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与服务系统

2024-12-09

酒店管理与服务系统(精选12篇)

酒店管理与服务系统 篇1

1引言

模型部件作为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的三大部件之一,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研究人员基于先进的软硬件技术,给出了多种模型表示方法[1,2,3,4],实现了多种模型管理、组合与服务机制,在多模型辅助求解决策问题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3,4,5,6,7,8],为多模型辅助决策提供了手段,但难以对网络环境下多种形式的模型资源实施统一管理和服务。

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模型辅助决策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发展,积累了一大批基础模型和专用模型资源,为模型辅助决策奠定了基础,也为模型管理与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各模型研制单位采用不同的技术体制研制、改造模型,导致模型资源在物理上是分布的,在技术上是异构的,而目前缺少为网络环境下各种文件格式的模型资源实施统一管理和一体化服务的有效手段;大多数模型系统是针对具体的应用背景而研制的,模型是执行流程控制中的一个固定环节或过程,按固定的方式使用,缺乏有效的模型资源共享与应用手段。因此实现多种形式模型资源的管理,并提供配套的模型应用手段,是模型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迫切需求。

针对现有成果的不足,结合多模型辅助决策的现实需求,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通用模型管理与服务系统,实现了网络环境下标准动态链接库、COM组件、标准应用程序、Web Service等多种类型模型资源的统一管理与服务,并提供以决策问题分解为导向、自顶向下的模型框架生成和以功能聚合为导向、自底向上的模型组合生成两种配套的多模型辅助决策机制,为多种类型辅助决策模型资源的管理、服务和应用提供了一整套解决方案。

2模型描述规范

模型描述信息是实现各级各类模型管理与共享服务的基础,必须具有较强的可描述性、实用性和完整性。模型描述信息包含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次。

2.1 模型语用信息

模型的语用信息描述模型的分类、用途和版本等信息,主要包括:模型名称;模型应用领域与分类描述信息,可以根据不同的视角描述模型的应用领域与分类;模型用途描述信息;模型版本信息。

2.2 模型语义信息

模型语义信息描述模型的原理、研制情况、审核情况和接口参数的语义信息等,主要包括:模型原理描述信息;模型研制情况描述信息;研制单位及主要完成人信息;版本变更信息;模型审核信息;模型批准信息;模型方法含义描述信息;输入输出参数含义描述信息;模型关联文件信息,描述模型关联的数据文件、帮助文件、资源文件、依赖的库文件、临时文件等。

2.3 模型语法信息

模型语法信息描述模型载体的类型、定位信息、以及输入和输出参数的语法结构,主要包括:模型开发与运行环境信息;模型文件载体类型信息;模型资源的定位描述信息,包括IP地址及端口号、模型文件绝对路径或Web服务地址;模型方法的调用信息,包括模型类名称、模型方法的调用名称、输入输出参数数量等;输入输出参数格式信息,包括序号、输入输出标识、名称、类型,以及可选的长度、精度、缺省值,可选最大值和最小值等。

3总体设计

按照“集中管理、统一服务、灵活配置”的基本原则和设计思想,通用模型管理与服务系统分为模型描述、模型信息管理、模型应用和模型服务四个工具,在网络环境下部署成模型服务端、模型信息管理端、模型应用端三类节点,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根据实际使用环境和计算机配置情况,系统可灵活配置数据库服务器,可部署成多个独立节点,也可与其他节点一起部署;上述四类节点可部署在一台计算机上,形成最小规模的系统;在同一个应用环境中,可部署多个模型应用端和模型服务端节点。

模型描述工具 部署在模型服务端,以半自动的方式实现标准动态链接库、COM组件、标准EXE以及Web服务等类型的模型资源的描述,形成规范化的模型信息描述文件;利用托管技术,生成规范的模型资源托管代码,这是实现模型资源统一服务的基础。

模型信息管理工具 部署在模型信息管理端,主要功能包括:接收模型服务端发送的模型信息描述文件,将规范化的模型描述信息注册到模型信息库中;主动或被动注销模型信息库中的模型描述信息;根据模型用户的查询请求,对模型信息库中的模型描述信息进行查询和筛选;根据模型服务端的要求,对模型描述信息进行更新和升级;根据需求动态建立、修改模型分类体系,便于模型的分类管理和应用。

模型组合应用工具 部署在模型应用端,支持两种多模型共同求解决策问题的机制:一是以功能聚合为导向,以搭积木的方式、自底向上聚合现有模型资源,形成满足需要的复合模型;二是以决策问题分解为导向,自顶向下分解决策问题,逐层细化,将元问题与现有模型关联,形成符合决策问题求解逻辑的多模型求解框架,其实质也是一个复合模型。第一种机制可以在现有模型资源的基础上得到更加灵活、更加丰富的复合模型资源;第二种机制则更加符合人们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习惯。这两种机制相得益彰、优势互补。主要功能包括:提供组合模型运行控制流和信息传递流的可视化编辑功能;生成控制子模型运行的脚本;提供解释机制,将子模型服务请求提交给相应的模型服务端。

模型服务管理工具 部署在模型服务端,主要功能包括:侦听并接收网络环境中模型应用端的模型服务请求;解析模型服务请求,设置、装配模型输入输出参数,形成规范化的模型服务调度命令;通过服务引擎调度模型运行,记录、管理模型运行结果和日志;按照指定的模型输出参数传递方式,将模型运行结果返回模型应用端。

4关键技术

4.1 托管代码生成

辅助决策模型的载体形式有多种,本系统支持以下四种常见的形式:

(1) 标准动态链接库形式,一般为DLL文件;

(2) COM组件形式,可以为DLL或EXE格式的文件;

(3) 标准应用程序形式,一般为EXE文件;

(4) Web服务形式。

一方面,对模型进行规范化描述是模型管理与服务的第一步,是实现“集中管理”的基础。为了确保上述四种载体形式模型的描述信息准确性一致,同时减轻工作量、提高效率,要求系统尽可能自动提取模型的相关信息,尤其是用于模型调用的语法信息。另一方面,四种载体形式模型调用的方式各不相同,为了实现“统一服务”,要求系统采用先进的软件技术生成具有统一服务接口方式的中间代码。

反射(Reflection)技术是.Net框架中的重要机制,可以在运行时获得.Net中每一个类型(包括类、结构、委托、接口和枚举等)的成员,包括方法、属性、事件,以及构造函数等信息,同时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实现实例的动态创建和调用。利用Visual Studio.Net开发平台中的反射技术和配套的系列工具程序(如Tlbimp.exe,Dumpbin.exe和wsdl.exe),系统实现了“托管”代码生成和部分模型描述信息的自动提取,确保了“集中管理、统一服务”的设计思想。

对于不同的模型载体形式,在托管代码生成与模型信息提取时,使用相应的工具来实现,基本过程如图2所示。

COM组件类模型 使用类型库导入程序Tlbimp.exe,提取标准 COM 组件文件中的组件信息,并转换为等效的.Net Framework 程序集。

标准动态链接库类模型 使用Microsoft二进制文件转储器Dumpbin.exe,可以提取32 位标准动态链接库文件中的函数信息,并转换为等效的.Net Framework 程序集。

Web服务类模型 使用Web服务实用工具Wsdl.exe,可以根据 WSDL 协定文件、XSD 架构和.discomap发现文档,提取Web服务信息,并生成等效的.Net Framework程序集。

应用Visual Studio.Net中的反射技术生成托管代码的基本过程如下:

(1) 使用Assembly类型定义和加载程序集,并创建实例。

(2) 使用Module类型获取模块中的类和全局方法。

(3) 使用ConstructorInfo类型获取构造函数的名称、参数、访问修饰符(public 或private)和实现详细信息(abstract或virtual)等。并使用Type类型的GetConstructors或GetConstructor方法调用特定的构造函数。

(4) 使用MethodInfo类型获取方法的名称、返回类型、参数、访问修饰符和实现详细信息等。并使用Type的GetMethods或GetMethod方法来获得特定的方法。

(5) 使用FiedInfo类型获取字段的名称、访问修饰符(public或private)和实现详细信息(如static)等,并获取或设置字段值。

(6) 使用EventInfo类型获取事件的名称、事件处理程序数据类型、自定义属性、声明类型和反射类型等,添加或移除事件处理程序。

(7) 使用PropertyInfo类型获取属性的名称、数据类型、声明类型、反射类型和只读或可写状态等,获取或设置属性值。

(8) 使用ParameterInfo类型获取参数的名称、数据类型、是输入参数还是输出参数,以及参数在方法中的位置等。

4.2 模型应用框架

决策问题常常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子问题构成的复杂问题,往往需要多个模型共同求解。一般有两种求解决策问题的思路[9]:一是以功能聚合为导向,自底向上组合现有模型资源,形成满足需要的复合模型来求解;二是以问题分解为导向,自顶向下分解决策问题,逐层细化,将元问题与现有模型关联,形成符合决策问题求解逻辑的模型框架,其实质也是一个复合模型。第一种思路可以在现有模型资源的基础上得到更加灵活、更加丰富的复合模型资源,第二种思路则更加符合人类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这两种思路相得益彰、优势互补。它们共同的前提是模型库中包含足够的原子模型资源。

本系统提供两种模型应用框架:一是以功能聚合为导向,提供自底向上组合现有模型的功能;二是以决策问题为导向,提供自顶向下分解决策问题、生成求解框架的功能。对两种功能进行统一设计,确保界面风格和操作流程基本一致,功能结构如图3所示,主要功能如下:

可视化编辑 提供模型组合或决策问题分解的可视化编辑功能,完成运行控制流和信息传递流的编辑和设置。其中,问题描述模块描述当前问题或复合模型的基本属性;控制流定义模块以可视化的方式定义当前问题包含的子问题,或当前复合模型包含的子模型之间的顺序、循环和分支及其嵌套关系,形成与问题处理一致的控制流;模型匹配模块采用“用户主导选择、系统辅助提示”的策略,根据模型的规范化、结构化描述信息提供模型匹配的提示,辅助用户为元问题或模型节点匹配合适的模型;信息流定义模块定义与元问题或子模型匹配的模型资源之间的输入输出关系。

