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图运用

2024-08-30

物理图运用(精选7篇)

物理图运用 篇1

1图乘法的适用对象

2图乘法的推导过程及满足条件

如何将简化后的位移计算公式变为方便计算的图乘法公式呢?我们要从弯矩方程入手, 经推导得到计算公式。

Mp图为梁或钢架在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弯矩图, 图为梁或钢架在单位荷载作用下的虚拟弯矩图。

由推导过程可知应用图乘法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 杆件的轴线为直线。

(2) 杆件的截面不变, EI为常数。

(3) Mp图和图中至少有一个为直线。

前两个条件是由结构、材料这些固有属性决定的, 第三个条件中图是由单位荷载法得到的, 易出现直线图形, 若Mp也为直线图形, 不光可以由上述公式求解, 还将可以采用什么公式呢?

由此可概括出图乘法规则:

3常见图形面积及形心位置

特别注意:图中所示抛物线均为标准抛物线 (含有顶点且在顶点处切线斜率为零, 即在顶点处剪力

4图乘法运用的一般步骤

(1) 先画出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弯矩图Mp图。

(2) 在欲求截面上施加虚拟单位力, 并画出该结构在这一虚力作用下的虚拟弯矩图图。

5结束语

图乘法高效便捷地解决了梁和钢架的变形位移问题, 使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在进行结构设计时, 快速计算出所求截面的位移, 从而保证结构满足刚度要求。当然使用图乘法也有许多条件的限制, 故运用该法时, 要充分认识图乘法的实质, 灵活地将其运用到结构计算之中。

摘要:在进行结构位移计算时, 工程技术人员总想将复杂的积分运算转化为方便使用的四则运算。而对于工程中常见的梁和钢架, 采用图乘法求解位移既方便又实用。本文将对图乘法的适用对象、推导过程、满足条件等进行介绍, 使读者对图乘法有深刻的认识, 从而方便快捷地计算结构位移。

关键词:图乘法,图,图

参考文献

[1]杜云海主编.材料力学 (Ⅰ)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2

[2]樊友景高洪波主编.结构力学上册.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2

[3]张代理张宇主编.结构力学辅导与习题精解.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2011

[4]单建吕令毅编著.结构力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物理图运用 篇2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就如同带着一张地图和指南针,外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旅游一样,可以让自己对所要去的地方选择合适的路线,做出有效地安排而不致于迷失方向。其实我们在学习一门新的课程,我们和到一陌生的地方去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好的应用思维导图,就可以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效率,记忆更持久,更加轻松的通过考试。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把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物理学习做以下总结:

1、首先拿到课本例如《电磁现象》用大约10分钟的时间,对于所要学习的内容作一整体的了解。根据书本的目录做一张思维导图。

2、根据课本的目录、自己对课本内容的难易度了解,把自己准备投入的时间分配到书的各个章节。并把它标注到我们刚刚完成的思维导图上。时间5分钟。

3、选取书中的第一章,浏览《电磁现象》课本的内容,并用彩色铅笔,把书中看到的关键词、概念、名词解释,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看完第一遍后,再顺着我们刚才标注的关键词,再一次的进行快速的阅读。如果有遗漏的内容,及时做出标注。时间大约10分钟至30分钟。

4、根据自己标注的关键词制作思维导图,如有不清楚的内容,可以做出标记,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直至整个本章的思维导图做完。如果本章的内容分节太多或内容量太大,可以分成几张思维导图来制作。时间大约10分钟。

注:思维导图制作应该从比较简单的内容开始做起,这样对于学习者本身来说,一方面可以快速的掌握所要学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帮助自己建立自信和成就感。

5、学完本章后,需要检测自己的对本章的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可以拿出一张空白纸,合上书本,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画出思维导图。画完后,把它与自己通过看课本做的思维导图,进行比较和对照,看看哪些知识和内容自己已经掌握,然后对相应的内容进行强化学习。

6、依次按照上面的2到5,分别做出其他章节的思维导图的学习和复习。

7、最后把所有的章节完成的思维导图汇总成一张大的思维导图,对这张图进行复制。并做本书的总的知识的掌握。

如果对所画的思维导图及时复习,效果更好。我们采用晚上对新的思维导图仔细复习15分钟,旧知识用5分钟,早上在脑中重现思维导图,对照原有的思维导图,弥补不足的部分,强化记忆。

运用概念图优化教学 篇3

1.根据实际学情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现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对小学中年级提出: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2. 依托校本研究

本次课例研究依托莲花学校龙头课题《县(区)域管理背景下以信息化促进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和本人主持的课题《概念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3. 源于教学困惑

当下,众多的习作教学改革将传统赖以为“教”的教材习作置之不理,一些习作教学观摩课多半是绕开教材的自主开发。在习作教学备课中,一线老师常常捧着教材习作苦思冥想,不知从何下手;在习作教学研讨时,教师70%的疑问都聚焦于“教材习作怎么教”。基于此,我们确立了课例研究的主题:运用概念图优化习作写具体。

二、学习与思考

1.国内外一些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小学生的作文是需要教的,是可以训练的。叶圣陶论习作问题时指出:“学生明乎此,认真练习,教者明乎此,认真指导,终必有成。……果臻文理通顺,习作课即为成功。至于思想之高深,意境之超妙,皆关系于学养,习作课所不克任也。”

2.《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相互关系的图示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诺瓦克(Joseph D.  Npvak)教授等人,根据奥苏贝儿(David P. Ausubel)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工具和思维工具。

三、围绕主题,精心设计

本次习作的要求是: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个话题写一篇习作,要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写好后与别人交流交流。

习作的关键点:烦恼是什么(What);为什么烦恼(Why);如何写具体(How )。

通过教研活动,确定第一次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读懂本次习作的要求,能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个话题写一篇习作。引导他们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出来,做到文通字顺,内容具体,并能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

2.大胆说出自己成长中的烦恼,激励学生敢于说出心里话,吐露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读懂本次习作的要求,能围绕“成长的烦恼”这个话题写一篇习作。引导他们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写出来,做到文通字顺,内容具体,并能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引出课题

1.播放歌曲《小小少年》,引导学生说说从这首歌中听到了什么?

2.可是,大人们常说:“小孩子是最无忧无虑的。”你们认同他们的观点吗?

(二)、学会审题,引领写作

1.出示习作5的要求与提示,边读边想,提示告诉我们一些什么?

2.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三)、敞开心扉,倾诉烦恼

1.师倾诉自己的烦恼,引起同学的共鸣。

2.小组交流,指名学生讲述自己的烦恼事。

3.疏导:在生活中,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无处不在”的烦恼呢?

(四)、范文导航,进行习作指导

1.出示范文《我的烦恼》,读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2.小结写作技巧。

(五)、鼓励动笔,学生作文

四、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本次课例研究共进行3次教学实践活动,开展了三次集中性的研讨活动进行修改。主要针对三个环节进行:

1.烦恼有哪些?

