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盘检测

2024-06-12

方向盘检测(共10篇)

方向盘检测 篇1

据不完全统计,疲劳驾驶导致数以万计的人员死亡,超过30%的交通事故与之有关[1]。由于疲劳驾驶的高发性与危险性,实时检测疲劳驾驶对疲劳驾驶预警、预防驾驶事故有重大意义。目前,国内外主要通过车辆、驾驶员等对象在行驶中的实时信息来研究如何检测驾驶员疲劳状态。其监测的信息主要有三个类别:①基于驾驶员表情特性的检测[[2,3,4]。通过检测驾驶员表情特征来判断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如瞳孔直径变化、眼睑活动、眼睛闭合状态、面部表情、头部移动等。该类检测方法为非接触式测量,对驾驶员驾驶不会造成影响,简单易行。但是疲劳判断的准确性受驾驶姿态、信息采集方式和环境等影响较大;②基于车辆行驶特征的检测[5—7]。通过检测车辆行驶参数和驾驶员操作行为来判断疲劳状态,如车道偏离、转向盘转角、转向盘转动频率等。该类检测方法较为直接地反映了驾驶质量。但实际应用时,该方法受道路环境、汽车型号及个人驾驶习惯等影响较大;③基于驾驶员生理信号特征的检测[8,9,10]。通过检测驾驶员生理信号来判断其疲劳状态,如心电(ECG)、脑电(EEG)、眼电(EOG)、肌电(EMG)、呼吸、血压脉搏(BVP)等。该类方法检测准确性高,但是其设备成本较高,且佩戴的采集生理信息的传感器会对驾驶产生一定影响,一般只应用在实验中。

相对于上述三类数据的采集而言,驾驶员对方向盘的握力信号具有信噪比高、容易采集、不影响正常驾驶、不受环境影响的优点。而不同驾驶状态下,驾驶员对方向盘的握力特征并不相同[11]。由于基于脑电信号检测疲劳驾驶具有非常高的精准度,本文尝试利用脑电信号来构建基于方向盘握力信号的疲劳驾驶检测模型,并检验该模型的有效性,为其在实时检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在实验中同步检测驾驶员脑电信号、握力信号,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其次,从时域和时频域两方面提取方向盘握力信号特征,将其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信息;从时频域提取脑电波信号疲劳指标值,将其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出信息;最后,利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握力信号特征参数与基于脑电信号的疲劳值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基于方向盘握力信号疲劳驾驶检测模型,并检验该模型的准确性。

1 实验方法

1.1 实验安排

选取6名非职业驾驶人作为被试,年龄30~40岁,平均驾龄5年,身体状况良好。为了较为便利地获取有效实验数据,从而进行对照实验,被试分别在上午9点左右和下午午餐后1点左右参加实验。上午9点,被试容易处于清醒状态,可被列为正常驾驶组;下午1点,被试容易处于犯困状态,可被分为疲劳驾驶组。为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实验前后都要求被试填写疲劳驾驶主观调查表,满足分组条件的数据为有效数据,否则被试需择日再参加实验。

为避免模拟驾驶真实感差的缺陷,本文在实际道路驾驶条件下开展实验。路段选择江苏镇江市S338省道,实验的道路是双向六车道,道路的总宽度为32 m,路面平整。实验中,副驾驶协助确保安全,行驶速度60~80 km/h左右,行驶10 min后开始采集数据,数据采集共20 min。直行道路上正常行驶时所采集的数据方为有效数据。实验车辆为1辆2014版宝来中配汽车,实验场景如图1所示。

1.2 脑电信号采集

实验选择型号为Spirit-10mark II便携式生物反馈仪记录被试的脑电信号,对正常驾驶干扰较小,采样频率设置为100 Hz。另外配有一台笔记本电脑连接生理反馈仪,以便实时查看脑电信号的变化。

1.3 握力信号采集

实验使用美国Interlink Electronics公司生产的FSR 408长条状压力传感器(采样频率设置为51.2Hz)来采集驾驶员对方向盘的握力信号。车辆行驶中,驾驶员需经常使用右手进行换挡等操作,使得右手对应的握力信号很不稳定,因此仅将一条压力传感器覆盖于方向盘的左半边。同时为避免因个人驾驶习惯导致数据采集不准确,要求被试在驾驶中使用标准姿势握住方向盘,即左手右手分别握住方向盘9点钟、3点钟位置,如图1所示。

握力信号采集的流程可用图2描述。通过压力传感器把握力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电压信号由AD转换器转化为数字量,转化的数据通过Arduino单片机由串口传输给计算机,在计算机上通过Arduino IDE软件编程将握力数据保存到SD卡上,从而得到可用于分析的握力信号数据。

2 信号特征

2.1 脑电特征

2.1.1 疲劳状态下的脑电特征

研究表明脑电波能够直接反映驾驶过程中驾驶员大脑活动状况,以此可以准确地判断疲劳驾驶状态。当驾驶人处于疲劳状态时,β波会减少,α波会增多,而当驾驶人从疲劳状态转为瞌睡状态时,慢波θ波则占主导的位置。可以采用脑电功率谱的比值R=(α+θ)/β来描述疲劳驾驶的脑电特征。

现采用文献[12]的疲劳状态划分方法作为判断疲劳驾驶的标准

即当计算得到R<2.88时,驾驶员处在正常驾驶状态;当计算得到R≥2.88时,驾驶员处在疲劳驾驶状态。

2.1.2 脑电信号预处理

采集到的脑电信号需经过预处理后才能投入使用。通过反馈仪自带的Bio Trace软件,利用独立成分分析法去除脑电伪迹,利用内置的数字滤波(IIR)算法,并选择常用的Butterworth滤波器函数进行滤波[13]。图3为脑电信号去除眼电、肌电干扰和滤波的前后对比。

2.1.3 脑电特征提取

以10 s为一个时间窗口将获得的长段数据划分为若干个数据样本,并利用小波包分解提取波α、β波、θ波,然后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求解脑电波的功率谱,从而得到三种脑电波的功率变化[14]。以此计算10 s数据样本的平均功率值,并代入R=(α+θ)/β求得R的值。

2.2 握力信号特征

握力信号不能直接用于疲劳检测,可从时域特征和时频域特征两方面对其进行特征变换,以获取能够表征握力的信号特征,并筛选出和疲劳密切相关的特征进行分析[15]。

2.2.1 握力信号特征变换

在时域特征方面,选择握力信号的均值、方差、标准差、最大值和最小值五个统计量来表征握力信号。与脑电信号取相同长度时间窗口,即10 s时长为一个样本,将每个样本中的第i个值设为xi,其中i=1,2,…,N,N为此样本中握力数据的个数。

(1)握力信号的均值可描述握力信号的稳定分量,如式(2)所示。

(2)握力信号标准差可表征相应时间段内握力信号的离散程度,如式(3)所示。

(3)握力信号的均方根值是握力信号的有效值,可以表征相应时间段内握力信号能量的大小,可用式(4)计算。

(4)握力信号最大值代表相应时间段内握力的最大数值:max(x)。

(5)握力信号最小值代表相应时间段内握力的最小数值:min(x)。

在时频域特征方面,选择小波系数的平方和、系数中正系数所占的比例、系数中正系数和与负系数绝对值和的比率的对数值这三个统计量来表征握力信号。以时间窗口为10 s的握力数据作为一个样本输入,握力采样频率为51.2 Hz,表明一个样本长度有512个握力序列。用哈尔小波函数做9层的小波分解,可以得到第i层的第j个小波系数[16],如式(5)所示。

