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传播

2024-09-24

流行音乐传播(共12篇)

流行音乐传播 篇1

随着各种传播媒介的发展,音乐文化的传播方式也越来越多,尤其是网络传播的兴起,为音乐的发展带去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且其具有大众向小众传播转变的特点。

一、小众传播的定义

小众传播顾名思义就是满足少数人群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一个传媒文化,可以通过小范围内的传播辐射,对少数人群做出有针对性的传播,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在流行音乐的传播中小众传播可以为音乐找到喜欢他们的听众,让听众能够从网络上找到自己喜欢的,有利于音乐的发展。

二、小众传播在流行音乐网络传播中的应用

小众传播之所以越来越受欢迎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文化传播导致的分层现象。网络时代,电脑前的每一个听众的审美都是不同的,受所接受的教育,个人喜好等让人们对于流行音乐的喜好各不相同,同一首歌曲也有自己的理解,这让人们在选择音乐时也有自己的想法。比如我们会在各种音乐应用程序上找我们自己喜欢的歌曲,可以通过软件中的分类功能查找适合自己的歌曲,这一功能中为我们提供了多样的风格分类以及各个年龄段的受众群,或者通过参与音乐分享的活动能够更方便人们找到自己喜欢的歌曲,这些小众传播都在大众传媒里有所体现,但却很少有人能注意到,因此本文分析了互联网线上和线下,流行音乐小众传播的应用[1]。

1、网络线上音乐推荐系统

每个人的音乐审美不同,因此对于那些少部分人群喜欢的音乐,小众传播能够为他们带去十分方便的福利,尤其是流行音乐这一方面,音乐推荐更加体现了小众传播,在电脑端以及手机端的各种音乐应用程序中,都能看见音乐推荐这一功能,比如酷狗音乐,会为你提供不同风格的音乐歌单,也会根据你平时听得音乐,为你推荐你可能会喜欢的歌单,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乐器以及不同的场景等,这些都有分类和推荐,听众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在音乐推荐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音乐,听众还可以在不同的心情分类以及场景分类中,找到当下适合自己心情的歌曲,都说音乐是能够表达人的情感的,流行音乐更是如此,听众借音乐也是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这些都是在进行大众传媒时被进行分层,体现了小众传播,其本就是从大众传媒上分层出来的,通过将听众从小众传播转变成喜欢听某一个种类的音乐,让听众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都关注音乐推荐信息。还有现在各种音乐选秀节目层出不穷,节目中的音乐也被变成了推荐歌单,且有自己的主题,比如《中国新歌声》、《蒙面哥王》以及《我是歌手》等,这些音乐节目都有自己的音乐推荐信息。现如今数字音乐的传播方式也是一种非常流行的传播流行音乐的方式,在音乐选秀节目中数字音乐的服务商会将购买版权的歌曲放到自己的音乐应用程序上,与电视节目的播出相结合,让电视机前觉得不过瘾的观众去音乐应用程序上下载歌曲,继续听,这样下载音乐应用程序的人数就会增加。节目组也能通过音乐应用程序中的主题分类推荐这一功能,让自己的节目有更多人的知道和喜欢,在音乐应用程序上听到推荐喜欢歌曲的话,自然也就会去看节目,也是提升节目收视率的一种有效途径,数字音乐服务商与节目组一起实现宣传节目和音乐、音乐应用程序的目的,体现出小众传播和大众传播之间是能够互相转化,一同发展的。

网络是一个大众传媒,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且在不断发展中,已经具备了自己的规模和系统,为网络前的每一个人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网络中有庞大的信息,要想高效率的为用户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让用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自己最有用的信息是用户的最大需求,因此网络的服务提供商为满足用户这一需求就需要让用户能够方便的查找信息,将搜索信息的流程进行简化,节约用户的时间,提升用户的体验,这也是网络发展的重要方面,小众传播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将网络上的信息进行分类,这样用户在搜索信息时就不会出现一些不相关的内容,能够有针对性的为用户提供他们最需要的信息[2]。

2、网络线下音乐演出、分享活动

说到小众传播,有人会想到小众音乐,但其实二者的概念并不相同,以前大众传媒不发达的时候,音乐的传播只能靠音乐表演,或者是演出和集会分享音乐,当时音乐要想受到喜爱,过程是很复杂的,这种传播音乐的形式至今仍然存在,也是音乐传播的一种常见途径。在线下歌手以及音乐家可以通过多样的活动吸引粉丝,从而扩大粉丝数量,喜欢流行音乐的人们也可以组织多样化的分享活动,例如粉丝见面会、新专辑发布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和粉丝间进行交流和活动,达到宣传的目的。还有各种主题的商演、歌手的演唱会,这些都体现了小众传播的发展[3]。当今的大众传媒盛行,音乐的传播过程中对各种媒体资源的争夺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歌手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目的,会有很多的宣传活动,上电视节目、去电台打歌、在网络上进行歌曲的打榜,这些都是常见的宣传活动,而如何在这些大众传媒中体现和使用好小众传播,发挥出小众传播的优势,注重用户的体验,有针对的为听众和粉丝提供更好的视听享受,通过增加与粉丝互动的活动等,这些都是能够提高流行音乐传播的有效方法,通过小众传播可以用低廉的成本让音乐更广的传播出去。

三、结束语

小众传播对于流行音乐网络传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用低廉的传播费用进行流行音乐的传播,注重用户的体验,依据用户的喜好为其提供适合他们的音乐,还有真实有效的用户反馈,这是其独具的优势,能够尊重听众的审美,提高了听众的地位,能够让音乐人听到真实的听者的想法,能够有效的与用户进行互动,通过小众听者与小众传播媒介的相互沟通,能够不断改善音乐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其更加能够适应听众的需求,促进音乐的传播。

