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审计(共12篇)
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审计 篇1
跟踪审计是广大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新的审计方式, 是实践温家宝总理“跟进”理念和“免疫系统”理论的根本要求。当前关于跟踪审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方面还存在不少空白, 各级审计机关必须加快跟踪审计管理的实践和探索。笔者结合近几年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实践, 重点就其过程管理做出初步论述。
一、当前跟踪审计过程管理发展的制约因素
跟踪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方式, 对跟踪审计过程管理在探索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一) 操作规范欠缺
跟踪审计是一种探索中的审计方式, 近年各地审计机关通过大胆探索和不断实践, 形成了一些实践操作思路, 但至今仍未步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审计署新发布的8号令对跟踪审计仅是对跟踪审计在审计计划、审计通知书、审计方案和审计报告等程序和文件中的列示要求做出了规定, 但在过程管理尤其是具体操作上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操作规范既是衡量审计质量的尺度、确定和解脱审计责任的依据, 也是完善审计机关内部管理的基础。由于操作规范欠缺, 跟踪审计过程管理难免带有主观随意性, 不能确保审计质量, 难以界定审计责任、防范审计风险。
(二) 管理维度增加和管理半径拉长
跟踪审计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 跟踪审计对象复杂多样, 导致了审计力量与工作任务之间的不均衡。目前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群体结构难以满足跟踪审计综合性强、层次高、任务重的要求。近几年为弥补审计力量不足, 各地审计机关采取了外聘专家、外包审计业务等多种方式。审计署第8号令第四条规定“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审计机关的委托、聘用, 承办或者参加审计业务, 也应当适用本准则。”从这个角度, 可以将组织其他审计组织的人员或者直接委托其他审计组织实施跟踪审计项目, 视同审计机关的一部分进行管理, 这就使得跟踪审计过程管理的维度增加和管理半径拉长。
(三) 信息渠道不畅、反馈不够及时
现代信息论将管理的各过程视为一个信息收集、加工、传输和反馈的过程。跟踪审计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在建设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及时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因为工作习惯、审计流程的不同, 中介机构与审计机关间沟通渠道不畅, 现场审计发现的问题信息会依层级由审计人员 (尤其是中介机构人员) 向审计组长汇报、处室领导、局领导流动, 这种线性流程使得重大问题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和解决。
(四) 审计定位不清模糊了管理的边界
跟踪审计由于时间长、环节多、关系复杂, 往往容易产生审计定位的偏离, 主要表现为角色定位的偏离、目标定位的偏离和职能定位的偏离等。角色定位偏离主要表现为, 忘记跟踪审计仍然是一种事后监督。虽然投资跟踪审计在整个事项实施的某个中间环节介入, 但审计评价的对象仍然应该是已经实施的局部事项, 从对局部事项来看, 跟踪审计仍然是事后的监督, 只是相对于整个项目来说, 这是事中跟踪审计。目标定位的偏离主要表现为, 审计机关在审计中不能按预先确定的目标来开展审计, 如投资项目跟踪审计中一味注重工程造价的控制, 忽视了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建设项目投资绩效发挥情况等内容的审查;审计职能偏离主要表现为, 难以把握审计监督与建设管理之间的界限, 易于在过程中发表倾向性的意见, 变监督为管理, 从而带来严重的审计风险。因此在过程管理中加强目标管理、明确角色定位和职能定位尤为重要。
二、过程的内涵和过程管理和理念
过程概念是现代组织管理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ISO9000:2000将过程定义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没有好的过程就没有好的结果, 质量管理强调过程活动与资源的有机结合, 通过对过程的控制和持续改进, 实现最终质量的控制, 以过程的最优保证结果的最优。过程管理方法是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理论基础的。根据过程管理理念, 跟踪审计过程管理包含以下特点:
1.以系统理论为指导, 从系统的观点出发, 从纵向把跟踪审计过程管理划分“上、下、内、外、平”, 即审计机关与上级部门和本机党委政府, 审计机关与中介机构, 审计机关内部, 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 以及审计机关与建设领域其他职能部门之间关系管理;从横向视角把跟踪审计管理看作为一个由计划、组织、实施、质量管理和资源管理、审计报告、后续跟踪等过程按一定方式衔接组合的过程网络系统。
2.应用系统方法解决横向和纵向过程系统的信息流、物流和工作流管理问题;关注业务过程内部和业务过程之间的逻辑联系、相互作用, 如在审计机关内部, 跟踪审计实施管理的各个子项也应科学分权、相互制衡, 把审计项目分配权、审计检查权、复核审理权以及审计决定执行监督权相分离衔接、又相互监督制约的权力运行链条。
3.应用信息论方法, 将跟踪审计管理的各过程视为一个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传输的过程, 应用信息技术解决跟踪审计管理信息的传输和处理问题。加强审计管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以信息化提高跟踪审计过程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建成集质量控制、流程规范、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于一体, 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自动、远程、同步的审计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系统, 以实现“全程控制, 规范行为;调控进度, 整合资源;记录轨迹, 落实责任;强化复核, 保证质量;多维查询, 决策支持;统一归档, 信息共享;制作模板, 审计指导;提供平台, 方法调用”的目标。
4.应用控制论方法, 将跟踪审计过程视为可控过程, 建立过程控制系统, 运用反馈控制等控制方法解决审计业务过程系统的控制问题。注重管理的细化, 即细化到工程建设每一个业务流程、每一个审计程序、每一项影响业务流程运行的外部因素。
三、跟踪审计过程管理的重点
(一) 纵向上加强审计机关内部管理
审计机关内部管理分三个层次, 一是由局领导组成的项目决策层, 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总体把关, 强化审计目标管理, 把握审计定位进而决定跟踪审计介入时间、介入方式和介入程度。在投资跟踪审计中审计机关难免要频繁地介入建设管理的具体事项, 似乎难逃“参与管理”的干系, 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被审计单位也会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要求审计人员发表意见或表态, 并以审计意见作为处理问题的依据, 这也成为投资跟踪审计风险防范的一个难题。完全不参与影响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关系, 过度介入又损害审计独立性, 因此面对这一类难题选择介入程度考验决策层的智慧。二是由投资审计处室领导组成的项目管理层, 根据其制定的总体要求和计划, 监督和管理项目审计人员的具体工作, 掌握审计动态和进度。三是由审计人员形成的项目实施层, 负责指导、监控、复核和评价中介机构和外聘专家的工作, 在审计过程中注意收集相关资料, 形成工作思路, 加强控制评审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具体实施。
(二) 强化审计机关对中介机构的管理
总体上来说, 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应当依靠计算机技术, 开发跟踪审计管理系统 (跟踪审计OA系统) , 利用信息化、一体化的思路, 将中介机构参与实施跟踪审计项目的过程纳入跟踪审计管理系统 (跟踪审计OA系统) 平台监控, 加强对其执业行为的全程监控, 降低委托代理风险, 提高项目质量。总的来说, 对中介机构的风险控制重点把好“三关”, 即入口关、质量关和廉政关。入口关, 以公开招标的方式, 择优选择中介机构作为工程造价审计定点协审单位, 组建社会中介机构备选库。质量关, 通过加强制度建设, 要求中介机构实施审计业务必须依据国家审计准则等有关审计要求执行, 对协审的社会中介机构承担的项目进行管理和考核, 确保审计质量, 建立审计工作记录上传制度, 使从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上传工作记录和证明材料, 作为阶段性成果和下一阶段复核基础, 同时也作为考核从业人员的依据。廉政关, 通过与中介机构签定廉政承诺书, 加强对中介机构廉政教育, 切断协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的联系, 防范审计风险。
同时, 审计机关必须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的考评和奖惩。设计科学合理的参审机构绩效考评体系, 对年度考评排名前三名的社会中介机构, 进行委托审计项目奖励, 对考评不合格的单位实行退出机制。必须指出, 选择中介机构及发布审计任务、管理审计实施、复核审计结果以及对中介结构和人员评价打分应当相互分离、相互制衡。
同时, 必须强化对中介机构的培训, 全面提高社会中介机构人员的综合素质。审计署第8号令第四条规定“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审计机关的委托、聘用, 承办或者参加审计业务, 也应当适用本准则。”从这个角度, 可以将组织其他审计组织的人员或者直接委托其他审计组织实施跟踪审计项目, 视同审计机关的一部分进行管理。这给审计机关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审计机关应当加强与社会中介机构之间的沟通, 稳定跟踪审计参审人员队伍, 将从业人员审计质量考核纳入中介机构准入招投标的打分之中。同时加强对参审人员的培训力度, 努力提高社会中介机构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 加强跟踪审计信息反馈
1. 加强审计信息管理。
强化审计成果提炼意识, 中介机构人员普遍认为审计信息是造价审核审计工作的一项附产品, 提炼审计信息加重了审计任务, 增加了工作难度。为此, 必须从其思想上提高审计信息对国民经济宏观决策的作用的认视, 及时发现跟踪中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 便于审计机关管理人员从体制机制层面分析问题, 提炼信息。
2. 强化审计机关管理人员与社会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沟通。
依托远程审计管理平台, 加强双方的信息沟通, 强化审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一是建立跟踪审计工作记录上传制度。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人员要利用OA-AO交互, 定期或不定期地上传审计工作记录和其他能够证明跟踪审计情况的相关资料, 及时报送跟踪审计信息, 提出需要审计机关支持和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审计机关管理人员要通过OA系统, 从实施方案的制订、跟踪审计重点和切入点的确定、现场实施进度、中介人员与施工单位的核对沟通、审计成果提炼等方面, 加强对中介从业人员执业行为的及时监控, 同时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参审项目的业务指导, 及时解决社会中介机构审计人员提出的问题和困难, 督促其按照委托协议的要求, 履行相关职责。
3. 加强信息的传递反馈管理。
一是建立双向的审计管理信息反馈机制, 目的是通过“下对上”的反馈, 使领导全面掌握审计动态, 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 使审计管理朝既定的审计目标迈进, 另一方面, 通过“上对下”的指导与信息反馈, 使广大审计人员充分理解决策目标与任务, 感受监管的存在, 利于具体目标的实现。二是审计用户的信息反馈系统, 如建立同跟踪审计用户的定期交流机制, 建立这种系统, 不仅能收集大量对提高审计质量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促进审计机关完善跟踪审计项目, 而且能融洽审计机关与有关方面的关系, 改善审计环境, 更好的搞好跟踪审计服务。
(四) 把握好过程管理的介入时点
介入时点的选择即跟踪审计介入的时机和关键点的选择, 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时点的选择又决定了审计方式、审计形式和介入深度、力度的选择。在当前审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应综合考虑被审计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周期、建设要求、审计资源和审计成本等多方面要素后研究确定审计介入的时间点和介入深度, 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发挥最大的审计效益。跟踪审计在工程各个阶段各有侧重点。在工程前期阶段, 跟踪审计主要关注招标文件、工程预算 (标底) 和工程合同的内容是否合法合规、真实有效。在工程施工阶段, 审计的重点在于加强现场管理和及时介入各个结点, 即重点核对隐蔽工程, 认真监督施工质量, 密切关注设计变更, 及时确定暂定价格, 定期审核期间计量, 按时完成单项结算, 同时注意对阶段性审计成果的提炼。在工程竣工阶段, 跟踪审计的重点主要是督促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按职责对施工单位报送的工程结算书进行初步审核和复核, 然后组织实施工程价款结算审计, 并对竣工财务结算及投资效益进行审计。审计机关应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和审计目标, 及时委派和监督中介机构人员介入, 做好现场组织调度。即对现场审计人员的分工协作、重要审计事项进行管理, 根据工作需要认真规划审计作业点和所需人力, 确定职责分工协作办法, 及时调配作业人员。
(五) 审计现场技术管理
审计现场技术管理主要是大力推动设备仪器辅助审计。设备仪器辅助审计就是使用测量、记录、检测、检验等设备、仪器和工具检查、验证、分析审计事项, 获取准确的信息数据, 以提高审计效率, 增加审计结论的可靠性。近几年来, 我们积极探索、大力开展了设备仪器辅助审计, 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 在跟踪审计中应大力实行设备仪器辅助审计, 在继续推广运用GPS定位仪、全站仪、取芯机等设备仪器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使用更为有效的设备仪器和技术手段, 保障信息数据的准确性, 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同时也要量力而行, 注意应用有关测量、检测和检验设备仪器及技术的规范性。
参考文献
[1]陈健, 吴肃锋等.跟踪审计管理研究
[2]陈焕昌等.创新审计管理研究[J].浙江审计网站.
