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中生存

2024-05-14

竞争中生存(共12篇)

竞争中生存 篇1

目前, 大学扩招、家长望子成龙的理想化思维心切, 行业中职学校如何在狭缝中生成发展, 中职学校招生难、就业难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看来, 问题的根源还在于中职教育本身, 在于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社会用人的需要。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化时代。面对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形势, 许多知名企业之所以能够继续牢固地捍卫自己所处行业的龙头地位, 原因就在于它们能够顺应形势, 大胆改革, 务实创新, 尊重人才, 提高效能。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形势下, 中职学校如何生存与发展, 中专生在社会上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传统的劳动就业制度、企业用人制度等, 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们将工作和生活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环境, 整个生存的方式包括社会的结构、社会的阶层、人的意识、日常的生活方式等都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教育教学手段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教育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创新。在这种大趋势下, 中职学校就必须在改革中求生存、在改革中求发展。

中职学校的发展之路究竟如何走呢?下面我就自己从事中职工作二十多年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更新思想观念, 顺应市场需求

当前, 我国正处于企业转型时期,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用人大户”的国有大中型企业, 正在通过“业务转型、减员增效”等措施来实现经济增长和效益的提高。就拿我们电信行业办的学校, 从1998年开始遇上邮电分营, 分别成立中国电信与中国邮政;1999年中国电信移动业务分拆;2000年电信移动分离, 中国移动集团成立;同年中国电信又进行主辅分离, 我校被分到电信实业, 2002年国务院对电信进行了南北拆分重组, 成立了新的中国电信集团和中国网通集团;2008年中国联通和CDMA网与GSM网分离, 前者被中国电信收购, 后者并入网通成立新联通, 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 将已有的六大运营商合并为三大通信运营集团, 并已是分别在国外的上市集团, 企业办社会职能从企业退出, 我校在这种环境下, 于2010年12月由云南电信网信集团移交昆明市人民政府, 由昆明市教育局直接管理, 学校办学定位、方向才开始基本明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 也面临着机构改革、紧缩编制、精简人员。随着我国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 各企业单位都拥有用人自主权, 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挑选人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也给用人单位提供了很大的人才选择余地。传统的职业岗位原由普通中职毕业生担任的, 现在用人企业大多选择了专科生或本科毕业生。尤其是当前劳动力市场是买方市场, 加上我国劳动力成本又很低, 一些企业长期不计劳动力成本, 为抬高形象、提高知名度而刻意提高用人标准, 一味去追求高学历, 致使用人单位对录用人才的学历和专业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出现了盲目攀高现象。加之中职学校自身对市场把握不够, 导致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脱节, 出现了中专生就业难的问题。这些变化说明, 中等职业学校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企业的发展实际, 适应社会对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 及时准确地调整培养目标, 更新传统教育思想与观念, 对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进行多层面的改革。只有观念先行才会产生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

二、明确办学目标, 改革办学模式

中职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人为本, 以人的发展为本位, 这是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也是在知识经济演进过程中所不断明确起来的一个新的教育发展观。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 人们懂得一个真理, 即一切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都是在科学实验中得到或经过科学实验证明的。因此, 科学实验是科学发现和科技发明的基础, 中职教育必须转到面向市场、面向实践的轨道上来, 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配备等各个环节都要为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而努力。中职教育就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的教育。要改革那种重理论传授轻动手能力培养、重书本知识考试轻平时实践表现的教育模式, 要尽快走上以市场为导向、以规模定地位、以质量求突破、以效益促发展的校企合作, 推进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的良性发展之路。例如:云南省邮电学校与云南百事通信息分公司合作, 在学校内建设100坐席的呼叫中心实训基地, 作为号百公司的备用局。双方的合作是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接轨和学校企业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的重大举措, 是实现产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在真实情景下进行实践实习。通过双方合作, 可以大大提高云南省邮电学校《客户信息服务》专业建设步伐, 为昆明呼叫中心产业基地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支撑。双方共建“呼叫实训基地”, 在提升双方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更加强劲的整体竞争优势, 对号码百事通信息有限公司在建设成本上只需少量投入, 在生产运营中利用学生顶岗实习可大大降低人工成本, 培养的人才也为业务的发展提供保障, 在为昆明市乃至云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素质好、技能强的中高级技术人才, 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保障。把校企合作的重点引向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教育教学领域, 把学生的实习延伸到企业, 把企业的部分生产引到学校。

企业通过合作, 不仅从学校那里获得有针对性而且成本较低的人力资源, 而且拓展了产品生产的车间、技术研发的机会。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适应企业、社会的需求。

三、重视基础教育, 提高应用技能

深化改革, 立足创新, 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是当前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 要坚持能力为重, 优化知识结构, 丰富社会实践, 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 学会动手动脑, 学会生存生活, 学会做人做事, 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 开创美好未来。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 旨在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增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中职学校把教育重心和培养目标都放在提高中职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迫使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向中级或高级人才靠拢, 人为拔高中职教育层次, 伴随而来的是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求全、求高、求深, 结果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 面面俱到, 学科种类很多, 但都是些基础性的, 概念性很强, 缺少应用性, “恰恰是多而不精的学习课程, 造成了中职生求职中的软肋”, 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上, 盲目追求热门专业, 不管有没有条件 (师资、实训设备) 都去办, 造成教学质量下滑, 有的专业与当地产业结构、企业需求不吻合, 造成“人才”相对过剩。中职与高校不可能在一条水平线上, 在短短的三年里, 中职学校的教学既要承担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教育, 又要承担培养初中级技能技术的任务, 这谈何容易。其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文化理论和专业理论水平不高, 专业职业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更谈不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才培养的需要了。

四、加强素质教育, 搞好就业指导

当今人类社会进入了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 高新技术更广泛地渗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社会对在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岗位上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职业岗位及其履行职责的要求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一些岗位会逐渐消失, 而一些新兴产业和职业会不断出现。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高低, 将直接决定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因而在中职教育中, 要加强德育教育, 提高学生的思想、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加强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面对当今初中毕业生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才来读中职学校, 中职学校门槛低, 入学容易, 生源年龄偏小, 综合素质偏低, 进入中职学校的绝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 自觉性差, 刚入学不久, 便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组织纪律观念淡薄, 经常迟到、早退;由于基础差, 上课听不懂, 作业不会做, 对理论学习毫无兴趣等, 我们学校以“三生教育”为抓手, 对学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以教会学生做人, 教会学生做事为培养目标, 以“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为目的,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维护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 优化育人环境,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和生活作风, 强化养成教育和服从意识, 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根据《中等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暂行规定》结合专业性质和特点, 学校实施的半军事化管理, 包含新生入学军训化、一日生活条例化、内务卫生军营化和言行举止文明化等内容。使学生的生存能力, 生活能力大为提高, 受到了家长和社会企业的好评。中职学校还应设立“招生就业办公室”了解生源情况和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 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 加强与用人企业的联系, 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 以便及时改进教学工作, 有针对性地做好职业指导, 建立教育与就业的紧密联系。在就业指导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所学专业的重要性及其在未来岗位和社会中的作用,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二是加强学生的组织观念, 培养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三是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劳动意识。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 引导学生踏实工作, 规范做人。四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服务意识。主动用知识和技术服务社会、服务企业, 并在有益的实践活动中增强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同时要求具有良好的表达、理解能力;良好的理性思维、分析判断能力;良好的经营能力、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只有具备这“复合型”的特性, 才能在社会、企业的用人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实现自身的价值与工作目标。

国家虽然重视大力发展中职教育, 要求中职比达到1:1, 但中职教育还是面临诸多挑战, 我们应该看到社会各个层次对人才需求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型的, 而不是在同一平面, 发展中国家如此, 西方发达国家也如此。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 中职教育是面向社会、企业培养懂技术会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员。有调查资料显示, 现在市场对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是非常迫切的, 很多企业的经营者都反映, 企业急需优秀的技术人员。要改变中专生就业难的问题, 就要按社会、企业的市场需求, 搞好中职学校内涵建设, 顺应时代潮流, 不断改革创新, 调整办学思路, 主动适应市场, 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办学方式, 办出学校特色,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走一条适合自己的办学路子, 那么中职教育的前景将是光明的。

摘要:本文就中职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中专生在社会需求中的定位, 阐述了中职教育应如何调整培养目标, 如何在更新观念、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多层面进行改革, 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关键词:中职教育,生存发展,办学模式,招生就业

参考文献

[1]云南省教育体制改革工作材料汇编[Z].2011.11.

[2]《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Z].

[3]尚成宏.中专生就业难成因浅析[Z].1999.1.

[4]魏长川.浅谈中职学校教育发展[J].2011.

竞争中生存 篇2

如果你的性格刻薄自私,为人挑剔,心胸狭窄,在此奉劝你还是放弃成为成功人士的梦想,也无需读此策略,因为根本没有人会愿意与你一起工作。此策略仅供愿意善待,无微不至关怀身边的人来参考。

必读一:尊重别人的私人空间

在OFFICE里,私人空间是很宝贵的,必需受到尊重。“打搅了”、“不好意思”是有求于人或打断别人工作时必不可少的说话。另外,谨记先敲门再进入别人的办公室,不要私自阅读别人办公桌上的信件或文件,或未经许可而翻阅别人的名片盒。

必读二:办公室礼仪

A、电话:若你要找的同事恰巧不在,别要他的助理替你记下一大段口信,应请他转拨至电话录音,留下你的姓名,内线。简单的内容然后挂线。

B、复印机:当你有一大叠文件需复印,而轮候在你之后的同事只想复印一份时,应让他先用。如果复印机纸用罄,谨记添加;若纸张卡塞,应先处理好再离开,如不懂修理,就请别人帮忙。

C、走廊:如非必要,别打断同事间的对话。假如你已经打断,应确保原先的同事不被忽略。

必读三:保持清洁

A、办公桌:所有食物必须及时吃完或丢掉,否则你的桌子有可能会变成苍蝇密布的垃圾堆。

B、如果有公共厨房:别将脏了的咖啡杯放在洗碗池内,亦不要将糊状或难以辨认的垃圾倒入垃圾箱。此外,避免用微波炉加热气味浓烈的食物。若菜汁四溅,谨记抹干净后再离开。若你喝的是最后一杯水,请添补。

C、女洗手间:如厕后谨记冲厕并确保所有“东西”已被冲走。若厕纸用完,请帮忙更换新的。废物应准确地抛入垃圾桶。

必读四:有借有还

假如同事顺道替你买外卖,请先付所需费用,或在他回来后及时把钱交还对方。若你刚好钱不够,也要在翌日还清,因为没有人喜欢厚着脸皮向人追讨金钱。同样地,虽然公司内的用具并非私人物品,但亦须有借有还,否则可能妨碍别人的工作。

必读五:严守条规

无论你的公司如何宽松,也别过分从中取利。可能没有人会因为你早下班15分钟而责斥你,但是,大模大样地离开只会令人觉得你对这份工作不投入、不专业,那些需超时工作的同事反倒觉得自己多余。此外,亦别滥用公司给你应酬用的金钱作私人用途,如打长途电话。

必读六:守口如瓶

即使同事在某工作的表现不尽理想,也不要在他背后向其他人说起,说是道非最容易引起同事们的不信任。道理非常简单:当某同事在你面前说别人是非时,难道你不会怀疑他在其他人面前如何形容你?