摘要: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以往所具有的优势也逐渐被弱化,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人们的需要越来越多,其中个性化的需求占很大的比例,流行音乐网络传播也从大众向小众传播发展,本文分析了小众传播在流行音乐网络传播中的现状以及应用。

关键词:小众传播,流行音乐,网络传播

参考文献

[1]曹海峰.分众时代:小众传播趋势下大众文化现象与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宁秀丽.孟祥需.当代小众文化现象研究[J].中国市场.2013

[3]陈力丹.霍仟.互联网传播中的长尾理沦与小众传播[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认文社会科学版.2013

流行音乐传播 篇2

一、研究价值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目前全国开设该专业的学校超过300所,并且高校的专业设置逐年增加,加上社会诸多培训机构的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可谓遍地开花。但是其中设置对韩汉语方向的院校,或者说人才培养明确面向朝鲜半岛的只有两所:延边大学和辽东学院。然而延边大学的对韩汉语招收的是母语为朝鲜语的学生,所以从专业方向设置和看,辽东学院面向朝鲜半岛的汉语国际教育在全国尚属首例。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是在迅速发展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寻找到一条适合本地区地方特色、能够发挥地域优势的新途径,促进辽东学院汉语过教育专业的科学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最大程度发挥教育的创新作用。同时,有效完成中国文化传播的责任和义务。

二、研究现状

关于中国文化传播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孔子学院的不断建立,文化传播和推广研究著述开始涌现。尽管对外汉语发展了三十多年,汉语国际教育尚处在发展初期,但是“汉语国际推广”概念自提出至今历时不足十年,其间研究成果颇丰。由于对外汉语最初的发展都是面向英语语言的国家,所以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推广也是这个专业研究的主要方向。近年来,汉语国际教育开始关注小语种国家,一些小语种国家的汉语推广以个性化的教学研究成为汉语国际推广的新内容。即便这样,不管是面向英语语言国家,还是面向小语种国家,以语言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的较多,而基于文化和文化对比进行的研究的成果还是不多的,特别对朝鲜半岛的文化研究,基本的方向是面向韩国,而对韩国的研究又是近年“韩流”对中国的影响居多,中国对朝鲜半岛的文化和文化对比研究是比较弱的。

目前辽宁省开设对外汉语专业的学校有十所,招生分两类,一类是招收留学生,成立了国际交流中心;一类是招收母语为汉语的对外汉语师资,其中辽大、沈师、大外和辽东学院既有国际交流中心,又有招收母语为汉语的对外汉语专业。在对母语为汉语的汉语国际教学中,人才培养主要围绕对英语语言环境的汉语师资。课程设置基本是语言和文学的架构,语言以汉语为本体、英语为工具。只有辽东学院是对韩汉语师资。所以从专业方向设置上,辽东学院的对外汉语(对韩汉语)具有区位和地缘特色。

三、研究界定

面向朝鲜半岛的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国文化传播研究,研究对象是汉语国际教育,这里既包括面对中国学生的培养对外汉语师资的汉语国际教育,也包括面向留学生的汉语教育,研究范围定位于面向朝鲜半岛,同样,这里既包括“请进来”的朝鲜半岛学生,也包括已经和即将“走出去”的中国师生。由于地域优势和地缘特色,本论文的研究载体是辽东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和国际交流中心留学生。中国文化传播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和专业建设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如何在专业建设和教学中有效传播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文化传播的内容、途径和策略是本论文对研究核心的基本界定。

四、研究目标

整体设计一个适应朝鲜半岛发展需要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国文化传播建设方案,促进专业持续发展,增强专业建设内涵,发挥专业桥梁作用。以辽东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和国际交流中心汉语教学为载体,以面向朝鲜半岛的汉语国际教育为研究对象,以面向朝鲜半岛为研究方向,以汉语国际教育文化传播为研究目标,以中国文化传播的内容、途径和策略为研究核心,以达到中国文化有效传播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五、研究内容

中国文化传播的内容研究: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一体两翼”模式下拓展跨文化交流的内涵,建设以语言为媒介和工具、以技艺为形式和纽带、以知识为理念和目标的文化传播的内容。包括语言工具传播: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与语言教学是汉语国际教育的基本任务;文化知识传播:作为文化传播的目的,传统文化知识是传播的主要内容和理念;文化技艺传播:作为文化的形式,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艺术是文化传播的纽带;生活世相传播:作为文化的表现,进行发展中的民风民俗传播。

中国文化传播的途径研究:由于丹东地区毗邻朝鲜半岛,“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文化传播是既符合国家战略,也具有地域特色的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径。针对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的师资,“走出去”国家汉语推广战略的主要形式,作为第一个建立“孔子学院”的国家,韩国目前已经有16个孔子学院,汉语教育非常广泛。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让我们的师生“走出去”是这部分的研究内容。建立语言交换生基地、创设教师交流平台、实施专业交流机制等多渠道途径是本部分的主要思路。针对朝鲜半岛来丹东的人员,“请进来”是主要途径,针对这部分学员对中国文化接受和认可需要一个感知、观光、震颤、修正、拒斥、接纳的复杂的系统过程,无论是何种汉语学习的目的,我们都从语言基础教学到技能掌握,从日常交流到文化接受,建立语言学习基地、技能培训基地、文化交流基地是主要途径。

中国文化传播的策略研究:运用跨文化传播和跨文化交际的策略:从文化的异质性入手,缩短文化距离,避免文化冲突,打破单一文化的思维模式进行传播。运用中国和朝鲜半岛文化对比的策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端和影响的对比角度进行文化传播。根据学习对象和学习目的不同的差异教学策略:由于本课题中华文化传播的对象不同,进行汉语教学时候运用因材施教的策略。

