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生教学法

2024-06-10

导生教学法(共12篇)

导生教学法 篇1

随着国家示范性院校和骨干院校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 职业院校机制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求日趋紧迫。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成为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导生教学培养模式作为“导生制”的延续和发展, 在我院人才培养中起到了独特作用, 取得了突出成绩。

导生制的形成与发展

“导生制”又名贝尔—兰卡斯特制, 又称“兰贝制”或“级长制”, 源于18世纪70年代工业革命的爆发对劳动力的需求, 是由英国教会牧师安德鲁·贝尔和公谊会教师约琴夫·兰卡斯特共同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在一千多年前, 我国的导生制雏形就已形成。《汉书·董仲舒传》、《后汉书·马融传》中所记载的“次相受业”、“弟子以次相传”即为导生制的萌芽。至20世纪20年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使全民受教, 大力发展教育, 创立推行了“小先生制”, 并在全国迅速推广。与“兰贝制”相比较, 无论从教育目的、知识普及程度、传播范围、传授内容来看, “小先生制”都是对导生制的进一步发展。

现阶段, 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职业教育迅速发展, 经费、设备等投入的速度远远超过师资培养速度。此情形下, 导生制重获新生, 由学习好的学生对其他学生进行教学辅导和管理的改良型导生制应运而生, 如“教学辅导型”、“学生活动型”、“制度建设型”导生制等。但在导生制的推行过程中, 仅注重导生的使用, 并不注重与学生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使得导生在“工”与“学”的过程中难以两全, 在工作能力提升的同时, 学习成绩难以同时提高。

因此, 在导生的培养过程中, 如何将培养与使用有机结合起来, 突出“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培养, 使有能力的模范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 参与实训教学、生产加工、培训服务、技能竞赛、学生管理等工作, 形成“以学院基地为平台、以实际工作为情境、以‘教师、技师、学生、徒弟’多角色互动为动力”, 将学习、教学、生产和大赛融合在一起的工学结合教学培养新模式, 就成为关键。

导生教学培养模式的构建

导生培养目标的确立导生是学生中的成绩优异者, 也是学习能力较强者, 故定位目标应高于高职学生培养目标, 即具有熟练解决生产一般性问题和一定管理 (生产、人事) 能力的“双高”人才, 职业取向也应从原来单一服务一线, 转变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或车间生产管理者 (计划调度或班组长) 。因此, 在培养过程中, 应合理地将教学指导、学生管理、产品生产、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培养模块在原高职学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融合,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导生培养模式的构建导生培养方案即在三年的学习期内, 利用业余时间, 以“能力递进”式培养为主线, 以综合能力提高为目标, 以完成工作任务为手段, 构建“三阶段, 工作任务引领, 多角色融合”的导生教学培养模式, 实现导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体如表1所示。

导生培养模式的实施

导生的选拔导生的选拔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及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需要教师挖掘和培养。通常导生选拔时间放在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进行, 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提出申请, 在综合采纳班主任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意见、采用淘汰制完成选拔后, 成为准导生, 并在暑假接受培训, 参与暑期教学管理和生产加工。

导生的培养导生的培养可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工作阶段, 如图1所示。第一阶段为集中学习淘汰阶段。该阶段由教师和高年级导生组织并具体实施, 教学活动以工种为专业组, 分组实施。此过程借鉴“微格教学”模式, 在教师指导下, 由高年级导生对参加培训的学生集中讲解, 准导生学习后, 分别对高年级导生进行复述讲解, 由高年级导生提出改进建议。在此阶段, 高年级导生为教学、生产主体, 准导生为学习、生产主体, 实行淘汰制, 将不能适应工作教学过程的导生退回原教学班级。第二阶段为角色转换“三主体”阶段。该阶段以新导生为操作主体, 以高年级导生为辅导主体, 以教师为综合管理主体。新导生进行实质性操作, 在学习教学组织、实施、生产、车间管理等工作的基础上, 独立完成简单的工作任务。以导生身份完成教师、技师、学生、徒弟多种角色的融合, 即导生指导学生时为教师, 指导生产时为技师, 生产产品时为徒弟, 学习管理时为学生。第三阶段为综合能力提升阶段。此阶段学生成功转型为导生, 成为工作的独立主体, 由专业导生管理小组进行管理, 在学习提高过程中逐步实现自我学习。导生在指导新导生的同时, 通过相互观摩、指导、生产、管理等过程后, 相互进行分析评价, 从而实现导生能力的综合提升。

导生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导生能否发挥其作用并实现最终的培养目标, 质量保障体系是关键所在。导生质量保障体系由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培养反馈三部分组成, 如图2所示。

三个部分要相互依赖, 相互制约。导生管理办公室管理导生小组, 小组管理岗位。管理过程按照系统的规章制度, 使每一级管理机构职责清晰、责任明确、有章可循, 并涵盖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生产任务、产品质量检验标准等内容, 确保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具体且可操作。每个岗位由检查员反馈工作情况, 将发现的问题当日反馈到导生管理办公室, 指导各导生小组进行修订, 确保整个导生培养、工作任务过程实施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导生培养模式实施的效果

我院自2004年探索实施“导生制”以来, 逐渐探索出一条较为成功的路子, 各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学生整体能力有所提高实施“导生制”以来, 学生整体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迅速提高, 教学效果有明显提升, 充分显示了导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开放实训基地作用突出“导生制”的实施解决了开放式实训基地在业余时间的管理难题, 导生在少量教师指导下认真进行“教学、生产、管理”任务, 可使开放实训基地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导生综合能力得到培养“导生制”的实施使导生在独立完成任务、人事管理、自我学习提高、车间管理、质量控制、资源管理及设备维护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形成了以“能力递进”为主线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新模式。

教师责任心和能力明显提升“导生制”的实施使教师的工作重心从原来单一指导学生转变为重点指导“导生”, 加强辅导学生, 其检查任务的工作量大于辅导学生的工作量, 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业务能力, 以适应导生在“管理、生产”中对不同能力的需求。

任务完成质量显著提高“导生制”的实施使导生在完成学生管理、指导教学、产品生产、车间管理等任务时责任心增强, 技能强化的主动性提高, 自我学习和总结水平提升。从产品生产、教学管理到各类技能大赛, 导生均是主力军, 在历届省级大赛中均名列前茅。

参考文献

[1]王盛峰.基于导生制的微格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8.

[2]胡凤阳, 李捷.导生制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断想[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3 (2) .

[3]段海滨, 张平, 龚光红, 董卓宁.本科生导生制探析与实践[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 .

导生教学法 篇2

从去年八月份有幸成为一名 17 级新生的导生到现在导生工作即将接近尾声,一晃快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期间经历了太多的新奇,难忘,不解和感慨...我现在仍清楚的记得自己当时看到导生名单时的兴奋与期待。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更是担负着即将入学的近30 位同学对大学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期望。

和新生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一年前的样子,却多了反省自己一年来所作所为的机会,且就在此时,你还有机会将自己的感悟告诉这些犹如一张白纸的新生们。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们也进入了正常的上课状态。而在度过近一个月的大学生活之后,新生们已经初步熟悉了大学生活,这时的他们不再像刚入学的时候面对着陌生的大学,新鲜的问着关于这里的一切,这时的他们已经开始规划他们的大学生活,他们会询问我关于社团、学生会的活动,也会问及我大学考试英语四六级或是一些专业证书等问题,我欣喜的看着他们的变化,因为我知道这代表着这一个月来他们的大学生活逐渐的走上了正轨,他们在不断的成长。

回首这几个月的导生经历,其实最想说也是一定要说的,是感谢!这几个月里我真的收获很多,我觉得我其实是与大一新生们一起成长。想对一直信任我,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说声谢谢,你们的宽容与信任给了我勇气,让我有机会一次次锻炼自己的能力,一次次克服工作中的困难,一次次在工作中弥补自己的不足。

时光转瞬即逝,但是这段导生工作却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也不可替代的印象,时光会慢慢流走,当这一切慢慢地沉淀成悠悠长长的回忆,我想我一定会因为这段回忆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与满足!

