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教学论文

2024-05-08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精选12篇)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 篇1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地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随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实施, 如何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切实提高思品课堂的教学效益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深入思考的话题。本文针对“初中思品教学有效课堂构建”这一问题, 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营造民主氛围———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二、优化教学过程——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三、科学课堂评价———构建有效课堂的后盾。

一、营造民主氛围———构建有效课堂的前提

古人云:“亲其师, 则信其道。”有效教学的首要前提是致力于营造一种和谐一致、支持性的民主学习氛围。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 当满足了基本需要, 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 学生才会因此而发展自尊、自重, 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教学实践表明,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政治课堂教学效益提升的前提。因此, 在平时的思品课堂教学中, 教者应充分扮演好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者、学习前进方向的指引者等角色。教者应用高昂的热情, 浓浓的爱意, 感染学生, 打动学生, 达成心灵共鸣。从而让学生因喜爱老师而自觉遵守纪律, 增强学习主动性与有效性。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尊严、思维方式和自身发展的方向。从而真正实现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习的主体的要求, 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

二、优化教学过程———构建有效课堂的关键

1. 创设趣味情境

教学实践表明, 在平时的思品课堂教学中, 着力改变传统的那种“说教”教学方式, 运用多种合理的形式, 创设符合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现代生活气息的趣味情境, 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例:一位老师教学“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节内容时拓展了知识,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为了更佳形象地理解这一规律, 教者在具体教学时, 巧用“量体裁衣”的比喻手法, 把“生产力”比作“人的身体”, 把“生产关系”比作“衣服”, 并说明人的身体随着年龄的增长, 个头的增高, 所穿的衣服也要随身高的变化而不断更换尺寸, 只有这样做出来的衣服穿在身上才能合体的道理。由此推导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关系, 只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才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2. 优化课堂讨论

教学实践证明, 通过课堂讨论, 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大大增强, 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 我们应从多方面优化政治课堂讨论,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具体要求: (1) 优化讨论问题设计; (2) 优化讨论形式。如主题式讨论、质疑式讨论、归纳式讨论等。实践表明, 通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讨论, 促进了师生的双边活动, 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例:一位老师教学“初中思想品德”法律部分知识时, 一改过去以讲为主的做法, 围绕 (1) “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2) “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 (3)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 (4) “学习法律知识, 养成守法习惯”四个方面的问题, 结合具体事例,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如此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 同学们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3. 强化练习巩固

练习是检查理解广度和深度的工具, 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有效手段,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初中思想品德课本上的练习数量较少, 难度偏低, 科学合理的设计练习就成为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之一。具体练习题目的设计应抓住重点, 突出难点, 以能力训练为主。练习题目的难度应成阶梯状分布,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需要指出的是政治练习不仅是书面的, 还有具体的实践活动。

例:一位老师教学完《依法纳税》这一框节的内容以后, 设计如下实践活动作业: (1) 搜集父母或亲朋好友纳税的凭证, 进一步了解税收; (2) 调查当地居民纳税意识现状。具体要求: (1) 调查以问卷调查或个别交谈的方式为主, 要有必要的统计数据或事例; (2) 充分运用有关税收的知识, 对相关的数据或事例进行分析和评述; (3) 尝试撰写调查报告。

三、科学课堂评价———构建有效课堂的后盾

评价是制约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 评价也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课堂学习中, 学生最为关注的往往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对他们的评价, 一位老师评价艺术的高低往往会决定课堂气氛的活跃与否、学生学的状态与教师教的状态如何。实践表明, 课堂上教师准确、民主, 充满赞美的评价, 就像给学生注入了兴奋剂, 能够迅速使学生的心理积淀膨胀, 让学生激情飞扬。然而,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 我们只是单纯地把考试成绩作为课堂的教学效果的统一标准, 把学习成绩高低作为评价所有学生的唯一标尺。如此教学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一定程度上会禁锢、束缚学生的发展。对于初中思品学科而言, 其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说到底是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过程, 是其生命价值的成长过程, 是人作为万物之灵的本性得以逐渐展开的过程。因此, 我们的评价就应更为关注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每一个方面, 评价就更应体现多元性,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评价的主体作用。具体评价方式: (1)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3) 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 篇2

丹东第二十九中学

刘力军 2014.6.30

积习总是不时地促动我拿起笔,写下了从事初中思品教育教学的一点点认识和一丝丝感悟······

一、开设初中思品课目的如何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开始向成年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当然,眼下处于二十一世纪初,全球知识经济大爆炸,各国为了未来,极其重视新生一代的成长,各国各自高瞻远瞩制定严格周密的教育教学成长计划。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国初中生,“如何切实提高初中学生思品素养?”“如何培养当今社会时代合格公民?”“如何做有责任有担当的中国人?”······到底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方能做乾坤之秀,世纪之才,课题式研究作为今天思品教育者责任重大,很值得商榷深思。

二、自能高效阳光课堂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思想品德课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改变旧的教育观念,让思品课堂脱掉枯燥、乏味、说教式的帽子,努力向自能高效阳光课堂这一目标迈进,已成为我们迫不及待亟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思品教研活动以及自身的教学实际就如何打造阳光自能高效课堂谈一谈几点认识和感悟:

理想的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往往来自于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实际教学中,生成性教学资源可遇不可求,往往稍纵即逝,这需要教师应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宽厚的课程视野,强烈的再生意识,多元的思维能力,敏锐捕捉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和契机并从分加以利用和提升,这样师生都能在课堂生成过程中弘扬个性的灵光,闪耀出智慧的光芒。

1、精彩多元导入

目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

该节课的质量。

方法:考虑的原则---人本性原则、整体系统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等;

形式可多元化,诸如小品、相声、短剧、自我展示、才艺表演等;

要求以传播正能量为中心;

限定时间和小组等

2、创建自能高效小组合作机制。

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进步。

常用方法:任务教学法;小组合作自评互评汇报法;自我完善法;榜样激励法;

3、适时适量适宜的知识消化反馈。

目的: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常用形式:特色典型的练习;实践性作业;竞争性作业;开放性作业;使学生有

意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

4、自查互查,自省共学

目的:交流帮助,共享进步。

方法:填表式;典型警示、展示;发人深省式等

学生思品素养的培养,除了日常生活的点滴杂乱体会,更多学习熏陶来源于课堂。教无定法,思品自能高效阳光课堂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善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如何变应试教育为有效素质教育

中国的应试教育是一个静态的评价标准。能促使学生勤奋学习,积累知识。对社会发展和公民的总体素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取长补短的这样也可以有效地培养人才。但应试教育不是一种优质的教育模式,它往往扭曲人的成长心态,具扼杀创新能力之弊,更可能造成未来社会的不安定,毁掉国家和民族的潜力。现如今这种应试教育的利与弊,促使时代的初中生,认清形势,也应有个人抱负同时,更应有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在必要了解基本的国家政策方针路线下,有意识敢拼搏勇担当。有道: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思品工作者,为此在实际教学中化劣拙为优创,合理科学做到:

1、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创新型能力

2、把应试教学变为一种学习能力加以培养和训练

3、是学生真正懂得“我学会了”和“我会学了”质的区别和意义

四、加强民族自豪感、责任心、使命感的教导。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研究与探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方法和途径,有赖于教育工作者,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之神圣使命和崇高职责。

当今世界最显著的特点是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机制下的理性“经济人”的动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拜金主义”裹挟着“信仰危机”猛烈的冲击着作为国家和民族灵魂依靠和精神支柱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道德精神。思品课的学习,初中生认识到民族精神是国魂和民魂,是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美的是,当代初中校园也已不是一块清净圣地,市场经济无孔不入、不可避免地把一切卷入物质和金钱的漩涡。精神也是一种物质的了。在校园里,学生信奉“为自己而读书”,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却嗤之以鼻;在校园里,损人利己,弄虚作假,违法乱纪已不是个别现象;在校园里,初中生一代,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担当“天下任”,着实令人担心······“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不时萦绕耳畔。为此,天下兴亡你我有责,尽己之力,薪火相传。作为思品老师能做的: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利用课前新闻时事导播形式,加强学生国内国际局势的分析和认识能力;

