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运用

2024-09-07

数字运用(精选12篇)

数字运用 篇1

近些年来, 在西方, 报纸发行量和销售数据的下滑已经引起了报纸高管和新闻记者的特别关注, 然而当今最新趋势却显示, 报纸在线门户的商业化为其带来了利润的激增。

报业正在复兴

一些迹象显示, 在北美和欧洲, 报纸正在从一个收入大滑坡的衰落时代中摆脱出来, 尽管这一复兴过程可能要经历很长一段时间。世界报业和新闻出版商协会 (WAN-IFRA) (2013) 的数据显示, 尽管2013年报纸发行量有所下滑, 但是数字盈利的激增有利于弥补这方面的损失。

世界报业和新闻出版商协会2013年的报告称“付费内容是一个不断增长的收入来源”, 并进一步表示“手机和平板电脑逐渐正迅速发展成为许多新闻消费者的一个媒介选择, 它们占到了有数据可查的市场页面浏览数的20%。”

尤其在诸如美国和英国这样具有深厚报业根基的国家, 数字新闻订阅的蓬勃发展显然标志着传统报纸复兴新时代的到来。

付费墙在限制访问权限与保持访问量之间求得平衡

数字订阅的威胁在于, 付费墙可能会降低网络流量, 但正如杨努 (音译) (Yang, 2012) 所指出的:

“许多大型报纸凭借数字订阅获得成功。10月《金融时报》隶属的皮尔森公司称在前九个月, 数字订阅增至313, 000份, 增长了17%。《华尔街日报》称截至去年秋天, 其大约拥有537, 000位数字订户, 其中80, 000位用户阅读适用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电子阅读器的版本, 而其他用户则接收网络版。

但是人们谈论最多的付费模式是《纽约时报》。十月, 纽约时报公司称其每天总平均数字发行量是896, 352份 (同比增长136%) , 每个星期天的发行量为850, 816 (同比增长129%) 。”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 (Pew Research Center, 2013) 2013年美国媒体现状报告, 在美国1380份日报中, 约有450份已经为其在线新闻版本的订阅采用数字支付计划。该报告称, 有迹象显示数字订阅的增加有助于增加报纸收益流, “这不仅仅适用于纽约时报, 也适用于小型和中型报纸。”它还补充说明, 数字订阅与纸质订阅的结合和印刷版本价格的上涨有利于增加收入, “较之以往对广告的过度依赖, (目前的模式) 能再次平衡业务组合。”

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还指出, 由在线支付订阅驱动的报纸产业的再次振兴已经对报纸股价产生了影响。与2005年左右较低的股价相比, 上市交易的报业公司的股价在2012年有所上涨, 上涨率在30%以上 (Pew Research, 2013) 。

杨努 (音译) (2012) 称, 一些报纸正在运用一些创新战略应对报业新兴的数字革命。杨努表示正如一些组织提到的那样, 他们向其订阅者或会员提供从免费音乐会门票到会员专享活动的独家项目。

正如亚当斯 (Adams, 2012) 提到的那样, 报纸管理者正开始寻求某种办法来达到这样一种平衡:一方面可以引进付费数字订阅来限制门户网站访问权限, 另一方面又不会让门户网站的访问量骤减, 以便能够维持新闻网站作为优秀广告平台的地位。

报业采用新策略绑定用户

同时, 皮尤研究中心报告称, 一些报纸在允许用户免费访问其网站上大量文章的同时, 仍然限制其他文章的访问。“这让读者每个月可以接触到一定数量的免费文章, 以及通过搜索、链接和社交媒体引介获得免费访问某些文章的权利。

按照皮尤研究中心报告, 另一战略是将访问报纸网站或数字版本和纸质订阅联系起来, 这样那些订阅纸质版的人就可以免费访问在线或数字版本。

尽管2012年美国媒体在收入上增长了3.7%, 但数字报纸或在线版本的报纸的广告收入并未以正常速率增长。该报告的解释是, 数字报纸广告收入较低, 部分是源于来自社交媒体的激烈的竞争。

正如前面亚当斯 (Adams, 2012) 指出的, 一项并不令人特别意外的发现表明, 限制在线版本的免费阅读似乎还促进了印刷版的订阅量。他称“一年前推出计量阅读制度的《纽约时报》说, 截至去年9月份的六个月里, 周日发行量实现了五年以来的首次同比增长。

亚当斯 (Adams, 2012) 认为, 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 开放免费在线内容似乎已经对报纸的命运产生了显著影响。他强调指出, 根据《编辑与出版人国际年鉴》数据, 在过去10年时间中, 由于报纸内容可在网上免费阅读, 它们的财务收到重创。从1999年到2009年, 报纸的工作日发行量下降到约1000万份, 降幅在17%左右。他补充说在近些年, 这一趋势将会扭转, 但是在线广告增长将依然很缓慢。

在英国, 报纸已开始从在线广告中获利。引用在线出版商协会和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数据, Spanier (2014) 在英国独立报上发表的报告称在2013年, 英国

结论

尽管多年以来在很多国家, 报纸销售量和发行量都在下降, 但是与预期中的报纸彻底消失还有一段距离。在欧洲和北美, 尽管报纸发行量持续下降, 但是付费在线订阅正在为报纸提供更多的收入, 这与亚洲的趋势截然相反。尽管在亚洲报纸发行量记录持续增加, 北美和欧洲的报纸发行量却在下滑。原因可以归结于互联网普及率, 这或许可以描述成媒体消费者的数字移民。根据2012年世界互联网统计中心 (Internet World Stats) 的统计数据, 2012年6月, 互联网在北美和欧洲的普及率分别达到78.6%和63.2%, 而在亚洲只有27.5%。因此, 和亚洲相比, 更多的用户可以更快地迁移到北美和欧洲的数字平台。

参考文献

[1]Adams R (2012) .支持付费权限:虽然电子订阅的销量较低, 但是发行商对其发展趋势较为乐观。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http://online.wsj.com/news/articles/SB10001424052970203833004577251822631536422

[2]Internet World Stats (2012) .世界互联网用户与人口统计.http://www.internetworldstats.com/stats.htm

[3]Pew Research Center/Edmonds R, Guskin E, MitchellA and Jurkowitz M (2013) .报纸越来越稳定但面对威胁。Pew Research Center’s Project for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The state of the media 2013.http://stateofthemedia.org/2013/newspapers-stabilizing-but-still-threatened/

数字运用 篇2

如何把教学点数字资源用起来、用下去、用出实效?如何让远程教育不再遥远?在教学实践中,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并深刻地体会到合理地运用教学点数字资源,不仅让学生视眼广阔,学习热情高涨,而且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他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真正享受到远程教育的益处。

一、细心挑选,精心整理

教学点数字资源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文化带到了学校,让广大农村的孩子享有和城里孩子一样的高质量的教育。面对教学资源,不能被资源的海洋淹没,而应通过“融”、“改”、“疑”占有资源,优选资源,创造资源。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进行细心地挑选、精心地整理,让数字教学资源更好为教学服务。

在教学前就应立足自身的基础与教学实际,敢“疑”敢“改”,不盲目跟从,刻意模仿,要进行筛选融合,取他人的精髓,进行创造性的吸收,并化为自身的特点。有效地挑选、整理信息,充分开发统筹教育资源,教学中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提升到理性的高度,使拓展与延伸与课堂主干水乳交融,实现各种教学要素的有机整合,使学生的学科知识、素养全面发展,构建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二、小心导航,合理运用。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建构的学习,尤其突出强调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样一来课堂教学中的老师的角色地位也要发生巨大的变化。教师由传统教学信息资源的垄断者变成为现代远程教育中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导航者。因此,课前要有目的地安排学生查找资料,细心地指导学生对各种信息资料的获取,指导学生获取丰富的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信材料后,关键的问题是就是引导他们处理信息。一般说来,可围绕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提示,引导学生对信

息资料进行分析、重组、选择和综合。

三、教学点资源使用存在的不足之处

班级的电视安装位置偏离中心导致看课件时有四分之一的同学看电视时屏幕反光,观看效果欠佳。因此上课过程中只展示一些图片,或者是音频、视频材料最好。

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能够利用远程教育技术,合理地运用教学点数字资源,通过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手段开展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资源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这一个窗口放眼世界,让乡下孩子的视野从故乡的山间小道延伸到祖国的大江南北、海角天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合理运用远程资源,有机整合的课堂必定鲜活、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课堂;是符合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值得我们深入探索的课堂!

