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伦理

2024-05-18

企业家伦理(共12篇)

企业家伦理 篇1

21世纪的企业是具有健全人格的企业, 企业伦理是其立身之本, 企业家是企业的化身, 企业家的精神与形象是企业的一面镜子。企业家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企业的发展与企业家的素质息息相关, 可以说, 企业家的道德人格如何直接反映了企业家的整体素质, 关系到企业成长与社会发展, 而且也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而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又是企业家综合素质的反映。当代企业家的职业道德修养已成为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 这是不争的事实。基于我国目前的企业家道德修养差强人意、任重道远的现状, 对企业家的伦理修养概括表现为如下四点:

一、战略思维

企业战略, 是着眼长远、适应企业内外形势而作的总括性发展规划, 它指明了在竞争环境下企业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方向, 进而决定了关键的工作内容和竞争方式。企业家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决定者, 应当具有战略思维方式。许多企业家, 尤其是那些已经颇有成绩的企业家, 却会在“取”“舍”问题上败北, 通常表现在盲目扩张规模, 追求高速甚至超速成长。其实, 所有领导人一生中所作的大事不过几件而已, 这几件大事决定了关键转折点、抓住了主要矛盾, 也决定了领导人一生的功过。有人将通用电气总裁杰克?韦尔奇的经营管理总结为十个关键词:自信、创意、诚信、责任、沟通、激情、调查、干预、评价、舍弃。关于“舍弃”, 韦尔奇认为:“不要去办一个食堂, 应该让一个食品公司去做;也不要开一个打印车间, 而应该让一家打印公司去做。应该明白自己真正的附加值在什么地方, 这样才可能将最优秀的员工和最丰富的资源集中在那里。后院永远都不应该是最吸引自己的地方, 而应将它转变为别人的前厅, 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正是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二、创新精神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要努力地学习, 不断地学习, 终身的学习。只有不断学习, 时时保持创新的精神和头脑, 才有可能敏锐地发现自己和广大群众中蕴藏的丰富的创新潜能和创新苗头, 并进行深入的发掘, 或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在市场经济的浪涛中搏击, 才能全面地熟悉各方面情况, 不断地了解和掌握市场所需和潜在的市场需求, 才能了解和掌握生产上、技术上、服务上最需要创新和最有可能创新的环节、部位和领域, 才能迅速地根据市场及外部环境变化敏捷地做出反应, 才能真正把企业家自身和大家的创新意识有效地诱导、转化为现实的创新成果。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为企业家的成长创造宽松的社会条件和发展空间。从各个方面着手营造一个良好的切实有利于企业家的生产、成长、利于企业家创新的社会氛围和文化氛围, 包括通过立法和建立道德规范, 以及制定相关的政策, 保护企业家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创新活动等。

三、社会责任感

在经营理念上, 是把企业完全当做自己赚钱的工具, 还是在赚钱的同时又能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这和企业家道德情操关系极大。作为企业家, 至少应该在实现“自我”的同时, 能承担社会责任, 成为有道德的人。在聚财方式上, “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财要来得合法、合理、合情。前面提到过, 走私、套汇、偷税、做假账套银行、套国企、套客户这类事情一定不能做。在对客户的态度上。首先要感激消费者、客户。消费者是水, 企业是舟, 水可载舟, 也可覆舟。在对竞争对手的态度上。知识经济条件下, 竞争更多地讲的是企业之间的联合, 优势互补, 利益共享, 最后实现双赢。日本人甚至发明了一个词, 叫“竞合”, 是既竞争、又合作的意思。为什么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 东部的企业、世界的企业到西部来?就是要合作, 这种合作就不是“你吃掉我、我打倒你”, 而是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前提下使资源得到更合理、更高效的运作, 这对企业、对整个社会文明来说都是进步。对雇员的态度上。人性化的管理思想基于对人的基本权利、人的个性与尊严的尊重。企业的雇员, 从一般打工仔、打工妹, 到高层管理人员都有被尊重的权利。“善待员工”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也表现了企业当家人的一种人文主义修养。企业家的这种修养越深, 对员工号召力就越大, 整个公司的人气凝聚力就越强。同时也是企业家维权的另一种注脚。

四、经济责任

企业是国家的经济单位, 企业的强弱能力决定了国家经济效益的好坏。所以, 企业家伦理修养重要的就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搞好企业, 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才能承担起企业的经济责任。对顾客, 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和高质产品, 满足顾客对市场产品的需求;对员工, 提高经济效益, 增加员工收入, 从而使员工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对股东, 用利润来保证其投资收益, 以提高企业信誉;对银行, 形成良好的资金借贷关系, 完善社会的信用功能;对社会, 经济交纳税金, 增强国家的物质基础。所有的这一切都必须依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家伦理修养的第一目标, 就是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造福于社会、员工、顾客和股东, 善尽自己的经济责任。紧紧把握住世界潮流的脉搏, 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使企业在不断拼搏前进中, 焕发着无穷的青春活力, 为人类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之, 当代中国企业家的伦理修养, 既要融入国际社会中的企业家风范, 又要具有民族的传统特色。高尚道德人格的企业家, 既是中国企业家不断发展壮大, 走向世界的要求, 也是企业家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现代儒商精神”可以说是这一伦理修养的具体体现。

企业家伦理 篇2

一部具有创新意义的企业伦理学力作--评《现代企业伦理学导论》

由窦炎国教授等人撰写,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企业伦理学导论>是当前我国企业伦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该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伦理建设中的种种问题,在内容、方法、体系及观点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堪称企业伦理研究中的.一部创新之作.综观全书,其鲜明的特色及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 者:赵玲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江苏,徐州,221008刊 名: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UZHOU(SOCIAL SCIENCE)年,卷(期):20(3)分类号:B82-053关键词:

企业家伦理 篇3

关键词:理性经济人合作精神诚信双赢战略

1市场竞争的基本伦理

竞争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行为,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本文所分析的市场竞争的基本伦理,只针对具体的竞争活动和竞争主体,而不涉及竞争的背景条件、制度安排和政策法规,综合看来,市场竞争的基本伦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做“理性经济人”市场经济产生以后,活跃于市场上的行为主体的行为方式就成为人们开始关注的焦点,因为他直接体现了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这种关系里包含着双向作用:市场需要成熟的行为主体维护一个正常运转的市场,以实现其相应的功能;而行为主体从根本上说也需要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以便顺利地实现自己的利益。这就是说,做“理性经济人”,既是市场本身的内在要求,也符合行为主体的主观愿望。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中的利益关系除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竞争伦理要求除了要尊重他人利益、尊重竞争对手的利益之外,还必须维护并增进整个社会主义的大利。如果企业靠投机倒把、损人利己,那就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竞争伦理了。

如此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性经济人”,除了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利益关系外,还必须是“胸怀大利”的利益主体。

1.2在竞争中争取合作从表面上看,竞争与合作是矛盾的,但如果深入研究。就会发现他们是互为条件、相得益彰的。因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不是竞争是否需要合作,而是如何合作以及如何自觉培养合作意识。竞争中的合作主要有以下依据:①竞争主体的意志必须协调;②合作是竞争的内在要求;③市场规则与理性立法;④竞争中的合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要求

1.3讲求“诚信”“诚”指诚实,“信”指信用、信誉、信念。诚与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思想家十分重视这两种德行,认为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孔子特别强调“信”的重要,认为治国要“敬事而信”,做人要“谨而信”。诚与信是紧密相联的,凡是真正的诚实之举,本身就展示着信用,也肯定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而真正信用的行为,本身就是当事人诚意的反映。所以在评价人的行为时,人们往往将“诚信”连用。

在竞争中做到诚信,不仅仅是通过竞争顺利实现利益的需要,而更重要的是做人本身的需要。而在任何时候,做人与做事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做人总是在行事之中做,而做事又总是体现出当事者的作风、涵养、品格和境界。这正好符合我们对竞争的本质所做的概括:竞争是行为主体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方式。

以上概略性地分析了竞争的基本伦理要求,之所以说这些要求是基本的,是因为:其一,上述要求都是市场竞争的参与者必须遵守的:其二,这些伦理要求的基本性表现为它们是作为市场规则的精神底蕴存在的。在具体的市场规则中,可能有政策的、法律的、习俗的和道德的各种形式,但它们都源于这些基本的伦理要求。

