BiPAP无创呼吸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8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6例, 其中, 男46例, 女40例;年龄38~82岁, 平均 (52.43±4.87) 岁;病程5~22年, 平均 (8.62±2.23) 年, 全部患者均经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确立诊断。治疗前全部患者均经病史调查、常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 排除昏迷、休克、严重心脏疾病、中重度肺大疱及未控制的胃肠道出血等其他全身性疾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3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 均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剂、抗生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呼吸机进行治疗, 设定参数选用同步/时间模式 (S/T) , 备用的呼吸频率为10~15次/min;吸气压 (IPAP) 从6 cm H2O (1 cm H2O=0.098 k Pa) 开始逐渐增加, 在15~20 min内逐渐增加至8~10 cm H2O;呼气压 (EPAP) 设定为4 cm H2O, 吸氧浓度为35%;通气时间为每日6~10 h, 并在持续低流量吸氧状态下完成。对照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呼吸兴奋剂。
1.3 评价指标
详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命体征, 包括意识、呼吸频率 (RR) 、心率 (HR) 及血压 (BP) 等变化, 以及动脉血气分析p H、Pa O2及Pa CO2等的变化情况, 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72 h后血气分析情况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72 h后p H值无明显变化, 而Pa O2明显提高, 而Pa CO2明显降低,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见表1。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72 h后心率和呼吸频率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72 h后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明显降低,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见表2。
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临床上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急性发作期常并发Ⅱ型呼吸衰竭, 特别是出现肺性脑病时, 如不积极改善通气, 往往预后极差[3]。Ⅱ型呼吸衰竭是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呼吸肌疲劳和营养状况低下的常见并发症, 也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4]。近年来, 其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数不断增加, 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而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研究中, 呼吸肌疲劳的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因此, 使得呼吸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呼吸机与传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相比, 具有创伤性小、并发症少等优点[5]。其作用机制是在吸气时以吸气压作为压力支持通气, 可以克服气道阻力, 减轻呼吸肌疲劳, 增加肺泡通气量;而呼气时则给予呼气压, 相当于呼气末正压的作用, 可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减少呼吸功耗, 防止细支气管陷闭, 使患者轻松呼出气体, 降低肺泡残气量, 促进肺泡内气体均匀分布, 改善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本研究结果表明, 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 疗效确切, 效果显著, 且创伤性小, 并发症少, 可使心率和呼吸频率明显降低, 同时还能提高Pa O2, 降低Pa CO2水平,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 采用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 其疗效确切, 效果显著, 且创伤性小, 并发症少, 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首选疗法。
摘要:目的:探讨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6例, 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均行常规治疗, 治疗组加用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 对照组则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呼吸兴奋剂, 并对呼吸频率、心率及血压 (BP) 等变化, 以及动脉血气分析pH、PaO2及PaCO2等的变化情况, 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72h后PaO2明显提高, 而PaCO2明显降低, 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此同时,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72h后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明显降低, 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 其疗效确切, 效果显著, 且创伤性小, 并发症少, 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首选疗法。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Ⅱ型呼吸衰竭,BiPAP
参考文献
[1]陈建丽, 曹婷婷.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J].河南医学研究, 2007, 16 (2) :130-131.
[2]郑有光.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120例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 2005, 34 (5) :581-583.
[3]杨日焰.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12) :37-38.
[4]杨玲.Bi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J].蚌埠医学院学, 2009, 34 (4) :352-354.