上司通常极之厌恶是非。若你向上司打小报告只会令他觉得虽然你是“局内人”,却未能专心工作。假如上司将公司机密告诉你,谨记别泄漏一字半句。

必读七:切忌插话

别人发表意见时中途插话是一件极无理的事情,更影响别人对你的印象和你的信誉。在会议中(或任何时候),请留心别人的说话。若你想发表意见,先把它记下,待适当时机再提出。

必读八:别炫耀

若你刚去完充满阳光的海滩度假,当然不能一下子掩盖你古铜色的肌肤,但也别在一直埋头苦干、连气也几乎喘不过来的同事面前手舞足蹈地描述你愉快的假 期;亦不要在尚是独身的同事面前夸耀你那俊朗不凡、体贴入微的丈夫或情人;又或在肥胖的同事面前自夸“吃什么也不会胖”,这样只会令别人疏远你。

必读九:多称赞别人

现代人可能太忙,对事情往往无暇作出正面的回应(例如说声“谢谢”和赞美的话语),忽略了这种简单却有效、随时能令你所称赞的人有助你一把的表现。Lily的上司总是在每天下班前多谢她所做的一切和努力,令Lily非常满足,亦下决心要全力为上司工作。

称赞别人的其他好处尚有:接待员会提醒你今天老板的心情极差;同事会在工作限期前不断催赶你。只要你多称赞别人,便可能得到不可估计的回报。

必读十:别虚耗时间

虚耗别人的时间是最常见的过错,好些人之所以要把工作带回家,全因只有这样才可在没有任何妨碍下完成工作。因此

A、别写长篇大论的电子邮件:可用标题显示“紧急”,内容也必务求简洁。

B、别hold线:假如你和别人谈话时,一个更重要的电话接来,应请第一谈话方先挂线,迟些再回复他。

C、准时:对准时的人来说,要等待迟到的人开会绝对不是好事。假如你是会议负责人,请在会议前一天把有关的备忘、议程等分发给各人。会议的举行时间最好是下班前30分钟,因为此时人人赶着下班,会议能更有效地进行。也请准时开始会议,别等迟到的人。

D、别烦扰上司:不要事无大小都请示上司。若真需要上司的帮忙。因先预备答案再寻求他的指引。

E、别多嘴:本来同事之间倾谈并无不妥,但也要自律。若你正在休息,别人可能刚好相反,最好避免令同事分心。若你的同事经常进入你的房间,可试试背着大门坐;若情况不受控制,可搬走你的会客椅,对方便不会久留。

F、领导问话时,记得要站起来回话。这是一种对领导的尊重,也是一种基本的礼貌。

毕老师我讲解了10大职场生存法则,你都领会到了吗?

职场的生存法则

职场法则就像是叫交通规矩一样,你要去遵守它。如果横冲直撞,最后不是你死,就是两败俱伤,那么你如果想要生存得遵守哪些职场的法则呢?

第一、别把自己想得太重要

没有谁离不开谁,地球少了你一个依旧转动,同样的,一个企业少了你一样,也依旧营运,你以为你是谁?

工作中拼的是团队合作,一个人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何况你又是凡夫俗子一枚?人人都是职场中的一颗螺丝钉,做好自己的本分,没了你,人家换一颗螺丝就行,而你可就伤筋动骨了。所以,不是工作离不开你,而是你离不开工作。

第二、别说话不经大脑

你是成年人了,别张嘴就来。多用用脑子,说话不经大脑,特别容易得罪人。别总以为你那是单纯无心机,开朗乐观,你在别人眼里怕是傻子了。可能你有意无意地一句话,早已得罪了一帮人了。

也别笑话去打击讽刺人家,打击讽刺确实可以让人嘴部快活,心情舒畅。但是放出去的毒气却污染了职场,也污染了你的心情。

第三、别耍太多小心机

有人说,职场上不耍点小心机,怎么能上位,看看谁谁多有心机,不然他怎么升上去的。没错,职场上要留点心眼,偶尔的小心思小诡计可以使用,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职场中可是天长日久的事儿,你都看得明白他人是耍了伎俩,难道别人就看不出你在耍伎俩吗?别傻了,想傲娇一世,靠的还是扎扎实实的业绩。

第四、别总做一样的工作

在职场,你忙碌与否并不重要,老板看重的是你把工作做好了没有。与其劳而无功地超负荷工作,不如静下来思考如何提高效率,增加效益。别像头倔驴一样,只知道埋头苦干,天天只知道绕着磨盘转就可以了。在职场,不能像驴一样只知埋头拉磨,除了本职工作,公司里的其他事情都应该尝试着主动去做。

第五、别总认为领导无能

人家之所以能做你的领导,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要不然,你厉害你上啊,你也去当个领导试试。领导就是领导,他就算再不济,也是你的顶头上司,人家坐得了这个位置,而你坐不了,就说明人家比你强!有句话说得好:认为别人不行,自己就一定不行!

第六、别总盯着别人的错误不放

人都会犯错误,难道你可以保证自己不犯错误吗?别总盯着别人的错误不放,多想想自己的错误吧!有人遇到问题找借口,有人遇到问题找方法。自然,找方法的人进步快,而找借口的人永远都在找借口。

第七、不要总怀疑自己的能力

职场上别说:我尽量、这不可能、这我不行类似这种怀疑自己能力的字眼,你没做过你怎么就知道你不行了?你都否定自己了,别人还怎么相信你,别人还怎么把工作交代给你做?这些负面的话,都会给对方传递一种非常消极的信息,可能会怀疑你的能力,也可能会质疑你的工作态度,而这对你是十分不利的。即使是外部环境不好,或者做起来有很多困难,你也可以尝试着说:“虽然有些困难,但我很乐意接受挑战”,“不如我们先讨论一下有哪些方法是可行的”,或者说“在这件事上,我能做…/我能提供…”。

第八、化别人的软肋为你的盔甲

初入新环境,你必须尽快熟悉各个环节,挖掘出自己的核心优势,并无限化扩大它,直到他们成为你的爪牙和锋芒,才能在竞争中稳如泰山,无可替代。先做可以取代所有人的利器,再做谁都不可替代的神器,等到你真正强大,你会发现这个世界都好运连连。

所以,你一定要做到可以取代任何人,然后再考虑做到任何人都不可以取代你。

第九、要相信吃亏是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懂得吃亏的人,可以走得更远。世界上聪明的人那么多,你就一定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那一个?别傻了,有时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人吃一堑长一智。小吃亏可能成就了大的成长。但是,亏不能白吃,不能吃完也不长记性。

第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别人怎么做,你不要管太多,先管好自己。在工作上,形成一套属于你自己的风格模式。养成一套良好的工作习惯,这样会让你的工作效率事半功倍。比如:习惯做工作笔记、习惯定期给自己做总结、养成打腹稿、做预案的习惯等等。

职场生存智慧法则

一、善良

你可以能力不强、你可以人脉不广、你可以不够聪明不够听话,而失去善良,你可能会种下恶果;

即使一时可能获得金钱、职位的提升,甚至是非常诱人的大订单,但如果是以放弃善良换来的,一定会遭遇命运的回馈。

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不伤害自己的同事;

3、不伤害自己的客户;

4、不用恶意手段中伤竞争对手;

二、敬业

敬业是一种自发自觉的契约精神,不畏外部的压力与诱惑,只为内心的追求。

1、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暂时不喜欢,积累能力后,去做自己喜欢的;

2、把喜欢的事情做好,不为别人,只为自己的内心;

3、敬业的关键不是牺牲,而是快乐!

三、积极

积极发源于你的心态,表现于你的行为,传播于你的表达;

积极的行为会让你的工作做得更顺利;积极的表达能带动团队整体的斗志。

1、认可自己的工作;

2、把克服困难当成乐趣而不是包袱

3、停止抱怨,安抚他人的抱怨,传递正向的心态

四、负责

责任体现为对承诺的兑现度,有担当的人,才可以被托付要事大事。

1、无论事情大小,承诺的结果,用尽全力去实现;

2、不找借口,找方法;

3、未达目标,主动接受惩罚。

五、效率

这是一个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时代,效率很可能关系到整个公司的生死。

1、抓“要事”不要“瞎忙”;

2、尽可能排除琐事的干扰;

3、不给他人制造多余的麻烦。

六、结果

完成工作目标,输出满意的工作结果,永远是你在公司最重要价值

1、用SMART原则清晰的梳理目标;

2、调整自己的心态,调动团队成员的心态;

3、主动争取资源,无论是公司内还是公司外的;

4、提高自身的能力,提高团队成员的能力。

七、沟通

无沟通,不团队。

1、放开沟通的胸怀,愿意沟通,乐于沟通;

2、做好沟通前的功课,信息搜集、知识储备、沟通对象提前调研等,有备而无患;

3、锻炼沟通的技巧,掌握并锻炼适当的沟通技巧,让别人愿意与你沟通。

八、团队

现代企业,很难有脱离团队,仅靠某个人独自的力量就能完成的目标,无团队,不公司,找到自己在团队中合适的位置。

1、志同道合的人组成团队;

2、高瞻远瞩的人是团队的魂魄;

3、德才兼备的人是团队的骨架;

4、踏实认真的人是团队的血肉;

5、活跃创新的人是团队的灵性。

九、低调

不要张扬,不要炫耀,隐藏自己的光芒才能在必要的时候,成为最善良的明星。

1、在同事面前低调一点,会有更多的人帮你;

2、在客户面前低调一点,会获得更多的实惠;

3、在对手面前低调一点,会少很多敌人。

十、感恩

没有人是天生就应该帮助你、迁就你、关心你的,甚至包括你的`父母和亲人,别人对你的好与付出,都是你的福气!

1、要真心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他们的想法;

2、感恩不是挂在嘴上和发在朋友圈里的;

在震荡中生存 篇3

统计数字显示,大部分投资者最喜欢高买低卖,而非低买高卖。大家时常不经意间就会患上非理性亢奋及情绪低落症,当全世界人看好时他便亢奋,当全世界人情绪低落时他亦低落。而实际上,正确的投资策略则经常反其道而行,例如08年看空者屈指可数,09年看好时一样没人认同,所以正确的投资往往会曲高和寡。

应该说,这几年的投资市况,是最容易消耗个人财富的市况,因为价格波动没有显著规律,人人都要经常以变应变,很难把握。虽然你可能已经进行了资金管理、轻仓操作了,但仍然损失可观,因此,今时今日,值得强调的再不是怎样频繁操作,而是怎样保护你的财产,以待良机出现。

就目前的宏观经济环境来看,国内2013货币政策目标基本定调,M2增速保持在13%,体现了稳健的基调,流动性支持价格的预期开始减弱;同时不同产业链的年末补库效应和题材已释放大半,下游需求低迷与上游原材料涨价的矛盾显著加剧。

我们知道,刚刚过去的2012年,豆类表现惹眼,现在也处在了降温期。USDA自9月到11月把大豆产量提高了3.37亿蒲,增幅达12.8%。预计本周五的报告会显示产量有可能会再增加4200万蒲。9月创下的历史高位价格刺激了南美创纪录的播种面积,现在市场则反而要应对自2月开始的创纪录的供应量增幅。因此期货价格需要低到一定程度来抑制今年美国的播种面积。

自1975年以来,USDA有16次在9、10月和11月提高了产量预期,这里面又有9年1月的产量随后也被增加,另有5年1月的产量较11月下调,而16年中有3年USDA在10到11月的单产上调幅度达到了1蒲或以上,而这3年在1月的单产提高了0.3-0.6蒲。基于此,预计USDA本周的单产也可能会上调0.4蒲。

虽然从市场预期来看业者并没有明显的利多或是利空的倾向,但是鉴于过去两年来农业部习惯性的在该报告中爆出冷门数据,通常会给价格带来一定的压力,这一点投资者不得不防。

民族品牌在夹缝中生存 篇4

关键词:民族品牌,经济主导权,改革开放,贸易保护

中国商务部3月18日正式宣布, 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据悉, 这是反垄断法自08年8月1日实施以来首个未获通过的案例。

消息一出, 立即引起了国内外极大的反响。有不少人认为这是纯粹的贸易保护策略, 违背了改革开放原则, 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的出口甚至招致其他国家的报复, 而紧接下来五矿集团收购澳大利亚矿产遭否决就是有利的佐证。然而, 笔者认为, 因害怕招致国外报复而停止保护民族产业的想法是片面的。

商务部禁止可乐收购汇源的做法, 实际上是在正确使用《反垄断法》的同时, 给了在夹缝中生存的民族品牌一条生路, 是中国经济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

一、民族品牌的“内忧外患”

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中, 发达国家已稳居国际化品牌的霸主, 并垄断了“微笑曲线”的两端——高附加值的“研发”和“营销”环节 (如下图) , 赚取着高额利润。与此形成对比的, 就是国际化品牌稀少的我国掌握了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 凭借廉价的劳动力赚取着微薄的利润, 在制造过程中环境也遭到了破坏。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国民族品牌的成长举步维艰, 很多又以被外资并购后从市场中淡出作为收场呢?