2对我国企业伦理设计的启示

企业伦理是现代企业运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要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同时建立与之适应的企业伦理。基于以上的市场竞争的基本伦理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找出基于伦理优势的竞争优势,从而将伦理优势转为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1树立崇高的企业价值观上述的伦理分析中已指出:企业要做“理性经济人”,不仅要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利益关系,还要“胸怀大利”。由此,我们的企业需要跳出自身利益的狭隘圈子,从为社会、为大众服务这一角度而提出远大目标,树立崇高的企业价值观。

理性的企业领导人会首先提出远大的企业目标和树立崇高的企业价值观,远大目标与崇高的价值观不只是适用于个别部门、个别人,并适用于所有部门、所有员工,而且它考虑到了利益相关者的正当利益,明确了企业处理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基本原则,这样就能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起到指导作用,同时又能获得融洽的外部关系。

2.2加强企业合作,采取“双赢”战略企业经营是一种合作活动。企业离不开所有者、员工、顾客、供应者、社区、政府、公众的合作与支持,甚至也离不开竞争者的存在。在这种相互依赖的状态中,“双赢”是唯一的正确选择的理由。

追求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双赢”,具体地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2.2.1从公众利益出发涩泽荣一积其一生的经营实践,悟出了走向成功的道理:工商业必须以追求自己的利润为前提,但工商业在追求自己的利润时,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否则就会遭到世间的痛恨,企业也不可能长久获利。

因此,为避免工商业损害社会的利益而遭怨恨,就必须用道德来规范其牟利的行为,在确信其行为合乎道德的情况下,才放手去追求利益。

2.2.2为顾客利益着想为顾客利益着想包括站在顾客立场上研究和设计产品,重视顾客意见,诚信待客,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等。为顾客利益着想,不是一味地取悦顾客,而是真正考虑顾客的利益。

2.2.3严格把握质量关质量至上是“从国家、公众利益出发”和“为顾客着想”的具体表现之一。严格把握质量关,不仅包括产品质量,还包括管理质量。

产品质量要通过生产的严格监控,不仅仅要在出现问题时尽快处理解决,更重要的是做好事前控制,防患于未然。管理质量则要靠企业内部的文化和员工的努力来支撑,领导层首先要制定一个好的管理模式,并以身作则,对下属赏罚分明,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作为员工,最起码要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2.2.4维护批发商的利益从战略意义上讲,批发商与企业是同一战线上的伙伴,只有维护了批发商的利益,才能保证自身的利益。

如果批发商进了厂家的货,并且已经交付货款,但在预期的时间内没有卖完产品,导致产品过期,那就需要从自身产品上找原因,不能让批发商蒙受损失。可能一时之内会让企业自身有些损失,但从长远来看,获得批发商的信赖,赢得了口碑,因而会争取到更多的批发商客户。

2.2.5关心员工由于公司对员工的关怀,使员工感到生活、工作具有稳定性,感受到公司的温暖,感觉到个人事业有前途,进而从根本上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向心力。关心员工并不是泛泛而谈,需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企业可以制定一些对关心员工的方法,例如新员工到岗时,由经理以上的领导为员工铺房位、员工生病时为员工准备病号饮食等等。

关心员工还需要关心员工的进步,员工最想得到的就是在犯错时有人立即给他指出来,能让自己的工作得到改善,不断的进步,让自己在不久的将来能有所收获。

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双赢的具体形式数不胜数,但万变不离其宗,根本一点就是:对利益相关者负责,为利益相关者着想。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双赢”,就是要在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互利互惠的良性循环,这正是所谓的“于人方便,于己方便”,“与人分利,与己得利”。

2.3信守承诺,维持企业形象在当今千变万化的市场竞争中,需要讲求“诚信”,那就是要信守承诺,信守承诺也就是讲信用,是忠诚的外在表现。

信守承诺關系到承诺和应诺两个方面。不为自己“制造”力不从心、不可变更的、日趋沉重的负担而盲目地承诺,是把握适度承诺的前提;因为信守承诺,只有在量力而行、相互体谅、留有余地的情况下,才有望圆满地兑现。因而企业在承诺时,要注意讲明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导致的理解深度和适应弹性,并不降低承诺的严肃性。这就要求企业做到“恰如其分”地承诺一使对方满意,使自己主动。一旦承诺下来,就必须要应诺了,即使短期内会损害部分利益,但从长远来看,信守承诺意味着提升企业的形象,会为企业赢来更多的尊敬,从而带来更多的收益。

3结语

由市场竞争的伦理优势引发的竞争优势是一种可靠的竞争优势。尽管一个企业可以通过狠抓产品、服务或成本建立竞争优势,但是,如果没有伦理优势做基础,这些优势是都没法持续保证下去。一个企业如果不是真正为顾客着想,就不能始终不懈的狠抓产品质量:如果企业管理者处事不公,以权谋私,员工就没有积极性改善服务、降低成本吗?

企业伦理文化与企业管理 篇4

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伦理文化,内涵,关系

进入21世纪以来, 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企业之间的竞争力由传统的技术竞争向人力资源竞争转型, 企业文化的作用因此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为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目前, 全国范围内已经掀起了研究企业文化的热潮, 企业文化的发展为企业的运行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之间又重新建立起了新的关系。企业文化备受关注的主要原因是它给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了全新的动力, 在各企业带来高额无形资产的同时, 还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建设, 从根本上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同类型的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建设有不同的影响, 企业伦理文化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利用企业伦理文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是现代企业发展建设的主要任务。

1 企业伦理文化的内涵

企业经营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经济效益, 目前, 很多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存在道德缺失等问题, 因此, 企业伦理文化建设势在必行。“企业伦理”概念和学科起源于美国,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 企业伦理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美国学者对企业伦理作出了以下总结:企业伦理是企业的道德规范准则, 企业职工是道德准则规范的主要对象。但是更多学者认为:企业伦理是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规范, 其对象是企业全体职工。企业伦理的德行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 企业伦理可以有效束缚企业职工的日常行为;第二, 企业的生产经营受企业伦理的束缚;第三, 企业伦理可以正确处理企业各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第四, 企业伦理与法律效率具有较大差异, 企业伦理的作用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认知以及企业规范进行确立。

2 现代企业管理中伦理文化的现状

2.1 企业文化认识扭曲

企业伦理文化引入到我国企业建设中的时间有限, 因此, 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还存在很多问题。企业建设中具有非常强烈的个人利益意识, 企业化理文化与企业建设紧密相关, 但是其对个人利益却没有太大影响, 所以职工通常选择置之不理或者可有可无管的态度, 从而阻碍企业的发展建设, 无形中也影响了自身的利益。这就是企业职工对企业文化认识的扭曲, 将各种危害企业发展建设的思想, 如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厚黑学扭曲下的“中庸之道”, 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在实际的发展建设中, 企业中个人最大化的思想很难实现最终受益的最大化, 这个观念早在“均衡理论”中就得到了论证。总之, 我国企业建设中存在的扭曲思想既不利己, 又危害企业的发展建设, 某些管理存在问题的企业受其影响更加严重。

2.2 企业伦理概念模糊

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以来, 现代管理理念逐渐融入到企业的发展建设过程中, 现代管理理念引进了我国传统的文化理念, 形成了企业伦理文化。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以中西方文化管理哲学为出发点, 企业伦理逐渐发展起来。目前, 我国企业伦理文化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在实际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企业伦理概念模糊的问题。由于我国企业伦理从西方企业引进, 很多文化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不断的研究探索中, 企业职工对伦理文化概念的认识仍比较模糊。

2.3 企业伦理严重滞后

我国企业伦理文化的形成仍处在初级阶段, 很多企业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还是会受西方伦理观念的影响。我国企业本身面临着经济转型的难题, 现在, 又面临着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之间的融合问题, 企业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经营管理显得尤为困难。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绝对有保障, 其“滞后性”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对企业伦理文化的认识上, 传统的文化思想为企业的发展建设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企业整体文化处于滞后状态。

3 企业伦理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

3.1 企业伦理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伦理文化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就是说, 企业文化中有一部分内容以哲学观点为主, 将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作为企业理论文化的后盾, 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载体和源泉。企业理论文化在企业的发展建设中具有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和有效束缚职工行为的重要作用, 也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伦理文化主要分为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部分, 本文对其做了简单介绍。

(1) 企业伦理文化与企业内部。企业伦理文化和内部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 二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企业伦理文化在内部涉及的范围非常广, 主要包括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管理者以及全体职工之间应该共同遵守的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在西方国家将其称为劳资双方关系, 在中国, 由于管理者和员工只是分工存在差异, 但是, 他们都是社会的主人, 以西方伦理文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为依据, 中国企业伦理文化就是借助企业管理为手段, 发扬中国传统美德, 从而促进企业管理者和企业职工之间共同发展的、相互协作的关系。

