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创设(精选12篇)
语境创设 篇1
1.设置“问题语境”,引导文本感知。在儿童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语境”,引导儿童对文本的语篇内容进行感知。在儿童英语学习过程中,问题犹如导航仪,能够引领儿童的言语思维,激发儿童的言语想象,启发儿童的言语表达。
2.创设“真实语境”,领悟言语表达。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身边的感性材料,让儿童身临其境。单词和句型只有在情境中才能产生实际的意义,儿童也只有在真情实境中才能有序地组织思维,理解、感悟具体情境所传达的信息。
3.创设“情趣语境”,激发活动兴趣。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为儿童营建一个“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情境,让儿童充分发掘自我的言语潜能。充满情趣的情境,能够有效点燃儿童的言语思维火把。在“情趣语境”中,儿童思维活跃、体验丰富,他们能够感受、理解语篇。
4.营建“创造语境”,积极运用言语。儿童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在于语用(语言运用),在英语的语篇学习后,教师可以根据儿童对文本的言语理解,让儿童模拟情境,置身其中,积极运用言语,教师可以将目标语汇、语法融合于儿童的“再创造性语境”中。
语境创设 篇2
语感指的是一个人对语言敏锐而正确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是固定在人的头脑之中,不需要经过理智的思索即可运用自如的。四五岁的儿童虽然并不懂语法规则,但已能熟练地说话,他所依靠的就是长期在语言环境中潜移默化自然形成的语感。这就充分说明了语感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英语学习首先是英语本身,而不是有关英语知识”的观念,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语感,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感的培养,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经过听、说、读等形式,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言材料,在掌握大量词汇的基础上,自然地把语言规则内化,从而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运用和重复,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意和情味等,在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为此,首先,应该从新教材情境对话较多、注重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所给的对话、课文等语言材料;其次,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第三,采取多种形式,积极为学生创设运用语言的条件。当然,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的差异,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初中一年级学生大部分是初次接触英语,一般都有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获取知识的要求强烈。这一阶段应主要让他们读一些内容简单、趣味性强、图文并茂的连环画、画报等,教他们唱一些节奏轻快活泼、歌词简单易懂的英文歌曲。同时,还应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补充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词汇量,逐步培养他们运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能力。我在教学中,用3个月左右时间,使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课堂、校园以及家庭的最常见的简单用语,要求学生尽可能在这些场合使用英语,对表达较好的给以表扬;在期末时教学生一些祝福新年的英语,帮助他们自制英语贺年片,送给同学好友。由于我从一开始就把“学以致用”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因此,英语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初二学生已经有了相当的词汇量,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时应该让他们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阅读一些简单的英文读物,如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小幽默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试着推敲翻译,说明大致意思,然后再加以补充和完善,揭示其深刻道理。把英语格言引入课堂教学和学生的日常活动,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一些生动有益的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开展互赠格言活动;也可以在上课前把有关的格言写到黑板或图片上,让学生去合理想象推测。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对学生也起到了激励作用,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充实心灵,在愉悦的情感中产生浓厚的积极求学心理。学生在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语感也会随之增强。通过多读多看,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英语对话,把所学语言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达到边学习边应用、在应用中学习巩固的目的。
教学英语需创设语境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境;兴趣
语境指语言交际所依赖的环境。语境是语言交际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以分为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言内语境指的是上下文关系。言外语境指的是交际活动的时间、空间、社会文化背景、自然环境和心理因素等。
从教多年,我深深体会到创设语境在英语学习中很是奏效。如果巧用,将会收益很大。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开口习惯入手。开口习惯的养成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说的愿望和说的环境。英语学习更强调语言环境的重要性,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孩子到英美等国去能在很短的时间说一口地道的英语的原因。语境设置好比体育比赛中的热身活动,让运动员找到运动的感觉。英语课堂的语境设置极易让人身临其中,充分地利用教学图片、教学课件以及调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等各种教学资源,渲染一个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话的冲动和愿望,调动起他们积极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
创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努力产生浸润性的效果,即让学生愉快地融合在英语的环境中,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吸取和操练,增强语感,不断地提高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使他们在“活动中学”,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如购物语境,我们可以先用多媒体营造一个mall或super-market的氛围,通过对商品的描述、价格的问答,了解了购物的一些简单对话后,可以分角色进行Pair/Group work,加上现在的学生的商品意识比如讨价还价、识别商品、对商品的欣赏角度等等以及他们在小学时已学的知识,完全能够入语入置,活跃课堂气氛,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近日,在七年级的一堂英语课中,当学习了“I have a …”这个句型时,我尽量拓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可以说他们所拥有的东西,也可以说他们想拥有的东西。结果学生说得“五花八门”,真是凡所应有,无所不有:I have a plane(我有一架飞机),I have a bus(我有一辆公共汽车),I have a pig(我有一头猪),I have a mother(我有一位母亲)…,还有一个学生说了这样一个句子:I have a seven banana,这个句子虽然大错而特错,但是反映了一个问题:在这样一个语言环境里同学们的表达欲已超出了他们的知识范围,同时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平时的英语课堂中,要帮助学生排除母语的干扰,沉浸在使用英语的氛围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创造一个“环境”。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从开始到结束的各个环节中,凡是能使用英语的地方都尽量使用英语。如开始上课时的打招呼语,课堂用语,如打开书、跟老师读课文、布置作业、考试结果的总结等。这样不仅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英语”环境,而且对老师也是一个很大的提高。
中小学生总是爱说,爱唱。在教学中巧设愉快、活泼的语境,常常能化难为易。比如教学句型“How old are you ,I am …”时,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可将“问答式”变为“唱答式”,我采用大家都很熟悉的《两只老虎》的调子来教这个句型,结果学生兴味盎然,学得很快,记得很牢,而且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
为师多年,我听过的优秀观摩课也不少,其中有一节课对我的影响很深。这位老师讲的是初中二年级的一篇短文,题目是“What a good, kind girl!”,大概意思是一位老妇人要去医院看她生病住院的丈夫,她不知路该怎么走,她的女儿将详细的路线记在一张纸条上,以便她迷路时查找。真是不巧,走到半路,她忘了路线,并且丢了纸条。幸好,在一位警察和一个热心女孩的帮助下,她找到了她的丈夫。上课前,这位老师没让学生翻书,而是用一幅简笔画将课文内容表现出来,之后他就像表演口技一样,同时扮演几个角色,表演得惟妙惟肖。其中表演老妇人时,他一脸的恐慌,手忙脚乱,不知所措,“Oh, dear, what shall I do ?”(啊,我该怎么办呢?)。同时手在各个口袋里到处乱摸,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课文讲完后,同学们对故事的情节记得很清楚,他让学生门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表演的时候,各个都非常勇跃,而且效果很好。