脚本生成 脚本生成的实质是利用元问题和关联规则来描述完整的用户视图脚本生成过程中,首先检查组合模型或模型框架的结构完整性和参数完整性。基于EBNF编码格式,模型脚本存储为规范的XML文档,具有语法严格、控制流程明确、支持语法检查、便于管理和修改等特点,因此,也可以面向高级用户。

服务请求 根据脚本中的控制流和信息流描述信息,组装模型及其参数信息形成服务请求报文,向模型服务端发送模型服务请求报文,并接收模型服务结果。

在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中,约定如下:

(1) 结构化控制流约定:根据G.Jacopini和C.Bohm的结构化理论,将子问题或子模型之间的控制流程简化为只包括顺序、循环、选择三种基本的结构:顺序结构,或称串行结构,即子问题或子模型按前后顺序依次执行。无条件约束的并行可以转化为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即一个或多个子问题或子模型在满足一定条件下的多次反复执行。选择结构,根据条件决定选择执行某个分支下的处理。在理论上,三种结构关系可以任意组合和嵌套,但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尽量清晰、嵌套层次应该尽量精简。

(2) 数据预处理功能模型化约定:在实际应用中,传递的输入输出参数在类型、长度和精度上往往存在差异性,为此,在定义信息流传递的过程中一般需要进行数据转换和清洗等预处理操作。将数据预处理功能模型化,既减轻了可视化编辑功能的负担,同时使问题求解的结构更清晰和直观。

(3) 输入输出参数约定:当模型通过数据库传递参数时,该参数的数据类型要求为字符串类型、其内容为数据库连接串信息,实际的数据库存取操作由模型完成;通过文件传递参数时,该参数的类型要求为字符串、其内容为数据文件的绝对路径文件名,实际的文件存取操作由模型完成;当模型通过多维数组传递参数时,要求转化为通过数据库或文件进行传递。

5结语

模型辅助决策是决策支持系统中的研究重点和难点。立足于模型资源的现有技术体制,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通用的模型管理与服务系统,支持网络环境下不同载体形式模型资源的统一管理与服务,实现了模型信息的描述、管理与维护,提供了模型组合生成和决策问题求解模型框架生成两种主要的模型应用机制。随着模型资源的不断丰富,以及决策问题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如何在异构平台上实现各种辅助决策模型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服务,如何实现模型的自动匹配与快速选择,是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难点问题。

摘要:模型管理与服务一直是决策支持系统的核心研究问题,现有成果一般只支持特定应用领域下的单一形式的模型资源的管理与服务。结合多模型辅助决策的现实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通用模型管理与服务系统,实现了网络环境下多种形式模型资源的集中管理与统一服务,并提供以决策问题分解为导向、自顶向下的模型框架生成和以功能聚合为导向、自底向上的模型组合生成两种配套的模型应用框架,为多种形式的模型资源的管理、服务和应用提供了一整套解决方案。

关键词:决策支持系统,模型辅助决策,模型库,模型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文伟.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开发[M].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韩柳欣,王浣尘.决策支持系统构模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C],2000.

[3]赵莹.决策支持系统中模型表示方法的研究[D].大连:大连铁道学院,2001.

[4]李牧南,彭宏.基于Agent的模型表示与模型复合[J].计算机应用,2006,26(4):891-894.

[5]陈晓红,刘磊辉.DSS模型库管理系统中模型复合技术研究[J].微计算机应用,2004,25(2):141-144.

[6]韩祥兰,吴慧中,陈圣磊.基于多Agent的分布式模型管理与组合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10(12):114-119.

[7]李楠,郑晓薇.基于C/S的分布式DSS模型库管理后台服务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2):335-337.

[8]林杰,张丽峰,薛行.基于UDDI的分布模型管理[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10(3):276-280.

[9]戴超凡,冯?赫.面向决策问题分解的模型框架生成[A].第五届中国软件工程大会(CCSE 2008)[C],2008.

酒店管理与服务系统 篇2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以上学历者,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现代酒店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扎实的酒店管理知识和技术能力,能在各类酒店、餐厅以及其他相关单位、部门从事餐饮管理、服务工作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另外,本专业的旅游类方向培养熟悉旅行社业务,能从事旅行社管理及导游服务的人才。

三、知识结构及技能要求

(一)知识结构及要求:

1、具有酒店专业所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酒店专业所必须的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3、掌握一门专业语言。

4、掌握酒店餐厅、前厅与客房服务的基础知识。

5、掌握导游的基本技能及旅行社的常规性业务。

6、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的一般知识。

(二)技能要求

1、具有处理酒店服务与经营管理工作实际问题的一般能力。

2、掌握中西餐服务程序、服务技能和技巧。

3、掌握鸡尾酒的调制方法(X种)。

4、具有按规范要求独立进行客房接待、清洁整理和检查的能力。

5、具有按规范要求独立进行餐厅接待服务的能力。

6、初步具有餐厅处理顾客投诉的能力。

7、具有熟练的使用普通话及一种外语进行接待和服务的能力。

8、具有熟练的运用常用计算工具的技能及计算机操作一般技能。

9、达到中级餐厅服务师和中级客房服务师及接待中级服务师证书。

10、熟悉旅行社业务,毕业时能够拿到普通话类的全国导游证。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基 础 模 块

(一)法律基础知识(36学时,其中授课24学时,实训12学时)主要讲授与学生学习、工作关系密切的、常用的有关法律的基本知识。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观看录像等实训活动,使学生初步做到知法、懂法、自觉守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36学时,其中授课24学时,实训12学时)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求职技巧和求职方法。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三)应用文写作(36学时,其中授课24学时,实训12学时)《应用文写作》应贯彻大纲关于“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侧重学习公文类、宣传类、法律类、经济类、事务类、礼仪类和涉外类共七大类应用文体的写作,从现实生活和未来从业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学练,为学生形成职业岗位技能和社会交往能力奠定基础。

(四)普通话(36学时,其中授课18学时,实训18学时)《普通话》主要讲授普通话中声母与韵母的标准发音,学习辨析发音困难的字词。通过读句、段、文章及即兴演讲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教学中,以教师的“讲”为主导,以学生的“练”为主线,最终使学生达到能够用流利的普通话与他人交流,词汇语法应用正确,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取得二级以上的等级证书。

(五)英语初级口语(180学时,其中授课90学时,实训90学时)《英语初级口语》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主要讲授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最常见的口语词汇、语法、句型,对话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的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并为学习专业英语打下基础。

(六)商务礼仪(72学时,其中授课48学时,实训24学时)《商务礼仪》主要讲授酒店活动内的礼仪行为、规范和要求,讲授站姿、化妆、坐姿、步态、日常礼仪、电话礼仪、接待礼仪、洽谈礼仪、签字仪式等要求,提高学生的礼仪素质。

《商务礼仪》的技能训练要求从站姿、坐姿、步态、化妆到日常礼仪、电话礼仪、接待礼仪、洽谈礼仪、签字仪式等进行训练。通过训练纠正学生违背礼仪规范的坏习惯,使学生熟练掌握商务礼仪中的技能,树立礼仪意识,完善自我形象,提高交际能力,为将来从事商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计算机应用(72学时,其中授课36学时,实训36学时)《计算机应用》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其应用技术,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要求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信息高等技术考试》中的《办公软件应用》模块的考试,并获得该模块的初级操作员证书。

(八)体育(36学时,其中授课12学时,实训24学时)《体育》讲授篮球、排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的技巧,学习国家教材规定的健身操及武术运动项目。使学生熟悉常见的体育项目,便于其选择适合自身的一类加以训练,最终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九)形体训练(72学时,其中授课12学时,实训60学时)《形体训练》讲授形体训练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主要进行形体训练:形体基本素质训练、基本形态控制训练(站姿训练、坐姿训练、走姿训练)、把杆训练、徒手健美操训练、舞蹈练习、交谊舞等,通过训练使学生具有鉴赏、表现形体的能力,养成终身锻练的习惯,使学生达到酒店业形体规范的要求。

专业技能模块

(十)酒店经营与管理(72学时,其中授课60学时,实训12学时)《酒店经营与管理》讲授酒店的餐厅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商场管理等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餐旅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方法和途径,具备一定的解决企业经营中问题的能力。全面理解酒店企业的产品、顾客需求等问题。把握现代酒店的经营环境、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系统掌握酒店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方法;强化管理意识,培养高素质管理人员,以满足现代酒店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需要。

(十一)饭店英语(180学时,其中授课90学时,实训90学时)《饭店英语》是一本包括150多个情景对话,密切联系饭店服务实际,从总台、客房、餐饮,分部门、按岗位进行对客服务的实用口语教材。教学重点是以口语训练为主,通过背诵课文、模仿句型、表演对话训练口语、听力,尤其是角色扮演对学生进行餐桌礼仪和餐桌用语、酒店的日常服务(客房、登记、结账等)用语、旅游资讯、观光介绍、交通工具的用语、娱乐和体育活动设施的用语、商务中心设施介绍用语等进行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饭店各岗位英语使用能力,提高服务质量。

(十二)前厅服务与管理(72学时,其中授课54学时,实训18学时)《前厅服务与管理》讲授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酒店前厅业务范围、要求和服务规范,使学生具有熟练的礼宾大厅服务、总台服务、总机服务、综合服务、前厅销售、前厅管理、人员管理前厅布局和质量控制等各项前厅接待服务与管理的知识。

《前厅服务与管理》的技能训练,要求从礼宾大厅服务、总台服务、总机服务、综合服务、前厅销售应进行严格训练。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前厅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熟练的预定、接待、沟通、结账等各项前厅服务技能。懂得顾客投诉的一般处理原则。热爱并能胜任饭店前厅服务与管理工作,达到前厅服务中级工标准。

(十三)客房服务与管理(144学时,其中授课72学时,实训72学时)《客房服务与管理》讲授客房服务与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客房服务的范围、规范、要求和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客房服务的意义和作用。客房的种类与布局、清洁保养、对客服务、客房管理。

《客房服务与管理》主要训练学生饭店客房服务的操作技能,标准间及套房的布局、客房的清洁保养,公共区域的清洁保养,中、西式铺床,客房接待服务程序等,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客房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饭店客房部运行与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具有熟练的清洁保养和对客服务的技能,热爱并能胜任饭店客房服务与客房基层管理工作。掌握规范化操作的技能,达到客房服务中级工水平。