[3]包晓东.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研究[OL].浙江审计网站
[4]曹慧明.论建设项目跟踪效益审计[J].审计研究, 2005 (1) .
[5]时现, 朱尧平, 薛蓓儿.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路径选择[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6 (3) .
[6]李兴山.现代管理学[M].北京:现代出版社, 2002.
[7]陈健, 吴肃锋等.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研究[N].中国审计报, 2009 (1447) 8版.
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审计 篇2
EMBA 在职博士 专升本 自考网 在职研究生
育龙网核心提示: 基建项目内部审计是指通过一定方法和适当程序,对建设项目的一系列治理活动进行再监督,帮助建设单位查找治理中的漏洞,完善内部控
基建项目内部审计是指通过一定方法和适当程序,对建设项目的一系列治理活动进行再监督,帮助建设单位查找治理中的漏洞,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治理效率和投资效益,为上级部门提供决策信息和依据。基建项目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其本身的重要性、专业性以及内审目标的多样性决定了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从国内外审计发展的趋势来看,无论是内部审计还是外部审计,审计风险的分析日益受到重视。从内部审计实践经验来说,基建项目本身的重要性、专业性以及内审目标的多样性,也导致审计人员面临较高的审计风险。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策略来规避审计风险显得尤为重要。
内部审计的审计风险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以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重大差异或缺陷而得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审计中审计人员只有把握了项目审计风险的特点,才能在宏观上对审计实施有清醒的熟悉,这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必要前提。就基建项目审计而言,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审计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基建内部审计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它既涉及到决策、规划、设计、概预算、招投标、物资采购、施工、监理等一切与建设项目有关的治理活动,又涉及到建设单位的资金治理、会计核算等方方面面。审计内容一般包括两块:一是工程治理审计,主要审计项目立项、概预算、设计、招标、施工、监理、材料采购、质量验收、工程造价、项目决算过程和结果的合规性;二是财务审计,主要审查资金来源、运用、会计核算以及基础财务工作的合规性。这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般审计基础知识和经验,还要求具备一定的工程设计、施工、采购、验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否则将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实践中常由于审计人员对工程项目治理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往往偏重于财务审计,造成财务审计与工程治理审计的脱节。
可能存在舞弊行为基建项目从立项到施工到竣工使用整个过程涉及诸多利益主体,其中的一方或多方都可能在某个过程或程序中获得利益,因此极易导致舞弊行为。根据不同的行为主体,可以将舞弊行为分为三种:一是内部舞弊,表现为内部机构的人员利用工作职务便利或所获悉的信息获取不正当利益,如在材料采购、合同订立中收受回扣、佣金等商业贿赂行为;二是外部舞弊,表现为与基建项目有关的外部机构人员利用工作职务的便利或所获悉的信息非法获利,比如代理招标机构或受托编制招标文书机构人员向参与投标单位透露其
已获悉的工程标的等重要信息;三是内外勾结,表现为内外部机构人员相互串通,如共同编造虚假信息、签定虚假合同等。基建项目中的舞弊手段可能多种多样,但通常在形式上却较难发现漏洞,有规范的程序、规范的操作、规范的合同,但这些规范的外在表现形式下其实隐藏着违法舞弊的事实。揭露舞弊行为,是基建项目内部审计中的难点,也带来了较高审计风险。
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判定恰当的审计结论以充分的审计证据为基础,各种信息和资料则是审计证据的表现形式。内部审计目标具有多样性,包括评价程序的合规性、发现风险隐患、提供决策依据等。与偏重于财务审计的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需要收集的信息和资料更广泛和复杂,这些信息和资料既包括执行、操作方面,也包括治理、控制方面,甚至还包括市场信息、公众信息。审计人员需要通过收集各种工程技术资料,咨询图纸设计、施工、监理等人员,查阅会议记录、会计凭证和账簿,必要时还可作一些调查,多方位、多渠道地去获取审计证据。假如这些信息和资料不完整或不真实,即使审计人员保持了高度职业谨慎,以此为基础得出的审计结论也会是不恰当的,由此必然带来审计风险;同时,由于审计人员所收集信息和资料内容丰富,数量庞大,对这些信息和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和分析时,需要审计人员的丰富经验和恰当的职业判定,难免出现不恰当的审计结论而导致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本身的审计能力欠缺从内部审计的职能来说,它具有监督、评价、控制的职能,有的组织机构的内审部门还有一定建议或处理的权利,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一定专业能力,而且要有分析、论证和判定的综合能力。就基建审计而言,从实践来看主要表现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不能从投资治理、资金治理、造价治理、质量治理全方位评价基本建设项目,在审计评价时对问题的宏观把握和分析驾驭能力不够,从而可能做出不恰当或不全面的审计结论,背离审计目标。
笔者认为,要规避上述因素对内部审计风险的影响,在审计策略上应注重从四个方面着手:
注重内外部的沟通与合作基建项目内部审计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审计实施中要充分重视与外部有关部门的合作。随着内部审计职能的不断延展,内部审计部门与外部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这一内部审计外部化趋势在基建内部审计方面显得尤为明显。与外部机构的合作包括:与工程审价机构的合作,如有的还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价;与工程监理部门的合作,内审人员应充分利用监理人员的工作,碰到专业问题时可向他们请教;与工程验收部门的合作,获知验收的重要信息
和查阅验收资料,有助于审计的开展。在审计隐蔽工程时,部分审计内容难以直接验证,此时应该考虑与外部审价机构、监理机构以及验收机构的合作,咨询参与人员并适当利用其成果,这些外部证据有利于对隐蔽工程作出恰当的审计结论。有的单位同级内审、纪检等监督部门在事前、事中也参与到决策过程中,上级部门审计时与这些部门合作,更有利于把握情况,也使同级监督更能发挥效能。
工程治理审计与财务审计相结合工程治理审计与财务审计相结合是指以立项为起点,以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为主线,以财务审计和工程造价审计为分支,以工程竣工决算审计为封闭终点形成闭合审计回路。财务审计是以资金走向为线索,注重对基建资金来源与分配的分析,成本审计大都需要工程造价审计资料验证成本列支的真实性。工程造价审计以工程量入手,同时结合图纸、标的、合同、现场,核实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调研和把握建筑材料、设备的市场价格,注重研究现行定额,严格界定定额适用范围,看有无高套、重套现象,这是工程造价审计的主要范围。工程造价审计应与基建财务审计相互佐证,要对资金到位时间、资金运用情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作客观分析。
合理运用职业判定一是要把握重要性原则。基建项目审计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对于这些信息和资料及其所反映的问题,审计人员要充分考虑重要性水平,抓数额大、影响大的事项跟踪审计、具体审计;而对数额小、影响小的,采取点到为止的方式,能放就放。二是要把握谨慎性原则,保持适当的职业谨慎。对怀疑存在的舞弊行为或事项以及一些隐蔽性较强的项目进行审计时,要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保持谨慎态度,不仅要注重外在形式的合规性,还要注重事物本质的合法性。对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虚假信息和资料,审计人员要提高警惕,加强分析和识别,始终保持职业怀疑,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对有疑问之处要采用顺藤摸瓜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将情况逐个了解清楚,使原本隐蔽的信息明朗化、清楚化,积极揭示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在进行专业判定与分析时要保持独立性,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
确保审计程序、审计依据和审计行为的规范化基建项目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专业水平高的系统性工作,审计程序、方法与技巧是否得当,既是审计人员政策水平的体现,也是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反映。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内部审计的有关操作规程展开审计,审前要制定具体的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选择有经验和具备专业能力的人员组成审计组,要对审计对象的情况作必要的了解,把握一些基本信息,并初步分析是否存在重大风险。现场要实施必要的询证、检查、观察、分析性复核等程序,并确保审计人员之间能够及时沟通和信息共享。对审计揭示的问题,要以政策为准绳,做到有理有据,使主动
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审计 篇3
(一)风险管理意识问题
现阶段在建设项目的常规管理中,风险管理还没有被列入正式的议事日程,在建设项目的各种文件和制度中,对风险的关注还仅仅处于一个比较低级的层面。由于公路建设项目具有公共投资性质,更注重采用行政手段去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因此对风险的专门考虑就显得不突出,很少有人做出尝试让所有员工都能够充分通过自我意识察觉到面临的各种风险。
(二)风险管理制度问题
从实际情况看,尽管部分规章的制定事实上已经直接或间接考虑到了风险问题,不过这与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是有显著差异的。目前多数公路建设项目都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制度,这对于规范公路建设的风险管理,显然是不利的。
(三)风险管理机构问题
在集团和公路建设项目两级中,建立各自的风险管理机构,是一个理想化的选择。但是在一些集团现行的机构设置中,还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不过,任何管理机构的设立,都应当考虑一定的条件,如果某项管理职能还没有足够强大时,或者由于成本——效益分析的结果不理想时,没有设立风险管理机构也是可以理解的。
(四)风险管理监控问题
在整个公路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还没有被提到议事日程的情况下,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监控”也只能处在初级阶段。从公路建设项目来看,无论是风险管理的机构、制度、流程、人员,还是其他方面,都还不够成熟,很难认识到对风险管理进行监控的重要性。但是,从发展的视角看,这种问题同样是不能忽略的。
二、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对内部风险导向审计的需求
从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的外部需求看,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是一个有较长周期的复杂过程,可能与许多外部机构发生联系。目前,来自监管部门的风险仍比较大,比如发改委的项目审批、规划部门和环境监测部门的审查、审计机关或者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审计等都存在某些风险。在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与集团有关部门由于业务的局限性而无法识别风险时,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及时发现风险、评估风险和提出风险应对措施。
从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的内部需求看,在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以及具体作业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都可能出现某些比较大的偏差,需要内部审计部门对出现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寻找可行的应对方案与措施,以矫正偏差,保证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活动符合既定要求,实现预期目标。
三、基于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的内部风险导向审计制度的实施