这位老师就是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语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沉浸”在这样一个氛围中,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效果显然不错。
不同的民族由于所处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文化环境不同,各民族的人们直接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所产生的印象或概念也会有所差异,从而产生了包含不同文化意义的语言、词汇以及表达方式等。本民族讲话者对他们之间的话语是可以预测和理解的,而这些知识对于外语学习者却是陌生的。所以教师除了考虑教学这一特定语境外,还必须考虑外语的文化语境。教师一方面要运用教学话语营造一钟语境,使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洞悉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的交际意识;另一方面又要使自己的教学话语符合交际文化,做到合适而得体。
在外语课堂中,文化是通过学生之间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来创造和激活的,而对话是在外语环境中进行的。教师应适时创设文化语境来强化学生对文化的某一方面的理解。
对于英语课堂来说,创设语境将是一种有效的探索。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地创设文化语境。
教学英语需创设语境 篇4
从教多年, 我深深体会到创设语境在英语学习中很是奏效。如果巧用, 将会收益很大。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开口习惯入手。开口习惯的养成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说的愿望和说的环境。英语学习更强调语言环境的重要性,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孩子到英美等国去能在很短的时间说一口地道的英语的原因。语境设置好比体育比赛中的热身活动, 让运动员找到运动的感觉。英语课堂的语境设置极易让人身临其中, 充分地利用教学图片、教学课件以及调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等各种教学资源, 渲染一个氛围,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话的冲动和愿望, 调动起他们积极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
创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 努力产生浸润性的效果, 即让学生愉快地融合在英语的环境中, 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吸取和操练, 增强语感, 不断地提高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 使他们在“活动中学”, 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如购物语境, 我们可以先用多媒体营造一个mall或super-market的氛围, 通过对商品的描述、价格的问答, 了解了购物的一些简单对话后, 可以分角色进行Pair/Group work, 加上现在的学生的商品意识比如讨价还价、识别商品、对商品的欣赏角度等等以及他们在小学时已学的知识, 完全能够入语入置, 活跃课堂气氛, 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近日, 在七年级的一堂英语课中, 当学习了“I have a…”这个句型时, 我尽量拓开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畅所欲言, 可以说他们所拥有的东西, 也可以说他们想拥有的东西。结果学生说得“五花八门”, 真是凡所应有, 无所不有:I have a plane (我有一架飞机) , I have a bus (我有一辆公共汽车) , I have a pig (我有一头猪) , I have a mother (我有一位母亲) …, 还有一个学生说了这样一个句子:I have a seven banana, 这个句子虽然大错而特错, 但是反映了一个问题:在这样一个语言环境里同学们的表达欲已超出了他们的知识范围, 同时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平时的英语课堂中, 要帮助学生排除母语的干扰, 沉浸在使用英语的氛围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创造一个“环境”。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从开始到结束的各个环节中, 凡是能使用英语的地方都尽量使用英语。如开始上课时的打招呼语, 课堂用语, 如打开书、跟老师读课文、布置作业、考试结果的总结等。这样不仅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英语”环境, 而且对老师也是一个很大的提高。
中小学生总是爱说, 爱唱。在教学中巧设愉快、活泼的语境, 常常能化难为易。比如教学句型“How old are you, I am…”时, 为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将“问答式”变为“唱答式”, 我采用大家都很熟悉的《两只老虎》的调子来教这个句型, 结果学生兴味盎然, 学得很快, 记得很牢, 而且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
为师多年, 我听过的优秀观摩课也不少, 其中有一节课对我的影响很深。这位老师讲的是初中二年级的一篇短文, 题目是“What a good, kind girl!”, 大概意思是一位老妇人要去医院看她生病住院的丈夫, 她不知路该怎么走, 她的女儿将详细的路线记在一张纸条上, 以便她迷路时查找。真是不巧, 走到半路, 她忘了路线, 并且丢了纸条。幸好, 在一位警察和一个热心女孩的帮助下, 她找到了她的丈夫。上课前, 这位老师没让学生翻书, 而是用一幅简笔画将课文内容表现出来, 之后他就像表演口技一样, 同时扮演几个角色, 表演得惟妙惟肖。其中表演老妇人时, 他一脸的恐慌, 手忙脚乱, 不知所措, “Oh, dear, what shall I do?” (啊, 我该怎么办呢?) 。同时手在各个口袋里到处乱摸, 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课文讲完后, 同学们对故事的情节记得很清楚, 他让学生门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表演的时候, 各个都非常勇跃, 而且效果很好。
这位老师就是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语境,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沉浸”在这样一个氛围中, 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 效果显然不错。
不同的民族由于所处的自然地理, 人文历史和文化环境不同, 各民族的人们直接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所产生的印象或概念也会有所差异, 从而产生了包含不同文化意义的语言、词汇以及表达方式等。本民族讲话者对他们之间的话语是可以预测和理解的, 而这些知识对于外语学习者却是陌生的。所以教师除了考虑教学这一特定语境外, 还必须考虑外语的文化语境。教师一方面要运用教学话语营造一钟语境, 使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洞悉文化差异, 增强跨文化的交际意识;另一方面又要使自己的教学话语符合交际文化, 做到合适而得体。
在外语课堂中, 文化是通过学生之间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来创造和激活的, 而对话是在外语环境中进行的。教师应适时创设文化语境来强化学生对文化的某一方面的理解。
对于英语课堂来说, 创设语境将是一种有效的探索。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地创设文化语境。
摘要:创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 努力产生浸润性的效果, 即让学生愉快地融合在英语的环境中, 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吸取和操练, 增强语感, 不断地提高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 使他们在“活动中学”, 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通过创设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成为现实。
语境创设 篇5
创造良好的语境
仁寿县高家镇初级中学
李群华
新课标《GO FOR IT》 在课程性质里强调“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从新的初中英语教材中明显看出,教材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渗透着以“语言的交际功能”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感知、体验语言知识,参与、实践语言技能。其中特别强调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培养,要求学生通过语言知识的学习,提高对语言功能和结构的理解以及对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功能,为有效的开展交际而服务。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应该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听,说,读,写技能训练,使学生既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又能为将来持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语言的积极运用,自始至终离不开语言环境。那么,在教学中又如何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交际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结合新课标理念,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很有效果。
