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伦理

2024-08-03

企业伦理(共12篇)

企业伦理 篇1

摘要:近几年,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企业伦理文化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企业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的基本内容, 明确企业伦理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 是现代企业建设发展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伦理文化,内涵,关系

进入21世纪以来, 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企业之间的竞争力由传统的技术竞争向人力资源竞争转型, 企业文化的作用因此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为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目前, 全国范围内已经掀起了研究企业文化的热潮, 企业文化的发展为企业的运行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之间又重新建立起了新的关系。企业文化备受关注的主要原因是它给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了全新的动力, 在各企业带来高额无形资产的同时, 还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建设, 从根本上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同类型的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建设有不同的影响, 企业伦理文化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利用企业伦理文化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是现代企业发展建设的主要任务。

1 企业伦理文化的内涵

企业经营建设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经济效益, 目前, 很多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存在道德缺失等问题, 因此, 企业伦理文化建设势在必行。“企业伦理”概念和学科起源于美国,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 企业伦理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美国学者对企业伦理作出了以下总结:企业伦理是企业的道德规范准则, 企业职工是道德准则规范的主要对象。但是更多学者认为:企业伦理是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规范, 其对象是企业全体职工。企业伦理的德行内涵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 企业伦理可以有效束缚企业职工的日常行为;第二, 企业的生产经营受企业伦理的束缚;第三, 企业伦理可以正确处理企业各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第四, 企业伦理与法律效率具有较大差异, 企业伦理的作用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认知以及企业规范进行确立。

2 现代企业管理中伦理文化的现状

2.1 企业文化认识扭曲

企业伦理文化引入到我国企业建设中的时间有限, 因此, 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还存在很多问题。企业建设中具有非常强烈的个人利益意识, 企业化理文化与企业建设紧密相关, 但是其对个人利益却没有太大影响, 所以职工通常选择置之不理或者可有可无管的态度, 从而阻碍企业的发展建设, 无形中也影响了自身的利益。这就是企业职工对企业文化认识的扭曲, 将各种危害企业发展建设的思想, 如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厚黑学扭曲下的“中庸之道”, 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在实际的发展建设中, 企业中个人最大化的思想很难实现最终受益的最大化, 这个观念早在“均衡理论”中就得到了论证。总之, 我国企业建设中存在的扭曲思想既不利己, 又危害企业的发展建设, 某些管理存在问题的企业受其影响更加严重。

2.2 企业伦理概念模糊

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以来, 现代管理理念逐渐融入到企业的发展建设过程中, 现代管理理念引进了我国传统的文化理念, 形成了企业伦理文化。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以中西方文化管理哲学为出发点, 企业伦理逐渐发展起来。目前, 我国企业伦理文化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在实际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企业伦理概念模糊的问题。由于我国企业伦理从西方企业引进, 很多文化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不断的研究探索中, 企业职工对伦理文化概念的认识仍比较模糊。

2.3 企业伦理严重滞后

我国企业伦理文化的形成仍处在初级阶段, 很多企业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还是会受西方伦理观念的影响。我国企业本身面临着经济转型的难题, 现在, 又面临着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之间的融合问题, 企业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经营管理显得尤为困难。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绝对有保障, 其“滞后性”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对企业伦理文化的认识上, 传统的文化思想为企业的发展建设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企业整体文化处于滞后状态。

3 企业伦理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

3.1 企业伦理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伦理文化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就是说, 企业文化中有一部分内容以哲学观点为主, 将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作为企业理论文化的后盾, 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载体和源泉。企业理论文化在企业的发展建设中具有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和有效束缚职工行为的重要作用, 也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伦理文化主要分为企业内部和外部两个部分, 本文对其做了简单介绍。

(1) 企业伦理文化与企业内部。企业伦理文化和内部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 二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企业伦理文化在内部涉及的范围非常广, 主要包括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管理者以及全体职工之间应该共同遵守的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在西方国家将其称为劳资双方关系, 在中国, 由于管理者和员工只是分工存在差异, 但是, 他们都是社会的主人, 以西方伦理文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为依据, 中国企业伦理文化就是借助企业管理为手段, 发扬中国传统美德, 从而促进企业管理者和企业职工之间共同发展的、相互协作的关系。

(2) 企业伦理文化与企业外部。企业伦理文化对企业外部的影响主要通过正确处理企业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而得到, 正确处理企业伦理文化与企业外部之间的关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树立正确的伦理意识, 明确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引导政府和企业之间树立正确的合作关系;第二, 重视社会利益对企业发展建设的影响, 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第三, 重视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性, 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伦理责任;第四, 重视双方的共赢, 正确处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3.2 企业伦理文化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企业伦理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以一定形态的企业文化为依据, 为了提升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益, 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创建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在企业的发展建设中, 企业伦理文化可以提升职工的积极性, 为企业的发展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企业伦理文化以社会约定俗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为主, 企业伦理文化不仅具有积极向上、鼓舞人心以及引导职工树立良好职业道德的作用, 还能促进企业管理的发展。企业伦理文化要求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企业信誉, 这就要求企业为社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企业形态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传统的经营理念已经落后于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我国企业管理强调人本管理的重要性, 因此, 必须高度重视企业伦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借助伦理建设的推动作用, 创建良好的企业形象,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同时, 从整体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3 企业伦理文化的本质规定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非常多, 其中环境道德是现今企业承担的最主要的社会责任。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各行各业必须把环境伦理融入到企业的伦理文化中, 为企业管理提供理论基础。企业伦理文化的本质规定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是21世纪企业向可持续发展努力的必然选择。近几年, “企业公民”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以环境保护为出发点的企业建设也因此受到更多人的重视, 企业伦理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其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艰巨。从企业伦理文化的角度出发, 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要求, 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满足环境道德标准, 企业发展建设必须遵守以下原则:第一, 综合效益原则;第二, 公平与正义原则;第三,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现代企业管理伦理思想要求企业在摒弃传统管理理念的前提下, 结合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树立全新的行为准则, 使企业管理满足现代市场的发展需求。

4 结语

总之, 企业伦理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为了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企业建设者应该在了解企业伦理文化基本内涵的前提下, 明确我国企业管理中企业伦理文化存在的问题, 熟悉企业伦理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 为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保障。

参考文献

[1]胡良义.谈企业伦理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 2010.

[2]薛传光.基于企业伦理与使命的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成长研究[D].山东大学, 2013.

企业伦理 篇2

一部具有创新意义的企业伦理学力作--评《现代企业伦理学导论》

由窦炎国教授等人撰写,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企业伦理学导论>是当前我国企业伦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该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伦理建设中的种种问题,在内容、方法、体系及观点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堪称企业伦理研究中的.一部创新之作.综观全书,其鲜明的特色及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 者:赵玲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江苏,徐州,221008刊 名: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UZHOU(SOCIAL SCIENCE)年,卷(期):20(3)分类号:B82-053关键词:

呼唤企业生态伦理 篇3

企业生态伦理又称为企业环境伦理,是处理企业与生态关系的伦理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的总和,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德诉求。它与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相互交融,相互作用,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服务。企业生态伦理问题的提出,发端于企业活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变化。谈到企业经营伦理,人们会想到企业与所有者、企业与员工、所有者与管理者、企业与政府、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伦理关系的构建与体系规范,即企业伦理主要侧重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企业的社会道德和企业的人际道德,而很少注意到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实际上,处理人与自然道德关系的生态伦理也是企业伦理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中国的大多数环境问题都同企业活动有关,我们的企业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工业企业能源消耗比重接近70%,江河的污染有一半以上来自工业企业,大气污染90%来自工业企业。城市污染、农村污染大多也与企业行为或产品品质有关。因企业管理不善造成重特大环境事件屡有发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所以,企业除了把自己的产品、自己的服务做好以外,应该随时考虑怎样能够为社会提供一些其他的服务,即应该承担与其相匹配的责任。当前,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制约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当我们贯彻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时,承担环境保护责任,构建生态伦理,企业责无旁贷。

从短期来看,企业履行环保社会责任,构建企业生态伦理可能要牺牲一部分眼前利益,比如增加污染处理的费用,更新使用更加节能环保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赞助社会公益环保事业等等。我们的一些企业往往也以此为借口,忽视生态伦理,没有承担起相应的环境保护的责任。实际上,从长远来看,倡导生态伦理与企业利益是互利共生的,企业履行环保社会责任是一种推进企业长远发展,实现生态生态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双赢的高姿态明智之举。

首先,企业的生态伦理建设有利于增强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逐步推进,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和市场机制将更加完善,那些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将不会再有生存的空间,中国企业只有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走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资源的集约化经营道路,才能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为此,企业生产必须把“持续发展”作为总体目标,充分考虑到环境生态的维持,努力改善企业环保与发展的冲突关系,提高企业的环保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企业生态伦理的必然要求。

其次,建设企业生态伦理,绿色生产,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获得参与国际竞争通行证的迫切需要。今天的中国经济已经同世界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参与国际竞争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就是因为生态伦理的缺失,中国的产品屡遭“绿色壁垒”的阻挡,被挡在了发达国家的门外。因为西方国家环境保护意识较强,各种环境标准的制订和实施相比发展中国家而言比较完善。发达国家充分利用与发展中国家在环保方面的差距,以环境保护的名义构造出形形色色的绿色壁垒,以保持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使国内市场免受冲击。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忽视绿色产业的发展,盲目开发出口产品,放松对产品安全和防污标准的监督检验工作,没有形成无公害的管理体系,许多产品不符合环保标准。因此,只有强化企业生态伦理建设,才能使我国企业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在未来的全球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再次,建设企业生态伦理,是企业树立公民形象,提升社会认同与支持,获得长远利益的重要选择。今天,中国民众的环保意识已然有了巨大的提高,中国人开始越来越注重企业的环境行为,关注企业的公民责任。一个在环保方面负责任的企业无疑会在社会公众心中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优秀的企业公民将会受到公众的尊重、信任与支持,负责任的企业形象无疑会给企业带来竞争上的巨大优势,并促进其与消费者、政府和社会其他各方面的良好关系,实现企业更大更长远的利益。

倡导企业生态伦理,意味着企业主动承担起环保的社会责任,向社会表明了企业对待环境的态度,也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需求。

生态伦理标准的明确

自觉履行企业生态环保义务,建设企业生态伦理,首先要求我们的企业主动建立起明确的生态道德标准,在企业制定决策和生产经营过程中,明确什么样的行为符合生态道德,什么样的行为属于生态不道德,以生态道德标准来约束企业的行为。企业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最终都可以归结为道德价值判断问题,优先考虑何种价值的问题及采取行动的意愿问题,所以是价值取向问题和意愿选择问题。因此,生态伦理建设要我们的企业必须建立起正确的企业生态伦理道德评价标准,学会用生态整体思维的方法去进行经济运作,除经济分析外,还要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从生产技术和工艺的使用到产品的开发,从产品的设计、组织生产、成品出厂到使用后的整个生产过程,都必须考虑到有利于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安全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方面,主动承担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实现生态伦理和企业效益的“最优化”,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优秀公民。

