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法律政策(精选12篇)
贸易法律政策 篇1
摘要:世界贸易组织是独立于联合国中以法律为基础的、全球最大的多边贸易体制的组织。众所周知, 关贸总协定历经八年商谈, 最终结果为关税大幅度降低同时并限制一些补贴的使用, 这些措施均对成员方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本文据此分析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救济措施以及战略性贸易政策。
关键词:世界贸易组织,救济措施,战略性,政策
从世界贸易组织的性质分析, 它是一种建立在行政管理之上依靠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的一种法律行为, 但终其目的而言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行政管理。正因为它的行政管理性质, 就赋予了它单方性、强制性以及政策性的特点。然而, 从权力的实施主体而言, 世贸组织的贸易救济措施的实现是通过进出口国际贸易管理机构实施, 而贸易救济的发起者大都要经过申请人的申请才能实施, 但这并不否认存在少数当局者根据现有的调查数据而主动进行调查程序的启动措施。因此, 归根结底, 世贸组织的贸易救济措施是一种公共权力的行使行为。但若从其实施的效果而言, 贸易救济措施的实施是由受害国的国际贸易管理机构来决定, 其采取的措施包括征收相关产品的反倾销税、反补贴税以及进出口货物数量限制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均可对进口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二、世界贸易组织战略性贸易政策
(一) 世界贸易组织战略性贸易政策概况
世界贸易组织为其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定义为“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 是指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 政府积极运用补贴或出品鼓励等措施对那些被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外部经济或大量‘租’ (某种要素所得到的高于该要素用于其他用途所获得的收益) 的产业予以扶持, 扩大本国厂商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市场份额, 把超额利润从外国厂商转移给本国厂商, 以增加本国经济福利和加强在有外国竞争对手的国际市场上的战略地位。”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简而言之可概括为“利润转移理论”以及“外部经济理论”两项, 同时这两个理论又包含了利用关税方式, 从而抽取外国垄断行业所获得的垄断利润, 并且采取以进出口行业竞争的方式, 促进进出口以及因进出口所获得相应补贴, 为本国寡头企业争取更大的国际份额。
(二) 世界贸易组织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行意义
1、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旨在增进本国的福利。
在针对寡头垄断、存在规模经济的行业领域以及不完全竞争行为采取相应的贸易措施。然而, 这些高端产业对本国国民经济技术产生外溢效益并能获得超额垄断资金。
2、世贸组织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是建立在不完全竞争以及规模经济的基础上, 是一种随机的、动态的国际分工体系。
在该体系中, 政府政策的规划与制定以及各企业战略决策的选择均是相互牵连相互影响的。
新修订的《外贸法》对加强与完善贸易救济措施的制度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第一, 新外贸法增加了“对外贸易调查”一章。第二, 新外贸法还对对外贸易救济、指定经营、限制和禁止进出口等制度进行了完善。第三, 新外贸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中国贸易救济措施的法律体系。
3、世界贸易组织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竞争优势作用。
国家兴亡的根本取决于该国在国际竞争力的大小, 取决于该国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 然而, 一个国家在国际上具有比较优势并不等同于它具有了竞争优势。尤其在高端产业中, 发达国家已熟练运用世贸组织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国际上已占有一定的先行优势。
4、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中应重视政府作用的发挥。
一国企业可以通过借助本国政府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创造出更加雄厚的国际地位。例如, 一国政府可通过对国内产业进行集中引导, 培育并发展大型跨国企业, 以此来增强本国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 国内一些大型企业还可通过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补贴, 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 最终也能提高该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 加强贸易救济措施的制度建设, 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我国对外国产品采取贸易救济措施, 是在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之后, 按照世贸规则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 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按规则办事, 依法行政的良好形象, 也体现了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和世贸成员的形象, 证明我国完全有信心、有能力, 像那些欧、美等老资格世贸成员一样, 充分运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赋予我们的权利, 维护自身利益。
综合所述, 世界贸易组织被定义为“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该组织于1995年运作以来, 始终负责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的维持工作。因为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上具有法人地位, 因此在各成员国争端调解方面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战略性贸易政策主要是通过征收关税、提供出口补贴和数量限制等措施来扶持本国的产业, 提高竞争优势, 在市场上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今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组织和法律基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经历了八轮贸易谈判后, 关税大幅度降低, 一些补贴也不允许使用, 这对成员方战略性贸易政策措施的使用起到了限制作用。为了维护世界贸易的公平公正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救济措施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曾兆祥;《关于“贸易中心”与流通中心作用的几点意见——兼论城市批发渠道》[J];工业品贸易中心理论研讨会论文集[J];1985年
[2]赵喜臣;《适用世贸组织基本原则可能对我国社会治安的影响及法律对策》[J];加入WTO与新时期政法工作前瞻——加入世贸组织与维护社会稳定法律问题研讨会论文集[J];2000年
贸易法律政策 篇2
1.什么是易货贸易?
易货贸易是指在换货的基础上,把等值的出售货物和购入货物直接结合起来的贸易方式。传统的易货贸易,一般是买卖双方各以等值的货物进行交换,不涉及货币的支付,也没有第三者介入,易货双方签订一份包括相互交换抵偿货物的合同,把有关事项加以确定。
2.庆德堂为什么要开展易货贸易?
庆德堂有着悠久的易货贸易传统。辛亥革命前,庆德堂向江南运送胶枣,运回丝绸到北方贩卖,获利丰厚,全国各地设有饭庄、商铺和票号,还有自己的运输船队,进行贸易交流。首先采用的交易方式就是易货贸易,其次才是选择货币交割。开展易货贸易是新生的庆德堂既定的公司发展方略,为了减少物流费用和资金流转成本。
3.易货贸易操作原则有哪些?
一是诚信原则;二是遵守国家贸易法规和税收法规;三是遵循贸易的基本原则,进行非歧视的、更自由的贸易,通过合同约定实现双边或多边的贸易;四是市场准入原则,各成员方参与易货贸易既要符合本国国情又不违背贸易自由化要求的原则。通过各成员方对参与易货贸易所做出的具体承诺,保证各成员方的货物、投资、服务等可以在易货贸易组织成员内公平自由竞。五是公平解决争端原则,各成员方之间一旦出现贸易争端,应通过公正、客观、平等和友好协商的方式使有关贸易争端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4.易货有什么好处?
易货创造新生意,使您把市场扩大到付现金客户之外的顾客;节省现金,您可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现金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把省下的现金用到经营最需要的地方;易货可以调动、盘活闲置的资源。多余的时间、库存商品和剩余的能力都可以转化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有的企业每年管理费支出的 20% 是用易货解决。
5.哪些公司目前参与易货?
全国范围内已有上万家企业参与易货,主要的公司包括:海尔、奥柯玛……世界上的大公司就更多了,世界 500 强中有 75% 的公司从事易货,像通用电气、IBM、希尔顿酒店、壳牌石油、克莱斯乐、道格拉斯飞机公司等每年都有大宗的易货交易。北京易货网的会员如北京华世通实业有限公司、瑞洁宾舍酒店、金色假日酒店、CUBA(全国大学生篮球协会)、景田水公司、汇源果汁集团、温馨之都美容院等都在积极从事易货交易。
6.易货交易是不是比现金交易费时间?
易货交易非常快,双方都有明确的数量需求,只要把价格谈一下就可以,电话就可洽谈,非常方便。
7.我们为什么参与易货?易货不是回归原始社会了吗?
评价事物的好与坏,主要看他本身的利与弊,过去也有很多值得 发扬的东西,中国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可以永远推动社会的发展,把货币使用到极限一定不是件好事,任何事物都不可走向极端。现代易货已被发达国家认定为:是企业的另一个突破和奇迹。
8.全额易货与比例易货的区别?
全额易货是指双方都无需现金的直接交换;比例易货是一方有部分现金进行补差。
9.我可以通过易货处理多余的库存吗 ?
可以,只要您的产品不是假冒伪劣和有害人体健康的,不是过期的产品就可以。这正是易货的长项,您易出什么是由您自己来决定。易货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解决您多余的库存,给您带来额外的利润收入。
10.易货产品是不是都是库存和积压产品?
当然不是,因为每个企业的库存是有限的,而需求是无限的,只不过用企业的库存来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产品,这也是易货当中的一个好方法,正常产品的易货才是我们倡导的发展方向。
11.易货能否对现有销售渠道造成冲击?
不能,因为易货是区别与现金交易的另外一个市场。解决的是现金交易中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企业可以易出现金所卖不出的东西,同时又可易入需要花现金才能买进的东西,这样既售出库存又解决采购所需,同时减少现金流,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12.易货有什么税收上的好处?
从税收目的看,易货收入和现金收入是一样的,并没有内在的好处或坏处。易货应看作开发市场的工具,而不是税务工具。和现金收入一样,与经营相关的易货采购同样可以税务抵扣。
13.谁决定商品或服务的易货价格?
市场决定易货价格。如果卖方会员的商品或服务在现金市场有足够的利润空间,他仍希望易货交易也保持同样的价格水平。如果现金市场利润很薄,他也可以在易货时调整价格。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电子行业,如电脑、复印机等。但卖方会员有时可能不改变易货销售价格,但要求收入一部分现金,用以增加销售的盈利水平。
14.易货价格大大高于市场价格怎么办?
一般不会,易货是双方利益的体现,如果恶意抬高价格,是不会找到合作伙伴的,商人都很聪明,双方都抬高价格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庆德堂以网络直卖价为基准,希望贵公司也以最优惠价格报价才能成交。
15.我应如何易货起步?