六、研究视角

跨文化传播的视角:汉语国际教育本身是进行跨文化的传播和交际,但是在“汉文化圈”背景下的面向朝鲜半岛的汉语教学又具有异质文化的同构、同源不同流的特点,所以这种跨文化传播又区别于其他中国文化传播。

中朝韩文化对比的视角:在“汉文化圈”的大背景下,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的内容,语言文化、礼仪文化、民俗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教育文化等等,无论是语言教学中,还是技艺传授中,运用对比的方法,异中求同,同中见异。

七、研究思路

这个研究明确定位于具有实践意义的理论研究,并遵循以下主要原则: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研究的研究思路;以行动研究为主的实践研究策略;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和国际交流中心留学生为载体和研究对象的研究进程。

两种流行观与音乐传播 篇3

改革开放30年来,流行音乐创作发展的主流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这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新时期音乐商品化运作进程与国际产业文化接轨、音乐的传播手段和现代表达方式日益深化的过程。在这30年中,有两种流行音乐的认识观、对象观不断地作用于我们的创作和表演实践;在这30年中,音乐的传播媒介也迅速发展,流行音乐与传媒相互依赖、相互支撑,已经结下了历史的不解之缘。

两种流行音乐认识观并存

两种流行音乐的认识观、对象观,即广义流行音乐观和狭义流行音乐观,是一种音乐文化上的历史观。

狭义的流行音乐范围观、认识观,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因为这种范围很明确地勾画出了一个新时代音乐感觉的框架和轮廓。这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对促进这种音乐文化形态在中国的发展,促进经验积累、总结得失并探索前进,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和实践意义。

广义的流行音乐范围观、认识观,使广义而宏观的流行音乐包括的范围十分宽广,包括各个历史时期、各种类型的大众音乐。

今天,当我们进行流行音乐的技术操作时,我们自然地联想到流行音乐的一般性、普遍性特征。比如风格的类型、演唱的方法、伴奏的形式、传播的方式、商品属性等等。这样,我们的思维就很自然地进入了狭义的流行音乐范畴。在这个范畴中,我们的作品就会体现出时代的精神、表现出国际的共性、吻合着传媒的要求。

然而,我们也必须从广义的流行音乐的视角,从深度的文化、历史层面上,从完美的艺术角度来思考、认识大众音乐文化的发展长河,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进行我们当代的流行音乐的艺术和技术操作。比如,在中国这个广阔的社会音乐文化大地上,我们当今的流行音乐怎样体现出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当今的流行音乐怎样来继承和吸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戏曲、歌舞、说唱)中最优秀的成分;当今的流行音乐怎样来利用中国各民族原生态音乐文化的丰富资源,等等这一切,都说明了,今天的流行音乐,它的受众主体,仍然是中国的老百姓,正是因为是中国的老百姓,那么,几千年中国大众音乐文化中优秀的艺术基因,仍然是我们今天中国流行音乐的生命基础。

无论我们持什么样的流行音乐认识观,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我们都回避不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音乐传播。

音乐传播行形式改变人们音乐观

20世纪唱片工业发展、技术发展的年代,经历着从滚筒式唱片、圆盘式粗纹胶木唱片(78转/分)、密纹慢转唱片(33.3转/分或16转/分)、卡盒式录音带、激光唱片……。

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预言未来会出现“任何人都不可能逃脱覆盖全球的电子新闻地毯”。这位传播学大师预感到了一种新的信息媒介的出现。而20世纪90年代,通过光缆传输信息的全球性的因特网诞生了。麦克卢汉的预见得到应验:因特网复盖了全球。流行音乐的传播,也搭乘上了网络的这条“信息高速公路”。

今天的流行音乐作品,经过了数字化的技术处理,已充满于全球的因特网络“管道”之中。它已如同城市供水系统中的自来水一样,随需随流、即放即用。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自来水效应”。网络上的音乐作品如同自来水,停留在每一个用户的自来水阀门处。只要阀门一开,自来水也就哗然流出。网络音乐传播中的“自来水效应”和音乐网民的音乐复制行为,已经形成了传统音乐复制不可能具备的一些新特质。其中最重要的有:复制的海量性、复制的自主性、复制的多重性、复制的廉价性。这些特点已构成了音乐在全球性的网络管道中的“弥漫型”势态。为此,我们用音乐的“自来水效应”来形容这种势态、比喻这种势态、理解这种势态。更重要的是,这种网络音乐传播的新形势,已经导致了人们音乐观念的变化,将给社会音乐生活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这些音乐观念的变化,包括音乐创作观念的变化、音乐审美观念的变化、音乐价值观念的变化。

音乐编辑与音乐传播 篇4

汪月波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

我国高等院校的音乐类教育正在蓬勃发展, 其中音乐编辑专业 (方向) 正以其课程在艺术性和技术性上的紧密结合、交叉融汇, 吸引着许多有志投身音乐文化产业的青年学子。由此, 具有音乐编辑专业特色、贴合该专业的实际岗位需求的教学计划和实用教材, 就成了当前艺术教育界的亟需。幸运的是, 音乐专业和相关专业已经有不少专家、学者和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设计和教材撰写的工作中来, 并有了一批阶段性成果。在这批成果中, 浙江传媒学院教师汪月波的《音乐编辑与音乐传播》是其中之一。该书以知识覆盖面宽广、结构信息点简明、案例及分析充实为特色, 从音乐编辑职业论、音乐传播基本理论、音乐媒介样式、音乐媒体与视觉和其他媒体的配合、音乐编辑技术初步等多个方面, 对初涉音乐编辑专业 (方向) 的学生起到引导作用, 帮助他们尽快熟悉音乐编辑职业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岗位的性质, 深入理解音乐编辑事业与音乐传播理论知识之间固有的密切联系, 并带领他们对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编辑从业人员所应该拥有的知识技能图谱进行了一番巡礼。