(2) 企业伦理文化与企业外部。企业伦理文化对企业外部的影响主要通过正确处理企业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而得到, 正确处理企业伦理文化与企业外部之间的关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树立正确的伦理意识, 明确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引导政府和企业之间树立正确的合作关系;第二, 重视社会利益对企业发展建设的影响, 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第三, 重视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 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伦理责任;第四, 重视双方的共赢, 正确处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3.2 企业伦理文化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企业伦理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以一定形态的企业文化为依据, 为了提升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益, 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创建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在企业的发展建设中, 企业伦理文化可以提升职工的积极性, 为企业的发展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企业伦理文化以社会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为主, 企业伦理文化不仅具有积极向上、鼓舞人心以及引导职工树立良好职业道德的作用, 还能促进企业管理的发展。企业伦理文化要求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企业信誉, 这就要求企业为社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企业形态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传统的经营理念已经落后于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我国企业管理强调人本管理的重要性, 因此, 必须高度重视企业伦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借助伦理建设的推动作用, 创建良好的企业形象,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同时, 从整体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3 企业伦理文化的本质规定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非常多, 其中环境道德是现今企业承担的最主要的社会责任。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各行各业必须把环境伦理融入到企业的伦理文化中, 为企业管理提供理论基础。企业伦理文化的本质规定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是21世纪企业向可持续发展努力的必然选择。近几年, “企业公民”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的企业建设也因此受到更多人的重视, 企业伦理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其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艰巨。从企业伦理文化的角度出发, 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要求, 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满足环境道德标准, 企业发展建设必须遵守以下原则:第一, 综合效益原则;第二, 公平与正义原则;第三,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现代企业管理伦理思想要求企业在摒弃传统管理理念的前提下, 结合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树立全新的行为准则, 使企业管理满足现代市场的发展需求。

4 结语

总之, 企业伦理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为了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企业建设者应该在了解企业伦理文化基本内涵的前提下, 明确我国企业管理中企业伦理文化存在的问题, 熟悉企业伦理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 为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保障。

参考文献

[1]胡良义.谈企业伦理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 2010.

论企业伦理再造 篇5

论企业伦理再造

中国的企业正处在转型和对外开放的环境之中,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及新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形成必将引起企业伦理的更新和再造,而企业伦理的更新和再造又将进一步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环境的完善.企业伦理实体的再造,现代企业伦理关系的再造,企业伦理制度与企业伦理理念的再造是企业伦理再造中必须首先和重点关注的问题.

作 者:陶莉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工商管理系副教授,成都,610064 刊 名: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6) 分类号:B82-053 F406 关键词:企业伦理   再造   市场经济  

企业哲学与伦理 篇6

也有一些企业经营者只重视资金、人才、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作用,轻视或否认哲学与道德的作用,认为哲学、道德不过是些空洞的东西。这与企业发展规律相去甚远。IBM的开拓者、伟大的企业家小托马斯·沃森说过:“一个企业的基本哲学对成就所起的作用,是远远超过技术或经济资源、组织结构、发明创新和时机选择等因素所能起的作用的。”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强调企业要把 “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人为什么活着?”“作为人,何为正确?”“以善恶,不以得失来作判断” 等作为基本问题解决好,才能保证经营之舵不偏离正确航向。

还有一些企业经营者干脆以哲学不能直接赚钱为由,相信哲学无用论。事实上,哲学的“不用之用”或者大用之处在于:它不是宗教,却给人以信仰;它不是艺术,却给人以美感;它不是科学,却给人以真理;它不是知识,却给人以智慧;它不是技术,却给人以力量;它不是谋略,却给人以大格局;它不是工具,却给人以方法论。它通过反思与追问,寻求世界的本质、人的意义与价值。这是哲学的本质和特点所决定的。

哲学、伦理赋予企业经营以灵魂。人若没有灵魂,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企业如果缺少灵魂,也不会焕发生机。正确的经营哲学和伦理是企业健康发展和长寿的必要条件。

分析企业伦理文化与企业管理 篇7

1 企业伦理文化同企业管理的内在联系

通常情况下, 人们把企业管理视为一项经济活动, 把企业伦理文化建设视为非经济活动, 因此, 关于它们两者间关系的一些错误认识得以产生:其一, 某些人认为若想使企业管理活动的经济效力得到最大发挥就要尽可能避免任何非经济因素对其进行干扰, 他们认为企业管理一旦受到各种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企业的经济效益将难以实现。第二, 有些人认为企业伦理文化不属于经济行为, 因而不能为企业制造经济利益, 在当前这样一个利益至上的企业经营环境中, 企业伦理文化就显得没有实际用处[2]。另外, 一些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在当前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条件下, 应该将企业伦理文化建设“退居二线”。上述几种观点, 认为企业伦理文化同企业管理没有关系, 将企业的经济活动与非经济活动视为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没有辩证地看待企业伦理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 因而是错误的。

通过实践可以表明, 企业的伦理文化同企业管理之间具有统一紧密的内在联系。第一, 他们两方面分别代表了企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 它们两者之间既存在不同之处又能够相互促进。第二, 企业伦理文化、企业管理都是为企业发展所服务的。科学的企业管理活动为企业带去强大的生产力, 为企业制造直接经济效益;而企业的伦理文化是另一种生产力, 它的存在能够提升企业的形象, 使企业具有更大的知名度, 进而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这使得一种无形的收益为企业所获得[3]。第三, 企业伦理道德建设本身就是企业管理活动的内容之一。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对各种政治、经济等手段进行运用来对企业同国家间、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员工间的利益关系进行调节。所以, 缺少企业伦理文化的企业管理是不完整的。再者, 企业管理活动是将管理者置于主体地位所进行的, 对于企业员工来讲, 这是一个外力作用于个体的过程。相对而言, 企业的伦理文化建设是将员工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作为根本目的, 使企业员工更加热爱企业以及具有更高的工作热情, 使企业员工的主观性能得以最大发挥, 给企业带来更多效益。所以, 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际方面, 那种认为企业伦理文化同企业管理间毫无联系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2 如何加强企业伦理文化同企业管理的相互融合

2.1 创建企业伦理文化, 使其更为有效地促进企业管理

企业伦理文化的加强对于企业的管理活动具有积极意义。企业伦理文化一方面能够使企业具有更为明确的管理方向, 使企业的管理目标同企业职工个人的发展目标得以结合起来, 使员工具有更强的主管能动性, 另一方面, 也会为企业职工营造一个更为良好的工作氛围, 使得企业员工对于企业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无论从外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在心理上都能更好地遵守。企业员工能够自发主动地对其自身能力进行提升, 对其所具有的创造能力进行最大发挥, 使得企业员工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同企业之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这样企业的管理水平也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以下是加强企业伦理文化同企业管理相互融合的具体方法。

2.1.1 创建出易于员工接受的企业伦理文化

不同的企业所拥有的企业伦理文化有很大不同, 可是任何一种企业伦理文化都应该将促进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并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伦理文化[4]。所以, 企业在创建其自身的企业伦理文化的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企业员工的参与, 使一种责任感在企业员工内心产生, 这样企业员工会对企业的伦理文化更为认真地执行遵守。创建出能够被企业员工认可的企业伦理文化是增加企业凝聚力以及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2.1.2 通过对企业核心价值观进行建立以促使企业员工价值观的正确树立

企业要从其所具有的企业文化、自身特点、发展目标出发, 建立起一套热爱自身岗位热爱企业的价值理念。并为企业员工建立起一套相适应的价值体系, 使企业、员工之间具有和谐统一的价值观和发展目标。

2.1.3 健全完善企业伦理文化相关机制

针对企业伦理文化建设问题, 企业应该定期对企业职工的意见看法进行了解, 并进行相应的更新以及改进, 使其更能满足企业员工的需要。另外, 加大外来人才以及新兴思想观念的引进工作, 也是对企业伦理文化进行创新的一个有效手段。

