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环境

2024-11-04

游戏环境(通用12篇)

游戏环境 篇1

环境与幼儿的游戏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创设的良好环境能有效地提高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下面笔者通过自己日常工作所累积的经验和问题, 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民主化环境中诱发幼儿自主游戏

1. 使用平等的语言。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常用讨论和商量的口吻与他们对话。如经常说“能不能?” “让我们一起来好吗?”“你说应该怎样呢?”等等,让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这样他们就敢于与老师交流、提问,可为下次活动打好基础。如, 在主题活动“三只熊”中,幼儿对大、 中、小物体配对有疑议,以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他们认为现实生活中不一定大的人 (物) 就配对大的,小的人 (物)要配对小的。在多次的讨论后,我肯定了幼儿的回答,并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2. 把握介入的时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幼儿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穿梭于不同的区角间,幼儿的活动往往因教师的问话而中断,使教师行为无法与幼儿产生积极有效的互动。为此,我们建议教师先听听幼儿在说什么,然后再决定对幼儿说什么话。通过倾听幼儿的对话,教师了解了幼儿活动的兴趣点,把握了幼儿活动中的矛盾,并从幼儿现有矛盾入手,然后再提出问题,推动幼儿活动向预定目标进展。

3. 拓展幼儿的问题意识。幼儿探索世界的活动往往是由问题引起的, 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又常常与周围的环境、材料密切相关。教师可有意识地启发幼儿提出新的问题,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寻答案;不断地深化、拓展问题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发问、在情境中释疑,然后达到拓展幼儿问题意识的目的。如,在游戏中幼儿问:“如何能将彩泥压成扁圆形?”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答案,只是告诉幼儿可以从周围选圆形的东西试试看。在试过后幼儿兴奋地告诉我,各种小圆盖可以压出扁圆,并且还发现随着瓶盖大小形状的变化,压出的彩泥大小形状也各不相同;接着幼儿又引发出“如何将压好的圆从瓶盖中取出来”的新一轮问题讨论。

二、在调整环境设置中启发幼儿深入游戏

1. 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环境。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教师在环境创设中要发动各方面的作用,使大家都关注环境的创设,让环境真正地会“说话”。

2.根据幼儿的关注点,及时更换环境。环境是幼儿探索活动的有力支撑, 是幼儿探索活动的“无形老师”。所以, 在幼儿自由、自主探索时,教师就要根据幼儿的探索情况及时创设和利用环境,提供相关材料,注重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引发幼儿生成问题,支持幼儿探索问题的行为,从而提高幼儿生成问题的能力。

3. 根据活动的发展,及时增添材料。环境对幼儿的认知具有激发性,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探究状态,他们在各种尝试中使用材料、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各种材料的使用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如,在开展“小花园”的主题活动时,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了益智类游戏“花篮”。在操作中有的幼儿就“春天的花”生成许多问题:“春天有迎春花、梨花、桃花、李子花,还有什么花?”对于幼儿的种种疑问,教师可本着鼓励的策略,灵活调整原有计划,追随幼儿思维,投放幼儿感兴趣的花。不久之后教室的“小花园”中就会贴满幼儿拿来的照片、图片、回言条等,这使幼儿生成的问题得以更深入地挖掘。

三、开辟多种渠道,启发、鼓励和引导幼儿探究游戏

家长资源是幼儿园不能替代的, 更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在教育活动中,需要各方面综合全面的知识, 而靠教师一个人或是两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很系统很深入地开展的。很多幼儿在“小问号”栏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可能也难以搜寻到。而家长利用空余时间和孩子一起收集,或是将家长了解的知识记录下来则可以满足很多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如,在“苹果和橘子”的主题中,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进一步观察、操作,我们让家长采用部分变换的方法, 把水果蔬菜做成各种娃娃和水果幼儿园,使材料增添了新鲜感和可操作性; 还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玩赏、制作水果娃娃、箩卜船、黄瓜鳄鱼、土豆刺猬等。 这些形象可爱的造型牢牢吸引了幼儿的目光。在家长、幼儿、教师三者共同的参与中,大家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相关材料、制作玩具,更促进了亲子关系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游戏,开展,方法

游戏环境 篇2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在欧美的“游戏场运动”,到现如今风靡国内的浙江安吉的户外游戏,人们一直在探究如何为幼儿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户外环境。一个好的户外游戏场应该是怎样的?它应当是幼儿的户外乐园,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能够满足幼儿运动和游戏的需要,激发幼儿的探索与想象,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那么,幼儿园在进行户外游戏环境创设的时候,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又有哪些具体方法?

户外环境规划的原则

安全性原则。由于幼儿在户外动作幅度较大且运动较为激烈,发生意外伤害的频率较高。因此,保障幼儿安全,是户外环境创设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保障幼儿安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户外游戏场地的设施器材、玩具、绿化等,都要保证无毒无害、无尖锐突出物,坚固结实,不存在安全隐患,攀爬类设施下应铺设一定厚度的具有柔软性和弹性的材料,例如,沙、碎木头、胶垫、木屑等;二是幼儿在进行游戏时需要有成人在场进行督导,指导幼儿正确使用设施器材;三是对游戏设备进行定时维修与清洁。

多样性原则。幼儿户外游戏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多样性,需要多样性的户外环境支撑,而户外游戏环境的多样性又反过来激发了幼儿多样的玩法,有利于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并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条件来对周围环境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一是创造不同的游戏场地。户外游戏活动场地应规划为不同类型的活动区域。以活动性质划分,可以分为静态游戏区与动态游戏区;以场地功能划分,可以分为跳落区、游戏区、通道区、转换区、服务区;以游戏用具划分,可以分为沙水区、装扮游戏区、大型器械游戏区。二是游戏器材应多种多样,兼有简单、可运输的、固定的和复杂的设备,支持幼儿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三是应考虑幼儿性别差异,使得游戏场地与游戏器材可以兼顾男孩与女孩的需要,使幼儿都能成为游戏场的主人。

适宜性原则。户外游戏场设计的适宜性原则,一方面是对幼儿年龄的适宜性,另一方面是对环境的因地制宜性。

户外游戏场的设施设备应当适合于幼儿的年龄、身材、活动能力的特点,具有发展适宜性,并让幼儿容易接近、乐于接近。户外游戏场的设计应注意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应当重视对场地自然环境的利用,能够就地取材,例如盛产竹子的地区,可以尝试利用竹子作为游戏场的主要材料,这不仅能让幼儿感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也符合经济性原则。还应注意与人文环境相和谐,游戏场的创设要注意与当地社会文化背景相和谐,吸收当地传统文化,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游戏也可吸收到户外游戏场的`设计中来,不要盲目求新求异。

生态性原则。人造的攀登架形成不了适应自然所需要的“真正”的攀登能力,沙坑和沙箱无法比拟真正的海滩、河滩所能带来的快乐,现代城市生活方式使儿童远离了大自然,丧失了在野外自由嬉戏的乐趣。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授弗罗斯特说:“提供一个创造性游戏场的最经济标准,乃在于保留其最原始自然的特点。”因此,专为幼儿设计的户外游戏场地应坚持生态性原则,注意保持与自然界的和谐。应选取空气清新、阳光充足的场所,充分利用好土壤、自然通风、日光、降水,配以良好的植物配置,使得户外游戏场地可以形成—个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且在设计中加强对泥沙、石头、鱼虫、花草等自然元素的应用。这样的环境不仅可以调节幼儿园户外场地的小气候,如降低风速、减少辐射热、降低噪声等,更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大有裨益。

无障碍设计原则。户外游戏场地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在智力或身体上有残障的幼儿,帮助幼儿克服交通、技巧和信息障碍,保证场地环境及设施器材具有良好的接近性以及适宜的尺度,使这些幼儿可以无障碍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之中。

具体来说,对盲童来讲,游戏场地中要具备多样材质,加强肌理感的游戏设施以及有悦耳声响的设施,以便于他们在游戏中通过触摸、嗅、听等来感知。地面要绝对安全、平整,没有障碍物,游戏设施边缘材料要连续地微变、有节奏的凹或凸以有效暗示。对于听力有障碍的幼儿,应在游戏空间中设置显示媒体以及指示系统,以此来提高安全性和空间识别性。

户外环境创设的方法

首先,要有大小合适的空间。一般意义上来说,户外游戏空间越大越有助于幼儿充分地施展与活动。我国规定幼儿园每班的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于60平方米。场地狭小的幼儿园,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屋顶与走廊等区域。

