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分类编码

2024-07-28

疾病分类编码(共6篇)

疾病分类编码 篇1

0 前言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用耗材已被广泛运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保健、康复等领域,成为医疗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用耗材种类繁多,新的品种层出不穷,这给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在以往的工作中,运用人工建立账本的办法工作量大,不便于管理,不能及时掌握医用耗材动态变化。因此,急切需要运用信息数字化的办法来改善和提高对医用耗材的管理。为了规范医用耗材的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耗材数据的动态管理,使医用耗材工作流程各环节能快速有序进行,各家医院都纷纷开发了医用耗材管理信息系统。我处以在全院推广HERP系统为契机,根据医院自身特点,参照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指导的分类标准和方法,结合日常的工作经验,对我院在用的医用耗材进行了重新分类和编码。

1 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制定的分类标准和方法

国家许多相关主管部门先后制订了各自的物资分类和代码标准,但没有统一的标准,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状态,其中涉及到医疗器械分类标准和方法的主要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全国卫生行业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WS/T118-1999”。该版分类与代码于1999年1月2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1999年7月1日实施,并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该分类标准从医院的角度出发,基本涵盖了医院在用耗材和设备,且已分类到三级,但1999年后新增的医用耗材无法归类。包括2004年作了一些修改增补,但还是满足不了实际要求。

(2)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专用仪器设备目录与代码(试用)》。该代码由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于1996年颁发,参照国家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有关规定及各部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特点研制而成。该目录与代码中将专用仪器设备分十大类。由于该分类目录及代码涉及面广,同时又只针对固定资产,因此不适合作为医用耗材的分类标准和方法。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该分类目录制定的依据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医疗器械分类规则》,该分类规则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司标准处制定。由于其采用边注册边分类的方法,凡是有注册登记的医疗器械均有分类,所以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强,为大多数医院所采用。

2 现用分类标准和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现阶段国家没有足够具体的统一分类标准和方法指导目录提供给医院使用,各家医院大都根据自己医院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分类,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经验型分类。此类多数是中小型医院,由主管人员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进行简单分类,方便耗材的发放登记使用。缺点是分类没有科学的标准和方法依据,随意性大。

二是厂家标准型分类。此类分类由厂家按照自己内部的分类目录提供给医院,医院主管人员完全按照厂家的目录进行分类。缺点是由于各家厂家的分类标准和方法也没有统一,同一个产品各家厂商的名称和叫法都不同,造成医院分类重复和错误。

三是注册证型分类。此类分类完全按照国家药监局和地方药监局所发放的注册证的名称进行分类。由于国家药监局和地方药监局产品注册名称有的是按整套系列产品注册,有的是按厂家申报的名称注册,也没有解决同一个产品多种名称的问题,甚至有的注册证连规格型号都没有,造成医院分类重复和错误[1]。

四是科学标准型分类。此类方法即由医院主管人员参照国家药监局的分类目录,将所有产品的注册名称集中起来,加上个人的工作经验和临床医生对耗材的通用叫法,以及厂家对该产品的生产品名,将所有产品重新进行二次分类编码[2]。所有产品均按标准名称,通用名称,注册证名称三种方式进行分类编码,即同一个产品的标准名称必须唯一,标准名称、通用名称和注册证名称可以相同,这样就解决了一物多名的问题[3]。

在实际应用中,各医院还会在国家分类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医院的特点,本着方便临床使用和患者就诊的原则,制定自己的耗材分类,一般有:根据耗材的价值和人体介入程度分为高值耗材和一般性耗材;根据是否可重复使用分为一次性耗材和非一次性耗材……,而很多时候各种分类方法并不是彼此独立,而是有着很多交集,这种灵活的分类使用方法也是临床工作的客观需求。总之,各种分类方法都是为了能够对耗材进行更加规范合理的管理和控制。

3 我院的分类及编码方式

目前我院在用的医用耗材各种规格型号达10000余种,为了加强科学化管理,利用医院推广HERP系统的机会,我处对医用耗材进行了重新编码和分类,在重新编码分类过程中我处组织了采购及库房等相关人员进行了多次集中讨论,研究了由卫生部颁布的《全国卫生行业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专用仪器设备目录与代码(试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医保医用耗材目录,省、市两级医用耗材招标目录等。同时结合采购和库房的日常工作经验,确定了采用传统按级分类编码方式,自顶向下一层层的加载信息,每一级代码代表不同的类型信息,如xx-xxx-xxxx-xxxx形式的分类码即是这种分类的代表。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明了,每个品种对应于不同的编码,一目了然。具体耗材编码规则如表1所示。

第一位数代表耗材,以区别于后勤物资。

第二位数代表医院财务分类要求,如“1”代表低值耗材,“2”代表卫生材料,“3”代表其他材料。

第三位数代表耗材分类,如“1”代表放射,“2”代表检验试剂,“3”代表骨科耗材等。

第四、五位代表耗材分类下的亚分类,如:在骨科耗材中,“01”代表骨块,“02”代表创伤,“03”代表脊柱等。

第六、七、八代表耗材名称。如在骨科耗材中,属于骨块下面的有“人工替代骨”、“同种异体骨钉”、“同种异体骨段”、“同种异体骨粉”等,我们可为其编号为“001”、“002”、“003”、“004”。为了便于同医院的HIS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接,我处对耗材名称也进行了规范,主要是以医保系统内的名称为标准,如果不在医保系统内,参照医疗器械注册证命名,同时我们将耗材的别名和标准名做了关联以方便查找,编码中允许有别名,别名与正名占同一码位。别名包括习惯用名、商品名、专利名称、代号和其它非法定名称。