式(5)中,

,l=512,r为正的归一化系数。

由式(5)可知,第i层所对应的j值是确定的。因此,针对每一层的小波系数,可计算出上述特征指标。

(6)用pi表示小波系数平方和,用其表征握力信号在对应频带上的能量,计算公式如式(6)。

(7)用pri表示小波系数正系数占比,用其表征对应的时间尺度下驾驶员握力增加的时间在整个时间窗口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如式(7)。

式(7)中,当cij>0成立时,{cij>0}值为1,否则值为0。

(8)用lpn ri表示小波系数正系数和与负系数绝对值的和之比的对数值,用其表征对应的时间尺度下驾驶员握力增加的量和减少的量之间的比值,计算公式如式(8)。

2.2.2 握力信号特征筛选

能有效区别正常驾驶和疲劳驾驶两种驾驶状态的握力信号特征才是所需特征。对正常驾驶和疲劳驾驶两组样本总体平均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从而进行握力信号特征筛选。

两组实验中每位被试驾驶20 min,以每10 s时长为一个数据样本,每人每次实验共有120组样本数据,分别计算6名被试在正常驾驶组和疲劳驾驶组中各个特征参数的平均值。经过样本t检验,得到P值,如果P值小于0.05,则表示在不同的精神状态下此特征参数有显著性差异,否则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特征能够有效地区别不同驾驶组的握力信号。

注: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0.05。

如表1所示,特征、max(x)、min(x)、pi、pri这五个参数具有显著性差异,可以用来表征握力信号。

3 BP神经网络

以筛选出的握力特征作为网络的输入,以脑电指标R值作为输出,建立神经网络模型预测R值。如果R值大于2.88,即表示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应该对其进行预警,如图4所示。

3.1 确定网络样本

每位被试进行正常驾驶和疲劳驾驶各20 min,以10 s为时间窗口长度对所有数据进行分解,可得样本1 440个。为降低计算量,随机取其中900个有效数据作为实验样本。每个样本中,脑电疲劳指标R值与握力特征参数值相对应,表示它们是同一时刻测得的数据。在实验样本中随机取其中三分之二的样本作为训练样本,用来训练网络模型;将余下的三分之一样本作为验证样本,用来验证网络的可靠性。

由于样本中参数间的数值范围相差大,需要首先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其都在一个数量级上。将数值范围规定在[-1,1]之间。

3.2 确定网络参数

(1)确定网络输入层。以10 s时间段内的握力特征参数均值、最大值max(x)、最小值min(x)、小波系数的平方和pi、小波系数中正系数所占的比例pri这5个特征作为网络模型的输入,因此输入节点数n设为5。

(2)确定网络输出层。在本文中,以10 s样本的疲劳脑电指标R值作为网络模型的输出,因此输出层节点数设为1。

(3)确定网络隐含层。对于疲劳判断这种实际工程应用问题,选择单隐层结构即能够满足要求,因此采用单隐含层BP神经网络结构。

(4)选取初始权值和阈值。对于非线性的BP神经网络系统,一般网络初始权值设置为[-1,1]之间的随机数,阈值的选取方法与权值相同。

(5)选取学习效率和期望误差。选择LM学习算法,学习效率选择自适应的方法。综合考虑隐含层节点数和训练效率,并结合设置不同期望误差的训练结果,从而设定网络的期望误差为0.001。

(6)确定传递函数。S型对数函数logsig使BP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非线性逼近能力。采用S型对数函数logsig作为隐含层传递函数,其表达式为

以S型对数函数作为传递函数,网络的输出值只能落在(0,1)或者(-1,1)区间内,而R值的范围超出了此范围,因此输出层的传递函数选择线性函数purelin。

(7)确定训练函数。BP神经网络提供多种训练函数,不同的算法有不同的适用范围,需分别利用不同训练函数进行样本训练,根据结果收敛效果,选择合适的隐层节点数和训练函数。训练结果说明,当隐含层的节点数为7时,采用trainlm函数训练的误差比较小,收敛速度快。

因此最终的BP神经网络结构为:单隐层,输入层节点数为5,输出层节点数为1,隐层节点数为7,训练函数为trainlm。

3.3 网络训练结果

选择并设置好网络所有的参数后,训练得到的误差性能曲线如图5所示。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曲线能够快速有效地达到收敛,期望均方误差能够达到先前设定的误差值0.001。

将未参与训练的300个样本作为验证样本,用以验证网络对被试自身在驾驶过程中疲劳状态的检测效果,统计得出的检测结果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基于BP神经网络的疲劳驾驶检测模型,对正常驾驶状态的检测正确率为88.2%,对疲劳驾驶状态的检测正确率为85.6%,对驾驶状态总的检测正确率87.0%。说明通过方向盘握力检测疲劳驾驶状态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4 结论

在实际道路驾驶条件下,同步采集了驾驶员脑电信号和对方向盘的握力信号。基于脑电信号能准确检测驾驶疲劳状态的特点,使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驾驶过程中方向盘握力信号与脑电信号特征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了基于方向盘握力信号特征的疲劳驾驶检测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其检测正确率达87.0%。这说明方向盘握力信号特征是可以作为检测疲劳驾驶状态的有效数据的。该技术具备容易采集、不影响正常驾驶、不受环境影响、成本低廉等特点,无论是单独用于疲劳驾驶检测,还是与其他技术综合使用,都具有明显的实际应用价值,对疲劳驾驶的实时监测有重要意义。

方向盘检测 篇2

1粮食的质量安全问题

1.1粮食的质量安全问题的特点。粮食的质量安全存在许多特性,首先最明显的,就是具有隐蔽性,人们无法直接通过肉眼来辨别粮食是否存在安全问题,必须借助仪器设备才能够进行检测,然后再由专业工作人员对检测报告进行分析研究,判断粮食是否涉及质量安全问题。其次,慢作用性也是粮食质量安全的一大特性,即不安全的因素作用于人体,产生的危害大多为慢性危害,短时间内不容易发现,但长期积累下来,会对身体造成较为严重且不可挽回的危害。通常来讲,粮食可以根据其物质含量进行分类,有些粮食本身不含任何有害物质,属于纯绿色作物。还有一些是其中含有微量的有害物质,但是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尚不能够检测到。第三种的粮食中含有一定量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仪器检测到但是这种粮食是符合国家食用安全标准的。

