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特点

2024-07-28

伦理特点(共3篇)

伦理特点 篇1

刑事法官作为刑事司法体制的中心, 对于如何维护与贯彻法律之威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刑事法官的职业道德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之前的研究中, 往往只是对法官整体的职业道德现状与内涵进行了研究, 但是刑事法官本身却具有着与其他法官不同的特点, 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法官道德构建。

一、刑事法官职业特点

(一) 裁判方式严苛单一

民商事法官面对的案件多数与财产有关, 其更多的可以采取调解的方式来处理, 这种审判方式是在确保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情况下才做出的, 因此民商事法官的审判方式较为灵活。而反观刑事类案件, 虽然在2013年颁布的新《刑事诉讼法》中第277条规定了数种情节较轻、可以适用和解程序的情形, 但是此条款主要针对双方自愿和解的情况, 而与民商事案件上的调解并非完全相同, 其最终可能达到双方谅解的可能性较民商事案件较小。并且大部分案件都难以适用和解程序, 法官只能根据案件的事实和经过质证的证据以及刑法的规定对案件作出明确而非妥协性的裁决。刑法是裁判的唯一标准, 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限受到严格限制。刑事审判只能严格遵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按照程序进行每一阶段的审理。但严苛单一的裁判方式并非裁判程序的简单化, 而是通过“程序保障”最大限度的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最大限度的实现司法公正,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 裁判结果影响较大

刑事法官对案件做出的最终裁判需要有很强的精确性, 同样的案件, 就可能面对无罪与有罪, 此罪与彼罪, 重罪与轻罪等判决的不同。而在民商事案件中, 争议与纠纷的焦点莫过于财产, 此时, 原被告方在争取符合自身要求的赔偿之前往往还要做诉讼成本上的衡量, 以确定在案件胜诉之后自己所需要投入成本小于可能获得财产。但生命与人身自由对于个人而言往往比财产更为可贵, 所以刑事法官所执掌的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相对于民商事法官而言更为重要, 对个人的影响也更大。这就会致使一些犯罪嫌疑人和关系人会不计成本的通过各种途径来影响刑事法官的判断, 使得案件最后的判决结果有利于犯罪嫌疑人。

(三) 独立审判颇受阻力

与民商事案件不同, 刑事案件所引起的社会反映较大, 刑事法官所受到的社会舆论压力也随之增大。其中, 容易引起社会关注的案件大体有三类:其一是公务员案件, 多牵涉到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行为, 对于这类案件, 社会公众往往期望对其实施更为严厉的制裁;其二是近年来出现的带有弱势色彩的个人的刑事类案件, 这些个人在案件中的行为常被认为是无奈之举, 所以往往能博得同情;其三是近些年出现的以民间借贷为主的经济类形式案件。随着社会的发展, 很多人认为关于经济方面的问题不应再由刑法规制, 并对民间经济人物抱有较为同情的态度。但刑法的裁判标准是严厉的, 是完全凭借合法证据对案件进行法律上的还原。然而公众的反应在很多情况下是很强烈的, 容易形成群体式的意见。审理这类案件的刑事法官不免会受社会舆论及公众意见的影响, 在心理上往往自觉不自觉的期望自己的审判能够满足社会最普遍的舆论。这样在法律与社会舆论之间寻求平衡点, 并非易事。

二、刑事法官的职业伦理

(一) 独立公正

法官承载着全社会对公平正义的期待,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人民群众和人民法官最迫切的期待和要求。对于刑事法官而言, 最重要的职业伦理应当是独立与公正。而从上述分析来看, 刑事案件很可能受到来自于案件内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有时是双方面的, 一方面来自于社会公众的舆论, 这些舆论往往倾向于同情弱者;另一方面, 来自于行政部门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 要始终确保刑事法官能够尊重法律, 保持公正的心态, 对控辩双方秉持平衡的心态。独立审判, 公正裁决, 始终将公平正义作为永恒的追求。

