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指导方向

2024-09-26

艺术指导方向(共7篇)

艺术指导方向 篇1

一、综合性大学钢琴艺术指导专业教学现状

(一)从专业招生情况来看。所谓的综合性大学钢琴艺术指导专业,并不是单纯指大学里中开设的钢琴类选修课程/钢琴副科,而是指一门专业性的钢琴艺术指导教学学科。简单一点讲,综合性大学钢琴艺术指导专业,与人们所熟知的正规的音乐学院钢琴艺术指导专业并无本质区别,唯一的不同是招生对象的不同。与音乐学校相比,综合性大学招收的是社会上普高的毕业生,音乐基础普遍较差,专业技术底子薄弱。在这很大程度上加大的专业教学的难度。

(二)从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来看。由于钢琴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钢琴艺术指导课程的教学中,对课堂教学的形式有了新的要求,不太适合采用一名教师同时教导几十名学生的大课形式。但现存的问题是,“一对一”的个性化施教模式,就必须要求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比例对称,然而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三)从实践教学与设计的视角来看。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强化对学生的教学实践,可以更加高效的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学生表演能力、伴奏能力、教学能力培养方面,更加针对性。以我校为例,大部分的学生舞台表演与实践的机会比较少,除了应付一些期中期末考试外,很少有舞台实践的机会,这也是学生经常怯场的原因之一。

二、钢琴艺术指导专业发展方向的探索

关于钢琴艺术指导专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与课程改革,本部分内容结合着我校实际,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几点改革探索路径。

第一,改革招生制度,提高生源质量。具体可坚持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入,延长钢琴艺术指导专业面试时间,重新划定考试的难度;在内容设置上,制定新标准,区分音教与音表课程教学的不同特点;适当提高(调整)文化成绩录取线,或者适当提升文化课所占比例。如此一来,相对而言更有助于学校招生办招录一些综合素质高的学生。

第二,转变观念,摒弃传统世俗的落后思想,包括学生和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人们对艺术生(学艺术的人)存有一种普遍的错误观念,认为这类人都是不会读书的人,是因为文化功课不好才去报考艺术专业的。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许多综合素质高的学生,虽然对钢琴艺术专业感兴趣,却不愿意报考,这也是艺术类文化分数普遍较低的原因之一。对此,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必须用实际行动来证明,(钢琴)艺术不分人群,艺术更需要聪明的头脑。

第三,适当强化专业的特点,突出专业的特色,充分发挥出其他学科的辅助性作用。在原有课程大纲的基础上,向正规的音乐院校汲取一些经验,适时改革课程。比如,可以增加专业课时量。因为钢琴艺术指导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它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要求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增加专业课时量是提高钢琴艺术指导专业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在之前几年,由于我国钢琴艺术指导专业的学生人数比较多,受限于教学资源、条件不足等原因,只能适当缩短专业的教学课时。现在,专业教育资源得以扩充,招生人数也变得优而少,在这种情况下,可增加每个学生的专业课时。在具体施教层面,比如在专业主课的内容设置上,钢琴演奏课内容的设置,将各年级学生区分开来,逐一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大一学生由导师来统一教授,大二之后,再由我院钢琴系的资深主课老师来教授,包括一些基础知识、技能的强化,实战经验的传授等。每周安排1个课时即可。在内容的选择上,大一/大二/大三可分别选择古典主义音乐作品、浪漫主义音乐作品、毕业音乐会曲子等。

第四,以实践教学为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我校钢琴艺术指导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大一大二阶段,每个学期仅仅只有两三次的上台表演机会,分别是期中期末考试,还有考前的习奏。在这种情况下,到了大三,经常会看到一些学生怯场、紧张、心理素质差、表演失误较多,对于细节的把握能力较差。对此,在实践教学设计中,应该要更具针对性,并多为学生创造舞台实践机会,以此来巩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心理抗压素质。

参考文献

[1]陈姝洋.钢琴艺术指导专业发展方向的探寻[D].吉林大学,2011.

[2]傅晓静.培养钢琴艺术指导教师的重要性[J].艺术教育,2015,03:148-149.

[3]黄占横,黄翠崇,陆永军.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版式设计教学新思路——“学生自学、当堂指导、重实训”概述[J].美术界,2014,05:94.

[4]苟丽媛.钢琴艺术指导专业特点的研究[J].艺术科技,2015,07:21.

艺术指导方向 篇2

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 我认为教师对阅读的指导应是多方面的,从阅读组织形式来讲,包括阅读教学中的指导、区域活动中的阅读指导、对家长的阅读指导等。

一、阅读教学中的指导

教师对阅读教学的指导到位, 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首先,教师要对绘本进行解读,对绘本情感、情节主线了然于胸,将绘本的画风、意韵观察意会透彻。其次,对绘本的设问导读、教学方法手段要进行设想与设计。再次,根据教学设计准备阅读材料,如绘本、课件、表演道具等。最后,组织实施教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反思。做到这些,在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对以下几方面进行针对性指导,才能更好地提高阅读教学实效和幼儿阅读能力。

