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摸式

2024-05-18

教学摸式(精选7篇)

教学摸式 篇1

1、引言

电工学所研究的内容是用理论的方法去分析、设计并实现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电器设备的工作状态,它的最终目的是将理论研究的电磁规律应用于实践的一门学科。电工学课程集《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于一身,是面向理工科、非电类专业学生开设的技术基础课,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该课程在我国各高等工科院校均有开设。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绝大部分学生而言,其获取电工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理论课及实验课这两个教学环节。

2、电工技术课程的特点

经过多年的理论课教学,我们总结出电工技术课程的几个主要特点:(1)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2)授课内容较多,涉及的知识面很广;(3)授课学时普遍较少;(4)实验课几乎无法对理论课提供有力支持。

电工技术课程的上述特点,使得大部分学生感觉电工技术课程难学,并且学习该门课程后收获不大。仅仅考虑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电工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全社会提倡素质教育、能力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背景下,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亟待创新。

3、触摸式教学模式

鉴于电工技术授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提出触摸式教学模式的设想,将电工技术的理论课与实验课在授课时间及授课内容上整合为一,将实验室作为授课场所,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让学生直接感受相关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例如,在介绍电阻元件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箱真实地认知电阻的外观、伏安特性及其能量转化等特性;在讲授完叠加原理时,让学生直接利用实验箱提供的器件,自行设计原理电路来验证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在介绍电磁继电器时,可以让学生利用按键控制实验箱中透明外壳继电器的通断,了解继电器的工作特点等等。

4、可行性分析

经过十多年来的持续发展,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高校实验室建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各高校已建、在建或改建的电工技术实验室,基本上都具有同时开设40组实验的能力。对于电工技术这门课程来说,其开设实验所需的硬件及软件资源很容易得到满足,这为触摸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物质基础,电工技术课程可以相同专业的两个自然班为一个合班进行触摸式教学。

5、触摸式教学模式的优点

根据作者们对触摸式教学模式的设想与研讨,我们可以初步预见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1)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2)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工技术理论;(3)可以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4)可以使更多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显著地提高,为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提供能力储备。

6、触摸式教学模式的辅助环节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成功运用都离不开其它教学方式及教学方法的支持,在此我们简单列举两个必要的辅助环节。

6.1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尔基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对任何一类授课对象而言,无论是幼儿班的孩子还是高校的大学生,受教育者的学习态度决定了他们的受益程度。而学生的学习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教师的引导能力,尤其是在第一次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将本课程的地位、任务、目的要求同学生所学专业的关联程度交代清楚,还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电工技术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使非电专业的学生认识到学习电工学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1]。

6.2 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有效介入

多媒体教学方式应该是一种辅助教学方式,其运用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理论课程的授课质量。例如,三相交流电的产生是电工技术教学的难点之一,仅用板书教学很难让学生较为透彻地理解该理论。如果采用flash技术来演示其产生过程,既可以把复杂、抽象的电路原理展示出来,又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对于常用控制电器及控制电路等章节的部分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还可以为教师节省出更多的学时。

综上所述,触摸式教学方法在电工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将会改变本门课程的授课现状,使学生喜欢学习电工技术,同时又可以提高教师的授课激情,让课堂成为吸引学生的“游乐场”。触摸式教学方法的实施不仅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还需要高校的教学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其日后的成功经验完全可以移植到其它相似学科的教学环节中。

参考文献

[1]郭静华.《电工学》课堂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第6期

[2]游敏娟.多媒体技术在《电工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第14期

[3]席志红.电工技术[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8.4

[4]马丽, 孙奇志.试析高职《电工学》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第28期

[5]邓红雷, 李春茂.《电工学》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第6期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摸式浅尝 篇2

一、明确出示复习目标, 做到有的放矢

上课开始, 教师直接出示复习课题, 接着用课件把复习目标呈现出来。出示的复习目标应注意如下三点:

1、目标要全面。

所谓“全面”, 就是指按照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有针对性地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提出复习要求, 不能厚此薄彼, 甚至只提出知识方面的复习要求, 把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丢在一边。例如, 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复习, 除了应当掌握的知识外,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也要得到发展, 同时还要注意训练学生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追求美观整洁的爱美情操和习惯等。