一.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英语是学生的一门外语,其音形义与母语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区别。所以课堂教学首先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和指导。而长期以来,受传统语言教学的影响,多数英语教师却习惯于让学生死记硬背词汇,机械重复句型,篇章断句讲语法等作为教学形式。.重读、写,轻听、说;重知识要点,轻交际能力,从而忽视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纵然学生塌实苦学,也只会做几道题,甚至连基本口语也难以启齿,于是,很快失去学习兴趣。然而,现代的外语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元化的,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即给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手段,实物,挂图,动作体语,简笔画等方式,充分展示教学意境,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老师生动活泼的示范,往往会很轻松地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随着学生心灵的感知,智慧的启迪,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然而然地产生对知识的渴求,从而也会全神贯注于课堂的学习活动。伴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和课堂设置,学生自然能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这样的学习也自然会事半功倍。
二.开发教材的交际功能,增强课堂内容的感召力。现在的英语教材,其内容的设置大多是有关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等,教师可以选择那些代表主流文化的内容,同时也兼顾其趣味性,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编排一些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对话或故事,呈现目标性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去交流、体验,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实践,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又能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在语言的运用中,还能将所学新旧知识灵活贯通,从而感悟语言的美妙功能。
三.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为了让学生大量接触真实、地道的英语,在大多数学校没有外教老师的情况下,要坚持使用英语教学录音磁带,影视文化教学光碟;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外活动,给学生交流提供舞台。比如,学校建立英语之角,为花草树木标上英文名称、班级开展值日报道,演讲比赛、课堂上进行看图说话、英文游戏、表演小故事或童话等等。这一方面丰富了课堂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四.以上语境的设置与应试并不冲突。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学生构建知识。只有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跟紧时代步伐的语言教学才是真正体现课堂效益,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方法。如果教师不去学习新课标理念,又如何能去把握该理念下的教材呢?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不正好在逐步完善新课标理念吗。可见,良好的课堂语境设置是实现教学任务目标的基础。
创设有效语境提高教学质量 篇6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语境 教学质量 提高 创设
语境理论告诉我们语境分为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语言语境就是字、词、句、段等前后可以帮助确定词意的上下文。情景语境是语篇产生的环境。文化语境是指某种语言赖以根植的民族里人们思想和行为准则的总和。简单地讲,语境教学法就是遵循和运用语境理论来组织教学的方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该积极发挥好语境教学法的作用,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语境,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设纯英文语境
我们都见过或听过不少这样的例子:很多母语不是英语的外国孩子刚到英美国家时,听不懂,不会说,如同“哑巴”。可没过多久,自然地就会听也会说了。因此,不管是对刚刚开始学英语的小学三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教师都因该尽量坚持用全英语教学(在课堂上自始至终不用一句中文解释),目的是使学生置身于英语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自然习得语言知识和言语能力,同时也是给学生一种熏陶,使他们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下逐渐适应听英语、说英语,而不是养成对中文解释的依赖。也许有人会说,听不懂怎么学?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因为学生有时候确实听不懂,但是我们要记住:小学生的语言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只要学生多听多说,教师反复的说并能够给予适当的鼓励,允许学生出错,学生就能较快地适应听全英语教学。如在上简单的自我介绍和打招呼用语的时候,教师一走进课室,先跟孩子们说:“Hello,children.”,孩子们很自然地会回答:“Hello.”,接着我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向孩子们作自我介绍:“I am….”,然后再引导孩子们用英语进行自我介绍(当然,一开始的时候学生可能会经历一个沉默阶段或者说得很少,这时教师不能太着急,要慢慢引导)。
二、创设真实的语境
真实的活动是学习者进行有意义、有目的学习的重要途径,对学习者知识与能力的获得十分重要。语境要以学生的语言生活实际为基础,要来源于真实的日常生活(是学生在现今或将来的言语交际中经常接触的事物),要能够便于学生在生活中迁移运用。只要留心观察,勤于积累,巧于设计,要创设真实的交际语境并不难。比如,在教“My New Room”这个单元的时候,老师和学生一起把课室布置成卧室,使学生置身于卧室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交流;在教“At the Zoo”时,则把课室布置成动物园,为了力求真实,还把教室的不同角落分成动物园中的不同区域,如猛兽区、鸟禽区、水上动物区等等;在教“My Holiday”时,我们用摄像机拍摄了一段学生节假日活动、玩耍的镜头(去掉声音)让学生进行英语配音。这些教学安排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语境当中,用学习到的语言进行实际的交际活动,使学生感觉不到学习与生活的距离,并能体验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三、创设拓展性语境
在一些英语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教师先用卡片、实物等进行单词教学,然后用2-3种游戏活动来巩固这些单个的词语,接着就会让学生学习1-3倍左右的扩展单词,再接着又是通过玩各种游戏来巩固。也许有的老师会说这样的单词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是寓教于乐;而且扩展了好几倍的单词量。而事实上这只是活动形式上的情境化,并没有言语交际的具体环境,这里的单词仍然是一个个脱离具体语言环境的逻辑意义上的单词,这种脱离具体语言运用情境的词汇式教学虽然在课堂上让学生玩得不亦乐乎,而实际上这样孤立地教、学单词,不仅没有真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加重了学生记忆单词的负担。在创设语境时,我们不仅要避免上述过份强调词语的偏向,还要考虑如何为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留下空间(给学生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并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言语交际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My Favorite Season”这个单元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季节的语境,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喜爱的季节以及那个季节的特征、天气、食用的水果类型等等,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还启发学生大胆地联想和想象,并灵活地运用学过的词语及句型,从而达到在交际过程中拓展语言知识面和言语迁移能力的目的。
四、创设生动的语境
生动的语境对于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意义,归根结底主要是这样的语境具有很强的情节性。强调情节性很强的语篇是由于情节不仅便于学习者理解词句的意义,还有助于他们理解“语境”和不同语言的文化背景,而这都是单个的词句所无法比拟的——因为脱离具体语言运用情境的词句只是一些逻辑意义上的符号。例如:在教“At a Farm”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利用图片和动画让学生对各种动物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但是这些图片和动画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为句型What are these? They are….和Are they…? 的整体呈现。在这样的语境中,学生可以很容易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题。在教“Look at the Monkeys”一课时,教师利用自己拍摄的动物园照片作为学生英语课堂的语言材料;在教“My Holiday”时,则用自拍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用英语配音。
五、结语
以上几点只是笔者的几点总结,创设小学英语语境的方法还很多,希望在广大学者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能创设出更多的语境,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传风.语境和语境教学法[J].外语界,2004,(4).
