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会计

2024-11-28

基建会计(精选11篇)

基建会计 篇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会计制度也进一步完善。企业基本建设根据《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 (财建[2002]394号) 的规定, 开立单独银行账户, 实行专款专用, 设立专门账务, 实行日常经费的企业会计和基建会计分开建账。形成了“一个家, 两个当”的主体不完整问题以及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分析分开建账存在的问题, 提出设想。

关键词:企业,企业会计,基建会计,设想

1 企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分开建账存在的问题

1.1 分开建账造成会计主体不完整

钢铁企业中实行企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分离的政策, 将生产经营这一完整的会计主体人为地划分为企业单位和基本建设单位两个会计主体, 造成企业会计主体不完整, 形成了“一个单位, 两个主体, 两套账本”的问题, 资金流向也形成“井水不犯河水”的格局。一方面企业会计账务只反映日常经费的往来, 不对基本建设的资金往来进行反映, 也不用对企业的基本建设资金投入进行反映, 只有当工程竣工完成并交付时, 按有关部门批复的自筹基建投资计划转出自筹基建经费, 形成固定资产转入企业单位会计账务中进行反映。这样对于一个新厂区建设需要相当长的时期才能完成的工程项目来说, 在整个项目竣工完成交付使用前长期不能清楚地反映工程项目的资金动态流转情况, 从而缺乏有效监管。另一方面基建会计账务按照相关规定开立银行账户实行专款专用, 实行其独立的会计财务核算体系和与企业会计财务完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完成资金收支过程。在基本建设项目完工前, 企业会计账务中没有反映, 使得企业会计账务的账面资产大大小于实际资产, 造成账实不符的现象。这不符合《企业单位会计准则》中“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单位自身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 记录和反映企业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这一基本前提。

1.2 分开建账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1) 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讲, 要了解个单位会计信息不仅是企业会计提供的日常经济活动的经费收支情况, 还应该包括基本建设相关的经费收支情况。为了获取全面的会计信息就需要把企业会计信息和基建会计信息进行合并加工。这样一来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增加了工作, 并且在合并加工处理过程中又多增加了一道人工处理环节, 这样增加了会计信息产生错误的风险。

(2) 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来讲, 因为有两个会计主体、两套账、两套会计报表, 两个会计主体都通过各自的渠道上报, 一套报表都只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 不能反映企业整个经济活动的全貌, 也不便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 这种会计信息失真是一种制度性失真。

(3) 从会计信息来源来讲, 企业会计的核算和监督方法是建立在一套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之上的。但对基建会计的核算与监督则相对较弱, 在会计人员配备方面, 对于不经常发生的基本建设项目经济活动还很陌生, 还是在内部控制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不足, 个别企业甚至将基建财务作为一种调节手段, 将企业会计无法正常列支的项目人为地列到基建支出中, 加之目前企业财务审计主要针对企业财务审计, 对基建财务审计重视不够, 导致会计信息的质量无法保证。

2 企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合并的设想

2.1 建立企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合并的财务制度, 提高会计人员水平

企业基建财务制度尚不健全, 基建会计人员配备不足。由于部分企业领导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日常管理上, 所以一般情况下对企业会计这块比较重视, 规章制度也在不断健全, 而对基建会计不够重视。发生在企业与基本建设有关经济犯罪案件足以说明这一点。另外, 基建会计人员的对基本建设项目相关业务了解不够, 不能适应当前企业基建会计发展的要求。企业基建会计基础工作出现不规范现象, 在很大程度上与基建财务制度不健全和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下有关。因此, 建立一套使企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合并后的财务制度,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当务之急。

2.2 在企业会计的基础上增设基建会计科目

(1) 在资产类科目中, 为体现基建专款专用, 应在企业会计账务中开设基建专户, 在“银行存款”科目下设“基建专户”二级明细科目, 使基建资金在基建专户进行反映;为进一步真实反映基本建设项目的进度, 应增设“在建工程”科目, “在建工程”科目下设“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两个二级科目。本科目按单项工程进行明细核算。工程完工后, 由“在建工程”转入“基本支出”, “在建工程”年末数表示尚未完工的工程投入。为反映对开发商的预付工程款及材料供应商的预付材料款, 应增设“预付工程款”及“预付备料款”科目;为正确反映工程项目, 不能直接记入“在建工程”的待摊费用, 应增设“待摊投资”科目, 设具体待摊费用为二级科目, 在整个工程项目竣工完成后将“待摊投资”科目的借方余额分摊到各个具体项目中给予资本化。在发生待摊费用时, 借记“待摊投资”, 贷记“银行存款基建专户”, 在分摊给予资本化时, 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 贷记“待摊投资”;为反映工程项目中所需物资的往来, 应增设“工程物资”科目, 本科目核算用于基建工程物资的购买、领用和结存情况, 本科目按照工程物资的种类组织明细核算。购买工程物资时, 借记“工程物资”, 贷记“银行存款基建专户”等科目, 领用工程物资时, 借记“在建工程”、“待摊费用”, 贷记“工程物资”。

(2) 在负债类科目, 为正确反映借入资金应增设“借入款项”科目, 在“借入款项”科目下设置“基建借款”和“周转借款”两个二级明细科目, “基建借款”用来反映企业所举借的基本建设借款本金和利息的, “周转借款”用来反映教学上日常经费不足的周转性借款本金和利息。借款的利息支出本着“谁使用, 谁负担”的原则进行分摊, 有利于基建借款利息的资本化。企业取得基建借款时, 借记“银行存款基建专户”, 贷记“借入款项基建借款”。计提基建期间借款利息时, 借记“待摊费用”、“在建工程”, 贷记“借入款项基建借款”;基建项目完工后借款利息, 借记“基建支出”, 贷记“借入款项基建借款”;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时借记“借入款项基建借款”, 贷记“银行存款基建专户”;本科目贷方余额表示未偿还的基建借款。为反映工程项目中完工进度形成的应付而暂时未付款, 应增设“应付工程款”科目, 发生未付工程款时, 借记“在建工程”, 贷记“应付工程款”, 到实付时借记“应付工程款”, 贷记“银行存款基建专户”;为反映在基建项目予以资本化的其他应付款项, 如工程项目中的人员工资福利等, 应增设“其他应付项目款”科目来反映。

(3) 在净资本类科目中, 增设“基建结余”科目, 并设置“已结清基建项目结余”、“未结清基建项目结余”两个二级明细科目。“基建结余已结清基建项目结余”明细账户贷方余额表示已完工且基建借款利息已经提取归还的基建项目资金结余, 结清当年年末转入“企业基金”账户贷方;“基建结余未结清基建项目结余”贷方余额表示已完工但基建借款本息尚未全部归还的基建项目资金赤字数, 需要以后年度安排企业结余资金偿还基建借款来弥补, 待结清基建借款本息后, 将本明细账户转入“基建结余已结清基建项目结余”明细账户, 再转入“企业基金”账户的贷方。

(4) 在收入类科目中, 为反映用于基建资金来源, 应增设“基建拨款”科目, 核算本年度财政基建拨款。其中“基建拨款财政基建拨款收入”核算国家财政部门为学校拨入的基本建设专款, “基建拨款上级基建补助收入”核算上级主管部门拨入基建补助款, “基建拨款企业结余基建资金”核算企业利用企业结余安排的基本建设资金。在取得上述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基建专户”, 贷记“基建拨款”科目。年末将本科目全年发生额转入“基建结余”的贷方。

3 改革后基建项目在企业会计实现过程

3.1 将分离主体合并为一个完整的主体过程

为设立一个完整的会计主体。首先, 应根据《企业单位会计准则》、《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 (财建[2002]394号) 等有关会计法规的要求在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进行改革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新会计制度使日后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可以做到有原则可遵循。其次, 将两个分离的主体合并为一个完整的主体, 做到“一个单位, 一个主”使单位法人明确责任。最后, 建立领导授权制, 授权不同的人对项目负责, 做到分工明确。