2.2 企业管理活动应该大力适应日益成型的企业伦理文化

2.2.1 重视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

对于企业伦理文化所进行的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为了对现有文化建设成果加以规范、深化离不开一些制度的建立。针对企业伦理文化, 企业员工会经历知道-了解-认同-接受-形成习惯这样一个过程[5]。在此过程之中, 硬性的制度以及柔性的文化共同作用会对人身上所存在的惰性加以克服, 使企业员工在内心深处对于企业的伦理文化以及价值观念产生认同, 这样在实施企业管理行为时, 企业才能对企业的伦理文化进行更好地贯彻。例如, 企业可以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完善, 对多种激励制度进行运用, 对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调动;对升迁制度进行健全完善, 让企业员工切实感受到工作为他带去的实际利益, 这样企业员工在工作时会对自身潜力进行最大发挥, 为企业带去更大效益。

2.2.2 对较为长期有效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完善, 使企业伦理文化建设得以安稳实施

对于企业伦理文化体系的科学创建是保障企业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 完善的企业伦理文化运营机制的建立可以使企业伦理文化建设活动取得实效, 进而对企业管理水平进行有效提升。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 对企业伦理文化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完善, 对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划分, 使一种分工明确、管理科学的企业伦理文化建设制度得以形成, 除此之外, 企业要大力号召企业员工为企业伦理文化的建设献策建议, 对于提出优秀建议的职工, 可以适当地给与精神或物质方面的奖励。第二, 企业应该对相关教育体系进行健全完善, 构建一个较为公平的考评制度, 以此来定期考核企业伦理文化建设工作的效果。在价值观、经营观念等得以初步形成之后, 企业就应该马上对其进行“内化于心”, 使企业员工与企业产生相同的价值需求, 并能够积极地投之于行动, 这样企业员工就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一个企业人[6]。除此之外, 通过这种举措, 企业的人才流失状况也将得到改善, 对企业人才成本进行了缩减, 实现双赢。

2.2.3 实施企业管理时, 使企业员工加强对企业伦理文化的了解

在实施管理活动时, 企业可以通过对多种手段进行运用以提升企业员工对企业伦理文化的认识程度。例如, 企业可以就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的相关宣传标语针对企业员工开展征集活动, 这样企业就能够知晓企业员工对企业伦理文化有着怎样的认知, 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运用手段来解决企业员工对企业伦理文化所产生的认知错误;对多种企业伦理文化宣传演讲活动进行开展, 使企业员工能够对企业自身的伦理文化进行更好的继承发扬, 并能够以此对自身行动进行规范;另外, 企业也应该定期进行员工间互评工作, 在此期间, 应该对于企业员工的自我测评以及同事相互测评进行有效融合, 企业员工应该互相学习, 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善;对于非正式组织也应该进行合理运用, 非正式组织的领导人员对于企业伦理文化建设存在重大意义, 对于存于企业之中的非正式组织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为企业带去积极影响, 使更多群体投入到企业伦理文化的建设中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企业伦理文化同企业管理间的有机融合能够使企业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 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并能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活动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义敏, 杨洁.现代企业管理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7) .

[2]王维兵.论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J].现代商业, 2012, 32 (6) .

[3]殷一平.论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J].商业现代化, 2012, 20 (9) .

[4]朱金喆.浅谈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J].改革与开放, 2012, 20 (8) .

[5]丁军.发展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管理[J].企业管理, 2013 (5) .

企业内部的伦理管理 篇8

案例二:杨某曾为某部门主管, 怀孕后被公司安排在“机动工作职位”, 负责办公室的清洁、打扫、消毒等卫生保洁工作。同时, 公司还可以随时要求其执行一些其他事务性内勤工作。公司在给她重新安排新岗位后并没有减少一分劳动报酬和福利, 月薪保持原有主管待遇不变。该公司一直坚持认为这样做是符合法律要求的, 反而认为如果杨某不接受这份工作, 则是轻视清洁工这一工作岗位。

上述两个案例都是企业内部管理中典型的事件。从公司内部的规章制度, 或者更广泛一些的法律角度来说, 公司的做法都没有违规甚至违法。但是, 上述案例却涉及企业管理中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 也常容易被忽视的方面——企业伦理问题。虽然企业伦理可能只涉及很小的问题, 但是就是这样一些细小的方面如果处理不当, 也会给企业运行带来负面的影响, 如何处理好这些伦理关系值得企业深思。

1 企业伦理管理问题研究

伦理古已有之, 伦含有类、序等意;而理则是道理的意思。意思是说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或各种事物时, 能够做到区分清楚、处置得当、恰如其分。伦理也就是人们处理相互关系时遵循的各种道德准则和规范。而企业伦理, 又称为商业伦理, 或商业道德 (Business Ethnics) , 指任何商业组织以合法手段从事经营管理活动时所应遵守的伦理准则。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 在一系列企业出现经营活动的丑闻的背景下产生的。企业伦理的范围目前主要涵盖企业内部关系中的伦理规则 (即企业文化) , 这也是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中要掌握的伦理标准和措施;以及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与商业伙伴和同业机构间的伦理规则 (即职业道德) , 和企业与外部社会环境交往中的伦理规则 (即社会责任) 。

2 实施企业内部伦理管理的动因分析

企业伦理对于提高企业经济行为的有效性来说,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 企业伦理包括企业外部伦理关系和企业内部伦理关系两个方面。企业遵守外部伦理准则能够保证企业公平公正地参与市场竞争, 为企业带来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合理稳定的收入;而企业内部良好的伦理规则能够为企业构建一个和谐的内部工作环境, 使员工在和谐的工作氛围下工作, 产生较高的工作效率;因此处理好企业内外部的伦理关系是企业获得长期持续发展的动力。从二者的关系来看, 良好的内部伦理是外部伦理治理坚实的保证, 本文也将着重讨论如何处理企业内部关系中的伦理问题, 即企业内部伦理管理。

企业内部关系中伦理规则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所有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从伦理关系角度来说, 良好企业文化的创建, 不仅能够为企业内部员工建立共同认可的, 符合伦理要求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激励员工们的行动;也能够在日常工作中规范员工们的行动, 使他们能够分辨道德与否的现象, 减少不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 表现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同时由于行业的不同, 企业文化的创建不仅要符合一般伦理道德的要求, 还要能够体现出企业的特色, 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员工,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还能够使企业在参与外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差异性而获得竞争优势。

3 企业内部伦理管理的措施及方法

在目前的企业管理中, 伦理道德问题已经不仅仅是财务丑闻、贿赂、性骚扰等人们通常议论的问题, 而且已经延伸到人力资源政策、营销政策、资本投资等领域, 上述案例出现的问题就是现实中企业在人力资源政策伦理缺失的例证。对于伦理缺失问题, 除了需要来自于伦理道德的社会环境的培育和法律的进一步规范约束外, 还需要通过企业自身的企业伦理建设和管理来完成。

3.1 建立良好的伦理理念

要进行伦理建设和管理, 企业首先应该在思想上要澄清一些模糊和错误的认识, 充分认识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效益、与伦理道德之间的辩证关系。

企业应该认识到, 遵循伦理准则, 讲伦理道德对企业来说在经济上可能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例如对企业内部管理来说, 需要制订伦理道德原则和规范, 遵循一定的企业内部伦理准则, 对全体员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而对外遵守伦理准则则要求企业不能够只注重企业自身效益, 还要关注社会利益等, 这些无疑都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 但是这些成本的增加最终是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能够为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

企业应该将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等的伦理原则融合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中去, 建立符合伦理道德准则的企业价值观念, 在实践中贯彻合理的伦理准则, 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这样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 并且能够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激励他们的工作行为。从上述案例中也可以看出, 如果企业具有良好的伦理管理理念, 就能够妥善处理好怀孕女职工工作岗位安排以及优秀员工的提升问题, 这样不仅对于事件当事人起到了保障、激励的作用, 对于其他员工来说, 也能够通过这样的事件感受到企业充满“人情味”和“人本管理”的企业文化特色, 使员工们增强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2 建立企业内部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

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 可以使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们的行为有章可循, 减少行动中的盲目性。例如企业在内部经营活动中, 除了应该对投资者负责, 还需要对员工负责。企业应该做到不歧视员工;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员工, 合理安排工作岗位, 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能够为员工的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善待员工等。这些措施的实施都需要企业有良好的内部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作为保证, 而这些内部的伦理管理规范应该成为企业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有益和必要的补充。

建立这些规范和准则, 企业可以参考SCI制定的《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中涉及的内容, 这一规则中的相关部分对企业伦理规范和准则的建立有一定参考价值。如果在上述案例中, 企业能够认真理解和领会《SA8000》的有关内容, 那么在进行岗位安排和工作提升等事件中就不会做出如此的处理。同时企业还应考虑到企业本身经营活动的特点, 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内部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另外, 除了需要建立企业内部的伦理规范和准则之外, 还应该对管理者和员工进行伦理道德的培训, 增强他们的企业伦理道德观念, 使他们的行为不仅是合规合法的, 更是符合伦理道德要求的。

