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跃式发展

2024-05-20

跨跃式发展(精选3篇)

跨跃式发展 篇1

“十一五”期间, 四川省散装水泥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在商务部的指导下, 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领导下,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抓住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 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大机遇, 坚持发展散装水泥从“使用环节入手”的原则, 更新观念, 爬坡上坎, 开拓创新, 奋发进取, 开创了本省散装水泥事业发展历程的新时期。五年里, 全省“散装人”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和扎实苦干的精神面貌, 描绘出全省散装水泥事业发展的崭新画卷和美好前程。

一、科学定位:在压力中加快发展步伐

五年来, 本省水泥生产能力急剧扩容, 全省水泥产量累计达到39 296万吨, 是“十五”期间的2.2倍。这给全省散装水泥推广工作带来空前的压力, 我们变压力为动力, 从三方面入手推进散装水泥跨越发展。一是树立以发展散装水泥为中心的理念,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二是年初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达全省各市州及扩权县散装水泥推广绩效指标, 年底考核表彰;三是每半年进行一次全省散装水泥发展形势分析, 找差距, 添措施, 鼓干劲。在严峻的形势下全省散装水泥呈现出超常发展态势, 全省散装水泥推广使用量累计达14 142万吨, 是“十五”期间的3.93倍;全省水泥散装率达40%, 较“十五”末增长15个百分点。特别是三年灾后恢复重建, 散装水泥推广量每年以1000万吨增长, 排列全国前5位, 创历史最好水平。

二、依法行政:在规范中强化市场管理

完善政策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强化执法监督, 以散装水泥行政执法工作的四个着力点来强化市场监管。

一是完善政策法规。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进一步加强了对全省散装水泥工作的政策指导, 先后出台了《四川省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快散装水泥发展的意见》《四川省建设厅关于加强工程施工管理促进散装水泥加快发展的通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快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工作进程的通知》;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针对散装水泥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 制定出台了更加完善的政策法规, 从法制的高度增强了政府在发展散装水泥上的导向作用。二是加大执法力度。大多数市、州散装办将行政执法作为一种工作常态, 既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对当地建设工程经常性的散装水泥行政执法巡查工作, 又将散装水泥行政执法检查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开展的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检查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进一步加大了散装水泥行政执法检查的深度和密度。全省散装水泥行政执法工作达到了对新开工项目检查率100%、对违规行为处罚率30%以上的要求。三是提高执法水平。各市、州散办通过开展行政执法培训工作, 进一步提高了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规范和完善散装水泥行政执法统计台账登记和档案管理等制度;坚持执法与宣传相结合的原则, 疏堵相辅, 劝罚并重;坚持执法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在执法过程中热情帮助违规企业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 既达到了执法效果, 又消除了误解抵触。四是强化执法监督。省、市两级散装水泥行政主管部门将限期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工作, 对新开工项目检查率和对违规行为处罚率纳入了对下级部门年度工作目标的考核内容;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举报信件和举报电话, 参与到对违规使用袋装水泥、违规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行为的监督中来, 形成了内部监督、层级监督和外部监督“三位一体”的散装水泥行政执法监督机制。

三、开拓市场:推动工作重点全面转移

本省顺应发展要求, 遵循市场规律, 将散装水泥工作重点从生产环节转向使用环节。从使用环节入手, 严把散装水泥图纸审查关、招投标关、施工许可关、工程监理关、竣工验收关。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和农村散装水泥的推广使用, 提升了全省散装水泥发展水平。

一是全省预拌混凝土的发展呈燎原之势, 迅速从一线城市发展到二线城市, 并逐渐向县级城市拓展, 对散装水泥增长的拉动效应日渐突显。“十一五”期间全省预拌混凝土累计总产量达1.26亿立方米, 累计使用散装水泥3888万吨。二是全省预拌砂浆的发展以积极、稳妥的姿态扎实推进。全省先后完成了市场调研———项目试点——规程制定———政策引导———市场培育等发展步骤, 成都、眉山、广元等市建成并通过备案、公告的预拌砂浆生产企业达14家, 年产能达600万吨;德阳、乐山、宜宾、泸州、自贡、内江、南充、雅安、攀枝花市等地方发展预拌砂浆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向前推进, 发展形势喜人。三是全省新建了一批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点和农村散装水泥配送站, 对农户集中建房、农村水利、公路、饮水、学校、医院等建设项目实行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的集中供应,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全省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络;县 (区) 预拌混凝土加快发展, 拉动了农村散装水泥使用量的增长;进一步加大了引导和督促水泥预制构件厂、水泥砌块生产企业 (场、站) 全部使用散装水泥的工作力度。