3.2 合并改革后会计业务处理过程

①取得财政基建拨款、上级基建补助、基建借款和使用企业资金。②利用基建专户资金购买工程物资、支付工程直接价款和其他需要摊销的工程待摊费用。③工程项目领用工程物资, 包括直接用于具体工程项目的工程物资和需要在不同工程项目摊销的工程物资。④计提基建借款利息。⑤偿还基建借款本息, 将基建项目完工前能够明确具体基建项目的借款利息计入在建工程, 将基建项目完工前不能够明确具体基建项目的借款利息计入工程待摊费用, 将已经完工的基建项目的基建借款利息计入基建支出。⑥将工程待摊费用在不同工程项目间进行分配。⑦将已经完工基建项目的实际支出转入基建支出, 并计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⑧年度末期, 汇总本年企业资金用于基建项目的资金数。⑨将本年度财政基建拨款、上级基建补助和企业结余安排的基建资金按照未结清基建项目和已结清基建项目分别结转到“基建结余未结清基建结余”和“基建结余已结清基建结余”。⑩将本年度基建支出按照未结清基建项目和已结清基建项目分别结转到“基建结余未结清基建结余”和“基建结余已结清基建结余”。 (11) 基建项目结清后将“基建结余未结清基建结余”转入“基建结余已结清基建结余”。 (12) 将已结清基建项目“基建结余已结清基建结余”转入“企业基金”。 (13) 根据合并账务编制报表将企业的基本建设项目在报表中反映。

基建会计 篇2

摘 要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与实地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检索、阅读、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文献资料,以财务会计理论为指导,以医院、高等学校以及企业的会计制度改革为借鉴,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分析了并入后核算体系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基建会计 事业会计

一、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的会计要素对接

(一)事业会计要素

为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我国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表要素和收入支出表要素,也有称为静态会计要素和动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表主要反映某一时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会计要素为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依据的基本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

(二)会计要素对接

随着我国投资体制改革和企事业会计改革,现有基建会计所依据的计划经济时期的资金平衡理论已经不适应现实经济发展,因此基建会计的两要素需要在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核算之前首先与事业会计的五要素对接。基建会计的资金来源类要素包括基建投资借款、应付器材款、待冲基建支出、基建拨款等共21个会计科目。如果从静态来说,资金来源于资财提供者,即投资人、债权人、捐赠人等,所对应的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应是净资产和负债。

二、并入后基本建设投资业务核算

完成了会计要素的融合,做好了会计科目的转换与对接,即已完成并入核算的核心内容,但还需要说明会计科目的使用及经济业务的记录,才是完整的会计制度设计同时也是对已有科目设置的检验。本文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经济业务进行了主要会计分录的列示。

(一)筹措资金

(1)取得预算拨款

已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分为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实行直接支付的,在支付资金或年底确认收入时借记“事业支出”或“财政应返还额度”,贷记“财政补助收入”;实行财政授权支付的,在收到授权支付额度时,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记“财政补助收入”。

(2)使用单位自筹资金

将单位事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收入、附属单位缴款等自有资金用于基本建设项目时,借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事业收入”或“附属单位缴款”,贷记“基建投资”。

(二)准备物资

采购的器材尚未入库时,借记“工程物资”,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或“银行存款”。不需要加工的不需要安装设备入库时,借记“基建工程/在建工程”,贷记“工程基金”,同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工程物资”;不需要加工的其他设备和材料入库时,借记“工程物资—库存设备/库存材料”,贷记“工程物资—器材采购”。发生无法直接计入器材采购成本的采购保管费时,借记“工程物资”,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或“银行存款”。

(三)投资建设

(1)房屋建筑物、基础设施投资预付工程、备料款时,借“预付账款”,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或“银行存款”。与施工企业进行工程结算时,借记“基建工程/在建工程”,贷记“工程基金”,同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领用工程物资时,借记“基建工程/在建工程”,贷记“工程基金”,同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工程物资”。

(2)安装设备、使用工具器具安装设备或使用工具器具时,借记“基建工程/在建工程”,贷记“工程基金”,同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工程物资”。

(3)发生待摊投资支付按规定应分摊计入交付使用资产成本的各项费用支出时,借记“基建工程/在建工程”,贷记“工程基金”,同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或“银行存款”。

(4)发生其他投资发生其他投资时,借记“基建工程/在建工程”,贷记“工程基金”,同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或“银行存款”。

(5)支付不形成资产成本的费用支出支付江河清障、飞播造林等不形成资产成本的费用支出时,借记“基建工程/在建工程—待核销基建支出”,贷记“工程基金”,同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或“银行存款”。经上级部门批准核销时,借记“工程基金”,贷记“基建工程/在建工程—待核销基建支出”。

(四)竣工后交付使用资产

(1)归还基建借款归还基建借款时,借记“借入款项”,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或“银行存款”。

(2)分摊待摊投资分摊待摊投资时,借记“基建工程/在建工程—办公楼/实验设备”等,贷记“基建工程/在建工程—待摊投资”。

(3)转出产权不归属本单位的投资转出产权不归属本单位的投资时,借记“转出投资”,贷记“基建工程/在建工程”,同时借记“工程基金”,贷记“转出投资”。

参考文献:

[1]贝洪俊.基本建设会计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轨的可行性分析.事业财会.2006.4.

[2]财政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http://www.agri.gov.cn/ztzl/nyjbjsxmglfgxb/kjhs/t20041201_280170.htm.

[3]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http://www.chinaacc.com/new/63/73/157/1997/5/ad44211118257991128.htm.

基建会计 篇3

一、高校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分账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会计主体被人为分割

高校基建会计执行的是《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该规定适用于国有建设单位和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非国有建设单位,没有针对高校基建会计制定具体规定和细则。高校事业会计执行的是《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该制度没有涉及高校基建会计核算的相关内容,也未明确制定高校基建会计基本工作规范。高校作为一个完整的会计主体,被人为地划分为事业会计和基本建设会计两个会计主体,这种做法是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企事业单位业务会计主体与基本建设会计分开核算的延续,是国家预算在高校会计的延伸。会计主体的分割导致高校存在两个会计核算主体、两套账、两套财务报告。

(二)高校没有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披露会计信息

目前高校分别披露事业会计报表与基建会计报表,没有一套完整的会计报表来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全面了解高校整体经济活动的需求。两套报表的平衡关系、报表格式、统计口径均不同,事业会计提供的报表主要是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等;而基建会计则重视资金使用的计划性,主要报送资金平衡表、基建投资表。高校基建项目的银行贷款、在建工程、待摊投资反映在基建会计上,而高校对外提供的报表一般仅事业会计报表,该报表未能准确反映高校的资产、负债和经营情况,致使高校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高校决策者无法全面、准确、完整地理解高校当前的经济运行情况,容易导致重大经济决策失误。

(三)高校基建预算执行不力

高校事业会计对基建会计拨款实行“以拨代支”的核算方式,基建会计独立核算,游离于整个高校事业会计核算体系之外,致使高校对基建预算监督执行不力。预算支出安排时,未能真实反映基建投资所需资金,有的高校在事业会计中随意虚列或增减“结转自筹基建”,资金“以拨代支”流入基建会计后,基建财务按工程项目实际成本列支,而工程项目的造价估算和成本结算等工作主要由高校基建处负责,再加上基建项目工期长、不确定性等因素,导致预算的管理与监督被弱化,财务处很难考核预算资金的执行情况。资金体外循环严重,不少高校基建账户资金结余上亿,间接为滋生腐败提供了温床。

二、高校基建会计纳入事业会计的可行性

面对着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目前核算方式存在的问题,基本会计与事业会计分账核算已无法提供全面、真实、可靠、及时的会计信息,客观上要求高校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统一核算,而这种改革也具有可行性。

(一)理论上可行性

高校事业会计和基建会计同属高校财务会计范畴,都满足财务会计对外提供信息的特征。高校事业会计和基建会计都以高校本身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核算的空间范围完全相同,核算的主体均为高校本身。高校基本建设投资竣工验收转为资产之前由基建会计核算,在完成交付使用资产后,事业会计再在基建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进行资产的使用和后续计量,二者在经济业务上具有连续性,合并能更完整地反映高校的经济活动。《征求意见稿》中规定,高校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同时调整和增加相应的基建会计科目,新增了《基建投资表》(会高校04表),这些都为基建会计纳入事业会计提供了最有力的理论依据。