太子井完小孟军杰

列数字说明方法的解读与运用 篇3

根据文章中数字的应用手法不同,笔者认为列数字说明方法一般有三种表现方式,笔者把它们分别称之为一般陈述式、对比凸现式和运算推演式。

一般陈述式,是指写作过程中对单一说明对象的某些本质特征用数字做陈述式的简单介绍,如对有形事物的长度、宽度、高度、密度介绍,对变化着的事物做速度、强度等介绍。如作家位梦华先生在《旅鼠之谜》一文中介绍旅鼠生长发育情况时,他写道“它们一年能生七八胎,每胎可生12个幼崽。更加有趣的是,只需20多天,幼崽即可成熟,并且开始生育。”这充分说明了旅鼠发育生长速度的迅速。吴刚先生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中,写罗布泊现在温度“夏季气温高达70℃”,写4世纪时罗布泊的水域面积“超过2万平方公里”,在写到现代人对罗布泊的环境影响时,他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以上这些数据都是对事物某些特征的陈述式介绍,让人读了感到既浅显,又明了,是一种十分常用的列数字方法。

又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以上两句话中,数字直接印证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雄伟;“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这句中数字“一千三百多年”充分说明了赵州桥的历史悠久和坚固。

一般陈述式是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一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准确说明事物物理属性的常用方法,使用起来相对简单。但为了使数字陈述变得有条理,使数字不显得凌乱,在运用时应注意陈述的具体顺序,如从高到低,或从大到小,或先外围再内在等,那种毫无次序胡乱罗列的坏毛病一定要避免。

对比凸现式的列数字方式,则是列数字说明方法与对比说明方法的有机结合,它是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两组或两组以上数据的对比,或对同一事物两个或多个不同时段的不同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并凸现事物某个特征的一种列数字方式。如竺可桢在《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写道:“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这段文字通过对1962年植物开花的时间与1961年、1960年两年植物开花的时间的比较,得出1962年植物开花时间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的准确推迟天数,从而达到精确无误地告诉读者“不同年份有着不同物候现象”的事实。同样,在《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为了说明纬度是影响物候现象的主要因素,作者又列举了两个数字“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这句话中“20天”和“10天”的不同的比较结果,向读者充分地说明了为何华北的人们会普遍感到春季特别的短暂的原因。

为了使数字说明变得更有说服力,我们在写带有统计学意义上的说明文字的时候还要写清具体数字是怎样得出来的,这就必须运用说明方法中的另外一种特殊方式——运算推演式。这是一种带有运算性质的列数字方法,如位梦华先生所写的《旅鼠之谜》一文中,为了说明旅鼠繁衍速度之快,他有如下一段文字的说明“一对旅鼠从三月份开始生育,假使它们一年中生了7窝,每窝12只,一共84只,这是它们的第二代,也就是儿子和女儿。再假设每胎都是6公6母,则为6对。20天后,第一胎的6对开始生育,每胎12只,一下子就可生出72只,一共可以生6胎,则为432只。40天后,第二胎的6对也投入了生育大军,它们一共可以生5胎,若每胎12只,则为360只。以此类推,那么,它们的孙子和孙女能有多少呢?一共可以有l512只。这是第三代。不要忘了,40天以后,第三代的第一胎共36对也开始繁殖了,它们的第一胎就可以生432只,一共可生5胎,为2160只。还有第三代的第二胎到第七胎呢,所以第四代的总数是15120只小老鼠。照这样推算下去,第五代为90720只,第六代为326592只,第七代为653184只,第八代,也就是这一年的最后一批为559 872只。你看看,从一月份的2只,到八月底九月初就会变成1647086只的庞大队伍!就是由于气候、疾病和天敌的消耗等原因中途死掉一半,也还有82万只!天哪,这简直像是一个天文数字!”这段文字向读者充分说明了旅鼠在一年中由2只迅速膨胀到1647086只的演化过程,让读者明白这个变化不是作者杜撰的,而是真实存在的,是切实可信的,所以这也是一种十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数字运用方式。

数字是准确说明事物的必备要素,我们在实际的生活、学习、工作中都会不自觉地用到它,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如何合理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却是十分值得我们思考的。本文提及的三种列数字的方式,一般陈述式应用最广最为常见,但很容易造成混乱;对比凸现式应用方式必须注意事物之间是否具有可比性,否则对比结果就会失去意义,变得没有说服力;而推演式数字说明使用时,演算的公式原理要简单明了,不能太过于复杂,这样便于广大读者理解,尤其是写科普性读物,面对的不是专家学者,所以最好避免高深的演算公式。

(曹慧琼 宁波海曙实验学校 315016)

数字运用 篇4

一、数字档案馆的优势

1. 便捷的传递和存储。

数字档案馆可集成和保存影像、声音和文字等各类内容, 并利用计算机任意编辑和组合, 在使档案内容丰富的同时, 增加了档案的可视性、可读性和编辑性。

2. 信息存储容量大。

一个ROM光盘和一张CD, 有着650Mb的存储, 和10万张的图形信息及1000册30万汉字的图书, 有着相同的存储量。

3. 浏览和检索便捷。

因为数字图书馆按照自身的逻辑关系组成网状结构, 彼此间相互联系, 同时具有全文数据库的结构。所以借助关键词, 并通过检索软件和数据库, 将用户所需要的资料, 迅速而便捷的查找。这样在使检索效率提升的同时, 也大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检索。档案管理人员在网络平台上, 还可进行档案的归档、整理和收集, 最终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电子档案在网络环境下, 可同时被多人在不同的地域内进行下载、浏览和访问, 同一份电子档案可在同一时间内服务于不同的用户, 这样会使档案的利用率大大提升[2]I0321。

二、高校建设数字档案馆的意义

1. 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

对于高校档案建设而言, 信息孤岛是一个普遍的问题, 由于各个高校有着不同的应用平台结构, 不仅数据有着较低的关联度, 而且比较冗长, 这样就出现了大量的信息孤岛。在利用数字信息资源时, 需要在平台系统逐个进行检索。对所需信息进行读取, 不仅耗力耗时, 还与信息化建设的初衷相违背。而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 有效地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

2. 实现了信息的高效检索。

目前, 处理海量信息的瓶颈, 是如何实现数字图书馆中, 信息的检索、管理和组织, 它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传统的信息检索方法主要是基于文本描述和外部特征的检索, 无法对信息的实质内容和语义的关系进行表达和解释。而作为一项关键性的技术, 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 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3]56。这是一种基于内容特征的检索, 通过检索上下文语义环境和媒体对象内容, 实现一种快速的检索。基于内容的检索, 将传统的基于文本检索的局限性进行了突破, 通过直接分析音频、视频和图像的内容, 抽取语义和特征, 实现高效的检索。