生态伦理氛围的塑造

生态伦理建设呼唤企业的自觉行为,要求我们的企业以生态绿色为导向,在绿色价值观的指导下,营造良好的企业生态文化,使企业组织内部形成浓厚的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企业生态伦理氛围,在外部树立企业关注环保、主动承担责任的优秀形象。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同样具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无论是企业的经营者还是员工,其思想动机或是行为方式,都是依赖于企业特定的价值目标。而企业生态文化的创建,就是要营造这样一种道德氛围。首先提倡我们的企业家进行生态性决策,执行绿色领导力,做倡导企业生态伦理的典范;同时也要组织员工学习关于生态环保方面的知识,提高其生态意识水平,自觉树立尊重自然,科学发展的生态态度,形成自觉的生态责任感。

企业伦理研究综述 篇4

一、国外企业伦理学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企业伦理的研究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经过发展也产生了不少学术著作, 如加瑞特 (Garrett T.M) 等人编写的《企业伦理案例》、乔治·恩德勒 (Enderle G.) 等主编的《经济伦理学大辞典》、P.H.沃恩 (P.H.Werhane) 和R.E.弗里曼 (R.E.Freeman) 主编的《企业伦理百科辞典》、霍尔斯特·施泰因曼 (Horst Steinmann) 和阿尔伯特·勒尔的《企业伦理学基础》、詹姆斯·E·波斯特 (James E·Post) 等人编著的《企业与社会:公司战略公共政策与伦理》。目前, 国外对企业伦理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展开, 即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此外, 国外学者对于企业伦理的研究则更偏重于实践应用的层面上, 并将企业伦理融入到日常的管理之中, 通过对大量案例的分析, 更真实反映出企业伦理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 其内容主要涉及到产权制度、企业员工的权利与义务、企业社会责任以及企业与环境等问题。对于企业的道德问题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霍尔斯特·施泰因曼 (Horst Steinmann) 和阿尔伯特·勒尔 (Albert Lohr) 所著的《企业伦理学基础》谈到企业非伦理行为的根源是基于制度压力、组织上的局限以及经理的道德这三个方面。制度压力指的是当今的社会制度造成了当前市场上的竞争经济, 为了取得利润最大化而产生的不道德行为。组织上的局限从组织结构上的障碍和组织文化上的障碍分析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如对劳动分工问题、决策权限分散、企业文化价值定势等问题做了分析。经理人的道德则是从构成企业主体的个人道德阐述不道德的产生,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经理人的行为方式说明了道德在不同企业中的不同的作用。作者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层次论述了企业非道德行为产生的根源, 其理论得到了学界的一致认可, 无论是国外还是我国学者大多也是从这三个层次展开论述的。

詹姆斯·E·波斯特 (James E·Post) 等人编著的《企业与社会:公司战略公共政策与伦理》第五章讲到企业经营中的伦理困境的原因是基于四方面的原因:1.个人获利和个人利益。2.盈利和竞争压力。3.经营目标和个人价值观。4.多文化交叉矛盾。从这四个方面讨论了企业伦理问题的性质, 并列举了相关案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罗伯特·杰克考尔 (Robert Jackall) 的《道德困境—公司经理的世界》一书中介绍了一个成功的经理人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内部员工的处事原则问题, 从公司运营的每个环节揭示了在激烈的竞争之下企业所面临的道德上两难的选择。

国外对于企业道德研究大多从公司的管理角度出发, 从实践的层面分析公司在治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道德问题, 只有认清这些道德问题才能正确处理好经济与伦理之间的矛盾。但是国外学者对于理论层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仅仅指出了其中的问题而没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

二、国内企业伦理问题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企业伦理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学界主要围绕企业伦理的概念、企业伦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如何开展企业道德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一) 关于企业伦理概念的界定

对于企业伦理这一概念的界定国内学者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一些学者将企业伦理视作一种道德规范, 并从行为约束的方面对企业伦理进行界定。

我国学者朱贻庭认为“企业伦理是以企业为行为主体, 以企业经营管理的伦理理念为核心, 企业在处理内、外关系中的伦理原则、道德规范及其实践的总和”。此外美籍学者成中英教授、陈荣耀、周祖成教授、李萍也都从道德规范这一角度对企业伦理进行了界定, 从企业道德规范的层面指出企业在处理各种关系时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2. 从企业伦理的结构上对企业伦理的整体进行解读。

欧阳润平教授提出“企业伦理是企业利益及利益相关关系存在于发因素构成企业伦理的整体结构, 并呈现出相互影响、交互联系的循环状态”。学者李健认为“企业伦理是指在企业全部生活中所蕴含和活跃着的道德意识、道德准则与道德活动的总和, 它是一个具有复杂的内在结构的系统”。二者都从企业伦理结构的层面加以界定, 更清晰地从企业伦理的整体上对其进行解构。

上述定义是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伦理的含义进行的界定, 但是二者并不矛盾, 对于企业伦理的含义的界定, 大多数是从道德规范上来讲。但是这样界定是不全面的, 企业伦理不仅仅只是一种行为规范, 更应该内化为一种软的约束力量, 应当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 指引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 结合以上学者对企业伦理含义的分析, 本文认为企业伦理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处理其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善恶价值取向及应遵循的行为规范, 是企业有机组成的一部分, 是与企业生命力息息相关的一种企业文化。所以企业伦理不仅仅是约束制约企业行为的规范, 而是两者的相结合。

(二) 企业伦理与企业利润的关系

一些观点认为企业作为社会的个体, 无需承担企业道德责任, 企业的惟一目标就是获得经济效益, 而不用在乎盈利的手段。还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 竞争的压力反而使一些讲道德的企业难以立足, 对此企业伦理和企业利润真的是不可调和的产物吗?围绕这些话题一些学者展开了讨论。

陈炳富、周祖成在《企业伦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关系》中指出不讲企业伦理有损企业长远经济效益, 企业不讲道德是一种短期的、自杀性行为, 长此以往, 企业必定处理不好与相关利益者的关系, 自然也不能长久的自足, 遵守企业伦理反而能获得更高的利润, 并且超越单纯的经济效益。可见二者并不矛盾。

王学义在《企业伦理学》中指出企业经济关系受到一定的道德原则支配, 企业伦理目标是企业经济目标的调节器, 企业只有通过道德的作用来配置社会物力、人力等各种资源, 使这些资源都尽可能大地产生经济效益, 推动社会的繁荣, 这才是企业获取经济利润的应有之义。

龚天平教授从另一种角度分析两者的关系, 通过对近年来对国外学者关于企业伦理与经济绩效关系的总结指出, 目前国外的观点大致有三:企业伦理阻碍经济绩效的提升, 两者呈负相关关系;企业伦理促进经济绩效的提升, 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企业伦理与经济绩效之间不存在确定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 而是复杂多变的。通过研究龚教授并没有直接指出企业伦理与经济效益是否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企业伦理不能成为企业谋取经济绩效的权宜之计, 而必须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目标。

关于企业利润与经济利润关系许多学者大多从理论的角度上来分析, 因为目前没有实际的资料和可量化的数据证明这两者的关系不冲突, 但是从伦理的层面来讲, 企业经济利润的获取终究不能脱离道德的层面, 即使企业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取了暴利, 也只是一种短期行为, 并不能使企业长久地立足于整个市场。

三、企业伦理建设问题

关于企业伦理的建设问题, 主要是从管理学和伦理学的角度展开的。

(一) 基于管理学的角度谈企业伦理的建设

陈炳富、周祖成在《企业伦理学概论》中谈到阻碍企业讲究伦理道德的因素, 从宏观上说企业的短期行为、我国法制不够健全、地方保护主义、金钱的压力和诱惑成为了阻碍企业伦理发展的因素。微观方面主要从小团体利益、责任不明确、对伦理道德的认识不足以及非伦理决策等方面分析。针对这些制约因素, 从伦理领导、企业伦理守则、伦理决策、伦理道德教育和伦理控制这几个方面提出了企业伦理建设的。夏绪梅在《企业伦理建设途径探讨》中指出构建企业伦理需要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探讨。外部建设是基于国家目前的环境, 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强化消费者的严密监督构建企业伦理。内部建设是企业就自身来讲一要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制度化, 二要加强人员伦理道德教育及路训。三是设置伦理机构、配备专门的负责人。刘红叶在《企业伦理概论》中指出企业伦理的构建首先要完善组织结构, 为企业伦理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构建学习型组织。其次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道德素质, 最后要实行伦理化的决策模式。徐金发在《企业伦理学》中也谈到企业伦理决策与建设的问题, 并重点叙述了企业管理决策中伦理的作用。朱金瑞在《当代中国企业伦理的历史演进》中提出了中国企业伦理建设的基本原则。徐大建的《企业伦理学》也分析了企业伦理建设的战略以及企业伦理的价值体系、对策的伦理评估等问题。

以上学者针对目前的国内环境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及对策, 为推动我国企业伦理建设指明了方向, 从我国经济宏观调控和企业管理的模式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二) 基于伦理学的角度谈企业伦理的建设

基于伦理学的角度谈企业伦理建设问题主要是从企业文化的构建方面分析的, 王学义指出构建企业伦理要塑造伦理型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动态稳定的状态, 企业文化应该让每一个员工认可, 并从员工本身得到体现, 同时指出要塑造道德型企业家。陈雷的《理解企业伦理》具体分析了民族文化与企业伦理的关系。赵德志在《企业文化与企业伦理》中认为企业行为是否合乎道德, 一方面取决于企业领导者的道德状况, 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企业其他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雇员的伦理意识与道德水平, 而这一切也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企业文化从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的伦理状况。综上所述企业只有树立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有正确的价值观指引, 从伦理角度而言企业伦理建设自然也会在正常的轨道上进行。

目前对企业伦理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仍然处于不成熟阶段。在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研究当中, 一些研究者把企业伦理看成是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应用, 并认为企业伦理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企业道德规范, 把道德规范变为外在的、强加给企业的枷锁, 如果将企业伦理只停留在道德规范的层面, 并以此为标准去评判企业的行为, 人们对企业道德规范就会有反感而逃避责任。目前学界对企业伦理问题的研究还处于比较宏观的层面, 还不能将企业应有的道德责任、社会责任及法律责任真正地落实到实践当中, 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只是泛泛而谈。企业道德问题的解决远不是理论学术就能解决的, 只有将其上升到实践的层面,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在伦理问题上遭遇的困境。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 我国经济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企业道德失范的行为也随之而来, 并引起理论界、企业界及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本文主要就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企业伦理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文献梳理, 为企业伦理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企业伦理,伦理建设,道德难题

参考文献

[1]欧阳润平.企业伦理——实现义利统一的理论与方法.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2]周祖城, 陈炳富.企业伦理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3]朱金瑞.当代中国企业伦理的历史演进.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年, 第一版.

[4]夏绪梅.企业伦理学——转型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伦理问题.科学出版社, 2008年版.

[5]霍尔斯特·施泰因曼 (Horst Steinmann) , 阿尔伯特勒尔 (Albert Lohr) (著) , 李兆雄 (译) .企业伦理学基础.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年版.

