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糖尿病酮症中毒

2024-05-10

小儿糖尿病酮症中毒(精选10篇)

小儿糖尿病酮症中毒 篇1

摘要:目的 总结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开封市儿童医院PICU2病区收治的101例住院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 综合组56例患儿采用综合护理, 常规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 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 综合组患儿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 (5.9±2.0) mmoL/L显著优于常规组 (7.3±1.5) mmoL/L, P<0.05;综合组患儿护理服务满意度94.6%显著高于常规组82.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实施综合护理服务有利于控制其血糖水平以及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小儿,护理体会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临床上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疾病, 由于患儿病情变化较快, 需要实施及时救治, 不然将引起患者死亡[1]。由于小儿机体抵抗力较弱, 一旦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十分危险, 因此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儿采取及时治疗和有效护理十分重要。开封市儿童医院PICU2病区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采取优质护理服务, 结果发现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开封市儿童医院PICU2病区收治的101例住院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 并通过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及肾功能检查确诊, 均符合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诊断标准, 并排除其他还原糖尿病、非糖尿病行葡萄糖尿及其他发生酸中毒、昏迷的疾病等,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综合组56例患儿, 男33例, 女23例, 年龄1~8岁, 平均 (5.5±0.7) 岁, 病程1~3个月, 平均 (1.5±0.7) 个月;常规组45例患儿, 男27例, 女18例, 年龄1~10岁, 平均 (5.1±0.9) 岁, 病程1~4个月, 平均 (1.6±0.4) 个月。入院后检查血糖水平, 血糖20.24~34.12 mmol/L, 平均 (25.0±2.6) mmol/L, 体查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烦躁、呼吸深长、意识障碍和心率较快等。两组患儿上述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取急救治疗, 如将0.4 U胰岛素溶于200 m L l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泵入, 速度控制在1 m L/min, 同时根据患儿血糖情况及时调整剂量。常规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服务:①生命体征监测:护理人员应对患儿进行24 h的心电监护, 密切关注患儿呼吸、心率、尿量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同时注意患儿粘膜、皮肤、意识状态的变化情况, 若患儿出现异常情况时即刻通知管床医生;②血糖监测:低血糖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因此医护人员应每隔30~60 min监测1次血糖, 一旦血糖含量过低可予以输入5%葡萄糖;静滴滴注胰岛素时应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对剂量和泵速进行调整。综合组患儿采取综合护理服务, 具体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在患儿清醒后应以关爱和关怀的角度对患儿实施心理护理, 若患儿其认知能力不足时可采用注意力转移法调节其心理情绪, 如听歌、读书和看电视等, 防止因患儿哭闹对治疗的影响;若患儿抵抗或拒绝治疗时, 医护人员需要协助患儿家属进行劝服, 积极引导患儿配合治疗。②饮食护理:医护人员需严格控制患儿饮食的摄入, 饮食计划需根据患儿血脂、血糖、营养和发育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及制定对应计划, 若患儿血糖水平控制不佳, 需及时对饮食方案进行调整。③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应为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教, 主要内容包括糖尿病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目的、低血糖反应和处理、胰岛素用药、酮症酸中毒、饮食、营养需求、日常生活习惯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的变化和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 指导患儿家属如何填写, 问卷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技术能力、操作水平和护理效果等, 每项25分, 满分为100分, 其中非常满意为90分以上, 比较满意为80~90分, 一般满意为60~80分, 不满意为60分以下, 满意度= (满意+比较满意) /总人数[2]。

1.4 统计方法

选用SPSS 20.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实行解析, 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综合组和常规组患儿护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护理前, 综合组患儿空腹状态血糖水平 (25.0±2.6) mmol/L与常规组患儿空腹状态血糖水平 (24.7±3.2) 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后, 综合组患儿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 (5.9±2.0) mmol/L显著优于常规组 (7.3±1.5) m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合组和常规组患儿护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详见表1。

2.2 综合组和常规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综合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94.6%, 常规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2.2%, 综合组患儿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 (χ2=3.9662, P=0.0464) 。

3 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临床上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疾病, 由于患儿病情变化较快, 需要实施及时救治, 不然将引起患者死亡[3]。对于糖尿病患儿来说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较易出现胰岛血糖症、高血糖症以及酮症酸中毒等, 其中酮症酸中毒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临床表现包括口渴、浑身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严重患儿将出现意识模糊[5]。由于酮症酸中毒疾病病情变化较快, 因此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采取积极救治的同时实施护理干预十分重要[6]。

赵秀珍[7]等报道, 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采取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儿临床效果患儿血糖水平达到 (6.12±2.35) mmol/L。该文研究显示, 护理后, 综合组患儿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 (5.9±2.0) mmol/L显著优于常规组 (7.3±1.5) mmol/L, P<0.05, 说明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采取相同治疗的同时,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患儿其血糖改善情况要比采取常规护理服务患儿血糖改善情况明显, 该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类似。同时, 该文还发现, 综合组患儿护理服务满意度94.6%显著高于常规组82.2%, P<0.05, 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患儿及其家长对综合护理服务极为认可和满意, 这表明综合护理服务是一种较为合理且有效的护理模式。但在护理期间还需注意下列几点:①密切关注患儿血糖和生命体征变化, 一旦异常即刻通知医生;②加强患儿和家属的疾病健康知识宣教, 若患儿出现呕吐、口渴、乏力、尿多和呼出的气体具有烂苹果味道则需即刻来院急诊, 以防病情恶化;③注意预防感染[8,9]。文献报道[10], 糖尿病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因早期予以感染预防。

综上所述, 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实施综合护理服务有利于控制其血糖水平以及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菲.分析小儿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护理的临床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5 (9) :198.

[2]王丹.34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及护理措施[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5 (14) :125-126.

[3]刘艳.不同的护理干预在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5 (15) :112-113.

[4]刘艳.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急救措施及护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5 (3) :207.

[5]刘哲辉.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70例护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14 (30) :151-153.

[6]宋先耕.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5 (73) :213.

[7]赵秀珍.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人性化护理干预[J].糖尿病新世界, 2014, 34 (12) :123-124.

[8]范叶梅, 王莹, 陈秀华.10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药, 2016, 39 (2) :127, 129.

[9]卢贤秀.22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急救及护理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22) :125-126.

[10]卢秀霞, 高瑛, 于蕾.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急救护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21 (14) :14-16.

糖尿病要警惕酮症酸中毒 篇2

类似这种病例近来明显增多。原因之一是糖尿病趋于年轻化,在岗的中年糖尿病人显著增多;二是这些人中有不少人自恃年轻,病情不大严重,工作又很忙,因而忽略了自我保健,导致严重后果。本篇文章着重介绍关于糖尿病酮正酸中毒的一些知识。

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于体内的胰岛素严重不足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代谢并发症。在胰岛素应用之前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胰岛素问世后其病死率大大降低,目前仅占糖尿病人病死率的1%。但如遇有严重应急情况或治疗不当时,本症仍能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如何发生的?