值得注意的是, 该书将音乐编辑的职业素质分为五个主要方面, 从物质与思维的不同侧面、音乐元素与其他艺术元素的不同视角出发, 对音乐编辑专业 (方向) 学生的各个学习领域做了阐释。例如, 对音乐鉴赏能力和艺术洞察能力的区分和兼顾, 源于音乐信息与其他各种艺术和非艺术的信息在传播学事实中经常呈现复合状态的特性, 源于综合艺术在数字化网络创作、处理能力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大规模扩张的趋势, 同时也源于音乐作为人类文明历史画卷中最古老、最富于情感性的信息传达形式之一所拥有的不可替代性与不可或缺的特质。又如对艺术洞察力与媒体认知能力的区分和兼顾, 既源于艺术产业化这个看来已难以逆转的现实过程, 又源于艺术创造行为和艺术传播活动特性与媒介物理特性之间客观存在的、不应也不能从理论上彻底割裂的相互影响。再如对于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后期制作能力的分别论述与整体兼顾, 源于审美素养和立美能力之间可以建立的互促循环, 对于培养学生综合把握音乐编配情境的能力是有好处的。此外, 书中对音乐编辑职业道德标准的分析, 也充分照顾了音乐作品及其相关文化事项的特殊性, 相比宽泛的职业道德教育来说, 可望在专业内部具有更加扎实的效果。

该书亦从传播学、信息论、媒介论、批评学等方面介绍了音乐传播理论中一些最为关键的模型及其有待继续探讨的问题, 并用适当的篇幅对动画音乐、电子音乐以及各种新型音乐传播终端等当前热门的、深入涉及复合式传播链条中多个环节的话题做了概略的全景介绍。该书在最后两章还充分引入了影视音乐理论和电脑音乐制作等研究领域的成果, 并根据音乐编辑专业 (方向) 的实际需求做了重新梳理与阐释。这样一来, 这本书不但可以用作高校专业基础课的教材, 也值得作为音乐传播研究者编写相关课程教案、发掘学术新课题时一份不错的案头资料。

美音无限音乐艺术传播公司简介 篇5

美音无限音乐艺术传播公司是一家从事各类综合性专业文化演出团体。近年来活跃在文化艺术经济市场,致力于专业音乐文化传播事业,把器乐演出,推广及教育誉为己任,是一个集策划、组织、服务为一体的高端品牌。

公司服务内容涵盖大型庆典文艺演出活动、浪漫婚庆礼仪策划、艺术教育、音乐推广、各种会议、展览、晚会、年会、企业内训和演出艺术指导等领域。

追求凝萃光华,专注铸就品牌!

美音无限多年以来遵循“品质追求卓越,服务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把“高端演出品质”作为生命线,结合市场及客户需求,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注重演出内容的贴切性、艺术性、专业性、创新性、多样性、时尚性和娱乐性,为北京地区的文化发展以及中国现代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探索新路,着力打造专属音乐,力推创新精品,践行了“专业、诚信、贴心、务实”的服务宗旨,把最高的艺术品德、最优的艺术质量、最美的艺术形象,最好的优质服务提供给广大观众和客户。

公司拥有以“美音无限时尚乐团”为核心的专业而优秀的演出队伍。采用多样化综合性团队运作模式,广纳专业人才,携手当今知名流行团体与个人艺术精英,专业策划、作风严谨、执行有力,推陈出新,以精准的音乐性与创新性,把悠远的古典音乐和华贵的现代文明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室内乐演出、普及讲座、互动教学坊等,为无数观众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艺术节目,让观众从不同层面感受到了高雅艺术的魅力,受到了业界和观众的极高赞誉。娱乐沟通世界,传播时尚主流。

雮下聚集“水晶乐坊”、“时尚民乐团”、“西洋乐组合”等多支专业演出队伍是美音无限的一大特色。这些毕业于国内各著名艺术院校的优秀女孩们热爱美音事业,外在青春亮丽,艺术功底深厚,她们以眩目的演奏技巧,绚丽的舞台风姿,完全演绎了奢华与浪漫、唯美与飘逸,纯净而端庄,高贵而典雅,把音乐中的浪漫激情与美妙展现的淋漓尽致,进而把美音无限的音乐艺术传播事业推向了一个新高峰。

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凭借深厚的音乐制作实力和吸引新的音乐精英的加入,我们能够继续得到广大观众的的垂青!

我们坚持把忠心献给事业,把诚心献给客户,把信心留给自己,打造中国最具音乐品牌的文化传播公司!

巴洛克音乐传播使者 篇6

1952年,一群来自圣·切契里亚音乐学院的高才生,因热衷演奏巴洛克作品而聚到一起,在学院举行了专场音乐会,未料引起极大轰动。之后不久,一次他们在意大利广播电台排练时,遇到指挥界的泰斗托斯卡尼尼,向以苛刻闻名的大师在听了这些年轻人的演奏后,盛赞一番,并当众在自己的照片上,题写了“全世界最好的室内乐团”送给这一成立不久的组合。大师的肯定和赞誉,无疑为他们开启了一扇迈向国际乐坛的大门,从此,这支名为“意大利音乐家合奏团”的室内乐组合开始走向世界各地,并掀起了一股演奏《四季》及其他意大利巴洛克时期作品的热潮。他们力求使巴洛克作品的演绎,由浪漫主义风格回归到其原貌,也正是当时的这个初衷,使他们确立并保持了“巴洛克音乐大使”的地位。1980年代后,他们开始拓展自己的曲目,不仅演奏一些浪漫派及现代作曲家的作品,也不排斥那些让年轻人喜欢的电影音乐。乐团曾在Philih唱片公司录制了数十张唱片,且首创了销售25万盒录音带的纪录。对于一个古典音乐演奏组,这是很难想象的。