(一) 政府方面

1、开放是相对的, 不是绝对的。

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来, 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水平得到了巨大发展。可以说, 改革开放浪潮的正确性和先进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当我们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缔造着经济奇迹时, 并未创造下多少属于自己的民族品牌。

开放不是一味地打开国内市场, 吸引外资, 而是相对的、有策略、有选择性的开放。绝对的开放, 短期来看带来了经济收益, 但长期来说, 只会造成国内资源的流失和贸易条件的恶化。

然而, 一些地方政府患了“GDP崇拜症”。为了追求地方短期经济收益, 对外企信贷优惠, 还不惜降低监管标准, 对外资企业的违法排污、偷税漏税行为视而不见。这种打着改革开放的幌子给予外企的“超国民待遇”, 将民族产业推向了绝对劣势。理智告诉我们:改革开放的路上, 我们应该“不折腾”。

2、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以政府采购为例:据统计, 2007年政府实际采购的民族品牌仅占轿车品牌总数5%;2008年中央直属机关采购的30家轿车企业中, 只有6家民族品牌企业。可见, 在政府汽车采购中, 民族品牌的劣势地位不升反降。

这种“以洋货为主”的政府采购带来的消极影响不仅停留在销售量这表面现象上, 也包括对消费者的带动作用、对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以及对国内企业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的打击等。

(二) 消费者方面

很多民族品牌比起同质量的国外品牌来说, 价格要低廉的多。但一部分消费者存在着媚外心态, 总感觉洋货就是比国产的质量好, 上档次。也正是因为消费者的这种心理, 使得民族品牌的发展更加艰难。

(三) 制定政策的专家学者

尽管我们今天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那些为国家出谋划策的经济学家, 但并不是所有经济学家的言论都是有利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

1、一部分精英的道德缺失

(1) 代表着某些利益集团, 而非客观公正的角度

有些经济学家收受了某些利益集团的好处, 他们的言论不是从学术角度出发, 而是违背着经济原理和良心, 处处维护利益集团并帮助他们占用尽量多的社会资源。而目前我国的客观环境下, 外企可以发展得如鱼得水, 民族企业反而生存的步履艰难, 与这是多少脱不了干系的。

(2) 惟书、惟上、媚众、媚外的心态

国资委战略部前部长赵晓曾说过:“作为一个学者, 最重要的, 是不惟书、不惟上、不惟众、只唯实”。然而总有一部分学者存在着惟书、惟上、媚众、媚外的心态, 一看到改革开放、中国加入WTO的主流就不假思索地一味支持自由贸易, 大肆追捧引进外资的好处, 夸张渲染外资并购民族企业带来的利益, 却对贸易带来的损失完全视而不见。

2、制定政策的标准偏离了根本。

国内经济学家一直在围绕着“效率”和“公平”两个原则做研究。但遗憾的是, 很多学者追求的是“眼前效益”、“短期效率”, 而作为牺牲的则是能在未来为我国带来巨大收益并能改善贸易条件的幼稚民族产业。

(四)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

与此同时,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对我国民族品牌进行一轮轮的来势凶猛的进攻。

1、有计划地进入我国市场。

那些利用中国改革开放的契机疯狂抢占我国市场的跨国公司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有预谋、有计划的。从近30年里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发展可大致看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战略:从输出产品到输出资本, 最后到输出品牌。

2、并购与合资只是外国品牌扩张的一步棋子。

外商并购我国民族企业的真正企图, 并不是要发展它, 而只是在他们打进中国国内市场初期的一步棋子——利用我国民族品牌的形象及销售渠道来发展他们自己的品牌。

近年来, 像乐百氏、小护士等品牌被外资收购后相继淡出市场, 这样“兔死狗烹”的例子不计其数。

3、进一步控制中国市场。

外资企业在并购成功后, 他们真正目的也就暴露出来了:即通过进一步增加控制权以占领市场。主要有两种手段——

一是并购后, 通过不断增加资本, 其发言权和股份越来越大, 最终直接收购中方品牌。

二是操控投资的方向, 一步步减少对我方品牌的投资比例, 以削弱我国的民族品牌价值。同时控制市场推广, 把我方民族品牌已取得的市场转移到外方的品牌。

4、抢夺我国经济主导权。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正在一步步地蚕食着我国的经济主导权, 在信息通信、感光材料、汽车、日化、电子等方面已处于垄断地位。以这个速度发展下去, 一旦我国的经济命脉被发达国家所掌控, 我们损失将不仅仅是民族品牌, 我国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势必也将遭到威胁。

二、我国民族企业的自身局限性

当然, 民族品牌的缺乏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也跟自身有关。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以下缺陷:

1、把劲儿使错了地方

很多企业把大量资金用在了“表面功夫”上, 花费巨资在主流媒体上打广告来提高品牌知名度, 却对产品的缺陷视而不见。秦池、孔府宴酒等就是典型的例子。这种错误的品牌战略是不可能长期打造国际化品牌的。

2、技术创新能力弱

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是影响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根本原因。与国际化品牌相比, 由于自身研发力度不够和不科学地引进外来技术等原因, 我国民族品牌的技术创新还很不成熟。

3、法律意识欠缺

与很多外资企业相比, 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法律意识上做的比较欠缺。在与外资企业谈判时, 经常存在着忽略很多对自己未来不利的条款漏洞;商标注册不及时;商业机密保护不到位等现象。

4、品牌意识不成熟

一部分国内企业忽视了自身的品牌价值, 在企业并购时, 犯了“求资饥渴”, 分不清外资企业的并购动机, 盲目地选择战略发展合作伙伴。因此出现了许多国内品牌的流失。

三、拯救面临“濒危”的民族品牌

目前在品牌竞争上我国总体处于一种外强我弱、恶性竞争的局面。因此, 所谓的保护、发展民族品牌, 并不是要闭关锁门, 拒绝国外品牌的“排外式”竞争, 而是要扭转我国民族企业所处的弱势地位, 以便创造一个国内外品牌和谐发展, 百家争鸣的局面, 把竞争引向良性发展。

为此, 在民族企业努力提高自身的同时, 这需要政府、消费者、专家学者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另外, 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也给了我国一次夺回经济主导权的机会, 即利用外汇储备购回跨国公司在我国企业或合资公司中的股权、收购国际品牌。

参考文献

[1]、陈静.政府采购以洋货为主?.《产权导刊》2006年10月

[2]、陈三梅、查秀芳.外资并购与民族品牌保护探讨.《商业时代》2008年27期

[3]、郝继伟.民族企业品牌战略与企业运作探讨.《企业活力》2006年10期

[4]、李东颖吴毓.政府采购自主品牌提案最受读者热捧支持.北京青年报2009年03月

[5]、刘宝玲.关于企业品牌创新及保护的战略选择.《生产力研究》No.10.2008

[6]、刘军.民族产业灵魂不能丢.《专家论坛》2008年1月

[7]、孟宪领.有感于西欧企业家的全球战略思维.《青海金融》2008年12月

[8]、彭兴庭.经济学家也有“职业道德”.《大公报》2006年6月29日

[9]、伍先斌.关于中国贸易保护体系的思考.《商场现代化》2008年12月 (上旬刊)

在无奈中生存作文 篇5

入夏,炎炎烈日烘烤着大地,整日的渴望都只是水,心中灼热,没有水的存在我也不会存在。

高考,六月最热门的话题,我面临高考,成为村上谈论的焦点,我是个好学生,从小就是,大大小小的奖状挂满了家里的土墙壁,我说的“土”真的就是那种和土在一起搅拌可成为泥的的物质,而非“很土”的贬义词义,,毋庸置疑,我家是土房。讲到土房我鼻子就酸了,在我们庄只有我家和乞丐住的是土房,其他人都住楼房,我家属于贫困户,国家每天都说帮助农民致富,但政府从来没到我家送过钱,甚至高中的学校发的贫困户助学金也没我的份,钱只属于那些优等生,即使那些优等生家里很富。这就是腐败、黑暗的社会,各个机构随意改变政策。我无奈,真的无奈。

从小学到初中,我一直是受宠学生,升入高中也很顺利,拿的平价,虽然分是刚够平价,508分,但我感觉还不错啦,因为很多同学是留级考上的这所不错的高中,而我从上学开始就没留过级这也是我可以炫耀的资本。但高中却葬送了我的前途,环境的不适应让我丧失理智,整日浑浑然,不知所措,高考失败是必然的事。496分,还不及中考的分数,我简直是个蠢蛋,在高考前我承诺最低也要走专科一批,否者复读,但真的`待到复读,我又决定去补录,我为自己感到可耻,我感觉所有人都在向我身上啐唾沫,骂我没志气,是个废物。我不得不承认自己以前的豪言壮志都是废话,一文不值。

承诺是能够体现一个人品质的,而我做了什么,违背诺言,我的品质无疑地蒙上了阴影,我还有承诺的权利吗?即使有我的承诺还有人信吗?天这真是到了摧人至死的地步了。我趴在山崖下,像一个泥人动弹不得,痴痴地望着天,蓝天白云,多美好的世界,而我却掉在人生的地狱,我还能上去吗?看看山,陡峭的令人畏恐,我多渴望有一条绳子从山上扔下来,把我拉上去,让我重新享受生活的权利,但谁会出现呢?

学会在夹缝中生存 篇6

但华诺密克却不以为然,反而对萨蒙逊说:“任何机会都不会从天而降,只能自己创造!”于是,萨蒙逊开始冥思苦想,果然不负重托,设计出了一个古阿拉伯宫殿式的展位,展位前面的大路变成了一个人工做成的大沙漠,当人们从这儿经过列,仿佛置身于阿拉伯世界一样。

华诺密克满意极了,他吩咐后勤主管让新雇来的那254个男女职员一律穿上阿拉伯国家的服饰,特别要求女职员都要用黑纱把面孔下部遮盖住,只露出两只眼睛,并且立即派人从阿拉伯买来6只骆驼来做运输货物之用。同时,他还派人做了一大批气球,准备在展览会上使用。当然,所有这一切都是秘密操作的,任何人不得泄露出去。否则,一律开除。由于这点神秘的色彩,一些记者把这种异想天开的独特造型拍照进行了报道,这更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开展后,展览会上空飞起了无数色彩斑斓的气球。这些气球都是精心设计过的,升空不久后,便自动爆破,变成一片片胶片纷纷撒落下来。有人好奇地捡起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当你捡到这枚小小的胶片时,亲爱的女士或先生,你的好运气开始了,我们衷心祝贺你!请你拿上这枚胶片到华诺密克的阿拉伯式展位前,换取一枚阿拉伯的纪念品。谢谢你!”

这下,华诺密克的展位前人头攒动,人们纷纷跑过去争相领取纪念品,反而冷落了处于黄金地段的展位。期间,华诺密克公司共做成了2000多宗买卖,其中有500多宗的买卖都超过了100万美元;大大出乎华诺密克最初的预判。而且,据组委会统计,他的展位成了全展览会中光顾游客最多的展位。他的这一“鲜”招,狠狠地挤兑了一回那些因处于黄金地段而多掏管理费的展位。

在有些人的眼中,华诺密克可能因此陷入绝境。可华诺密克偏偏从这个绝境“死里逃生”,既然好运气没有垂青他,那就自己谋利吧。生活中,往往就有很多这样的绝境,再坏一点,便是希望的开始,只要你善于谋划自己的运气。

时下,金融海啸、经济危机……这些专业名词现在对不少普通老百姓来说已经不是陌生的词汇了。无论是在公交车上,还是在超市、商场中,“金融危机”已经成为随处可以听到的聊天内容,这场危机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然而,任何事物都其两面性,“金融危机”也不例外,危机与商机并存就成了它最大的特征。“在最黑暗的时候,更应该睁大眼睛,因为这样的时候往往蕴含着更大的机会。”法国华人商业律师朱晓阳在分析当前金融危机对华商造成的影响时这样说到。

因此,在巨大的风险的压力下,每位投资者都应抱有积极的应列态度。有这样一则寓言,大致意思为:一个摆摊卖鞋子的人,经济危机前生意一直不太好。经济危机一来,生意倒好了,原因就是以前有钱的都买名牌鞋子去,现在为缩减开支,都到他这来买了!

