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GIS

2024-10-02

营销GIS(共5篇)

营销GIS 篇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 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他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应的他们的用电需求也就不断增加, 因此, 用电供需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本文从当前我国电网的实际情况出发, 重点阐述了GIS在电力营销业务系统中的应用, 试图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GIS,电力营销业务系统,应用

前言

人们用电的增加, 用电需求的提升给电力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这个过程中, 也暴露了我国当前电网系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因此, 我们应当从实际用电情况出发, 改进和完善电力营销管理对策, 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图1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功能架构图

1当前电力营销管理现状

1.1 服务观念浅薄, 服务质量不高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体制下,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电力企业也不例外, 电力企业要想更好的运营和发展, 必须要给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但是电力企业长期实行垄断经营, 用电营销素质普遍不高, 服务较为落后, 也没有一些先进的硬件设备, 管理手段也过于传统, 对于用户提出的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 这样就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给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而这些都对电气企业的整体形象以及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

1.2市场观念低下, 无法正确打开电力市场

现阶段虽然我国一直在提倡用户使用一些具有环保性能的电器设备, 但是还是有很多用户的环保意识不够强, 因此, 电力企业对用户进行合理引导是必要的。由于电力企业没有对用户的一些消费习惯积极关注, 使得电力企业不能够正确打开电力市场,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营销工作的有效展开。

1.3 法制观念薄弱, 影响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由于电力法律法规体系在不断改进以及完善, 供电企业在管理方面也开始有了保障, 管理变得更加规范化和合理化。由于现阶段的一些社会原因和内容管理方面还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使得供电企业的正常运营还受到一些难点以及困惑的影响。因为, 现在电力法律法规再社区的宣传方面力度不够, 一些用户故意拖欠电费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 此外, 拖欠电费以及违章用电和破坏电力设备的现象越来越多, 使得供电企业遭受到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 GIS在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

GIS在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 在为电力系统提供相关的空间信息处理功能的同时, 还能够将输电管理系统以及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和客户服务系统建立在GIS平台上。如果能够将GIS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中, 就可以很好地帮助电力系统将电力系统中各项资源进行最佳配置。电力系统可以采用GIS软件技术将配电网的基础数据实施信息化管理, 并且能够结合起来GIS系统中的实时控制和离线应用, 最后, 让电力系统形成一个具有地理环境信息以及电网资料和用户信息的可以进行分层管理的数据库, 在给工作人员的查找以及管理工作带来了便利的同时, 还可以给配电网提供一个可靠的信息网络模型, 此外GIS还可以向供电企业提供一些必要的基础性数据, 例如:电网的资料以及用户信息等, 可以更好地为帮助供电企业进行软件开发提供一些其他功能, 比如说故障投诉管理以及维修检修方面的管理。其功能架构及功能流程, 如图1 所示。

在电力营销管理上GIS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由于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 现阶段我国配电网络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同时电力企业的用电设备更新速度也很快, 并且数量品种也在不断增加, 电力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也在不断得到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设备的运转效率也需要得到提升;

其二:输配电设备可以利用GIS技术得到高精度的定位坐标, 同时GIS具备的强大的数据库功能, 能够将确保每一条输电线路的相关参数被详细纪录, 比如说线路的地理位置以及区域构成和由发电厂途径变电站直接到达客户配电终端的线路走向以及每一基铁塔等方面的信息;

其三:在用电方面GIS技术的应用。管理人员在对有关用电的项目进行科学以及合理管理时可以采用GIS技术, 利用这项技术管理人员就可以将有效信息及时反馈给用户, 来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其四:供电企业在计划用电层面可以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技术的运用在帮助工作人员更好地进行电网调度以及控制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总结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清楚了当前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GIS技术在电力系统营销中应用进行了分析, 最后分析了GIS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电力系统营销涉及的内容很多, 所涉及到的业务也是面向所有客户的, 因此说电力企业要利用GIS技术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推动电力企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鹏、王成.GIS在电力营销管理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 2013 (19)

[2]卞可.GIS在重庆电力营销管理的应用[D].西南大学, 2012.