2、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阵地,如出定期刊物、开 辩论会、3、重视社会人文科学,注重营造班内外、校内外的班风校风的文化建设;

4、阶段性评选“日常行为模范”“道德标兵”“学习尖兵”等;

5、建立学生健康成长档案记录,点滴做起;

如何优化初中思品课教学 篇3

【关键词】优化 思品课 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行为习惯一般不够理想,注意力很难集中,并且集中起来的时间也不长,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吸引他们的兴趣。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教师就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巧妙精彩的设计课堂的导入,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得他们对课堂拥有浓厚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一定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整合相关的因素,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情不自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对于课堂导入在形式上要多种多样,在设计上要丰富多彩,在内容上要紧扣教材,主要是以激趣为主。

二、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及时教师之前有教学设计,每一个教学程序也是严格按照教学规律一一制定。但是在课堂上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却常常会让教师感到出其不意。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由于初中生想象力最为丰富,而且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會充满好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部分学生问出,或者是表现出在教学设计之外的新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教师不仅不应该压制,相反的还应该对其合理利用。这样做,一方面是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保证的体现,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的提问,增强课堂民主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做好相关的备课工作,实施梯度授课

分层教学涉及的范围较广,有课前预习分层,有课中教学分层,有课后复习和练习分层,其中最为关键的,也是难度系数最大的就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层次化设计,这也是实现分层教学模式的核心所在。课堂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课堂,面对的是全班学生,如何故意隔离学生之间的授课内容就显得课堂比较松散零碎,也会显得非常的混乱不堪,为此,教师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政治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与完整性。分层教学重在“层”而不是“分”,所以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要把握住课堂的节奏,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掌握住基础知识,对于中等的学生要尽可能的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应用,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则是要深政治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成绩较好的学生学习习惯也不会太差,所以在课堂管理上,可以适当的采取“放养”的方式,对于低层次的学生要强政治习习惯的引导,多采取鼓励的方式,让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信,鼓励他们进步。

四、使用多媒体技术,增添课堂的感染力

初中生对于不感兴趣的问题,他们很难给与关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偏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兴趣是吸引他们学习的东西。至于兴趣主要就是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感兴趣。多媒体以图像、动画、声音等优势,全方位的给与学生多角度的感官刺激,可以在政治的教学中创造既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多媒体技术辅助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扭转了以往那种依赖教师口述、黑板和粉笔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变得更加灵动、生动和直观,也使得课堂由静态变成动态,优化了教学过程,提升了教学效果。另外还可以实现声文图茂,多角度的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和触觉。

五、利用生活化的教育形式,提高教学的科学性

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实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启发,进而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去。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在初中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突出教学情境的创设,争取让教学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获得感悟,引导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让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除了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空洞说教外,还需要教师不断构思,精心设计,搜索学生生活中可利用的素材,让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搭建桥梁。而初中政治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面对纷繁多变的世界,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也会不断引起学生的注意,对于这些学生所关心的事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适时的加以引用,最大限度的启发学生的思考。毕竟初中政治课中的案例,多数还是很符合学生发展心理的,如何利用这些内容启发学生思考,产生共鸣,进而学会辅助与实践才是教学的根本所在。因此我们不妨在思想上避虚求实,举一些学生身边的例子。如社会里的各种社会现象。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同工不同酬,贫富差距等问题先让学生说谈谈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心灵撞击中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能力,让课堂变成为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并使得学生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应用。

六、抓住学科特色,采用恰当的方式启发

初中政治作为一们德育学科,不像数学那样需要很多的逻辑思维,也不像英语那样注重学生口语的表达,也不像语文那样强化知识记忆,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通过知识的熏陶进行自我的鉴定,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政治课的教学强调的不是理论知识的灌输和机械记忆,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塑造高尚的品行,最终成为拥有高素养的人。在开展启发式授课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考虑到学情和教学内容,把握政治学科的特点,由此革新观念,采取适当的启发式授课策略。比如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可以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一开始就吸引到学生;采取问题设疑的方法,在新课之前先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积极思考和自主探究,如果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遇到困难,教师可以给与适当的引导,或者从知识迁移的角度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陆一凤.初中思品教学的优化[J].中学课程辅导,2011(07)

初中思品课应凸显教学活力 篇4

一、联系生活实际, 开展情境教学

生活是生命的展现, 是生机的体现, 更是所有知识的源泉所在与用途之本。因此, 教育必须要尊重生活并基于生活, 对于思品课来讲,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 通过情境教学来为课堂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我是中学生了》为例, 作为初中思品的第一堂课, 这既是学生由小学生向初中生转变的一个过渡, 同时也是全面迎接初中生活的起点。因此, 《我是中学生了》这一章节的内容也具有相当强的象征与启示意义。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以“中学生”这一身份, 结合教材内容来假设若干个生活场景, 比如在小学聚会中向老同学讲讲自己在新学校、新班级中结识的小伙伴、好朋友, 讲讲进入初中后的生活节奏与小学发生了哪些不同, 班级建设及老师的要求与小学时存在哪些差异, 理想中的初中生活是什么样子等, 通过将教材内容融入到这些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场景之中, 一方面可以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 从而在短时间内消除学生对新身份、新学校、新学习的一种陌生感, 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思品课与个人的关联度是那么的大, 贴合度是那么的高, 从而激发学生对课程的热爱并由内而外地对课程表现出更多的喜爱与热情, 以有效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力。

二、优化教学手段, 开展趣味教学

现代课堂上可以使用到的教学工具已经不再局限于黑板、粉笔、纸张、广播、录音、演示文档, 而是扩展到更多技术层面与信息层面的工具, 教师可以巧妙地创新教学手段, 为课堂注入更多的趣味性, 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活力。以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法律护我成长》为例, 假如教师单纯地停留在课本上, 以机械化的文字形式, 以条条框框的说明规劝去进行教学, 则很容易提高教材的枯燥性与乏味性。对于这一类“条文式”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比如播放与教材中提及到的法律知识有关的生活视频、警示视频、案例分析等短小精悍的微视频, 或者借助趣味的漫画涂鸦等来向学生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这种形式一方面可以将平面文字转换为立体影像, 从而有效提高教材内容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另一方面, 这种趣味形式也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记忆细胞, 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知识要点。除了视频、漫画之外, 古诗、音乐、图画等富有艺术气息的教学工具也可以被引入到课堂之中, 如紧随其后的《爱我中华》, 该章节的内容是介绍我国繁荣昌盛的面貌。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播放相关的爱国歌曲、朗诵爱国诗歌、介绍与爱国主义有关的小故事等来讲授教材知识。借助丰富多样的教学工具, 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趣味纷呈的学习氛围, 进而提高课堂活力。

三、强化课堂沟通, 开展互动教学

新课程改革中多次提到应当要还课堂于学生, 其所强调的就是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 教师可以通过强化课堂沟通, 开展互动教学来为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以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分清是非》为例, 该单元主要探讨的是学生在生活中容易碰到的是与非问题。教师可以抛出“你理解的公平是什么”“公平的意义表现在哪里”“请你举出生活中不公平的实例”等问题, 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谈谈自己的看法与理解。除此以外, 还可以通过举办辩论赛, 以生活中经常被讨论到的是与非问题作为辩题, 将学生分为两队进行辩论。通过这种有效的师生沟通与生生沟通, 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激发学生的思维细胞。需要注意的是,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应当允许并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与声音。对于少部分声音或小部分不同意见, 教师应当避免过度地遏制, 在不涉及是与非等大原则与大方向的前提下, 教师应还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思维空间。与传统的单向教学对比起来, 互动教学因可以调动师生之间的思维细胞而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活力。