美国亟须贸易融资政策稳定 篇3
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分歧,不仅推迟批准关于延长美国进出口银行的经营权,还在伊朗核交易的持久性等问题上产生争议。据全球广播公司外交事务首席记者安德里亚·米切尔的观点,美国政府需要立刻行动起来,消除国际贸易伙伴们的疑虑。
“美国国会内部的僵局致使国际伙伴们开始怀疑,与美国的谈判内容是否能够切实可行。”安德里亚于2015年4月出席美国进出口银行在华盛顿召开的会议时说。
然而,美国进出口银行方面坚信,在6月30日截止期限前,政府一定会重新授权给他们。发言人还称,终止出口信贷机构的经营权,是一个愚蠢的决定。
每4~5年,出口信贷机构(ECA)的经营权需由美国政府重新授权。这道手续以前相对简单,但现在已经被赋予强烈的政治化倾向。共和党人指责这是美国进出口银行的“企业福利”,并不断游说各方将其终止。美国进出口银行的支持者则称,这一举措不仅为美国本土创造就业机会,还为海外建厂的出口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至此,美国进出口银行成为美国极化政治时期的一个标志。
“如果我们打算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竞争力,美国进出口银行的作用十分关键。目前全球有60家出口信贷机构, 中国和印度于日前宣布,他们将投资数十亿美元,大力扩建本国出口信贷机构。”北达科他州民主党参议员海蒂·海特坎普说,“我们相信目标能够达成,我们正在拼尽全力。”
目前,众议院和参议院各有两项不同的法案待审议,参议院的两法案都建议延长进出口银行的经营权。美国进出口银行的主席佛雷德·霍赫贝格说,他对于经营权一事持乐观态度,其中一项法案有望通过审议。
大小企业的代表们纷纷表示支持延长进出口银行的经营权,中小企业的负责人告诉GTR记者,他们无法接受美国进出口银行可能关门打烊的事实。
波音公司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吉姆·麦克纳尼补充说:“如果进出口银行经营权失效,对企业的不利竞争因素显而易见,这完全没有意义。我们只会回到西部荒原时期。波音公司也许能够存活下来,但竞争力将会严重受挫。”
国会众多议题中的意见分水岭是,当前进出口银行对燃煤发电厂的融资限制是否应放宽,包括之前的融资限制规定,都是由参议员海特坎普提出的。海特坎普称,美国政府曾于2013年12月决定采取新的方针,严格限制进出口银行为海外煤炭项目融资的权限,但美国煤炭企业应该符合获得进出口银行海外支持的条件。
她在一份声明中为该观点辩护,将其描述为一次有可能通过参议院审议的“现实主义的妥协”,尽管白宫方面反复表态支持煤炭限制令。
美国进出口银行出席霍赫伯格在4月份出席伦敦的圆桌会议时,重申了美国政府对出口信贷机构环境标准的支持,并且告诉GTR,他相信,放宽这些限制将不会成为进出口银行重新获得授权的必要条件。
油价的影响力
会议的其他议题还包括石油价格走低。与会人员认为,这不会对美国的页岩油工业造成不利影响,相反会加强行业发展。
很多石油行业业内人士则希望,油价走低导致页岩油产量减少,供应量势必随之减少,油价从而得到尽快回升。一名专家在华盛顿会议发言时称,业内将会被页岩行业的恢复力震惊。
“我们对当前形势的考虑,没有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所认为的那样乐观。我们认为,美国页岩油没有减产,世界各国将会为如此强大的技术而震惊。我们很乐意看到该行业得到稳固发展。”能源咨询机构Wood McKenzie负责整合能源的副总裁斯基普·约克说。
工程咨询企业西图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奎琳·赫曼也看到了行业稳固发展的前景,她解释说:“油价走低的影响取决于时间周期。对美国有利,对其他国家也一样有利。我们发现,行业内部形成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高效率,一个更具竞争力、更高效、运营良好的石油、天然气行业形势由此形成。我们很快会看到不同个体之间在价值运作方面的差距。”
那么,在短期内,全球范围内的大型石油、天然气项目将暂停,几年之内才会再有需求;本世纪末,需求重新增加之时,原油也许会处在风险之下,价格强势走高,达到峰值。
“石油市场一直参与其中,前瞻性很强。几年之后大型项目的需求将增加,这也是我们现在供应过剩的原因之一。最后,油价开始回升到合适的价位,使这些项目得以实施,因为其他的市场反馈,像美国页岩油,其速度不足以应付本世纪末即将突然爆发的强大需求。”约克补充说。她的预期是,油价在2018~2020年回调到90美元/桶左右。
可再生能源
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专家学者们广泛讨论了可再生能源的增长指数。在过去3年全球增加的新能源中,可再生能源占到一半以上,达到临界规模,但是政策层面可能再次面临挑战。约克称太阳能是“一种破坏性的技术”。
“加利福尼亚的太阳能市场竞争力十分强大,甚至到了最炎热、阳光最充足的季节,它可以破坏能源的定价方式。”他说。
帕迪·帕特马纳坦是沙特能源巨头ACWA电力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他也认为,可再生能源正处在转折点上。他提到阿拉伯拟建设一座200兆瓦光伏发电厂,直接和迪拜水电局(DEWA)签订25年之久的电力采购合同,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补助性投资。该电厂的电价创历史新低,达到5.84分/千瓦时。
“2015年1月份,光伏发电厂提交了一份十分有竞争力的价目表,没有任何补贴,25年特许权。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正在下降,光伏板越来越高效,而且这个项目建在迪拜,光能资源十分充足,供应链天衣无缝,商业信誉良好,我们有能力给出一个颇具吸引力的价格。”帕迪说。
“我们正在投资资本密集型产业,投入产权资本,同时借入大量贷款,预计在20~25年的时间里卖掉百万瓦特的电量,收回投资。因此,我们在签合同的第一天所给出的价格和接下来的25年密切相关。”帕迪说。
然而,与会人员强调,有必要在可再生能源融资方面统一政策。杜克能源公司前董事会主席吉姆·罗格斯称,政府的政策是该行业的“头号阻碍”。业内许多人担心美国政府减少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而另外一些人则倡议把“补贴”一词改成“奖励”,以平息共和党的反对意见。
最后,美国新能源设备出口企业对来自中国的竞争表示关注。太阳能生产商 Suniva全球销售市场副总裁迈特·卡德说:“作为一个美国企业,我们不得不清醒,场内的秩序并不公平。在某个地理区域市场,客户希望我们的成本降为零,我们知道这种市场氛围不健康,不可能做到诚实无欺。结果就是既挣不到钱,又带坏产品质量。我希望看到一个更加平衡的环境。”
贸易法律政策 篇4
关键词:加工贸易,转型,限制类商品,政策
2007年7月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 (以下简称《商品目录》) , 公布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 主要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共计1853个十位商品税号, 占全部海关商品编码的1 5%, 对列入限制类的商品将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这对正处在加工贸易转型期的国民经济和企业产业较大影响。
一、我国加工贸易正处在转型期
当前,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很快, 直接从业人员在3000~4000万人, 约占第二次产业就业人数的20%。2006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8319亿美元, 占GDP的19.0%。但加工贸易总体处于全球价值链上处于低端, 主要集中在最终产品的组装和低端零部件的配套生产, 劳动密集度高, 技术含量较低, 而在核心技术、产品设计、软件支持、关键零部件配套、关键设备和模具, 以及品牌等环节上, 多数被跨国公司的母公司所控制。
从国外环境来看, 国际产业出现了新趋势, 即从一般制造业转移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和服务外包。从国内来看, 党中央确定了科学发展观, 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就要求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必须在资源占用、能源消耗、节能减排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出口贸易方面, 采取了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措施, 可以说是我国主动适应国际产业变化的调整, 它可以促进国内产业升级, 促进加工贸易升级。
二、政策的出台会对我国加工贸易产生的影响
此次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政策调整, 旨在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 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抑制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 减少贸易摩擦, 促进贸易平衡, 缓解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商务部和海关总署每年都要对商品的税号进行调整, 限制类商品目录就会相应做一些微调, 由此每年发布管理目录, 以便企业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对未来趋势的预知。
此政策的出台会对我国的加工贸易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近期和远期两个方面。从近期来看, 对从事这些被限制的加工贸易产品的企业, 肯定增加了它的经营成本。但从长远来说, 如果企业按照这个政策导向来调整产品结构和经营生产方式, 不断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 企业应该会获得长远发展、健康成长。当然, 这个政策肯定得到了中西部地区的欢迎, 因为他们拥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希望这次调整带来东部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 加快产业升级。
《商品目录》中限制类商品政策调整, 其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抑制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出口过快增长。二是为配合国家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区域特点明显的加工贸易发展布局, 实行区域间差别政策, 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此次政策与以往的最大不同点是采取了东中西部差别政策, 即东部地区新设立的外贸企业, 不予批准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业务;中西部地区A类和B类加工贸易企业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空转管理。
三、企业的压力与应对之策
新政策给出口加工企业带来的压力对东中西部企业而言是不同的。对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和企业来说, 应该利用好这个机遇, 发挥本地比较优势, 对应承接相匹配的产业转移, 借力把国家已经确定的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向前进。对东部地区来说, 还是要变压力为动力, 首先要客观地看待这次政策调整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认证核算细账;其次就是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从技术、产品和行业都要有一个长远打算, 加快升级步伐, 主动应对比消极等待要强。
从目前公布的限制类来看, 新政策的出台主要是要限制这些相对技术含量比较低的, 有一些还是消耗能源、资源过大、出口增长过快的商品。对从事这些被限制的加工贸易产品的企业而言, 原来全部是保税的, 出口核销, 现在按照应缴税款的50%缴纳保证金, 这个保证金出口的时虽然退还, 但还是要占压一部分企业运转资金, 增加了经营成本。
给出口加工企业带来的最大压力, 是转型和升级。因为, 新政策直接体现了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这样一种思路, 一种促进转型升级的信号, 因为列入限制类商品目录的, 大部分都是加工附加值不太高的, 或者说技术含量相对偏低的一些商品。从国家政策层面已经开始限制和禁止那些低附加值、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出口, 迫使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增加对自主知识产权的要求, 转变生产和经营方式, 增加科技含量, 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从发展趋势上来看, 出口加工企业正面临着行业“洗牌”, 我国的的出口加工贸易将出现两个现象:一方面进区企业会大幅增加, 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港区内要比区外优惠。因为区外的、东部的、限制类的A、B类企业, 在区外都需要征收5 0%的台账保证金, 但是进区就不需要, 这就是一个很大的优惠, 这就加强了海关监管。这种政策一旦实施, 区内和区外的差别就会越来越明显, 可能就会导致区外企业向区内转移的势头。特别是这次政策调整以后, 会更加优惠。另一方面, 这些企业也会向中西部转移, 因为企业除了享受上述A、B类企业的优惠外, 还可以新申请东部限制类的出口加工贸易资格。
当前中国国际贸易政策研究 篇5
一、国际贸易的新特征:
1.国际贸易结构高级化、2.贸易保护政策效果不明显、3.国际利益争夺激烈。
二、发展中国国际贸易策略:
1.加强国家政府职能:
立足于本国的发展现状,制定符合本国利益的贸易法律体系。不同国家的经济实力大不相同,因而对他采取的贸易政策也不相同。所以每个国家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时,必须结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本国的具体法律制度,而不能盲目地采用西方国家的政策策略。在本国行业遭遇外国贸易保护主义冲击时,比如反倾销、反补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时,中国应适时地制定相关应对措施,加强贸易保护政策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遭受贸易保护主义打击最大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必须制定实时的贸易政策来应对各个方向而来的保护主义攻击。
2.构筑中国非关税壁垒保护体系:
世界贸易组织在倡导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对非关税壁垒的使用作了诸多禁止性规定。可是它的思维模式则是用规则、规范来消除贸易中存在的障碍,但同时它的规则、规范还允许在贸易中进行合理的保护。这些保护的手段主要就是非关税性壁垒的措施。比如反倾销、检疫措施、技术标准、环境标准等等。许多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非常注重这些非关税措施的应用。因此中国也应该在WTO框架范围内,巧妙地利用这些国际贸易中的保护措施,构筑起除关税外的非关税壁垒保护体系。
3.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增强环境贸易主动性:
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亦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可持续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应积极加入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双边及多边谈判,利用WTO舞台努力促成相关贸易与环境协议的达成;在环境检测方面,力争使部分资质佳的专业检验机构通过国际认证并获取可直接颁发国际绿色通行证的权威授权,成为有关国际组织的正式成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有责任推进国际有效合作,防止任何严重退化或有害人类及生态环境的活动迁移转让至第三国,尤其严防发达国家通过贸易渠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和产品,维护发展中国家合法权益。
4.加强法制法规建设
美国贸易政策中的政治 篇6
贸易政策也是党派性的
在美国,持不同政治观点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贸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工具,而经济发展可以促进社会富裕和政治自由。根据美国一家全国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在过去的10年中,自由贸易帮助美国的GDP增长了40%,就业增加了13%。目前布什政府的贸易政策是推动多边、双边和地区贸易的自由化。
然而,美国的贸易政策如其政治一样,一直是党派性的。1934年随着“互惠贸易法”的通过,使民主、共和两党在对待自由贸易的问题上态度日渐趋同,而且在关贸总协定(GATT)通过后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但是1994年通过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和世界贸易组织的乌拉圭回合打破了两党在贸易政策上的一致性。
美国的贸易政治重新具有了党派特征。国会开始重新夺回宪法授予自己的对贸易政策的控制权。讨论NAFTA一开始,劳工标准和环境问题就引起了激烈的辩论,克林顿政府不得不附上一个关于劳工标准和环境问题的附带协议,才使NAFTA在国会获得通过。
为了使总统的贸易政策不受国会的过多牵制,“快车道”规则被建立起来,这一旨在促进贸易的规则要求总统提前90天通知国会其准备谈判贸易协定的打算,而国会必须在法案被提交后的60天之内通过或否决未经修订的协定的最后文本。2001年当该法案被通过时,布什总统在国会仅以一票险胜(215∶214)。而到了2007年,民主党控制的国会最终使“快车道”规则作废。
两党对自由贸易的态度
在整个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贸易政治的特点是,共和党赞同保护主义,民主党则高张自由贸易,这是因为北部共和党想要保护北部“幼小的工业”不因国际竞争而被挤垮,而南部农业区的民主党人则对自由贸易更感兴趣。然而世事无常,现在它们的角色发生了转换。民主党由于受到来自传统工会集团的压力而对自由贸易产生了怀疑,转而倾向于采取基于劳工权利和环境保护的保护主义贸易政策。
2007年,美国贸易代表苏珊•施瓦布在最有争议的劳工权利问题上与国会达成了妥协。但是国会并不以此善罢甘休,不久,国会就让“快车道”规则过期失效,而且国会并不急于批准美国同哥伦比亚和韩国的自由贸易协定。分析家认为,这是因为国会不想让布什总统在选举年获得一个新的胜利,而且在大选中贸易政策很容易受到政治上的攻击,因此国会和总统之间的妥协要等到新任总统上台之后才有可能实现。
两党的争论
近年来,一部分美国国会议员和越来越多的公众相信:由于美国同其他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美国失去了许多工作机会。其中最有争议的是NAFTA,它涉及了4.39亿人口,年产15.3万亿美元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自由贸易的支持者认为,解除贸易壁垒和开发市场促进了美加墨三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繁荣。自从NAFTA通过以来,美国对墨西哥的出口增长了228%,墨西哥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了428%。自1994年到2007年三个NAFTA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长了两倍。然而,NAFTA在美国一直争论不休,支持者夸大它的好处,反对者过高估计它带来的损失。
在此次民主党预选中,对NAFTA的攻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两个候选人都保证要重新谈判协定,并指责自2000年以来,由于这个协定俄亥俄州损失了23.5万个制造业岗位。但辩护者说这其实是自动化、生产率的提高和中国的崛起所造成的,因为美国的制造业虽然在不断扩大,但就业机会却在减少。
对于美国的地区经济一体化政策来说,仅次于NAFTA问题的是南美洲的自由贸易区,由于一些国家政府,尤其是巴西,不愿在农业和其他问题上做出让步,协议最终没有达成。这一失败被认为是对布什政府贸易政策的一个不小的打击。
2005年夏国会在激烈辩论之后通过的美国—中美洲—多米尼克共和国自由贸易协定(U.S.-CAFTA-DR)几乎完全是根据党派划线。反对者认为在协议内容中缺少可以实施的最低限度劳工标准,认为这将导致美国的工作流失到贫困而缺少劳工权利的国家。
而此前2004年,美国开始同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谈判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与厄瓜多尔的谈判因种种原因失败了,最后美国与哥伦比亚和秘鲁于2006年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与巴拿马于2007年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
这些自由贸易协定内容原本与CAFTA基本相同,但是由于国会“易色”民主党取得了多数,他们要求修改协定。2007年5月10日,布什总统和国会中的民主党议员达成妥协,布什政府同意把劳工权利明确写入协定,并在环境、知识产权和政府采购方面做出了其他让步。
然而,众议院民主党领导人却表示,在针对工会成员的暴力减少之前,他们不会考虑同哥伦比亚的自由贸易协定,虽然哥伦比亚总统认为他的国家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2008年4月初,在布什总统把美国同哥伦比亚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交给国会之后的几天内,国会就否决了该协定,这等于发出一个信息:民主党控制的国会要对当前美国(布什政府)的贸易政策进行重新审查。
关税优惠项目的政治化
在自由贸易协定引起激烈争论的同时,美国的关税优惠项目也受到了冲击。
实施美国关税优惠政策的普惠制(GSP)、加勒比倡仪(CBI)和中美洲贸易优惠法(ATPA)都声称是为了在贫困国家发展工业创造就业岗位,同时帮助确保美国制造业得到价格低廉的原料和中间产品,从而使美国制造业获得竞争力。民主党人支持这些项目,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国家中的贫困人口会由此获益。他们把这看作是援助而不是贸易。但是当他们之中的一些人看到某国发生了他们所不喜欢的变化时,就会寻求通过改变优惠政策进行报复。
巴西受到的待遇就是政治如何影响这些项目的一个很好的例子。随着巴西的发展,适用于免税的产品数量下降了,但是由于它公开在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和多哈回合中反对美国,它遭到取消其GSP地位的报复。巴西反对为美国的一些服务开放市场,不同意美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立场,并且是美国农业补贴和其他保护政策的最无忌的批评者之一。美国国会于是在2007年7月取消了GSP下的几个优惠项目,这使得巴西几亿美元的对美国出口失去了免税优惠。2007年巴西在GSP下的对美国的出口自2001年以来首次下降。
贸易法律政策 篇7
中韩贸易的开展可以追溯到1991年, 在1991年的中韩外长会议上, 中韩两国正式开启了贸易进程, 并在第二年中韩两国也开始正常化的邦交。到了2003年, 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迅速增长, 致使我国成为了韩国对外贸易的第三大贸易对象。到了2006年, 经过统计显示, 我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额高达1340亿美元, 到了2015年, 最新统计, 中韩贸易额达到了3000亿美元。这就标志着我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已经开启了新的进程。随着我国与韩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逐步发展, 对韩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中韩贸易的合作进程
早在1992年, 我国与韩国正式开始建立邦交, 建交之后, 我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合作愈发的频繁, 针对这一大好现象, 中韩两国政府都积极的准备构建中韩两国之间的FTA, 以此来推进两国之间的贸易进程, 为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创造有利环境。笔者对自从1992年两国建交以来中韩两国对外贸易政策进行研究, 来达到研究的目的。
早在1991年的下半年, 中韩两国举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届外长会议, 这次会议标志了中韩两国的邦交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在此条件下, 第二年的8月24日, 中国与韩国正式建交。
在1998年, 我国总理朱镕基与韩国总统金大中举行会谈, 在11月份, 我国与韩国正式发布了关于建立面向21世纪合作伙伴关系的公告, 并通过了五项协议, 协议包括CDMA商业化、银行保险业审批、核电站合作、整车生产合作、高速公路建设合作。在2001年10月, 我国与韩国成立了中韩官民钢铁协会商会, 对促进两国的钢铁工业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并且两国还签订了农产品进出口的卫生管理协定, 对检验标准进行了统一, 构建了有利的贸易环境。在2002年3月, 中韩两国举行了中韩纤维事业合作协议, 并在6月份签订了通货互换合作协议, 协议的价值高达20亿美元。
在2004年我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额高达794亿美元, 这就标志着两国互为对方重要的经济贸易合作伙伴, 中国也成为了韩国的最大的贸易合作对象, 并且在促进两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中国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在同年的四月, 我国与韩国政府制定了流通领域的经济政策及相关交流合作标准及机制。
在2006年, 我国与韩国借着第六届第一期合作基金的机会签署了有关贷款修正的备忘录, 在7月份签订了有关关税的协定, 严格打击了双方贸易偷税漏税的行为。在2006年的1月17日, 我国与韩国政府在世贸经济商会首脑会议中达成协议, 从下一年开始, 两国的FTA产官学要共同研究学习, 促进经济贸易。在接下来的两年期间, FTA产官学研究交流活动长达五次, 先后在北京与首尔之间往返。到了2010年2月, 中韩两国的产官学联合研究首席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在会议中对五月份的产官学研究进行了协商, 并在5月份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在2012年5月的北京举行的中韩两国的FTA协商会消息正式宣布, 并在11月, 我国时任总理温家宝与韩国总统李明博在金边会晤, 就FTA达成协议。
2015年6月1日, 在韩国首尔签订的《中韩自贸协定》是中国签署的最为全面、贸易额最大、领域范围最广的自贸协定, 标志着中韩贸易走向了高峰。
1.2 韩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对中韩贸易的意义
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 两国在经济贸易的过程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以至于举世注目, 这除了两国千年来的友好关系之外, 也与两国为了推动贸易, 改善贸易环境制定的对外贸易政策有关, 尤其是韩国政府, 韩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对中韩贸易的影响尤为重大, 韩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其经济发展水平能够取得如此成就, 其中与对外贸易政策是分不开的,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要想早日实现民族复兴, 就得对韩国的对外贸易进行借鉴。