[6]P·普拉利 (著) , 洪成文 (译) .商业伦理.中信出版社, 1999年版.

[7]理查德·T·德乔治 (著) , 李布 (译) .经济伦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第五版.

[8]吴新文.国外企业伦理学三十年透视.国外社会科学, 1996 (3) .

[9]龚天平, 窦有菊.西方企业伦理与经济绩效关系的研究进展.国外社会科学, 2007年, 第6期.

论企业伦理再造 篇5

论企业伦理再造

中国的企业正处在转型和对外开放的环境之中,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及新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形成必将引起企业伦理的更新和再造,而企业伦理的更新和再造又将进一步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环境的完善.企业伦理实体的再造,现代企业伦理关系的再造,企业伦理制度与企业伦理理念的再造是企业伦理再造中必须首先和重点关注的问题.

作 者:陶莉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工商管理系副教授,成都,610064 刊 名: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6) 分类号:B82-053 F406 关键词:企业伦理   再造   市场经济  

企业“跨地”的伦理风险 篇6

我们知道,在美国,喝酒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沙特阿拉伯,喝酒被认为是违背了道德规范,甚至要被关进监狱;

诺基亚5110在中国市场推出时,其按键是白色的,这在其他国家很流行,但中国的消费者觉得白色不够高档,并且容易弄脏。后来诺基亚公司针对中国市场做出了产业链调整:5110的按键从此变成了黑色。

……

在经济一体化日益明显的今天,企业跨地区、跨国经营活动越来越频繁,这在淡化国别间“经济国界”的同时,却也使“伦理国界”更加突显。事实上,企业跨国的风险,除了投资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等经济风险外;除了东道国政局变动、局部战争、恐怖事件等政治风险外,就长期来看,也具有文化伦理上的风险。就伦理风险的广泛意义而言,不同的民族性格、思维模式、宗教信仰以及对文化符号系统的理解等都会成为企业跨国的伦理风险,对跨国企业选择东道国的市场进入模式和长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伦理风险的具体内容有很多,我们可按企业具体经营实践和市场准入过程来谈:

首先,一个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首先将面临经营合法性的伦理风险问题,也就是说企业在东道国能否得到真正的认可。因为合法性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法律允许的问题,还是一个与政府互动的关系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普遍承认的问题。跨国企业合法性的伦理风险主要有两点,一是文化差异带来的对合法性认同的不同。跨国企业发现他们的世界观和东道国的世界观存在明显差异,他们试图缩小两种不同文化伦理间的差距,然而,当他们试图适应当地风俗和企业运作方式时,他们又会受到母国的攻击。这就对跨国企业自身的合法性问题造成了伦理的两难境地。二是两者的利益冲突导致对合法性的不同处理与安排。在欠发达国家,当地政府要施加各种控制措施,而跨国企业往往把重点放在经济增长、效率、专业化、自由贸易和竞争优势上。所以,企业和东道国之间利益的真正或潜在的冲突,把跨国企业置于了一种“非赢”的境地当中,面对合法性危机的伦理风险。

跨国企业一进入东道国,就会遭遇与东道国企业竞争的问题。这一问题上的伦理风险主要指跨国企业与东道国公司在主体身份、经济权利、交易规则等方面是否“平等”的风险问题。我们看到,迅速发展的中国市场是一个机会与风险并存的复合体,一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众多竞争对手令每一个行业都充满了残酷厮杀的味道。为了应对中国本土企业的成本优势,一些跨国企业不得不低下高昂的头,推出低端产品去应对竞争。宝洁推出9.9元的飘柔去回击丝宝的进攻;东芝、飞利浦等高端彩电大跳水,以抗击创维、长虹等本土企业。

跨国企业进驻东道国时,不可能全部任用母国职员,往往需要任用一批东道国职员。这个现实使得跨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伦理风险,其主要指跨国企业在招聘、任用、培训、考核东道国员工时因所持的不同伦理标准和职业道德原则所产生的风险。2005年6月23日出版的英国《太阳报》爆出惊人消息,英国数家银行客户的保密数据被印度的业务中心的雇员出卖。据悉,在印度为英国和美国打工的商业尤其是金融公司服务的员工有35万人,而他们拿到的工资只有西方国家工资水平的五分之一。这个案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随着跨国企业的发展,国内腐败也超越国界成为跨国腐败。跨国腐败的风险和危害众多,不仅涉及直接的经济成本,还涉及一些间接的成本——道德败坏、愤世嫉俗、对政府和制度的道德反感等。2005年5月23日,据美国司法部官方网站,美国DPC医疗公司由于在中国巨额行贿而受到总额480万美元的罚款。同样,2004年,朗讯科技在中国的公司就因涉嫌行贿,被迫撤换4名高管进行自我了断。

另外,跨国企业在质量安全、环境问题上也存在着伦理风险。这主要是指公司在有毒气体排放、用水污染、掠夺自然资源、破坏生态平衡、转移有害垃圾、导致恶性事件等环境问题上一系列不确定事件。重视防范环境伦理风险的产生是跨国企业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强生公司在与公司发展配套的道德体系中(其核心是一条条对顾客、雇员、社会所持道德立场的信条)专门提到:“我们必须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爱护那些我们有权使用的公共财产。”

我们认为,伦理道德上的冲突是经济利益矛盾在价值观念上的体现,经济利益及其矛盾决不是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隐藏着不同的价值文化观念的对立。文化、风俗、语言、态度及制度因国家而异,有时,会给跨国企业造成难以逾越的发展障碍。语言习惯的不同,还有对不同色彩的认可程度,对管理者性别的看法等文化风俗上的差异都会导致伦理风险的产生。

此外,企业还存在广告媒体的伦理风险、政企关系的伦理风险等等。

伦理风险客观存在,需要我们的正视与重视。一般来说,按企业的主体性和东道国的环境,跨国企业伦理风险的规避有以下几种程度:风险回避、风险减弱、风险转移、风险化解等。现在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比如卡特皮勒、强生公司、莱克斯诺等已经制定并使用适合全球范围经营的规范。这些规范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全球战略,即以标准化的产品在各个国家市场上进行销售,使用相同的基本营销方法,比如松下公司;一是国别战略,管理人员针对不同国家对其产品和市场战略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联合利华公司等。这两种战略都各有优势和不足。而卡特皮勒公司则创造了一种将两种战略优点集于一身的战略。该战略准则由其委员会主席发布,题目是“全球商业行为规范”,它探讨了很多细节问题。在它的前言当中明确地说明了该准则的目的是在更广泛的伦理意义上,指导全球商业活动,其他一些公司没有提出其国际运作的综合规范,而是提出一些准则。除了由具体公司制定的公司规范之外,还有一些国际组织也制定了全球规范或标准。如Caux原则、《全球报告发起》、Sullivan全球原则、OECD对跨国企业的指南等等。

公司在理念上用全球行为规范防范伦理风险的发生,同时还应该把伦理风险问题考虑并纳入其高层决策系统和策略管理当中去。具体地说,就是指企业在高层决策时,制定企业战略时,要充分考虑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决定企业所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利维-斯特劳斯公司(Levi Strauss)就在公司战略和决策中考虑到了伦理因素,认为在选择承包商和生产的国家时要特别小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品是符合其价值和声誉的。20世纪90年代初,该公司就制定了一套全球原材料指南,要求其承包商必须达到这个标准。通过把道德因素纳入决策过程,利维-斯特劳斯公司认为自己获得了重要的短期和长期的商业利益。

理查德·德乔治提出以下7项道德指南,对伦理风险的规避有很好的预警作用:跨国企业不能进行直接故意的伤害;跨国企业为东道国带来的好处应该大于其带来的坏处;跨国企业应该通过它们的活动,对东道国的发展做出贡献;跨国企业应该尊重雇员的人权;跨国企业应该照章纳税;在当地文化不违反道德标准的情况下,跨国企业应该尊重当地的文化,并且与其保持一致,而不是违反当地文化;在制定和执行基本的、公平的制度时,跨国企业应该和当地政府保持合作(比如税务制度、健康和安全标准)。

当然,跨国公司有时也会面临不可跨越的伦理障碍时,这时应该考虑在东道国停止其经营行为。以中止行动来回避伦理风险,一是基于跨国企业本身执行的道德标准,二是服从于跨国企业的全球风险管理战略。现在,很多跨国企业已形成庞大的、一体化的国际管理风险网络,即不是孤立地考虑某一子公司所在国的市场、资源等风险因素,而是在多国甚至全球范围内考虑选择合适的生产技术、生产地点和销售区域这些因素,以便最大限度地分散风险,实现全球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比如,几年前,由于印度在国家所有权和控制方面的立场,IBM和可口可乐就停止了其在印度的经营。Levi也曾停止过在秘鲁的原材料供应,主要是出于关心员工安全问题,后来条件改善了,Levi公司取消了中止行动。

经济的全球化意味着经济建设将在各个领域、各种层面、各种利益之间展开全方位的竞争,同时文化因素、道德水平以及由此带来的企业跨地经营中面临的伦理风险,将直接影响制约着我国“入世”后经济发展的进程。同时,我国企业也面临着跨国、跨地区经营的风险现状,仅就国内来讲,就存在南北方、沿海与内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等不同程度的伦理风险问题。为此,重视经济全球化下企业的伦理风险,重视各国企业在处理伦理风险上的水平差异,重视西方跨国企业化解伦理风险的成功经验,是我国企业跨地区、跨国经营成功的根本所在,是我国企业提升竞争力、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之处,也是加强我国经济道德和商业伦理建设的重要前提。

企业内部的伦理管理 篇7

案例二:杨某曾为某部门主管, 怀孕后被公司安排在“机动工作职位”, 负责办公室的清洁、打扫、消毒等卫生保洁工作。同时, 公司还可以随时要求其执行一些其他事务性内勤工作。公司在给她重新安排新岗位后并没有减少一分劳动报酬和福利, 月薪保持原有主管待遇不变。该公司一直坚持认为这样做是符合法律要求的, 反而认为如果杨某不接受这份工作, 则是轻视清洁工这一工作岗位。

上述两个案例都是企业内部管理中典型的事件。从公司内部的规章制度, 或者更广泛一些的法律角度来说, 公司的做法都没有违规甚至违法。但是, 上述案例却涉及企业管理中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 也常容易被忽视的方面——企业伦理问题。虽然企业伦理可能只涉及很小的问题, 但是就是这样一些细小的方面如果处理不当, 也会给企业运行带来负面的影响, 如何处理好这些伦理关系值得企业深思。

1 企业伦理管理问题研究

伦理古已有之, 伦含有类、序等意;而理则是道理的意思。意思是说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或各种事物时, 能够做到区分清楚、处置得当、恰如其分。伦理也就是人们处理相互关系时遵循的各种道德准则和规范。而企业伦理, 又称为商业伦理, 或商业道德 (Business Ethnics) , 指任何商业组织以合法手段从事经营管理活动时所应遵守的伦理准则。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 在一系列企业出现经营活动的丑闻的背景下产生的。企业伦理的范围目前主要涵盖企业内部关系中的伦理规则 (即企业文化) , 这也是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中要掌握的伦理标准和措施;以及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与商业伙伴和同业机构间的伦理规则 (即职业道德) , 和企业与外部社会环境交往中的伦理规则 (即社会责任) 。