2.为什么烦恼?

3.如何写具体?

第一轮教学实践及反思

【可取之处】授课教师用《小小少年》歌曲引入,引起学生倾诉烦恼的欲望,选择源于真实生活中的烦恼素材运用于导入部分和指导运用部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回归学生生活的原则。在学生倾诉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疏导:在生活中,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这些“无处不在” 的烦恼呢?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烦恼。

【问题发现】本节作文指导课中学生怎么写具体这一重点没有具体体现,课堂上教师的“导”没有具体到位:到底该如何写具体。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激发,学生很多时候不明白该从哪些地方入手,大部分时候教师只是在提醒学生注意细节描写,没有方法指导。

【原因诊断】

1. 教师对本节作文指导课教学目标的理解还不够到位,致使教师的“导”重点不突出。习作教学的重心应该在于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烦恼倾诉于笔端,如何写具体。对学生的指导不是很到位,达不到根据学情适时点拨的效果。

2. 重点部分的教学活动设计不合理,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费时低效:指名学生讲述自己的烦恼事。(抓住细节描写:对话、语言、动作、神态等)教师在学生口述的过程中及时点评,渗透抓住细节描写这一写法的指导,使其他学生从中受到启迪。但是学生对此项活动毫无兴趣,大部分同学保持沉默,教师陷入自问自答的尴尬。

3. 教师的指导语不能有效,大大降低了指导的实效性。教师在本节课的很多指导语上不够明确清晰,致使学生弄不明白究竟要他们做什么,从而无法参与。如授课教师有这样一段指导语:怎样才能把事情写得具体呢?可以把起因、经过、结果写具体,学生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写具体。

4. 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平铺直叙,

没有注意引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在融洽、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才能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本节课中授课教师没有注意导的技巧,没有用好语言和非语言的导的手段。

【改进建议】

1. 歌曲《小小少年》导入要简洁明了,做好引出下面环节的必要铺垫,如果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可以改成课前的背景音乐,直接就引导:在成长的道路上你有烦恼吗?

2. 指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烦恼,可以及时归类梳理,让学生能把自己的烦恼倾诉出来,然后选择其中最想表达的一个,缩短这一教学环节的时间。

3. 在指导如何进行写具体这一环节的时候,指导语要简洁明了,要便于学生理解。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言:到课文中去走一遭,把阅读课上所学的一些方法,进行知识迁移。渗透一个大概念,细节描写。

4. 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导情, 激发学生的共鸣。

第二轮教学实践及反思

第二次试教课堂气氛欢快活跃,师生互动频繁。

【改进之处】

1.直接导入,引出课题,让学生猜猜小篆的“烦”,激发学生的兴趣,节省了教学时间。

2. 直奔主题,引导梳理 。

3.紧扣重点,突破难点。

4. 授课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之前学过的方法,进行引导和指导。通过布置有梯度的引导学生进行倾诉、写作,在写重点片段的时候先设计练习扩句:小明得知他期末考试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他 说:“。”引导学生加上一些细小的动作、简短的话语、细微的表情,小明的内心世界仿佛呈现在我们面前。随后引导思考讨论:这样写好不好?

【问题发现】由于想迁移知识,先用扩句的方法,让学生写具体,把短句变成长句,但是由于花时比较长,因此在后面进行片段描写的时候,分组进行讨论,时间拖沓,不能进行充分展开,对指导学生运用细节描写的过程不够深入,重点部分拓展蜻蜓点水,没有在课堂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机会。

【原因诊断】

1. 设计把一句话写具体,这一要求其实在中年级段就要解决,放到课堂上太过冗长,会影响下面部分,这导致后面的习作指导没有充足的时间展开。

2. 分四组进行讨论如何写具体,授课教师要求并不明确,指导不够。以至于学生交流过后,发现都集中于心理描写,而涉及其他方面的比较少,因此,方法不够丰富、

3. 关于对于细节描写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因此,之前就要好好归类,才能在教学时充分展开,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

4. 在学生开始执行任务之后随意进行全班指导,学生的思路经常被打断。

【改进建议】

1.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烦恼,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花的时间比较长,但是梳理不是很清楚,可以调整教学方法。

2.在具体指导学生运用细节描写的时候,想方方面面都能顾及到,这样教学的时间会紧张,只有授之以渔,才能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加大练习的力度、加强重难点的疏导。

3.加大“导”在整节课中的渗透性,注意调整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把握导的时机。

第三轮教学实践及反思

授课教师引入概念图,加大了在整节课中的疏导、整理的渗透性, 突出了“写什么”、“怎么写”,以细节描写突破学生写作文不具体的问题,使学生消除写作的畏难情绪,学会运用一些描写方法把自己的烦恼倾诉于笔端。

【原因诊断】

1. 突出围绕如何把重点写具体,教师对整节课进行了重新的设计,使整节课中教师“导”的主线更明确,“导”的重点更突出。如:在成长的道路上有哪些烦恼,教师事先用“微课”的形式进行录制,让学生通过微课视频预习,进行头脑风暴,把前两节课从导入到确定所用的二十分钟进行了大量的压缩,缩短至十分钟,这为指导具体描写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突出重点。

2. 加强了本次写作的重难点的分层化解,如在如何描写具体方面: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段文字中没有写具体的来练练笔,然后可以把这些连起来就是一段话了。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思维活跃,激发了写作的欲望。

3. 在引导学生写具体,绘制概念图设置的问题和任务更合理了,这使得学生对如何写具体有了很好的把握。

4.充分挖掘话题的情感内涵,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引导:生活总会有烦恼,成长总会有烦恼。当你遇到烦恼时,能做些什么呢?写作,就是倾诉,就是表达,就是交流。

五、研究结论

在本次课例研究中,围绕主题“运用概念图优化习作写具体(细节描写)” ,开展了“多人多轮”、“同题异构”的课例研究活动,前后经历了3次教学实践、群体研讨和反思,在做中学,学中做,促进了教师群体的共同发展。

1. 推动教研方式的转变,走进问题研究

针对教学实际情况,为了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进而能够达到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莲花学校语文团队进行了一次课例研究,历经一个多月,分成三个阶段。采取同题异构形式,分别由施唯一、范良、陆彩萍三位老师执教。这次课例研究的主题是《运用概念图优化习作写具体(细节描写)》,选取的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习作5》。

2. 运用概念图优化作文,符合儿童心理

概念图不仅可以利用电脑软件进行绘制,还可以手工制作。学生喜欢涂鸦,概念图可以满足孩子涂涂改改的意愿,让他们有兴趣写作文。尝试在作文教学中切入概念图的教学,帮助小学生利用概念图进行写作,符合孩子的心理,吸引他们的眼球,水到渠成地流入他们心田,进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促使孩子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组织文章结构,细化文章层次,清晰体现重点,从而在整体上把握文章思路,梳理关键信息,解决思路不清的作文问题。