由于缺乏胰岛素,不能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机体开始使用脂肪产生能量,但是,与此同时,制造出一些我们称之为酮体的物质,它们是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这时尿中会出现酮体,即我们说的“糖尿病酮症”。如果仍然不能得到治疗,这种代谢紊乱会进一步加剧,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都是酸性物质,使血中酸的浓度增加,出现血pH值下降,发生酮症酸中毒。这是非常严重的情况,因为这些酸性物质经血液循环进入脑组织,使脑细胞受到严重损害,导致昏迷,甚至威胁生命。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哪些临床表现?

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过程来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包括两个阶段,即糖尿病酮症阶段和酸中毒阶段。在酮症期,患者表现为原有糖尿病症状的加重,如显著乏力、口渴、多尿。化验检查尿糖强阳性、尿酮体阳性、血糖增高,多为16.7~33.3mmol/L(300~600mg/dl)。如果病情继续发展,血中二氧化碳结合力会降低,可至13.5~9.0 mmol/L以下,血pH值下降至7.35以下,就发展到了酸中毒阶段,这时患者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伴头痛、嗜睡或烦躁、呼吸加深加快有酮味(烂苹果味),由于严重脱水,出现尿量减少,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最终发生昏迷。

哪些因素可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凡能引起体内胰岛素严重不足的情况均能诱发酮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多由于胰岛素中断或不足,或胰岛素失效;而2型糖尿病则常常在各种应急状态下发生。具体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自行停止胰岛素注射。

★ 发生急性感染或原有慢性感染急性发作,以呼吸道感染(感冒、发烧、咳嗽)、消化道感染(恶心、呕吐、腹泻)和泌尿系感染(尿频、尿痛)最为常见。

★暴饮暴食、酗酒。

★出现严重的疾病,如肝炎、心肌梗塞、心脑血管意外、急性胰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外伤、骨折、手术、麻醉、妊娠。

★精神创伤、精神紧张、过度激动、过度劳累等。

专家提示:多数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认识比较模糊,认为只有糖尿病进展到晚期或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才会发生。其实,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如果忽视自我保护,在上述诱因的作用下,也会发生酮症酸中毒。上面例举的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病例,该患者为2型糖尿病,病史有3年,该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的诱因有:感染、劳累、未按时服药以及过度劳累。通过这个病例,我们想为那些因工作忙而忽视自我保健的糖尿病朋友提个醒,应该正确对待糖尿病。

如何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的治疗不是一两片药可以解决的,血糖的控制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建议糖尿病患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注意饮食饮食调节对于糖尿病人最为重要。工作繁忙,应酬多的糖尿病人最容易出问题,因此,糖尿病人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尽量减少应酬性宴会。

按时服药 降糖药一定要带在身边,并准时按量应用。对于应用胰岛素的病人,不能因其他疾病出现时随意减少或中止胰岛素的治疗,应尽快找医生处理,调整胰岛素用量。最好能购置一台血糖测量仪,经常自测血糖可使降糖药应用得更准确、合理。

注意休息 过度劳累或长期精神紧张,可引起血糖增高,因此,必须保障足够的睡眠,中午要有午休。

适当运动 运动可增加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之一。糖尿病人再忙也要坚持每天锻炼20分钟,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散步、慢跑、打拳、羽毛球和乒乓球等项目为宜。

重视感染即便是感冒、小疖肿、小外伤(特别是足部)也不放过,一定要认真治疗直到痊愈。因为糖尿病患者的感染比一般人不宜治愈,还会加重病情,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

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程一般从数天到数周,少数年轻人可在发病后几小时即发生昏迷。有下列表现时应该注意考虑酮症酸中毒的可能:

★糖尿病症状加重,如极度口渴、多饮、多尿和消瘦。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腹痛等,但常常没有腹泻。

★呼出的气体有烂苹果气味。

★头晕、头痛、神志模糊、嗜睡及极度乏力。

专家建议:此时患者应该:测血糖,当血糖大于13mmol/L时,应该测尿酮体。没有条件自我监测尿酮体的患者应该立即去医院检测尿酮体。

如果尿中出现酮体阳性该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如果尿液检查出酮体,同时尿糖强阳性,这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危险信号。需要立即去医院诊治。但在去医院以前和去医院的过程中,患者应积极做下面几件事情:

★继续原有胰岛素注射治疗。

★大量饮水,以盐水最佳。

★停用双胍类降糖药,如苯乙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

一旦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如何处理呢?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复杂、严重、发展快,最好将病人送至医院急救,以免造成严重后果。治疗原则是应用速效胰岛素纠正糖代谢紊乱、纠正酸中毒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治疗诱因。

★应用胰岛素。最常用的方法是静脉小剂量补充胰岛素。近年来,已经将胰岛素泵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中,由于胰岛素泵能模拟人体生理性的胰岛素分泌模式,因此能够更有效的降低血糖。用胰岛素泵的优点还在于:减少多次注射胰岛素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等。

★纠正脱水。能口服的尽量口服饮水,严重情况给予静脉补液。

★昏迷病人应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缺氧情况者给予吸氧。

★患者家属应详细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如饮水量、进食量、呕吐量、尿量、便量,报告给医生,提供诊断治疗依据。

★在治疗前后均要进行多种化验检查,以调整胰岛素的用量,输液量及种类。

★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中,体内应激激素的水平升高,如胰升血糖素、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等,这些激素均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因此,有学者建议使用能够对抗这些升糖激素作用的药物,如奥曲肽,可以抑制胰升血糖素、生长激素的作用,在临床观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由于这类药物价格相对高,因此限制了它在临床的普遍应用。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策略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5月—2013年5月该院共接收了80例酮症酸中毒患儿,有男孩41例,女孩39例,最小4岁,最大12岁,平均(8.2±1.6)岁,平均病程(5.1±1.5)d,分型:轻度24例,中度37例,重度19例。临床以神志精神改变,口干,气促,多饮,无力,恶心,无力,厌食为主要表现。均有程度不等的缺水症状,二氧化碳结合力<14 mmol/L,血糖在14.5~34.5 mmol/L。患儿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

1.2 方法

1.2.1 基础护理干预

根据患儿的症状情况来提供护理服务,为患儿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胰岛素输入和扩容纠酸。根据血糖检测显示来进行胰岛素调整。合理的扩容纠酸,对机体应激状态和体液循环进行改善。在扩容纠酸的时候,需要半小时记录一次患者的血糖水平,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提前预防感染:将患儿安置在单人病房,保持病房通风换气,室温控制在20℃,使用0.2%浓度过氧乙酸溶液喷洒地面,紫外线消毒。为患儿进行口腔护理,护理时要求无菌操作。如果患儿意识模糊,嗜睡,需要将其头部侧偏,避免误吸呕吐物。对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拍背,促进咳痰咳出,合理使用氧气治疗。

1.2.2 密切病情观察

观察患儿神智:对患儿神智变化进行观察,1 h/次,分析中毒情况,及时急救治疗。做好体温观察:患儿体温上升是感染的主要表现,会有发热和高渗性脱水症状,初期不能使用退热剂。该疾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就是呼吸衰竭,当患儿呼吸中丙酮含量较高,就应该进行抢救。根据脉象来评估补液剂量,做好血压监测,避免患儿休克,半小时观察一次血糖、皮肤和尿量等指标,为病情判断提供依据。如果患儿的皮肤发紫,苍白,则需要进行给氧治疗。