3. 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活动中, 管理和处置信息资源, 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实现档案的重心由档案实体转变为档案信息, 加速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是高校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普及, 在高校管理中, 开始广泛应用各种程序、管理系统和信息传输, 这样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无法与新形势的需求相适应。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需求, 就是建设以信息化和现代化管理为标志的数字档案[4]174。

4. 档案管理规范化的要求。

随着与日俱增的高校档案馆藏数量, 现行的存储往往具有非常有限的空间, 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恰恰能够缓解以上问题。在档案管理中, 正逐步引入档案数字化, 其关键技术是网络技术, 档案的利用、整理、鉴定和形成, 所受到的影响都非常深刻。而电子档案的重要性, 主要体现在档案一体化的信息资源开发和规范化及科学化的管理流程。

5. 档案充分开发利用的要求。

在高校信息化工作中, 和现代化管理技术有机结合, 将档案信息资源充分的挖掘出来, 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档案信息数据最大化的聚集。将档案信息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充分的彰显, 改革传统的档案工作, 积极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

三、数字检索技术的特点和在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中运用

1. 基于内容的数字检索的特点。

作为一种基于文本的检索方法, 传统的信息检索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文件, 包括视频、音频和图像, 建立关键词, 或者索引信息为附加描述信息及文本标题, 建立关键词和存储路径之间的联系, 数字文件的检索通过传统的关系数据库技术来实现。有以下的局限性存在于这种基于文本的检索方法中:由人工主题标引这种多媒体文件, 有着烦琐的工作, 无法与大量实时出现的新资料适应, 内容描述的主观性也不能通过人工注释来解决, 无法对在多媒体中蕴含的丰富内容进行描述。为了解决以上弊端, 改变和突破传统基于文本的检索方法的缺陷, 产生了一种新的数字检索方法[5]18。其核心思想是根据多媒体的特征和内容, 建立一种计算机的自动检索, 对目标对象和查询对象之间的相似距离进行计算, 检索条件是依据相似度匹配结果进行。它扩展了传统的关系数据库, 并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不必进行人工标引, 规避了烦琐的工作, 通过自动提取和识别视频、音频和图像等内容, 将相似匹配作为查询目标, 进一步提高了检索结果的检全率。

2. 数字检索技术在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中运用。

随着不断深入的数字档案馆的建设, 随之日益增加了各种数字化的多媒体档案。在数字档案馆环境下, 档案馆的服务方式和管理对象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各种录像档案也变成了视频档案。传统档案馆的基本功能也被数字档案馆所继承。所以,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是录像视频的利用与管理。而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就是视频和图像的检索。在数字档案检索系统的开发中, 多媒体档案检索技术因为具有模糊化和自动化的特征, 而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1.基于内容的图像信息检索系统。它是由三大模块组成, 即检索、查询和索引, 系统在索引模块中, 借助于基于内容的图像索引技术, 将图像中的特征和内容, 进行自动提取, 针对同一张图像的内容, 用户不同, 认识也就会有所不同。由于世界各地已经遍及数字档案馆用户。所以对同一份图像资料, 索引模块往往会将多种特征提取出来, 然后在建立基于图像特征的索引, 实现快速访问数据库的功能。同时, 还需要组合多种图像特征, 支持系统的查询服务[6]58。

查询模块是一个重要的接口, 可实现人机交互。一个良好的查询接口可将各种信息毫无阻碍的提供给用户。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系统结构, 往往提供示例查询和图像查询两种服务。由用户直接提供具体的特征, 是特征查询的特点。它在专业领域的查询系统中, 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因为数字档案馆面向全球用户, 是一种超大规模的知识中心, 无法做到让每一个客户都能给出待查图像的特征。所以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下, 一般都是采用示例查询的形式的图像信息检索系统[7]19。

2.基于内容的视频档案检索系统。它也是由三大模块组成, 既检索、查询和索引这和基于内容的图像信息检索系统有着相同的流程。但模块之间却不一样,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索引模块。由于视频内容包括动态和静态两种特征, 所以, 索引模块所提取的视频档案特征, 包括动态特征和静态特征两个方面。

查询模块。和其他静态档案及照片和图片有所区别的重要特征, 就是动态特征。它是用户对视频档案进行检索的主要内容, 它同时提供动态特征和静态特征的查询。查询模块也提供两种接口, 既示例查询和特征查询。由于视频档案流序列是二位图像, 所以关键图像帧被检索之后, 用户还可通过播放来快速存取或浏览视频片段[8]22。

总之, 在高校建设工作中, 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程, 它对高校在各个领域的发展, 起到了直接的影响, 并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服务, 促进了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高校数字档案化建设还处于起步状态, 应充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不断加大人、财、物的投入, 以推动和促进高校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而数字检索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目前还存在着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发现问题。它所具有的模糊化和自动化的特征, 给人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促进了多媒体检索技术的日臻成熟和完善。随着不断深入的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 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技术结合传统的文本检索的方法, 一定会为数字档案馆的利用和管理作出贡献。

摘要:随着档案管理中广泛应用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高校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就是档案的数字化。数字化档案建设可有效整合档案信息资源, 同时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予以丰富, 旨在实现资源的共享。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检索技术,意义,运用

参考文献

[1]李捷, 刘迎春.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路[J].中国出版报, 2010 (1) .

[2]李萍, 汤红.浅谈加快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J].科技信息, 2010 (10) .

[3]田滨海, 韩虹.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是提高高校档案信息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4) .

[4]蔡丽萍.高校档案数字化建设实践与思考[J].档案管理.2011 (2) .

[5]史忠植.多媒体信息检索研究动态[J].计算机世界报, 1998 (3) .

[6]蔡巍, 刘玉照.基于内容检索多媒体数据库的构建[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0 (3) .

[7]赵一丹.数字图书馆中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数据查询和检索技术[J].图书馆学刊, 2001 (4) .

数字运用 篇5

1对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概述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目前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简单的来说就是我们在说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将图片或者视频转换为数字信息,这就叫做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以不受到外界的干扰,并且能够在干扰中准确的提取分析出人们需要的信息,并利用技术将信息进行转换,最后转换为能够被识别的信息。从上面可以看出,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就是一个提取信息,然后转换信息处理信息的一个过程。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中DPS非常的重要。DPS是整个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核心,它是提取信息的处理器,也成为芯片。DPS可以将提取的信息进行处理,然后在通过模拟的形式来讲信息传输出去。传统的信号处理技术,在处理信息的过程是采用模拟的方式,不能够对于参数进行优化,因此很容易出现问题。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则是融合了各种高新技术组成的,对于信号能够有效的.提取和转换处理。此外,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非常的灵活,它可以通过对于信息中的符号和数字进行灵活的重组,然后分析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之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处理性能。

2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分析

论数字绘画在游戏制作中的运用 篇6

关键词:数字绘画;游戏制作;应用性

0 前言

数字绘画因其独有的创作特征也被叫作无纸或者数码绘画,是利用电脑与绘画软件共同操作进行创作的一种绘画形式。它凭借低廉的成本以及独特的艺术效果在短时间内就被业界人士广泛采纳。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良好的发展背景也为数字绘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进而扩散到全球范围,使其得到广泛使用。正是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与总结大大提升了数字绘画的整体水平。如今,数字绘画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用电脑绘画”的说法已经成为过去式,CG才是它现代化的名字。从广义上说,它是一种“数字化图形图像艺术”,即不仅停留于电脑设备中,而是活跃在各个平台,利用于各大媒体和服装设计中。这其中,应用程度最深的就属游戏产业,起初应用较频繁的是宣传策划方面,现在,大量运用到游戏制作中,可以说整个过程都能看到数字绘画的影子,前期的美术制作、封面宣传、概念定义都需要数字绘画的参与。