3. 运用概念图优化作文,追求有效课堂

物理概念图的有效教学策略 篇4

关键词:概念图,物理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广泛展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对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获得。因而,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已成为当前教育界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与机械学习相比,有意义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奥苏贝尔(Ausubel)假设,只有当新的信息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经存在的相关概念发生联系时,有意义学习才能够发生。诺瓦克(J Novak)等应用奥苏贝尔(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的理论结构发展出了概念图,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概念图技术逐渐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科学教学的工具,也是一种有效的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在较系统地介绍物理学内容时,要进一步强调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在科学探究的交流和表达时,应学会用包括文字、表格、图像、公式、插图等适当的形式。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表达方式,使学生学会用图表等方式来描述物理问题及其解决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用图表等表示物理问题及解决过程的优越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用图表等方式来清晰地表达和交流思想。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可通过概念图的设计来引导学生进行认知的意义建构。

一、概念图简介

概念图是由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J.Novak)教授等人提出来的。概念图又可称为概念构图(Concept Mapping)或概念地图(Concept Maps)。前者是指概念图制作的具体过程,后者则指概念图制作的最后结果。

概念图是用来组织与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是将有关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的概念连接。这样就形成了关于该主题的概念网络,以此形象地说明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表征学习者对于特定的概念是如何相关联的。概念图由三部分组成:节点、连线、连接语词。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并用箭头符号指示方向;连接语词是用来标注连线的,描述两个概念间的关系。连线被贴上了标签,被贴上标签的连线解释了节点之间的关系,箭头描绘出关系的方向,这样读起来就像一句话。

在Novak看来,概念图是用视觉再现认知结构、外化概念和命题的一种方法。由于每个人感知事物及其规律存在差异,每个人制作的概念图结构也各不相同。所以学习者制作的概念图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教师可以据此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获得教学反馈。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就是概念图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学者和学习者可以通过不断地构建,寻求达成一致的机会。

二、概念图对物理教学的启示

概念图是人的认知结构的外观,是大脑内部所建构的知识网络结构的外显图示。因此,作为意义学习的有效工具,概念图策略有利于学习者建立起学科概念间的广泛联系,使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其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增强教学效果。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学生的物理知识之间缺乏联系、缺乏系统,知识掌握得不扎实。认为物理就是由许多数学符号和公式组成,解决物理问题主要是选择数学公式联接问题中的变量。其结果是,一道物理题目解完了,经常说不清用到了哪些物理知识,物理过程是怎样的,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往往造成了“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现象的出现,究其原因就是忽视了物理知识即物理概念的教学。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科知识的基础,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重视模仿性地做题,忽视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特别是不能够形成概念网络,不能够了解概念间的联系,也就缺乏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深刻理解,更不能把新的知识同化到已有的认知体系中去,造成了知识无法迁移。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取有效的方法,促使学生以理解的方式学习知识,促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概念图无疑是一种高效学习物理知识的途径,使学生通过建立概念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使零散的知识结构化、条理化、系统化。这有利于学生长期有效地记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因此,在各个教学环节,教师要做好制作物理概念图的示范与引导,通过示范—模仿—运用—熟练应用的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训练,逐步提高制作概念图的能力,促进知识的整合。同时,在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所画的物理概念图,教师可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式。学生则可以不断反思自己学习的过程,提高自学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三、基于概念图的物理教学策略

1. 运用概念图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运用概念图,能将原来显现在教师头脑中的教学内容、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以可视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便于教师更有效地组织教学。如“功”的教学设计制作的概念图(如图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回顾初中学过的功的知识、引导学生协作探究或动手实验等方式,用概念图将“功”的有关知识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出来。这样,能有效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便于学生理清概念间的关系,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了解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要建立宏观的整体物理概念图,同时还要有小概念图显示某一章节具体教学环节的知识结构,从整个大概念图的某一节点链接到小概念图。从而理顺各物理概念、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的整体网络结构。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往往不能较好地辨别和建构物理知识的有序结构,不善于找出各个概念间的关系,无法解决好具体的实际问题,只能死记硬背大量的原理和公式。其主要原因是学习中偏重于对知识体系的“肢解”,而缺乏对知识体系的“还原”。若教师善于把概念图运用于教学设计,在课堂中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并且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也去尝试建立概念图,就能使学生成功地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从而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

2. 运用概念图诊断前概念,促成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

概念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了解学生先前知识的技术和工具。尽管Ausubel在理论中着重阐述了学生的先前知识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但他并没有提供简单、有用的手段,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绘制概念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能够深入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并将其客观化,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弄清楚这个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进而看出学生的错误概念,纠正概念之间的错误的连结。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对客观世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并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他们自身的思维方式。例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凭直觉印象或所谓的经验,认为只要用力就做功了。为了克服这种凭直觉印象形成的前概念对建立科学概念产生的负面影响,教学中通常可以采用引发认知冲突的策略,即揭示新知识、新现象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前概念的矛盾,从而动摇其前概念,进而通过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反复比对,揭示前概念的局限性、表面性,逐步形成科学概念。为此就必须诊断与揭示学生的前概念。概念图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揭示学生在前概念方面的错误。例如:在功的教学时,可以设计学习预案,要求学生在预习时画出“功”的概念图,从而了解学生对“功”的概念的理解情况。有些学生极有可能制作出如图2的概念图,从图中可以知道学生将功与力、“吃力”,功与能混为一谈。只有当教师了解到隐藏在学生头脑中的错误和模糊概念时,才能顺利地开展有效教学。

3. 运用概念图动态搭建认知“脚手架”,激活学生思维通道。

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向他们提供帮助,加以适时引导,以便使学生学会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学生将新知识同化到已有概念框架中,有意义学习才会发生,教学就是要采取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发生。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脚手架,引导学生有效地自主建构知识掌握概念,就是一个促使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好方法。这一策略就是把某一教学内容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帮助学习者组织所学习的材料,概念图可以完成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脚手架的使命。例如:讲授平抛运动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教师可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呈现概念图(如图3)。学生就可以在教师所给概念图的启发下,很自然地将分解的思想迁移到平抛运动上来,提出运动分解的假设,再结合实验验证,从而很快就能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了。