(二)实践上的可行性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高校需要颁布新的会计制度以适应高校发展需要,《征求意见稿》在许多方面参照了企业会计制度,笔者认为高校会计逐渐与企业会计接轨是趋势,高校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可以吸取企业的经验,《企业会计准则》通过设置“在建工程”及其有关明细科目对企业基本建设投资进行核算。企业基建会计并入企业会计核算后,未对企业会计目标、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等基本理论有较大影响,企业基建会计并入企业会计取得的成功为高校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核算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技术上的可行性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为技术操作提供了条件,高校已步入会计信息化时代,目前很多高校使用的是天财、用友、金蝶等ERP软件,这些软件对核算方式的过渡转换以及基本建设项目的明细核算都是可行的。在核算方式的过渡时,只需要按要求科学设置会计科目、增设报表体系,建立账户自动结转关系,就可顺利实现转换;项目明细核算可以通过增加项目辅助核算方式解决。因此从技术上用一套会计核算体系可以满足高校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银行和社会公众等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同时,高校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为技术应用提供了保障。

三、高校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后的会计核算

本文以《征求意见稿》的核算体系和会计科目为基础,对高校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后的科目设置和会计核算进行论述。

(一)并账后会计科目的转换和对接

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设置的会计科目表,现用于高校核算基本建设的主要会计科目有13个,分别是:101建安工程投资、102设备投资、103待摊投资、104其他投资、111交付使用资产、232银行存款、233库存现金、242预付工程款、252其他应收款、301基建拨款、304基建投资借款、332应付工程款、352其他应付款;事业会计主要用“结转自筹基建”科目核算高校用财政拨款以外的自有资金安排自筹基本建设。“交付使用资产”、“结转自筹基建”是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之间的过渡性科目,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后可以删除。

按照《征求意见稿》核算体系设置的会计科目,并账后相应调整的科目有:1407基建工程,本科目设置“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等明细科目;2301长期借款,本科目下设“基建借款”明细科目;3003本期盈余,本科目下设“基建拨款”明细科目;4002基建拨款,本科目设置“中央基建拨款”、“地方基建拨款”等明细科目。通过对高校会计核算科目的重新设置,将基建会计科目从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两类要素转换为事业会计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类要素(见表1)。

此外,《征求意见稿》新增了基建预算会计科目:7101预算收入,本科目下设“基建拨款”明细科目;7201预算支出,本科目下设“基建拨款支出”明细科目;7301本期结余,本科目下设“本期基建拨款结余”明细科目,7302累积结余,本科目下设“基建拨款累积结余”明细科目。

(二)并账后基建业务的会计核算

完成了会计科目对接和转换后,高校按新的核算体系和会计科目对相关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本文选取高校部分有代表性的基建业务进行会计分录处理。

高等学校收到的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基本建设拨款时,主要包括财政直接支付方式、财政授权支付方式、直接收到基建拨款方式三种。

借:基建工程/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

贷:基建拨款

会计期末,将“基建拨款”科目余额转入本期盈余。

借:基建拨款

贷:本期盈余

高校以基本建设项目资金进行基本建设所发生的实际支出时,按“基建工程”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借:基建工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基建拨款

同时,做相应的预算会计分录,本分录也可以期末统一调整再做。

借:预算支出——基建拨款支出

贷:本期结余——基建拨款累积结余

高校按基本建设合同规定向施工单位预付工程进度款时,按预付金额入账;待与施工单位结算工程价款时,按高校应承付的工程价款予以转回,其差额记入“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

借:预付账款

贷:基建拨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银行存款

借:基建工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

贷: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银行存款

高校通过基本建设项目取得的固定资产,按照基本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成本作为入账成本,其中基建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应按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待摊投资”。

借:固定资产

基建会计岗位职责 篇4

2、负责辅导项目部建立在建工程备查账,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3、负责新项目在建工程台账的登记工作,充分反映公司资产变动情况;

4、至少每个月和项目部核对项目进度、付款以及开票情况,并检查备查账更新情况;

5、负责新项目所有相关合同资料等整理、存档;

6、负责在建项目工程转固账务处理;

7、定期组织盘点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基建会计问题探讨 篇5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基建会计;问题探讨

一、基建会计的定义

行政事业单位的基建会计对我国基本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哪么什么才是“基建会计”呢?基建会计是应用于基本建设领域的一种专业会计,是会计的重要组成部份,主要包括基建会计核算、基建项目投资控制、概算执 行控制、以及招投标管理、合同谈判、合同管理、工程量价审核、竣工结算以及财务决算等相关事项。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经制度为依据,运用专门的方法,对基本建设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的、完整的、系统的核算,提供全面的、真实的会计资料,并进行分析和监督,以便加强基本建设经济管理,促进提高投资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为了有计划地进行基本建设、合理运用基本建设资金,提高基本建设的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就必须充分发挥基建会计在基本建设经济管理中的核算和监督作用。

二、行政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存在的问题

1.财务人员业务不熟

在有些地方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财务人员对基建的业务核算比较陌生,没有熟练掌握基建会计业务,不能很好的做好基本建设的核算工作,从而影响了地方的基本建设进程。虽然“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及相关的规定的文件已转发到各个基层部门,并且组织了相关的基建会计培训学习,但由于基建业务对于大部分单位而言不是经常性发生,因而没有引起财务人员的足够的重视,单位一旦发生基建业务,财务人员对会计核算工作便无从着手,更谈不上对基建业务的财务管理。

2.会计核算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一般都是实行单一账户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基建业务核算时,一般只设置一套账,即将基建賬并入到行政事业账中,由此而产生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容易把基建业务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同类业务相混淆,如基建业务的费用支出有建设单位的管理费、人员招待费等,但在行政事业单位费用支出中也有人员招待费,因此,双方产生的费用都可以记在对方的费用支出中,这就行政事业单位的费用核算带来了很多没有必要的麻烦,从而不利于经费的核算,影响了基建业务的正常开展与进行。因此,这种单一账户核算体系存在很大的弊端,不利于正常的会计核算。

3.资金管理不够严格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上一般比较简单,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都是有国家财政拨款,行政事业单位只要按照规定取得适量的资金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合理使用就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基本建设的资金管理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由于基本建设的资金一部分是由国家财政拨款,还有一部分是银行贷款,因此,对资金管理不严格的话,就会产生严重的问题,所以在基建的资金管理上需要制定严格的制度,做好资金管理工作,特别是做好银行贷款的资金管理工作,由于行政事业会计人员与基建工作的脱节,对工程施工进度和用款情况了解不够,往往会造成资金的供应和需求不能有效地配比,因而不仅影响了基建的进程和质量,还会产生很多没有必要的利息费用。

三、对行政事业单位基建会计的建议

1.加强对基建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基建会计人员对基本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与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这种培训与教育重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培训。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本建设事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快速发展,与基建会计相关的各种知识也在不断更新,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有目的组织会计人员进行专项知识培训,使会计人员不仅具有过硬的基建会计知识,还掌握了与基建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施工工程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会计人员掌握着单位的大量资金,单位的各项费用支出都需要经过会计人员之手,这就需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觉悟,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保证单位资金的安全。

2.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单一账户的存在种种弊端,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严格执行财政部相关法规对基建会计核算的要求,为每一个基建项目单独设立账套去核算,并为每一个基建账套开立独立银行户头,把基建费用与单位日常费用开支相分离,把双方费用支出记在不同账户的名下,这样有利于对项目整体的清晰核算和管理。

3.加强对基建资金的管理,健全资金管理体系

做好基建会计核算工作应该要重视对建设资金的管理。基本建设由于工程量较大,使用的资金量相应的也比较大,所以,在基建资金管理中,要对项目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定期与开户银行进行存贷款项核对,对未达账项进行核实,对出现的差异进行分析和追查,保证各项资金可以落到实处,杜绝各种贪污和资金拆借行为,严禁私自挪用建设资金,从而不仅有利于对项目整体进行全面清晰的分析核算,更有利保证资金安全,使每一分钱都可以用到实处。

四、总结

基本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基建会计核算水平,保证基建会计工作可以顺利开展与进行。

参考文献:

[1]颜 乾:行政事业单位基建会计问题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20).