其次,要对空间进行科学的分区。一是表现性活动区。表现性活动区可以允许幼儿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在环境创设中,可以在户外为幼儿开设角色区、表演区,提供多种多样的道具服装。在户外建构区,有更大的空间允许幼儿进行建构,因此可以投放数量更多、体积更大的玩具,使幼儿获得与室内不同的体验。户外美工区既可以将室内的材料投放到户外,也可以就地取材。比如,幼儿园的沙地、土地,幼儿可以直接用木棍作画,树叶也可成为幼儿的美工材料。

二是探索性活动区。玩沙玩水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玩沙可以将绘画、建筑、塑型与娱乐活动融为一体。户外玩沙区应设置在幼儿园的一个角落,这样不会影响到其他区域的活动,或者与水区相连,也可以扩展幼儿的玩法。在沙区配备沙铲、筛子、沙锄、小桶和一些小型的玩偶。水区的设计应以蓝色为底并配上一些海洋动物的图片。与此同时,为了支持幼儿的游戏,应为幼儿提供各种容器、导管以及沉浮物品等。种植养殖区是较为受孩子欢迎的户外区域,在这个区域,幼儿通过照顾植物动物,既得到了一些关于自然常识性的知识,也可以培养观察能力与责任意识。在此区域需为幼儿提供专门的服装、手套以及清洗用品。

三是运动性活动区。运动性活动区是户外占地面积最大,使用程度最高的区域。固定运动器械区是活动范围较大且幼儿活动较为激烈的区域,该区域的场地一定要松软,不能够设置在水泥地上,应设置在草坪、塑胶或者软性材料上,并与其他区域隔开一定的距离。固定运动器械区宜为幼儿提供多功能式的复合型设施,满足幼儿钻、爬、滑、攀等多项活动的需求。可移动运动器材区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准备多种多样、多种玩法的运动器材,并在器材的存放处放置器材玩法与收整的方法,引导幼儿玩完之后收整。自然游戏区则要保障幼儿不被植物挂划或绊倒。

第三,户外绿化带。绿化带是户外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美化了幼儿园环境,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安全活动的小天地。与此同时,绿化带也成为户外游戏区域的自然划分物。

幼儿园的绿化物应高低错落、轮廓多变、色彩多样,能够体现四季不同的特点。户外低矮植物要定期裁剪、合理布局,有造型的变化与美感。树木宜高低疏密、错落有致,既能提供阴凉,又不会影响建筑物的采光。户外的盆栽花卉应放置在幼儿容易欣赏与观察的地方,要四季有变化,时刻有新意。

创设游戏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篇3

一、提供开放性的游戏环境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前提

认知心理学认为,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温床是丰富多彩的、富有启发性、具有开放性游戏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让幼儿完全自由地感知、接触周围众多的事物,大大激发他们广泛而又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从事以前没玩过的游戏,尝试过去没做过的事情。由此可见,为幼儿提供一个开放性的游戏环境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前提。开放性的游戏环境包括游戏空间上的灵活性、游戏时间上的充裕性以及幼儿对游戏材料上的选择性等。

二、创设层次性的游戏环境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基础

皮亚杰强调:“教师应了解儿童,游戏要重视儿童的观点,要适合儿童的水平……”基于这个观点,我认为,游戏环境的布置应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所谓层次l生就是指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将游戏环境分解成不同的层次,并配以不同的材料,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充满兴趣地游戏,有效地促进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创造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1、小班。小班幼儿一般以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戏为主,且由于年龄小,想象的创造性还很低,主要依赖于游戏材料,他们游戏时的思维是与对环境的感知及自身的行动是分不开的,他们的游戏主题和游戏情节基本上是重现生活中的某些经验,创新意识才刚刚处于萌芽状态。因此,小班应创设主题游戏环境,教师提供形象玩具和材料,同一主题、同一种类的游戏材料要有足够的数量,便于幼儿开展独立游戏和平行游戏,避免幼儿因玩具不足而争吵。而且,小班幼儿的创造意识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的土壤中,故所布置的游戏环境应尽量接近幼儿的生活,富有吸引力和趣味性,如温馨的“娃娃家”、热闹的“烧烤店”等。

2、中、大班。中、大班幼儿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及语言和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有所发展,其想象开始含有一些创造性的成分,常常在再造想象的过程中加进自己的想法和内容,尤其是大班幼儿。因此,中大班幼儿的游戏材料从品种上应该增多,即注重材料的多样性,同时,重视对废旧物品的收集(要无毒的、安全的),以便向幼儿提供各种类型的半成品玩具,如木片、线轴、绳子、各种纸盒、瓶子等等,并准备一些经常使用的工具,如尺子、胶水、针线等,将它们放置在便于取放的地方,由幼儿自行使用。这些半成品对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建立可变性的游戏环境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保证

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倘若游戏环境始终保持原状,不但会造成幼儿游戏兴趣的减弱,更不利于他们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游戏环境应以幼儿的兴趣和现实经验为基础,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只有当游戏环境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时,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环境、探索环境,并自觉地参与到游戏中去,形成在某方面日益增多的经验和知识,从而发挥他们在这方面更加明显的创造性。由此可见,建立可变性的游戏环境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保证。教师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游戏的深入,和幼儿一起有计划地投放新的游戏材料或更换材料、变换玩法,不断激发幼儿发展新的需要,从中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例如:中班幼儿十分喜欢玩拼图的游戏,刚开始,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能力为其提供难度稍低的拼图玩具;随着幼儿拼图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师可以给他们一把剪刀,让他们将底图再剪得碎一些,增加拼图的难度;当幼儿再次适应了这种拼法后,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思考新的玩法,如幼儿自己绘制底图、按需剪图,最后玩拼图等,提高他们游戏的兴趣。再比如,大班幼儿对建筑游戏很感兴趣,教师可随着幼儿积木建构能力的提高,逐步增加一些板材及废旧瓶罐等不同规格的材料,引导幼儿学习综合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搭建游戏,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四、注重互动性的游戏环境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关键

这里所说的互动主要是指幼儿与游戏环境之间的互动。随着游戏内容的逐步丰富、幼儿兴趣的不断变化,教师有必要为幼儿提供不完备的游戏环境,给予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和自主性的空间,正如陈鹤琴所说的:“环境布置需要通过儿童的大脑和双手。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可以使他们对环境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当幼儿主动与游戏环境和材料进行和谐的互动时,能使它们成为表现幼儿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物化世界,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其创新意识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设计、准备和制作游戏环境、材料,也可以放手让幼儿独立完成,幼儿能想的让他们自己去想,幼儿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去做。幼儿可以根据自己游戏的需要,通过自己动手或求得他人的帮助去获取所需材料,形成创新成果,体验到创新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探究意识。由此可见,注重互动性的游戏环境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关键。例如:几个中班的幼儿想玩“开商店”的游戏,但教师让他们自己去布置游戏环境、收集游戏材料。经过一番商量之后,他们先齐心协力地搬了几个玩具柜作为柜台,再从各个玩具箱里取了各种玩具当成商品,接着剪了不同大小、颜色的吹塑纸作为不同面值的货币,最后合作绘制了一块招牌,一个简易的“商店”就象模象样地开张了。但随着“生意”的日渐红火,问题也慢慢地暴露出来了:商品太少,不一会儿就卖光了,而玩具箱里的玩具又被其他幼儿拿去玩了,没有货源又怎么“开商店”呢?很快,孩子们想到了好办法,他们先抽出两个人用捏泥、绘画、剪贴等方法做了一小批“衣服”、“食品”应急,然后联络了其他的幼儿,请求他们明天带一些东西做商品。如此一来,这个“商店”问题就解决了!创新教育的实施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而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具有开放性、层次性、可变性和互动性的游戏环境这方面人手,逐步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使其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充分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促使创新教育顺利有效地进行。

环境创设为自主游戏起航 篇4

现阶段, 在自主游戏活动中, 孩子虽然能在其中找到自主的快乐, 但却很难提高游戏的水平, 我们不难发现个中原因。

1. 物质环境封闭性。

(1) 材料投放“丰”而不“富”。通常为了孩子能在游戏环境中得到更多游戏材料的支持, 教师往往会在里面投放各式各样的材料, 在孩子们眼里看上去丰富极了。但这里的“丰”指的是材料种类的繁多, 且多为购置的, 多为被动摆弄玩弄现成结果, 缺乏“富”于幼儿自主创造兴趣的材料。