(十四)餐厅服务与管理(180学时,授课108学时,实训72学时)《餐厅服务与管理》讲授餐厅服务的意义、特点、要求、程序和方法,中、西餐服务,中、西餐宴会服务,餐饮部机构设置、人员管理、物资管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内容,使学生全面了解餐厅服务的意义与作用。

《餐厅服务与管理》主要训练学生饭店餐饮服务的操作技能;托盘训练、中餐摆台、西餐摆台、餐巾花的基本折叠方法,斟酒、分菜操作等技能。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餐厅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熟练的中餐、西餐、酒水及宴会服务技能。掌握餐厅服务的规范化操作技能,达到餐厅服务中级工水平。

(十五)旅行社业务(72学时,其中授课48学时,实训24学时)《旅行社业务》主要讲授旅行社产品设计、旅行社产品的促销和销售,旅行接待和导游服务质量、旅游事故处理和旅游保办理等内容。《旅行社业务》主要实训门市接待和销售,各种设备的使用操作、咨询的回应与解释、预付款手续办理投诉处理、门市接待;计调工作。设计组合旅游产品、接待业务的分类及综合建档、研究接待计划及制定合适的接待方案、变更的处理、成本控制及预算;产品设计和促销;市场调查和预测法的运用、旅行产品的设计、产品价格策略的运用、保价、信息获得和运用等。通过学习和实际操作了解、熟悉旅行社各部门的具体操作流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应变能力。

(十六)导游业务(72学时,其中授课48学时,实训24学时)《导游业务》讲授导游服务、导游人员的选择与管理,导游相关业务知识、导游工作规范、导游服务技能、旅游责任等内容。

《导游业务》主要实训导游带团技能。接待初期、接待中期、接待结束阶段,导游语言技能;特点、原则、要求,运用实例,导游讲解技能,原则、技巧、运用实例,导游地陪工作规范,导游全陪工作规范,处境领队工作规范,景区、景点导游工作规范等。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导游的一般接待程序、接待服务细节、工作事故的处理和预防等。

(十七)陕西导游(72学时,其中授课54学时,实训18学时)《陕西导游》讲授陕西典型的自然、人文景观,使学生熟悉省内旅游景点,学会写导游辞,提高现场导游水平。

(十八)旅游政策与法规(72学时,授课54学时,实训18学时)《旅游政策与法规》讲授我国各法律部门中与旅游业息息相关的内容及各类独立的旅游法,使学生树立行业法律意识。

(十九)服务语言艺术

《服务语言艺术》讲授服务业的日常礼貌用语、交际的语言技巧。提高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语言习惯。

(二十)食品营养与卫生(36学时)

《食品营养与卫生》讲授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 营养卫生的标准及营养配餐。

(二十一)音乐

《音乐》主要内容包括民族音乐介绍、西洋古典音乐介绍、现代流行音乐介绍三大类,每类音乐的学习中分历史背景、典型任务及典型作品,其中现代部分将就现代流行音乐的各类风格及其形成背景,音乐流派进行详细讲解。

(二十二)餐旅会计

《餐旅会计》讲授餐旅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酒店的成本核算和会计知识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二十三)心理学

《心理学》讲授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特点,掌握提高服务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二十四)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讲授公共关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社交语言艺术,掌握一般社会交往、接待礼仪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树立正确的公共关系意识,学会工作和生活中最基本的焦急方法和技巧,具有一定的公共关系工作能力和一定的交际语言技巧,具备独立开展一些浅层次的公共关系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工作中各种关系的能力。

五、实训模块

包括军事训练、专业实践(实训)及考级、综合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

(一)实践教学

饭店服务与管理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该专业 特点在专业课(必修课),特别是技能性强的课程教学时间内均应安排一定的实习(实训)时间,并不得少于该课程课时数的30%,实践教学可采用以下形式:

1、操作演示和训练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可采用在课堂理论教学中辅以操作演示或单独开设操作训练课两种办法。

2、模拟

模拟是学生动手实践的第一步,饭店服务的教学内容应安排比较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模拟。

3、见习

通过实地观察和了解,使学生获得饭店服务及相关工作的感性和知识。

(二)综合实习

综合实习的任务:综合实习是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是将学生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转化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综合实习的主要任务是检验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强化前厅、客房、餐厅、康乐服务与管理等专项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主要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职业意识、养成职业习惯的重要措施。综合实习的目标,使学生全面掌握饭店对客服务的基本程序和操作技能,具备胜任饭店前厅、客房、餐饮、康乐等对客服务的能力,达到主要岗位中级工水平。

实习集中安排在第三年(第5、6期)进行。应尽量安排管理良好的三星级以上酒店,在有经验的师傅和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综合实习内容包括:

1、根据实习岗位的不同,实习内容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前厅部:熟悉前台接待业务,了解前厅的业务范围。

②餐饮部:进一步加强中餐服务、西餐服务、酒吧服务和宴会服务技能。

③客房部:熟练掌握客房清扫顺序及基本方法,熟悉楼层接待服务。

2、接触所在部门的投诉事件,并掌握其一般处理的程序及方法。

论酒店服务与酒店发展的关系 篇3

关键词:酒店餐饮;服务质量;管理与控制;酒店发展

一、酒店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一)服务品质决定酒店效益

在服务经济时代,酒店服务成为酒店之间竞争的焦点,服务质量是决定酒店营销效果、经济收益和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是酒店的生命线。提供顾客满意的优质服务便成为酒店成功的关键。对以服务为主的酒店来说服务质量是和利益成正比的,如果一家的服务质量不好那么这家的经济效益一定不理想。这所以秉承“顾客就是上帝”这一理念就是提醒企业服务至上,顾客才是给你带来经济效益的第一因素。

(二)服务是酒店的灵魂

服务不仅仅是“欢迎光临”这么简单,企业应该打破这个传统观念。企业内部应该有一套自己的成熟的服务理念。例如沃尔玛的座右铭“顾客是上帝”、“尊重每一个员工”、“每天追求卓越”。坚守这样的理念沃尔玛才成为世界一流的零售商。我认为酒店要想获得更大的利润就是满足顾客的每个要求,处处为顾客着想。当你在工作中实践这些你会发现最大的受益人就是企业本身。

二、提高酒店服务质量的措施

(一)提高人员素质

现如今每个企业都注重服务质量,可以说服务是企业的灵魂。更别说以服务为主的酒店了。好的服务质量可以为酒店赢得大量的忠实顾客,如果酒店没有了顾客那么什么都不是。那么提高服务质量是酒店管理人员研究之重。1.提高人员素质首先要求管理者要照顾员工,感动员工,这样员工可以把这份爱转给顾客,这也就是“爱的循环”,另外员工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带到工作岗位上,要时时刻刻保证微笑服务。2.全员服务意识,管理者要求员工做到的礼貌礼节自己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到从上到下团结一心。这样才能带给顾客温馨如家的感觉。

(二)提高服务意识

酒店服务的规范化是优质服务的基础,酒店的规范应根据“宾客至上”的观念,站在客人的角度考虑问题。1.利用增值服务笼络人心,例如设置等候区域,这样顾客在排队等位置时可以到免费区下棋,可以玩小型室内游戏,这样不只留住了顾客,还可以为酒店赢得好的口碑。2.酒店的差别来自于细节,细节服务与个性服务相辅相成,细节体现酒店的差异。所以酒店应更在意细节服务,服务人员在服务顾客时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别遗漏任何可以服务顾客的机会。如有时细致温馨的服务更能让人感动,更能赢得客人的忠诚。

(三)提高服务的技能水平

酒店在录用员工时要保证员工能给酒店带来利润,企业不养闲人,每个员工都要给企业创造利润,这样员工素质就可以保证。管理人员定期培训以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求员工平等对待每个顾客。

三、服务人员的管理与控制

管理层要真正理解服务的特性和管理要点,要求管理者的专业知识过硬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做好每天的早课,关心每个员工的心理动态,调动服务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管理者而言,作业管理在服务业的运用并不比服务员工的日常工作容易。要对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故作出及时的补救,如员工生病或者辞职。或者员工在工作时造成的失误。正确面对顾客的反馈,避免委屈员工也要满足顾客的要求。提高服务员工的技能,调动工作积极性。

(一)要采取措施对服务人员进行激励

可能采取的激励手段包括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一阴一阳两种措施的应用,可以满足员工不同层面的需求,只有前面满足其需求,才能让员工能够在酒店中即能在短期内好好工作,又能在长期获得一种职业生涯方面的长远眼光,纵观当今世界管理比较好的酒店,无一例外都具有其激励体系,既包括薪酬激励、福利激励,又包含又各种荣誉奖励、级别评选等精神领域的激励,甚至有的激励措施已经延伸至员工的家人。

(二)要完成对员工人力资本提升的责任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在人事管理基础上所作出的调整和改进,这是转变了原有的那种以“成本”观念为指导的对人的看法,如果把视野放长远,实际上对员工的投入就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而这种投资从终极意义上来看,是可以给企业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的。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建议酒店應该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并且采取多种手段为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开辟通道,只有有了通道,员工才能够有奔波的目标和动力,才能通过努力工作,努力为客人服务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如此才能实现酒店一方和员工一方的双赢效果,这是员工管理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方面。

(三)加大对员工工作的控制力度

控制是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计划和目标被分配下去以后,如果没有控制工作,在饭店里也叫督导工作的话,那么原有的计划、目标、操作标准等就可能很难落实到位,为此,应该加强监管力度,需要采取多方面措施来实现这个目标。首先需要成立监管部门,然后就是监管人员的选取,必须要找到那些真正能公共执法、公正不阿的人员来实现这个功能。在酒店总经理的工作中,在例会中,必须加大监管部门与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通过不断磨合,最终能够实现员工从被动控制到主动自我控制的转变。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一些基础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到位,比如工作岗位说明书的编制,以及之前的工作分析等内容,不同的酒店其情况不同,不能抄袭别的酒店,而必须由酒店总经理领导,人事部经理牵头,真正把这个事落实下去。(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瓦拉瑞尔 A.泽丝曼尔,玛丽·乔·比特纳,德韦恩 D.格兰姆勒.服务营销(张金成,白长虹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

[2]理查德·诺曼.服务管理:服务企业的战略与领导(范秀成,卢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克里斯廷·格罗鲁斯.服务管理与营销:服务竞争中的顾客管理(韦福祥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酒店管理与服务系统 篇4