企业在危机中生存的四堂课 篇7

第一堂课:认识危机

要驾驭危机, 首先必须认识危机, 把握危机之道。危机是什么?经典的解释, 危机是指能够对企业及其产品和声誉造成显性和潜在破坏的事件, 其发生具有突然性和不确定性。就好比两个人比武过招, 按常规出招不存在危险, 就怕对手突然之间的“杀手锏”。许多企业认为危机就是“突然的危险”, 危机来了, 除了措手不及, 就是尽力躲避, 以图降低危机损失, 却不知道利用危机发展自己。

在我看来, 危机之所以可怕, 是因为大家只关注到它的危害, 因而在危机面前总是被动挨打, 其实, 危机除了危险外, 还蕴含着种种有利的机会, 善于危机经营的人, 看到的就是危险中的机会, 并有效把握契机来最大限度地化解危险。这就好比太极高手, 不管对方的“杀手锏”有多厉害, 不但能及时闪避, 而且能做到借力打力。

美国著名咨询顾问史蒂文·芬克认为, “企业经营者应该深刻认识到, 危机就像死亡和纳税一样难以避免, 必须为危机做好计划, 充分准备, 才能与命运周旋。”我以为, 企业对危机的准备不在危害而在有利的机会, 要以危机为契机, 将危机生存精神与企业的核心生存追求融为一体, 谋求超越危机的未来生存发展。

当前, 企业考虑的问题不应停留在如何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上, 而应该将这场危机所产生的生存压力放大, 设想这场危机永远退不了的话, 企业是不是也永远需要这种危机精神, 将自己永远置于危机之中, 不断激励自己, 化压力为动力, 积极进取, 勇敢前行。有了这种精神, 就迫使企业不断去整合资源, 创造价值, 摆脱危机下的不利局面, 从而时刻操持自己的生存主动权。

泰国Minor公司的行政总裁Heinecke说:面对危机要永远积极主动。当环境变得不利时, 保持信心、把危机作为学习的机会, 就会从中吸取教训, 把坏事变成好事。危机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压力, 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关键是我们如何正确看待。我们一经体会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就预示事物的变化已经开始, 就要立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现在, 我们正经历一个多变的社会, 各种变革把我们从一条风平浪静的小溪推向了充满惊涛骇浪的汪洋。这种变化是彻底的、革命性的, 又是客观的, 必然的。企业必须审时度势, 把握机遇, 乘势扬鞭。

任何一家企业, 无论成功与否, 在发展的道路上都可能遇到危机。没有经历过危机的企业不是成熟的企业。正如古希腊一位哲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人类的一半活动是在危机当中度过的”。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灭亡, 50%的机遇是在危机发生时或处理危机的情况下产生的。感受压力、消除压力、化解压力, 就是处理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潜在危机, 就是寻求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机遇, 这就是我们善待压力的动力所在。过去大庆人有句名言:井无压力不冒油, 人无压力轻飘飘。这里讲的“压力”就是动力。从力学的角度讲, 能量可以互换, 做功可以互换, 自然压力是可以转化为动力的。如果企业能够时时处处不忘企业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并沉着冷静、洞察秋毫, 从容不迫采取应对措施, 这就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信心和希望, 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

第二堂课:预见危机

有本《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书, 就用寓言式的故事讨论了一个鲜明的主题;那就是变化。在变化来临之前, 怎样预见变化, 在变化到来之后, 怎样对待变化、适应变化。要知道, 事物的变化是客观的、绝对的, 而不变是主观的、相对的。其实, 我们周围每天都在面对变化, 只是因为这种变化是细微的, 不易感知的, 容易忽略。我们很多的人都习惯于这样一种情形, 即漠视身边细微的变化, 而面对急剧的变化表现出顽强的抗争, 抑或是徒劳的抗争。然而, 问题是很多情况下, 变化是在悄然间发生, 却未被感知和觉察, 以至于铸成悲剧, 就像一只扔进冷水里慢慢被加热煮熟了的青蛙。当我们守着眼前的一片天空, 习惯于自己拥有的工作、财富、幸福时, 我们总是踌躇满志, 怡然自得, 而很少想到万一, 想到去闻一闻“奶酪是否有变质”或看看否否正在少去。直到奶酪忽然没有时, 我们才开始追问为什么, 但为时晚矣。当我们真正意识到危险来临的时候, 可能已经无能为力, 无法挽回了。

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平时象哼哼一样, 面对失去的那份安逸天天叫嚷着:“谁动了我的奶酪?”然后意志消沉, 苦等所谓老天开眼的奇迹, 结局只可能是在空空荡荡的房间里饿死。在这个多变的时代, 如果你不改变, 你就会被淘汰。书中的“嗅嗅”和“匆匆”恰是我们的榜样。居安思危, 对多变的“奶酪”变化密切注意, 把跑鞋挂在脖子上, 随时准备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寻找新的“奶酪”。只有敏锐地注视着局面的细微变化发展, 未雨绸缪, 主动做好知识积累、技能积累、身体和精神积累, 我们才能应付自如的面对发生的变化。

在广大的非洲大草原上, 生活着一种吸血蝙蝠, 它虽然身体很小, 却是野马的天敌。每当它确定目标时, 就会悄悄接近野马, 然后趴在马腿上, 用锋利的牙齿慢慢咬破马腿, 把尖尖的嘴插进马腿的伤口中, 慢慢吸起血来。当野马感觉到腿部疼痛时, 便会用蹄子踢一下, 继续垂头吃草。不久, 野马感到腿部麻木, 而且全身发软, 头昏眼花, 便本能地用蹄子踢, 但已经无济于事了, 一切都晚了, 一会儿便轰然倒地, 在痛苦中慢慢死去。

我以为, 野马最大的危机不是被狮子、猎豹、豺狼等猛兽击倒, 而是一种危机盲症, 遇到不起眼的吸血蝙蝠时, 却没有意识到灾难的来临, 甚至没有觉察到, 或者即使觉察到了也没有当一回事, 最终招致灭顶之灾。

实际上,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各种信息交杂的当下, “吸血蝙蝠”在每个企业中都存在着, 而且看起来很平常, 即使企业意识到了, 却并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 或者对问题的症结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类似野马的危机盲症, 可能暂时对那些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来说, 不算是太大的问题, 但对中小企业来说, “吸血蝙蝠”现象实际上是一个潜伏危机的信号, 如果不能引起高度重视, 累积到一定程度, 潜在的危机变成显现的危机, 就可使企业瘫痪。

现实生活中, 大多数企业对于危机往往是亡羊补牢, 但其实预防与控制才是成本最低、最简单的方法。对于危机, 最重要的是要预防它的发生, 并预见可能发生的危机。著名的企业家日本松下株式会社原总裁松下幸之助先生在总结其企业的成功经验时, 提出的重要一点就是, 长久不懈的危机意识是使组织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

第三堂课:制造危机

一位青年感到自己在人世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有点招架不住。他很迷茫。

这天, 青年路过一片枫树林, 一阵悠扬的钟声吸引了他, 于是, 动了访山问寺的念头。青年风尘仆仆来到一座寺庙, 见一长老气定神闲地打坐, 便虔诚地跪了下去。问:“不知长老有没有高法让我摆脱压力, 轻松上路。”长老捋了捋白胡须, 呵呵一笑, 说:“高法倒谈不上。这个你带回家后, 每天早晚各看一次, 想一遍, 症结自然消解。”说完, 长老给青年一块折了四折的白纱布。青年回到家后, 早晚各看一次, 想一遍白纱布上的四个遒劲的大字, 顿时精神为之一震。他的生存压力仍在, 但感觉不出沉重, 更不会招架不住。

长老给青年的四个字是:惧者生存!生存不容易, 惟惧者胜出。惧者, 乃心怀忧患, 备感危机之人。唯有惧心相随, 才能让人有切肤之感, 进而迸发生命最原始的活力, 最激越的精神, 最昂扬的斗志。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谈到海尔的发展和未来时说, 这些年来, 我总的感觉可用一个字来概括:惧。市场竞争太残酷了, 只有居安思危的人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美国《时代》周刊授予的“风云人物”、世界信息产业的巨子、英特尔公司的缔造者格罗夫在谈到其取得的辉煌业绩时说, 只有那些恐惧感强烈、危机感强烈的人才能生存下去。

恐惧, 无疑是一种不良心态, 而居安思危使“惧”成为不惧的新的起点。惧, 是审时度势的理性思考, 是在具有超前意识前提下的反思, 是不敢懈怠、兢兢业业、勇于进取的积极心态。

西班牙人爱吃沙丁鱼, 而沙丁鱼很娇贵, 它们离开大海的环境以后容易死掉。为便于运输当地渔民想了一个有效的办法:将几条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在运输容器里, 使沙丁鱼为躲避天敌而在有限的空间里快速游动, 以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沙丁鱼因有畏惧感尚且能在新的环境中生存, 作为在硝烟弥漫的市场中鏖战的企业经营者, 更应具有对恐惧、压力、乃至痛苦的心理承受能力, 更应具有适应新的市场形势、运筹惟幄、决胜千里、使企业不断创新、发展的才能。

百事可乐公司的负责人韦瑟鲁普在公司蒸蒸日上的时候, 反而提出了“末日管理”理论, 他经常以大量令人信服的信息让员工体会到危机真的会来临, “末日”似乎不远, 以此激发员工不断积极向上的斗志, 并要求公司的年经济增长率必须保持在15%以上。近几年百事可乐快速追赶并超过可口可乐的业绩充分说明“末日理论”的实用性。

比尔·盖茨同样是个危机感很强的人。当微软利润超过20%的时候, 他强调利润可能会下降;当利润达到22%时, 他还是说会下降;到了今天的水平, 他仍然说会下降。他认为这种危机意识是微软发展的原动力。微软著名的口号“不论你的产品多棒, 你距离失败永远只有18个月”, 正是这种危机意识的体现。

当华为2000财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的时候, 其总裁任正非却大谈危机:“华为的危机以及萎缩、破产一定会到来”。这篇题为《华为的冬天》的文章后来在业界广为流传, 深受推崇。任正非为什么总在兴盛中提醒危机?因为他看到华为的冬天一定会到来, 到时候“也会像它热得让人不可理解一样冷得出奇。没有预见, 没有预防, 就会冻死。谁有棉衣, 谁就活下。”“创业难, 守业难, 知难不难……唯有惶者才能生存!”华为的奋进与崛起, 就归因于这种深重的危机意识与苦心经营!

海尔集团从“危机管理”转向“问题管理”, 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永远战战兢兢, 永远如履薄冰”的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在谈到彩电业的困难时说:“彩电业目前的经营困难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实际上是企业缺乏创新动力, 无法不断拿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海尔注重问题管理而非危机管理模式, 就是把企业出现的任何危机消灭在萌芽阶段, 并通过最大限度地创造市场需求来赢得市场份额。”

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 成功的企业都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他们通常是“怀抱炸弹”, 进行着“末日管理”。然而正是这种深深的忧患意识和一系列的“预警”措施, 使他们安然度过一个又一个“暗礁”, 实现了持续的成功。

第四堂课:转化危机

对于一个组织, 如果它的危机意味着危险, 那么同时也意味着契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前任CEO奥古斯丁认为:每一次危机本身既包含导致失败的根源, 也孕育着成功的种子。事实上, 并没有绝对糟糕的企业危机, 只有不适宜的危机管理。如果处理得当, 危机完全可以演变为契机。当危机出现, 好的危机管理不仅可以令企业转危为安, 更可以变被动为主动。这就是所谓契机的出现。

众所周知, 1982年强生公司的“泰诺”中毒事件, 由于正确的危机管理, 不仅解决一场灭顶之灾, 而且还奇迹般地为强生迎来了更高的声誉。当一个企业遇到危机之时, 切莫慌乱, 运用正确的处理方式不仅可以送走危险, 更可以迎来机遇。

1988年2月,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通过对法国“碧绿液”的抽样检查发现, 一些矿泉水中含有致癌物质苯。事发后, 公司总裁及时公开了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人为技术事故, 而非水源被污染的缘故, 同时宣布收回全部产品并就地销毁, 并马上改进技术装备, 提高滤水能力, 为公司再树形象、重整旗鼓扫除了障碍。

面对危机, 企业要善于居危思进。所谓“居危”, 就是要看到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和残酷性, 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 要识危机、知危机;所谓“思进”, 就是要有“陷之死地而后生”的经营胆略, 要主动出击, 想方设法变危机为良机, 变危机为商机。

具体来讲, 一是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要牢固树立与时俱进的营销观、发展观、管理观、改革观, 创新思维, 创新管理, 创新技术工艺, 创新工作方法, 调整工作重点, 开创新的局面。二是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企业上下一定要发扬敢于吃苦、敢于拼搏和敢于胜利的精神, 做好应对和克服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 做到越是困难越向前, “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 以积极的主人翁姿态主动为企业分忧解难, 献计献策, 把蕴藏的智慧和创造力在生产经营中充分发挥出来。三是要有居危思进的运筹。当前企业面临生存的危机, 何处何从, 主动权应该操持在企业自己手中, 最主要的是如何面对挑战, 变压力为动力, 化危机为生机。四是要有携手前进的精神。越是困难的时候, 越要讲团结, 讲协作, 只有同心同德、众志成城, 就没有迈不过的坎, 闯不过的关。

