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信息技术

2024-06-03

IT信息技术(精选12篇)

IT信息技术 篇1

摘要: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出发, 分析了出现问题的原因, 包括制度问题、系统因素以及人员配备等,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IT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

IT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 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工作和企业中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发挥其显著的效果。不少企业纷纷看中其中的商机, 借助IT技术的高效性、科学性和便捷性, 力求企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 研究现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不少企业纷纷参与其中, 相继引入了IT技术, 以此来顺应社会的潮流, 带动企业的发展。然而, 当信息化作为企业的标志, 向着广度和深度进行研发时, 其中的弊端也不断显露出来。期间存在用户与企业之间的矛盾, 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矛盾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矛盾等方面。矛盾的层面也从技术层面升级到了管理层面, 是目前制约信息化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为了将IT技术推广并应用于本企业, 不少企业盲目地引入先进技术, 以此来提升企业效益。然而,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却遇到了阻碍。缺乏相应管理机制的匹配是目前信息化企业的一大普遍现象, 在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中更是司空见惯。信息产业源自西方国家, 与我国企业相比较, 在管理模式、经济实力以及市场推广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 没有一套完整的机制作为依托, IT技术失去了约束力, 很难在企业中真正实现信息化, 甚至还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对企业来说是一次动荡的革命。

2 原因分析

2.1 在技术开发中忽视配套的流程和制度

重技术轻制度的现象在企业中较为常见, 归根结底, 还是企业考虑短期利益的结果。企业只强调技术层面的开发和设计, 而相应的制度规范却没有同步。如ERP系统, ERP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 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 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目前企业在EPR的工作中, 在管理技术方面的配置较为严格。在信息化的进程中, 企业在业务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 信息化中技术和管理出现了脱节的现象, 导致相关流程无法正常进行, 从而造成信息提升动力不足, 信息传递受阻。IT技术作为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纽带, 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从而导致IT技术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一旦核心技术受阻, 企业在前进的道路中也就遇到了很大的难题, 机遇瞬间转变为挑战。如果企业无法规避风险, 那么就意味着企业将在浪潮中被淹没。可见, 良好的管理制度对于信息化企业而言是多么地重要。

2.2 信息系统深度研究与持续改进缺乏统筹安排

对于企业而言, 实现信息化的目的在于提升企业业绩, 促进企业效益的增加, 真正实现数字化建设。在现有的企业中, 从表面上看, 企业引进了信息化的设备。然而, 在实际应用中, 企业缺乏对IT技术的深度研究。在信息化的建设中, 企业缺乏长远的规划。IT部门作为信息化的核心动力, 对于管理层的决策不甚了解, 以至于技术和管理制度脱节, 归根结底, 还是由于信息企业缺乏统筹安排而引起。此外, 由于企业在制定信息化战略的过程中, 没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如经费、制度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 从而导致IT部门处于被动状态, 没有考虑与其他系统的互联与整合,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各信息系统应用范围小、成本高、效率低、寿命短, 企业战略和信息化战略互相脱节。

2.3 IT技术人员缺少对业务的学习

信息化的建设是企业引入的一个新概念, IT技术的发展能够为信息化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是企业发展的二次革新, 同时, 信息化的企业建设也面临着技术上的难题。所以, 对于企业而言, 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其中IT技术引入企业中的核心部分是系统的开发, 在现阶段, 由于系统开发人员缺乏对业务的学习和了解, 以至于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 技术还没有达到信息化企业的要求。此外, 部分技术人员为迎合管理层的需要, 没有从创新的角度对系统跟进, 从而导致技术停滞不前, 在整体上缺乏创新和变革。

3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利用IT技术的具体措施

3.1 建立顾客数据库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提升自身的信誉以及竞争实力, 在IT技术的帮助下, 企业可以建立顾客数据库。通过顾客档案的建立, 充分掌握顾客的需求特点的变化, 从而根据其需求及时制定出满足大众化的信息服务。此外, 企业还可以利用IT技术, 通过邮件以及短信等方式向顾客发送新产品信息, 保证客户能够掌握到企业的最新动态, 及时了解市场信息, 对于顾客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处理。在相互联系中, 顾客能够体会到供应商对于自身的重视, 极大地满足了顾客的心理需求, 对于锁住顾客源, 拓宽新客源具有良好的作用。此外, 在IT技术的应用下, 企业可以利用数据库, 对顾客所购买产品在售前、售中和售后全程跟踪, 这种个性化的服务能够诱导顾客对于企业的依赖性和忠诚度。从长远的角度出发, 企业一旦拥有稳定的客户源, 那么就相当于企业拥有了长久的市场, 从而拥有广阔的开拓空间。

3.2 精耕专业化市场

“拾遗补缺”战略在商海中可谓是屡战屡胜, 同样地, 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同样适用, 尤其是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一般来说, 中小企业的市场分类更加精细。大企业开发的市场面积较广, 而对于大企业无暇顾及的市场, 不仅利润空间较大, 而且竞争力相对也小, 此外, 从企业综合实力来说, 精耕的小市场区域更加适合中小型企业。所以, 要想得到精耕市场额目标, 企业应该站在“人无我有”的角度, 对市场进行有效细分, 最终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板块进行开拓和投资, 从而充分发挥IT技术的先进水平。在信息化深入的前提下, 企业对于IT服务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在IT技术的开发下, 企业更是实现了更上一层楼的水平。所以说, 精耕市场化的信息建设和IT技术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两者之间密不可分。

3.3 加强开发人员和用户之间的互动

在企业的开发中, 正所谓有需求才会有市场, 用户作为产品的需求者, 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所以, 技术人员在开发产品和程序的过程中, 应该注重和用户之间的统一和沟通, 尽量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从而与客户共进, 与时俱进。如IT技术的开发设计人员在学习ISO900文件的过程中, 企业可以面向客户, 对其开展统计过程控制的相关培训, 通过培训, 在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 从而有利于新产品的调研和设计,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利于产品快速推向市场, 占据一定的空间。此外, 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的互动同样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工作效率显著增加。

4 结语

在社会化的大浪潮下, 企业不能将目光仅仅局限在眼前的利益, 而是应该放眼未来。IT技术的引入对于企业自身的建设以及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是企业得以创收价值的关键因素。此外, 信息化建设中隐藏着大量的商机, 在IT技术的正确引导下, 在企业自身观念的更新下, 在政府的支持下, 相信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会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赵益维.企业IT能力影响因素探究.科技经济市场, 2010, 04:89-90.

[2]焦豪, 邬爱其, 张样.企业信息技术能力度量与功效——本土模型的构建和实证研究.科学学研究, 2011, 03:56-58.

[3]白冰, 邓修权, 高德华.基于主体仿真的企业IT能力对竞争优势影响机制研究.情报杂志, 2012, 12:69-73.

[4]杨焕春, 聂规划.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非技术因素的分析和研究.现代商业, 2010, 29:38-42.

IT信息技术 篇2

摘 要:计算机及IT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水利信息资源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这为水利部门能够及时准确的处理水利事务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所以应利用IT技术实现水利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IT技术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网络时代和信息时代,信息的影响已经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利用信息成为人们开展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信息、能源在当今社会一起构成两大支柱资源。其中水利资源在社会发展中已不再陌生,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信息资源对人们来说越来越显得重要,信息是一种财富,对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认为应该把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利用IT技术实现水利信息化建设。

水利信息化是充分应用GIS、GPS、RS和IT技术,开发和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建设的效能和效益。是水利行业走向现代化的措施和手段,同时也可以说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设施。

一、当前水利信息资源的现状

现在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水利信息的利用不充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高,大大降低了信息的获取和传递难度,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大大拓宽了信息渠道,我国的水利信息化建设中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没有去有效利用这一便利条件,尽管办公室配备的网络环境明显改善,我们上网却仅限于进行一般信息的浏览或简单的事实查询。与先进国家相比,我们水利信息的利用能力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水利信息化建设中技术力量薄弱。水利信息建设需要技术人员去解决,比如信息的汇总、系统的维护、网站的设计与制作等。但是水利系统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员技术人员太少,即使有也很难独立完成大规模的数据采集、汇总和信息的及时更新。

二、水利信息化发展趋势

水利信息随着IT技术的高速发展,也逐渐显露出许多新的特点和要求:

(一)信息多元化。随着遥感、卫星及雷达等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提供了多元化的更丰富和更准确的信息,如防洪抗灾信息,卫星和雷达信息的引进,推进了“数字化流域”,从而使流域的规划、开发、管理全面实现信息数字化。

(二)信息传输快和资料共享。先进的通信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传输数字化、网络化,大大地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时效性,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如在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建设中,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使得在30分钟内收集齐全国的水雨情信息目标成为现实,为全国的防汛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

(三)信息处理快速、可视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处理速度快、可视化程度高、表现直观,增强了决策支持的能力。

(四)信息安全保障。一方面,水利部门及IT行业联合攻关,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水平应用软件,努力避免系统开发中的低水平重复的现象。另一方面,应用各种先进的加密技术,切实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确保系统的安全及信息的保密。

(五)努力提高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水平,重视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信息系统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三、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针对上述我国在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新特点,我们认为要全面实现水利信息化建设,就要从以下三方面的`内容进行加强:

(一)水利信息的基础信息建设。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是一个全国性的网络工程,其关键技术有:远程自动化控制、数值模拟、GIS和遥感技术、数据库技术、通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管理等等。从水资源规划管理到水资源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我们把传统水利转变为数字水利,再与信息技术全面融合,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

①基础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包括分布在全国的相关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决策支持等分系统建设;②数据库的建设,水利专业数据库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的公共信息资源的一部分,也是决策者重要依托凭据;③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各江河流域、各区域水利的信息化建设项目,都是国家水利信息化系统的信息源或信息子系统。成百上千的水利信息化子系统,成千上万的水利信息源,共同组成了完整的水利信息化大系统和巨系统。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水利行业的方方面面。

所以,我们要提高我国的水利信息能力就应当把它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去布置、施实并很好地完成。

(二)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中人员队伍的建设。水利信息化建设也应该遵照项目建设的程序,进行规划设计、批准立项和实施建设等建设程序,更为强调的是升级维护、技术培训、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一方面我们要与有科研实力和熟悉水利行业特点的综合性IT企业共同进行建设,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培养大批专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要按照要求去建设一支对水利行业特色、专业性质、信息化建设的特点都具有较为深切的了解与理解的人员队伍。

(三)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无论从规模还是速度,因特网的发展使信息采集传播和利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建设水利信息化就要让信息用户直接获得信息服务内容,即得到关于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