1.3 输液管理

患儿的血糖上升,酮体增加,导致渗透性利尿,加上恶心。呕吐症状,容易迅速脱水,需要尽快控制血糖,纠正水电解质平衡,为患者进行血液检验,建立静脉通道两条,用来进行胰岛素输入和补液纠正电解质平衡。

1.3.1 胰岛素治疗

患者均接受了胰岛素治疗,4岁以下患儿对胰岛素比较敏感,所以剂量需要减半,每2 h对患者进行血糖测量,等患者的血糖下降到13.9 mmol/L时,改为静滴5%的葡萄糖液和少量胰岛素,等血糖降到11.2 mmol/L,可以进行胰岛素皮下注射,患儿的中毒情况得到了纠正。

1.3.2 补液治疗

一般按中度脱水估算液体需要量,即80~120 m L/(kg·d),再加上继续丢失量即为24 h输液总量,或按1 500 m L/(m2·d)计算输液总量。首先输注生理盐水20 m L/kg于1 h内输完,第二批输液应根据血钠浓度,继续用生理盐水或0.45%的氯化钠溶液。输液总量的一半在8 h内完成,其余半量在后16 h内补充。详细记录24 h出入量,为补液治疗提供充分依据。补液会稀释患儿体内的血钾,而且胰岛素会让钾离子转移到细胞内,所以血钾过低,因此要进行补钾,随时监测血钾情况,进行调整。

1.3.3 纠正酸中毒

输液及给予胰岛素后酮体经过代谢可产生HCO3-,因此一般不需要补碱治疗。但当血p H<7.2时,应给予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其剂量按以下公式:HCO3-的补充量=(15-所测HCO3-)×体重(kg)×0.6,先用半量,在1~2 h内输入,当p H≥7.2时即停用。一般碳酸氢钠的输液速度不超过2~3 mmol/kg,输注时速度过快会引起碱中毒和组织缺氧,导致昏迷。碳酸氢钠的使用不要和胰岛素占用同一静脉通道,会降低胰岛素效果。

1.4 饮食护理

此次研究中有4例患者饮食过度引起了DKA,对患儿进行饮食调节是在基础疾病稳定控制后的主要辅助治疗措施。为患儿提供饮食指导,营养师根据患儿的情况计算饮食热量,因为患儿正在生长阶段,他们的营养需求必须满足,但是又要对血糖稳定进行控制,所以,每天糖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一般,20%是蛋白质,30%是脂肪,一天可以分三餐或四餐,饮食要求定时定量,护理人员对患儿的进食情况进行了解,观察是否能够完全吃完,如果有剩余或者有不足,均要告知营养师和医生,叮嘱患儿家属不要随意的提供食物给患儿。

1.5 心理护理

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胰岛素治疗,控制饮食,所以患儿和患儿家属的精神压力比较大,焦虑和恐惧的情绪比较重。特别是DKA患儿以及发生过KDA的患儿,情况会更加严重,所有护理人员需要为患儿进行护理时保持良好的态度,减少彼此间的距离,能够让患儿对环境熟悉,为其提供舒适的治疗空间。为患儿进行护理的时候,动作轻柔,减少对患儿的刺激,避免引起疼痛,对患儿的生活习惯和性格进行了解,多多接触,让患儿觉得温暖快乐,消除心理负面情绪,积极治疗。

1.6 出院指导

出院前指导患儿家属如何进行血糖测量以及计算胰岛素剂量的方法,掌握注射技巧和无菌操作技术。叮嘱患儿及其家属遵医嘱用药,药物的具体使用方法以及不良反应要交代清楚,在患儿低血糖状态下应该如何处理,对低血糖的辨识等。合理的提供饮食护理,对饮食的重要性进行讲解。让患者家属保持患儿的个人卫生,清洁皮肤,刷牙,防止口腔感染。合理的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指导患儿自我调节,让患儿能够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情绪状态,适当的培养他们的兴趣,叮嘱患儿家属要为患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DKA的复发。随访的时候应该要协助患儿及其家长解决各种难题。

1.7 指标观察

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问卷,调查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包括病房环境、护理人员知识技能和服务态度3项,共12个问题,总分为12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高。知识掌握程度:应用医院自制量表,就患儿及家属知识掌握程序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掌握程度越佳。记录不良反应。

1.8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儿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为(115.3±2.4)分,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为(90.2±5.6)分。

3 讨论

小儿糖尿病在林陈总的发生比例比较高,血糖波动大,情绪不稳定,而且合并酮症酸中毒后的风险性非常高,年龄较小的患儿有很高的发病率,病情发展迅速,有一定误诊和漏诊风险。糖尿病患儿中有40%的患儿会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及时治疗才能够拯救患儿的生命,而且该疾病对其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使用了加强护理,患儿的情绪稳定,给治疗提供基础。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观察,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来劲抢救,提供心理护理,让患儿及其家属配合,指导患儿的饮食和运动,全面促进康复,研究中没有出现并发症患儿,患儿家属平均满意度评分为(115.3±2.4)分,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为(90.2±5.6)分。

总而言之,对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进行加强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治疗,确保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红.小儿糖尿病的整体护理[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8):68.

[2]罗顺清,蒲晓芳.抢救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输液管理[J].天津护理,2001,9(6):286.

[3]王强.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诊断及治疗[J].海南医学,1999,10(3):143.

[4]叶小英,李燕,秦秀群,等.儿童糖尿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篇4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护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是在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伴或不伴一些诱发因素而引起的一种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直至昏迷,若不及时救治将导致死亡。目前本症延误诊断和缺乏合理治疗而造成死亡的情况仍较常见[1]。我科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共收治DKA患者38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8例患者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16-77岁,平均56.5岁;血糖22.4-35.8mmol/L,血酮或尿酮阳性;发病诱因:停用、中断药物或胰岛素治疗28例,饮食不当3例,合并感染7例。

2 急救与护理

2.1 急救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静脉输液是抢救DKA首要的、最关键的措施,入院后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其一进行静脉补液,另一通道予以胰岛素持续静滴降血糖。因DKA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脱水,宜选择两条较粗大的血管进行留置针穿刺。补液的原则仍是“先盐后糖、先晶体后胶体、见尿补钾”[2]。静脉补液?一般先在最初2h内输入1000-2000ml补充血容量,改善周围循环和肾功能,以后根据血压、心率、每小时尿量、中心静脉压决定输液量和速度。第2至第6h输入1000-2000ml,第一天补液量4000-5000ml,严重失水者6000~8000ml。当血糖降至13.9mmol/L时可开始输入5%葡萄糖加胰岛素治疗,防止低血糖发生。对老年人心肺功能不全者补液不宜过快。