2、目标要准确。

所谓“准确”即是指针对性要强。一是目标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的要求要准确;二是几者之间不能混淆。如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复习, 复习的目的是:将学过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强化和分化, 防止相关或相似知识的互串。学生易混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单位长度 (共性) ?为什么折线统计图中横标的间隔要按实际年份留空 (个性) ?学生最容易遗忘的是:制图后忘掉写数据, 或把标题与图表分开等等。在创造数学复习课上制定复习目标时, 应注意和这些新授课后发现的问题结合起来, 以利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3、目标要具体。

所谓“具体”就是不要提一些抽象或空泛的口号, 诸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粗一听很具体, 细一想太空泛, 到底培养学生的哪些习惯不得而知。其实一堂课只需按实际教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素质就可以了, 太多会适得其反。

教学目标不仅是向学生提出的, 也是对教师提出的。复习课上教师应紧紧围绕着目标组织教学, 就像写文章不能“跑题”一样, 复习课也不能“离标”, 而应有的放矢。

二、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 明确知识要点

回忆, 就是要求学生将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 这是学生独立联想的有利时机, 应尽最大可能让他们独立完成。可让他们先看书本再回忆并说出来, 也可让学生提前一天预习, 这样课堂上会节省一些时间。当然, 回忆过程也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辅助。可以采用如下策略:

1、独立默写知识点。

2、同桌相互说知识。

3、引导启发得结果。

例如:要求学生用“组词”或“造句”等方式回忆出学过哪些“数”?哪些“形”?哪些“式”?哪些“量”?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联想”式回忆的方法。

回忆过程中一般只要求学生写出或讲出“是什么”, 不追问“为什么”或“怎么样”, 以便一气呵成地将所有旧知识“拉出来”, 提高回忆的效率。因此, 学生回忆时, 教师不要过多地“插手”或“插嘴”, 而是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 龙飞凤舞地写, 这时只有一个目的:把有关旧知识回忆出来。例如, 让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角”?只要学生讲出锐角、直角、平角……所有的角的名称, 不必追问其意义和区别, 也不用管这些角的序列。

回忆既是提取旧知识的过程, 同时也是进一步强化记忆的过程, 还是互相启发获得联想结果的过程。

如果学生的回忆不完整, 这时可让其他学生或由教师补充, 也可暂时放一放, 之后在“梳理”中完善。

三、带领学生梳理知识, 理清知识的脉络结构

梳理, 就是将旧知识点按一定标准分类。因此, 梳理是初中数学复习课中的重点。梳理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将知识点联接起来 (求同) , 二是把各知识点分化开来 (求异) 。这些工作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准备好, 否则上课时会造成混乱。梳理往往同板书联系起来, 使视听融为一体, 增强复习效果。根据复习内容的异同, 通常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进行梳理:

1、边梳理边板书。即梳理与板书同步进行。

2、先梳理再板书。即师生先一起将旧知的异同点输理出来, 然后再出示板书。

3、先板书后梳理。先将知识结构板书好, 运用时再出示, 也可在出示板书的同时, 边看板书边梳理。

梳理知识的过程, 实质上是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思考过程, 其间应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类”, 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知识分化。如四边形, 根据对边关系可分成两类: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梯形) 。一般应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的内容及所达到的思维程度来教学, 不必拘泥于完全科学性原则而把数学知识太宏观化, 这就是作为“学科数学”与作为“科学数学”的区别之一。一定要注意:我们的分类, 是将已学过的知识分类, 而不是将学生还没有学过的知识分类。其实, 分类标准本来就是人为的, 更何况对有些分类目前专家们也争论不休, 如三角形按边分类就有两种情况:一是分成两大类——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把等边三角形作为等腰三角形的特例;二是分成三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这就要看给“等腰三角形”怎么下定义了。到底是分得细一些好, 还是分得粗一些好, 可看复习内容的多少来确定, 复习的内容较多时要粗分, 反之则细分为宜。

血液形态学实验课的教学新摸式 篇3

1、材料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长虹背投彩电 (HB4388) ;新科DVD (WJP) ;血液学形态教学多媒体课件。

2、方法

形态学实验是以观察标本为主要手段的教学,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师提示——学生观察——教师小结。即教师先利用挂图、模型、板图等教具演示实验中所要观察的内容, 强调重点, 讲解难点, 学生再按照实验指导逐一对标本内容进行观察, 最后由教师进行小结。在学生观察标本过程中, 教师则巡回于学生间, 。对于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师也不得不一对一地为学生在镜下寻找并一一解答。而学生未注意到的问题老师却来不及回答。由于实验课时间有限, 学生能够看到的骨髓片有限, 所学到的血细胞形态学知识就比较片面。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既费时又费力, 已不能适应当今现代教育的需要。