城市信息亭 IT业的新商机 篇3

信息亭的功能在应用中被不断丰富,由最初的单向信息查询终端,逐步发展为集信息查询、缴费服务、物流配送和书报刊经营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公共电子媒体。信息亭正朝着信息公开化、服务多样化、操作简易化的方向发展。不久的将来,

信息亭必将为公民的生活带来更大便利。

作为数字城市的一扇窗口,信息亭的应用前景乐观,蕴涵巨大商机。信息亭首先为设备供应商提供了巨大的商机。每个信息亭的造价约为5~10万元,现在全国大约有4700台信息亭,预计2007年将达到8300台。从2005年到2008年奥运会前,仅北京一市将再安放约5000台信息亭。而青岛市也将信息亭作为2008年奥帆赛基础建设的重点配套设施。据悉,到2008年前,青岛市将在城市主干街道建成1000处信息亭。与此同时,上海、西安、成都、烟台等城市也将“数字信息亭”的建设提上了日程。

信息亭市场需求极富潜力,产业投资规模巨大。在运营阶段,亭身广告具有很好的增值服务潜力,另一方面可以代理一些类似于自助售卖之类的业务。目前,信息亭开通的功能还未达到其全部功能的10%,关键在于一些资源未能充分获得并整合,信息亭提供的是整合的信息与服务,实际起着“桥梁”的作用。

不久前,在青岛市召开了“数字信息查询机通用规范审定会暨中国信息亭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会上审定通过了“数字信息查询机通用规范”,产生了我国信息亭行业第一个行业标准;成立了由50多家全国信息亭的设备商、运营商等组成的“中国信息亭产业联盟”。各联盟成员承诺将以信息互连共享方式,建设一个覆盖全国的公众信息服务平台,为推进全国的城市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近10年,信息亭产业稳步发展。据统计,从1994年到2004年,全球信息亭的增长率将近200%。截止2004年,全球已设置的信息亭约为504000台。

欧美国家仍是使用信息亭的主要地区。相比之下,亚太及其他地区的信息亭数量较少,不过近两年的增幅较大。

2003年,亚太地区的信息亭还不到30000台,约占全球的9%。2003~2006年,亚太地区信息亭的整体增长率远高于欧美,可以预见,亚太地區是最具潜力的地区。目前,日本的普及率高居亚太地区榜首。日本的信息亭多安放在火车站供市民查询交通信息,购买火车票。短途的火车票几乎都是在信息亭中发售,只有长途车票火车站才提供柜台服务。

2006年是中国“十一五”建设的开局之年。信息化建设是各地区各部门“十一五”期间的重要工作之一。国内许多地方,尤其是主要大、中型城市将信息亭建设列入政府为公民办实事的计划当中。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盛事的举办产生大量的市场需求。到2008年奥运会前,仅北京市的信息亭采购市场就接近10亿。

IT信息技术 篇4

关键词:IT技术应用,企业财务信息质量,影响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 随着各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模式从分散经营向集中管控转变, 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也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财务信息化建设本质上就是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IT技术应用水平。那么企业IT技术应用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有何影响呢?

一、IT技术应用水平对财务信息编报的影响

(一) 传统财务信息编报的局限性

传统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以财务报告为主。虽然财务报告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但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会计信息在时效性、真实性、完整性、多样性等方面的特殊需求。

1. 信息披露时效性不足

上市公司依据会计准则, 一般是定期披露相关信息, 大多集中在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 滞后期长达半年至1年, 忽视了信息的实时性。而对一些重大事件的披露, 仍倾向于将有利于己的信息及时披露, 不利于己的信息延迟披露。也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 导致提供给企业管理层人员的信息不及时。

2. 信息披露真实性不足

客观真实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也是实现会计目标的基础。不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将严重影响信息使用者进行正确决策, 同时也干扰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3. 信息披露的完整性不足

传统财务会计信息披露中, 涉及财务信息多, 非财务信息少, 而非财务信息同样对信息使用者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财务信息而言, 不少上市公司不利于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和完整, 比如:对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企业偿债能力、或有负债的具体内容、对资金投放去向、利润构成、一些重大事项等的披露不够充分和完整。

4. 信息披露的多样性不足

传统财务会计信息披露采用手工书面报告为主的形式, 借助标准的、通用的3张报表及其附注为载体, 向有关管理部门报送, 或者通过指定的少数报刊登载, 严重限制了信息报送的及时性, 忽略了各种不同使用者之间在需求上和使用上的差异性。

(二) 信息化时代下财务信息编报的特点

在IT环境下, 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又产生了许多新的特点。

1. 信息披露时效要求高

在信息化环境下,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 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上市公司只要把需要披露的信息 (特别是一些无需独立审计的、自愿性披露的信息, 以及非财务信息) 传送到网站上并及时更新, 信息使用者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以最快的速度, 获取所需的最新财务会计信息, 从而增强时效性。

2. 信息披露技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要求日益提高

在IT环境下, 企业利用先进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 全面实施ERP系统, 财务业务处理高度协同, 使数字化管理成为可能。在连接母子公司的高速网络上, 实时传送所需的各种数字化财务会计信息、业务信息, 为上市公司全面共享、多角化生成、利用相关信息进行辅助管理和决策提供平台。对于外部信息使用者来说, 他们也可通过公网进入指定的网站及时获取充足的相关信息, 为正确进行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3. 信息披露内容多种、形式多样

在I T环境下, 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对于财务信息, 既有年度报告又有中期报告;既有历史信息又有预测信息;既有定量信息又有定性信息;既有总括信息又有明细信息;既有实物资产数量信息又有无形资产、信息资产的价值信息;既有公司总体信息又有分部信息;还有公司公告、衍生金融工具、物价变动等信息。对于非财务信息, 既有公司背景、发展历程信息, 又有公司战略规划、目标、发展前景信息, 还有环保、社会责任信息。

4. 信息披露成本效益日益提高

在IT环境下, 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强大优势, 财务会计信息提供者可以把需要披露的信息通过一定方式制作成电子文档, 在网站公布, 或者通过电子邮件群发, 一次上传多次使用, 大大降低传统方式下制作、传输、发布财务会计信息的成本。一旦相关信息上传到网站公开, 就立刻被广大范围的用户加以监督, 也从一个侧面保证了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而财务信息使用者通过高度共享的网络随时随地、以最低成本获取和使用相关信息。这将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披露的成本, 同时通过提高信息的使用率, 而使用财务会计信息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5. 信息披露需求个性化要求日渐提升

传统财务信息披露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而提供通用化的财务会计信息供用户使用, 信息使用者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在IT环境下, 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 建立起与财务会计信息提供者的良好交互平台, 把自己的需求告诉给企业, 企业在提供通用化的、保证客观性、可比性等质量特征的财务会计信息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财务会计信息。

6. 信息披露安全风险程度高

在IT环境下, 快捷、高效、实时都是基于一定安全因素保证的。如果失去安全屏障, 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必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 诸如人为破坏、计算机病毒、木马程序、非法入侵、系统漏洞、黑客攻击等, 都可能使财务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完整性、可靠性大大降低, 从而导致比传统方式下更大风险的产生。

(三) 利用信息化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的对策

1. 建立健全相关法规, 强化制度约束机制

在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等法律法规中, 制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条款, 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明确披露的对象、内容和责任, 规范各方面的行为。在相应的会计准则中进一步明确披露信息规范, 使信息披露的通用性、差异性、实时性、真实性得到充分体现, 并以此指导实务工作。证券监管机构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 对虚假信息披露行为给予坚决打击和严肃惩处, 同时要发挥好中介机构对披露信息的监督作用。建立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 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治理,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从源头上控制虚假信息的产生。

2. 完善披露内容, 提高信息披露的相关性

传统方式下, 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偏重于有关经营活动的财务会计数据, 特别是非经营性信息和反映经营风险程度的信息披露比较少且不够及时。对于上述问题要进行改革和完善。在IT环境下, 要完善披露财务会计信息和非财务会计信息。在日常披露中, 要随时发布反映企业日常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信息, 比如即时财务会计信息、重要事件、交易或事项成立或发生时的信息、重大事项公告信息等。除了财务会计信息外, 要加大对企业发展战略、市场竞争优势、人力资源优势、企业潜在市场等非货币化信息的披露。要针对不同工作性质、专业水平等应用需求层次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建立与用户充分交流的实时平台, 在线收集、解答、反馈信息披露中的各种问题, 努力提高披露信息的有效性。

3. 积极推广信息新技术, 改善信息披露方式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为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在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信息披露中, 需要不断地利用IT环境下的各项新技术, 诸如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安全技术、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信息呈报技术等内容。对信息披露方式, 除了传统的以纸张为介质、通过指定报刊进行披露外, 要大力提倡使用电子方式进行披露, PDF格式和HTML格式已经比较成熟, 要积极学习、借鉴引入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 (XBRL) 。

4. 努力培养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团队

在I T环境下, 财会人员应树立信息价值观, 在角色上将发生改变。他们不仅要具备财务会计处理能力, 而且还要具备管理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灵活运用信息新技术的能力。具备分析和利用信息的基础, 懂得怎样收集与决策有关的数据, 并能对财务业务领域的大量数据进行加工处理, 使之成为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在会计核算中, 要按会计规范对基础会计数据进行处理, 使之符合软件要求的有序数据。根据财务会计信息披露规范的要求, 面向信息使用者经济决策的需要, 主动下载与编制相关信息, 提高对企业信息系统和经济资源的分析和评价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 需要经过长期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面对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和挑战, 应由学校、企业、社会等各方面共同行动, 通过教育、培训和生产实践等多种途径培养和造就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大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借以推动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良性发展。

二、广晟公司信息化建设整体情况

(一) 广晟公司信息化历程

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 广晟公司在2003年开启了系统化的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征程, 并提出了《广晟公司信息化建设十年规划蓝图》。

广晟公司财务信息化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03年3月-2005年5月) 重点完成广晟公司信息化建设工程的整体规划、硬件网络平台的搭建、财务集中核算系统的开发与实施, 完成相应的网关建设, 搭建起广晟公司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初步应用。

第二阶段 (2005年5月-2007年12月) 完成本部、各一级集团和下属相关企业各子项目的信息化建设, 包括门户网站、物流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预算管理系统、财务结算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并形成一定的骨干网规模。

第三阶段 (2008年1月-至今) 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完成本部信息系统与所属集团、相关企业的信息系统整合, 实现供需链上下游企业数据的互连互通, 并以现有信息化系统为基础完成本部企业分析决策系统的建设, 最终形成了综合性的电子商务平台与财务账务、资金集中统一的平台。因此, 广晟公司的信息化历程为本文提供了非常典型的案例, 也为“混业经营”和“资产经营”的国有大型企业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二) 广晟公司信息化整体框架与建设重点