(2) 材料投放“有”而无“序”。教师通过不断地培训与指南精神的引领, 大多都能在材料投放中大费心思, 尽量在游戏区投放非结构化或低结构化的材料。但往往缺乏思维、层次性及个性化的材料, 往往五花八门、杂七杂八。

2. 指导策略负能性。

(1) 师幼关系, 主客分明。由于教师的职业特性和爱心, 有些教师一进幼儿园便主动承担起保护者、监护者的责任, 视保护幼儿为己任。所以, 看见孩子做出一些有创造性、大胆的动作时, 教师们便会毫不犹豫地加以提醒甚至制止, 这使得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行为指导中, 并非真正成为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师幼关系便自然处于保护与被保护、主与客的关系, 因而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就受到极大程度的限制。

(2) 游戏方式, “主被”分明。《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动、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儿童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建构式的发现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机械式的接受性学习, 是生活经验体系而非学科知识体系。

二、应对策略

1. 营造快乐环境是前提。

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 是幼儿游戏的工具, 幼儿是通过使用材料在游戏中发展的, 这是开展游戏活动的基础。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但都要以便于幼儿的操作为主, 具有可操作性。因此, 在活动区投放丰富而适宜的游戏材料, 才能激发幼儿的游戏欲望。

(1) 物理环境童趣化。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就如同一位不说话的教师。幼儿年龄小, 对环境的认识还处在感性、具体、形象的阶段, 因此在进行环境创设时常常需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与游戏情境相结合, 用一种生活化、情境化的环境与幼儿产生互动, 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 使幼儿更加活泼可爱, 并且能够主动发展。

(2) 人文环境愉悦化。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平等、自由, 能鼓励他们探索与创造的精神环境, 幼儿才能活泼愉快、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地游戏和探索, 获得思维与能力的最佳发展。

平等互动游戏能拉近师幼情感距离。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 主要是引导者与游戏伙伴的双重身份。作为引导者, 实际上包括观察者、组织者、建议者和活动材料提供者等, 而非指发出指令要求等直接控制幼儿的行为。教师要“变成孩子”, 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 参与游戏过程, 与幼儿一起探索操作, 相互交往, 与幼儿共享“欢乐”。这可缩短儿童与成人“两个世界”间的距离, 使孩子们觉得亲切、适意, 从而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和精神心理气氛。由此, 不仅可以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 增强对所从事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 这种环境气氛有益于激发幼儿的独立自主性, 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增强自信;再就是有益于激活幼儿的思维, 激发他们积极的创造性行为。

2. 开放游戏方式是关键。

在孩子的游戏活动中, 给幼儿提供充裕的自主探索时间与空间是很重要的, 比如, 在玩沙的过程中怎样才能让孩子真正体验到玩沙的乐趣呢?

活动一:教师应避免游戏准备或整理过程中的繁琐工作。在玩沙区, 用桶将沙子取出, 请小朋友看看、说说, 沙子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 再请小朋友上来亲手摸一摸沙子是什么感觉, 最后得出结论沙子是一粒一粒堆成的, 土黄色的, 摸上去硬硬的, 会滑动。教师小结:沙子真好玩, 我们下次再来玩一玩好玩的沙子, 活动结束。孩子在活动中探究的兴趣从未被激起, 也无从去延续。游戏时不给孩子充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哪来的自主可谈。

活动二:教师清晰地认识到玩沙游戏属于自主游戏的一种, 在孩子们之中是非常受欢迎的, 所以该教师就将活动设在了玩沙区里。因为沙子无形易变的特性, 要想有作品出现就要需要幼儿进行不断的想象, 既可以满足孩子强烈的好奇心, 也可以调动孩子的求知欲。当然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的, 他会根据一个小小的动作而发现其中的乐趣。多次玩沙活动之后孩子对于塑造一些物体也比较熟练, 但是孩子不会只局限在塑造上, 他们为了更好地进行游戏, 就会探索各种不同的玩法。而一个小朋友偶然的一次搞怪, 使其他小朋友的灵感挖掘出了更诱人的玩法。他们开始埋, 然后又创设一些情境加入寻宝探险游戏, 也正是这样才让活动更加具有新颖性。教师给予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在自主游戏中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探究乐趣, 这才是游戏质量的重要保证。

纵观两个活动, 孩子虽然在活动前后都对沙子的性质有了认知, 但第二个活动中, 孩子们却在游戏时得到了在认知、情感、态度等不同方面的体验, 这就是自主游戏给孩子带来的快乐。

有人说:“家庭和幼儿园就像一辆车上的两个轮子, 需要同时向一个方向前进才能实现教育的合力。”为了取得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 我们就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交流, 请家长在家时也能引导孩子发现问题, 并共同寻找答案, 创设和谐、支持的心理环境, 效果十分显著。

三、提升认识

自主游戏为孩子创造了充分发挥创新潜能的宽松环境, 其游戏成果不仅是经验的积累, 更是创造能力的提高;自主游戏是一种综合能力, 是认知、情感、态度的有机融合和促进, 是人的一种潜能;而良好的游戏环境也为孩子的游戏质量提供着发展的可能性;孩子的游戏潜能等待着唤醒和激发, 这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玩”, 需要营造有利于激发幼儿游戏欲望的好氛围。

优化游戏环境,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篇5

优化游戏环境,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南京市珠江路小学附属幼儿园 宋云梅 严文琪

幼儿园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之一,对幼儿具有特殊的意义。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他们不具备成人对环境具有的那种选择、适应、改造等能力,他们对环境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和依赖性,因此,创设一个科学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就显得尤为必要。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著名教育家卡连柯也说过:“培养未来活动家――从游戏开始。”游戏是幼儿快乐的源泉,更是幼儿成长的阶梯。环境,是指人生活其中,能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由于形象思维占优势,喜欢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认识事物,也能够借由形象物展开想象,因此,游戏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更重要,他们的游戏行为与游戏环境的创设有很大关联。

几年来,我园一直关注游戏环境的创设,通过研究努力创设幼儿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游戏环境,吸引幼儿主动、自愿、愉快、自由参与,让创设的环境为幼儿的游戏说话,为孩子的游戏添砖加瓦;让幼儿在游戏中变被动活动为主动活动,也就是变“要我玩”为“我要玩”,积极地投入活动,玩出自信、玩出情趣、玩出经验、玩出想象;让教师借助环境,成为游戏的支持者、提供者、观察者、引导者,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一、开放性的环境,让空间更宽阔

游戏环境的创设应开放、自主、有弹性,让幼儿萌发主动参与游戏的兴趣,必须真实反映幼儿是环境的主人,让每一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环境,而不是单纯的装饰物。这样的环境就是幼儿展示自我的舞台,不断地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情感,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

1.让可触摸的墙面变静为动

幼儿园里的墙面展示着教师对环境创设的构想,幼儿只能静态地欣赏。我们常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墙面环境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实践中,我们尝试将儿童能够接触到的部分墙面设计成磁性墙面、软性墙面,让幼儿可以自由操作,最大限度地利用墙面空间,满足儿童活动的需要,也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

2.让所有平面成为孩子活动的空间

为了追求环境的整洁,幼儿园里常常是一尘不染,柜面、窗台都收拾得特别干净,这样间接地对幼儿的活动产生了限制,影响着幼儿的主动发展。实践中,我们突破原有的模式,将活动室中的各个区角、窗台、玩具柜等处设计为儿童的自由活动区,把所有能让孩子触及到的柜面、台面都利用起来,拓展了活动空间,保证了儿童拥有足够多的自由活动的场所,幼儿有了更大的自由度,活动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3.让开放与封闭的空间都充满趣味

开放的游戏环境能使幼儿在游戏中大胆想象,自主安排游戏空间,自由拓展游戏情节,能够突破由预先设置的游戏空间、材料而带来的思维定势的局限,也有助于幼儿合作、协调、交往等能力的培养。我们也打破布局的限制,让幼儿自己创设游戏环境,孩子们把娃娃家等游戏活动搬到了阳台及户外,玩得更尽兴了。