1 数字绘画的特点与优势

上文已经说到数字绘画与传统绘画的基本区别与其特有的优越性有关,也在此基础上有了更多的附加优势,制作成本低、创作简单、易修改、储存时间长、便于保存和复制等。另外,今天,技术的发展如此迅速,传统绘画需要较长时间并需要反复修改来修正错误,甚至重新作画。从一定程度上说,这种创作过程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时代,而数字绘画确能有效地改善这样的缺陷,可以随时进行修改,操作简单,不必耗费颜料和工具,更不必重新再画。因而从各方面相比都缩短了绘画的创作时间,也提升了绘画的创作质量与效率。

2 数字绘画艺术在游戏制作中的应用

数字绘画在游戏中被广泛应用,本文针对其在游戏美术制作方面的应用给予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主要以游戏《奇妙世界》为例进行说明。

2.1 风格与场景设计

游戏场景的设计对玩家的影响非常大,因而对于游戏设计者来说,绘景就是首要任务。画面偏暗,画风要注重写实,而其15个空间场景的交替变幻也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充分利用了数字绘画。接下来的后续工作,也需要运用数字绘画进行制作,从游戏名就能了解其是魔幻风格,即使游戏中需要大量的写实因素,但因其主题虚幻,所以仍需要数字绘画艺术的大量渲染。例如,从“蛮荒之地”的场景以及人物设定来说,黑暗之城,要阴云遍布,而人物角色则都为骷髅,他们空洞的眼神,时刻流露着闪烁诡异的微光。到了纳尼亚森林,主题围绕着上古之树展开,在数字绘画的艺术创作下,这棵上古之树便有了人的灵性:根系化为双手,树洞成为会发光的眼睛,会讲话的嘴巴。遗失城市中,为了彰显主题内涵,背景以一对互相依靠对背而坐的母女,绝望地凝望着远处被一点点吞没的城市。到了军事基地,自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展现军事化设备,再加入艺术感情,呈现出战斗机归来的场景。魔族据点,主要角色是双头飞龙,其战斗力超强,在天空盘旋的画面更给人以极大的震撼性,为了突出其气势,烘托气氛,对于山脉与雪景的色调处理就更加的细致入微。朱仙镇可以说是类似戏剧中的一个高潮,乌云渐渐逼近,浓郁低沉,气氛紧张不安,好像任何景物都预示着恶战的即将到来。最后的落幕,为突出新的希望与力量,以晚霞中的光明表现战争的胜利,新时代的到来。

2.2 前期线稿以及明暗关系分析

《奇妙世界》的前期线稿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对于游戏的前期场景,需要设计者用铅笔勾勒出初稿,再将其录入到计算机上进行扫描计算,运用绘画软件进行修改。接下来,对于图画的底色、图层以及边缘处理,细致地刻画了明暗色系。第二,游戏的后期场景,则是直接利用电脑PS软件进行勾画。这对于绘画美工软件的要求非常高,需要的分辨率至少是300,然后再勾勒出主体的透视线,在创设一个新图层的前提下,为突出场景的氛围,再画出具体轮廓,从而进行达到明暗对比和烘托的效果。

3 结语

通过具体分析游戏中的数字绘画,能够了解其广阔的发展空间,更能看到其相对于传统绘画在各个方面及领域所展现出的优越性。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在数字绘画发展如此迅速的状况下,传统绘画也有其发展的意义与空间,不能一味地舍弃传统绘画,而且数字绘画在一定情况下还需要借助传统绘画。另外,为了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与创作质量,我们需要不断地研究数字绘画,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找到自己的创作思路,吸取别人的优势,然后总结,以改正自己的不足,从而为提高绘画水平做好铺垫,打好基础。除此之外,应当对数字绘画有一个清醒明确的认识,它只是一种绘画形式,并不能僅凭借其变化的绘画工具就能实现高水平的艺术创作。要想在绘画艺术领域有所造诣,最重要的还是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多实践,多反思,注意总结积累,从而将丰富的经验、巧妙的构思与大胆的创新融入数字绘画中,创作绘画必将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王增.电脑绘画技巧与表现手法——评《电脑绘画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16(04).

[2] 李玟瑷.论数字绘画在游戏制作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08).

[3] 汤艳飞.新媒体语境下绘画艺术的数字化表达[J].艺术科技,2016(02).

实际教学中数字媒体艺术运用探究 篇7

关键词:实际教学,数字媒体艺术,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是数字化时代新兴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将数字媒体艺术应用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各种表现手法,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

数字媒体艺术是集传统艺术和数字化技术与一身,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图形的设计、制作与创作,产生真实的立体场景和动画,也就是说,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涵盖了听觉和视觉的动态艺术,其设计的角色形象和传承的内容比传统艺术多得多。通常状况下,数字媒体艺术涉及到网络数字艺术、网络数字媒体艺术、虚拟现实艺术、数字动画、数字图像、数字音频艺术以及综合数字媒体艺术等。

二、数字媒体艺术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教学活动发展的一种趋势,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是应用在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的新型教学场所中,数字媒体艺术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资源整合、虚拟演示、情景再现、教学游戏以及相互交流等形式,将多种教学功能呈现在教学实际教学中。

(一)资源整合。

数字媒体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自身的优势,不仅仅只局限于展示教学课本中的知识,还能够通过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将教育资源的中的各种视频、音频、动画、图像、图形、文本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将这些教学资源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并且通过自身的整理和分析,能够准确的找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将教学资源的利用变的更加便捷、生动,从而形成一种集合了感觉、听觉、视觉等多位一体的教学形式,这是传统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

(二)虚拟演示。

数字媒体艺术中的虚拟演示也称之为虚拟仿真,其是通过利用一个模拟系统模仿一个真实系统的技术,其能够将现实世界以虚拟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眼前,人们借助触觉、听觉以及视觉等多种传感通道和这种仿真的虚拟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尤其是在一些操作性相对较强,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完成或者在短时间内不能观察到的实验反应等,通过应用数字媒体艺术的虚拟演示技术,虚拟演示教学的整个过程,这种虚拟仿真技术创造的特殊虚拟世界,人们通过各种特殊的装置将自身融入到这种虚拟的世界中进行操作和控制,成为该世界的主宰和实际操作者,这样通常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情景再现。

数字媒体艺术能够将和教学相关的视频、音频以及图像文化应用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这些手段的应用,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再现,不但能够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显著的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真实的感受教学内容,这样便于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数字媒体艺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在听觉上的动感以及在视觉上的色彩,使得教学不再是索然无味,而是营造一种充满趣味的课堂教学氛围,显著的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游戏。

游戏教学是现代新兴的一种教学形式,数字媒体艺术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分析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针对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游戏,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明确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中,形象生动的传授教学知识,这种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通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相互交流。

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通过各种新型的教学设计,能够实现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谈论区、留言板等,强化学生与学生之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便于教师更加及时、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具体状况,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基本相同,他们之间的交流能够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数字媒体艺术通过这种设计,能够显著的提高教学效果。

三、数字媒体艺术对实际教学的影响

(一)数字媒体艺术对基础教学的影响。

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学生通过眼、脑、手三方面的协调动作,充分的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以此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通过将数字媒体艺术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有目的的设计教学方案,然后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的多种形式,让学生们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二)数字媒体艺术对知识传授的影响。

现代数字媒体艺术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挖掘各种教学资源,并且通过自身的整合,能够形成全新的教学资源,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和教材等不仅仅只局限于课本知识,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从被动者转变成教学的掌握着、发现者、参与者和操作者。因此,在这种新型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应该对自身的教学思路、教学方式进行重新定位,以适应数字时代对实际教学提出的要求。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数字媒体艺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数字媒体艺术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作用,然后通过不断的努力,保证数字媒体艺术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莉莉,王蕊.数字媒体艺术促进教学方式变革研究[J].软件导刊,2013(11);191-192.