韩国贸易政策对中韩贸易的影响要从1992年谈起, 到目前为止, 已经建交20多年, 对于其影响意义可以分为3个时间段来进行阐述。
第一个阶段是从建立邦交的1992年到2001年的这十年的时间内, 1992年是我国与韩国正式建立邦交并且邦交正常化的时间, 而2001年则是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 我国与韩国的贸易总数额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增长, 从1992年的32亿美元到2001年的359亿美元, 贸易增长率达到1000%, 直接翻了10倍。而且在这一段时间内, 我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总额在1994年突破100亿美元, 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我国与韩国经济贸易的第二个阶段是2002年到2006年, 这段时间里中韩贸易合作取得开放化成效, 之所以取得这一成效与中国加入WTO之后韩国履行组织的承诺是分不开的。2006年, 我国与韩国都对FTA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这段时间里我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总额也有了质的提升, 从2002年的贸易额446亿美元直接飙到2006年的1342亿美元, 贸易额翻了一番, 增长幅度将近200%。这段时期是中韩贸易的第二个飞跃期。
第三个阶段是从2006年至今, 2006年我国与韩国都开始致力于对FTA的构建, 针对构建的活动中, 不断召开协商会议, 加强交流与学习, 因此中韩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得到了迅速增加。2010年9月, 我国与韩国政府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次政府间的FTA事务协商会议, 一直到2012年的5月FTA协商的正式开启, 我国与韩国政府已经经过了长达7次的事务协商。另外, 通过对中韩贸易二十年的简明统计表的查询, 可以得知中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非常频繁, 立志对FTA的构建, 然而不难看出, 贸易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两国在互相贸易的过程中发展不平衡, 存在的逆差也不断扩大, 随着开展贸易时间的推进, 逆差也在呈逐渐上升状态。
关于逆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韩国在对外贸易的政策中制定采取了相关的关税措施;第二是韩国政府制定的政策形成了非关税壁垒, 对中国进入韩国的商品进行了限制, 尤其是韩国政府制定的关税配额制度, 让中国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大部分商品在进入韩国之后失去了市场。这种地方经济保护政策不利于两国的正常贸易, 对本国市场的过度保护使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变得非常紧张, 增加了双方之间的摩擦。
2 韩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对中国外贸发展的借鉴意义
虽然中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贸易交往中, 韩国政府的地方经济过度保护政策刺激了两国经济贸易关系的紧张程度。然而另一方面, 我国与韩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所以必须要有效地对这一市场进行利用来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 我国与韩国之间的经济发展的目的是相同的, 有了这一出发点, 将会促使两国双边贸易持续扩大, 同时提供渠道和有利环境为双方贸易提供发展机遇, 所以我国要善于借鉴中韩贸易中韩国的外贸政策, 来保证我国在经济贸易过程中的有利地位。
2.1 以政府为主要导向, 制定积极的出口贸易战略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韩国就通过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来恢复经济, 并针对国内的经济成分和现实情况, 因地制宜地制定了相关的经济发展计划。历届的韩国总统在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都将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作为重点来抓, 可以说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韩国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 政府的各部门之间有效协调, 严格落实相关工作, 沿着共同的方向致力于经济发展, 在制定和执行相关的经济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各政府部门相互协作和联系, 共同落实以出口为导向的对外贸易发展。反观我国,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 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制度, 以出口为导向来实施对外发展贸易, 通过对外贸易将本国有竞争力的产品投入到国家市场以优化本国产业结构, 但是我国对外贸易显得粗放简单, 缺乏政府的引导和技术支持, 使得经济增长模式极为简单, 出口量小, 在国际的对外贸易环境中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难以取得国外市场的认可。所以针对于此, 我国需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制定相关的出口贸易战略, 只有这样, 才能逐步提高我国的产品竞争力度。
2.2 进一步优化外贸经济投资发展环境
韩国在制定经济贸易的政策之前, 对于本国经济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认为本国在资本输出和技术发展等方面难以在发达国家贸易中取得优势, 因此在对外贸易的过程中有效的避免了这两个不利因素, 韩国不断的向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学习、引进先进的生产经验和高端技术、管理策略。利用本国市场来吸引外资, 这样就解决了本国资金不足的难题。除此之外, 韩国还利用本国的文化现状, 推进本国自主品牌。反观我国, 我国在打造民族品牌和研发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所以针对于此, 我国要鼓励技术创新, 开发新型产品, 提高产品竞争力, 这样才能寻求经济增长点, 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保证生产效率的提高。
2.3 发展大型跨国公司, 走国际化发展之路
韩国在外贸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足, 为了对经济贸易中的劣势进行弥补, 另外抢占市场份额, 增强竞争力, 韩国政府根据本国的经济发展特点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本国民族企业进行扶持, 使这些民族企业逐渐发展成了跨国公司, 逐步走向国际化。另外, 针对于此, 韩国政府还针对本国的民族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以提升这些企业的竞争力, 使它们在国际市场上能够立足。而反观我国, 我国作为进出口世界经济贸易大国, 在资金和技术上都落后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因此必须要向韩国学习, 借鉴有利经验, 利用广阔市场吸引外资, 对国内的大型跨国企业进行扶持, 从而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
3 结语
我国与韩国自从1992年建交以来, 在经济贸易过程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在2013年我国的贸易统计结果中显示, 韩国已经成为我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2015年最新调查结果, 中韩贸易额达到了三千亿美元。随着双方贸易的不断发展, 韩国在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将会逐渐提升。所以本文将韩国的对外政策作为借鉴, 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佳.韩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对中韩贸易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4 (04) .
[2]郑燕, 张吉国.中韩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02) .
[3]孟繁华.中韩贸易发展的特点、原因及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 2014 (07) .
[4]胡俊芳.中韩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国际论坛, 2007 (02) .
[5]曲姝雯.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韩贸易的影响[J].时代金融, 2011, 11 (62) .
[6]章传利, 何森.韩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及原因探析[J].技术与市场, 2012 (04) .
[7]胡艺, 沈铭辉.中韩贸易20年:回顾与展望[J].东北亚论坛, 2012 (05) .
日韩动漫贸易政策及其借鉴 篇8
探索我国动漫的发展之路不能不仔细研究动漫强国的经验, 他们的发展模式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尽管成为美国那样的文化贸易大国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但由于欧美国家与中国的文化渊源较浅, 文化折扣较大, 短期内借鉴美国的经验, 大力发展中国的文化贸易并将中国的文化软件产品大量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尚不具备条件。而反观我们地缘与文化比较接近的近邻韩国和日本, 近些年来在发展动漫产品的文化贸易方面让世界刮目相看。究其原因, 这与日韩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三国动漫产品贸易政策, 希望能够取日韩之所长, 补我国之所短。
一、日本的动漫产品国际贸易政策
在日本, 动画片的起步虽然比中国晚, 但一开始日本政府就把动画片当作一项重要的出口产业, 同时更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式来培养。日本希望借助动漫跨越疆界的文化感召力, 潜移默化中加大日本文化的宣传力度, 在外交手段上实施柔性化调整, 以此影响他国的社会舆论。早在1985年, 日本政府明确提出要以动画片为渠道介绍和展示日本的经典文化, 使日本从一个经济大国转变为一个文化输出大国。2006年4月, 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位于东京秋叶原的数字好莱坞大学发表题为“文化外交的新构想”的演讲。他表示:“日本以拥有高度吸引力的最新形式的文化而自豪, 这就是日本的大众文化, 包括动漫、音乐及时尚等, 外交部将会全力以赴推广它”。他特别指出日本今后要以闻名世界的动漫、动画进行外交, 大力开展“动漫外交”。日本政府希望通过动漫文化来“打造日本的形象, 推销日本的梦想”, 通过“动漫外交”和文化输出, 让人听到“日本”一词立刻联想到明快、温暖、漂亮和cool。可以说, 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机器猫以及窈窕修长的美少女战士们正在帮助日本政府完成这个任务。
在推动日本动漫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方面, 日本政府可以说是不遗余力。1997年, 日本国际贸易产业部发起组织了一个数字动画研究团体, 旨在研究如何推进动漫产业发展。中央政府的这一举措得到了来自各地方政府的响应。由于日本动画产业70%集中在东京, 因而东京成立了常设的东京国际动画节组织委员会, 在2002年2月举办了第1届东京国际动漫节, 这是日本动漫产品的第一次国际贸易展, 并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动画行业的一件盛事。
2002年5月, 由日本经济产业省作为后援组织了“日本动画制作者联盟”, 在获得法人资格后, 正式更名为“日本动画协会”, 有27家公司加盟。这个组织逐渐成为推动日本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将推广日本的“酷文化”作为其中心任务。日本经贸部于2003年专门成立了内容产业全球策略委员会, 此外还有日本数字内容协会 (Digital Content Association of Japan, DCAJ) 。DCAJ推动国际交流计划协助日本岛内业者取得海外发展所需的资料。对于海外市场的开拓方面, 还有由日本文化厅及经产省支持的“内容产业国外流通促进机构”, 其目的在于促进全亚洲内容产业的发展、文化振兴、著作权制度的确立以及执行, 出版、音乐、影视、游戏等数字内容业者以及著作权团体等, 都是其对象成员。
日本政府还利用各种充满“特色”的行政手段来支持动漫产业, 即给国外提供“免费午餐”。日本外务省利用“政府开发援助”中的24亿日元“文化无偿援助”资金, 从日本动漫制作商手中购买动漫片播放版权, 并将这些购来的动漫片无偿地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电视台播放, 使不能花巨资购买播放权的发展中国家也能够播放日本的动漫片。但对这些发展中国家来讲, 这种“免费的午餐”只是暂时的, 等到其对日本动漫产品形成依赖后, 从免费到低价位再到正常价位的出口, 这种文化策略, 培养了很多国家的哈日青年。
二、韩国的动漫产品国际贸易政策