导生制在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 篇3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 导生制

为了使职校生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有必要进行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运用“导生制”,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导生制是十八世纪末英国的倍尔和兰喀斯特创造的一种互教制度,故又称“倍尔——兰喀斯制”。这种学制的特点是学生多、效益高、学生学习兴趣大,一名教师在导生的帮助下,可教几十甚至百余名学生,非常适合传授具有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科教学。

目前,在职业学校中,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参差不齐,那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如何挖掘和发展优秀的学生?如何帮助后进生,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专业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和学生的个别差异,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结合课堂教学和生产实习,实行了导生制。实践证明,采用导生制是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好办法。

一、导生的选拔和培养

导生作为专业课学习的骨干,起着带头作用。导生选拔得好坏,是运用导生制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从开始就要有计划有目的了解授课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个性特点、知识基础等,通过各种途径,观察分析学生,弄清哪些学生基础好、能力强,哪些学生学习差,原因何在?通过摸底,每班选拔3-4名学习好,乐于助人,责任心强的学生为导生,随着教学的进展,还可以逐步了解和发现学习上有潜力的优秀学生,不断充实导生的力量。

导生确定后,教师应及时对导生提出要求,使其明确目的和任务,并且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个别辅助这两条主要途径,进行重点培养。同时,教师还应向导生明确提出,不但要率先掌握好老师传授的知识、技能,而且能融会贯通,还要注意学会老师讲授知识的思路和方法,如怎样教学生掌握动手操作的正确姿势,怎样正确使用专业术语等等。另外,教师还要为导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如在《机械基础》和《工程力学》的教学中,根据大纲和教材内容,每次课上布置作业,除全体学生必做题外,还应针对性地留有一部分习题,要求导生必做,充实所学的内容。另外,教师利用课外时间定期给导生讲课,给予个别指导,拓展学生的视野,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导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正如赞可夫说过的“教给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这样,使在成为导生的学生变得更为主动、自觉,以便他们能胜任导生工作。

二、导生的教学活动方式

运用导生制教学的主体仍是学生,学生作用发挥的好坏,仍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导生的主要任务,一是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知识水平;二是帮助后进生,使其在学习上不掉队。具体实行时,教师可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每5-10人一组,给导生分配1-2名帮扶对象。同时,在经常与导生取得联系一起分析后进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措施,确保导生制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1.利用导生发挥帮教作用

对于课堂教学,教师一般只是讲清基本内容和要领,主要创造一种情境,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归纳。例如,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在讲授直线段的投影时,对于投影面的平行线,教师在讲解时,可先只讲解正平线,其它的两种情况让学生讨论,然后让导生上黑板板演,经过类比、分析,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投影特点和投影特性。

2.利用导生在作业和实习中发挥助手作用

作业和实习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完成作业是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应用的一个实践过程,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知识是否掌握,在作业和实习中就能体现出来。例如:钳工技能教学中,对全班学生的实习作业,教师不可能有精力每次去测量评分,为解决这个问题,还要发挥导生去检查、指导,并统计成绩教师只是巡回检查,对技能训练和作业中的共性问题,由教师指定导生讲解,教师只作一些补充,这样既可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和消化,又培养学生的负责精神和严谨作风。

3.利用导生搞好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教学工作中一个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可在课外辅导中,由导生负责解答和帮教,他们对学生中的共性问题集中讲解,多数时间给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教师只着重负责检查巡视和指导导生。例如,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在讲解物体受力分析和受力图时,讲课后,对于某些学生不能正确分清约束的类型,进行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画受力图,可先由导生进行集体辅导,讲清约束的类型和约束反力的画法,再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最后老师再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能够掌握受力图的画法。

三、导生的考核与评估

导生制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还是做好经常性的检查,考核和评比。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

首先,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评定和考核外,还应利用导生在课余时间,根据教师提供的考核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考核,教师可亲自参加评定。考核与评估工作要把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三好学的评定,将来就业等联系起来,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业质量、考试成绩等,教师对学生在给予及时评价,从而对学生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其次,对导生的考核,除平时的考核外,还应适当地采取竞赛和鼓励的方法,既检查了他们的学习成果,又促使导生不断进取.另外,对于导生不能搞终身制,对那些不称职的导生,一定要换掉,把那些学生成绩赶上来又乐于助人的学生选拔为导生。

四、几点体会

1.在运用“导生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导生的选拔与培养十分重要。

2.推行“导生制”后,导生犹如联系师生的桥梁,教师可以通过导生更好地推进后进生的转变工作,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3.“导生制”不仅适用于职校的专业课教学,而且对于其它学科教学,无疑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这些有待于同行们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吴杰编著.教学论.吉林教育出版社.

[2]南京师范大学主编.教育学.河海大学出版社.

[3]北京师范大学主编.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导生教学法 篇4

一、“导生制”的由来

“导生制”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 是由英国教会的牧师贝尔和公谊会的教徒兰卡斯特所开创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以教大龄的学生为主, 然后由他们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采用这种“转授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很好地解决了当时师资缺乏的难题。

二、“导生制”引入综合布线教学

综合布线课程注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 这需要大量的操作练习, 很多技能还得手把手地加以指导。但在实际教学中, 一个实训指导教师根本无法满足需要, 学生遇到问题往往不能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 这是由于师资缺乏, 导致实训现场无法安排多个实训指导教师, 为解决这一难题, 我在计算机综合布线专业教学中尝试实施导生制。在借鉴原来“导生制”的模式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了改进, 在教学实施中从综合布线社团中挑选优秀学生作为导生, 由导生负责协助我进行教学, 通过组织小组学生实训并进行技术指导, 较好地解决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相对不足的问题, 满足了综合布线教学中单独指导学生的需求, 从而提高了训练效果,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学、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 从而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

三、综合布线课程中“导生制”的实施

(一) “导生”的选拔

“导生”是实训课教学的小助手, 选择导生是实施导生制的关键。导生是从综合布线社团中选拔而来, 综合布线社团当初是为了满足技能大赛的需要建立起来的, 每年招募20余名新生参加, 与上一届留下的优秀社团成员共同组成。社团成员系统学习综合布线知识与技能, 每年通过多轮选拔, 最后选派优胜者参加技能大赛, 导生就是从社团成员中产生。参加社团并且能坚持下来的优秀社团成员都是佼佼者, 他们具备担任综合布线辅助教学的要求和能力。

(二) “导生”的管理

“导生”虽然基本技能都扎实过硬, 但要变身为“小老师”却有很大的难度, 所以导生的管理非常重要, 它决定了导生制是否顺利实施。对导生的管理, 首先是对导生的岗前培训, 导生作为“小老师”和合作学习小组的组长开展工作, 需要进行上岗培训, 培训内容主要有岗位职责培训。通过培训, 明确其职责, 导生职责是辅助教师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为其他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并督促和管理小组活动。

其次, 在教学中对导生进行管理。教师在每次教学时都要关注导生的指导效果, 每节课结束前安排小组总结, 通过总结, 让导生和学生取得共同进步。

最后, 是对导生的考核。每隔一段时间对导生的工作效果进行考核, 以对比各小组学习效果并结合小组成员对导生的评价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 进而评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导生, 这样有助于帮助导生提高辅助教学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三) 教学实施

1. 课前准备。

综合布线实训课要用到很多的材料和工具, 课前将实训的材料和工具清单交给导生, 由导生完成各种准备。

2. 教师讲解。

教师结合微课 (每个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制成微课件) 对课堂内容进行讲解, 重点是各种技术要领, 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微课, 初步掌握操作方法和技巧。

3. 导生协助教学。导生带领本组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在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组织、指导。

4.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训练进行巡视指导, 发现问题予以及时解决, 巡视过程中重点关注学生的动作规范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5. 实训收尾工作:导生带领组员完成工具的归还、场地的清扫等工作。

6. 小组总结:各组对实训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 提出改进措施。

四、在综合布线教学中实施“导生制”的意义

1.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因为有了导生的参与, 使得师生的交流更加方便, 导生可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导生的协助教学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单独指导的机会, 尤其是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 进而顺利完成实训任务。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因为导生的加入, 课堂教学实行分组教学, 每个组在各自“小老师”的带领下, 团结协作、互帮互助,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它对于培养全体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对话能力、竞争意识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并且有助于在班内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3. 减轻教师的负担。

导生的加入, 大大改善了以往教师在课堂指导中“顾此失彼”的现象。每组都有导生进行指导, 让大部分的学生都享受到个别指导, 这就把教师从繁重的示范教学和技能指导中解放出来, 把学习的主体还给学生, 从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到对教学的设计、引导和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上来。

4. 促进“导生”的发展。

导生就是“小老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乃至在校期间, 导生都会按照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促使导生能更认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促进了导生在校的发展。

班导生总结 篇5

班导生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这段时间我们收获了汗水收获了一个个大一新生的激情的拥抱收获了新生小班六十三名新生的美好大学的开始。这两个月的工作使我感受很深。这段时间我们对于新生的影响真的很深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新生都看在眼里对于新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只希望把我身上的所有的正能量传递他们。给我感觉我的班导生工作做的还不是最好,在一些方面做的还是不够。下面就是我对与我的班导生工作这段时间的总结。

班导生早在半年前就已经开始。我们作为新任班导生自身还有很多的不足所以在学校的组织下开展了班导生培训班。在培训班上由学校名师为我们讲课。在这培训班上我学到了很多,例如为人处事的道理,人活着要像铜钱那样“外圆内方”。经过了多节的培训我们自身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班导生这个词的认识也更为深刻。在课余时间我们还经常向一些上届班导生请教对于班导生的工作与职责更为了解。我们已经做好了最充足的准备等待着我们的就是新生到来的那一天。

迎新工作的开始也就标志着我们班导生工作的正式开始,迎新工作这对于新生与新生家长来很重要,迎新工作就是给新生与新生家长学校的第一印象。我们工机班的迎新工作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我与张赫都有明确的分工。我在接待处组织新生进行报名登记,张赫是在寝室安排新生住宿。这样就不会导致我们的工作发生混乱重复,我们各司其职。在接待处工作

工作是我们与新生家长的一个窗口。他们踏入校门时对于学校的了解这些都是来自于我们。对待每一位新生与家长我们都要以非常热情饱满的态度。对于他们的询问我们都要仔细的为他们解答。对于我们不能解决的,要向老师寻求帮助,绝对不能马马虎虎的一句带过,这对于学生和家长会带来误解,为以后的错误埋下伏笔。在每天迎新结束后对于新生进行汇总上报给老师。让老师对于新生报到有一定的了解。对于迎新工作我们必须要做到仔细仔细再仔细,绝对不允许出现一丁点的差错。