3.3 建立相应的伦理管理岗位

设置内部伦理管理岗位是企业进行内部伦理管理的另一重要环节, 设置伦理管理岗位可以促使组织强化充分授权, 强化对内部伦理的管理。从职责看, 伦理管理岗位的主要职责是调查组织伦理状况, 发现伦理问题, 配合相关部门制定内部伦理改进方案, 实施内部伦理培训, 负责内部伦理考核。从部门归属看, 因为伦理管理问题属于企业文化范畴, 伦理岗位应该从属于企业文化管理部门岗位。从目前实践看, 国际上一些知名企业为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伦理管理职能, 已经着手在企业内部设立首席伦理官岗位, 如世界500强之一的1882年创建的美国丘博保险集团。企业由董事会和首席执行官指定一位执行官员担任首席伦理官, 并设有由高管人员组成的道德规范委员会, 负责保证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在合理的法律条款下有效地实行。首席伦理官定期向委员会和董事会报告道德行为准则实行的过程、进展和效果。

3.4 建立伦理考核机制

另外, 本文认为企业伦理控制系统也必须纳入企业内部伦理考核管理的体系, 而伦理控制系统在这里主要表现为企业的伦理考核机制。良好的伦理考核机制能够促使企业的内部员工形成共同认可的, 符合伦理要求的价值观念, 使员工真正理解“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等行为准则, 从而能够在日常工作中规范员工的行为, 激励员工的行动。在企业内部, 伦理考核机制一方面表现为企业应该有相应的内部伦理控制制度, 另一方面还表现为企业伦理管理官员具有对内部伦理关系进行调查、汇报、处理的职能。他们可以对于企业日常行为活动的伦理道德性进行考核, 奖励道德的行为, 对不道德的行为进行处罚, 逐渐形成对管理者和员工进行文化熏陶、伦理道德教育的习惯, 从而使他们能够对不符合伦理要求、不道德的行为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苏勇.管理伦理学[M].东方出版社, 1998 (5) .

[2]苏勇, 陈小平.管理伦理学教学案例精选[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6) .

[3]L.T.霍斯默.管理伦理学 (第5版)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11) .

企业伦理建设推进问题探析 篇9

无可否认, 逐利、获益是企业的显性目标, 是企业的动力所在。但这一目标是浅层次的、次生目标, 不具有自立自足性。作为社会经济组织, 其存在运行过程中客观上始终存在这样一些根本问题, 即为何逐利?为谁逐利?怎样逐利?这些问题才是本原意义上的、具有前提和基础重要性的、经济主体无可逃避的、必须作出回答的首要的伦理问题。事实上, 各类经济组织、经济主体都在以其具体的行为实践回答着这些问题, 只不过有些经济主体的回答显示了其在人类意识上的严重迷失, 偏离了人与社会的根本目标, 在异化自身、毁害社会的行程中走向了自我的覆灭。

正确认识企业的根本目标问题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这种意义昭示了企业伦理建设具有深刻的必然性。

首先, 企业伦理建设是社会的必然要求。企业并不是一个完全自足自立的组织, 其根本目标并不是自决自立自行的。从企业自身与外部的环境关系来看, 企业生存必然是社会生存, 其行为受到所处社会与环境的强烈影响和制约。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政府和公众的态度、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 都会对企业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 企业的行为也会对社会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它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收入来源、生产商品和服务, 另一方面与这些有益的经济影响相应而来的是一些负面的社会影响, 如环境污染、假冒伪劣产品、违法或缺德的行为等等。很显然, 企业和社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彼此相互影响, 其影响的结果对两者而言, 有时是消极的, 有时是积极的。正因此, 一个社会往往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推行和强化其基本伦理规范, 对企业的目的和其行为实践进行规范制约和积极引导。作为社会的基本组织, 企业首先也应具有社会伦理责任意识。

其次, 企业伦理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企业的经济活动是社会性活动。当个人在企业中构成一定的组织从事经济活动时, 必然就面临着经济组织的整体合力问题。而企业伦理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的参与和运作, 正是企业整体组织合力形成、保持和发掘的动力和源头所在。

在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 员工的单个活力当然很重要, 但员工的单个活力并不一定就能形成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的整体活力, 企业整体的组织合力与员工单个活力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企业的组织合力并不等于员工单个人力资本效用的简单之和。也就是说, 如果企业员工没有对企业目标持有一致的愿景, 也未对企业现有的运作模式抱有共同的关注, 那么鼓励员工个人活力的增加只会增加管理的成本, 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企业组织的整体合力。正是基于此, “一些企业明智地选择了通过组织信誉来解决伦理问题……从广义上讲, 信誉暗示着身份与责任的一致整合。此外, 信誉还具有许多性质, 并呈现出不同程度。其中, 最高层次的信誉与面对逆境和诱惑所表现出来的较强的道德原则有关”。

公司信誉是公司最重要资产之一, 该资产不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信誉就是可依靠依赖, 这是讲究道德的公司从公司产品或服务的用户那里得到的报酬。员工们为在信誉好的公司服务而感到自豪, 他们将自己的前程寄托给公司, 并相信自己会得到公司的公正对待。他们对公司的忠心换来了公司对他们的忠心。承包商和其他商家宁愿跟有诚信名声的商家打交道。信誉是持续道德的结果, 也是一种伦理的企业文化的结果。

二、企业伦理建设推进应着力的基本方面

伦理规范具有一般抽象性的特征, 要落实到具体行动就要有具体的措施, 制度是重要的转化中介, 实现制度化管理是企业伦理建设推进应着力的基本方面。企业伦理建设的制度化管理不是企业多方面承担的, 它需要内外结合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推进。

(一) 构建相应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可以强化某种行为倾向, 其强大的外在约束力会迫使行为主体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选择, 因此法律法规可以强化企业的伦理规范, 可以对企业的行为形成强约束, 有效地抑制企业的非伦理行为。

政府应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并颁布促使企业合伦理经营的有关信用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 推进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同时应当强化法制意识, 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 加大执法力度, 及时惩戒反伦理失信行为, 形成守信者受益、失信者承担相应责任的良好氛围, 以制度拒绝“失信”, 使反伦理经营者难以立足, 难以在市场上生存, 加大企业失信反伦理的成本, 迫使企业的行为趋向合伦理, 为企业合伦理经营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二) 加强市场监管制度建设

由多方组织共同形成的压力集团可以对企业的行为形成压力, 迫使其放弃自身的非伦理规范, 转而遵循社会公认的伦理准则, 从而达到监督企业行为, 抑制企业非伦理行为的目的。 (1) 媒体监督。要充分发挥媒体传播迅速、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大、威慑力强的功能和特点, 充分反映消费者的呼声, 及时揭露各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非伦理行为, 对企业的行为形成有效的制约。 (2) 消费者监督。消费者监督是整个监督体系的核心。消费者监督的最主要通过受理消费者投诉, 服务的督查, 开展专题调查, 进行产品比较试验, 组织和参与有关部门对商品和向企业反馈产品和服务质量信息, 揭露批评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等, 来加强对企业行为的社会监督。实践证明, 这种社会监督是有效的, 而且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国企业伦理失范行为的严重, 消费者协会的工作需要大力加强。

(三) 建立健全企业伦理管理制度

1. 建立和完善企业伦理道德教育及培训制度

一是要高度重视和提高企业管理层的伦理素养。企业管理者的伦理素养是建构企业伦理的关键。企业管理层应如何通过自己的人格力量建立权威性?管理层如何形成一个高效稳定的团队?管理者应如何制定有利于调动多数人积极性的分配制度?这些问题应当是企业管理者必须反复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是提高企业员工伦理素养。未来企业的竞争, 首先是人才的竞争, 是企业人员素质的竞争, 这其中尤其是企业员工伦理素质的竞争。企业的人才实力和人员素质状况, 或进或退总会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表现出来。要把员工素质作为企业发展生产的首要条件来抓, 着力培养全体员工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和道德意识;要重视职工参与管理的作用, 鼓励职工为企业献计献策, 激励员工以企业为家的归属感、责任感, 与企业共命运。