四、理顺机构:在求实中加强队伍建设

从强化本省各级散办机构工作职能和规范本省各级散办内部管理入手加强队伍建设, 务求实效。

一是强化机构。省散办通过积极有效的争取工作, 在2006年全国性的公务员重新登记工作中,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性质得到确认;在2010年全省新一轮机构改革中继续归口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为下一步全省各级散办机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依据;市级散办工作人员的专职化比例进一步提高, 县 (区) 散办, 特别是扩权试点县散办机构建设进一步增强, 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二是规范管理。各级散办先后通过开展“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建设学习型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和党风廉政建设等, 提高了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思想觉悟, 增强了拒腐防变的警醒意识, 为全省散装水泥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三是深化服务。各级散办通过深入基层, 调查研究, 千方百计为企业和用户排忧解难, 使散办工作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服务意识得到增强。四是加强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进行知识竞赛、赴外地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 不断加强对散办主任和财务、统计人员的业务轮训, 使干部职工开阔了视野, 增长了才干。

五、舆论先行:营造政通人和良好氛围

将宣传工作作为散装水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实现常态化, 力求在扩大散装水泥的社会影响力、创新散装水泥宣传形式、打造富有时代气息的散装水泥文化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是将主题性宣传与日常性宣传有机结合起来, 这是本省散装水泥宣传工作的总体布局。在每年的5月份, 全省统一开展主题鲜明、声势浩大的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此外, 各级散办通过工作汇报, 发送有关散装水泥报刊、杂志、简报等, 坚持不懈地向各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宣传发展散装水泥的重要性;通过经常性的主动上门服务, 耐心细致地向水泥生产企业、广大用户宣讲散装水泥的广阔市场前景和诸多使用好处, 增进了他们生产和使用散装水泥的认同度。二是增强了宣传的多样性、实效性和互动性。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广告、标语、传单、画页、展板, 彩车等宣传形式;举办报告会、座谈会、推介会、宣贯会等专门会议;开展秧歌、腰鼓、说唱、舞蹈、知识竞赛等活动, 将散装水泥宣传工作搞得丰富多彩, 生动活泼, 富有文化气息。加入到宣传活动阵容中来的不仅有党委政府的领导, 还有为数众多的企业、新闻媒体的记者、离退休人员等等, 使宣传工作由原来散办的“独角戏”逐渐演变为民众的“大合唱”。三是开辟新的宣传途径。省散办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信息中心合作, 建立了四川省散装水泥发展推广网, 为进一步搞好散装水泥宣传工作开创了新的阵地。

六、专资引导:加大设施设备投入力度

加强和规范全省散装水泥项目专项补助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增强专项资金分配、使用和监管的科学性、公正性, 保证专项资金的使用安全, 发挥专项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

“十一五”期间, 本省出台了《四川省散装水泥项目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细则》。省财政共下达散装水泥专项资金3282万元, 其中用于宣传培训1192万元, 用于预拌混凝土发展965万元, 用于预拌砂浆发展265万元, 用于农村推散780万元, 用于科研和标准制定80万元, 并对专资使用情况进行了抽查。通过专项资金的引导和带动, 撬动、吸引社会资金达数十亿元, 起到了四量拨千斤的作用, 专资使用绩效明显。

六项举措带来五年硕果。整个“十一五”期间, 全省散装水泥的快速发展, 为本省在资源节约方面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达63.64亿元, 减少粉尘排放141.1万吨, 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作出了巨大贡献。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是全省继续推进“两个加快”关键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 扩大内需的长期机遇, 灾后恢复发展振兴的独特机遇, 以及中央扶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跨越发展的特别机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提高建设工程质量为主题, 以散装水泥发展为中心, 以提高水泥散装率为目标, 以发展预拌砂浆和农村推散为重点, 从使用环节入手, 高位求进, 开拓创新, 奋力向前, 推动全省散装水泥又好又快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省散装水泥推广使用量由2010年的5291.75万吨增加到7000万吨以上;水泥散装率由2010年的40.01%提高到46%以上;预拌混凝土产量由4814万立方米增加到7300万立方米以上;预拌砂浆产量由48.63万吨增加到200万吨以上。实现设市城市和扩权试点县混凝土“禁现”全覆盖, 二级城市砂浆“禁现”全覆盖, 水泥散装化程度明显提高。按照这个奋斗目标, “十二五”期间, 我们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认真编制严格执行散装水泥发展规划, 用规划指导散装水泥又好又快发展;二要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力争出台《四川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管理条例》;三要健全机构, 完善职能, 形成省、市 (州) 、县 (区) 三级管理体系, 实现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的管理;四要将预拌砂浆和农村推散作为散装水泥发展的重点, 从政策、宣传、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 努力实现全省散装水泥又好又快发展。