韩国政府一直认为韩国国内市场规模有限, 要取得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必须开拓国际市场。其基本战略是, 瞄准国际大市场, 将以中国、日本为重点的东亚地区作为登陆世界的台阶, 大力开发, 促进出口, 利用国内市场收回制作成本, 通过海外市场盈利。以此为指导思想, 颁布了一系列主要措施:
1.加强调研, 开发适销对路产品。通过驻外文化院、一些机构和企业的办事处以及网络等多种手段, 进行调研, 针对地区特点, 开发不同产品。如:对亚洲地区, 以影视、音乐为主, 逐步推出游戏、动画等;在欧美, 则先将游戏、动画产品打入主要市场。
2.在文化出口战略地区建立“前沿据点”。2001年文化产业振兴院 (KOCCA) 已在北京、东京设立办事处, 至今已在海外设立了4个办事处。在美洲、欧洲也选点增设, 继北京、东京和巴黎事务所开业后, 洛杉矶事务所于2005年上半年作为韩国驻洛杉矶文化中心内的下属机构正式对外开展工作。通过这些“前沿据点”, 加强市场调研和开发, 开展市场宣传, 组织和支持一些活动。
3.开展跨国生产合作。为了解决资金不足、学习先进技术, 以达到打入国际市场的目的, 韩国近年来大力提倡与鼓励同其他国家共同制作产品。
4.积极举办和参加国际性展销洽谈活动。2002年国家拿出17.1亿韩元支持企业参加在中、日、美、法、德、芬兰等国举办的12项有关音乐、动画、漫画、游戏、数字化文化产品的展销活动。在西班牙等6国举办7次文化产业投资洽谈会进行招商引资。2002年11月文化观光部在汉城举办的“数字化文化暨广播影像展览会”, 就有美国CBS、日本NHK、英国BBC、中国CCTV等24个国家的250个单位的6 000余人参展, 共签约1 200万美元。
5.集中资金支持重点出口项目。例如:1999年1月韩国广播文化交流财团设立“影像制品出口支援中心”, 为每年生产1 000部以上出口影像制品提供资金支持;2002年文化产业振兴院选定10个出口唱片项目, 各支持3 000万韩元制作费和2 500万韩元外文版制作费。
6.设立奖励制度。2002年国家新设“出口奖”, 由文化观光部和文化产业振兴院从过去一年的出口产品和单位中评选出10个奖项。游戏《Lineage》获“第一届大韩民国文化产业出口大奖”, 奖金1 000万韩元。电视剧、电影、音乐、漫画、动画、卡通形象、移动网络各l项产品获“出口优秀奖”, 奖金各500万韩元。除奖金外, 国家还为获奖单位提供国内外经营出口的多种优惠。
为实现在今后数年内把韩国发展成漫画产业大国的目标, 2003年韩国文化观光部制定了“漫画产业发展中长期计划 (2003—2007年) ”。该计划提出了至2007年的漫画产业发展计划, 其具体指标是到2007年漫画制作规模达到5 000亿韩元, 消费市场达1兆韩元, 使国产漫画市场占有率提高到70%, 销售市场与借阅市场各占40%和60%, 出口占10%。同时, 要实现以创作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 大幅提高民间自身的产业发展能力, 扩充高品质动画创作队伍。为此, 将从实现创作、制作系统先进化、扩大内销市场、增加对外出口及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强化与相关产业间的联系和改革相关制度等5方面入手, 加大调整和改革力度, 推动漫画产业不断发展。
此外, 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和文化观光部还成立数字内容出口信息系统 (Contents Export Information System, CEIS) 的服务, 提供数字内容之海外市场信息及支持在线营销。每年韩国还定期举办游戏展示会, 为韩国游戏业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搭建平台。
三、中国应采取的动漫国际贸易政策
从以上日韩的动漫产品国际贸易政策来看, 两国政府均高度重视动漫产业这一朝阳产业, 并都不遗余力的采取种种措施促进本国动漫产品的出口, 日本动漫产业经过几十年的洗礼已经成熟, 在其大力推进本国动漫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论调下, 目前在保护国内动漫市场方面的政策已经趋于缓和。而韩国由于产业刚刚起步, 国内市场狭小, 因此无论是在保护国内动漫产业或是进军国际市场方面, 政策支持力度都非常大, 而这也确保了韩国动漫游戏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而实际上, 在中日韩三国中, 中国制作动画片历史是最早的, 而且也曾经一度辉煌, 但是最近20多年的默默无闻, 使得中国动画在世界上早已失去了以往的地位。近年来,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文化产业, 尤其是新兴的动漫游戏这一朝阳工业的重要性, 正在奋起直追欧美、日韩等动漫大国, 不仅加大对动漫产业的扶持力度, 同时也把动漫出口当作提高中国软实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加大了对动漫产品的出口支持力度, 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和支持措施。例如在2004年4月颁布并于10月份正式实施的《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2004年6月,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布第42号令《境外电视节目引进、播出管理规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颁布44号令———《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暂行规定》、2006年出台了《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6]32号) 》。在这些文件中, 都用一定的篇幅表达了保护、支持和鼓励中国动漫产业“走出去”的举措。笔者认为, 发展文化产业首先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 作为中国政府来说, 也应当学习日本韩国的经验, 推行“文化立国”战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 实施战略性的动漫产品国际贸易政策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各国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 就可以取得双赢甚至多赢的国际分工格局, 政府无需对国际贸易进行干预。然而,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 许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自然资源相似的国家, 相互之间的贸易却发展迅速, 这是传统的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所不能解释的。于是, 以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开始运用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等经济理论, 来解释产业内贸易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并提出了著名的战略性贸易理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核心内容是:由于当代国际市场存在不完全竞争, 如果政府对大企业采取补贴等战略性贸易扶持政策, 就可以影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帮助本国企业战胜国外竞争对手, 从而占领国际市场, 获取垄断利润, 以达到增进本国福利的目的。欧美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正是由于实行了战略性贸易政策, 大兴贸易保护主义, 因而牢牢占据了世界经济的前列地位。
当然实行战略性贸易战略的重要前提是政府能够识别出战略性产业部门, 即有产业吸引力的行业, 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依据科特勒的产业吸引力因素理论, 一个国家现在或未来的产业吸引力反映在以下几个因素:高附加值;产业关联度高;具有未来竞争力;产业专门化强;出口潜力大;本国需求前景良好。
从以上几种因素的选择标准看, 动漫产业完全可以成为战略性贸易政策扶持的战略性产业。首先, 动漫产业的发展前景已经被各国普遍看好, 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工业”, 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路径。其次, 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迫使各国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经济萧条之时恰是文化繁荣之日。
战略性贸易理论有两大内容:利润转移理论和外部经济理论。利润转移理论指的是在寡头竞争的国际市场上, 存在着因产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而形成的租金或超额垄断利润。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对出口或进口的贸易干预, 影响本国企业及其国外竞争者的行为, 改变国际竞争的格局, 从而从国外寡头厂商抽取租金或向本国企业转移利润, 以达到增加本国净福利, 促进本国企业和产业发展的目的。利润转移论表现在贸易政策上可以制定包括战略性出口政策、进口政策和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政策。战略性出口政策是指以出口补贴支持本国寡头厂商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战略性进口政策是指用关税抽取外国寡头厂商的垄断利润。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政策, 则主要是指通过国内市场保护使本国厂商获得规模优势, 进而扩大在国内外市场 (主要是没有保护的国外市场) 的份额。
外部经济理论则是指由于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 厂商不能独享投资带来的收益, 且投资的风险很大, 打击了私人投资的积极性, 而这些行业又往往具有战略性, 其创造的知识、技术、产品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所以政府要选择适当的产业加以扶植, 降低其投资的风险, 吸引私人资本投入该行业, 推动战略性产业的成长。
随着中国加入WTO, 作为WTO的成员国, 用提高关税和进口配额的办法来阻止国外商品进入已经不合时宜, 那么只有借助于补贴这种手段。然而我国在加入WTO时曾承诺:取消所有属于《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禁止的出口补贴, 在加入之前, 停止维持先前所有的出口补贴计划, 自加入时起, 停止在此类计划下做出额外支付或支出, 也不再免除税收或授予任何其他利益。这一承诺涵盖了各级政府所给予的补贴。那么是不是就没办法实行战略性贸易政策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将补贴分为三类:禁止性补贴、可申诉的补贴和不可申诉的补贴。禁止性补贴通常被称为“红色补贴”, 是成员方不得授予或维持的补贴, 包括出口补贴和进口替代补贴。可申诉补贴通常被称为“黄色补贴”, 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实施, 但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对其他成员方的经济贸易利益产生了负面影响时, 受影响的成员方可对其补贴措施提出申诉。不可申诉补贴通常被称为“绿色补贴”, 是指不具有专向性的补贴, 或虽具有专向性、但符合《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中的一切条件的补贴, 包括研发补贴、贫困地区补贴和环保补贴。对于绿色补贴, WTO成员方不得提出申诉或采取反补贴措施。
对于动漫产业来说, 可以充分运用好WTO规则允许的绿色与黄色补贴, 逐步取消容易引起贸易争端的红色补贴。可以逐步采取以下做法:
1. 调整补贴方向。
动漫企业在前期内容创意、技术开发期间, 会发生较大的费用, 对这方面的补贴是不受WTO组织限制的。因此, 凡是对于动漫产业基础理论研究、关键和技术研发、动漫文化内容原创等创新项目, 政府要增加更多的财政投入, 尽快缩短我国动漫产业在创新能力上跟国外的差距。二是对于容易形成文化折扣的部分予以补贴。比如韩国政府特别成立影音分轨公司, 对韩文翻译为外语和制作的费用几乎给予全额补助。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文化折扣对文化贸易的负面影响, 促进了韩国影视作品在国际市场拓展, 刮起了韩流世界风。人们同样可以借鉴韩国的做法, 在容易引起文化折扣的语言翻译环节给予动漫企业补助。三是增加对西部落后地区的财政资助, 尤其是要支持西部地区积极开发本地区的文化资源, 形成特色动漫产业群和独具特色的动漫品牌, 把民族风情浓厚的西部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再者还可以通过此种举措鼓励东南沿海动漫企业向西部渗透, 带动西部动漫产业的发展。
2. 改变补贴的策略, 变明补为暗补。
出口退税并不违反WTO规则, 可以有效促进文化产品出口。因此, 要提高出口退税率, 给予动漫产品出口更多税收政策上的支持。因为只要出口退税不超过在原产国实际征收的税款, 就不应被视为出口补贴。
外部经济理论则是要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动漫文化企业和动漫企业集团, 参与国际动漫市场的竞争。具体表现在:
1.加大财税支持力度。要严格执行和贯彻《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若干意见》规定, 即经认定, 具有国产动画片制作资质的动画企业, 自主开发、生产动画产品可将享受国家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所给予的增值税、所得税优惠政策。生产动画产品涉及营业税应税劳务收入以及增值税、进出口关税等也将享受减免优惠。