2 实施企业内部伦理管理的动因分析

企业伦理对于提高企业经济行为的有效性来说,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 企业伦理包括企业外部伦理关系和企业内部伦理关系两个方面。企业遵守外部伦理准则能够保证企业公平公正地参与市场竞争, 为企业带来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合理稳定的收入;而企业内部良好的伦理规则能够为企业构建一个和谐的内部工作环境, 使员工在和谐的工作氛围下工作, 产生较高的工作效率;因此处理好企业内外部的伦理关系是企业获得长期持续发展的动力。从二者的关系来看, 良好的内部伦理是外部伦理治理坚实的保证, 本文也将着重讨论如何处理企业内部关系中的伦理问题, 即企业内部伦理管理。

企业内部关系中伦理规则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所有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从伦理关系角度来说, 良好企业文化的创建, 不仅能够为企业内部员工建立共同认可的, 符合伦理要求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激励员工们的行动;也能够在日常工作中规范员工们的行动, 使他们能够分辨道德与否的现象, 减少不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 表现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同时由于行业的不同, 企业文化的创建不仅要符合一般伦理道德的要求, 还要能够体现出企业的特色, 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员工,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还能够使企业在参与外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差异性而获得竞争优势。

3 企业内部伦理管理的措施及方法

在目前的企业管理中, 伦理道德问题已经不仅仅是财务丑闻、贿赂、性骚扰等人们通常议论的问题, 而且已经延伸到人力资源政策、营销政策、资本投资等领域, 上述案例出现的问题就是现实中企业在人力资源政策伦理缺失的例证。对于伦理缺失问题, 除了需要来自于伦理道德的社会环境的培育和法律的进一步规范约束外, 还需要通过企业自身的企业伦理建设和管理来完成。

3.1 建立良好的伦理理念

要进行伦理建设和管理, 企业首先应该在思想上要澄清一些模糊和错误的认识, 充分认识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效益、与伦理道德之间的辩证关系。

企业应该认识到, 遵循伦理准则, 讲伦理道德对企业来说在经济上可能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例如对企业内部管理来说, 需要制订伦理道德原则和规范, 遵循一定的企业内部伦理准则, 对全体员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而对外遵守伦理准则则要求企业不能够只注重企业自身效益, 还要关注社会利益等, 这些无疑都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 但是这些成本的增加最终是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能够为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

企业应该将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等的伦理原则融合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中去, 建立符合伦理道德准则的企业价值观念, 在实践中贯彻合理的伦理准则, 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这样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 并且能够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激励他们的工作行为。从上述案例中也可以看出, 如果企业具有良好的伦理管理理念, 就能够妥善处理好怀孕女职工工作岗位安排以及优秀员工的提升问题, 这样不仅对于事件当事人起到了保障、激励的作用, 对于其他员工来说, 也能够通过这样的事件感受到企业充满“人情味”和“人本管理”的企业文化特色, 使员工们增强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2 建立企业内部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

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 可以使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们的行为有章可循, 减少行动中的盲目性。例如企业在内部经营活动中, 除了应该对投资者负责, 还需要对员工负责。企业应该做到不歧视员工;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员工, 合理安排工作岗位, 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能够为员工的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善待员工等。这些措施的实施都需要企业有良好的内部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作为保证, 而这些内部的伦理管理规范应该成为企业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有益和必要的补充。

建立这些规范和准则, 企业可以参考SCI制定的《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中涉及的内容, 这一规则中的相关部分对企业伦理规范和准则的建立有一定参考价值。如果在上述案例中, 企业能够认真理解和领会《SA8000》的有关内容, 那么在进行岗位安排和工作提升等事件中就不会做出如此的处理。同时企业还应考虑到企业本身经营活动的特点, 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内部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另外, 除了需要建立企业内部的伦理规范和准则之外, 还应该对管理者和员工进行伦理道德的培训, 增强他们的企业伦理道德观念, 使他们的行为不仅是合规合法的, 更是符合伦理道德要求的。

3.3 建立相应的伦理管理岗位

设置内部伦理管理岗位是企业进行内部伦理管理的另一重要环节, 设置伦理管理岗位可以促使组织强化充分授权, 强化对内部伦理的管理。从职责看, 伦理管理岗位的主要职责是调查组织伦理状况, 发现伦理问题, 配合相关部门制定内部伦理改进方案, 实施内部伦理培训, 负责内部伦理考核。从部门归属看, 因为伦理管理问题属于企业文化范畴, 伦理岗位应该从属于企业文化管理部门岗位。从目前实践看, 国际上一些知名企业为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伦理管理职能, 已经着手在企业内部设立首席伦理官岗位, 如世界500强之一的1882年创建的美国丘博保险集团。企业由董事会和首席执行官指定一位执行官员担任首席伦理官, 并设有由高管人员组成的道德规范委员会, 负责保证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在合理的法律条款下有效地实行。首席伦理官定期向委员会和董事会报告道德行为准则实行的过程、进展和效果。

3.4 建立伦理考核机制

另外, 本文认为企业伦理控制系统也必须纳入企业内部伦理考核管理的体系, 而伦理控制系统在这里主要表现为企业的伦理考核机制。良好的伦理考核机制能够促使企业的内部员工形成共同认可的, 符合伦理要求的价值观念, 使员工真正理解“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等行为准则, 从而能够在日常工作中规范员工的行为, 激励员工的行动。在企业内部, 伦理考核机制一方面表现为企业应该有相应的内部伦理控制制度, 另一方面还表现为企业伦理管理官员具有对内部伦理关系进行调查、汇报、处理的职能。他们可以对于企业日常行为活动的伦理道德性进行考核, 奖励道德的行为, 对不道德的行为进行处罚, 逐渐形成对管理者和员工进行文化熏陶、伦理道德教育的习惯, 从而使他们能够对不符合伦理要求、不道德的行为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苏勇.管理伦理学[M].东方出版社, 1998 (5) .

[2]苏勇, 陈小平.管理伦理学教学案例精选[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6) .

[3]L.T.霍斯默.管理伦理学 (第5版)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11) .

从诚信角度看企业伦理 篇8

而在企业伦理所反映的各种价值观中诚信又是其核心的内在价值观。诚信之所以重要, 就在于它是一切制度和规则得以确立和运作的基础, 是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根基, 是一切文明的立足点。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 离开了诚信, 市场经济就寸步难行。对于一个企业来讲, 诚信就是企业的信用, 是企业在市场中立足的根本和基础。

一、诚信可以造就并保持成功企业长盛不衰

美国《财富》杂志最近公布的全美500强企业中, 沃尔玛以2, 198亿美元的年销售收入跃居榜首。沃尔玛的成功源于七大要素:一是真实健康的财务状况;二是突出的内外一致的形象;三是诚实守信的服务;四是团队协作精神;五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诚信服务;六是公平、公正对待员工;七是激励和创新。这七大要素都与诚信有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内核, 不是游离于企业生产经营之外的东西, 而体现在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 是协调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从企业创造价值的角度上看, 诚信更是一项重要的、无可替代的无形资产。它可以提升企业品牌, 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种产品质量是否优良, 一项服务是否尽到了责任, 一张报表是否准确, 都体现了企业的诚信度。

毋庸置疑, 市场中不守诚信的企业确实不少。导致企业失去诚信的因素不外乎如下几点:

一是只顾眼前或局部利益的短视行为。这种短视行为主要表现为产品质量或服务的低劣, 与企业对社会的承诺不相符合。市场上流行的制假贩假、以次充优、以伪当真等行为就是代表。这种行为一旦被市场发现, 面临的将是信任的崩溃。从长远的利益来看, 企业这样做无异于自杀。

二是害怕公开自己的缺点会失去市场信任的错误理念。比如, 对产品的质量缺陷不敢承认, 对企业财务状况不敢公开真实数据等。其实, 坦率承认自己的不足至少表明了改变不足的诚意, 这本身是诚信的表现, 仅此一项就一定能获得市场的公信力。以烟草行业为例, 现在的香烟包装外表大都印有“吸烟有害身体健康”、“焦油含量多少”、“烟碱含量多少”等字样。表面上看, 这对香烟销售是不利的, 但这种包含人性化的诚信却能获得消费者的一致认同, 香烟的销售并未因此受到影响。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 采取各种各样措施, 来为自己的名牌产品设立防伪标志, 这也同样是敢于面对市场的一种诚信, 也获得了市场的认同。

三是对市场游戏规则的不熟悉。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和个体业主对诚信作为企业伦理的核心没有充分认识, 却把追求利润作为唯一的行为准则。这样做必定会导致竞争力的降低, 最后被市场驱逐。大部分中小企业以及个体业主的失败也正缘于此。

由此, 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企业的短期繁荣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 但是企业的长期增长并保持长盛不衰的力量, 只能从人类几千年来延续的价值公理中获得, 而这种共有的价值观正是诚信的理念。

二、诚信可以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

联想公司总裁柳传志说过:“诚信是当今中国企业界的稀缺资源。联想由于讲诚信, 目前坏账率不到万分之五。诚信是日积月累一点一滴做出来的, 联想是先做出来再说, 时间长了人家就信了, 现在有很多公司说了很多, 但却做不到, 时间长了投资人和消费者就不会信了。”柳传志这番话给我们的启示是:讲诚信其实是做诚信, 而且要坚持不懈地做诚信, 才能在社会交往和商品交换中处于有利地位。

违背‘企业伦理’的会计考量 篇9

作为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学术领袖,阿奇·B·卡罗尔对企业社会责任作出了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意指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组织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裁量(慈善)的期望。”卡罗尔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希望企业履行的义务。社会不仅要求企业实现其经济上的使命,而且期望其能够‘遵法度、重伦理、行公益’。因此,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由裁量责任(即慈善责任)之和。

王新新杨德峰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及其启示企业研究

(一)经济责任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企业以生产和服务满足社会需要,成功的企业能够合理配置资源,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效率,保持竞争优势,持续不断的获取利润。企业的经济责任要素包括:股东盈利、经济效益、竞争能力、经营效率、持续发展等方面。企业经济责任是企业其他责任的基础。

(二)法律责任

企业不仅要为股东创造财富,而且肩负着必要的法律责任。社会赋予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权力,并支持企业开展盈利性活动,同时也要求企业在法律框架内实现其经济目标。因此,企业的法律责任要素包括:遵守法律规范、履行法定义务、成为守法企业公民、产品符合法定要求等方面。

(三)伦理责任

伦理责任包括那些尚未纳入法典的、期待的或防止的活动与实践,反映了消费者、雇员、股东、社区等对于公平、公正和道德的关注。企业的伦理责任要素包括:防止为完成经济目标而在伦理标准上作出让步、企业公民应该做符合道德和伦理的事情等方面。