[3]陈鹏.探讨GIS在电力营销管理的实践问题[J].科技创新, 2014 (22)

营销GIS 篇2

近年来, 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类社会已然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传统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也暴露出缺乏实时性、信息类型单一、考勤方式落后、访问模式存在缺陷等一系列问题。

1.1系统缺乏实时性

电力营销系统的用户范围不仅包括电力营业厅的工作人员, 还包括电力设备现场管控人员。在传统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中, 电力设备现场的外勤人员由于工作地点的限制, 通常难以访问电力公司的局域网, 无法实时的查询电力营销数据库, 这也使得传统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缺乏实时性, 严重影响了相关电力营销业务的顺利开展。

1.2系统信息类型单一

传统的电力营销系统包含的信息类型较为单一, 系统的输入设备与数据库, 只支持文本信息, 缺乏图片、影像等信息类型, 因此电力营销人员难以掌握电力设备的完整状态信息, 也直接影响到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 传统电力营销系统缺乏详细的地理信息, 现场人员在缺乏定位系统的情况下很难及时赶到工作地点, 一方面降低了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也给跨地区抢修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1.3考勤方式落后

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的参与人员主要包括办公网点的工作人员以及设备现场的外勤人员, 当前对于以上两类职员的考勤方式均是通过办公网点的门禁系统或人事考勤系统来实现, 对于外勤人员而言这种考勤方式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给日常工作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

1.4访问模式存在缺陷

在传统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中, 固定的访问网点不仅影响了系统实时性的实现, 也极大地限制了外勤人员的服务范围。外勤人员在接到新任务后必须返回电力公司的固定网点获取设备的相关资料信息, 这使得外勤人员的工作内容缺乏柔性, 在处置那些远离访问网点的电力设备时也将花费更多的时间, 这也影响到电力公司服务质量的提升。

2.基于GIS的电力营销一体化平台概况

2.1 GIS电力营销一体化平台的理念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 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步伐不断加快, 电力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竞争压力也迫使企业开始注重电力服务质量的提升, 面对传统电力营销管理系统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 如何建立基于GIS的电力营销一体化平台已经成为电力企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GIS电力营销一体化平台中, 电力客户服务价值链一体化运作将成为电力营销管理的核心理念, 电力企业通过一系列业务活动所构成的价值链来将企业价值传递给电力用户, 而这个价值链传递层主要包括企业内部各业务支承层、直接与客户接触的服务层、再到客户层的整体流程等三个部分。另外有关, 在电力企业内部, 各个业务单元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价值链接关系, 电力营销一体化平台中的各项价值活动均与客户价值相关。具体而言, 基于GIS的电力营销一体化平台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业务流程梳理等措施实现各个价值链之间的联系, 从而有效提升电力营销跨部门间的专业协同效率, 达到优化客户服务价值链的目的。

2.2 GIS电力营销一体化平台的功能

基于GIS的电力一体化平台的功能结构主要由服务资源可视化、业扩报装辅助设计、购供售一体化、停电区域可视化分析、智能抢修、线损精细化、供电质量与能力分析等七个部分构成。

其中, 服务资源可视化是指借助一体化平台实现电网资源的可视化、智能化、实时化管控, 并通根据客户资源的GIS地图分布来实现科学布点;业扩报装辅助设计是对业扩报装全过程以及生产PMS系统的信息集成与共享, 从而建立业扩报装与设备运行的专业化交互流程;在建立GIS一体化平台之后, 能够形成对采购、供应、销售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综合实时的设备运行数据以及GIS地图可视化系统, 能够实现停电区域的可视化分析, 从而提高停电响应能力;在电力设备的维护与抢修过程中, GIS一体化平台还能实现停电信息、故障原因的智能分析, 从而实现故障检测、受理、抢修、恢复全过程的实时调控;GIS一体化平台还能够实现线路损耗精细化分析与计算, 对线损异常信息进行在线实时监控;另外, GIS电力营销一体化平台还能够对供电质量进行监测, 实现对供电质量与能力的分析。

3.基于GIS的电力营销一体化平台设计

3.1 GIS电力营销一体化平台的设计

GIS电力营销一体化平台的设计应基于标准化、规范化、 完整性、一体化、适用性、先进性、扩展性等原则, 其整体架构由电力PDA、注册认证服务器、数据综合分析处理服务器、无线通信服务器、数据总线服务器等五个部分组成 (见图3) 。系统的逻辑功能可以划分为GPS模块、外部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等4个功能模块构成。设备抢修管理是电力营销中最信息化要求最高的业务流程之一, 维修调度指挥中心根据需要向电力PDA发送位置确定请求, 服务端根据电力PDA和故障点GIS数据选择距离故障点最近的一个抢修队伍, 从而有效缩短设备抢修时间。而对于GIS电力营销一体化平台的数据更新流程而言, 前期工作包括设备台账与客户档案整理、技术人员培训、基站建设、数据转换、精度检测等, 接下来的电力GIS外业变更数据采集阶段则主要包括图斑边界定位、屠版拐点实测以及基本属性录入等。