2.积极推进动漫基地建设, 构筑产业集群, 发挥产业集聚效应。1996年, 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启动“中国儿童动画出版工程” (即“5155”工程) , 建立起华东、华北、中南、东北、西部5个动画出版基地。目前发展比较好的动漫基地主要是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中心的基地群。产业集群所具有的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知识积累性和学习创新性不仅将对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而且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又将反过来强化文化产业集群所据有的各类天然优势 (1) 。因此, 动画产业的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无不具有动画产业的集中地和产业集群。在日本430家的动画制作公司中, 有359家集中在日本首都东京, 特别是JR中央线、西武新宿线及西武池袋线等各几条主要铁路沿线。其中练马区杉并区就有近150家, 已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一个卡通产业集群地。韩国的动画产业主要集中在春川和富川两地 (2) 。我国台湾地区的南港软体工业园区也是一个重要的动画产业集群地。我国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分别形成了以日本和台湾地区为主要销售市场的动画产业集聚地。如果我们有意识地为上述地区的动画产业提供配套产业和服务设施, 产业集群则有望形成, 从而提高我国动画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另外还可以尽快扶植基地内的几个龙头企业做突破口, 专门面向国际市场。在此基础上, 以龙头企业为主, 成立“动漫出口联盟”, 进而不断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上中国动漫作品的市场份额。
(二) 引导鼓励多方合作
1. 与动漫业较发达的我国香港地区展开合作。
文化和语言上的一致, 让我国香港地区动漫产品较之于日韩具有更好的亲和力和竞争力, 加之香港和台湾动漫产品近年来已经凭借资本和创意优势进入内地市场, 因此, 政府可以促进大陆动漫企业与香港动漫企业联手, 不仅引进动漫产品, 还可以引进生产线和先进管理模式, 用来生产本土动漫。尽管创意还是来自于香港, 制作加工在大陆, 但这样的合作可让大陆动画人员把香港作为学习窗口, 从而了解到创意的全过程, 产生自己的创意人才, 促进出色的原创诞生。
2. 引导和鼓励中日韩企业组建战略联盟。
就目前中日韩三国的动漫贸易竞争优势的现状分析来说: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中国动漫产业的市场供给不足及产业链不完整使得有效投资缺乏, 同时中国动漫产业在整合产业链的过程中需要优秀的策划创意、专业的制作、大量的资金, 而且中国有日韩两国所不能比拟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题材, 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丰富的人才;而日本是经济强国, 有尖端的技术, 有动漫策划创意的优势;韩国有把内容产业化的经验和速度优势。这使得三国联合开发动漫作品、发展动漫产业成为可能。
国际战略联盟自诞生以来, 作为一种可以有效应对当今全球化趋势的一种国际合作模式日益得到国际大企业的认可和积极参与, 其范围已从制造业拓展到服务业, 从传统产业发展到高新技术产业, 至现在的文化产业, 乃至动漫产业。例如:2008年7月, 英特尔公司与梦工厂动画公司宣布结成战略联盟, 共同推动3D电影制作技术的革命。英特尔将向梦工厂动画公司提供最新的高性能处理器技术, 而梦工厂的艺术家们将能够采用全新的一流3D制作工具实现更加快速和便捷的高质量图像渲染和修改。这一战略联盟结合了英特尔在可视计算产品和工具领域的优势以及梦工厂动画公司在内容制作方面的专业技术。而中国目前在动漫领域, 也与亚洲国家和地区主要是韩国和日本也在谋求采用战略联盟的方式展开合作。中国“盛大”与韩国“NCsoft Corporation”强强联合的游戏合作、中国“漫友”与日本“角川”联手。
(三) 培养和引进人才, 促进人才对外交流
在我国自己培养人才的同时, 也应吸引优秀人才, 实施文化人才引进战略, 吸引国内外动漫游戏高端创意人才、高级运营和管理人才。为突破人才匮乏这一动画业发展的瓶颈, 我国可以与日韩两国进一步加强合作, 积极组织动画专业人才交流与互访。中韩日文化产业论坛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 实践证明, 中韩日三国在文化产业领域有很强的互补性, 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在论坛上, 三国主要侧重于商讨如何组织技术及管理人才、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进行大规模的交流与互访。此外, 我国政府可以借鉴韩国政府的做法, 派遣学生到欧美等国进行学习交流, 促进我国动漫业人才的对外交流。
(四) 借鉴日本做法, 给国外提供免费午餐
目前, 我国动画片在播出环节的价格偏低, 影响了成本的回收, 以至于动漫制作企业在播出环节颗粒无收, 不得不借助于其他渠道维持生存。但是由于尚未形成统一有效的产业链条, 致使很多动漫企业难以为继。中国政府可借鉴日本的作法, 设立类似专项基金, 购买国内动漫生产商的播放版权, 免费提供给非洲及拉美各国电视台播放, 培育这些国家观众对于中国动画片的需求, 为进一步开发动漫链条中最有利可图的动漫衍生产品市场打下良好的市场基础。
总之, 作为一个重要的新兴朝阳产业, 动漫在我国的产业基础还很薄弱, 产业环境还不成熟, 国际竞争力还很弱小, 要想在国际动漫行业争得一席之地, 找出一种有中国特点的动漫发展模式还尚需时日。但中国在某些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优势, 只要我们能学习动漫强国的优势, 取其所长, 补我所短, 中国的动漫产品一定会成功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陈文.韩国游戏扶持政策对我国的启示[J].出版发行研究, 2006 (2) .
[2]张永文.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和措施[J].北京观察, 2003 (12) .
[3]冯宗宪.国际服务贸易教程[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2006.
[4]陈家勤.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贸易法律政策 篇9
绿色贸易壁垒是发达国家借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的非关税壁垒, 已成为我国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因此我国应采取综合手段尤其是法律手段应对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 实现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有以下特点:外在表现上的合理合法性;行为上有法律依据;保护对象的广泛性;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和价值取向上的偏袒性。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征收关税、绿色技术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标志、清洁绿色包装制度、检验检疫制度、禁止进口商品目录制度和绿色补贴等。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一) 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我国出口的商品大多属于附加值低和资源密集型产品, 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含量低, 多数为非绿色产品, 许多出口商难以在短时间内使其产品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 制约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此外, 发达国家利用绿色贸易壁垒限制我国的对外贸易, 阻碍贸易自由化进程, 由此引发的双边或多边贸易争端和经济摩擦日益增多。
(二) 影响我国企业经济效益
目前在我国生产力水平特别是科技水平不高的情况下, 要使出口产品绿色化, 就要对产品从原材料、技术研发、加工工艺、废弃物处理等环节实现全面绿色环保管理, 从而增加生产过程的检验、测算、认证、工时等费用, 这样就直接导致出口企业成本提高, 降低了企业效益, 产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 合同履约率低。
(三) 加重了我国的环境污染
部分投资者为追求利益最大化, 将一些污染密集型企业、重金属工业产业项目转移到我国, 一方面冲击了我国这类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环境, 加重了我国的环境污染。
三、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对策
(一) 在国际领域
1. 主动参与有关国际社会环保和贸易方面的立法讨论和谈判
建议在国际层面上, 我国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间的环境交流, 参与国际环保标准的制定及相关问题的国际立法活动, 充分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化解绿色贸易壁垒引起的国际贸易摩擦;争取公平合理的谈判地位, 及时掌握世界环境保护发展的新动向及可能对进出口贸易带来的影响, 面对不合理的绿色贸易壁垒时, 应据理相争,
对发达国家制定的有关环境与贸易的不合理条款提出修改意见。
2. 认真研究主要国家的环境、贸易政策及法律
充分研究进口国赖以实施的国际国内法律依据, 求证其合法性与合理性, 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对策;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建立起处理绿色贸易壁垒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 以预防和应对针对我国的绿色贸易壁垒。
3. 建立“绿色贸易信息网”
收集各国有关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法规、环境标准、环境标志、绿色包装等信息。加强与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的交流, 以降低绿色交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4.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流合作
发展中国家必须联合起来对抗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政策, 大力发展国内绿色产业, 科技先行, 加强技术革新, 促进本国出口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强与贸易伙伴国的交流与合作, 及时了解其环保法规和标准, 增强我国出口企业的适应性和国际竞争力。
(二) 在国内领域
1. 健全环境保护税收体制
通过征收关税、资源税、许可证制度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我国进口产品和技术的质量, 以及减少我国有限资源的出口, 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2. 抵制外国污染转嫁
禁止境外危险废物向境内转移。加快制定国内各种环境标准。严格实行海关、检疫检验制度, 把住进口关。呼吁国际社会尽快制定关于限制转移污染行业的国际公约。
3. 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宣传教育, 增强全民环保意识, 尤其是对从事外贸的人员, 更要加强国际环保法规和环境标准教育, 使其学会在对外贸易中正确使用绿色贸易措施, 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
4. 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我国应完善有关贸易与环境的立法,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改革与完善我国环境行政与司法体制, 提高环境执法水平与力度, 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环境标准。适当设立绿色补贴, 加大环保产品的出口量。建立完善的环境标志制度, 加强与其他国家环境标志的相互认证。建立清洁生产制度, 积极引进先进环保技术。
绿色贸易壁垒对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我国应积极、有效地运用相关法律, 建立一个公开、公平、非歧视及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国际多边贸易制度, 从源头上解决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 实现经济、贸易、环境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
摘要:绿色贸易壁垒是发达国家借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的非关税壁垒, 已成为我国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措施, 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不可忽视。我国应主动参与有关国际社会环保和贸易方面的立法讨论和谈判, 认真研究主要国家环境与贸易政策和法律,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交流合作, 完善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 从源头上解决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 实现经济、贸易、环境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对外贸易,法律对策
参考文献
[1]秦晓辉.绿色贸易壁垒下我国的法律对策分析[J].中国商贸, 2012 (8) .
[2]赵丽英.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问题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 2012 (5) .