(一)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解决风险导向审计的首要问题就是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在风险导向审计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制定、实施和修订制度以及考核实施等环节,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可能需要在一个具体业务领域实施风险导向审计,在获得一定经验后再进行制度的全面建设,这样更有可行性。有时需要引入专家的力量,保证相关制度的高质量。同时因为内部审计机构往往需要关注许多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这决定了风险导向审计制度的制定不应仅仅是内部审计机构的事情,也需要整个集团的支持和协调。此外还要特别注重建立相关机制,将个人的风险和单位的风险捆在一起,激发员工的风险意识与风险管理热情。
(二)科学设置组织机构
作为一种积极的改革模式,全面地推行高水平的风险导向审计,往往有必要设立一个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可以为这个机构的设立提供支持,但是,不应当取代该机构。这个机构行使风险管理权利,和内部审计机构行使风险管理监督权利,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是不同的职能。
(三)重视审计人员配备
从表面上看,增加内部审计人员,并没有直接产生多少经济效益,这是许多单位不重视内部审计的一个主要原因。内部审计机构经常消除隐患于无形之中,其作用是无法明确计量的。更何况,内部审计对舞弊的威慑力是无法直接看到效果的,因此,不能因对内部审计缺乏应有的认识而忽略内部审计的作用。风险管理或者风险导向审计都有一定的专业性,它对内部审计人员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因此,在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方面,既要考虑数量,还要注意质量。
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审计 篇4
笔者认为,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是实现建设项目投资、进度、质量、安全等控制目标的基础, 贯穿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始终, 是项目管理的灵魂。因此以审查合同管理情况为抓手, 加强对合同主体的资格鉴别、合同签订及合同履行等环节的审计监督, 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范工程项目风险, 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本文结合实践工作中的切身体会, 谈谈对合同管理审计的几点认识, 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对合同主体资格的鉴别审核
对于一个工程建设项目而言, 选择什么样的施工企业是工程项目是否能保质、按期、顺利完成的关键所在。审计人员在对合同主体资格进行审查时, 应把握好两个要点, 一是检查合同签订主体的选择是否阳光普照;二是检查合同实施主体是否名至实归。
(一) 合同签订主体的审核
目前, 建设单位对于施工方企业的选择, 主要依赖于对外公开招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颁布和实施对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保证建设工程质量, 降低工程项目造价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曾一度被誉为“阳光法案”。然而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之下, 各类规避以及破坏公开招标的行为屡见不鲜, 手法也层出不穷, 严重扭曲了招标制度的设计初衷。审计人员在对企业招投标程序进行审计时, 首先应检查企业的招投标行为是否遵守了国家和企业的相关规定。例如, 根据《招投标法》的相关规定, 利用国家资金建设的项目, 在勘查、设计、施工、监理、采购等环节必须进行公开招标。另外, 各个单位也都各自规定了需要进行公开招标的情形。在实践中, 审计人员应对照相关制度进行检查, 防止企业采用化整为零的手法将应该进行公开招标的项目肢解为若干小项目或分阶段进行, 使之达不到进行公开招标的标准, 或仅对部分主体工程进行招标。其次, 审计人员还应关注招标程序是否健全、完备, 以判断招标程序的有效性。审计中常常发现, 部分单位虽然设立了招投标程序, 但执行起来却大打折扣。有的单位, 以邀请招标代替公开招标, 从而达到排斥潜在投标人的目的;有的项目因为有个别领导干部的介绍或者指定, 因此该单位不得不创造条件, 进行暗箱操作, 采用加设招标条件等方法让该单位中标。综上不难看出, 完备的招标环节对于确立合同签订主体的具有重大意义。
(二) 对合同实施主体的审核
值得注意的是, 之所以提及名至实归的话题, 是因为目前建筑领域较为普遍地存在建设工程合同签约主体与合同执行主体不一致的现象, 即建设领域中的挂靠、转包、以及违法分包等行为时有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相关规定:禁止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承包工程, 禁止其他单位使用本单位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接工程;以及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 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施工单位为规避上述法律规定, 通常采用无施工资质或低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挂靠高资质施工单位的方式, 签订施工合同并承接施工任务, 以至于当前建设领域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即:一级施工队伍中标, 二级施工队伍签合同, 三级施工队伍甚至无等级施工队伍进行施工。这种现象的存在, 严重地损害了建设单位的利益。针对上述现象, 审计人员在审计时, 应严格比对合同的签订实体和实施实体, 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存在, 应立即指出, 并提请被审计单位及时纠正。
二、对合同签订环节的审计监督
建设项目合同的签订意味着各方当事人意愿的真实表达。笔者认为, 这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所签订的合同是否合法、合规;二是相关合同条款是否严谨周密、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完整。
(一) 合同合法合规性的审查
首先来看合同的合法性。合法性是合同签订的前提条件。在建筑行业, 很多企业为追逐利润, 不惜采用各种手段, 签订非法合同。以目前普遍存在的“阴阳合同”为例。通常情况下, 项目的建设方与施工方会就同一建设项目同时签订金额高低不同的两份合同, 企业之间按高金额, 即所谓阴合同结算;而纳税时则按照低金额, 即所谓阳合同进行申报, 借以达到避税的目的。一般因为“阴阳合同”中的“阳合同”不体现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而不发生效力, 而“阴合同”则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通常被认定为有效合同。然而, 如果利用“阴阳合同”实施违法行为, 或者以合法的形式掩盖违法的目的, 则不仅伪装的“阳合同”无效, 被伪装的“阴合同”也因内容违法而无效。实践中, 鉴于“阴阳合同”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国税收管理规定, 经查实后, 如果属于一般偷税行为, 行政机关有权给予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如果偷税数额较大、次数较多, 则可能构成犯罪。综上足以看出, 审计人员在合同签订环节进行审查时, 应首要关注其合法性。
(二) 合同条款周密严谨性的审查
实践中, 因合同条款不够严谨而导致当事人利益受到损失的例子屡见不鲜。例如, 某施工合同中因对总包方责任的约定存在瑕疵, 将导致建设方需要协调的问题增多, 最终会给建设方带来很多麻烦, 甚至会因此影响工程进度, 造成返工或工程量的增加。又如, 对于某些施工前没有完整图纸的建设项目, 未签订固定单价合同, 而采用总包合同的方式。试图把工程量没有固定的风险转嫁给施工方, 但事实上, 这样反而会导致施工单位高估冒算, 最终损害的是建设方的利益。由此可见, 合同条款的周密严谨性对于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 在审查合同条款时, 还应格外留意格式条款。目前, 在建设工程领域, 在我国建设部、工商总局推荐使用的示范合同中, 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建设工程施工专业分包合同》等都列明了格式条款, 但部分格式条款过于原则化, 并不能令当事人的意愿得以完整表达。因此, 审计人员还应就相关条款与当事人意愿是否相符, 风险分担是否合理等内容进行全面审查。
三、合同执行情况审查
合同执行阶段进行合同管理的重点是保障合同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 此阶段的审计工作应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一) 检查企业是否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对合同进行专业化的管理跟踪, 是否建立了合同台帐, 是否建立了完备的合同管理工作程序
对于合同执行情况的管理是否做到了专业化、系统化。这样, 一方面可以使促使项目管理人员对合同实施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对合同实施现状、趋向和结果都有清晰的认识。另一方面, 由于具体情况的千变万化, 合同实施常常偏离预定目标。审计人员应定期进行跟踪, 防止因合同执行的偏差对合同总体目标的实现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 检查合同资料的保管是否完整
在实践中, 由于合同资料的缺失, 使企业的声誉和经济利益遭受损失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 企业应重视项目合同资料保管工作,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建立合同文档系统, 科学、系统、完整地整理和保存工程施工中各有关事件和活动的一切资料。
加强合同管理审计对于保障合同的顺利进行、防范工程项目风险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 对建设项目的审计多为概预算执行情况或竣工决算审计, 这两种审计都属于事后审计。试想, 如果待合同主体已然确定, 合同条款已经签订下来再进行审计, 那么即使发现了不合理之处, 也将很难扭转事情的局面。因此, 内审人员应加快内审职能转型的步伐, 变结果审计为过程审计, 由审计人员直接参与到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中,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咨询功能, 未雨绸缪, 拾遗补漏。相信, 随审计职能的不断转变, 将对项目合同管理产生更为积极的作用。
摘要: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的灵魂。因此以审查合同管理情况为抓手, 加强对合同主体的资格鉴别、合同签订及合同履行等环节的审计监督, 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范工程项目风险, 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合同管理,合同主体,“阴阳合同”,格式条款,合同履行
参考文献
[1]无忧考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研究》
[2]考试大:《加强风险评估, 搞好建设项目合同管理》
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审计 篇5
2个人计算,每个审计干部全年平均最少要参加12个审计项目组的审计工作,少数审计机关人均要参加20个以上项目的审计。长期超负荷的运转,使得审计干部身心疲惫,忙于应付,难以打造出审计“精品”,更顾不上审计成果的后续开发,这也是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质量长期难以显著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在服务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局的前提下,抓好审计项目的运作管理,提升审计工作水平,是摆在基层审计机关目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基层审计机关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有效地缓解审计工作任务压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一、精减计划,科学调度,分类运作,滚动实施,永续责任,改进审计项目运作和管理。精减计划,就是在对被审计对象全面摸底的前提下,控制项目数量,突出审计重点,有针对性地安排审计项目,尽量减少一般性财务收支审计项目。考虑到审计覆盖面的问题,可以按行业、部门分工到人,划分“责任田”,由责任人对有关单位在年度内进行 “审计走访”,建立审计对象资料库,根据需要适时安排审计。
科学调度,就是要根据当前审计对象的变化趋势,改变审计机关内部专业分工过细状况,基层审计机关不再区分专业审计科室,全部改为综合性业务科室,只是个人在审计业务上有所侧重。同时,将审计项目在所有科室之间统一调配,审计组长竞争上岗后再调配审计组成员。这样,既集中了审计力量,又有利于锻炼队伍,同时也可以防止审计干部长期单一从事某些领域审计,产生“感情懈怠”。
分类运作,就是对已经确定的审计项目,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方式实施审计。对上级统一安排的审计项目(应尽量减少)和财政同级审等重大审计项目,应严格按照审计署6号令所规定的规范和程序要求实施,对一些经常性审计项目和政府交办的突击性审计项目,可以普遍采取简易审计程序。在简易审计程序实施中,除了审计通知、重要事项和问题的取证、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等法定程序外,其他审计规范可以从简,时限可以缩短,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报告,可以采用简式报告加附表形式,简易程序出具的审计报告,只下达给被审计单位,不再对外公布。
滚动实施,是基层审计机关在长期审计实践中创造的科学有效的审计项目运作模式。在人手少、任务重的情况下,一个审计项目实施阶段结束后,审计组长一人留下负责底稿整理和审计报告撰写,审计组成员立即与其他人员组成新的审计组,投入新的项目审计。审计项目实施时采取人员滚动方式,有效地缓解了困扰基层审计机关业务人员不足的“瓶颈”。