3.2 GIS电力营销一体化平台的实现

GIS电力营销一体化平台的集成于实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需要分别从客户端一体化平台以及服务端一体化平台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客户端一体化平台由电力PDA和外部设备的整合以及人机交互界面的整合等两部分组成, 电力客户借助GIS客户端实现各类信息数据的整合, PDA作为数据信息的交互平台, 能够为外部设备提供COM接口以及USB接口, 并将外部数据写入本地数据库, 本地数据库与调度中心数据库的同步也由电力PDA来完成。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也是一体化平台系统能否树立运行的关键, 客户端界面的操作示意图见图2。

而对于服务端一体化平台的整合, 当前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类:一是传统的系统集成法, 包括数据级、用户接口级、对象级等, 二是基于网络计算机技术的一体化系统整合技术, 系统架构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地理信息数据和服务部署, 从而真正实现地理空间信息的实时共享。

结语

传统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主要存在系统缺乏实时性、系统信息类型单一、考勤方式落后、访问模式存在缺陷等问题, 这也严重限制了电力营销的发展, 而基于GIS的一体化系统平台则成为电力营销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建立包含服务资源可视化、业扩报装辅助设计、购供售一体化、停电区域可视化分析、智能抢修、线损精细化、供电质量与能力分析等功能模块的GIS电力营销一体化平台, 能够有效提高电力营销水平,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梁波.基于GIS的电力一体化营销平台设计与实现.电力信息化, 2013, 11 (4) :101-105.

[2]谢瑞.基于GIS的配电网拓扑算法的研究与实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 (2) :40-42.

营销GIS 篇3

关键词:GPS,GIS,营销团队管理

1 系统设计

系统由GPS手机端和后台管理中心两部分组成,手机端通过GSM网络的GPRS数据传输服务与后台管理中心连接,传输数据。销售人员在入店执行任务之前需要用GPS定位,在店内提交业务数据,拍摄店内图像照片后提交数据到后台管理中心,这样后台能接收到销售人员的精确位置,出入店和店与店之间所花费的时间以及所关心的业务数据和图像。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1.1 GPS手机

硬件上需要手机具有数码摄像头,GPS定位功能的GSM模式手机。软件上需要手机有一个操作系统,以便于植入自行开发的手机端程序。

(1)数码摄像头:数码摄像头的工作主要是将景物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影像投射到图像传感器表面,转换为电信号,通过A/D数模转换后变为数字图像信号,送到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中加工处理,转换为数字图片。在本系统中,通过手机数码摄像头拍照记录零售店中产品的表现情况,并转化成数字图片存储或传输到后台管理中心。

(2) GPS定位: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是具有全方位实时的定位与导航能力。本系统在每次手机主动定位后记录定位的经纬度信息传输到后台管理中心。

(3) GPRS访问后台管理中心: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就是提供了基于GSM的高速Internet访问服务。通过此项服务,为手机数据与后台管理程序的传输提供了通道。

(4)手机端管理程序:手机的上述功能所产生的数据最终将通过植入基于J2ME技术开发的管理程序管理和传输。

最终的手机选择了Nokia公司的6220C系列产品,该系列产品提供上述所有需要的功能,并且其基于的Symbian S60操作系统能较完整的支持J2ME系列开发包进行开发。

1.2 后台管理中心

后台管理中心采用J2EE体系并采用B/S架构,这样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开发难度,同时由于B/S架构的特点,客户端可以在任何地点访问后台管理中心进行管理和监控。在具体服务器架构上,采用Tomcat+Apache应用服务器集群的模式进行负载均衡。根据测试,系统最大可以提供500人同时在线的Web服务。

(1) WebGIS地图服务:虽然GPS服务能提供及时准确的定位服务,但用户无法根据定位数据得知周边道路环境等地理属性,而GIS恰恰能满足这一需求。因此结合了GIS技术,使GPS定位系统更加形象灵活,方便使用者直观获取信息和操作。WebGIS是建立在Web技术上的地理信息系统,其本质与一般GIS系统没有区别。