宋代海外贸易法律制度考辨 篇10
一、宋代海外贸易法律制度中的贸易主体
贡赐贸易与互市贸易是宋代海外贸易的两种主要形式。贡赐贸易是指前来宋朝的外国使节用本国物品向皇帝朝贡, 为体现宋王朝厚往薄来、一统华夷和显示我泱泱大国的实力, 皇帝回赐给外国使节中国物品, 且价值一般都远远大于外国的贡品。贡赐贸易实则是一种易货贸易。互市贸易是指中国民间或官方与海外各国贸易商进行直接交易。与贡赐贸易相比, 互市贸易不仅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体现和需要, 也给朝廷带来了丰厚的财政税收收入。因此, 互市贸易是宋代海外贸易法律所针对的主要对象, 它调整着三类贸易主体的行为、权利和义务[1]。
1. 政府。
在诸多贸易主体中, 政府是直接组织和参与海外贸易最多的。在宋代海外贸易中, 政府既是制度的制定者、管理者, 也是亲身参与者。它参与海外贸易有三种主要途径。第一, 以贡赐形式进行变相贸易, 即对海外来的贡品先进行估值, 然后回赐等值或高于估值的中国物品, 如金器、银器、茶叶、丝绸等, 最后将一部分贡品加价后卖出, 从而盈利。第二, 派员进行海外采购。如宋太宗就于987年分四批次派出8人远赴南海藩国采购珍珠、香料、药材、动物制品等等。第三, 强制收购进口货物。宋太宗时颁布禁榷制度, 规定香料、药材等货物无论通过何种途径进口, 最后都只能由政府接手, 民间不得私自从事有关贸易活动。
市舶司是宋代掌管海外贸易的政府机构, 同时也是官方参与海外贸易的最主要机构。按照规定, 市舶司的职责包括对往来海上运输及贸易的缉私、检查, 办理所有海上船舶的入港和出海手续, 收取关税, 征购、出售符合相关规定的货物, 对海外商人使节来华予以接待和管理。971年, 北宋朝廷在广州设立第一个市舶司, 随后市舶司机构又在泉州、杭州、密州、明州等沿江沿海港口设立, 其分支机构也出现在了温州、秀州、澉浦、江阴等地。掌管市舶司的市舶使最开始由知州兼任, 市舶判官则由通判兼任。但后来由于市舶司权力甚大, 而且所涉利益越来越影响朝廷岁入, 所以朝廷专门派朝官、内侍、三班到各地执掌市舶司, 他们直接对朝廷负责。至宋神宗时, 专职提举市舶官的设立, 将市舶司正式纳入中央直属机构序列。
由于外患不断, 宋代政治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致使绝大多数海外国家来使只能通过海路前来朝贡。据《岭外代答》和《诸蕃志》的记载, 只有政府才参与的贡赐贸易中, 与宋朝交往的有占城、交阯、蒲甘、真腊、阇婆、三佛齐、天竺、渤泥、细兰、鹏茄啰、大食及波斯等国。由于贡赐贸易获利极低, 甚至经常性入不敷出, 北宋政府到后期不得不限定贡赐贸易的人数、时间及规模[2]。
2. 本国贸易商。
本国贸易商是指宋代民间私人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 他们也被称之为舶商。他们的贸易行为几乎都处于宋朝政府的监控之下。政府有权对本国贸易商的海外贸易主体资格认证作出认定或取消。只有在登记后被政府认定入籍才能取得海外贸易的合法主体权利, 私自进行海外贸易的会受到严惩。就算是获得合法主体认定的本国贸易商也经常被政府强制招募出海进行贸易, 且贸易标的物也由政府强制规定。不仅如此, 宋代海外贸易法律对本国从事海外贸易的贸易商有硬性的财产要求。例如, 往来高丽的贸易商就被严格要求必须拥有三千贯以上的个人财产才能去高丽从事贸易活动。因此, 宋代能从事海外贸易的贸易商基本都是非富即贵, 普通商人是很难进入这一领域的。
3. 海外贸易商。
宋代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商前来中国从事贸易, 在相关法律中规定, 如果一个海外贸易商累积缴纳货物关税达到5万贯, 政府将予以奖励;如累积达到10万贯, 奖励翻倍, 并以此类推。这种有如进口退税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海外各国来中国从事贸易的积极性。例如1136年, 来自大食的贸易商蒲罗辛就因向中国贩售乳香而累积缴纳关税30万贯, 南宋政府特封其为承信郎, 并以赐予公服、笏、履作为奖赏。南宋政府还专门召见蒲罗辛, 期望他回国后鼓励更多的大食商人来华进行贸易, 如果行之有效, 将赐予蒲罗辛更多的奖赏。
针对当时来华海外商船不时遭遇海难的情况, 1099年, 北宋政府规定:如果海外商船在进入中国海界后遭遇海难, 事发海域沿海官府必须全力予以救助;如拯救上岸的商船无主, 市舶司负责登记所有货物, 并尽一切办法通知货主亲属前来认领。为防止对海外贸易商的货物进行冒领或盗窃, 宋朝政府还制定了专门的惩治措施。除了在贸易领域对海外贸易商予以优待以外, 宋朝还以法律形式保护海外贸易商在中国的合法居留权、定居权甚至婚姻权。在往来海外贸易商较为集中的沿海城市中, 有专门供他们聚居的区域, 并由政府设藩长一职负责日常管理。如果海外贸易商在宋朝境内犯法, 由所属藩长定夺责罚, 而责罚所依据的必须是大宋法律。
二、宋代海外贸易法律制度中的贸易程序
1. 申领许可证。
宋代商人要从事海外贸易, 必须先到市舶司进行申请, 被批准后才能开展。989年, 北宋朝廷下诏, 规定凡欲出海外从事贸易的人必须以书面形式向两浙的市舶司提请批准, 获批后凭市舶司发放的凭证出海, 私自出海进行贸易的将没收全部货物。后来的《元祐编敕》规定得更为详细:提请出海进行贸易的书面申请应注明出海人姓名、货物名称及数量、出海目的地等详细内容;申请人必须有物力户三级担保, 保证货物内没有诸如兵器等明令禁止出海的物品;出海船舶回航必须凭出海凭证入港等等。如果没有市舶司颁发的许可凭证, 擅自从事海外贸易的, 最低会被判入狱两年或限制行动自由。
具体申领许可证时, 实行属地原则, 由贸易商户籍所在地的市舶司或分支机构负责许可证审批。但在宋熙宁年间, 属地原则曾短暂地被专属管辖原则取代过。当时的规定是:广州市舶司负责审批前去东南亚国家的外贸许可证;杭州和明州市舶司负责审批前去朝鲜、日本的外贸许可证;如果不去专属机构申领许可证或擅自变更出海目的地的, 视为没有许可证, 以违制论处。这样做的初衷原本是为在外贸领域加强中央管理和财权, 但在具体实践中因过分增加了外贸商的成本而很快被取消了[3]。
外贸商申请到的许可证不可重复使用, 仅限当次使用。而且许可证上一般都会写明出海船舶返航期限。如果由于海盗劫持、海上风暴等不可抗力造成不能在规定期限内返航, 将视情况截留出海担保;如果出海贸易商故意滞留海外不归, 其担保人将被处以严厉刑罚。这项规定的目的主要在于保证和增加海外贸易商的交易频次, 从而扩大税收及其他手续费用。
2. 货物检验。
宋代的货物出口检验与进口检验一样严格。对出口货物的检验主要是核对货物品名数量是否与许可证上一致, 以及防止有罪之人外逃和违禁品出口。进出口船舶靠岸装卸货物时, 市舶司等政府机构必须派员到口岸监督相关事宜的进行。
3. 征收关税。
宋代海外贸易法律制度有关征税的内容是最为重要的, 可以说是几乎所有规定制定的初衷。除由海外进贡给宋朝皇帝的贡品外, 其余一切进口货物都必须缴纳关税。至于关税税率, 没有固定值, 而是经常有所变化。最常见的税率有三档:7%、10%和20%。税率的调整变化主要与政府当年的财政收支、货物种类及数量、进口口岸等有关。每当朝廷国库吃紧, 市舶司就会被命令将关税上调。常见的一般性货物, 如苏木、玳瑁等所缴纳的税率较高, 而诸如珍珠等贵重奢侈品所缴纳的税率却很低。而各个口岸的税率差有时非常大, 同一时期同一货物, 在税率低的口岸只要缴纳4%左右的关税, 而高的口岸可以达到40%[4]。
4. 强制收购。
进口货物在被征税之后, 一般也很难悉数进入正常流通渠道, 而是会被政府部分甚至全部强制收购。如果是政府明文规定的禁榷物, 市舶司必须将货物全部收购, 严禁私人买卖。如果不是禁榷物, 政府也可以根据需要按比例强制收购。至于比例的多寡往往没有定数, 而是频繁因时而变。如果是被政府估值很高的货物, 强制收购的比例可以达到30%, 甚至60%, 那些估值较低的货物被强制收购的比例也较低。这种政府强制收购的政策实则对宋代海外贸易造成了严重的损伤。
5. 货物行销。
这一点与强制收购一样, 主要是针对从海外进口的货物而言的。被抽税和强制收购后的剩余货物可由商人自行买卖。市舶司强购的货物以及海外贡品, 一部分直接运往皇城供皇室使用, 剩下一部分则再加价卖给内贸商人, 所得利润上缴中央国库。
参考文献
[1]吕祖廉.宋文鉴[M].北京:中华书局, 1992.
[2]马端临.文献通考[M].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1995.
[3]王冠倬.宋元海外贸易性质初探[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9.