还有第四种,这种粮食内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1.2影响粮食质量安全的物质因素。影响粮食质量安全的因素有许多,其中物质因素占有较大比重,首先,有些粮食的质量是由作物的遗传基因直接影响的,不受生长环境、使用肥料和药物左右,这样的影响在不引用遗传相关技术的情况下是无法避免的。除此之外,外在的影响因素也是很多的,作物生长环境不适、空气或水源污染、粮食生产过程存在问题等等因素,都会一定程度的影响粮食的质量,进而引发食用安全问题。1.3影响粮食质量安全的人为因素。人为操作的影响在粮食的作物种植、作物栽培到粮食生产加工整个过程中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粮食的生产过程中,作物的种植地很难避免遭到周围空气、土壤或水源的污染,如今工业发展迅速,工业废弃物大多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或周围水域中,这种做法无疑会使周围的空气和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进而对作物的正常生长产生负面作用。其次,不科学合理的施肥和使用农药也会影响作物生长,最终造成产量减少,质量降低,有害物质含量增多,严重者甚至导致作物枯萎死亡。加工环节是粮食上市前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一环节也对粮食的质量影响很大,事实上,目前我国一部分粮食加工企业都处在中型或大型工业区,周围环境相对恶劣,空气中存在一些有害气体、烟尘、灰尘以及其他具有扩散性的污染源,这些物质的存在会危及成品粮油的质量安全。

另外,在粮食的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粮食放置区域的温度、湿度等环境不适合粮食的存放,导致粮食中滋生微生物,发霉,导致粮食出现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1.4影响粮食质量安全的主要原因。人为操作行为和物质因素对粮食的质量安全的影响只是一方面,事实上,影响粮食质量安全的主要原因还有负责粮食的生产和加工的相关单位的管理问题。质量安全管理是一项大工程,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因此需要各个部门齐心协力,相互协作,共同努力来保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序进行。经营企业规模化程度较低,不能够完全贯彻粮食质量安全方面的检测与监管,安全监测体制不够完善,对质量管理的控制力度有所欠缺,导致粮食的质量安全问题无法得到强有力的控制,人们的粮食食用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我国粮食安全生产技术的发展对策

2.1创新粮食质量安全生产、加工和绿色储粮新技术。粮食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应该从源头做起,在粮食的生产初期开始,不断研发新技术在根本上保证粮食的质量,技术的创新能够有效地改善粮食的生产环境,优化生产管理体系,提高粮食的安全性,保证生产粮食的纯净绿色,为人们提供优质、安全的粮食。在粮食作物的培育过程中,尽量选用生物肥料,将有机和无机肥料复合使用,尽量避免过量的施用肥料,喷洒农药以及各类激素制剂,这样的行为会导致作物改变自身原有的新陈代谢规律,使生长方向发生改变。因此,粮食作物的种植人员应该科学施肥,以保证作物的质量安全。2.2强化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和社会管理体系。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如此迅速之际,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是备受关注的,尤其粮食方面,粮食是人们生活中最根本的食物来源,间接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如今科技领域也迅速发展,为其他行业的智能化、简单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保证粮食的质量安全,相关单位也应该引进相关高新技术,对粮食的生产、加工、运输以及销售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现在的粮食分为很多个种类,其中部分粮食中含有一定量的有害物质,但这些对人体健康有着慢性危害的物质却无法通过智能仪器检测到,这一形势很明显是对人类身体健康安全以及粮食的发展乃至农业经济的发展不利的,由此可见,高新技术和便携智能仪器的研发任务迫在眉睫。只有在严格的质量检测和监管下,才能够生产出优质的粮食,才能够为人们提供安全的粮油产品。在作物种植之前,还应该对种植地区的土壤条件以及气候环境展开全面的调查,勘察附近是否污染严重,精心挑选出适合作物生长的种植地,后期的加工过程也要极力避免受到工业污染,并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加工操作,以保证生产加工工作的严谨性。粮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因此,粮食的质量安全必须受到高度重视,不仅仅是粮食的生产和加工的相关单位,包括消费者也应该提高对于饮食消费的安全意识,注意选择优质、安全、绿色的产品,以保证食用者的身体健康,避免受到不安全粮油产品的危害。总而言之,粮食的种植工作和生产加工过程都十分重要,这些工作必须受严格的监管,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而促进农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作者:马士成 单位:绥滨县市场监督检验检测中心

参考文献

方向盘检测 篇3

【关键词】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海洋食品方向)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C-0161-02

当今社会,大众的消费观念慢慢发生改变,食品安全成为饮食消费者关注的重点。食品安全监测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食品有害微生物的检测,食品有害微生物的检测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如何高效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很多专家学者、教师在不断探索改革。教育部在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议中指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程建设与改革,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进行,教学模式可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近几年,北海职业学院以此为本,并与行业专家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对该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海洋食品方向)的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构建符合海洋食品方向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

一、制定课程目标

(一)进行行业调研,落实专业所属职业技术领域及职业岗位内容。调研单位有当地以海产品加工的企业、食品药品检验所、质检所,测重调研食品微生物检测方面的工作:仪器设备运用,检测项目及对检验人员的岗位要求。经过调研,我们对食品微生物检测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了大体的认识了解。我国食品相关企业主要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微生物检测,食品微生物检验内容主要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环境微生物及霉菌检测等,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项目随产品特点稍有不同。

(二)制定能力本位目标。在调研、学生的实习检查过程中,企业反映部分学生特别是刚毕业学生所具备的能力不能满足就业岗位的要求。因此,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应反思:在设置课程体系时是否体现与职业岗位的对应性、明确性,是否与行业标准对接,切实培养了学生的技能。教师在制订课程目标时,要以服务现代生产、管理为宗旨,以食品微生物检测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根本,确定能力本位的课程目标,设置教学课程体系。

二、实验教学内容的构建与实施

教学内容的构建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出发,分成若干检测实际应用、行动化的学习项目,打破以知识为主线,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模式。

(一)工作任务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岗位是食品微生物的检测,整个工作流程:确定检验程序(包括检验标准和方法)→采样、样品处理→样品检测(培养、观察)→撰写检测报告。并将这些工作任务转化学习任务,设置为能看(观察形态)、能养(培养微生物)、能检(微生物的卫生检验),由基础到专业的学习任务。

(二)职业能力分析。职业能力取决于个人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高低。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笔者认为食品微生物检测岗位人员的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1)个体方法能力,如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学习能力等;(2)社会能力,如团队合作能力、食品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等;(3)专业能力,主要是食品微生物的观察、培养、卫生检验能力,核心能力是微生物卫生检验能力,能够正确的采样、预处理样品、检测样品、撰写检测报告,达到中级食品检验员微生物检测方面的标准要求。

(三)教学内容设计。具体如下:

1.设计思路。以项目教学法来设计教学内容,设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模式,体现适用、突出地方特色、遵循职业成长规律等特点。内容设计首先要适用,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检测工作的结合。针对食品微生物检测方面的实际工作任务要求,删除菌种选育等实验,并能涵盖微生物检验职业资格标准。其次,要突出海洋食品检测的专业特色,服务当地企业。食用海产品可能发生副溶血性弧菌中毒的现象,尤以被污染的新鲜的软体类海产品为甚,因此,安排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作为食品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内容之一,同时,检测原料中以海产品为主。再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实验顺序安排要合理。

2.教学内容。在对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及课程设计思路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内容:微生物初步分类与鉴定、微生物培养技术、食品微生物卫生检验技术等教学项目。这三个项目是独立的且有递进关系,内容由易到难,技能培养形式由单一基本技能到综合技能递进培养。微生物初步分类与鉴定、微生物培养技术等学习任务的设计基本上是一些常规的实验,而在食品微生物卫生检验技术的内容设计上再次专业地方特色,检测材料以当地海洋及制品为主,如鱼、虾、贝,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增加副溶血性弧菌等的检测。