一、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助力科研管理与决策

1. 灵活的权限管理

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与ARP一期的查询系统相比, 有灵活的权限管理功能, 通过用户、权限、资源目录和报表来对不同用户使用ARP信息资源进行授权。既可以有效管理信息资源, 又可以满足不同工作性质的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如“决策支持”资源目录显示的是对ARP系统数据的分析, 可供研究所领导和相关管理部门负责人对研究所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 进而为决策提供依据。“报表分析”资源目录是各个模块的报表分析结果, 使用者是相关管理人员, 可以快速得到各类数据的报表分析结果, 并导出报表数据, 对自己所管理的工作进行全面分析了解, 也可以对系统中信息维护的情况进行查对比较。“信息查询”资源目录包括了全所科研活动中的人、财、物、科研产出物信息等, 是内容最为丰富的一个资源目录, 资源目录可以对全体职工和研究生开放, 同时也可以有选择地对不同的用户限制部分资源的查询。知识产权查询包括了研究所全部科研产出物信息, 开放查询权限, 可以使职工和学生加深了解、相互监督、相互激励。这种灵活的权限管理既方便了广大职工和学生了解研究所的情况, 使信息资源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 同时通过不同角色用户、权限、资源目录和报表的授权, 为用户定制具有个性化的信息查询菜单, 用户通过角色身份进行信息资源共享, 对敏感信息资源起到保护作用。

2. 丰富的信息资源

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表现形式 (报表、图表) , 数据同步及时, 可满足研究所不同层次用户的使用需求。“个人信息”是使用最多的一个功能, 通过该系统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到与个人有关的所有信息。使用“决策支持”功能, 各级领导可以直接从系统中获取信息。更加方便、灵活、快捷, 同时减少了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的工作量。“报表分析”和“统计系统”给管理部门提供了必要的数据管理分析工具, 他们可以从这些报表中提查询管理工作所需要信息, 给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信息查询”中几乎包括了研究所全部科研活动信息管理信息, 比ARP一期工程的信息查询系统信息量大了很多, 我们将原来在课题查询中的相关科研产出物信息删除 (这部分信息已经包括到知识产权中) , 仅保留课题相关信息, 使内容看起来更加合理。知识产权信息查询对每一个科研人员来说都很需要, 申报项目、写总结、课题组或部门进行产出物统计、管理部门进行绩效管理都可以方便地从“信息查询”的知识产权目录中查到所需要的信息。科技处每年年底对科研人员进行考核的大部分指标也都是通过ARP系统知识产权查询功能核查数据进行考核, 例如成果奖励、发表论文、制定标准、申请专利等等。资产信息查询是使用较频繁的一个功能, 资产部门经常需要向上级部门或地方科委报送研究所的资产分类统计、资产按年代统计数据, 以往在ERP系统中操作比较烦琐, 通过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查询简便、直观、快速, 成为资产管理的一个极好工具。

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还提供了资源服务, 包括研究所的基本信息, 统计信息, 政策法规, ARP相关, 电子资料, 图片资料, 模板资源相关信息等相当于研究所的资料档案库, 给科研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3. 方便的检索功能

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所提供了更为方便灵活的检索查询和分析功能。“关键字索引”提供了快速查询功能, 用户输入报表名称的关键字即可快速查询到所需要的信息或报表;“查询”按钮提供了条件查询功能, 用户可以根据输入的查询条件 (组合) 对信息资源进行筛选, 查找符合要求的信息。这些功能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对信息资源的使用, 可以在系统中快速、准确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

二、ARP系统数据质量是推进信息平台应用的基础

ARP所级系统信息资源平台所展现出来的大量数据都是科研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业务数据, 其中包括科研计划与执行数据, 人力资源数据, 综合财务管理与监督数据, 科研条件数据, 基本建设数据, 电子政务数据, 教育资源数据, 评估评价数据及外部数据等。这些数据有普通用户在线填报的数据, 也有关键用户进行业务操作时审核整理的数据, 如果数据质量得不到保证, 各类用户在信息资源平台中获取的数据不正确, 将会导致结果和决策不准确, 直接影响信息资源平台的应用推进。因此, 推进ARP信息平台的应用, 关键在于基础数据质量, 抓好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实时性对于ARP所级系统十分重要, 目前数据质量已经成为ARP系统的生命线。

1. 保障基础数据的实时性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 对于使用数据的人 (尤其是决策者) 来说, 往往需要更多的实时数据和最新信息, 如果数据信息延迟, 可能会导致当前的决策或推导变成无效。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是手工采集数据, 定期将数据导入到信息系统进行处理和共享。而ARP所级系统是与科研活动同步的管理系统, 在科研活动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数据产生, 科研、业务人员要及时更新数据 (如知识产权数据) , 才能保证信息资源平台为用户提供“鲜”、“活”的数据, 保证ARP系统与科研活动同步, 体现ARP系统的实时性与灵活性。因此, 我们的工作方式应该从向ARP系统导入数据 (平时采集的业务数据年底导入) 转变到从ARP系统导出数据 (随时根据业务管理需要向系统要数据) , 充分发挥ARP系统的数据处理、协同工作、数据共享服务功能, 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率。

2. 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ARP系统信息资源平台对数据的另一个要求是数据的准确性, 即数据必须去伪存真、符合实际。在ARP系统中, 数据的值和描述一定是真实的, 并且和业务系统保持一致, 才能使ARP系统的各项业务信息能真实反映科研管理活动的状态, 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依据。但是系统中的数据是从外界输入的, 大量的原始数据的输入是一项繁琐而又单调的工作, 难免出错。而且当发现错误时, 对数据进行重新的处理比较费时。因此, 首先要加强业务系统关键用户的责任心, 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输入数据的准确性。例如经常通过信息资源平台设置查询条件进行检索查询, 并与系统中已处理数据进行核对, 及时发现错误, 进行修改、去重, 这种方法可以查出大部分数据错误。另外广大用户使用信息资源查询平台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错误, 进行修改, 确保数据准确。

3. 注重基础数据的完整性

基础数据的完整性是指要满足系统对数据项规定的要求, 没有疏忽遗漏,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每一条数据都必须是有意义的, 最好不能为“空”;其次要求我们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不能有任何数据的“丢失”。保证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就是防止数据库产生不正确的数据, 以及防止丢失数据。

在ARP系统数据库中, 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系统设计了很多“必填项”来防止丢失重要数据, “必填项”没有录入, 是不能保存该条数据记录的。但是, 数据质量的保证仅靠软件显然是不行的。实际上, 在整个数据质量的控制过程中, 人仍然是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在准备数据时, 首先要检查“必填项”是否都满足要求, 保证输入的数据符合规定, 而不是为了该条记录能够顺利通过, 随便找一个替代字符填入“必填项”中使之能够通过保存。“必填项”是产出物数据的重要信息, 一定要填, 而且还要填正确, 才能够为科研管理活动所用。除了“必填项”以外, 从应用需求出发, 我们认为所有字段都应该尽可能填全, 数据越完整, 信息量越大, 越能够满足科研管理活动的需求。因为只有所有的字段都有信息, 你才有可能使用信息资源平台统计各类信息, 做出各种业务报表, 满足国家对科研机构基本信息统计的需求, 对研究所的科研管理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三、结语

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是ARP系统中一个重要应用平台, 它将研究所科研管理工作集中展现。ARP系统是研究所科研活动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ARP系统信息资源平台则是对各类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服务, 提升研究所管理工作效率。因此, 灵活有效提取ARP系统数据、友好便捷的用户界面和基础数据质量是深入推进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在研究所管理工作中应用的关键。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实际, 从用户实际需求出发, 继续优化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功能。制定一套合理科学的提升数据质量的管理流程, 坚持不懈地抓好数据质量, 才能支撑起建立在数据基础之上的各类应用, 提高ARP系统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的服务与决策能力。

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求职简历 篇5

公司性质:国有企业、五星级行业类别:旅游业、餐饮、娱乐、酒店

担任职位:接待员工作性质:全职

新光百货(XX.03-XX.05)

公司性质:私有企业行业类别:百货公司

担任职位:收款员工作性质:兼职

广之旅(XX.05-XX.07)

公司性质:国有企业行业类别:旅游业

担任职位:旅游顾问工作性质:全职

广州新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XX.09-XX.12)

公司性质:私有企业行业类别:传媒公司

担任职位:前台文员工作性质:全职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广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 最高学历:中专毕业-XX-07-01所学专业一:酒店管理与服务所学专业二:受教育培训经历:XX.09-XX.07广州轻工高级技工学校酒店管理与服务

酒店管理与服务系统 篇6

关键词:数字资源;信息服务;知识服务;系统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7—0027—03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出版社、档案馆、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数字资源管理与服务机构间的业务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出现了信息与知识服务业务的融合。数字出版业务带动了高校教学模式的变革;开放存取运动拓展了数字图书馆的服务领域,为教学科研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数字档案服务延伸了档案馆的举证业务范畴,开始尝试知识服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开始反思多媒体教室对推动教育改革的作用,涉足开放课程资源与网络学习环境建设。

由信息技术带来的变革,为高校数字资源服务机构带来了新的发展平台和空间,但是在各机构竞相谋求发展空间的过程中,往往因缺乏顶层设计,而导致数字资源、信息系统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重蹈数字化校园建设初期覆辙,形成“资源孤岛”。有鉴于此,在新一轮以数字资源为核心的校园信息化建设中,有必要自顶向下审视学校的数字资源管理与知识服务定位,明确相应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与要求,从而促进高校知识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有序推进。

一、数字资源管理与知识服务概述

高校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知识是学校运行的核心资源,知识创新对于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最直接的意义。[1]知识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强调技术、过程与组织围绕教育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进行有机整合。[2]因此,完整的知识服务应该包括对教育过程参与者的知识资源需求供应管理和知识传播管理,即对知识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利用等知识价值实现活动的过程进行管理。

网络时代,数字资源是知识的主要形态。从资源的产生过程,可以将高校数字资源划分为原创性内生资源和外生性引入资源。原创性内生资源即由本校师生创造的知识内容,包括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所作的学术报告、发明的专利等等;外生性引入资源是指为了学校师生创造知识而提供的知识资源,包括图书馆采购的各类文献数据库、互联网资源等。原创性内生资源体现了学校的学术水平,其价值在于扩大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外生性引入资源体现了同行的学术水平,其价值在于为师生提供知识创造的原料供应。