4. 运用概念图整合知识,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

有研究表明,画概念图有利于人们对新旧知识的整合。因此,在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时,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与要领,纵览全局,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以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并且,概念图的制作没有严格的程序规范,如果要学习制作一个好的概念图,就需要在学习中不断修改和完善。有了初步的概念图以后,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会得到加深和改变。所以,概念图的制作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诺瓦克认为好的概念图一般要修改三次以上。学生在建构物理概念图时,如果遇到了困难,就会自觉地联想到自己在学习中还存在哪些不足。在构图时遇到困难则说明自己的知识结构存在不足;构图不完整则说明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概念图层次不清说明自己对这部分概念的理解尚未透彻。通过与同学或老师所画的概念图相比较,来发现自己的知识缺陷,激励自己不断去努力弥补不足。通过对比自己不同阶段的概念图,能够显现自己的概念理解过程,有利于总结并形成自己的学习经验,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信心。这些都将帮助学生客观地评价自我,理智地深刻反思,有效地寻找对策。此外,学生在绘制物理概念图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认知的情感,会以各式各样的图形表现出来,反映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性认识程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做好制作课堂小结、单元知识总结及专题复习等概念图的示范与引导,逐步提高学生制作概念图的能力,促进知识的整合。例如学习电磁学知识后,教师及时辅导学生绘制概念图(如图4)以加强知识的整合。

总之,概念图是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相互转化的桥梁,是知识结构向学生认知结构过渡的脚手架。科学地运用它,能使学生有意识地利用已有知识来探索未知领域,并从探究的过程中检验和修正已有的知识结论,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物理概念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脉络,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参考文献

[1]阎金铎主编.物理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2]裴新宁.概念图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J].全球教育展望, 2001, (8) .

思维导图中学物理教与学导航图 篇5

人大附中第二分校 杨艳君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接下来我们一起交流“思维导图中学物理教与学导航图”

交流内容分为四个方面:

一、我与思维导图的不解之缘

二、我对思维导图的认识与理解

三、思维导图在教与学中的应用

四、思维导图在中学教育教学实践感悟

一、我与思维导图的不解之缘

有很多大师对我的职业产生影响,我常被大师的睿智所感动,从大师身上,我汲取到的是思想的营养,他们使我的教育思想不断升华。例如: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及英国著名学者思维导图创始人东尼•博赞。这三位大师对我教师职业的影响很大。尼采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自我”,这个独特的自我能够“创造出一轮自己的太阳”。他一再要求人们“成为你自己”,“成为独一无二的人,无可比拟的人,自我创造的人”!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清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学生作为人独特的本质的创造精神引发出来,使其成为能够自觉、自由创造的人。

奥苏伯尔在《认知观点》里这样说道:“假如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

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博赞说:这种工具能够反应出人类大脑的光辉和伟大。它就是思维导图!

我非常认同尼采、奥苏伯尔、博赞三位大师的观点,并和他们的思想产生了共鸣。

我在思维导图实践的道路上有理念,有方法,有行动。理念和人大附中办学理念是一致的,就是: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早在1998年《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就提到了思维导图,正是因为这本书,让我接触到了——思维导图。对此很感兴趣,感到思维导图是了解学生已知的、培养独特的人的绝好工具。于是,我开始了思维导图应用实践。

2003年,在自己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我开始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学生中。第一个实践对象是我儿子,“非典”期间,学生在家学习,当时儿子在初三,正面临中考。儿子在家的两个月,用思维导图法进行复习,进步很大。当年海淀区参加中考人数是两万一千多人,他的中考成绩排在了全区第55名。升入高中后,儿子继续用思维导图法进行学习,于2006年以694分的高考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子系。

用思维导图法指导儿子进行学习的成功体验,给了我极大的信心与鼓励。2004年,我开始在全校多次上公开课,在全校师生中全面开展了思维导图教育教学的实践。

2008年10月,我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我将博客命名为“思维导图创造出自己的太阳”,是想借助思维导图帮助每个人打造出自己的太阳。

下面介绍一下思维导图的由来:

思维导图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东尼·博赞(Tony Buzan)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

那么博赞为什么要发明思维导图呢?

多次聆听博赞先生讲他的思维导图发明故事,我把博赞先生讲的故事绘制了一张思维导图:

博赞还是8-9岁孩子时,很喜欢学习和大自然,对于如何做笔记很感兴趣。到了十几岁,有点讨厌学习,特别讨厌记笔记,好似笔记记得越多,学习越糟糕,记忆力也越差。为了使事情变得好一点,将关键词下划红线,重要的东西放在一起,这样记忆力相对提高一些。大学的时候,仍与笔记做斗争,并观察到其他同学也是单一色彩、单调笔记。就到图书馆借阅有关如何使用大脑的图书,图书管理员告诉他没有这方面的书籍,只有关于大脑生理与解剖方面的书籍,博赞感到这是一项空白,就专心这方面的研究。开始思索寻找新的方法来解决。于是博赞开始进行大量的学习:比如关于心理学、希腊记忆体系。特别是研究世界上聪明的人,比如: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达芬奇、牛顿等人,如何研究呢?博赞找到了他们的笔记,发现他们的手稿中有大量的图形、符号。他们的笔记有一个共同特点:乱七八糟!他们的“涂鸦”笔记生动活泼。表象上看起来很乱,但是,乱的背后是非线性,他们共同点都使用图形,代码和连线。博赞在发现的过程中很兴奋,并徜徉在大自然之中,理解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思维和笔记一定和自然相联系,一定要反映出自然世界的规律。比如:闪电、河流、树木、树叶、人和动物的神经系统。逐渐地,整个架构慢慢形成,博赞也开始训练一群被称为“学习障碍者”、“阅读能力丧失”的学生,这些被称为失败者或曾被放弃的学生,很快地变成好学生,其

中一些学生成为同龄中的佼佼者。在1971年时候,博赞开始将他的研究成果集结成书,并在电台播出,慢慢形成了思维导图的概念。

这张图是达·芬奇的笔记。特点:使用图画、代号和连线。

这张图是牛顿在剑桥三一学院时期的笔记本中的一页,它来源于剑桥数字图书馆。

可以看出牛顿、达芬奇的笔记的共同特点:乱、非线性、使用图画,代号和连线。

这张图是:天然的结构:大自然的思维,我们的思维和笔记,反映出自然世界的规律。

幸运的是我们得到大师的亲自指导,几年内博赞先生先后两次来到我们学校讲座。2005年9月2日,博赞先生为我校学生讲了一整天的课。在2011年12月12日,博赞先生再一次来我们学校为师生进行了半天的讲座。

在大师的亲自指导下,我们将其本土化,创造性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二、我对思维导图的认识与理解

(一)思维导图是什么?