[2]武斌.数字媒体艺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1(2);82-86.

数字运用 篇8

一、管理先行, 全面铺开

在数字校园资源平台的运用过程中, 强化管理是先决条件, 在运用之前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 从而促进资源运用的全面而有效地铺开。

二、骨干引领, 提供示范

在资源运用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本地专家团队, 骨干教师的作用, 让骨干教师带头运用, 并通过公开课、研讨会、讲座等形式, 提供示范, 从而让广大教师在运用过程中, 有范式可循。

三、以领雁工程项目为载体, 搭建研、训、用一体化平台

黔江区阿蓬江小学是重庆市领雁工程项目学校。我校是领雁工程示范学校, 重庆市教委把我校与阿蓬江小学紧紧捆绑在一起。2013年, 是重庆市全面实施领雁工程项目的攻坚年。为了彻底改变阿蓬江小学教学、教研工作的现状, 我校加大了引领示范的力度, 除了指派市区级骨干教师深入阿蓬江小学课堂上示范课、指导阿蓬江小学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外, 还对项目校各年级抽派1名年轻教师到示范校开展为期一周的影子研修进行了大胆尝试。2013年10月, 阿蓬江小学6名语文教师、6名数学教师一行12人来到我校开始为期一周的影子跟学。学校在各年级分别精选6名教师组成一个团队做影子教师的指导教师。我们从指导他们进行常规的听课、备课、上课、反思课、评课几方面进行尝试。我们设计了以下几种观课工具:教师提问记录单、教学方式记录单、学生发言人次分布记录单、师生关键事件记录单。评课时, 要求观课教师站在自己观课的视角进行评课议课。这样, 不但减少了教师听课记录工作量, 还为教师听课提供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而且还终于在评课环节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人人有话说、人人评得有理有据、人人评在了点子上、人人评在了关键处。这次实践与尝试, 既为领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搭建了“研、训、用”一体化平台, 又为学校扎实推进“研、训”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也为人民小学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库的建立提供了一些有用的资源, 为“用”资源作了准备。从结业汇报课上可以看出:影子教师备课、上课、反思课能力明显提升, 指教师团队的理论水平也明显进步, 基本实现了互助共赢。

四、以“课改与卓越课堂建设”为载体, 搭建研、训、用一体化平台

2012年重庆市教委提出了“卓越课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 根据市教委的要求, 我校提出了“卓越课堂”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2013年, 我校 (含集团) 全面展开了“夯实有效课堂, 人人上达标课”的活动, 以此为契机, 展开了“研、训、用”的实践与尝试。通过开展校级各学科教学竞赛 (即有效课堂达标验收) →集团各学科竞赛的方式搭建研、训、用一体化平台, 一方面促进校本教研活动的扎实开展 (学校要求各教研组通过此次由此有效课堂达标验收活动提炼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 另一方面促进集团校际间交流, 全面提升教师业务水平。这既是一次教学能力提升的实战培训, 也为人民小学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库的建立提供了一些有用的资源, 又一次为“用”资源作了准备。

五、以“新课标培训者培训活动”为载体, 搭建研训用一体化平台

新课标培训者培训, 是黔江区教委人事科、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为2014年黔江区中小学教师新课标80学时培训学习工作开展的前期工作。此次培训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理论学习, 二是基地学校影子研修。我校是基地学校之一。2013年11月、12月, 城西、蓬东、邻鄂、五里、马喇、金洞小学的18名语文学科培训者和18名数学科培训者在培训中心的领导的带领下, 来到我基地开展为期一周的影子研修。我校先后分别从各年级精选了3名优秀教师组成指导教师团队, 上示范课、指导备课、上课、反思说课、观课、议课, 并推选优秀学员上汇报展示课 (全程录像) 。这次尝试, 效果更为显著。一位指导教师这样说:某老师第一次在班上上课, 一塌糊涂, 我几次想走上讲台, 替他把课上完。课后, 我们对他的课作了许多改进。第二天让他到另一个班去上, 感觉进步多了。这样, 我们经过多次磨课, 今天他的汇报课还确实不错。是呀!这样的研讨、这样的磨课、这样的观课、议课, 才算得上是“实实在在”的培训。学员们在最后的总结会上纷纷提到, 这次培训是他参加所有培训以来最实在的一次培训。可以说, 这次培训活动, 再次为平台运用提供了实践尝试的契机, 再次为如何搭建研训用一体化平台, 如何用好这一平台展开了实践与尝试, 积累了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杨生玉.可持续发展的数字校园资源建设与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9期.

新媒体在数字图书馆中的运用 篇9

1新媒体的概念

何谓新媒体呢?新媒体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 同时相对于传统传播信息的媒体, 如广播、电视和报刊等而提出来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这种新的媒体形态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们多样化的需求而出现。学者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李莉认为新媒体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体, 是一种传播形态, 它通过使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 利用现代通信方式 (如无线通信、卫星等) 和互联互联网渠道, 最终通过设备终端, 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 以供用户的使用。[1]。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的一种媒体形态;随着网络的发展, 无线移动的出现, 这种媒体形态也在网络领域、无线移动领域等方面都有所延伸[2]。周晖认为新媒体这个概念为了区别传统媒体这个概念而提出的, 主要是指在科学技术的影响和支持下而出现的一种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媒体形态, 这种媒体形态与传统的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媒体有一定的区别, 需要借助一定的数字设备来传播信息, 如数字报纸、手机信息、数字电视和网络信息等, 因此在媒体界将新媒体形象地称之为“第五媒体”。[3]

从以上学者们的研究可以看出, 新媒体是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为基础, 通过终端设备为用户提供信息或服务的媒体形态。目前常用的新媒体有数字电视、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等。这些媒体的投入使用, 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2数字图书馆

在20世纪80年代, 互联网出现并逐步普及, 联机情报检索顺应而生, 在这种大背景下, 图书馆界提出了数字图书馆这一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 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并随着社会的进步, 各种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融入到图书馆各项工作中, 扩展了图书馆的各项业务。

数字图书馆概念的起源来自于Vannevar Bush所发表的“诚如我们想象的那样” (As We May Think) 一文。该文发表于1945年7月在《大西洋月刊》 (Atlantic Monthly) 上。当时Vannevar Bush担任着美国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办公室的主任一职。他在文中构思并描述了他所设想的一种信息机“Memex", 即将计算机技术运用于图书馆中, 将计算机与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料的存储、查询等服务相结合, 形成一种新的信息系统。这一构思的提出被图书馆界认为是数字图书馆概念的起源地。

随着图书馆业务的扩展, 互联网技术的成熟, 数字图书馆的概念也在不断发展。有的学者认为以数字形式存储和处理信息的图书馆就是数字图书馆;有的学者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大型的信息系统, 该系统主要借助一定的数字技术, 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转化为数字形式存储, 便于网络查询和传播……虽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界定了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即数字技术是数字图书馆必不可少的工具, 存储方式是数字化的, 可以再网络上传播或查询等。