我们也发现孩子们应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和“私密空间”,封闭的游戏环境能让他们自主游戏,表达自我。因为“封闭”的空间对孩子们来说意味着安全、自由、个性化,在这样的游戏空间中孩子相对放松,不受拘束,紧张的心理得到释放。因此,在游戏中我们创设一些相对封闭的空间来满足幼儿的需要。如:在“银行”的游戏中,教师打破原来在桌面开设银行的布局,将银行开设在大的盒子里,既满足了幼儿在封闭空间游戏的愿望,让幼儿更自主地游戏,又推动了游戏的发展。

二、自主化的一日生活作息,让活动更自主

长期以来,幼儿园的活动受到分段式的一日作息时间的限制,秩序的建立、生活环节的等待让许多时间白白浪费,而游戏时段中往往是教师觉得匆忙,幼儿觉得不尽兴。如何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理念在生活活动中真正落实,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让幼儿学着自我安排、学会自主选择,并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成为生活活动的主人?为此,我们打破了时间的界限,探索了一日生活活动自主化。

1.让时间更灵活、主动

首先,我们在调整空间的同时,也调整作息,有机组合一日生活的各项内容,使时间“活”了起来。在同一时间内由于空间的提供,幼儿可以从事不同的活动。时间流程有“主”“辅”之分,比如幼儿喝豆浆、吃点心等常规性的自理活动和自由选择的区角游戏活动,在相应的一个时间段内,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先后次序。一个主题活动中的一次活动,可以在一天中分几个时段完成,可以在园内,也可以在家里完成。我们将自主游戏与生活活动相结合,在活动室内开辟生活区,调整半日活动的时间以及内容安排,调整部分环节,在生活区内,幼儿可以自由结伴,自主选择早点的时间、数量、速度,在音乐的提示下,逐步养成了生活环节的自律。

2.让内容更丰富、自由

我们注意提供多样化的材料,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难易程度不同、游戏速度不同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自由活动、自由选择的需要。区域活动中,我们也注意提供多元化的材料,将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内容渗透在游戏材料之中,将主题活动的内容、要求设计为儿童需要的、喜爱的游戏材料,提供发展幼儿多元智能的游戏材料,发挥材料对儿童教育的隐性功效,促进儿童的发展。

3.让他律转化为自律

发挥环境材料的教育功效。自主并不代表自由,而是意味着让儿童更好地学会自我安排、自我选择,逐步学会自律。我们请幼儿自己设计全班约定遵守的标志(符号、图式),提示幼儿该怎么做,什么时间做什么,独立遵守集体规则,幼儿为班级的生活活动、常规活动、游戏活动等环节制定规则,并制作标记,对照遵守。规则不再是教师的要求,而成为幼儿对自己的要求。这样的改变避免了过多的陈规组织程序对幼儿宝贵时间的侵占,使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更自由和自主。

三、多层次的材料提供,让创新更灵动

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诱发游戏主题、丰富游戏情节,是促进游戏发展的主要动因之一,是游戏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助推器”,对幼儿游戏的发展起着辅助和支持作用。游戏的材料不仅要丰富多样,而且要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孩子的需求。正如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幼儿的智慧源于材料。”可见材料对幼儿来说是打开他们智慧大门的钥匙。教师在为幼儿提供多层次、趣味性和多样化的具有开放性和可替代性的玩具材料的同时,应尽可能地探究和发展每种玩具和材料所具有的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引导幼儿一物多玩。

1。让百宝箱支持幼儿的创造

“百宝箱”也有人称之为宝贝箱、多功能箱……“百宝箱”里装的是幼儿在游戏中所使用的替代物材料,而这些替代物材料对幼儿来说件件都是宝贝,它能在幼儿缺乏现成的游戏材料时发挥作用,解决孩子遇到的问题,满足孩子想象、创造的愿望。和角色游戏中现成的游戏材料相比,它有其独特之处:

百宝箱中的材料是让幼儿替代所需物品时用的,因此,教师在提供百宝箱材料时要注意:材料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有用才好。有些教师会觉得多一些材料可以给孩子多一点选择空间,把许多材料都放进百宝箱中供幼儿选用。其实不然,有时材料过多,反而会干扰幼儿的选择,他们会被百宝箱中的材料所吸引,忘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忘记自己想做的事。

实践中我们发现在投放材料时应注意:(1)材料可以激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一些纸张,孩子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剪剪、贴贴;一些插塑玩具,孩子可以随意拼插,创造性地表现。(2)便于幼儿进行组合或再加工的材料。如提供不同型号的盒子,可以有大有小,也可以有长有短,这样幼儿就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用一个大盒子在盒盖上画上按钮就变成了微波炉;用一长一短两个盒子组合起来就成了探测器……这样的材料,幼儿有“用武之地”,喜欢用。(3)按类摆放。百宝箱中的材料很多,为了便于幼儿取放,教师可以将这些材料分几个箱子分类摆放。布制品:大块或小块的零头布、方巾、围裙……纸制品:各种色纸、不同厚薄的纸张……塑料制品:塑料玩具、各种塑料器皿……其他类:一些可利用的材料,如:小棒、绳子、木制积木……百宝箱中的.材料分类摆放后,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在相应的箱子里选取材料,既节省时间,又融入了数学活动中分类的学习内容,一举两得。

“百宝箱”是促进幼儿创造性发展的一个平台,有了它,孩子们在游戏中更主动、更积极;有了它,孩子们能大胆地想象,创造性地表现;有了它,孩子们感受到了游戏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让家长介入亲子制作,共同成长

实践中我们发现,游戏材料孩子可以自己准备,可以师生共同制作,也可以由家长和孩子亲子制作,而且亲子制作对幼儿的主动发展也十分有利。为了能让家长积极投入到和孩子一起制作自主游戏材料的活动中来,我们首先通过教室门口的的宣传窗、家长会、班级网页等向家长展示原来一些家长制作的自主游戏的游戏材料,让家长学习如何从和孩子一起制作游戏材料中观察自己孩子的能力发展,感受到这些材料对孩子发展的作用。这样家长就从被动地“要我”帮孩子做,转化为主动地“我要”和孩子一起做,在制作中共同成长。

我们适时地向家长介绍一些利用废旧物和孩子一起制作游戏材料的小窍门。除了被动地等孩子自己提出“我想做个什么游戏材料”外,我们还利用家长观摩、班级网页、校信通等多种途径让家长及时了解近期班级游戏活动内容,便于家长和孩子商量制作主题。当有孩子带来和家长一起制作的游戏材料时,我们会及时通过照片、文字记录、现场观摩等形式在校信通、班级网页和家长开放中进行展示和表扬,给大家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给其他家长一些启发,激发大家的制作兴趣。

亲子制作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发展:在收集合适的废旧物及制作过程中,幼儿的环保意识逐渐养成,也促进了自主游戏情节的发展。在制作过程中,幼儿体验到制作的辛苦,激发爱惜游戏材料的情感。在和同伴共同使用自己作品时,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自豪,自信心得到长足发展。由于大家参与,在展示和介绍自制的游戏材料过程时,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评价能力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在选择材料、设计制作游戏材料的过程中,家长能够帮助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家长和孩子共同制作游戏材料,可以促进亲子之间的交往,并锻炼孩子分工合作的意识。

利用园区资源创设游戏环境 篇6

摘要:“小时候我听妈妈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这首歌响起,情不自禁感同身受,因为我就工作在黄海之滨。濒临大海,享受着海洋对我们的馈赠,同时她又滋养着园区一方水土,形成了独特的园区文化。校园环境是一本“立体的教科书”,环境的优化创设不仅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特色的组成部分。虞永平教授说过一句话,要利用本地优质资源,我园教师充分挖掘丰富园区资源,创设浓郁的特色游戏环境。结合幼儿园“十二五”科研课题,全面阐述了如何利用海洋、企业、人文资源来建构校园内外各种游戏环境,有效诠释了环境离不开教育的理念。

关键词:资源;游戏;环境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49-02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喜欢游戏,那是源于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莎士比亚也曾说过:“游戏是小孩子的‘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性。优化创设园所环境,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素质,使之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及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园在办园伊始就十分重视特色环境的创设,分析幼儿园地处园区的独特地理优势,充分挖掘各种资源,利用园区文化来体现我园的地方特色,凸显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具体做法:

一、利用丰、实、足的游戏资源

游戏材料资源: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确实,幼儿是在不断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是在无形的环境影响和有形的材料作用下游戏成长的。他们是天生的创造者和艺术家,只要有材料,他们就会去玩,玩出惊奇和惊喜。因此,我们“靠海吃海、靠园兴园”,把园区可利用的资源转换成园内的游戏资源。