BiPAP无创呼吸 篇7
注:与对照组治疗2 h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24 h比较bP<0.0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6例 (均为住院患者) , 其中男28例, 女18例, 年龄63~76岁。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指南 (2007年修订版) 》的诊断标准[1], 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Ⅱ型呼吸衰竭, 即动脉血气分析Pa O2均低于6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均高于50 mm Hg;同时伴有明显的呼吸困难, 呼吸频率 (RR) >25次/分钟, 心率 (HR) >100次/分钟;痰液不多, 有自主排痰能力;血液动力学稳定。
1.2 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Bi 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 22例和对照组26例,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呼吸频率、心率指标 (表1) , 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抗生素、激素、支气管舒张剂、化痰药物、呼吸兴奋剂和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Bi PAP无创正压通气;采用美国伟康公司Harmony S/T型Bi PAP呼吸机经鼻/面罩通气治疗, 通气采用自主/定时 (S/T) 方式, 吸气压力 (IPAP) 8~20 cm H2O, 呼气压力 (EPAP) 4~10 cm H2O, 备用呼吸频率16次/分钟。通气时间12~24 h/d, 氧流量为3~5 L/min。
1.3 监测指标
分别监测治疗前后2 h、24 h患者动脉血气 (包括:p H值、Pa CO2、Pa O2) 、呼吸频率、心率以及其他生命体征的变化, 并进行组间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24 h治疗组和对照组p H、Pa O2均升高, Pa CO2下降, 呼吸频率和心率均下降;但联合应用无创呼吸机的治疗组改善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COPD急性加重期 (AECOPD) 常易并发Ⅱ型呼吸衰竭, 主要原因是呼吸肌疲劳和感染, 引起严重缺氧及CO2潴留, 酸中毒;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抗感染、抗炎、支气管舒张剂、化痰药物、呼吸兴奋剂和持续低流量吸氧, 严重时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 但患者痛苦、并发症多、撤机困难、花费昂贵, 不易接受或造成治疗中断。
无创正压通气 (NIPPV) 因其无需建立人工气道、使用方便, 不增加气道感染的机会, 对患者说话、进食、咳嗽等生理活动影响小而易为患者接受[2]。目前经鼻 (面) 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 PAP) 用于治疗AECOPD合并轻-中度Ⅱ型呼吸衰竭已公认, 它具有流速触发, 漏气补偿和轻巧、便携、无创方便等优点, 逐渐被推广应用。Bi PAP无创正压通气在吸气时提供较高的吸气压 (IPAP) 可以协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 改善气体在肺内分布不均匀的状态, 使肺泡中氧气向血液中弥散, 减少无效死腔量, EPAP则可对抗PEEPi防止小气道陷闭, 改善通气增加功能残气量, 防止肺泡萎陷, 改善弥散功能, 使肺泡内CO2及时排除[3]。多项非对照性试验和随机对照试验均显示NIPPV可以改善p H, 升高Pa O2, 降低Pa CO2, 缩短住院时间, 显著降低插管率和病死率, 治疗成功率可高达80%~88%[4,5]。本组46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 应用Bi 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资料结果显示, 治疗组在2 h内能显著提高Pa O2、降低Pa CO2 (P<0.01) , 而对照组治疗2 h, Pa O2、Pa CO2改善不明显。2组治疗24 h的血气分析均较同组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性改善 (P<0.01) , 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 无明显的并发症, 疗效显著 (P<0.05) 。我们在治疗中体会如下: (1) 应用指证:轻-中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 对于重度呼吸衰竭 (Pa CO2≥80 mm Hg或伴有神志改变) 者尚有争议;选择合适的患者后尽早上机, 改善通气, 缓解呼吸肌疲劳, 防止呼吸衰竭进一步加重。 (2) 通气参数的设置:要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 如身材、体质量、基础肺功能状况;采取适应性调节方式, 初始治疗时压力较小, 当患者适应正压通气后, 逐渐增加吸气的压力, 以达到辅助通气的效果。 (3) 人机协调:医护人员要耐心、细致, 初始的2 h医护人员应尽量待在患者身边, 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4) 选择合适的鼻 (面) 罩, 防止漏气, 减少压迫。 (5) 充分排痰, 注意湿化;在患者剧烈咳嗽、吐痰以及呕吐时要及时拆除连接以免窒息以及误吸。 (6) 严密监护:特别是开始的2 h注意神志、心率、呼吸、脉搏氧、动脉血气等的监测, 及时调整参数;一旦发现病情恶化, 呼吸微弱, 排痰不畅应及时插管。
通过应用Bi 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46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体会到无创正压通气在症状缓解及血气指标改善方面较常规疗法的速度更快, 简单易行, 痛苦少, 治疗依从性好, 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但在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过程中, 需耐心细致的指导患者, 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一旦病情加重应立即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 以免延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 (1) :8.