2.1 课堂演示:

应用显微—电视演示系统开展实验课堂教学。该系统由计算机, 示教显微镜, JVC摄像头, 电视机组成。用显微镜选择骨髓片上适合形态教学的视野, 用摄像头采集图像, 显示到电视屏幕上。然后逐个视野逐个细胞讲解细胞形态学特征;也可以按系统阶段寻找每种细胞的方法, 给学生对比讲解各种细胞在染色质、颗粒、胞质颜色、核型、细胞大小等各方面的特征;也可通过示教显微镜向学生示教学生难以辨认的结构;让学生辨认细胞, 说出依据, 并让学生讨论对错;结合病例, 课堂集体分析骨髓象;最后再让学生使用生物显微镜看骨髓片并分析骨髓象, 教师略作指导即可。这样既减少了教师逐个为学生在镜下寻找的现象, 又节省了实验时间和降低了老师的劳动强度。由于使用了显微镜现场下逼真的图像进行讲解, 直观性强, 学生易于理解, 由此得到很好的实验效果。

2.2 显微镜下标本图片的应用:

传统形态学科的教师摆放显微示教标本都要自己动手绘图, 而我们应用带摄像头的显微镜摄取玻片标本的静态图像, 经计算机软件处理, 再加上标示和文字说明, 经彩色喷墨打印机打印成彩色图片用于示教, 其图像逼真, 取得很好的效果。

2.3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我校实验课教学时间安排一般一次4学时, 学生一次观察标本2~4张, 除去教师提示及教师小结的时间, 留给学生观察标本的时间很不充分,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观察多张标本是难以完成的。课时先播放多媒体课件, 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优点, 标本示教直观性强, 学生较易理解和掌握其实验内容, 节约了课堂时间, 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3、结果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 学生对细胞的认知能力提高很快, 细胞学辨认准确, 综合分析骨髓象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与以往的血液细胞形态学教学模式相比, 这种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3.1 以学生为中心互动性强。

课堂气氛活跃, 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认真听讲, 积极发言, 在听讲、观察, 讨论和思考的过程中学习到血液细胞形态学

3.2 使学生不过多依赖显微镜。

使学生觉得血液形态学不是单调乏味而是具体生动, 学生学习时更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开动脑筋, 跟上教师节奏, 轻松自如地完成学习任务。

3.3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骨髓象, 同时结合了临床病例, 使形态学不但生动, 而且具有针对性。

这可使学生学习到如何运用形态学知识分析具体的病例, 感到学有所用, 并认识到血液细胞形态学并不是纯理论知识, 分析骨髓象应该和具体的临床病例结合, 综合运用化学、组织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等知识, 经过观察、分析和比较, 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3.4 学习血液细胞形态学还必须注意取材、制片、染色、骨

髓片存放时间、化疗药物、疗程、个体差异等因素对细胞形态的影响, 按传统教学方法, 学生不易掌握这些问题, 而通过我们这种多媒体教学方法, 经老师对照讲解, 再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处理图形, 学生就很容易掌握。

4、讨论

血液细胞形态学是医学检验专业课中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与临床床联系也较为紧密, 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我们认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目前最适合于形态学实验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 能从教学手段上明显提高形态学实验教学效果。

摘要:目的为适应21世纪人才要求, 探索医学检验专业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方法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革, 改革渗透到实验课教学的全过程。结果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参与式教学, 使教与学相互促进;编制了体现“精、广、新”的实验教材、教具及多媒体教学等设施, 建立了新型师生关系。结论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及创新教学模式, 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教学质量有明显作用。

关键词:教学改革,形态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招权, 潘静.血液学形态教学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8, 17 (4) :232

[2]郭素红, 王晓玉, 朱辛为.关于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形态学的教学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 5 (3) :298