(2) OLTP业务数据处理:管理中心的日常工作中,一要接受手机端提交的数据,二要处理业务管理中的众多参数,人员权限定义等。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处理日常事务数据的OLTP数据库服务器。本系统中采用了Sql Server 2005。Sql Server 2005具有完备的接口驱动,图形化的操作管理界面,T-SQL对标准SQL有了进一步扩展,更为实用,强大。

(3) OLAP数据报表:管理中心具备决策分析报表的功能,后台数据库存储过程程序在一定周期时间后会定时ETL (Extract Transform Load)。OLTP库中数据到预先设计好的数据仓库中,供报表系统展示数据用。

2 系统关键技术

2.1 J2ME开发手机端管理程序

手机端管理程序采用J2ME框架开发,完成图形界面,网络连接和资源管理等功能。

2.1.1 图形界面

J2ME平台由多种配置(Configuration)、简表(Profile)和可选包(Optional Package)组成。目前,J2ME平台主要包含两个配置:连接设备配置(Connected Device Configuration, CDC)和连接受限设备配置(Connected Limited Device Configuration, CLDC)。为了给目标设备提供完整的运行环境,配置必须和简表(Profile)组合。简表位于配置之上,为运行环境提供高层的API。

MIDP引入了全新的应用程序模型———MIDlet,多个MI-Dlet可以组成MIDlet套件,以Jar包的形式发布。实际编码过程中我们采用Ecilpse加载MIDP2.0 (JSR 118)。

继承javax.microedition.midlet.MIDlet,产生一个Bean包括有init(), getTheme(), getDialog()等方法,然后再自行编写一套包含Dialog, Menu, Theme等组件的UI通用组件(类似于J2SE平台的AWT和SWING UI组件)。在这套UI组件之上,根据业务需要开发了登录窗口、定位窗口、数据提交页、进店出店选择页等一系列业务操作窗口或模块。

2.1.2 网络连接

使用GRPS连接后,手机能够快速访问后台管理中心,在系统中将页面(JSP页面)设计为手机访问程序的接口。所有的数据文件传输和手机升级等工作全部通过由手机Http访问多个接口页面完成。因此在系统中专门引入了javax.microedition.io.Connector, javax.microedition.io.HttpConnection和javax.microedition.io.file.FileConnection创建手机后台连接的Bean并在Bean中实现了getDataFNet()、submitData2Net()、downloadFileFNet()、uploadFile2Net()等方法。

2.1.3 资源编程

由于在本系统中运用到了照片、定位等手机资源,需要采用相应的J2ME包来进行相关编程。J2ME从功能上划分为了多个简表,以JSR-×××的格式来命名,每一个简表都有相应的API提供程序员进行编程。如系统中用到的图形界面MIDP2.0的命名是JSR118,定位服务采用的是JSR-179,多媒体文件采用的是JSR-135。不同的手持终端对JSR的支持会有所不同,我们采用的Nokia6220C能支持本系统中所有用到的JSR包。

2.2 路线规划

销售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在一个工作周期或一个工作日内访问十几或数十家终端店。这些终端店的分布位置一般都是确定不变的,但分布却很不均匀,呈随机分散的状态。以往销售人员在工作中一般采用经验方式,需要销售人员对店位置非常熟悉。在系统中,采用GPS定位技术结合路线规划原理,可以将路程时间压缩到更短,路线规划更合理。路线规划原理和算法是交通规划中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的最佳路线算法有蚁群算法、遗传算法等。其中遗传算法较为成熟,已经被广为应用。在系统中,先有专门人员在地图上描绘出店所在具体地址,确定店的具体经纬度存入数据库,规划了所需访问的店列表后,系统自动采用遗传算法规划出的访问路径供销售人员依照执行。

3 系统运行特点

3.1 系统功能特点

本系统采用J2EE框架的B/S模式架构开发,基于MapExtreme Java和Sql server 2005组织业务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采用Nokia6220C手机作为移动终端,J2ME框架开发手机端程序,主要的使用特点是: (1) 终端工具功能强大的同时又方便使用人员携带; (2) 后台管理图形化,操作简便灵活; (3) 采取主动定位,更为人性化; (4) 访问线路自动规划,压缩路途时间,降低成本; (5) 提供分析报表,融合了决策功能。