博赞说:思维导图是大脑的语言:大脑的语言是图像和联想、自然的思维方式。

例如,当你听到“苹果”这个词,你的脑海里首先反映出的一定是一个苹果的图像。图像和联想才是大脑自己的语言,而思维导图就是帮助大家用图像和联想进行思维的工具。

东尼·博赞说:思维导图是基于对人脑记忆和思考的模拟,它的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这种模拟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下面进行一个思维游戏叫: 思维绽放与思“絮”飞扬,是分别对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的训练。

如果我们把思维绽放与思“絮”飞扬结合起来,即这样的游戏:绽放与飞扬,同时兼具绽放与飞扬的特征。

上面的游戏就是一个思维聚合和发散的过程,是思维激发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导图的原型。我们可以看到由一个词可以想到10个词,10个词可以想到100个词,100个词可以想到1000个词,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题,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很快讨论起来,想出很多问题和解决办法,也能选出学生喜欢的课题。

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外专家皆认为:思维导图为人类提供了有效思维的图形工具,能够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1.思维导图概念界定:

谈到思维导图是什么,一定要知道思维导图的概念,因为思维导图不是学术上的定义,思维导图发明人博赞在他的书中提出: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思维,是人类大脑的自然功能。

博赞在在2005年外研社出版《思维导图大脑说明书》中说:思维导图是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

博赞在2011年化工出版社《思维导图使用手册》中说:思维导图是以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用于存储、组织、优化和输出信息的思维工具。

这张思维导图是我对博赞2011年化工出版社《思维导图使用手册》全本书的概括总结。

我在实践中总结的思维导图的概念为:思维导图能够整理和激发人的思维,促进思维的聚合与发散,具有点、线、面、图、彩的特点,是可视化、非线性的思维工具。

我自己总结的这个概念将思维导图的原理提取凝炼出来, 思维导图是整理和激发人的思维,这里指的人是自己和他人,在进行思维碰撞中, 改变自己,提升自己。这个概念操作步骤具体,就是点、线、面,而图、彩是表现

形式。中小老师和学生在应用中很具体,操作性强。思维导图概念理解:

思维导图案例-知识点:

该图以坐标图的形式,强调了教师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操作。要理解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就是概念形成过程、原理,及如何应用。研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与各版本教材,如何表述这个知识点的;在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之后,学习各国的先进经验,借鉴别人的做法,促成自己新的思考,并将想法付诸行动。

思维导图案例-学科知识体系构建

思维导图案例-如何打好知识基础

思维导图案例-开发自身正能量

思维导图案例-关于教师发展

2.思维导图原理

有人说,思维导图是右脑的发散思维。其实思维导图是大脑的综合运用!思维激发:发散思维;思维整理:聚合思维。思维导图原理归纳为:聚合与发散。简称聚散原理。

3. 思维导图的特征

下面几组图也可以看出我研究、应用思维导图的历程。

思维导图特点,我用20个字概括是:焦点集中、主干发散、层次分明、节点相连、图形色彩;

我用10个字概括:全局、关键、联系、图像、色彩; 再简单来说,用5个字概括:点、线、面、图、彩。

点、线、面、就是利用左脑的逻辑思维;而图、彩是利用右脑的形象思维。

4.思维导图的理论解释:思维导图是符合脑科学和学习与记忆信息加

工模型中的“组块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双重编码理论。

5.思维导图的作用:整理思维,激发思维,优化思维。

总之,思维导图模仿人类大脑的记忆模式以及大脑神经细胞进行信息存储的方式,充分调动了人的左脑和右脑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人的大脑潜能,是一种简单、高效而又神奇的思维工具。

(二)中小学生为什么要用思维导图呢?

思维比知识更重要, 这是不争的事实。提高学习效能的关键并不在于“知识重复的次数, 而在于“挖掘与呈现知识背后的思维规律并训练学生掌握它。只有这样,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 对知识的理解才会更深入、更透彻、更系统, 从而进入会学、乐学的良性循环。

1.思维导图能激发思维潜力

思维导图训练能进行思维习惯的养成;高效的思考方式,激发思维潜力,要使自己聪明起来、智慧起来, 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培养思维能力。(1)思维习惯的养成

思维可视化---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认识自己的思考。

思维工具化-----认识自己的思考后,指引自己的思考;激发自己的思考;组织自己的思考。

高效思维自动化——就是应用自己的思考,制定适合自己的计划,达到目标。

思维导图具有和大脑思维相一致的六种基本的思维方式, 这六种思维方式能够极好地培养人的思维能力。

(2)思维导图六种思考方式 清晰层次关系的发散思维模式 整体把握的聚合思维模式

层层递进, 步步深入的递进思维习惯

正反思考的辩证思维习惯 经过联想后, 同类转化的思维习惯 倒向、逆向思考的创新思维习惯

(3)激发思维潜力。思维,就是通常说的:思考、想、动脑筋,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思维包括三个内容:记忆、理解、创造。也可以表述为三种思维能力,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这三种能力都需要大脑不断进行思维的聚合与发散。

2.学会学习:利用思维导图能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思维导图学习习惯

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力 思维导图让学习看得见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能够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使我们最终成为善于学习的人。

3.思维导图成就人生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性格决定命运后人将其理论发展为:思维-行动-习惯-性格-人生

那么怎样用脑就有怎样的人生!

(三)怎样绘制思维导图

懂得思维导图原理后,绘制思维导图也就相对容易了。如果绘制起来比较困难麻烦,思维导图的普及就不容易了。因为我们大脑本身就是一个聚散体,大自然本身也是一个聚散体,所以我们应用思维导图,也不过是顺其自然而已。

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有两种:手绘和软件制作,手绘比较方便,有个性风格;软件制作:便于保存、复制和修改。

1.绘制思维导图工具:很简单

纸和彩笔:是客观工具 而我们的大脑:就是主观工具 2.绘制思维导图步骤

第一步:画主题:在纸中心画上表示主题的中心图形并写上关键词 小技巧:1.画中心图可以用简笔画。2.中心图视觉效果最好强烈点,也就是要色彩鲜艳,图像稍为夸张。

第二步:分类、顺序:理清主要分支和次要分支;按顺序并写上关键词。

小技巧:1.中心图的分支要由粗到细,就像树枝向上生长变细一样,同时分支要有发散感。2.中心图分支布局要均匀分布,这样整幅图看起来平衡、有美感。3.分支长度略大于关键词的长度。

例如:中学物理学分类-思维导图步骤

人才要素-思维导图步骤 21世纪技能结构-思维导图步骤

几种折纸方法-思维导图步骤

这张图是博赞来我们学校时绘制的思维导图,介绍博赞的思维导图: 是用手绘与软件分别绘制的。

如何创建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技法是:

突出重点、发挥联想、清楚明白、形成个人风格。

思维导图绘制过程是思维训练过程:

3.思维导图软件工具:我们不用纠结是用笔画还是用软件绘制,各有所长。最关键的是:我们为何要使用思维导图?当我们不清晰为何使用思维导图,即使你的思维导图画的再美,软件使用再熟练也无法达成你的愿景。

思维导图软件哪个更适合?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思维导图软件老师同学很容易学会,这里不多介绍了。

