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透析

2024-10-29

行为透析(精选8篇)

行为透析 篇1

摘要:会计行为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关注热点。本文对会计行为的内涵及其独立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对眼下会计行为独立性差进行思考, 并提出规范会计行为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社会和谐,会计行为,独立性,规范

一、会计行为的准确含义

关于会计行为的含义, 学术界尚未定论。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表述:有学者认为“会计行为是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 是对会计信息的生产和分配活动, 具体来讲就是指记录、计算、报告或者测定和传达会计信息的行为”;有学者认为“会计行为是指会计行为主体在会计目标的驱动下, 对外部环境刺激和内部条件制约所做出的能动的、有目的的会计反应活动”;还有学者认为“会计行为是以总会计师为首的企业会计组织在会计目标的驱动下, 由外部环境结构、内部机制结构交互制约和作用所产生的、体现国家和企业行为特征的现实和能力的、具有内在规律性的反映活动, 是对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经济信息的预测、决策和控制过程”。这些观点都是从某个角度来反映会计行为的内容, 不能完全揭示会计行为的内涵。

笔者认为, 会计行为是会计行为主体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 按照会计行为目标的要求, 依据财经法规, 遵循会计职业道德, 应用现代会计理论、管理学原理及计量方法, 对会计主体因其经济活动而引发的交易事项和情况 (会计事项) 进行科学处理, 从而形成会计信息并传递给其使用者的一种实践活动。其构成的要素有:会计行为主体、会计行为手段、会计行为客体和会计行为目标。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会计行为要素的系统性、会计行为主体的能动性、会计行为客体的复杂性和会计行为手段的技术性。

二、会计行为独立性的体现及保障措施

1. 会计行为独立性的体现

要想避免会计信息失真, 必须保持会计行为的独立性。会计行为的独立性, 主要指会计行为主体在开展会计行为的整个过程中, 应保持独立, 客观公正、独立自主地按照相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要求处理会计事项。会计行为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行为必须保持物质上的独立, 即会计行为主体在开展会计行为的过程中, 与所进行的会计活动之间不具有物质上的利益关系, 能够客观、公正地开展会计活动;二是会计行为必须保持精神上的独立, 即会计行为主体在开展会计行为的过程中, 在精神和意志上不受到任何外部因素的干扰, 能够独立自主地遵循相关财务会计法规来开展会计活动。

2. 会计行为独立性的保障措施

(1) 会计行为主体的独立性

要确保会计行为的独立性, 会计行为主体的身份和地位必须首先保持其应有的独立, 其主体地位和自主意识不应受到任何外部因素的不当干扰和影响。然而,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在成型期, 在某些方面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因此, 在当前的会计实务中, 会计行为主体 (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 往往是缺乏独立性的, 受到管理当局和许多外部因素的不当干扰。

(2) 会计行为过程的独立性

从会计循环的角度来看, 会计行为过程包括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等环节。要确保会计行为的独立性, 除了保证会计行为主体的独立外, 整个会计行为过程也应该保持其应有的独立, 不应受到任何外部因素的不当干扰和影响, 而能客观公正、独立自主地按照相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要求进行处理。然而, 在当前中国的会计实务中, 会计行为过程往往会受到企业管理当局的主动干预或被动干预, 尤其是对最后的会计报告行为干预尤为严重, 致使会计行为过程丧失其应有的独立性。

(3) 会计职业判断的独立性

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行为的整个过程, 只有保持会计职业判断的独立性, 才能充分确保会计行为的独立性。会计职业判断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独立地判断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决定了会计信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会计人员应该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 独立自主地判断各项经济业务是否合法和真实, 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可靠。二是独立地选择会计政策或方法。会计政策或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前提。会计人员在运用职业判断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 应该以公允反映为原则, 独立地进行职业判断, 不应受管理当局直接或间接的指使。然而,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 会计人员为了维护自身利益, 往往会配合企业管理当局对不合法的或虚构的经济业务做出处理, 做出有利于企业管理当局的政策选择, 从而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有失公允。

三、对会计行为独立性现状的思考

对眼下会计行为独立性的判断, 我认为只有一个字“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利益驱动成本低。

1. 会计行为独立性差是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前提条件

经济伦理学认为, 经济交往必须由一种道德框架作为基础, 现代市场经济运作的基本道德框架就是诚信。诚信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 更是一种经济资源, 因此诚信更具有社会性和现实性。其在会计行业更显得特别重要, 正像我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指出的那样:“立信, 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 也就没有会计。”简单地讲, 企业内部公司治理结构决定会计人员的任命及薪酬待遇由公司经理层决定, 由于自身的经济利益、职务升迁等受制于单位的管理当局, 会计人员难以保持物质和精神上的独立性。这样会计人员不能完全独立自主, 不受任何外部因素干扰和影响的处理会计事务, 当会计行为的价值取向受制于管理者的利益偏好时, 会计人员则成为公司管理层直接或间接操纵和反映其意图的工具, 就会出现会计舞弊、人为调节成本利润及合谋进行虚假会计陈述的情况。可以说, 管理者对会计人员的不恰当干预, 导致会计行为缺乏独立性, 影响会计诚信建设。

2. 利益驱动的低成本是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会计造假现象之所以严重, 其主要原因是会计造假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然而我国对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 从而削弱了法律效力。由于经济处罚必须由股东权益来支付, 也就是由投资者为公司的造假“埋单”, 很少追究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个人责任。对造假者来说惩处的不到位即造假成本的低廉, 为了达到某些目的不惜牺牲股东利益, 冲破道德底线进行造假。

四、规范会计行为的对策

1. 要依法进行会计核算

会计人员作为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直接经办人, 要准确理解和掌握《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各项规定, 严格履行法定的职责, 增强工作责任感, 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严格依法开展会计工作。

2. 要依法进行会计监督和管理

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是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建立的旨在保证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一套制度。各单位应按照《会计法》的要求, 建立并实施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会计师事务所应依法审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 出具审计报告, 对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业务严格依法进行处理, 发挥其对企业的监督作用;同时, 财政部门等政府机构必须按照《会计法》的规定, 加强对企业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财政部门等政府机构的监督比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更具有权威性。

3. 切实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诚信教育

会计人员要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的会计职业道德素质。要树立诚信为本的观念, 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营造诚信会计, 从我做起;按照“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行为规范, 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不断营造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 为促进会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而积极工作,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4. 尽快建立企业、特别是会计人员信用评价制度

应借鉴国外做法, 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体系, 对执业状况、守法状况进行严格的登记。建立强大的信息数据库记录大量企业与个人的资金往来与商品交易的资料, 提供客户查询, 一旦有不良信用的记录, 在工商注册、银行贷款、消费贷款、个人信用卡服务以及人才聘用等, 将受到制约, 增加失信者的成本。

参考文献

[1]王丽伟, 王智利.会计行为要素解析及其研究[J].商业经济, 2006 (10) :59-60.