1.利用园区海洋资源

我园利用地处园区、位于海边的独特优势,申报并立项了南通市级“十二五”课题研究《利用海洋本土资源促进幼儿主体发展研究》。学校创设了富有特色的海文化校园环境,建设了专用海洋馆,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幼儿特色活动,创办了园报《小海贝》。在海洋文化上着实下了一番功夫,从特色游戏环境布置到海文化特色游戏创设,无一不体现着海洋气息。

2.利用园区企业资源

幼儿园所在的园区已形成装备制造、精密机械、船配汽配、电子电器四大支柱产业,产业配套能力突出,金融、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截止2014年底,园区投产企业达到200多家,我园和其中部分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污水处理厂、食品厂都留下了我园小朋友参观的身影。

3.利用园区人文资源

园区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一大批的外来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常驻人口2万多人,有各地、各名族,较多的外国人。配套设施也很完善,公安、消防、医院、公园、学校等。这些各地域的人员集中在一起,各行业围绕在周边,成为我园的一个特色资源。

二、创设真、趣、美的游戏环境

1.特色的校园环境

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健康丰富的园所环境,对满足孩子运动、交往、探索、启迪和情感表达是十分重要的,也为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园所环境的优化创设,是教育与幼儿技能有机结合的体现。整个园所环境围绕海洋特色,布置了海洋小景观、海洋游戏区、海洋迷宫区等游戏区域。这些游戏区域利用了浮子、渔网、救生圈等海洋物品,力求通过环境的求真和美化,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我们力求从幼儿的审美兴趣,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出发进行环境的创设。在这些游戏环境的创设中,既有美的感受,也有教育意义,意在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一些生活中的知识。

2.灵动的班级环境

每个班级根据幼儿的兴趣选取了一个海洋吉祥物,蟹宝、乐乐鱼、欢乐小海豚等,老师和孩子们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对班级进行美化,有与众不同的班牌、独具创新的班徽、班级愿景、班级口号等,形成不一样的班级文化,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童心飞扬的游戏场。

在这个游戏场中,我们请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各种贝壳,利用各种途径向家长宣传收集贝壳等材料对孩子进行区域活动的重要价值,让他们真正了解各种物品的再造性功能和作用。家长们也积极配合,收集到了很多种类的贝壳。每班的区角中,都会有海文化的出现,比如:大班“旺旺超市”里,就有海鲜专柜,教师给每种贝壳分类,有成品和半成品,让幼儿通过游戏发展动手能力和语言能力,在美工区,贝壳也成了孩子们自由涂鸦、发挥想象的工具,当一件件充满创意的贝壳作品放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不由惊叹孩子的能力。当孩子们的这种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再付诸实施,自己的创造欲在最高层次的需要上达到满足后所产生的美感和成就感,就会给人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这使孩子们不仅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发现世界、更能看到一种智慧的升华。

3.多元的户外活动

加大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的时间是课程游戏化的基本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园内的空间和地形条件,以尊重幼儿兴趣和经验为基础,根据我园地处黄海之滨的地域特点,利用海洋浮子、轮胎、渔网等多种材料,为孩子打造充满童趣的户外游戏区域。

海洋游戏区:

我园经过多方寻觅,找到了一艘废弃的船,通过吊车、平板车运到了园内,后期再进行休整,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场所。在这一区域,我园打造了一个海洋游戏专区:渔家小院、捕鱼船、织网、晒网,两艘小渔船也装上了轮子,幼儿可以自由出海捕鱼,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海洋迷宫区:用PVC水管制作了迷宫,教师和幼儿又用渔网、花链布置成了海洋迷宫,幼儿可以随意调整和設计迷宫的路线,当孩子们戴着鱼儿头饰,自由游戏在海洋迷宫中,穿越着障碍,最终来到出口,这时,孩子们的快乐看得到也听得到。

冒险场:

在冒险场上设置了多种游戏场景,户外障碍区:轮胎路、木桩路、攀登、钻爬、软梯、浮子;迷彩休憩区:孩子们可以三五成群,一起玩玩过家家,或者可以一个人在茅草房中享受私密的空间;户外音乐区,孩子们可以通过敲打用锅碗瓢盆做成的乐器享受音乐的快乐;户外涂鸦区:小画家们可以拿上画笔,在蓝天白云下享受绘画的快乐,任意地放飞想象;户外沙水池:孩子们借助不同的用具用心构筑心中的童话王国,可以挖一条隧道筑一个城堡编一个童话故事,可以引来竹子水渠里的水,恣意玩耍,可以穿上雨衣雨鞋,拿上水枪,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水枪大战……

4.丰富的走廊、楼道

在设计走廊 、楼道时,我们的初衷就是要为孩子们创设他们的童心世界。在走廊布置上,围绕了海洋特色进行了创设,蓝色的大海、渔网、门上的水草……让孩子们一走进来仿佛走进了大海的世界。

园内的每一处都用上了巧心思,在楼梯布置上,老师们选择了幼儿喜欢的贝壳娃娃图片,按一定的距离切割好,贴在楼梯上,每走一梯,都能看见不同的图案,特别好看。楼道的墙面上绘制了整幅海洋图画,使人一走进楼道里,海洋的气息迎面扑来。

在樓道布置上,我们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组织了“亲子贝壳画”活动,家长和孩子们积极参与,交上来一幅幅别具风格、灵动创意的作品,有用贝壳和各种豆子贴成的《郊游》;有用扇贝制作成的《滨海风情》;有通过磁性板制作的可以移动的海洋生物……每当家长和孩子们经过楼道时,总会停下脚步欣赏,这也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在亲手参与布置的过程中,获取了新的知识经验,也得到了能力上的培养,而幼儿对自己的布置的环境也有了一种特殊的钟爱和亲切感,这也会激发幼儿更充分地与环境相互作用。我们还针对当今海洋污染,把环保也体现在了楼道布置上,通过一些海洋污染图片的展示,孩子们用一幅幅的涂鸦表达了他们要保护大海的心声。

5.创意的实习场馆

海洋馆:

我园设置了实习场馆,让幼儿通过模拟成人的活动,获取各方面的知识验,海洋馆中,以神秘的蓝色为主色调,让孩子一走进来就如同走进了海洋的世界,根据各年龄段的不同特点,设置了海洋游戏区、海洋知识了解区、展示区、操作区。在这里,孩子们可以钓鱼、玩沙、织网、阅读海洋书籍、参观海洋观光隧道、水族馆等,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对神秘的大海有一个更深入地了解。

大海的馈赠是丰腴的,带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财富,海文化元素在整个校园中潜移默化地呈现出来,孩子们会说出这些贝壳的学名,如:扇贝壳、海螺壳、文蛤壳、泥螺壳等;孩子们会知道海边人是怎么捕鱼的;孩子们会了解怎样保护我们的大海……记发展了幼儿的欣赏能力,又发挥了幼儿的想象能力,真正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创意馆:

走进创意馆就像走进了艺术的世界,在这里,给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可以在黑板上尽情涂鸦,在长画卷上恣意想象,我们还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石头,可以让幼儿在石头上自由绘画,除此之外我们还给幼儿准备了沙盘,可以让幼儿进行沙画创作,孩子们特别喜欢。

休闲馆:

园区相当重视职工企业的文化生活,开放了“文体中心”,举办“好声音”、“职工体育大赛”等丰富的活动,针对此特点,我园开设了休闲馆,投放了室内运动材料,如“穿越海底封锁线”、“球类游戏”,开设了“棋馆”、“智力闯关”、“建构”等区域。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尽情玩耍,放松心情,还可以在合作游戏中提高交往能力。

企业馆:

园区的企业很多,有纺织、机械、食品等,为了模拟园区大环境,在园内“开办”幼儿通过参观后感兴趣的企业,像父母一样上班、下班,加强孩子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园内目前有“眼镜公司”:在园区“康耐特”眼镜公司的支持下,送给我园很多镜片,老师通过再加工,变成了安全的游戏材料,孩子们制作出了一副副充满童心、个性的眼镜;“陶艺公司”:孩子们可以自己制作陶艺,给陶艺作品上色,展示、贩卖……“针织公司”:给孩子提供多种的针织游戏,有织布机、自制编织机等,孩子们在企业馆中尽情发挥想象,发展了各方面的能力。

图书馆:

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了让每一个孩子从小乐于看书,与书为友。我们设置了一间迷你型图书馆,充满书香气息的温馨氛围吸引着孩子,自发自觉地捧起喜爱的绘本,以最惬意的姿态享受美好的阅读时光。

民俗馆:

园区不仅有美丽的大海,还有近百家企业,来自全国各地的务工人员带着孩子来到了园区,我园利用好这个资源,在园内专用室中设置了民俗风情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进而了解我们的祖国,了解各名族的风土人情。我们实地举办一些可行的民俗活动,我园有苗族、侗族等家长,让孩子能亲身感受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我园还邀请外国友人来园进行活动,开展“我教老外学中文”、“学学外国话”、“才艺展示”等一系列有意思的活动。

生活馆:

创设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和家长在此处可以制作蛋糕、饼干、糖果、榨汁等,享受制作和品尝的乐趣,也可以进行售卖的游戏。

三、营造乐、探、享的游戏氛围

游戏环境的创设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欢乐、探究的游戏氛围中享受游戏,在游戏中成长。因此不仅在园内我们制定了细致的游戏计划,周边资源调查,打造专业的教师团队。而且利用好家长资源,组织了一系列的亲子游戏活动。让幼儿、家长、教师全体都能够体会游戏带来的快乐和成长。

1.亲子海边游

我园地处海边,所以我们也组织了“海边亲子游”活动,鼓励家长和幼儿都积极参与到我们幼儿园的活动中来,通过这个活动,拉近了家园的距离,我们把家长的活动的内容登在园报上,放到了宣传橱窗里,让更多的家长就了解我们幼儿园的一些活动,许多家长说,下次有这种活动一定要通知他们。通过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家长们更加了解和理解我们的幼儿园,我们老师也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和认识,以后也能更好地开展活动。

2.亲子养殖

我园在小班教室的门口布置了一个大鱼缸,还有若干小鱼缸,里面放上了可爱的小金鱼,霸气的螃蟹,小巧的海螺等海洋生物,家长和孩子可以自己轮流认养,孩子们特别喜欢,每天来园离园都要在鱼缸前面驻足观察。

3.亲子手工创意比赛

利用海洋资源,家长和孩子进行了制作,通过孩子和家长的巧手,一幅幅制作精美、充满创意的作品一一被呈现出来。

浅析小班幼儿游戏环境的创设 篇7

如何创设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健康舒适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环境呢? 首先要遵循游戏环境创设的原则,既体现教育目标,布局合理,体现安排的科学性,又美观温馨,色彩协调,风格和谐,使幼儿感到清新美好。

一、创设与幼儿年龄相适应的环境

幼儿年龄的差异不仅是生理现象, 还表现在心理发展水平上。心理发展水平是以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能力表现的。相对来说,年龄越小生活经验越少,他们从事活动的能力,以及控制自己、协调自己行为的能力都较弱。因此在所创造的环境中必须根据年龄特点,创造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要求的环境。小班幼儿大多以模仿为主,思维是伴随动作进行的。因此,具体形象、生活化的环境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二、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

玩具、材料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幼儿通过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戏中学习。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但都要以幼儿的操作为基础,具有可操作性。每个区域的游戏品种都应该是多样性的, 如果只有单纯的一两样材料,孩子玩久了就厌烦,因此在区域里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很有必要。

1.投放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材料

教师投放材料的丰富程度直接关系幼儿的活动质量。因此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投放活动,但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玩得眼花,因此投放材料时,要增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定期更换与补充。

在我班的寿司屋中, 我们为幼儿营造日式料理店神秘安静的氛围,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有三文鱼寿司,寿司卷、紫菜包饭等。还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让孩子在游戏中不仅多样化,而且操作很方便,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2.投 放多层次 、多样性的游戏材料

一方面,材料的投放要根据班级幼儿不同的需要、能力,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幼儿主动探索。

我在美味寿司屋里投放了具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的材料吸引幼儿主动探索。小班下学期,简单的半成品材料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操作需求, 因此我提供了一些用橡塑纸剪的蛋卷皮,红色、粉色、绿色、黑色分别为胡萝卜、香肠、蔬菜和海苔,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口味。

我们的超市虽然场地小,商品并不少,但是我会将超市合理地划分为三个区域:日用品区、蔬果区和饮料区,根据划分区域投放多样材料。各种不织布制作的蔬菜水果及鱼虾,更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爱不释手。

3.投放结合近期的教育目标的材料

每个主题都是不同的, 给幼儿提供的材料应该符合主题的变化,这样既不会像炒冷饭一样反复玩这些材料,又能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让幼儿做主,成为区域的主人,在区域环境的创造中既要考虑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专注投入某一活动中,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

春天到了,我们在生活区结合自然角新增开心农场的区域游戏,用栅栏划分为土地和草地两块区,提供许多菜场里没有的蔬菜、水果、青菜、胡萝卜等,规定幼儿每一排只能插一样蔬菜,每段时间请农场管理员收割,并且将它们贩卖到外面的菜场里,从而获得收益。另外,还可以结合之前用刺毛粘贴苹果,等到苹果熟了摘下贩卖。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非常投入,并且按照要求游戏,对这个区域的游戏非常感兴趣。

我们会根据主题变化提供符合主题的阅读材料。在进入书屋前, 我会先选择一名图书管理员, 他是负责整理和看管的,经过上学期训练孩子们基本知道阅读的规则:“轻轻拿,轻轻翻,认真看。”娃娃家的姐姐弟弟、爷爷奶奶等都可以进入阅读区看书和借书。活动结束后借书者和阅读者将书放回原处,由管理员进行最后检查和整理。

4.投放具有安全性的游戏材料

收集的材料大部分来自大自然和幼儿, 教师必须注意幼儿的卫生、安全,把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我们通过很多途径收集废旧材料,但是一定不能忽视里面的残留物,时间一长会发霉,有很多细菌。因此,教师必须和小朋友们一起做好卫生工作,把收集来的瓶、盒、罐等材料洗干净,放置在阳光下暴晒后方可使用,以免意外事故发生。

凯蒂工程队提供的材料是相对比较安全、卫生的,我们用软垫拼成一大块游戏区域,随后将“施工中”的牌子竖起来,这样孩子们就知道这里是搭建房子的地方,不能靠近,我们还让家长从家里带来奶粉桶和旺仔牛奶罐,将它们清洗干净,考虑到牛奶罐喝完以后会有一个比较尖锐的洞口, 因此在每一个牛奶罐上用橡塑纸将洞口封闭起来。

游戏环境与主题课程的有机融合 篇8

一、游戏环境的主题生成于课程

以往在确定游戏主题时, 大部分是预先设计确立的, 老师根据幼儿的经验特点, 选择一些幼儿较感兴趣的题材内容, 如较为普遍也是幼儿较喜欢的菜场、肯德基店、超市等角色游戏;区域活动的内容也是以老师的主观愿望为主的一些动手区、益智区、语言区等。游戏环境与主题课程没有直接的联系, 比较机械单一。

而现在我们的自主性区域游戏与主题教育内容的联系非常密切, 游戏环境的主题确定生成于课程内容。如在主题活动“动物王国”时, 经过与孩子们的商量讨论, 引发了许多新颖有趣的游戏主题, 开展了与“动物王国”主题活动相关的‘动物服务诊所’、‘动物形象设计’、‘动物小制作’等自主性游戏, 在动手一条龙、语言区、益智区等也准备了与动物有关的一系列活动材料。一走进教室, 就象进入一个动物世界, 到处都是动物的痕迹, 这样的游戏环境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与动物的“亲密接触”更能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喜爱和浓厚的兴趣。

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经验, 在游戏中就能灵活贯通了, 如幼儿认识了老虎、狮子、乌龟、螃蟹等动物后, 在游戏时进行动物小制作就能得到启发, 做出的动物造型也较形象;在当小医生给动物看病时也能根据动物的特点, 配制动物喜欢的食物和药品, 等等, 而且随着主题活动的发展、课程的深入、和拥有的知识经验变化, 幼儿也会主动调整游戏的方法、规则, 有益于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二、游戏环境的内容追随于课程

伟人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前提、保证和动力。新鲜的事物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反之, 一尘不变的游戏内容会逐渐磨灭幼儿的兴趣, 为了能始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 我们根据课程的变化而改变游戏环境, 同时激发幼儿对新课程和新游戏的兴趣, 也起到双倍的效果。