3新媒体在数字图书馆中的运用

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 图书馆业务也在不断扩展, 特别是数字图书馆的出现, 将新媒体融入到图书馆的各项业务中, 促使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3.1扩展移动图书馆业务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2G、3G网络、4G网络基本上覆盖了各个角落, 手机阅读、手机电视、手机视频点播等多元化的通信业务大量出现, 并受到人们的青睐。与此同时, 互动交流方式也多样化, 移动QQ、微信、飞信等产品相继推出, 人们交流更是方便。在此背景下, 数字图书馆一方面可以引入这些新媒体业务, 将图书馆业务与手机等移动设备、电视、广播等结合起来, 建设适合手机、电视等使用的数字资源, 开发新的多媒体业务, 如移动图书馆业务 (如手机图书馆业务) 、电视图书馆业务等等。在自己开发数字资源的同时, 图书馆还可以向商业机构购买数字图书和其它的数字资源, 通过网络提供给本馆的读者群使用;或者将本馆的纸质资源开发成文本、图片或音视频等数字化资源, 定期发布在图书馆网站上, 以供本馆用户使用。另一方面, 图书馆可以通过互联网, 利用移动终端设备, 与图书馆用户进行时时交流, 及时为读者答疑解惑, 为图书馆用户利用本馆数字资源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

3.2移动阅读

随着手机的出现, 互联网技术的成熟, 人们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 数字阅读以其便利性、实时性等优点逐渐成为人们阅读的主要方式。因此图书馆要跟随时代发展需求, 积极与电子出版商合作, 丰富图书馆的数字资源, 以便为本馆读者提供丰富的电子资源, 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3.3个性化推送服务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人们交流方式多样化, 人们对数字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图书馆可以根据本馆数字资源的种类, 结合用户群的需求, 通过网络或移动互联网, 主动向用户推荐本馆的资源;也可以通过手机、电视和网站, 将本馆的资源进行宣传, 提高本馆数字资源的利用率。

摘要:本文首先解释了什么是新媒体和什么是数字图书馆, 随后探讨如何将新媒体与数字图书馆的业务相结合, 扩展数字图书馆服务项目。

关键词:新媒体,数字图书馆,服务

参考文献

[1]李莉.新媒体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2, 32 (1) :91-93.

[2]熊澄宇·清华大学教授熊澄宇:新媒体与信息社会[EB/OL].新华网·新华访谈[2003-08-20].http://www.xinhuanet.com/zhibo/fangtan/20030820/wz.htm.

数字运用 篇10

一、运用数字音乐技术改革高校音乐教学的意义

运用数字音乐技术改革高校音乐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运用数字音乐技术来进行高校音乐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高校音乐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客观因素对教师顺利进行音乐教学课程的影响与阻碍。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音乐学生招生数量也随之而不断攀升,高校音乐系或音乐专业的学生规模逐年增大,客观教学资源逐渐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针对如此情况,不少高校尝试通过增加教学资源,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和减少学校教学收入比例的方式来解决音乐教学资源供不应求的现象,但是进展缓慢,效果不明显,还是无法做到让学生第一时间就开始音乐学习。而应用数字音乐技术来改革高校音乐教学,能够有效避免教学客观资源的重复建设、投入,有效提高资源建设和利用效率,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有效的减少了在教材等教学资源方面的投入。

其二,应用数字音乐技术改革高校音乐教学可以有效提高高校音乐教学主观资源的使用效率,使教师的音乐课程教学能够不再受主观原因的限制而得以顺利开展下去。高校音乐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给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观资源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高校音乐教师队伍的方面,对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与增长。传统高校音乐教学多以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为主,然而当前的教学形势下,要想继续实行一对一教学是有困难,其不足以满足高校音乐教学需要的。而数字音乐技术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有效降低音乐教师重复备课、重复讲授现象的发生,既节省了教学资源,又使音乐教师从繁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其三,应用数字音乐技术来改革高校音乐教学有助于高校音乐教育模式的发展与完善。数字音乐技术能够有效弥补传统高校音乐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将传统音乐教学与数字音乐技术相结和,实现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更有利于提高高校音乐教学的效率。

二、数字音乐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运用数字音乐技术改革高校音乐教学可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数字音乐课程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不同,在对其进行课程设置过程中应根据其课程教学特点,设置理论大可与实践小课两种课程模式。理论课采用集体授课和改题方式进行,以教师为主导,向学生讲授音乐技法理论,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与示范。实践课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上手实际操作,教师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在此过程中需注意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在数字音乐课程教学中,实践课相比理论课更为重要,因此该教学以应用性教学为主。

第二,运用数字音乐技术改革高校音乐教学并非是对传统高校音乐教学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在保留传统音乐教学优势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进与完善。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与数字音乐技术教学相结合,即是在保留一对多或小组授课模式的同时,利用数字技术避免传统授课中教师重复的备课、授课,节省人力的同时,也大大的缩减了教学资源的开支,保证了教育教学的质量。比如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教师对音乐演奏或演唱技巧的解读与要求记录下来,由学生在学习时使用或反复聆听。

第三,数字音乐的优势在于其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将声音完好保留下来的同时,强化了音乐的音响效果,使得音乐更富感染力,极大程度低的提升了音乐声音的质量。且数字音乐技术所采用的MIDI技术在收音机、电视机、电影放映机方面也多有涉及和应用。数字化音乐曲风、语言表达以及审美极富特点,在旋律、歌曲结构、和声、器乐音效等方面自称体系,与传统英语不尽相同。且在音乐剪辑、录音、韵律等技术方面也是以往传统所未涉及的。由此来讲,数字音乐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高校音乐教学的内容,保证了高校音乐教学的先进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数字音乐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音乐制造技术,有效的将电子信息技术与音乐结合在一起,将其运用到高校的音乐教学改革之中,不仅又属于推进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进程,同时也有助于深化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目标。对于广大的音乐教育者来讲,运用数字音乐技术进行音乐教学是实现优质高效的音乐教学过程中所不许经历的挑战与必须攻克的课题,不论是从宏观的时代与社会发展来看,还是就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来看,都是十分有必要且重要的。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与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日渐频繁,为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改革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推动力。本文以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为例,以数字音乐技术对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意义为出发点,对运用数字音乐技术改革我国高校音乐教学做出初步的探索,以期能够对推动高校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助益。

数字运用 篇11

关键词:数字仓储抗拒心理学

数字仓储(Digital Repository),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下提供对数字对象保存、访问和管理的系统。数字对象是数字资源封装的一种方式,一般包括唯一标识、元数据和数字内容[1]。研究者对数字仓储的定义各有不同,本文主要关注在图书馆语境之下、以保存及传播学术研究为目的的在线数字平台。

作为数字图书馆领域到目前为止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布设数字仓储在当前欧美国家的学术机构渐成趋势,据“开放获取知识库存档政策登记系统”(ROARMAP)统计,截止2009年,全世界范围内即已有超过120家学术机构对数字仓储予以授权,另据OpenDOAR(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的最新统计,2010年7月登记的可开放获取的仓储库数量达到了1 650个,这种发展蓬勃的趋势甚至对学术交流的模式也是一种不小的影响。

1.对于数字仓储的心理抗拒来源

然而,在数字仓储的发展过程中,却受到了很多科研工作者的“抗拒”(Resistance)。这点可以从有的研究者提出阻碍数字仓储的发展属于使用者的态度层面问题,而不是技术层面问题。总体而言,抗拒主要来自以下两个层面:

1.1 情感(affective)层面

很多研究者对使用数字仓储的动机不高,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当前的科研工作任务本身已经过于沉重,任何新加的任务──如这里所谈论的数字仓储──都只会让他们分散精力、压力陡增。