2.2 监护护理 给予心电监护,注意心电、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尿量、神志、意识的变化等监测护理,并做好记录,严密观察血糖、尿量、尿酮体、血气分析、电解质及一般生命体征,记出入量;每2小时查尿糖和尿酮体一次,2~8小时查电解质一次,4~24小时做动脉血气分析一次[3]。观察神志变化,对昏迷患者应注意意识障碍的程度,部分患者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活动失调状态,表现为定向力丧失、幻觉、错觉、躁动不安等谵妄状态,应认真观察、准确判断[4]。

2.3 用药护理 小剂量[0.1U/(kg·h)]速效胰岛素静滴,用输液泵控制胰岛素滴速,密切观察血糖变化,血糖下降速度以3.9~6.1mmol/h为宜,避免发生低血糖反应。当血糖下降至13.9mmol时改输5%葡萄糖+胰岛素(每3~4g葡萄糖加入1U胰岛素),直至酮体消失。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护理巡视,如?大多数DKA患者均是因感染诱发,所以要准确及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症状,定时翻身拍背,注意给予保暖等保护性措施,预防感冒等其他感染发生。

2.4 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需长期服药、病情迁延反复,并发酮症酸中毒昏迷时,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患者经抢救苏醒后,易产生悲观失望及恐惧心理等不良情绪,应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性质、治疗措施,使患者加强共同参与疾病治疗的意识,减轻恐惧心理,配合治疗,以消除患者恐惧心理,使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得以实施。昏迷患者应做好家属心理疏导,解释疾病的疗效、预后及以往处理该类疾病的经验,安慰患者家属,使其避免过分紧张担心。

2.5 呼吸道的护理 昏迷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给予持续性低流量吸氧,还应注意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6 留置导尿护理 留置导尿的患者每日会阴擦洗,生理盐水加上庆大霉素16万u膀胱冲洗每日2次。

2.7 口腔护理 糖尿病患者抵抗力降低,细菌可在口腔内迅速繁殖,易产生口腔炎症、溃疡等,通过口腔护理可保持口腔清洁、湿润。

2.8 基础护理 置患者于单人房间内,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新鲜,并备齐急救药品和设备等便于抢救。加强皮肤护理预防褥疮,该类患者易显著出汗导致皮肤潮湿,护士要勤翻身,勤擦洗,勤更换,保持床单平整干燥,定时为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皮肤1次/2h,做好交接班记录。每日用温水泡脚,柔软毛巾擦干,按正确的方法修剪指甲,以避免发生糖尿病足。

3 结果

38例酮症酸中毒患者全部治愈,治愈率达100%,无死亡病例。

4 讨论

自从胰岛素问世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抢救成功率越来越高,如果遇有严重应急情况或治疗不当时,本症仍能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5]。护理人员要全面撑握该病的抢救原则与措施,做到与医生熟练、密切的配合,从而对患者实施及时、准确的抢救。另外,及时的生命体征监测、精心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88.

[2]廖二元,莫朝晖.内分泌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37.

[3]李春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刊,2009,36(18):83.

[4] 刘增云,李晓伟,周海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6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1:2716-2717.

[5] 孟宪娥, 9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抢救护理体会[J]. 现代医药卫生. 2009,25(10):1581-1582.

小儿糖尿病酮症中毒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于2013年11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70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1型糖尿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 两组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参与该研究,对照组自愿放弃优质护理模式体验,观察组自愿接受优质护理模式体验。

入院后两组患者立即给予血电解质、血气等检查和体格分析,尿糖、酮体呈强阳性,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标准相符,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 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3~11岁 ,平均年龄 (7.45±2.94)岁 ,病程3~16个月 ,平均病程 (6.14±3.26) 月,病因:5例胃肠道功能紊乱,1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 10例停用胰岛素 ,7例停服口服降糖药 。 观察组 ,男性18例 ,女性17例 ,年龄3~10岁 ,平均年龄 (7.21±2.67) 岁,病程4~15个月,平均病程(6.54±3.39)月,病因:6例胃肠道功能紊乱,1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9例停用胰岛素,8例停服口服降糖药。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因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治疗方法两组患儿急救治疗方法相同 ,具体为: 0.4 U胰岛素+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 L,通过静脉通道,利用输液泵均匀泵入,速度1 m L/min,根据患儿血糖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同时,纠正患儿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酸中毒严重者,增加适量碳酸氢钠溶液静脉输入,定时检测p H值,>7.2时,立即停止碳酸氢钠溶液输入[2]。 监测至血糖水平<16.8 mmol/L,在输液中加入等量5%葡萄糖注射液,避免发生低血糖反应。

1.2.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 , 具体护理干预措施有血糖检测、生命体征监测、日常护理等,不作详述。 观察组患儿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生命体征监测。 患儿需给予24 h心电监护,同时护理人员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率、呼吸、尿量等。 此外,应注意患儿意识状态、皮肤、黏膜、气味变化, 患儿神志清醒后,或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及时处理[3]。

2监测血糖。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发生低血糖反应的风险较高,护理人员每隔0.5~1 h监测患儿血糖1次,发现血糖水平过低时 ,应及时增加5%葡萄糖注射液输入。

3心理护理。 患儿神志清醒后,护理人员要以关怀和关爱的态度,给予患儿心理疏导,若患儿认知能力较差,可用转移注意力方法,调节患儿情绪,如读书、听儿歌等,避免患儿哭闹影响治疗。 当患儿拒绝治疗或抵抗治疗行为时,护理人员要协同家长劝服,引导患儿服从治疗,并逐渐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4饮食干预。 住院期间,患儿饮食要更加严格进行限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血糖水平、血脂情况、发育情况、 营养状况等综合分析, 为患儿制定每周饮食计划,患儿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时,及时调整饮食安排。

5健康教育。 由护理人员统一为同病房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每周1~2次,健康教育内容:糖尿病、低血糖反应、酮症酸中毒、胰岛素用药、儿童营养需求、糖尿病饮食、体育锻炼需求、日常生活禁忌等。

6防感染干预。 患儿意识不清醒时,要2 h为其翻身1次,并进行肢体按摩,防止压疮形成。 同时,每日为患儿擦洗身体,更换干净的衣物。 每日做好会阴清洁, 口腔护理等。 需要使用尿不湿的患儿要在小便、 大便后,立即更换尿不湿,并用清水和肥皂水,清洗患儿会阴部,并立即擦干。 若患儿留置导尿管,应注意每日2~3次使用0.05%碘伏消毒尿道口,并观察尿液量、色、澄清度等,发现尿液浑浊等异常,立即取样做细菌培养。

1.2.3调查方法该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值(0~ 100)分,分为护理效果 、服务态度 、操作水平 、技术能力四个部分,各25分。 由护理人员将调查发放给两组患儿家属,共发放调查问卷140份(每位患儿2位家属参与调查),并指导家属填写调查表。 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36份,其中对照组66份,观察组70份,由护理人员统计分数,并作统计学分析。