在接下来的新生军训生活我们班导生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新生刚刚来到学校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还不是很了解对于学校的环境还不是很了解。此外最重要的就是在军训中培养新生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这期间我们经常深入到寝室当中,深入到连队当中,与新生沟通尽力的去了解他们。鼓励他们尽情的展示自己。在军训中是他们严肃的老大哥,在生活中是他们可亲的大哥哥。当我们真正的去了解他们每一个人时我们都会感觉到他们每个人即使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其实他们心里都是有着善良可爱的一面。只要我们正确的去引导他们,他们也都会表现得特别优秀。此外对于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我们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给予帮助,让他们感觉到学校的温暖。在军训中我们还必须培养学生们集体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己是集体的一员,集体荣誉与他们息息相关。让他们明白“水桶原理”使他们都去争做水桶的长板。

导生制学习课堂 篇6

关键词:导生制;课堂教学;目标;效果

中国分类号:G642.421

一、 对“对导生制学习课堂”的认识

“导生制学习课堂”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合作交流性学习。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的认知结构,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这正是21世纪的公民所应具备的素质。“导生制学习课堂”首先要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4——6人,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互助、合作与交流等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导生制学习课堂”有很多新的特点,如教师的绝对权威地位得到淡化,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他不再是知识的最高拥有者,也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他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相互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对学生的“合作”结果进行分析、评判,并提出自己对问题的见解。而学生的主体性将会增强,学生面对面围桌而坐,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评价也由过去的针对个人转向对小组为主的评价等。

二、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导生制学习课堂”理念的措施

1、 确定学生学习目标,写出高质量的学案

围绕学习目标,根据学习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学习的内动力,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的学案,是上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关键,学案的设计力争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够沿着学习目标方向有理有序地进展。

2、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1)让每个学生有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想自己要想的问题。

(2)让每个学生有发表意见、表达自己思维活动的机会,说自己想说的话。

(3)小组合作研究探讨是是导生制课堂学习的中心环节,要让学生有组内、组间展开热烈而有秩序的讨论的时间与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

3、根据信息反馈,及时调控合作活动,补救出现的问题

学生讨论时,教师要顾及优等生,对有创造性的见解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更要顾及“学困生”,对讨论中出现的错误偏差要及时疏导纠正;同时还要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到位的点拔,使小组讨论顺利进行。

4、 及时总结,注意对问题、知识点的应用和解题思路与方法的归纳与升华。

学过的知识,要能够运用,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促进知识与能力间的相互转化。成果共享阶段,要让学生合作归纳学法,促进知能的升华。

5、 课后认真总结课堂学与教过程中的得与失,学生写出“学后反思”,老师在总结“学后反思”的基础上写出“教后反思”。

三、导生制学习课堂的目标定位

1、充分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容易交流的特点,达到生教生的目的。

2、通过小组学习、小组竞争,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力争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3、不同点学科,不同的学习任务,由不同的学生担任导生,尽可能让最多的学生得到展示自己、体现自己价值的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增强学习过程的体验性,使学习结果更牢固、更持久。

三、参与“导生制学习课堂”的经验总结

三年来,特别是通过近几年自己参与“导生制学习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受益匪浅,总结如下:

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自由展开讨论,进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并进行自我反思,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获取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了基础。

2、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本上的单词、短语、句型、语法等都很清楚,学生缺的是时间和体验的过程,教师若一味讲解,就剥夺了学生自我学习的权利,在相互合作中通过彼此进行交谈、倾听、解释、思考、反思,在观点分享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情感。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掌握知识,而且在经历过程中体验到了合作的价值,并发现到了自己的价值潜能。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通过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通过讨论、交流,自已的思路会不断的明确、丰富,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不断发展,合作并不排斥竞争,因为学生只有具备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4、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合作意识,学生在共同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体现了教学的民主。

四、 取得的效果与成绩

1、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得以充分发挥,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英语学习,敢于表达,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学业成绩也得以全面提高,优秀率达到20%以上,合格率达75%左右,每次期中期未考试英语成绩都很突出,学困生比以前少多了。

2、教师的教学方式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教师的有效教学,把教学变成了学教,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3、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成为具有一定修养的人。

五、个人、学科发展计划

1、 改造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互助交流、主动探索的基础上。

2、创设积极主动探索、轻松愉快学习的情境,使每位学生不论学习成绩好坏都能平等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合作能力,为他们步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导生制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 篇7

(1) 课堂管理容易出现漏洞。在健美操整个教学过程中, 大部分时间学生处于自我练习状态, 自由度较大。同时体育选项由于打破了以班级为授课单位的传统教学模式, 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班级, 集体的凝聚力相对来说比较弱, 班级人一多易出现“窜门”“溜号”等现象, 在课堂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漏洞。

(2) 教学顾面不顾点。在现有的师资条件下, 一般每个专项组只有一名教师, 而授课对象却至少有40人, 最多达到90人, 受教师人员的限制, 别说是实行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 即使是小群体化的教学也做不到, 教师很难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需求。

导生制 (Monitorial System) 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互教制度、相互教学法。英国国教会的贝尔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在改革慈善学校和私立学校的过程中, 因面临教师少学生多的问题而采用的学生教学生的方法。基于以上情况, 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实施“导生制”教学, 即教师挑选学习优秀而又学有余力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教学助手, 在教学中帮助学习较差的学生进行学习, 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同学之间互帮互学, 以期达到缓解师生比例不均衡的矛盾、保证体育分项课的正常进行、提高健美操课教学效果的目的。

1 “导生制”的实施

1.1 导生的选拔

导生的选拔是“导生制”实施的第一步, 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为此用一学期的时间来发现、挑选、考察、培养导生。体育课在分项上课的教学制度下, 每位大一新生在第一学期选定一个专项, 选定后每个学生将进行为期二学期的学习。教师以学生在第一学期的课堂表现为依据每个行政班选拔一位上课认真积极、动作规范、身体协调性高、带操能力强、口令清楚响亮, 并在学生中有一定的领导力的学生作为导生。导生一旦确定, 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培养其带操、口令、示范等能力。并经常让其在全班进行带操锻炼, 培养其动作的示范能力和口令的指挥能力。

1.2 导生的培训

第一学期结束前: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导生进行下学期健美操成套操化动作的培训, 并让导生在寒假利用教师发放的健美操成套动作录像和图解进行强化练习, 并要求每个导生不仅能够在音乐伴奏下完成整套动作练习, 而且可以自喊口令完成整套动作。此外为了更好地与导生沟通, 利用一些网络工具来增加彼此交流, 如建立QQ群和微信, 在时间和空间上作为导生培训的延续。在寒假期间导生如果对动作内容有疑问的, 教师可以在群中辅导, 并且及时上传正确动作图片, 在这个平台所有导生和教师可以畅所欲言地讨论有关健美操动作学习的心得体会, 教师也可以在此上传一些健美操表演、比赛的图片、视频供大家学习、欣赏。

第二学期上课前:教师召集所有导生检查假期中健美操成套动作的学习情况, 并对错误动作逐一进行纠正。每位导生分别在音乐的伴奏下和自我口令的指挥下必须独立完成成套健美操动作, 并且基本做到自然、有力、娴熟、大方。对于达不到以上要求的学生, 教师将重点突击辅导。在所有导生动作达标后教师针对健美操动作教学中的示范技巧和带操口令技巧和导生们做简单培训。

1.3 导生制的实施

第一学期的健美操教学任务是使每个学生掌握一套健美操, 考试形式是每个学生在配套音乐的伴奏下独立完成操化动作;第二学期的教学任务是把学生按自然行政班分组, 以团队合作的形式为成套动作编排队形、设计造型、选配音乐;最后的考试形式是以节目的表演形式展示。由此可见第一学期学生是以个体展示的, 而第二学期是以团队展示的, 导生是每个团队的核心人物她将负责本团队队员的动作练习、成套动作的编排、演练, 所以导生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1) 成套动作的操化练习:在第二学期的前半学期, 每次课的前半部分时间教师带领全班学习健美操的操化动作, 并进行难点、重点动作的讲解, 使学生对新动作有整体的了解和印象。后半部分时间利用导生进行分组教学, 每位导生的任务是把每段操化动作在小组内先进行分解教学, 使组内每个组员都清楚的看清动作并能准确的完成动作, 然后每组学生在导生带领下对动作进行强化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对学生的个别错误动作进行针对性指导, 对普遍性的错误动作进行全班讲解。

(2) 成套表演动作的编排、演练:在前半学期整套动作熟练的基础上, 后半学期的任务是将整套操进行编排、演练, 最终整合成一个完整的表演节目。教师在每次课的前0.5h进行关于健美操成套动作队形选择与编排、造型设计与演练、音乐选择与制作、成套节目演练等相关理论知识的教授;每次课后面的40min由导生负责每个小组的演练, 教师巡回指导;课结束前10min教师布置课外作业, 由导生带领本组成员利用课外时间通过网络等搜集关于健美操成套表演节目编排所需的相关素材, 以备下次课用。在此期间教师组织导生每周开一次例会, 大家交流在课堂中教授组内成员的心得体会。