[2]吕晓东, 刘加良.Bipap无创通气在COPD急性加重合并重度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 2007, 12 (4) :377
[3]陶慧玲.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 (2) :279
[4]陆志伟, 涂雄文, 张丽琴, 等.双水平正压通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 2007, 12 (5) :434-435.
BiPAP无创呼吸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就诊的重症肺结核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26例, 其中男18例, 女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 血气分析PaO2<60 mmHg, PaCO2>50 mmHg, 病史2~24年, 平均10.8年;年龄22~79岁, 平均54.8岁。排除常见气道分泌物过多疾病 (如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等引起的呼吸衰竭) , 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及休克者。通过CT拍片观察患者肺部结核病灶范围, 达3个肺野有4例, 4个肺野有15例, 5个肺野有7例, 且肺组织破坏较严重。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抗感染、氧疗、化痰、抗结核、解痉、纠正酸碱平衡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BiPAP呼吸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为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在上机前要做好解释工作。在患者自然放松的情况下, 为其戴上头带、鼻 (面) 罩, 用软帽固定鼻 (面) 罩, 调节拉力带使其不漏气。呼吸机工作模式采用压力支持通气/压力控制通气 (S/T) 模式, 呼气频率设为12~20次min, 初始吸气压力 (IPAP) 设为6 cmH2O, 呼气压力 (EPAP) 设为3 cmH2O。随后根据患者呼吸困难改善情况逐渐增加IPAP至12~20 cmH2O, EPAP为4~8 cmH2O, 氧浓度 (FiO2) 设定为1~2 L/min, 除饮食、咳嗽、口腔护理外, 持续无创通气24 h以上。观察分析治疗前后血气的PH、PaO2、PaCO2、SaO2等指标变化。
1.3 疗效判定
有效:BiPAP治疗4 h后气促改善, 呼吸频率趋向正常、辅助呼吸肌运动减低, 或PaO2上升、PaCO2下降为初始有效;无效:治疗后呼吸困难、血气指标无改善, 出现意识障碍。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表示, 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有5例患者出现烦躁不安而不能耐受呼吸机, 使用1~2 d后停用, 其余使用BiPAP呼吸机的患者均配合良好, 无创通气时间3~7 d, 平均5 d。通气后PaO2、SaO2和PaCO2各指标均得到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治疗后, 患者的通气状况、咳嗽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痰堵窒息等症状, 无死亡病例。
2.2 安全性评价
经统计, 1例患者面部皮肤出现压红, 2例出现腹胀, 其余患者无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由于应用BiPAP呼吸机具有无创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其被认为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轻症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非药物治疗措施。对于重症肺结核患者来说, 他们与COPD呼吸衰竭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肺部病灶破坏较广泛, 且有不同程度的气道扭曲变形以及肺间质纤维化, 不仅常伴有支气管内膜结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的改变, 导致通气功能障碍, 还常伴有空洞、结核性支气管扩张和胸膜炎、肺大疱、胸廓塌陷畸形等, 甚至会因一侧肺损坏而导致换气功能出现障碍[3]。当摄取营养不足、呼吸肌无力等因素致使重症肺结核病情加重或继发感染时, 常因气流受限、支气管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原因而导致慢性呼吸功能不全, 患者不能维持有效地通气量进而诱发Ⅱ型呼吸衰竭[4]。
BiPAP是一种经面 (鼻) 罩进行的NIPPV方式, 通气模式相当于PSV+呼气末正压 (PEEP) , 更符合患者对呼吸形式和通气压力的需求。它的理论基础是胸肺组织的压力容积曲线, 用较小的气道压力带来较大的通气量的变化。
该次26例经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重症肺结核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 采用偏低气道压并取得了满意疗效。不仅缓解了病情, 也缩短了治疗时间、降低了治疗费用, 且在治疗后期间未出现无明显并发症。
因肺结核病是一种消耗性疾病, 如果建立人工气道对于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来说容易导致伤口不易愈合、反复感染的不良后果。而BiPAP呼吸机经鼻 (面) 罩无创通气之所以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是因为它一方面在吸气时产生较高气压使患者克服阻力吸入气体, 减少呼吸功消耗、增加肺泡通气量、降低呼吸肌负荷、有利于呼吸肌的休息;同时它在呼气时产生较低的呼气压帮助患者轻松呼出气体, 促使肺泡中的二氧化碳排出, 从而提高PaO2, 降低PaCO2。实践证明且此方法安全、方便、无明显并发症、疗效肯定[5]。
在该次研究中, BiPAP无创呼吸机用于重症肺结核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疗效显著, 在改善呼吸功能、血气指标上效果明显, 且具有使用方便, 易操作的优点。因此, BiPAP无创通气治疗重症肺结核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万成福, 白炳秀, 万方.双水平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9, 13 (23) :37
[2]王永, 范远威, 朱宝山.无创正压通气加平台呼气阀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COPD肺性脑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0, 8 (4) :353.