3.2 系统操作界面

当选择某位销售人员查看当天的访问店情况如图2所示。灰色线为规划访问路线,浅灰点为具体店。

4 结束语

本文在行业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GPS和GIS技术开发一套帮助团队运营管理的辅助系统,并在系统中引入了手机作为手持终端,满足了用户对系统灵活便携性的需求。

在实际的工程运用中,人们已经大量使用GPS和GIS相结合的技术。本文的目的是从行业需求的角度描述系统开发的必要性和实际运用前景。在系统的实际开发中,采用J2EE和J2ME两个java框架作为技术基础,Sql server作为数据库系统支撑,MapExtreme作为地图的解决方案,并且在系统中采用最佳路径计算算法等规划了使用人员的访问路径,进一步扩大系统的作用。

在实际的工程使用中,本系统已经成功地帮助多个产品供应商提高团队的运作和执行能力,取得良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数码之家数码相机基础知识[EB/OL]http://www.mydigit.cn/?dp-bbsthread-10363-2.html.

[2]GPS之家GPS知识简介及常用术语[EB/OL].http://www.gpsuu.com/class/zysy/10070.html.

[3]詹建飞.J2ME开发精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营销GIS 篇4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电力企业面临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除对现有的电力硬件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建设外, 如何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 通过构建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以对电力营业台区和配网生产管理工作进行统一的协调管理, 并就相关信息达成充分共享, 是提高电网生产经营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同时达到电力企业挖潜增效的目的。

2011年, 我局利用原来的GPS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对生产计划中的停电计划, 运行管理中的实用化项目、安监的开票系统等, 作业管理, 调度管理统一整合升级成GPMS系统, 共享电网地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图形资源及台账资源。并与营销的186系统接口,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撑手段, 以服务营销及配网生产为目标, 建设了符合莆田电网特点的电网生产管理信息平台。

本文着重讨论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其主要的功能特点, 以及该系统推广实施后所带来的社会、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系统业务分析及运行目标

配电GPMS系统以电网地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为基础, 以网络技术、通讯技术、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库等信息技术为依托, 建立覆盖全局相关生产管理部门、生产单位、生产班组的配网生产管理系统, 实现配网生产管理业务的规范化、流程化, 以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 提供优质服务, 提高电网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配电GIS系统建立了配电网络模型的完整描述, 实现对配电网各种设备对象的空间位置信息、设备台帐信息、设备对象间的拓扑关系的管理和维护, 实现配电网络和设备的“图数一体化”管理。通过获取各系统的实时数据, 建立配电网运行实时参数和设备台帐数据的系统管理平台, 使之成为相关应用子系统的公共数据平台, 实现相关应用系统数据的横向集成共享。建立实时或准实时的虚拟数字化配电网, 提高把握配电网运行状况的能力。

根据莆田电业局配网运行、检修的管理思路、理念、方法和特点, 加强设备管理及生产业务管理流程, 体现配电业务管理的简单化, 实用化, 规范化, 推进现场有序作业。实现配网生产因管理而安全, 体现能控、可控、在控的管理理念。

以设备为中心, 实现设备全周期, 全过程, 全方位的管理。用计划规范电网生产管理, 以计划源头, 通过生产计划和停电计划安排生产工作和停电工作。以工单为主线, 串接生产任务的不同类型, 不同工种的生产活动, 方便生产任务的跟踪、监控和管理。

三、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克服

系统在运行中发生过一些问题。1.如该系统在应用初期, 虽然在系统运行前开展了多次的对基层班组人员的培训工作, 但在正式运行中仍然由于基层班组人员对GPMS系统的不熟悉而产生对GPMS系统的抵触情绪, 这问题随着系统的推进及人员逐渐对系统的熟悉而解决。2.系统需要较高的硬件终端, 由于基层班组电脑配置不能满足系统的需求, 直接造成系统无法运行。解决办法:该问题以全局对基层班组专门配置一到二台高配置的电脑而解决。3.流程的超时延时能问题。作业人员对图形设计不熟悉造成流程延误的情况经常发生。提议软件流程设计人员三单合一解决, 就是将工作票、异动单, 指令票统一走一个流程, 让使用人员无法延误。4.不同专业之间端口联接后数据冲突问题。解决办法:集中不同专业人员统一核对, 清理垃圾数据解决。5.因为宽带带宽不足而影响系统的使用。解决办法:设立服务器远程操控解决。