1.激发观察兴趣指导幼儿的阅读。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对于幼儿来说,怎样让幼儿爱上阅读,教师对幼儿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幼儿阅读主要以图画为主,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激发兴趣:一是利用绘本封面和故事名称激趣。二是以故事角色(人物)的某一特点或状态激趣。三是以故事情节设疑激趣。这些都是利用绘本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四是以材料激趣。如图片、头饰、指偶、服装、道具、绘画工具等。

2.设计有效提问指导幼儿的阅读。提问在幼儿园绘本阅读中有着现实意义,如何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积极应答”,引导幼儿多角度理解绘本作品,是当前绘本阅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可运用不同提问方法进行有效提问,在阅读指导中多提一些能激发幼儿猜想、拓展思考或有层次的问题,如改“故事题目叫什么名字? 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些封闭式的问题为“会说些什么、可能会怎么做? ”等多种答案的问题,让幼儿的答案不局限于故事原文, 让幼儿多发表自己的见解,想说、敢说、喜欢说。

3.运用有用形式指导幼儿的阅读。阅读教学中 ,从理解绘本角度来说,一般有以下三种主要阅读形式:一是分段理解阅读。二是师幼完整阅读。三是幼儿自主阅读。这三种形式是递进的、有层次的。 从幼儿学习主体来说,有操作式阅读、游戏式阅读、表演式阅读,这三种阅读都需要借助一定操作材料,如手偶、头饰、场景道具等。不管何种形式,都需要教师精心组织与指导。

二、区域活动中的阅读指导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我园在区域活动中非常重视阅读区, 而且广大教师对阅读区的指导日趋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合理的区域设置指导幼儿阅读。有些教师缺乏对阅读区创设的深层次思考,认为只要有就可以了,而不加以管理运用,很少考虑幼儿的实际需要。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学习《纲要》中关于语言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指导要点、其他一些关于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文章和先进经验,首先从理念、观念上引导教师转变为以幼儿为本。阅读区角的设置均从幼儿发展角度考虑,并鼓励教师展开思考,如本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是什么、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创设以满足不同幼儿语言学习需要、阅读区角的材料如何提供、阅读区的功能如何发挥等,想清楚了这些问题,就为教师区角设置打开了思路,许多教师在阅读区创设时都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而且这些设想使区角设置变得浅而实便于操作。这种面上的指导有效避免教师创设阅读区角的盲目性和功利性,深入而浅出,真正让教师动脑动手创设阅读区,充分考虑材料、空间、功能等,让阅读区更适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需要。

2.以丰富的区域材料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材料是幼儿阅读区活动的载体,是幼儿学习、表达、发展语言的重要物质支柱。语言材料不仅丰富幼儿活动内容和形式,还激发幼儿语言学习、表达与表现的动机和兴趣,使幼儿在一定语境下探索与操作各种材料,满足幼儿语言发展需要,有利于幼儿独立性、专注力、自制力等自我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幼儿交往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等的提高。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 ,激发幼儿参与语言区活动兴趣的关键是活动材料的投放。因此,教师投放阅读区材料时:一是注意材料的目的性,即针对看、讲、演、编等功能区的不同功能投放材料,如在看的功能区,主要投放一些绘本、插页图书、图书卡片、幼儿故事类杂志等材料供幼儿观看阅读;在演的功能区,主要投放头饰、布偶、指偶、服装、道具等供幼儿演绎故事角色; 而在图书制作区则为幼儿提供一些纸、画笔、双面胶等材料供幼儿制作。二是注意材料的层次性,如对于小班刚入园的孩子,在拼拼讲讲区,教师为能力不同的幼儿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四块的、六块的拼图,照顾到幼儿的能力差异, 便于教师对不同能力幼儿进行针对性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不同程度地提高。过了一段时间后,可提供给幼儿单张六块和八块的拼图让幼儿操作讲述, 以后还可以提供图形色彩更复杂一些的拼图,这是一种层次上的提高,随着难度递进式增加,不仅幼儿始终保持对拼图的兴趣,还体验到更多挑战和成功。三是注意材料的动态性, 教师提供给幼儿的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随着主题语言教育目标和幼儿语言发展需求进行着定期或不定期调整、补充的。如在图书漂流区,教师会动员幼儿把家里的新图书带到幼儿园一起分享,在“演一演”区每月根据表演的故事内容调整、补充一些头饰、道具等,让材料真正为幼儿阅读区活动服务。

丰富的阅读区语言环境和材料,确保幼儿选择的自主性,每一位幼儿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看、讲、演或是编,并且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与这些环境和材料相互作用, 使自己的语言得到发展,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3.以适宜的介入指导幼儿阅读。在区域活动中的阅读 ,我们不提倡随意介入幼儿的阅读活动, 应让幼儿在阅读区中自主阅读,当幼儿遇到困难时可以介入指导。有的阅读区中设有操作角、表演角,需要帮助幼儿积累相关经验,掌握一些必要操作技能也是需要指导的。

三、对家长亲子阅读的指导

每一位幼儿家庭都是不同的,家长特点不尽相同。在亲子阅读方面,家长主要有下列一些特点:一是对亲子阅读有一定的体验,但认识有深有浅。二是对亲子阅读的坚持性不够。三是亲子阅读方法策略良莠不一,有好有差,影响有效性。