红外触摸式密码键盘设计 篇4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子类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 功能越来越智能化, 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密码键盘输入设备的变迁也真正地印证了这一点, 密码键盘最早是采用机械按键和数码显示屏来设计的, 成本比较低, 缺点是按键容易损坏, 而且密码容易被泄露。后来随着电阻屏的出现, 给智能化操作带来了新的契机, 电阻屏很快也应用到了各个领域, 随之出现了电阻触摸式密码键盘, 尤其重要的是它实现了乱序密码显示的功能, 每个数字显示的位置不是固定的, 可以随机变化, 提高了密码键盘输入的安全可靠性。但是总的来说电阻触摸屏成本要比普通的密码键盘要高很多, 普遍推广受到限制。本设计的红外触摸式密码键盘可以很好地弥补以上两种产品的不足, 它采用了低散射角度的红外发射和接收管组成的光电开关来实现按键的输入, 即很大程度地降低了成本, 又实现了乱序密码键盘输入的功能, 很大程度提高了密码安全性。

2 原理

本设计由3大部分组成: 主控制单元、液晶显示屏和红外发送、接收管组合单元。 首先主控制单元控制整个系统运行和功能的实现, 主要功能是控制液晶屏显示数字和红外对射管状态的动态扫描。在主控制单元中, 中央处理器 (CPU) 采用的是意法半导体的STM32F103,它有USB2.0接口, 便于和计算机的USB口的连接通信。液晶显示屏主要是在主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来实现数字 (0-9) 的显示, 数字顺序可以设计为乱序的。红外发送、接收管组合单元主要是完成红外管的发 射和接收功能, 当发射管发射的红外线被遮挡时, 接收管输出端电压值有明显变化。选择红外发送、接收管组合管时, 需要选体积小、散射的角度小的期间。一般红外发送管的散射角不要大于25度, 能够防止红外线的串射, 造成按键的错误识别。一组组的红外对射管组成红外对射网络, 当有手指按下遮挡住某部分红外光线的时候, 主控制单元就能够通过扫描X轴和Y轴的接收管的输入状态电平变化来判断出按键输入对应的坐标, 根据坐标范围得出按键的对应键值, 从而判断出哪一个按键被按下, 这样就实现了触摸式按键输入的功能。

3 组成部分示意图

如图1所示。

4 液晶屏和红外管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如图2所示。 ( 代表红外发射管, 代表红外接收管)

每个方格的位置可以显示一个数字, 右下角的“确认”和“取消”键的位置固定不动, 数字可以随机显示。使用者可以根据上面显示的数字, 选择要按下的数字按键, 按键被主控制单元扫描到后, 主控制单元的蜂鸣器会有“嘀”的提示音。

5 红外检测电路

由于红外接收管的检测电路要能够检测到对应发射管发射的红外光源, 所以要求检测电路必须相对精确, 当对应的光源被遮挡时输出能够有电平的变化。因此在红外接收管检测电路中, 采用了电压比较器LM393, 电路图如图3所示。当正常工作时红外光源没有被遮挡, D1导通, VIrDA_in电压低于基准电压 (Vref), VIrDA_out输出低电平, 当光线被遮挡时, D1处于断开状态, 此时电阻R1把VIrDA_in端信号电平拉高为VCC, 高于基准电压, VIrDA_out端输出高电平, 实现了电平的转换, 主控制单元通过判断电平的变化再加延时去抖后, 得处按键的X、Y坐标, 从而得出按键的键值。这里要特别要注意基准电压Vref的值要根据红外对射管之间距离的远近来确定, 距离越远, 基准电压要稍微高些。方法也就是要通过调整R2、R3的电阻值来改变Vref的值, R2、R3的精度要求在1%。

6 程序流程图

如图4所示。

7 结语

设计的红外触摸式密码键盘, 利用红外对射感应的方式, 检测红外线的遮挡和导通, 来判断按键是否被按下, 完成密码输入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乱序密码键盘的功能, 提高了密码输入的安全性, 该设计可以广泛应用到银行柜台、药店、电力自助缴费等需要密码输入的设备上, 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用户密码的泄露。

摘要:设计了一种简易型、成本低廉、高安全性的密码键盘,详细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给出了基本原理图和程序流程图。

教学摸式 篇5

(2012-259-布里斯班-013)

LiquidKeyboard是悉尼科技大学开发的双手输入、可适应自然手指位置的触摸式虚拟键盘, 不仅提高输入速度, 还会减少手部疲劳。这种键盘能使用户知道相应键的确切位置, 因为这些键总是同手指保持在同一位置。

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车/机控制接口、数据手套、环境系统接口 (计算机集成家具或衣物) 、投影显示器用红外线手指定位跟踪设备等。目前已开发出键盘原型, 外方期待与国内相关企业合作, 将该成果市场化。