1.3 疗效评价

观察两组患儿入院时和出院时血糖指标变化。 护理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分数≥90)、满意(80<分数<90)、一般(60<分数<80)、不满意(分数<60)4个项目,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样本数×100.0%。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20. 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 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患儿空腹血糖水平为(25.67±3.97) mmol/L,观察组患儿空腹血糖水平为(25.67±3.97)mmol/L, 两组空腹血糖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认为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对照组患儿空腹血糖水平为(9.18±2.17)mmol/L,观察组患儿空腹血糖水平为(7.27±3.41)mmol/L,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13例,满意20例,一般2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为94.29%(33/35);对照组,非常满意3例 , 满意16例 , 一般11例 , 不满意5例 , 满意度为54.280%(19/3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儿预后效果良好。

3 讨论

对于1型糖尿病患儿而言,受各类因素影响,易发生高血糖症、胰高血糖素症等,并引发酮症酸中毒,因而酮症酸中毒发生率相对较高。 在酮症酸中毒的急救及常规治疗中, 护理干预效果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不容小觑。 该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在同样治疗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的患儿血糖控制及改善效果更好, 而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患儿的血糖虽然改善效果较为明显,但差于对照组,由此可知,优质护理应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可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 赵秀珍等所作相关研究也发现,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效果影响较大,有效、全面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儿的血糖控制效果,与该研究相符[4]。

同时,该研究也发现,患儿及家属对优质护理较为认同和满意,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可知优质护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护理模式。 在实施优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第一,注意患儿生命体征和血糖监测,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第二,注意健康教育,要告知家属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症状,如疲乏无力,口渴、呕吐、尿多、呼出气体有烂苹果味等特征,从而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第三,注意感染防护,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高于健康者,开始预防性干预[5]。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治疗期间,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可有助于降低其血糖水平,改善酮症酸中毒症状,同时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应推广使用该治疗模式。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 选择该院于2013年11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70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儿均在该院接受急救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措施,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的血糖水平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血糖水平比较: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空腹血糖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空腹血糖水平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度为94.29%(33/35);对照组满意度为54.280%(19/3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治疗期间,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可有助于降低其血糖水平,改善酮症酸中毒症状,同时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应推广使用该治疗模式。

小儿糖尿病酮症中毒 篇6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我科在2013 - 01 ~ 2015 - 04 共收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10 例, 男6 例, 女4 例。就诊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酮症酸中毒, 其中4 例出现昏迷症状。患儿年龄1 ~ 12 岁, 有确诊糖尿病史的2 例, 就诊后急检血糖均在20mmol/L以上, 其中最高血糖达35. 6mmol / L。10 例患儿经实验室检查均及时确诊, 经过正确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好转后出院。

1. 2 症状与体征

患儿易疲劳, 多饮多尿, 大多数食欲减退, 恶心呕吐, 腹部胀痛, 口唇呈樱红色, 呼吸深大, 呼气可闻及烂苹果味。更甚者出现血压下降, 脉搏细数, 嗜睡, 意识朦胧, 最终导致昏迷。

2 急救要点

2. 1 输液

患儿出现糖尿病酮症时, 应立即进行抢救。迅速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道, 一条通道快速补液, 纠正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第1 小时按20m L/kg快速静滴生理盐水。在给予胰岛素时, 为防止血糖下降过快, 患儿不耐受, 应按1: 1 比例在补液中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静滴。一条通道持续静滴胰岛素以纠正高血糖症状。先静注胰岛素0. 1u /kg, 然后将25u的胰岛素加入250m L生理盐水中, 以0. 1U / ( kg·h) 持续微量泵维持静脉滴注。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我科在抢救此类患儿过程中, 每小时监测血糖一次, 每日测尿糖一次。以便根据血糖下降的速度, 及时调整胰岛素输注的速度。监测血气, 掌握酸中毒是否纠正。直至血糖下降至10 ~13. 9mmol / L可改为胰岛素0. 2 ~ 0. 25u / kg皮下注射, 每日4 ~ 6 次。当患儿神志清醒可进食时, 给予胰岛素0. 25 ~ 0. 5u /kg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以后根据血糖的变化调整胰岛素用量。如有严重感染倾向再建立一条通道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2. 2 对症处置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儿一般不宜使用碳酸氢钠纠酸, 只有在p H < 7. 1 时HCO3小于12mmol/h可少剂量应用, 当p H≥7. 2 时停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 由于钾离子大量丢失使体内严重缺钾, 顾应积极补钾。但应避免补液过多过快, 防止心衰、肾衰、脑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3 护理要点

3. 1 一般护理

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 室温保持在20 ~ 22℃ , 湿度50% ~ 60% , 避免噪声, 限制家属探视。每日室内不对流通风, 注意保暖。对烦躁患儿应加床挡, 防止坠床。保持患儿皮肤清洁, 避免感染。做好口腔护理。

3. 2 症状护理

( 1) 注意观察患儿意识状态, 有否烦躁、嗜睡、昏迷等。 ( 2) 注意患儿呼吸的变化, 如呼吸的频率、节律、幅度的改变。倘若患儿出现呼吸深大、潮式呼吸、呼气伴酮味时常提示病情危重, 顾应做好观察和记录。 ( 3) 观察脱水程度, 如皮肤弹性、眼窝凹陷、尿量等, 提供补液依据。

3. 3 饮食护理

糖尿病患儿饮食尤为重要, 应根据患儿体重准确记录每日所需的营养, 为患儿制定规范食谱。对不能经口进食者, 应给予鼻饲饮食。仍达不到患儿所需总热量的, 给予静脉补充营养。

3. 4 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每日测餐前血糖, 需终身使用胰岛素。因此患儿及家长易产生焦虑、恐惧、急躁心理, 医护人员应关心体贴、鼓励患儿, 使其保持乐观的精神,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利于疾病的恢复。

3. 5 出院指导

患儿好转出院时, 应做好出院指导, 指导患儿及家属控制饮食、自我监测血糖、胰岛素的注射及感染控制的方法, 并鼓励患儿正常上学, 建立良好的生活氛围。

4 讨论

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儿童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 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 全方位护理是抢救糖尿病酮症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合理饮食及正确监测血糖, 对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大多数家长对儿童糖尿病知识缺乏, 导致就医延迟, 待出现酮症酸中毒及其它并发症时才就诊, 故考虑应加大对儿童糖尿病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本文通过对10例患儿的护理体会, 提出了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病情观察、监测血糖尿糖, 是提高该病治愈好转的关键, 同时降低患儿死亡率。10 例患儿经正确的治疗和护理, 全部好转出院。实践证明, 对10 例患儿所选择的护理方法客观有效, 对疾病的转归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疗指南 (2009) 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 2009, 47 (6) :421-425

小儿糖尿病酮症中毒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诊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80例,所有患者均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中毒诊断标准相符,经血糖、血气、尿酮体检查分析,血电解质检查等,尿糖显示为阳性,尿酮体显示为阳性。其中男患儿33例,女患儿47例;年龄为1~12岁,平均年龄为(6±2.14)岁。所有患儿均属于1型糖尿病,病程为1~7个月,平均病程为(3±1.48)个月。临床表现:口渴、多尿、多饮、消瘦等病症;嗜睡、烦躁;呕吐、呼吸困难;意识不清、心率增快等。患儿出现酮症酸中毒之前的表现:感染32例,应激状态8例,饮食不当16例 ,胰岛素剂量不足12例 ,其他12例。