(四)内容实施。高职生大多学习能力较差,因此如何有效进行教学内容实施是很重要的问题,建议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等,让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师生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适用系统性强的课程,如食品微生物学。本文试以冷冻海鲜(鱼丸)的菌落总数检测为例,简要说明项目教学法中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等环节。(1)资讯。教师下达鱼丸菌落总数检测的任务,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获得鱼糜制品卫生标准、微生物指标检测方法及检验报告的撰写方法等知识。(2)计划。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2-3个学生,要求每组自行设计详细检测方案。(3)决策。在老师的组织下,各小组对方案进行讨论,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修改,确定可行性的检测方案。(4)实施。各小组按各自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处理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根据鱼糜制品卫生标准判定所检样品是否合格。(5)检查。针对各小组的实验情况,老师巡视指导,及时指正实验操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及时指正不规范甚至错误的操作,起安全监督作用。(6)评价。实训完成后,师生共同完成实训总结,主要是实训处理关键点及实训失败的原因。

三、教学改革效果

北海职业学院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约4年时间,在不断实践探索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从中都获得很大的进步。

(一)教师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与手段,职业技能得到了提升。为加强课堂效果,教师不断研究学习,借鉴一些创新型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教学,同时还要与生产企业密切联系,掌握生产技能,了解最新生产技术,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产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有改革创新意识,善于总结。教师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的角色,演变为指导、协调、观察、主持甚至企业生产者的角色,在角色的演变过程中,能力不断提高。

(二)加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特别是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养与锻炼。教学内容的设计是较为真实的社会工作过程,通过学习,学生对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有了较为完整的认识,在从单项技能到综合技能递进式的设计项目内容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工作经验不断积累,操作技能逐渐熟练,工作岗位的胜任能力增强,同时,加强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团结合作的能力,无形中提升了职业基本素养。在整个过程中,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职业能力明显得到加强。

(三)高效利用了教学资源。保证学生实验时间,是学生能力养成的前提。因此,探索教学效果的提升措施之一是开放实验室,保证学生实验时间,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的资源效益。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开放使用部分仪器设备,让学生敢于尝试探索。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合理安排实验周期。微生物卫生检验实训多属于综合性项目,连贯性较强,耗时较长,组织方式比较灵活,现有课程实验安排时间比较分散,保证不了学生的实验时间,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建议这类实验以实验周形式集中安排。

(二)改善实验条件。北海职业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开设的时间相对较短,实验设施比较薄弱,实验条件受到时间、经济状况等约束,场地和设备都使实验的开设受到制约。为了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应适当加大资金投入,添置设备和建立更多的功能室。

(三)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食品微生物实验室比较特殊,特别是安全问题,除了水、电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化学试剂的可能造成的意外外,还可能存在被微生物特别是病源微生物感染实验者或污染实验室的情况。因此,要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实验室规章管理制度,熟识仪器的使用和药品的配制,合理安排实验管理人员,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制订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保证实验教学安全、高效、有序地完成。

【参考文献】

[1]黄静芳,易丽娴,肖洋.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2012(5)

[2]覃海元,杨昌鹏.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构建[J].广西轻工业,2011(7)

[3]王建,罗红霞,汪长钢,等.基于工作过程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的改革[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2(4)

[4]张瑕晶,唐劲松,管远红,等.以任务驱动的项目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4)

[5]曾小峰,吴德仁,陈坚磊,等.北海市海产品微生物污染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2(8)

方向盘检测 篇4

1 转向参数测试仪主要参数及测量条件简述

被测量对象:WZX─I型转向参数测试仪,它是以MCS-51单片机为核心,由传感器及数字显示仪表组成的智能化测试仪器,适用于对方向盘式机动车辆的转向性能测试试验。

测量环境条件:温度为0~40℃,相对湿度不大于85%。

测量范围:方向盘转角≤1080°

最大允许误差:转角±1°

分辨率:转角为1°,数字显示。

2 转向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1.测量方法:

将WZX─Ⅰ型转向参数测试仪按说明书要求安置叉车方向盘上,要求二者转向同轴心,校准调零后,根据转向参数测试仪测量范围选择测量点,沿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不同角度并读取显示值。

2.数学模型

式中:θ—被测方向盘转向量;

δ—转向参数测试仪读数值。

3.输入量δ的标准不确定度u (δ) 的评定

输入量δ标准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是:重复性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u (δ1) 和转向参数测试仪最大允许示值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u (δ2) 。

3.1 重复性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u (δ1) 的评定

评定方法:采用A类方法进行评定。重复性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u (δ1) 可以通过转向参数测试仪,选择90°转角处为测量点,重复性测量10次,得到测量数列(如表一)。

其平均值为

单次实验标准差s (服从t分布) :

任意选取3台同型号的转向参数测试仪, 在每台90°、180°、270°转角处连续测量10次共得9组测量数列,分别按上述计算得到单次实验标准差(如表二)。

合并样本标准差sθ为:

实测量情况为在重复测量条件下测量2次,以2次测量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则可得到:

标准不确定度:=0.046°

自由度:v (δ1) =m (n-1) =9× (10-1) =81

3.2 转向参数测试仪最大允许示值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u (δ2) 的评定

评定方法:采用B类方法进行评定。由于转向参数测试仪最大允许误差为±1°,取区间半宽a=0.5°,其数显量化误差以等概率分布 (矩形分布) ,取包含因子k=,考虑其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自由度。

3.3 输入量δ的标准不确定度u (δ) 的计算

自由度为:

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的表二9组转向角实验标准差计算结果评定

4.1. 灵敏系数

数学模型:θ=δ

灵敏系数:c==1

4.2. 各不确定度分量汇总及计算 (如表三)

4.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4.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有效自由度计算

取有效自由度veff→∞,对最终结果不会有太大影响。

5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取置信概率p=95%,有效自由度veff→∞取,查t分布表得到kp=t9 5 (∞) =1.9 6,

于是可计算扩展不确定度U95为:

U95=kpU95=1.96×0.293°=0.574°

考虑到转向参数测试仪转角最大允许误差为±1, 分辨率为1°, 可取U95=0.574°≈0.6°。

3测量结果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风险最小化处理

根据叉车检验规程的要求:叉车方向盘自由转向量左右各不得大于15°。设方向盘自由转向量测量值为15°, 则测量结果可以表示为15°±0.6°, 其中0.6°为U95值。可见, 只有当方向盘自由转向量检测数据不超过14.4°时, 按以上评定方法及评定测量结果, 才可以保证方向盘自由转向量肯定不会超过15°, 判定结论为合格, 承担因测量误差引起的风险为零;当方向盘自由转向量实际测量为15°时, 判定结论仍为合格, 但是将承担因测量误差引起的风险为50%。

4评定结论

经上述评定分析可得以下结论: (1) WZX—I型转向参数测试仪转向量测量扩展不确定度为U95=0.6° (veff→∞,kp=1.96) ; (2) 转向参数测试仪本身的示值误差u (δ2) 对合成标准不确定uc (θ) 度影响最大,若要减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必须减小仪器本身的示值误差,即检测仪器的合理选取对叉车检测结果至关重要; (3) 合理的不确定度评定分析有利于降低因测量误差引起的检测风险。

参考文献

[1]茅庆潭.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培训讲义.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4.