(四)慈善责任

社会通常还对企业寄予了一些没有或无法明确表达的期望,是否承担或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完全由个人或企业自行判断和选择,其是完全自愿的行为,卡罗尔将此称为企业自行裁量责任。企业的慈善责任要素包括:管理者和员工积极参与慈善活动;资助教育、医疗、贫困、残疾等公益事业等。

二、企业是“矛盾统一体”

“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描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类型,首先企业对股东负有经济责任,其次企业对顾客、雇员、公众、社区、供应商、竞争者和债权人等负有法律、伦理和慈善责任。二者既有对立又有统一。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契约性组织,盈利是企业永恒的话题,所以企业具有很强的“经济性”。然而企业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其行为关系到众多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其“社会性”也显而易见。二者的均衡发展是企业的唯一出路,也就是说只有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才能够持续发展、基业长青。对于这一点,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学从不同角度都有所论述。法学家刘俊海将企业社会责任首次引入公司治理研究,他认为“公司不能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营利或赚钱作为自己存在的唯一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社会利益。”

(一)社会学认为

“社会责任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复杂的社会学问题。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企业处于社会环境之中,是社会系统中的一种次级群体。企业在与社会其他群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会得到社会给予的好处,同时也会对社会作出贡献。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二)管理学认为

“权力与责任是对等的,企业只有承担社会责任,才能拥有对社会的权力。企业社会责任既是企业的宗旨和经营理念,又是企业用来约束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行为的一套管理和评估体系。”

(三)伦理学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实质上是社会对企业的伦理期待,意指企业的伦理责任。企业作为一种利益性存在和契约性存在,承担着企业公民角色,要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承担伦理责任;企业在社会中的权力,也需要通过承担伦理责任来予以制衡。

(四)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企业追求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但是由于存在外部性与信息不对称问题,企业行为常常会超出其自身应有的边界,对社会、员工等利益相关者产生不利的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是将企业的外部影响内部化。”

(五)从政治学视角讨论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政治的核心问题是权力,政治关系的基础是经济关系。企业生存于一定社会之中,以一定的政治权力架构和经济关系体系为约束。必须让渡一部分权力给政府或社会,以换取企业在有序竞争的市场中生存,在复杂的社会矛盾冲突中发展。因此,无论从政治道德规范、政治法律还是政治制度来看,企业都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三、以‘资产负债观’考量企业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基本属性

按照企业社会责任的强制性,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显性社会责任和隐性社会责任两类。其中:法律责任具有强制属性,而慈善责任并不具备强制属性,只有伦理责任兼而有之。

违背‘法律责任’企业将受到严厉制裁,而对于‘慈善责任’企业则可以自由裁量。我们将伦理责任分为:显性伦理责任(强制性很明显)和隐性伦理责任(强制性不明显)。

(二)以负债度量企业社会责任

1、法律责任

当企业的某项行为违背了法律要求时,企业就应当承担现时义务(即:法定义务),如果该行为将导致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并且金额能够可靠计量,企业就必须确认与计量负债。正基于此,准则在众多方面都做出了相关规定,例如:‘职工薪酬准则’中“辞退福利”的核算,‘固定资产准则’中“弃置费用”的核算等等。特别是在‘或有事项准则’中,对未决诉讼、债务担保、亏损合同、重组义务、产品质量保证等方面都有着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在众所周知的一些事件中,事前未作任何列示与披露令人深思!

试举一例加以讨论:2008年8月爆发的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婴幼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的恶性事件(以下简称三鹿事件)折射出一些会计问题。现时义务的界定:三鹿公司的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六条、第四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第一百四十四条和第一百五十条的规定。因而可以认定三鹿公司从事违法活动时已背负了现时义务。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由于有关部门缺乏对市场主体的事中与事后监管,在“民不告,官不究”的惯性思维下出现了严重的监管缺陷,使的不法之徒有机可乘,公众利益严重受损。但是事实无法掩盖,该事件必然会导致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金额的可靠计量:在该事件中,违法行为确定,承担责任明确,企业将被惩处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三鹿公司因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的‘义务’,事发之前就已符合‘负债’的确认与计量条件,应在报表中给予列示。即便不能列示与资产负债表中,也应作为‘或有负债’在报表附注中给予披露!然而事发之前未见任何迹象。至此说明,企业违背法律责任时,迫于企业管理层的压力加之会计人员职业判断与职业道德的缺陷,应确认的“负债”及“或有负债”还有很多!

2、显性伦理责任

存在明确道德标准与伦理准则的‘显性伦理责任’企业不可僭越,虽然其未被法律所规范但依然被社会所遵从。因此笔者认为:当企业某一行为违背显性伦理时,企业就已经承担了现时义务(即:推定义务),如果该行为将导致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并且金额能够可靠计量,企业就必须列报该项负债。

试举一例加以讨论:2013年6月爆发的强生公司召回产品时歧视中国消费者的严重事件(以下简称召回事件)具有典型特点。现时义务的界定:强生公司因生产机器失灵致使药品主要成分浓度失控,召回产品是其应尽的义务,也是其对全体客户提供的一种承诺,该公司不应以问题产品“与中国市场无关”为由,对不同国家的消费者执行‘双重标准’,在中国召回问题产品属于其应当承担的现时义务。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笔者认为企业违背‘显性伦理责任’导致其经济利益流出的压力有两个:一是舆论的强烈谴责,二是政府的密切关注,两者满足其一就可认定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强生公司召回产品时,将中国市场排除在外,是一起典型的歧视事件!该事件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并且政府相关部门已就此事约谈了强生公司。金额的可靠计量:在该事件中,歧视行为确定,召回责任明确,企业赔偿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强生公司因产品质量保证承诺应当承担‘现时义务’,而且该现时义务并不能因歧视而消失,恰恰在舆论的谴责与政府的关注下,该项现时义务已符合‘负债’的确认与计量条件,应当在报表中给予列示。即使不能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也应作为‘或有负债’在附注中给予披露!

3、隐性伦理责任

存在明确道德标准与伦理准则的‘隐性伦理责任’未被法律所规范,但由于社会的关注企业应当遵从。正鉴于此,笔者认为当企业某一行为违背‘隐性伦理’时,企业就已经承担了现时义务(即:推定义务),但由于该义务导致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较低或者金额不能可靠计量,企业应将其在报表附注中给予披露或在‘管理层分析与讨论’中予以说明。

试举一例加以讨论:作为全球最大的时装零售公司之一,ZARA公司对其在华供应链存在污染拒绝回应的事件(以下简称供应链污染事件)颇具特点。现时义务的界定:据报道Zara公司在其网站上宣称“真诚地与广泛的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建立联系;持续地与前面提到的利益相关方和社会组织进行对话;整体业务活动要透明,尤其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要透明。”但事实并非如此,面对供应商的污染问题ZARA公司违背了其公开承诺,不仅没有开展任何调查而且拒绝做出任何回应。这种公然违背承诺推卸责任的做法以使其背负了现时义务。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由于ZARA公司仅仅背负了对供应商的治理责任,而且该责任并非强制。在环保组织的关注下企业拒绝作出回应,并不会导致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金额的可靠计量:由于该事件只是在环保组织的呼吁下,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这种间接的负面影响不能以确定的货币形式加以表现。所以该事件只能披露于报表附注或在‘管理层分析与讨论’中予以说明。

4、慈善责任

由于慈善责任被企业‘自由裁量’,企业违背慈善责任并不满足负债的确认与计量标准。

因此,即使在社会的广泛期待下,企业违背了应承担的慈善责任也不应以‘负债’加以考量。

三、结束语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一直被理论界所关注,其涉及到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诸多领域。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违背社会责任’的行为,是会计学必须面对的课题。在“资本无道德”、“财富非伦理”事件频繁发生之时,用社会学的视角以会计学的标准去考量‘违背企业伦理’的事件,是一种必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章辉美.李绍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与实践[N].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企业商业伦理会计核算初探 篇10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断送了“三鹿”品牌,而含汞大米、注水牛肉、地沟油、转基因食品及面向儿童的辣条、饮料等给人们带来的食品安全恐惧心理可以说是与日俱增。甚至于不少人发出“还有什么可以吃”的担忧。我国食品行业的安全与诚信问题,赤裸裸地摆在了社会公众面前。即便是主流网站也难逃虚假广告的困扰、防不胜防的诈骗及骚扰电话等,使得商业诚信岌岌可危。如何提升投资者、企业家对企业商业伦理重要性和对企业长期利益影响的认识?如何建设我国企业的商业伦理以再次取得公众的信任?显然是十分重要并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国企业应该重拾道德诚信,笔者借此提出应将企业商业伦理纳入会计核算体系的观点。

企业对商业伦理的遵守必然会产生成本,当然也会带来收益。基于成本效益原则,本文以食品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AQ上市公司公布的会计数据,试图从会计核算的角度来计算商业伦理成本,并分析商业伦理成本的付出是否能够为食品企业带来超额的收益。笔者拟借用品牌价值评估的方法——Interbrand评估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改进,以达到更适合商业伦理价值评估的目的,以期为企业提供一种商业伦理的会计核算方法。

二、研究综述

Jones T.和F.Gautschi(1988)站在未来企业高管的角度研究了商业伦理在未来的改变情况;Keesoo Han(1999)提出了要将商业伦理纳入MBA教育课程的观点;Cowton C.和J.Cummins(2003)研究了商业伦理教学对高等教育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在Wu(2001)验证了国际商业伦理模型之后,Forte(2004)以美国的400个管理者作为研究样本,构建了领导者特征与商业伦理的关系模型;随后,Vitell和Hidalgo(2004)在实证比较了西班牙和美国两个样本管理者以后,提出了一个更加全面的商业伦理的影响因素模型;而Lin和Wei(2006)也提出了商业伦理与组织承诺关系的一个模型;Svensson(2008)则构建出了商业伦理的一个整合模型。

倪愫襄(2004)认为在建设商业伦理的过程中,核心问题是要确立一个合理的伦理原则;黎来芳(2005)基于鸿仪系“掏空”上市公司的案例,认为防范违背商业伦理现象的发生应从股权结构、内部的资本市场、公司治理和信息的披露这四个方面着手;裘益政、尹美群和许永斌(2005)以及赵丽琼(2006)站在公司治理的角度,提出了构建商业伦理治理的思路;史永展和沈建(2008)对比分析了商业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莫申江和王重鸣(2009)从商业伦理的内涵、特征、形成、影响机理等方面对国外的商业伦理进行了研究回顾。

不难看出,国内外学者对于商业伦理的研究基本上都是集中在含义、现状、解决对策、如何构建、与企业社会责任对比等方面,却没有对商业伦理做定量化研究,这是目前关于商业伦理理论研究的不足。正是这个理论的不足,使人们忽视了对企业遵守商业伦理的长远利益认识不足的问题,当然更不会考虑违背商业伦理的代价(损益)了。

考虑到商业伦理和品牌具有类似的属性,都是能够以自身无形的姿态为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既需要付出成本,同时又可获得收益,故笔者拟借鉴Interbrand评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尝试构建一个企业商业伦理的会计核算体系。