夹缝中生存的德昂族乐舞 篇8

关键词:云南,缅甸,德昂族,乐舞

德昂族是云南省独有的、历史悠久的跨境少数民族之一。在云南的26个民族中, 若要将民族的人口数从少到多进行排列, 德昂族列于第二位, 仅次于独龙族。

相传德昂族与佤族、布朗族、克木人等民族是汉晋时期云南濮人的后裔, 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的佤崩语支, 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百濮族群中, 这一族群古称“卜”、“仆”、“濮”或“浦”。由于本身地处边疆, 加之近数百年受到民族压迫和连年战祸, 绝大部分居民已迁往缅甸境内, 成为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根据目前的人口统计, 总约25万, 但仅有1.7万余人居住在我国境内。他们主要分散居住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梁河、盈江等县和临沧地区的镇康、耿马、永德等县。因为人口较少、地处封闭环境、经济文化发展较落后等原因, 到目前为止, 该民族仍然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尤其是在音乐和舞蹈方面尤为突出。如广为流传的水鼓舞、抬鼓舞、佛鼓舞等, 其舞蹈形式独特、内容欢快愉悦, 充分体现出浓郁的民族民间风俗。

一、浓郁的民族风情画卷——德昂族民间节日

德昂族信仰小乘佛教, 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专为供奉和祭祀而设的奘房, 上奘拜佛已成了德昂族人民生活中的一件要事, 并融汇到了各种节日当中。

德昂族的重大节日主要有“干亭”节、“咩崩”节、“尚建”节、“烤瓦”节、“岗瓦”节、“扎礼”节及“敖瓦”节等。“干亭节”是德昂族每年开头的第一个节日, 农历十月十四、十五日 (德昂族月历为一月十四、十五日) , 主要为奘房内的佛像拂尘除垢、沐浴更衣, 保持圣佛的清爽干净, 以祈求人们清吉平安地度过新的一年。

“咩崩节”俗称“烧白柴节”, 农历的腊月十四、十五日 (德昂族月历为一月十四、十五日) , 当天, 村民们要用晒干的白柴树、野蒿树、年枣树和盐霜树 (以代替牛、羊、象、狮四种动物的骨头) 在村子中心搭一座“咩崩塔”, 傍晚时分, 人们敲着象脚鼓、载歌载舞的聚拢到“咩崩塔”前, 烧香、磕头、念经……最后点燃“咩崩塔”以祭奠四种动物的灵魂升天, 借以解脱人类的罪孽。

“尚建”节通称“浇花”节, 现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俗项目类别, 序号985。) 每年清明节后的第七天至第九天 (德昂族月历为六月中旬) , 是悼念祖先缅怀前辈的节日, 期间要做一系列的祭祀活动。每年进入春夏之交时, 天气炎热, 疫病繁多, 此时人们便要给佛像浇水沐浴, 清除终年之尘, 让圣佛祖先清吉度日, 同时人们都要用浇过佛像的圣水相互泼洒、相互传饮, 以此相互祝福, 祈求健康长寿、合家幸福。

“烤瓦”节、“岗瓦”节、“扎礼”节和“敖瓦”节是德昂族进行斋戒祭祀活动的节日, 以纪念普渡众生的活佛为解救苦难的村民, 下凡人间吃斋念佛的过程, 当地人称为“忌瓦节三月”。整个活动时长三个月, 从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烤瓦”节的开始, 到中间农历七月三十日的“岗瓦”节, 再到农历八月十五的“扎礼”节, 最后到农历九月十五日的“敖瓦”节。在这期间, 要举行供拜圣佛、祭奠祖先的各种仪式, 村民们不能结婚嫁娶, 未婚的姑娘小伙不能幽会, 佛爷 (和尚) 不能外出……直至农历九月十五日的“敖瓦”节 (通称“立幡竿节”) 才能开戒。“敖瓦”节是德昂族年末的最后一个节日, 是个庆祝丰收的喜庆节日, 也是青年们的“开婚节”, 节日持续三天三夜, 人们载歌载舞庆祝一年的丰收吉祥, 并请来“大师热” (德昂族中比较有威望的先生) 为全村人说词祝福:祝全寨人家庄稼丰收、家畜成群, 清吉平安、无灾无疾、幸福安康地度过一年。

二、风格独具的德昂族民族民间乐舞

德昂族的民间乐舞种类繁多, 有水鼓舞、抬鼓舞、长鼓舞、坐鼓舞、园鼓舞、花篮舞、竹杆舞 (亦称骑马舞) 、佛鼓舞等, 舞蹈形式主要为集体舞和双人舞, 多在重大节日及喜庆活动时表演。因其信仰小乘佛教, 故而, 德昂族民间乐舞也多带有宗教祭祀的神秘色彩。

水鼓舞与象鼓舞为德昂族所独有, 又称抬鼓。水鼓这种乐器, 在德昂族语中称“格楞当”, 一直是云南德宏、保山德昂族人民以及缅甸老一辈德昂族人所钟爱的一种乐器, 早在五百多年前的古代, 德昂族民间就流传这种鼓了。明代李思聪《百夷传》曾记载:“其乡间饮宴, 则击大鼓, 吹芦笙, 舞 (盾) 牌为乐”。这充分反映出这种乐舞一直广泛流行于德昂族人民的盛大节日及民间活动的场合中, 几百年来, 在德昂族人民生产生活中长盛不衰。水鼓本身就是一件古朴精致的手工艺品, 它外形精美, 制作精细, 鼓的全身用树干挖空而制成, 一头粗一头细, 细头称小头鼓面, 粗头称大头鼓面, 中间有一个小孔, 鼓面用牛皮绷成。每逢族中佳节和喜庆之日, 老一辈族人必然跳起水鼓舞, 在击鼓之前, 先要往鼓内注入一些水, 让鼓皮、鼓心都变得十分湿润, 然后将水倒出, 再敲击鼓面, 这时鼓的共鸣声便十分悦耳动听。舞者先将鼓绳挂在脖子上, 然后将鼓抱在胸前, 左手用掌击拍小头鼓面, 右手则用鼓槌敲击大头鼓面, 两手相互配合, 动作优雅敏捷, 节奏欢快动听。这种欢快是劳动生产和劳动收获后的愉悦, 令听者身心十分愉悦放松。

佛鼓舞也是德昂族一种特别的乐舞, 德昂语称“耿冷牙啪拉”, 与当地的佛教关系十分密切, 最初, 佛鼓由一位叫帕煞达的大佛爷精心制作而成, 相传只能在佛爷晋升或迎接境外佛主等重大宗教节日举行仪式时方可击鼓表演, 一般表演者只限于男子, 属于男性集体舞蹈, 用佛鼓作为伴奏乐器而跳, 故称“佛鼓舞”。如今在我国盈江县弄璋乡南算寨内, 就有一座古老的佛寺, 当地居住的老族人都称之为“类庄崩龙”, 意思就是“崩龙 (德昂) 佛寺”, 寺中还保留有一个珍贵的牛皮大鼓, 一直都是在做佛事时使用。据当地几位八十多岁的老妈妈说, 鼓的内部原有增加音量的装置, 敲击的时候声音特别响亮, 可以传得很远。佛鼓舞一般由三人来演奏, 分别完成敲鼓、击钹、敲铓的演奏, 与水鼓舞相对欢快愉悦的气氛不同, 佛鼓舞表演时, 气氛十分庄重严肃, 百姓听到鼓声便能自觉应声前来参与相关佛事活动。

除此之外, 德昂族乐舞还有许多种类, 如由“取水”、“浇花”、“丰收”、“祝福”等舞步组成, 并伴随武术、拳术、刀术、棍术等表演的长鼓舞;使用椭圆型鼓作为伴奏和道具的四人圆鼓舞;根据竹竿碰击的节奏变化而表演的为缅怀寨中过世的德高望重的老人的竹竿舞;反映四季变化以及农耕和家织过程、生活气息浓郁的花篮舞;以及不用抬、不用背、不用挎, 而将鼓专置于支架上的坐鼓等等。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彩的德昂族民族民间乐舞构成了一幅幅浓郁的民族风俗画卷。

三、异中有同, 互动频繁——中缅德昂族乐舞文化比较

德昂族地跨中缅、支系较多,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进程, 如今已分化为:梁 (赖弄) 、布列、饶迈、饶科、饶静、饶景、饶溥等七个支系, 各支系族人在语言方面不尽相同, 交流上还存在一定的障碍。虽然受到地域、国界、语言和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但只要一提到本民族的文化, 无论是族中相隔多远的支系, 都能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以乐舞为例, 无论是在中国云南边境还是缅甸德昂族聚居的山寨中, 每逢德昂族重大的节日活动都能听到独特的水鼓声, 此时, 都不免唤醒德昂族人的水鼓情结, 各分支的族人都会激动起来, 看到这样的场景, 民族认同感顿时油然而生。除此之外, 在两国都还流传着的佛鼓舞, 其表演的仪程和代表的涵义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这都源于他们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同祖同宗的族脉关系。虽然地跨两国, 但两国境内都还流传着许多共同的神话传说, 例如我们在中国境内德昂族村寨前看到的有“龙阳”图腾标志的雕塑, 在缅甸许多村寨中同样可以见到, 这都源于两国德昂族民间所流传着的一个共同的神话传说:太阳代表着自己的父亲, 龙则代表自己的母亲, 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自己是太阳和龙的传人。

四、夹缝中传承——德昂族乐舞发展的艰难

德宏州是“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州内傣族、景颇族人口接近47万, 而仅1.3万余人口 (据2005年州内人口统计数据) 的德昂族与之相比显得势单力薄。每逢州内重大节庆活动, 观者能喜闻乐见傣族的象脚鼓和铓锣、景颇族的“目瑙纵歌”响彻整个村头寨尾, 却很少听得到水鼓的奏鸣和舞者的表演。人口数量的差异加上经济、文化的落后, 使得德昂族传统民族文化无法很好的宣扬, 从而严重影响了其民族文化自信心。

另外, 德昂族在中国境内的人口数量相对缅甸大为稀少 (如今德宏州潞西市三台山是德昂族最大的聚居地, 人口达三四千;临汾地区镇康县为第二大聚居地, 也不过才千余人。) , 又多在山区, 人口分散, 加之长期的经济发展滞后、族人的境外分流, 导致民族乐舞文化流失严重, 呈现孤军困守的窘境。往往很多重大的德昂族庆典活动都是由缅甸方主办, 邀请我们境内的同胞前往参加, 其规模和气势的宏大远远超过了境内。德昂族乐舞文化虽然独具特色, 但民族文化传承正处于断代与消失的边缘。

在我们走访的村寨里, 看到这样的一种现状:因生活贫困, 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了, 只留下众多的老人和孩子, 以及为数不多的尚在读书的小青年。地州上为了促进德昂族人民经济、文化的发展, 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民族保护政策, 例如, 对德昂族学生无偿的给予经济上的大力支持, 凡是能考上大学的学生, 学费由政府全额买单。但是, 即便在这样的政策扶持下, 能考上大学的孩子仍然寥寥无几。由于知识的薄弱、观念的落后、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 年轻一代逐渐产生了对其他先进民族文化的趋同心理, 对本民族文化的学习、传承和发扬越来越显出淡漠的态势。尽管乐舞文化是德昂族人宝贵的财富, 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民族财富, 但是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 传统的民族文化正趋于濒临灭绝的境地, 一些优秀的民族手工艺品和民族器乐, 村寨中仅有一两位老艺人会制作, 年轻人大多对此不感兴趣。不少老人告知, 笔者前面提到的德昂族水鼓, 如今只有在缅甸境内的一些德昂族村落中才能找到会制作的人, 年轻一代普遍对水鼓文化了无兴趣, 日渐生疏与淡忘。德昂族优秀的乐舞文化在传承上显得如此的苍白与无力, 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后继无人。

面对如此困境, 我们当代的民族文化工作者应该担当起文化传承的重任:可在族内的婚丧嫁娶、生产生活中坚持融入本民族的乐舞文化, 让更多的青年人慢慢了解并钟情于自己民族的乐舞文化, 而不被外来的强势文化所侵占。加大其民族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 帮助更多的德昂族青少年一代从小就构筑起本民族的乐舞文化情结, 使其恢复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树立民族文化自豪感, 合力开展民族文化抢救工作。当然, 这一任务长期而艰巨, 任重道远。德昂族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乐舞文化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将其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杨民康.德昂族传统音乐的文化学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3 (03) .

[2]黄光成.跨界民族的文化异同与互动——以中国和缅甸的德昂族为例[J].世界民族, 1999 (01) .

[3]王铁志.德昂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J].中央民族大学, 2004 (07) .

[4]罗玉山.德昂族的“水鼓”[J].民族大家庭, 1997 (05) .

[5]黄光成.德昂族文化传承中的困境[J].民族艺术研究, 2004 (06) .