根据集团管控目标和各级组织的职能, 广晟公司将各级组织的信息化重点进行归类和分层 (见图2) :

1. 集团管理应用系统:

包括财务账务集中、资产管理、集中采购、预算管理、经营运维、财务、人力资源等系统, 是广晟公司内部统一和唯一的数据收集、报送、分析平台。

商业智能和领导决策支持系统:在综合信息统计分析平台海量数据基础之上, 建立BI和领导决策支持系统, 以对集团战略决策提供有效科学的数据支撑。

2. 二级集团:

建立建成各板块业务经营数据分析统计系统, 为二级集团提供下属企业的经营业绩绩效考核依据。为此, 二级集团的信息化建设重点是:

(1) 板块经营业绩考核和分析;

(2) 二级集团下属企业的财务账务集中和资产信息集中。

3. 各基层下属企业:

(1) 建立和完善各行业的业务操作系统。各基层下属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点是:酒店的前台和后台业务操作系统、旅行社的前台系统和在线运营、生产企业的ERP系统、物业管理等。

(2) 基于第三方咨询公司提出的广晟公司信息化建设工程建设建议, 联合项目组通过学习、调研掌握企业现实情况, 提出广晟公司I T规划方案。广晟公司信息化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 综合利用现代管理理论与技术, 针对广晟公司多组织、跨行业、下属企业众多的特点, 结合公司发展实际情况, 建立新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 整合公司资源, 实现商务协同, 为公司高效运营奠定基础。

第二, 搭建E R P平台, 建设以企业门户网站与电子商务平台、供需链管理系统、电子商务应用系统集成平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财务结算系统、企业经营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系统, 有力的支持集团的业务运作, 并为集团下属企业提供便捷有效的商务运作平台。

第三, 建设与完善网络支撑系统, 为集团公司信息系统运行提供高效、稳定、安全的运行环境。

第四, 总结项目中积累的经验, 不断的完善广晟公司及所属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三、IT技术应用水平提高对广晟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

(一) 广晟公司财务信息的效果分析

1.在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集团财务信息化的核心模块:集团集中财务核算系统、财务综合信息化系统已经成为集团财务管理的重要支撑, 通过几年建设, 基本实现了:

(1) 统一会计核算政策、规范会计科目;

(2) 规范会计核算流程;

(3) 规范基础信息, 有效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4) 从机制上保障整个集团内控制度的贯彻执行。

目前公司所属企业共有278户 (含分公司等分支机构) 在财务集中核算系统中开设账套核算, 其中纳入合并范围企业, 除上市公司外, 均在系统内进行账务处理, 包括总账、报账中心及固定资产核算, 所属企业财务人员每月将日常经济业务的原始数据录入系统, 并在系统内进行制单、审核、记账、损益结转、计提与摊销、结账等程序, 按时打印科目余额表、总账、明细账等账薄。

2.为了实现“建立一套集中报表管理系统, 形成统一集中财务报表体系, 实现广晟公司全级次财务数据集中, 既满足内部管理的需要又满足上级管理部门信息报送和资本市场信息批露的要求”的目标, 广晟公司于2008年启动了公司集团核算系统和网络财务报表系统升级项目。

网络财务报表系统以财务报表管理业务为主, 使用网络信息平台对集团财务信息进行数据采集、合并、汇总、展现和集中管理。该系统的建立, 为广晟公司建立了统一的内部基础报表体系, 主要体现在:

(1) 在网络财务报表系统编制公司及所属企业资金日报。所属企业每天在网络财务报表系统, 把当天资金发生额、余额输入系统, 进行汇总合并, 生成资金结余情况统计表、资金日报分析报告等。通过查询资金日报, 各级领导及相关财务人员可全面掌握公司的资金动态, 可查询到企业当天的资金余额、资金的银行分布、资金的日增减情况、资金流向等信息。

(2) 在线报送财务月报。所属企业每月登录网络财务报表系统, 在财务月报模块, 通过报表取数接口程序提取核算系统有会计数据, 自动生成月度快报的主要报表数据, 并在线进行审核、合并、汇总、上报等, 公司本部合并 (汇总) 、审核后上报省国资委、省财厅。报送的数据格式与省国资、省财政厅的报表格式完全一致, 无须再进行数据格式转换、传输数据等一系列复杂、耗时的工作流程。

(3) 利用网络财务报表系统完成了年度财务决算报表编报及汇审。2008年度财务决算报表首次通过网络财务报表系统编制、审核、合并、上报, 为保证编制工作顺利进行, 计划财务部、主审事务所、协审事务所联合集中办公, 对各下属企业的报表进行了审核、合并。从各单位合并情况来看, 通过网络财务报表系统编报年度决算报表程序流畅, 信息反馈快捷, 在实际工作中系统内发现的问题都能及时解决及完善, 大大提升了财务年度决算报表的时效性、准确性, 会计信息。

(4) 在网络财务报表系统进行财务分析。每月报表编制完成后, 均在系统上对财务报表进行常规的分析, 并把生成的分析报告、仪表盘数据分析分别列示在系统首页, 只要登陆首页就可以方便快捷地查看到专项指标预算分析、利润经营情况分析、经营收入及成本支出情况分析、期间费用情况分析等与日常生产经营息息相关的财务数据及指标分析报告。通过系统的财务分析, 各级企业领导都可以及时地、全面地了解本企业的资产状况及经营成果。

(5) 通过网络财务报表系统完成了年度财务预算。2009年度财务预算首次通过网络财务报表系统操作, 根据省国资委的报送要求, 在系统内设置了资产负债预算表、利润预算表、现金流量预算表、成本费用预算表、固定资产预算表等, 所属企业在线填报、审核、调整相关数据, 方便快捷, 提高了工作效率。

(6) 为财务信息统计提供了重要平台。除了利用网络财务报表进行日常的报表编制及财务分析外, 还把网络财务报表系统作为财务信息统计的平台, 所属企业利用系统先后完成了2006-2008年的地税自查情况、投融资情况统计、省国资委财务事项自查、省财政厅会计信息自查、关联方计提减值准备统计、广晟公司所属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子公司经营业绩统计、所有权受限资产统计、内部信贷资金预算表等, 通过这个平台大大的提高了财务统计工作的效率。

(7) 建立内部统一工作平台, 规范了工作流程。使用协同平台中的工作流功能对企业现有流程进行梳理和固化。使用工作流后, 各个部门、岗位之间的权责明确, 业务流转效率显著提高, 部门、分公司之间的协同能力也随之显著增强。

(8) 提高办公效率。当越来越多的业务流程使用系统实现后, 企业的办公效率明显得到提高, 企业内部人员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综上所述, 通过集团财务集中核算系统和网络财务报表系统建设, 广晟公司在企业信息化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为广晟公司“战略决策、投融资与资本运作、人力资源和监控”四大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 财务信息化取得的社会效益

广晟公司在广东省具有特殊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在广东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广晟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承担着自身信息化的责任, 而且还在广东省国企信息化建设上起着“标杆”作用, 承担起影响和带动其他企业积极投身信息化建设、提高广东省信息化建设水平的社会责任。

广晟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社会效益包括:

1. 实践中央对信息化的部署, 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1) 推进信息化要以工业化为基础:工业化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 是新经济发展的条件, 没有工业化, 信息化就失去了依托。离开了工业化的基础作用, 信息化将成为无源之水。

(2) 信息化能够加快工业化进程:强调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 并非意味着信息化的开始必须以工业化的完成为前提。因为面对已经不是传统工业化的世界, 我们只有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推进信息化, 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步进行, 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加速工业化步伐。

(3) 加快工业化必须推进信息化:我国要完成工业化的艰巨任务, 加速产业结构转换升级的过程, 大力发展现代化工业, 增强国际竞争力, 必须以信息化为支撑, 大力采用信息技术和装备, 充分应用信息手段, 促进产业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同时, 通过信息化带动经济结构调整, 提高各种物质和能量资源的利用效率, 促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低质量的粗放型增长转变为高速度、高效益、低投入、低消耗的集约型增长。

2. 强化自身, 示范社会

(1) 广晟公司是广东国资委下属的大型企业集团, 广晟的信息化示范作用是很明显的。

(2) 广晟公司发展电子商务对拉动其上下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有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3) 广晟公司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具有大型信息化系统实施经验的管理人才, 为社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本与管理经验。

3. 对区域电子商务环境建设的促进作用

(1) 广晟公司电子商务平台的在线采购与在线销售中都建立了供应商与客户的信用体系管理。广晟公司与合作伙伴间信用体系的建立, 促进了区域信用体系的建立。

IT信息系统服务合同 篇5

乙方:_________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达成i/t信息系统服务关系,特订立本合同。

一、甲乙双方关系

甲方为电脑及网络等信息系统使用者,即_________。

乙方为电脑及网络等信息系统外包服务供应商,即_________。

二、服务方式

1.甲乙双方在签署正式服务合同后,乙方应尽快对甲方的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实施,并在标准期内(通常为1至2周内),同时实施项目的时间最好为周六或周日或甲方非工作期内,以便乙方能更快更好的完成实施工作,或者也可以由甲方安排时间进行项目实施。

2.甲乙双方在签署正式服务合同后,乙方每天会对甲方服务器软件和网络进行远程维护管理。具体内容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优化、数据库备份、核心文件备份、网络性能优化、网络安全控制、防火墙、邮件系统管理等等。

3.如甲方设备在使用中发生故障,可电话通知乙方。乙方先以电话、电子邮件、远程登录等方式提供解决方案,如无法解决,乙方在最短时间内上门维护,也可根据甲方约定的时间上门维护。