师生是学校原创性内生资源的主要生产者,需要得到资源的管理、保存以及二次利用服务,如作为职称评审材料的提供、科研项目的申报、成果的鉴定、成果的评奖、学术团队内外的交流共享等事务与活动。同行以及校内外合作者是这些资源的主要消费者,需要得到知识传播服务,如提供信息查阅、全文获取、内容评论等。

外生性引入资源是师生创造知识的源泉,网络环境下知识创造仍然遵循传统的知识共享模式,即师生个人的知识创新是源头,其创新知识被团队吸收成为团队知识,团队知识对组织产生影响上升为组织知识,组织知识又反过来促进个人知识创新。网络知识共享的人文环境并未改变,改变的是知识传播与获取的途径与方式。因此,外生性引入资源的管理以满足师生个人的信息需求为基础,需要尽量减少资源发现、获取的时间和精力。

二、知识服务的信息化特征

高校知识创造、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伴随着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而完成,知识服务具有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触发作用、联动作用、集聚作用和传播作用,[3]信息化支持具有资源网络、社会网络、传播网络等特征。资源网络面向数字资源,提供资源标识、存储、组织、展现与揭示等资源及其关系服务;社会网络面向师生,提供师生信息沟通、圈子组织和人群聚集等人际关系服务;传播网络面向数字资源和师生,提供发现、分享、推送等服务,促成资源与人之间的链接。

就具体服务而言,知识服务根据服务的层次,可以划分为基本服务和深度服务。基本服务以信息资源获取与传递的工具提供为主,如文献资源检索、期刊导航、馆藏书目检索、档案目录查询等,是面向知识领域的数据或信息服务,归于资源网络。深度服务由一系列促进教学、科研、文化传承模式革新的服务组成,以用户为中心,结合师生信息和知识需求,包括信息资源的检索与获取、情报信息服务以及知识服务。这些服务以社会网络为基础,应用传播网络融合在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的领域应用中。

信息资源的检索以满足师生的一站式、一框式信息检索需求,需要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包括原创性内生资源、外生性引入资源,同时能在知识产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在线获取信息资源。典型的应用服务包括统一检索、定题检索与推送等。

情报信息服务是教师了解学科发展动态、确定研究课题所需要的工作。可以辅助教师开展信息分析与研究活动,对信息资源提供综合、整理以及简单的分析服务,以提高教师进行信息分析与研究的工作效率。典型的服务包括定题报告、学科前沿发展现状报告、尖端技术分析报告、竞争性情报分析等。

知识服务以建立知识关联为手段,整合各种互联网资源、文献资源,如专家数据库、专家博客、学术论坛等用以帮助师生发现新的联系、新的发现,直接参与创新过程。知识服务产生于知识的信息服务,能为师生用户提供理解信息的上下文以及各种信息之间的相互关联。典型的应用服务包括数据关联、知识地图、 知识图谱等。

三、数字资源管理与知识服务系统模型

1.数字资源管理

师生原创性数字资源、管理与服务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资源和互联网资源以多种格式分布在各个角落,数字资源管理技术上需满足异构资源的集中管理、分布存储、共建共享等问题,为数字资源提供采集、管理和利用等服务。

信息采集模块需要解决数字资源的信息获取问题,包括对不同标准的资源描述信息和不同格式电子文件的获取,制定统一的资源描述标准和数据规范以及对数字资源的增量获取,应根据师生知识管理习惯定制不同的采集策略和方式,将信息采集模块与个人、团队知识管理相结合。对于图书馆、档案馆等公共服务部门资源,因数字资源描述、揭示、存储均已采用成熟标准如DC、MARC等,其信息采集模块可以通过元数据收割OAI—PMH协议实现信息采集。对于互联网资源,可以通过页面分析、RSS订阅和API接口等方式获取。信息采集模块以汇聚资源为目的,以减少师生信息获取的时间和精力为原则。

资源内容管理承载数字资源存储与访问两大功能,大容量的数字资源需要通过资源内容管理模块实现资源的标准化、规范化存放,并能为资源的多维度利用提供灵活的访问。资源内容管理模块需要考虑数字资源的静态属性和动态属性,静态属性在资源产生之后相对固定,如期刊论文的题名、作者、发表时间等属性;而论文的级别、影响因子则因随业务或环境而变,为动态属性,以满足知识利用需要。为了满足多维度的资源利用需求,传统的基于合集的资源组织方式会带来软件实施上的复杂度,基于属性的扁平化资源组织管理将优于树型结构,在实施中可以参见图论的相关模型进行构建。

资源访问接口层是资源内容管理模块支持领域应用系统的具体交接点。接口包括对单个数字资源的元数据和实体文件访问、具有某些特征的数字资源访问。考虑到信息安全,标准接口还必须处理好对资源的访问控制权限支持,对于资源访问控制可以结合RBAC、ABAC、PBAC以及各类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变种技术。在标准接口技术方面,可以采用Web service等当前主流技术。

2.领域知识服务

知识融合在网络教学[4](e—Learning)、网络科研[5](e—Science、e—Research)和文化传承(e—Culture)等业务领域应用中,提供基本知识信息服务和衍生知识服务。

资源管理、资源导航、资源检索、信息推送是当前师生对知识信息服务的基本要求,随着移动应用的深入,知识信息基本服务需要提供移动版应用,以满足师生随时随地管理与获取信息资源的要求。

面向教育教学,围绕开放课程,汇聚国内外优质课程资源,包括课件、电子课本、教参、笔记、教案、答疑等,连接学校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利用优质学习资源,建立本科课程教学与研究生课程教学相适应的开放课程服务系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面向学术研究,围绕学术团队,建立个人/团队学术资料库,实现个人知识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资源的全文检索、科学数据统计与分析、文献管理、项目管理、合作伙伴管理、团队管理、人才培养管理等工具,为师生学术创新活动提供信息化工具。

围绕电子文档归档,加快传统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优化整合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和特色资源,实现电子文档在线存取、容灾备份和长期保存,建设智能化的档案资源生态环境。

3.公共支撑服务

根据软件架构设计思想宜将公共功能部分独立出来,以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提供重复利用率,因此有必要将认证授权、在线支付、跨库检索、版权保护、内容管理等功能模块进行通用型设计,作为公共支撑服务层。

知识共享是高校知识服务的终极目标,高校资源联盟将是未来知识服务的主要形式,因此跨校认证与授权是高校数字资源管理与知识服务的基础设施,当前的技术已经能很好地支持跨校的身份互认问题,例如Sun公司提供的OpenSSO等联合身份认证产品。

建立集保存、传播、服务于一体的数字版权保护与服务平台,加大高校数字资源版权保护力度,保障学校师生或出版单位的知识产权及其合法收益。建立电子文档、多媒体文档、网站、科学数据等多种形式的数字资源版权保护机制是知识服务的重要保障。

尽管交易支付不是高校知识共享的重点,尤其是面向师生个体的交易支付在传统的文献资源服务中基本不存在,但是随着对个体知识管理/团队知识管理的不断深入,每个个体都将是知识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面向个体/团队的在线支付将必不可少,尤其是每个高校的校内支付体系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提供一个融合校内外支付体系的师生个体/团队消费支付模块。

综上所述,通用的高校数字资源管理与知识服务系统模型如下图所示。

4.系统模型的特点

任何一个信息系统的成功运行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而更重要的是系统运行所蕴含的业务模式和运行维护模式可行。该模型所蕴含的业务模式充分考虑了高校资源管理与服务业务主体的特点和发展需求,不仅能保留出版社、档案馆、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业务部门的原有业务活动,并且可以通过这些业务部门的资源融合,构建全新的资源网络,从而使学校数字资源与互联网资源、特色资源融为一体,为高校知识资源服务,有利于扩大学校知识资源的利用率,增强学术显示度。

在领域应用系统层,各相关业务部门能分别发挥领域业务优势,在公共支撑服务层的支持下构建社会网络和传播网络,优化传统业务,创新知识服务模式。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可以在E—learning领域建设情景式交互学习环境,并将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数字图书馆资源、档案馆的数字档案资源、出版社的数字出版物等资源与学习场景进行关联,以实现数字资源一站式关联获取。图书馆可以在E—science领域提供分学科信息门户、学术团队知识管理服务等,并在服务中将出版社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进行应用,以确保知识共享的合法性。档案馆可以在E—culture领域建立大学名人博物馆、学术博物馆等,并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进行关联,以增强史料可信度。

知识创新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开放合作共享,高校数字资源管理与知识服务系统的运行也离不开各相关业务部门以及高校之间的开放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夏桂华,金涛.知识管理在提高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13—15.

[2]韩锡斌,杨娟,陈刚.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数字校园的概念、架构和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05(8):39—42和79—80.

[3]关家麟.知识资源与服务对科技创新能力的支撑研究[J].情报探索,2007(10):3—6.

[4]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2(2):8—12.

[5]常唯.e—Science与文献情报服务的变革[J].图书情报工作,2005(3):27—30.