笛卡尔哲学中生存智慧的当代解析 篇9

勒内·笛卡尔1596年生于托莱, 他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 他第一个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他认为, 理性比感官的感受更可靠。笛卡尔曾经在《谈谈方法》一书中简明地将自己的方法概括为四条方法论原则。

第一条, 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 我绝不把它当成真的接受。也就是说, 要小心避免轻率的判断和先入之见, 除了清楚分明地呈现在我心里、使我根本无法怀疑的东西以外, 不要多放一点别的东西到我的判断里。

这一规则告诉我们, 做事要十分谨慎, 避免因为疏忽而阻碍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另外, 谨慎行事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我们摆脱经验的枷锁, 因为我们固有的成见很可能变成我们认知过程中的绊脚石。只有谨慎行事才能避开疏忽和成见, 我们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我们生活中常会说“知人知面不知心”是这一论证的很好诠释。我们往往会用感官和先见去判定一件事情, 可是结果却截然相反。社会上出现许多妇女和儿童的骗子, 人们的感官和先见使得人们对这一人群放松警觉, 他们就是利用人们的这一弱点去作案。

第二条, 把我所审查的每一个难题按照可能和必要地程度分成若干部分, 以便一一妥为解决。

难题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复杂。怎样解决呈现在眼前的难题呢?笛卡尔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把“难题”分解, 把一个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部分, 逐一去解决。这个过程就是“分析”。这一条规则告诉我们, 我们在面对难题的时候, 要细致笼统地分析每一步骤, 逐一解决。当我们面对一件棘手事情的时候, 尤其在面对一大堆的学习和工作压力中, 往往是手足无措, 不知从何下手,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地进行规划, 按部就班地逐个完成。

第三条, 按次序进行我的思考, 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 一点一点逐步上升, 直到认识最复杂的对象;就连那些本来没有先后关系的东西, 也给它们设定一个次序。

这条规则告诉我们, 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活动中应该从最简单的事物开始, 一层层深入。这一规则在对于我们制定人生规划实现人生理想的过程中有指导意义。在飞速发展的今天, 每个人都奢望迅速实现人生目标, 不脚踏实地, 总是寻求捷径。古语有云:“欲速则不达”。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也是如此, 细数古今中外每位有所成就之人, 无不经历人生的困难挫折而取得成功。梦想是要一步一步慢慢实现, 没有人可以一口吃个胖子。

最后一条是:在任何情况之下, 都要尽量全面地考察, 尽量普遍地复查, 做到确信毫无遗漏。

最后一条规则的设立, 是为了辅助分析与综合的应用。详细列出那些和问题有关的全部事实, 无一遗漏, 就可以保证推理的正确性。从确实性来说, 列举尽管不如直观, 但还是能够使我们对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东西做出正确的、确实的判断。通过列举我们可能获得比通过其他任何类型的论证, 所能获得的更确实的结论。

笛卡尔的四条规则不论是单一还是联系在一起理解, 都会在生活上带给我们一些智慧。使我们在看待事情处理事情上面更理智, 更谨慎。

二、行为规范

笛卡尔是一位智者。他认为, 人有天赋的理智能力, 如果获得正确的求真方法, 就能拥有科学和智慧, 而在理性指导下, 人如果能够清醒明白地生活, 那就是人最大的幸福。

因此, 笛卡尔为人们制定了四条原则。

第一条原则:守法, 尊重习惯

在现代的中国, 出现了许多思想极端的人, 他们一味地否定国内的一些体制, 如教育、法律等。而崇尚西方等一些发达国家的政策制度。我们不可否认其他一些国家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都有其完善的社会制度, 可是正如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中所提到:“尽管波斯和中国也许跟我们这里一样有很明智的人, 我觉得还是效法自己周围的人好处最大”。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国情, 对待别国的政策制度, 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用理性的态度去面对, 不可一味地否定亦不可一味地肯定。

第二条原则:意志坚定、果断恒久

我们在面对人生选择时, 总是站在十字路口驻足迷茫。我们常常感叹岁月匆匆而过, 孰不知我们停留犹豫的时间足够实现一个小的目标。我们总是不够果断不够坚定, 无论在为人处世还是对待自己的理想总是反复无常, 一遇到风吹草动就改变主意, 因此我们错过了生命中许多个原本属于自己的闪耀的瞬间。成功就这样从身边擦肩而过。

第三条原则:改变自我:永远只求克服自己, 不求克服命运, 只求改变自己的愿望, 不求改变世间的秩序。

这条规则告诉我们, 我们尽自身全力去努力, 对于那些没能办到, 就是我们绝对办不到的事情。如果我们认清这一点, 就可以消除痴心妄想, 就会安分守己、心满意足了。然而古语所说的“知足常乐”, 有些人对此产生误解, 并不是让人们单纯地满足现状不去拼搏努力。笛卡尔的这一原则阐述地非常清晰明了。这是当代国人最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守则。现在的人们总是不满足当下的生活状况, 物质财富的增长远比不上欲望的脚步, 许多人因为实现不到自己的要求而感到空虚、焦躁, 更有甚者因此走向犯罪的道路。同样出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了满足不断膨胀的欲望而丢弃道德, 一味地沉沦。这样的生活态度反而会使自己失去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第四条原则:职业的选择和持久地坚持

人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下, 人们在享受社会带给我们的财富, 同样社会的财富需要我们每一个去创造, 我们要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要实现社会价值。不需评判谁创造的社会财富多, 更不要计较谁享受的社会财富多, 我们只需要在自己选择的事业上无悔地干下去, 尽职尽责, 在努力地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达到了社会价值的充分体现。

三、结论

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始祖, 他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 也许我们不能完全将他的哲学思想一一参透, 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哲学思想中汲取一些生存智慧, 领悟其中的真谛, 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裨益, 这是他带给我们的最大财富。

摘要:笛卡尔是法国近代哲学始祖, 他用一生的传奇经历总结出一套科学思想方法, 理智、谨慎地处理和看待事情, 遵循四条行为原则, 引导人们清醒地生活, 获得最大的幸福。

关键词:笛卡尔,方法,行为原则

参考文献

[1]笛卡尔著, 王劲玉、刘烨编译:《笛卡尔的智慧》,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7年。

[2]笛卡尔著, 王太庆译:《谈谈方法》, 商务印书馆, 2000年。

[3]冯俊:《开启理性之门—笛卡儿哲学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

[4]斯宾诺莎著, 庞景仁译:《第一哲学沉思集》, 商务印书馆, 1996年。

竞争中生存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定位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指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替代的生命力。”“高职教育以不可替代为支点、以社会发展为主轴, 培养‘不一样’的一线人才。”可以预见,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 高职院校在服务我国经济新动能进程中也将发挥巨大作用。据统计, 我国高职院校规模超过了普通高校的50%;其自开办以来, 累积为社会输送了2亿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1]。基于自身鲜明的职业特色, 在服务区域功能定位、服务经济转型、服务三农、经济结构调整形势下, 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同度、社会影响力、生源吸引力将会越来越高, 但其面临的社会评价也会更加多元, 与普遍的社会期待尚有距离,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是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期待

(一) 当前, 用人单位对会计岗位从业人员普遍感到忧虑的是

1.德育不够

反应在会计岗位上, 会计人员仅仅将工作作为谋生的手段, 对企业没有责任感, 随意跳槽, 也缺少对个人的职业规划, 不能全身心融入企业。

2.留不住

当下, 就业与聘用遵循双向选择原则, 本科生、研究生对岗位发展前景、就业环境、薪酬福利等都有较高期待, 一旦希望与现实有差距, 跳槽是早晚的事。

3.技能差

对中小企业来说, 本科生、研究生的实用性存疑, 也“养不起”;农民工没有系统的专业教育, 不敢用;高职会计毕业生恰逢其时, 但会计专业技能以及财务敏感性不足。

(二) 用人单位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期待是

1.德育好

自律、慎独的员工是用人单位的首选。这样的员工守纪律、有责任, 对企业文化有高度归属感、认同感, 并能创造性地构建企业精神, 提升企业价值。企业的竞争终究是企业综合素质的竞争, 包括服务质量、市场份额、社会价值等方面, 都依赖高素质的员工团结一心去打造。

2.出业绩

不是被动的操作工、执行者, 不是流水线上的一个位置, 而是能以自己的会计专业技术能动地、高效地为企业带来利益。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利益创造模式具体到会计人员, 其精确及时的核算以使企业避免各类罚款、罚金, 对税政税则的精确把握以使企业及时享有应该享有的税费待遇等, 就是会计岗位奉献业绩的典型表现。

3.留得住

会计核算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及时性, 会计工作不能中断, 更不能暂停, 因此, 企业期待的会计人才应该留得住, 稳定沉着, 勇于担当, 与企业一起创造未来。

二、高职会计人才的竞争优势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得好, 完全可以满足用人单位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对会计人才的期待, 因为对特定就业群体而言, 高职会计毕业生具有如下竞争优势:

(一) 相对于农民工、中职毕业生, 高职毕业生“姓高”

从企业角度看, 高职会计毕业生具备高素质、高技术、高水平、高层次, 有较好的可塑性和培养价值;从个人角度看, 他们能迅速适应企业文化, 融入企业环境, 并能创造性地履行职责, 具备个人成功的优势;从工作业绩角度看, 他们受过较为系统的专业教育, 能从事农民工、中职毕业生不能从事、无法完成的工作, 更能出业绩。

(二) 相较于本科、研究生的毕业生, 高职毕业生“姓职”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 高职定位并不“高”, 因此, 高职会计毕业生对就业环境、岗位平台、薪酬福利的认知更加务实, 职业稳定性相对较好, 能够从事本科生、研究生不屑于干的工作, 因此, “留得住”。

(三) 职业教育贯穿始终, 更具“匠心”

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 职业教育是重中之重, 无论课时分配还是课程内容, 其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都占有50%或以上的比重, 因此, 技能好。如果给予适当的锻炼机会, 高职毕业生就可以独挡一面, 负起企业基层员工及中层管理之责。

正视中小企业用人特征, 正视高职会计毕业生的竞争优势, 就能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

三、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应体现三个对接

自2000年起, 我国的高职教育已走过了爆发式发展的阶段, 这种新的教育形式使得我国近1000万个位于农村、边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的家庭走出了第一个大学生[2], “低进高出、人尽其用”的招生、培养模式为边缘化青年开辟了新的成长路径, 其成就有目共睹。

同时, 也应当看到, 近四十年来, 我国经济结构、地域发展、产业构成、国民财富分布等已发生巨变, 教育本身也今非昔比, 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同样面临现实与未来对接的问题。对高职会计毕业生, 现实问题是:就业比例高而就业质量不高, 职位、薪酬提升空间不大;对高职文凭, 民间评价、家长认同度都不高, 高中毕业生更愿意读本科。未来问题是:夹在中职与本科之间,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应加强反思, 积极探索, 以求提升自身含金量, 获得民间、家长更多的认同, 让优秀的青年人趋之若鹜。

解决现实与未来问题, 可以从以下三个对接开始:

(一) 人才质量应对接市场需求

没有市场需求, 教育就没有根基, 市场是教育的承受者、检验者、评判者, 是教学内容及教育目标的主导者。当前, 会计不再是简单的核算、监督过去, 也不是简单的编制会计报表。伴随我国营改增、供给侧改革以及资本市场的完善, 市场需要的会计要具备多种迁移能力, 如知识的迁移、技能的迁移, 以及敏锐的洞察能力, 主动、及时地运用最新经济科研成果为企业谋利益。

(二) 教育内容对接就业形势

我国就业形势一直严峻, 会计人才总体过剩与优秀会计一将难求并存。高职应认真研究中职、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的长处和短处, 积极应对夹缝中生存的尴尬现实, 正确评估高职会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教育内容设计上,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 应注重理论内容“宽泛够用”, 注重实训内容“职业实用”。二是职业策划内容, 即针对不同的家庭背景及就业意愿, 引导学生或积极就业, 或自主创业, 或专升本。对有就业意愿的学生, 应在“留得住, 用得上, 出业绩”上下功夫。

(三) 会计素质对接经济发展的需要

统计数据表明, 我国的高职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为中小企业、小型微利企业, 就业行业集中在加工、服务、贸易、电子商务、快递、旅游、餐饮等;从就业地域看, 90%以上分布在省会城市、学校所在城市。随着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产生, 职业教育也应紧跟形势, 会计人才培养应对接经济调整与改革, 体现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职业性, 进而凸显出高职教育的优势[4]。也即: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应各地区经济功能定位、服务多元经济成分的会计人才。