1.多沟通 ,提升家长对亲子阅读的认识。家庭阅读环境的营造、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与认知等忽略情感、做人、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要提高家长对亲子阅读的认识,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幼儿家庭,可以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网站、QQ群等与家长沟通,问一些相关问题以了解幼儿家庭阅读状态,如“您每天都和孩子一起阅读吗? 您和孩子阅读的时间一般有多长? ”“除了读一些幼儿园借阅的书 , 您还和孩子看一些什么书 ? ”“您是怎样和孩子一起阅读的 ? 是您边讲边问还是讲完后提问? ”“您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时候,对于图画和文字哪一个关注得更多些? ”……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家长的想法、做法和认识等,从而指导家长克服或改掉一些不足。

另外,对于家庭阅读环境的营造,教师要做必要指导,有的家长不是很讲究:有边放电视边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有只给孩子讲一遍就让孩子随意阅读的,甚至有互相推诿的家长。教师的指导就是让家长知道阅读一定要选择安静温馨的地方;家长和孩子只读一遍是不够的,可以大声读给孩子听,可以表演角色,可以游戏体验;爸爸、妈妈都应该是孩子阅读的良师益友,有时爸爸与孩子阅读更能影响孩子,我们提倡更多爸爸加入到亲子阅读活动中。

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要注意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指导家长。小班、中班、大班的阅读材料应该是递进的、有层次的。这一点许多老师总结出了很多优秀经验, 但有没有让家长了解呢?这就需要沟通、指导:您平时和孩子看一些什么书? 您想帮孩子买一些什么书? 了解了家长的买书类型后,可以请家长谈谈自己的想法,如果这些想法有悖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特点,这时候就可以加以指导,切忌一味教家长,而要引家长。

2.多鼓励 ,树立家长对亲子阅读的恒心。阅读需要坚持才能养成习惯,这一点老师们都知道,但很多家长由于对亲子阅读的认识不够、平时工作比较忙或压力大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忽视阅读的一贯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亲子阅读时有时无,无法坚持开展亲子阅读。这就需要教师鼓励, 从孩子入手:“×××小朋友家长 ,你们小孩最近语言表达有进步 ,故事讲得很完整,你们在家一定每天都和孩子一起阅读吧! ”通过这样旁敲侧击式的表扬鼓励,家长会逐步顺着你的暗示而行,从而下定每天陪孩子阅读的决心,并坚持开展亲子共读。阅读技能需要实践才能掌握,如有序翻书阅读习惯,需要一遍一遍地坚持与实践才能自然掌握,才能养成习惯。

切忌直白式的要求,如“×××小朋友家长,阅读习惯培养一定要坚持才行,你们一定要坚持哦! ”,家长当时可能应了你的教导,但回家又会把和孩子一起阅读的事抛之脑后,怎谈得上阅读的“坚持”二字?

3.多分析 ,指导家长运用有效的方法策略。从我与许多家长的交流中发现,目前许多家长采用指读式,即一字一指地和孩子一起阅读。对于阅读中产生偏差做法的家长, 我们要分析:一是可能家长不了解幼儿阅读的年龄特点(指南中),二是可能家长确实不懂或没有掌握一些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有效方法,三是可能家长对阅读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偏向于认字。有些家长性子急, 一本书往往和孩子看过一两次后就赶紧看第二本、第三本,注重阅读量的积累而忽略阅读质的提高,对书中精华和意韵的感知理解缺失。分析完这样的现状后,教师要进行针对性指导。还有一些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时问题太多,而且这些问题比较封闭,喜欢问“这是什么? (谁? )”“×××在做什么”等识记性问题,而理解性的、拓展性的问题很少,不利于幼儿阅读思维拓展和想象力发展,需要教师的指导。可以请家长到网上找一些相关文章学习, 想得周到的教师可以找一些学习材料放在班级主页上让家长学习,以指导家长有效设问。一些家长和孩子读得多、玩得少, 融入绘本中的情感升华不够。有的绘本不仅可以拿来读,更可以利用其情节开展亲子游戏、亲子表演等,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不要再笑了,裘裘! 》、《和甘伯伯去游河》、《嘿 ,站住 ! 》等。孩子都是在玩中学习的 ,阅读也是如此,在表演中升华、在游戏中体验。

艺术指导方向 篇3

这一科学发展观, 对指导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对于指导中国教育的发展和教师自身的成长进步, 同样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的几年中, 笔者在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师岗位上, 坚持将科学发展观与自身面临的现状相结合, 总结出“正视差距, 立足差异, 化差异为特色”的学术发展思路。按照这一思路, 笔者协助所在学院确立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这一全新的学术方向, 并在学院建立起了以“用信息技术抢救和保护各少数民族文明成果, 延续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为宗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实验室。由于有了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 实验室从2007年最开始的1.2万元校基金“印刷体彝文识别技术研究”起步, 先后承担了2008年国家民委项目“用信息技术抢救和保护女书”、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女书规范化及识别技术研究”等科研任务, 实现了纵向课题上的“三级跳”。与此同时, 上述项目的研究成果代表中南民族大学参展了由全球近5000学者共同参与的第十六届人类学与民族学世界大会学术成果展, 在全世界范围内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术影响。本文将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宏观理论与实验室近几年发展的具体实践, 针对普通高校教师学术成长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 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高校必须要发展决定了高校教师在学术上必须要发展