三、商业伦理的评估模型

(一)Interbrand评估方法及其改进

Interbrand评估方法是由全球著名的咨询公司Interbrand创立的,用于评估企业的品牌价值,是国际通用性和权威性较强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企业长期创造的超额净收益进行折现(类似于收益法),即乘以一个系数,其估算模型为:品牌价值=品牌收益×品牌强度系数。

品牌与商业伦理虽然都是无形的,但内容不一样,因此需要对品牌价值评估的Interbrand方法进行改进,使其更适用于商业伦理的会计核算。基于品牌价值的估算模型,并根据以下商业伦理评估路线图构建改进的评估模型,即:

其中:V代表商业伦理价值;P代表商业伦理的未来预期收益;Z代表商业伦理作用系数;W代表企业前一年的销售收入;K代表企业前3年的加权平均销售利润率;C代表商业伦理强度系数。

(二)企业商业伦理带来的沉淀收益

沉淀收益(residual earnings)是由企业遵循商业伦理带来的超额收益,等于企业履行商业伦理责任后的营业利润减去企业正常销售产品下的营业利润,再减去不是由商业伦理带来的利润。但在计算的时候,一般采用企业前一年的销售收入总额,乘以该企业近三年的加权平均销售利润率替换沉淀收益,使评估的结果更能衡量出商业伦理的贡献力量,权重一般取1∶2∶3,公式如下:

K=(去年的销售利润率×3+前年的销售利润率×2+大前年的销售利润率×1)/(3+2+1)

其中,销售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总额×100%。则:

沉淀收益=W×K=W×(去年的销售利润率×3+前年的销售利润率×2+大前年的销售利润率×1)/(3+2+1)

(三)商业伦理作用系数的确定

商业伦理作用系数衡量的是商业伦理相对于其他影响消费者购买产品因素的影响度,表示为商业伦理对企业收入的贡献率,是指商业伦理投入的增加量占企业年超额收入的百分比,也可以说是合理地预测商业伦理的建设对企业收入的影响。通过大量消费者购买行为调查报告的阅读,发现影响消费者购买企业产品的主要因素有产品质量Y1、企业的口碑Y2、商业伦理Y3、企业品牌Y4、产品价格Y5、卫生保证Y6等6个。而对于这6个影响因素的赋值,可以采用专家打分法、熵权法、层次分析法(AHP)、因子分析法和GM(1,1)模型等方法。

本文采用熵权法对以上6个影响因素进行赋值。熵权法是根据因素信息载量的大小来确定最后的分值,熵值越小,意味着承载的信息量越大。

1.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为了避免由于不同的指标之间往往具有不同的量纲,可能导致指标缺乏可公度性,因此要消除不同指标量纲所带来的不可公度性,即借助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并标准化,将数据压缩在[0,1]区间内。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公式为:

其中:对于正向指标可直接代入;对于负向指标先求倒数,然后再代入计算。

2. 计算各影响因素的贡献度Qij。

3. 计算各影响因素的熵值ej。

4. 计算差异系数gj。

5. 确定权重系数dj。

具体如表1所示。

(四)商业伦理强度系数的确定

商业伦理强度系数即商业伦理乘数,是Interbrand评估方法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商业伦理的转移能力。商业伦理强度系数与商业伦理强度有关,而商业伦理强度决定了企业未来现金流入的可能性,商业伦理强度越高,商业伦理强度系数越大。商业伦理强度系数C与商业伦理强度S的关系呈现为一个S形曲线,关系式为:250×C=S2,S∈[0,50];(C-10)2=2×S-100,S∈[50,100]。Interbrand公司选取了支持力(support)、品牌保护(protection)、领导力(leadership)、稳定性(stability)、市场状态(market)、国际性(international)、品牌趋势(trend)等7个因子作为品牌强度指标,而对于商业伦理强度因素的确定,笔者做了调整。具体指标与计算公式如表2所示。

对于这7个因子的赋值,也可以采用专家打分法、熵权法、层次分析法(AHP)、因子分析法和GM(1,1)模型等方法,本文选择用灰色预测理论下的GM(1,1)模型。GM(1,1)模型是对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不确定信息的系统进行评价,以及对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进行评价,即进行关联分析,并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生成处理来寻找系统变动的规律,生成有较强规律性的数据序列,然后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模型,最后综合算出商业伦理强度。而商业伦理强度的评价是一个介于白色系统和黑色系统之间的灰色系统,影响因素众多且相互之间紧密相连,并且目前只能选取有限的主要指标进行分析。因此,该系统具有信息不完全的“灰色”特征,运用灰色预测理论下的GM(1,1)模型进行分析是可行并且合适的。

1. 确定原始数据序列。

将企业商业伦理强度视为一个研究系统,设i为影响因素的序号,i=1,2,…,8;j为评价指标的序号,j=1,2,…,9;Xij表示第i个影响因素的第j个指标;

,上标0表示原始时间序列。

2. 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因不同的指标间往往具有不同的量纲,可能导致指标缺乏可公度性,为此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标准化,将数据压缩在[0,1]区间内。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公式为:,其中,对于正向指标可直接代入,对于负向指标先求倒数,然后再代入计算。得到如下相应的无量纲矩阵:

3. 将原始序列通过累加得到生成列。

由于。则生成列为:,其中上标1表示一次累加。同理,可作m次累加:

4. 关联系数及关联度的计算。

关联度分析是分析系统中各因素关联程度的方法,在计算关联度前需先计算关联系数。设

。应注意的是,本文在此所选取指标的单位都不一样,属于初值不同的序列,因此在计算相关系数前应首先进行初始化,即将该序列所有数据分别除以第一个数据。本文将关联系数定义为:

上式中:为第k个点X(0)和的绝对误差;为两级最小差;为两级最大差;ρ称为分辨率,ρ在区间(0,1)内,通常取ρ=0.5。X(0)(k)和的关联度为:。

5. GM(1,1)模型的建立。

(1)进行数据修匀处理,即两步移动平滑:

(2)设

则GM(1,1)模型相应的灰色微分方程为:。其中,α为发展参数;b为内生变量。设为待估参数向量,则可利用最小二乘估计法求得,即:。灰色方程的白化方程(也称影子方程)为,求解可得企业商业伦理强度模型:

6. 模型的检验。

(1)残差检验。按预测模型计算,并将累减生成(0)(i),然后计算原始时间序列的绝对误差序列及相对误差序列,则:

其中:i=1,2,…,n。

(2)关联度检验。当ρ=0.5时,关联度满足检验准则r>0.6即可。

(3)后验差检验。首先,计算原始序列标准差:;其次,计算绝对误差序列的标准差:;再次,计算二者的方差比:;最后,计算小误差概率:

,令
,则P=P{ei<S0},检验评价如表3所示。

7. 检验结果的处理。

模型经检验后即可用于预测,但若用原始时间序列X(0)建立的GM(1,1)模型检验不合格或精度不理想时,要对建立的GM(1,1)模型进行残差修正或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四、商业伦理的评估结果

AQ公司拥有15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目前已成为行业内的亚洲第一、全球第三大公司,其使命是“发展生物科技,创新健康生活”,产品研发理念是“天然、营养、健康、美味”,因此研究AQ公司对商业伦理的会计核算探索具有代表性。

首先,基于AQ公司2013~2015年的年报,截取部分数据(见表4),运用熵权法计算,即可得商业伦理作用系数:Z=d3=7.62%。然后,基于GM(1,1)模型并运用MATLAB统计软件可计算得到企业形象、信用伦理、政府亲密度、顾客忠诚度、社会贡献度、环境伦理、员工满意度的权重分别为0.24、0.23、0.10、0.14、0.08、0.16、0.05,综合得分就是商业伦理乘数K。最后,利用前文S曲线公式计算得到:C=96.7208,K=8.7729%,W=4213360304.50,Z=7.62%,C=46.7208。那么,AQ公司商业伦理的会计核算评估结果为:V=P×C=W×K×Z×C=4213360304.50×8.7729%×7.62%×46.7208=1315942824.16(元),约13.16亿元。其中,AQ公司商业伦理的综合作用系数=8.7729%×7.62%×46.7208=31.2326%。AQ公司2015年的商业伦理价值居然达到了13.16亿元,在约42.13亿元总销售收入中占了31.2326%,对AQ公司的销售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可见商业伦理具有重要性。

五、结论

对AQ公司商业伦理评估的结果证明:对商业伦理的遵循不但没有违背成本效益原则,反而促进了企业的商品销售,更帮助企业塑造了良好的形象,也有利于新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对企业的生存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然,企业违背商业伦理也会带来短期的额外收益,但这是不道德的、非法的利益,最终必将使其走向灭亡。因此,对AQ公司的商业伦理进行会计核算,给我国企业树立了建设商业伦理的信心,将使其坚定建设商业伦理的路线。

摘要:很多企业为片面追求利益,违背商业伦理,甚至跌破道德底线,丝毫不顾及消费者与社会的利益。如何推动企业重视商业伦理的建设,理应成为理论研究者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我国商业伦理重灾区的食品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尝试对企业商业伦理进行会计核算的定量分析,通过改进Interbrand评估方法,并运用熵权法和GM(1,1)模型对商业伦理影响因素进行赋值,以实现科学评估商业伦理价值目的。

关键词:食品企业,商业伦理,Interbrand评估方法,会计核算

参考文献

倪愫襄.商业伦理的基本原则及其建设[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4(3).

黎来芳.商业伦理、诚信义务与不道德控制--鸿仪系“掏空”上市公司的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05(11).

裘益政,尹美群,许永斌.商业伦理与民营上市公司第二类代理问题:公司治理的伦理维度[J].会计研究,2005(11).

赵丽琼.商业伦理的构建--公司治理的一个视角[J].商业研究,2006(21).

史永展,沈建.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历史分析与比较分析[J].理论探索,2008(1).

儒商伦理与东亚企业精神 篇1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形式和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在体制转轨时期,人们愈来愈迫切地感到需要重建我们的商业道德和经济伦理,各种不正常的经济现象,诸如假货充斥,伪劣产品,不正当竞争、产权观念淡薄、贪污贿赂盛行等等,似乎都在指向一个事实,即商业伦理道德和企业精神的失落,现实生活到艺术形象对“儒商”的呼唤和赞颂,均意味着人们期盼能有那种将现代经营管理与传统美德融于一身的理想的企业家的出现。这种期盼无疑是美好而合理的,但能否变为现实,却只能通过历史文化的反思和分析才能明确答案。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我国著名历史文化学者、华中师范大学校长马敏教授。

《总裁》: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认为有文化、有修养的商人或经营者就是“儒商”,对所谓儒商的精神品质和行为方式也有各自的理解指向。您认为在今天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儒商”?