永续责任,就是基于在滚动实施的审计模式下,业务科室分工交叉,审计组成员随时打乱,而审计组长自始至终要参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所以必须要明确审计组长对审计项目的永续责任。审计组长要对整个审计项目负主要责任,而且这个责任是永续的,不管这个审计组长工作如何变动,都要负责到底。
二、大胆创新,探索第三类审计模式的拓展。《审计法》第三章规定了审计机关的职责,也同时明确了审计机关履行审计职责的模式是对上述事项进行审计监督和专项审计调查。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审计机关常常会遇到党委、政府交办的第三类审计事项,就是对单项经济活动进行鉴证或对不确定经济问题进行查证,这类工作数量往往还不少,时间要求也较紧张。针对基层审计机关的实际工作需求,我们应该进行大胆审计创新,研究拓展并规范运作第三种审计模式。
从实际工作情况看,基层审计机关在从事审计鉴证(查证)时,不应该拘泥于《审计法》和有关审计准则关于审计程序的规定,应该有所突破和创新。
在审计项目的立项上,可以直接根据有关批示等要求实施,不必再进行追加审计项目等程序;项目的名称也直接明确是“﹡﹡﹡事项审计鉴证(查证)”。
在审计实施上,可以直接持“审计鉴证(查证)通知书”进点实施,不必要提前三天;审计组一般仍应两人以上。
审计取证工作一般情况下仍应按照现有程序和要求进行,主要情况和问题也应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加以整理归纳,但审计鉴证(查证)报告征求意见回复时间要缩短,一般不超过三天,特殊情况下,取证材料已经签字,审计组的报告可以不征求意见,直接向本级审计机关报告。
关于路桥施工项目管理审计探讨 篇6
关键词 项目管理审计施工企业
引言:
路桥施工项目质量的保证,必须通过审计工作来保证,因此在路桥施工项目时应对以下内容审核:以保证路桥施工项目的内部审计情况,也是对项目前期策划和组织管理的审核,同时对材料管理的审计、工程分包合同的审计、资金的审计、工程变更的审计、税务管理的审计情况,都是路桥施工项目质量的保证。
一、路桥施工项目内部控制的审计
内部控制的审计工作,是保证施工项目各环节质量的关键,也是施工与质量相互制约中相关程序、制度、方法、措施的总称。对路桥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是对在建项目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和效率性进行的监督工作。在路桥施工项目审计过程中要注意有些业务从表面看上去非常规范,但是也可能出现以领导意志为主导,业务部门难以做到审核把关,内部控制必然失效。由于有些管理制度还没有量化的标准,至今没有准确的标准,需要考虑路桥施工项目审计来控制成本和控制效率。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施工项目可以初步评估控制风险水平,对合同管理、材料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资金管理、付款审批等内容,提出是否符合法规、制度和合同的要求,重点关注所有相关工程管理活动是否有适当的授权、有关建设项目的经济技术资料、样品等实物是否设立的接近限制等。可以提出修改意见和要求。
二、路桥施工项目管理的审计
材料费用一般占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成本的50%-60%,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而且材料管理涉及到采购、验收、保管、领用各个环节,需要材料、合同、施工、质检、仓库等多部门的协作,否则容易出现管理漏洞。
1.对路桥施工项目材料管理的审计内容
由于路桥施工项目材料的质量和价格市场复杂,随市场波动的范围较大,因此在审计时,首先要做到价格信息要公开透明,使材料采购价格体现在市场真实价格为参照依据,对没有建立验收、保管、领用的管理制度,不能正确区分材料损耗的原因,到底属于采购、库存保管、加工、施工哪个环节产生的浪费,要在审查时作为重点。在审计项目材料管理时,第一,要审查供应商的供应能力,要对供应商的注册信息和存货量进行审查,审查供应商是否满足路桥施工项目材料供应要求;第二,要审查材料价格是否合理,通过对当地市场行情的询价和对周边施工项目了解,确定材料价格;第三,要审查库存保管情况,审看是否有库存保管制度,材料账面余额与库存实物是否相符,采购总量是否在控制量之内;第四,要审查材料损耗率,审核工程设计用量与实际用量,审核影响材料损耗的原因。
2.对路桥施工项目资金的审计工作
路桥施工企业建设项目的资金就像人的血液一样,只有不停的流转,项目建设才可以推进。对施工项目资金审计就是对与项目有关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审计。施工企业建设项目资金审计,对维护财经纪律和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项目合理使用资金,提高项目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要审计施工项目资金来源是否合法;有无非法集资、摊派和收费;建设资金是否及时到位;资金使用是否合规,是否有转移、侵占、挪用资金的情况。第二,要审计施工项目工程款结算是否真实,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的相关制度;是否将不合理的费用摊入工程成本,单位工程成本是否准确;往来款项是否真实,是否有“账外账”等违纪情况。第三,要审计施工项目对项目的设备采购、材料款的支付是否按照项目建设的合理需要进行采购。
三、施工项目管理审计的实施策略
施工项目管理审计是从施工项目中标后到施工项目竣工结算的全过程审计,为保证施工项目管理审计的顺利开展,主要从审计工作机制、审计规范、审计活动来阐述。
1.建立施工项目管理审计工作机制
在建立施工项目管理审计工作机制方面,应首先创建施工项目管理审计的文化氛围;其次,应提升施工项目管理审计的力量;再次,应完善施工项目管理审计制度;最后,应拓宽施工项目审计的范围。
2.完善施工项目管理审计规范
在完善项目管理制度方面,应重点完善项目管理评价指标、项目管理策划书、项目考核激励办法和各项业务管理制度。通过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可以加强项目管理,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提高工作效率,明确管理者的责、权、利,也可以为施工项目管理审计提供审计依据和审计标准。
3.固化施工项目管理审计行为活动
施工项目管理审计行为活动指施工项目审计活动,也可以认为是管理审计行为主体的相关活动,为达到特定管理审计目标所采取的行为活动,具有环境性和动机性特征,在一定环境制约下,形成一定行为活动。在施工项目管理审计的不同阶段,同一审计行为主体,其动机可能不同,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在内部动因驱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下,依照审计行为目标的要求,遵循行为规范,对某种标准的遵循性进行评价,并把审计结果转交给相关者。
四、结语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支柱,要想保证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做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项目审计工作,通过施工项目审计工作帮助施工企业改善管理模式,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实现,这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审计 篇7
一、基本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所进行的独立监督和评价活动。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建设项目实现“质量、速度、效益”三项目标。按基建项目的进展过程,内部审计可分为开工前审计、施工期审计、竣工审计。
(一)开工前审计
项目开工前期审计,就是对基建项目图纸设计环节、预算的制作环节、施工场地“三通一平”落实情况和施工招投标过程进行的审计监督。虽然项目前期没有涉及到具体的施工环节,但是做好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以后审计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工前审计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对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进行审计:2.对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进行审计;3.对建设项目的资金筹集进行审计;4.对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进行审计;5.对建设项目的施工合同进行审计。
(二)施工期审计
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审计,重点应从建设资金的使用,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工期与工程质量的控制,施工与设计规模的标准,工程变更与现场签证等入手。施工期审计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对建设项目准备阶段资金运用情况审计;2.对建设项目调整概算情况进行审计:3.对建设项目经济合同实施情况进行审计:4.对建设项目概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5.对建设项目内控制度情况进行审计监督;6.对建设项目建设成本及财务收支核算情况进行审计:7.对建设项目设备、材料及管理情况进行审计。
(三)竣工审计
建设项目竣工审计,主要是对建设项目的验收情况、合同履行结果等进行审计。具体有以下内容:1.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报表进行审计监督;2.对建设项目投资及概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3.对建筑安装工程核算、设备投资核算、待摊投资的列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4.对建设项目交付使用资产进行审计监督;5.对收尾工程的未完工程量及所需的投资进行审计监督:6.对建设项目结余资金进行审计监督。
二、医院基本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的重点
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内容繁多,涉及面广。结合我院近年来在基本建设项目审计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认为医院基建项目的内部审计重点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基本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情况审计
目前医院基建项目中的招投标工作存在许多不规范和不规则的运作。比较突出的有招标单位、评委及政府部门负责人收受投标方的贿赂;招标方假招标,“明招暗定”;招标方任意肢解工程项目规避招标签。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在项目建设前有效阻止上述行为,至少可以及时发现不规范运作。
内部审计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l.对建设项目投标程序进行合法性、合规性审计 (主要依据《招投标法》和《合同法》) 。2.对中标单位资质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3.开标、评标和中标的审查(评标委员会是否由招标人和有关技术、经济专家组成,并保证5人以上单位数,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二) 。4.中标后的跟踪审计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招投标实行事中审计。通过互联网,建立材料价格数据库备用) 。5.加强建设项目招标方、投标方的经济责任审计(检查是否将应招标的项目不招标或化整为零或其他方式规避招标;检查是否有串通投标行为) 。6.开展建设项目招投标中经济审计 (主要检查有无收受贿赂行为) 。
(二)基本建设项目的合同审计
签订严密、合理、合法的合同是基建项目招投标后进行价格管理的重要步骤。医院因为合同纠纷而陷于被动或蒙受经济损失的事例并不少见,故医院应将合同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重点。当前合同签订时存在问题,如合同条款漏洞太多,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未作充分的估计,缺少补救措施;合同中有些条款含糊不清,难以区分责任和权利或者不同合同之间的规定相互不一致;合同双方对合同的有关条款理解不相同,合同又未能对这些做具体解释,使得双方对合同的履行的意见不一致等。
医院的内审部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审查合同的合法性。审查承建单位是否具备施工资质,有无违法分包、转包现象,各有关条款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2.审查合同内容的完整性。3.将合同的各个组成部分分解,逐条研究条款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涉及工程技术尤其影响到切身利益的条款要逐句理解,并审查合同条款的表达是否清楚。4.对照审查合同中各项条款之间、以及与招标和投标文件的各项条款是否衔接一致,避免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
(三)基本建设项目的设计概算审计
医院的内审部门可以在设计方案开标时介入,详细分析初步设计方案,审计设计概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向评标委员会反映存在的问题,避免事后审计的被动接受,把设计概算的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具体做法按以下几方面进行。1.审计设计概算的编制条件。是否具备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建设议书、初步设计是否完成、是否有明确的建设地点和足够的建设资金、建设规模与建设标准是否符合投资估算与投资计划要求。2.审计设计概算的编制依据。首先,审计编制依据的合法性;其次,审计编制依据的时效性,注意编制概算的时间与其使用的文件资料的适用时间是否吻合;最后,审计设计概算编制依据的适用性。3.审计设计概算的内容。首先,审计建设项目的总概算书。重点审计总概算中所列项目是否符合建设项目前期决策批准的项目内容,项目的规模等是否符合可行性研究报告或立项批文,费用是否有重复,总投资额是否控制在批准的投资估算之内。其次,审计单项工程综合概算和单位工程概算。重点审计各项费用的计算方法是否得当,概算指标或概算定额的标准是否得当,工程量的计算是否正确。最后,审计其他工程费用概算。重点审计其他工程费用的内容是否真实,计算的依据是否适当,费用是否重复。