四、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定位的探索

(一) 培养目标定位:桥梁式中间人才

多年以来, 我国会计专业的高职教育没有体现中职、高职、本科培养目标应有的阶梯层次, 丢失了高技术、高素质、职业性特色, 在中职、本科挤压中丧失了应有的优势。实践证明, 高职培养的会计既不是低层次的出纳、记账员, 也不可能是高层次的财务总监、总会计师, 而是会计岗位的桥梁式中间人才。他们应有相对较高的会计理论, 能动地理解、运用财经法规、财税制度, 同时又能独立从事系统的核算、分析、预测等日常工作。

(二) 培养师资定位:双师结构、专兼结合

高职会计老师既是高校教师, 有教学能力;又是会计师, 有会计执业能力;既能讲授会计理论, 又能带领学生做会计模拟实训。这种双师型师资结构完全有异于中职和本科, 彰显了高职“姓高”“姓职”特色。教师可以来源于高校毕业生, 也可以来源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机构。

(三) 培养内容定位:理论够用、理实一体

高职会计专业应该编写、选用独立的教材体系, 该体系包括会计、税务、经济法、财务管理等理论;另外有会计电算化、纳税实务等实训, 着重培养学生能运用、会学习的能力。该体系与中职相比, 专业理论较深, 知识面较宽, 但压缩了公共基础课;与本科相比, 理论较浅较窄, 实训、操作比重大, 突出职业性。

(四) 培养方式定位:政府主导、开放办学

高职会计人才的培养方式应体现学校教育与工作内容零对接, 其实现途径是政府主导、开放办学:一是办学经费, 高职院校以国家财政投资为主,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二是出台财税政策, 鼓励企业为学校提供会计学生实习实训、岗前培训、职业道德、财经法规运用指导平台, 授课者为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财务部经理、主管会计、成本会计、总账会计、出纳等;学校为企业输送高技术会计人才, 同时, 为企业在职会计提供进修机会、管理人员基本财经知识普及教育、职称考试考前辅导, 授课者为高职会计老师。

(五) 培养评估定位:主体多元、指标多元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是否成功, 客观、实用的评价体系非常重要, 该评价体系应有利于人才培养水平提高。我们不妨借鉴多元评价方式, 即由学习评价改为学生进步鉴定、办学质量鉴定、就业质量评价、学生发展评价。高职院校可以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 最后得出数据, 给出专业评价;也可以由学校自行成立追踪调查部门, 对用人单位、合作企业、毕业生进行调查统计, 还可以征询高级中学、高中生家长对会计专业的评价。评价主体多元, 评价指标多元, 评价方式多元。

当前, 生源竞争激烈, 就业形势严峻, 处于夹缝中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 必须正视这一严酷的生存现实, 只有培养具有鲜明高职特色、实用的、中间桥梁型的人才, 才能在夹缝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杨明芳.职业教育:撑起“半壁江山”[EB/OL].[2012-10-18]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2/1018/c1026-19299778.html.

[2]高职人才培养年度报告: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喜忧参半[EB/OL].[2013-07-22]http://education.news.cn/2013-07/22/c_125041860.htm

[3]鲁昕.积极探索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路径模式[EB/OL].[2014-01-13]http://www.jyb.cn/high/gdjyxw/201401/t20140113_566938.html

逼女儿在绝境中生存 篇11

2005年新年,女儿终于走过艰难的大学生活,并以优秀成绩获得新西兰留学的通知书。这时“无情”的父母又向她提出:要独自进行一切出国前后的准备,包括机票和学费……

那么,曾经一度在痛苦、埋怨与伤心里差点要与他们断绝亲情的女儿,还能理解她那位最后太过劳累倒在病床上的母亲吗?……

父亲国外归来办学,要求宝贝女儿独立

1999年5月,得知出国10年的丈夫终于能够荣归故里了,刚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辞去女性节目主持人工作的刘光华,高兴地带着女儿王瑛回到了丈夫的老家广西南宁市。

刘光华的丈夫王建国是她1987年在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攻读中国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时的同班同学。1989年,孟加拉国需要一批专业翻译人才,王建国这一去就是10年。

因为丈夫不在身边,女儿缺少父爱,刘光华对女儿呵护备至。王建国回国后看到女儿自理能力太差,就向刘光华建议:不能再对女儿娇生惯养,要尽快让她能够独立生活。刘光华很意外,说:“我们全家好不容易才团聚在一起,现在正是补偿女儿父爱的时候啊!”

王建国说:“我们对孩子事事包办,过于疼爱,结果孩子成人以后,没有一点真正的坚强与独立。每一个生命都是得依靠自己去努力创造、实现完美的,我们现在要求她尝试独立,并不代表我不爱她,我会时时刻刻关注着她的每一步,绝不会让她走弯路的!”

刘光华同意了丈夫的想法,于是,他们试探着对女儿说:“瑛子,你快成年了,以后许多事情和问题你都要学会自己面对和解决,不要再依赖我们……”

女儿很不高兴地撅起了小嘴:“我有意见!爸爸一回来就这样……”还哭着向父亲倾诉在他出国期间对他的想念和对父爱的渴盼。没想到,父母竟然真的是说到做到,根本不理会她这一套!从父亲回国的第二个星期,他们夫妇就不再伺候她吃饭穿衣,不再给她零花钱,更让她不能忍受的是回到家里她还要自己打扫房间、帮助家里收发信件……

没几天,王瑛就哭着抱怨:“我受不了了,我不喜欢这样!”

但父亲却只是淡淡一笑:“你必须习惯这样,否则你永远无法真正长大!”

而在这期间,即将高考的王瑛在一天晚上无意中听到,父亲正打电话与广西希望工程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联系,他与母亲打算要用这些年攒下来的几十万元钱办一所学校,帮助广西贫困山区的女生读书!

王瑛简直受不了!她委屈地对父母说:“国家有希望工程,有妇联和民政部门,贫困女生自然有他们管。你们把钱都花在了她们身上,我以后出国留学怎么办?你们难道就不为我想一想吗?”

父亲王建国还是那么淡淡一笑,他对女儿说:“无论你是不是要出国,我们都要为这些孩子们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解决她们一生的读书问题。你虽然是我们的女儿,但是你的路如何走,还在于你自己。”

女儿听后,表示强烈抗议,为此,赌气的她连续一个星期不愿意跟父母讲话,但是父母已经为办学的各项准备工作而忙碌了,她也不得不埋头准备那一年的高考。

最“吝啬”的父母:要上大学,只借你1000元

1999年8月底,王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成都理工大学法律系,一家人兴高采烈地庆祝了好几天。王瑛心想:“嘿,我考上了名校,无论如何,爸爸妈妈总会有所表示吧?”

但是,又一个让她意想不到的局面出现了——

8月28日晚上,父母一起来到了她的房间,语重心长地对她说:“瑛子,现在,你已经18岁了,考虑到你初出远门,我们准备借给你1000元,帮助你买硬座火车票和入学所用,其余的所有费用,你要靠自己勤工俭学解决。对了,你得记住:这1000元,你要给我们写一张借条,一年之内就得还给我们……”

王瑛一听,完全愣了,她无法接受也不能理解父母的苛刻和无情,当即就哭了,她痛苦地质问父母:“我是不是你们亲生的啊?你们的钱舍得全部拿去帮助什么贫困女生,为什么对我就这么残忍?”

刘光华虽然难受,但她还是狠心地说:“爸爸妈妈是这样认为的:这些女孩子如果不读书,那么她们的一生就毁了。而你的情况与她们是完全不一样的,你有很好的条件与资质,你得学习体验苦难与生存,这对你以后的成长才真正有好处!”

父母如此“铁石心肠”,王瑛当时除了委屈、怨恨还有绝望。但是,因为刘光华夫妇早已经向所有的亲戚朋友打了招呼,王瑛无法借到任何一点钱,最后,她不得不写下了欠条。在临走前那一晚,她关起房门在自己的小屋里痛哭了好久,刘光华夫妇几次敲她的门,她都把枕头狠狠地扔在地上,哭喊着说:“我不想再理你们,我是不是你们亲生的?你们真是太过分了,天下哪里有这么无情的父母!”

1999年9月3日,王瑛坐上了远去成都的火车。当火车在刘光华夫妇的目光中越行越远时,刘光华掉泪了,她问丈夫:“你说,瑛子她能挺得过来吗?她能理解我们吗?我真是好担心啊!”

丈夫默默地揽过她的肩膀给她抹去泪水,说:“开始会有点难。但是我相信我们的女儿一定会通过这些考验的,只有今天的无情与残酷,才能换回明天她的成熟与坚强!”

女儿远在外地读大学,因为记恨父母,她从来没有主动写过信或者打过电话回家。

一入学,王瑛就向学校申请贷款读书。当她把申请表格交给辅导员的时候,辅导员极为意外:“王瑛同学,你的履历上父母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吗?为什么你还要申请贷款呢?”王瑛没有解释,委屈的泪水盈满眼眶。

当看到同学们一个个打扮得青春新潮,讨论着名牌服饰和进口咖啡时,她却连买饭菜票的钱都没有着落。她只好去食堂申请勤工俭学,每每她看到同学们接到汇款单或者打电话向父母要钱的时候,心里都非常难过。

父母打来电话,只是向她问起大学的环境与学风,鼓励她好好学习、认真打工,只字不提女儿有没有钱用。气愤至极的王瑛一个字没讲就挂断了电话!

物质上的贫困,让王瑛更加发奋地学习。她承受着极大的生存压力,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一等奖学金,她又带了几份家教,每个月也有四五百元的收入。而周末偶尔有空,她还到学校餐厅里打工,一个月下来,也有两三百元的收入。那一年寒假,因为生气也因为没有钱,她干脆就留在学校里一边复习一边做家教,而没有回家过春节。

一年的打工求学,王瑛硬是挺了过来。为了能如期归还那笔父母借给她的钱,她在大一时连一件新衣服也不敢买,当同学们用手机、穿名牌时,她却不得不为自己的学习费用、生活费用而努力地打工!

奇怪的是,就在她慢慢地“享受”丰厚劳动成果的同时,她渐渐地理解了父母的苦心——当她拿着每月比较稳定的收入来偿还学校的助学贷款,在辅导员赞许和信任的眼光里得到一种振奋人心的肯定与表扬时,她觉得这样的付出与回报,远胜于所有依靠父母的钱来上学与享受的同班同学,她好自豪!而当她在经过整整一年的独立生存,终于可以让自己感觉到越来越充实也越来越自信时,她甚至有些感激父母当初的“无情”与“小气”!

所以,在2000年9月,她终于提笔给家里写了第一封信,并且按照约定寄出了1000元还给父母,在信里,她这样写道:“爸爸妈妈,当我用整整一年时间,竟然真的做到了像你们所希望的那样‘自己挣钱养活自己、供自己读书’时,我想,我应该是这所大学建校以来惟一的一个依靠打工收入和奖学金来保证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独生子女大学生。我真的做到了,并感受到了另一种沉甸甸的东西、一种与以往安逸人生完全不同的对生活的看法。我开始思考你们当初的良苦用心了……”

感谢父母所“赠与”的苦难,女儿终于长大了

捧着女儿寄回来的信,刘光华在无尽的欣慰里流下了热泪!按照女儿的提议,刘光华用这有着特殊意义的1000元钱为广西山区里的8个女孩子付了学费,还向她们讲述了自己与女儿瑛子之间关于这1000元钱的故事。接受捐助的8个女孩子眼里满是泪花……

2001年春节,王瑛终于回家了,她出落成了一个成熟自信而又勇敢的大学生。看到女儿的气质风貌,王建国夫妇喜在心头。虽然他们一家三口好不容易才因为互相理解而重得团聚,但是不到三天,父母又向王瑛提出:“有没有想过去打工积攒下学期的学费?”

这一次,王瑛浅浅地一笑,她说:“没问题!我已经是成年人了,看我的!”

于是,回到家的第3天,王瑛应聘到南宁市东葛路牵牛花餐厅当服务员。一天站下来,王瑛脚肿得几乎不能走路了,但她回到家里没有对父母说一声苦,反而还绘声绘色地说起餐厅里的逸事趣闻。大年三十晚上10点,一个熟悉的声音亲切地从餐厅门外传了进来:“瑛子,你累了吧,爸爸妈妈来接你下班,我们一起过除夕夜了!”