第九、十位代表耗材的规格和方法,如对同一种耗材有不同的规格进行数字排序编号,如骨块有三种规格,分别为3.5mm*4.8mm(10cc),3.5mm*4.8mm(20cc),3.5mm*4.8mm(5cc),对其进行编号,分别为“01”、“02”、“03”。

第十一位代表耗材的商品名称,旨在区分同一耗材由不同厂家生产。

第十二位代表耗材的质量层次,如:国产为“1”,进口为“2”,中外合资位“3”。

第十三位代表计量,如“0”表示无需检测,“1”代表需半年检测一次,“2”代表一年检测一次等。

第十四位代表高值、低耗分类,“0”代表低耗,“1”代表一般材料,“3”代表高值。

第十五位代表是否收费以及是否在医保范围,如:“0”代表不可收费,“1”代表可收费但不在医保范围,“2”代表可收费且在医保范围。

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医用耗材在临床医疗工作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医用耗材名称及分类的不规范,给医院医用耗材管理、招标采购、卫生行政管理、查询统计、统一定价、财会走账等带来不便,临床使用医用耗材名称规范化工作迫在眉睫。鉴于医用耗材分类的复杂性,建议由卫生部和药监局牵头:①在卫生系统内部尽快形成公认的编码标准;②联合相关单位成立医用耗材分类编码的专业组织;③最后形成行业标准及完成条形码、射频等技术实现。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医用耗材分类的标准方法,对医院医用耗材的分类标准和方法进行了研究,结合本院的自身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分类标准和方法。

关键词:医疗耗材,分类标准,编码

参考文献

[1]李雷,李柏林,骆汉生,等.医用耗材多维分类管理的探讨[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4):66-67.

[2]王敏,葛毅,邓厚斌,等.关于医院医用耗材分类的标准和方法[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3):68-69.

[3]钟建华,叶海荣.医用卫生材料的分类编码管理探讨[J].医疗装备,2006,19(3):31-32.

[4]尹翔.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模式分析与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8):94-95.

[5]于春华,于京杰.医用耗材信息分类与编码方法研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2):87-88.

[6]邓雅娟.医院植入物管理与不良事件监测[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2):64-65.

[7]梁萍.医疗耗材的合理保管和“零库存”保管[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3):80-81.

[8]张苓,景肖玲.手术室医用高值耗材的管理探讨[J].护理研究,2010(6):63-64.

[9]丁桂萍,贾玲昌,仇国丽.对植入性医用耗材采购管理的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2008(6):23-25.

[10]汤志卫.做好医用耗材准入管理工作[J].医疗设备信息,2006,21(4):29-30.

[11]雷燕.医用耗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22):214-215.

[12]叶建红,黄少英,王学涛,等.浅谈医用耗材的规范性管理[J].医疗保健器具,2007(7):25-26.C

疾病分类编码 篇2

在采矿空间认知模型中,空间实体是有相同属性描述对象的集合。

在GIs软件工程中,空间实体是与空间位置有关、具有一定几何形态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空间实体的最根本特征是任何一个实体都可按某种空间坐标进行数字化表达,并实现对其定位、定性、定量以及拓扑关系的描述。

采矿空间实体是抽象意义上的采矿生产管理系统中的事物和现象。

采矿空间信息分类就是对实体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

1、采矿空间数据。

空间实体的位置、属性类型与级别的符号化表达是空间数据,是GIS操作与处理的对象。

包含采矿空间定位数据与属性描述数据。

空间定位数据表现为空间地理坐标系中点、线、面等实体类型离散化的空间坐标或坐标序列或用采区名、巷道编号等基于空间标识符来间接实现空间实体的定位。

2、采矿空间信息。

采矿空间信息的分类编码码问题可表达为一个三元组(Z,R,s)。

其中,x表示空间实体的结构或语义知识,表示可能分类解的子集;R表示分类的一些规则,描述空间实体结构间的关系;w表示分类的控制策略,代表分类规则选取的原则与策略。

采矿空间信息以数据为载体,是对采矿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语义解释。

采矿空间信息内含四个相互关联的特征:位置特征、空间关系、属性和时间特征。

位置特征由空间定位数据来表达,并通过对空间坐标的分析运算得到大部分空间关系。

二、属性信息的表达

属性数据的多专题属性决定了一定采矿范围内的采矿空间信息必须用多专题数据层的组合来表示,用地形层、地层、开拓层、煤层等才能较完整地表达采矿空间。

矿山GIS系统之所以应关注采矿空间信息的分类与编码,是因为这些系统在技术上主要关注数据的采集、数据分层组织、数据精度、数据量、数据存贮、数据集成、分析以及数据共享等技术问题。