[2]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8.

[3]JJG 1027-91.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中国计量出版社, 1991.8-9.

[4]CNAS—GL05.测量不确定度要求的实施指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2006.

方向盘检测 篇5

摘要:随着石油、天然气等工业的发展,管道输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石油、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一旦发生泄漏,极易造成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因此对输配管网的实时泄漏检测和定位显得异常重要,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系统介绍了泄漏检测和定位方法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了泄漏检测和定位技术的发展方向.作 者:王晓宇 王树立 WANG Xiao-yu WANG Shu-li 作者单位:王晓宇,WANG Xiao-yu(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江苏,常州,213164;江苏工业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016)

王树立,WANG Shu-li(江苏工业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江苏,常州,213016)

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发展方向浅析 篇6

食品安全现状

当前, 我国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农药、兽药的大量使用;添加剂的误用、滥用;各种工业、环境污染物的存在;有害生物和疫病多次发现;生物技术和食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带来的可能的负面效应;新疾病的出现和原已消灭的重大疫病的死灰复燃等。近年在市场上曾发现食物加吊白块、鸡鸭饲喂激素、海鲜用甲醛浸泡等, 还有在水果上喷施催熟剂、膨大剂, 在蔬菜上喷施剧毒农药等案例。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 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 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 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 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 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 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 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 其种类之繁多, 手法之新颖令人咋舌。

食品危害的定义和分类

食品危害包括会对食品产生潜在的健康危害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或状态。食品危害的种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物理危害:可使人致病或致伤的任何非正常的物理材料。

化学危害:生长、收获、加工、储藏和销售过程中加到食品或原料中的化学物质造成的危害;误用或超出限量;化学清洁剂、农药残留、有毒金属元素、兽药残留、食品化学添加剂、包装迁移物、亚硝酸盐、硝酸盐和亚硝基氮化物以及其他违法添加物。

生物危害: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代谢毒素。

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分析

农药、抗生素残留的定义及检测方法

农药残留:农药施用后, 残存在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产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抗生素残留: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品原料, 其药物分子的原形或代谢产物可能过量地蓄积、储存于动物的细胞、组织器官或可食性产品中。

农药残留的的方法有气相色谱 (GC) 、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毛细管区带电泳技术 (CZE) 、薄层色谱。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微生物测定法、理化检测法、酶联免疫测定法、传感器、蛋白芯片、样本处理技术:超声波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SFE) 、固相萃取技术 (SPE) 、固相微萃取技术 (SPME) 样本纯化 (柱层析、液液分配法) 和浓缩 (真空旋转蒸发) 。

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

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支柱, 在安全性监督管理下, 在允许范围内按照要求使用一般来说是安全的。GB 7718-2011已确立了2320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限量值。

食品中糖精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法, 食品中环己基磺酸钠 (Sodium cyclamate) 的测定:气相色谱法/比色法/薄层层析法。

食品包装的有毒迁移物的定义及检测方法

食品包装是食品业重要组成部分, 应用多学科 (化工、生物工程、物理、机械、电子等) 知识, 形成集先进技术、材料、设备为一体的完整工业体系。

迁移:包装材料与食品直接接触, 很多材料成份可转移进入食品中。

重金属及其他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方法

重金属有毒元素:铅、镉、汞、铬、锡、镍、铜、锌、钡、锑、铊等。轻金属:铍、铝。类金属:砷、硒。

食品中汞的测定: (国标方法)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冷原子吸收光谱法和二硫腙比色法;甲基汞可用气相色谱法和冷原子吸收法。

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和杂环胺类化合物, 食品中N-亚硝胺类的测定:气相色谱-热能分析法 (GC-TEA) 、气相色谱-质谱法。

杂环胺类化合物 (Heterocyclic amines) :食品在加工、烹调过程中由于蛋白质、氨基酸热解产生的一类化合物。

二噁英 (Dioxin) :一种无色无味的脂溶性物质, 它并不是一种单一性物质, 而是结构和性质相似的众多同类物或并构体有机化合物的简称。二噁英的检测:超微量多组分定量分析:现代有机分析的难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 。

细菌、真菌及其毒素

细菌性食物中毒:指因摄入被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真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或动物吃了含有真菌产生的真菌毒素 (Mycotoxin) 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现象。

真菌毒素中毒症 (Mycotoxicosis) :由真菌毒素引起的人或动物的疾病统称为真菌毒素中毒症。

细菌及真菌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细菌鉴定系统。

结语

浅谈超声检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篇7

关键词:超声检测,缺陷,自动化,相控阵,空气耦合

0 引言

无损检测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1],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无损检测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应用较广的无损检测方法主要是渗透检测、磁粉检测、涡流检测、射线检测和超声检测[2]。这五中方法各有使用范围, 其中渗透检测只能够检测工件的表面缺陷、磁粉检测和涡流检测能够检测工件的表面以及近表面缺陷, 射线检测能够检测工件的内部缺陷, 超声检测不但能够检测工件的表面缺陷还能够完成对内部缺陷的检测, 除此之外由于超声检测具有穿透能力强、操作简单、检测成本低[3]等优点已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超声检测目前已广泛的应用在铁轨、大型压力容器、核设施安全控制等方面, 主要是以分析波形的变化来判断工件质量的好坏,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 低效率的超声检测已不能适应工业的发展, 以及简单的波形信号也很难分辨出缺陷是否存在, 针对常规超声检测的这些缺陷, 目前高效率、高分辨率的超声检测方法相继出现。

1 超声检测的基本原理

常规超声检测主要是利用超声换能器发射与吸收声波, 根据波形的突变来判断是否有缺陷的存在[4]。如果工件内没有缺陷, 超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相当于在同介质之间传播, 这样声波不会发生突变, 直到声波传播到达工件的底部才会有反射声波, 这时候整个示波屏上显示有端面回波和底面回波;当工件内有缺陷的时候, 相当于工件内的材料组织特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样声波在与异质材料发生相互作用的时候会产生另一个回波, 这个回波就是缺陷回波, 而没有缺陷的地方, 声波还会继续传播直到与工件底部发生相互作用, 因此在有缺陷的工件中不但有端面回波、底面回波还会有缺陷回波。

2 超声检测发展趋势

2.1 相控阵超声检测

常规的超声检测只能够以波形的方式显示缺陷的位置, 但是当缺陷较小的时候缺陷波就很容易埋藏在噪声中, 这样以来缺陷就很难发现, 针对这些问题, 相控阵超声检测[5]以缺陷成像的技术能够成功的发现较小的缺陷, 并且此方法对缺陷的定位相当的精确, 依据实验数据基本能够达到90%之上, 目前相控阵超声检测已经能够成功的检测出汽轮机叶片缺陷、发动机曲轴、核装置等, 而且近年来生产的便携检测设备的生产更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相控阵超声检测的应用。

2.2 非接触空气耦合超声检测

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是接触式检测, 这种方法有很多的优点, 但是检测过程中需要连接楔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声束, 空气耦合超声检测是非接触式超声检测[6], 它是以空气为介质进行检测, 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对声束的约束, 可以实现对工件的快速高效的检测。其检测原理与常规超声检测相同, 具体也分反射法和透射法, 虽然非接触空气耦合超声检测能够满足航空复合材料的检测, 但是目前由于其声场特性没有及时的解决以及其声阻抗较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