英语语境教学的创设与应用 篇7
一、明确教学目标, 合理创设语境
语境的创设必须牢固把握《英语课程标准》, 教师应对教材内容作认真分析, 始终围绕所学的知识点 (词汇、语法和交际重点) 进行合理设计、精心创设, 使学生如临其境般的去进行语言的学习, 从而培养他们的语言认知及交际能力。因此, 认真分析教学内容, 准确把握教材所强调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以及情感教育, 并且再把这些内容在某些特定语言中去实践、探究, 才更能印证教材中所包含的语境,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创造性。
当然, 教师在创设语境中要力求做到有的放矢, 运筹帷幄, 对于不同的学生, 在语境的创设及应用上也应有所不同, 也可谓“因材施教”。诚然, 教师不能流于一种形式, 不是在“做秀”, 而是踏踏实实地让学生去感受知识, 去理解知识, 在轻松愉快中去自主的学习交流。
二、灵活应用语境, 顺利完成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本身来讲, 就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一节师生间的语言交流。这种交流对于一个能够适时创设意境, 把握时机去引导学生的教师来说, 教学效果定会事半功倍。因此, 英语教师要充分把握这种情势, 想尽一切办法去创设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语境, 让他们如临其境中去相互交流学习, 使英语课堂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确有吸引力的语言交际场所。
1. 摆脱顾虑, 大胆创新, 全英式组织英语课堂, 给学生创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
日常生活中, 大多数教师都存在着顾虑, 学生基础差, 听说能力有限, 帮在组织课堂教学中一边是英语, 一边是汉语, 这其实却是阻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因此, 教师应摆脱顾虑, 多用英语去组织课堂教学, 人为地去为学生创造意境, 让他们去思索, 去合作, 显得尤为重要。
2. 充分利用实物, 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课堂效果。
实物教学更直观, 也更能引导学生去观察, 使他们看到某些物体, 自然去用英语思索、解答, 当然也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不仅是一种“做中学”, 也是一种“乐中学”, 这种教学手段在教授词汇、句型时, 的确很实用, 的确也更能增强课堂活跃气氛, 提高课堂效果。
3. 应用信息技术, 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 充分利用电教材料辅助教学。能为学生创设更多的、生动的语言环境, 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与交际冲动, 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的真实性, 主动性, 教学效果会明显得以提升。
(1) 应用信息技术, 提高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譬如: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 可对内容加以归纳、总结后制订一些动画片, 然后设置一些情景, 让学生自行去探究, 合作学习 (当然动画片可以设为静音的) , 之后教师让学生回答事先提出的问题, 学生进行听录音等, 这样反复播放动画片, 学生跟读或回答, 一定会牢固掌握所授内容。通过现代教学辅助设备, 音像合一, 更加直观地映射教学内容,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一堂课, 始终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参与, 增加了学英语的兴趣, 活跃了课堂, 提高了教学效果。
(2) 应用信息技术,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 也要注重对学生如:爱好、学习动机、道德、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同样既传授了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道德、情感等。
(3) 信息技术, 能够提供真实的交际语言范例, 它能为创设情景服务, 是比较直观的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优美的朗读、形象的动漫、真实的语境、加之电视录像、光盘、CAI等课件教学, 切实为英语语境教学打开了方便之门, 实则让学生在这样的语境中学习, 颇感异常兴奋, 跃跃欲试, 都想积极投身于中, 实属收效甚佳。
三、自我加压, 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和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 具有开拓创新意识, 英语语境教学实践能力。教学中, 多给学生营造:合作、探讨、开放式、真实性的语境教学氛围, 多给学生思想以启迪, 方法以引导, 创造一个活跃的环境,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充分展示其想象力、创造力,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以活动为载体,创设课堂语境 篇8
一、录音对比, 培养语感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 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 我校要求每名学生每天读英语时间不少于20分钟, 这种硬性规定固然对部分学生有一定作用, 但大部分学生读书没有明确目标, 读书比较被动。所以笔者在新授课文之前就教会并带着学生在书上标记朗读的符号, 例如, “′”表示重读, “/”表示停顿, “ () ”表示不完全爆破等等 (如下图) , 让学生在家听录音跟读并用空白磁带录下来对比, 这样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去读书就会使读书变得非常有趣, 而且很容易就可以帮助学生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 培养正确的语感。
二、角色扮演, 感知语言能力
角色表演是学生运用新、旧语言知识, 就某一话题通过情景创设, 发挥想象, 进行分角色表演的活动。它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所学内容, 增强运用学过的句型造句的能力,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角色表演的过程是一个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 是学生最兴奋的时刻, 也是训练学生英语口语运用能力的绝好机会。角色表演符合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 是小学英语课文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每次学完课文后, 笔者都会给学生充足的表演时间。学生为了课文表演练习发音、模仿语音语调、融入肢体语言并准备相关道具。曾经有位家长特意打电话表示感谢, 说以前听不到孩子在家读英语, 而在课文表演的准备过程中, 他的孩子一到家就开始听录音并进行模仿, 学习也非常专注。角色扮演不仅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取了英语语言知识, 也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从而增强了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短剧表演, 提升语用能力
学生是天生的表演“艺术家”。角色扮演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们的愿望。所以每个单元学完后笔者都会让他们充分发挥, 根据课文内容改编, 或者干脆表演网上下载的英文短剧。
英语短剧表演需要学生把语言、肢体动作等多种技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样, 就可以让学生投入到英语学习活动中, 不仅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而且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 并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生活的丰富多彩。
学生自己选演员, 自己定剧本, 分角色, 背台词。学生表演的时候, 笔者会认真记录下学生表演的细节, 给学生拍剧照, 放在多媒体的电脑上。学生看到自己的剧照, 对表演也充满了兴趣, 并希望下次能做得更好。不难看出, 英语短剧表演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行为举止、团队精神、创新精神、责任意识、勇敢自信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塑造和培养,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才华的平台。这样, 不仅可以补充传统课堂教学上较呆板的教学环境, 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并逐渐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有效的学习策略, 为每名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四、句型操练, 扎实双基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句型操练是帮助学生掌握句型最直接的, 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机械的句型操练难免让学生感觉枯燥, 所以, 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笔者采用比赛的方式进行句型操练。例如, 六年级英语第六、七两个单元所学的内容是环保话题, 在操练句型时, 笔者把全班分成两组, 每组派出一个代表根据现实情况出谋划策, 没有语法错误得一分, 每人说5个句子。