跨跃式发展 篇2

1、教材选择搭配

本课采用跨越式跳高作为主教材,选择上肢力量练习:“推小车”与其搭配教学。跨越式跳高是田径跳跃项目最简单易学的,也是最具实用价值的,对它的学习,有利于掌握跳跃项目中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等基本技术,便于今后学习。而“推小车”,练习即能有效的增强上肢力量,又能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大纲要求: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在原有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为充分体现大纲这一要求,在选择教材时,明确跨越式跳高这一下肢力量、速度为主的前提下,选择上肢力量与之相结合。目的是减轻下肢在本堂课中的负荷,也使学生身体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并通过教学实践,达到提高动作质量、发展力量素质及身体协调性的目的。

2、重点、难点

本次课教材跨越式跳高技术环节较多,上肢力量练习又带一定技巧性,因而教学中要把握教材特点、重点,掌握助跑与踏跳的衔接技术(跳高)及直臂支撑(力量练习),解决课中摆动腿过杆后内旋下压,带动上体内转(跳高)合左右移动重心这两个教学难点。

3、教学目标

① 分析技术动作,使学生明确“提高跳高技术动作”这一大纲要求,促进对技术动作的练习和体会及教学目标的达成。

② 通过多项辅助练习,对各基层目标的逐一认定,正确有效的将学生引入高层目标。、

③ 努力营创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技术练习、掌握技术,以及素质练习过程中积极、主动。

④ 选用适合的教学法,给学生自由发展的时间及空间,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说教法

为能很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较好收效,我采用以下教法

1、目标导学法: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学功能,针对教材重点、难点制定系列目标引导学生思考、练习,深入理解。

2、反馈矫正法:注意观察,收集反馈信息,特别在重点、难点的教学中,对易犯错误做到心中有数,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评价、补充和矫正。

3、分解程序教学法:将完整的技术动作或练习合理分解为几个练习,按各部分由浅入深进行分解教学,并注意分解和完整教学的有机结合,加深对技术认识,促进动作定型

三、说学法

跟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选用以下学习方法。

1、共同参与法:根据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教师把正确优美、便于模仿的动作用于教学中,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将学生观察、思考、评价活动与技术学习相结合,大力提倡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2、情感意识: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身教(示范动作),提出新颖、启发性问题,选用学生喜爱的音乐及练习使课堂生动活泼、气氛轻松、愉悦,师生关系融恰,以促进学习兴趣,提高练习积极性。

四、说程序

根据教材的基本特点,制定本课组织教学的几个环节

1、由于所授教材技术环节较多,身体局部负荷过大,学习过程较为枯燥,运用健身操作为准备和放松,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习兴趣,并能较好地活动相关部位的关节、韧带,达到热身目的。

2、根据教材及进度需要,安排前期测评,机身与本课相关知识、技能的了解和掌握提出问题,促进思考。

3、结合示范、讲解,引入课的目标,让学生形成正确、完整的目标体系,确保目标先导。

4、未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导学过程采用目标系列,学习过程由易到难,逐一认定。认定过程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具体状况,采用集体和分组练习相结合,以满足教学及身理负荷的需要。

5、根据技术动作学习特点,测评在导学过程中随机安插或统一进行,但要及时反馈、测评、补救,确保教学时效。

五、器材使用及场地布置

1、器材使用:器材的使用要能满足课的设计要求,保证练习的量和强度,且经可能做到一物多用,避免使用器材过于繁多、复杂。

跨跃式发展 篇3

关键词:宜君县;林业科技;推广;主要问题;意见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8.053

宜君是一个山区县,林业在我县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占重要地位,围绕当前实施的林业生态建设和全县已建成的大面积干鲜果经济林后期管理,工作任务很重,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非常规范的思路发展林业,促进林业跨越式发展。林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现代林业的建设更需要科技的支撑,必须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按照国家林业科技工作的布局,地市级以下的林业科技部门和基层林业组织既是林业科技的组织者,又是林业生产的服务者,更是林业科技的具体实施者,要切实加强林业科技推广,更好地服务于我县林业生态建设和当前实施的干鲜果经济林建设,推动林业更好的发展。