马敏:我认为“儒商”并非简单指那种“有文化的商人”或“下海的知识分子”,而是真正能做到“商名儒行”、“言商仍向儒”的有儒家道德伦理追求的商人,也就是能将“仁”与“利”、“义”与“利”相统一的商人,既不损“仁”取“利”、也不“见利忘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对“儒商”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即现时代的儒商,应是那种能够将东方伦理精神和西方管理思想高度融为一体,将做人之道和经营之道完美相统一,既具有中国之传统人文美德又具有现代化管理意识的企业家和经营者,这里的“中国传统人文美德”实际上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核心为“仁”、“义”、“公”“勤”四重美德。“仁者爱人”,以人为本,在企业管理中以人为中心;义者“守信重义”,利缘义取,“君子爱财,取之于道”,不致被利欲熏昏头脑;公者“天下为公”,“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勤者勤劳、节俭,勤奋工作,不讲排场、不喜奢侈,有强烈的敬业精神。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则是指以西方科学精神和商品意识为代表的现代经营观、人才观、广告观、品牌观、效率观、法律观等等,其核心是竞争意识和科技意识。只有这两方面完美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人文精神与科技精神的和谐,树立起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精神。这种企业精神能使中国人在“义”与“利”、“公”与“私”、“家族”与“社会”、“金钱”与“道德”之间找到一个适度平衡支点,不至于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迷失自我,寻不着方向。

《总裁》:儒商精神明显地不同于现在人们较熟悉的西方经济伦理,您认为其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马敏:所谓儒商伦理(或称儒商精神)同近代西方商人以基督新教的“天职”观念为核心的经济伦理的确不同,由中国和日本儒商所体现的儒商伦理并不强调金钱至上和个人主义的原则,而是基于儒家“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的哲理,以仁、义、礼、智、信等儒家道德为其内核,将经商营工视同治家、治国的大事,讲究宽容大度、以诚待人、以人为本、信用第一、义在利先等经商原则,反对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做法,同时根据儒家“入世主义”的原则,强调商人的社会责任感和群体意识、家族观念、国家观念,以服务社会,有利于公益为标的。大致而言,儒商伦理包括如下内容:1、博施济众,依群利已的经营宗旨;2、以人为本,仁民爱物的经营原则;3、以义取利,诚信为本的商业道德;4、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经营方法;5、好学重教,以智经商的经营特色;6、变化日新,自强不息的敬业精神。

《总裁》:显然,儒商伦理的客观存在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这种经济伦理是否落实到了中国以至整个东亚商人的经营实践活动当中,成为其企业经营的指导性理念。

马敏:从历史的事实来检验,相当一批东亚商人和企业家,的确将以上所概括的儒商伦理用于指导自己的经商和企业经营活动,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作为近代儒商的典范,南通状元资本家张謇便是自觉地以儒家道德伦理来规范自己的企业经营行为,其商业道德称得上“清正廉洁”四字。据他所创办的大生公司的董事言:“张謇个人对于大生公司之款项往来,界限极清,他从开办公司之时起,直到逝世时为止,无论个人之生活如何困难,从未在大生账上挂欠一文,对于其他公司亦然。若张謇 以个人名义办理之慈善事业,如育婴堂、养老堂等机关,除大生公司额定捐款之外,有时亦向大生通融,等到年底结账时,积欠若干,张謇即在上海登报卖字,以偿还大生。”这种道德至上的伦理主义倾向,正是儒商伦理的具体体现。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著名银行家陈光甫基本上采取西式方法来管理银行,但同时也强调儒家伦理的作用,特地购买儒家典籍分送上海银行职工,要求大家“公暇时间时浏览,若能摘取书中片断,身体力行,一生亦受用不尽” 。

民国时期著名的棉纺企业家穆藕初虽以引进和推行泰勒的《科学管理法》而著称,但仍念念不忘以借用儒商伦理来培育中国的企业家精神,他强调要唤起中国商人的“天职”观念,不过这种“天职”观并非韦伯从新教伦理中引伸出来的资本主义的“天职”观,而是指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联的尽心尽责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观。在穆藕初看来,“天职”观念不复远求,在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中就有,他说:“此‘天职’二字并非新名词,即孟子所谓‘古人修其天爵者’是。人不论托业何途,对于所立地位,皆有发达其业务之天职,必如是方可以无愧乎为职业家。”具体到工商企业家的天职,就是要恢复华商固有的商业道德,并融入现代企业精神之中,“重信用、集资财、使学术、绞脑汁、奋精神,以奔赴事业救时之一主义”。按照融合科学管理与儒商伦理的原则,穆藕初又将近代中国企业家精神归纳为四个方面:遵守章程;人地相宜;亲爱精神;事业观念。认为“遵守章程”即是民主真义在企业中的体现;人地相宜,方能“使工作臻于艺术化之境地”,工作效率自然提高。他以他所领导的农本局为例,说明精神因素在管理中的积极性,提出“团结的精神就是本局无形的资产”。

著名企业家卢作孚在创办民生公司和培植“民生精神”的过程中,也十分注意吸收中国儒家文化的优秀传统,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行为科学的管理方法。卢作孚突破泰罗制科学管理视人为“经济动物”的窠臼,回归到儒家的人本主义思想,提出企业管理中应以人为中心,“企业的基本建设应为心理的”,而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使工作人员“有事业上远大的志趣与工作上当前的兴趣”,“就自己的地位推动事业的经营,就事业的地位推动整个国家的建设”。卢作孚具有儒家所提倡的那种以国家和社会为己任的异常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早在创办民生公司之初,他就确立了“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经营宗旨,希望通过“事业的成功去影响社会,达到改变国家落后面貌,实现国强民富的目的”。这成为他一生所追求的人生目标。

《总裁》: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随着所谓“东亚经济奇迹”的出现,日本的企业文化曾引起过世人的广泛关注,请问儒商伦理对现代东亚企业精神的形成起过什么样的作用?

马敏:近代和当代日本企业家很多都是以儒商伦理来指导自己的企业经营,融东方文化与西方企业精神于一体,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经济伦理和企业文化。

首先,儒商伦理中将经商营工视同经国大业的“尽忠报国”思想,在日本企业家的经营理念中有着充分的体现,日本当代的许多企业家便怀有“产业报国”的思想。如被誉为战后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即认为,“为了促使企业合理经营,利润的确不可或缺,然而,追求利润是最终的目的吗?不是的。最终之目的乃在于以事业提高人们共同生活的水准。完成这项最基本的使命,利润才能显现它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看来,经营事业非私人之事,乃公众之事”。为社会谋利是企业家的使命之一,不能一味只考虑赚钱与牟取商业上的利益。曾任“钟纺”社长和“日本航空”会长的伊藤淳二说过,“利益决不是企业的最终和最高目的”,而主张企业为“天下之公器”。著名的索尼公司则将“为人类幸福和社会发展作贡献”制定为该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的经营方针。

其次,源于儒家文化的勤劳敬业成为日本企业家最为推崇的个人品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儒商伦理的具体体现。日本学者森岛通夫指出:“在一个儒教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献身于工作不论从道德上还是实利上讲都是最重要的美德。”日本一些著名企业家则以他们勤奋工作的态度和企业经营的巨大成功诠释了这一点。松下幸之助提出,“工作就是生活的中心”,“不论生意人、商店、公司,只要有勤奋努力的精神,都会有所发展”。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则说:“依我之见,人类有一种自发的劳动热情和工作欲望”,号召要“炫耀一下索尼的雄厚实力及顽强奋斗的精神”。

日本式儒商伦理最为集中地体现在对企业中“人”的因素的重视,认为人是企业的根本和中心,“经营是人”,而这一点正是日本企业区别于欧美企业的根本点所在。成田昭夫对此有着深刻的解释,他说:“在日本,经营者的最大作用,是培育与社员的健全关系,是在公司中造成家族式的一体感,换言之,即是使社员抱有与经营者共命运的心情。在日本最成功的企业,是公司全体成员具有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企业。这一点与美国把组成企业的人们分为股东、经营者、工人三部分的认识是很不相同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和企业内工会被称作“日本式经营”的三大神器,其核心的精神支柱则在于“忠诚”与“人和”两大价值观。

在儒商伦理的作用下,日本的企业还全力营造一种家族式氛围,运用情感纽带,竭力形成企业成员间的密切接触,增强他们对企业的忠诚感和归属感。中根千枝指出:“日本人把他所在的单位看作他家庭概念的延伸。他忠于自己所在的这个集团”。家族式经营在日本是很普遍的,明治时代日本就产生了诸如三井、三菱等大家族企业;当代著名的丰田汽车公司、三洋电机公司、三崎铁工所等都是著名的家族式企业;像松下电器公司等企业虽不是典型的家族式企业,不讲求严格的血缘纽带,但也十分注重将家族经营的伦理精神注入企业精神之中,营造出一种很强的家庭式感情和氛围。

总之,谈到与东亚经济复兴相伴随的所谓“东亚儒家资本主义”,我们既要看到它所蕴含的儒家文化特色,但又不能夸大这种特色,以至反而忽略了内中所含的现代工业文明的真髓。东亚儒家资本主义发展和它所创下的“经济奇迹”是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儒家文化中的某些伦理思想因素在其中仅发挥着“助力”和“规范”的作用,而不能单独起到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作用。就如同在西方不能仅仅依靠新教伦理而发展资本主义一样,在东方也不可能仅仅依靠儒家伦理或经改造后的儒商伦理而实现社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新文明召唤着新的价值观念;新时代需要有新的道德系统相配套。它们的产生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但其发展却一定要超越传统。

《总裁》:一个企业组织或经营者如果具备了儒商精神,是否就意味着其形成或具备了现代企业精神?

马敏:不能这样片面地理解!就上述东亚企业精神的整体而言,儒商伦理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或者说只是其构成元素之一。除儒商伦理之外,构成现代东亚企业精神核心部分的,还有源于西方的现代科学管理精神。一般而言,在引进西方工厂制度、公司和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同时,也就一并引进了附丽其上和融于其中的经济观念。诸如市场观念、契约观念,竞争观念、科学管理观念、公平观念、利润观念、效益观念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科学管理的观念。

因此,现代企业精神的形成,根本上仍是经济关系之“总和”的产物,归根到底是由强烈的经济冲动和市场法则所造成,文化因素在其中仅仅起着次要和辅助的作用。东亚企业精神,首先是一种经济主张,其次才是一种文化理念。作为农业文明的产物,儒家伦理本身并不同市场经济和企业经营发生联系。儒家伦理中的某些观念只有与市场法则和相应的现代经济观念相结合,方能发挥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推动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由中日儒商所体现的近代“儒商伦理”,仅仅是一种由传统精神向现代企业精神转化的一种“过渡物”,它尚须与西方资本主义的经营理论和本国资本主义的工商实践相结合,经过内在的整合过程,方能渐次转型为现代企业精神,这一过程在日本进行较为顺畅,形成了以对公司的绝对忠诚和家族集团主义为标识的现代日本企业精神和相应的公司文化;而在中国则困难重重,长期难以完成其整合过程,除了个别企业集团而外,一直难以形成特点鲜明的现代中国企业精神。

《总裁》:您认为导致中国企业精神欠缺和企业文化不发达的原因是什么?