四、延展教材内容, 开展课外教学

富有生机活力的课堂自然离不开灵动的教材内容,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教师可以适当地将教材内容进行延展, 通过课外教学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活力。以九年级下册的《走向明天》为例, 在《放飞理想立志成才》章节中,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谈谈理想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自己未来的追求目标是什么等, 但考虑到这类话题比较抽象, 而且在初中阶段, 大部分学生还没有较为深刻细致的个人规划, 因此, 教师可以转变思路, 鼓励学生借助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来谈谈对理想的看法。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带领学生到市区的图书馆去阅览课外读物, 去电影院欣赏一部电影等, 或者鼓励学生回家与父母、亲友等交流, 了解自己的父辈、祖辈时代下的理想与追求等。借助这些旁人的故事来慢慢了解何谓理想, 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起立志成才的概念。与单纯的课堂教学对比起来, 课外教学一方面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升华教材内容, 提升课堂的饱满性, 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活力。

初中思品教学反思 篇5

初中思品教学反思篇1

一、试题中出现新教材中的观点

1.注重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查

今年文综政治部分注重了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查,尤其是主观题中:38题,针对的是今年抗旱保粮的重大时事背景,考查水资源的保护、可持续发展,以及一些基本经济知识和经济规律,如价格与价值,价值规律与市场竞争,国家职能和哲学上的有关观点等等,这不仅实现了政治学科内综合,而且我觉得今年在试题答案的设置上更加注重体现文科综合。如在38题(1)(2)问的答案中,体现了政治和地理综合;而39题是从历史上的国际贸易切入引出了贸易全球化,其中,(5)和(6)问无论是试题的设问还是答案的设置都体现了政史综合,(6)问还在一道题里实现了学科内哲学和经济学的综合。

2.高考试题贴近新课程

今年全国卷(一)虽不是旧教材的最后一年,但高一已使用了新课程。如38题(3)问政治常识题采用了高一政治生活新教材的观点作答,如“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这些观点在旧教材里没有原话,但新教材里都有。还有39题(7)问也是高一经济生活新教材专门讲的内容,还有39题(6)问的也是新教材中增设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观点。

3.试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试题帮助学生树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理论,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素质性的要求。如38题(2)问水资源的利用和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39题(7)问分别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第一要务是发展”和“核心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如24,27题注重了对经济知识应用,25题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

4.注重主干知识联系重点时政

和往年一样,试题仍注重落实教材的主干知识并联系重点时政知识。

全国卷的高考题选择题基本上我们看到12道选择题覆盖了12个重点和热点。其中:经济常识五道题:包括24题、25题是经济知识应用和计算,26题是个体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27题是经济知识应用计算,考查对价值规律的理解和运用,35题通过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发展,考查我们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哲学常识是四道题:从28题开始,通过金融危机考查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相关知识,29题用矛盾的观点分析灾难和进步的关系。30题就小岗村致富路的探索考查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31题是就三农问题的解决来考查历史唯物主义;政治常识三道题:分别是32题通过金融危机考查了对人大代表权利和义务的应用;34题考查多党合作制度主干知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全面、准确掌握,抓住学科内最基本、最常见的主干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在复习中应有意识地将教材中琐碎的知识点由点连成线,由线织成网,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点的网络化教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从多个方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从而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二、学生在答题中出现的失误:

失误一:知识准备不足

表现在一是知识的全面把握不够,二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因此,答题时只能就是论事,就题目所给的材料“论”材料,缺少理论分析,缺少知识理解。如,选择题第11题,问“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考生的失误率在60%以上。第39题(2)“试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得分率不足1/3,失误也在60%以上。究其原因,概因考生大部分根本不理解“市场经济”究竟是什么,它是怎样起作用的。此题即使用反向思维来解答,也能够很快排除其他选项,因为题目所给的其他选项不具有很强的干扰性。这只能说明考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还有第38题,以“两个务必”为背景,辨析对“艰苦奋斗精神”的两种不同认识。此题的得分率也只在40%左右。失误在于,或者观点就是错误的,认为“在现代,艰苦奋斗精神已经过时,是落后的”等等,或者将哲学观点列上一些,毫无针对性。凡此种种答案,都说明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第41题(4),问题非常直接、直白:“我国如何坚持依法治国”,甚至许多教师都认为此问不像高考试题,认为难以考查出考生的水平等等。但评卷结果出乎意料,考生得分率仅有不足1/3。许多考生离开了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大抄试题材料。这只能说明考生不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或者是知道但不理解,因此,难以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失误二:思维能力不强

表现在一是审题不清,抓不住问题的中心和要点;二是答题思维混乱,层次不清。审题能力是指考生在解答问题之前认真、仔细、准确、完整地把握题目要求的能力。而答非所问现象的大量存在,首先说明对题目的理解和把握不够。第38题要求考生“分析目前应如何加强党的建设”,但许多考生离开了“党”的建设这一主题,大谈“政务”建设,“人大”加强立法建设,等等;在第(2)问,则有许多考生离开了对“艰苦奋斗精神”这一观点的分析,答共产党如何艰苦奋斗取得了胜利。答第41题(3)“城市化的意义”时,只将“十六大报告”的有关内容答上,显然不符合题目要求。说明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能力都不强。另外,答题时无层次、缺乏条理也是常见现象。高考阅卷固然是“踩点”给分,但如果层次不好,条理不清楚,“点”何以能答上?能答全?

失误三:理论不会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缺少对实际生活的理解,理论既学不好,也没有价值。但考生却不这样理解。从答题情况可以看出,答案或者抄题目材料,或者空话连篇、口号连篇。许多考生对此都很委屈,认为自己花费了很多功夫来学习政治课,而且对于理论知识都能“倒背如流”,为什么答题时却答不好呢?关键还在于对理论不理解,即平时学习时就没有理论联系实际(只会背概念、记忆原理是不够的),平时对理论的内涵就没有深刻理解,只当作“口号”来记忆,答题时空话连篇就是必然的了。

三今后教学的新措施

从教学看,仍然需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训练思维能力,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1.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主要是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因此,不能够背诵记忆,必须理解记忆,是教学中特别需要强调的。从能力和基础知识的关系看,能力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基础之上,即首先必须有学科知识做支撑。因为基础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并且它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能力,是解答好试题的基本保证。能力与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一个双向促进的互动过程。教学中对基本知识的内涵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深层分析、比较分析。须明确,教材只是从特定的角度、特定的背景对某一具体知识进行分析和说明的,换了背景和角度该如何把握?在教学中不妨多做一些尝试。从知识内容看,除了把握教材的显性知识外(大多数考生只能停留在这个层次),对教材知识延伸的隐性知识,即所谓教材文字背后的东西,也就是通常所理解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重点把握;还有,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知识需要重视。几年来文科综合试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已经远远不局限于政治教材中所规定的知识了,也涉及到文学、美学、甚至艺术等多个领域。诗词歌赋皆可入题的设计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领域,也使学科广度加宽。当然,这些知识的选取都是与政治学科知识相关联的,只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另外,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学术领域的新认识、新见解(基于中学学科内容的拓展或延伸)等都要有所注意。上述分析旨在说明:不能狭义地理解学科基础知识。

2.通过适当的解题训练,增强思维能力。从高考要求看,学会知识是最基本的要求,重要的是对新问题、新情境的认识和解决过程的要求。试题看起来不难,答案也是简练的,但其背后的思维过程却是复杂的,思维能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必须通过解答试题的训练,增强思维能力。当然不能搞题海战术,而是要选择一些好题,放大考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要研究这些题目的命题思路、思维价值、知识要求等等。这样,一方面在解题过程中深化理解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如果说第一阶段的复习是“理论联系实际”,那么第二阶段的复习可以理解为是“实际联系理论”。其不同在于:“理论联系实际”主要强调在学习理论知识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实际问题来加深理解;而“实际联系理论”则主要强调在新情境中运用知识,在实际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过程中运用理论。从具体操作看,在“理论联系实际”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掌握还不能作到全面、透彻,因此,理论所联系的实际问题应该是被拆解开、被分解了的实际的某一个侧面、某一个片段;而在“实际联系理论”的过程中,实际就应该是比较完整的、全面的。此时学生必须将学科理论体系打破,根据问题情境的展开情况,根据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重新筛选、整合理论知识,建构一个新的理论知识框架。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问题的发生有大有小,但都是具体的。因此,高考试题的设计也一定是从微观切入题目。即使同样的问题,切入的角度不同,答题的思路和答案的设置也就不会相同。因此,不能停留在仅仅知道了理论,知道了实际,还要通过具体问题的设计和解答,来锻炼思考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初中思品教学反思篇2