A:We should save trees.
B:We shouldn’t waste water.
A:We should use bags and glass bottles.
B:…
学生参与积极性非常高, 为了避免犯错, 赢得最后胜利, 当两名学生在PK的时候, 其他同学听得非常认真, 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五、游戏活动, 激发兴趣
好动、好玩是孩子的天性, 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 适时运用游戏,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 使学生玩中练, 练中玩, 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 在轻松的气氛中巩固旧知识, 学习新知识。笔者在课堂上经常带学生玩一个游戏, 名叫10 questions。例如, 我们在学习完《牛津小学英语6B》一、二单元中比较级后, 就从学生的作业本中任意抽取一本, 让学生猜测我抽中的是谁, 请学生们用一般疑问句来问我, 逐步缩小范围:
(1) Is your friend a boy or a girl?T:A girl.
(2) Is she taller than you?T:No, she isn’t.
(3) Does she wear glasses?T:Yes, she does.
(4) Does she jump higher than you?T:No, she doesn’t.
…
这个活动非常容易操作, 学生参与积极性非常高, 为了在10个问题之内找出答案, 他们对每一个问题都要认真思考。
六、歌曲演唱、拓展能力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实践证明, 歌声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乐于求知, 又能快速记住和巩固所学知识。儿童歌曲和童谣一般都有优美动听的旋律和轻松欢快的节奏,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陶冶学生情操。因此, 针对这一特性, 选择适当的旋律和节奏, 配以相关的句型作为歌词, 可以使学生在主动与被动中操练所学句型, 培养语感。例如, 可以将所学的句型穿插在rhymes和songs中来学习。在节奏和音乐的伴奏下, 学生边说或边唱, 边做动作, 显得特别积极, 特别投入。例如, 我们可以用数字歌替换自己想让学生操练的词语。
one lovely, two lovely, three lovely animals,
four lovely, five lovely, six lovely animals,
seven lovely, eight lovely,
nine lovely animals, ten lovely animals.
儿歌朗朗上口, 易于操练, 事半功倍。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许多有趣、有效的活动, 创设了课堂语境, 学生可以参与并且乐于参与, 语言知识也在活动中自然地运用, 真正体现了任务型教学的精髓———learning by doing (在做中学) 。在此过程中, 学生不仅提高了英语学习兴趣, 还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 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 达到了发展和完善自己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为今后的自身发展奠定基础。
摘要: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 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 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 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为了让学生想说英语, 有机会说英语, 笔者围绕教材各个板块在课内外以活动为载体, 创设课堂语境。
关键词:活动,创设语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钟启泉, 崔允淳, 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浅谈英语教学中语境的创设 篇9
一、创设语境与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巨大动力。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能否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关系到英语教学成败的决定因素。传统英语教学中, 英语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呆板, 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教学都是在脱离具体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学方式大都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的任务似乎只是对单词和语法规则的死记硬背, 只注重语言知识的记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英语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教学效果不佳。新教材改变了过去那种把英语当知识课讲授的方法, 而是给学生提供机会, 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来实践, 使其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听、说、读、写的语言活动, 使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与生活相联系。因此, 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形成和发展英语的听说能力, 让学生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地去自由表现, 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展示自我才华的欲望, 把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地激发出来, 进而为英语课堂教学创设一种活跃、和谐、生动、张弛有度的理想氛围。
二、如何创设语境
(一) 创设语境与激情
一个好的教师能够驾驭教材, 并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型的教学。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教案, 不同的教师使用, 教学的效果不同;同样的情景, 不同的教师创设, 结果也不一样。其原因诚然与每一个教师的素质、学识、语音、语调、教学方法有关, 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不能忽视, 就是教师创设语境时的感情色彩。学生对教师创设的语境有无兴趣, 关键是教师对自己创设的语境是否有兴趣。如教师具有浓郁的兴趣, 无疑会感染学生, 很快将学生领入自己所创设的情景氛围中。教师犹如导演, 学生好比演员, 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带领学生一齐进入角色。教师的这种精神状态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
(二) 设计好话题, 提示自然交际情境
随着新教法的采用, 我们改变了以往字字句句领读翻译的做法, 重在创设语言环境。在自然环境中习得的知识蕴藏于学习者的潜意识中, 可以被学习者自然而然地运用于交际中。这就启示我们, 语言要在尽量接近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学, 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比如, 在单词教学中, 教师可先指着实物自问自答, 构成情境, 使学生觉得亲切自然。在巩固和活用句型时, 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创设情境, 并在此情境中用该句型加以描述, 把学习和运用有机结合起来。在课文教学中, 教师首先创设情境, 引出新课生词和词组, 然后再放录音, 并对课文内容做Quntstions and Answers或True or False等。