4.乙方可以免费为甲方提供设备采购的建议,但所发生的费用应由甲方承担。软件故障应由乙方解决,而不另外收取费用。

5.乙方还可以帮助培训甲方指定人员,进行一些简单的维护和问题解决,以能够尽快尽好地解决问题,使信息系统故障时间减至最低。

三、服务标准

1.乙方通过事前精心维护和事后及时响应,尽最大努力保障甲方信息系统设备的稳定运行。

2.乙方并严格保守甲方一切的商业机密,配合甲方数据信息的安全使用。

3.乙方可以为甲方提供软件方面的技术支持服务,但不对甲方自主购买软件的使用和维护负任何责任。

四、服务内容

信息系统安全规划

1.操作系统的安全修补

2.应用软件的安全修补

3.病毒防治软件的安装和定期自动检测、自动升级策略的设置

4.用户权限设置,密码统一保管

5.数据、邮件定期备份

6.系统安全漏洞分析及解决方案

7.企业网站、邮件系统安全检测

日常维护

1.软硬件维护,包括电脑、服务器、网络交换器、路由器

2.系统优化,包括windowsXX/xp等。

3.网络系统优化,包括性能优化、易操作易管理优化

4.员工在使用电脑及相关设备时所遇到问题解答

其它

1.乙方可以免费为甲方提供设备采购的建议,包括提供采购设备的品牌及采购的方式。

2.乙方可以辅导甲方指定人员,进行一些简单的电脑操作维护和问题的解决。

五、合同执行

1.本合同最短有效期限一般为一年,实际有效期限应以实际签署日期为准,甲乙双方合同执行时间从甲乙双方签订合同的当日进行算起。

2.甲方应在合同期内每月_________日准时支付乙方服务费人民币_________元整;甲方也可以以持续月份方式支付乙方服务费人民币_________元整; 甲方也可以方式_________支付乙方服务费人民币 _________元整。

3.本合同执行过程中,甲乙双方如需修改、增删合同条款内容,应在双方都认可的情况下加入本合同附件。附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银行IT信息需求迎来黄金增长期 篇6

目前商业银行有强烈的转型需求,商业银行正在经历着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双重冲击。利率市场化压缩了银行存贷款利差,过去固定利差产生的政策红利即将不复存在;而互联网金融也将以低成本的渠道变革冲击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商业银行从业务到渠道等多方面均存在转型压力。银行转型,IT先行,银行不管做任何形式的业务转型和调整,都离不开IT系统的支持。根据IDC数据,银行IT解决方案市场目前大约173亿元,行业规模增速在20%以上。

银监会发布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9年,掌握银行业信息化的核心知识和关键技术;实现银行业关键网络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合理分布,关键设施和服务的集中度风险得到有效缓解;安全可控信息技术在银行业总体达到75%左右的使用率,根据安全可控信息技术2019年在银行业总体达到75%左右使用率的目标,未来5年本土银行IT市场需求年复合增速在50%以上。

银行IT行业未来需求增长点主要集中在核心系统、渠道系统、以及风险系统三大领域。业务流程的改造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转变需要依靠第三代核心业务系统的改造,移动银行和网上银行对传统线下网点的替代将带动渠道系统需求的快速上升;而银行自身对风险管理要求的提升也会促使风险管理系统市场的继续成长。

银行安全可控技术的推广将由易到难,本土企业现阶段最大的机会在网络设备、存储、中低端服务器、信息安全、运维服务、文字处理软件等领域,而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领域本土企业也将有更多参与机会,国际IT巨头与国内厂商合作趋势将加快。另外,云计算架构将逐渐成为主流,安全可控灾备系统建设将增加,在系统建设时更主要顶层规划设计,核心业务系统、ATM将加速实现本土替代。

由于银行IT行业自身属性的原因,企业走出原有业务领域进行横向扩张需要克服人才、客户、以及经验等多方面的困难,因此行业集中度仍处在很低的水平。行业前三位均只有5%左右的市场占有率,从中长期来看集中度的提升是大势所趋。

IT信息技术 篇7

关键词:酒店智能化,iPod,iPad,iPhone,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多媒体会议系统,无线WiFi网络覆盖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尤其是伴随着网络通讯技术及设备的传输速率的突破, 现在很多建筑物竞相引进各种弱电集成系统技术, 以提高建筑物智能化软硬件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尤其是酒店智能化系统的应用, 更加体现了酒店的人性化服务本质, 同时这也是现代建筑物智能化系统发展的趋势。

金融街控股公司投资的圣·瑞吉斯酒店是世界奢华酒店的标志, 也是喜达屋酒店管理集团在中国继北京、上海和拉萨之后的又一典范之作。坐落于天津环球金融中心的圣·瑞吉斯酒店选址于“津门”板块, 设计理念来源于中国古典门型建筑, 建筑形式类似巴黎拉德芳斯金融商业区中心的新凯旋门, 象征开放的天津走向世界。酒店于2011年10月30日正式开业, 其内部配备了尖端设施——超大泳池及天津首家屋顶花园。在酒店内可俯瞰一线海河景观景色、举办上流社会的宴会和派对、享受各种绝对私人的管家式服务, 这些使圣·瑞吉斯酒店声名远扬, 也使得环球金融中心的高端概念更加深入人心。

2 智能化系统设计思想

在智能化系统设计和选型中, 对系统设备和系统功能充分进行了市场调研和考察。为了体现圣·瑞吉斯酒店整体的设计思路和理念, 在智能化系统前期设计中明确了总体设计思想:

先进性与前瞻性;

成熟性和实用性;

灵活性和扩展性;

标准化与开放性;

可靠性与安全性;

综合性与全面性;

易维护和易管理性;

突出体现国际化;

人性化;

绿色与环保节能。

2.1 先进性与前瞻性

各智能化系统在产品选择上, 主要考虑产品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系统方案设计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 同时保证圣·瑞吉斯酒店智能化系统在未来10年内不落后。

2, 2成熟性和实用性

在各系统方案设计中首先是要满足工程使用功能的需要, 系统产品性能可靠稳定、技术成熟和使用良好;系统配置的性能价格比在各种同类系统和条件下达到最优, 并充分考虑系统的运行成本, 使之达到最小化, 充分体现圣·瑞吉斯酒店的经济性。

2.3 灵活性和扩展性

系统产品均为模块化设计, 在系统配置时充分体现灵活性;同时根据系统使用功能的变化, 对系统进行功能扩展, 满足圣·瑞吉斯酒店功能不断变化的需要。

2.4 标准化与开放性

系统配置遵循开放性原则, 各系统产品提供国际标准的软件、硬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诸多方面的接口与工具, 使系统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兼容性和可集成性。

2.5 可靠性与安全性

在系统方案设计中选用成熟的产品, 首先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设备厂商及系统集成商提供系统终身维护的承诺。

2.6 综合性与全面性

圣·瑞吉斯酒店在智能化系统设计中, 根据建筑特点和地区特征, 结合各专业设计图纸的相关要求, 全面、系统地对智能化系统进行方案论证, 保证在客人入住的生活和工作中的便捷性。

2.7 易维护和易管理性

系统产品选用国际标准的软件、硬件, 便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

2.8 国际化

圣·瑞吉斯酒店的智能化系统设备主要产品均采用国际化品牌, 保证了圣·瑞吉斯酒店在迎接国际高端客户中具有其特优的品质。

2.9 人性化

在本写字楼弱电系统设计中, 充分考虑客户的使用需求, 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具体体现在:新风量的供给、温湿度的控制、安全性、隐私性等方面, 为客户营造优良、便捷和舒适的环境。

2.1 0 环保与绿色节能

在本工程系统产品选型中, 全部选用的是对环境无害的产品。系统设计中, 保证室内空气的洁净度满足国家的相关规定;同时在充分利用新风量的前提下, 降低设备能耗, 减少设备热能向大气的排放;在节能的同时, 有利于绿色环保, 达到节能大厦的标准。

3 智能化系统构成

根据酒店的整体设计和品质的市场定位, 结合当前智能化系统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实际情况, 在酒店的智能化系统建设方面具体设置如下:

网络通讯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无线Wi Fi网络覆盖系统、无线对讲系统、数字程控语音交换机、计算机网络设备、卫星电视系统;

设备管理系统:楼宇自控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巡更系统、防盗报警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门禁系统、考勤/消费一卡通系统、系统集成;

音视频系统:背景音乐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信息发布及显示系统。

3.1 通讯系统

圣·瑞吉斯酒店综合布线系统的数据网络, 选用光纤和全六类系统的布线模式, 保证网络系统设备的传输速率, 提高了客人和酒店管理人员的办公效率;同时在酒店内采用馈线方式的无线Wi Fi网络的全覆盖, 在节省投资成本的前提下, 使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以提高, 使客人在酒店的每个角落都可以轻松地进行网上冲浪, 充分满足了现代生活快节奏的需求。

保安部、工程部和客房部的无线对讲机覆盖系统投入使用, 提供了圣·瑞吉斯酒店物业管理的便捷性, 使客人的安全得到保障、且管理人员能及时处理突发事件;酒店的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在提供客人语音通话的条件下, 为客人提供了一键式的服务, 即客人可以一键呼到自己的管家服务员, 达到了管家式服务标准。

3.2 机电设备管理系统

圣·瑞吉斯酒店设备管理系统作为整个建筑的一元化的集成管理系统的平台, 可以对大楼内的楼宇自控子系统、安全防范子系统、停车场管理子系统及消防报警子系统等各子系统进行集成管理。采用一台服务器作为中央集成管理系统的主机, 共同完成对大楼内的楼宇管理自动化系统的机电设备、传感器、温感及烟感测器头、摄像机的监视和控制。同时考虑到集成管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容错性, 系统采用通讯与数据网关处理模式, 可确保系统长期工作的稳定可靠。系统留有与其他网络系统连接的网络接口, 可以实现与今后大楼系统扩展的物业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联网。

3.3 音视频系统

圣·瑞吉斯酒店除了给客人提供出众、完善的软、硬件服务外, 还应该为客人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增值服务, 因此一套符合本酒店特点, 且集娱乐、高档次、规范化、计算机网络化、国际化于一体的综合宴会、会议、背景音乐扩声系统等音视频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信息显示及发布系统、背景音乐系统、宴会厅系统、会议室系统等服务项目可以为酒店增加收入、提高酒店的档次和形象, 也是吸引客源、提高入住率的最有效措施。增值服务项目的开展还能够为管理方带来更多更直接的经济效益, 因此酒店音视频系统的总体目标为:在设计施工中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 以经济实用为原则, 总体设计、分布实施, 整个系统具有充分的可扩展性, 达到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确保圣·瑞吉斯酒店成为技术先进、性能可靠、实用、经济合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白金五星级酒店。

4 酒店智能化系统新技术应用

4.1 背景音乐系统

背景音乐系统设备安装在一层设备间客人快速服务中心内, 具备4路音乐源, 根据不同的功能分区播放不同的背景音乐。首层大堂、雨棚、客用洗手间、电梯轿厢、屋顶花园、全日餐厅、特味餐厅等处都设有音源信号及音量控制, 都可以独立选择;酒吧、中餐厅、SPA、游泳池、健身房设有本地独立音源, 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及欣赏本人的i Phone手机音乐。当客人一踏入酒店的雨棚, 就会感觉到酒店特有的品质;进入大堂, 气势如虹的装饰风格, 典雅的摆饰, 考究的灯具, 伴随着优美的旋律, 不禁让人感觉步入了高贵的殿堂, 给人以不胜遐想。