1.2 方 法

1.2.1急救方法帮助所有患儿建立静脉通路 ,把0.4 U胰岛素经200 m L的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 , 用输液泵均匀泵入 , 泵速为1 m L/min, 每小时监测患儿的p H值和血糖水平 , 当患儿的血糖下降到<16.8 mmol/L时,需在输液中增加等量5%的葡萄糖溶液,预防低血糖的发生。纠正患儿的水电解质和酸中毒,对于中毒严重的患儿需静脉输入碳酸氢钠溶液,当p H值超过7.2时,需停止输入。

1.2.2护理方法1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 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神志等生命体征变化,并对其进行24 h的心电监护,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2监测血糖:小儿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为低血糖,因此,护理人员在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需定期监测患儿的血糖水平, 并熟练掌握低血糖的发生时机和临床症状,同时告知患儿家属辨别患儿低血糖的方法,对于低血糖严重的患儿,需及时静脉输入葡萄糖;3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终身性的疾病,患儿需长期注射胰岛素治疗,并适当限制饮食,对患儿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护理人员及患儿家属需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帮助患儿缓解不良情绪,建立起自我保健的意识,以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4饮食护理: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措施,护理人员需向患儿家属讲解准时进餐、定量用食和规律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同时还可帮助患儿制定合理的营养套餐食谱,从而维持患儿正常的血糖水平;5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还需向患儿及其家属普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知识,如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及疗效等。同时要求患儿定时定期进行适当的锻炼,有助于血糖的降低[1]。

1.3 护 理 满意 度 评价 指标

该院通过向患儿及其家属发放问卷调查表以了解其对护理的满意情况,其主要内容包括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效果、操作技术等,满意度测评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这三个类别,并由护士站的工作人员统计分析及汇总。共发放问卷80份 ,回收80份 ,回收率达100%。总满意度=满意度+较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软件包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x±s)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 ,当P<0.05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 儿 治疗 后的 血糖 水平 改 善 情况

患儿治疗前的空腹血糖水平(26±4.26)mmol/L,经急救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后,患儿的血糖水平为(9±2.14)m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护 理 满意 度 情况

80例患儿经急救和护理后 ,均全部出院 ,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其中非常满意56例(70%),满意22例(27.5%),不满意2例(2.5%),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7.5%。

3 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属于糖尿病中极其严重的并发症,随时会危及到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对患儿实施及时有效的抢救,并结合综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儿的死亡率。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有:主要表现为口渴、多尿、多饮、消瘦等病症,嗜睡、烦躁;呕吐、呼吸困难等,病情进展较快。故对患儿行有效急救措施抢救和护理方法,显得极为重要[2]。该研究对患儿行入纠正水、电解质和酸中毒,以及胰岛素静脉泵入等综合的治疗,同时行综合的护理干预后,患儿的血糖水平已经降低到合理的范围,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7.5%。

小儿糖尿病酮症中毒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该院进行诊治的3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包括19例男性患儿,15例女性患儿。 年龄范围3.5~10岁, 平均年龄 (6.44±0.32)岁。 全部患儿入院时均存在烦躁不安、意识不清、心率加速、呼吸深长等症状。其中,体温大于39 ℃ 者7例,体温36.5~37.5 ℃ 者27例。 微量血糖检测:患儿平均血糖含量为(18.6±22.8) mmol/L。

1.2 抢救方法

1.2.1建立静脉通路应用静脉滞留针快速建立2条静脉通路,1条通路主要用于静脉输注生理盐水, 以利于扩充患儿血容量,改善患儿微循环,有效纠正酸中毒; 另1条通路主要用于持续输注小剂量的胰岛素。 必须保证胰岛素用量的准确性, 控制单位时间内输注胰岛素的剂量,同时根据血糖含量对胰岛素的导入方式、速度给予合理调整。

1.2.2补液一般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脱水症状, 必须通过补液实现纠正脱水剂扩容的效果,从而使血容量得以恢复,降低血渗透压。 有效补液是抢救治疗的重要举措,根据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的治疗原则,及时纠正患儿机体的水分、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在补液开始前2 h,应及时、迅速补充生理盐水,静脉输注20 m L/kg生理盐水,以便扩充患儿的血容量,在8 h内输注液体量的50%左右。

1.2.3供氧患儿住院后及时给予鼻导管吸氧 , 以利于患儿保持呼吸畅通,以1.0~2.0 L/min的流量及时供氧, 同时配合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采集患儿血液及尿液的样本进行心肌酶谱、 血清C肽、 血清胰岛素、动脉血气、血常规、血气以及血生化等指标检测,同时在患儿排尿后检查其尿糖、尿酮体。

1.2.4预防治疗当患儿意识不清时 ,一般会出现躁动 , 应注意避免患儿坠床事件的发生。 将患儿的头略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呕吐物而出现窒息。 与此同时,感染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常见并发症, 必须严格查找感染根源,根据医嘱应用高效、合理的抗生素进行预防。 并且,加强口腔及生殖器的护理干预,对长期处于昏迷状态的患儿,应帮助其及时翻身,避免压疮的出现。

1.3 护理方法

1.3.1饮食护理饮食护理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临床护理的辅助措施之一,科学调整饮食结构,合理计划饮食而不是限制饮食, 主要目的在于保证患儿正常体重、血糖水平。 告诉患儿及其家属糖尿病饮食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让患儿及其家属掌握更多的饮食常识,例如不同食物中的含糖量。 由营养专家为患儿制定合理、有效的饮食方案,结合患儿的年龄、身高、体重、活动量等情况准确计算其每天摄入的卡路里。

1.3.2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指出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相关健康知识的认识不足, 并为患儿及其家属宣教疾病需要注意的事项及防治知识。 针对患儿的个体化差异, 制定相应的健康宣教手册, 不但可以预防疾病复发,而且还能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1.3.3运动指导运动锻炼是临床治疗及控制糖尿病的有效措施,合理的运动锻炼有助于减轻患儿体重,促进其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强肌肉对糖的利用率,提高机体脂质的代谢水平。 运动时间一般在餐后2~3 h,不宜空腹运动。 因为患儿活泼、好动,自控能力较差,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及家属的监护,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事件。 护理人员还要嘱咐患儿家属严格把控患儿的运动时间及运动量,以便发挥运动疗法的最佳效果。

1.3.4胰岛素应用护理98.2%的糖尿病患儿属于I型糖尿病,因此胰岛素的合理配用是可以有效治疗、控制患儿血糖水平的, 提高患儿机体各项指标的关键措施为正确、合理应用胰岛素,有效逆转酮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胰岛素只能在患儿休克症状恢复后才应用。 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来说,酸中毒纠正后,血糖水平逐渐恢复稳定,应用胰岛素治疗。 现阶段,应用胰岛素的方式包括胰岛素泵、优伴胰岛素笔式注射器、普通胰岛素等治疗。