教学摸式 篇6

1 测试原理

国际发光照明委员会(CIE)规定红、绿、蓝三基色光的波长分别为700.0 nm、546.1 nm、435.8 nm。与光谱每一波长为λ的等能光谱色对应的红、绿、蓝三基色数量,称为光谱三刺激值。

根据兰伯-比尔定律测量在光通过不同电压驱动下样品的电光光谱特性。

其中,A(λ)为吸光度;I为投射光强;T(λ)为透射率;I0为入射光强[10,11]。

2 测试方法

采用与计算机相连的UV-Vis8500型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三基色在不同电压下的透射率,其波长范围为190~1 100 nm,波长调节量为0.1nm。结果只能代表相对透射光谱。

测试采用的样品由汕头超声仪器有限公司提供。分别测试了液晶光阀(液晶屏)、液晶光阀叠加彩色膜(彩色液晶屏)、液晶光阀叠加电阻屏(黑白电阻触摸屏)、液晶光阀叠加彩色膜以及电阻屏(彩色电阻触摸屏)四种样品的电光特性。测量温度为25℃,选定可见光波长(400~800 nm)测试,波长调节量选1.0 nm。利用DF1028B低频信号发生器对液晶器件施加频率在100 Hz,占空比为50%的交流方波信号,改变电压的大小分别测出了样品在不同电压驱动下的电光特性曲线,电压调节量为0.1 V。测量过程中用数字万用表测电压的有效值[12,13]。

3 结果分析

3.1 液晶光阀的三基色电光特性

在电压驱动方式下,频率为100 Hz,测得不同电压下液晶光阀的电光特性如图1。

从图1中选取R(700.0 nm),G(546.1 nm),B(435.8 nm)这三种波长不同电压下液晶光阀的透射率,得到三基色透射率随电压变化关系曲线,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到,蓝基色和绿基色的透射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红基色透射率变化与蓝、绿两种基色不同,其透射率在4.5~5.0 V区间不断增大;在大约5.2 V时,三基色的透射率开始下降,其中红基色透射率下降最快,绿基色随电压增大透射率降低速度比蓝基色快。

以绿基色为基准,得到不同电压下液晶对三基色透射率的差值图,如图3所示,其中△T为绿基色与其他两种基色透射率的差值。

BG为蓝光(435.8 nm)的透射率与绿光(546.1nm)的透射率的差值;RG为红光(700.0 nm)的透射率与绿光(546.1 nm)的透射率的差值;GG为透射率差值为零的直线。

由图3可以更明显地看出随着电压变化,各基色的透射率变化是不一致的。从4.5~4.8 V之间,红绿基色透射率差值持续增大,5.0 V之后开始降低,5.3 V时降低至最小值0,之后重新增大,5.7 V时增至最大值7%。蓝绿基色透射率差值在5.0 V之前达到最大值7%左右,5.6 V时降低至最小值0。5.8~7.0 V之间,蓝绿基色和红绿基色的透射率差值逐渐减小趋于稳定。

3.2 彩色液晶光阀三基色电光特性

同样在电压驱动方式下,频率为100 Hz,测得不同电压下彩色液晶光阀的电光特性如图4。

同理,从图4中选取R(700.0 nm),G(546.1 nm),B(435.8 nm)这三种波长不同电压下的透射率,得到三基色透射率随电压变化关系曲线,如图5所示。

从图5中可以看到,蓝基色和绿基色的透射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红基色透射率变化与蓝、绿两种基色不同,其透射率在大约5.2 V时突然增大,之后开始下降;在大约5.5 V时,绿基色和蓝基色的透射率开始下降,其中绿基色透射率下降比蓝基色更快。

以绿基色为基准,得到不同电压下液晶对三基色透射率的差值图,如图6所示,其中△T为绿基色与其他两种基色透射率的差值。

由图6可以明显地看出随着电压变化,各基色的透射率变化是不一致的。蓝绿基色透射率的差值在5.0 V之前达到最大值1.8%,5.4 V之后开始降低,5.9V时降低至最小值0,之后有微弱上升。在4.5~5.2 V之间,红绿基色透射率的差值急剧上升,5.3 V时上升至最大值3.7%,5.3 V之后开始降低,5.8 V时降低至最小值0,之后有微弱上升,基本维持恒定。