[2]刘春丽.关于会计行为独立性的几点看法[J].科技资讯, 2006 (16) :256.

[3]蒋琳玲.规范会计行为的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 2007 (3) :183.

[4]魏明海, 龚凯颂.会计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行为透析 篇2

〔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语言哲学

〔论文摘要」20世纪初,西方传统哲学发生了一次根本性的“语言转向”,语言取代认识论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1962年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这一概念,此后,美国哲学家塞尔提出了著名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修正和完善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我们在新时期全面理解语言的现象和本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域。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theory)首先是由英国牛津大学的哲学家奥斯汀((j.l.austin)1962年在他的著名哲学著作《论如何以言行事》里提出来的。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人类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不应是词、句子或其他语言形式,而应是人们用词或句子所完成的行为(aus-tin,1962)。奥斯汀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的使用上,把语言的使用视为一种行为,抓住了语言的动态特征,开拓了从行为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使用这条道路。

塞尔((j.r.searle)是奥斯汀的学生,他同意奥斯汀的观点,即语言交流的最小单位不是符号、词或句子,而是被完成了的某种言语行为。不过,他对“言语行为本身夕,与“用以完成言语行为而说出的话语”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分,认为两者不是完全对等的关系,不能混为一谈。塞尔系统地发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思想,阐述了言语行为的原则和分类标准,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这一特殊的言语行为类型。奥斯汀和塞尔都是语言哲学家,他们对语言的研究都是在哲学轨道上进行的。“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为我们全面理解语言的现象和本质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口

一、奥斯汀对言语行为理论的贡献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从根本意义上来说,话语是一种行为,它不仅包含“言有所述”,而且包含“言有所为”,甚至涉及“言后之果”(austin,1962)o

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是英国的语言哲学家奥斯汀。奥斯汀把“言有所述”的句子称为述谓句(constatives),如句子“中国在亚洲”和“天在下雨”,这两句话有真假值,即对这两句话,我们可以问:“这句话是真的吗?”另一方面,他把“言有所为”的句子称为“施事句”cperformatives),如老师对一个学生说:“我要求你认真听讲。”起初,奥斯汀把他的主要力集中在对“述谓句”和“施事句”的区分上。不过,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人,他发现述谓句和施事句的区分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根据他的观点,施事句的典型句式为“我+施事动词(现在时直陈式主动语态)(+其他成分)”,诸如“我命令……”,“我宣布……”,“我请求……”等等。然而述谓句也可以用这种句式,如“我宣布我是一位歌星”,说者一方面在做宣布,是一种行为,另一方面也在做陈述。所以,他发现述谓句与施事句两个概念之间其实并无实质的区别。

摒弃了述谓句与施事句的区分,标志着奥斯汀在言语行为理论的探索上有了新的飞跃。他认识到,归根结蒂,我们所要阐释的唯一现象就是在完整的言语环境中所做的完整的言语行为。这时他提出了著名的“言语行为三分说”,即一个人说话时,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说话行为(locutionaryact)、施事行为(illocutionaryact)和取效行为(perlocutionaryact)。通俗地说,说话行为指说出合乎语言习惯的、有意义的话语,为说者所为;施事行为指在特定的语境中赋予有意义的话语一种“言语行为力量”(illocutionaryforce),即语力,为说者所为;取效行为指说话行为或施事行为在听者身上所产生的某种效果,为说者与听者共同而为。

奥斯汀首先提出了现代哲学意义上的言语行为概念,但他还没来得及进一步发展他的言语行为理论就过早地去世了。不过,这一理论提出后很快便在哲学界和语言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因为这一理论把客观世界、人的`思维以及语言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使得人们对语言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

二、塞尔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正式出场

塞尔首先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这个概念,他认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是:说话人如何通过“字面用意”来表达间接的“言外之力”,或者说听话人如何从说话人的“字面用意”中,推断出其间接的“言外之力”。(searle,1965)

间接言语行为在语言交际中是非常普遍的,陈述句不是陈述,祈使句不是祈使,疑问句不是疑问的情况比比皆是。那么,在实际的言语行为交际过程中,如何实施并理解这种间接的言语行为呢?塞尔将间接言语行为分为规约性和非规约性两种。所谓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是指对“字面用意”作一般性推断就可以得出的间接言语行为。这类行为已经形成一种习惯用法或语言形式,说话人和听话人可能已经感觉不出这类言语行为在字面上的施为用意。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较为复杂和不确定,它更多地取决于互知的背景信息和所处的语境。

奥斯汀的功劳在于开拓了从行为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使用这条道路,而塞尔则把言语行为理论系统化、严密化,不但丰富了言语行为理论,而且为解释语言的形式和功能之间的不一致现象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它解释了人们在交际中为什么和如何大量使用间接言语行为,使得我们明白不仅要了解话语的字面意义和交际的内容,还要了解说话人的目的以及说话所进行的语境,这对我们重新理解“语言”这一概念提供了哲学思考的新视角。