(二) 廉洁奉公

刑事法官的判决对于个人十分重要, 但正是这样的“权力”很有可能导致犯罪嫌疑人进行最大的“努力”来影响法官。这种影响可能包括人情、金钱等方面, 在这种情况下, 法官就要避免这些充满诱惑的因素所造成的影响。普通的公务员或民商事法官受贿可能会使得一些人获得非法利益, 但并非都会触及刑法底线, 而刑事法官若不够廉洁, 则可能出现犯罪嫌疑人逃脱应有惩罚的结果。这种对法律底线赤裸裸的挑战的行为, 是有巨大危险性的。“公生明、廉生威”, 自古以来, 公正和廉洁就是联系在一起的,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 没有廉洁就没有公正。刑事法官只有清廉如水, 才能永葆法官本色。

(三) 道高德重

“百行以德为先”, 对于优秀的刑事法官来说, 更是如此。一方面, 就当下法官职业的现状而言, 法官的收入并不高。与同年龄段的其他法律职业者相比, 法官的收入偏低, 易使其内心产生不平衡感。另一方面, 受外界各种因素, 如媒体, 舆论, 网络等的影响, 刑事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不得不考虑“综合效果”, 这些“自由裁量”的过程在外界的影响下易使其偏离道德的轨道。法官的对于法律的信仰和对职业道德的坚守很大部分来自于内心。在社会面临巨大变革的今天, 这种内心上对于法律的信仰显的更为重要。此时, 若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就难以确保公正廉洁司法, 更难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谨言慎行, 不尚空谈, 不求显赫, 刑事法官应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将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作为长期任务而坚持。

三、刑事法官的职业伦理构建

(一) 建立健全责任机制

近年来, 冤案错案的出现致使公众对于法官产生了不信任感, 这主要归因于法官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所谓职责, 就是指在承担所在职位的工作任务之外还要承担该项工作的责任。因此, 要加强刑事法官职业伦理的培养, 就必须建立较为完善的责任制度。对于那些因为案件的审判违背了刑事法官的职业伦理而做出错误判决的法官进行责任追究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刑事法官对自身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的重视。

(二) 加强刑事法官的职业道德教育

在社会面临巨大变革的今天, 这种内心上对于法律的信仰显的更为重要。现有的司法系统多有对法官进行培训, 这些培训主要集中在纯粹的道德教育上, 缺失了对法律信仰本身的教育, 这反而使得法官对法律内在道德伦理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 无法正确的应用到审判当中。所以在对法官所进行的教育中, 更加重视对于法律信仰本身上的教育, 完善教育内容, 把教育落到实处。一方面, 应当坚持对法律史学的教育, 读史使人明志, 对法史的学习可以使法官认识到法律的由来与渊源, 明白人类社会在刑事案件中对于公正与秩序的追求;另一方面, 应当加强对经典判例的学习, 为刑事案件的妥善处理积累足够的间接经验。

(三) 提高法官待遇

对法律职业进行对比后可以发现法官的待遇, 尤其是刑事法官的待遇相比于其他法律职业者而言并不丰厚。提高法官的待遇, 对于刑事法官职业道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高待遇不仅仅是在生活上解决法官面临的现实问题, 更有利于减少法官内在的心理不平衡, 从而避免其在内心上受到社会中其他因素, 如金钱、社会知名度等欲望的影响, 避免对那些可能影响审判公正因素的追求, 从而使得其能够更加坚定的维护法律尤其是刑事法律的尊严。

刑事法官在刑事司法制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其能否坚守正确的职业伦理, 对于司法制度的良好运行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 要针对刑事法官本身所处的特殊环境, 确立正确的刑事法官职业伦理, 并建设完善的机制以促进其得到坚守。

参考文献

[1]刘东南.法官职业道德欠佳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警官论坛, 2009 (3) :34.

[2]刘世强.刑事法官司法态度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 2011 (3) :131.

伦理特点 篇2

【论文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努尔哈赤的伦理思想所具有的民族性、兼容性、政治性的特点,论证了努尔哈赤伦理思想的民族性主要是对于女真社会伦理观念原始性的充分体现。兼容性主要体现在对儒家传统伦理观念的吸收,政治性主要体现在婚姻观与孝悌思想方面。从而得出了其伦理思想对后世社会产生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伦理;孝悌;婚姻

一、民族性

努尔哈赤伦理思想的民族性主要是对于女真社会伦理观念原始性的充分体现,也就是他婚姻观所带有的女真社会氏族制的残余,同时。他家庭孝悌观中的“尊老、敬上”的思想也是具有女真族特点的伦理道德观念,努尔哈赤伦理观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这两方面。