创设语境, 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 设计一些谈话情境。如学习“问路”“上公园”“看病”“购物”等,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情景对话时, 将所学的单词、句型用进去。交际的内容尽量不重复, 要接近学生的实际, 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例如, 开展两人对话、伙伴之间问答、角色对话等。在交谈中, 教师要注意不断地表扬那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并有创意的学生, 这样做就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浓了。
(三) 整合资源, 自主探究
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正确使用, 教学中要求从“教知识逐渐朝着培养能力”的方向转变。因此, 整合有效资源, 优化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 而现代化教学对创设语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新教材的教学只限于实物、图片、简笔画的使用是不够的, 还必须借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录音机、投影仪、幻灯片等现代媒体。在课堂教学中, 利用信息技术, 整合各种资源, 通过活动途径, 创设图文并茂, 绘声绘色轻松愉快的真实语境, 突出实践特色,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建立真正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式学习和创造思维能力。正是借助现代媒体的各种优势, 使学生置身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中, 全方位地感受语言的刺激, 使英语教学情景化, 语言学习交际化, 学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能力。
(四) 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仅仅依靠课堂几十分钟的教学远远不够, 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环境, 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以致用。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积极开展英语故事会、午间英语角、英语晚会、英语游戏, 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 使两条教学渠道互相结合, 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英语课堂教学中真实语境的创设 篇10
不少教师认为我国的英语教学没有真实语境, 课堂是“去语境化”的, 教学中注重知识、忽略运用的现象长期存在, 结果学生不能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只有具有真实语境的英语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心理真实度。学生参与有心理真实度的活动, 使他们有机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有意义地使用语言, 会引起他们的兴趣, 有助于解决知识惰性问题。[1]教师应该将真实语境贯穿英语课堂教学的始终, 使学习过程真实化, 提高教学有效性, 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真实语境的创设
语言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 英语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和运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真实语境应以行为目标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以生活作为教学资源, 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语言, 在真实的活动、任务中运用语言。
1.制订真实的行为目标
侧重知识的教学目标往往罗列课堂要学习的词汇和句型, 不强调在生活中的运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语境的前提是制订真实的学习行为目标, 即学生要运用什么知识完成什么任务。合理的学习行为目标应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满足他们运用语言的需求, 明确在学习后应能做到的事情。以《牛津初中英语》 (译林版, 下同) 8B Unit 4中的“Integrated skills”教学为例, 该课是综合技能课, 围绕组织义演的话题训练学生的听力与口语。考虑到组织义演有很强的实践性, 学生不仅要学习与组织义演有关的语言知识, 还应该把这些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为此, 笔者制订的学生行为目标为:听北京阳光中学学生讨论组织义演的会议录音, 获取相关信息, 完成会议记录;了解组织义演的工作, 如:design a poster, set up the stage, organize a play, choose a host...;各小组选择一家要捐款的慈善机构并说明理由, 召开会议, 讨论并记录义演的组织、分工。
课堂教学表明, 真实的学习行为目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 学生在阐述或倾听选择慈善机构的理由中升华了情感, 在真实的讨论中体验了如何组织慈善义演, 学习内容得到了实际运用。在有真实行为目标的课堂里, 学生获得了用英语解决问题的成功感, 有效地训练了听力和口语能力。
2.采用真实的语言素材
教师应努力开拓教学资源, 多采用生活中的素材作为语料。生活化的语料可以为语言学习提供真实语境, 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依据语境运用语言。[2]真实的语言素材能迅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给学生提供体验、运用语言的机会。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挑选学生经历过的活动、熟悉的话题或社会事件作为课堂活动的素材。真实的语言素材包括两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原汁原味的语篇, 如英文歌曲、电影、广告、新闻、说明书等;可以用于语言学习的事件。后者源于学生的生活, 更具有真实性, 因而能引起共鸣, 具有心理真实度。
(1) 生活经历
语言素材是指来源于课堂师生交流的事件或题材, 来源于生活, 具有真实性。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兴趣, 研究其与当前的英语学习有何联系, 寻找生活素材与语言学习和运用的最佳结合点。例如, 《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4 A Charity Show的主题是慈善事业, 在该单元学生学习了关于慈善的词汇和现在完成时、一般将来时被动语态。当时我校师生刚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的活动。课上, 师生围绕地震和捐款开展以下交流。
T:A terrible earthquake has happened in Yushu.The teachers have donated some money to peoplethere.What about you?
S:We have donated some money, too.It’s our duty to help people in need.
T:How much money has been donated?
S:Over 600 yuan.
T:You’re so kind.Where’s the money?
S:It has been sent to Yushu.
对话中语言的运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体现了教学的真实性。师生的对话有很高的心理真实度——慈善就在身边, 故活动的参与度很高, 新学词汇和语法得到真实的运用和有效的巩固。
(2) 改编材料
把学生熟悉的人物、新闻改编成语言材料应用于教学也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教学used to do sth/be used to doing sth/be used to do sth等结构时, 正值北京奥运会的火炬在世界各地传递, 笔者从网上找到奥运火炬手金晶的资料, 编成如下短文, 要求学生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短语填空:
On April 7 in Paris, a Chinese girl called JinJing was seen carrying the torch in a wheelchair.She_______be a healthy girl.But at the age of ten, she lost her right leg because of illness.Since then, a wheelchair_______carry her.At first she_______using it.But now she_______sitting in a wheelchair.Jin Jing is a cheerful girl.She is also brave.In Paris, she protected the torch when a man tried to stop the relay.