(3) 成套动作汇报表演:在此环节导生将带领组内成员在提高节目表演的整齐性、观赏性等方面做最后努力。例如有的组在表演服装上别出心裁, 有的组在音乐中加入音效, 有的组在造型、队形上下足了功夫, 这些都是靠课外导生带领和指挥全组成员集体出谋划策共同参与完成。在本学期最后一次课 (考试) 中每组成员将在全班同学前展示一学期的成果, 教师根据每组的表现打分 (表演好的组教师将对其导生加分) 。由图1可见, 每个队员的最后得分与整个团队的表演息息相关。其中整个表演节目选用及制作的音乐占10分、团队亮相造型占10分、队形编排设计占10分、动作整齐度占20分, 以上共50分是需要全体队员的配合、共同努力获取的;个人动作的幅度、力度占20分、个人的表现力占10分、团队练习中的表现占20分。其中最后一项表现分由每组的导生依据组内队员整个学期的表现给分

2 结论

在一学期的“导生制”教学实施中导生不仅需负责把教师教的动作教给组内其他学生, 并负责检查和纠错, 协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同学之间互帮互学, 提高教学效果, 更重要的是在健美操成套动作的编排和演练中充当了“导演”一职。在实施“导生制”教学前, 由于班上学生多、小组多, 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位学生和每个小组, 在分组进行成套动作编排、演练时由于小组缺乏核心的领导人员而导致组内成员如一盘散沙, 演练进度缓慢, 有的组到了期末考试时节目还没有完全成型。但实施导生制教学后教师力量单一、无法照顾全体学生学习的弊端得到纠正, 教师可以集中精力解决教学过程中得重点、难点问题,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达到教学目的。尤为重要的是经过一学期的“导生制”教学后发现, 每个小组有了“导演”后不仅在课堂大家把健美操成套动作编排、演练进行的井井有条, 而且课后在导生的带领下大家在学校的操场、舞蹈房、宿舍、草坪, 甚至在校外的公园、草坪、广场大家都在认真练习, 这样不仅使学生完成了上课的教学任务, 也促使学生养成了课外自我锻炼的习惯。总体来说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实施“导生制”教学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2.1 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由于健美操课堂是动态的, 教室中学生一多队伍就密集, 这不仅影响学生的视野导致学生看不清教师的动作示范, 因而教师往往一个动作要重复讲解, 既费时又费力, 而且教师也没时间逐个指导学生, 但实行导生制后导生负责教学的“点”, 教师负责教学的“面”, 这样“点”“面”结合将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缓解体育分项教学因选课人数不均衡带来的弊端。

2.2 保持课堂的持续动态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环节,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 真正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课堂气氛得到一定的活跃, 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学生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2.3 教学模式的创新性

导生制的精髓在于“学生教学生”, 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动作优秀、态度积极认真的学生进行教学培训, 然后由这些学生充当“导生”, 作为教师的助手, 每个导生负责把所学的内容教给本组学生。这一教学模式在其它学科中的研究应用较多, 但在体育课中运用较少, 健美操教学中更是少见。

2.4 教学交流的平等性

导生制的基本沟通渠道是“生—生”互动, 它利用了学生之间的“平等性”特点, 使教与学无缝对接。

2.5 教学内容的延伸性

要完全掌握好一套健美操动作不仅要课上认真学动作更要靠课后反复练习。有了导生后每个小班在课后就有一位核心领导人物去负责召集并督促大家认真练习。

参考文献

[1]高桂英.高校学生管理的创新模式——导生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 (7) :30-31.

[2]蒋欣.导生制在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 2012 (12) :15-17.

[3]丁云霞.导生制历史发展与概念界定[J].理工高教研究, 2010 (4) :36-39.

[4]丁云霞.“导生制”在大学新校区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应用与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10 (4) :61-64.

[5]吴鹏泽.基于导生制的主题教学与应用[J].教育研究, 2011 (12) :103-106.

导生教学法 篇8

这些问题成为数控实训指导教师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导生制”这种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 完善了数控实训教学, 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一、传统“导生制”教学模式的含义及对传统“导生制”的改进

(一) “导生制”的含义

“导生制”教学模式又叫贝尔—兰卡斯特制教学模式, 是在18世纪90年代初, 由英国国教会的牧师贝尔和公谊会的教徒兰卡斯特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曾经在英国和美国流行过数十年, 为英、美两国初等教育的普及作出过重大贡献。它的组织形式是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 然后, 由这些学生做“导生”, 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导生不但负责教学, 而且还负责检查和考试, 是教师的助手。有了导生的帮助, 教师教学的工作量大大减轻了, 因而能够教育更多的学生。

它有以下主要特点:第一, 学生教学生, 即教师先向导生们传授教学内容, 再要求导生转教其他学生。第二, 导生不仅负责教, 还负责对所教的学生进行成绩评定。第三, 导生的成绩不只是用他的成绩来衡量, 而是综合所有所教的学生的成绩来衡量。第四, 导生具有强制性, 它不是自由的职务, 不能随便高兴就干, 不高兴就停。

(二) 对传统“导生制”的改进

考虑到我们面对的学生的特点, 为了消除传统“导生制”教学模式的弊端, 更好地发挥“导生制”教学模式在数控实训中的作用, 笔者实施的“导生制”教学模式作了以下改进:

第一, 取消导生的强制性。导生的选拔, 遵从学生本人的意愿。同时, 导生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教师可以根据导生的表现以及同组同学的反映, 对个别不胜任的导生进行调换。

第二, 导生对所教学生的成绩评定只占学生成绩的一部分。导生对所教学生的评定主要是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工作习惯、操作规范、纪律等方面的过程性评价。

第三, 教师除了向导生们预先传授教学内容外, 还要对导生进行诸如教授方法等方面的培训。

二、“导生制”教学模式在数控项目实训中的实施

(一) 导生的选拔与分组

导生的选拔是“导生制”教学模式实施的首要步骤, 也是能否成功的关键。适合的导生往往要具备以下条件:

1. 编程能力强。

数控技术的教学往往分为两大块:编程、仿真阶段和机床实训阶段。导生的物色通常是从编程、仿真阶段开始。导生首先是熟悉加工工艺、能够理解编程方法的编程能手。

2. 动手能力强。

导生要能很好地为同组同学进行操作示范和指导, 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是很重要的条件。所以, 从编程、仿真阶段物色出的导生, 往往还要经过数控机床实训阶段1~2周的观察才能基本确定下来。

3. 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导生要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在自己组内进行很好的教授, 就要求导生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才能够“导”、才善于“导”。

4. 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导生要能很好地管理、组织并且评价自己组内的3~4名同学, 就必须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否则, 教师实训课上布置的任务就无法很好地贯彻下去, 课堂纪律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5. 有较强的责任心。

在具备以上条件的同时, 导生还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 愿意为同学服务。只有这样, 他才愿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接受教师的培训, 实训课上才会尽职尽责, 而不是敷衍教师。

导生选好以后, 就要进行合理的分组。导生选几个、分几组要根据班级的人数来定。根据教育心理学对合作学习的效能发挥的原理, 一个小组一般4~5人为宜。笔者一般以4人为一组, 由一个导生 (同学们叫他“班组长”) 和三个组员组成。在确定每组的组员时, 要慎重。一要考虑学习程度, 要将各个层次的学生比较均衡地分配到每个组;二要考虑性格特点, 要让每一组都有性格内向的学生, 也有性格外向的学生, 方便组内沟通;三要考虑动手能力, 每组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尽量均衡。

(二) 导生的培训

导生要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对导生的培训显得非常重要。培训合格, 导生才能上岗。对导生的培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如下表所示。

考虑到导生能力再强, 也毕竟只是学生。所以在每次岗位技能培训时, 教师要为导生提供“导生讲义”。要求导生在组内教授时要严格按照讲义的内容、顺序进行演示、讲解, 以避免操作不规范或知识点、技能点遗漏。每一次岗位技能培训都由教师亲自检查每一位导生的操作是否规范、到位, 讲解方法是否合理得当。合格后, 方能上岗。

(三) 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

导生培训合格后, 就可以在数控课堂上组织实施了。数控项目实训课一般采用任务引领的教学流程安排。在各个教学流程中, 导生起到不同的作用, 如下表所示。

(四) 评价方法

在数控项目实训中, 运用“导生制”教学模式, 全程关注了每一名同学的操作过程, 采用了目标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并重的评价方法。除了定期的目标性的考核之外, 平时训练的过程也很好地记入学生的成绩中。过程性评价与目标性评价各占成绩的50%。

导生主要负责学生的平时成绩, 即过程性评价。每次实训后, 导生根据本组同学的实训表现对其工作过程中的工作习惯、工作态度、工作纪律进行评价, 记录在工作过程记录评价表上。每次实训后, 导生对本组同学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并记录在任务完成情况记录表上。

导生的平时成绩主要由教师评定。导生在工作中的履职情况、导生本人的实训任务完成情况、本组同学实训情况以及组员为组长的打分这四项分别占的比例为30%、40%、20%、10%, 记录在导生成绩考核表上。

三、“导生制”教学模式在数控实训中实施的效果分析

(一) 学生方面

为了更好地了解“导生制”教学模式在数控实训中的实施对学生技能学习的影响, 笔者开展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调查结果如下:

1.“导生制”教学模式可以普遍地提高实训课上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有72.5%的同学认为在数控实训中有了导生的帮助, 可以普遍提高同学们的操作技能。在进一步进行个别访谈的过程中, 有近70%的同学认为, 以前在学习上找同学帮忙, 但没有指向性。而现在, 每次实训课, 导生都会主动为自己的组员提供帮助。由此可见, 在实施“导生制”教学模式的过程中, 导生和同学之间, 以及同学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 以及同学的自主学习在每次实训课上都能有效地进行, 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2.“导生制”教学模式有利于后进生的跟进。