众所周知,弦乐四重奏的难,主要在于没有指挥,这就要求四位成员对所演绎的音乐内容有共同的认识,且必须达成一种真正的默契与心灵上的交流,只有那样,才能表现出作品的神韵。现在,乐团成员多达12人,竟仍没有专职指挥,这真是难上加难,但他们的演奏完美依旧,堪称其他室内乐团的楷模。他们之所以能在数十年间始终保持如此高的规格,演奏中充盈着一份和谐的美感,依笔者之见,主要原因有二:其一,该组合中的演奏家个人水准不相上下,且人员相对固定,最初12位演奏家直到建团加年时,仍有八位未变,长久的默契合作,使得音乐风格上得到很好的统一,再则,演奏家们所使用的乐器,均为珍贵的意大利古琴。仅以目前而言,小提琴中包括一把制作于1676年得阿玛蒂(N.Amati)和两把分别在1735年和1751年制作的瓜达尼尼(G.B.Guadagnini),中提琴中则有一把1697年制作的佩特洛·瓜内利(P.Guaneri),这些稀世名琴也是他们拥有高贵、醇美音色的重要原因。

如今,虽然《四季》的录音版本不计其数,但乐团的演绎仍以其原汁原味的表现巴洛克作品中所特有的那份淡雅、清新而为人所称道。他们先后在六位首席的带领下,七次录制这部作品,均赢得很高的评价。这其中,尤以他们第一任首席费利克斯·阿约(Felix Ayo)担任独奏的版本成为公认的首选(他于1955年和1959年分别录了两次,现常见后者)。阿约的演奏很是生动、精致,且始终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在乐团流畅的协奏下,更凸显出一股与世无争的悠闲气质。

除阿约外,笔者手头还收有一张他们录于1990年的《四季》的DVD,担任独奏的,是当时刚30出头的费德里科·阿高斯蒂尼(Federico Agostini)。据我所知,他25岁时便担任了乐团首席,如此年轻便能领导这个在乐坛享有很高声誉的组合,其实力可见一斑。以他在DVD中的演奏看来,这位提琴家的技艺丝毫不逊于阿约,音色清澈、明亮,揉弦自然,音准扎实、可靠。乐团的音色也和谐统一、幽雅柔美,与35年前如出一辙。

流行音乐传播 篇7

一、流行音乐简述

“流行音乐”一词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 (有时简称为POP music) 翻译过来的。对流行音乐的解释,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时期与不同的研究者那里经常各不相同。我国一般把“popular music”翻译为“流行音乐”或者“通俗音乐”, 但在实际的音乐生活中, “流行音乐”的称谓更普遍些。1

所谓流行音乐, 是指那些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传唱、欣赏并流行一时的器乐曲和歌曲。它植根于大众生活得丰厚土壤之中, 旋律简单、音域较窄、和声上较少用特殊的和弦, 主要强调歌词中感情的流露, 特别是西方摇滚、爵士等不同音乐风格的融入, 现代流行音乐的节奏变得动感、有力。2

流行音乐起源于美国的爵士音乐, 这种新兴音乐以它独特音乐特点刷新了听众的耳目。如今, 流行音乐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 如轻音乐、爵士乐、摇滚乐、布鲁斯、蓝调、乡村音乐等。其音乐特点:节奏鲜明, 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 音响多变, 色彩丰富, 织体层次简明, 生活气息浓郁、手法通俗、曲调顺口、歌词多用生活语言, 浅显易懂, 易为听者接受和传唱。流行音乐不仅是艺术, 也是娱乐、精神寄托, 更是反应百姓生活的写实记录, 甚至是大众思想、意识型态的指标。

二、传统音乐简述

“中国传统音乐”指的是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 其中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世代相传至今的作品, 也包括当代中国人用本民族固有的形式创作的、具有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作品。3

传统音乐的划分最早见于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 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 但大多院校在教学中把歌舞音乐并入民歌, 于是就变成四大类:民歌、民族器乐、曲艺 (即“说唱”) 音乐、戏曲音乐。中国的传统音乐是在中国个民族、各地区人民的审美观念, 审美习惯、审美心理的基础上创作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地方色彩的音乐。艺术来源于生活, 广大的劳动人民是传统音乐的创造者、欣赏着, 同时也是它的传播者。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 内涵丰富, 在当今的中国音乐中, 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 同时也有着丰富的民间传统资源, 这些资源是活着的传统。中国传统音乐既是根植于古代社会的一种历史文化, 又是经历了现代文化变迁的一种当代文化, 它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音乐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却又有着复杂现实处境的音乐文化。随着时代步伐的前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文化变迁过程中, 当新、旧文化遭遇时, 旧文化通常会因文化惯性而对新文化进行排斥和拒绝, 新文化也会为争夺地位而对旧文化进行排斥和拒绝, 从而在新、旧文化间的冲突、反应中求得文化体系的自我调适, 这就是"文化排拒"规律。在现代专业音乐和当代流行音乐以"主流"之势覆盖全国的境况下, 现代文化变迁必将导致中国现代专业音乐对传统音乐文化发生冲击, 使得传统音乐处于"非主流"和"边缘"地位。

三、校园中的流行音乐

音乐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流行音乐追随着时代最鲜活的脚步, 代表最现代的情感, 保持着饱满精神和青春活力。作为最显时代活力、最具情感张力的当代大学生群体, 流行音乐触摸着他们最丰富的精神世界。无论优雅、热情还是野性、爽直的流行音乐都能先入为主、无孔不入地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这也许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以消遣娱乐为主的大众文化现象, 流行音乐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脉络息息相关, 俨然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当代大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 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渐丰富。从他们开始懂事起, 便融入了目不暇接的开放的社会, 那稚嫩的、好奇的眼睛, 搜寻着每天都在诞生的新事物。当时正崛起的“流行音乐”也同样撞击着一颗颗童稚的心灵。尤其是90年代以后随著国家的政策开放, 使得流行音乐的内容形式更加的多元化, 更加的深入人心。