三、奥斯汀和塞尔的语言哲学观

1.言语行为理论产生的哲学背景

言语行为理论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追溯该理论产生的源头,可将其与西方哲学的发展联系起来考察。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发展通常被概括为一个三阶段模式,其中心论题为:本体论一认识论一语言。20世纪初西方哲学发生了“语言转向”,产生了语言哲学。所谓的语言转向,指的是哲学将语言的研究对象作为自己探讨研究的对象,从哲学的角度对语言进行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关于语言意义和语言使用所进行的哲学研究。(付习涛,2004)就语言哲学而言,“它的首要任务在于通过语言分析,澄清语词和语句的意义,使我们能够以适当的、准确的方式使用语言,从而有效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涂纪亮,1996)。西方哲学界之所以出现“语言的转向”,是因为哲学家们认识到不论研究存在还是研究认识,都必须首先弄清楚语言的意义,而研究语言的意义正是语言哲学的首要任务。言语行为理论源起于哲学家对意义的研究,它是一种对语言的意义进行研究的理论。

2.奥斯汀的语言哲学观

“语言转向”的产生,标志着英美分析哲学时代的开始。从使用的分析方法上看,分析哲学又分为两大派别。其一为逻辑分析派,又称逻辑实证学派。逻辑实证学派主张从逻辑方面分析科学语言中的语句或命题的逻辑结构,他们所持的一种假设是:陈述之言的作用要么是描述事物的状态,要么是陈述某一事实,两者必须要具备其一,否则说出来的话语便是无意义的,而陈述之言所作的描述或陈述只能是真实或者是谬误,必须满足语义的真值条件,即这种陈述必须具有可验证性(verifiability),可以被验证真伪。(yule,2000)其二为日常分析派,又称日常语言学派。日常语言学派着眼于对日常语言,即自然语言的分析。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属于日常语言学派,他对逻辑实证主义的真值条件语义论提出了异议,认为“许多陈述只不过是‘伪陈述’(pseudo-statement),人们所说的许多话语貌似陈述,但它们根本不以坦直地记叙或传递有关事实的信息为目的,或是仅是部分地以此为目的”(austin,1962)。他在探讨语言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时,首先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人说出话语不仅是提供信息,而且是完成许多其他的行为。换言之,语言不仅是用来描写和陈述客观世界的,而且也是一种行为。他指出:“所谓的‘毫无意义的’‘伪陈述’本来就不是用来做陈述之用的,它们的意义在于以言行事。”这是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出发点,也是其哲学观点的核心价值之所在。

3.塞尔的语言哲学观

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继承并发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提出了著名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塞尔的理论建构体现在他对语言学哲学(linguisticphilosophy)与语言哲学(thephilosophyoflanguage)的区分上。语言学哲学试图用分析语言中的特定词语及其他成分的普通用法来解决特殊哲学问题,语言哲学则试图对语言一般特征做出哲学的阐释性描述。在塞尔看来,前者是关于方法的研究,而后者是关于主体的研究。塞尔认为他的理论属于语言哲学而不是语言学哲学。在语言哲学的研究过程中,塞尔把言语行为界定为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把言语行为放在研究语言、意义和交际的中心地位。

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他从言语行为角度研究语言现象,打破了传统上对语言的静态研究(梁骏,2000);其次,塞尔对言外行为分类标准的研究是他对现代语言哲学的一大贡献(韩静静,2009);再次,他对言语行为理论的整体研究有力地促进了语言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塞尔把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系统化、严密化,并且把它放在更大的哲学背景下加以论述,强调言外行为的研究,强调说话人的意识活动和心理状态对言语行为的影响与作用,因而使得他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语言分析哲学研究方面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一个标志性的符号和领军人物。

四、结语

行为透析 篇3

关于应聘者的组织策划能力

① Tell me about a time when you had to plan and coordinate a project from start to finish.

② Describe a situation in which you had to schedule your activities to meet an objective.

问题①要求应聘者举例说明自己过去曾策划和协调的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问题②要求应聘者描述一下自己是如何安排工作进度,从而实现一个具体的目标的。两个问题的设置旨在考察应聘者设置项目目标、安排项目工作进度、处理项目具体任务的能力。通过这些问题,还可以考察应聘者是否具备合理调配资源并有效分配任务以实现目标的能力。

① [具体任务] I headed up a project which involved sales personnel and engineers. [执行步骤] I organized a meeting to get everyone together to brainstorm and get his or her input. From this meeting I drew up a plan, taking the best of the ideas. I organized teams, balancing the mixture of technical and non-technical people. We had a deadline to meet, so I did periodic checks with the teams. After three weeks, we were exceeding expectations, and were able to begin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 [完成结果] It was a great success, and I was commended for my leadership, but I was most proud of the team spirit and cooperation.

② [具体任务] I had to complete a technical report every month. This involved collecting a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from different departments. [执行步骤] I scheduled all the data collecting tasks. Each department was given a monthly deadline to submit information to me and I scheduled reminders to be sent out before the deadline. I set aside a time in my diary each month to check all the information. Then I allocated time for writing up the report. [完成结果] This worked well and I comfortably met my deadline.

关于应聘者的团队合作能力

① What kinds of people do you have difficulties working with?

② Describe a time when you demonstrated the ability to be an effective team member.

问题①要求应聘者具体说明和哪一类人共事有困难。通过这个问题,主考官想从侧面了解一下应聘者的团队合作能力。应聘者在回答这一问题时,比较明智的选择是如实讲述自己不擅长与某类人共事,但尽量将回答的重心放在如何成功地与此类人沟通方面。应聘者可以首先简述自己不愿和这类人共事的原因,然后说明自己如何积极与他们沟通并取得共识,从而解决问题,最后别忘了强调自己从中学到的东西。问题②旨在考察应聘者是否具备与新团队成员培养良好合作关系并为团队作贡献的能力。应聘者应举例说明自己是如何与新团队成员积极沟通培养良好关系,以及自己是如何理解团队目标并为团队作出重要贡献的。

① [具体问题] In my last two jobs I have worked with peopl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cultures. The only time I had difficulty was with people who were dishonest about work issues. [解决措施] I worked with one man who was taking credit for the work that his team accomplished. I had an opportunity to talk with him one day and explained how he was affecting the morale. He became very upset that others saw him that way, and said he was unaware of his behavior or the reactions of others. [处理结果] His behavior changed after our talk. What I learned from that experience is that sometimes what we perceive about others is not always the case if we check it out.