基建会计 篇6

关键词:基建会计,经费会计,并轨,问题

近年来, 中央大力深化各领域的财政改革, 促使我国财政建设逐渐向现代化迈进。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公共财政建设, 现行基建会计和经费会计制度需要进行改革。

一、基建会计和经费会计

基建会计是会计中较为特殊的组成部分, 也是一种专业的会计体系, 在基本建设领域使用较为广泛。在工程建设中, 基建会计主要负责工程款项的拨入, 基建项目的预结算、审核、验收等等, 同时, 还要监督工程项目合同的合法实施。经费会计也称为单位会计, 通常负责事业单位及企业单位日常财务的核算。

基于基建会计的特殊性, 长期以来, 中国的基建会计与经费会计处于分立的状态。随着经济和财政制度的发展, 这种分立状态中存在的缺陷日益显露。

二、基建会计和经费会计分立的缺陷

1、会计制度标准不一

长期以来, 中国的事业单位中存在基建会计和经费会计两种制度。基建会计核算的主要依据是《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 而经费会计核算却以《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标准。另外, 为了更好地核算除中央财政的拨入经费之外, 单位资金的流转状况, 两种制度都设置了相关的“结转自筹基建”项目。两个不同的核算标准标准, 既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 也增加了财务核算出现差错的概率。

2、分账管理, 不利于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

众所周知, 会计的作用就是计算单位的完整财务状况, 为事业单位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而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 我国事业单位的基建经费和一般经费要采用分账管理的方式, 所以基建会计和经费会计都有各自单独建账和核算体系。这样的账目管理方式, 使得单位的各项经费被割裂开来, 不仅不能直接清晰地反映单位的整体财务状况, 而且不利于经费的统一管理, 更不用说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3、分账核算导致单位资金流向不明

目前, 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和经费会计采用的是分账核算的体系。通常基建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 一个是财政的专项拨款, 另一个是单位自己筹集的资金。其中财政专项拨款由基建会计单独进行核算, 而单位自筹资金核算, 要由基建会计和经费会计两者同时参与。这样就可能造成核算差错, 使一些资金的流向不明;同时也出现了同一项目重复核算的现象, 浪费了会计资源, 给单位资产和负债的分析带来麻烦。

4、基建会计制度实施效果不佳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基建会计制度在实际运行中效果不佳。比如当基建工程竣工时, 经常会出现基建财务报表无法及时上报单位财务部门, 拖延了单位的正常核算。另外还出现了投资支出挂账的行为, 导致账目与实际支出偏差较大, 报账混乱。

面对基建会计和经费会计分立中的种种问题, 我们需要采用基建会计和经费会计并轨的方式, 来统一事业单位会计标准, 提高财务核算的效率。

三、基建会计与经费会计的并轨

1、基建会计和经费会计并轨的可行性

(1) 会计制度的要求。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要求, 会计核算的主体应该是一个预算单位。同时在其二十二条和四十四条中, 分别规定了会计报表的内容和作用。具体来说, 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应该要包含单位资产负债表、基建投资表、收支状况表及其说明书、报表图注等内容, 同时要能够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及其收支结果。这样的要求就为基建会计和经费会计的并轨提供了制度基础。

(2) 目前, 政府在支出经济中增加了“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科目。同时随着财政改革的深入, 事业单位也逐渐实行统一管理的方式, 为基建会计和经费会计的并轨提供了政策基础。

(3) 1998年, 中央财政部发布了《企业基建业务有关会计处理办法》, 在一定能够程度上为基建会计和经费会计的并轨提供了方法。

(4) 当前, 会计电算化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 它能够整合事业单位的各项会计信息, 将其汇入一套会计账簿中, 方便企业的财务核算, 也能够为基建会计和经费会计并轨提供技术基础。

2、基建会计和经费会计并轨的具体操作

了解了基建会计和经费会计并轨的可行性后, 就要在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 应用这种方式, 进行财务核算的操作。

(1) 在基建会计中, 有一项“基本建设拨款”科目, 而在经费会计中也有一项“拨入专款”科目, 这两个项目核算的对象都是“拨款”, 所以可以将“基本建设拨款”纳入到“拨入专款”中, 进行核算, 这样既能够提高核算效率, 也避免了重复核算现象的出现。

(2) 在经费会计的“事业支出、项目支出”科目中, 可以增加基建会计中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以及“其他投资”等, 之后对资金性质、预算的来源等进行核算, 之后依据竣工结算资料对固定资产进行入账办理, 减轻账目混乱的状况。

(3) 基建会计中所包含的预付工程款、施工单位保证金、借款等科目, 可以并入事业单位会计中的“预付账款”、“应付账款”中、“其他预付账款”、“其他应付账款”中, 待确认后, 将工程款转入“基本建设支出”科目中即可。

(4) 可以在经济会计“事业结余”科目中增加“基建结余”。在每年的年末, 就可以将“拨入专款”的贷方余额, 转到“基建结余”的借方;把“基本假设支出”的借方余额, 转到“基建结余”的贷方, 这样就能够实现竣工基建项目中资金余额的完整核算。

(5) 在经费会计“拨入经费”中增加“拨入基建经费”。在年末时, 将已完工的余额转到“基建结余”的借方。另外还可以将“结转自筹基建”修改为“基建支出”, 用于核算完工基建项目的全部支出。

基建会计和经费会计的并轨, 能够显著提升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效率, 避免两种制度分立时的种种问题, 对整个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完善和资金的正常运行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杨述航.关于基建会计与经费会计并轨问题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9;11

[2]魏会丽.关于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问题的若干思考与研究[J].商业文化.2012;9

[3]朱瑛, 吴珊珊.浅析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并账思路[J].现代商业.2011;35

基建会计 篇7

一、现行事业会计和基建会计合并核算的前提

1. 目前高校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事

业结余、土地置换、合作建设、捐赠以及银行贷款, 若高校资金来源50%~60%以上主要依靠银行贷款, 则基建会计和高校事业会计并账后, 靠贷款形成的基本建设支出会导致收支失衡, 财政拨款和事业结余不足以弥补, 形成的缺口按现行高校财务制度规定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因为“事业基金”不能为负数, 这是高校事业会计和基建会计并账核算的最大制约因素。为此笔者建议应尽快解决高校基本建设资金不足和承担的高额贷款利息问题。呼吁政府加大对高校基建财政拨款的力度、进行政府贴息贷款, 因为高校的发展能够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 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兴盛的重要保障。

2. 进一步完善法规及规章制度。

高校事业会计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进行核算, 而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有关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按有关规定执行, 不执行本制度”,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却对这种基建资金核算未给予规范。因此, 高校基建会计根据《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核算, 造成一个单位两个会计主体、两套账务核算体系、两种会计报表。建议借鉴企业会计和基建会计并轨的经验, 尽快修订和完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3. 完善基建财务管理体制。

基建财务管理机构有的高校归属基建部门, 有的归属财务部门。根据“大收入和大支出”的原则, 基建财务应纳入学校财务常规管理, 不另设分支机构。跨区域的高校基建项目, 由财务部门委派会计, 高校内部执行统一的财务制度。

4. 事业会计科目要进行修订、补充、完善。

基建项目未完工前, 只在基建账中反映, 待项目竣工交付使用时, 再按项目实际成本移交事业账, 造成账面资产小于实际资产;财政拨付基建款时, 直接拨给基建部门, 在基建账中反映, 造成账面收入小于实际收入, 造成账实不符的现象, 也使整个高校的资金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控制。

5. 会计报表项目要随着会计科目修订相应修订。

二、并账思路

目前现行会计制度不能改变的现状下, 以现行事业会计制度为主体, 保持现行事业会计科目的基础上, 充分借鉴、吸收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中能够反映基本建设特色的会计科目, 通过补充、调整与修订相应的事业会计科目, 有条件地并账和并表。即两套账务平时按常规处理, 只是在年末时, 一是将基建会计科目余额表与结转前事业会计科目余额表进行合并, 二是将基建资金平衡表与事业会计报表进行合并, 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三、合并会计科目的设置