[3]周春兰.重症肺结核并发呼吸衰竭32例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 2010, 31 (11) :1745.
[4]屈平.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46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 2007, 15 (10) :849.
BiPAP无创呼吸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COPD和支气管哮喘病人120例, 平均年龄65岁;平均病程7年;均符合COPD和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沟通能力正常, 符合使用BiPAP呼吸机的指证, 均为首次使用BiPAP呼吸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0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使用BiPAP呼吸机的耐受性。
1.2.1 分析影响病人使用BiPAP呼吸机耐受性的相关因素
①恐惧。部分病人对BiPAP通气治疗不了解, 担心呼吸机治疗的疗效及安全问题, 加之面罩可能妨碍呼吸、妨碍语言交流, 导致病人精神高度紧张、心理承受能力差等, 使呼吸机治疗失败[2]。②人机对抗。呼吸机是双水平正压通气给氧, 面罩内吹出的正压气流常使病人可感到紧张、恐惧、不适等。应用初期如果调整不好, 病人烦躁、拒绝, 则出现人机对抗现象, 反而加重病人的病情。③耳痛。无创呼吸机是通过鼻罩/口罩实行正压通气, 气流要经过口/鼻腔→咽道→气管→肺, 通气的压力可以通过咽鼓管压迫耳膜, 进而产生明显的痛感。吸入气压力很高会使气流对病人耳膜的冲击力增加, 即使设定较低的压力参数, 在通气过程中对病人咽鼓管→耳膜的冲击仍然存在。这也是病人不耐受无创呼吸机的主要原因。④使用BiPAP呼吸机的不良反应, 如口鼻压痛、口咽干燥、腹胀等。口咽干燥多见于使用鼻罩又有经口漏气时, 寒冷季节尤为明显。BiPAP呼吸机因长时间气流吹击可致使球结膜干燥, 易导致结膜炎的发生。胃胀气主要是由于反复的吞气或者上气道的压力超过食道贲门括约肌的压力, 使气体直接进入胃, 使病人感到不舒适。由于病人感觉不舒适而不接受治疗是无创正压通气的常见问题[3]。
1.2.2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①健康宣教。在无创通气治疗前向病人和家属详细解释使用的目的、意义和使用的注意事项。让病人了解治疗目的, 增强其自尊心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消除病人的恐惧感, 此时应注意多陪伴病人, 以减轻病人的心理恐惧, 有利于提高BiPAP治疗的效果。初次使用或还未适应BiPAP呼吸机的病人, 可以用手固定鼻面罩, 保证不漏气即可, 这样病人感到不舒服就可以马上取下面罩, 消除病人的恐惧感。告诉病人在需要咳痰、饮水或进食时, 可以配合取下面罩, 允许间歇休息。②避免人机对抗。病人采取半卧位, 将调整好的呼吸机鼻面罩置于病人口鼻处, 指导病人随呼吸机频率调整呼吸节律, 必要时护士要加喊呼吸口令, 以指导病人呼吸节律;使用呼吸机时应嘱病人放松, 训练病人配合呼吸机先做缩唇呼气, 随后闭嘴, 进行鼻吸气的腹式呼吸锻炼。在护士的指导、陪伴下, 在病人心理上起到了一个良好的支持作用, 可促进病人克服心理恐惧, 尽快掌握呼吸技巧, 达到“人机同步”呼吸[4]。病人多能在5 min~10 min调整好自己的呼吸频率而与呼吸机同步。③建立榜样效应。当病人不能耐受使用BiPAP呼吸机时, 就让其与能够适应使用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的病友进行交流使用经验, 通过现实的例子树立榜样的作用, 使病人鼓起继续尝试的勇气, 直到接受治疗。④采取减轻不良反应。在使用的时候, 应争取病人的配合, 必要时可以使用棉球塞住病人的双侧外耳道, 以有效减轻病人的耳痛症状, 提高耐受性。设定的呼吸机吸入气压力要合适, 设定标准就是尽量使病人耐受。