② [具体问题] I was transferred to a new team at my last company. The team members were not welcoming, and I was not included in their meeting discussions. [解决措施] I asked each team member to talk to me about their expectations of me as part of their team. I explained that I understood their reluctance to trust and accept me straight away, but I wanted to make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the team. We discussed team objectives, individual roles and working styles and started to develop a rapport with each other. I made sure that I asked for their advice and feedback initially, and gradually I earned their trust. [处理结果] The team learned to be more flexible in their approach to new staff members, and I learned that one has to earn trust and acceptance. Our team works really cohesively towards its goals now.

关于应聘者的抗压适应能力

① Tell me about how you worked effectively under pressure.

② Tell me about a time when you had to quickly adjust your work priorities to meet changing demands.

问题①要求应聘者描述一下自己如何在压力下成功完成工作。通过这个问题,主考官想了解应聘者是否能在压力巨大或工作条件困难的情况下成功完成工作任务。回答这种问题,应聘者要举出实例,着重强调自己具备沉着冷静地面对压力的素质,并懂得如何为自己减压。问题②考察应聘者是否具备为满足不同的工作需求而调整工作重心的能力。应聘者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应举出代表性的例子强调自己能够有效调整自己,以适应不同环境下的工作,同时履行不同职责。

① [具体任务] While at the KDC factory, we were faced with a sudden and big order increase for the power tools. It was for a new customer and urgent. [执行步骤] I immediately sat down with the production supervisor and manager. We were able to make a workable plan that guaranteed materials were available and met the production deadline. We also paid a few visits to this customer to make sure that we completely understood their needs. [完成结果] While it was challenging and involved long hours, the pay-off was a signed contract with this new customer.

② [具体任务] I was in the middle of planning a new product launch for the company when I was asked to prepare a feasibility report for a big project we were tendering for. [执行步骤] I made an outline of the information I needed immediately for the report and assigned a portion to each of my staff. I spent the next couple of days drawing up schedules of the tasks that needed to be carried out to complete the report and meeting with staff members to brief them and get feedback. I was then able to refocus on completing the new product launch on time. [完成结果] The feasibility report was completed on time with great efforts made by each staff member, and I didn’t miss the deadline of the new product launch.

关于应聘者在注重细节和工作标准方面的能力

① Describe what you did to control mistakes in your work.

② Tell me about a time when you were not satisfied with your work performance. What did you do about it?

问题①要求应聘者描述一下自己是如何控制工作中的失误的。通过这一问题,主考官想了解应聘者是否能全面关注工作任务中各方面的细节,并准确无误地完成任务。应聘者在回答该问题时,应强调自己是一个严格、细心的人,在工作中十分注重细节,并且经常检查细节方面的问题,从而能有效杜绝失误的出现。问题②要求应聘者举例说明对自己工作表现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主考官想通过这一问题了解应聘者如何为自己制定具体的工作标准,以及在工作出现问题时能否及时予以纠正。在回答该问题时,应聘者应强调自己一直为自己的工作设置非常高的标准,一旦发现工作表现不符合标准时,总是积极地采取措施,弥补不足之处。

① [具体任务] In my last position I had to make all the conference arrangements for my line director. [执行步骤] I listened carefully, wrote down what he needed and then read it back to him to confirm that I had everything right. I would also follow up with a detailed email to check again. Once I had made the arrangements I would set up a time to get his feedback and check I had everything he needed. I then followed this up with an email with all the confirmed details. [完成结果] This was time-consuming for both of us, but it meant that no errors were made in the arrangements. It would have been frustrating and costly not to have made such thorough checks.

② [具体问题] Once my sales performance review rating was lower than I had expected. [解决措施] I met with my line director to make an action plan for improvement and set very specific sales targets to be met on a monthly basis. I worked very hard to meet these targets and constantly monitored my sales performance. I also asked for regular feedback about my performance. [处理结果] After six months, my line director conducted another review and my rating was much higher.

总之,在面试过程中,主考官主要想通过行为性问题了解应聘者在某一特定情形下的具体表现,从而考察应聘者是否符合应聘职位的具体要求。在回答问题前,应聘者应仔细聆听问题,给出的回答要尽量明确、详细,以便主考官从中了解你是否真正具备该职位所需要的技能和素质。以下笔者补充提供了一些类似的常见行为性面试问题,以供应聘者实战演练:

①Give an example of an occasion when you used logic to solve a problem.

②Give an example of a goal you reached and tell me how you achieved it.

③Describe a decision you made that was unpopular and how you handled it.

④What do you do when your schedule is interrupted? Give an example of how you handle it.

⑤Have you had to convince a team to work on a project they weren’t thrilled about? How did you do it?

行为透析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10月—2013年3月随机抽取来我科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112例, 男66例, 女46例;年龄23岁~55岁 (39.22岁±12.33岁) ;汉族46例, 维吾尔族28例, 回族19例, 其他民族19例;糖尿病肾病33例, 高血压肾病32例, 慢性肾小球肾炎35, 其他肾病12例。排除既往有精神疾病史及近期遭受重大打击、不愿意合作者及血液透析时间<3个月者。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成立调查小组, 采取便利抽样并采用匿名方式对112例病人在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面对面一对一进行遵医行为的问卷调查, 指导病人逐条真实回答问卷问题, 调查者仔细填写核对, 每次调查时间为15min~20min。1.2.1干预方法调查小组成员采取一对一的干预措施, 干预形式采取讲解、宣传图片及PPT演示, 每天15min~30min、时间为1个月。具体内容包括: (1) 详细讲解血液透析的治疗目的、具体方法、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并检验病人对于所患疾病的掌握程度。 (2) 讲解体育锻炼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意义, 指导病人采取正确有效的个体化的锻炼方式并持之以恒、劳逸结合地进行锻炼,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确保充足睡眠, (3) 讲解饮食及控制饮水对透析效果及疾病康复的重要意义, 提供合理饮食食谱, 指导病人绝对禁烟忌酒, 督促病人执行并询问执行情况。 (4) 详细讲解坚持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讲解常规药物的服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并监督病人服药情况。 (5) 讲解按时复查对掌握和判断病情及调整治疗有着重要作用, 指导按时检测血压、血糖以及体重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 (6) 积极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 根据病人个体特征采取有效的疏导方法, 使病人消除焦虑情绪[4]。