应景的真实语料能促使学生主动阅读短文, 在真实的语境中通过意义协商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 同时受到文中人物的感染。
3.设置相对真实的情境
有效的教学总是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情境根据教学需要而定, 可以挑选符合教学内容的视频、生活中的各种广告、说明书等, 也可以因地制宜, 各种节日、天气状况、教室、学生都可以成为真实的情境。
(1) 问题法
通过问题设置真实的情境最简便易行。问题设置要紧扣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 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5的“Integrated skills”时, 笔者与学生交流:Have you read the story called Alibaba and the Forty Robbers?Alibaba found a lot of treasures in a cave.Do you want to find some treasure?Follow me.简单的两个问题设置了寻宝的情境, 激起了学生参与寻宝的兴趣。
(2) 视频法
视频也是常用的设置真实情境的方法。根据需要可以直接从影片中剪切视频, 也可自己动手制作。例如, 教学《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4的“Main task”时, 笔者在上课时播放爱尔兰男孩Declan演唱的“Tell me why”, 同时播放描述世界各地需要帮助的人们的图片。学生在图片和歌曲中, 心灵受到震撼, 助人情感油然而生。
(3) 实物法
真实或仿真的场景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学起来相对真实。之前提及的寻宝活动有一个语言准备, 即在听寻宝路线的录音前, 先要复习一些方向指令。笔者在课前把教室布置成街道:有crossing (小组横排、竖排交叉的地方) , 有traffic lights (用红、绿、黄三种颜色的鸡毛掸表示) , 有各种建筑 (由坐在教室各处的学生标出the post office, the hospital, the cinema等) 。然后设计问路的任务, 学生在同学的指令下顺利到达目的地, 获得运用语言的成功感。
4. 设计真实的学习活动
真实的情境伴随着真实的活动,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真实语境关注学生是否在真实的情境活动中感受、练习和运用语言。真实或仿真学习活动的设计原则是境中学、学中用。
(1) 感悟真实的知识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真实语境强调在情境中感悟真实的知识。词汇的学习离不开语境, 根据语境感悟生词有助于建立意义、内化所学语言。教师可以通过会话呈现核心词汇, 再让学生通过阅读以选词填空的方式完成故事梗概, 实现词汇学习的语境化。[3]例如, 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5中的“A Brave Young Man”时, 笔者运用多媒体呈现消防队员的图片和警笛声, 把学生带到了火灾的情境中。fireman, put out, fire, smoke, terrible, dangerous, save, arm, neck, face, leg, hurt, burn等词汇在师生交流中自然呈现, 学生轻松建立了关于救火的内容图式。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设计词汇表示的动作或表情, 课上表演, 让其他同学猜测。
(2) 真实的运用
知识的教学后, 应提供给学生真实运用语言的机会。任务活动应基于课堂学习的语言, 与行为目标一致。学生用语言做事情, 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在计划活动中学会计划, 在组织活动中学会组织, 在调查中学会收集资料、分析并解决问题等。
例如, 在《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4 A Charity Show的教学中, 笔者设计了最佳主持人选拔赛:An earthquake happened in Yushu.Our class are going to hold a charity show to raise money for people there.And we need a host.You give a speech and we’ll choose the best one.以下是一个学生的演讲:
Hello, guys!You know people in Yushu needour support.We’ll organize a charity show to raise money for them and I’d like to be the host.As a host, I know I have many duties.I need to introduce the guests and remember all the words.I’ll practise a lot before the show so I will not be nervous.I believe the show will be a success because lots of money will be raised.I hope I will be chosen to be the host.Thank you!画线部分为本课所学词汇、语法。竞选主持人符合本课内容, 由于情境真实, 学生的演讲很投入, 实现了知情意行合一,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在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环境里, 真实性是一种英语教学的思想, 也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 符合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真实的英语课堂里, 学生为了真实任务而学习, 使用真实的语料, 语言练习活动与真实生活联系, 师生、生生之间总是进行真实的交流,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的问题。课堂里总有真实的语言输出与输入, 因而能提高教学有效性,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冀小婷, 柯津云.语法——一种动态的技能[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010 (4) :6-7.
[2]冒晓飞.初中英语语法整体教学的尝试[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008 (10) :33-36.
创设鲜活语境 训练言语技能 篇11
一、创设和谐交流语境,激发兴趣
英语课堂教学是建立在教学双方情感交流和语言认知规律上的一种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的本质特征就是和谐。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交流语境,最大限度地挖掘学习英语的潜能,让学生在融洽、轻松的语境中自由表达,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效发展。
如,在《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4“Wild animals”教学中,我先以“The lifestyle of pandas.”为话题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然后鼓励学生从大熊猫的生长、繁育、保护价值等方面进行互相交流,最后以“How to protect the giant pandas?”为话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探索更多保护大熊猫的方案,以此来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愿望,而且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和知识进行交际,体现了语言为生活服务的宗旨。
二、巧妙设问创设语境,引发探究
巧妙提问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进行有效设问,提出学生关心的、感兴趣且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索新知识,这样会使课堂更精彩,更高效。
如,在学习牛津英语7A Unit3“Halloween”时,我先从我国一些传统节日的习俗说起,在他们兴趣盎然、情绪高涨之时,投影万圣节的图片,用问题把他们逐步带入情景之中:“What do they do for Halloween?”“What do they wear at Halloween?”“What do the family have at Halloween?”…在交流互动中学生们对万圣节的由来、时间、装饰、饮食、活动等渐渐明晰起来。
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学生在问题及相应的对话与交流中思维得以拓展,在设疑与解疑的互动过程中英语交际能力得以培养。
三、开展活动创设语境,培养交际
初中学生爱玩、好动,游戏、活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当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语言时,对所学语言的感知和理解会更加清晰、想象会更加活跃、思维会更加深刻、记忆会更加牢固。因此,英语学习要活动化,活动要交际化。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原本枯燥、机械的单词学习和句型练习变为生动有趣的活动,把教学过程活化为交际活动,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主体意识都动起来。