数据库服务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篇7

1 数据库服务系统维护

数据库服务系统是用户与数据访问的接口, 肩负着支撑用户业务数据管理, 以及与第三方软件进行数据通信的使命。在整个应用型系统中, 它是应用管理系统的核心。业务往来中重要的是数据, 数据是应用型软件流通的血液。数据库服务器系统主要应用于数据的管理, 它为用户的数据访问提供数据支撑。如果一个系统没有合法完整的数据结构, 那么该款应用软件也就成为了空壳。为了让数据库服务器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在数据库管理中, 要保证数据服务的安全性, 提升数据服务的性能, 定期对数据库进行维护, 这是数据库服务系统维护的关键。

1.1 数据库服务系统的账号安全问题

保证账号安全是实现数据库服务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我们知道, 多数的系统攻击都是以破解密码、截获账号为切入点的, 一旦账号被破解, 黑客就能获取所有账户内的信息, 信息安全也只能成为空谈。为了确保数据库服务系统的账号安全,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用户管理。完成操作系统的安装后, 锁定或删除与设备运行无关、与维护工作无关、自动生成的那些账号或群组。 (2) 加强服务器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的管理。禁止并预防他人浏览或复制系统数据库中保密的内容, 并保障密码设置达到一定的安全系数, 并辅以其他方法提高密码口令的安全性。 (3) 定期修改服务器的用户口令及远程控制软件的口令。

1.2 禁止与系统运行和维护等程序无关的服务

为了保证系统服务器的性能, 除了在数据库管理结构上有所讲究外, 还应该提高数据库系统服务器在数据服务上的利用率。安装数据库服务系统后, 有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会自动开启一些冗余服务, 这些服务中, 存在一些与系统运行和维护无关的服务进程。除了影响系统的服务响应外, 这些无用的服务还存在着安全漏洞, 可能成为黑客或系统崩溃的入口。因此, 在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和维护的前提下, 应当禁用与工作无关的服务进程。禁用服务进程时一定要保证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不会受到影响。比如, 一些通讯软件是需要SNMP服务支持的, 如果禁用该服务, 这些软件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3 及时安装系统补丁

任何系统在设计之初都会存在一些bug或安全漏洞, 数据库服务系统也不例外。而且, 使用时间越长, 系统所暴露出的安全漏洞也越多, 这些安全漏洞都可能被恶意攻击者利用, 进一步造成安全隐患。为了降低系统安全漏洞带来的危险, 应经常关注数据库服务系统提供商的官方网站, 定期扫描系统漏洞, 及时下载安装系统补丁或升级。

1.4 定期监测和审计系统日志

数据库服务系统在运行时会自动生成各类日志。通过分析这些运行日志, 不仅能够有效地掌握数据库服务系统的运行状态、执行的操作、出现故障的时间和原因, 最终解决系统问题并恢复系统运行, 而且能够发现系统的安全漏洞和bug、可疑的用户或操作行为。这样就可以更好、更快、更准地预测和监控安全问题。

数据库服务系统的运行日志数量众多, 进行监测和审计能够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安全漏洞。如果发现安全隐患, 需第一时间通知信息管理处, 信息管理处将派遣专门的维护人员进行现场维护。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用户非法操作或系统突发故障造成的数据丢失、数据损坏等问题为数据库带来的负面影响, 需要对所有数据进行基本的分类, 并进行备份。根据数据的分类将数据在多个不同的服务器中进行备份, 以便在发生数据丢失、损坏或是系统奔溃等状况时, 能够尽快恢复系统的工作状态。

2 数据库系统维护

2.1 监控数据库

通过监测和审计运行日志, 能够发现数据库产生的错误操作。定期监测文件系统和数据库表空间的数据访问情况, 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扩充。一旦发现数据库存在异常操作, 及时报告信息管理处进行数据库系统恢复。信息管理处指派的技术人员到场后将输入密码进行数据库的恢复, 并在场监督, 防止出现技术人员浏览或复制保密内容现象的发生。

2.2 优化性能

为了保证数据库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应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如, 根据共享区、数据库数据缓冲区、数据字典缓冲区的使用率和使用情况及使用命中率等调整各个区域的大小, 并以创建索引的方式避免造成大表FULLTABLE SCAN。

2.3 备份数据库

根据数据的重要程度、更新频率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备份方案, 在不同的服务器中进行备份, 以便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数据库系统, 减少损失。同时, 数据库系统能够设置为自动备份数据 (如运行日志、数据库等) , 管理员只需定期将自动备份的数据复制到其他的存储设备 (PC、光盘、移动硬盘等) 中, 并随时观察硬盘容量, 及时清理已经完成备份的数据即可。

3 结语

数据库服务系统安全、稳定的工作是整个数据库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 利用敦实的数据库系统维护技术, 从每一件小事着手, 使数据库服务系统不断满足更高的要求。只有遵循科学、规范、标准的原则完成数据库服务系统的安全维护工作, 才能保障数据库系统实现真正的安全和稳定。

摘要:本文从数据库服务系统的账号安全、监控数据库数据访问情况、优化性能等方面入手, 探讨了数据库服务系统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 以此提升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访问性能。

关键词:数据库,服务系统,日常维护

参考文献

[1]邱爽, 杨洁.浅谈服务器安全与维护策略[J].科技风, 2010 (24) .

酒店管理与服务系统 篇8

继20世纪60年代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Gordon B.Davis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MIS学科的Ph.D学位课程后,许多大学纷纷成立了MIS学科,开设了相关专业,从事MIS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管理信息系统是介于管理科学、数学、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之间的一个边缘性、系统性、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的应用是MIS的三要素,也是管理现代化的标志。

目前,全国各高校的许多专业都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因为专业背景不同,开设课程的面向对象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1]。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学生,不仅要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功能和结构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和决策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要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方法。作为信管专业核心专业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是培养系统分析员的主要课程之一。[2]该系统虽然最终是以软件产品的形式呈现的,但却不能像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实验教学那样,由教师完成问题的分析、处理算法的设计等;也不能像软件工程的实验教学那样,仅重视单纯技术而忽视管理学科知识。因此,设计良好的实验教学体系一直是困扰该课程教学的重要因素[3]。

1 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特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个专业主要是研究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职业目标是系统分析员和企业信息管理师。管理信息系统是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学生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维护、管理和建设等方面的实际能力。具有如下特点[4]:

1.1 综合性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它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应用数学、管理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等相关知识。因此它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不仅要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还要学习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才能更好地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这个要求也是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1.2 实践性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本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还要通过实践掌握信息系统建模的全程,通过实践而更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

2 信管专业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现状

2.1 过分偏重管理,等同于一般管理类专业要求

授课内容没有与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区别对待。课程教学重点在于经济管理知识或信息学知识,对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中的技术支撑不够突出,只介绍的MIS系统开发的常用方法以及如何组织系统开发,具体的系统开发技术和实现细节涉及不足,也没有专业的实验室从事实验教学。这样实验教学过程中势必只注重演示型的实验,学生缺乏真正的动手能力。

2.2 只重技术,忽略管理特征

由于学生缺乏管理的实践经验,加上许多前导的计算机类课程,使学生对于本门课程产生误解,认为管理信息系统就等同于综合的程序开发课程,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信息系统开发技术方面,对管理思想、理论比较弱化,实验教学变成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5]。实际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应在管理思想、理论的支配下,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将计算机技术与管理理论相结合起来,既要偏工又要偏管。

3 实验内容的具体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应该在学生学完了管理类课程(比如管理学、会计学、生产运作管理、企业管理等)和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SQL Server 2000、程序开发语言java、c++、c#、asp.net等等),掌握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开发系统的技术后开设的,是前面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是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

3.1“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实验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应当根据课程教学要求确定实验内容。根据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该课程的主要知识单元有:

知识单元一:信息系统的概念和作用。该部分的实践环节,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或者到社会中调查、分析各种信息系统,加深对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的理解,增强感性认识。这可以与管理生产认识实习相结合。

知识单元二: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建设和维护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开发工具的使用。在实践环节中应使学生加深前面学的技术的了解。

知识单元三: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学生认识组织中常用的各种信息系统,熟悉其功能和组成,比如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等。

知识单元四: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开发方法、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与运行管理)。

前面三个知识单元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组成一个整体,目的是为了最后实现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知识单元四)。因此,第四部分是实验环节的重点,其他三个知识单元是贯穿于知识单元四的实现过程中。

3.2“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设计

根据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和两个阶段。第一,是认知层次,通过演示操作和流程观察及案例分析了解有关应用理论,让学生感性认识管理信息系统是什么;第二,是应用层次,通过典型管理信息系统的模拟操作应用,构建学生的应用能力;第三,是开发层次,通过开设专门的《信息系统开发》课程及其课程设计,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开发方法,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开发能力的培养。一个阶段是随着教学进展的基础实验,另一个阶段是课程设计,实现一个真正的MIS系统。

3.2.1 基础实验

课程实验教学应该与理论教学相匹配,即: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应该与理论教学的进度一致[6]。因此应该伴随着课堂教学的进度,开展基础实验,目的是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这里采用“同个系统贯穿始终”的实验方法,在开始做实验时,学生就将系统确定下来,将这一个系统的开发过程贯穿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当然选做的系统应该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比如学生补考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企业人事管理系统,运动会成绩统计系统等等。要求学生按照课程进展完成课题的系统分析和设计任务,所有图表都要用VISIO2003工具绘制完成。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基础实验(表1)。

3.2.2 课程设计实验

因为在开始基础实验前就进行了选题,每完成一个基础实验的同时,也就完成了课程设计涉及的相关部分。因此,课程设计实验主要根据前面的基础实验,进行系统的程序设计和调试,也就是系统实施部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擅长的系统开发工具。实验的内容决定了实验室的配备,课程设计环节应该具有以下实验配备[7]。

硬件:实验室中,应配备一台数据库服务器、一台web应用服务器和一定数量的学生用机。将他们已TCP/IP协议互连成局域网,每台机器可连接到Internet。

软件:数据库服务器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和SQL2000 Server数据库。web应用服务器安装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和IIS等服务组件。学生机上安装Visual Studio.NET等必要开发工具和一些模拟教学系统,比如ERP系统等。

4 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这里设计的实践教学,真正使学生明确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和总体规划方法,掌握了研制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研制方法和开发工具,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了系统分析员的基本素质,能够较快适用岗位要求。

参考文献

[1]严京滨,于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9):72-74.

[2]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第5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蔡淑琴,石双元,汤云飞,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4):84-86.

[4]王晓煜,王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7,(20):221-222.

[5]吕永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07):108-110.

[6]郭零兵,余晓东.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21):111-113.