本学期我负责八年级六个班思品教学工作。半学期来,我勤勤恳恳,严谨治学,为搞好政治教学工作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反思。

一、主要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教学常规工作: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及其指导思想,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认真细致的批发学生作业,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学效果较好。虚心学习,多听课,钻研教材,学习专业理论。认真及时写好计划,按计划实施教学工作。

2、努力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平时注重再学习,浏览百科,摄取与政治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当代社会新科技发展信息,渗透到教学中去,使教学更有说服力。

3、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成绩,优化课堂教学。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学习,采用合作探究、讨论、阅读、自学、练习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达到预期目标。鼓励优生积极灵活学习。做好个别差生思想工作,利用课余时间辅导,提高了差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4、严于律己,教书育人:立足本职工作,热心向学生传授真理。言传身教,平等对待爱护学生。工作认真细致负责,教育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让学生喜欢学习政治科,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教研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所带班级多,再加上学科的局限性,致使与学生交流不多,认识学生有限,对学生关注不够,影响了师生关系。

2、作业单一,没有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倡交流形式多样化,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真正做到师生关系和谐,人人乐学、爱学。

2、分层布置作业,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确保优生吃得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差生吃得了。

3、深入钻研教材,在备课上下功夫,课前准备得越细,课堂教学就越自如,学生就越容易学懂,课堂效率就越高。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努力学习,积极探索,改进教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坚持不懈地去钻研和总结,我相信有耕耘就会有收获!

初中思品教学反思篇3

中学已经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感受颇多。通过这个月的学习和生活,我个人认为,思想品德课是老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较高而又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我觉得提高自身素质很重要。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真正完善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而自身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二是个人修养。要提高自身素质,就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在课堂上,学生可能会问你一些专业知识,如果我们对专业知识都不能准确的掌握,试问,你以何来服学生?不仅如此,在平时和学生的接触中,学生还可能会问你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果处理的不好,学生会认为你这个老师肚子里根本就没有“墨水”,那么,他也就不会甘心受你的“摆布”。我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在课后,学生问我,“老师,一般说来,蚊子在一米开外飞行我们就可以听见,但为什么我在厕所的时候,蚊子都离我很近了,但是我却听不见它的飞行声音?”,“次声波对我们有什么危害?”等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并不属于思想品德课的范畴,但它却反映出一个老师理论知识的功底,如果你不能作出一个能够让学生信服的回答,以后学生会怎么看你?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每上一节课后,我都对自己本节课的教学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个人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有所收获。当然,除了平时的课堂教学之外,我还积极参加市、区里组织的各项活动,能够多参与这样的活动,不仅仅是一种考验,对我们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大家都知道,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学生的心中留下痕迹,我们可能就是学生的向导。因此,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这样几个方面:(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我都会对学生提一些要求,让他们严格遵守。要是老师自己制定的制度,自己都不去遵照执行,学生会服吗?比如说,老实说上课要有时间观念,不许迟到,而自己却经常迟到的话,学生还会听你的吗?

4、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想让所有的学生都尊重自己,但是,自己却随意的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甚至当着其他学生的面辱骂学生,将心比心,学生能对你产生好感吗?他们甚至不知道,你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先尊重别人。又或者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而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会对你产生厌倦和反感。要想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就需要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的收获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对于一个新教师而言,教学的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要想真正赢得学生的赞许,你需要付出更多。古语有云:“教学有法,学无定法,而贵在得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做得并不是很好,但是我相信,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我会做得更好!

初中思品教学反思篇4

从事九年级思品教学多年,感慨颇多,,酸甜苦辣皆俱全.思想品德课是老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品德课的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适应社会等等方面,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点滴体会。

一.政治老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直有这种说话法:“不会教书的教政治”,这就造成一些地方一些人对思品课的另眼相看,但是我认为,上思品课入门容易,但是要上好,上精,能让学生沉着参加中考,并且自己的课堂魅力能征服学生就是一件难事。“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课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我时时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她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成为她们的良师益友。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辩论赛、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品德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效果。

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师生氛围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我们教师要学会把所讲的一套自己能首先做好,并且从心底尊重、理解学生,不断研究、观察了解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非常关注他们,平等对待他们,把民主观念用在班级管理上面。回忆我的过去教学工作,反思带来的快乐我感受颇深,如今尝到了甜头。“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做到的,尽管做得还不好,还需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初中思品教学反思篇5

一、政治老师要具备新颖的观念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师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老师是绝对的权威,错的都是对的;学生是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反驳老师、不能质疑老师。这样的师生关系严重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互信与合作,师生关系就是简单的授受关系,没有情感的交流。时代在发展,师生关系也要与时俱进。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在平等、民主、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之上,并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才会因为受到老师平等、民主对待,得到老师信任和尊重而很乐意同其进行情感交流并接受老师的教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二、政治老师要具备教学的艺术

思想品德课的主要教学形式仍然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怎样组织教学,取得什么样的教学效果,都与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艺术有直接的关系。在教学中,杂乱无章不是艺术,目标不明不是艺术,方法单一不是艺术,主次不分不是艺术。

那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政治课呢?

首先,要理清思路。在备课中必须吃透教材,教学中脱离教材,头脑清晰,条理清楚,注重逻辑,防止陷入到不能自圆其说的杂乱无章的窘境之中。其次,要明确目标。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始末,让学生知道“是

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记什么”“做什么”“懂什么”,防止出现教学完后学生还在“雾里看花”的败笔。再次,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在教学中要坚持启发性原则,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新发

现、新感觉。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的反映和情绪,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节奏,防止老师在台上“云云”而学生在台下“呼呼”的尴尬情景。最后,主次要分明。“主”就是重难点,为什么是重难点,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详讲;“次”就是浅显易懂,学生自己能看懂的,要略讲。只有主次分明,才能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错误做法。

初中思品课趣味教学几招 篇6

一、创设疑问诱发兴趣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现代中学生生长的需要中,有一种求知的需要。这种需要是永远得不到满足的,它在永无止境地更新。学生的求知欲望是通过学习兴趣来体现的、学生求知欲的产生需要一定的诱因。在教学中教师用设疑作为诱因形成课堂冲突,刺激学生积极思维这样学生的质疑、解疑的兴趣就会极大激发。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我在上初二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的第一框题《网络上的人际交往》导入时,首先循环播放一组图片和动感画面(包括网络各个方面),配上背景音乐,然后分组,每组发一张纸,中间有“网络”字样;小组讨论记录:看到“网络”你想到什么?再派代表进行解说。这样既引出了主题:网络一词,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诱人”的感觉,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状态,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学生很快进入到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中。

二、营造情景激发兴趣

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年龄、阅历、知识基础、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启发他们的思维,增强对所学课程的吸引力就非常之必要。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在这里强调了乐学的重要性对于学生,只有以求知为乐才能学好。为此,在教学中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乐引学,以乐引思,乐中获知,乐中创新。引导学生乐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将表演小品、故事、漫画、录音、录像、幻灯、投影、讨论、辩论等直观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让学生乐于参与;适时应用图片、漫画、录音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乐于接受知识,都是行之有效的。