四、系统效益分析

配电GIS在我局营销管理、配网生产管理中的深入应用, 为电业局配电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变革, 也为配电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1社会效益

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减少了全省各局用户的停电时间与次数;提高了客户服务中心的服务响应与准确性, 提升了电力企业形象。

4.2管理效益

通过系统的推广应用, 可及时、有效地帮助运行管理人员掌握配电设备台帐和运行记录情况;方便、直观地帮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电网建设和设备运行的完整情况, 为设备维护和状态监督提供了完整直观的信息支持, 进而有效提高了供电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实现了电网的科学化运营水平, 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和配电生产管理水平。

4.3经济效益

通过系统的建成实施, 提高了配网生产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 在为电网的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效率的同时, 为电网生产管理增收或节支的经济效益显著。随着配电GIS在营销管理、配网生产管理中的深入应用, 将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具体可由以下几方面得以体现: (1) 实现了工单串接所有配网业务的功能, 领导只需通过跟踪工单就可监控所有配网业务的处理情况, 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更有效的信息服务; (2) 实现了设备履历表功能, 通过设备履历表及时了解设备台帐信息、版本信息以及与设备相关的运行管理信息;为状态检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 实现了计划平衡、调度管理无纸化办公及基本的电网高级分析功能; (4) 实现了配网运行业务在系统中运行, 减少了资料、信息在流程员与各环节之间的人工传递, 提高了传递速度; (5) 实现了图形与业务的无缝应用集成, 减少了用户在C/S系统与B/S系统间切换的烦琐, 加强了系统间的应用集成, 实现了C/S系统与B/S系统的互动, 如:用户可在网页中进行图形开票操作, 也可以在电气图程序中填写停电申请单等等。

五、结论

营销GIS 篇5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面临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除对现有的电力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外,如何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先进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平台,以对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的电力营业台区和配网生产管理工作进行统一的协调管理,并就相关信息达成充分共享,是提高电网生产经营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电力企业挖潜增效的重要举措。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国内大部分网省都未曾基于配电GIS来建设营配管理业务应用,特别是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GIS平台的配电生产管理系统除福建配电GIS外还未见报道。福建省配电GIS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于2002年开始建设,随着福建电力营销和配电管理模式的变革,需要结合营销管理、配电生产管理业务特点对配电GIS进行全面梳理及优化改进,以满足实际管理需求以及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的技术架构要求。

为此,基于福建电网生产管理系统(Grid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GPMS)平台,根据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的典型设计成果,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撑手段,以服务营销及配网生产为目标,建设了符合福建电网特点的电网生产管理信息平台。本文着重讨论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其主要的功能特点,以及项目实施后所带来的社会、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1 关键业务与技术分析

1.1 系统业务分析设计

配电GIS系统以GIS为基础,以网络、通信、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库等信息技术为依托,建立覆盖全公司相关生产管理部门、生产单位、班组的配网生产管理系统,实现配网生产管理业务的规范化、流程化,以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提供优质服务,提高电网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配电GIS系统建立了配电网络模型的完整描述,实现对配电网各种设备对象的空间位置信息、设备台账信息、设备对象间的拓扑关系的管理和维护,实现配电网络和设备的“图数一体化”管理。

通过获取各系统的实时数据,建立配电网运行实时参数和设备台账数据的系统管理平台,使之成为相关应用子系统的公共数据平台,实现相关应用系统数据的横向集成共享。建立实时或准实时的虚拟数字化配电网,提高把握配电网运行状况的能力。

结合国内各省、地、区电力公司配网运行、检修的管理思路、理念、方法和特点,加强设备管理及生产业务管理流程,体现配电业务管理的简单化、实用化、规范化,推进现场有序作业。实现配网生产因管理而安全,体现能控、可控、在控的管理理念。

以设备为中心,实现设备全周期、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用计划规范电网生产管理,以计划源头,通过生产计划和停电计划安排生产工作和停电工作。以工单为主线,串接生产任务的不同类型,不同工种的生产活动,方便生产任务的跟踪、监控和管理。