2. 设置企业伦理机构、配备专门负责人

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的各项决策及活动都涉及伦理问题, 因此企业有必要设置伦理机构, 并配备专门的负责人。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在2000年8月的一篇文章中讲到美国约有3/5, 欧洲约有1/2的大企业设有专门的企业伦理机构, 负责企业有关伦理工作, 对企业各方面和各部门的活动, 对照企业行为规范和社会道德规范进行检查并提出改善方法。中国企业也有必要借鉴, 设置专门机构, 进行日常伦理管理、预防和控制危机事件, 其专门负责人可直接与企业各层次人员进行面谈, 参与企业伦理问题讨论并提出建议;培养各层次的员工遵守正确的伦理准则;对企业道德行为规范提出修改意见;对企业实施的各种伦理项目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向媒体、投资者、消费者、市民等说明企业的行为。当员工遇到伦理方面的问题时, 也可以以信件、电话、匿名等方式与伦理主管进行联系, 寻求解决方案。

3. 强化贯彻执行力

企业伦理建设重在执行。中国企业伦理建设要想取得实效, 必须抓好“执行”环节。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 要把伦理管理融入到日常管理过程中, 通过制度化手段和机制, 充分发挥伦理的约束、凝聚、协调等功能。对于每个员工而言, 要时刻把企业的伦理准则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 通过反复的实践最终把企业的伦理理念内化为自觉的选择。

总之, 在企业伦理建设过程中, 必须把外部建设和内部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外在他律和内在自律共同作用的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T.德·乔治.经济伦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美]林恩·夏普·佩因.领导、伦理与组织信誉案例战略的观点[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违背‘企业伦理’的会计考量 篇10

作为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学术领袖,阿奇·B·卡罗尔对企业社会责任作出了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意指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组织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裁量(慈善)的期望。”卡罗尔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希望企业履行的义务。社会不仅要求企业实现其经济上的使命,而且期望其能够‘遵法度、重伦理、行公益’。因此,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由裁量责任(即慈善责任)之和。

王新新杨德峰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及其启示企业研究

(一)经济责任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企业以生产和服务满足社会需要,成功的企业能够合理配置资源,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效率,保持竞争优势,持续不断的获取利润。企业的经济责任要素包括:股东盈利、经济效益、竞争能力、经营效率、持续发展等方面。企业经济责任是企业其他责任的基础。

(二)法律责任

企业不仅要为股东创造财富,而且肩负着必要的法律责任。社会赋予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权力,并支持企业开展盈利性活动,同时也要求企业在法律框架内实现其经济目标。因此,企业的法律责任要素包括:遵守法律规范、履行法定义务、成为守法企业公民、产品符合法定要求等方面。

(三)伦理责任

伦理责任包括那些尚未纳入法典的、期待的或防止的活动与实践,反映了消费者、雇员、股东、社区等对于公平、公正和道德的关注。企业的伦理责任要素包括:防止为完成经济目标而在伦理标准上作出让步、企业公民应该做符合道德和伦理的事情等方面。

(四)慈善责任

社会通常还对企业寄予了一些没有或无法明确表达的期望,是否承担或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完全由个人或企业自行判断和选择,其是完全自愿的行为,卡罗尔将此称为企业自行裁量责任。企业的慈善责任要素包括:管理者和员工积极参与慈善活动;资助教育、医疗、贫困、残疾等公益事业等。

二、企业是“矛盾统一体”

“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描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类型,首先企业对股东负有经济责任,其次企业对顾客、雇员、公众、社区、供应商、竞争者和债权人等负有法律、伦理和慈善责任。二者既有对立又有统一。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契约性组织,盈利是企业永恒的话题,所以企业具有很强的“经济性”。然而企业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其行为关系到众多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其“社会性”也显而易见。二者的均衡发展是企业的唯一出路,也就是说只有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才能够持续发展、基业长青。对于这一点,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学从不同角度都有所论述。法学家刘俊海将企业社会责任首次引入公司治理研究,他认为“公司不能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营利或赚钱作为自己存在的唯一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社会利益。”

(一)社会学认为

“社会责任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复杂的社会学问题。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企业处于社会环境之中,是社会系统中的一种次级群体。企业在与社会其他群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会得到社会给予的好处,同时也会对社会作出贡献。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二)管理学认为

“权力与责任是对等的,企业只有承担社会责任,才能拥有对社会的权力。企业社会责任既是企业的宗旨和经营理念,又是企业用来约束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行为的一套管理和评估体系。”

(三)伦理学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实质上是社会对企业的伦理期待,意指企业的伦理责任。企业作为一种利益性存在和契约性存在,承担着企业公民角色,要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承担伦理责任;企业在社会中的权力,也需要通过承担伦理责任来予以制衡。

(四)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企业追求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由于存在外部性与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行为常常会超出其自身应有的边界,对社会、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产生不利的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是将企业的外部影响内部化。”

(五)从政治学视角讨论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政治的核心问题是权力,政治关系的基础是经济关系。企业生存于一定社会之中,以一定的政治权力架构和经济关系体系为约束。必须让渡一部分权力给政府或社会,以换取企业在有序竞争的市场中生存,在复杂的社会矛盾冲突中发展。因此,无论从政治道德规范、政治法律还是政治制度来看,企业都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三、以‘资产负债观’考量企业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基本属性

按照企业社会责任的强制性,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显性社会责任和隐性社会责任两类。其中:法律责任具有强制属性,而慈善责任并不具备强制属性,只有伦理责任兼而有之。

违背‘法律责任’企业将受到严厉制裁,而对于‘慈善责任’企业则可以自由裁量。我们将伦理责任分为:显性伦理责任(强制性很明显)和隐性伦理责任(强制性不明显)。

(二)以负债度量企业社会责任

1、法律责任

当企业的某项行为违背了法律要求时,企业就应当承担现时义务(即:法定义务),如果该行为将导致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并且金额能够可靠计量,企业就必须确认与计量负债。正基于此,准则在众多方面都做出了相关规定,例如:‘职工薪酬准则’中“辞退福利”的核算,‘固定资产准则’中“弃置费用”的核算等等。特别是在‘或有事项准则’中,对未决诉讼、债务担保、亏损合同、重组义务、产品质量保证等方面都有着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在众所周知的一些事件中,事前未作任何列示与披露令人深思!

试举一例加以讨论:2008年8月爆发的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婴幼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的恶性事件(以下简称三鹿事件)折射出一些会计问题。现时义务的界定:三鹿公司的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第四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第一百四十四条和第一百五十条的规定。因而可以认定三鹿公司从事违法活动时已背负了现时义务。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由于有关部门缺乏对市场主体的事中与事后监管,在“民不告,官不究”的惯性思维下出现了严重的监管缺陷,使的不法之徒有机可乘,公众利益严重受损。但是事实无法掩盖,该事件必然会导致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金额的可靠计量:在该事件中,违法行为确定,承担责任明确,企业将被惩处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三鹿公司因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的‘义务’,事发之前就已符合‘负债’的确认与计量条件,应在报表中给予列示。即便不能列示与资产负债表中,也应作为‘或有负债’在报表附注中给予披露!然而事发之前未见任何迹象。至此说明,企业违背法律责任时,迫于企业管理层的压力加之会计人员职业判断与职业道德的缺陷,应确认的“负债”及“或有负债”还有很多!

2、显性伦理责任

存在明确道德标准与伦理准则的‘显性伦理责任’企业不可僭越,虽然其未被法律所规范但依然被社会所遵从。因此笔者认为:当企业某一行为违背显性伦理时,企业就已经承担了现时义务(即:推定义务),如果该行为将导致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并且金额能够可靠计量,企业就必须列报该项负债。

试举一例加以讨论:2013年6月爆发的强生公司召回产品时歧视中国消费者的严重事件(以下简称召回事件)具有典型特点。现时义务的界定:强生公司因生产机器失灵致使药品主要成分浓度失控,召回产品是其应尽的义务,也是其对全体客户提供的一种承诺,该公司不应以问题产品“与中国市场无关”为由,对不同国家的消费者执行‘双重标准’,在中国召回问题产品属于其应当承担的现时义务。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笔者认为企业违背‘显性伦理责任’导致其经济利益流出的压力有两个:一是舆论的强烈谴责,二是政府的密切关注,两者满足其一就可认定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强生公司召回产品时,将中国市场排除在外,是一起典型的歧视事件!该事件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并且政府相关部门已就此事约谈了强生公司。金额的可靠计量:在该事件中,歧视行为确定,召回责任明确,企业赔偿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强生公司因产品质量保证承诺应当承担‘现时义务’,而且该现时义务并不能因歧视而消失,恰恰在舆论的谴责与政府的关注下,该项现时义务已符合‘负债’的确认与计量条件,应当在报表中给予列示。即使不能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也应作为‘或有负债’在附注中给予披露!