如在“我爱昆山”主题活动时, 通过参观、收集资料等活动幼儿对昆山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有了一定了解后, 引导幼儿讨论想开设什么相关的游戏, 幼儿的兴趣很浓, 有的说开个‘奥灶馆’、有的说开‘一醉茶楼’、有的说办个‘周庄旅游区’等等, 根据幼儿的设想, 师生一起动手将原先“动物王国”主题时的‘动物制作区’改变成做‘奥灶馆方便面’;将原来的‘娃娃家’和‘动手一条龙’联合改变成‘周庄人家’, 更换添置纳鞋底、织布等具有周庄文化特色的活动, 孩子们玩起来也更有劲了。再如在“小鬼当家”主题活动时, 组织幼儿参观了奶牛场后, 孩子们十分兴奋, 要求在游戏区也开设一个牛奶场, 于是奥灶馆方便面不做了, 又养起奶牛来了, 同时做各种牛奶制品, 忙得不亦乐乎。

三、游戏环境的创设产生于课程

游戏的主人是幼儿, 每个儿童的需要是不同的, 因此, 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上就需要体现开放性和多样性, 才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各种需要, 使他们能够逐渐学会控制外部环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 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地按自己的意愿和审美观去创设、布置自己喜欢的游戏环境, 这是一个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教学活动中孩子们的作品就是游戏区最美最自然的装饰, 如在《动物王国》综合活动中, 为体现动物大家庭的和睦相处, 幼儿首次尝试用长卷画的方法画各种动物, 结束后老师将两幅长卷画贴到了游戏区的屋顶上, 感觉非常气派, 动物世界的氛围更浓郁了。从下到上, 游戏区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孩子们有关动物的作品, 有为小动物设计的像框、有自己折的小动物折纸、有为各种动物设计的不同食物、药品等, 而且这些布置的作品都是孩子们在教学活动或区域活动中产生的, 老师没有花时间特意去布置, 都是孩子们的杰作, 游戏区则是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的绝佳展台。

优化的游戏环境能更好地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能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得到更好发展。所谓优化的游戏环境是指有足够大的游戏空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 能让孩子感受到愉悦, 能让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 能让孩子获得启示, 能让孩子学会创造, 能让孩子自主地与之发生互动, 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游戏环境, 这样的游戏环境才是优化的游戏环境。

四、游戏环境的效果服务于课程

孩子们在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游戏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吸引着他们去探索、思考, 去参与实践, 在与环境的无数次作用中, 扑捉灵感、获得知识、习得经验。根据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与需要, 教师可以构建新的课程, 使课程自然生成于幼儿的游戏活动之中, 游戏环境具有生成课程的重要功能。在“美丽的秋天”主题下产生的“农家乐”游戏中, 孩子们学做小农民, 自己种菜、磨米粉、做馒头、剪鸡蛋等, 这些现代的小农民们很有经济意识, 走出自己的家门, 做起生意来, 他们把自己的农产品拿出来卖, 或送到超市销售。吉雨宁小农民很会宣传, 她热情地给客人介绍自己的农产品, “快来卖呀, 新鲜的蔬菜, 真正的绿色食品, 不打农药, 没有污染, 又便宜!”生意非常好, 而菜场的营业员见此状也开始热情地为自己的菜做广告……抓住游戏中的这一亮点, 生成了有趣的广告、创编广告语、设计广告牌等系列综合活动, 孩子们都非常积极、投入。

创设民间体育游戏环境的体会 篇9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环境创设,材料投放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利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育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有着独特功能和作用,现在已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环境创设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和重点。新《纲要》第一部分总则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经验。随着《纲要》的颁布、贯彻和落实,教师们更认识到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教师创设怎样的环境指明了方向。

课题《农村幼儿园地方性体育游戏的开发研究》已在我园开展多年,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在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发与利用、改造与创新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在课题研究开展的过程中,基于环境和材料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和价值,在开发利用和组织幼儿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同时,重视民间体育游戏的环境创设,重视民间体育游戏的材料投放。

一、多方位,创设民间体育游戏的环境。

1. 丰富的室外环境

室外环境是构成幼儿园课程发展体系所必需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扩大了的活动中心,是一种教育的、发展的及身心放松的环境。我们根据本园研究课题,在室外环境的创设方面,注意创出本园特色。

2. 多彩的室内环境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有很大部分的时间在室内度过,所以在创设幼儿园大环境的同时,也注意创设多彩的室内环境,让幼儿与环境互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

3. 宽松的心理环境

物质环境是幼儿进行民间体育游戏的前提条件,心理环境是一种看不见的环境因素,它对幼儿学习参与民间体育游戏的影响非常明显。所以我们在创设物质环境的同时,应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安全的心理环境。

二、多角度,投放民间体育游戏的材料。

环境的创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民间体游开展的优劣,决定着民间体游组织的成效。材料作为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材料的适宜投放、有序投放,对指导幼儿玩民间体育游戏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为了给幼儿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在游戏材料的投放方面,多角度地考虑各种因素,尽量使幼儿对材料和游戏感兴趣,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促进幼儿多方面协调发展。

1. 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难易不同。

小、中、大三个年龄班的幼儿,在身心发展方面有很大区别。小班幼儿的身体发展还不是很完善,动作协调性也相对较差;中班的孩子肌肉和骨骼发展比小班幼儿好一些,动作的灵活性有所提高;大班的孩子动作协调性大大增强,下肢的发育较快,肌肉的力量和工作能力有较大提高。所以在投放民间体育游戏材料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幼儿身体发育存在的不同,尊重幼儿发展上存在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投放材料。

2. 结合具体的开展情况,注意由易到难。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十分重要,在民间体育游戏材料的投放方面,也始终遵循这一原则,始终做到保持新颖度、连续性、层次性。

第一,根据民间体育游戏内容的安排,不断地变更游戏材料,保证新颖度,以激发幼儿参与民间体育游戏的积极性。如学期初,结合季节和幼儿的学习认知规律,制订好计划,每周根据计划的安排,投放不同游戏的材料,使游戏材料始终保持新颖,这样,幼儿参与民间体游的兴趣一直很浓。

第二,一个游戏玩了几次,幼儿已充分掌握了其规则和玩法后,难免会失去兴趣和动力,应当充分挖掘游戏的内涵,在变更游戏方法、增加游戏难度的基础上,投放创新的材料,让游戏再具挑战性,以新的面貌呈现在幼儿面前。如《扎手绢》游戏,先提供两块手绢,让两组幼儿对着玩,在成功地掌握了游戏的玩法后,随着新规则的出现,增加手绢的数量,可三、四组轮流对着玩。如《跳绳》游戏,先给每个幼儿提供一根绳子,让幼儿学习单人跳,在熟练掌握单人跳绳的基础上,增加绳子的长度,让幼儿学习多人跳绳、变换动作跳绳等,随着材料的不断更新,随着游戏规则的不断增加,幼儿的兴趣始终不减,玩得不亦乐乎,动作也在游戏中得到了较大发展。

总而言之,我们应根据新《纲要》的要求,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优质环境,提供与发展相协调的良好材料,为幼儿提供开展游戏的机会与条件。环境是关键性因素,是一切能让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条件,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开展民间体育游戏的全方位环境,包括材料的适宜投放,让环境充分发挥特殊的、潜在的影响作用,成为“不说话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2002, 04.

[2]许卓娅编著.学前儿童体育.2003, 10.

[3]从理念到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行动指南, 2003, 10.