首先,不同民族的婚姻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婚姻习俗。这些各具特色的婚姻习俗,既是不同民族特征的体现,也是本民族社会生活的反映。满族的早期,八旗子女的婚姻要由各族的诸首领决定,这就是包办婚姻或日“指婚”习俗的由来。而违者要受到惩罚,所谓听上选配的“指婚”实际上就是“拴婚”,是满族前期家长制和奴隶制残余的体现。“满洲旧俗,凡所婚娶,必视其民族之高下,初不计其一时之贫富”‘旗下所生子女听上选配,或听亲王,并不敢自主。”努尔哈赤在与其它各部进行联盟的过程中,充分显示了这一婚姻观。他婚姻观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人伦观念淡薄,表明他的婚姻观中带有女真社会氏族制的残余。满族旧俗,婚姻不讲行辈。如“一六一五年(万历四十三年)正月,努尔哈赤又娶科尔沁孔果尔贝勒女博尔济锦氏为妻 “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娶科尔沁部孔果尔女为妻”努尔哈赤与其子同娶科尔沁部孔果尔女为妻,在汉族人看来违反人伦的事。而在女真人中却是正常的了。

其次,在满族旧时的大家庭中,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嫡庶有等,尊卑井然,俗日“家有百口,主事一人”,少辈对长辈人恭恭敬敬,不敢有些微怠慢,虽男女有别,男女地位几乎相等。满族的人际礼仪风俗。既有尊老敬上、好客等美好的礼节,也有汉族儒教“三纲五常”封建道德,当然还保留着某些氏族制度的残余。尊老敬上。“满族礼大”而尤以尊老敬上为重,这是有传统的。“晚辈敬谨之礼,对要尊制度的残余。尊老敬上。“满族礼大”而尤以尊老敬上为重,这是有传统的。“晚辈敬谨之礼,对要尊敬的长辈。在途中忽然相遇时,如果骑马,要下马跪下叩头,让路通过,如果在坐着时,跪下……原文残缺如果在设宴时。跪下叩头。”上文提到的努尔哈赤在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天命十年),对待叶赫两位老人的行为可能就继承这一传统。施礼,满族施礼自有其民族特点,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施以不同的礼仪,“满人相见,以曲躬为礼。久别相见,则抱腰,如一六一七年(万历四十五年,天命二年)正月,科尔沁明安贝勒到建州“朝贡”,努尔哈赤郊迎百里,行马上抱见礼,设野宴洗尘,努尔哈赤迎科尔沁明安贝勒时。所行的马上抱见礼,所行的礼节,可能遵循的是满族传统的礼仪。

虽然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同的经济状况,带来了不同的伦理道德观念,也带来了民族之间在认识事物方面各不相同的价值观。但这些不同并没有影响努尔哈赤对儒家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吸收,而努尔哈赤的智慧高人之处,就是对儒家道德观念并没有全盘的吸收。他能够从女真社会实际出发,找到了满、汉两种伦理道德观念相互交织的切入点,使两种不同的道德观念在努尔哈赤的思想中达到了真正的融合。

二、兼容性

努尔哈赤伦理思想的兼容性主要体现在对儒家传统伦理观念的吸收,努尔哈赤在其训谕中,始终贯穿着儒家的“忠、信、义”、婚姻以及“孝悌”的伦理道德思想,如要求君王以讲求“公诚、恩义”作为其行君王之道的道德标准,而要求臣子应该做到“忠直、敬诚”,以报君王的“养育”之恩。对于与其结盟的各部要求做到“信”,不要违背盟约,在婚姻观中,则要求妇女“顺其夫”,不要抛弃“妇人之道”,对于其后代子孙,要求“当世守孝悌之道,不可违也。”他认为汗是天的儿子,汗以天为父;从贝勒、大臣是汗的儿子,汗是众贝勒、大臣父亲;诸申是众贝勒、大臣的儿子,众贝勒、大臣是诸申的父亲;阿哈是主人的儿子,主人是阿哈的父亲。上下都是父子关系,要求下敬上,子敬父,不许贪私,不许生盗贼奸暴之心,各自都要勤于本身的职务。诸申、阿哈要依照汗、众贝勒、大臣指令行事,忠于职守,否则,忧患就必然会降临’大英明汗努尔哈赤的新看法,究其真谛,无非是比较明确地接受了明朝封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观念,这无疑的是个重大的变化。在这种观念下,家庭孝悌思想、忠君思想被推广到整个社会。这些君臣、父子、孝悌、忠信等伦理道德观念的反复提倡,使明朝的封建思想在后金的上层建筑领域中逐渐居于统治地位,并使后金的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过渡向更深化的程度发展了。也标志着努尔哈赤伦理道德观念在其政治统治中所达到的成熟,并显示了努尔哈赤伦理观中所具有的兼容性的特点。