1.2 认知(cognitive)层面

部分研究者不相信电子介质,仅仅强调传统媒介的重要性;有些研究者并没有认识到数字仓储给他们带来了多少益处,再加上不了解相关版权规定,因此担心自身研究成果如果上传到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容易遭到剽窃,或者对自己在传统媒介上发表文章会产生许多未知的不利影响;另外,每次使用数字仓储都要重新学习操作方法,增加了初识者的认知负荷;而过大的电子数据库,又令科研人员怀疑自己的成果能否被他人高效获得。

尽管上述现象并不罕见,当前图书馆学界对于数字仓储的大多数研究却仍着眼于技术层面[2][3][4][5]。部分文章即使涉及到了实际应用阶段,但也只是介绍数字仓储所具备的种种优势,对于使用者的抗拒心理和行为,或者认识不到,或者即使有所认识也没有指明有效的解决办法。

接下来本文就从心理学对于抗拒的研究入手,探讨如何令数字仓储广泛发展之方法。之所以选择关注于个体精神和行为的心理学,是因为大多数学术领域数字仓储的使用者为高校人员,他们相对来说对自己的行为更具自主性,态度的改变也发生在个体的层面。

2.运用心理学策略推广数字仓储

心理学家将“抗拒”定义为使用者为了防止被说服(persuasion)而实现存在的一种状态或者态度。在“抗拒”和“說服”的讨论领域,心理学取得了很大发展,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理论,图书馆从业人员便可以运用这些理论和实践来推动数字仓储的广泛发展。

2.1 精细概率理论(elaboration likelihood theory)

公认的精细概率理论的关注点在于人类对于说服信息所给予的认知加工程度,依据认知加工程度的多少,区别了中央途径(central routes)和边缘途径(peripheral routes)两个概念:边缘途径则指出人类有时在面对说服信息时并不会给予认知上的关注,反而会更加关注一些表面化的信息,譬如很多广告商在推广自己的品牌时,会聘请演艺名人作为代言人,尽管艺人的知名度和产品质量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因果关系;而中央途径是指被说服对象对于说服信息了给予充分思考,这种情况下说服效果取决于论点和论据是否充分完备。

图书馆从业人员若采取中央途径(central routes)说服科研人员使用电子仓储,可使用消极和积极两种策略。所谓消极策略(negative strategies),指图书馆从业人员在介绍电子仓储时,全面客观地提供相关信息,尤其是对电子仓储的缺点也要直言不讳(例如,图书馆员可以介绍自己在使用电子仓储时所遇到的挫折性事件),按照心理学研究结果,这种信息呈现方式不仅会使接受者感到对方的诚恳与尊重,也会使那些缺点的显著性得到有效降低,从而提升说服效果。

与消极策略相对应的积极策略(positive strategies),则强调从正面信息入手加强说服的效果。首先,图书馆员应强化科研人员的自我概念,为说服奠定坚实基础,因为持有稳定的自我概念是一个人被说服的前提。具体而言,在讨论电子仓储之前,我们不妨提醒科研人员“他们一贯是思维开放、不囿传统之人,他们过往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归功于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此基础上图书馆员即可进一步强调将研究提价到电子仓储之重要性。其次,在说服科研人员使用电子仓储的过程中,“时效”是其重要优势。科研工作对创新性的要求甚高,科研人员之间激烈的竞争导致谁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快速发表出来至关重要,上传到数字仓储既能让其他人了解自己的研究所得,其明确的下载统计,也是评价研究质量的直观指标。再次,图书馆员应引导科研人员对自己是否将研究上传到数字仓储的后果进行预期,根据心理学研究,这样做不仅能够使科研人员感觉自己有选择权,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他们同意使用数字仓储的概率。

边缘途径则与上述策略有显著不同。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处理说服信息的过程伴随着理智的思虑以及无意识的“认同”(identification)与“喜欢”(liking)。换言之,说服信息固然重要,说服信息的提供者同样重要。如果被说服对象在内心深处更加认同说服者、喜欢说服者,那么被说服的概率将会更大。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是,充当这个说服者的角色是什么样的呢?在中国这个集体主义文化的大环境下,我们必须考虑两个重要的社会心理学概念,那就是感知一致性(perceived consensus)与社会模范(social modeling)。顾名思义,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个体善于通过社会分类将自己归结为某群体中的一员,也尤其看重自己与群体规范是否一致,重视模范的引领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反思,在当前的实际操作中,数字仓储的推广通常由图书馆的行政人员完成,其实,如果将这些行政人员换成真正从事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尤其是在某领域声誉卓著之大家,那么必能收事半功倍之效。而先前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果科研人员指导自己的大部分同事都已经开始使用数字仓储、或者了解到业内颇有影响力的前辈也对数字仓储持支持态度,那么他们自己使用数字仓储的概率也会大增。

2.2 认知失调理论(dissonance theory)与自我知觉理论(self-perception theory)

在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说服时,认知失调理论[6]和自我知觉理论[7]是两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尤其是前者。简言之,两个理论虽侧重点有异,但都认为人类一直在努力维持自身的认知和行为之间一致的状态,当两者失调时(如做了一件与自己信念相悖的事),个体则会改变自身认知和/或行为,以维持一直状态。换言之,按照这两种理论,并不一定是思维决定行为,有的时候,行为同样也可以决定思维。

前文我们曾叙述了科研人员对数字仓储抗拒的认知原因,对这些人来说,使用数字仓储就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失调。图书馆从业人员可通过三种途径降低这种失调的严重性。一是再定义(redefinition),将数字仓储的推广从研究者要承担的责任重新定义为对他们职业的助力,说明此举会令研究受关注程度大增,是一种职业投资。二是保持一致(consistency),向科研人员说明使用数字仓储与他们之前的学术行为是前后一致的,目的都在于推广自己的工作,数字仓储与书籍、期刊以及其他传统媒介并无本质区别,属于“新瓶装旧酒”。三是去个体化(depersonalization),心理学发现在某些说服他人的情况下用去个体化的方式表达效果更佳,例如“你应该少摄入尼古丁”的效果就不如“对人类来说少摄入尼古丁至关重要”,使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会减少信息接收过程中的抗拒现象发生。

2.3 促使他人顺从(compliance)的心理学策略

心理学提供了许多改变他人态度的技巧和策略[8],本文择要介绍四种。其一,是给说服对象以选择权(options),让他们知道自己居于选择的主体地位,这一点前文已提及,不再赘述。其二是有效利用递进比较(comparisons)进行说服,先提出一个比较较大的请求,例如“我们希望您将您的所有文章上传到数字仓储”,将此设定为锚定值和参考点,说服对象在拒绝这个大要求之后,同意相对来说较

“小”要求的概率就会增加,因为说服对象在拒绝说服者先前的要求时,两者之间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互惠关系,说服对象感到有义务同意下一个要求,以降低自身的愧疚感。其三,是分解模块(increments),为使说服信息更加可行,将数字存储的使用分解为若干可操作性极强的部分,逐渐达到要说服的全部目的,也就是所谓“登堂入室”。其四,向说服对象做出明确保证(guarantees),说明其所做出的决策并非不可逆转,而是可以随时做出改变,这种策略非常有助于营造出互相信任的气氛。