背景音乐使用与圣·瑞吉斯品牌相适应的数码MUSIC STYLE音源, 音频处理及传输采用网络数字音频处理系统, 不间断地循环自动播放的音源网上音乐。数字音频处理器具有接入16路单通道MIC/LINE输入或LINE输出, 设备内嵌Cobra Net音频传输功能;Buddy Link数据同步进行备份, 使圣·瑞吉斯酒店内不同功能分区的扬声器按指定的音乐进行播放。

4.2 总统套房音视频系统及控制

1) 入口、廊厅

在总统套房的主入口的墙面上安装一多功能控制面板和与i Pad相结合的设置模式, 入住客人既可以通过多功能控制面板来控制室内的空调、灯光、背景音乐系统的开关, 还以通过i Pad触摸屏直接对室内的灯光、空调、窗帘及音响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

2) 餐厅

餐厅是客人用餐的地方, 更应体现出温馨的一面。墙面装有一块多功能控制面板, 通过控制面板可以对灯光、音响、窗帘等环境设备进行控制。根据使用情况定制不同的使用模式, 当客人进入房间时, 只要轻按模式键, 灯光、音响、电视、窗帘都会进入预定的模式状态。我们通过灯光、背景音乐、电动窗帘可以组合出多种场景模式。除此之外, 像用餐模式、全开、全关模式等多种场景供客人选择。

3) 起居室

起居室设置了一台i Pad无线触摸屏控制电脑, 可以通过i Pad和客人自己的i Phone对灯光、背景音乐系统、窗帘及音响系统进行控制。

同时还配置了一套BOSE 5.1高档家庭影院系统, 保证客厅内可以观赏高清、高保真影片。同时影院系统配置独立的i Pod接口底座, 保证客人可以连接自带的i Pod产品, 欣赏自己熟悉的音乐。

4) 主卧

此区域是供客人休息的场所, 人们常说人的一生有1/3是处在睡眠中, 所以主卧这个区相当重要, 更应该让客人感觉到温馨、浪漫、奢华的生活氛围, 而且要处处体现出自动化、智能化。

音响系统使用BOSE 3.2.1 GS DVD系统, 其内置DVD播放机的影院音响系统, 可以完成主卧部分的电视节目、DVD播放及音乐欣赏等功能需求。

在主卧的卫生间配置背景音乐系统 (音源为:本房间电视音频、多路背景音乐、娱乐区的音频信号) , 墙面配有智能控制面板, 对音量及音源选择进行控制。

健身房的旁边设有浴室, 此浴室不同于一般的豪华套的浴室。在此客人可以尽情享受各种贴心的服务, 比如各种SPA等, 该区域的灯光、背景音乐都会随着模式变化而变化。

5) 客卧

客卧主要是用来供主人以外的客人休息的场所, 音响系统使用BOSE 3.2.1 GS DVD系统, 其内置DVD播放机的影院音响系统, 可以完成客卧部分的电视节目、DVD播放, 音乐欣赏等功能需求。

卫生间配置了背景音乐系统, 墙面配有智能控制面板, 可以对背景音乐进行控制。

6) 视听室

视听室配置了一套BOSE 5.1高档家庭影院系统, 独立的蓝光DVD机, 保证视听室内可以观赏高清、高保真影片。同时影院系统配置独立的i Pod接口底座, 保证客人可以连接自带的i Pod产品, 欣赏自己熟悉的音乐。

7) 背景音乐系统

总统套房的背景音乐系统包含5个区域, 分别是会客区、餐厅、走廊、主卫生间和客卫生间, 每个区域均有控制面板, 可以选择不同的背景音乐信号并控制音量。可选的背景音乐包括, 酒店内的4通道背景音乐, 独立i Pod底座所输入的客人自己的i Pod音乐信号, 电视机音乐信号, 独立的蓝光DVD机输出的音乐信号。这些信号在控制面板上, 均可以独立选择、独立调节和独立控制。

8) 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控制系统采用美国快思聪的智能控制系统, 与总统套房的灯光管理系统进行接驳, 通过房间墙面控制面板及无线触摸屏可以对房间的灯光、窗帘、影音设备进行统一控制管理。同时, 快思聪控制应用程序能够安装到i Pad或i Phone上, 为圣·瑞吉斯酒店总统套房提供完美控制, 从i Phone中启动的快思聪应用程序能完全控制和管理酒店的娱乐系统, AV播放以及如温度、灯光及遮阳蓬等等的环境系统。从一个直观的图形界面可以控制到多个定位位置的设备, 提供各种状态的实时反馈数据, 如室内温度、灯光亮度、遮阳蓬位置, 以及如音量、曲名和艺术家等数字媒体数据。

5 结束语

IT信息技术 篇8

管理信息系统(MIS)专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1967 年明尼苏达大学的Gordon教授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MIS专业。我国大学的MIS专业产生于20 世纪70 年代末,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建立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此后国内各财经院校以及具有经济管理专业优势的综合性大学,都陆续设立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1980 年,清华大学在经济管理学院首办“管理信息系统(MIS)”专业,将该专业作为计算机科学与管理科学结合的复合型专业,此后各理工科大学纷纷建立MIS专业。由于我国高校的具体情况不同, MIS专业被命名为“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图书情报管理”、“林业信息管理”等,分别从属于管理学院、商学院、计算机学院或信息学院,没有统一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1998 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MIS相关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简称信管)专业,并制定了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体系的参考标准,信管专业进入了稳定的发展时期。

信管专业是IT与经济管理融合的交叉性专业,专业的发展需要紧跟IT技术的演变以及催生的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近年来,新兴IT技术(如Web2.0、移动互联网、社会化网络、云计算与物联网等)及应用(如移动商务、社交媒体和大数据分析等)不断涌现并迅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运用互联网思维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新兴IT技术的发展催生许多新兴产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如大数据分析与数据管理、移动商务和移动应用开发等人才十分紧缺。信管专业必然需要紧跟IT技术变化产生的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动态调整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面向行业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信管人才。

2 现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的问题

我国大学信管专业的建立已有30 多年的历史,但是目前信管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学生认同感不强,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程体系更新慢,课程内容陈旧落后

由于信管专业是IT与管理高度融合专业,IT类课程在信管专业中占有较高比重,而IT技术的更新迭代速度很快,新技术和应用不断涌现,动态更新信管专业课程体系,及时加入最新技术类课程,更新相关课程内容十分必要。但是,目前多数高校的信管专业课程体系更新缓慢,课程内容陈旧落后,理论教学严重落后产业界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如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相关课程不能及时,培养的人才素质与行业人才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造成就业困难。

2.2 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足,教学效果不好

信管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特别强调实践训练,而目前多数高校的信管类课程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对创新和实践训练重视不够,实验、实训、案例和实习等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好,学生的实践训练不够深入,导致学生动手能力普遍不高,就业竞争力不足。

2.3 教师知识结构更新慢,难以适应教学需要,师资力量不足

信管专业的管理与IT交叉融合的特点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而IT技术的快速发展变化使得教师的知识结构更新十分困难,很难跟上技术变化的步伐,同时大部分教师缺乏行业工作经验,造成课程教学严重滞后有技术的发展和行业应用,或者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脱节。因此,师资力量不足也是信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

2.4 专业定位不清晰,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较低

从信管专业的生源来看,90% 以上的学生为调剂生源,专业认知度不高,导致转专业、辅修第二专业等的学生比例较大。另外,多数高校的信管专业定位比较笼统、不明确,学生对信管专业对应的就业行业和岗位、需要具备的能力不清楚,导致学习专业知识把握不住关键,对专业的认可度较低。

3 新兴IT技术背景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3.1 培养目标定位

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适应新兴IT技术发展以及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变革的趋势,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强化人文素质、经济管理基础理论、管理科学方法和IT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宽厚扎实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理论功底,侧重在大数据信息管理和新兴IT技术背景下的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方面,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较强的创新性精神和数据管理能力。信管专业的毕业生适合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及非盈利组织等从事数据驱动的信息分析和管理工作,以及新兴IT环境下的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

3.2 核心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需要重点围绕大数据信息管理和新兴IT技术背景下的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人才培养目标,依据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需求,构建大数据分析与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IT驱动的企业业务流程、创新创业导向的信息服务等四个大类核心专业课程体系。

以大数据分析与管理为核心的课程类,包括数据挖掘概论、移动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基础、R语言编程、SAS数据统计与分析、Python语言与大数据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文本挖掘等,此类课程多为新开设课程,培养学生的大数据收集、处理和应用的能力,适应行业的大数据驱动商业运作的人才需求。课程除了要讲授大数据的处理技术外,重点要引导学生掌握从商业决策的视角分析大数据处理的结果和作用,具备应用数据驱动商业运作的能力。

以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为核心的课程类,包括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移动应用开发等,此类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特别应加强移动平台应用开发能力的训练。课程教学主要采用项目导向的方式,以一个开发项目贯穿课程学习过程,同时与软件开发企业联合培养人才,软件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

以IT驱动的企业业务流程为核心的课程类,包括ERP原理与应用、物流与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管理信息系统、IT与组织、电子商务等,此类课程应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突出实践。通过理论讲授、课程的仿真实验与实训、企业实习实践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对企业业务流程的认知,了解IT在支持企业业务运作和战略中的作用,形成企业信息系统的规划和信息管理的能力。

以创新创业导向的信息服务为核心的课程类,包括ERP沙盘模拟创业实训、IT与商业模式、管理决策模拟、信息管理学、信息组织与检索、IT项目管理等,通过案例教学、企业实训、现场教学等让学生切身体验互联网环境下的商业模式和运作,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基于IT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IT的战略规划和管理创新能力。

除了核心专业课程以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竞赛、社会实习实践活动、举办各类IT技术讲座和论坛,开阔学生的视野和见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3.3 教学内容优化和质量的控制

构建面向新兴IT技术的核心专业课程体系仅仅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第一层次细化,还应进一步明确每门课程的详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要求等。对相关课程的内容、结构、实践环节等进行整体优化,加强创新性和实践性课程的比重,强调课程间的相关性,删减陈旧的知识内容,补充新知识,避免课程内容交叉重叠和课程边界不明确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形成以新兴IT技术导向的专业特色,让学生能够真正学到最新的IT专业知识,练就能够适应行业需要的真本领。

另外,还需要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建立课程内容定期动态更新的机制、专业建设委员会定期专业评价机制、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和企业社会对毕业生的能力评价机制,保证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4 结语

信管专业是IT与管理高度融合的交叉性和边缘性的专业,专业建设受IT技术发展变迁影响甚大。新兴IT技术所引发的商业应用上的重大变化为信管专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会和挑战,信管专业应该顺势而为,紧跟IT技术的变迁,不断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如大数据分析与治理),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师资结构等,满足技术引发的行业对人才素质需求的变化(如大数据分析人才需求剧增),打造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信管专业。

摘要:以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IT技术正在推动着传统产业商业模式的重大变革,并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产业的发展需要高水平人才的支持,信管专业作为与IT技术紧密结合的专业,其人才培养必然要紧跟新兴IT技术的演变和产业发展需求。本文从信管专业的发展演变、专业特点和新兴IT技术发展背景分析入手,阐述了现行信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兴IT技术背景下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新兴IT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张士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导论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课题组.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2011[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何永刚,黄丽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07(8).