采矿空间信息分类为GIS数据分层提供指导,属性分类直接关系到GIS中的数据组织。

建立现势性好,精度高和可供共享的采矿空间框架数据,是矿山空间信息应用系统的共同需求。

三、采矿空间信息分类

1、分类对象的形式表达。

人们认识和研究客观世界一般有三种方法:逻辑推理法,实验法和模型法。

模型法是我们了解和探索客观世界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

建立模型绝不能企图将客观世界的所有因素和属性都包括进去,只能根据系统的目的和要求,抓住本质属性和因素,准确地描述。

采矿空间信息的基础是矿山测量信息,因此,矿山测量信息的分类问题解决了,“采矿空间信息分类与编码”的主要问题就解决了。

空间实体复杂空间关系的模型均依数学理论为基础。

在文献中,为了对矿山测量信息进行抽象,以井工测量为例,对采矿测量对象进行了形式化定义,并证明采矿空间测量信息的空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是一种半序关系,并给出了下列命题。

命题:设x的论域为井下测量对象,t为控制或传递关系<,则(x,t)为半序空间。

我们将采矿空间信息的基础空间信息分类问题抽象为分析或求解问题(x,t,s),则可将上述命题作为采矿空间信息分类问题(x,t,s)的理论基础,包括分类对象的结构、规则和策略等。

2、分类方法。

传统的信息分类的基本方法有两种:线分类法(也称为层级分类法)和面分类法。

线分类法。

将分类对象按所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划分基础,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的类目,并排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

同位类类目之间是并列关系;下位类与上位类存在着隶属关系;同位类不重复,不交叉。

这利,分类方法层次性好,对应数据模型中的`层次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类目之问的逻辑关系;使用方便,既符合手工处理信息的传统习惯,又便于电子计算机处理信息。

其问题是结构弹性较差,分类结构经确定,不易改动;效率较低,当分类层次较多时,代码位数较长。

状态空间法。

鉴于采矿空间信息的复杂性、应用的复杂性,在上述两种方法的基础上,用“状态空间法”作为补充完善,以解决传统方法无法解决而现实应用中碰到的问题。

状态空间法是问题求解(problem solving)问题,许多问题求解方法采用试探搜索方法。

也就是说,这些方法是通过在某个可能的解空间内寻找一个解来求解问题。

这种基于解答空间的问题表示和求解方法就是状态空间法,它通过以状态和算符(operator)为基础来表示和求解问题。

状态(srate):描述某类不同事物间的差别而引入的一组最少变量的有序集合,Q中的每个变量Qx称为状态变量。

算符(operator):把问题从一种状态变换为另一种状态的手段;状态空间(state space):表示该问题的全部可能状态及其关系图。

问题与讨论采矿空间信息分类编码的目的是用于对采矿数据进行组织、建库,以便于数据的集成分析与数据共享利用。

在矿山信息化界,长期以来未能形成统一的采矿空间信息分类编码体系,有客观与主观上的原因。

ISO/TC211在制定元数据标准时,提供了个专题信息的分类方案,但没有采矿空间信息分类方案,这个专题方案是否可作为我国制定采矿空间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的思路,还有待研究。

★ 给分类信息网站的几个建议

★ 话语

★ 经典话语

★ 散文分类

★ 分类数学教案

★ 分类教案

★ 诗歌分类

★ 岗位职责分类大全

★ 《分类》说课稿

浅谈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实施 篇3

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业普遍采用各种信息管理系统来存储、管理、使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产生的数据,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己经成为企业运营的核心支撑平台,如DSS(决策支持系统)、EI S(主管信息系统)、CI MS(计算机集成系统)、ERP(企业资源规划)等。然而,各种信息资源可能在地理上分布在世界各地,随时间动态地变化,而涉及相应的应用系统之间缺乏关联,信息编码不唯一,往往形成了企业内部一个个“信息孤岛”,这已成为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瓶颈问题。

因此,如何将分散、孤立的各种信息资源数据变成网络化共享的信息资源数据,将众多“孤岛式”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信息的畅通和共享,是信息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形成“信息孤岛”的原因很多,有硬件、软件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上的原因。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信息资源缺少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尤其是在应用系统软件的设计上对一些需统一的公共数据项的设计和编码基本是各自独立,系统之间互不兼容,增加了信息交换的难度,从而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因此,迫切需要将企业网络各个结点上的独立信息资源集成为一个整体,通过网络互连、数据共享和应用程序共享,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以满足企业业务发展的需求。这种需求反映到技术层面上,其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信息分类与编码。

1 信息分类与编码概述

信息分类与编码(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是根据信息内容或特征,将信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建立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并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体系表示出来的过程,也是合理地将信息对象数字化、符号化的过程。信息分类、编码的目的是促进各个异构数据源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从而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提高整个应用系统的性能。企业级信息分类编码是在企业信息系统环境下,统一对整个企业范围内的信息进行分类与编码,而这种统一目标不是单一的,更多的是多个目标的综合。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只有当企业基础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和编码,将其合理有序地存入计算机,才能快速、有效地对它们进行存储、管理、检索分析、输出和交换。信息分类编码已经成为企业基础数据标准化建设与基础数据库数据组织、存储、管理和交换的共同基础,也是实现数据共享与互操作的必然。