合并会计科目设置是基本建设会计和高校事业会计统一核算的基础, 是编制合并科目余额表和合并会计报表的关键。

1. 资产类科目设置。

事业账增设一级科目“在建工程”, 用以归集基建工程成本, 下设“建筑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和“其他投资”等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增设一级科目“应收生产单位投资借款”, 用以反映由于拨款不足基建资金需求量;在“材料”下增设“工程物资”, 用以归集基建工程用库存材料;在“应收及暂付款”下设置““基建暂付备料款”、“基建暂付工程款”、“基建暂付水电费”、“基建暂付其他应收款”等明细科目。

2. 负债类科目设置。

事业账“借入款项”下增设“基建投资借款”明细科目, 并按贷款银行进行明细核算;在“应付及暂存款”下设置“应付基建工程款”和“工程其他应付款”等明细科目, 并按施工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用以合并基建账中的基建债务。

3. 收入类科目设置。

若财政拨款先拨入事业账再拨入基建账, 则事业账不必增设“基建拨款”科目;若财政拨款直接拨入基建账, 则事业账需增设“基建拨款”一级科目, 核算本年度的基建拨款、财政专项拨款及其他拨款等。另外, 基建账年末有交付使用资产时, 因“交付使用资产”要与“基建拨款”和“待冲基建支出”对冲, 事业账也不必增设“基建拨款”科目;若基建账年末没有交付使用资产或交付使用资产价值小于基建拨款, 则事业账也需增设“基建拨款”一级科目。不论上述任何情况, 基建账中自事业账转入的自筹基建款不参与合并。

4. 支出类科目设置。

事业账“结转自筹基建”科目不作任何调整, 只反映自筹基建支出。

5. 净资产类科目设置。

因基建账科目按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分类, 所以事业账中净资产类科目不作任何调整。

四、合并科目余额表和合并会计报表的方法

1.有些科目可以直接相加在合并科目余额表和合并会计报表中填列:如“现金”、“银行存款”、“材料”等。

2.有些科目可以单独列示在合并科目余额表和合并会计报表中:如“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固定资产”、“应付工资”、“代管款项”、“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等。

3.有些科目需分析计算后在合并科目余额表和合并会计报表中填列:如基建账中“预付备料款、预付工程款、其他应收款和应收水电费”可分析填列在事业账“应收及暂付款”中;基建账中“应付备料款、应付工程款和其他应付款”可分析填列在事业账“应付及暂存款”中。

4.有些科目需增设后在合并科目余额表和合并会计报表中填列:如需在事业账中增加“在建工程”、“应收生产单位投资借款”等科目。“在建工程”科目需要根据基建账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和“其他投资”等科目分析计算填列。

5.有些科目需剔除内部往来后在合并科目余额表和合并会计报表中填列:如事业账中“借出款-基建借款”需将基建账中的“部门基金借款”全额抵消后填入“借出款”;基建账本年移交事业账的固定资产, 在基建账的“交付使用资产”和事业账的“固定资产”中同时反映, 需将基建账的“交付使用资产”与“基建拨款”和“待冲基建支出”相抵消。

总之, 合并科目余额表和合并会计报表只是在不改变现行会计制度下的权宜之计, 随着预算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借鉴西方和我国企业会计合并经验, 将基建会计并入事业会计核算, 从而建立统一的会计主体和会计核算体系, 才是长久之计, 才更有利于高校财务的良性运转。

摘要: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实行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分账核算模式。随着大收入、大支出理念的形成和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这种模式已不适应高校跨越式发展环境下财务管理的需要。建议充分借鉴、吸收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中能够反映基本建设特色的会计科目和报表项目, 有条件地并账和并表, 真实地反映高校财务状况。

关键词:事业会计,基建会计,合并

参考文献

[1].王华.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合并建账的构思[J].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6 (12)

[2].王轩宁.企业基建会计核算方法的实践和探索[J].会计之友, 2007 (11)

[3].李建兵.事业单位基建会计并入经费会计账核算[N].中国财经报, 2007.6

[4].蒋桂芹.试论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的合并核算[J].时代金融, 2007 (.11) 75

[5].蒋英.加强国有建设项目会计核算与财务监督的有效途径[J].财会研究, 2008 (4)

[6].向家文.国库集中支付下行政事业基建会计核算浅析[J].财会通讯, 2005 (10)

基建会计 篇8

会计人员专业业务素质的三个层次是一个阶梯式的能力要求。从具备“核算型”会计能力到具备“管理型”会计能力再到具备“战略型”会计能力,会计人员要实现两个基本转变:即财务工作职能从记账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财务工作领域从事后的静态核算向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控制转变。

第三,加强会计工作主动性。作为一名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成熟的价值观以及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还应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处理好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除了能向其单位提供真实、完整、正确、及时的财务信息外,还要在通过提供信息的过程中,主动与利益相关者保持各种方式的沟通、联系与协调,以得到他们的理解、支持与协助。会计作为一个服务岗位,要主动与单位内外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因此必须学会主动与人沟通,提高会计职业服务的质量,会计人员要有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能简明扼要、准确地陈述问题和观念。此外,会计人员还应做到正确处理好与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部门的关系,主动汇报自己的工作,树立会计人员良好的社会形象;正确处理好与本单位各职能科室、同事、领导的关系,积极主动地做好服务工

为满足国家财政预算编制和财政决算的需要,我国高校实行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相分离的会计核算与监督模式。从当前高校会计理论和实践看,这种会计核算分离模式不太适应当前会计发展的需要。本文就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问题进行初探。

一、当前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分离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分离造成高校会计主体不完整。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企事业单位业务会计与基建会计分开核算的延续以及国家预算在高校会计的延伸,高校实行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分离的政策,将高校这一完整的会计主体人为地划分为高校事业单位会计和高校基本建设单位会计两个会计主体。从而造成:一方面事业财务不反映财政对学校的基建投入,只按有关部门批复的自筹基建投资计划转出自筹基建经费,在项目竣工交付使用资产前不清楚工程项目资金动态流转情况,缺乏有效监管。另一方面,基建财务按照其独立的会计财务体系和与事业财务完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完成资金收付过程。造成基建项目已完工,而财务账上没有反映,使得账面资产小于实际资产,造成账实不符的现象。两个会计主体的存在,使得会计机构有可能相互独立,各行其事,缺乏有效的会计信息反馈与沟通。不符合《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4条“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自身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事业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这一基本前提。作为事业单位会计组成部分的高校会计也应以其自身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为核算和监督的对象,算独立于学校事业会计核算之外,财务报表不能全面反映学校的资产、负债和收支全貌。如要对学校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就需要把高校财务事业会计信息和基建会计信息合并。随着高等学校的发展,基建投资规模逐年扩大,筹资渠道也逐渐多元化。一些项目的资金要由学校利用银行贷款得以解决,银行贷款在基建会计中核算,而贷款及利息的偿还由学校财务负责,在学校会计中核算,这样一方面造成基建项目成本的核算不准确,固定资产价值偏低;另一方面造成学校负债状况不实,单独提供哪一套财务报表都无法反映学校的收支、负债全貌,导致信息失真,不利于财务风险分析。随着负责机制的引入,高校赤字预算成为必然。“借入款项”与“结转自筹基建”的增加,巨额的支出使得学校历年积累的“事业基金”不足以弥补,形成的缺口部分按现行的高校财务制度规定,无法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因为“事业基金”项不能为负数,就必然会再次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第三,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分离造成高校会计监督弱化。由于目前高校的事业财务会计核算与基建财务会计核算分别由学校财务部门和学校基建部门来进行。尽管学校财务部门对学校基建部门的财务工作具有业务上的指导和监督关系,但从实际运行来看,学校财务部门对基建财务的监督并未真正发挥作用,甚至基建财务人员以行政管理范围的差别、基建财务的独立性等理由拒绝学校财务部门的监督,将学校财务仅仅看作基建资金的保管者,至于基建资金如何使用和使用的合理与否是基建部门,学校财务无权过问,这就必然造成高校会计监督的弱化。而且在当前的高校会计管理中,有些学校一个领导既负责学校的基本建设工作,又负责学校的基建财务工作。这极不符合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中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如此的管理势必会使高校的会计监督职能弱化,不利于高校的发展。