马敏:历史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某种或明或暗的联系。在近代中国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扩展,虽然在一些企业中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如民生企业精神等等,但在总体上资本主义的现代企业精神却并不发达,张謇等所提倡和体现的近代儒商精神多停留在比较粗糙的形态,没有能升华成为系统的企业文化和造成很大影响的企业精神。这当然与近代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不充分有关。1949年以后,大陆基本采取了苏联式的计划经济模式,随着对资本主义所有制改造的完成,资本家连同他们的观念形态一同湮没,在计划经济和国营企业的体制下虽然也涌现了诸如“鞍钢精神”、“大庆精神”那样的社会主义企业精神的典型,但市场经济的不发达和市场观念的淡薄,最终导致的仍是全社会企业精神的欠缺和企业文化的不发达,影响到创造更为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总裁》:根据您的分析,当今中国商界有真正的“儒商”吗?

企业生态伦理的价值审视 篇12

关键词:企业,生态伦理,价值,分析

企业生态伦理是关于企业与生态关系的道德研究。企业生态伦理又称为企业环境伦理, 是处理企业与生态关系的伦理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的总和。企业生态伦理拓宽了以往只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注重企业的社会道德和企业的人际道德的企业伦理, 把对道德的关注延伸至人与自然之间, 即从企业社会伦理和人际伦理扩展到企业生态伦理, 把利益平等原则从人和社会扩展到生命和自然界整个生态系统。分析企业生态伦理价值蕴含是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树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文明观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企业生态伦理的主要特征和基本要求

企业生态伦理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加强企业生态文化建设。人类自然生态活动中一切涉及伦理性的方面构成了生态伦理的现实内容, 包括合理指导自然生态活动、保护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对影响自然生态与生态平衡的重大活动进行科学决策以及人们保护自然生态与物种多样性的道德品质与道德责任等。企业在进行与自然生态相关的活动中要突出为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保护自然资源, 实现生态平衡。要摒弃忽视自然生态的“人类中心主义”, 构建起以“生命中心伦理”和“生态中心伦理”为主旨、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生态伦理框架。因此要大力加强企业生态文化建设, 让生态文化在企业扎根。企业生态伦理把企业伦理道德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从人与人之间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 即从企业社会伦理和人际伦理扩展到企业生态伦理, 认为评价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是否合乎伦理道德, 主要看在发展中是否做到维持生态平衡, 实现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一致,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二是要强化企业生态管理, 大力培植绿色生产绿色营销文化。在环保生产和绿色消费成为主轴的今天, 消费的核心特征——绿色, 决定了生产产品的绿色特质和环保特性。任何违背消费绿色主轴的生产行为, 最终都要受到惩罚, 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 要注重绿色环保概念的自我实现, 生产过程的绿色监控应该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做好如何实现绿色生产, 如何在实现绿色生产过程中将成本控制到最低的课题。企业在营销中要做到绿色营销, 企业要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思想, 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 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 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因为绿色营销的主体归根到底是企业, 绿色营销是企业的营销活动, 绿色营销的策略主要是企业的一系列营销策略和方法构成的。通过绿色营销活动, 协调了企业利益保护环境社会发展的关系, 使经济的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至于对后代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和威胁, 即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要正确处理企业与环境的关系, 对企业的环保行为加以道德约束,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要强化企业社会生态责任观, 正确处理与生态关系方面的各种利益关系, 决不能以损害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代价去实现企业的最大利益。作为一种处理企业与环境关系的伦理规范, 企业生态伦理的实质在于通过企业对生态平衡的关心, 对大自然的保护, 来反映企业对自身及其子孙后代切身利益的责任心与义务感, 最终的目的仍是为了实现人类更健康和安全地生存与发展。它要求企业在承担起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 承担起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社会整体进步的责任, 实现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生态伦理要求企业为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促使企业经营朝着符合生态保护的方向发展, 在进行决策时要用社会观点、长远观点和生态观点, 来考虑如何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以更好地协调企业、社会、后代和自然界的利益。在企业投入、产出的各个环节, 从原材料购买、产品开发生产到产品销售的各个方面, 都必须考虑到有利于保护环境, 把环境安全作为企业生产和产品开发战略的重要方面。要把采用生态技术和清洁工艺, 进行绿色生产, 生产绿色产品等企业生产行为, 提到道德规范的高度, 作为对企业的一种道德要求。

企业生态伦理与传统企业伦理道德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社会价值优先于企业价值。为了使生态得到真正可靠的保护, 在处理企业与社会、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上, 企业生态伦理把社会利益、整体利益看得更为重要。企业在制定生态政策的过程中, 必须处理好个人偏好价值、市场价格价值、个人善价值、社会偏好价值、社会善价值、有机体价值、生态系统价值等价值关系。社会善价值, 就是有助于社会正常运行的价值;个人善价值代表的则是个人的利益。生态保护政策不仅触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 而且主张社会价值优先于个人价值。二是生态责任与经济责任并重。从本质上来看,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企业经济行为的道德约束, 既反映企业的宗旨和经营理念, 又是用来约束企业内部包括供应商在内的生产经营行为的一套管理和评估体系。企业社会责任超越了过去企业只对股东利益负责的范畴, 强调对包括股东、员工、消费者、客户、社区、公众、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不仅对企业和职工承担责任, 而且要承担社会使命、生态使命, 对社会、对后代、对生命和自然界承担责任。企业要将承担社会责任作为愿景提出, 并融入企业的经营理念中, 将诚信经营、节约能源、爱护环境、善待员工、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等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 更加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 创造有利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打造企业的社会责任竞争力, 从而获取竞争优势,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企业生态伦理融入企业管理之中。企业生态道德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方面, 把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 这是企业管理进入绿色管理的重要标志。企业管理不仅要从人出发, 进行尊重人的企业管理;而且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 进行尊重生命和自然界的企业管理。把企业生态伦理融入企业管理之中, 道德思考成为管理决策制定中的一个重要标准。把企业生态伦理引入经营管理确实可以大大丰富和深化管理理论与实践, 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四是企业生态伦理具有更强的他律性和自律性。企业生态伦理无论在内涵方面还是在外延方面, 都不同于传统企业伦理。传统意义上的企业伦理虽然也主张他律, 但核心是自觉和自省, 不是强制性的。由于生态保护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 企业生态伦理不仅要得到鼓励, 而且要得到强制执行。

二、企业生态伦理的价值分析

1. 从社会价值看, 倡导企业生态伦理有利于建设社会生态文明,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新型关系。

生态伦理说到底仍然是人的活动的合理性问题, 这种合理性所指涉的主要是主客体间的价值关系。这种价值关系依然是由人的行为造成的。因此企业生态伦理依然是一个社会现象或人文现象。人改造自然以获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活动表面看来是指向自然的, 然而其结果却是双重的, 一是实质上的人对物的影响, 一是形式上的人对人的影响。其中后者便是伦理生态问题, 它通过人的观念和行为影响了他人和社会, 为他人提供了一定的观念模式和行为模式, 因而也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共存、共生、共荣的关系。企业对待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不仅要看到自然界有满足人类需要的外在“工具性价值”, 而且有满足人类需要的内在“生态价值”。因此, 善待、保护自然就是关爱、保护人类自己, 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伤害自然必定伤害人类, 破坏自然就是毁灭人类自己。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根本目标, 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评价标准。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明,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新型关系, 树立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态文明观。

2. 从企业价值看, 倡导企业生态伦理有利于企业树立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的良好社会形象, 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是企业生态伦理的必然要求。企业生产必须把“持续发展”作为总体目标, 充分考虑到环境卫生及环境生态的维持, 努力改善企业环保与发展的冲突关系, 提高企业的环保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倡导生态伦理, 意味着企业树起了一面环保旗帜, 它一方面引导企业去保护环境, 减少污染, 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又向社会表明企业对待环境的态度, 从而制造舆论声势, 扩大企业及产品的社会影响力。企业形象是企业在社会上得以立足的重要因素。企业要采取系列适当的步骤, 进行自我革新, 创建新型的绿色企业系统, 积极适应新的“绿色环境”, 从“绿色”着眼谋生存、求发展, 从而创造一个健康型、环保型的“绿色形象”。好的企业形象会帮助企业赢得顾客和市场, 并为企业各方面的运作打开方便之门, 它是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 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企业如果注重环保, 实施ISO14000标准并通过认证, 就等于向公众宣布该企业是“对环境负责的企业”, 是“善待环境的企业”, 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绿色企业形象的企业会在市场上、在公众心目中赢得独特的优势, 包括公司声誉的提升, 销量和市场份额的增加, 员工士气的提高和生产率的改进, 获得更优秀的人才, 以及使员工有更大自己选择将来的自由, 等等。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 但不能以牺牲环境和个体发展为代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途径就是着力以存量资本带动增量资本, 从而促进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企业生态伦理化管理是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功利的、伦理的关系的统一, 是精神关系和物质关系的统一, 是一个以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为核心的、融合人类多元价值的完整的深层次的价值体系。它不仅贯彻了人本生态的基本理念和精神, 更是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全面关注和协调。

3. 从理论价值层面看, 倡导企业生态伦理能够提升企业生态

文明责任意识, 实行生态化生产方式, 有利于企业伦理建设和法制建设。倡导企业生态伦理意味着企业必须提升生态文明意识, 实行生态化的生产方式。传统的生产方式对能源和材料的利用是粗放式的, 是资源—产品—废物—排放单向度的线性发展模式, 通过把资源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这是一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的生产方式。因此, 生产方式必须向“原料和能源低投入、产品高产出、环境低污染”转变, 发展循环经济, 也即使原材料在生产链条中多次、反复、循环利用, 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 力争做到废物最小化、资源无害化, 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倡导企业生态伦理能够促进建立健全企业生态法制体系。用刚性的制度约束企业的不文明行为, 惩罚破坏文明的行为, 以制度规范企业经营性行为。企业要积极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价值和秩序为主旨、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的有限性, 实现可持续能力不断增强,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充分依靠科技手段, 发展循环经济, 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4. 从实践价值层面看, 倡导企业生态伦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有利于实现企业更大更长远的利益。

倡导生态伦理是一种双赢的明智之举。因为从长远来看, 企业主动关注环境、倡导环保行为, 有利于企业抓住机遇, 以一种新的先导的姿态应付对手的竞争, 抢占竞争的制高点, 以新取胜, 最终能够获得相应的丰厚的利润回报;企业的清洁生产、绿色产品因有更高的质量或更好的功能, 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环保需求, 也就更能吸引顾客, 有利于扩大企业市场份额;拥有强烈环保意识的消费者也愿意为绿色产品付出更高的价格。因此绿色产品的制造者和营销者具有长远的经济效益前景。但从局部和短期来看, 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往往是有矛盾的, 企业在短期经济利益的诱惑下, 很难自觉地实现生态效益。市场机制下经济利益是企业的第一驱动力, 外部不经济性的诱惑使企业有无视环境谋求私利的动机。这就要求政府和社会通过法制建设、经济手段和社会监督, 使企业获得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支持, 推进企业生态伦理建设, 增强企业持续的获利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琪:企业生态伦理的时代价值[J]理论学刊.2001 (4)

上一篇:小学师德建设下一篇:空调系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