1.3.5低血糖的预防护理低血糖是I型糖尿病患儿一种十分常见的急性并发症, 所以在应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应该严格定期检测血糖水平。 当饮食量过少、运动量过多、应用胰岛素过量时,很容易引发低血糖。 患儿常表现为心率加速、出冷汗、头晕、无力、面色苍白、 突发饥饿感等症状[2],严重时还会产生休克 、惊厥 、昏迷等现象,甚至引发死亡。 胰岛素剂量过强而引发低血糖反应时,可能会产生苏木杰效应,就是在午夜至凌晨产生低血糖,但在清晨又升高,即为低血糖反应。 所以,胰岛素注射后,必须紧密观察患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指导患儿及其家属鉴别低血糖反应。 一旦低血糖发生,应立即平卧,补充糖水或冰糖,在必要情况下静脉推注50% 浓度的葡萄糖,剂量为20 m L。

1.3.6心理护理因为患儿的年龄较小, 患糖尿病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每天必须限制饮食、合理注射胰岛素。 所以,患儿更加需要护理人员及家属的理解、帮助以及关爱,给予患儿更多的安慰及关怀,让患儿正视疾病,消除患儿的不良情绪,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促进治疗依从性的提高。 与此同时,通过健康宣教、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说明糖尿病是能够治疗、控制的疾病,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认知、自我保健的意识,充分掌握控制血糖水平的非药物方法, 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应对疾病产生不良反应的能力,降低疾病产生的生理、心理、精神等因素的影响,进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1.3.7基础护理皮肤护理:对于消瘦的患儿 ,皮肤抵抗力薄弱,护理人员应帮助患儿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3], 及时帮助患儿修剪指甲,避免其抓伤皮肤。 对于昏迷状态的患儿,应做好大小便的护理干预。 尽可能降低静脉穿刺,选择适宜的留置针,注意检测穿刺部位的皮肤状况,及时更换敷贴。 对于多次采血的双手指末端,必须注意清洁、干燥,避免出现感染。 会阴部位的护理:对于多尿的患儿,应及时为其提供便盆,及时协助其排尿。 由于尿糖对会阴部位造成的刺激,常会引起痛、痒等不适症状,每天应用温水清洗局部2~3次。 对于应用尿布的患儿,一定要勤于更换,保证床单干燥、清洁。 同时, 补充足够的水分,避免脱水的发生。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进行 χ2检验。 当P值小于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患儿 治疗及护 理前空腹 血糖含量 (25.88± 3.48) mmol/L;通过综合抢救治疗 、有效的护理干预后 , 全部患儿的病情得到稳定控制, 血糖含量明显降低至 (9.17±2.25) mmol/L,治疗前、治疗后患儿的空腹血糖含量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小儿糖尿病的一种重症表现,通过及时、积极的抢救措施,能有效帮助患儿顺利、 安全的渡过危险期,确保患儿血糖水平保持稳定。 通过后期的胰岛素治疗、补液等护理措施,可有效纠正患儿水分、电解质、酸碱的紊乱现象[4],同时还可明显降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儿的死亡率。 因此,对于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进行及时、 有效抢救及护理措施干预,对患儿疾病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试验中,通过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护理措施干预后,患儿空腹血糖含量 (25.88±3.48)mmol/L明显降低至 (9.17± 2.25)mmol/L,并且酸中毒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这与杨贻清等人的研究成果基本相符[5],进一步说明本次试验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总之,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抢救及护理,可有效控制患儿病情,有助于疾病的好转。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该院进行诊治的3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回顾性探析其临床抢救及护理措施。结果 全部患儿治疗及护理前空腹血糖含量(25.88±3.48)mmol/L;通过综合抢救治疗、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全部患儿的病情得到稳定控制,血糖含量明显降低至(9.17±2.25)mmol/L,治疗前、治疗后患儿的空腹血糖含量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抢救及护理,可有效控制患儿病情,有助于疾病的好转。

小儿糖尿病酮症中毒 篇9

目前临床中因疏忽而延误治疗、不恰当治疗的病例颇多,今天就一起来聊一聊那些DKA诊治中需要格外注意的细节。

DKA 诊断中应注意的细节

1、仔细询问既往病史及发病前情况

Ⅰ型或Ⅱ型糖尿病均可发生DKA,Ⅱ型糖尿病的DKA多存在诱因,如急性感染、胰岛素不适当减量或突然中断治疗、饮食不当、胃肠疾病、脑卒中、心肌梗死、创伤、手术、妊娠、分娩、过度劳累、精神刺激等。

因此,对已知糖尿病患者或经询问近期出现过类似糖尿病症状者,应想到DKA 的可能性,尤其是伴有近期生活不规律、生活方式改变或出现应激状况的患者。

2、关注呼气中是否有烂苹果味

DKA 主要表现有“三多一少”症状加重,即烦渴多饮、多尿、乏力加重;失代偿阶段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伴头痛、烦躁、嗜睡等症状,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丙酮气味);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现象,尿量减少、眼眶下陷、皮肤黏膜干燥,血压下降、脉快而弱、四肢厥冷;到晚期,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终至昏迷。

其中,呼气中有烂苹果味是DKA的特征性表现。

3、留意以消化道症状、急腹症等症状就诊的患者,避免误诊

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为避免误诊,对以消化道症状、急腹症等就诊的尤其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建议检查血糖、尿酮体以鉴别。

4、想到DKA的一些特殊情况

部分糖尿病患者(尤其年轻Ⅰ型糖尿病患者)可能以DKA为首发表现,为避免漏诊,临床上对于原因不明的恶心、呕吐、酸中毒、失水、休克、昏迷的患者,尤其是呼吸有酮味(烂苹果味)、血压低而尿量多者,不论有无糖尿病病史,均应想到DKA的可能性。

5、知晓DKA的检查内容和诊断标准

对疑诊DKA的患者,应立即检查末梢血糖、血气分析、尿常规,如有条件可测血酮,可早期发现酮症或DKA。如尿糖和酮体阳性伴血糖增高,血 pH 和(或)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无论有无糖尿病病史,都可诊断为DKA。

DKA 血酮体增高,多在3 mmol/L 以上;血糖升高,一般在16.7-33.3 mmol/L,超过33.3 mmol/L 时多伴有高血糖高渗综合征或有肾功能障碍。

DKA 治疗中应关注的细节

DKA的规范治疗包括补液、胰岛素、补钾、补碱和其他治疗几个方面。

1、补液

通常按发病前体重的10%估计补液总量,轻度脱水不伴酸中毒者可口服补液,中度以上DKA须静脉补液,先补给生理盐水,血糖降至13.9mmol/L时根据血钠情况补充5%葡萄糖液或葡萄糖盐液(每2-4g葡萄糖加入1U短效胰岛素)。

补液速度先快后慢,开始2h输入1000-2000 mL,前4h输入计算失水量的1/3,之后每4-6h补液500-1000mL,第1个24h的输液总量为4000-5000mL,严重失水者可达6000-8000mL。

如治疗前已有低血压或休克,快速补液不能有效升高血压时,应输入胶体溶液,并采用其他抗休克措施。鼓励饮水(或盐水),以减少静脉补液量。

补液应注意的几个细节:

①补液总量应按发病前体重估计;

②补液应“足量”、“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体后胶体”、“口服与静脉配合”;

③几个关键数值:10%、13.9、1/3;

④鼓励口服补液,减少静脉补液量;

⑤血糖降至13.9 mmol/L时,停用生理盐水,根据血钠情况决定换用葡萄糖液还是葡萄糖盐液。

2、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治疗应注意的几个细节:

①主张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不推荐一次大剂量静脉推注胰岛素;

②应使用短效人胰岛素或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赖普胰岛素),不宜使用中效人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③严重低钾血症(<3.3 mmol/L)者,应先补钾,当血钾升至3.5 mmol/L时,再开始胰岛素治疗;

④勤测血糖,根据血糖下降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⑤停滴胰岛素前1h应皮下注射胰岛素1次,或于餐前胰岛素注射后1-2 h停滴;

⑥待酮体消失、血糖降至低于13.9mmol/L且患者能规律进食后可改为皮下注射胰岛素。

3、补钾

补钾应注意的几个细节:

①血钾正常、尿量<30 mL/h,应暂缓补钾,待尿量增加后再开始补钾;

②血钾高于正常,暂缓补钾;

③监测血钾和尿量,最好心电监护,以从T波变化中灵敏反映血钾高低,调整补钾的浓度和速度;

④钾入细胞内较慢,病情恢复后仍应继续口服钾盐数天。

4、补碱

补碱应注意的几个细节:

①不是所有DKA都要补碱,只有pH<7.0时才考虑补碱;

②补碱宜少、宜慢,不宜过早、过快;

③有补碱指征者,补碱至 pH>7.0 时应停止补碱,不宜补充过多,以免增加尿钾丢失、加重脑水肿和组织缺氧;

④补碱溶液溶媒以注射用水为宜,不宜选用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液等。

5、其他

包括加强护理、祛除诱因(如休克、感染、心力衰竭、脑水肿等)、防治并发症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需注意:

①感染虽然常为DKA的诱因,但其临床表现常被DKA的表现掩盖,故不能单靠有无发热或血象来判断,应积极处理;

②DKA常伴有血尿素氮和肌酐轻中度升高,一般为肾前性,可随治疗恢复而下降,不能盲目认为存在肾功能损害;

③部分DKA患者即使无胰腺炎存在,也可出现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治疗后数天内降至正常,不需特别处理;

④部分DKA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可呈一过性增高,一般在治疗后2-3天恢复正常,不需处理。

最后,在临床诊治DKA时应注意避免一些常见误区,如补液量不足、输液种类不当、胰岛素不足或过量、不注意补钾、盲目补碱、不控制诱因、忽视补糖等。

来源:丁香园

小儿糖尿病酮症中毒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内分泌科及PICU共收治以DKA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患儿50例。其中男20例, 女30例。年龄1~13岁, 平均年龄8岁, 病程4个月~4年,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多饮多食, 多尿, 消瘦等症状。

1.2 诊断标准

既无糖尿病病史, 且符合:1高血糖, 随机血糖平均值均大于11.1 mmol/l; 2血pH值小于7.3或者碳酸氢根离子小于15 mmol/l;3存在水, 电解质紊乱, 不同程度的低钠、低钾和低钙;4尿糖3+~4+, 尿酮体2+~3+。

1.3 治疗方法

患儿确诊之后立即建立起两条静脉同时滴注:实验组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 0.1 U/ (kg·h) 加入200 mL 0.9%的生理盐水。每隔2 h检测微量血糖, 尿糖, 尿痛。记录血糖下降速度, 若是血糖下降速度在3.5~5.5 mmol/l之间则维持原速度不改变, 若是小于3.5 mmol/l, 则加快胰岛素滴注或是加大胰岛素用量。当血糖下降速度大于5.5 mmol/l时, 则停止使用胰岛素。而对照组采用扩充血容量, 纠正酸中毒。平衡水、电解质, 甚至于必要时的抗感染。第一个小时基于生理盐水25 mL/kg输入, 其后根据血钠浓度继续输入生理盐水, 且总液体量不超过患儿每日的需要增加量。

1.4 统计方法

数据通过SPSS 16.0 For Windows进行, 数据通过 (±s) 表示, 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首发症状

25例患儿表现出多饮多食 , 多尿, 消瘦等症状 ;尿路感染5例;伴有下呼吸道感染12例, 腮腺炎8例。所有病例均表现出精神差, 深快呼吸等脱水表现。

2.2 实验室检查

血糖>35.3 m mol/l者13例, 15.5~35.3 mmol/l者42例。血pH<6.9者18例, 6.9~7.0有16例, 7.0~7.1有16例。尿糖3+~4+, 尿酮体2+~3+。

2.3 经过上述治疗后

患儿4 h内血压恢复正常, 6 h意识障碍得到改善, 当患儿的血糖均下降至12.1 mmol/l之后, 无低血糖发生, 恶心、呕吐症状消失。同时, 尿酮体也均消失。治疗过程中无死亡发生。 (χ2=4.341, P<0.05) 见表1。

3 讨论

小儿糖尿病痛症酸中毒是儿科内分泌代谢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多见于1型糖尿病。而患儿一旦出现糖尿病痛症酸中毒后病情会变得更加恶化甚至于威胁到生命[2]。对于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上常采用小剂量的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 这是目前最平稳、有效的方法[3]。不过, 在治疗过程应注意糖的补充以及血糖下降的速度, 以免出现低血糖。这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恢复。以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的糖尿病发病率相对较低, 医生认识不足。因此, 对于出现精神差、神志障碍、脱水、深快呼吸、呕吐腹痛不明、乏力消瘦、多饮多食、多尿者应警惕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可能性。虽然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临床也并不少见, 且有一定的治疗原则, 但是需要饮食控制以及注射胰岛素, 给患儿以及家庭带来了无数痛苦和烦恼, 甚至很多家长误以为降糖药可替代注射胰岛素, 结果导致患儿发生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所以, 有关方面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患儿可进食后, 可改为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同时, 为防止血糖反跳, 在停止静脉输液前, 临床上通常采用先进行皮下注射小剂量胰岛素 (3~4U) 。控制血糖的基本条件是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总之, 要成功抢救的先决条件是尽快的做出正确的诊断, 及时补液, 扩容是成功的第一步, 正确使用胰岛素是抢救成功的重点。同时还要注意控制感染。避免医源性损害。

参考文献

[1]曹莉.儿童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17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3, 5 (4) :356-357.

[2]刘莹, 巩纯秀, 吴迪.53例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1, 31 (23) :1972-1975.

【小儿糖尿病酮症中毒】推荐阅读: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05-27

小儿糖尿病07-04

小儿急性中毒05-09

小儿呕吐07-17

小儿胃炎10-21

小儿麻醉05-28

小儿气道06-05

小儿灌肠06-07

小儿哮喘06-09

小儿肿瘤08-09

上一篇:作文教学中的激趣教学下一篇:实验人员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