3.3 黑白电阻触摸屏的三基色电光特性

在电压驱动方式下,频率为100 Hz,测得不同电压下黑白电阻触摸屏的电光显示特性如图7。

同理,从图7中选取R(700.0 nm),G(546.1 nm),B(435.8 nm)这三种波长不同电压下的透射率,得到三基色透射率随电压变化关系曲线,如图8所示。

从图8中可以看出,蓝基色和绿基色的透射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红基色透射率变化与蓝、绿两种基色不同。红基色透射率在4.5~5.4 V区间缓慢增大,5.4 V时增大至最大值47%,之后急剧降低;绿基色和蓝基色的透射率在5.5 V之前基本维持恒定。在大约5.6 V时,绿基色和蓝基色的透射率开始下降,其中绿基色透射率下降速度较蓝基色快。

以绿基色为基准,得到不同电压下液晶对三基色透射率的差值图,如图9所示,其中△T为绿基色与其他两种基色透射率的差值。

由图9可以明显地看出,随着电压变化,各基色的透射率变化是不一致的。红绿基色透射率的差值在4.7 V左右开始上升,5.3 V时达到最大值9%,之后重新降低,5.7 V时降低至最小值0,之后基本维持恒定。蓝绿基色透射率的差值在5.5 V之前达到最大值12%,之后开始降低,6.1 V时降低至最小值0,之后基本维持不变。

3.4 彩色电阻触摸屏三基色电光特性

同样地,在电压驱动方式下,频率为100 Hz,测得不同电压下彩色电阻触摸屏的电光特性如图10所示。

同理,从图10中选取R(700.0 nm),G(546.1 nm),B(435.8 nm)这三种波长不同电压下的透射率,得到三基色透射率随电压变化关系曲线,如图11所示。

从图11中可以看到,蓝基色和绿基色的透射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红基色透射率变化与蓝、绿两种基色不同,其透射率在4.5~5.0 V之间缓慢上升,5.0 V时增大至最大值11%,之后急剧降低;在大约5.3 V时,蓝基色和绿基色的透射率开始下降,其中绿基色透射率下降速度较蓝基色快。

以绿基色为基准,得到不同电压下液晶对三基色透射率的差值图,如图12所示,其中△T为绿基色与其他两种基色透射率的差值。

从图12可以明显地看出,随着电压的增大,三基色透射率的差值变化显著不一致。在4.5~5.0 V区间,红绿基色透射率的差值急剧增大,5.0 V时增大至最大值4.0%,5.0 V之后开始降低,5.9 V左右降低至最小值0,之后基本维持恒定。蓝绿基色透射率的差值在5.3 V之前达到最大值2.3%,5.2 V之后开始降低,6.0 V时降低至最小值0,之后基本维持恒定。

4 结论

教学摸式 篇7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我们提出了研制“固化变电规范操作流程触摸式工作本”, 通过“工作本”的使用, 规范化、固定化、流程化的操作程序, 在确保在防误操作工作中利用该项目的“技防”措施, 弥补“人防”的不足, 实现了多少年来难以实现的对现场倒闸操作规范化行为更有效的安全管控, 提高了事故防范的能力, 大大抑制了现场违章、事故发生的次数, 其企业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的间接效益巨大。

1 研制原理

“工作本”程序部分由操作票导入模块、操作票转换模块、电子身份管理模块、音视频采集存储模块、数据库管理模块、“工作本”主流程工作模块、UI界面构成。

取出“工作本”, 运维人员需要输入管理员账户与密码, 程序将得到的用户数据与数据库中比对, 决定用户是否拥有操作权限, 记录下用户的登陆状态。

将操作票从生产系统系统导入到“工作本”中, 操作票转换模块将操作票电子表格, 自动转换为应用程序主界面, 生成相应按钮, 与相应文本框, 供运维人员选择与填写。正式开始操作时, 系统提示录入指纹, 以与数据库比对验证确认身份。此时系统自动记录操作开始时间, 音视频采集模块自动地开始工作, 程序各个文本框和按钮会通过凸显显示来提示操作人员下一步必须进行的步骤和规范行为, 并提示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系统根据导入的操作票, 通过操作项目的关键词, 对应提示操作前应准备的安全工器具、操作工具和钥匙等。确认某一操作小项操作结束后, 该操作项文字句自动退出, 屏幕自动推出下一操作小项并可屏幕操作。操作全部结束后进行电子签章。时间栏, 系统自动录入, 用户无修改权限。