利用凡士林的黏附性和润滑性, 将双层凡士林纱块裁剪成与病人鼻梁大小相适应的“几”字型鼻垫, 垫在病人鼻梁部, 避免或减轻鼻 (面) 罩与鼻部接触紧密性不足而产生的漏气问题及传统的单纯局部加压固定和局部摩擦导致的局部皮肤红肿、损伤等不适症状, 减轻病人不适感, 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保证治疗的连续性[5]。避免口咽、眼睛的干燥。采取合适的鼻罩减少经口漏气, 呼吸机的湿化液采用温度为37 ℃的蒸馏水, 湿化后吸入, 以减少干燥、冷气流的刺激, 提高湿化效果及病人的耐受性[6], 减少BiPAP呼吸机治疗的中断, 为治疗争取时间, 降低说服工作的难度, 便于下次治疗继续进行;同时为同类病人做此治疗, 增加了说服力, 使病人配合治疗, 最终缩短病程, 达到治疗目的。清醒病人应嘱病人尽量减少睁眼时间, 昏迷病人可用湿纱布覆盖双眼, 必要时予以红霉素眼膏预防。指导病人戴机时尽量减少吞咽动作, 以减轻腹胀的不适感[7]。
2 结果
观察组58例病人耐受性好并达到良好效果, 对照组30例病人能够适应使用BiPAP呼吸机。
3 讨论
本研究所选的研究对象是符合COPD和支气管哮喘诊断的住院病人, 主观上存在呼吸困难, 客观上具有血气分析和其他辅助检查符合使用BiPAP呼吸机的适应证。因此, 病人的治疗动机十分明确和迫切。观察组对使用BiPAP呼吸机的病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如BiPAP呼吸机相关知识的宣教、建立榜样效应以及增加病人舒适感的护理干预等, 提高了病人的耐受性。对一些病人建立榜样效应的作用尤为明显, 有因此, 病人在使用BIPAP呼吸机时, 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及建立榜样效应, 有助于提高病人使用BiPAP呼吸机的耐受性,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无创通气病人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BiPAP) 呼吸机耐受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0例,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使用BiPAP呼吸机的耐受性。[结果]观察组58例病人耐受性好并达到良好效果, 对照组30例病人能够适应使用BiPAP呼吸机。[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无创通气病人使用BiPAP呼吸机的耐受性。
关键词:护理干预,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耐受性
参考文献
[1]张恩森.BiPAP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新进展[J].医学综述, 2000 (6) :229-231.
[2]刘慧丽.BiPAP呼吸机临床应用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7) :40-41.
[3]李英珍.无创正压通气病人的舒适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6, 28 (3) :518.
[4]曾利琴, 李红英, 王丽萍.10例急性左心力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使用BiPAP呼吸机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14 (1) :141.
[5]何笑敏, 刘丽娟.凡士林纱鼻垫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中的护理观察[J].当代医学, 2007 (8) :229-231.
[6]莫慧琴.冬季使用BiPAP呼吸机湿化方法的改进[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2 (6) :358-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