比如:我在上八年级上《礼貌显魅力》时,先投影漫画——两个青年同时到一个书店去买书,后去的先买到,先去的后买到;不同的行为就得到不同的结果。让学生观察,再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1)两个青年不同行为有什么不同?(2)两人分别给交往的对象什么感受?(3)大个子青年与小个子青年分别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然后请同学表演小品《变质的牛奶》:顾客遭遇到有礼和无礼两个服务员。请表演的同学分别谈谈感受。通过让学生观察漫画和小品表演的具体故事情境,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这样学生很轻松的知道文明礼貌对于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不礼貌的害处,学生也知道从哪几个方面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懂礼貌的人。从而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

三、真情实感呼唤兴趣

教学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传授知识,如能以学生为基础,尊重学生的情感,以学生为本,这样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实践证明:学生对某位老师感情好,就表现为喜爱听他(她)的课。反之,受老师厌恶的学生就会把老师的课当着耳边风,根本不予理睬,更有甚者还不进教室,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加强师生感情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即使上课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教学环节处理得当,但如果讲课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兴趣,仍然达不到好的效果。因此,在使用新教材的教学中要注意倾注更多的“情”,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四、优美语言产生兴趣

知识的传授,师生感情的交流是依靠语言进行的。思想品德课往往对教师的语言有着更高的要求:传授知识一方面要做到语言的准确、精炼;另一方面要是语言有力度,有魅力,才能是使学生耳濡目染,悦目赏心,同时还要做到语言的幽默。要注意采用多种语言形式,如名言,俗话、歌词、俏皮话等、或用一些内容深刻的耐人寻味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既领略到语言的美感,又受到了教育。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堂课上能否吸引学生,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因为对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采用哪种形式是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的,只要教学方法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能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应该深入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新教材实践多年来,我感到就教师而言,在备课上下功,在课前,教师只有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在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中应变自如,得心应手,教得顺当,学生才学得实在,学有所获。只要肯下功夫,启迪真理的钥匙一定会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思想品德课一定会成为学生最向往的神圣课堂。

打造初中思品教学“集装箱” 篇7

深挖掘:让学生成为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开发者

初中阶段的学生, 其品德的发展已进入了自律阶段, 由绝对服从权威判断是非发展到了根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在学习的过程中, 具有很强的个性, 其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都有了较快的发展, 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内在判断标准体系。此时, 教师如能正确引导, 以生活实例为背景, 让学生主动挖掘, 合作探究, 积极开发班本资源、校本资源、社本资源, 让学生从具体的生活实例中去培养并发展自己的思想品德, 则往往能对学生品德心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有利于实现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 尤其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湖南省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主要包括五大块内容: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国情教育、生命与健康教育。有了这些目标和内容为指导, 教师再将其中某块内容具体化, 分为几个问题, 再针对其中的某个问题, 确定一些知识点, 让学生结合实际, 搜集能体现该主题下某一知识点且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材料, 拿到课堂上讨论、辩论、探究, 每节课教师围绕一个知识点提出一个比较具体的任务和目标, 每节课力求解决该主题下的某一个具体问题。六到八节课后, 再将这些能体现该主题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然后得出结论。整个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提出问题, 搜集资料, 讨论问题, 做好记录, 解决问题, 做好总结。教师仅对整个过程进行策划、指导和点评、提升。

在组织“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的教学时, 学生议论纷纷, 某某很想读书, 但他爸爸不要他读了;某某成绩很差, 父母都支持他读, 但他自己不想读了。这时我还听到一个声音:“班上的李×可能读不完初中了!”我很奇怪, 李某向来很爱学习, 成绩也很好, 怎么会?我把那个同学叫了起来, 让他说说原因。他说李某爸爸整天赌钱打牌, 欠了一屁股债, 不要他读书了, 想让他出去打工, 而此时的李某也正在办理身份证准备外出打工。我要大家都来想办法, 帮帮他。这下, 同学们议论开了, 有的说捐款, 有的说做他爸的思想工作, 还有的说到法院去告他爸爸, 也有的说不能告, 那是他的亲生父亲, 各执己见, 争论不休。这时, 班长站起来了, 他说捐款实在是杯水车薪, 我们都是农村的孩子, 家里都很困难, 他爸的工作很难做, 班主任去了好几次了, 都没有效果, 还是用法律的途径解决好。“对, 告他!”很多同学跟着说。李×站起来, 哭着说:“不, 不能告, 那是我的亲爸爸”。大家心理都很矛盾, 在亲情和法律面前, 确实很难选择。“能不能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维护李某的受教育权, 而又不让他尴尬?”于是, 我要求学生用学过的法律知识写一封信给李某的爸爸。每个同学都认认真真地写, 写得很感人分析入情入理, 以长远的目光分析了受教育的意义;做到有理有据, 列出了相关法律条文, 强烈要求其父亲还给李×读书的机会。全班同学都在信上签了字, 课后班长和几个学生代表将信送到了他父亲的手里。他父亲被感动了, 决定改过自新, 重新做人, 并表示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持李×学习。那节课学生都很活跃, 积极参与既解决了实际问题, 又达到了有效实现思品教学知识、能力、情感、创新意识和学生的生活的有机结合。我要求学生把这节课记录下来, 并鼓励他们说:这也是教材, 我们也能写教材。在这句话的鼓舞下, 很多同学都说我们也来编一本思想品德教材, 尔后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

在一定的目标和任务指引下, 鼓励学生开发思想品德教材, 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发展, 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

广合作:让学生成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建设者

独角戏固然精彩, 但众人划大桨更是引人入胜。自主下的合作, 能让知识永恒, 能力提升, 创新得火光四射。

纵观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纯理论的枯燥说教, 满堂灌式的个人表演, 墨守成规的隔代观念, 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材料, 都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 其结果往往是台上唇焦口燥, 台下鼾声如雷。但是, 如果我们将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合作进行教学, 则往往会是另外一番风景。

整个课堂教学我们可以这样进行, 先根据班级情况将整个班搭配分成几组, 每组六至七人, 每堂课由一组同学合作完成。上课前一天, 教师将细化为具体教学知识点的导学提纲发到该组同学手里, 由该组同学做好分工准备工作, 可以由其中一个当主持, 站在讲台旁边, 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和总结课堂教学内容;一个做记录, 坐在自己座位上, 记录整个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一个写板书, 站在黑板旁边, 随时准备书写教学内容;其他几个由主持随时调动到讲台中央主讲相应内容。当其中一个上台时, 其他几个可和教师一起在组间维持纪律。合作创造了多重感觉效果, 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整堂课的内容, 我们可以这样去设计, 先由组内一个学生进行一分钟新闻播报, 激情导入课题, 新闻可以是学生生活中和社会上的真人真事, 可以是国内外的重要时事, 但一定要能体现该节课的三维目标。接下来, 学生思考五分钟, 提炼新闻观点;两分钟收集观点, 板书观点;十分钟教材阅读, 明确观点;十分钟讨论辩论, 深化论证观点;五分钟拓展延伸, 巩固和强化观点;七分钟课内作业, 理解和运用该观点;五分钟总结和概述该观点。整堂课在主持人的引导下, 有条有理有序地进行, 其中各环节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开展。教师和学生可对该堂课进行点评、总结、反思和改进, 期末还可以评出优秀示范课进行鼓励。

整个课堂由学生自主完成, 让学生当老师, 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学生的品德发展经历了初步感悟、亲身实践、理性升华、潜移默化的发展,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真正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变化规律, 自主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勤记录:让学生成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践者

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关键在于运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应用和实践, 应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用理论指导实践, 用实践证明理论。

很多道理说的容易, 但要真正做到却又很难, 很多事情明知其不可为, 有时却又偏偏而为之, 这也说明, 行为在由它觉转为自觉的过程中, 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监督是一个重要因素。行为若是在众目睽睽之下, 不良行为自然会得到有效收敛, 善行必将大力张扬, 从而能有效使理论转化为实践。在日常生活中, 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论据, 如能将这些论据收集好, 它必将很好的监督学生的行为, 同时指导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发展。德育成长记录袋就是个好办法, 它让事实说话, 能很好地监督并规范学生的行为;它是评价好帮手、践行好动力。