信息分类与编码是标准化的一个领域,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门学科,有自身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也已经成为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工业社会中,信息分类与编码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正如美国新兴管理学的开创者莫里斯L·库克(MorrisL·Cooker)所说:“只有当我们学会了分类和编码,做好简化和标准化工作,才会出现任何真正的科学的管理”。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标准化工作越来越重要,没有标准化就没有信息化,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是信息标准中最基础的标准。

1.1 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原则

(1)信息分类与分类原则

信息分类应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将信息按一定的原则与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形成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以便管理和使用信息。如设备分类: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其他设备等。

信息分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信息的处理和传递,信息代码是否规范和标准直接影响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因此,信息分类应遵循系统性、实用性、可扩展性、兼容性、综合实用性等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企业信息资源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广泛的交叉,因此信息资源分类应坚持系统性原则,即在满足学科领域相对独立的基础上,以数据属性一致性为基本内容,简化分类体系,减少信息冗余,优化分类结构。

(2)实用性原则(可操作性):信息资源分类的终点是有相同属性的数据集,也是用户的最终应用层。因此在信息分类的终点处要充分考虑可操作性,使最后的分类体系既能满足用户对信息使用的简洁易懂需求,也有利于信息提供者设计和编制代码集。

(3)可扩展性原则:考虑到企业信息资源的内容会随着时间推移、业务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因此信息分类体系应具有充分的可扩展性。

(4)兼容性原则:信息分类应与相关标准(包括国际、国内、行业标准)协调一致,满足系统间的信息交换的要求。

(5)综合实用性:分类要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将局部问题放在系统整体中处理,达到系统最优。即在满足系统总任务和总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满足系统内部和相关单位的实际需要。

(2)信息编码与编码原则

信息编码是将某一类信息赋予一定的符号。

信息代码结构直接影响信息系统的运行性能,因此,信息编码应遵循唯一性、扩充性、简明性、合理性、适用性、规范性、完整性、不可重用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

(1)唯一性:一个代码只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分类对象。

(2)扩充性:必须留有备用代码,允许新数据的加入。

(3)简明性:代码结构应尽量简短明确,占有最少的字符量,以便节省机器存储空间。

(4)合理性:代码结构应与分类系统相适应。

(5)适用性:代码应尽可能反映编码对象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相关应用领域,支持系统集成。

(6)规范性:同一层级代码的类型、结构以及代码的编写格式必须统一。

(7)完整性:所设计的代码必须是完整,不足位数要进行补位。

(8)不可重用性:出现人事、机构、物资等编码对象发生变动时,其代码要保留,但不得再分配给其他人员、机构等编码对象使用(即一个代码给一个对象,任何情况下,不得再给另一个对象使用)。

(9)可操作性:代码应尽可能方便事务员和操作员的工作,减少机器处理时间。

1.2 信息分类与编码的作用

信息分类与编码是信息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各信息系统之间信息一致性传输交换的基石,是实现信息系统共享和系统之间互操作的前提和基础。

总结信息分类与编码的作用,可归结为如下:

(1)提高系统间信息沟通的效率,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通过信息分类与编码,有利于简化信息的采集工作。由于有统一的信息采集语言,综合信息便可直接取自相应的信息系统,系统内所需的通用信息可由主管部门采集,提供相关的部门单位使用,使原始信息保持一致,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各部门各类分散的信息,又简化了信息的采集过程;其次,通过统一信息的表示法,可以减少数据变换、转移所需的成本和时间;第三,通过信息分类编码,提高了信息的有序化程度,降低数据的冗余度,从而提高信息的存贮效率。

(2)减少信息的重复录入,减少无用的工时投入

信息分类与编码形成标准统一,最大程度地消除因对信息的命名、描述、分类和编码不一致所造成的误解和分歧;减少一名多物、一物多名,对同一名称的分类和描述的不同,以及同一信息内容具有不同代码等现象;做到事物或概念的名称和术语统一化、规范化;并确立代码与事物或概念之间的一一对应,以改善数据的准确性和相容性,消除定义的冗余和不一致现象。

(3)减少系统重复投资,避免专项的系统接口开发

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前提和基础是各信息系统之间传输和交换的信息语义具有一致性,即当使用一个代码或术语时,所指的是同一信息内容。这种一致性是建立在各信息系统对每一信息的名称、描述、分类和代码共同约定的基础上,信息分类与代码标准作为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统一语言,不仅为信息系统间资源共享创造必要的条件,而且还使各类信息系统的互通、互连、互操作成为可能,从而避免为数据交换与共享开发各系统接口。

(4)指导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信息化的跨越发展

通过对构建完整的企业进行信息分类编码体系的建设,形成企业统一信息分类编码标准;通过建立企业级编码管理系统,能够动态管理企业信息编码,实现信息编码系统与应用信息系统之间的集成。

2 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实施思路

2.1 总体思路

信息分类与编码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又是一项涉及到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实施信息分类与编码的过程中,一定要以信息系统的需求为基础,以实用为出发点,采取“统一规划,明确目标,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和多样化的手段。

在信息分类与编码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调查全企业信息资源情况,摸清各类信息的分布与处理流程。做出信息分类与编码的统一规划,明确目标,确定企业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原则和方法,编制信息分类与编码的总体方案和指导性文件。