1.2.2 调查问卷

本研究调查问卷包括: (1) 一般情况问卷:包括年龄、性别、民族、体重、文化水平、收入、病程、医保类型等情况。 (2) 遵医行为调查问卷: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制作问卷[3],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体育锻炼、合理饮食、药物治疗、定期透析4个维度, 每个维度5个条目, 每个条目包括“从不、偶尔、有时、经常”4个选项, 分别赋分1分~4分, 总分20分~80分, 得分越高遵医行为越好。该问卷经预调查计算出Cronbach’s系数为0.77, 经5位临床护理专家评阅得出CVI值为0.89。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3 统计学方法

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的两组比较使用t检验, 计量资料的多组比较使用方差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临床对于肾衰竭的病人采用的常规治疗方法[5]。血液透析是一个长期或终身的过程, 病人在家庭、经济、身体健康状况等影响下, 导致遵医行为差, 从而影响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提高了医疗费用、导致病人生活质量下降, 加重病人焦虑情绪而进入恶性循环中。故使病人具备良好的遵医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研究显示, 护理干预可以减轻危重病人[6]、社区病人[7]等的焦虑情绪[8], 从而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施护理干预1个月及3个月后病人的遵医行为得分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前, 尤其是对于加强体育锻炼、坚持合理饮食和药物治疗方面效果显著。遵医行为是指病人严格遵照医生的指示及处方进行有效治疗的行为, 遵医行为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病情的发展[9]。由于大多数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会有体质差、营养不良现象, 是导致并发症及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10], 同时病人因病程长及对血液透析的错误认知会产生不遵守医嘱服药的行为, 而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现象的发生。故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及遵医嘱用药等遵医行为是保证病人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的重要条件。钟海英[11]等人的研究也发现, 良好的遵医行为是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命周期的前提。有效的护理干预增加了病人对疾病的知晓率, 加强了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 调动了病人的生存欲望, 从而使病人不知不觉地提高了遵医行为[10,11,12,13,14,15]。但本研究显示, 护理干预对病人定期血液透析并没有显著影响, 可能和病人停止血液透析后自觉症状加重而始终坚持透析治疗有关。

血液透析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差, 影响了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充分调动病人治疗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病人的遵医行为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血液透析病人112例进行为期1个月的护理干预,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及干预后3个月进行遵医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实施护理干预1个月、3个月后的病人遵医行为较干预前明显提高 (P<0.05) , 其中以加强体育锻炼、坚持合理饮食和药物治疗方面效果显著 (均P<0.05) 。[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血液透析病人的遵医行为, 帮助病人达到最佳治疗目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延长生命周期。

行为透析 篇5

(一) 遵循法律规定下进行宏观调控具体行为

我国房地产工作的宏观调控行为具有众多特点, 根据其工作的性质进行判断不难发现, 宏观调控的制度行为必须遵循严谨的法律和法规制度, 在良好的制度体系框架下实现对经济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在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之下进行相关工作的运作, 所有的运作权利和职能, 以及程序中涉及的具体内容和措施都是需要遵循一定制度执行的。

(二) 遵守市场监管法则基础下进行房地产宏观调控

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工作还需要遵循市场的基本原则, 服从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制度, 在良好的法则规范条件下进行制度的运作和执行。社会的相关职能部门必须认识到市场运营的重要性, 以及法律、法规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希望能够通过良好的宏观调控制度在遵循市场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工作的执行。

(三) 房地产开发需要重视土地资源维护

我国房地产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宏观调控特征, 其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还涉及到房地产开发时设计的土地资源维护工作内容。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土地资源工作不单单涉及到环境的因素, 还存在财政、税务等众多内容。

(四) 房价调控政策不能脱离经济法原则

市场运作过程中出现的房价调控工作内容, 也需要在良好的制度监督下完成, 并且不能够脱离实际的经济法规则和内容, 需要进行相关工作的宏观调控, 具体工作设计到对实际产生的经济价值进行有偿的服务, 另外就是在行政法规和制度的内容下进行调节与完善, 进而实现对制度的调整。

二、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行为的经济法规章制度

(一) 房地产宏观调控需要坚持合法性本质原则需求

从整体角度进行观察, 我国的房地产宏观调控制度存在一定的行为约束, 需要在经济法的基础下进行相关工作的执行, 要求在规章制度监督的条件下完成众多的工作内容。只有完善相关的工作职能和效果, 才能够合理的进行市场行为的推进和拓展。

(二) 房地产宏观调控需要在经济决策和法律规制紧密联系下执行

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工作需要在良好的经济法规和秩序下进行, 只有将决策的内容与法律的规则进行融合, 才能够保证相关部门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需求, 也实现对国家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以此实现国家权力和制度的进一步执行与完善。构建宏观的职能体系对于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进而实现政府与行业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 脱离经济法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会导致行政专权

一旦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工作出现问题, 就会导致实际的经济法规监督和管理工作出现偏差和缺失, 导致社会体系发展的单一性和不规则形。行政专权的局面影响了市场经济的稳定性, 在不符合经济法范畴的管理制度监督下影响了房地产宏观调控制度的缺失。

三、经济法视域下完善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对策

(一) 构建良好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法律体系

构建良好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法律监督体系, 对于完善房地产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这一政策的实施具有非凡的意义, 是改革开放政策不断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体现, 也是关注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发展的基本需求而进行调整的重要工作内容。关注到国家发展的基本情况, 以良好的法律监督体系实现对房地产工作体系的进一步巩固, 以此实现对经济视域下房地产行业的长足发展。