透过一份份多年收集的丰富德育成长材料, 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个人的情感、意志、品质、能力动态变化过程, 从而形成对一个人较为稳定的德育结论。记得有一个材料上说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位留学德国的研究生, 在他毕业后竟然在德国找不到工作, 原因是他有过三次在德国乘公共汽车逃票的记录。可见外国很早就已把德育成长记录袋作为评价一个人成长的依据了。

德育成长记录袋的实施, 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做好课堂四十五分钟的记载, 这一任务可交给学生轮流去落实。选材好的、挖掘深的同学要记录;有创意观点的同学要记录;理论知识理解透彻的同学要记录;课堂活跃, 能积极思考, 主动提问和答问的同学要记录;主持组织课堂效果好的同学要记录;能提出问题难倒大家的同学要记录;课堂闪光点要记录。在期末时,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做的课堂记录本, 评出“最佳新闻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分析奖”“课堂活跃分子”“最佳主持奖”“最佳记录奖”等等, 对获奖学生进行通报表扬, 同时还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 能极大程度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将课堂所学自觉落实到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其次, 思品教学不能只限于教室的方寸之地和四十五分钟, 校园也是思品教学的重要阵地, 学生在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中的表现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行为表现, 都应计入德育成长记录袋, 这一部分工作主要由思品教师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做好记录。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系列的德育专题文体活动, 如“勇气周”“诚实周”“友爱周”“荣誉墙”等,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既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 促进其学习进步, 又能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 可以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博物馆、艺术馆, 游览历史名胜, 进行野外训练, 寓教育于各类生动有趣的活动之中。平日, 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各类俱乐部活动, 其目的是通过学校文体活动,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身心素质,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这些活动的记录可交给思品课代表去完成, 形成一个校园表现记载本, 将学生的获奖通报, 班级贡献, 好人好事, 重大违纪等表现证据全部收集好, 并载入其中, 这些记录将进一步丰富德育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再次, 还应收集好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表现证据, 并做好记录。这一部分工作主要由家长负责落实好, 学生在假日中的表现, 家长是最熟悉的, 本着对子女负责的态度, 家长也愿意配合。家长收集子女的假日表现, 并记录下来, 形成一个记录本, 在期末时将这个记录本交给思品老师。

初中思品课教学的一些体会 篇8

一、把握知识结合点激发兴趣

通过实践表明, 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 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 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所以, 在备课的时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结合点。因为只有抓紧住这些结合点, 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

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 但这不能和枯燥无味画等号。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 能讲究一点趣味性, 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 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的色彩,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好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不断提高自己思想认识水平。尤其在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 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以少胜多的效果。例如“瞎子摸象”讲全面的观点;“刻舟求剑”讲发展的观点;“缘木求鱼”讲规律的客观性;“掩耳盗铃”讲主观唯心主义;“守株待兔”讲偶然性与必然性等。比喻恰当, 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 而且能加深学生理解, 加深印象, 加强巩固。

三、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兴趣

教材中有大量的漫画、图片和资料, 这些资料都是精心挑选的, 具有较高典型性。教师必须重视这些现成材料, 充分运用这些会使学生情趣盎然, 学习兴趣倍增, 课堂气氛活跃,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生动又形象。运用这种方法达到了既掌握知识, 又用知识理解社会现象的目的, 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愿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到了素质教育关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虽然现成的东西似乎没有新意, 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但只要教师认真备课, 善于吸收消化, 灵活运用, 同样也能激发学生兴趣。

四、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兴趣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变“要我学”为“我愿学”, 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授人以鱼”只能饱餐一顿, “授人以渔”终生受用。教师不试着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 学生就永远不会学习, 永远依赖于老师这一拐杖。因此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教师要从原来的“教”改为“诱”, 从原来的“教”改为“导”。教师的任务是在教学中创造一切条件, 千方百计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这句话说明教学应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统一。在教学中, 科学而又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 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使学生五官并用, 全身心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政治课不仅有了文字和声音, 而且有了图像和动画, 学生一堂课接受的信息量多了, 而且对知识的理解更透了。教学应是教师诱导学生使之生疑, 导向使之释疑。多设疑,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个问题问下去后, 一定要留有学生思考的时间。有些问题在回答过程中出现偏向, 可以加以引导, 千万不能越俎代庖。

五、把理论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兴趣

理论一般都比较抽象, 从理论到理论, 学生肯定不爱听。为了让同学更好地理解知识, 发展他们的能力和提高他们的觉悟, 我把生活实际, 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拿到教学中来, 并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理论来解释实际, 运用到实际中去。

1、联系社会实际。

把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和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适时适当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 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例如, 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世界报道》这些固定的栏目中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 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好的内容可以录下来或摘下来, 以备后用。学生既学到了知识, 又受到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

思想品德课教学有一个任务, 那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思想上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 篇9

“总分、专业双要素”录取, 要求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兴趣特点和专业方向, 并据此确定选考科目。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在用高考的指挥棒引导学生去更多地了解自己、关注社会, 进而理智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高中教育大张旗鼓地盛行“选课走班”和“生涯规划”之时, 初中必修课程中的思想品德课应该责无旁贷地发挥其应有的助力作用。

简单地说, 生涯规划就是要求每个人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 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 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事业, 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 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初中学生面临青春期的冲动与烦恼、初识社会的多彩与诱惑、师生友谊与升学压力, 与之相伴的兴奋与彷徨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思考与抉择。思品课正是在学生这个成长过程中的有益陪伴, 它不但可以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生活指南, 还应该成为学生生涯规划的良师益友。笔者将以人教版初中思品七年级下册《走向自立人生》一课为例, 浅谈生涯规划在思品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一、从课题的立意入手

由《思想品德教师教学用书》可以得知, 本课内容设立的依据来自于新课标中的“认识自我”、“自尊自强”、“权利与义务”三个部分, 涉及“成长中的我”和“我与他人的关系”两个方面。这就表明, “自立”不光是“自己”的事, 同时也是“我与他人”的事。

个体离不开集体, 个人发展离不开社会进步。生涯规划既源于自我, 又需要与他人合作, 与群体相融并回馈社会。这一基本理念既体现于课程主旨, 又是初中生要注重培养的基本素质。初中阶段, 正是学生从家庭环境为主逐渐向社会影响增多的一个过渡期, 其自我为中心的地位开始降低, 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日渐体现, 生理发展接近成熟, 独立感、成人感逐渐增强, 迫切地需要他人的关爱与认可, 但心理上的单一与依赖又造成了诸多的不适、不安、焦虑、疑惑, 就这个方面来说, 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形成生涯规划雏形的最佳时机。本课所要讲述的“走向自立人生”正是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自立、怎样自立以及自立的意义。

由上可知, 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立意要明确, 切入点要准确。即是说, 要从课堂导入开始就让学生把“自我”与“他人”联系在一起, 明白“我”将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 而是与“他人”、“集体”、“社会”不可分割的一个社会人, 个体的学习生活将不是单纯地掌握知识、提高成绩、获得荣耀等, 而是要有理想、能合作、会贡献, 并要为将来融入社会做全方位的准备, 为自己的未来能够实现价值、体现价值、贡献价值打下扎实的基础, 这都离不开生涯规划。那么, 在整节课的教学立意中就要使学生明确, 自立的人生离不开科学的生涯规划, 一个优质的生涯规划将有助于个体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做到真正的自立。

二、对学习目标的丰富和升华

本课的知识目标有三项, 分别是“自立的含义”、“自立的表现”和“培养自立的方法”。就课堂教学而言, 学生通过预习书本中提供的知识论述和案例分析, 再由教师加以阐释, 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三个知识点是没有难度的。

在阐释知识点之前,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书本中“终究要走进社会, 经风雨、见世面”这一节课的大前提, 这是任何人无法避免, 而且特别是初中生正在逐步面临的问题, 也是本课内容主旨的前置条件, 这也就开始涉及一个人的生涯规划问题。