然后,在总体原则指导下,充分发挥企业各个层面和各类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业务人员的聪明才智,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分步实施分类与编码。对容易界定、容易分类与编码的信息,可采取原型化方法进行重点突破,让参与实施的业务人员看到实效,从而推动实施工作的稳步前进;对难于界定、不好定性分类的信息,要参照国际、国家、行业做法,适度考虑企业现有分类编码的使用情况,从信息采集、信息分类、信息编码三个阶段稳步推进。

2.2 具体实施步骤

信息分类与编码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涉及到全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层面,参与的人员较多,所以我们提出“统一思想、制定人员分工、编码对象的采集、信息流分析、信息分类、信息编码、建立编码管理系统以及处理原有编码”的具体步骤。

(1)统一思想:由于信息分类与编码涉及企业方方面面,所以企业内部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信息化网络建设中信息分类与编码工作在新一代信息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实施信息分类编码的必要性,要求大家克服困难,协助实施人员做好每一项工作。

(2)制定人员分工: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应由项目组的管理人员进行把关,编码对象的采集、分类和具体的编码由I T人员协助业务人员具体去完成,编码结构应由业务人员协助I T人员去完成。

(3)编码对象的采集:可以进行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对象很多,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到底哪些是有用的,确实需要进行分类与编码,这需要我们对整个企业的所有业务系统进行梳理,对业务活动进行分析,把具有共性的信息抽取出来作为分类与编码的主要对象。

(4)信息流分析:在提取了编码对象后,我们要明确该编码对象在企业内部的产生、流动过程,分析各信息系统所关注该编码对象的特征属性。只有清晰的信息流动过程才能确定合理的编码结构,并明确编码的源头单位;只有分析了该编码对象的特征属性,才能确定编码结构中应该体现的核心特征。

(5)信息分类:信息分类就是根据信息内容的本质属性或特征,按分类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具体来说要根据现状调研收集到的信息特征来确定分类清单,然后进行分类论证,最后根据论证情况,还要修改分类方案,对不全的信息进行补充,最终完成信息分类过程。

(6)信息编码:信息编码就是按照编码原则和方法将编码对象赋予一定规律性的、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与处理的符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重点是根据分类情况制定编码规则。

(7)建立编码管理系统:这个过程主要是开发一个软件,建立起代码系统。代码系统的建立是按照编码规则对编码对象进行编制代码的过程。而代码子系统的建立是依据信息分类编码体系来确定,一般来说一个类目就是一个子系统,而一个子项就对应着一条编码规则。

(8)原有编码的处理: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原有编码进行梳理、筛选、优化和统一。不能一票否认原有编码的不足,对暂时无需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换的编码可以保留不变,对需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换的编码采用对照表的形式转换,达到统一编码。这样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实施才能既见成效,又不影响现有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3 结束语

信息的分类与编码工作是实现信息表达、交换与共享以及信息系统集成的基础,是企业系统集成的前提。而信息分类与编码又是一项很繁重的工作,涉及单位每个部门。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既要扫除一些业务部门的障碍,又要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智慧,一定要注重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李新通,黄勇.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信息分类编码及运用模式[J].地理学报,2002,(57):11-17.

[2]高复先.信息资源规划—信息化建设基础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赵艳华.我国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的实践[J].中国标准化,2001,(10):7-8.

[4]规划之源——信息资源规划(I RP)系列讲座之三[EB/OL].

[5]曾三明.信息分类与编码——信息化建设实施者的“补修课”[J].科技信息,2008,(7).

[6]李锡臣.强化信息分类与编码促进信息资源标准化[J].电力信息化,2007,(5).

[7]蔡建化.国防仓库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7.

疾病分类编码 篇4

研究

煤矿地质测量信息分类编码技术是矿山信息化、矿山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数字化矿山建设前期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本文从煤矿地质测量的基础工作入手,详细分析了煤矿地质测量信息的数据来源、数据特征以及数据流程,建立了数据模型(包括概念数据模型和逻辑数据模型),对煤矿地质测量信息进行了抽象、汇总与组织。按照地质测量信息不同的专业分支以及信息在煤矿图形信息库中的几何特征(主要包括点、线、面等),对煤矿地质测量信息进行分类与编码,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煤矿地质测量信息组织管理的分类编码体系。该分类编码遵循矿山基础信息相关的国家标准,兼顾数字绘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原则,结合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按专题图层分类组织,面向煤矿地质测量的对象实体及实体属性进行编码。

煤矿地测信息分类编码体系共分为7大类,29个专题类,51个三级类,440个四级类。编码由6位字符组成。

解析医用耗材的常用分类编码 篇5

关键词:医用耗材,分类,编码

1 医用耗材编码是规范化管理的基础

医用耗材是指医院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经一次使用价值即转化为费用的物资。目前, 医用耗材占医院成本支出的比例逐渐升高, 据国外医疗机构的统计, 发达国家的药品与医用耗材的使用比例为1∶1, 因此医疗机构对医用耗材的使用与管理也日益加强。近几年来出台了许多医用耗材的管理规定, 对医用耗材从生产、流通、购置、存储、发放、使用、计费等整个生命周期加以监控。由于医用耗材种类繁多, 管理的信息量大, 传统的纸张式记帐远不能满足管理的要求。近年来, 计算机数据库设计技术在医用耗材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大大提高了医用耗材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医用耗材编码是对医用耗材进行规范化、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会涉及到有多种形式的医用耗材编码, 这些编码由不同的管理部门制定, 从不同的角度对医用耗材进行规范, 彼此间既有关联又有所侧重。作为医用耗材的管理者, 弄懂它们的含义和用途有助于更好地对医用耗材进行科学管理。