(四)基本建设项目的预决算审计
医院的建设项目预算的编制工作一般在开工前完成,是医院编制标的和投标单位投标报价的主要依据。为避免事后审计的被动,医院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在签订施工合同之前审计施工预算。基建项目的预算审计主要从下列程序入手。1.审计工程量。对于大型项目,宜采用抽查审计的方法,重点审计量大价高的工程部位,如抽查钢筋混凝土结构部位、隐蔽工程部位、高级装饰部位等。2.审计定额的套用。首计审查定额的选用是否正确,新建、扩建及部分改建应使用“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单独进行室内装饰工程使用“建筑装饰工程预算定额”,改造、维修及一般修缮项目使用“修缮工程预算定额”。其次,审计定额的使用过程是否正确,如定额编号所对应的项目内容是否与设计要求的项目内容完全一致,定额基价的换算是否正确等。3.审计各项费用。首先审计直接费,其次审计间接费及其余的有关费用。
竣工决算审计与预算审计的内容和审计方法基本接近,审计依据也基本一致,但竣工决算审计的资料除预算审计必需的设计图纸、预算定额、材料的价格信息、有关的取费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施工图预算书及工程量计算底稿、施工单位的资质证明外,还需收集反映工程施工过程的有关资料。如:设计变更通知、施工签证、实际施工进度表、甲方供应材料的清单、竣工决算书等。
高等学校基本建设项目内部审计 篇8
一、当前高校基建项目内部审计现状
(一) 审计力量不足, 审计人员结构单一、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 很多高校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也是出于法律规定或行政命令, 而非出于自身管理的需要,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不尽合理;另一方面, 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 往往只有一名专职人员, 有的院校甚至只有兼职审计人员, 而且审计人员的背景多为财务会计, 不具备招投标、工程预决算审计、基建项目审计的专业知识, 这些人虽然具有丰富的财会知识及经验, 但对于审计工作来说还是不能完全胜任。有的院校虽然配备了工程专业的审计人员, 但往往专业单一, 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困难重重。此外, 对于审计人员自身来说, 也不同程度存在着安于现状, 不重视知识的更新和充实。这种情况降低了内审工作的质量, 也削弱了内审工作的力度, 影响了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 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 审计结论执行力不强, 权威性有待提高。
现行国家颁布的关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法规中, 除教育部出台的《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准则》外, 与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相比, 各地各高校均未建立健全院校基建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对高校基建的内部审计没有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具体准则, 致使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的审计工作时, 显得无章可循, 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往往没有法律法规的强制性, 带有浓烈的人治色彩, 导致审计意见和建议的执行中, 常会遇到被执行部门的抵制, 审计意见和建议难以落到实处。这种现象严重地挫伤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削弱了审计结论的权威性。
(三) 内部审计面窄, 审计方法、方式简单, 审计手段落后, 难以适应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目前,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仅限于开展日常审计, 财务收支审计, 纠正违纪违规, 对基建项目的审计多停留在竣工决算阶段, 对项目造价影响较大的决策与招投标阶段介入较少, 对招标文件的制定、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及合同的签订等方面缺乏监督。这种审计工作的常规性和事后监督的局限性决定了审计部门难以对建设工程前期和过程中已确定下的、对造价有重要影响的事项进行有效的监督;另外, 在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中, 普遍缺乏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先进审计技术和手段的应用, 审计工作往往只能依靠原始的手工审计方式套用定额审计, 致使审计进度和质量大打折扣, 审计质量和效益与审计目标要求的差距突出。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必然也对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 单一落后的内部审计方法、方式和手段将越来越难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不断拓宽自身的工作范畴、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方式和手段, 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四) 审计风险大。
工程审计具有审计内容繁杂、所涉及专业面广、周期长及审计对象复杂的特点, 工程审计的特点决定了风险的产生, 包括:审计人员个人素质风险、内审外委导致的风险和对合同性质认定的风险等, 因此一旦审计结论有失偏颇或审计金额失当, 产生的审计风险问题及引发的责任也难以责罚, 为审计工作的健康有效发展埋下隐患。
二、基建项目内部审计的重点内容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各地高校都加大了对软、硬件投资的力度, 高校新校区和基建项目越来越多, 投入资金规模也越来越大。如何发挥高校内部审计职能, 加强高校基建投资的监督审计力度, 节约建设资金, 提高审计质量, 防止商业贿赂的发生, 是当前高校基建审计面临的一个新问题。笔者认为, 切实做到“事前控制、事中介入、事后把关”的全过程审计监督, 是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率的主要途径, 是内审人员的工作重点。
(一) 投资决策前的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式审查。
投资估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院校领导的投资决策, 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式的审计重点应注意几方面的内容: (1) 投资估算的重要依据是否合法真实; (2) 投资估算中投资总额的构成是否真实; (3) 资金筹措方式是否合法、可行, 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4) 贷款是否有能力偿还, 是否盲目投资。
(二) 建设项目确定后, 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监督是由事后结算审计向事前、事中延伸, 使整个工程实施处于可控状态, 克服事后监督的局限性。
1、工程施工招投标跟踪审计。
基建项目招投标跟踪审计是高校按照《招标投标法》的要求, 从源头参与, 确保招投标工作公平、公开、公正, 控制投资成本, 保证工程项目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基建项目招投标跟踪审计应重点抓好几个环节: (1) 审查招投标工作的合法合规性, 是否按《招标投标法》的规定, 按程序规范操作, 确定施工队伍时, 是否实行了严格的审批制度, 是否实行关系人回避制度, 是否存在泄漏标底的情况; (2) 审查评标办法和评价指标的有效性, 是否对施工队伍的资质、业绩、信誉、技术力量、施工能力 (装备、技术、方案、管理、安全) 、质量指标和结算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招投标资料是否完整, 投标单位资格条件是否有效; (3) 审查基建项目标底确定的客观性。即审计人员要对标底的工程量计算、定额套用、取费标准和材料调差等内容严格审查; (4) 审查施工总包方是否存在未经建设单位同意而层层转包的现象, 同时要防止施工单位间串标, 防止无资质或低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承包工程。
2、基建项目施工合同跟踪审计。
对施工合同进行合法性、严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审查, 是防止合同纠纷, 提高合同履约率, 确保工程项目质量、进度和造价的重要措施。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 (1) 审查是否遵循“先签合同后施工”的原则, 是否存在无合同施工的现象; (2) 审查合同的订立是否以高校的招标文件为依据; (3) 审查合同条款的严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即审查施工合同中涉及到的价款、工期进度、质量标准、技术要求、费用计取、验收方法、付款方式、责任风险等内容的规定是否明确具体; (4) 审查合同的严肃性, 即合同是否明确双方的违约责任, 是否明确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及相应的责任追究办法等, 确保合同落到实处。
3、基建项目施工过程跟踪审计。
重点是: (1) 严格控制变更情况的发生, 对变更内容及工程量的增加, 要与施工单位到现场实际测量并进行审签; (2) 对工程进度进行确认, 审查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是否与合同付款条件一致, 审核工程进度与实际是否相符; (3) 严格材料采购审查, 防止材料以次充好, 影响工程质量, 增加工程造价审核工程量; (4) 全过程参与图纸会审, 参与相关隐蔽工程的验收, 进行现场审签。
(三)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做好工程结算审查。
竣工结算审计是各控制阶段的总结, 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一道关闸, 它将决定建设项目的最终投资额。审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施工合同和工程变更项目书的要求, 按照国家统一建筑工程基价表中的基价标准与施工单位核对后, 审计人员严格进行全面审计, 对有差异的内容进行调整与洽商, 使甲、乙双方意见达成一致。然后, 由审计部门和甲、乙双方在审定决算书上签字认可该项工程项目的总造价, 即审计结果, 并作为基建部门和施工单位的结算工程款的依据。重点审计工程量的计算、定额套用和材料价差。
三、做好高校基建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 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
只有把基建工程审计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多方面支持内部审计工作, 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业务经费及办公设备配置等方面优先考虑, 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才能调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基本建设, 才能提高审计质量, 切实履行好审计职责。
(二)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控制制度是确保依法依规开展审计工作的保障。
规范化的规章制度不仅是对被审计单位与项目的硬性规定, 也是对内审机构与人员的规范性约束, 因此, 必须通过制度来规范基建管理、审计、财务等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行为,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权限, 使内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为基建工程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三) 更新审计观念, 拓宽审计范围, 防范审计风险。
要树立全新的审计工作理念, 丰富审计工作内涵和外延, 突破以往事后监督审计的局限性, 前移关口, 对高校的基建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同时, 注意处理好审计监督与服务基本建设的关系, 将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 使基建内部审计由传统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 转变为经济效益审计、内控制度审计和风险管理, 从而提高投资效益和审计质量。
(四) 更新审计方法和手段, 确保审计质量。
为使审计工作在高校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方式和手段, 努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要结合基建工程的特点, 打破传统的手抄笔录的落后审计方式, 应用计算机等先进的审计工具, 提高工作效率。要充分利用高校自身的优势, 积极开发审计软件, 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 提高审计质量。要尝试开展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审计, 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实现审计工作的电算化和现代化。