与小学生相比, 初中生已经开始在“未来”这个概念上由畅想、遐想提升为有意识地勾勒和准备。此时, 从阐释“自立的含义”到讲解“培养自立的方法”过程中, 恰当地引入“生涯”的概念, 对“生涯规划的意义”略加简要讲述, 可以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明白, 自立并不是简单地告别依赖, 而是需要有对人生的科学规划, 并不断为之而努力的。

本课的能力目标中有“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学习和生活能力”的要求, “生涯”是生而有之的, 现阶段所说的“生涯规划”只不过是就初中生逐渐减少对家庭的依赖, “社会人”角色逐渐增多而阐释的一个基础内容。那么, 初中生的“社会人”角色也就明显地体现在“独立学习、独立生活”的时间和空间增多方面, 而且他们这方面的能力也正日渐增强。也就是说, 他们“自己的生涯”已经渐渐开始了, 生涯规划也就有必要了解、接触并开始勾勒了。

对于“依赖的危害”这部分内容, 编者的用意本是用其反证“自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这也恰恰更能说明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摆脱了依赖, 却没有规划好的生涯, 这样的“自立”一定是空乏的。因此, 在讲述“培养自立的方法”这部分内容时, 教师一定要科学地告诉学生:书本知识 (立足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从小事做起, 大胆地投身于社会实践) 讲解的是培养自立能力的途径, 而真正走向自立的途径则更需要科学的生涯规划, 即科学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核心目标, 制定行动方案, 提升自信并完善不足, 进而解决在学习、工作中的各类问题。

三、回归情感价值目标的确立

就目前的社会大环境而言, 生活现实会让多数学生觉得“依赖容易, 自立很难”, 而且“喜欢依赖, 不愿自立”的确是这一代初中生的通病。尽管书本中讲述“依赖的危害”已经上升到“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高度, 但毕竟还是抵不过家庭“温室”的诱惑力。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有向往自由的冲动, 有摆脱束缚的愿望, 还有独自探索自然、社会的强烈愿望, 但不容置辩的现状是他们独立生活能力欠缺, 尚无明辨是非的科学判断能力, 坚强意志力匮乏, 遇到困难容易自暴自弃, 等等。

而本课教学的情感价值目标, 就是要让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 进而培养其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简而言之, 就是要让学生想自立、要自立、爱自立, 并且能够正确自立和享受自立。

自立的艰难过程和享受自立的乐趣是相辅相成的, 是一次痛并快乐着的旅行。要想让学生不怕痛并且享受快乐, 科学的生涯规划则正好是减轻其痛苦增加其快乐的一剂良药。因此, 在授课过程中如讲解“自立的表现”时, 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讨论、辩论等, 经过充分的思想碰撞和点拨升华, 进而尝到自立的甜头, 这就需要教师将生涯规划的一些基本信息传递出去, 并且在阐述“培养自立的方法”时用制定学习计划、规划假期生活、制定能力提升方案等任务来培养学生生涯规划的基本素养, 让学生动手、动脑, 用一次次“微型”的生涯规划来体会自立的乐趣, 进而让学生明白自立是一个无须逃避更无法逃避的过程, 这个过程要有科学的生涯规划, 这样的人生会更有意义, 即便是伴随着诸多艰难和痛苦, 而欢乐与幸福终将在前方等着自己。

从初中思品开卷考试谈学科教学 篇10

一、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

1.一些考生对开卷考试的要求认识不足, 不注重平时积累, 不注重基础知识学习, 对一些重要知识掌握较差。

2.一些考生思品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没有形成, 没有掌握必要的思品学科的学习方法, 灵活运用能力差, 思辨能力不足, 关注社会生活不够。

3.一些考生欠缺良好的思维习惯, 审题不清, 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分析材料时思路狭窄, 只看点, 不看面, 不能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材料, 往往只能从某一个方面去认识, 答案很不完整。

4.一些考生平时不注重书面表达的训练, 运用思品术语能力较差, 答案组织混乱。回答问题“口语化”较重, 答案中没有自己的认识, 没有针对性的思考分析。

二、教师可行的具体操作方法

1.“死活教学法”

怎样讲好一堂课, 怎样使学生对我们的课感兴趣,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首先, 要把理论性强、抽象的知识, 即“死”知识讲“活”, 特别是思品课的教学。因此, 把空洞的、抽象的理论讲“活”, 提高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我们把书本知识、需要识记的知识叫做“死”知识, 把理解的知识并灵活运用的知识叫做“活”知识。

根据此内容排列出:

(1) 学了一点书本知识, 略知一点, 但又不明白, 这时我们称作“不死不活”。

(2) 那么, 是不是就不看书, 光“活”呢?不是的, 不看书不行, 要看书要记住“死”知识, 这时我们称作“先死后活”。

(3) 在记住死知识的基础上, 一定要活, 要理解, 逐步提高, 我们叫这一阶段为“要死要活”。

(4) 书本上的死知识, 已经掌握得很好了, 到了一定程度, 活了, 真正活了。那就真的“死去活来”了。

根据这一“死活教学法”, 思想品德课把死知识讲活, 也应该“死去活来”, 把“死”知识融合到理解、运用“活”知识的层面上面来, 真正做到一堂课下来, 学生感到不枯燥、不抽象, 生动、活泼, 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 理解了其中的道理。

2.“留些时间法”

教师总担心讲少了, 还没讲到位, 学生不能理解, 总想多讲一些, 当然, 这可以理解, 但讲太多了未必是好事, 要做到在课堂上“留点时间给学生”。

(1) 串讲中“留时间”。

思品课内容相对比较枯燥、抽象, 讲到关键处有意卡住, 板书中有意留出一片空白, 结论语中有意留下一个悬念。这样不仅可给学生消化、品尝的时间, 又为学生提供了梳理、整合信息的思维空间。

(2) 阅读后“留时间”。

思品课内容蕴涵的哲理性强, 教师应事先设计好课堂的整体思路和思路的演示过程, 设计、把握好让学生考虑和回答问题的思路, 分析出教材编写的思路和问题的延伸思路等。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联想。阅读后“留时间”, 可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 同时也为自己留有发挥的余地。

(3) 提问后“留时间”。

回答问题有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当问题抛出后, 应静候片刻, 使学生大脑思维有活动余地。况且, 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不同, 反应速度有快慢, 提问后马上叫人回答, 不仅会阻滞学生思维, 而且会使其他学生处于“自卫状态”——怕老师叫到自己。

在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各种教学方法, 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核心的讲授, 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这样, 不仅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强化, 而且培养了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符合新课程改革和中考的要求, 有利于学生的成绩提高, 有利于上活思品课。

3.苏格拉底的“思想助产术”法

(1) 设置悬念, 激发兴趣, 实现妙趣横生的课堂导入。

“思想助产术”可以使课堂教学在新奇的悬念引导下, 自然而然地对将要进行的课堂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导入。如:在上新课前说一个案例或是一个故事, 或是一个问题 (如何解决呢?) ,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求欲望, 并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学习新课内容。

(2) 启迪思维, 培养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复习课中, 学生常常会认为是学过的内容, 都会了, 这过分的“自信”往往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能。我们也可从学生自认为已经很理解的知识入手, 递进式地提问, 一直追问到学生感到“理屈词穷”、一头雾水为止, 使学生放下“武器”, 自觉集中精力, 兴趣盎然地与教师一道探求“为什么”, 从而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显然, 这是集中学生注意力, 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导入活动状态的最佳时机。

论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的快乐教学 篇11

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才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达到学习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快乐教学”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界正深入探讨的最热门课题,近年来,也有丰硕的研究成果。现就笔者在新课程实施中所积累的点滴教学经验,谈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快乐教学”的一些不成熟想法。

一、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教学”气氛

这是政治课堂实行快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架子,不要害怕学生“造反”,来挑战你的权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可以放胆在课堂上发表。总而言之,师生间平等了,教学才能“快乐”起来。