高等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使命, 必须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通过改革、发展培养适合国家建设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同时积极投身国家发展建设之中。1998年以前,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 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 第一不能满足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需要, 第二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 第三不能满足拉动经济发展的需要, 消解当时经济所面临的困难的需要。因此从1999年开始, 我国的高等教育通过连续十年的大规模扩招, 以较快的增长速度朝向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迈进, 这一决策是正确的, 符合“第一要义是发展”。但问题在于连续扩招的速度过快, 高等教育资源赶不上扩招的需要, 导致教育资源全面紧张, 大学生生均经费、师生比、生均仪器设备全面下降。在这种大环境下, 中国的各类高校成为“香饽饽”, 渡过了不愁生源、蓬勃扩张的十年。但这种局面正在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改变发生着变化, 2008年11月27日有两则新闻值得所有高校教师关注, 一则是《楚天都市报》报道:武汉高中生人数持续下降, 部分高中将关闭。二则是《长江商报》报道:受金融危机影响, 20家名企取消在武汉高校招聘。一叶可知秋, 从这两则消息反映出一个大的趋势, 即对于一个处于平均水平的高校而言, 它的生源会逐渐下降, 而它的毕业生面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要想摆脱这种两头受窘的局面, 高校就必须沿着平均水平线向上走, 必须从质量上有所发展, 才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好的生源, 获得更多的毕业生就业机会。不发展就会落后, 而落后就有可能被淘汰。这是一场关系到一所高校未来生死存亡的竞争, 相信每一所高校都会严阵以待, 积极运筹, 谋求自身更快、更大的发展。无论是在科研上, 还是教学上, 无论是在精品课程的数量上, 还是在学生获奖的数量、质量上, 高校之间都存在广泛而长远的竞争。而这里面最深刻的竞争还是在科研学术上的竞争, 一所高校的科研实力代表着其教师团队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 而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和灵魂。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如此, 如果教育老是囿于祖宗留下的一套, 势必与时代的步伐相背离。美籍华人杨振宁博士曾经深有感慨地说:“中国教育给了我严谨, 美国教育给了我创新。”这说明, 中国的教育与发达国家在创新能力上有着一定的差距。创新是教育的灵魂, 唯有创新, 才能引领我们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因此高校必须要在科研学术上发展自己。与此同时, 任何发展归根到底都是人的发展, 教师学术上不发展, 教研室就发展不起来, 教研室不发展, 院系就发展不起来, 院系不发展, 学校也就发展不起来。所以, 高校必须要发展决定了高校教师在学术上必须要发展。借用一句伟人的话来说, 就是“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学术方向的确立要以人为本

作为高校科研人员, 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学术方向, 学术方向的凝练要综合考虑学科发展、所在单位的要求和地缘性优势等因素。这一点对于中南民族大学这样一个地处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重重包围下的弱势高校尤其重要。笔者是自动化专业毕业的, 在中南民族大学的头几年也争取过一些工业控制的项目, 但都没有结果。这与笔者读研究生时在导师的带领下项目不断的情形大相径庭, 相信这也是很多在二三类高校工作的老师面临的共同问题。正在笔者郁闷彷徨, 准备随意选择一个博士方向提高自己竞争实力的时候, 学校与中科院合作的“霞光工程”给计算机科学学院请来了吴显礼、陈文德两位专家。两位专家, 特别是吴显礼老师的到来, 可以说影响了笔者的人生轨迹。我们引进的不仅仅是专家的知识和技术, 还有他们对学术方向敏锐的把握和洞察力。在吴老师正确的学术发展思路以及耐心细致的指导下, 笔者领导的一个青年团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一个少数民族文字识别平台的建立工作, 并以此为基础, 申请到了一个国家发明专利和两个软件著作权。学术方向也转到了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这个领域, 并且很顺利地进入了华中科技大学图像识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与女书专家谢志民老师合作女书信息化工程是吴显礼老师到来之后计算机科学学院学术发展的又一创举。女书是中南民族大学的一面旗帜, 而谢志民老师是这面旗帜最忠诚的守护者。作为一位身患癌症的75岁老人, 每天研究女书文化到深夜, 甚至一度失语瘫痪也不改其志, 这种科研精神是超越学科、年龄和级别的。笔者在2007年8月份, 之所以能够在无任何人知晓的情况下每天花十几个小时制作含数千个字符的女书信息交换用编码字符集, 就是为这位老人的精神所感, 想要帮他一个忙, 圆他一个女书信息化的梦。每次聆听谢、吴两位老先生的教诲, 笔者都感到如沐春风, 如饮醇酒。而这两位老先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 就是我们这个年轻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实验室的“治学之本”, 将来无论研究室的年轻人面对学术上怎样的挑战, 两位老先生的精神依旧会指导我们从容面对。而在两位老先生的精心指导下, 实验室和我本人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三、发展要全面协调可持续