(二) 体现经济法利益观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

房地产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这一政策的实施实现了经济法的利益观念完善, 也体现出经济法视野发展下的社会需求, 对于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宏观调控工作具有良好的影响力。

(三) 以制度创新促进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效

革新房地产行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宏观局面, 需要以良好的制度进行管理和控制, 实现全面的制度监督是完善整体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在重要措施和发展对策。体现出宏观调控对于我国国民经济权益上的保护, 才能够满足社会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重要目标。

(四) 以科学的市场调节手段实现最大程度的公众利益

以科学的方式进行市场经济的调节, 才是满足社会发展重要需求的关键。房地产行业在运营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遇到新的问题, 采取宏观调控的制度能够解决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也成为保护社会民众经济利益的重要举措。

四、结论

综上所述, 本次研究通过了解和掌握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相关内容, 并具体分析其中涉及的特征和内容, 希望能够在掌握相关工作细节的基础上, 积极的与我国经济法律和法规进行配合, 以此实现经济制度的完善。

摘要: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 以及社会体系的不断进步, 社会相关职能部门越来越关注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宏观调控。因此, 本次研究从我国房地产的宏观调控行为的基本特征角度进行收入进行分析, 在掌握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法体系相关规章制度的探讨与研究, 促进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完善发展, 促进房地产行业的长足进步。

关键词:经济法,视域,房地产,宏观调控,行为透析

参考文献

[1]邱格磊.我国房地产临时性调控政策的经济法反思——以“限购令”为视角[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2, 02:72-79.

行为透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9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透析治疗并经过严格筛选的227例符合要求的患者: (1) 入院时临床表现均有典型的慢性肾衰症状。 (2) 患者精神状态较好, 可以准确表达意愿, 且已经维持血液透析2~3个月的时间。 (3) 在近半年时间内无其他重大疾病, 未服用精神类药物。受试组男66例, 女56例, 年龄45~66岁, 平均 (57.7±6.7) 岁;对照组男56例, 女49例, 年龄47~62岁, 平均 (53.7±7.3)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随机组成的受试组患者集中在一起, 组员之间互相熟悉并尽快建立信任的关系。患者之间互相交流治疗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及烦恼, 互相鼓励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互相交流治疗心得体会。主持医护人员鼓励患者说出感受、体会以及对自身认识, 形成团结和睦的集体并应用于日常生活。运用认知识别-转化-替代的方法, 通过举行专题讲座、患者之间真诚讨论交流以及分角色饰演等形式满足患者的认知[3]。在讨论过程中医护人员仔细倾听, 针对患者疑惑提供解决方案, 同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对患者不合理的、对治疗效果不利的心理因素进行循序善诱的引导, 帮助患者分析这种不利心理产生的危害, 利用合理的情绪疗法进行矫正。提高患者认知水平达到重建的目的。医护人员定期举行讲座对患者进行科学指导, 并根据患者的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 采取患者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宣讲。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 使患者树立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设计问卷调查表, 包括患者抑郁自评表 (SDS) 及焦虑自评表 (SAS) , 用来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的主观感受以及治疗前后变化、两组之间评分差异情况[4]。测量患者的体重指数 (BMI) 衡量两组患者的体重水平是否符合健康标准。应用主观营养综合评价法 (SGA) , 评估透析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改变及组间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抑郁及焦虑自评分在干预前后情况

通过对患者干预前后评估分析, 在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前两组之间SDS及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干预3个月后再次评估, 发现受试组在SDS及SAS评分方面均明显降低, 而对照组无变化甚至有轻度升高。干预后两组SDS及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患者体重变化情况比较

在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前两组BM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3个月后, 受试组患者体重指数升高, 呈好转趋势, 而对照组患者平均体重进一步降低, 两组BMI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kg/m2

2.3 患者干预前后SGA法对营养状况评估情况

受试组患者干预一段时间后营养状况明显得到改善, 而对照组患者营养状况较干预前出现恶化, 两组营养正常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3。

例 (%)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程呈不断发展的趋势, 目前临床中并无确切的方法治愈该疾病。当病程发展到晚期阶段时就会出现因肾功能严重缺失而造成尿毒症。发展到此阶段的患者只能通过维持长期的血液透析疗法达到延长生命的目的。相关资料显示, 在我国慢性肾衰竭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5]。对于此类患者来说, 坚持长期的透析治疗是延长其寿命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案。但长期的透析治疗也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严重影响, 由于长期生存只能依靠一台机器, 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不能正常工作, 并给家庭带来负担, 这些因素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患者在治疗一段时期后往往会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 严重者需要精神类药物介入治疗, 这样不仅使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 还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 缩短了患者的生存时间[6,7]。

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在团体环境下, 由团体成员为主导, 通过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达到影响其他成员的目的的一种心理护理方式。该方法可以矫正患者不良情绪及消极心态, 树立正确的认知体系以及行为体系, 在医疗工作中有助于患者的疾病治疗及康复[8]。在本次研究过程中, 笔者发现通过这种干预措施对尿毒症患者进行引导, 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得到改善, 通过受试组与对照组比较, 笔者发现受试组认知行为干预评分明显降低,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对患者体重、营养状况指标进行组间的比较, 发现接受干预护理的一组的体重指数、营养状况指标都要明显优于未接受干预的一组患者,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改善患者体重、营养等各项生理指标,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心理护理中认知行为干预的方法对尿毒症透析患者情绪及其他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6月-2013年9月需进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共227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受试组122例与对照组105例。受试组患者接受认知行为干预及常规护理, 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设计问卷调查表对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行得分评价。并对患者体重、营养等指标进行检测评估。结果:对每个患者连续记录3个月后, 受试组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受试组患者体重、营养等指标较对照组好转,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临床效果明显, 可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改善患者体重、营养等各项生理指标。

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心理护理,血液透析,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丽, 矫健梅, 安丽伟, 等.认知行为干预对诱导期血液透析病人心理状况的影响[J].护理研究 (上旬版) , 2013, 33 (13) :1230-1232.