如,牛津英语7A Unit 5“Going shopping”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有关购物的交际用语,并能够结合实际进行购物对话。因此,教学中我创设了“超市购物”这一活动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学生在购物的交际活动中不仅能熟练地使用“Can I help you?”“I am looking for milk…”“What’s the price for it?/How much is it?”而且还掌握了pretty, cost, discount, expensive, enough等新单词。
通过活动情境的创设,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互动能力,也让学生感受了实际生活中的语言交流。尤其令人欣慰的是,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特别注意情境的创设和使用身体语言,创造性地发展了对话的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四、创设想象教学情境,培养发散思维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想象只有渗透入思维中,才能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创设激发想象的教学情境,提供想象材料,激发学生的灵感,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如,牛津英语9B Unit2,让学生思考机器人为我们工作的可能性,学习和衡量拥有机器人的优缺点,并学写一封投诉信。教学时,我首先提出下面两个问题:Do you want a robot? What do you want your robot to do for you if you have a robot?有的学生回答说:“Robot can help me do the laundry.”有的说:“I want a walking robot.”有的说:“Give me a coffee robot.”……接着我又提出一个问题:What do you do with your robot if it caught a virus?让学生分组讨论,发挥想象,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小学英语课堂语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篇12
一、基于教材文本, 创设准确清晰的语境
教材文本是教师到手的第一手资料, 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到教学语境的创设都应基于教材。教师要分析教材提供的语言学习材料, 根据语言功能, 创设准确清晰的语言情境, 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
1. 结合课本教材创设语境
《PEP小学英语》教材是以话题为纲编排的, 每个单元围绕着一个话题来展开, 教材本身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大的语言背景。如:学校生活、家庭生活、野外活动等等。从PEP教材出发, 通过文本, 为学生创设准确清晰的语境。同时, 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图片、多媒体、教师表演和学生表演, 训练语言, 运用语言, 从而体现语言的交际性。
2. 再构语言材料创设语境
除了教材本身提供的文本以外, 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 再构更为贴切、更为巧妙的语言材料, 创设出更有趣、更清晰的语境。
二、关注语言输出, 创设灵动自然的语境
语境的创设是为语言学习服务的。因此, 在英语课堂中, 需运用多种策略, 创设灵动自然的语境, 从而让学生的语言输出变得丰富、具体而生动。
1. 细化语境, 使语言从单一到丰富
教材本身提供的只是一个语言范例。如果教师只是单纯按照教材执教, 创设的语境是单一的, 那么学生输出的语言也势必是单一和刻板的。因此, 老师应根据语言的含意、功能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处理, 创设细化的语言情景。
2. 具化语境, 使语言从宽泛到具体
PEP小学英语教材中部分课文提供的语言范例范围过广。如果教师只是按教材施教, 学生的回答往往过于宽泛, 不知如何具体回答。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具体的语言情境, 让学生输出的语言从宽泛到具体。
3. 动化语境, 使语言从枯燥到生动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着教师创设的语境应是生动的、有趣的, 这样才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使学生输出的语言也变得生动而富有生命力。动物王国、自然世界、故事乐园、人机对话都是让语境生动化的好选择。
三、结合学生生活, 创设熟悉真实的语境
为了让学生自主地运用语言表情达意, 更重要的是为了今后在真实生活中能得体地运用合适的语言, 教师应努力找寻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链接点, 创设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语境。
1. 结合学生生活, 实现课内真实还原
PEP英语教材和原先的英语教材最大的区别就在于PEP英语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出了很多生活化的情景, 绝大多数的话题都可以联系生活展开教学。如数字、颜色、时间、月份、日期、季节、天气、服装、性格、爱好、职业、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交通工具等等。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围绕主题, 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 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更有效地学习语言, 运用语言。
2. 结合学生生活, 实现课外真实延伸
除了在课堂中模拟生活情境外, 还可以把课堂教学进行延伸, 把语言教学直接安排在生活实景中进行。比如, 教家务动词时, 可以进行家务调查, 评选“最佳小助手”;教月份单词时, 可以结合调查学生的生日, 甚至为当月的学生开一个小型的生日Party;教食物单词时, 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家的冰箱;教校园建筑单词时, 可以让学生制作自己学校的平面图, 并进行介绍;教人物特征单词时, 可以设计寻人启示;教运动类动词时, 可以联系2008奥运会, 向全班招收一些奥运志愿者;教房间单词时, 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房间或设计自己未来的家。总之, 用生活创设的情境真实, 也易于被学生接受。
四、运用辅助手段, 创设丰富多样的语境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运用各种辅助手段, 多角度、多感官地刺激学生的思维, 构建立体化的语境。教师可以通过自身表情、肢体语言, 形象地创设语境;也可以通过实物、图片、板书、多媒体等辅助手段, 生动地创设语境。
1. 灵活使用教具, 巧妙创设语境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师要唤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借助各种教具来创造更加丰富逼真的语言交际情景。教具, 不光包括实物, 还可以包括报纸、杂志、广告、照片、图片、漫画、地图、电影海报、各种自制工具等。凡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 都可以为教师所用。
2. 适当运用媒体, 生动渲染语境
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为英语课堂教学开辟了新天地, 使学生置身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中, 全方位地感受语言的刺激, 使英语教学情景化。一些与学生距离比较遥远的事物, 多媒体能轻易让学生了解;一些教师无法创设的语境, 多媒体能轻易做到。
3. 精心设计板书, 动态生成语境
设计合理的板书, 能将情景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而且板书可以蕴含学生适时生成的思维活动, 也更为灵活, 更为动态, 更有利于学生感受语言在语境中的运用。
总之,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创设丰富生动、真实自然的语境, 能最大限度地还原英语教学真实, 把课堂设置成“一定的场合” (语境) , 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身份” (角色) , 来达到“一定的目的” (教学) , 从而来复制生活, 让学生“乐学”、“勤学”、“善学”。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大量教学实践, 探讨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语境创设的有效策略:基于教材文本, 创设准确清晰的语境;关注语言输出, 创设灵动自然的语境;结合学生生活, 创设熟悉真实的语境;运用辅助手段, 创设丰富多样的语境。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境创设,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