就大的方面而言, 协调发展是学科整体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对于一个学校、一个学院和一个学科来讲, 仅有一座孤峰、一个亮点, 其他全是洼地、全是灰色是远远不够的, 唯有协调发展、共同发展、整体发展, 产生一片高地, 出现众多亮点, 才有可能建设好一个学科, 发展好一个学院和一个学校。笔者曾经认真分析过所在自动化专业所面临的局面:首先, 自动化专业在计算机科学学院是一个相对较新、较为独立的专业, 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其次, 计算机科学学院在中南民族大学内部也不算是科研很突出的单位;第三, 中南民族大学在全国的高校中远远落后于像武大、华科大这样的一流高校;最后, 中国在科技上, 特别是原创科技上, 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距离。面对这样积弱的局面, 笔者认为只有“苦练内功, 降低内耗, 加强合作, 扩大影响”, 才有可能脚踏实地, 一步一个脚印的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早在05年左右, 笔者借着在学院粘贴国际会议征文通知的机会, 曾经在最后加过这么一段文字:“我们计算机科学学院涵盖了计算机、数学和自动化三大学科, 能不能发挥三大学科各自的优势联合起来做一些事情, 写一些文章。”今天, 伴随着女书信息化工程的开展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实验室的建立, 我们的这种合作已经跨越了学院, 实现了人文学科和信息学科的学术交融。同时, 文字信息处理的成果也为学院内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涌现出来许多学科融合的项目和成果。如2010年我们申请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女书规范化及识别技术研究”, 便是女书为载体, 对濒危少数民族文献中存在的未经规范、复杂背景、高噪声、字迹残缺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借用模式识别中的聚类方法对“原生态”字符进行归类整理, 利用广义形态变换方法对女书进行规范化;在文字识别方面, 首先研究复杂背景下女书文字信息提取和粘连、重叠字符的分割算法, 继而着力利用联机手写和脱机手写各自技术优势, 将手写女书的动态信息和统计特征相融合, 设计并实现一个新的脱机手写文字识别方案对女书进行识别。该项目的研究既为“面向实际书写环境的脱机手写识别”这一难点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又为少数民族文献古籍的信息化保护探索了新的道路。其他的成果还包括女书虚拟碑林园、美国国会图书馆瑶族文献FLASH展示系统等。所有这些项目和成果, 都紧密围绕“用信息技术抢救和保护各少数民族文明成果, 延续中华民族文化基因”这一实验室宗旨, 把我们与普通高校在对待少数民族这方面的差异作为我们工作的立足点和发力点, 用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将其转换成我们的特色。

四、统筹兼顾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老师发展的两条腿, 但作为一名想在学术上有所发展的教师, 最重要的是有在新领域重新当学生的勇气和毅力。从根本上来讲, 学生从老师那里学习的并不是该课程的客观知识, 而是他的授课老师在该门课程上的学习体验。哥本哈根学派最后一位大师约·阿奇博尔德·惠勒曾经说过:“要想了解一个新的领域, 就去开一门这个领域的课程;要想了解一个新的领域, 就写一本关于那个领域的书。大学里为什么要有学生?那是因为老师有不懂的东西, 需要学生来帮助解答”。这些话在一部分中国大学的老师听来有些“离经叛道”, 有人就直接评价这些说法是:“自以为是天才, 抢同行的工作, 害无辜的学生”。但笔者认为, 惠勒这番话中包含着我们中国教师和学生普遍缺乏的东西, 就是创新、勇气和学以致用。一个本科大学生在大学里学习了三千多个学时, 考了数十门功课, 却还是缺乏自信和创意, 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 就是因为这中间缺少了一个综合性的学习“学以致用”的过程。这个学习远比背熟书本上的知识点应付考试要难得多。而科研就给了老师一种平台, 能够系统的向学生展示如何“学以致用”, 系统地训练学生如何“学以致用”。以本科毕业设计为例, 毕业设计作为四年本科教育的总成绩单, 占据八分之一的大学时光, 应该是学生一展所学的大好机会, 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职业生涯或研究生生涯做好准备。但从笔者近年来指导毕业设计、评阅毕业论文和参加毕业设计答辩的情况来看, 通篇抄袭, 一知半解, 对原本规定的设计任务大打折扣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 有些毕业论文甚至到了文笔不通, 不堪一读的地步。这样的结果能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笔者在近几年的毕业设计指导中, 开出的题目全部来自笔者所参与的科研项目、或者是笔者感兴趣却没有时间去深入研究的新领域、新方法。对于前者, 笔者与学生展开互助和竞争, 老师帮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也帮老师解决问题, 最后谁的方法效果好就把谁的方法用到项目中去;对于后者, 笔者变成了“学生”, 而学生变成了“老师”, “老师”每个星期要给“学生”讲一次课并接受“学生”的“提问”。通过综合运用上述措施, 笔者在连续三年都有论文入选湖北省本科优秀毕业论文的基础上, 今年又获得全面丰收:所指导的8名学生全部获良好以上成绩, 其中四名获校级优秀成绩, 有两篇论文参加省级优秀论文评选。更为重要的是, 这四位同学的研究成果已可直接应用于笔者所参与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中, 有些甚至是重要组成部分, 形成了“科研驱动毕设, 毕设推动科研”的良好局面。