旅游和酒店管理服务与礼仪 篇9

众所周知, 旅游和酒店行业属于第三产业, 同时也被称作为服务型行业, 旅游和酒店管理行业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要求和态度十分严格。服务意识是指酒店全体员工, 在与酒店利益相关的人和组织的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主动、热情和周到的意识。

1 Service的含义和诠释

大家知道“Service”这个单词是“服务”的意思, “Service”这个单词包含七个字母, 每个字母代表七个不同的意思, “S”代表“Smile” (微笑) , 微笑服务的创始人美国饭店大王希尔顿先生。微笑能够使顾客感到亲切, 温馨和真诚。微笑一定要发自内心, 自然大方和真实亲切。一定要与对方保持正式的微笑, 学会用眼神进行交流。员工的眼神和头部不要来回移动, 否则视为对客人的不尊重。

“E”代表“Excellent” (出色) , excellent出色的服务, 员工无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都应该做得很出色, 这样才能让顾客得到满意, 我们的服务能够让客人得到肯定和赞赏。客人的满意程度是体现服务质量优劣的关键。优质的服务必须做到一切想到客人开口之前, 对客人永远不说“不”, 这是基础。“R”代表“Ready” (准备) , 一切准备好的服务。员工提供给客人服务之前, 应该时刻为客人准备好多样化和个性话服务。举个例子来说:在炎热的夏天, 一位客人来到酒店餐厅用餐, 餐间服务员迅速地送来了啤酒但是忘记了拿开酒器, 于是告诉客人立马送开酒器, 大约五六分钟过后, 服务人员还没有送来。于是, 客人心情不悦。这样客人容易投诉这家餐厅。显然, 此服务员没有做好服务前的准备, 很容易失去这位即将成为回头客的消费者, 进而造成消费者的流失。“V”代表“Viewing” (看待) , View看待, 顾客是上帝, 其实顾客既是我们的贵宾、朋友、亲人, 同时又是我们的饮食父母。我们应该用真心和诚意来对待他们。对于一个酒店行业来说, 没有了顾客, 就没有了市场;没有了市场, 酒店就没有利润。所以说服务员在为顾客提供的服务的时候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人。每个客人对于酒店来说都很重要, 因此我们应该为每个顾客提供高质量和优质的服务。“I”代表“Inviting” (邀请) , 邀请服务。酒店工作人员应该创造一切机会邀请顾客参与和享受我们提供的优质服务中来。告诉他们酒店最新推出的新产品和服务, 以及各种各样的促销、打折活动以及优惠信息, 让顾客有一种期待感和期望值。“C”代表“Creating” (创造) , 创造积极主动和热情的服务。几乎所有的顾客都喜欢接受主动的服务, 员工提供主动的服务能够给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好感。“E”代表“Eye” (眼光) 。酒店员工应该学会观察, 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用眼睛去预测客人的消费需求, 尽最大努力来满足他们的要求和期望。

2 礼仪的概念

礼仪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 为表示相互尊重、敬意、友好而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交往程序。仪表仪容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指人的容貌、形体、仪态等协调优美。

3 酒店行业礼仪的作用

工作人员的礼仪好坏程度直接影响到酒店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3.1 注重仪表仪容美, 反映出酒店的整体形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产品营销的一个手段。酒店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经济体, 同样也注重企业形象的形成。酒店属于服务行业, 员工保持整洁的仪容仪表是体现酒店形象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是向客户提供的产品及服务, 这是提升酒店形象的两个主要途径。形象代表档次, 档次决定价值, 价值产生效益。

酒店员工是顾客对酒店的“第一印象”。整洁的仪容仪表总会给顾客以干净整洁、舒适的印象, 这是顾客愿意在酒店消费的一个主要原因。相反, 不好的礼貌礼仪往往会令客人厌倦, 即便提供一流的产品和服务, 第一印象不好, 顾客也不会给出过高的评价。因此, 要提升企业形象, 首先从员工形象抓起。酒店员工除了要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之外, 还应该具备专业化的酒店服务知识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 因为高素质的员工必定出自高素质的酒店。

3.2 良好的仪容和仪表能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同时也能体现员工的自尊和自信。拖沓的形象总是给人懒散、不自律、无责任感的差印象, 衣冠不整也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3.3 注重仪表仪容美, 体现出满足客人的需要。摆正仪容仪表是对客户起码的尊重, 而且也是酒店礼仪的基本要求。良好的仪容仪表是个人的“无声名片”, 是给人的“第一印象”。良好的仪容仪表不仅能愉悦自己, 也给客户以美的享受, 使其有一个轻松愉悦的消费体验。酒店注重对员工仪容仪表的管理, 不仅是向顾客展现酒店形象, 而且是对顾客尊重的基本体现。酒店员工保持整洁端庄的仪表, 也能体现酒店的服务质量和消费档次。顾客在酒店消费, 享受酒店的服务, 目的是追求一种高于日常生活的愉悦的享受, 其中就包含关于美的体验和享受。酒店员工保持整洁大方的仪容仪表, 掌握专业的酒店服务礼仪, 使顾客在享受服务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酒店的礼貌和尊重, 能够有一个美的体验。酒店服务的形式内容或是具体的服务项目能够深的顾客的欢心, 从而满足顾客对于视觉美和审美观的需求。

3.4 注重仪表仪容美, 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干净整洁的外表是人与他人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基本条件。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 能够直观感受到的首先是对方的仪容仪表, 通过这一方面可以了解对方的个人修养、人文素质, 抑或是工作态度。对方从我们的仪容仪表上同样也能获得这些信息, 这直接决定对方的心里接受程度和交往态度。所以, 从某种程度来说, 仪容仪表是与他人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通行证”, 整洁大方的仪容仪表能够迎合大多数人对于美的感受和需求。在酒店行业, 如果顾客能从酒店员工大方得体的仪容仪表和专业的服务中感受到酒店较高的素养, 那么一开始就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常常会使人形成一种特别的心理和情绪定势, 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 都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3.5 重视仪表仪容美, 可以反映酒店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一个酒店的档次和服务质量, 从酒店员工的仪表仪容上就能看出来。因此, 员工仪容仪表是众多知名星级酒店非常重视的一项考核内容。

民以食为天。当前酒店服务行业的市场竞争相当激烈。酒店为了吸引顾客, 不仅重视硬件设施的配备, 而且也十分关注员工素质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而服务人员的仪表仪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服务人员的素质。一个优秀的酒店管理集团, 员工的仪表仪容和精神风貌上是非常重要的。著名的希尔顿饭店董事长唐纳·希尔顿所提倡的“微笑服务”就是一条管理酒店的法宝。至今为止, 微笑服务依然是众多国际星级酒店坚持效仿的服务方式。显然酒店员工的仪表仪容是酒店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酒店员工的仪容仪表反映出酒店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文章由服务和礼仪的概念着手, 深入探究服务礼仪对于促进旅游和酒店服务行业长足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酒店服务行业, 注重服务的改进和礼仪的培养, 往往能为酒店服务行业带来相当可观的收益。

关键词:旅游和酒店管理,服务与礼仪,仪容仪表

参考文献

[1]熊锦.酒店管理中的礼仪文化[J].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0 (03) .

[2]王立新.酒店业“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的重塑与变革[J].价值工程, 2006 (05) .

酒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10

酒店业是一个前景广阔而又竞争激烈的行业。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酒店业迅速发展, 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对酒店整个来说, 酒店经营状况起决定作用的是酒店的服务管理水平。如何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来提高酒店的管理水平成为酒店业务发展的当务之急。面对信息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利用科技手段提高酒店的管理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虽然计算机管理并不是酒店管理走向成功的关键元素, 但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准确、快捷、高效等作用, 对酒店的业务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 采用全新的计算机网络和酒店业务管理系统, 已成为提高酒店的管理效率, 使作业人员与管理系统之间灵活互动, 实现流畅的工作流衔接, 帮助酒店有效地进行业务管理, 释放最大价值。酒店业务管理系统在达到在节省人力资源成本的同时, 可以提高业务效率, 并能够及时、准确、迅速地满足顾客服务的需求。

2 可行性分析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酒店、餐饮娱乐行业日趋发达, 引入全方位的电脑服务和电脑管理日益流行。同时, 酒店和餐厅娱乐业引入电脑服务和管理也取得了优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 国家建设部已于最近做出明确规定:凡星级酒店在项目审批时, 其设计方案必须包括电脑管理系统, 否则不予立项。可见, 酒店管理电脑化势在必行。酒店管理系统将先进的电脑技术与现代酒店服务管理完美地结合起来, 实现了住宿、餐饮、娱乐全新概念的服务和管理方式。

一个成熟的旅游酒店订单管理系统不仅仅是记录酒店客人的信息, 提供查询, 报表打印等一系列简单的工作, 它能让工作人员从烦琐的手工操作中解脱, 并且酒店管理系统本身就代表着一种管理方法。随着它的深入, 将带动企业的运做, 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为了达到这个要求, 它必须依靠高起点的硬件环境和软件开发工具来保证系统的稳定和正常运行。酒店电脑系统要求24小时连续运行, 数据量大, 可靠性要求高, 因此整个电脑系统供电采用专线方式, 加配UPS (不间断供电系统) , 并合理接地, 以便保障整套系统的正常运行。

3 需求分析

3.1 系统界面采用Web方式, 界面应简洁明了, 用户可方便浏览和查找客房信息。该系统的用户有两种类型:一是普通客户, 二是酒店管理人员。普通客户只在酒店的网站部分有权限。酒店管理人员可按职位有不同的权限, 既普通管理员, 超级管理员, 前台客户和后台管理员能通过不同权限登录不同的界面。

3.2 系统需对用户登录进行管理。使用各功能模块时, 系统应验证用户身份的有效性, 否则要求用户登录。另外, 允许用户对自己的密码进行修改及密码取回等操作。

3.3 系统应提供客房的分类管理功能, 对不同标准的客房进行有效管理。系统可实现对客房信息的添加、删除以及修改。

3.4 在进行入住/退房管理时, 系统可以根据客房当前的状态查询可用服务 (入住/退房) 。如果客房没有客人入住, 则该客房的可用服务为“入住”;否则, 可用服务为“退房”。

3.5 系统的客户端在Windows平台下运行, 服务器端可在Win-dows平台下运行。系统还需要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4 系统概要设计

4.1 系统结构图 (见图1)

4.2 功能需求分析

4.2.1 酒店客户订房功能。通过注册账号, 客户能通过登录窗口进入该系统进行订房, 查询等操作。a.入住登记:完成对客户的预订任务。最多能追加三个相同类型的房间。b.退房结账:完成对客户退房任务, 房间数没有限制, 可同时追加不同类型的房间。c.房间预订:输入姓名、身份证号、入住天数, 选择房间类型和房间号, 按“预定”, 即可完成预定操作。输入顾客姓名、身份证号, 按“查询”按钮, 查询出顾客信息, 即可取消预定。d.已住房间查询:完成对已经被入住房间的查询。e.预订房间查询:完成对已经预定房间的查询。f.空闲房间查询:完成对空闲房间的查询。