相关人员在操作过程中, 只能依据提示流程一步一步操作, 不能跨步骤, 漏步骤操作;同时录音屏幕录影, 也能起到自我约束和他人监督的作用。

2 实施方案

“固化变电规范操作流程触摸式工作本”的开发平台的搭建主要Windows8+Visual Studio 2012组成。WIN8系统主要有内核层、系统服务层、模型控制层、可视层组成, Metro app支持三种不同的开发模式, XAML+C#/VB, XAML/Direct X+C++, HTML5+JS+CSS。“工作本”, 通过XAML/Direct X+C++开发, 工作在可视层, 是一个具有Metro风格的应用程序。如图1所示。

2.1 硬件平台的配置方案

为了设备能具备长续航, 工作稳定, 运行流畅, 我们选用较高硬件配置, 同时兼顾经济性。具体硬件参数配置。如表1所示。

2.2 软件实现主要方案

为了使“工作本”易于升级与维护, 我们采用模块化编程。如图2所示。

各软件模块分工工作, 模块功能如下:

(1) 操作票导入模块:配置USB的驱动程序, 可以通过usb下载导入, 或者sd卡的导入

(2) 操作票转换模块:通过API读取硬盘或sd卡中表格文件, 按次序读取表格参数, 并将各参数转换为功能按键

(3) 电子身份管理模块:通过接入指纹识别设备, 安装指纹设备的win驱动, 采集指纹数据

(4) 音视频采集存储模块:应用V4L2采集视频数据, 应用ALSA采集音频数据, 同时应开源音视频解压缩库, 比如ffmpeg, 将音视频压缩为H.264或avi格式保存, 减小磁盘的占用空间

(5) 数据库管理模块:数据库关系着关键数据的存储, 是程序安全的关键部分。采用My SQL, My SQL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由瑞典My SQL AB公司开发, 目前属于Oracle公司。My SQL是一种关联数据库管理系统, 关联数据库将数据保存在不同的表中, 而不是将所有数据放在一个大仓库内, 这样就增加了速度并提高了灵活性。My SQL的SQL语言是用于访问数据库的最常用标准化语言。My SQL软件采用了双授权政策, 它分为社区版和商业版, 由于其体积小、速度快、总体拥有成本低, 尤其是开放源码这一特点, 一般中小型网站的开发都选择My SQL作为网站数据库。由于其社区版的性能卓越, 搭配PHP和Apache可组成良好的开发环境。分为两个部分:用户账户信息与成员的指纹信息。

(6) UI界面构成:界面关系着用户感受, 本着简单为美的原则编写, 采用Qt技术编写界面。Qt是一个1991年由奇趣科技开发的跨平台C++图形用户界面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它既可以开发GUI程式, 也可用于开发非GUI程式, 比如控制台工具和服务器。Qt是面向对象语言, 易于扩展, 并且允许组件编程。

(7) “工作本”主流程工作模块:采用XAML/Direct X+C++开发, 协调各模块工作关系, 判断用户状态, 实时用户提示。

3“工作本”的制作

将“工作本“的制作分两个步骤进行, 并行制作开发, 减少开发周期, 降低开发成本, 过程如下:

(1) 将CPU、存储设备、显示屏、摄像头、指纹设备装配成一个完整整体, 测试各部分兼容程度, 使之能够持续稳定工作。

(2) 将win8系统加载进硬件系统、安装硬件模块驱动, 调试软件程序各模块工作程度, 解决出现的bug。

4“工作本”功效

(1) 增强《安规》的执行力。控制运维人员操作行为, 能防止各类一、二次设备误操作, 在执行具体操作项目时, 通过唱票、复诵、设备确认、执行打勾后进入下一步的固化流程, 确保操作票上所列各具体项目严格按顺序执行, 以满足一二次设备操作之间的逻辑关系。

(2) 符合江苏省电力公司单业才总经理提出的“顶层设计、过程控制、末端治理、文化引领、创新驱动”精神, 使防误操作工作更领先、更专业、更在控、更科技化, 有效提高变电倒闸操作工作的安全系数。

(3) 实现无纸化操作, 一改传统的操作模式。

(4) 通过“工作本”的提醒功能, 能防止操作人员出错, 增加了多道安全防护, 形成无形的防护屏障。

(5) “工作本”为事故后分析提供了不可更改的可靠依据。

5 结论

上一篇:企业家伦理下一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