2 常用的医用耗材编码的含义

以上海市的医疗机构为例, 常用的医用耗材编码可分为以下几种:根据产品的性质分 (1) 注册证号, (2) 高值医用耗材条形码。从使用和收费方式分 (1) 收费编码, (2) 医保编码;从库房帐目管理角度分产品帐目编码;由于管理的出发点不同, 每种编码都有各自的结构和含义。

2.1 注册证号的编排方式及含义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0年4月5日发布的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规定, 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注册。凡在中国境内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产品均应按本办法的规定申报注册, 未经核准注册的医疗器械, 不得销售使用[1]。

注册号的编排方式为:X1食药监械 (X2) 字第XXXX3第X4XX5XXXX6号。

其中:

X1-注册机构所在地的简称。境内三类、境外及港、澳、台地区医疗器械为“国”字;境内二类为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简称;境内一类为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加所在区的市级行政区域的简称。

X2-注册形式。“准”指境内, “进”指境外, “许”指港澳台。

XXXX3-注册年份。

X4-产品管理类别。第一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第二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第三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 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 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XX5-产品品种编码。根据卫生部行业标准, 医疗器械的物资分类划分的大类编码为68。这里给出的是医疗器械的中类代码, 可查询国家药品监督局发布的医疗器械产品目录。

XXXX6-注册流水号。

通过解读产品的注册证号, 可以明确产品的来源、管理的级别、目前是否允许销售以及所属的类别, 是把控医用耗材合法性的基本依据, 对医用耗材管理有着根本的指导意义。需要注意的是, 产品的注册证号与产品是一对多的关系, 通常属同一种类而规格不同的产品具有相同的注册证号。由于注册证只有四年有效期, 因而产品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注册证号。

2.2 高值耗材条形码的含义

高值医用耗材, 因其占医疗成本大且使用风险高, 成为医用耗材管理的重点。对高值医用耗材, 特别是植入性耗材, 进行追溯管理是保障医疗使用安全的有效手段。高值医用耗材从进入医院到最终完成临床使用, 整个过程必须纳入到医院管理体系。这样包含医疗管理的产品条码唯一性就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首先, 产品条码唯一性, 使医院高值医用耗材个体管理方式的推广普及成为可能;其次, 促进追溯管理向更深层次跟进, 如对于配置灵活的植入物系统, 为系统组件的可追溯性提供必要条件[2];最后, 为高值医用耗材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建立一种更为高效的沟通方式。

通过对医用耗材行业的长期了解, 上海市制定的对植入物的条形码即EAN/UCC·128条码和HIBC条码, 实现了初步对医用耗材条形码规范的统一, 使上海对植入物的自动化识别录入技术的推广获得了全面的成功[3]。上海市红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条形码自动识别解析系统 (由专用条形码扫描枪和解析程序组成) , 实现了对条形码信息的准确转换。植入物条形码包括主条码和次条码。在扫描主条码时可自动解析出厂商、产品信息 (产品名称、规格型号) 和供应商;扫描次条码可解析出生产日期、有效期/灭菌日期、序列号或批号。为保证追溯可从产品的源头开始, 产品的条形码由生产厂家提供。

目前纳入条形码管理的产品仅为植入类产品, 如骨科植入物、眼科植入物及心脏植入物等。追溯系统通过与医院HIS系统接口, 将病人信息与产品信息关联。因为植入产品只追溯到产品批号, 所以同一批次的产品具有相同的条形码, 它不具备唯一性。通过产品的条形码可以对病人使用的内植入物进行全程追溯, 做到每个耗材都能向上追溯到生产厂商、向下追溯到患者个体, 可对全过程进行一对一的质量管理和质量跟踪。同时可以完成厂商资质的审查、高值耗材注册证信息管理, 提供各种证件有效期提醒, 供应商评估, 科以及室使用耗材情况评估等综合查询功能, 为成本核算打下基础[4]。

2.3 一次性使用医用耗材的收费编码

2010年3月, 上海市物价局、卫生局、医疗保险局下发的《上海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收费标准》对可另收费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进行了规范, 其中明确了可以另收费的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品种及编码。《上海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收费标准》对产品进行两级分类, 通常为八位, 格式为CXX1XX2XXX3。CXX1表示产品的大类。规定的六大类可收费的医用耗材分别为:C01-手术器械类;C02-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C03-各类介入器械;C04-医用材料及高分子生物材料;C05-口腔材料;C06-其他。

XX2为二级分类码, 由该《收费标准》给出。XXX3为医院自定义编码。收费编码仅适用可另收费的医用耗材, 其编码方式与注册号及条形码均无关联, 与产品关联到特定厂家的某种规格型号。