在调查过程中, 除了极个别不愿学习的同学外, 几乎所有的学习程度偏低的同学都选择了“很有帮助”。他们对自己没有自信, 即使有问题, 也不敢向教师提问。但是, 在导生面前, 他们不再害怕。导生和同组同学的帮助, 让他们有了动手的机会, 增强了信心。

3.“导生制”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全面地评价学生。

在数控实训中, 硕大的机床挡住了教师的视线, 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实训过程。在“导生制”教学模式中, 导生可全程关注自己组员的实训情况, 并在每次实训后给予工作过程性评价。有了导生的参与, 更有利于全面评价学生。

4.“导生制”教学模式对于导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通过教师的培训以及在教授其他同学技能、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80%的导生都认为自己的技能水平、管理组织能力、与同学的沟通能力相对于自己原来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自己积累了很多实训操作的经验。在培训、锻炼这些导生的同时, 也为学校技能比赛队伍准备了充足的后备力量。

(二) 课堂教学方面

1.“导生制”教学模式可以优化数控实训课的组织管理。

数控实训场地大, 学生分散, 加上硕大的机床会挡住教师的视线, 这些因素使数控实训课堂的管理难度大大增加。因此, 要积极发挥导生的作用, 让这些优秀的学生参与课堂的管理。导生们一方面可以为本组或外组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同时还可以充当教师的眼睛和耳朵, 监督同学们的工作习惯和学习纪律。

2.“导生制”教学模式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通过调查, 77.5%的同学认为“导生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的形式对于课堂效率有很大提高”。教师明确学习任务后, 导生就可以带领本组同学马上投入实训, 导生在实训课堂上组织本组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这些都可促使课堂效率的提高。

3.“导生制”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课堂上的安全隐患。

在实训过程中, 导生始终关注组内每一位同学的操作。导生对于操作规范和工作习惯的提醒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安全隐患。

四、“导生制”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导生制”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 有一些问题是教师必须注意的。

(一) 对较困难组的关注和帮助

虽然导生是经挑选的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同学, 但由于导生的水平不可能相同, 各组学生的学习程度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所以必定会有一两个组相对于其他组属于比较困难的组。教师在实训过程中要及时发现这样的组, 并对这样的组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帮助, 教师要亲自对学习较困难的组进行指导。

(二) 不能忽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组织作用的发挥

与传统课堂相比, “导生制”教学模式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但并不能忽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

教师的引导和组织贯穿于数控项目实训教学的各个阶段。在明确任务阶段, 教师的引导和组织, 一方面在于本次任务的主要知识点的应用、掌握, 以保证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偏离主题, 提高效率。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 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更为突出。它保证每一组都能比较顺利地实施、调控、平衡各组的操作进度。同时, 教师要全面巡视指导, 指导学生规范操作、安全生产。评估任务阶段和总结任务阶段, 教师的引导更有利于学生对任务的全面总结, 实现经验共享。

课堂实施情况表明, 教师有效地引导和组织, 可以提高实训教学任务实施过程的效率和完成项目的质量。

(三) 教师要与导生及时沟通

因为导生在实训中全程关注了每一位组内同学, 并且进行了记录。所以, 在实训中, 教师要主动与导生进行沟通。及时发现共性的问题, 以便在总结时实现经验共享。对于某一组的个性问题, 与该组进行讨论, 及时解决。同时要求导生, 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向教师提问。

(四) 教师要有一定的奉献精神

导生的培训往往是安排在中午的休息时间。教师要牺牲休息时间, 对导生进行悉心的培训, 工作量增加了。这就需要教师有奉献精神, 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技能, 愿意付出自己的辛苦劳动。

五、出现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开展研究近两年的过程中发现, “导生制”教学模式在数控实训的运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根据问卷调查及对学生的个别访谈, 问题主要还是出在个别导生身上。

首先, 个别导生没有很好地进行自我定位。导生同时扮演着学生、小教师、同学等多重角色。根据调查, 在笔者所带的06级数控3班10个导生中, 有一个导生这方面的问题很明显。在教学中该说的不说, 该管的不敢管, 该严格的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造成在学生中没有威信, 工作开展比较困难。

其次, 个别导生在开展工作时, 不注重方法, 在辅导同学时没有耐心。

最后, 我们中职的学生很少在小学、初中担任过班干部。现在让他们担任导生, 指导同学们一起学习, 一些导生感觉比较吃力, 导生的组织管理能力还要进一步提高。

“导生制”教学模式在数控实训中的运用是有成效的。在今后实施的过程中, 应进一步完善对导生的培养、训练, 为他们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 提高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 更好地发挥导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葛小兵.“导生制”在数控机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机械职业教育, 2005 (7) .

[2]朱生宏.新视野下“导生制”在钳工实习教学中的运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8) .

[3]刘玉文.“导生制”在实习教学中的运用[J].机械职业教育, 2007 (8) .

[4]董洪亮.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6) .

[5]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5) .

导生教学法 篇9

1导生制的由来

“导生制”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 ( Bell- Lancaster system) , 是 18世纪 90年代由英国国教会牧师A·贝尔和公谊会教师 J·兰卡斯特创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其具体做法是由教师先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导生”, 再由这些“导生”教给其他学生, 并对这些学生进行检查和考试。在我国“导生制”的教育模式历史更加悠久, 《汉书·董仲舒传》载“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 或莫见其面”;《后汉书·马融传》载“前授生徒, 后列女乐, 弟子以次相传”;南朝《高僧传·道安传》中记载的“复讲制”;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立的“小先生制”等, 都是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对“导生制”的继承和发展。

2遗传学实验教学实行导生制的必要性

目前我们在实施遗传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专业多——七个专业 (植物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生物科学、园林、植物检疫、生物教育、园林技术) ;设备少——我院现有遗传学实验室一个, 实验设备相对缺乏;学生多——每学年有近三百人进行实验;教师少——无专职实验教师, 仅有两名兼职实验教师;需要学时多——遗传学实验一般都需要较长的时间, 特别是果蝇系列实验、多倍体育种实验等;计划学时少——植物科学与技术 (16学时) 、动物科学 (18学时) 、生物科学 (24学时) 、园林 (10学时) 、植物检疫 (16学时) 、生物教育 (20学时) 、园林技术 (10学时) 。

介于我院遗传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上述问题, 我们遗传学教研组经过客观细致的分析后一致认为:今后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 正是要改变传统的班级教学的组织形式, 代之以个别化教育形式。在教师少、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下, 上课时教师不可能在实验过程中对每个学生进行一一指导, 教学效果因此也大打折扣, 影响了实验课教学。在这种情况下, 导生制教学组织形式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3导生的选拔和培养

3.1导生的选拔

导生在遗传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既是教师教学的对象, 又是教师教学的助手。因此, 导生的选拔是实施导生制的关键。教师应根据“宁缺毋滥”的原则, 对学生的基础理论进行客观科学的测评, 并对学生其方面的表现进行了解, 从中挑选出专业基础扎实、学习成绩优秀、表达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一定的组织能力的学生当导生。然后, 以导生为中心, 采用教师指定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 以后所有的教学或实践活动都将以组为单位进行。分组时应注意遗传学实验的特点, 男女学生的比例要适当, 组员的特长要互补, 最好各组综合水平差异不要太大。

3.2导生的培养

导生选拔出来以后, 指导教师应及时对其进行指导和培养。根据毕业遗传学实验教学的特点, 对导生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培养导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先组织导生自主学习相关的实验内容, 然后由导生找出实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教师进行逐一解答, 导生进行实验, 教师指出导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使之改正, 导生再次实验或口述实验。

培养导生的创新能力。给每一位导生分发一些遗传学研究前沿的资料, 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资料的查阅和讨论, 教师参与他们的讨论对他们的小组讨论做出评价。

培养导生的工作能力。导生与组内的学生之间既是“管理”的关系, 又是“服务”的关系。教师应及时对导生的工作职责提出要求, 并为其完成实验创造条件。

培养导生的互助精神。分组后学生们的实验时间相对分散, 不便于统一管理和指导。指导老师可以建立 QQ群, 学生可以通过QQ群来探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这样既增强了各实验小组之间联系, 又增强了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联系。这样不仅锻炼了导生的工作能力, 而且也培养了导生与同学之间的互助精神。

4导生制教学的实施方案

每一次实验前, 教师要制定清晰明确的、易被导生理解和掌握的教学目标, 并将教学目标告诉导生。这样, 导生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才会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以及自己应补充哪些知识。教学中, 仍由教师面向全班学生主讲或示教主要实验教学内容, 然后由导生负责解答本组同学的疑问, 并指导具体实验操作训练, 教师只作课堂整体调控, 回答有共性的问题和导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学中应精讲、少讲、多练, 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与导生共同交流, 营造各小组间竞争的气氛, 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 并了解学生操作练习状况, 及时调整实验教学策略。

5导生制运用效果评价

5.1学生成绩评价

近年来我院在遗传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用导生制。从实际效果来看, 导生制的实施, 强化了指导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 避免了由于课时等原因导致的遗传学实验教学不能深入细致地实施, 全部学生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报告。据统计, 各专业学生成绩的合格率都达到 90%以上, 优良率达到 30%以上。比采用传统方法指导毕业综合实践教学, 学生的成绩明显提高。

5.2学生能力评价

由于导生制具有增强学生间相互交流的特点, 在遗传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学生之间可通过平等对话、相互讨论等方式解决实验中发现的问题, 大大激发了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经过一个学期左右的系统学习, 学生们的实验能力都得到普遍提高。部分优秀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脱颖而出, 部分创新实验, 实验效果明显为将来撰写毕业论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 运用导生制, 对提高遗传学实验的整体教学质量, 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从应用范围来看, 导生制不仅适用于遗传学实验教学, 对其它知识综合性强、技能要求高的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 都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丁云霞.导生制:历史发展与概念界定[J].理工高教研究, 2010, 29 (2) :36-39.