4.2.2 酒店管理功能:a.超级系统管理员操作:收入管理;房间信息管理;用户管理;所有其他操作。

b.普通管理员操作:除房间信息录入, 增加操作员意外的所有操作。

c.前台客户功能系统:客房状态查询;客房预订及取消预订;注册, 修改密码。

4.2.3 酒店客户订房功能

通过注册账号, 客户能通过登录窗口进入该系统进行订房, 查询等操作。

4.2.3. 1 入住登记:完成对客户的预订任务。最多能追加三个相同类型的房间。

4.2.3. 2 退房结账:完成对客户退房任务, 房间数没有限制, 可同时追加不同类型的房间。

4.2.3. 3 房间预订:输入姓名、身份证号、入住天数, 选择房间类型和房间号, 按“预定”, 即可完成预定操作。输入顾客姓名、身份证号, 按“查询”按钮, 查询出顾客信息, 即可取消预定。

4.2.3. 4 已住房间查询:完成对已经被入住房间的查询。

4.2.3. 5 预订房间查询:完成对已经预定房间的查询。

4.2.3. 6 空闲房间查询:完成对空闲房间的查询。

5 总结

现在网上能找到很多酒店管理系统。无论是基于J2EE的还是基于J2SE的, 无论是基于WEB的还是单机的, 无论是用什么语言的编程, 都各自有自己的优点和风格。基于WEB的酒店客房预订管理系统完成综合我们的系统测试, 本酒店系统的各项功能都基本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当然本系统也存在一些隐含的错误, 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曲朝阳, 杨杰明, 曹杰, 杨胜春.Java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1]曲朝阳, 杨杰明, 曹杰, 杨胜春.Java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罗运模, 王珊, 周立柱.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罗运模, 王珊, 周立柱.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高翔, 何立军, 李兴国.JSP动态网站开发技术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3]高翔, 何立军, 李兴国.JSP动态网站开发技术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4]赛奎春, 陈威, 白伟明, 李楠.JSP工程应用与项目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4]赛奎春, 陈威, 白伟明, 李楠.JSP工程应用与项目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医院信息系统管理与安全 篇11

关键词: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4-0000-01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ment&Security

(Chongqing Steel General Hospital,Information Department,Chongqing400080,China)

Abstract:With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medical records and the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onalized strategy,the management of medical records has been extended to the stage of supervising resources electronic and digital,also the informationalized features is more evident.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taken to standardize the medical records management processes,improve its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law,will be a long-term and arduous task for the quality manager.

Keywords:Medical records;Informationalized;Risk prevention

随着医院医院现代化建设和信息化战略的规划实施,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已渗透到医院医院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医院管理已由手工保管、重复翻阅纸质文件过渡到医院资源电子化、数字化的信息化管理阶段。

一、医院信息的管理特征

(一)信息技术是医院信息存储的保障

随着临床信息系统的发展,HIS、LIS、PACS等系统逐渐走向成熟,越来越丰富的临床信息以电子化、数字化以及多媒体的形式直接服务于临床医疗活动,这些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使得医院对医院信息数据集成的需要越来越强烈。过去鉴于医院采集技术及存储成本等原因,医院信息收集的范围和层次有限,随着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应用,医院电子化、数字化变得容易、可行,超大容量存储设备和数字化转换设备,可将一所医院全部档案信息压缩存放到单张或数张光盘上,借助多媒体技术还可将医院中涉及的实物以真实的多媒体信息存储起来,有等同实物的使用效果。

(二)互联网技术是医院信息传播的平台

档案法不仅提出了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要求,而且赋予了公众利用信息资源的权利。随着公民利用档案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对医院的利用需求必然增大,迫切要求打破其管理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患者不再仅仅要求诊断、处方、配药,而且要求医疗服务全方位开放,提供咨询服务。因此,医院利用的社会化,可以增强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整合,提高卫生监管,全面提高区域医疗卫生的服务水平。为了客观评价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水平,美国HIMSS Analytics提出了一套评价医疗机构实施医院管理水平的模型,这个模型被称为EMR Adoption Model,它可以评价从单一的科室系统到完整的无纸化EMR环境各个信息化建设阶段。该模型中评价等级被分割为8个阶段,其第八阶段为临床信息,可以和其他区域健康网络上的主体通过电子事务共享或者实现电子记录交换。因此,医院利用的社会化将是医院信息化管理的最高目标,要实现必须要以互联网技术做平台。

二、医院信息系统安全与防范

(一)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分析

病案是患者享受医疗服务的真实记录,它既是医疗、教学、科研的基础资料和确定医疗报销范围的基本凭证,也是司法部门判决及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依据。由于它客观、完整、准确地记录了患者的病情变化、诊疗过程及护理经过,其中有些内容可能涉及患者的隐私,维护患者的隐私权不仅是医疗工作者的义务也是电子医院全面推广的重要保障。所以必须预防非法的信息存取、防止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截获或窃取。数据加密技术被誉为信息安全的核心,其原理是利用加密算法,将明文转换成为无意义的密文,防止非法用户查看原始数据,从而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因此,医院的泄密风险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用户认证和信息加密技术加以防范。同时建立医院打印日志,记录每一次医院打印操作。通过打印日志可以对任何一次医院打印操作进行跟踪查询。

(二)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

病案管理主要依托的是各类功能卓越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而运行异常,数据丢失等又是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不可避免的运行风险,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风险的主要部分。因此,应从计算机安全方面进行风险防范,以保证正常运行。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医院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在医疗卫生系统中,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规范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完善其管理制度和法律规定,解决医院信息化后可能出现的新问题,防止因法律制度跟不上造成管理不到位或法律缺失的风险等,将是质量管理者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杨栋,苏小刚.电子病历归档系统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1):44-46

[2]余本功,李娜江,澎基,等.基于第三方的电子病历信息整合平台研究[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8,5:2-6

[3]武育秦,赵彬主编.医院信息与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酒店管理与服务系统 篇12

随着教务管理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 这两个系统中的数据更新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资源。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要求必须做到系统与系统之间信息的同步, 以及数据的共享。而不同的系统有不同的操作人员, 要达到一个系统更新的同时可以使其它系统同步更新, 对实现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有着重要意义。因此, 将教务管理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连接是十分必要的。

2、系统连接设计

教务管理系统的数据本身具有形式多样性、结构复杂性和对系统依赖性等一些特性, 这些特性对数据库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事管理系统则是需要高度数据库安全的软件系统, 能够将员工的私人保密信息得到很好的维护。既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数据的即时更新, 又确保信息安全性, 那么, 就需要针对当前学校的信息系统做横向的连接。

教务管理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的连接设计首先考虑哪些数据需要共享, 如何将这些数据的类型结构统一, 以及系统操作人员对数据的操作权限。根据系统连接的需求, 选择合适的架构模型。

教务管理系统主要从人事管理系统中获取教师的信息, 比如, 性别、年龄、专业、职称等信息, 而人事管理系统从教务管理系统中获取教师工作量、教学效果等信息。由于系统连接应该在原有系统保持完整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所需的数据又要通过统一转换, 所以提出中间服务器和代理这样一种架构模型 (如图1) 。

这种架构最突出的优点是服务集成能力强, 即它能够将系统互操作的流程性、事务性、稳定性、安全性等要求全部集成在中间服务器来实现, 而各应用软件只需要提供报文收发功能即可。

代理是应用软件的互操作接口, 它负责实现应用软件与中间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换。中间服务器负责在代理之间转发报文、控制信息流动, 同时, 还负责身份验证、加密保护、存取控制等安全管理。

由于本系统要求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通过网络交换数据信息, 所以, 采用XML技术来表示各个对象信息, 这种可移植性语言为异构环境下的数据交换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3、数据的安全保密设计

本文所涉及的三个数据库, 人事数据库由人事管理部门负责, 教务数据库由教务部门负责, 和中间数据库。人事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存储了职工基本信息、个人工资等重要信息, 而教务数据库存储了学生基本信息、教师基本信息、学生成绩等重要信息。因此, 必须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该连接方案中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1) 各系统数据库管理分工明确。

教务数据库由教务系统管理员管理, 中间数据库和人事数据库由学校人事系统管理员管理。

(2) 教务系统通过代理访问中间数据库。

教务系统查询数据时, 通过中间数据库向人事管理系统数据库发出访问请求, 由人事管理系统向中间数据库更新数据, 通过代理向教务系统数据库写入新数据。这样, 避免了教务管理系统直接访问人事管理系统数据库, 保证了人事管理数据的安全性。

(3) 建立严格的用户登录制度。

用户登录教务管理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都有自己的用户名和口令。不同的用户权限不同, 比如, 教务管理系统的用户, 不能随意更改教师的基本信息, 只能通过中间服务器查看教师职称等基本信息。

4、系统连接的实现

中间服务器服务启动之后, 才可以进行报文的收发工作。中间服务器的启动在listen类中实现, 并通过listen类调用报文代理Msgproxy处理各种报文, 核心代码如下所示:

报文处理是中间服务器的核心部分。中间服务器接收到代理发送的报文后, 首先对报文进行身份认证和有效性认证。通过XmlValidatingReader类对XML流执行验证。报文通过验证之后, 在处理该报文之前需要获取文档中的XML项的信息, 对XML报文进行解析。报文种类根据EMIF规范进行分类, 例如, 请求报文的处理过程是这样的:应用程序通过代理向中间服务器发送Request报文索取需要的信息。中间服务器收到请求报文后, 会返回一个Ack报文应答该报文能否处理。

代理是系统和中间服务器的接口, 完成报文生成、解析以及处理等功能。首先, 报文是通过XML序列化生成的。XML序列化将对象中的字段和值序列化为XML流, 保存为XML文件的格式。代理对报文的处理包括注册代理Register、注册提供Provide、预约Subscribe、取消预约Unsubscribe、事件发布Event、数据请求Request、数据应答Response等报文。

目前, 教务管理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连接还是基于同种数据库的, 不同种数据库之间的连接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5、结束语

将教务管理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连接后, 有效利用了原有系统的资源, 无需进行重复的数据输人, 降低了人工操作风险, 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 保证了两个系统的应用软件的独立性和数据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实现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 方便了系统管理用户, 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兴辉, 蒋维杜.基于HIS的门诊系统与医疗保险门诊系统的连接及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3.8

上一篇:内蒙古音乐下一篇:劳动竞赛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