1 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现状

科技推广工作开展多年来,我县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紧紧围绕林业各大工程体系建设,大力开展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了一大批先进实用技术和优良品种,极大地提高了全县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近年来,我县先后实施了优质核桃高产无公害综合配套技术推广,造林采用了四大一膜,阔叶树截杆、套袋和核桃管理技术,应用了核桃苗嫁接技术、容器育苗、ABT生根粉等一系列先进实用技术。通过这些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了林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提高了全县造林良种使用率和林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了广大林农的经济收入,改善了我县生态环境。县(区)林业主管和科技推广部门,结合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建立了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大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群众技术水平。

在今后的技术推广中,首先要加大科技培训,在培训中,一是编写有机核桃栽培技术资料,统一教材,统一技术,达到全县栽培管理技术的统一性;二是举办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举办县乡级技术培训,县级培训聘请专家教授对全县栽植大户、农民技术员进行封闭式集中培训,转变思想观念、讲解技术,乡级技术培训由本县技术员完成,以现场示范为主。每年抽调林业技术员到乡(镇)实行技术包乡责任制,以技术培训为主要包乡工作形式,采用理论学习和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园地科学管理技术,培训乡村农民群众;三是选派技术能手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短期培训,使技术培训真正起到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推广新技术,提高产业管理水平的作用。

2 结合我县核桃发展实际需求,做好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工作

一是按照林业科技推广计划,推广林木良种丰产栽培技术。ABT生根粉、生长调节剂、截杆、覆膜等适用抗旱造林技术,提高核桃栽植成活率、保存率及质量;二是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推广核桃大水、大肥、大穴、大苗、地膜覆膜等“四大一膜”建园技术和嫩枝嫁接、暗光愈合硬枝接改良及施肥、套种、修剪等综合配套管理六项关键技术;三是引进核桃优良品种,丰富我县核桃种质资源。

3 防控家畜等啃食苗木,巩固新造幼林地造林成果

近年来,我县加大了三北五期工程和黄土高原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步伐,年均造林在万亩以上,加快了生态环境建设步伐,但在工程实施中的突出问题是被牛、羊、鼠、兔等啃食明显,严重影响了新造林地的苗木保存率和成林进度。为了解决牛、羊、鼠、兔啃食问题,我们在工作中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摸索,并在今年春季选取了100亩牛羊易出入的造林地进行涂抹自制防啃液,另选取立地条件类似相邻地块作为对照试验区域。试验地块设立以来,经过对照观测,涂抹自制防啃液的100亩造林地无牛羊啃食现象,而对照地块有牛羊明显啃食现象,苗木损毁严重。

涂抹自制防啃液措施应用以来,在工作中有以下优点:一是成本低廉,防啃液由宜君县林业工作站自行研制,成本较低,目前每亩不足20元;二是便于操作,在施工中操作方便,单人即可实施,无作业难度,施工效率较高,将此成功防控技术推广全县,将提高造林成活率。

4 认真做好科技试验和科技推广项目的申报与管理工作

一是根据我县林业发展及主导产业需要,组织开展了核桃的抗霜冻试验、修剪试验、系列产品深加工开发,鼠兔防治试验、肿腿蜂引进与防治青杨天牛试验,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了核桃保鲜贮藏试验;二是组织科技人员自主汇编了《有机核桃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制定了有机核桃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管理标准手册,该标准已通过铜川市科技局、技术监督局专家组评审,现已颁布实施,成为全市的地方标准,并荣获铜川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5 取得的成效

5.1 科技推广机制得到创新

一是推行技术包乡责任制。为了确保科技推广成效,县林业技术推广站制定了《技术包乡考核办法》,推行主管领导包片、技术人员包乡责任制,由站长与包片领导、包乡技术人员签订三方责任书;二是实行技术服务卡和工作日志管理制度。要求技术员在下乡服务期间每日填写技术服务卡和工作日志,并要求接受服务群众在服务卡和工作日志上签名,全面落实包乡责任制。

5.2 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强,技术普及率进一步提升

一是由县林业站组织对县、乡林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不定期的业务技能培训。先后培养了50名能独立操作核桃综合配套技术的农民技术员;二是由技术推广人员分别到10个乡(镇)开展技术培训,把培训班办到村上,示范到田间地头;三是利用集会开展技术宣传、技术咨询。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培训,现已有一批懂技术、用技术的乡土林业技术人员,为我县林业技术推广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5.3 科技推广工作与林业生产的结合更加紧密