[2]熊大胜, 席在星.本科生遗传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讨[J].遗传, 2005, 27 (5) :811-814.

[3]吴若菁.遗传学实验教学的改革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24 (12) :72-74.

导生自“渔”提升信息素养 篇10

发掘异同, 锁定关联软件

细心的信息技术教师不难发现, 虽然软件种类非常多, 功能各异, 但是在界面、操作上不乏相似之处。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软件的异同, 带领学生观察对比, 让他们明白软件之间的关联, 从而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例如, 在学完Word的相关课程后, 我设计了活动课——《谁有一双“火眼金睛”?——寻找记事本、写字板和Word的异同》, 通过游戏的形式, 让学生寻找这三款软件之间的异同点, 学生从启动方式、界面、菜单、功能等方面着手, 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 归纳总结出三款软件都是文字处理工具, 界面由简到繁, 功能由弱到强, 操作由易到难, 写字板是“加强版”的记事本, Word又是“加强版”的写字板。

我的心得:通过类似的活动, 学生在对比中会意识到软件之间的关联, 逐渐将操作方法进行横向迁移, 由学会一款软件扩展到掌握多款软件, 今后在使用大型软件时, 也能化繁为简, 快速入门。

觅机提升, 增加新软件应用

教材中所用软件比较陈旧, 例如,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采用的软件主要是Windows XP和Office 2003, 而现在Windows 8和Office 2013都已经推出了, 两者的间隔时间超过10年。毫无疑问, 我们的教材是相当滞后的, 因此在二次处理教材时, 必须考虑这方面的因素, 根据教学内容增加一些小巧有趣的软件, 让学生有机会尝试更多的新软件。例如, 在教学“画图”后, 我让学生打开自己的照片, 在照片上添加文字、边框等。一段时间后, 学生不满足于画图的单一功能了。我适时向他们推荐“美图秀秀”这款简单易用的图片处理工具, 并辅以简单的实例演示, 在掌握基本操作后, 学生的热情高涨, 学习兴趣剧增, 将美化的图片设置为桌面, 有的甚至上传到QQ空间。

我的心得:教学中适时增加一些合适的新软件, 可让课堂充满乐趣和探索的气氛, 培养学生掌握应用新软件的能力, 其实质就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适时拓展, 遇困难用“帮助”

当前的信息技术教材是简易化和实例化的软件“帮助”, 软件的“帮助”文件其实是系统化的教材。通常软件都会自带详细的“帮助”文档, 引导学生阅读信息技术教材, 查阅“帮助”文件, 遇到难题寻求帮助, 这样能从细微处着手,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进而培养终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例如, 《Word输入符号》一课中, 我让学生输入一篇包含多种特殊符号的文档。在遇到无法输入的特殊符号后, 有学生举手提问, 但我并没有直接教给学生具体的方法, 而是提醒学生按【F1】键打开“帮助”文件, 输入“特殊符号”搜索解决方法, 再根据“帮助”中提供的方法输入特殊符号。通过这样一段“小插曲”, 学生的探索不亦乐乎, 完成了特殊符号的输入。

我的心得:学生不仅学会了特殊符号的输入方法, 更收获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认识到“帮助”文件的重要性, 让教学得到了延伸和拓展。教学中如果让学生毫无目的地阅读教材或“帮助”文件, 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 消磨了学习兴趣。而在学生遇到难题后, 把“帮助”文件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 可以让学生养成“遇难题找帮助”的习惯。

疑难杂症, 于网络中求答案

努力创造一种探索型的学习氛围, 将探索新知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在探索过程中, 可借助百度、搜搜等网站分享遇到的问题, 寻求问题的答案。例如, 《插入影片和声音》一课中, 有学生提出怎样让PowerPoint中的音乐文件, 一直循环播放直到幻灯片播放结束, 此时我并没有直接给学生提供答案, 而是先让他们自己摸索。在确定无法解决后, 我提醒学生可以到百度上寻求帮助, 学生通过搜索很快找到了答案, 解决了问题。虽然这只是教学中很简单的一个环节, 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 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 自然也会想到去网络上求助。

我的心得:善用网络资源, 无疑是信息时代必备的技能之一。其实与信息时代相适应, 教育本身也正在向信息化发展, 教育信息日益丰富并易于获取, 网络下的教育环境正悄然生成。

视频教程, 指导学生用新软件

教学中我经常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教程, 指导学生用新软件。安装一个工具软件, 并提供相关的视频教程, 让学生看教程学软件, 这样可帮学生获得自学新软件的能力。例如, 在教学Word、PowerPoint之后, 一些学生对Excel产生了兴趣, 而Excel并不是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 我利用课余时间, 带着学生简单比较了三个软件之间的异同点, 给他们提供了一些Excel视频教程的网址, 并布置了简单的数据处理任务, 让他们看视频教程自学后, 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其实, 对于教学中的难点问题或拓展性的内容, 教师也可以制作成视频教程发送到学生机, 让能力欠缺或学有余力的孩子根据需要选择观看, 从而保证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有效性。

我的心得:借助视频教程, 不但对教材进行了补充和延伸, 而且还给学生提供了一条自学的途径, 为学生今后依靠网络学习打下基础。在网络上还有大量的教学视频、名校公开课, 这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 从时空上延伸了传统的课堂。

任务驱动, 强化应用信息能力

网络资源包罗万象, 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肯定离不开网络, 为了培养学生使用网络资源的意识和技能, 教学中可通过虚拟任务, 让学生查找、整合并表述获取的资料, 注重指导学生对网络资源进行甄别筛选, 将优秀资料为己所用, 摒弃不良资源。例如, 《遨游英特网》的第2课时, 我设计了虚拟任务——“旅游!请到南通来”, 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 向他人介绍南通的人文景观, 所用资料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 也可以上网通过百度来搜索, 最后以“导游”的身份, 在全班介绍一个自己认为最有特色的景点。

我的心得:虚拟任务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获取、加工和传输信息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的手段,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撰写教程, 培养操作表述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个“技术”味儿很浓的学科, 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加其“人文味儿”, 我尝试让学生撰写图文并茂的软件教程, 将技术与写作进行有机的结合, 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述、汉字输入、文本排版等能力。例如, 一学生在掌握了“美图秀秀”修饰照片的操作后, 用自己的照片制作了2012年的日历, 获得了满堂喝彩。我抓住时机, 指导她将制作方法一步步写出来, 并教会她用“Print”键进行屏幕截图, 再粘贴到Word中作为插图, 最后裁剪并添加标注 (如下图) 。完稿后, 我让她将文章通过e-mail发送到《中小学电脑报》的电子邮箱, 半个月后文章就发表了, 在师生中引起了小小的轰动, 这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写作热情。

我的心得:撰写教程可带来多元的教学效益, 如今我所教的学生在毕业前都能自己安装并熟练操作常用软件, 能撰写简单的实例教程。每一个实例教程通常还会包含一个精彩的作品, 这些成果都是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基于实践技术、解决问题、交流信息和知识重构, 而后三者都是建立在技术实践上, 脱离技术的信息技术课堂是空洞的。技术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撮而就的, 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生成, 学生需要从多维的知识应用、深层次的技术体验中提炼经验, 锻炼能力, 进而获得“自渔”之法。唯有“技术”根深蒂固, 才会让“素养”枝繁叶茂。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 北京, 2012.3.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2012版) , 北京, 2012.5.

周建峰.做个“文武双全”的信息技术教师[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 (23) :21-22.