IT信息技术 篇9

一、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美国会计学会 (1966) 出版的《论会计基本理论》明确提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 信息系统的观点逐渐被会计界广泛接受。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将会计描述为:“会计是计量、处理和传送有关经济单位财务信息的信息系统, 依据它所提供的信息, 报表使用者可据以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将会计定义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抓住了会计有别于其他系统的“信息系统”这一特征。随着会计的服务对象转向企业的经营管理之后, 会计的外延和内涵得以进一步延伸, 管理会计随着诞生。用“经济信息系统”解释财务会计尚可以认为是合适的, 解释管理会计却是不合适的。因为宽泛的管理会计信息几乎包含企业的一切信息, 并且无法与企业的其他信息明确的区分开来。

W.McCarthy, J.S.David and B.Sommer (1998) 在其工作论文《The Evo-lu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s》中, 描绘了未来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发展方向。他们指出:基于公司语义模型理论的系统可使系统设计人员能够明确地表述企业为创造客户价值所制定的整个经济计划, 可以完全披露所有感兴趣的事件的资源、参与者和地点等信息。这种系统如果能够被完全实施, 组织就能够100%地跟踪从生产开始到产品最终销售给顾客的整个经济过程;而网络企业系统则可使组织间的协调达到最优, 可以做到实时采集事件信息, 而且相关数据只需采集一次, 便可在所有合作企业间共享, 因此可以支持网络企业间的协同运作。这两类系统便是未来信息系统的典型类型。除此之外, A.S.Hollander等人 (2002) 在其著作《Accounting, InformationTechnology, and Business Solutions》中从全新的视角提出了一个与以往不同的设计、使用和评价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他们认为:每个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某种讲求成本——效益的方式来创造价值, 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彻底地重新设计业务过程, 从而在性能上有显著的提高。会计行业中的任何变革都应将重点放在帮助组织为顾客提供更大的价值上, 在发展业务解决方案的过程中, 将会计和IT集成为一体。这本著作中的思想、方法和信息系统的新型框架结构在世界上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亚历山大·科根等学者 (2003年) 也在其《会计师因特网应用指南》一书中以“告别分类账户、T型账户, 迎接数据库账户”为题, 强调了因特网对会计账户的根本性影响, 指出“考虑到这个领域内新的技术和成本, 需要重新定义新的会计规则和管理制度, 它们应是和文件格式密切相关的”。从上述经典论著中大致可以看出, 国外对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相对已经有了比较细致的研究, 并且取得了世人认可的成果。

二、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我国部分著名学者也较早的对财务信息系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认为引入信息科学研究会计信息系统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社会里是必要的。近年来, 相关的学术观点如下:

(一) 会计信息系统整合

我国会计学家杨纪琬和阎达五教授很早就提出了“会计管理”的概念, 极大的扩展了会计视野。薛云奎教授 (1999) 提出了会计频道的创新性概念, 并认为会计革命既需要兼容传统, 又需要实质性变化。他比较形象地比喻了会计信息系统提供多元化信息输出, 更好地满足不同信息用户的信息需要的改革目标和实现手段。张前 (2005) 对会计电算化进行了反思, 指出会计电算化的实质是“手工会计系统的仿真”, 未能体现出会计环境的变化对会计产生的影响。天津财经大学于玉林教授 (2006) 也提出了会计信息整合论, 他认为从企业系统出发, 需要将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管理系统进行整合, 使之在会计系统运行中, 将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相结合提高会计系统的整体功能。韦沛文教授 (2007) 在题为“在企业信息化战略框架下, 深化会计信息化”的报告中指出:企业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是整体和部分、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互相支持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企业信息化战略框架下, 开发统一的数据转换接口, 集成企业各个应用系统, 才能避免“信息孤岛”问题。蔡立新教授 (2007) 提出在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变革: (1) 构建基于公司语义理论的信息系统, 将会计信息处理过程全面融合集成到业务与管理之中。 (2) 实施网络会计策略, 改进会计信息披露工作, 拓展会计信息披露内容, 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3) 将会计信息系统从最初的财会部门内数据集成的初级层次, 发展演变到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集成的中级层次, 最终演变到跨企业集成的高级层次。曾爱民、南星恒 (2009, 厦门大学) 也从信息技术基础上提出了广义会计信息系统论, 并对广义会计信息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以及重构与优化等进行了建设性的理论研究。除此之外, 艾文国教授 (2009) 在主持会计信息化体系构建辩论会上, 提出不应将会计信息系统内容完全扩展为管理信息系统或ERP系统, 而应重点突出会计信息系统与其它业务管理系统的数据衔接等核心内容。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到宽泛的管理会计信息几乎包含企业的一切信息, 并且无法与企业的其他信息明确的区分开来。大部分学者都认为IT时代现代管理的集成化, 正在使会计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边界模糊化, 这一趋势无法避免。

(二) 会计信息系统重构

在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重构方面, 张瑞君 (2002) 提出应用价值链管理理论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模式, 应该从观念创新、流程优化和动态会计IT模型设计等三个方面建立新的会计信息管理模式。在戴德明、李百兴等人关于价值链会计的重要观点之上, 陈良华 (2004) 用泛会计的概念说明了会计不再是一种经济信息系统, 而是一种价值管理活动。按照价值链管理理论,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需要打破自我封闭的模式, 在价值链管理环境下与其他业务系统进行全面的系统集成和整合, 这是一种新的系统模式——价值链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与价值链管理处于同一个信息系统环境中, 并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上运作。在这个网络平台上, 会计信息系统要完成会计核算, 财务管理, 监控企业的价值传递、价值递加的全部业务流程, 全面参与价值链管理活动。华南理工大学马良渝教授 (2007) 也构建了一种适用于网络财务的, 以Internet为基石、以代理者为核心、以服务提供为主要特征的财务决策系统模型, 并就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以代理者提供决策服务的财务决策社会化思想。信玉红、李善星 (2008) 则认为, 还应利用网络技术以及信息传输技术构建一种更为先进的社会化集成化信息生产系统。该系统从经济活动的社会联系点获得原始经济信息, 并且由社会化集成化信息处理系统为信息需求者生产各种信息, 实现信息的智能化处理, 减少了人为的控制, 而且信息实现了相互共享、相互验证, 能够保证客观公正。厦门大学庄明来教授 (2009) 认为重组源数据是会计信息系统重构之关键, 设计一个适合多维需求的数据仓库至关重要, 精心设计企业的数据仓库, 对不同来源的数据综合后按不同的粒度分别存储, 是会计信息系统重构的基本思路。只有成功地建立企业数据仓库, 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系统重构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 会计信息系统重构研究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包含了价值链、数据库、业务流程等多个方面, 所以关于重构研究的文献也是相对较多的。

(三) 会计信息系统发展阶段

就我国目前对于会计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的划分而言, 尚未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杨周南, 李捷 (2004) 从管理信息系统的角度出发, 将其分为面向事务处理、面向系统和面向决策三个阶段。随着REA模型的提出, 我国理论界多数学者将其作为“新旧”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水岭, 将基于DCA的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传统会计信息系统 (价值法会计信息系统) , 基于REA (包括BPR) 的则作为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事项法会计信息系统) (胡玉明, 2002;张永雄, 2005) 。为了便于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有一个总括性的认识, 我们按照时间顺序, 根据会计业务流程、账务处理特点及信息技术的影响, 将其划分为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和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三个阶段。

综合上述众多著名学者的观点, 在第八届会计信息化年会上, 庄明来教授 (2009) 提出了会计信息系统的两阶段论构想:第一阶段以获取高质量财务信息为目标, 第二阶段以获取一体化财务业务信息为目标。

(四) 会计信息系统实时化

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时化、动态化方面, 国内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阎达五教授和张瑞君教授。阎达五教授 (2003) 认为, 由于会计实时控制的网络环境 (指在电子计算机时代和现代化通讯技术相结合基础上构成的宽带、综合、高效、广域型的数字化电信网络) 尚不具备, 信息加工远离业务流程, 所以无法达到完全意义上的实时控制。张瑞君 (2004) 强调网络环境下的会计控制观是会计的实时控制, 会计控制所依赖的是会计信息和非会计信息, 即实时获取反映经营活动的信息, 利用实时信息和标准信息进行对比分析, 指导、调节和约束经营活动, 通过信息反馈进行再分析和控制, 使经营活动按照既定的轨道动作。陈宪宇 (2009) 也认同会计信息系统除应注意信息的全面集成外, 更应该发挥其实时在线管理和远程处理的功能。从上述学者的研究来看, 长期以来由于受经济环境、人员素质、信息技术应用程序的限制, 我国在应用先进的会计控制方法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 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会计控制方法有机结合, 研究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实时控制方法的控制机理, 对于发挥会计控制对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论

正如前面所述, 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繁荣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伴随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新型信息技术在经济交易、企业管理、人类沟通与交流等方面的创新应用, 会计所处的客观经济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会计行业从未像今天这样面临如此巨大的挑战, 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急需一场全方位的、根本性的变革。这场变革的核心就是从新角度来诠释会计概念, 构建基于网络的会计理论、会计结构体系以及会计实务运作模式。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动态的静态分析, 我们认为虽然国内外都在对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但总的来说还未形成体系, 特别是从理论到实务都有一套自成体系的结构模式, 能够自圆其说并且能够付诸实施, 实施后又能够充分展现网络财务优势的这样一种系统性的研究成果至今还未出现。

摘要:围绕近年来IT环境下财务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影响力的国内外观点进行细致的、系统的、深入的述评探讨, 总结了会计信息系统整合、重构、实时化等方面理论的先进与不足, 这些方面的归纳有助于形成财务信息化系统性的研究成果与理论体系。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IT

参考文献

[1].吴沁红.第八届会计信息化年会综述[J].会计研究, 2009 (7)

[2].曾爱民, 南星恒.广义会计信息系统论[J].财会月刊, 2009 (7)