三、政治性

对于处于特殊的历史环境下的努尔哈赤来讲,他不仅仅是作为部族的族长,后金国的君主存在,而且更是作为当时社会改革者的身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努尔哈赤伦理思想中所具有的为其政治服务的特点。

努尔哈赤伦理思想的政治性主要体现在婚姻观与孝思想方面。首先,在婚姻观方面所体现出的政治性,主要是努尔哈赤以婚姻作为手段,为了达到两种政治目的,一是安抚归顺的部族,二是与其它部族结好,如“努尔哈赤欲报祖父之仇”,在“止有遗甲十三副”的情况下。为了“与本部内加木河寨主刚哈善结好”,“太袒以同母妹妻刚哈鄯”又如为了结好哈达部,努尔哈赤施以恩惠给其部主布占太“十二月。布占太不忘其恩,带从者三百来谒,太祖以弟黍儿哈奇贝勒女厄石太妻之,盔甲五十副,敕书十道,以礼往送。”这是努尔哈赤起兵之初,为统一建州女真各部而创造政治条件所采取的手段,可以说,这种手段确实起到了稳定其它各部的作用,随着努尔哈赤的军事实力不断壮大,各部相继归抚,在这种情况下,他仍采用联姻的手段,以安抚各归顺部族。如东海兀吉部虎儿哈二酋长王格、张格率百人贡土产。自此兀吉虎儿哈部内所居之人,每岁入贡,“其中酋长箔吉里等六人乞婚,太祖以六臣之女配之,以抚其心。 “布占太求太祖之女,并许永赖之。太祖复将生女木库石公主妻之,遣侍臣以礼往送。“胯儿胯部巴玉特卫答儿汉巴土鲁贝勒之子恩格得儿台吉,先诸部来叩见求婚,帝嘉之,将御弟打喇汉把土鲁贝勒女巽代郡主妻之.往送其地。”部奥巴哄台吉叩见,帝乃酌定,大设宴,具奇资,以秃龙台女肫姐妻之。”

论努尔哈赤伦理思想的来源特点 篇3

一、努尔哈赤伦理思想的自源性

本文所说的自源性, 系指本民族的社会结构对其思想产生的内在作用。

首先, 努尔哈赤的家庭, 是女真奴隶主中的一个显赫家族, 家里蓄养着一些阿哈, 像其他女真人家一样, 他家住的是泥草房, 房子外面围有木栅。居室内南、西、北用土坯砌有火炕 (俗称“转围炕”) , 窗从外关, 窗纸糊窗外, 烟筒叫呼兰, 用中空的圆木制作, 设在后面。室内西炕墙上供祭祖的“板子”, 并设香盘, 祭祀祖先。院落的东南角立一根一丈多高的木杆, 俗称“索罗杆子”, 供祭神之用。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信奉萨满教, 这样后来发展成为祭堂子的萨满祭祀与设杆祭天相结合的形式, 这在努尔哈赤的家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于出身显赫的女真贵族、奴隶主家庭的努尔哈赤来讲, 在他童年时候, 已家道中衰, 但努尔哈赤相对于其他部民和阿哈, 他有可能更多地接受女真传统的礼仪教育, 并且有机会参加女真传统的宗族祭祀。即使这种教育形式是口头的, 即通过人们的彼此行为表现出来的, 而在奴隶主之间的那种遵守女真族固有的伦理道德标准的交往中, 努尔哈赤有可能参加, 并耳濡目染, 学习到一些。此时的他, 对祭祀本身可能不会有太深的理解, 而祭祀所反映的对远祖的怀念与追思, 对童年的努尔哈赤也许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些都会给童年时期的努尔哈赤注入具有民族性的伦理道德观念。