没有最完美的思维导图

说了这么多思维导图,有最完美的思维导图吗?谁可以说自己的思维导图最完美呢?没有!因为思维导图一旦画出来,就成为有限的了,而我们的思维无限,所以说没有最完美的思维导图。较好的思维导图,就是看起来比较自然、舒适,产生更好的、更大的联想。

三、思维导图--教与学导航图

说到教与学就自然想到:教师的祖师爷——孔子

思维导图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和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有效工具,下面从教与学两方面交流。

“思维导图教与学导航图”由“教”与“学”两部分构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交流是课堂的主旋律。如何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尽享思维碰撞的乐趣?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这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教学内容准确深入地把握,其次是对学情的准确了解,第三是在前面两点的基础上对教学流程的整体设计。整个教学流程分为课前、课上和课后三部分。从课前的“导学图”到课上的“思训图”和“知识结构图”,再到课后的“评价反思图”,显示的是教师“教”的思维流程,体现的是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不一定都是用图的形式呈现。比如,课上的“思训图”,或许是一个或几个问题,或许是情境体验,或许是几张图的对比等等,不论是什么形式,目的都是引发学生思考,是引导、帮助学生研究问题的本质,完成对教学内容的精细把握,构建出“精细图”。教师的“导学图”、“思训图”“知识结构图”、“评价反思图”与学生的“感知图”、“精细图”、“凝炼图”、“探究拓展图”一一对应。学生的四图均以“图”的形式呈现,外现的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的把握的思维过程。

(一)思维导图-教师教学导航图

教师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要从教与学两方面寻找教学规律。教师用思维导图备课是一种对学生个性的研究;是学科知识的再建构;是教学资源的开发;是教学艺术的设计;是以学生中心为价值趋向的。因为无论老师设计怎样的主题,每个学生的构图是不同的,我们从学生的思维导图中更了解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帮助学生激发他们的潜能。

思维导图辅助教学:首先要对学习者进行分析,要有科学的学生观,教学设计有内容设计和活动设计,教学实施强调教与学两方面。

思维导图教学设计:教师要关注学生、关注合作学习,主要是关注学生的思考方式,知识的背后是规律和方法,规律和方法的背后是思维,学习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核心是思考方式。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性思考、批判性思考、创造性思考!关注反馈与评价强调真实性评价,解决问题中展示能力。

教师个人本身更要关注学科的核心概念,概念的形成过程和证明这些核心概念的科学方法是教学的中心,核心概念构成了学科的支架,抓住了核心概念构建的体系,等于抓住了学科的本质,教师对学科本质的掌握决定了教学能力。

3.思维导图--课堂教学导航图

思维导图在课堂上的应用模式:三图六构模式

思维导图在物理课堂上的应用案例 思维导图在物理课堂上的教师导学图 学生感 知 图; 学生精 细 图 学生凝 练图 教师探究拓展图

思维导图各种课型的教学模式

我们在实践中整理了具体维导图课堂模式(1)新课教学模式(2)思维导图复习课模式(3)思维导图小结课教学模式(4)思维导图试卷讲评课模式 思维导图-课后反思

思维导图物理案例:关注教材用好教材

下面是根据不同版本的教材绘制的中学物理思维导图案例: 思维导图物理案例:物态及其变化

思维导图物理案例:物质世界的尺度 思维导图物理案例:物体的质量 思维导图物理案例:物质的密度 思维导图物理案例:物质的简单运动 思维导图物理案例:声现象 思维导图物理案例:光现象 思维导图物理案例:常见的光学仪器 思维导图物理案例:运动和力 思维导图物理案例:压强与浮力 思维导图物理案例:简单机械 思维导图物理案例:能及其转化 思维导图物理案例:简单电路 思维导图物理案例:欧姆定律 思维导图物理案例:电功和电功率 思维导图物理案例:电磁现象 思维导图物理课堂一般流程  布置任务,呈现目标  分工合作,自主构图  小组合作,内部讲解  全班交流,头脑风暴  教师总结,凝练提升

思维导图教育教学模式,遵循了大脑的思维规律,遵循了教育教学规律,重点在于思维过程的揭示,是对学生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它的应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潜能,遵循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深受学生的喜爱。

思维导图课堂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更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思维导图课堂是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思维导图课堂强化教师的六项技能

思维导图的适用环节:

有点老师问我:思维导图在什么时候用呢?可以说适合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教学有法”而又“教无定法”,理想的境界是需要的时候就用。

思维导图物理老师绘制案例:物理之美

思维导图课堂研究是:面对“真问题”,思考、认识、深化。(课前)预测分析:(课上)动态把握:课后)反思总结:

(二)思维导图-学生学习导航图

通过思维导图学习、训练,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明确目标,高效学习。下面从十个方面介绍:

1. 计划导图

用思维导图制订学习计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随时做出相应调整, 从而做到合理安排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

根据各年级不同特点确定学生发展目标,指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升学指导,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绘制个性化的人生规划导航图。

思维导图规划人生与传统的规划形式不同的是:它是全景图、包括所有元素、并有灵活的逻辑结构、能发挥你无尽的创造力。

利用思维导图制定学习计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随时做出相应调整,从而做到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预习导图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的做法是:对即将开始的学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按照课本作者的思路,提取纲要,画出思维导图。并且分出哪些内容自己已懂和哪些内容自己还不懂,找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准备课堂上有针对地听讲和提问。

这个图,很清楚地列出了预习的内容、预习的方法、预习的方式、预习的时间、手段等内容。另外,我们还可以用图“解”预习的内容,用图“梳”产生的问题,用图“导”预习的过程和结果。

例如:读书的预习思维导图

这个预习图是从如何上好这一节课的角度来预习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预习还可以这样来准备:课前预习什么、课内探究什么、课堂检测什么、课堂总结什么,课后应用什么。这样的预习方式既适合老师,也适合同学们,适合我们建立自主自学的学习课堂。通过这样的预习图,我们可以很清楚:课前要预习的主要知识点是什么,课内和同学们讨论解决什么问题,和大家一起做实验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最后总结得出什么结论,以及结论如何应用等等。

(3)笔记导图

思维导图是博赞从笔记中创作出来,当然用于笔记很好用。

在预习所画思维导图基础上进行课堂听讲,对已学懂部分,重点听老师如何讲解,学习老师表述问题,阐述概念的方法,还有自己听讲后有哪些新启示、新理解;对自己预习不懂的部分,重点听讲,深入探究,务必弄明白,学懂学会。

在课堂上用思维导图作笔记,在制作思维导图笔记过程中,学生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分析、理解和组织,有效地促进理解和学习。同时思维导图有色彩、图像和其他符号等吸引视觉的创作,能让学习变得更有趣。