艺术指导方向 篇4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紧紧围绕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科技为先导, 以重点地区治理开发为突破口, 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处理好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坚持统筹规划, 突出重点, 量力而行, 分步实施, 优先抓好对全国有广泛影响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 力争在短时期内有所突破;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 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讲求实效, 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 各种治理措施科学配置, 发挥综合治理效益;坚持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设进程, 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 使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法制化, 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科学化, 坚持以预防为主, 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 除害和兴利并举, 实行“边建设、边保护”, 使各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发挥长期效益。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脱贫致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坚持依靠亿万群众, 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 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多渠道筹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用大约50年左右的时间, 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 依靠科学技术, 加强对现有天然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大力开展植树种草, 治理水土流失, 防治荒漠化, 建设生态农业, 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 加强综合治理力度, 完成一批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工程, 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 力争到21世纪中叶, 使全国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基本得到整治, 适宜绿化的土地植树种草, “三化”草地基本得到恢复, 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体系, 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基本实现中华大地山川秀美。

2 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的原则

2.1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节约和保护, 改善生态环境, 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2.2 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量力而行, 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不同建设部门间的关系, 优先安排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水资源保护、天然林保护和防风固沙等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2.3 坚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系统原则。

在系统论的指导下, 以重点工程为骨干, 通过实施重点整治工程, 建立山区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平原治沙与生态农业和城市绿化美化相协调的生态环境体系, 实现生态环境的整体优化。

2.4 突出科技创新的原则。

从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原则出发, 瞄准国内外生态环境建设的先进水平, 借鉴国内外生态环境整治的先进经验, 以科技创新为先导, 建设生态环境整治的精品示范工程。

3 发展方向

到21世纪中叶,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分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进行规划。各阶段的奋斗目标是:

3.1 近期目标。

从现在起坚决控制住人为因素产生新的水土流失, 努力遏制荒漠化的发展。生态环境特别恶劣、水土流失重点地区以及严重荒漠化地区的治理初见成效。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万km2, 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积2200万hm2;新增森林面积3900万hm2, 森林覆盖率达到19%以上;改造坡耕地670万hm2, 退耕还林500万hm2, 建设高标准、林网化农田1300万hm2;新建人工草地、改良草地5000万hm2, 治理“三化”草地3300万hm2;建设一批节水农业、旱作农业和生态农业工程;改善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 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达到8%。在生态环境重点区域建立预防监测和保护体系。

要力求起好步、开好局。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土地治理步伐, 有效遏制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有计划地停止天然林的采伐和湿地开发, 坚决禁止毁林毁草开垦和围湖造池, 对过度开垦、围垦的土地, 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还林还草还湖, 逐步将25O以上的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25O以下的坡地实现梯田化。改善农业基础条件, 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发展旱作节水农业, 稳定解决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 减轻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压力。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万km2, 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积960万hm2;新增森林面积2500万hm2, 森林覆盖率达到17.6%以上, 新增自然保护区面积800万hm2;改造坡耕地300万hm2, 退群还林300万hm2, 建设高标准、林网化农田面积600万hm2;新建人工草地、改良草地2000万hm2治理“三化”草地1500万hm2。在重点区域建设一批水土保持、节水灌溉、旱作农业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

3.2 中期目标。

从2011-2030年。在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之后, 大约用20年的时间, 力争使全国生态环境明显改观。这一时期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全国60%以上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得到不同程度整治, 重点水土流失区治理大见成效;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积4000万hm2;新增森林面积4600万hm2, 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以上, 各类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达到12%;旱作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技术得到普遍运用, 新增人工草地、改良草地8000hm2, 力争一半左右的“三化”草地得到恢复。重点治理区的生态环境开始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3.3 远期目标。

从2031-2050年, 再奋斗20年, 全国建立起基本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主要奋斗目标是:全国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基本得到整治, 宜林地全部绿化, 林种、树种结构合理, 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坡耕地基本实现梯田化, “三化”草地得到全面恢复。全国生态环境有很大改观, 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山川秀美。

参考文献

浅析数字媒体艺术目前发展方向 篇5

1924年6月,有史记载的最早数字电影梦想提出。1968年首届电脑美术作品巡回展在伦敦开始宣告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开始,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的发展促使了数字媒体艺术从二维图像系统向三维动画系统发展,20世纪90年代之后,人们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始称之为数字媒体,具备具有时空性的媒体。20世纪末交互媒体在网络广泛流传,是数字媒体发展的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状况分析

近10年来,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在越来越多的电视、电影、游戏、广告、包装、房地产等行业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能够横跨技术与艺术领域的于一身的人才逐渐受到了行业和社会的极度重视。

目前,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数字媒体艺术是信息学科向文化艺术领域拓展新的产业方向,是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新兴行业,旨在培养兼具艺术和技术素质的现代艺术设计和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印刷出版与数字平面媒体产业,在客户需求的基础上进行项目策划创意、拍摄图片、创作插画、排版设计、对产品的宣传和推广,从而把艺术的思想融入计算机的平面设计中来,使创作的作品更有艺术感和创意。