二、实行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的必要性

一是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是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必然性。财政拔给高校的基建投资一直是以建设单位为主体,分别对立项项目进行会计核算。自从实行了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高了部门预算的细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对高校资金运作方式及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会计日常核算和决算报表的数据应同一口径,会计科目的设置应与报表项目相对应,而现行高校会计决算报表与基建决算报表分开填报,高校会计科目和决算报告仍然使用“结转自筹基建”,无法与年度部门预算进行对比分析。为了全面、完整反映一个高校的预算执行情况,建立统一财务核算的平台,这就要求高校实行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

二是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是提高会计信息资料准确性、完整性的保障。长期以来,基建会计一直游离于高校事业会计核算之外,在核算基建项目工程成本时,单位自筹基建资金在高校事业会计账反映,在基建会计账没有全面反映;预算内财政性投资资金则在基建会计账户进行核算,在事业会计账不反映。对于与基建有关的费用直接在高校事业会计账列入“经费支出”,没有进行费用归集,整个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不完整,造成基建决算报表和部门决算报表既有脱节又有重复,无法真实、全面反映资产的状况。为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必要把基建会计纳入高校事业会计进行一体化核算。

三是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有利于防止资产流失和防范财务风险。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对未列入基建计划的更新改造项目或附属项目,资金来源由单一的财政拨款形式,转为多渠道筹集资金,如高校创收性企业自筹资金、财政拨款等。该部分资金来源和运用没有统一的核算要求,造成高校事业会计账户和基建账户分支,事业会计账户支出的费用直接列支,不能完整反映新增固定资产的情况,有关基建项目一旦形成固定资产,便脱离了会计监督的视线,容易造成固定资产流失。再者,基建资金在事业会计账户和基建会计账户两头挂帐,为套取、转移或挪用基建资金提供便利,基建资金若有缺口,有关管理部门难于审定,导致存在财政资金风险。所以,高校事业会计有必要把基建会计并轨核算,以防资产流失和防范财务风险。

三、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的具体设想

第一,推行权责发生制,取消收付实现制。现行高校会计核算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但由于某些会计事项不能在当期确认,按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难以真实反映一个单位的经济事项,甚至会出现虚假结余,使会计期间的信息缺乏真实性和可比性。高校事业会计既要追求社会效益,又要履行受托责任,重视经济效果,对高校的经济业务要进行全面、合理地确认、计量和报告,尤其是有的基建项目需跨年度建设,资金经常跨年度使用,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不能全面、准确反映整个经济事项。因此必须改进会计核算原则,引入权责发生制,即只要收支项目已实际发生,无论资金是否收付,都应及时入账,以真实反映单位的收支、往来情况。

第二,增设相关的会计科目。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后,必然会引起高校财政资金流人、流出的变化,为了提高高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全面性,应增加一些相关的会计科目。在高校收入类科目经费拨款下设置“基本建设拨款”明细科目,核算本年度财政基建拨款。其中“基建收入———财政基建拨款收入”核算国家财政部门为学校拨入的基本建设专款,“基建收入———上级基建补助收入”核算上级主管部门拨入基建补助款,“基建收入———事业结余基建资金”核算高校利用事业结余安排的基本建设资金。

在“借入款项”科目下设置“基建借款”和“周转借款”两个二级明细科目,并按贷款银行进行三级明细核算。借款的利息支出本着“谁使用,谁负担”的原则进行分摊。高校取得基建借款时,借记“银行存款——基建专户”,贷记本科目;偿还基建期间借款利息时,借记“工程待摊费用”“、在建工程”,贷记本科目;偿还基建项目完工后借款利息时,借记“基建支出”,贷记本科目,同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基建专户”;偿还基建借款本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基建专户”。本科目贷方余额表示未偿还的基建借款。

在资产类科目下,增设一级会计科目“在建工程”,核算高校进行基本建设(包括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发生的实际支出,对于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和购入的无形资产直接记入相应科目,不在本科目核算。“在建工程”科目下设“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两个二级科目。本科目按单项工程进行明细核算。工程完工后,由“在建工程’转入“基本建设支出”,“在建工程”年末数表示尚未完工的工程投入。

将支出类“结转自筹基建”改为“基本建设支出”,按工程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本科目核算在本年度完工的基建项目的全部支出。借方反映项目完工结算时由“在建工程”科目转入数,贷方反映年末转入“基建节余”数,本科目年末一般无余额。

在净资产类,增设“基建节余”科目,本科目按工程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年末如为贷方余额,则表示完工工程拨款的累计余额;如为借方余额,则表示完工工程学校自筹资金数额。年终,根据明细账记录的内容把已完工的项目“基建节余”的借方余额转入“事业基金”的借方,若某项目完工后出现贷方余额,则按相关规定处理,该返还的返还,经批准留用的,则转入“事业基金”贷方。

第三,强化资产监管。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核算后,仍然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即购建时费用全部列为支出,耗用时不计提折旧,不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净值仍以原值体现,必然导致资产虚增。该核算方法是不科学的,会造成资产负债表上资产总额和基金总额虚增,不能如实反映单位的财务资源。为了真实、全面、完整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应引入谨慎原则,充分估计各种风险和损失。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固定资产在形成投人使用后,会发生各种损耗,其价值也随之减少。为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必须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核算制度。对发生盘盈、盘亏、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和“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核算,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增减及清理后的净损益,其净损益额列入其他收人”或“其他支出”。以便追究固定资产流失责任;建立融资租人固定资产核算制度。随着公共财政管理的深入,高校为了进一步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应建立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核算制度,核算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经济业务。真正体现权责发生制,收入与支出配比、谨慎等核算原则的要求。

高校事业会计是一个会计主体,基建会计又是一个会计主体,把高校这个完整的会计主体人为地划分为两个会计主体,已不适应现代高校财务管理的需要,必会引发了一系列会计问题。而将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的探讨,使两个不同体系的会计归为一体,有利于真实地、准确地、完整地反映高等学校的财务状况,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财务管理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因此,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势在必行。

浅谈高校基建财务档案

整理分类

湖北警官学院王莉

高校的基建财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高校在基本建设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史料和证据,是基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合同等会计核算专业资料。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就高校基建财务档案的整理分类谈几点看法。

第一,高校基建财务档案整理分类的现状。档案整理归档要求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和特点,以便于保管利用。一般将基建财务档案划分为基建会计档案和基建财务管理档案,其中基建档案、行政档案、仪器设备档案等统称为基建财务管理档案。由于财务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起步较早,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涉及基建会计核算的会计档案的整理分类比较规范。而对涉及的基建财务管理档案,由于没有具体的规范要求,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档案管理机构、档案管理人员的理解不一,导致基建财务管理档案整理分类不统一。一种做法是将基建财务管理档案按《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分类归档,将所有的审计报告、合同、协议等按类别、时间顺序分类,这样做的缺点显而易见:一是查找不便。承包单位的资料需从不同类别的档案中分别找出,找全资料非常困难。二是从查找到的档案资料中,看不出与施工单位是否结算,不能与会计核算同步,不利于会计工作和审计工作的利用。另一种做法是将基建财务档案按照会计档案分类要求立卷归档,即将所有涉及的基建档案、行政档案、设备档案等基建财务管理档案全部作为原始凭证放之于记账凭证后,并装订成册。这样没有区别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利用的要求,其缺点是:一是各种档案保管期不同,会增加后继工作量。二是后续人员因不了解经济事项的来龙去脉,再立卷会增加工作难度,且缺乏准确性。两种做法是对基建财务档案机械地加以分类,都是不够科学的。

第二,高校基建财务档案整体分类的建议。首先,正确理解基建财务档案的意义和目的,既要符合科学性,又要体现实用性。并将基建会计档案按照会计档案分类要求立卷归档。会计凭证按月装订成册,银行对帐单、总账、明细账按年装订成册;日常报表、报告及年度决算报表、年度执行报告、分析报告等年末装订成册。其次,将涉及的基建档案、行政档案、仪器设备档案等基建财务管理档案在财务决算后,按照工程项目整理归档,并装订成册。期间可按照工程项目费用和不同阶段,采用不同分类方法整理立卷归档。涉及工程项目间接费用的档案按基建会计科目“待摊投资”32种明细分类。涉及工程项目直接费用的基建档案和仪器设备档案按工程阶段分类。在筹建、施工阶段,涉及工程项目直接费用的基建档案按施工单位分类,设备档案按合同签订时间顺序分类。再次,竣工结算阶段按工程项目重新分类。有些施工单位承建不同的工程项目,部分资料确实不便分开,可将其档案资料存放在承建金额最大的工程项目中,并在另外的工程项目中分别注明。仪器设备购买或者安装完成之时,也应按工程项目重新整理分类。工程竣工审计结算全部完成,筹建、施工阶段的档案资料逐渐变少,直至没有。筹建、施工阶段的档案资料是临时过渡型分类资料,类似于会计核算时“预付工程款”会计科目,审计结算后,收回预付工程款,科目余额为零。最后,待到工程审计结算全部完成之时,基建财务管理档案按工程项目正式立卷编目归档。涉及工程项目间接费用的档案按待摊投资明细分类,并立卷编目归档。这样做的优点:一是查找方便。工程属什么阶段,在什么阶段档案中查找,不用从头找到尾。二是结算方便。施工单位所有合同、协议等有关资料存放一起,结算时方便清楚。