导生教学法 篇11

关键词:上海海关学院;导生制;导生

一、前言

导生制又称“贝尔——兰喀斯特制”,是19世纪西方国家为解决师资力量短缺、教学管理经费不足而设立的一种管理制度。即教师先选择一批高年级学习成绩优秀、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向这部分学生讲授教材内容,再由这部分学生为低年学生授课。其实最早的导生制可追溯到我国春秋时期,“我们可以从《论语》、《汉书》的记载中找到导生制的雏形。” 随着晏阳初“导生制”和陶行知“小先生制”的实行,导生制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导生制为中国高校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各高校纷纷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不断丰富导生制的内容与形式。既有四川大学法学院创建“三三二式导生制”运作模式以创新导生制的形式,又有陈东、郑焰英借助导生制深化其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的作用以细化导生制的内容;既有华中科技大学借用导生制创建Dian团队的成功范例以彰显导生制的作用,又有湖州师范学院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试行导生制的尝试以扩展导生制的影响。中国高校结合自身实际丰富导生制内容、扩展导生制形式,有效缓解了高校发展过程中师资力量不足、经费供给不足等问题,导生制的实行也成为锻炼导生成长、维护校园稳定、落实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学习与借鉴已有导生制的经验,结合上海海关学院的办学理念及特色,构建与完善符合上海海关学院自身实际的导生制,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遵循“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原则,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水平的需要,它也必将在促进学院成功转型、落实准军事化管理要求、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上海海关学院实行导生制的必要性

1.上海海关学院实行导生制,“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切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拓宽学生工作的渠道,更好地锻炼和培养学生干部,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的需要。”

2.上海海关学院实行导生制,是有效落实准军事化管理制度和一日生活制度的需要。上海海关学院是一所实行准军事化管理的高等院校,住校教官少,学生自身实行严格的准军事化管理、规范统一的一日生活制度。导生制的实行能够有效发挥导生在准军事化管理制度、一日生活制度落实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帮助新生尽快熟悉学院环境、制度规范、管理特色,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因不懂规范、不知制度所造的违规违纪错误。

3.上海海关学院实行导生制,是开展新时期学生工作的需要。新時期大学生(包括关院大学生)具有自身特点,他们思想开放、渴望自主、独立意识较强、个性特征比较明显。伴随着新时期关院强调辅导员队伍从专兼结合向专职化方向的转化,学院一名专职辅导员很难有针对性的考虑到200名学生的不同需要,辅导员工作压力大。导生制的实行,一方面能够调动导生与新生交流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将辅导员全局性、整体性的工作要求具体化、细节化,同时由于导生和新生在年龄、生活经历等方面有共同语言,也有利于开展思想引导、素质拓展等活动;另一方面,导生制的实行也能够减轻新时期辅导员工作压力,他们不仅能将一部分辅导员工作分化、落实,而且能将部分学生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化解,直接分担辅导员工作压力。

三、上海海关学院实行导生制的现状

上海海关学院是一所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实行严格的准军事化管理制度和一日生活制度。为将导生制与我院学生管理工作特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导生的作用,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我院的学习、生活,学生处在借鉴其他高校导生制经验并试行两年的基础之上,总结出比较适合我院学生管理特色的“文武导生制”。

1.导生分类——文武导生

一般而言,我院的导生分为两大类,即武导和文导。武导主要负责新生军训指导(队列训练、拉歌训练)、准军事化管理落实介绍(一日生活制度安排、内务整理、着装整理),并配合文导生召开各类主题班会等活动,以对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新老生之间的学习经验交流等。在导生军训建制上,武导生和文导生都采取三级建制,以2010级新生导生为,新生每班级分别配制文武导生各一名,共有12个新生班,共配制24名文武导生;每两个班级即4名班级导生之上另设排长一名,共设排长6名,排长为上海海关学院大学生中的复员军人,由他们负责指导文武导生的军训、新生班级的军训;在6名排长之外另设连长一名,负责指导各排长的工作、军训内容的下达与落实,连长为复员军人中军事素质较高者担任。

文导主要协助辅导员开展新生入校后的适应性教育、职业生涯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活动,例如,“协助辅导员对班级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专业思想等方面的引导,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学风。” 并辅助武导开展军训活动、一日生活制度规范等,例如,参加新生军训指导,辅助武导开展军事化管理、宿舍卫生检查等。新生入校后文导在建制上与武导相似,编入三级建制中的班级导生一栏,并加入班、排、连三级分段的导生管理之中。

2.导生选拔——力促最好

上海海关学院对导生的选拔有着明确的要求,“①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能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他人的关系,品行端正,遵纪守法;②工作勤奋,责任心强,作风正派,组织纪律观念强,严于律己,服从领导,听从指挥,能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③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征,掌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管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④学院二、三年级优秀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⑤优秀学生干部、党员、预备党员优先。” 明确而严格的导生选拔标准,保证了选拔优秀的导生从事新生教育管理工作。为将选拔出的导生能力、作用发挥好,学院还按内容、分阶段对导生进行了以军训内容、生涯规划等为主题的培训活动,使导生对学院的规章制度、新生的培养教育等内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导生活动——特色鲜明

由于选拔出的导生素质高、能力强、责任心强,他们结合新生入校时的心理特点及自身的学习工作经历开展了一系列导生特色活动,赢得了新生的好评。法学1001班和审计1001班2010级导生在军训期间为新生所举办的集体生日活动,不仅仅拉近了辅导员、导生、新生之间的距离,更重要的是使新生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和团结,可以从当晚新生给辅导员、导生所发的感谢短信中读出他们对导生特色活动、班集体的认可。管理系导生所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对新生印象深刻,一位新生写到“我提起笔,不假思索地写下‘你离开三个字,突然间,我意识到,我对您还是多么依赖!离开家,离开你,都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22号晚上,我也将体会骚人墨客凭栏望月的悲凉。PS:天气转冷,妈妈要注意冷暖,增添衣服。” 经济系和外语系导生所开展的天使守使行动等特色活动也在新生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具有较强的推广意义。导生特色活动往往围绕学院整体工作目标,紧抓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期望,调动导生、系部资源,以现实学生心理期望为契机,努力引导新生对国、对家、对学院、对班级、对自身进行积极思索与再认识。

4.导生成绩——值得肯定

首先,“文武导生制”的实施赢得了新生的认可。由于导生在年龄、生活经历等方面与新生有较多的相似之处,新生与导生无论是在军训、学习过程中,还是在工作、生活过程中,都能找到较多的共同语言。导生往往也能够根据自身的军训经验、学科专业特色和在校生活、学习经历为新生量身制定适应性教育活动、职业生涯教育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我们可以从新生所写“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文章中读出他们对导生本人的关心与肯定;我们可以从新生在迎新晚会上与导生节目的互动中看出他们对导生工作的支持与认同;我们更可以从新生为导生精心准备的视频中听出他们对导生付出的感动与认可。

其次,“文武导生制”的实施获得了辅导员的赞扬。导生是辅导员开展新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每个班配备两名导生,他们往往能根据自身的经历、系部的特点和辅导员工作的需求,将新生一年级的工作细节化、体贴化。他们根据系部要求,探索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满足新生需求,交流学习经验;深入学生宿舍,指导内务整理;抓住特殊时机,开展思想教育引导……导生的付出不仅仅获得辅导员的认可与赞扬,更让辅导员为之感动。当辅导员们看到班级导生为应对会操表演而自愿加训时,当辅导员们面对总共只有10%的优秀导生名额而发愁时,当辅导员们见到导生抢着将晕倒的新生送到医院时,辅导员们脸上虽然流露出不同的表情,但心中却充满着一种感受——叫着感动。

再次,“文武导生制”的实施取得了学院领导的肯定。学生处、院领导视察新生军训及会操表演后,对文武导生的付出、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指出导生能发挥部队教官在军训过程的作用,担当部队教官在軍训过程的任务,达到部队教官在军训结束后的效果。

四、实行“文武导生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选拔导生标准之争

对于导生的选拔,当前很多高校倾向于选择学习成绩优秀(一、二等奖学金获得者)、工作能力强(学生干部)、思想先进(党员或预备党员)的学生,优中选优是当前大多数高校导生选拔时的目标。如孙桃丽曾论述到“导生应该学习成绩优秀,至少曾经获得过三等奖学金或以上……熟悉学校的工作环境和基本管理工作程序,对学生工作及班级管理工作有一定的经验或了解,能协助辅导员开展一、二年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同等情况下,优先考虑学生党员、学生干部……” 但是也有学者对这种优中选优的目标提出异议。陈宇就指出,“通过各方面资料可以总结出导生选拔的条件主要是:(1)品学兼优者,具体要求是学生党员或重点培养对象的积极分子;(2)一、二等奖学金的获得者;(3)具有奉献精神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工作能力;(4)组织能力、协作精神良好。在这样的要求下,大部分的学生是无法进入导生队伍的,对导生严格把关固然是必要的,但得到锻炼只能是小部分学生。同时上述的五点要求中已经包括了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既然已经具备了这些能力显然已无培养的必要。” 对于导生来说,承担这份工作的目的之一是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一次锻炼的机会,如果选择那些在工作、学习和思想上已经很优秀的学生,实质上是也达不到培养导生的目的,或者说达到的目的不明显。

对于上海海关学院的导生选拔来说,也存在着倾向于优中选优的选拔目标,为达到既能培养导生又能很好的训练新生的目的,我们建议导生选拔标准重点考虑五个方面:思想积极进取,至少是入党积极分子;学习成绩优秀即成绩排名在10前后的学生,不一定要是一、二等奖学金获得者;重点考虑学生平时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选拔能力较强但没有担任过多学生工作职务的学生,以防因为导生的工作面耽误其他学生工作的开展;可以选拔一名十分优秀且有过导生工作经历的学生来组织和统领导生工作。其中武导生以男性为主,以利于开展军训活动,落实准军事化管理制度、一日生活制度。文导生以女生为主,以充分发挥女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细心与体贴。

2.军训稳定力量不足

目前海关学院缺乏开展军训指导的稳定力量。首先,海关学院本身缺乏一支能够指导训练的师资队伍。海关学院虽然是一所准军事化管理的高校,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住校教官少,目前尚未形成一支能指导导生和新生军训、列队的师资力量。正因如此,在集体访谈时就有导生指出,“我们这次军训没有教官,导生又不是部队人员,无论是从军训强度上说,还是从军训时间上来说,这次军训的效果都没有我们那一届好。我们还是希望有教官来指导我们或是指导新生军训。”其次,在军训过程中的导生和退伍军人还担任着学生的角色,他们军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生军训的质量,他们也会随着毕业的临近而退出导生的行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训力量的稳定性。