四、结束语
高校基建工程审计是一项集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于一体的工作, 专业性强, 涉及面广。高校内审部门在保证院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重视和支持的基础上, 要健全内审机制, 加强内审队伍建设, 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拓宽审计范围, 更新审计理念, 创新审计方法和手段, 充分发挥内审部门的监督和服务职能, 从而提高基建工程审计质量, 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使高校投资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马林林.浅谈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Ⅱ.山西建筑, 2008.1.
[2]刘宇凡.浅议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的现状及改进措施.山西建筑, 2009.11.
公司内部审计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篇9
一、独立性
独立性是保证内审人员客观、公正地从事内审活动的先决条件, 是内审工作的基础和灵魂。笔者认为, 独立性建设包括外部建设及内部建设。外部建设方面, 独立性一定是跟内审在企业的地位成正比的, 组织地位越高, 独立性越高, 内部审计发挥的作用越充分。领导者要在地位上赋予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独立性或相对独立性。一般来说, 受公司总经理的直接领导, 地位比较超脱, 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能确保审计结果受到足够的重视。有条件的话, 应在集团公司内部成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 该委员会直接接收公司总裁或董事长的领导, 这样内部审计的地位更加超脱。
另一方面, 独立与否, 审计部门内部很大的主观因素存在, 内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尤显重要。内审人员的素质, 包括职业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才会不被利所诱, 不为强所屈。有较强的业务能力, 才能有自己鲜明的观点, 不被被审计单位所误导。“有为”才能“有位”, “有位”才有独立性, 所以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必须依靠内审部门和内审人员自身良好的工作成效来争取、来确立, 要“以为争位”。
另外, 内审部门负责人对独立性有关键性作用。我们说独立, 是相对于公司其他职能部门或单位来言的, 在实际工作中, 普通的审计人员更多地只是按部门负责人的要求去完成一个个项目, 而与其他单位特别是公司高层的关键性沟通与协调主要是审计部门负责人的工作, 关系协调恰当, 独立性才能凸显出来, 一个和稀泥的审计负责人是永远无法让自己的部门获得良好独立性的。所以, 笔者认为合格的内审负责人必须是强硬的、立场坚定、原则性强, 可以顶住高层或其他部门的压力并进行良好沟通。
二、作风建设
内审团队纪律严明、严谨的工作作风有利于在被审单位面前树立良好形象, 并为审计工作获得被审单位的有力合作打下基础。作为内审人员, 日常工作中如履薄冰, 审计报告中的一个错字、工作交流中的一个口误, 都严重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 无法保证审计意见或建议的权威性。所以, 如果一个审计部门作风散漫, 个人主义严重, 那内审就如一座华丽的空中楼阁摇摇欲坠, 这种内伤对内审是致命的。我们一直在学习内审准则、审计实务标准等规范工作的知识, 可能却在另一方面忽视了实际工作中同样重要的工作作风问题。所以, 内审部门日常工作应制度化, 建设部门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态度。
三、工作底稿
工作底稿也是内审内力修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工作底稿有许多范本, 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编制各类底稿。一套好的底稿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简化审计工作, 二是为审计人员提供良好的审计思路。按这个标准来说, 因为审计项目的千变万化, 好的工作底稿应该产生于审计实践中。
一般来说, 在一个新的审计项目实施之前我们会编制一个审计计划和详细的审计实施方案。笔者认为, 底稿应该在审计实施方案出来后进行编制, 这样才能在其中融会审计方案的思路, 在审计人员利用底稿时形成最好的实时性指导, 第一次使用的新编底稿要允许在审计实施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讨论改进。在审计项目实施完毕后, 再组织项目小组成员对该套新的底稿进行讨论修正, 然后定稿。今后执行类似审计项目, 就可以继续承用这套底稿。如果执行全新的项目, 再根据上述步骤编制新的底稿。需要注意的是, 在底稿的形成过程中, 部门负责人的组织、协调作用很重要。审计部门要形成自己的风格, 应该主动对第一次实施的项目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和工作底稿, 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底稿进行改进, 在项目完毕后, 组织讨论, 汇集审计人员意见, 对底稿进行最终修改和定稿。
四、培训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 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宽, 审计内容不断深入, 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内部审计人员, 也会面临许多新课题。如果公司有能力, 可以支持员工参加一些外部培训, 对于内部培训, 笔者认为比较行之有效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是总结。对每一项工作来说, 总结都很重要。对于内审来说, 一个项目实施完毕后进行及时总结就是最好的培训。部门负责人应该有计划地组织本部门人员对比较典型的项目进行总结、讨论, 形成有益的审计思路和审计模式, 既拓宽内审人员的思路, 又对日后工作形成最具实际意义的指导作用。
二是演讲。内审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 能恰当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要提高沟通水平和表达能力就应给审计人员提供演讲的机会, 公司有会议需要审计部门发言的, 可以轮流安排部门审计人员去讲, 部门发言不应成为部门负责人的专利。此外, 可以要求内审人员一个月或一个季度做一次述职演说, 既可以检查员工的工作, 又可提高员工的表现能力。
三是学习。内审部门应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 并向公司申请购买参考书籍, 为部门审计员工提供学习便利。在业务间歇, 应鼓励审计人员进行学习, 进行知识更新, 磨刀不误砍柴工, 今日的学习是为了以后更好更效率的完成工作。
五、协助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种实务工作, 还要求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通过有选择地安排部门同事协助其他部门工作, 可以更快的让审计人员熟悉公司业务流程, 提高业务水平, 以实践来丰富专业知识, 发展专业技能, 在做审计时能更加有针对性的去实施一些审计程序。
总之, 内审工作, 在很大程度上是综合性大于专业性, 而内审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同样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艺术, 如何完善、综合、提升这项艺术, 值得我们每个内审工作者作更多的思考和探索。应该总结一句的是, 随意搬来的理论不一定是合适的, 产生于实践中的管理经验才能真正提升自己团队
参考文献
浅谈工程项目管理内部审计 篇10
一、工程项目管理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工程项目管理内部审计观念落后。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 在工程领域一直都是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 很少问及工程管理和内部控制, 导致工程管理单位人员对内部审计存在偏见, 认为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只是财务收支审计。很多人对开展内部审计的必要性缺乏全面的认识, 对内审工作不够重视。只知道内审的约束作用, 不了解内审的服务和保护作用, 认为内审工作可有可无。所有这些认识上的滞后和不到位, 都严重妨碍了内部审计在工程管理领域的开展。
2. 工程项目管理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差。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特征, 而内部审计在组织、人事关系和经费来源方面都隶属于本系统或本单位, 内部审计审什么、怎么审、审计结果如何处理、审计建议能否落实等都要受予被审计单位同属一个系统、一个单位决策层的管辖, 这就决定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有限的。在工程管理单位管理机构的设置上, 往往存在仅考虑行政管理之便而忽视组织结构合理性的问题。目前工程管理内部审计由于受到管理权限的影响, 导致内部审计独立性严重损失, 致使内审工作局面难以打开, 职能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3. 工程项目管理内部审计工作存在偏差。
在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工作中, 内部审计机关进行内部审计的整体目标应当是审核、检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经济活动是否合理、有效, 揭示被审计单位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提出改进意见, 以帮助建设单位提高投资效益。但是, 目前在审计观念上内部审计仍以查错纠弊为主, 忽视了对项目经营管理的全面评价。审计的内容侧重检查项目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合法性, 而缺乏对其真实性的审计。
4. 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工程管理内部审计属于专业性比较强的审计, 具有综合性, 审计技术与方法更加复杂, 审计人员只具备财务、审计方面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通晓管理和工程造价等多方面的知识。然而目前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是从财务部门分离出来的, 知识水平限于财务会计, 专业知识单一, 缺乏经营管理、造价预算等相关的知识, 而且内部审计机构中一般尚未配备工程技术人员, 相当一部分内部审计人员根本不懂工程。如此的人员构成根本不能适应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因此人员组织结构很难适应工程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不利于对工程管理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分析评价。
二、加强军队工程管理内部审计的主要对策
1. 转变观念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要加强内部审计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使思想认识先上一个台阶。内部审计是现代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现代科学管理产生和发展的产物。而每个有效的科学管理系统, 都要形成一个闭合回路。这个闭合回路一般由决策、执行、信息反馈、监督四方面的职能机构组成。内部审计就是生产经营管理系统中专司监督职能的机构。它是决策者的眼睛, 是管理系统的巡诊医生, 是管理系统自我检查、自我完善的机构。
2. 建立基于独立性的内部审计模式。
独立是审计的灵魂, 没有独立性的审计是缺乏客观公正的审计, 内部审计也不例外。内部审计实质是对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再监督, 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要求独立客观地监督和评价企业的经济活动。内审机构怎样设置, 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直接关系到审计监督的权威及审计监督的力度。健全的内审机构, 必须是一个对立的、直接隶属于决策层的监督管理机构。
3. 改善内部审计工作环境。
除机构设置外, 内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还得益于良好的审计工作环境, 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良好的沟通机制。一要落实内部审计规避制度, 避免行政机关权力影响的自然延伸和人际关系的非正常影响。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 被审计单位相关部门和人员基本上都比较熟悉, 这就容易产生信任危机和偏袒意识。二要完善内部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实施内部审计结果公开, 增加内部审计报告透明度, 有利于发挥审计监督威力, 有利于内审部门的监督自律。三要建立内部审计意见落实监督制度。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 按照有关规定督促其执行内部审计意见。
4. 加强工程项目管理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建设。
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审计 篇11
一、公路工程质量现状