2.3 非线性超声检测

常规的超声检测是利用声波的线性传播特性, 来对材料的不连续性进行判断, 但是线性超声在检测中理论上会存在绕射波, 即当缺陷的大小仅为超声波长的二分之一时会产生绕射波, 因此理论上线性超声检测不能够完成其波长二分之一以下的缺陷检测, 非线性超声检测[7]利用有限振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时介质或微小缺陷与其相互作用的非线性效应, 实现材料性能评估和微小缺陷的检测。非线性超声检测能够完成材料内部晶格的变化, 因此能够发现微小缺陷的检测, 目前非线性超声检测已经能够利用材料的非线性系数对材料的弹性常数测定、复合材料粘接面粘接强度评估、材料力学性能退化评价以及连续体铸造钢非金属夹杂检测等, 除此之外, 常规检测只能对张开的裂纹进行检测对于处于闭合阶段的裂纹还无法检测, 非线性超声检测能够根据非线性弹性系数对闭合裂纹进行评价, 缺陷的定量检测一直是超声检测中的难点问题, 非线性超声检测根据非线性系数的测定能够建立与缺陷大小之间的联系, 虽然非线性超声检测有一系列的优点, 但是也存在不足, 常规超声检测对缺陷的定位相当的精确而非线性超声检测需要对对缺陷信号的频谱进行分析, 因此对缺陷的定位比较的困难。目前利用非线性超声进行检测主要是得到的一些实验结果, 对于其机理研究比较的少, 这也是下一步的研究要点。

2.4 自动化超声检测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零件生产质量的要求, 零件在生产时就需要进行质量监控, 因此在生产阶段就需要对其进行质量检测, 淘汰不合格产品, 由于零件的生产量较大, 如果人工检测不但检测效率低很容易存在漏检的可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设计自动化超声检测系统[8], 利用机器完成对工件的全面检测, 这不但解决了漏检的可能, 一旦发现存在缺陷的工件系统就会进行报警, 然后将不合格产品重行进行再生产。

3 展望

超声检测已经从传统的A扫描检测发展到现在的相控阵B扫描检测, 实现对缺陷的成像;从接触式检测向非接触式的空气耦合检测发展, 释放了对声束的约束;从发现宏观缺陷的常规线性检测向发现微观裂纹的非线性超声检测进步;此外快速的超声检测才能适应工业生产中的质量控制, 因此自动化超声检测应用而生。这些新的方法的产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超声检测的研究热门, 其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晓川.无损检测梦想更飞扬[J].中国船检, 2013 (8) :106-108.

[2]贺延涛.基于纹理特征的磁片表面刀纹缺陷检测[D].复旦大学, 2012.

[3]李理.超生波检测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的方法探讨[J].交通标准化, 2012 (11) :59-61.

[4]鲍晓宇.相控阵超声检测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D].清华大学, 2003.

[5]李衍.相控阵超声检测国际动态[J].无损探伤, 2008, 32 (6) :56-60.

[6]周正干, 魏东.空气耦合式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44 (6) :10-14.

[7]陈振华, 史耀武, 赵海燕, 等.微小缺陷的非线性超声检测及其成像技术[J].声学学报:中文版, 2010, 35 (1) :9-13.

方向盘检测 篇8

1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在现代汽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可以通过检测设备和计算机来实现,在不对汽车进行解体的情况下完成试验和检测。当前,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安全性检测

在汽车安全性检测中,包括制动力检测、侧滑检测、转向检测和前照灯检测。制动力检测主要是将汽车驶入到制动试验台,然后通过计算机的实验检测,对汽车左右车轮的最大制动力系数进行检测和采集,再通过计算机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国家相关的标准进行对比,以此判断汽车的制动力是否合格。侧滑检测主要是将汽车以3-5km/h的速度垂直侧滑板驶入侧滑试验台,当前轮完全平稳通过滑动板之后,对汽车的侧滑方向和侧滑量的系数进行读取。转向检测主要是通过转向试验来判断车辆转向是否存在故障,检查轮胎气压是否充足,用四轮定位仪检查前轮定位参数;当动力转向系统出现转向沉重的故障时,应先检查油泵传动皮带的松紧度和供油量,必要时再拆检或更换动力转向油泵等。前照灯检测主要是利用检测仪器对前照灯的发光强度以及光轴偏移量进行检测,以此来判断远光灯、近光灯和垂直照射的方向是否存在偏差。

1.2 动力性检测

动力性检测包括车速检测、发动机功率检测和其他部分的检测。车速检测时将车辆驶入速表试验台,当汽车的驱动轮稳定之后,踩下加速踏板驱动车辆匀速的平稳加速,当汽车车速达到检测的车速标准时,对试验台上的速度指示仪器的数据进行读取,同时可以实现对加速能力、底盘输出功率的检测。在发动机功率检测时,可以通过发动机技术的状况变化来判断,如启动困难、漏油、异常声响等现象,都会对发动机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他部分的检测包括扭矩、供给系和点火系状况等。点火系容易发生的故障,主要有无火、火弱等,可以通过点火系的线路检测和点火器的检测进行判断。

1.3 车辆噪声和废气的检测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容易产生噪音,可以通过声级计对车辆的噪声进行检测。在汽车排放的尾气中,一般包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硫化物等化学物质,可以通过怠速检测法或者高怠速检测法对车辆的废气进行检测。

1.4 可靠性检测

车辆的可靠性是影响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对车辆可靠性的检测,主要是针对测量存在的异常声响、变形以及磨损等情况,对可靠性的检测是保证车辆稳定运行的基础。

1.5 经济性检测

车辆的经济性检测主要是针对车辆的燃油消耗,一般可以通过油耗仪器对燃油的体积或质量进行检测,以此来判断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油耗,同时也能够对车辆的维修质量进行评价。

2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发展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检测诊断技术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而且在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的基础上,逐渐向着更加智能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

2.1 检测基础规范化

随着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检测诊断技术也日渐规范,在检测体系和检测基础方面也体现出规范化的特点。对硬件检测相配套的技术和规范进行完善的同时,对技术软件也要进行不断的规范。如,在检测诊断的项目和标准方面、汽车技术状况的评价细则方面,都需要按照国家标准和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检测要求和技术标准,并且通过文件的形式进行认证和规范,从而为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提供规范化的保证。

2.2 高新技术在汽车检测诊断中的应用

当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提供了更多的技术参考,同时也促进了更多高新技术在汽车检测诊断领域中的应用。第一,光电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的应用。目前,光电技术已经在国外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中获得了一定的应用,同时与计算机处理技术的有效结合,实现了对汽车技术状况的自动识别。通过光电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故障发生的位置,找到引起故障的原因,为维修人员提供更多的参考。我国在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发展中也逐渐引进光电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这将有效的促进我国汽车检测诊断的效率。第二,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我国在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智能化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比如四轮定位检测系统等仍然需要依靠进口的设备来实现,因此我国需要加大在汽车检测诊断智能化设备方面的开发力度,促进我国汽车检测诊断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第三,显示技术和高精度传感器的应用。如今的汽车制动试验台已经逐渐向着通用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在检测精确度的控制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显示技术和高精度传感器在汽车检测诊断中的应用也日渐广泛,通过显示技术将检测结果利用图形和数据的方式进行输入,使检测人员能够更加直观和清晰的了解到检测的结果,帮助检测人员获取更有效的故障判断方法。