根据海关系统提出建立自身军训力量的要求,结合关院的现实需要,努力从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中选拔出一批素质较高的老师进行培训、担当教官,并结合退伍军人和导生共同开展关院的准军事化管理,将能缓解目前军训稳定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如果能将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中选拔出的教官所开展的工作记入工作量范围之内,将更能充分调动教师队伍的积极性,保障教官军训力量的稳定。

3.导生工作存在两个难点

一是导生工作不明确,管理系导生曾指出,“导生工作的难点之一是导生的阶段性工作目标不明确,特别是当新生班委成立之后,老师没有很明确的指出导生需要做什么,导生也不知道需要做什么。因为新生班委成立后,他们都很积极地工作,辅导员也分担了一部分学生工作,这样一来导生好像一下子就被架空了导生不知道自己的岗位职责是什么了。”二是2010级新生军训分段进行,加大了军训的难度。有导生阐述到“2010级的军训分两个时间段进行,由于在第一时间段内导生与新生已经很熟悉了,这就加大了第二阶段军训的困难程度,因为我们与新生已经比较熟悉,相对而言的威严感降低了。特别是第二阶段军训时间是在十一月左右,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接近期中教育,我们压力很大。”

为解决导生工作中的两个难点,导生培训工作需要加强,特别需要增强导生岗位意识的培训,以进一步明确导生工作的内容,即“导生导什么”以及“导生怎么导”的问题。并以导生特色活动为依托,拓展并具体化导生工作内容。对于导生学习与工作难平衡的问题,访谈时导生提出建议,一是将军训时间提前,提前至开学以前,以减轻开学后导生的补课、上课、自习的压力;二是选拔导生时,尽量选拔大二学生,或是现实大二学生与大三学生相结合,以减轻关院大三学生准备公务员考试的压力。

4.导生的奖励分配

根据上海海关学院的评优标准,每年都会有10%的导生被评为优秀导生,以示导生工作的出色;每年都会在综合测评中为导生酌情加分,以鼓励导生的工作。其实对于导生说,无论是这10%优秀导生的比例,还是综测过程中的酌情加分都不是他们最看重的,他们最看重是在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和认同感。他们愿意为新生班级工作的开展自充话手机话费,而不去问谁付出的多與少;他们愿意自费为身在异乡的新生购买月饼共度佳节,而不去问这是不是导生的工作范围……

在导生的奖励上,建议加大对导生的宣传力度,突出导生的工作成绩及新生对导生的工作认同;针对导生付出与努力,建议在通信费上为导生提供一定的补贴,同时系部可适当拿出一部分班费放在导生手中让他们自行安排班级活动;对90%没有获得优秀称号的导生,建议在志愿者活动、奖学金评定等方面向他们适当倾斜。

参考文献:

[1].丁云霞.导生制:历史发展与概念界定[J].理工高教研究,2010(4).

[2].《上海海关学院导生制实施办法》(沪关院学 [2009]179号)

[3].杨钧博.中秋节,大学生感恩父母的点滴[N].关苑,2010年9月30.

[4].孙桃丽.大学本科低年级学生实行班级导生制的思考[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浅谈选拔大学新生导生的途径 篇12

关键词:新生导生,大学辅导员,导生制

大学生新入高校,从半封闭式的中学到半社会化大学,存在诸如对所学专业、所在城市不了解,对新接触的老师同学存在人际交往障碍等等的困难,而大学辅导员由于各方面工作的限制(尽管按照国家规定每200 名学生配备一个辅导员来管理和教育,但在大多数高校都达不到这样的标准),无法做到对每个大学生全面了解并予以指导。

1 大学实行导生制的必要性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工作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能否为社会主义事业输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然而,每年新生入学带来的繁重事务性工作耗用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及高校扩招剧增的学生人数带来的工作压力,都成为辅导员有效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制约因素。

实行大学导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学导生制以高年级的大学生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相仿,思想相似,导生能够近距离地与新生沟通交流。所选导生又都是思想进步、学习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起到示范作用,形成良好的朋辈关系。90 后大学生,思想活跃,叛逆心强,导生以自己刚刚经历过的大学生活为经验,对新生进行劝导、告诫,胜过辅导员以老师身份的说服教育。因此,在高校对大学新生实行导生制,能够很好地解决大学新生因入学初期而出现的适应性问题、心理问题等。

2 大学新生导生选拔的条件

既然大学新生导生制对于刚进入高校的新生如此重要,那么对于导生应该具备的条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2. 1 思想方面

导生和新生接触较多,对新生未来四年的大学学习及生活具有很大的影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能够引导新生积极向上,确定正确的人生方向。良好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作风表现是衡量一个导生思想层面的尺度。

2. 1. 1 政治素养

大学新生导生应该思想敏锐、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与党的精神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1. 2 道德品质

新生导生在新生刚刚入学期间工作繁多,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要求导生能够甘于奉献、吃苦耐劳,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中与新生保持真诚友好的关系。

2. 1. 3 作风表现

导生要以身作则,认真履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辅导员给予的工作任务,不抱怨、不搞情绪,在新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2. 2 学习方面

首先,选拔导生一个重要的条件是要考察导生的学习成绩,主要原因在于导生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甚至占用学习时间,如果学习力不从心,就会影响自身的学业,导生毕竟也是学生,学习才是第一位的。其次,导生学习成绩优秀,能够给新生一定的指导帮助,有利于新生进入大学后迅速地适应大学学习环境,树立良好的学习目标。另外,学习成绩优秀的导生能够很快在新生中树立起优秀的 “好学生”形象,形成学习的榜样,有利于开展工作。

2. 3 能力方面

一名合格的导生具有突出的综合能力是选拔的重点。

2. 3. 1 组织管理能力

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把各种力量合理地组织和有效地协调起来的能力。组织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素质等基础条件的外在综合表现。导生要带领新生共同完成辅导员交给的各项任务,新生入学后事情繁多,如果导生组织能力不强,不能够及时地完成任务,则会影响整个年级的工作进展,造成工作的拖沓。

2. 3. 2 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在运用过程中使用字、词、句、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导生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如果导生不能言简意赅的将所要做的事情表达清楚,学生则不会明白要去做什么,造成行动的混乱或是人员行动不统一。

2. 3. 3 沟通协调能力

沟通协调能力的一个体现就是合作意识,团队合作是任何组织都不可或缺的。在带领新生期间不仅要求导生之间要有团队合作意识,导生所带的班级也要与导生形成一个团队,在 “共进退、共荣辱”的合作氛围中顺利完成新生入校后的各项工作。

2. 3. 4 承受挫折能力

导生也是学生,工作中必然会存在问题,受到领导老师的批评,而此时导生心生退却或是抱怨连连不认真完成工作,也会影响整个工作进程。挑选导生时一定要选择那些心态较好,能够经受挫折,把老师的批评当成是促成自己成长历练过程的学生,只有具备良好心态的导生才能将工作做得有条不紊。

2. 4 成熟度方面

成熟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心理成熟,二是环境熟悉。心理成熟是指学生具有对新生成长上的指导能力。导生是新生步入大学校园接触到最多的人,最容易得到新生的信任。大一新生初入大学,对未来非常迷茫,有比自己年长的学哥学姐,自然会向他们请教。因此,导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成熟度,能给新生必要的指导,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生活目标。环境成熟是指导生不但对所处大学环境能够熟悉,而且对大学周边及所在城市熟悉,以便能够在新生不熟悉地理环境的时候,给予帮助。在此基础上要求导生具有大局观念,在团队合作意识的基础上,导生不能只看自己所带的班级团队,而忽略了其他班级团队,要求导生能够站在老师、学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以一己之私怠惰工作。

3 选拔大学新生导生的途径探究

科学选拔大学新生应该坚持以下几个思路:

坚持标准,从严选拔; 深入了解,考察全面; 民主选荐,公开竞选。

3. 1 坚持选拔标准,严格选拔

按照导生选拔条件,导生要思想突出,政治觉悟强、乐于奉献,甘心为团体服务,在新生面前能起到表率作用。学习较好,能力突出,能够带领团队完成辅导员老师的工作安排。成熟度较高,熟悉环境且心理较成熟,能够给予新生较成熟的意见。

3. 2 深入调查,全面考察

导生的言行对每一个新生来说都有示范作用。首先,一般都会选取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干部作为导生。学生干部平时与老师接触较多,对于学生干部的能力、性格、学习状态比较了解。其次,侧面了解其他学生干部对准导生的评价,通过其他普通同学来了解该准导生。最后,深入到课堂、宿舍,与任课老师和宿舍管理人员了解情况。全面考察导生的工作能力、思想状态,学习状况等。

3. 3 民主选举,公开竞选

民主选举导生主要包括报名、面试、审核、民主投票。报名,确定导生的选拔的条件; 面试,主要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应急能力、思想认同等; 审核,主要是审核学习成绩。有些学生干部学习成绩较差却能力较强、热情较高,因此,学习成绩的审核必须严格,以免被热情冲昏头脑而耽误学业; 民主投票,导生选拔投票不仅需要主要学生干部的参与投票,也要有主管学生的辅导员及领导参与,学生干部的意向能够体现出年龄相仿的新生性格偏好,选出的导生能够较快地融入新生之中,辅导员老师及领导参与,则会体现出老师对导生能力素质的要求和认可。

参考文献

[1]丁云霞.“导生制”在大学新校区学生事务管理中的应用与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4).

上一篇:婚恋责任意识下一篇:输配电地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