流行音乐能经久不衰地在校园里流行, 一方面是由于校园这一特有文化氛围和流行音乐本身的时代特性, 现代流行音乐符合了大学生的价值标准:体面、独立、国际化、自由主义、品位等等。他们从中学会了享受、优雅和爱情, 学会了用与前辈截然不同的认知方式去看社会、看人生、看自己。另一方面, 也由于目前一些市场管理体制问题和青年学生对事物追求趋于盲目性造成的。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大学生对生活充满色彩斑斓的梦幻, 他们的神经敏锐地感受着周围的一切信息, 尤其是异性间的交往使他们产生许多无可名状的情感冲动, 加之大学阶段枯燥沉重的学业负担, 都驱使他们要寻求一种情绪来缓释、宣泄和慰藉自己, 以获得精神和信念的支柱。而流行音乐那些贴近青年生活、沟通青年心理的词曲, 正迎合了世界观、人生观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的接受心理。

流行音乐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 贴近生活, 词意浅显易懂, 语言朴实亲切, 那些表现欢乐、憧憬、友情、苦闷、伤感等情绪的作品, 特别能引起当代大学生思想感情的交融和共鸣;旋律平易近人, 通俗上口, 结构短小, 歌词简练, 易学易记, 这是它易于在当代学生中流行的另一重要原因。流行音乐的演出形式强调群众性与娱乐性, 歌唱与舞蹈结合, 演员与听众交流, 同歌共舞打成一片, 它使当代大学生感到了参与的乐趣。

在大力推广高雅艺术进校园的今天, 流行音乐用它独有的魅力在审美观中积极为自己寻求美学、哲学支点, 流行音乐审美意识作为音乐美学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和人类所有意识一样都是以事物的客观存在为前提的, 如果没有流行音乐的自身美也就不会有流行音乐审美意识的产生。也正是因为流行音乐的这种自身美将深刻的影响到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 使流行音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4

四、传统音乐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在21世纪, 音乐教育强调科学的、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音乐素质教育注重音乐能力的培养, 以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合理的智力结构、符合社会进步的音乐人才。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学校音乐教育作为音乐传承的最重要基地, 适时将中国传统音乐融入高校音乐欣赏课有助于促进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及传承, 加深大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

浅议弹性十二平均律

胡天龙 (甘肃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730000)

弹性十二平均律 (以下简称弹律) 是我国著名音乐学家李曙明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弹律以十二平均律为基础, 兼收三分损益律的旋律美、纯律的和声美和十二平均律的转调美, 是集三律之精华于完美统一的一种律制, 在我国律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我国数千年的音乐史, 同时也是律学史, 从三分损益律的诞生到弹律的发明, 任何一律都反映出人类对音乐完美性的苦苦追求。弹律是集三律之精华, 而并非简单的三律之和, 缺其一而不能成弹律。

弹律的优点有三。一、在倾向性较强的半音进行中, 特别是导音向主音的86音分的半音进行显得特别紧凑有力, 给人以强烈的“向心美”感觉。二、弹律的大小三度及其转位与人类可感的自然音相吻合, 其和音效果, 给人以自然、丰满、和谐的美感。三、弹律可以自由转调、离调;不管多么复杂、频繁的转调运动, 都可以应付自如, 给人以随心所欲的美感。

平均律大三度400音分与纯律大三度386音分之差是14音分;平均律小二度100音分与86音分的小二度之差是14音分;平均律小三度300音分加上14音分是接近纯律小三度316音分;平均律的小二度100音分加上14音分是五度相生律的大半音114音分。

14音分是客观存在的, 但正是千百年来客观存在的14音分成为开创了律学史上新时代的一把“金钥匙”。把14音分加到十二平均律各律中, 这样每个律都能够根据需要升高或降低14音分, 使弹律具有向心美、和声美和转调美的条件。例如在钢琴上将B升高14音分, B-C就成为86音分的小二度;将A降低14音分, F-A就是386音分的大三度;弹律以十二平均律为基础, 其转调美毋庸质疑。

虽然三律间的音差——14音分, 是客观存在的, 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没有人去发现它, 今天的弹律就不会出现。如李先生所言是偶然间发现了三律之间的音差, 但我看来这是李理解。

中国传统音乐毕竟在几千年的传播中深深扎根于民间土壤里, 并在民间和少数民族地区依然按照自己的方式在演绎和传颂。如在北京的傍晚仍可在街头、深巷、落院听到自娱的京腔京韵的京剧;各民族传统节日仍以传统民族歌舞为主;广大的农村仍在演唱 (奏) 着地方戏曲、民歌、器乐等等。普通高校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个社会化的场所, 在这里能开展各种社会文化。在高校教育中融入传统音乐的内容, 从小处看, 是丰富了音乐学科的内容,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从大处看, 则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弘扬传统文化, 发展地方经济, 具有广阔的时代背景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若利用这个场所开展传统音乐文化活动, 能更好地弘扬与传承我们的传统音乐。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这一年轻群体的重要心理特征是有理想、有朝气、富于青春的活力, 思维具有抽象性和独立性、逻辑性, 并逐步想辩证思维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情感、情绪应当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使大学生在成长道路上有一个正确的方向, 传统音乐文化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培养, 以及综合能力的促进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音乐是经久不衰的独特文化, 它以多样的风骨神韵, 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振兴中华、弘扬民族文化应从祖国栋梁之才的大学生抓起, 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最根本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大学生应当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尤其是必须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培育民族精神。如果使当代大学生深入了解我先生二十余年来呕心沥血对律学研究的必然结果;因为从明代律学家朱载堉发明十二平均律到弹律诞生的400余年间, 中外许多音乐学家在律学上颇有建树, 但在律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创新, 唯举李先生及其弹律。