2.3 监控和汽车技术状况的发展

现在国外已经在汽车技术状况监控和预测方面进行研究,如预测汽车制动鼓与制动蹄的配合、气缸活塞与活塞环的配合状态方面,不久将会有新的进展和突破,并将会进一步扩展到系统状态和元件状态的预测。因此,当前我国也应向监控和汽车技术状况的预测方向发展,以提高汽车的综合性能,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

2.4 汽车检测管理网络化

目前,在汽车检测管理方面已经能够通过计算机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但是由于每个单独的检测站在计算机监控方式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数据传递和分享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这也阻碍了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发展。因此,在未来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实现汽车检测的网络化管理,提高数据传输的有效性,促进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全面发展。

3 结语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在现代汽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检测诊断技术也将向着更加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鉴定车辆状况、提高车辆维修水平方面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乃利,韩显清.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应用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05).

[2]林参.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方向[J].青春岁月,2012(09).

[3]陈广勇.论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J].广西交通科技,2013(06).

[4]顾国瑞.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云南交通科技,2010(02).

方向盘检测 篇9

1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概述

当前形势下, 我国颁布了《食品卫生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 用以规范食品安全相关问题, 并在省市地区各级政府建立了食品安全管理条例。2010年以来, 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相对以前来说, 有着明显的提升。在2010年上半年的食品抽样检测中, 其合格率超过了90%, 并且保持着进出口食品高合格率。然而, 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食品相关行业生产力水平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水平, 而且食品企业诚信意识不强 (尤其是民营、私营企业) 、食品消费价值水平低下、安全意识观较差, 种种原因, 造成了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仍十分严峻, 具体表现为:1) 微生物污染食源现象严重。毋庸置疑的是, 致病性微生物所导致相关疾病是当前食品安全面临的首要问题, 就我国而言, 大部分的食物中毒都是由于致病性的微生物而引发。致病性微生物在我国常见的一般有以下几种:沙门氏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微生物污染食源的现象每年都呈上升的趋势。2) 施肥以及农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毫无疑问,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 大米、小麦以及蔬菜种植过程中,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生长调节剂, 往往使食品在源头就被污染, 大面积、大剂量地使用化肥、农药, 会导致食物中硝酸盐积累增加,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食物致癌物质中, 亚硝酸盐是最为主要的, 其对人体的伤害是巨大的。当前农药残存也是构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 有机蔬菜是当前最为火热的话题。3) 由于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淡薄, 更有良知缺乏的问题, 致使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假冒伪劣问题突出。4) 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食品在加工过程中, 不可避免投入各种添加剂, 来迎合不同人体口感要求, 然而, 不法加工组织肆意添加防腐剂、色素以及各种化学保鲜物质, 导致食品安全隐患大大升高, 如媒体报道中涉及的三氯氰胺奶粉案以及地沟油案。

2 食品安全检测发展方向分析

随着用硫磺熏制毒辣椒、毒粉丝案, 用病死猪肉加工肉馅案, 用罂粟壳加工卤肉案, 劣质奶粉导致大头娃娃案, 三氯氰胺以及苏丹红等一个个食品安全事件被媒体揭露, 一个个重要的问题摆在眼前:如何有效加强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趋势如何?

2.1 基因芯片检测技术趋势

早前Anthony等人建立了一个在短时间内通过测定致病性微生物含量的方法来快速检测食品安全性能, 其通过158例经血培养鉴定为阳性的样品进行检测, 其有效合格率达到80%。Carl等针对四种细菌 (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空肠弯曲菌) 的单一研究, 而推出了基因检测法, 此法大力提高了检测的精度, 而且节省检测时间, 可操作性强。其主要方法是:从水以及食品中, 分离出相关的致病性微生物或者是其他微生物, 通过沙门菌、志贺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标准菌株作对照, 比较观察相关细菌的特征, 从而得出相关微生物的致病因子。基因芯片检测技术与常规检测方法、PCR检测方法相比较而言, 其检测细菌的种类广泛, 检测的合格率高达99%, 检测时间大大缩短。基因芯片技术一般而言, 其检测时间为四个小时, 传统的PCR技术需要八个小时。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的发展, 大力变革了食品安全检测相关理念, 尤其是对前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检测。因为当前形势来看,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 争议很大, 而且现今仍没有通行的检测方法, 但是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可以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精确地检测。利用分析当前通用的基因报告以及各种基因特意片段, 将其制成芯片样品, 然后与被检测的食品进行简单杂交, 即可准确判定转基因食品的特征性能。

2.2 免疫学技术

免疫学技术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直接的反应, 加之免疫相关技术来检测细菌。免疫学技术的优点是可直接选择细菌, 而不需要对细菌进行分离, 直接通过免疫法进行细菌的筛选。因为抗原与抗体间的反应种类很多, 所以, 免疫学方法也不统一, 当前在食品安全检测中, 常常用到的是免疫磁珠分离法、免疫力检测试剂条、免疫乳胶试剂、免疫酶技术、免疫深沉法或免疫色谱法等。免疫法具备非常高的精确度, 被检测食品可通过增菌后, 在短时间中便能检测到, 而且更为突出的一点便是, 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反应时间相当短。在免疫磁珠分离大方法中, 能迅速采集以及浓缩大量的食品中的微量细菌, 并分析其危害性, 可以有效预防TDH阳性副溶血性弧菌所带来的食物中毒。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能准确地检测出沙门氏菌, 通过抗体的置入能有效形成免疫层析条, 组织此类细菌的相关危害, 为当前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2.3 农药残存检测技术趋势

目前绝大多数色谱农药残留的检测都是通过选择性的检测器:电子俘获检测器 (ECD) 、氮磷检测器 (NPD) 、火焰光度检测器 (FPD) 、荧光检测器、质谱 (MSD) 以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免疫分析检测方法。

ECD主要用于检测有机氯、菊酝类等含卤素的农药, 灵敏度非常高;NPD主要用于检测含氮、磷的有机磷、氨基甲酸脂类等农药;FPD主要检测有机磷类农药;荧光检测器主要用于液相色谱仪的氨基甲酸酝类农药的衍生化检测。近年来, 随着农药事业的发展, 农药残留检测的验证技术需要重新认识。MSD是验证分析最常用的技术, 也可以用于定量分析, 但价格昂贵、技术要求高。自从出现毛细管色谱柱后, 二维色谱发展很快。使用不同的两个仪器或使用一个具有双柱 (不同极性) 、双通道、双检测器的仪器, 一次取样可同时获得两组信息。美国FDA、欧共体等都是先采用此法作定性检测的。此法比较适合中国实际,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刘长武等人研究出二维色谱快速检测数十种农药的检测方法。美国已经报道利用快速扫描技术在大约1h定性定量检测几百种不同类型的农药。色谱等仪器分析技术对于检测技术人员和仪器要求较高, 但可以对于农药残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可以检测几种甚至几百种已知和未知的农药, 检测灵敏度高, 可以提供科学准确、公正的检测数据, 作为仲裁依据。作为一种实验室快速检测技术, 可以与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结合, 发挥各自优势, 增加监督管理的力度。