其次, 努尔哈赤成年后的独立生活使其因生计所迫而参加劳动, 因参加劳动, 而与下层部民接触。这些不仅对他后来的政治生涯产生了很大影响, 而且也给予了他对本民族特有的风土人情实践的机会, 也使他在处理与部民的关系上有了自己的思想标准和价值观念。同时, 这也构成了他伦理思想中民族性的另一基础。“道德的民族性及作为其核心的价值观念的特殊性均植根于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乃至地理、种族方面的特殊性。”[1]86努尔哈赤固有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与东北民族的伦理道德观念一样, 自觉不自觉地从他的社会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 即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活动中, 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可以说, 这也造就了他伦理观念中民族性的基础。

二、努尔哈赤伦理思想的借源性

在借源性上, 主要论述汉族伦理思想对其的影响, 暂不论蒙古族、朝鲜族伦理思想对其的影响。

明末崛起的女真族, 是一个文化已得到长足发展的民族, 其文化模式中的伦理道德观念, 作为东北民族文化的具体形态之一, 也带有游牧、狩猎民族的特点, 这种特殊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使它们在伦理道德观念上呈现着开放性、流动性。正是这种开放性、流动性, 在努尔哈赤的思想中能够从本民族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出发, 接受汉族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 出现了与汉人伦理道德观念的碰撞融合, 表现为对汉族伦理思想的兼容、吸收, 从而使他的伦理道德观念具有满、汉融合的色彩。这种碰撞融合的产生与他早年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上文已谈到, 为了维持生活, 他不仅要参加劳动, 而且还经常往来于抚顺关马市进行贸易活动。抚顺关马市的贸易活动解决了他的生活来源问题, 更重要的是, 通过贸易, 使他增长了见识, 丰富了智慧, 开阔了胸怀, 磨炼了意志, 也表明相对于其他的女真人来讲, 他受汉族封建文化影响较深。太祖圣训诏条使用“语曰”等句式, 足以证明汉族文化是其伦理思想来源之一。尤其, 汉族知识分子所受的教育大多数是儒家的传统教育, 而以“仁、义”为本的儒家思想体系中, 作为汉族封建文化之一的伦理道德观念, 也会移植入努尔哈赤的思想中, 并在他的思想中得到认识, 从而形成与本民族道德观念不同, 而具有自己特点的道德观念。

另外, 努尔哈赤受汉族封建文化影响较深, 反映在他喜爱汉文章回小说。努尔哈赤在抚顺关马市进行贸易活动期间, 同蒙古人和汉人的广泛接触, 使努尔哈赤可以去接触一些汉族的文献资料, 从这些文献资料中吸取汉族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例如, 朝鲜人申忠一到费阿拉都曾见过努尔哈赤家的大门上有一副残破的对联, 上联剩下的字是“迹处青山”, 下联剩下的字是“身居绿林”。从这些资料中能够看出, 努尔哈赤所统治的建州女真受汉文化影响是很深的。《三国》、《水浒》不仅对努尔哈赤的军事思想及英雄观有所启发, 而且这两部小说所宣扬的儒家“忠、信、义”思想, 也会使他受到很深的感染。在尔后的政治生涯中, 他能够以“忠、信、义”的伦理道德思想对待他的臣下, 教育他的子弟, 并与其他部族进行交往, 可以说“忠、信、义”的伦理道德观念在努尔哈赤的思想中, 已居于重要位置, 成为努尔哈赤全部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

由于努尔哈赤处在十分复杂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地理、种族环境及其民族特殊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条件下和他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使他的伦理道德观念的来源呈现多层次性。而不同的观念在努尔哈赤思想的碰撞后达到了真正的融合, 进而构筑了努尔哈赤多层次的伦理思想体系, 努尔哈赤的伦理思想体系随着后金国的建立也渐趋达到成熟。在努尔哈赤伦理思想的结构框架中, 其基点就是如何能够利用对伦理观念的提倡, 来达到维持政治统治及团结部民的作用。因而, 努尔哈赤伦理思想的来源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伦理观念的提倡方式, 进而影响了其处理社会关系的价值标准。

参考文献

上一篇:英汉广告下一篇:呼吸相关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