2.4 一次性使用医用材料医保编码

2010年11月,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医疗保险办公室下发的《沪人社医发 (2010) 60号》文件规定, 定点医疗机构纳入医保结算的医疗服务设施、诊断治疗项目、仪器设备和医疗器材应获得医保结算编码, 同时下发医保允许收费的一次性材料库。

医保可单独收费材料是在《上海市各级医疗机构收费标准》的基础上, 对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使用的可收费的医用材料进行了细化, 一方面明确了具体的可收费的产品, 可对应到特定厂家的特定规格;另一方面明确了结算的方式 (医保是否支付) 。产品实行四级目录管理, 编码为15位, 格式为CXX1XX2XX3XX4XXXXXX5。C-代表一次性医用材料;XX1-一级目录。其中01为植入型器材, 02为手术器材, 03为其它;XX2-二级目录;XX3————三级目录。XX4-四级目录。XXXXXX6-流水号, 最后一位固定为“0”。

市医保办公室对一次性医用材料有自己的分类方式, 医保编码与收费编码之间无严格对应关系。一次性材料库中的字段内容还包括项目名称、注册证号、规格型号、计价单位和生产厂家等, 可以与注册证号进行对应。由于产品注册证号的不唯一, 也造成了一次性医用材料的医保编码的不唯一。

一次性医用材料的医保编码仅适用于医保准入的医用耗材, 而医疗机构还有许多其他医用耗材使用于本市参保人员以外的患者, 这些产品没有获得医保编码。

2.5 医用耗材帐目编码

医用耗材帐目编码适用于《库房物资管理系统》, 为产品的出入库记帐而设定, 由库房管理人员自行编制而成。程序通常允许自定义分级目录和每一级的字段长度。医用耗材产品帐目编码方式没有统一的规定, 往往受到库房管理人员知识水平和分类习惯的影响。一般说来通常把医用耗材分二级目录管理, 分别对应医疗器械的中类和小类。定义各级的编码时, 可参照国家及行业标准为医疗器械制定分类编码, 例如一级目录按国家药品监督局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登记分类 (即注册证:SDA编号第6~7位编号) 原则设定, 为2位数字;二级目录按卫生部行业标准 (WS/T118-1999) 设立, 也为2位编码。小类下一般为产品的品名, 可自定位数。相同品名不同规格型号的医用耗材具有相同的帐目编码, 编码对产品不具备唯一性。

将帐目编码与国家及行业标准为医疗器械制定的分类编码保持一致, 有利于对医用耗材进行规范, 避免了因产品分类标准不统一而造成的混乱, 便于对医用耗材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

3 现有各类编码方式的缺点和改进方向。

国家许多相关主管部门先后制订了各自的物资分类和代码标准, 但没有统一的标准, 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状态, 各家医院大都根据自己医院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分类。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 给医用耗材的管理带了很大的不便, 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编码不统一, 信息无法整合, 各部门信息不能共享, 无法支持全面的、统一的和标准化的管理和领导决策。

作为医疗器械的编码, 应当具有唯一性的特征。也就是说, 不管这个产品是单一组合, 还是多规格组合, 都能够用编码加以区分。另外, 二类以下医疗器械是省局审批, 各省局审批同样的医疗器械, 往往会产生产品注册证上的编号同号现象, 我们目前的管理水平, 不可能在流水号上加以区别[5]。有了唯一性的编码, 对医疗器械的追溯, 才具有可能性。

医用耗材只有使用具有唯一和统一的编码, 才能使监控和管理达到更高的水平。有研究表明, 产品编码要做到唯一性, 需要包含以下所有信息:国别代码、企业名称代码、产品风险分类、产品中类分类代码、产品小类分类代码、产品品名代码和产品规格型号代码等。同时需要建立超级医用耗材基本信息库, 信息库中以具有唯一性的产品编码为索引码, 将各类其他的编码组合起来指向特定的产品。通过产品编码和其他各类编码的链接, 使得库房管理系统、收费系统、财务系统和追溯系统之间形成信息交流与共享。

参考文献

[1]蒋红兵, 万隆, 郭秀兰, 等.医疗器械采购证照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 2007, 22 (6) :76-77.

[2]褚光华, 姚勇, 田桂凤.高值医用耗材产品条码可追溯性调查分析[J].中国医疗设备, 2009, 24 (02) :88-89.

[3]徐海林.医院医用耗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9, 33 (2) :140-143.

[4]陈柱, 汤志卫, 王绍红.高值医用耗材的信息化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 2010, 25 (04) :10-12.