影视产业和影视广告服务业,据目前产业发展情况,全国各地都有影视传媒公司,从而改变原有电视台独家完成的宣传片制作,形成百家齐放的效果,传媒公司借助于艺术和计算机软件进行创意策划、脚本设计、拍摄、数字特技、剪辑、配音、配乐、合成、产品宣传和推广等方法设计出各类广告、宣传片等,从而使我国的影视、广告进一步得到更好的发展。

数字动画产业是我国近30年发展出的新的动画行业,其作业方式改变了原有的日式全手绘的动画片制作,运用计算机技术在创意策划、脚本设计、角色造型设计、场景设定、画面绘制、剪辑合成、产品宣传等进行数字动画片设计与制作,数字动画产业的发展使动画行业进入了无纸化动画,加快了动画片的开发周期,极大方便动画片的修改和整合。

数字游戏产业目前有单机、网络、手机游戏等,近10年比较火的是手机游戏,极大改变了人们的数字艺术的生活。数字游戏产业不管是单机还是网络或手机游戏都利用数字媒体艺术进行创意策划、游戏角色造型设计、道具设计、场景设计、地图设计、特技效果制作、特技音效、配乐、产品宣传等。

网站咨询服务产业是对数字媒体艺术带来了划时代的革命,网络的推广,使媒体艺术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技术发展即数字媒体艺术。网站咨询服务产业主要是对网站进行策划、界面设计、插画及特效动画的创作、产品宣传推广等,如淘宝、阿里巴巴等,将空间和时间拉近我们的生活。

三、今后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基于计算机数字媒体的艺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作为必要的创作手段,数字媒体为传播途径,数字媒体用户为传播对象的艺术。是视觉艺术、影音艺术、设计艺术、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和媒体技术等,相互交叉、融会的产业。同时,它也具有大众文化和服务社会的功能。

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与设计的核心,是艺术创作和设计,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交叉学科,其内容是数字形式的艺术作品或设计和娱乐产品。因此,数字媒体艺术的研究重点,是如何运用数字艺术创作工具(如数字图形图像设备、音频等采集设备等制作工具和数字媒体设计软件等),根据人们的使用需要、审美需要,以及艺术创作和设计规律,来创造具有艺术美感的作品和推广企业和机构的产品。同时数字媒体艺术也同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媒体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目前数字媒体将从表现方式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数字媒体艺术在原有的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上保持着高质量和高冲击力的特点,还将不断将交互式媒体技术引入,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经涉及到交互式的3D数字媒体艺术,但推广层度还不是很好其原因是硬件设备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未来的数字媒体艺术将在我们身边随时可见,从原来的电脑、手机、电视、IPAD等传播途径将推进到各种可视硬件上,而且手触屏技术的不断成熟,交互式的数字媒体艺术将取代原有的数字媒体和交互式网站成为新时代的媒体主流。

四、结语

21世纪新的艺术形态将会不断出现、更新,数字媒体艺术永远是属于公众的艺术,是基于互动、面向互动的艺术。技术的进步和艺术的发展将把数字艺术推至更新的高峰。

摘要:本文阐述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过程及现状并从目前行业上的印刷出版与数字平面媒体产业、影视产业和影视广告服务业、数字动画产业、数字游戏产业、网站咨询服务产业几大方向浅析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及今后的展望。

艺术指导方向 篇6

12月7日, 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浙江宁波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并讲话。

鲁昕充分肯定了近年来职业指导工作的成绩, 指出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8年保持在95%以上, 独立设置的高职学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在90%以上, 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为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进城镇化、促进社会公平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鲁昕强调, 职业指导工作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 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职业指导模块, 强化职业指导课程主渠道作用, 强化实训实习等各环节的职业指导功能,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 加快构建以教育指导和就业服务为主体、全程全员全方位的综合性职业指导体系。要切实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和行业组织的指导责任, 落实校长的领导责任、班主任的主体责任。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 主动会同相关部门完善和落实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各职业院校要把就业工作作为“生命线工程”, 根据就业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

艺术指导方向 篇7

一、规范内容与尊重个性

(一) 统筹安排原则

教师要对整个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进行梳理, 针对各阶段对阅读能力的要求, 统筹安排好课外阅读内容, 并分解到各个学期。注意阅读内容的多样性, 初一学生以中短篇经典美文为主, 鼓励阅读长篇小说。在内容上强调文学修养、宗教情怀、哲学精神和科学意识。初二、初三学生可进一步拓展古今中外名著, 读长篇小说, 多接触有一定深度的作品。

(二) 共同参与原则

对课外阅读书目, 教师应广泛征求学生和家长的意见, 综合考虑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及语文课程要求, 兼顾人文性与科学性、知识性与可读性。采取教师推荐与学生自荐相结合的方式, 由家长、教师、专家、学生共同参与, 精选出适合中学生阅读兴趣和审美水平的书目范围, 让学生最后从中自主选择。