系统业务结构如图1所示。

1.2 系统技术路线分析设计

参考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统一咨询成果,依据国家电网公司生产管理系统建设的功能规范和技术架构要求,对福建营配电业务、农电生产业务现状需求进行梳理分析,整合配电GIS原有功能,以满足配电GIS在营销管理、农电生产管理中的深入应用要求。

基层局用户包括各地市电业局和二级供电局以及县级供电局配电相关领导和部门、生产班组、技术人员等,基层局用户的工作重点是维护电网模型,拟采用稳定性能高效,支持复杂交互的C/S架构。而生产业务功能使用频繁而且人员分布广泛,采用国家电网公司统一要求J2EE的B/S技术架构。

基于图库分离设计、逻辑上一体化的设备模型实现图形和台账的分离,满足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需要。利用GIS空间查询技术,基于Oracle 9i空间数据库实现空间和属性数据的无缝管理。采用Ajax技术实现各层数据的异步传输,改进WebGIS浏览效果,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客户端体验,使系统使用更具人性化。

配电GIS基于具有自主研发的BASK业务基础软件平台构建,通过配置方式可动态显示设备的台账信息,以满足各个地市个性化差异需求。利用领域模型驱动思想,建立配电的业务领域模型,通过灵活流程引擎实现业务流转的驱动,实现各地市不同业务流转审批的需求。

1.3 系统网络部署架构设计

配电GIS主要用户分为省公司层用户和地市局用户2个群体,系统采用省市分布式管理和地市局集中式管理的模式。其中省公司营销部、生计部、农电部、电试院等工作人员的工作围绕下达指令,使用查询、统计和分析等功能上。省公司版的配电GIS不直接生产业务数据,其业务数据来源于地市局的配电GIS系统,通过广域网定时抽取汇总到省公司的数据库中。由于配电GIS的生产业务操作频繁,并发性大,响应速度要求高,因此每个地市局都单独部署一套基层版配电GIS系统。基层版配电GIS网络部署架构设计如图2所示。

配电GIS业务数据库采用双机热备份的部署模式,保证业务数据库的稳定性和高可用性。业务数据库处理短时频繁的业务请求,对于文件上传下载、视频播放等长时间的请求,配电GIS采用单独的文件服务器进行处理。配电GIS应用服务器采用集群部署方式,实行动态的负载均衡。地图服务、瓦片服务部署在单独的服务器上,提供高性能Web GIS的服务功能。此外,还单独部署了1台用于空间分析服务,拓扑分析的服务器,满足全网图电网分析运算需求。此外,配电GIS还采用了GPS卫星定位、手执PDA等无线技术进行设备定位,PDA巡检等功能。

2 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系统建设目标及总体设计

系统建设目标是以设备管理为核心,以电网的安全生产、经济运行为目标,以垂直监控管理与作业标准化为主要管理手段,建设基于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的典型设计成果,通过统一电网数据模型,建设以营销用户服务为中心的配电GIS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福建电网数字化、生产业务集约化、流程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推进现场有序作业;实现配网生产因管理而安全,并体现能控、可控、在控的管理理念。

系统基于GPMS平台构建。GPMS采用多层混合架构和分布、集中相结合的方式部署,应用3S、工作流引擎、构件和三维全景技术,为电网生产提供一种基于空间信息的可视化数据共享平台,系统体系机构如图3所示。在此平台上能够有效地将电网地理信息、设备接线图信息、设备台账和运行维护信息、实时监测信息等数据有机结合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实现业务系统间的应用集成和跨部门、跨地域的数据共享。

系统设计实现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营销台区管理和配电业务的梳理分析及流程重组;对配电GIS功能模块进行优化改进,新增多个业务模块,并将标准化作业流程和业务报表固化到配电GIS中;基于配电GIS整合营销管理系统、远程集抄系统、负控系统和SCADA系统等数据资源,开发营销台区管理软件模块;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本地多级图形缓存功能的研发;满足配电GIS在营销管理中深入应用的功能研发;在用户界面开发中应用了Ajax (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 技术,并采用了类似Google Earth和Google Map的技术路线、操作界面,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可操作性。

2.2 系统主要功能特点

配电GIS在营销管理、配电生产管理中的深入应用研究项目是以标准规范、图形管理为基础,以设备管理为中心,以工单为主线串接所有业务,基于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的典型设计成果,实现福建配电网的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管理,实现以地级市集中部署模式的配电生产业务的集约化、流程化、规范化、精益化管理。系统主要功能特点如下:

(1)遵循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的功能规范和J2EE技术架构要求,根据业务功能复杂度不同而采用最合适的客户端模式,配电GIS采取以地级市为中心的集中部署模式,覆盖下属所有县级供电公司;

(2)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力GIS基础软件平台——GPMS研发配电GIS,包括图形管理平台、图形服务平台和业务构件平台;

(3)基于MDA模型驱动框架完成企业大部分业务应用功能构建,通过丰富的JS构件库快速开发或通过配置方式满足企业个性化差异需求;

(4)通过配电GIS与营销用户模型一体化实现营配业务流程互动,以营销用户为中心构建配电GIS可视化数据共享平台,满足福建电力营配合一的管理需求;

(5)采用图形管理C/S和生产业务B/S一体化深入融合,模型一体化、流程一体化、应用一体化、界面一体化的技术路线实现配电GIS图形与业务的紧密集成互动;

(6)基于设备图形 (拓扑) 和台账,实现物理分离、逻辑一体化管理技术路线,实现空间和属性数据的无缝集成,满足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设备多时态管理要求;

(7)以标准规范、图形管理为基础,以设备管理为中心,以任务驱动作业,实现地区地市县配网业务的图形化流程配置与监控;

(8)基于插件技术实现灵活加载主网联络图、全网图、单线图等方式的电气图管理,在统一程序框架下同时浏览各类电气图,并能方便进行相互切换和视图互动;

(9)通过GUID实现设备多时态、全面业务的管理,通过设备履历随时查看与设备相关的所有历史、运行信息;

(10)按巡视周期自动生成巡视任务单,自动计算巡视完成率;建立重点巡视设备库,便于安排特殊巡视;与PDA集成以满足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的要求;

(11)基于配电GIS地理接线图自动生成全网图、主网联络图,并实现增量维护更新,通过本地缓存图形文件方式实现模拟停电、转送电等电网分析功能。

3 系统效益分析

配电GIS在营销管理、配网生产管理中的深入应用,为福建省各个电业局配电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变革,也为配电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1 社会效益

系统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减少了全省各局用户的停电时间与次数;提高了客户服务中心的服务响应与准确性,提升了电力企业形象。

3.2 管理效益

通过系统的推广应用,可及时、有效地帮助运行管理人员掌握配电设备台账和运行记录情况;方便、直观地帮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电网建设和设备运行的完整情况,为设备维护和状态监督提供了完整直观的信息支持,进而有效提高了供电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了电网的科学化运营水平,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和配电生产管理水平。

3.3 经济效益

通过系统的建成实施,提高了配网生产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在为福建电网的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效率的同时,为福建电网生产管理增收或节支的经济效益显著。随着福建省配电GIS在营销管理、配网生产管理中的深入应用,将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具体可由以下几方面得以体现:

(1)实现了工单串接所有配网业务的功能,领导只需通过跟踪工单就可监控所有配网业务的处理情况,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更有效的信息服务;

(2)实现了设备履历表功能,通过设备履历表及时了解设备台账信息、版本信息以及与设备相关的运行管理信息;

(3)实现了计划平衡、调度管理无纸化办公及基本的电网高级分析功能;

(4)实现了配网运行业务在系统中运行,减少了资料、信息在流程员与各环节之间的人工传递,提高了传递速度;

(5)实现了图形与业务的无缝应用集成,减少了用户在C/S与B/S系统间切换的烦琐,加强了系统间的应用集成,实现了C/S与B/S系统的互动,如:用户可在网页中进行图形开票操作,也可以在电气图程序中填写停电申请单等。

4 结语

配电GIS在营销管理、配网生产管理中的深入应用研究项目通过漳州、龙岩、福州电业局3个试点单位的运行,已经成为这几个试点单位日常工作以及领导决策必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为设备及生产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务,从而提高了可靠性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系统自试运行以来的实践表明,系统运行成熟稳定、功能实用、操作简便,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下期要目

敬请关注“信通杯”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维护技能竞赛北京对抗赛阶段!

特别策划:献礼共和国60年——“记忆60年”, 一起回顾电力行业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鲜为人知的历史。

论坛:信息化与发电企业效益分析

上一篇:长效学习下一篇:锁骨下静脉置管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