那一晚,为了嘉奖女儿杰出的“打工表现”,刘光华夫妇破例在餐厅里请女儿好好地吃了一顿!王建国幽默地对女儿说:“在这个除夕之夜,我想全中国只有王瑛这一个家境并不贫困的大学生在为学习和生计而打工。来,为你的这种勇敢干杯,爸爸妈妈觉得非常自豪!”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两年多。王瑛变得坚强、果敢,有远见,她不但在校外兼了三份家教,还努力自学法语。她利用自己劳动所得,买了手机、学习用品和自己想穿的新衣。更令她自豪的是,她提前付清了三年前的助学贷款。

2002年11月,刘光华应邀到四川大学讲课。有一天,她利用午休时间来到王瑛的学校看女儿,却发现女儿在宿舍里睡觉时穿着厚厚的毛衣毛裤。一问原因,才知道原来是被子太薄,王瑛解释说,反正大学就要毕业了,以前也是这样过来的,能省就省吧。刘光华心酸极了:钱可以省,可身体也要注意啊,万一冻出病来……她转身就到学校里的商店买了一床98元钱的水鸟被。

这是刘光华三年多来第一次为女儿出钱买东西。

也是直到这时,同学们才知道,原来王瑛的妈妈竟然就是全国知名的女性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员和教育专家!大家无法想像,在大学里,王瑛“身家几十万”的父母竟然没有给过她什么金钱帮助!同学们对刘光华和王瑛纷纷报以赞叹。

母亲讲学完毕,即将离开四川了,王瑛在送别时对母亲说:“妈妈,现在回头看看,我并不觉得这四年过得有多苦,相反,我却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踏实与自信!如果没有当初你们交给我的那些‘苦难’,绝对不可能有我今天的执著自信与快乐阳光!妈妈,我感谢你和爸爸,相信我以后在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将会越走越出色!”

刘光华哭了!她在寒风中,在这一刻伸出温暖的双手轻抚着女儿那张朝气蓬勃的脸,看着女儿那清澈的双眼里写满的自信与感动,她终于懂得了这些年,丈夫“无情地逼女儿独立”的决定是多么正确而且明智!

留学新西兰,含泪谢过无钱买机票的父母

2003年初,王瑛为了撰写毕业论文和准备英语雅思考试回到了南宁。可是,初次参加雅思考试的王瑛以0.3分落选了!但是她没有气馁,很快就在南宁市城北区一家私立英语学校找到了一份校长助理的工作,每个月薪水为2500元,同时她还在校外兼了三份家庭英语教师的工作,酬劳也有2000多元。就这样,她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坚持学习。

过于劳累的工作与考试压力,让她迅速地消瘦。父母不忍心了,他们希望女儿能少一些工作的压力,建议她只选择其中一份即可。但这回却轮到王瑛不情愿了,她眨眨眼对父母说:“你们看看,我只是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每月收入却有5000多元,足可以算是金领阶层了,我有好多同学还在失业,在托父母的关系四处奔波找单位呢!我的资本就是我有知识有适应能力,身兼几职没问题!我心里快乐得很呢!”

更让他们意外的是,在2004年9月3日,也就是女儿第一次哭泣着宣布要“断绝父女关系”前去成都读书的那一个纪念日,女儿在家里举行了一个一家三口参加的烛光晚会,她买了一条金利来领带和一套化妆品,分别送给父母。她动情地说:“爸爸,妈妈,这是我的劳动所得,也是你们当年苦心打造我的结晶,若是没有那一年的坚决,就不会有我今天的成绩与骄傲!请原谅女儿当初对你们的无理与误解。收下我的礼物吧!今年我会再考一次,而且我相信我一定会成功!祝福我吧!”

2004年10月,王瑛顺利地通过了英语雅思考试,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寄来了法律专业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2005年新年过后,她就可以飞赴新西兰开始全新的学业了!但这一次,母亲刘光华不但不能借钱给她,还因为颈椎粉碎性骨折、再加上多年来劳累过度造成的胃病而住进了医院。她内疚地对女儿说:“瑛子,这一回,爸爸妈妈可是穷得连为你买一张飞机票的钱都没有了。你不会责怪我们吧?”

没想到,王瑛却平静地对父母说:“出国读书的钱,我在一年多前就已经有准备了。其实就算你们会给我提供帮助,我在经过那么多年的独立生活以后,已经不会再接受了。所以我才那么努力地工作,一年多来我积攒了近六万元,而且我已经提前向几位大学同学借到了两万多元,所以我出国后的第一年,学习和生活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在这一年间我还可以继续打工,我相信我一定能行的!当年,因为你们的‘狠心无情’,我只好一个人面对生存的残酷挑战,但是我却因此学会了生存的技能、树立了自强自立的信心,所以无论今后走到世界哪一个角落,我相信我一定可以独当一面地好好生活下去。请放心好啦!这个问题不算什么!”

很快,王瑛在北京拿到了护照与签证。回到南宁那晚,她给了爸妈一个深情的拥抱,笑盈盈地说:“你们以后也要多保重!我真正离开你们独自飞翔了,相信我,这次会飞得更高、更好!”

竞争中生存 篇12

1 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1.1 对盈利能力的挑战

在利率受管制的经济体制下,存贷款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业务,而存贷利差也是其主要来源,中小银行更是如此。五大国有银行的利息收入约80%,而中小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达到90%以上,可见中小商业银行对于利息收入的依赖程度更高。而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存贷款利率全面放开,银行同业在贷款价格、优质客户领域的争夺也会更加激烈。从国外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来看,存贷款利率全面放开以后,存贷利差将收缩0.5%~1%,如果收缩0.5%,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利润将下降35%~45%,而如果存贷利差收缩1%,对中小商业银行的盈利会造成更大的影响,中小银行再依靠存贷利差来维系经营是无法持久的。中小商业银行的业务比较单一,较集中于存贷款业务,在其他业务领域的盈利能力并不强,而且中小商业银行的声誉比不了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无法以低的存款利率来吸引资金。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中小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盈利将会大幅下降,这将直接对中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形成挑战。

1.2 对资金定价能力的挑战

长期以来,中小商业银行对于利率等资金价格的定价,都是根据中央银行的相关规定和跟随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定价,而且此时国家几乎所有商业银行的利率相等,中小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上面对的竞争手段主要是非价格竞争。而利率市场化以后,价格竞争将日益白热化,中小商业银行需要自己对资金价格进行定价,而银行产品的价格对于中小银行的经营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资金进行定价,需要综合考虑客户信用等级、相关资金用途、银行经营成本、预期利润,以及相关风险。大型银行综合能力较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资金定价能力,并且可以承受短期的定价失误而造成的利率风险,而中小商业银行与大型银行不同,中小商业银行综合能力较弱,在银行内部尚未建立利率预测模型、科学的成本管理体制,而且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弱,因此利率市场化必定会对中小商业银行的资金定价能力提出挑战。

1.3 对风险管理控制能力的挑战

在利率管制下,利率水平完全由中央银行制定的基准利率来决定,最多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0%或下降10%。而在利率完全放开的市场环境下,利率的波动不仅随资本市场上信贷需求的变化而发生变动,而且货币市场的利率、其他金融产品的利润都会对利率的变动产生影响,利率的波动频率和幅度会较大程度地提高。利率波动频繁,会使中小商业银行对利率期限结构的配置更加复杂,这些会让中小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更加困难。此外,利率市场化环境下,资本市场的利率水平将会上升,而这将会引起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情形的发生,如果商业银行缺少完善内部的风险控制机制,可能会使贷款审批不够严格,后期监管不到位,而造成银行坏账比例上升,银行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利率市场化将使中小商业银行面临更多的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而这将对其风险管理控制能力提出挑战。

1.4 对生存和发展的挑战

随着国家逐步放宽对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限制,鼓励民营银行设立,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银行数量会不断增加,同业竞争的压力将不断增大。商业银行为了自身的经营,为了满足巴塞尔协议和中国银监会制定的存贷比要求,将展开对存款业务的竞争,而由于银行客户对存款利率具有敏感性,中小商业银行将要通过定价策略对客户存款进行争夺,存款业务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中小商业银行除了面对同业的竞争,还将面对“金融脱媒”、银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的竞争,非银行金融机构不断拓展其经营业务,侵蚀中小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这将对中小商业银行的生存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出于经营协同和财务协同效应的动机,追求规模效益和利率最大化的商业银行,将不断兼并中小商业银行,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挑战。

2 中小商业银行的应对之策

2.1 加强市场细分,提供差异化服务

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由于竞争环境的变化,价格的竞争更加激烈,而中小商业银行综合实力不足以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因此只能通过加强市场细分、提供差异化服务来吸引客户。中小商业银行规模小,一般都是区域型银行,因此应该根据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特色,集中银行力量在区域优势产业内获得优势地位,同时在该区域细分市场,重点发展小微企业,根据自身的特色和经验,做好做强特色服务,探索出适合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商业模式;以特色服务为基础,开展资产服务,通过资金信息流,不断扩大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中小商业银行不仅与大型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有竞争关系,而且彼此之间也有同质化竞争的趋向,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应坚持差异化服务理念,突破同质化竞争格局,重点发展本行精通、熟悉的业务,以实现稳定的资金回报。

2.2 大力发展多元化业务,增强盈利能力

盈利是商业银行经营的目标之一,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中小商业银行应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中小银行盈利模式,大力发展低资本、非传统的银行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中小商业银行的传统中间业务品种单一,而且银行间与非银行间的竞争激烈,因此要注重发展新兴中间业务,落实差异化发展策略。投资银行业务是新兴的中间业务,发展前景广阔,而且利润高,有很大的附加值,中小商业银行应积极发展自己的品牌,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投资银行的经营模式和经验,根据客户的需求推进产品创新;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基金业务的发展将更加迅速,中小商业银行也应抓住这一机遇,与基金公司开展合作,发展基金代销、托管服务等业务;发展理财产品也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途径,中小商业银行应着力发展高净值客户,提供多样化的增值业务,为他们提供财富管理、私人银行等服务。中小商业银行通过发展多元化业务,培养多个盈利点,增强整体盈利能力,降低存贷利差缩小对其发展的影响。

2.3 完善定价环境,提高资金定价能力

提高银行资金定价能力,要从多个角度进行。首先,中小商业银行应全面树立起科学定价的意识,抛弃原有的按政策或跟随定价的模式;其次,中小商业银行应成立专门研究产品定价的机构,专门负责银行资金产品的定价,对定价政策进行研读,根据风险收益对称的原则来确定风险溢价,制定科学的定价方法,如盈亏平衡法、成本加成定价法、基准利率加点定价法、客户盈利性分析法,不断完善定价机制;最后,中小商业银行还应该与大型商业银行和先进银行开展合作,派遣员工到先进单位去学习资金定价技术,以弥补自身在定价领域内的不足。

2.4 完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提升管理能力

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中小商业银行面临许多风险,其中最主要的是利率风险,因此应该重点提升利率风险的管理能力,有效避免和降低利率风险。首先,要准确地预测利率变动,中小商业银行应充分考虑宏观经济状况、物价水平、央行货币政策、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等因素,建立利率预测模型,根据相关信息的变化,预测利率走势;其次,中小商业银行应根据利率预测的情况,运用VaR方法和CoVaR方法等测度风险,同时通过编制银行利率风险计量指标报表等来监测风险;最后,中小商业银行应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事先对利率敏感性缺口进行调整,以降低风险或获得收益。中小商业银行除采用常规手段调整缺口,以降低利率风险外,还可借鉴发达国家先进银行的风险管理经验,开发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期权等衍生品来管理风险,进一步提升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2.5 加强金融创新,增强综合竞争力

对中小商业银行而言,要想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发展,获得竞争优势,还必须加强金融创新。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较为灵活,在金融创新方面也更加便利。首先,在负债类创新方面,可以借鉴的有大额可转让存单、回购协议、货币市场存款账户等,通过负债产品创新,可以提升中小商业银行主动负债的能力,而且并不会对其发展中的资本金提出要求;其次,在资产类创新方面,中小商业银行可以研究开发信贷市场证券化、货币市场基金等创新类产品的可行性,通过资产产品创新,进一步提高中小商业银行的资金使用效率和盈利能力;最后,在营销模式上,中小商业银行也应借鉴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互联网金融,主动发展网络银行等业务,提升网络渠道的盈利能力,最终增强中小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

3 结语

在利率市场化即将到来之际,中小商业银行应未雨绸缪,了解利率完全放开来带的挑战,以及面临的机遇,调整经营模式,拓宽业务领域,趋利避害,主动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刘政权.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中小银行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对策[J].南方金融,2013(11).

上一篇:宿舍学风下一篇:畜禽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