纺织业应适时调整贸易政策 篇11
国际纺织行业:格局变数较大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和转移,国际纺织行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在以下几点:
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纺织行业上的发展呈现不同趋势。一方面美、法、日等发达国家的纺织产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滑落,其出口纺织品属弱优势产品,已失去昔日的竞争优势,在国际竞争中无显著相对优势可言,在国内已属衰退行业,竞争力较小;另一方面意大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纺织业,尤其是高档纺织行业却是越来越强大,在国际竞争中居有较强的相对优势。尤其是意大利,其时装业极其发达,在高档服装领域的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占有力强,因此具有相对较强的优势。
发展中国家纺织业竞争力不断提高,但竞争也日趋激烈。由于劳动力等成本相对低廉,纺织行业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巴基斯坦、土耳其、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经济中的地位日趋提高,尤其在低档的纺织品领域这些国家和地区具有越来越大的竞争优势。可是由于出口国家的相对较多,出口产品的同质性使得低档纺织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巴基斯坦、土耳其、印度这些国家已成为我国在国际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
我国纺织行业:竞争力日趋提高但面临诸多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日趋加快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纺织工业国际地位日趋提高。和其他纺织行业出口国家相比,我国纺织行业在总体上出口的相对优势较强,其原因主要是比较成本和资源禀赋状况相对他国来说较好,具体说,一方面因为我国纺织品自然资源丰富,如棉花产量一直位于世界首位,占世界棉衣量的1/4左右,苎麻纤维品占我国纤维总量的1%,而在世界上则占到99%。亚麻也是我国的特色资源之一,蚕茧和厂丝产量则占世界的70.5%以上。另一方面我国纺织业具有劳动力多、成本低的人力资源优势。而这在如纺织业这样的劳密型为主的产业国际竞争中具有很大优势。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增长方式转换过程中,纺织品出口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总体上看,中国纺织品出口仍未摆脱以数量增长型为主要特征的出口发展模式,与发达的纺织品出口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纺织品出口创汇水平偏低,与意大利、法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则相差数倍至十多倍。出口商品结构尚不合理,纺织出口商品以中低档普通产品为主,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的高档产品少,技术水平低,质量不稳定。基本上以出口衣着产品为主,装饰用纺织品出口比重很低,产业用纺织品出口几乎是空白。
同时,我国纺织业还受技术水平、资金、外贸体制等影响制约,从而限制了其进一步增长。特别是随着贸易自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纺织工业竞争加剧,加之各种新兴贸易壁垒的兴起,我国纺织业面临更多的压力。如何应对国内、国际的问题及竞争是进一步扩大我国纺织业出口的关键。其面临的具体问题如下:
纺织业商品结构不合理。我国纺织业目前仍是以服装为龙头的传统中低档普通产品为主,其比较优势也仅属传统纺织品范围,如棉纺织品、丝绢仿制品、麻纺织品、服装等,而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的化纤、纺机及新兴纺织业领域(如纺织品在航空航天、冶金化工、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应用)、装饰用纺织品我国则明显处于劣势,有些甚至还是空白。
尤其是产业用纺织品我国更是不足,1995年总产量仅为90吨,而发达国家则在这些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其贸易增长速度也高于衣着类纺织品。可见,我国纺织业各行业结构不合理,各类纺织品竞争能力强弱不一,发展极不平衡,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纺织业整体竞争力水平和我国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
纺织业劳工成本呈上扬趋势,而劳动生产率却在低水平徘徊。传统纺织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拥有一支庞大的、成本较低廉的产业大军,它一直是我国纺织业迅速发展的动力和优势。但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我国纺织业劳动生产率和职工工资的变动却使我国劳动力成本明显上升,年均增长率为5.4%,而同期,印度劳工成本从1980年的0.60美元/小时下降为1996年0.56美元/小时,印尼、巴基斯坦的劳工成本相对我国来说年均增长率也仅为4.2%和7.6%,这意味着我国纺织劳工成本相对印度、巴基斯坦、印尼等国来说正逐渐增加,比较优势逐渐丧失。
纺织业技术水平落后,核心竞争力缺乏,产品竞争优势不足。我国虽然拥有的棉纺机械设备占全世界总量的33.7%,但绝大部分是比较落后的有梭织机,无梭织机与有梭织机的比仅为43%。
纺织设备革新改进缓慢,达到80年代水平的机器不足20%,新兴设备仅占16%,50~60年代设备仍有40%在超期服役。加之纺织业规模小、分散性大,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如我国化纤工业,1991年我国618家化纤工厂生产能力为226万吨,平均生产规模仅为36570吨,与世界平均规模相差10倍左右,平均制造成本比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水平高出25%以上。
随着MFA逐步取消和ATC协定的实施,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与此同时,国内竞争市场也将可能会被大量涌入的高档服装、产业用纺织品等发达国家纺织商品占据半壁江山,我国一些竞争力弱的产品有可能被排挤甚至放弃市场。如化纤品市场有可能受到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威胁,棉纱市场有可能被巴基斯坦挤占。
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纺织业面临着巴基斯坦、印度及东盟各国纺织业异军突起的冲击,但从他们各自实力来讲我国纺织品还占有一定优势,特别是在中低档纺织业上最近和以后几年内暂时不会失去纺织大国的传统位置,这无疑为我国纺织业出口,缓解进口压力提供强有力支持。
然而,我国纺织业整体竞争优势并不突出,面临着诸如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是装饰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弱或空白)、技术落后等问题,发达国家随时会动用WTO和ATC规则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予以限制或制裁,如采用反倾销、反舞弊条款及保护措施制度等,纺织业仍面临着国内外各方面压力。在当今纺织业形势下,有必要调整原有的纺织业贸易政策。
适时而动调整我国纺织业贸易政策
长期以来,我国对纺织业采用了高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使得纺织业贸易保护程度相对于其他国内产业来说保护程度偏高,这一方面有利的推动了纺织业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纺织业不思进取、亏损严重的局面。
鉴于我国传统纺织业具有国内其他产业无法替代的国际竞争能力和一定的比较优势,我们应适时取消对国际纺织业不合理的进出口高保护结构,减轻纺织业上下游产业进口压力,引入国际竞争,以此促进本国纺织业结构调整,提高其市场营销、管理能力,从而提高竞争力。
顺应加入WTO和贸易自由化的潮流,下降关税,减弱关税对我国纺织业的贸易保护。但这并不是全部取消关税或一步达到发达国家的关税水平,由于MFA用10年时间回归WTO,因此我们可以在10内逐步将关税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协调的关税水平上,即纱线类5%,织物类10%,服装类17.5%的水平,让保护产业在保护过程中也能感受到竞争压力,从而有利于成熟。
注意非关税壁垒的运用。一方面由于关税保护的方式日益落后;另一方面,由于非关税壁垒具有隐蔽性、限制性强、针对性强、灵活性等特点,因此,非关税壁垒理应成为保护我国纺织业的主要保护手段。
管理、引导外资投向。限制其进入我国传统产品领域以避免其在国内外市场上与我国的产品发生正面冲突,将其引向我国纺织领域中的薄弱行业和空白项目,如化纤原料项目、化纤高新产业、新兴纺织领域等,从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提高本国这些领域的产品竞争力。
浅析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篇12
在战略性贸易理论产生之前, 传统的贸易理论是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基础上, 而且排出了产品的差别、科技和规模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新贸易理论的产生顺应了现实经济的需要, 对传统贸易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发展, 将实际的经济条件列入研究之中, 而战略性的贸易理论也应运而生。
战略性贸易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 该理论以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理论为前提, 强调了政府适度干预贸易对于本国企业和产业发展的作用。
二、战略性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战略性贸易理论主要包括利润转移论和外部经济论。
利润转移论是该理论的核心, 它是指在不完全竞争的寡头垄断市场中, 国家从战略性的角度, 积极运用战略性出口政策、进口政策和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政策等手段, 扶持本国企业的发展, 使其获得竞争优势, 从而扩大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所占的份额, 攫取国外企业的超额利润, 以增加本国的经济福利。这里的贸易政策的直接目的就是从国外向本国转移利润。
而外部经济理论又包括技术性外部经济和收益性外部经济。技术性外部经济是指, 厂商 (或个人、社会) 通过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中其他厂商的技术外溢获得技术和知识, 而不必为此付费, 那么对于本国来说, 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 那些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较大的企业就不会得到其理想的预期收益, 从而导致私人投资不足;收益性外部经济是指, 厂商 (或个人、社会) 从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厂商的集聚中获得市场规模效应, 而该厂商同样也可以不必为此付费。对于本国来说, 如果该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处于发展初期, 规模较小, 则政府可以通过保护的贸易政策对其进行扶持, 以帮助其发展, 提高该产业的市场规模和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三、战略性贸易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近几年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 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也越来越成为主流,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与此同时贸易保护主义也日益盛行, 因为市场毕竟有国内国外之分, 国际间的竞争以不仅仅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 更多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美国对“波音”的战略性扶持, 日本对半导体产业的扶持和印度对其软件产业的扶持等等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 中国制定和实施战略性的贸易政策势在必行。我国在国际贸易中, 既要顺应潮流, 遵守国际规则, 更要积极主动的发挥自身优势, 调整政府的角色, 使之更有效的发展本国的产业, 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
我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扶持的目标产业的选择
国家进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关键在于对扶持产业的选择, 因为一国一旦对某一行业进行战略性保护, 必然会对其他使用该资源的其他行业造成很大的影响。在选择目标行业的时候:第一, 一个较好的目标产业应具备生产成本的优势 (比如廉价的原材料) , 或者受学习经济和规模经济的影响;第二, 应保证被扶持的产业在一定时间内的很高的行业准入壁垒, 防止其他厂商的进入而导致超额利润的消失;第三, 保证被扶持的产业具有较大的规模和大量的固定资本投入, 从而保证其在与国外相同企业竞争的时候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第四, 如果被扶持的产业具有较大的外部经济效应, 则应保证其具有内向型的市场结构, 以避免其技术外溢到国外的相关产业。总之, 该目标产业应该是国内基础设施和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比如说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汽车产业或文化服务类的产业等等。
(二) 扶持的时间选择
国家对于产业的扶持多在其处于幼稚产业的阶段, 因为这个阶段该产业没有足够的竞争力, 而一但该产业逐步走向成熟, 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时, 政府对其的扶持政策就应该及时取消, 从而使该产业在走向成熟后所获得的收益能够弥补政府扶持的成本投入。
(三) 外部环境的约束
战略性的贸易政策的实施应保证在不违背外界市场环境的前提下, 否则将会引起其他国家的贸易制裁和报复行为。一方面, 不能违背WTO的相关规则和制度, 另外一方面, 也不能与和其他国家签署的双边或多边协议相抵触。
四、小结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提出具有重大的意义, 而我国对其研究还尚未成熟, 我国应该结合本国的实际国情, 发挥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最佳作用, 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又一个新的动力。
摘要:近几年来, 新贸易主义逐渐发展, 作为其在国家政策干预领域的拓展, Brander和Spencer等人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 并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产生及其主要内容的讲述, 提出了针对我国实际国情的发展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建议, 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又一新的途径。
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政策,利润转移论,外部经济论
参考文献
[1]金明玉.战略性贸易政策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5.29 (129) :50
【贸易法律政策】推荐阅读:
中美贸易中的法律问题08-07
茶企国际贸易中合同风险的法律防控论文10-27
服务贸易政策09-01
电子贸易政策05-27
货物贸易外汇政策06-04
保护贸易政策分析07-18
进出口贸易政策06-29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08-10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07-02
加工贸易政策法规优化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