高校基建财务管理档案在工程不同阶段的整理分类,与会计核算同步,既能方便会计人员,又能方便审计监督部门人员的频繁利用,达到了基建财务档案立卷整理科学和有效利用的目的。

基建会计核算刍议

湖北咸宁市咸安区财政局

唐玲玲李一萍董卫红

继1995年“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颁布以来,财政产陆续又印发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及其执行中有关问题的解释通知等文件,各单位的基建会计核算进一步地得到了规范规范统一和提高。但在日常工作和检查中发现基建会计核算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少数单位的主管财务人员对基建的业务核算比较陌生。虽然“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及相关的规定的文件已转发到各基层部门,并组织了相关的培训学习,但由于基建业务对于大部分单位而言不是经常性发生,因而没有引起财务人员的重视,单位一旦发生基建业务,财务人员对会计核算工作便无从着手,更谈不上对基建业务的财务管理。

二是个别单位公路建设账没有依照有关规定按每个建设项目单独开户、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例如,前三年路网建设是以各个县市区交通局为建设单位,而在检查中发现有两个县的交通局的路网项目没有按项目分开核算,等到工程竣工审计时,审计人员也无法分清每个项目真实的决算投资数,资金来源及往来数额,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三是基建工作与财务的衔接不紧密,财务人员对工程的情况知之甚少,直接影响了基建会计核算的质量。有一些工程已开工并支付了首期工程款,财务人员对该项目的工程批复、设计批复、施工合同等还未曾谋面,工程的财务监督形同虚设;按基建会计制度规定,对各项支出的归类核算是以项目核算内容为依据,而财务人员对核算一无所知,所作的核算也只能凭经验进行,等到竣工决算做“工程概预算执行情况表”时,才发现平常的核算分类与概算的项目划分完全不能配比,严重影响了报表的准确上报。

基建会计 篇9

1 行政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合并建账的必要性分析

1. 1 是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的必然要求

预算单位要提高自身的预算工作质量,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必须建立健全会计工作体系,使会计工作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实现会计工作整体的协调统一。而要创建协调统一的会计工作环境,首先就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预防和避免信息分离情况的存在,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防止会计信息的缺失,导致因以偏概全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建方面开辟了多条渠道来获得基建资金,多渠道的资金来源难免会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有交叉点存在。原有的行政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相互脱离,各自独立,对同样的资金来源的核算却分为两部分,由不同的两种会计体系来对其进行核算,势必会降低核算的效率,对核算的准确性也难以保证,使会计核算的公信度降低。要有效改善这种情况,就必须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因此,将二者合并建账,将基建预算资金纳入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组成中来很有必要。

1. 2 是公共财政体制完善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我国原本是由建设银行承担着基建资金管理的任务,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建行的这一职能不断被削弱,行政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的管理逐渐转向一体化管理的发展方面。基建资源本是作为转向资金,采取独立性管理的方式,专管部门职能的弱化必然要求将基建资金归属于更为完整的管理体系中加以管理。公共财政体制的完善也要求财政将资金预算和财政收支核算管理的协调统一,因此必须改变两种资金分离管理的状态,实行行政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合并建账。

2 行政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分离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基建会计的主要工作职责在于管理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对资金的相关用途及其他基建资金有关工作的研究和管理,其工作重点在于对基建单位在资金方面的投资运用进行考核与分析。采取基建会计制度的优点在于以分离核算的方式保证了会计核算所需要的独立性,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基建会计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基本建设单位会计工作的开展做出很大的贡献。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公共财政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原有的基建会计制度已经与现代经济体制的发展不相适应,不仅在作用的发挥上大打折扣,甚至对会计工作还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在新经济形势下,将行政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合并成为一个统一完整的会计管理体系是现代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中关注的重点问题。二者的相互分离,各自运行,两种会计核算方式共同存在于一个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与我国现代经济管理背景下新会计准则的要求相违背,容易增加财务管理上的风险,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财政资金的正确运用和经济效益的获得具有不利的影响。

从多年的行政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分离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来看,虽然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现今的实际情况来看,两种会计管理制度在同一个预算单位中应用,自然会相应地编制两份不同的财务报表,而这两种报表之间也必然存在着交叉点,两种报表中任意一个都不是完整的财务信息,无论是工作上的重合还是工作上的分离,都会对整体的财务工作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容易造成财政资金管理上的差错,加大了财务管理的风险。可见,在现行财务管理制度要求下,行政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相互分离明显是弊大于利,将二者进行合并建账势在必行,能够有效维护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秩序,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结构的优化。

3 行政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合并建账的对策建议

3. 1 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完善会计制度

在我国基建会计制度已经实行多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经建立起自己特有的核算体系,也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方法。现今要将其与行政事业会计合并建账,纳入大行政事业会计制度体系中来,就要从行政事业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着手,为二者的合并建账提供制度保障。合并建账如果沿用原有的兴华智能事业会计制度显然是不够完整的,相关部门要对制度改革的问题加以重视,加紧完善会计制度体系,建立起完整、全面、统一、协调的会计工作管理系统,使两种会计制度能够得以有效的融合,保证行政会计工作有序协调的进行。在行政事业会计制度中将基建资金作为独立的专项资金进行管理,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将基建资金整体分解成多个部门,分别向相关资金管理系统中渗入融合。如在资金部分可专门工程建设情况具体分成预付工程科目和在建工程科目,在大科目下面设置明显科目,再将其与行政事业会计科目进行对比,将重合科目下的款项加以整合,保证会计管理体系具有条理性,能够统一协调的运行。

3. 2 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完善监管制度

在将二者合并建账后,在核算制度上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以保证固定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因此,在进行合并建账的同时,相关部门及其管理人员要配合对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上加以完善,加强监管,为固定资产的核算提供保障。同时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及时发现管理上的疏漏和不足,对固定资产的损耗和报废情况加以纪录,为固定资产的核算提供参考依据。另外,可通过建立融资制度,在固定资产核算体系中将融资纳入进来,实现与市场发展的良好衔接互动,这样可为行政事业单位在基建投资方面提供有效的参考,进一步促进基建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获得。

4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原有的行政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相分离的财政管理制度,已经与当今公共行政事业的发展不相适应。要实现公共财政管理的一体化,提高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将行政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合并建账,是大势所趋,是公共行政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将二者合并建账在具体实行的过程中,难免会面临着诸多的困难,要使二者得到合理有效的融合,必须对原有的制度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为二者的相互融合、共同进步提供科学有效的保障。

摘要: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行政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各自独立的问题也逐渐的显现出来。合并建账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一体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提高会计执行能力和工作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根据现今行政事业会计和基建会计相互分离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二者合并建账的必要性,并针对行政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合并建账的具体实行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会计,基建会计,合并建账

参考文献

[1]韩林平,汤莉燕,刘志福,等.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应合并建账[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2(2).

[2]陈瑛.基建会计纳入行政事业会计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3(5).

[3]酣建平,温佐望.基建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合并的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5).