公路工程项目是一类典型的项目,具有临时性、独特性和渐进明晰三大特征。公路工程项目质量是指公路工程项目所固有的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其工程质量的主要特性表现在“性能”、“可靠性”、“安全性”、“耐久性”、“经济性”和“协调性”。公路工程项目投资大、工期长、影响质量因素复杂、参与工程主体多等特点决定了其质量的内涵。从全面质量的概念来说,公路工程项目质量应该是贯串于整个项目过程的,不仅包括项目活动和过程的结果,而且包括项目活动和过程本身,具体来说包括公路产品质量、公路工程项目运行中的过程质量、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对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的理解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最初仅停留在公路产品实体质量上。这种情况下对质量的管理是一种只注重工程实体质量的事后行为,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即使追究质量责任和采取弥补措施,所付出的代价和造成的损失是无法挽回的。
二、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由于公路工程质量特点取决于公路工程特点和项目的特点,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一)影响因素多
公路工程质量各阶段、各因素,如立项决策、设计、施工、机械、环境、工艺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人员素质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程质量。
(二)质量波动大
公路建设存在复杂性和单件性,公路建设项目都是依据各自的功能特点要求单独设计施工的,没有稳定的作业环境,加之建设项目的不同,管理的要求也会有很大差异,质量波动大。
(三)质量变异大
由于影响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因素间也存在联系,任一因素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工程建设系统的质量。
(四)质量问题隐蔽性强,终检局限大
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交接多,若对隐蔽性工程和上道工序没有采取适当、及时的质量控制措施,事后质量问题往往难以检测。因此公路工程项目不能仅依靠最终产品的检验来实现质量控制和保证。同时,由于公路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往往由许多参与单位承担不同的建设任务和管理任务,各参与单位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不尽相同,造成公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不规范。
三、加强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审计的对策建议
根据工程的建设目标和质量方针的要求,建立工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系统加强质量管理、造价控制、进度控制、安全生产管理、环境保护管理等全面的质量综合指标。建立起政府监督部门、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业主方参加的五级质量保证体系。
如果在跟踪审计过程中树立动态全面的公路建设工程质量审计理念,在公路工程项目质量形成的过程中对各主体行为的建设活动和过程进行审计监督、规范管理,即可保证公路实体的质量。
公路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从可行性研究一直到竣工决算的整个实施过程的审计,贯穿项目决策、立项、设计、招投标、施工及竣工决(结)算等全过程。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己被审计机关纳入跟踪审计的范畴,因此,审计机关在公路工程跟踪审计中应重点做好实施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
(一)关注设计质量
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以及描述具体建设意图的过程,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和关键环节。但由于我国工程设计市场还存在漏洞、设计人员水平和素质还有待提高,设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在施工过程中频繁发生设计修改和变更问题,造成损失浪费以及质量安全隐患。因此,在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设计阶段的审计。
重点审查设计文件概算编制的合规性、准确性和真实性,概算编制所依据的概算定额、概算指标、税率是否适用,是否考虑了项目建设所在地的自然、技术、经济条件,各项费用组成是否合理;审查设计是否进行招投标,招投标程序是否合法、公开,其结果是否真实、公正;审查招投标文件、设计合同的内容是否合法、合规, 是否明确规定了双方权力和义务,是否有奖惩措施;审查审计设计单位、人员的资质和级别,设计依据,设计方案和设计图纸;审查审计设计费提取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设计时多设计,增加工程投资额,多提取设计费等现象;重点审计是否存在因设计深度不足造成设计变更,导致工程成本增加和工期延长,甚至损失浪费的现象。
(二)关注建设单位的质量保证措施
建设单位质量管理应以业主为主导,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材料供应单位及其他关键参与方主要负责人共同参加成立全面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对各单位的质量管理责任进行分解,即制定质量管理任务分解表,明确各方职责。参建各方按照责任分解表成立各自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将质量管理责任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到部门、班组及个人。这样形成领导重视、全员参加、职责明确的全面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应重点审查建设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及相关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审查业主是否制定工程质量管理有关办法、方法和技术指南等,是否督促施工方和监理方遵照执行,着重关注造价和变更管理;有无委托技术咨询服务单位定期对全过程质量进行抽检,参与工程中间交验,负责进行有关指标的抽检,并对施工方质量状况进行评价;检查业主有无定期进行工程质量检查,对施工方和监理方的质量管理情况是否进行评价,并是否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奖罚。
(三)关注施工企业的质量保障措施
施工方在质量管理体系中为管理末端,同时也是实体质量的直接责任者。所以,施工企业的质量意识和执行质量管理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水平。通过跟踪审计,可增强施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质量意识,在施工中主动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对出现的质量问题主动、积极整改。
因此,审计人员应审查施工方是否建立健全强有力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是否组建以专业人员与兼职人员相结合的工程质量自检网络;是否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岗位责任制及奖罚办法,做到从项目部到施工班组、从领导到工人,每个人都明确自己在工程质量管理上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否建立有效的执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是否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使现场施工技术员对现场施工过程具有控制能力,充分发挥现场施工技术员的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作用;施工方有无定期组织质量检查活动,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听取各方意见,并制定改进措施。
(四)关注监理方的质量保证措施
监理工作在整个项目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通过对监理工作的审查,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完善质量管理漏洞,充分发挥监理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中的“落实”、“制定”、“检查”三个层面的作用。
审计中,重点关注监理方是否严格按照投标文件约定履约;是否按照公路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程以及业主制定的有关管理办法、技术指南履行监理合同,监督施工合同的实施;检查监理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进行的抽检记录和监理工作指令;审查监理人员对不合格检验工程的处理意见和部分要求整改、返工等工作指令的闭合情况;检查监理单位在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制度执行情况。
(五)关注进场材料的质量
进场材料是工程实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要审查施工单位进场材料资质证书、许可证及技术指标;检查进场材料是否严格按照规范所要求的抽检频率进行抽检,材料的进场报验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只有检验合格才能使用;检查相关材料是否分类并按照规范要求存放;使用进口的工程材料,必须符合我国相应的质量标准,并持有商检部门签发的商检合格证书。
质量管理目标要求不断完善、探索、创新质量管理方法,应用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与跟踪工程质量审计的结合,进一步提高公路项目建设管理质量,以实现公路项目安全、适用、经济、环保、美观的总体要求。
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审计 篇12
一、内部审计对电网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一) 内部审计对电网建设项目管理全过程跟踪审计是管理的客观需要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指审计部门自建设项目立项开始至建设项目竣工验收, 依法对与建设项目有关的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 分阶段进行跟踪审计监督。通过检查和评价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促进建设部门规范管理, 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和投资规模, 保障建设资金的合理使用, 提高建设项目投资效益。
加强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并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就要求管理单位对工程项目的控制与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在投资决策、项目设计、招投标及订立合同以及竣工结算四个主要阶段, 相应形成了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和竣工决算。这些造价之间存在着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的相互制约关系, 而内部审计部门在这四个主要阶段如何发挥作用, 都将影响基建投资的使用效能。
(二) 建设项目管理内部控制薄弱
1. 工程勘察、设计深度不够, 引起设计修改项目多, 签证工程量大
工程勘察、设计深度不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电力乙级以下的设计单位, 所提供的勘察、设计产品质量不高, 设计深度不够, 漏项、缺项时有发生。尤其是农网10kV及以下项目是由各县供电公司自行设计, 设计漏洞更加明显, 导致施工图阶段设计修改项目多、概算缺口多、施工签证工程量大, 工程投资增大。
2. 工程招投标、合同管理工作不规范增加结算难度
一些城乡电网工程由于时间紧, 在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就进行了施工招投标, 招标文件规定按概算综合单价签订承包合同, 而结算时又以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资料为依据, 这就出现了在承包合同中和在结算中计算工程量依据不一致的问题, 往往出现重复或多计列工程量的现象, 相应增加了结算审计工作的难度。
有的建设单位对合同条款没有严格审核, 条款内容存在矛盾、漏洞、缺口等, 对控制工程造价极为不利。
3. 监理单位工作不到位, 现场签证不规范导致工程造价不实
监理单位对有些现场签证工程量没有进行详细核实就同意施工单位的签证, 有的签证工程量与实际不符, 签证单价偏高。
4. 建设单位管理不到位、工程决 (结) 算拖延、审核把关不严, “重施工、轻管理”的思想仍然存在。
城农网工程项目大部分由各供电局关联 (多经) 公司承担施工任务, 而供电局与关联 (多经) 公司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 导致部分供电局在一定程度上对审核签证工作把关不严。
在电网工程建设过程中, “重施工、轻管理”的状况仍然存在, 对决 (结) 算工作不够重视。有的单位没有配备足够的工程项目结算人员和审计人员, 也没有注重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后续教育。由于工程结算审核力量明显不足, 部分人员业务水平还比较低, 往往存在结算审核工作质量不高、工作效率低、积压工作多、年终搞突击审核走过场等现象, 没有真正把好结算关。此外, 个别单位对审计结果复核反馈意见的时间过长, 影响了审计时效性和审计报告的出具。
没有及时办理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不利于核实工程造价。在审计过程中发现, 有些工程项目增加了结算价款, 但只提供结算书而没有提供相关的设计图纸或签证资料, 经查询各相关部门均未找到。可见, 建设单位对竣工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重视不够, 影响了工程决算和审计工作进度, 也不利于控制工程成本。