人防工程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研究 篇6

人防工程全寿命周期的信息量非常大,种类非常多,制定分类与编码标准是开展信息分类与代码化的重要途径。

信息分类编码由信息分类与信息编码两部分组成。信息分类是将具体信息划分类别,确定其归属,分类结果与分类的角度选取相关。例如人防工程可以按照类型、用途等进行不同划分。信息编码则是给分类后的信息条目赋予一个唯一代码,其目的是通过约定的代码表示具体信息,以方便计算机处理。在人防工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应用中,通过使用信息分类和编码,不仅可以实现对BIM信息的管理,也能实现对BIM信息的表示。

当前人防工程领域BIM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应用程度不断加深,为实现工程的信息化表达、数字化管理,人防工程领域需要开展工程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标准编制工作。

1分类编码标准研究现状

参考国际已有的分类编码标准,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我国先后颁布了针对建筑产品的建筑产品分类和编码标准与用于清单预算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作为我国的建筑专业分类编码标准。这两个标准的现行标准分别是IG/T 151—2003建筑产品分类与编码标准与GB 50500—2013建筑工程清单计价。2011年,清华大学BIM课题组提出以ISO 12006—2施工工程信息的组织第2部分:信息分类框架为基础,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组织和建设模式,建立CBIMS分类编码标准———Sino Class。2012年,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标准院)非等效采用了Omni Class标准,开展《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编制工作,《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为我国建设工程领域设计阶段的通用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目前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尚未发布[1]。

2分类与编码基本原则

人防工程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标准是为规范人防工程信息模型的分类、编码,实现人防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的交换、共享,推动人防工程信息模型的应用发展而制定的专用标准[2]。其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遵循和运用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信息分类与编码的目的在于将事物按照某些属性或特征区分,并依据相互间的关系将其组合起来。其包含信息分类和信息编码两部分内容。信息分类是将信息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起一定的信息分类体系和排列顺序。信息分类一般需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兼容性、可扩展性、综合实用性”的基本原则。信息分类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信息编码是为某一类信息赋予特定代码。信息编码一般需要遵循“唯一性、稳定性、简单性、一贯性、可操作性、可扩展性”的基本原则。信息分类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英文字母法、数字法、暗示法、混合法。其中数字法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连续数字法、阶梯式数字法、区段数字法、国际十进制分类法等。

2)注重对国内外分类与编码体系和标准的参考与借鉴。人防工程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应当注重对国内外分类与编码体系和标准的借鉴与参考,以减小与现有标准之间的冲突。美国和加拿大共同开发的Om-ni Class标准作为美国国家BIM标准(NBIMS)的一部分,得到了广泛认可。其主要参考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组织制定的基础标准ISO 12006—2和ISO/PAS 12006—3,同时借鉴了Master Format标准、Uniformat标准及uni Classes标准。标准院编制的《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则是对Omni Class标准的非等效采用。

3)保持与国家标准的协调和衔接。人防工程与一般建设工程存在较多重叠内容,同时也存在部分一般建设工程所没有的特殊内容。目前GB/T 25529—2010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和《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征求意见稿)已经发布,为保证信息的交换,避免信息的冲突和遗漏,人防工程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应当保持与国家标准的协调和衔接,对于国家标准已经覆盖的内容不再定义,在使用时,直接引用国家标准内容。例如人防工程中的普通防火门不属于人防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范畴,直接引用《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定义。

4)体现人防工程应用特点。人防工程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应当体现人防工程应用特点,充分参考人防工程定额体系、RF J02—2013人民防空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RF J03—2015人民防空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等现行人防规范和标准。

3分类与编码方案

3.1分类方案

我国目前的分类体系和分类方法基本都采用线分类法,即将概念主次地分为若干层级,组织为一个树状结构。随着信息容量的增大以及复杂度的提高,其已经不能满足信息要求。表现出若干问题,如分类结构的弹性差,一经确定不易修改;不能满足多角度检索的要求;对具有多个性质的事物进行分类时比较困难[3]。

在此,人防工程信息模型分类采用面分法对建筑对象进行分类,即将建筑业相关概念与术语根据其本身固有的各种属性,分成彼此间互不依赖、互不相干的若干个面(面即观察事物的某个角度,反映事物某个方面的属性特征),分类对象在某一个面上被组织成一组类目。经过对分类对象的发掘、归纳之后,需要按照信息的类别,利用分类表来组织建筑信息分类的结果。将结果以一张总表,若干张子表的形式表现[4]。分类表与每个分类项的编码采用可扩展字符编码。

表1是基于《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的人防工程信息模型分类表。其中部分分类表在国家标准基础上扩充人防工程内容,表81人防工程产品与表82人防工程特性需要独立编制,表90人防地理信息遵照GB/T 25529—2010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中有关规定扩展人防工程内容。

3.2编码方案

人防工程信息模型编码方案与《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征求意见稿)》保持一致,增加人防相关编码内容。编码采用全数字编码方式,编码长度不大于10位。

表2为人防工程产品表实例,编码81-01.10.10表示钢结构防护门,其中81为人防工程产品的分类表编码,01为人防防护设备的大类编码,10为防护门的中类编码,10为钢结构防护门的小类编码。

4结语

人防工程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是人防工程信息化的重要途径。通过编制人防工程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标准,可以指导和规范人防工程各阶段、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存储,为推进人防工程BIM应用标准化工作提供支撑。

摘要:通过对人防工程信息分类与编码的研究,借鉴已有分类和编码标准编制经验和方法,提出人防工程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基本原则及方案,为编制人防工程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人防工程,BIM,信息分类,编码方案

参考文献

[1]宋楠楠.基于Revit的BIM构件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2]李华良,杨绪坤,沈东升,等.铁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研究[J].铁路技术创新,2015(3):17-20.

[3]侯永春.建设项目集成化信息分类体系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3.

上一篇:美国的西部形象下一篇:农村中学音乐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