音律一旦诞生, 就开始了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历史运动, 其理论发展, 基本表现为服务音乐艺术实践的律制的创立, 其实践发展, 基本表现为遵循一定的审美的音乐艺术活动。

虽然三律各有优劣, 但看今日之音乐活动, 三律在音乐活动中仍据主导地位, 呈三足鼎立之势。三律把各自的美通过音乐实践深入人心, 把理性的美通过音乐实践让这种美得以升华;而弹律作为目前最完美的律制却未能在音乐实践中独占鳌头, 我认为弹律只有通过音乐实践, 才能使弹律发扬光大, 为此我有以下设想。

按目前钢琴结构来说, 把平均律钢琴的每个音升高或降低14音分, 这样加上其本身就有三个音。如果把原来的键左右各加一个键, 每个键约长2厘米, 此钢琴总长度就达到350厘米左右, 重量就达到750千克左右, 在音乐实践中很难应用, 因此只能对目前钢琴内部进行改造。众所周知, 钢琴以弦的振动发音。为此我认为把目前钢琴的每条弦增加一定长度使其增加的长度仅能发14音分, 关键是钢琴的琴槌要以音乐的需要击打琴弦。以E为例, 琴槌要击打400音分的弦、386音分的弦和414音分的弦。虽然我还没有好办法解决这一难题, 但我将持之以恒继续探索。

总之, 弹律作为当代最完美之律制, 我相信在广大音乐家的共同努力之下, 随着弹律乐器的诞生, 弹律在未来的音乐中将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参考书目

1. 缪天瑞.《律学》.

2. 李曙明, 贾纪文.《天人乐舞》.

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 并对之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那么爱国之心也自然寓于其中了。

摘要:本文从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在校园中的传播应用为切入点, 通过对流行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分析研究了解其联系与区别, 阐述流行音乐在校园中的传播与影响和传统音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流行音乐,传统音乐,校园文化,传播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进.流行音乐的特点及其发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1年第01期.

[2].徐文.审视当代大学生的流行音乐情结.艺术教育, 2007年第06期.

[3].刘鹏.谈中国流行音乐的音乐特点.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第25卷第3期.

[4].王思琦.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之比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03期.

《音乐传播》稿约 篇8

1.稿件原则上应为音乐传播类题材的学术论文且符合本刊宗旨。特别欢迎富有创意、观点鲜明、材料翔实、论述深刻、结构严谨, 含有真知灼见的论文。来稿务必齐、清、定。

2.来稿请同时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 收稿时间以两种稿件皆收齐的日期为准。稿件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434号信箱 (《音乐传播》编辑部) , 邮编:100024;电子邮箱:mctougao@126.com, 通过电子邮件发来的投稿请用doc格式, 且采用附件 (Attachment) 方式投递, 并在标题处注明“投稿”。为避免延误, 请勿投寄个人。

3.来稿正文以五千至八千字为宜, 原则上不超过一万五千字;标题应具高度概括性, 可使用多级小标题, 但尽量不超过三个层次。涉及重大理论、实践问题或阐述重要学术思想的论文可适当放宽字数要求。除综述等非研究性文章外, 来稿请附上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3至8个中文关键词 (中英对照更佳) 。

4.文中若使用图表, 须尽量少而精;若用谱例, 一律使用五线谱, 最好单独提供Sibelius等软件生成的eps格式谱例文件。

5.凡引用、参考他人文献, 不管有无使用引号, 均须详细注明出处。著录项目除作者 (编者、译者) 、标题外, 期刊文章还须标明刊名、卷期次、页码, 著作则须标明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版本、页码等, 互联网文献还须标明网站名称、文献网址等。

6.来稿请提供作者简介 (包括作者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最后授予的学位名及其所属门类、主要研究方向、详细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电子邮箱等) 。

7.本刊欢迎科研基金项目成果, 凡获基金资助的论文, 请注明项目的正式名称和项目编号。本刊欢迎体现国际学术前沿的译文, 翻译的稿件请提供原文和版权授予证明。

8.来稿应具有原创性, 请勿一稿多投。本刊所录用文稿, 作者按《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 并不得有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本刊依据《著作权法》可对来稿的文字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删节。为促进学术交流, 本刊已被CNKI全文收录, 且文章可能在本刊官方网页上被介绍。作者若不同意上述使用方式, 请务必在投稿时声明。本刊刊登的文字、图片作品,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摘登。

9.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10.对于拟用稿件, 本刊将在四个月内以书面或电邮方式给予答复。若逾期未收到本刊对稿件的处理意见, 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本刊恕不办理退稿, 请作者自留底稿。

11.本刊保留对以上征稿事项的修改权和最终解释权。

《音乐传播》征订启事 篇9

本刊读者对象有:高等院校 (包括艺术类、师范类、综合类高等院校等) 相关专业师生与科研人员;其他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平面媒体等媒介的音乐工作者;唱片公司、文化传播公司等音乐文化企业以及承担音乐演出业务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音乐创作、表演专业人员;文化馆 (站) 、群众艺术馆等文化事业单位的音乐工作者, 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工会、团委及学校学生会中的文化工作人员;其他音乐爱好者与业余研究人员等。

本刊是读者了解音乐传播学术动态与前沿的窗口, 是发表相关科研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重要平台, 是疏通音乐传播活动的渠道, 帮助读者捕捉音乐传播活动的多种信息, 促进音乐传播工作经验的交流。

本刊由邮局发行,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国外读者可通过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订阅。

国内订户定价:15元/期;60元/年

国内总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邮发代号:80-435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国外发行代号:Q 8389

本刊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中国传媒大学42号楼316室 (邮编:100024)