幼儿角色游戏的环境创设探微 篇10

一、根据年龄特点,创设不同的角色游戏主题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角色游戏环境的目的是提高幼儿参加角色游戏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模仿和活动,从而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欣赏水平,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愉悦,得到发展。各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是不同的,刚入园的幼儿缺乏角色意识和交往经验,接触的人较单一,因此在为他们创设游戏主题时也较为单一,例如“娃娃家”游戏,一个班中约有3~4个家,比如“甜甜家”“美美家”“贝贝家”“宝宝家”等平行的角色游戏主题,虽然主题单一,但是幼儿只要玩得开心,得到锻炼,就达到了幼儿教育的教学目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由直觉行动性转向具体形象的思维,角色游戏的主题也有了扩展,情节也得到了发展。因此,我们为中班幼儿创设了比较丰富的角色游戏主题,如“美食一条街”上有:“宝贝甜筒店”“小熊奶茶铺”“迷你甜心蛋糕店”“尚可爱烧烤店”,还有“鲜芋仙”等一系列游戏主题,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选择游戏主题。这时候的幼儿在主题的选择上有了比较大的空间,他们更加乐意参加角色游戏的活动,进行与同伴之间交往。由于选择空间变大了,幼儿在游戏中所体验到的成功的快乐更加丰厚,更加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根据能力差异,提供层次性的角色游戏材料

每一个幼儿的家庭环境不同,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他们之间一定存在差异,并且他们的能力发展速度也是不一样的。在角色游戏的环境创设和材料的投放上,教师要注意孩子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幼儿都能愉快地开展角色游戏,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例如:在“甜心迷你蛋糕店”中,我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为幼儿提供了不同的材料,为能力强的幼儿准备了一些灵活的材料,如美工刀、彩色纸等,为能力较弱的幼儿准备了固定的游戏材料,如各种形状的蛋糕模具,只要把橡皮泥往模具上一按就能做出各种形状的蛋糕。在美工区,我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来提供材料:有涂色的,有撕贴的,有绘画的,有皱纹纸直接粘贴的……使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材料来活动,这样,每个幼儿在技能方面都能有所提高,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活动的兴趣。

三、根据心理需求,确保开放的角色游戏空间

开放的游戏环境能使幼儿在游戏中大胆想象,自主安排游戏空间,自由拓展游戏情节,能够突破由预先设置的空间、材料而带来的思维定式的局限,也有助于幼儿与他人合作、协调、交往等能力的培养。例如:除了在教室提供“百宝箱”,还可以在各游戏主题中投放不同的材料,既满足了幼儿在象征性活动中的需要,又能让幼儿邀游在想象的世界,极大地发挥其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又如:打破布局的限制,让幼儿自己创设游戏环境,幼儿竟把“娃娃家”开到了阳台上,玩得很尽兴,能力得到了发展。

开放的空间满足了孩子行为上的自由,而封闭的空间满足了孩子心理上的自由。在自主性游戏环境的创设中,教师应考虑如何让孩子在游戏中有归属感,在空间的“开放”与“封闭”之间形成一种合理的张力。

浅谈区角游戏环境的创设 篇11

关键词:区角;游戏;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42-01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作为一种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游戏区角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一种自发的行为,一种虚构的行为,一种有规则的行为,一种社会性行为,可以有效的提高幼儿的交往、体验、经验的储备等能力。下面就粗浅的谈谈区角游戏环境的创设。

一、幼儿区角游戏创设因遵循的原则

1、紧密结合教育内容和目标进行活动区的创设

在创设区角游戏时,要考虑活动区应当能够体现《规程》中提出的教育目标,提供给孩子们在身体、语言、认知、社会情绪和美感发展方面的经验。活动区的种类和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与教育活动同步,把创设区角的过程变成与教育教学的过程相匹配的、相融合的载体。如9月份是小班幼儿新入园的第一个月, 教育重点是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与此相适应,教师可选择娃娃家、积木区、小小扮演区等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区域,让新入园的幼儿在像“ 家”一样的活动区内自由活动,使他们感觉到温暖熟悉,并逐渐喜爱幼儿园。

2、区角游戏创设需要坚持以幼儿为主体

区角游戏活动的安排、设计,环境的创设,材料玩具的提供,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及能力,教师应当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征求他们的意见,共同选择,创设“儿童化”的活动区。在创设区角环境的过程中,大班幼儿可以让他们自己出主意、想办法,搜集材料和布置环境等,增强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区角更具吸引力。大班的语言表达、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这时活动区角要大量增加活动内容,更要适当的增加难度。如:大班幼儿对于角色游戏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能够主动地很好地参与到游戏中,与伙伴之间有丰富的角色语言进行互动,可创设如 “爱心医院”角色游戏区。而且大班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且喜欢有对抗性的游戏,可创设“棋苑”等竞技活动区。另外,根据大班幼儿喜欢探索的特点,也可增设“科学操作区”……等等。中班幼儿已有了感知事物的初步经验,非常喜欢象征性游戏。在选择中班的区角形式时,要考虑提供促进幼儿不断发展的游戏活动与条件。他们已不再满足于自己玩,而是开始喜欢找同伴一起玩。表演游戏、角色游戏以及建立一些可操作性活动区的游戏,都能为幼儿的这一发展需要提供帮助。如建立“饲养角”中,可让幼儿比较动物的体形的大小、高矮等来获得量方面的感性经验。

二、根据活动区需要合理投放游戏材料

1、投放富有创造空间的材料

在投放材料时,需要尽可能地实现材料价值的最大化运用多种方式多次使用区角活动的材料。并且多为幼儿准备未加工的或半加工的材料,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需求,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这样的材料也能给幼儿留有充分想象创造的余地,如可在活动区投放材料时,一开始提供一个范样,半成品和未加工的各种材料。这样,能力差的幼儿可以模仿范例进行制作,能力一般的幼儿在模仿的基础上利用半成品进行创造,能力强的幼儿可利用未加工的材料自由想象,大胆创造。这样利于幼儿体验到成功,激发幼儿进一步创作的欲望。中、大班阶段,老师就可提供此类玩具的半成品等待幼儿去表现。如,老师提供牛奶盒,孩子们就将纸盒打开共同制作后,支起来当烫发时的加热罩;将塑料瓶经过涂色装饰城花瓶;可以将包装纸子做成奶糖等等,孩子会根据活动去情节需要,进行自主创造,老师给予协助、指导,孩子会在自己创设的活动区内乐此不疲。

2、投放材料要注重材料的多样化

在活动区活动时,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在某个区内游荡或发呆,不知该作些什么。其中的一个原因即材料玩具投放不当,孩子不感兴趣。材料玩具是幼儿活动和操作的物质对象,幼儿是否对活动区感兴趣,是否能够顺利地开展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和玩具的提供。这是需要材料玩具多样化。教师应当在各个活动区内提供足够的材料和玩具,使幼儿在其中快乐地操作、探索和扮演。材料的种类应当适合不同孩子的能力和经验。

三、注重区角游戏中教师的科学评价与指导

1、在活动区游戏中,教师要找准角色与定位。

《纲要》中要求:“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才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因此,在活动区活动中,一定要留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兴趣、操作情况、自主性及交往能力等,针对所出现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机会参与幼儿的活动,与幼儿共同探讨,发现、解决问题,努力做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

2、多角度评价指导,激发幼儿的兴趣

在指导幼儿开展活动区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除了做一个仔细的观察者外,有效的评价才是促进幼儿愉快游戏的关键。在《纲要》精神指引下,我们努力改变评价方式,体会到有效的观察可以为科学评价提供依据,多角度的评价指导能够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评价指导的结果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新的平台,激发幼儿继续游戏的兴趣,这其中幼儿和教师都是评价的主体,从而使评价、指导、发展、教育真正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过程。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环境创设实例 篇12

结合课程游戏化要求,我们以五大领域中的“艺术”领域为主题,创设了多个游戏区域,各区域的名称皆以梵高的作品名称创编而成,因此我们给他们共同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梵高的色彩”。

阿尔勒小城(建构区)

在本区域中,提供了太空沙、积木等材料。在游戏过程中让幼儿学会简单的平铺、横排、顺接、垒高、加宽、延长接插等基本搭建技能。

星空下的乐队(音乐区)

在此区域中幼儿可感受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并通过发出的声音,创编一些简单的动作,培养幼儿的创编能力及乐感,同时体验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普罗旺斯花房(美工区)

本区域幼儿可用扭扭棒、油泥学做鸢尾花、编花篮等,引导幼儿主动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月随着课程主题变化更换材料。区域中还增添了纽扣、鞋带、拉链、娃娃的衣服等材料,使孩子们感受到我可以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麦田里的密码(益智区)

本区域游戏材料有串珠子、钓鱼、七巧板、立体拼图、花样毛毛虫、缠线鱼等,通过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使幼儿的学习经验得到巩固,同时满足幼儿动手操作与学习交流的需要。

花园里的魔镜(表演区)

这是一个角色表演区,提供了各式各样的面具和服装,让幼儿在表演中学习人际交际的规则和技能,增进同伴关系,发展社会能力。同时幼儿在角色表演区里也能恰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活动,激发创造潜能,发展想象、表征能力。

夕阳下的播种者(语言区)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帮助孩子掌握翻书、拿书的方法,认识封面和封底的内容,养成对图书的爱护和安静阅读的好习惯。

上一篇:对西方文学的借鉴下一篇:社会控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