3 结语

方向盘检测 篇10

一、研究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意义

1、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是改革汽车维修制度, 实行视情维修的必要手段

早期的汽车维修方式采用“事后维修”和“定情强制维修”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事后维修, 不切不修, 这种方式隐含着对人身安全的威胁和造成财产重大损失的危机;定情强制维修往往造成盲目修理或失修现象, 随着制造工艺改进, 汽车寿命延长, 目前广泛用了视情维修制度, 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零件的使用潜力, 减少不必要的拆卸, 大大地提高了汽车的可靠性和使用经济效益。显然, 推行视情维修, 需要先进的检测诊断技术。

2、发展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是提高维修效率, 监督维修质量的迫切需要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 汽车结构也日益复杂。我国现在汽车保有量约5000万量, 1970年平均每辆汽车电子装置价值约25美元, 而现在轿车电子装置价值以超过4千美元。由此产生的后果是熟练汽车维修工严重短缺, 汽车维修保养所依赖的先进检测诊断技术有待发展。可以这样说没有检测诊断技术, 汽车技术保障系统中就缺少一个重要的环节, 汽车的技术状况就不能迅速的恢复, 汽车维修保障体质就只会停留在事后维修和定期强制维修方式上。

3、加强汽车安全性能检测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有效手段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加, 公路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据统计, 近几年我国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造成每年死之人数近15万人, 伤超过60万, 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惊人, 我国交通事故也呈现上升趋势。

二、汽车检测诊断的方法

1、人工经验诊断法:

不需专用的仪器设备, 但对诊断人员的经验依赖性强, 诊断速度慢, 准确性差, 不能定量分析。

2、现代仪器设备诊断法:

其诊断速度快、准确性高、能定量分析, 但该方法需占厂房, 投资过大。

3、自诊断法:

是利用汽车电控单元的自诊断功能, 通过故障代码的输出表征故障的部位的一种方法。

三、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应用的主要内容

1、安全性

(1) 制动力检测程序:采用汽车制动试验台, 当电脑确定汽车进入制动试验台后, 采集汽车左右车轮的最大制动力, 然后通过电脑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计算, 并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 以判断制动是否合格。

(2) 侧滑:汽车以3 km/h~5 km/h的速度垂直侧滑板驶向侧滑试验台, 使前轮平稳通过滑动板;当前轮完全通过滑动板后, 从指示装置上观察侧滑方向并读取、打印最大侧滑量。

(3) 转向:做转向试验, 进行转向沉重的故障确诊;检查轮胎气压是否充足;检查转向器及转向节衬套、轴承和纵、横拉杆各连接处的润滑情况;检查转向器有无故障;检查转向节与主销;用四轮定位仪检查前轮定位参数;当动力转向系统出现转向沉重的故障时, 应先检查油泵传动皮带的松紧度和供油量, 必要时再拆检或更换动力转向油泵等。

(4) 前照灯:采用前照灯检验仪对前右灯和前左灯进行发光强度和光速照射方向的检测, 从前照灯检测仪的显示屏上分别测量左右远、近光束的水平和垂直照射方位的偏移值。

2、可靠性

汽车的可靠性的检测主要包括汽车的异响、磨损、变形、裂纹等检测。

3、动力性

(1) 检测车速。将汽车开上车速表试验台, 待汽车的驱动轮在滚筒上稳定后, 挂入最高档, 松开驻车制动器, 踩下加速踏板使驱动轮带动滚筒平稳地加速运转;当汽车车速表的指示值达到规定检测车速 (40 km/h) 时, 读出试验台速度指示仪表的指示值;或当试验台速度指示仪表的指示值达到检测车速时, 读取车速表的指示值。

(2) 检测加速能力。

(3) 检测底盘输出功率。

(4) 检测发动机功率。发动机技术状况变化的主要外观症状有:动力性下降, 燃料与润滑油消耗量增加, 起动困难, 漏水、漏油、漏气、漏电以及运转中有异常响声等。

(5) 检测扭矩和供给系。

(6) 检测点火系状况。点火系的主要故障有无火、缺火、乱火、火弱及点火正时失准等, 检测时, 主要是对点火系线路和点火控制器进行检测。

点火系线路检测:检测时使用万用表, 采用逐点搭铁检测法可确诊断路部位, 采用依次拆断检测法可确诊短路搭铁部位。检测程序可从前向后, 也可从后向前, 或从中间向前、向后依次选择各个节点进行。重点检测低压线路, 包括点火控制器和霍尔信号发生器的检测;检测高压线路时, 主要是用万用表检测高压线的通断、阻值以及其连接接头情况。

点火控制器检查:应进行点火控制器电源电压检查、通断检查、输出电压检查和霍尔信号发生器检查。

4、经济性

主要指车辆的燃油消耗, 常通过燃油消耗检测仪测定燃油消耗量的容积或质量来表示, 以此来评价在用汽车状况和维修质量的综合性参数。

5、噪声和废气排放状况

(1) 汽车噪声的检测:采用声级计进行汽车噪声检测。

(2) 检测汽车废气。汽油车排气污染物的测量, 采用怠速法或双怠速法, 规定各排气组分均应采用不分光共外线吸收型 (NDIR) 监测仪进行;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的测量, 采用滤纸烟度法, 规定采用滤纸式烟度计进行等。

四、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发展方向

1、光电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的运用

目前国外的汽车检测设备已大量应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 并采用计算机测控, 能对汽车技术状况进行自动识别检测, 并能诊断出汽车故障发生的部位和原因, 引导维修人员迅速排除故障。因此, 我国应尽快将光电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运用于汽车检测诊断技术上, 如将光电技术运用于前照灯的检测上, 以提高光轴定位, 光度测试的精度。

2、汽车检测设备智能化

国外的有些汽车检测设备具有专家系统和智能化功能, 而目前我国的汽车检测设备在采用专家系统和智能化诊断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如四轮定位检测系统, 电喷发动机等。

3、显示技术、高精度传感器的应用

在汽车制动试验台的设计上, 已完全淘汰了测力弹簧, 而代之高精度的应变计 (压力传感器) , 具有很高的现行精度。而这种高精度传感器, 由于其通用化、标准化、清晰化程度大大提高, 已成为检测设备显示方式今后的发展方向。随着显示技术的进一步计算机化, 通过图形、数据来动态显示测量值的方式, 将使得人们更为直观、清晰的理解检测数据。

4、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为了节省汽车检测的费用、场地、人员和提高汽车的检测效率, 当前汽车检测设备的功能正从单机单功能向单机多功能的综合测试台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良清.浅析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向[J].实用汽车技术, 2008 (1) .

[2]王静文.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8:90-120.

【方向盘检测】推荐阅读:

轴承方向检测10-02

定位方向07-20

新型方向05-09

培育方向05-17

改变方向05-18

投资方向05-20

明晰方向05-24

岗位方向06-02

办学方向06-02

运动方向06-19

上一篇:法权结构论文下一篇:数学学习过程评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