工程竣工决 (结) 算不及时。有些工程已竣工使用多年, 财务账上仍以暂估计入固定资产, 并经常有工程费用发生, 工程决 (结) 算拖延时间较长, 影响工程造价的确定。同时, 由于部分供电局结算工作审核不够严格, 结算金额真实性较差, 结算时又已全部支付工程款, 多年后才报审, 人员变动又大, 即使审减施工单位工程款也难以追回, 影响审计效果。
二、电网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作用
(一) 是做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做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 提高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就必须坚持和牢牢把握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这个核心。
1. 在事前, 抓住开工前这个基础, 深入进行审计
主要审计的内容是基本建设程序是否合规;手续是否完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及资金来源是否落实;征地、拆迁手续是否办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选定是否合规, 是否进行了招投标, 招投标程序是否规范;概、预算编制是否规范, 有无预算超概算情况, 定额套用是否合规;各项合同签订是否合规、合法等。对不合规的事项及时进行纠正,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 在事中, 抓住建设期间这个关键, 适时进行审计
审计的具体内容有四项: (1) 建设项目施工组织管理, 包括建筑安装投资管理、设备投资管理、其他基本建设投资管理情况。重点关注土建工程和材料采购等有无进行招投标, 施工单位有无违规转包和分包行为。 (2) 建设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包括建安投资、设备投资及其他基本建设投资的真实性、合法性。重点关注:是否存在多计虚列、少计工程成本等会计核算不实问题, 是否存在计划外工程及超标准、超规模建设等加大投资问题, 是否存在管理费超支问题。 (3) 工程计量和费用支付情况。重点关注:对工程款支付的审核, 对施工变更、费用签证、材料价差认定的把关, 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并防止各种索赔的发生。 (4) 建设资金管理情况, 包括建设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 资金的专款专用和专户存储情况等。重点关注:是否存在挤占、挪用、截留、滞留建设资金问题, 是否存在违规借款问题, 是否存在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问题等。建设期间审计主线是建设合同与概预算执行, 重点是变更与索赔, 关键是资金的使用。做到边施工边审计边纠正, 把问题解决在初始状态。
3. 在事后, 抓住竣工决算审计这个重点, 认真全面进行审计
竣工决算审计是整个工程竣工后的审计, 这是审计监督的最后一关, 需通盘考虑, 重点是对工程项目的概算执行情况及超概算与否及其原因, 工程项目资金的来源、支出及结余等财务情况, 工程价款结算情况, 资产交付使用情况, 竣工决算财务报表的真实情况, 节余资金的合理及分配情况等进行认真审计。对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 不允许进行竣工验收。
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加强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工作, 不仅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 而且更需要具有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在实际工作中, 一方面要加大对基建项目审计的力度, 做好全过程的跟踪审计监督, 有效遏制基本建设项目造价不实、建设单位超付工程款等问题;另一方面, 严格把住基建项目审计的各个关口, 特别是严格把住竣工结算审计关。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 桂林供电局的内部审计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有效杜绝了审计扯皮、造价不实等现象, 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有效控制了工程造价。近几年, 广西电网公司委托中介机构对桂林供电局电网工程竣工决算审计, 审减金额由过去的几百万, 到现在的几万, 甚至没有审减。这一结果, 表明全过程跟踪审计能有效控制工程建设成本和保障建设资金安全, 促进工程项目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 有利于加强领导, 不断完善工程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电网建设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追根究底就是内部控制失效了。省级电力公司作为项目法人, 应建立起对项目法人负责的内部控制机制。我国电力企业是一个由省、地区、县 (市) 多层级组成的组织, 每层级由很多部门组成。若要使每一层级、每一个部门都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 必须根据每一层级每一部门的利益关系及其特点, 分别确定每一层级每一部门的内部控制规定。如广西电网公司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 于2009年3月19日, 针对管理和各个环节, 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制度, 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广西电网公司中央预算资金电网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规定》、《广西电网公司中央预算资金电网建设项目施工招标规定》、《广西电网公司中央预算资金电网建设项目监理招标规定》、《广西电网公司中央预算资金电网建设项目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广西电网公司中央预算资金电网建设项目审计管理规定》等12项管理规定。有了这些内控制度, 内部审计在工程项目监督检查中才有章可循。
内部审计在电网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中占据重要地位, 内部审计本身既是内部控制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又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另外, 内部审计还能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应该说, 在企业不断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 强化内部审计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其作用正显得越来越重要。针对扩大投资项目, 南方电网公司系统为加强管理、堵塞漏洞, 今年初, 成立了以单位负责人为组长, 计划部、生技部、营销部、财务部、企管部、安监部、工程部、审计部、纪检监察室、农电部等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的加快城市电网改造和完善农村电网监督检查领导小组, 从投资立项开始直至资产移交全过程审计监督检查, 强化固定资产投资监督管理, 总结有效的管理经验, 查找基本建设投资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 保障建设资金安全和投资效益实现。审计部门根据工程建设的各个控制环节制定了一套检查方案。2009年4月21日, 南方电网公司印发了《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检查工作方案》 (审[2009]11号) , 由审计部门牵头对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进行监管, 在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实施了全过程跟踪审计。这一方案的实施, 充分发挥了内部审计的作用, 进一步提高公司系统电网建设规范管理水平, 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投资效果。
电网公司对内部审计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电网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要求相关单位和部门整改, 并予以通报。通过充分运用审计成果, 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因此, 在内部控制规范下, 全过程跟踪审计不能消弱, 只能加强。
(三) 有利于控制工程造价, 提高建设投资效益
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一般指自项目立项至竣工结算, 为建设单位提供建设项目的全过程, 全方位的工程管理监督服务。通过跟踪审计, 能动地影响工程决策、设计、预算、招标合同、施工过程、竣工结算等阶段的工程造价, 确保投资价款的合理使用, 最大限度地发挥建设工程投资效益。
例如“桂林市上海路南巷电缆下地工程”是桂林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 桂林市拨款600万元给桂林供电局。为节省有限的建设资金, 桂林供电局领导高度重视项目管理工作。该工程自立项后, 即组织对该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在招标过程中, 严格执行国家《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在招标文件中加以明确, 按综合单价承包, 合同价598万元。在施工过程中, 签证、变更问题上, 监控工作落到实处, 必须有审计、监理、项目负责人、施工方四方签字。结果, 施工方结算送审时, 还是出现了问题。施工方送审金额698万元, 结算书按时结算, 与合同签订不符。这就出现了在承包合同中和在结算中计算工程量依据不一致的问题, 出现重复或多计列工程量的现象;投标报价中漏列子目, 在结算中重新计列, 导致工程项目结算内容与合同不符, 价格虚高。经过审计人员的严格审查, 在施工方送审金额698万元的基础上, 审减95万元, 结算金额603万元。因全过程跟踪审计, 造价监控工作得当, 避免了按照工程进度付款, 等到竣工决算审计时, 已经多付给施工单位的尴尬局面。
跟踪审计的实质是建设全过程的综合审计, 包括经济性审计 (比如造价审计) 、效率性审计 (比如工期和进度审计) 和效果性审计 (比如管理审计、投资效益审计等) 。采取跟踪审计模式, 审计人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避免事后审计无效性问题的发生, 真正实现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目标。
(四) 有助于从源头上遏制投资领域的腐败行为
跟踪审计工作在重点建设项目开始之时, 贯穿于可行性研究、立项、初步设计、招标、施工图设计、概算、施工、监理、竣工决算等建设全过程, 有效渗透到项目各个环节, 发挥审计监督的“预警”作用, 以杜绝“工程上马, 干部倒下了”的现象发生。由于审计人员提前介入到项目建设的一些关键环节中, 形成了全过程、全方位、经常性的监督制约机制, 从而比事后监督更能起到良好的预防腐败作用。
(五) 有助于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化程度, 优化设计方案, 实现投资控制目标
设计方案的优劣直接决定投资效果的好坏。据有关资料统计, 在施工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5%~25%, 而在投资决策与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可能性为30%~75%。对建设项目实行跟踪审计, 实行审计关口前移, 实现事先控制, 有利于提高项目论证的可靠性、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从而在源头上保证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开展电网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 既促进了建设管理人员依法经营的意识, 又提高了工作管理水平;既促进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化, 又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随着电网建设投资的大幅增加, 项目法人对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视, 建设工程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 将为推动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 发挥其独特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时现.关于建设项目投资绩效审计的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3, (6) .
[2]汤英海.工程项目审计初探[J].广东审计, 2003, (5) .
[3]曹慧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4]王德元.中国建设项目审计指南[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9.
【建设项目内部管理审计】推荐阅读:
建设项目管理审计05-18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与审计09-20
毕节市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管理办法11-28
基本建设项目审计06-11
建设项目绩效审计08-08
建设工程项目审计11-07
建设项目绩效审计研究07-21
公路建设项目效益审计10-17
企业建设项目跟踪审计10-08
建设项目绩效审计思考论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