电话:010-65783710

《音乐传播》征订启事 篇10

本刊刊载音乐传播及相关学科教学和科研成果, 探索音乐传播的基本规律、特点和方法, 提供音乐传播领域学术交流平台, 关注社会音乐文化建设, 以促进我国音乐传播事业和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刊读者对象有:高等院校 (包括艺术类、师范类、综合类高等院校等) 相关专业师生与科研人员;其他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平面媒体等媒介的音乐工作者;唱片公司、文化传播公司等音乐文化企业以及承担音乐演出业务的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音乐创作、表演专业人员;文化馆 (站) 、群众艺术馆等文化事业单位的音乐工作者, 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工会、团委及学校学生会中的文化工作人员;其他音乐爱好者与业余研究人员等。

本刊由邮局发行,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国外读者可通过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订阅。

国内订户定价:15元/期;60元/年

国内总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邮发代号:80-435

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代号:Q 8389

玄幻流行助长伪科学传播 篇11

十多岁的孩子心智并不成熟,部分学生沉迷于虚幻之中,不得不引起社会的担忧。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玄幻小说是文学,文学即有文学的创作属性,市场存在即合理。尤其在文学低迷的今天,应当予以保护,允许自由发展。

笔者认为,玄幻、不严谨的科幻文学大行其道,过于流行,应该引起警觉。

诚然,在成人的眼中,这类文学不过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即便在主体的青少年读者中,大部分也能分清现实和虚幻的界限。

然而,由于有市场支撑,尤其网络载体的推波助澜,写手们越来越迎合读者,情结越来越“玄”。互联网低门槛的属性使得这些作者整体素质不高;互联网便利的获得性也让这类作品便于广泛迅速地传播。

据调查,青少年通过手机阅读玄幻文学的比例超过60%。而低质玄幻作品的创作原则几乎是无原则,幻想基础几乎是无基础。它们的共性是阅读体验刺激、故事主角暴力、性格缺陷、且常常拥有奇遇,这实则宣扬一种不劳而获、不择手段的成功之道。这类文学的大面积流行,必然对青少年的性格养成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那么,写作严谨些、道德引导正面些的玄幻文学是否就避免上述的弊端了呢?有的观点认为,它们可以让孩子们锻炼想象力,如国外的《哈利波特》、《达芬奇密码》,就有很多历史及其他方面的知识。

其实,此类作品的危害一样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不得不说,有一些玄幻文学贯穿着丰富历史、文化以及地理方面的知识,信息量比较大。然而,为了使“玄”得逻辑成立,自成体系,“幻”得合理,能自圆其说,这类小说往往特意增加科学的元素。例如,

“‘易’其实是科学”、“‘蛊’就是科学的驯虫之术”等等。

还有一些,曲解量子物理、心理学、神经科学,套用在他们所要描述的“玄幻”情节上。乍一看言之有理,其实生硬且风马牛不相及。之于青少年,它的危害不亚于传播暴力、冒险和不劳而获。因为披着科学的外衣,它们更容易迷惑孩子和家长,更容易让人们放松警惕,让孩子对科学的认识进人误区。

换句话说,它们就是在大行传播伪科学其道。

当这种文化现象成为流行,主流科普、科幻生存艰难之时,整个社会其实都该检讨。优秀的、具有科学功底的科普、科幻作家的缺失,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足等,都让玄幻趁虚而入,迅速占领市场,深入青少年“人心”。

《音乐传播》稿约 篇12

1.稿件原则上应为音乐传播类题材的学术论文且符合本刊宗旨。特别欢迎富有创意、观点鲜明、材料翔实、论述深刻、结构严谨, 含有真知灼见的论文。来稿务必保证“齐、清、定”。

2.来稿请同时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 收稿时间以两种稿件皆收齐的日期为准。稿件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434号信箱 (《音乐传播》编辑部) , 邮编:100024;电子邮箱:mctougao@126.com, 通过电子邮件发来的投稿请用doc格式, 且采用附件 (Attachment) 方式投递, 并在标题处注明“投稿”。为避免延误, 请勿投寄个人。

3.来稿正文以五千至八千字为宜, 原则上不超过一万五千字;标题应具高度概括性, 可使用多级小标题, 但尽量不超过三个层次。涉及重大理论、实践问题或阐述重要学术思想的论文可适当放宽字数要求。除综述等非研究性文章外, 来稿请附上2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3至8个中文关键词 (中英对照更佳) 。

4.文中若使用图表, 须尽量少而精;若用谱例, 一律使用五线谱, 最好单独提供Sibelius等软件生成的eps矢量格式谱例文件。

5.凡引用、参考他人文献, 不管有无使用引号, 均须详细注明出处。著录项目除作者 (编者、译者) 、标题外, 期刊文章还须标明刊名、卷期次、页码, 著作则须标明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版本、页码等, 互联网文献还须标明网站名称、文献网址等。

6.来稿请提供作者简介 (包括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最后授予的学位名及其所属门类、主要研究方向、详细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电子邮箱等) 。

7.本刊欢迎科研基金项目成果, 凡获基金资助的论文, 请注明项目的正式名称和项目编号。本刊欢迎体现国际学术前沿的译文, 翻译的稿件请提供原文和版权授予证明。

8.来稿应具有原创性, 请勿一稿多投。本刊所录用文稿, 作者按《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 并不得有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本刊依据《著作权法》可对来稿的文字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删节。为促进学术交流, 本刊已被CNKI全文收录, 且文章可能在本刊官方网页上被介绍。作者若不同意上述使用方式, 请务必在投稿时声明。本刊刊登的文字、图片作品,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摘登。

9.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内容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10.对于拟用稿件, 本刊将在四个月内以书面或电邮方式给予答复。若逾期未收到本刊对稿件的处理意见, 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本刊恕不办理退稿, 请作者自留底稿。

11.本刊保留对以上征稿事项的修改权和最终解释权。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需要空白下一篇:可能是西蒙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