如何加深基建会计核算规范化建设 篇10

关键词:基建会计核算;规范化;工作人员;高素质

基建会计核算并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项目,它是需要我们长期努力为之奋斗才能够完成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在基建会计方面也已经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了。但我们不能满足于这一点进步停滞不前,我们在基建会计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我们想使基建会计核算走向规范化就必须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指出来,并找出解决措施,努力建设基建会计核算规范化。

一、直面基建会计核算规范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一)对基建过程中的固定资本认识不深刻。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中很多基建会计核算单位对投资计划的认识并不深刻,甚至缺乏对法治思想的正确认识,有一部分企业在基建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并不遵守有关法律的规定,甚至进行违规操作,更严重的是企业并没有做好进行基础建设的充足准备,国家相关部门也没有允许企业进行基础建设就开始动工,这些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基建会计核算规范化的建设。

(二)缺乏严格的内控制度和审批制度为基建会计核算建设把关 。在基础建设过程中因为我们需要极大地资金量,这就要求投资单位必须对基础会计建设加强控制力度,而且还有对基建收支审批流程进行规范。财务制度的根本要求就是要建立科学完整的收支审批流程,建立了完整的收支审批流程可以在顺利实施基础建设工程项目的同时还可以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可是有一部分投资单位并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在每一次付款的时候,虽然投资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都进行了签字,但在建设基建会计核算规范化的过程中并没有设定每个人应该承担的审批责任。在基础建设会计核算过程中我们通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一部分投资单位在基础建设过程中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对会计核算审批不管不顾,在资金记录的时候也不认真,甚至没有负责人来进行签字,这严重阻碍了基础建设会计核算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在基础建设会计核算过程中需要更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在有些企业中,很多人并没有重视基建会计核算建设,甚至一大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学过专业的基建知识,这就导致了企业中的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太低,缺乏正确的业务素质。在我们的基础建设过程中通常需要的是具有专业基础建设知识和工作态度认真的工作人员,可实际企业中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却往往让人很失望,最终导致基建会计核算向着不良的方向发展。

二、弄清基建会计核算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后,及时提出解决方案

(一)在基建单位中普及法律,按照规定进行每一步建设。我们的基建单位的领导,必须以身作则,做到知法守法。在基础建设过程中,企业领导必须要对基础建设会计付出足够多的重视,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更重要的还要将法律知识普及到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督促每一位员工在工作过程中都按照法律的标准来做,将我们的基础建设会计核算规范化建设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为了达到这个水平,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基础建设的前期必须将准备工作做齐全。这样我们既有利于我们对款项的筹资,还可以有效避免计划投资用款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发生。第二,在基建过程中必须按照有关的程序来完成,基建项目所有过程必须是符合法律要求的。第三。提前做好投资计划,在基建过程中的每一笔花费我们都必须按照实情记录,使每一笔投资都做到有资料可查询。

(二)基建过程中的所有项目都要有完善的会计核算和管理来把关。在我们基建会计核算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应该一直将会计监督管理工作作为我们的工作核心,基建会计工作人员要想将工作做好,就必须到工程的实施现场去实际考察,这样有利于提高基建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工作人员深入到实际工作现场也使发现问题变得更加容易,有利于解决方案的及时提出。另外,企业中必须要严格的财务制度,基建过程中的每一个项目都必须由实际的财务人员来负责,以便于出了问题的时候能找到具体的人员来负责任。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负责自己的项目,不能出任何差错。

(三)为企业培养高素质、负责任的财务人员。在我们的企业中,员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保证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都是认真负责的为企业效力。在基建会计核算过程中,财务人员是灵魂,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基建会计核算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由此看来,我们如果想规范基建会计核算建设,就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在聘用人才的时候首先必须选取会计知识强的专业人员,可以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赢在起跑线。第二,招聘到人才以后,我们也不能放弃对人才的继续深造,在工作过程中,我们要为员工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加强员工的专业素质,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束语

屈原在《离骚》中说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的基建会计核算规范化建设是一个漫长并且需要我们坚持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只要我们企业中的领导及工作人员按照建设基建过程的有效措施来规范企业的行为,积极投身于基建会计建设中,基建会计核算规范化建设一定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董凌燕.加深基建会计核算规范化建设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22期.

[2]黄剑,黄卫平.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与转型调整[J].江淮论坛.2015(06)

待核销基建支出会计核算探讨 篇11

待核销基建支出是指基本建设非经营性项目发生的不能形成资产部分而等待核销的特殊支出。各建设单位应在发生待核销基建支出业务前, 报经有关拨款部门批准后再行开支, 如发生江河清障、航道清淤、飞播造林、补助群众造林、退耕还林 (草) 、封山 (沙) 育林 (草) 、水土保持、城市绿化、取消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费、项目报废以及其他经财政部门批复认可的不能形成资产部分的投资支出, 作待核销处理, 项目完工 (或取消) 后, 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当财政部门批复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后, 即可冲销相应的基本建设资金来源。形成资产部分的上述投资支出计入交付使用资产价值, 应在“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等科目核算, 在项目完工后移交有关单位。

二、待核销基建支出的核算方法

设置“待核销基建支出”科目核算待核销基建支出。借方登记非经营性项目实际发生的各项不能形成资产部分需报请财政部门核销的投资支出, 贷方登记下年初经批准冲销的待核销基建支出 (“基建拨款——以前年度拨款”) , 余额在借方, 表示已经发生尚待批准核销的基建支出数额。应注意的是, 在计算待核销投资完成额时, 如形成的待核销投资是由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待摊投资等投资科目转入的, 则这些投资完成额已在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待摊投资中计算了投资完成额, 待核销投资就不得重复计算。“待核销基建支出”科目应按支出的类别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其对应科目为“银行存款”、“基建拨款”和“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等科目。现举例说明待核销基建支出的核算方法。

(1) 当非经营性项目发生江河清障、航道清淤、补助群众造林、飞播造林、水土保持、城市绿化等支出时, 借记“待核销基建支出”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1]某公路建设单位建设大桥一座, 同时发生航道清淤费100, 000元, 用银行存款支付, 根据银行付款手续和有关凭证, 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待核销基建支出——航道清淤1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

(2) 对于取消的建设项目发生的可行性研究费, 借记“待核销基建支出”科目, 贷记“待摊投资——可行性研究费”科目。

[例2]某建设项目经可行性研究, 确定取消不再建设, 其已发生各项可行性研究费80, 000元。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 可以转销。根据银行付款手续和有关凭证, 做如下会计分录:

如该项目为非经营性项目:

发生可行性研究费时:

借:待摊投资——可行性研究费80000

贷:银行存款80000

取销时:

借:待核销基建支出——取消的可行性项目研究费80000

贷:待摊投资——可行性研究费80000

如该项目为经营性项目:

借:待摊投资——其他待摊投资80000

贷:待摊投资——可行性研究费80000

(3) 建设单位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发生的项目整体报废所形成的净损失, 报经批准后, 借记“待核销基建支出”科目, 贷记“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等科目。由于不可抗拒力等造成的

[例3]某公路建设单位在建大桥—座, 已基本建成, 共发生建筑安装工程支出1600000元, 但发生泥石流, 该桥被冲毁, 已经整体报废, 所发生净损失200000元, 经上级部门批准作核销处理, 根据有关凭证手续, 做如下会计分录:

如该项目为非经营性项目:

(4) 发生的待核销基建支出, 应在下年初建立新账时, 根据财政部门的决算批复, 将发生的待核销基建支出冲销资金来源, 借记“基建拨款”及有关明细科目, 贷记“待核销基建支出”科目。

[例4]下年初, 某公路建设单位对上述待核销支出进行核销, 共发生待核销基建支出380000元, 进行冲销时, 作会计分录如下:

待核销基建支出是不能形成资产投资的特殊性支出, 所以在核算时应区分形成资产投资支出与不能形成资产投资支出界限。特别应加以注意的是:

(1) 非经营性项目中的这些特殊支出能形成资产的部分投资仍然要计入交付使用资产价值, 在项目完工后移交有关单位。

(2) 除上述列举的特殊支出外, 非经营性项目发生的其他支出, 仍按照原规定进行财务处理。

(3) 经营性项目的所有投资支出, 仍按原来的规定计入建设成本形成交付使用资产, 作为递延资产和无形资产移交生产单位。如果经营性项目发生报废, 这里指的是项目整体报废, 而不是单项工程报废, 要比照企业破产清算有关规定进行财务处理。对于单项工程报废的净损失, 应在“待摊投资——报废工程损失”核算。

参考文献

上一篇:成本监审下一篇:吉林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