3、隐性伦理责任

存在明确道德标准与伦理准则的‘隐性伦理责任’未被法律所规范,但由于社会的关注企业应当遵从。正鉴于此,笔者认为当企业某一行为违背‘隐性伦理’时,企业就已经承担了现时义务(即:推定义务),但由于该义务导致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较低或者金额不能可靠计量,企业应将其在报表附注中给予披露或在‘管理层分析与讨论’中予以说明。

试举一例加以讨论:作为全球最大的时装零售公司之一,ZARA公司对其在华供应链存在污染拒绝回应的事件(以下简称供应链污染事件)颇具特点。现时义务的界定:据报道Zara公司在其网站上宣称“真诚地与广泛的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建立联系;持续地与前面提到的利益相关方和社会组织进行对话;整体业务活动要透明,尤其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要透明。”但事实并非如此,面对供应商的污染问题ZARA公司违背了其公开承诺,不仅没有开展任何调查而且拒绝做出任何回应。这种公然违背承诺推卸责任的做法以使其背负了现时义务。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由于ZARA公司仅仅背负了对供应商的治理责任,而且该责任并非强制。在环保组织的关注下企业拒绝作出回应,并不会导致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金额的可靠计量:由于该事件只是在环保组织的呼吁下,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这种间接的负面影响不能以确定的货币形式加以表现。所以该事件只能披露于报表附注或在‘管理层分析与讨论’中予以说明。

4、慈善责任

由于慈善责任被企业‘自由裁量’,企业违背慈善责任并不满足负债的确认与计量标准。

因此,即使在社会的广泛期待下,企业违背了应承担的慈善责任也不应以‘负债’加以考量。

三、结束语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一直被理论界所关注,其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诸多领域。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违背社会责任’的行为,是会计学必须面对的课题。在“资本无道德”、“财富非伦理”事件频繁发生之时,用社会学的视角以会计学的标准去考量‘违背企业伦理’的事件,是一种必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章辉美.李绍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与实践[N].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企业伦理文化与企业管理的探析 篇11

【关键词】企业伦理文化;企业管理;探析

一、前言

文化就是企业明天的经济,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注入生命活力,为企业带来有形和无形的经济效益。企业伦理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在进行企业管理环节中,很多企业不能认识到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能深度挖掘企业文化精髓,长此以往,严重的影响到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 企业伦理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伦理文化认识不到位

企业伦理文化建设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时间比较短,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的内涵被忽视。企业伦理文化建设实际上是从企业内部人员的道德素质入手,在企业中树立道德新风尚。但是目前,很多企业伦理文化认识不到位,与企业和个人有着直接的关系。首先从企业方面,企业管理与企业伦理文化之间所建立的联系并不密切,企业领导班子不能认识到企业伦理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所能够为企业建设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也不能意识企业伦理文化建设能够为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推动力。其次,从企业员工方面分析,大部分企业员工认为企业伦理文化与自身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对企业伦理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

2.企业伦理文化与企业管理联系不密切

事实上,企业伦理文化是一种特殊恨形式的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发展中的道德约束。在企业管理中进行企业伦理文化建设,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管理的效果。但是,在很多企业中,将企业伦理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二者分割开来,使得二者不能建立密切的联系。在二者缺乏一定联系的基础上,导致企业管理缺乏一定的道德建设,同时企业伦理文化不能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来,企业伦理文化作用难以发挥。

三、 基于企业伦理文化的企业管理

1.营造以人文本的企业伦理文化氛围

要想在企业发展中使得企业员工和企业领导层能够正确的认识到企业伦理文化重要性,就需要与社会企业发展战略相互结合,在企业中营造针对性的企业伦理文化氛围。伦理文化以提升人的道德素质为基础,尊重人性,发扬人的真善美,那么在企业中的伦理文化氛围营造首先需要以人为本。以华为公司的企业伦理文化建设为例进行分析,华为公司是我国手机电子行业中的国产大品牌,其企业伦理文化建设中,以《华为基本法》为领导思想,该基本法在华为公司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核心价值观就是以客户为核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企业的愿景就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为客户创造最大的价值。华为公司以人为本的企业伦理文化氛围营造中,以人为本的主体主要有两个,第一是企业客户,第二是企业员工。

在企业客户维护方面,公司关注每一位客户的体验,尊重客户意见,以客户需求为核心进行产品研发。在2014年起华为公司在手机电子方面的研发有了很大的突破,其中以华为Mate7为首的一系列手机,其电池续航能力是行业中其他品牌智能手机所做不到的。这样的手机设计能够为客户带来诸多的便利,充分的满足了市场需求。

在企业员工方面,进行企业伦理文化建设,以“开放、妥协与灰度”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在企业中设立专门的道德遵从组织,并且成立华为大学,对企业员工进行教育。并且构建CSR管理体系,实现道德经营,促进企业商业生态环境建设。

2.企业伦理文化建设渗透到企业管理中

企业伦理文化建设如果与企业管理相互分离,将会严重的影响企业各项活动的开展。企业伦理文化建设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立足于企业发展全过程中,决定企业发展方向的重要事项。当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缺乏连续性时,企业的文化事业将难以在不断发现问题环节中积极改正问题,并且实现文化活动的创新。为了实现连续性的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围绕着企业发展大钢制定年度发展目标、季度发展目标、月发展目标、周目标。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将企业精神落实到具体时间段活动中。该种将总体企业发展目标量化的方式,一方面能够降低企业发展难度;另一方面还能够提升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例如,在贯彻落实中油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四统一”规定中,大庆油田需要或着眼于企业总体发展形势以及发展目标,通过在各个发展部门中召开座谈会,向员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各个单位中的文化发展资源进行调查与分析,摸清楚企业文化的现状,为企业定位。以铁人精神为基础,对员工的价值追求进行梳理与提炼。

四、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伦理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内容,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目前,很多企业文化建设中忽视了企业伦理文化建设,不能正确的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实质。同时在企业管理中也不能实现与企业伦理文化相互结合,导致了企业管理形式涣散。在本文中分析了企业伦理文化在企业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的对策。以华为公司为例进行伦理文化氛围建设,并且论述了如何将伦理文化建设渗透到企业管理中。

参考文献:

[1]薛传光.基于企业伦理与使命的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成长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熊胜绪,黄昊宇.企业伦理文化与企业管理[J].经济管理,2007,04:4-12.

[3]赵曙明,黄昊宇.企业伦理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经济管理,2006,16:4-15.

[4]成坤.以人为本——当代企业管理的伦理原则及内化路径[D].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10.

作者简介:

企业生态伦理的价值审视 篇12

关键词:企业,生态伦理,价值,分析

企业生态伦理是关于企业与生态关系的道德研究。企业生态伦理又称为企业环境伦理, 是处理企业与生态关系的伦理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的总和。企业生态伦理拓宽了以往只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注重企业的社会道德和企业的人际道德的企业伦理, 把对道德的关注延伸至人与自然之间, 即从企业社会伦理和人际伦理扩展到企业生态伦理, 把利益平等原则从人和社会扩展到生命和自然界整个生态系统。分析企业生态伦理价值蕴含是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树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文明观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企业生态伦理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要求