[2]张玉, 崔恒心, 田娜, 等.VSD技术在肢体创面应用中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 2011, 6 (17) :69-70.

[3]吴艳, 许冬梅, 李菲菲, 等.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4) :394-396.

[4]陈雪玲.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9) :837-839.

[5]周彧.对血液透析患者预防跌倒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2) :100-101.

[6]贾艳红.预见性护理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上旬刊) , 2012, 15 (1) :18-19.

[7]葛秀敏, 文庆敏.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2) :103-104.

行为透析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到百色市人民医院进行血透的患者100例,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20~82岁,平均45.9岁;职业:农民43例,工人13例,无职业12例,公务员11例,教师9例,个体6例,退休3例,司机、医生、职员各1例。学历:文盲14例,小学26例,初中22例,高中17例,中专4例,大专9例,本科8例。原发性肾功能衰竭68例,继发性肾功能衰竭32例,其中,尿路梗阻12例,多囊肾3例,痛风8例,器械性损伤5例,中毒4例。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遵医行为问卷调查表对血透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调查表内容有:完全按时血透治疗、不完全按时血透治疗、完全不按时血透治疗,完全遵照日常饮食指导进食、不完全遵照日常饮食指导进食、完全不遵照日常饮食指导项目。血透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4]进行评定。该量表包括客观支持(第2、6、7条)、主观支持(第1、3~5条)及社会支持利用度(第8~10条)3个维度共10条,10个条目计分加和即为总分,得分越高,说明社会支持就越好[5]。调查前,由调查者向患者进行解释,然后发放问卷调查表,当场收回,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将收集的资料录入Excel表,应用PEMS 3.1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透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

100例血透患者所得社会支持总分为(38.28±7.22)分,客观支持分为(10.27±2.60)分,主观支持分为(20.33±5.05)分,社会支持利用度分为(7.28±2.14)分。

2.2 不同支持水平患者SSRS得分情况

根据SSRS平均值将100例血透患者分为高支持组(SSRS≥38分)和低支持组(SSRS<38分),两组患者社会支持情况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高支持组血透患者的SSRS总分、客观支持得分、主观支持得分、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与低支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支持水平患者遵医行为情况

由表2可以看出,高支持组完全和不完全按时血透治疗、完全不遵照日常指导进食与低支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完全不按时血透治疗、完全和不完全遵照日常指导进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不同职业患者社会支持情况比较

由表3可见,其他职业组血透患者SSRS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得分与农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社会支持利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不同职业患者遵医行为情况比较

由表4可以看出,其他职业组完全和不完全按时血透治疗者与农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完全、不完全、完全不遵照日常指导进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注:“-”代表未进行统计比较

注:“-”代表未进行统计比较

3 讨论

维持性血透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延缓生命的一种主要治疗方法[5]。由于该疗法是一种终身性替代疗法,治疗过程漫长而又艰难,医疗费用昂贵,透析期间患者存在一些不适,而且饮食、饮水等也受到限制,在经济、精神方面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很大压力。近年来,随着透析技术和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随之得到延长,追求较长时间的生存和较好的生活质量已成为维持性血透治疗患者的最大愿望。提高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是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的宗旨,而提高维持性血透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完全依赖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社会支持是建立在社会网络机构上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家庭、亲朋好友、党团工会等个人或组织等)对个体客观和主观上的影响力[6]。良好的社会支持能使患者较为乐观,对人生、对疾病具有较积极的态度[7]。有研究表明,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社会支持越好,其希望水平越高[8]。但随着透析龄的增加,经济花费的增多,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大,希望水平降低[9],遵医行为较差。遵医行为是指患者求医后其行为如复诊、服药或改变其生活方式与临床医嘱的符合度,为遵循医嘱的行为活动[10]。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能否延长、生活质量是否提高,完全依赖于患者遵医行为和社会支持水平。

本研究结果表明,SSRS高支持组与低支持组社会支持总得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完全、不完全按时血透、完全不遵照日常指导进食项目与低支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职业组与农民组患者SSRS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得分、完全和不完全按时血透治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析可能与农民经济条件较差,随着透析龄的增加,无法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有关。由此说明,社会支持、职业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遵医行为有明显促进作用。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帮助患者解决后顾之忧,树立乐观、积极的态度,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从而提高其遵医行为,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支持状况与遵医行为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百色市人民医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SSRS高支持组与低支持组社会支持总得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比较[高支持组:(43.36±4.85)分、(11.29±2.81)分、(23.45±3.92)分、(8.62±1.81)分;低支持组:(32.07±4.08)分、(9.02±1.63)分、(16.73±3.45)分、(6.31±1.8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支持组患者完全(63.64%)和不完全按时血透治疗(36.36%)、完全不遵照日常饮食指导进食(18.18%)与低支持组(26.67%、73.33%、4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30.91%)和不完全遵照日常饮食指导(50.91%)与低支持组(15.55%、44.4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一例完全不按时血透治疗。其他职业组SSRS总得分[(40.54±7.32)分]、客观支持[(10.82±3.05)分]、主观支持[(21.89±4.81)分]、完全(59.65%)和不完全(40.35%)按时血透治疗与农民组[(35.28±5.93)分、(9.53±1.59)分、(18.49±4.61)分、30.23%、69.7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社会支持利用度得分、完全、不完全和完全不遵照日常饮食指导进食比较[其他职业组:(7.82±1.96)分、29.82%、49.12%、21.05%;农民组:(7.26±2.35)分、16.28%、46.51%、37.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会支持对血液透析患者遵医行为有明显促进作用,医护人员通过加强对血液透析患者社会支持的一系列有效措施,可以提高其遵医行为,对延长患者生命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血液透析,社会支持,遵医行为,调查

参考文献

[1]Kunter NG.Quality of life and daily hemodialysis[J].Semin-Dial,2004,17(2):92-98.

[2]邓胜兰,宋春辉,许娴,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满意度及与社会支持相关性调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0B):131-133.

[3]徐清娥,谢海清.社会支持对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818-3819.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增订版,1999:194-238.