线性笔记问题是:埋没关键词、不容易记忆。而思维导图优势是对线性笔记的改良,它具有:焦点集中、主干发散、层次分明、节点相连、图形色彩的特点,容易记忆和理解。

(4)记忆导图

思维导图最初是被用做记忆的工具,而且效果特别明显。思维导图用关键图形和网状连接方式形成放射性思维体系,与大脑的神经元结构状态相吻合,而且条理清晰,能充分发挥人们大脑的想象力。特别是通过自己动手加工出来的思维导图,更能帮助记忆。

思维能够看得见:思考最大的敌人是复杂;思考最大的障碍是混乱;思维导图就是简单自然。思维导图能使记忆流程化,图形化,清晰化,图谱化。

思维导图培养记忆力:

思维导图训练能提升记忆力层次。(5)观点导图

用思维导图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问题,捕捉讨论中的灵感。将讨论中大家的意见和观点及时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必要的整理,会得到一个非常好的思维导图。

思路更清晰、论证更严密、举例更丰富、结论更可靠

或者先由各人自己画出自己的思维导图,然后将各人的思维导图合并并讨论,最后再组成一个共同的思维导图,在这张思维导图中将包含了所有的观点,小组成员的归属感及合作精神也将得到提升。共同思考时,能够产生更多创意,最后的思维导图是小组共同学习和探究的智慧结晶。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问题能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

例如:思维导图在研究性学习课堂中的应用: ① 教师创设教学情景,布置研究性学习选题任务 ② 学生利用头脑风暴小组协作构图,教师指导学生构图

③ 学生上台交流、教师引导、评价

④ 学生根据头脑风暴集体创造出来思维导图确定研究性学习课题 ⑤ 师生点评研究性课题

这张思维导图把研究性学习流程表示很清楚

在社会大课堂实践课上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6)知识复习导图

课堂听讲结束时,选取自己最满意的思维导图作为最终的课堂笔记保存,总结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预备今后复习之用。将每节课的思维导图,作为分支图,并入总图,挂在高一层次的分支上。这样做,及时将新学的知识归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形成自己的学科知识网络。

思维导图四化复习法 思维导图课后复习方法

学生利用假期绘制的物理思维导图 学习四种境界(7)解题导图

首先认真读题是解决物理题的关键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解题分析,是根据思维导图六种思考方式,将大脑的思维过程外化、图形化和清晰化,很容易将已有的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

建立清晰的层次关系发散思维模式 整体把握的聚合思维模式

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递进思维 正反思考的辩证思维习惯 经过联想后,转化的思维 倒向、逆向思考的创新思维

题海战术是很多同学复习时选用的主要方法, 经过大量训练达到熟能生巧。这是一种熟练的过程, 不是思维分析训练过程。我们不提倡题海战术, 而是提倡题法战术。用思维导图解题就是一种题法战术, 让我们能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我们拿到一道题后, 一般有两条思路: 一是从结论入手, 看结论想需知, 逐步向已知靠拢;二是要“发展已知, 从已知想可知, 逐步推向未知;当两者相通的时候, 便得到解题的通路, 为此我们构建了思维导图的一般解题模式

(8)错题导图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错误,如果形成了整理错题的习惯,那么以往的错误就会变成经验,这种经验会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提供可贵的资源。整理错题不是目的,所以不能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而去整理,实际上整理错题是不断超越错误的过程,也是整理错题的根本目的。

用思维导图这样直观的线条与关键词,分门别类,对本知识点涉及到的错误总体分析,学生会一目了然,找到自己真正的症结所在。简简单单的一张图,把四面八方的错题汇集一身,找出共性,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简洁、直观又有条理性,使学生学得有针对性,同时采用线条与颜色的构图方式,易于增强学生的能动性与成就感。也有助于学生养成整理错题的习惯,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9)考试管理导图

针对目前的学习状况对各门功课的掌握情况,查缺补漏,绘制思维导图。

根据考试考纲和课本标准,进行整理和绘制。如果相关的内容太多,可以分为几张图。

(10)成果导图

思维导图强调使用关键词,而关键词则是所有知识、概念和要点的充分总结和提炼。当你需要理解自己的想法时,思维导图可以帮你进一步清晰自己的构思,展示的知识更具组织性和更容易记忆。在展示时利用思维导图可使条件更清楚,结构更明白,印象更深刻,不用阅读长篇大论的文字。从而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这些是我们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展 对学生思维导图作品的评价 例如:学生作品评价标准

(1)正确性:正确表达有关主题的多个概念及其关系(2)完整性:尽可能全面反映主题的有关内容(3)简洁性:选择提炼关键词而不要使用长的句子

(4)结构性:结构清晰明了,中心主题下的各级副主题,数量合理、讲究层次的布局

(5)形象性:尽可能多使用相关的简易符号、小图标

(6)美观性:文字工整,使用多种色彩和形状,作品整体视觉效果好。对思维导图应用的小组评价

四、思维导图实践感悟

十几年的思维导图实践,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思维导图的巨大魅力与魔力,让我们尽情享受视觉冲击的感觉。思维导图碰撞的是思维的火花,点燃的是创新的激情。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思维导图课堂已经成为我校独具特色的风景。师生硕果累累。

对思维导图引发思考: 思维导图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工具,而且更是一种理念.博赞说:

这种工具能够反应出人类大脑的光辉和伟大。它就是思维导图!教育感言:

教育的幸福是读懂生命,唤醒心灵!教育的使命是教会学生如何(创造性)思考

思维导图能帮助老师读懂每一个孩子的脸庞,走进每个孩子的心房。思维导图能帮助老师教会学生如何(创造性)思考!思维导图创造出自己的太阳!

运用情景图,优化口语交际教学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情景图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1-089

口语交际是从“听话、说话”演变而来的,旨在培养学生以听说能力为基础的口语交际综合能力。在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在口语交际课堂上不想说、不敢说、不会说,缺乏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交际能力也比较弱。情景图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前提。运用情景图,优化口语交际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运用情景图增强口语交际的趣味,让学生想说

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还是依靠形象思维进行学习,各式各样的图画对学生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针对当前一些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中不想说的情况,教师可以直接用教材上的情景图,也可以自己创作简易的情景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观察、讨论,说出自己有什么有趣的发现,使学生在情景图的诱导下,发自内心地表达。

例如,在教学“学会祝贺”这个话题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和自己创作了一幅“祝贺新年”的情景图,让学生根据亲身经历,说一说在祝贺新年时自己是怎么做的。有的学生说在祝贺新年时会送礼品,有的说长辈会给孩子们发红包,还有的说会放鞭炮等。根据学生们所说的内容,教师画了一幅情景图,把礼品、红包、鞭炮这些元素画得很夸张。学生看了老师画的情景图,都开心地笑着。教师继续引导:“同学们,看一看老师画的这幅图,想一想平常你们是怎么祝贺新年的,说一说在祝贺新年时有什么有趣的事。”学生们在放松的心理状态下,纷纷举手与老师和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