[3].蔡立新, 崔也光.挑战与变革:基于信息社会环境的会计理性思考[J].会计研究, 2007 (2)

[4].艾文国.改革开放30年会计信息化发展回顾与展望[J].财会通讯, 2008 (12)

[5].张瑞君.E时代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6].林宝玉.IT环境下企业会计系统重构研究综述[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6 (10)

IT信息技术 篇10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保障资产的安全,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确保相关法规和制度的贯彻落实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程序,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内部控制对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在把握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特点的基础之上, 提出新的、不同于以往手工条件下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会计信息系统内控制度的调整和改进措施, 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特点

在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会计信息系统中, 会计业务的处理方式、会计信息的载体、会计信息提供的效率与传统手工条件下会计核算相比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应地, IT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便具有的一些新的特点, 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内部控制更加注重于确保原始数据的准确性

IT环境下, 当会计人员完成相关原始数据的输入后之后, 相关凭证、明细账、总账随即由计算机自动处理生成, 同时自动完成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 并根据需要随时输出, 在这种情况下, 会计人员在原始数据输入过程中一个轻微的差错, 都会导致后续一系列的错误, 因此, 加强对原始数据输入的控制, 对于确保会计信息的高质量至关重要。

2. 在形式上不同于以往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内部控制

在传统手工条件下, 会计人员严格执行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效率低下、准确性差, 会计信息的提供具有滞后性。在IT环境下, 传统手工条件下的诸如手工编制科目汇总表、核对检查试算平衡表、核对总账和明细账等繁重的内控措施已经失去了意义, 取而代之的是相关科目的发生额通过科目编码被分别予以记录, 由于整个数据处理过程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避免了手工操作的错误出现, 因此没有必要对总账和明细账进行核对, 同时, 手工条件下诸如余额和发生额的平衡检查已由计算机根据事先编写好的软件自动完成, 内控实施过程的准确性和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

3. 内部控制的内容更加多元化

传统手工条件下的会计核算, 内控的对象主要针对于人员, 而IT条件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则扩展到了对计算机硬件、软件、人员等会计信息系统组成要素的控制, 此外, 内控的对象还包括网络安全、会计信息安全、系统开发等, 内部控制的内容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格局。

4. 内部控制监控的载体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手工条件下, 会计数据被记载存储于凭证、账簿和报表等纸质介质中, 而在IT环境下, 存储介质由纸质变为磁盘或光盘, 这种介质容易遭到攻击, 在数据没有备份的情况下, 一旦遭遇病毒袭击、盗取, 将导致大量的信息丢失。因此, 采取适当的措施保障信息的安全, 是IT环境下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完善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建议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得会计核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IT环境下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是传统手工条件下所无法比拟的, 但同时, 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内部控制呈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对于这些特点, 应该具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

1. 注重会计人员内控能力的提高

会计信息系统本身就是一个人机系统, 会计人员内部控制能力不断增强, 是提高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重要途径。首先, 会计人员一定要不断提升职业道德, 这一点是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其次, 在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娴熟掌握的基础之上, 不断充实计算机操作的相关技能和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 真正把所掌握的会计知识和计算机技能结合起来, 最大限度地为会计信息系统服务。再次, 会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内部控制责任意识, 保持谨慎和细心, 真正把内控落实到业务流程的每一个步骤, 对于有可能降低会计信息质量的环节坚决予以指出并纠正。

2. 明确合理的职责分工

为了避免舞弊的发生, 在会计信息系统中, 不相容的职务一定要分离, 设法建立一种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机制, 在这个系统中, 每个会计人员只负责自己的模块, 避免不同模块负责人相互勾结以达到篡改、粉饰会计信息的目的, 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高质量。同时, 要建立授权、审批制度, 相关会计人员在录入会计数据和作出相关决策前, 一定要获得主管领导的审批。

3. 加强系统硬件和软件的维护

硬件和软件是会计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 为了使会计信息系统能够高效、准确地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硬件和软件的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计算机硬件, 要对其工作环境做好防潮、防盗、防火、防尘、防电磁干扰等工作;在软件维护中, 要注重不断对软件代码的优化, 在其合法合规的基础之上, 加强软件界面的友好性和易用性, 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会计信息系统。此外, 要及时对会计数据的备份, 加强对病毒的查杀, 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

4.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

企业通过内部审计, 对其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和公允性进行检验, 实施经济监督, 保障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降低系统风险。内审人员通过对会计业务处理流程进行评价和监督, 及时发现会计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会计信息的高质量。

摘要:借助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会计已经实现了由传统手工条件下的核算到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历史性变革, 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针对这些特点, 本文提出了完善IT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四点建议, 希望对加强IT环境下的内部控制有一些借鉴。

关键词:IT环境,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颜小琴.ER P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J].当代经济, 2012 (3) [1]颜小琴.ER P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研究[J].当代经济, 2012 (3)

[2]万宏明.会计电算化下会计内部控制策略探讨[J].科技与企业, 2012 (4) [2]万宏明.会计电算化下会计内部控制策略探讨[J].科技与企业, 2012 (4)

IT信息技术 篇11

2008年11月4日,教育部和微软公司在京签署了“携手助学”二期合作协议。“携手助学”项目旨在支持中国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帮助提升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二期签署的五年合作主要围绕创新教师、创新学校和创新学生三方面展开。

“创新教师”项目重点培育师资力量,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总计5万名信息技术教师和全国100个县内的10万名中小学学科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其中包括1000名辅导教师。通过师资力量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教育质量。

“创新学校”方面,微软将帮助教育部开发、部署面向学校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并向教育部指定的1000间创新教室提供支持,建设多媒体教室,助力中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平台搭建。

“创新学生”项目重在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项目通过开展创新学生活动、建设创新学生网络、组织创新学生论坛,并与国内外权威教育机构和大学合作,促进中国基础教育全面创新发展,提升基础教育国际竞争力。

二、惠普在地震灾区援建“希望电脑教室”

2008年8月,“惠普希望电脑教室”项目正式启动,惠普相继在四川、甘肃、陕西地震灾区20所已建宝洁希望小学和宝洁抗震希望学校中援建了“惠普希望电脑教室”。在“惠普希望电脑教室”里除了配备先进的电脑、软件、打印机等基础软硬件之外,惠普还配备了网络接入、摄像头等网络教学相关设施。

“惠普希望电脑教室”也使希望工程项目首次拓展到IT领域,极大地推动了希望工程的又一次优化革新。未来,惠普还将与援建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为项目的长期跟踪与服务提供保障;同时,针对希望小学计算机教学能力普遍较为滞后的现象,惠普还提出“惠普希望电脑教室师资培训计划”,目前,已经开始对所有“惠普希望电脑教室”所在学校进行前期调研,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课程设计。惠普把企业公民责任贯穿始终,高度关注灾区教育和贫困地区人才发展,通过高科技缩短不发达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为填补数字鸿沟、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三、方正科技两年助 64家希望小学组建局域网

2007年至今,方正科技携手美国欣欣基金会共同完成了全国64家希望小学的设备捐助和校园内局域网的组建工作。“关爱儿童,回馈教育”不只是一个口号,方正科技与美国欣欣基金会用实际行动将爱心送达每一所希望学校,以及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美国欣欣教育基金会由多位年逾古稀的老友于1997年在加州旧金山湾区成立,协助中国偏远或贫困地区修建小学。2007年,欣欣基金会出资对所建成的希望小学进行设备建设,主要是捐赠PC机并组建校内的局域网。方正科技得知这一消息后,即刻向欣欣基金会表达了合作意向,并提出了投资设备的产品配置及服务方案,得到了美国欣欣基金会的认可。

欣欣希望小学大多建在偏远的乡镇,交通极为不便。雪灾和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方正科技工程师克服了重重危险和困难,顺利完成了捐助,以及校内局域网的组建工作。

四、教育部–AMD 启明星计算机样板教室全面竣工

2005年10月, AMD董事会在访华期间向教育部宣布捐款600万元,用三年时间为国内中西部贫困地区孩子上网提供30个电脑样板教室(又称:“教育部—AMD 启明星计算机样板教室”),受赠的30个中小学分布于新疆、四川、重庆、西藏、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安徽、云南、贵州、广西、海南、内蒙等15 个边远省份, 每个省份设立两个电脑样板教室。目前这一项目已于2008年上半年提前全面完工。2008年1月17日,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李天顺副司长、中央电化教育馆丁新副馆长、陈莉处长、贵州省电化教育馆馆长许晓洲与AMD公司高层一道,共赴贵州省遵义市, 在该市的后坝中学举行了该项目的全面竣工典礼, 并对AMD公司这一支持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义举给予了高度评价。

五、中国儿基会与甲骨文教育基金会正式合作

2008年3月14日,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以下简称“儿基会”)与甲骨文教育基金会在北京签署了为期两年的合作备忘录。通过与儿基会的合作,甲骨文教育基金会将向全国各地儿基会支持的项目学校及学前教育机构免费提供Think.com及ThinkQuest服务,以及相关的软件及程序支持,以此帮助培养教师、学生在21世纪的生活和工作所需的关键技能。双方将通过广泛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少年儿童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六、未来三年,三星将帮助中国贫困地区建立55所希望小学

2008年4月16日,由三星Anycall举办的“三星Anycall希望工程基金第二阶段(2008-2010)签约仪式”在中国儿童中心举行。仪式上,三星Anycall正式宣布将再次对中国希望工程进行捐助,并与青基会共同制定“三年计划”,在2008年到2010年,捐助1375万元人民币用于帮助中国贫困地区建立55所三星Anycall希望小学。加上2005年到2007年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45所三星Anycall希望小学,三星在中国建立的希望小学数量将达到100所。

七、3年投入20亿,安博倾力打造教育服务新高度

12月19日,国内领先的教育服务企业安博教育集团宣布,今后3年,将加大力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投资20亿元,让更多的学习者提高升学和就业能力。

据悉,安博教育集团投入的20亿元,将针对升学培训和职业培训,在全国建成30个区域教育服务中心,通过统一的IT管理平台和以学习引擎为核心的学习服务平台支持,让优秀的教育机构和学校做得更好。职业教育也将是安博战略发展的重点,除了在江苏昆山已建立了园区型实训基地外,还将在大连建设IT服务外包人才产业园。未来安博教育的战略目标是构建更多的区域教育中心和服务更多的区域高校。

八、“英特尔i世界计划”