二、搜集充分的“快乐”素材,这是思想品德课“快乐教学”的必备条件

“快乐教学”离不开“快樂”的素材,不要等到上课时,临时抱佛脚去瞎编几个。每天都要上课,如何搜集这么多的“快乐”素材呢?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注意多多积累。搜集素材的途径有很多,只要我们肯用功去做去想。比如细心留意身边或社会中的一些活生生的案例,多看一些书籍、杂志和报纸,上网浏览查阅有关资料,电视、广播等媒体上的获知等等。

三、建构“快乐”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在学中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学会经营课堂,建构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课堂。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发展。

1.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这是进行“快乐”教学的基本方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以人教版思想品德第八册(上)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快乐”的能调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景。以下是这堂课教学的简要片段实录:课前,我叫同学们把课桌椅搬至边上,中间空出一块地方设置成一个比赛场地。上课后,我宣布今天要搞一次公关礼仪大赛,最终将根据各参赛同学的表现评出最佳,并授予“公关小姐”或“公关先生”之称号。然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写有情景考题的纸片放在一个密封箱里,并说明比赛规则:

①每位同学均可参赛,先随意抽取情景考题,然后根据考题的要求进行即兴表演;②欢迎其它同学上台客串配角,并允许适当“刁难”参赛选手,以考验选手的礼仪水平;③由同学推选出的5名相对客观公正的同学担任评委,并由评委给参赛对方打分以决定比赛结果。好多同学在听完比赛规则后早己跃跃欲试,5位被推选为评委的同学也已正经八百地坐到了主席台上开始等待参赛者的表演。就这样整堂课在一种非常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度过。最后,谁获得最佳已是次要,关键是同学们在“快乐”中学到了许多有关礼仪的知识,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比教师一个人力竭声嘶说教式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2.列举“快乐”的教学案例

政治课本中有许多的知识点需要举例说明,才能让学生理解明白。我们在保证合适的前提下尽量选取“有趣”而能发人深省的案例显得尤为重要。往往一个有趣的案例就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快乐”神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俱全,给予学生极大的感觉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同样,我们也可以借助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快乐”教学。

3.给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的浓厚兴趣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识潜藏于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所以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这种“快乐”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四、“快乐”教学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具备以下条件

1.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完全取决于课任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最好的剧本假如没有遇到一个好的导演等于白搭。教师就好比导演,一堂课准备的最充分,环节设计的多完美,如果没有一个较强课堂管理能力的教师来把握,同样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的。

2.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课前进行充分备课、充分预测、充分研究、知识准备要充足。假如一堂课是一次战争,那备课就是战前的战略准备阶段。大家都知道没有充分的战略战术准备是要打败仗的。所以备好课是关键。

3.要求教师富有个人魅力,比如知识的渊博、富有感染力、亲和力,和较强的责任心

“快乐”教学法是对那些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无所用心的教师是极大挑战和否定,只有高素质的、全副身心投入到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全面的教师才有资格、才有能力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胜任这种教学工作。此外,思想品德课的快乐教学中,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l)切记对“快乐”教学的适度把握,如果“快乐”无度,不注意对“快乐”的及时引导,结果“快乐”会演变成一场灾难,导致教学失控。

(2)注意“快乐”素材的适用性。“快乐”教学以快乐为载体来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快乐”只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而不是为了“快乐”而“快乐”。有些教师不注意对“快乐”素材的适用性把握,全凭心血来潮,不管对本课有关还是无关,想到什么有趣都讲。结果学生是乐了个前俯后仰,但却感觉与本课知识无任何关系,有点不知所谓。这样的“快乐”只会被证明是一种哗众取宠而无聊的举止。

初中思品教学论文 篇12

一、开展讨论式教学的作用

1. 利于学生的知识拓展。

老师在进行新课教学前向学生布置讨论题, 就能迫使学生做好讨论的准备工作。比如, 在进行“环境问题”教学前, 向学生布置这样的讨论题:什么叫环境?何为环境问题?危害环境的因素有哪些?学生想在课堂讨论中有良好的表现, 就必须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资料查寻, 甚至要深入社区、厂矿进行调查, 这样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 在调查中又能增加感性认识。在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 又能听取别人的观点, 使自己的知识得到了拓展。假如只凭老师的讲解, 常常是左耳朵进, 右耳朵出, 能记住的知识也是几个抽象的概念。但学生通过对环境问题的讨论, 就能知道污染环境的主要因素, 如工业三废的排放以及噪音污染等等, 同时也能使学生知道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必要性, 如, 不乱伐树木, 开发清洁新能源等等。可见, 在思品课上进行讨论式教学, 能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同时也使我们的教学能更紧密的联系实际,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利于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中, 虽然也强调老师与学生间的教学互动, 但教学活动过于简单, 常常忽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这就很难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学生有很强的从众心理, 过于拘谨, 很少有学生对老师的讲解提出疑问。假如, 在思品课上, 能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 学生会在各种形式的讨论,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从而使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的同时提高了综合素养, 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3. 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初中思品教学要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 特别要培养学生能利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否则, 思品教学就无法跳出空洞的框框。比如, 在学习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知识时, 可以让学生分析学校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请学生提出整治校园环境的建议。学生通过讨论, 发现校园环境的主要问题是:乱扔食品袋、乱跑纸屑、随地吐口香糖或随地吐痰等等, 然后再提整治校园环境的建议, 这样能使每个学生产生自律行为。同样, 将此保护环境的意识推理到整个社会, 最后得到出欲保护环境, 必须从我做起, 将保护环境作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只有每个公民都能尽到保护环境的义务, 才能有效的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4. 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 学生在空洞的知识面前, 提不起学习兴趣, 昏昏欲睡。而在思品课上开展讨论式教学, 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观念在讨论中碰撞, 在争辩中相互取长补短, 促进共同提高。很多学生在讨论中, 产生新的思维, 对思品课的学习兴趣也逐渐浓厚起来。

5. 利于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讨论式教学打破了原有的老师是课堂主宰的教学关系, 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有利于体现学生是课堂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经常出现老师的话语被学生接过去的现象, 说明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高, 也体现了课堂的活跃气氛。事实证明, 讨论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的思维始终能处于兴奋的状态, 利于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开展讨论式教学的策略

既然讨论法在思品教学中有很多的作用, 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 如何开展呢?

1. 选择好讨论的课题。

老师在选择讨论题的时候, 要注意学生的知识水平, 不能布置过于深奥的讨论题。假如出示的讨论题, 过于深奥, 学生难以理解, 就无法开展讨论。毕竟, 初中学生的知识面有限, 对于他们无法下手的讨论题, 在课堂上强行讨论, 也是说不到问题本质的, 实属于浪费教学时间, 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另外, 老师出示的讨论题, 使学生不能模糊不清, 难以把握或回答。可见, 欲提高讨论式教学的效率, 需要老师针对学情来选择课题。

2. 给学生准备的时间要充分。

在思品课上开展讨论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率, 让学生的得到更大的发展。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中, 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 使每个学生都能有足够的时间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 整理出发言的内容, 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有话说, 说的都是有准备的话。

3. 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

讨论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 可以进行同桌讨论, 也可以分组讨论, 对于较大的讨论题, 可以采取全班式进行。在具体的教学中, 究竟采取哪种形式, 要看讨论的内容而定。如果简单、浅易的问题, 可以在同桌间进行, 如果较难的, 需要每个学生深入体会的, 就可以分组或全班进行。

4. 在讨论中渗透德育。

我们知道,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思品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 在传统的教学中, 老师常常采用说教或训导的模式, 这种说教模式无法适应现代学生的教育。如果在思品课上, 围绕某个主题开展讨论, 让学生在讨论中接受德育教育, 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显著提高。比如, 在学习交友原则内容时, 让学生讨论一下:友情是不是指哥儿们的义气?很多学生在讨论中说:“哥们义气是不讲原则的, 不是真正的友情!”“真正的友情是积极向上的, 纯洁的, 如果只讲义气, 可能害了自己, 也害了朋友”!

上一篇:灵活有趣的语文教学下一篇: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