企业生态伦理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加强企业生态文化建设。人类自然生态活动中一切涉及伦理性的方面构成了生态伦理的现实内容, 包括合理指导自然生态活动、保护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对影响自然生态与生态平衡的重大活动进行科学决策以及人们保护自然生态与物种多样性的道德品质与道德责任等。企业在进行与自然生态相关的活动中要突出为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保护自然资源, 实现生态平衡。要摒弃忽视自然生态的“人类中心主义”, 构建起以“生命中心伦理”和“生态中心伦理”为主旨、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生态伦理框架。因此要大力加强企业生态文化建设, 让生态文化在企业扎根。企业生态伦理把企业伦理道德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从人与人之间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 即从企业社会伦理和人际伦理扩展到企业生态伦理, 认为评价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是否合乎伦理道德, 主要看在发展中是否做到维持生态平衡, 实现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一致,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二是要强化企业生态管理, 大力培植绿色生产绿色营销文化。在环保生产和绿色消费成为主轴的今天, 消费的核心特征——绿色, 决定了生产产品的绿色特质和环保特性。任何违背消费绿色主轴的生产行为, 最终都要受到惩罚, 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 要注重绿色环保概念的自我实现, 生产过程的绿色监控应该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做好如何实现绿色生产, 如何在实现绿色生产过程中将成本控制到最低的课题。企业在营销中要做到绿色营销, 企业要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思想, 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 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 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因为绿色营销的主体归根到底是企业, 绿色营销是企业的营销活动, 绿色营销的策略主要是企业的一系列营销策略和方法构成的。通过绿色营销活动, 协调了企业利益保护环境社会发展的关系, 使经济的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至于对后代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和威胁, 即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要正确处理企业与环境的关系, 对企业的环保行为加以道德约束,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要强化企业社会生态责任观, 正确处理与生态关系方面的各种利益关系, 决不能以损害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代价去实现企业的最大利益。作为一种处理企业与环境关系的伦理规范, 企业生态伦理的实质在于通过企业对生态平衡的关心, 对大自然的保护, 来反映企业对自身及其子孙后代切身利益的责任心与义务感, 最终的目的仍是为了实现人类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它要求企业在承担起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 承担起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社会整体进步的责任, 实现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生态伦理要求企业为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促使企业经营朝着符合生态保护的方向发展, 在进行决策时要用社会观点、长远观点和生态观点, 来考虑如何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以更好地协调企业、社会、后代和自然界的利益。在企业投入、产出的各个环节, 从原材料购买、产品开发生产到产品销售的各个方面, 都必须考虑到有利于保护环境, 把环境安全作为企业生产和产品开发战略的重要方面。要把采用生态技术和清洁工艺, 进行绿色生产, 生产绿色产品等企业生产行为, 提到道德规范的高度, 作为对企业的一种道德要求。

企业生态伦理与传统企业伦理道德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社会价值优先于企业价值。为了使生态得到真正可靠的保护, 在处理企业与社会、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上, 企业生态伦理把社会利益、整体利益看得更为重要。企业在制定生态政策的过程中, 必须处理好个人偏好价值、市场价格价值、个人善价值、社会偏好价值、社会善价值、有机体价值、生态系统价值等价值关系。社会善价值, 就是有助于社会正常运行的价值;个人善价值代表的则是个人的利益。生态保护政策不仅触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 而且主张社会价值优先于个人价值。二是生态责任与经济责任并重。从本质上来看,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企业经济行为的道德约束, 既反映企业的宗旨和经营理念, 又是用来约束企业内部包括供应商在内的生产经营行为的一套管理和评估体系。企业社会责任超越了过去企业只对股东利益负责的范畴, 强调对包括股东、员工、消费者、客户、社区、公众、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不仅对企业和职工承担责任, 而且要承担社会使命、生态使命, 对社会、对后代、对生命和自然界承担责任。企业要将承担社会责任作为愿景提出, 并融入企业的经营理念中, 将诚信经营、节约能源、爱护环境、善待员工、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等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 更加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 创造有利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打造企业的社会责任竞争力, 从而获取竞争优势,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企业生态伦理融入企业管理之中。企业生态道德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方面, 把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 这是企业管理进入绿色管理的重要标志。企业管理不仅要从人出发, 进行尊重人的企业管理;而且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 进行尊重生命和自然界的企业管理。把企业生态伦理融入企业管理之中, 道德思考成为管理决策制定中的一个重要标准。把企业生态伦理引入经营管理确实可以大大丰富和深化管理理论与实践, 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四是企业生态伦理具有更强的他律性和自律性。企业生态伦理无论在内涵方面还是在外延方面, 都不同于传统企业伦理。传统意义上的企业伦理虽然也主张他律, 但核心是自觉和自省, 不是强制性的。由于生态保护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 企业生态伦理不仅要得到鼓励, 而且要得到强制执行。

二、企业生态伦理的价值分析

1. 从社会价值看, 倡导企业生态伦理有利于建设社会生态文明,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新型关系。

生态伦理说到底仍然是人的活动的合理性问题, 这种合理性所指涉的主要是主客体间的价值关系。这种价值关系依然是由人的行为造成的。因此企业生态伦理依然是一个社会现象或人文现象。人改造自然以获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活动表面看来是指向自然的, 然而其结果却是双重的, 一是实质上的人对物的影响, 一是形式上的人对人的影响。其中后者便是伦理生态问题, 它通过人的观念和行为影响了他人和社会, 为他人提供了一定的观念模式和行为模式, 因而也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共存、共生、共荣的关系。企业对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不仅要看到自然界有满足人类需要的外在“工具性价值”, 而且有满足人类需要的内在“生态价值”。因此, 善待、保护自然就是关爱、保护人类自己, 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伤害自然必定伤害人类, 破坏自然就是毁灭人类自己。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根本目标, 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评价标准。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明,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新型关系, 树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文明观。

2. 从企业价值看, 倡导企业生态伦理有利于企业树立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的良好社会形象, 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是企业生态伦理的必然要求。企业生产必须把“持续发展”作为总体目标, 充分考虑到环境卫生及环境生态的维持, 努力改善企业环保与发展的冲突关系, 提高企业的环保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倡导生态伦理, 意味着企业树起了一面环保旗帜, 它一方面引导企业去保护环境, 减少污染, 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又向社会表明企业对待环境的态度, 从而制造舆论声势, 扩大企业及产品的社会影响力。企业形象是企业在社会上得以立足的重要因素。企业要采取系列适当的步骤, 进行自我革新, 创建新型的绿色企业系统, 积极适应新的“绿色环境”, 从“绿色”着眼谋生存、求发展, 从而创造一个健康型、环保型的“绿色形象”。好的企业形象会帮助企业赢得顾客和市场, 并为企业各方面的运作打开方便之门, 它是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 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企业如果注重环保, 实施ISO14000标准并通过认证, 就等于向公众宣布该企业是“对环境负责的企业”, 是“善待环境的企业”, 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绿色企业形象的企业会在市场上、在公众心目中赢得独特的优势, 包括公司声誉的提升, 销量和市场份额的增加, 员工士气的提高和生产率的改进, 获得更优秀的人才, 以及使员工有更大自己选择将来的自由, 等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 但不能以牺牲环境和个体发展为代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途径就是着力以存量资本带动增量资本, 从而促进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企业生态伦理化管理是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功利的、伦理的关系的统一, 是精神关系和物质关系的统一, 是一个以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为核心的、融合人类多元价值的完整的深层次的价值体系。它不仅贯彻了人本生态的基本理念和精神, 更是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全面关注和协调。

3. 从理论价值层面看, 倡导企业生态伦理能够提升企业生态

文明责任意识, 实行生态化生产方式, 有利于企业伦理建设和法制建设。倡导企业生态伦理意味着企业必须提升生态文明意识, 实行生态化的生产方式。传统的生产方式对能源和材料的利用是粗放式的, 是资源—产品—废物—排放单向度的线性发展模式, 通过把资源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这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的生产方式。因此, 生产方式必须向“原料和能源低投入、产品高产出、环境低污染”转变, 发展循环经济, 也即使原材料在生产链条中多次、反复、循环利用, 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 力争做到废物最小化、资源无害化, 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倡导企业生态伦理能够促进建立健全企业生态法制体系。用刚性的制度约束企业的不文明行为, 惩罚破坏文明的行为, 以制度规范企业经营性行为。企业要积极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价值和秩序为主旨、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的有限性, 实现可持续能力不断增强,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充分依靠科技手段, 发展循环经济, 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4. 从实践价值层面看, 倡导企业生态伦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有利于实现企业更大更长远的利益。

倡导生态伦理是一种双赢的明智之举。因为从长远来看, 企业主动关注环境、倡导环保行为, 有利于企业抓住机遇, 以一种新的先导的姿态应付对手的竞争, 抢占竞争的制高点, 以新取胜, 最终能够获得相应的丰厚的利润回报;企业的清洁生产、绿色产品因有更高的质量或更好的功能, 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环保需求, 也就更能吸引顾客, 有利于扩大企业市场份额;拥有强烈环保意识的消费者也愿意为绿色产品付出更高的价格。因此绿色产品的制造者和营销者具有长远的经济效益前景。但从局部和短期来看, 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往往是有矛盾的, 企业在短期经济利益的诱惑下, 很难自觉地实现生态效益。市场机制下经济利益是企业的第一驱动力, 外部不经济性的诱惑使企业有无视环境谋求私利的动机。这就要求政府和社会通过法制建设、经济手段和社会监督, 使企业获得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支持, 推进企业生态伦理建设, 增强企业持续的获利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琪:企业生态伦理的时代价值[J]理论学刊.2001 (4)

上一篇:潜能教育理论下一篇:教学摸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