县林业站紧紧围绕我县林业生产实际,集中力量开展林业科技推广,进行了先进适用技术的组装配套,推广了一批技术先进的林业科技成果。先后开展了林木良种及丰产栽培、核桃丰产培育及综合管理、低产改造、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核桃品种选优、有机核桃生产等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其推广运用已取得显著效果。endprint

5.4 科技推广工作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近年来,我县把以核桃产业列为富民强县的重点产业,县政府把核桃建园、综合改造纳入乡(镇)考核指标。

6 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1 林农对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

林农的认识问题是林业技术成果最终能否转化为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由于思想观念、劳力、经济条件、交通条件、个人知识水平、信息传播等因素的限制,对林业科技推广的认识差异较大,接受能力差别也很大。近年来,县林业站尽管多次开展核桃栽培管理和嫁接技术培训。但是,群众参加学习培训时,听专家、技术员讲解核桃前景及技术要领时林农学习积极性不高。

6.2 林业科技推广网络体系不建全

全县林业科技推广的大多数工作都由县林业站承担,主要负责全县10个乡(镇),36.8万亩核桃综合管理的技术推广与指导和4个国有林场的万亩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工作,仅靠县林业站人员推广普及林业科技,力量显得严重不足。而乡(镇)又缺乏林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专职人员,乡(镇)包村干部大多对林业科技推广学习和应用重视不足。

6.3 科技推广投入不足

我县作为林业大县,每年投入林业科技推广的资金少之又少,无法开展各项林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目前已成为制约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

6.4 科技支撑力量不强

促进科技推广的良好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科技推广限于林业科技推广人员单打一、一阵风的推广模式;受林业科技推广人员自身素质的限制,推广人员重视理论学习,而动手操作能力较弱,知识更新较慢,影响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专职推广人员数量少,按实际需要生产关键时段,甚至1个村、1个组需要1名技术人员,按现有条件1人包10~20个村甚至30多个村,技术推广仅仅停留在个别点上,没有推广到面上。

7 对开展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7.1 要整合资源,加大科技推广服务力度

林业部门作为林业技术推广的有生力量,要充分发挥林业专业技术的资源优势,要建立一支优秀的林业技术推广队伍,根据季节、农时做好经常性的深入村组和田间地头的准备,为林农及时、准确地提供技术服务。同时鼓励科技人员以资金、技术入股等方式与林业生产经营者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我县林业事业。

7.2 要加强对林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

通过再教育、外出参观学习、举办技术培训班等形式,全面提高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大力培养优秀的科技推广人才,不断提高林业技术推广人员科技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3 要增加投入,确保科技经费逐年增长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增加科技投入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增加林业科技推广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推广投入体系。

7.4 以人为本,加强科技推广网络和队伍的自身建设

结构合理的推广网络是做好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基本保证。要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机构,同时建立乡(镇)林业技术推广机构,购置必要的科技推广设备,改善推广手段和办公条件,为全县林业发展和农村的小康社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7.5 做好有害生物防控、提高新技术推广和森防科研工作

积极开展测报、检疫、防治技术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林业有害生物测报、检疫、防治人员整体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采取举办培训班及发放培训教材、培训册等多种形式,培训护林员、基层监测人员及村级森防员,使其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基本的监测预报方法及防治技能;支持和鼓励专业防治技术人员通过开展林业科技承包、试验示范和下乡支农等活动培训林农;做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新技术和新农药、新机械的推广应用,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提高林农的防治技术水平;积极引导和扶持林农建立形式多样、自律互助的防治联合体,实现资源共享,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成效;大力推广应用生物药剂、无公害农药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重点推广有害生物人工与生物防治技术,使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加强与科研、院校单位的密切协作,开展病虫害防治试验,如蛀干防治试验、生物防治试验、综合防治试验等,在红脂大小蠹、林业鼠兔害等我县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推广应用上取得突破,提高了防治科技含量和成效。

参考文献

[1]农韧钢,金颐熙,谢玲.加强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为林业快速发展提供支撑[J].广西林业,2007,(04).

[2]王前,徐赛香.我国基层林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

[3]陈杰,张晓凡.林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以岛东林场林业技术推广为视角[J].热带林业,2009,(02).

[4]于效丹.林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家科技,2013,(11).

[5]陶文峰,戴熙党.浅析林业技术在林业工作站中推广的问题及对策[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3,(10).

[6]缪长.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2,(22).

[7]黄鹏,凌晓明,翁鸿燕,陈卫军.浅谈林果科技普及与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林业科技,2001,(1).

[8]马凯.林业技术推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3).

[9]江淑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完善林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思考[J].福建林业科技,2007,(2).

上一篇:药店经营努力下一篇:发动机再制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