2.4 使用内隐(implicit)方法推广数字仓储

对于外显(explicit)心理和内隐(implicit)心理的区分是心理学一大重要发现,如果说外显是我们在意识层面上感知到的心理現象,那么内隐则如条件反射般是在无意识或者故意记忆前提下过去的一切对当前的任务自主生成影响现象。例如,心理学家曾招募一批学生,让他们阅读一份在线报纸,浅意思是学生认为自己去判定报纸的可读性。心理学家首先让另一半的实验者阅读的报纸是日常中实用的需要内容,而让另外一半实验者探寻的是享受乐趣的需要。之后的调查发现,阅读生活版面内容的学生购买某品牌洗发水的意愿相对另一组人来说更高。表面看起来,生活实用需要与洗发水并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对前者的阅读却内隐地启动了(priming)对后者的购买欲。有鉴于此,在推广数字仓储时,同样可以进行一些启动活动。例如,请科研人员阅读一篇简短案例,叙述某位学者是如何通过知识的公开分享而获得成功的事迹;又或者聆听一场关于分享研究成果是如何给个人、学科和社会带来益处的演讲。

与启动(priming)相关的另一种内隐策略是图像化(imaging),在反复叙述数字仓储的优势之外,有必要让科研人员清晰地想象自己的成果通过数字存储而被他人所认可的场景,或者是自己的文章被反复下载、他人纷纷通过电邮或电话来询问的画面。这种方法相对罗列干燥的数据或许更加有效。

总之,目前为止,在推广数字仓储的过程中,更多使用的是传统方法,主要从认知角度去教育科研人员充分认识仓储的运行原理和重要性质。但是,如果将上述心理学技巧和策略加入到说服过程中去,相信会在更深层次破除抗拒,并且触动科研人员。如果将传统的理性方法,和心理学的创新策略相结合,亦必产生最大的功效。将来研究可在此方面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军. 数字仓储[J].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07, 9: 1–6, 25.

[2]Burnhill P, 张建勇. 数字仓储库的发展[J]. 图书情报工作, 2011, (5): 31–35.

[3]陈瑞雪. 数据仓储与数据挖掘技术在现代化图书馆中的应用[J]. 图书馆学研究, 2004, (11): 31–33, 21.

[4]董秋生, 黄文. 数字仓储及其应用[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08, 17(3): 60–63.

[5]林颍, 张智雄. 一种基于开放源代码的数字保存系统设计[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7, (3): 82–87.

[6]Festinger L. A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M].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7.

[7]Bem D J. Self-perception Theory. In L. Berkowitz, Editors,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2, 6: 1–62.

运用数字资源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篇12

关键词:数字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整合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 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我认为很有必要将数字资源应用于数学教学中, 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整合这一新兴技术中做了些尝试。

一、数字资源、整合与优化课堂教学的含义

数字资源是文献信息的表现形式之一, 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以数字形式发布、存取、利用的信息资源总和。商业化的数据库、机构或个人建立的数据库、各种网络免费资源等都属于数字资源。到了21世纪, 计算机已普及, 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提高到一种绝对重要的地位。信息量、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处理的速度以及应用信息的程度等都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在增长。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 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 使数字资源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 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 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整合就是通过把不同的事物与物质, 使他们相互渗透、相互交互, 资源共享结合在一起, 也叫集成在一起, 让他们通过结合发挥最大的价值。

“优化”是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工具。它所研究的问题是讨论在众多的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例如, 工程设计中怎样选择设计参数, 使设计方案既满足设计要求又能降低成本;资源分配中, 怎样分配有限资源, 使分配方案既能满足各方面的基本要求, 又能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中, 诸如此类, 不胜枚举。优化这一技术, 正是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基础和求解方法, 它是一门应用广泛、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优化包括寻找最小值和最大值两种情况。寻找函数f的最大值等价于-f最小值寻优, 所以两种情况可归结到一起研究。

利用数字资源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是指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 将数字资源与数学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 引入时代活水, 与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 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 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 使教材“活”起来, 让数学学习更贴近生活。

二、尝试实践, 初获成效

1. 优化学习资源, 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 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 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 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 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 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 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这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记的固定模式, 具有超时空限定的特点, 学生可在学校、家庭或社会任何场所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在线协作学习的功能, 具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功能, 具有实时传输视频、音频、文本等多媒体信息功能, 能实现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信息资源共享功能, 具有信息双向流通、星型散射、点对点、异步、同步传输功能, 有利于师生的分层导学、交流合作、协作学习, 优化学习资源, 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 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 引导学生向预定教学目标前进, 为教师组织多种教学形式提供了方便。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 我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用多媒体网络形式开展课堂教学,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如, 在教授完八年级上学期《平均数》后新授《中位数与众数》时, 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播放了学校组织的跳短绳比赛一段录像:第一组7名同学的1分钟跳绳成绩, 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数来表示这个小组跳绳的一般水平比较好呢?学生很厉害, 直奔运用中间的数比较好, 教师再引领学生分别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让学生在比较中有所感悟。

在《勾股定理》教学时, 采取了网络教学的模式。引入:在浩瀚的数学世界里, 有一个定理熠熠生辉。它联系了数学上最基本的两个元素———数与形, 它的结构简单、优美, 但它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它的出现导致了无理数的发现, 也就是数学史上所谓的第一次数学危机。这个定理就是勾股定理。然后指导学生借助网络从“勾股定理”的“历史简介”“定理的应用”和“定理的证明”, 了解勾股定理的有关历史资料、一些数学家研究数学时的逸事, 从而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对所学内容掌握得更好, 最后, 师生再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都得到了较大的体现, 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 扩大知识领域, 激发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说过, 他自己没有特别的天赋, 只有强烈的好奇心。“狭义相对论”就是从他幼时幻想人跟着光线跑, 并能努力赶上它开始的。世界上第一架飞机, 就是从人们幻想造出飞鸟的翅膀而开始的。幻想不仅能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物, 而且还能激发我们作出新的努力, 去探索, 去进行创造性劳动。

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心态, 有强烈的求知欲, 对生活中的数学能产生强烈的好奇, 这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在人类认识史上, 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 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在课堂教学中能按超文本, 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信息 (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进行协商会话, 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 主动探索, 发展创新思维) , 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 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 大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激活了创新思维火花。作为教师, 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 激发其好奇心。例如, 在引入有理数时, 利用图片、视频等呈现生活中的现象, 从温度, 海拔高度, 表示相反方向等多个角度, 形象、立体化地说明引入负数的必要性,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有利于教学中的重结论轻过程向既重结论又重过程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利用“baidu”“google”查找用自己的方法处理可能导致的结果。对这些现象的好奇、猜想, 自己寻找答案, 能使学生的情绪亢奋、激动, 从而在白热化的思维之中, 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3. 利用网络资源, 采用开发式教学模式, 培养独立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的教学相互作用情况与传统教学环境下的情况有所不同, 该模式下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再只是面对面的交流, 更多的是通过计算机网络, 因此从课堂的交互作用来看既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更多的是学生与教师通过网络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交互功能在教师机上插入学习软件, 学生在学习状态下, 可以根据所需的学习内容点按鼠标进行选择性或跳跃性, 重复性的学习。按“八步常规自学法”完成以下学习内容:

查, 查知识背景, 所要学习的内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等资料。

定, 围绕知识内容、学习重点、课后习题几方面, 定学习目标。

找, 找重点, 用红笔标出, 并设法记忆。

析, 查资料, 联系实际分析性质。

结, 归结主要内容、方程式、现象。

列, 列知识网络。

问, 质疑问难, 有疑而问;针对有价值的内容, 无疑设问。

练, 抓教学重点难点和思维扩散点练习。

如, 在“反比例函数”知识教学中采取了该模式, 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 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可能, 每个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练习, 各得其所, 各得其乐, 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认识主体的地位, 培养学生自学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上一篇:高强度聚焦刀下一篇:药品包装材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