[5]翟永莉,张桂青.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心理防御机制的相关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52):10654-10657.

[6]石荣光.创伤骨折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态调查与心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21-23.

[7]曾德文,廖素群.社会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情绪调节效能感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4):126-128.

[8]高云,李亚洁,马瑞英.结构方程模型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8):677-679.

[9]周玉贞,阎成美,王艳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2):52-53.

行为透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5月—2015年11月应用随机数字表将该院糖尿病肾病(DN)腹膜透析患者,结合纳入标准:符合《实用糖尿病学》中DN诊断标准[2];接受腹膜透析治疗时间不少于3个月;认知及沟通正常,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心等重要脏器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者。共纳入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3~76岁,平均(53.9±6.4)岁;糖尿病病史7~19年,平均(12.3±2.7)年;文化程度:6例小学,8例初中,11例高中,15例大专及以上。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1~78岁,平均(55.1±6.7)岁;糖尿病病史7~18年,平均(12.4±2.6)年;文化程度:7例小学,6例初中,10例高中,17例大专及以上。组间文化程度、糖尿病病史、年龄以及性别等基线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腹膜透析的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疾病知识与护理技能指导、饮食优质护理、病情监测及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分阶段护理干预:1成立针分阶段护理干预小组。小组共包括5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2人,护士1人;由该院心理咨询师、我科护士长及主任医师提供技术指导及咨询。入组后,组织小组成员进行3次强化培训(分别以行为转变理论的应用、实施及技术要点,糖尿肾病腹膜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的重点,医学文献检索为主题),60 min/次。培训后,小组成员通过检索文献、专家咨询、头脑风暴等环节讨论制定分阶段护理对策。2无意图期护理。此期患者尚未意识到控制血糖及容量负荷的意义,且尚未出现积极的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方法:护士应介绍患者干预前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情况及容量负荷指标情况,说明容量负荷改变的危害(如可增加高血压、脑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减低患者残余肾功能等),介绍自我护理与容量负荷的关系(如水钠摄入过多可增加容量负荷等),以激发患者自我护理意识。3意图期及准备期的护理。此期患者已经出现控制血糖及容量负荷的意愿,但是尚无明确计划。干预方法: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血糖值及容量状态,耐心解答患者疑问,详细介绍腹膜透析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容量负荷控制(如每天记录体重、尿量、超滤量等)及观察水肿程度等;与患者一同分析目前容量控制及血糖控制存在的问题(如饮食不合理、摄水量过多等),明确短期行为转变目标。4行为护理。制定行为转变计划,第1周:每天监测体重、尿量、血压及血糖等,并进行记录;第2周:水盐控制,指导患者通过嚼口香糖、含柠檬汁冰块、触手可及之处不放水、应用定量水瓶装水等小窍门减少摄入水量;确保每日摄入盐量应小于3 g;第3周:合理饮食,指导患者及其家属使用热量查询APP,帮助患者制定个体化饮食计划,确保全天热卡=1000+年龄×(80~100),其中,碳水化合物占55%~60%,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25%~30%[3];第4周:合理运动,鼓励患者坚持进行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以促进患者血糖平稳。5行为改变策略。通过签署行为改变承诺书、共享成功经验、设置奖惩制度等方法,保证目标及计划的落实。6维持期护理。护士应通过规律的电话随访、家庭随访及门诊随访了解患者计划实施情况;护士应充分肯定患者积极的行为,以增强患者自我管理信心;此外,护士应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鼓励家属安慰患者、支持患者、关心患者,以巩固及维持患者行为。

1.3 观察指标

干预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采用糖尿病自护行为测评表评价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该量表共包括11个条目,6个维度,即具体饮食、总体饮食、血糖监测、运动、吸烟及足部护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越强[4])及随访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

干预前,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腹膜炎发生率

2月后,观察组并发腹膜炎10例(25.0%),对照组并发腹膜炎11例(27.5%),腹膜炎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4、6、8月后,观察组患者并发腹膜炎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12例(30.0%)、13例(32.5%)、13例(32.5%)相比对照组14例(35.0%)、17例(42.5%)、19例(47.5)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膜透析的危险性较低,操作比较简单,因此它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状况,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如何提高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容量负荷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该研究中,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随访2个月后,观察组在4、6、8月后,观察组患者并发腹膜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该文所用分阶段护理干预,以Prochaska提出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trans theoretical model and stages ofchange,TTM)为基础,该理论关注人的行为变化过程及需求,将行为变化分为无意图期、意图期、准备期、行动期、维持期5个不同的阶段,通过不同过程和阶段变化相匹配来改善人们的不健康行为,该文结合该理论及腹膜透析患者的特点进行分阶段护理干预,将患者划分为无意图期、意图期及准备期、行动期(行为护理及行为改变策略)及维持期进行对应护理干预,护理相关分期及对策则结合对应参考文献及护理小组讨论所得[5],其中无意图期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血糖及容量管理意识,意图期及准备期健康教育可明确自我护理目标,行动期健康教育可通过科学系统的计划逐渐改善、优化患者行为,维持期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行为持久性及稳定性。

综上所述,采用分阶段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并发腹膜炎的发生率。

摘要:目的 探究分阶段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抽取于2014年5月—2015年11月该院收治的80例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所有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结合患者病情及高危病患进行无意图期、意图期及准备期等分阶段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护理干预,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总评分为(16.46±2.3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4.12±3.13)分(P<0.05);两组患者CAPD 2月后并发腹膜炎的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CAPD4、6、8月后,观察组患者并发腹膜炎患者的发生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分阶段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并发腹膜炎的发生率。

关键词:分阶段护理干预,健康教育,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糖尿病肾病

参考文献

[1]李琴,刘凌云.优质护理干预在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16(4):154-155.

[2]张蕙芬,迟家敏,王瑞萍.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9-191.

[3]李饶,袁丽,郭晓蕙,等.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知识和足部自我护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8):909-913.

[4]温蕾.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2):208-209.

上一篇: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下一篇: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