(三) 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选择读物要由易而难。在保证作品品位的同时, 首先, 选一些有较强故事性、趣味性, 语言生动, 情节动人的作品, 如《西游记》、《格列佛游记》等, 降低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其次, 鼓励学生从生活出发, 选择适应时代、贴近生活的读物, 如《读者》、《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等, 满足学生合理的时尚需求, 把握时代发展脉搏, 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阅读唐诗宋词、古典名著、经典作品及寓言神话等, 诱发学生的文化向往。

(四) 因材施教原则

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不同, 学生在阅读理解上会产生个体差异。对此,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选择适合的课外读物。比如介绍男生读一些歌颂正义、勇敢、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作品, 女生则读一些情感比较细腻的作品;阅读能力强的读一些名著, 能力稍弱的则可以读一些浅显的作品, 慢慢再去尝试有深度的经典作品。

二、课外阅读与课内指导

(一) 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应当转变角色, 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单纯阅读指导到关心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后继性学习。教师要在抓好阅读指导的同时, 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拓宽知识面, 拉近与学生的阅读距离, 掌握相应的指导方法, 做教学的有心人。

(二) 课外阅读指导方向

中学生课外阅读, 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解性阅读上, 更要逐渐提高阅读能力层次, 向鉴赏性阅读、批判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教师应注意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导自主阅读, 让学生独立思考、揣摩、品味、欣赏, 接受人文熏陶。对于低年级学生, 教师应重在培养阅读兴趣和积累阅读量, 在指导上应采用“例文式”和“介绍方法式”。高年级学生重在培养阅读品位和习惯, 在指导上以“介绍作品”、“讨论交流”和“专题式阅读”为主。

(三) 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初中生阅读速度约为每分钟200字, 生涩一点的作品也可以达到每分钟150字, 平均1小时阅读1万字左右。学生每天抽出1小时时间, 分散到早、中、晚各个时段, 一次读书不超过半小时, 不会对课业造成压力。一学年下来, 就超过了大纲规定的第四学段阅读总量。若再去掉精读和背诵花费的时间, 还可以剩余大量时间进行自由阅读, 拓宽知识面。课内指导可以集中若干节课安排阅读活动, 也可以按内容、分阶段集中指导。

三、阅读方法与运用方法

(一) 激发阅读兴趣的方法

1. 不求甚解法。

据《五柳先生传》记载:陶渊明“好读书, 不求甚解”, 即博览群书, 不求强解, 感兴趣的就读, 不感兴趣的一带而过。这种方法有利于抓住主题, 增加对作品的感悟, 提高阅读兴趣和速读、跳读能力。

2. 兴趣延伸法。

可以是对作品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延伸, 可以对喜爱的作家作品进行延伸, 也可以延伸到作品的背景材料、评论性文章, 还可以如同观看同名影视作品, 编排作品片段进行表演等,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拓宽视野。

3. 美文诵读法。

利用汉语言独特的语调和音乐美, 指导学生朗诵课外读物中的精美语段。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 需要用心钻研原作的风格和感情, 不断加深对作品的认识,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4. 成果激励法。

结合学生阅读材料, 布置写作话题, 可以是随笔、读后感, 也可以是感悟, 或批评性文章, 促使学生仔细深入地研读作品。同时利用墙报、推荐发表等形式展现出来, 使学生在尝到初步成功的乐趣之后, 提高阅读兴趣。

5. 生活情境法。

指导学生阅读与生活相关的内容, 如地方文化、生活常识、同龄人的作品等。注意掌握学生的思想情绪, 在他们遭遇挫折、困难而迷惘彷徨时, 或是取得成绩而骄傲自满时, 适时推荐名人传记等作品, 感悟名人的心路历程, 为学生解惑。

6. 学科交叉法。

广泛阅读一些科学的、文化学的、美学的、历史的、哲学的著作, 增加阅读的积累;同时把其它学科的方法运用到阅读当中, 比如数学的逻辑思维方法、物理学分析综合的方法、化学的实验方法、哲学实验性定量方法和思辨性定性方法、美学的演绎和归纳方法等, 以深入思考, 融会贯通。

(二) 养成阅读习惯的方法

1. 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读书时精力要集中, 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边读书边思考, 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敷衍马虎, 想办法把问题弄懂。

2. 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阅读中应常备工具书, 遇到生字新词随时向工具书请教。在阅读专业书籍时, 还应专门准备相关参考资料备查。

3.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边读书连圈点勾划, 作批注, 把疑点、难点、重点及心得体会记下来。随着阅读的深入, 学生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因而教师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

(三) 培养思维品质的方法

1. 比较阅读法。

在阅读中, 学生可根据文章题材、写法、语言风格、描写对象、取材角度、文章立意的异同, 迅速感知文章内容, 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语言特色, 对文中的问题快速作出反应, 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2. 探索释疑法。

教师应指导学生大胆地独立探索知识, 有意识地抓住矛盾, 质疑问难。通过阅读, 从无疑到有疑, 再独立思考, 形成自己的观点而解疑, 培养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品质。

3. 综合分析法。

上一篇:建筑电气工程质量下一篇:审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