由这个例子不难发现,在口语交际训练中灵活运用情景图,可以让口语交际训练变得有趣,使学生变得轻松自在,没有心理压力,自然而然地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变得有话想说,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分享。

二、运用情景图强化口语练习的效果,让学生会说

口语交际训练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形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概括来说就是让学生学会口语交际的技能,变得会说。情景图不但可以增强口语训练的趣味性,还可强化学生口头语言的规范性和口语表达的逻辑性,使学生掌握听说和口语交际技巧。

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话题“学会请求”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示四幅“学生请求老师帮助解决不会的题目”的情景组图:学生遇到难题——请求老师帮助——老师帮助解决——学生感谢老师。教师让学生根据情景图的提示逐一进行演练,发现学生在口语运用和交际能力方面的问题,比方没使用“请、打扰一下、谢谢”等礼貌用语等。教师通过自己的示范纠正学生的问题,再让学生根据情景图的思路,以小组为单位,完整地演练向老师请教问题的过程。最后,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再次强调“请求他人”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情景图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际训练,掌握运用口语进行交际的技巧。

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大量的练习。利用情景图,不断创新口语交际训练的方式,强化口语的正确运用,理清口语表达的邏辑,可以有效提升口语交际训练的效果。

三、运用情景图创设口语实践情境,让学生爱说

口语交际训练的根本目的在于学以致用,使学生更好地完成生活、学习中的口语交际。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下,学生会受到环境氛围的感染,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实践中,达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效果。运用情景图直观形象的特点,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创设有利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变得爱说。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我长大了做……”的口语交际话题时,教师先出示了老师、工人、司机、解放军、警察、医生等几种比较典型的职业工作场景的简易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看看有没有自己想从事的职业。学生在这些情景图的引导下想象,对这些职业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在头脑中构思了长大后从事工作的场景,觉得有话要说,纷纷举手给老师和同学描述。当然,教师出示的情景图展示的职业有限,一些学生发散思维,有的说想当科学家,有的说要当工程师。“为什么呢?”老师问。在教师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想得更远,想要说的话也更多,整堂课十分活跃。

由此可见,情景图比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更加生动,更易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自觉地完成口语交际的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能力,爱上口语交际。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低段也恰好是口语交际能力形成的关键期,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个阶段优化口语交际教学。情景图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为学生的口语交际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表达交流的积极性,让学生想说、会说、爱说,优化口语交际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配图教学运用课例分析 篇7

关键词:配图教学;教学资源;文本阅读

人教版必修三的开篇《林黛玉进贾府》选用了改琦的两幅画作——《林黛玉画像》和《贾宝玉画像》。

改琦,字伯蕴,号香白,又号玉壶外史等,擅长画仕女,亦能画山水、花草。所画仕女,形象纤细俊秀,用笔轻柔流畅,创造了清后期仕女画的典型风貌。他绘制的《红楼梦图咏》木刻本,流传甚广,影响深远,深得时人好评。所作人物、肖像十分简洁生动。清代的中国传统人物画特别是仕女画广为流传,作为众多红楼梦插图中的一员,改琦的《红楼梦图咏》被称为“生平杰作”,自有其过人之处,“所画仕女,形象纤细俊秀,用笔轻柔流畅,创造了清后期仕女画的典型风貌。”人物造型趋向于温婉自然,服饰精细秀丽,展现出简洁流畅的风貌,体现出与中国传统绘画特别是人物画沿革的呼应关系。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自有着伟大的艺术魅力,也为历代画家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创作灵感,而画家所绘的精美的红楼画反过来也为《红楼梦》提供了最为生动的解读和诠释。说不尽的红楼梦,画不完的红楼畫。

相较于改琦的“仕女风格”,戴敦邦的画则鲜艳许多,课本节选的是《接外孙贾母惜孤女》,画面颜色明亮,可谓是浓墨重彩,而众人于这简单的一方天之间也形态各异,黛玉的柔弱、熙凤的善于逢迎、贾母的雍容华贵都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

而《林黛玉进贾府》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为小说单元,这个单元要求学生从更高层次去欣赏小说,解读人物、情节与环境的关系。同时,必须注意的是,这篇小说不是一篇孤立的短篇小说,它是名著《红楼梦》的节选片段,而且这个片段在《红楼梦》中在第三回。众所周知,《红楼梦》的前五回对于全书意义重大,属于全书的纲目,其中第三回的存在价值就在于对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做了全局性的解读。

那么,我们如何将小说三要素之二的典型环境和人物进行有机结合,更为平滑地抛给学生呢?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一个问题:通读原文,再结合课本配图,试说明为何是林黛玉带领读者游览贾府?笔者引导学生对课本的三幅配图进行研究,以戴敦邦先生的《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为首幅分析对象,观察要求:找出画中色彩、道具(摆设)、人物的特点。经过对课本内容的解读和课本配图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戴敦邦所绘的《接外孙贾母惜孤女》虽是以贾母接外孙女黛玉为主线,但是,戴敦邦用色的大胆、绚烂、画中摆设的富丽堂皇、人物穿着的珠光宝气无一不表现贾府的大气象。再顺势结合文本概括出贾府的最大特色就是“排场大、礼节多、规矩严”,因为它不是一般人家,而是“诗礼簪缨之族”,这就要让学生明白贾府的“礼”展现在哪些方面。首先通过黛玉的游踪发现问题。学生讨论后不难发现,黛玉进门不入正门,黛玉探亲绕路(先贾赦后贾政)等等,这些都是有“礼”的影子——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亲疏有道。从而明白了贾府所谓的规矩就是一种侯门之“礼”。

与此同时,我们再结合配图探讨为何是黛玉,而非湘云、刘姥姥、雪雁等带领大家游贾府。改琦所绘的《林黛玉画像》中的黛玉形象——“两弯似蹙非蹙冒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黛玉的敏感、细心、聪明、多愁善感可谓于改琦的画中和曹雪芹的诗中表露无遗。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看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曹雪芹安排黛玉带大家游贾府呢?可不可以是其他人呢?通过对比思考,我们不难概括出是因为黛玉的性格、黛玉的身份、黛玉的见识——“非身份无以入贾府,非见识无以识贾府,非细腻无以明贾府。”从而更好地解读文本。

笔者执教完之后,在收集学生的评价反馈时,很多学生都表示本来欣赏不了甚至看不太懂的改琦画作经过与文本内容的结合解读之后,发现改琦画得实在是形神兼备,寥寥几笔就绘出黛玉的特点。我想,这至少说明配图不仅仅在审美层面能引领学生欣赏优秀画作,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也能对文本解读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甚至能成为学生阅读、理解文本至关重要的一步。在这个意义上,重视配图的作用极大地帮助我们达成语文的教学目标。这也是笔者由执教《林黛玉进贾府》而生发出的极大感触,希望课本上优秀的配图资源都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上一篇:城区公共交通下一篇:健康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