2008 年 6 月 23 日,英特尔董事会主席克瑞格·贝瑞特博士拜会四川省政府官员,双方共同启动旨在支持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和恢复工作的“英特尔i世界计划”。该计划的重点是帮助受灾学生重返校园,为此,英特尔公司将在八个受灾严重的县市配合政府的学校重建计划,援助建立 200 个基于先进技术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并将在灾区学校开展英特尔?誖教育计划,以促进受灾地区教育教学的恢复与发展。迄今为止,英特尔为支持中国抗震救灾捐款总额已达 4800 万人民币,其中 3500 万元人民币追加捐款将用于“英特尔 i 世界计划”,延续了英特尔与中国共成长的坚定承诺。该计划将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竭力协助修复学校的教学设施,通过建立一流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帮助教师和学生与世界沟通,尽快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九、济南中迪智业软件公司向滨州市捐赠价值近四百万元的教学软件,支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

2008年3月12日,在滨州市电教馆,滨州市教育局刘局长将一面写有“捐资教育 奉献社会”的锦旗双手送到济南中迪智业软件公司总经理徐国栋手中。这为滨州教育局教育信息化进程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济南中迪智业软件公司为缩小发达城市与其它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地区之间的差别,支持滨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向滨州市教育局捐献价值三百八十万元的“中迪教师数字题库及智能管理平台”软件,并为学校免费安装使用,对教师进行培训,确保每位教师能享受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方便和快捷,有效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提

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实现了资源共享。

十、免费使用半年,卡巴斯基助力中国教育信息化安全发展

国际知名的信息安全软件提供商——卡巴斯基实验室(Kaspersky Lab)全力助推教育信息化安全发展,凡符合条件的教育行业用户均可申请免费使用卡巴斯基中小企业空间解决方案(包括:服务器 + 工作站 + 集中控管系统),使用期限为半年(2008年3月开始);此次活动针对中国大陆地区所有中小学、大中专院校及教育系统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期满后,用户可以以优惠的教育行业用户独享价格购买产品。活动期间,教育用户只需完整填写产品使用申请表,经核实确认后就可以提前体验卡巴斯基企业级安全大餐。

商业银行IT变更管理信息化研究 篇12

IT变更管理信息化是针对IT项目生存周期中的变更进行管理的过程,而商业银行IT变更管理(以下简称“商业银行变更管理”、“变更管理”)信息化是针对商业银行要求系统稳定性高风险可控性高、数据安全性高以及业务影响小(“三高一小”)的特点,将程序和数据变更的管理过程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的过程。 通过变更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减少因硬软件问题造成业务中断,降低操作风险[1],实现变更管理自动化,全程可控可回退。

目前主要针对管理信息化和变更管理两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对变更管理信息化, 尤其是商业银行IT变更管理信息化方面的研究较少。 由于商业银行变更管理对业务系统稳定性要求高,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复杂, 随着业务发展各项规章制度调整频繁,信息系统多样,数据管理和共享要求多,信息化需求较多,我们需有针对性地研究其信息化方法,以变更操作信息化、自动化为核心, 研究其所需方法、规划、架构和技术。

商业银行变更管理信息化应覆盖现有变更流程及要素,基于业务连续性及系统稳定性要求,达到变更全流程可回退、可控、可验证,对变更后系统运行情况可跟踪、可验证、可评价,对系统变更的原因、方法、效果、问题可记录、可搜索、可挖掘,建立专家知识库系统,及时响应变更流程及变更要素变化,建立快速响应与持续开发运维机制。 本文结合商业银行IT变更特点,对商业银行变更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进行了研究,对层次设计、开发模式、团队架构、技术实现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在大型商业银行进行实践。

2变更管理

2.1组织结构

商业银行变更管理的组织结构涉及科技管理部门、 应用开发部门、应用保障部门、运维部门以及业务部门等多个部门(见图1),科技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变更评审管理制度,组织协调变更评审工作开展,制定与发布变更评审报告;应用开发部门负责项目研发、程序数据修改与测试、变更申请、变更资源准备与变更文档填写;应用保障部门负责安全措施等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对变更进行审批以及特护管理;运维部门负责制订变更实施计划,变更实施,对变更实施结果进行发布;业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业务验证。

2.2管理流程

商业银行系统变更过程要进行安全审查,采取风险控制措施[2], 变更管理流程以变更评审为核心,包括变更申请、变更受理、变更评审、变更实施、变更验证、变更回顾6个环节(见图2),应用开发部门、应用保障部门和运维部门对应用系统程序、数据和资源发出变更申请,并准备程序、数据、硬件设施等变更资源以及测试报告、风险分析报告、投产变更实施方案、应急方案等变更文档; 应用保障部门承担变更评审受理工作并分配变更评审任务,变更评审人员对变更进行评审准备;变更评审由评审团队通过召开会议的方式进行,会议对变更合规性、风险性等方面进行审查,评审团队一般由来自应用开发部门、应用保障部门、运维部门的技术专家组成; 变更实施一般由商业银行运维部门(如数据中心)承担,通过变更评审批准的变更方能授权进行实施,实施部门根据评审意见与实施方案制订完备的实施计划并对变更进行发布实施;变更实施完成之后,由业务部门和运维部门按照验证计划实施验证,对验证结果进行反馈,对不符合验证计划要求的变更进行回退;科技管理部门对变更评审与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并定期以报告的形式在相关部门进行发布,使管理层和变更人员及时了解当前变更评审、实施和运行情况。

2.3管理需求

商业银行变更管理主要包括变更评审、 变更验证等5个方面制度要求(见表1)。

3变更管理信息化方法

3.1层次设计

在信息化初期首先要规划系统建设目标与层次, 变更管理活动也具有层次结构,一般可划分为业务处理层、战术决策层和战略决策层三个层次[3],对应于不同管理层次的信息化功能目标有所不同(见图3)。

3.2开发模式

商业银行由于业务多样性、分行特色、历史存续问题等造成系统类型的多样性,针对不同系统的变更方法多样,为适应业务发展,稳定性要求也在不断演变。 商业银行变更类型包括程序变更、数据变更、硬件变更、架构变更、业务流程变更等方面,造成需求范围边界界定困难。 鉴于此,需要对变更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充分设计,采用原型化方法进行系统建模,系统建设者与变更制度制定者、 变更执行者不断调整原型各要素使其更贴近真实场景,各方试用后进入下一步开发。

针对建设周期大于变更制度变化周期的特点, 应在开发模式中应用敏捷开发的模式。 规划建设周期数、各建设周期下的建设任务及各任务的优先级, 划分敏捷开发模式的迭代维度及频度。 变更信息化系统规划的初期利用关键成功要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CSF),通过变更失败或成功的原因分析,识别变更信息化的关键要素,确定系统开发任务的优先顺序。 再利用目标集转移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SST),识别变更管理的战略集。 首先描绘变更组织中的各类实体结构(如变更申请人、柜员、一般员工、变更评审专家、变更评审责任人、变更实施人、变更验证经理、变更决策人),其次识别每类变更角色的目标,最后对于每类变更角色识别其使命及战略。 最终利用业务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BSP)校核两个目标,提出建议书与开发计划。 主要环节为调研变更需求、识别变更流程、变更流程重组、定义变更数据类、定义变更信息系统逻辑结构、确定变更信息系统总体结构中的优先顺序、 变更各子系统按先后顺序排出开发计划、划分敏捷开发模式的迭代维度及频度。

3.3团队架构

团队架构要确定参与系统建设人与角色, 在商业银行变更管理信息化的组织结构中,强调以变更责任人为核心,变更制度制定者、变更管理流程执行者、信息化系统建设者全程介入开发及持续运维各阶段的组织结构模式(见图4)。 商业银行IT变更管理信息化项目一般规模较大,按照项目规模及迭代维度,建立多团队敏捷开发组织框架,每个团队安排领域产品负责人(APO)[4], 此外商业银行各系统运行环境复杂多样,其变更自动化,有较强的技术难度,往往构成系统开发的关键路径,所以需组成公共控件组先行研究相应的技术解决手段。

3.4技术实现

在技术实现时,首先研究低耦合、高内聚功能模块集,需划分变更管理信息化模块及功能最小集合,以完成信息系统逻辑结构定义。 因变更管理很重要一环是对变更流程管理,故需工作流程管理模块;变更管理涉及复杂人员组织体系,故需人员机构模块;变更管理是针对系统应用或数据作出变更,故需应用系统模块;变更管理需对变更实施后业务影响验证及评价,故需业务数据监控模块;变更管理需对相关变更场景进行比对检索过程,故需知识专家库模块;变更管理需对应用进行自动部署回退等,故需变更自动化工具模块。

其次针对各模块可能遇到的技术瓶颈、所需公共控件,由公共控件组研究相应的技术解决手段。 变更管理涉及复杂的文档管理过程,需要建立文档解析引擎及文件传输控制引擎;变更操作及验证涉及向服务器发送及解析信令的过程,需要建立远程主机通信自动解析调用引擎;数据变更的自动化,需要建立数据库规则语义检查与调度管理引擎,以完成数据变更的安全检查、自动备份、执行、回退;程序变更发布流程自动化,需要建立应用服务器自动发布引擎,以完成程序变更的自动备份、发布、回退;这些技术模块与引擎共同构成变更管理信息化的技术要素,通过不同的组合和应用,为变更管理各组应用场景提供技术支撑。

4实践

A银行是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近年来随着各项业务量迅猛增长,变更管理工作日益繁杂。 为进一步提高变更保障能力和变更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规范变更管理工作流程,从变更管理实际工作出发,结合变更管理未来发展需要,特开发变更管理系统(简称S系统),整合变更管理各个环节。 该系统累计投入人力超过187人月,建设工期近一年,采用原型法加敏捷开发模式, 以变更评审人为核心,实现变更操作自动化、变更管理流程信息化、变更验证自动化、专家知识库等功能模块。

通过对变更信息化平台应用实践,A银行弥补了变更申请、 变更评审、变更实施在严肃性、合规性和流程性上的不足,有效防控了投产变更风险,提高了变更执行成功率,为A银行在科技风险管理与防控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2012年为例,日均用户1 200余人次,执行变更2 157个,变更执行成功率持续提高, 变更异常率同比降低50%, 目前A银行在总行层面的变更管理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后期将在一级分行逐步进行推广执行。

5总结

本文就商业银行IT变更管理信息化建设体系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信息化方法,并在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初步实践。 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其应用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其通用性、规模性还有待加强。

摘要:在对商业银行IT变更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现有研究基础上,综合分析其信息化相关技术特点,针对商业银行IT变更管理流程、信息共享整合和管理自动化,对商业银行IT变更管理信息化的层次设计、开发模式、团队架构、技术实现等方面进行讨论,提出商业银行IT变更管理信息化方法,并在大型商业银行进行实践。

上一篇:制度的优质生成下一篇: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