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型人才培养模式(精选12篇)
投资型人才培养模式 篇1
1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困境
本来, 高等院校培养人才有两种基本模式, 一是培养研究型、理论型人才, 即一二类院校的办学模式;二是培养实践型人才, 即各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模式。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 最大的难题是无法直接套用这两种基本模式。很显然, 以各独立学院当前的能力, 要与一二类院校比拼研究型、理论型人才的培养, 是自取其辱。而如果与职业技术学院比拼实践型人才的培养, 各独立学院又存在师资、办学经验等各方面的巨大挑战。这种在理论型人才培养和实践型人才培养两方面比较均无优势的状况就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困境。
2 笔者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定位的思考
2.1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困境在我校金融专业的表现
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 办学经验累积不足。在有限的经验积累中, 很难探索人才培养定位的一般性规律, 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故只能以具体专业为例来探讨。笔者所在独立学院的金融专业兴办于2005年, 办学至今仅8年。这8年的办学历程中, 面临了诸多困难, 主要表现为:
(1) 师资力量薄弱, 年龄层次上的不合理、职称层次梯队, 年轻教师和初中级职称教师占据主导地位。
(2) 生源质量较差。
(3) 专业方向定位模糊。金融行业主要由银行、保险和证券三大领域组成, 高校金融专业的兴办当中一个痛苦的话题是确定这三大领域当中的哪一个为主攻的专业培养方向。因为如果明确了培养方向, 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当学生毕业时这一领域就业困难;而不确定培养方向就等于没有方向, 本来学识基础就有限的学生在大学生涯里又所学泛泛, 这样的毕业生将很难在劳动力市场立足。
(4) 培养目标的指导思想不清。是培养理论型人才还是实践型人才?如果培养理论型人才, 师资力量就过于薄弱了;如果培养实践型人才, 问题仍然出在师资上, 因为合格的双师型师资在各个独立学院均处于稀缺状态。
这些问题都是具有鲜明独立学院特色的问题, 各独立学院如是, 独立学院各专业亦如是。上述问题中的 (3) 和 (4) , 现实而集中地体现了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的困境, 其中 (4) 是直接反映, (3) 是间接反映, (3) 、 (4) 两个问题本质上是 (1) 和 (2) 的必然结果。
2.2 以劳动力市场视角看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的解决之道
高等院校存在的意义归根结底是为劳动力市场输送各层次的人才, 独立学院也不例外。因此, 欲解决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问题, 以劳动力市场的视角视之是唯一合理的视角。
对独立学院而言, 问题 (3) 相对容易解决, 其他高校也有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 即专业性课程模块化设置。一个专业毕业生可能面向多个就业领域, 在人才培养计划中, 针对每个领域设置相关的专业性课程若干门, 各个领域的相关专业性课程的设置分量可以根据劳动力就业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微调。比如近几年保险行业劳动力需求相对少, 则我校金融专业保险类专业课程就进行了课程和课时缩减。课程设置模块化模式的优点在于, 可以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状况进行适度调整, 具有不错的专业适应性。但其缺点主要体现在, 学生大学生涯学时有限而课程数量又较多的情况下, 容易失之泛泛。
要彻底解决学生所学泛泛的问题, 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我校金融专业学生一般到大三开始才涉及专业课程。两位笔者主要负责证券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因此, 对大三上下两个学期的课程安排上就进行了精心设计。大三上学期学生主修证券投资学等专业性理论课程, 同时安排学生完成大三下学期才开设的证券投资实训的一些前期任务, 而证券投资实训一直伴随着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持续到大三下学期。也就是说, 从进入大三的第一天开始, 学生就始终处于证券专业的理论学习与模拟实践反复互动的氛围当中。在理论学习与模拟实践的互动过程中, 学生会发现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哪些不足, 从而能够自觉地深化学习专业知识, 提高专业能力, 而不是仅限于课堂所学。这正好弥补了专业课程设置模块化的缺陷。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 在着手解决问题 (3) 的时候, 正好为解决问题 (4) 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方案。我校从2006级金融专业开始执行这一方案直至今日, 目前所毕业的学生中凡从事证券行业者均可很快上手工作, 其中部分学生已经成为所在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
我们认为, 在劳动力市场视角下, 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是“敲门砖”, 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垫脚石。独立学院完全不必拘泥于培养理论型人才还是实践型人才的定位之争, 而是应该切实地解决如何通过课程安排让学生认识到只有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的不断互动才能真正进步, 才能够被劳动力市场所接受, 才能被社会所承认。从这个意义上说, 独立学院并非没有人才培养模式定位的解决之道。这个解决之道可以简单总结如下:比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比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理论培养, 把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合理而紧密结合起来。
3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之一例———投资型人才培养方案
3.1 培养目标
通过证券投资实训强化培养学生证券投资的专业能力, 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危机处置能力等。
3.2 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
3.2.1 课程设置
(1) 前期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保险学。
(2) 同期开设相关课程:投资银行学、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学、金融服务营销 (新版大纲已删减) 。
(3) 同期开设证券类课程:证券投资学、技术分析理论与实务 (选修) 。
3.2.2 培养过程
金融专业 (证券方向) 学生从大三上学期开设“证券投资学”课程开始, 学生就须同时按本方案完成实践教学环节要求的各项任务。
3.3 证券投资实训操作方案
3.3.1 起止时间
大三上学期开学至大三下学期完成证券交易实训止。
3.3.2 实训模式
模拟基金公司内设之证券交易基金竞争。
3.3.3 实训流程
(1) 实训开始即宣布“武昌分校20××级证券投资公司”成立, 指导教师组全体教师为公司董事会。
(2) 大三上学期第三周一周时间, 金融专业全体学生不以班级为限自愿组成3~6人之交易组, 交易组成立并取名为“××基金”。该周周五提交各基金成员名单, 名单提交之日即为交易团队成立之日, 从此基金组成员不得变更。
(3) 第四周到第六周三周时间为工作计划撰写时间, 工作计划是基金组在未来接近一年的实训过程中所要从事的各项工作安排的纲领性文件。第六周周五提交董事会。具体要求为:
第一, 基金组成员分工设定经理一名负责全面管理, 其他岗位设置由基金组自行定夺。基金经理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第二, 建立基金组管理、交易制度。第三, 其后一系列工作诸如基金组成员业务学习、投资预案的制定与撰写等的时间和负责人员安排。
(4) 第七周到第十二周周末, 基金组成员根据各自分工进行的业务强化学习。
(5) 撰写投资预案。作为一个职业交易者或者组织, 不可能盲目交易, 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交易, 因此要有投资预案。该预案应于期末考试结束之日, 即二十周或二十一周提交董事会。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 阐明基金组的交易理念。第二, 基金组预备在后期进行的虚拟交易中交易哪些板块的股票。第三, 设定紧急情况处置方案。
(6) 虚拟交易:时间跨度为大三下学期第二星期开始到实训结束, 虚拟交易持续时间一般为10~12周, 视乎集中交易实训时间的确定, 虚拟交易最后2~3周时间为集中实训时间, 在经济管理学院实验中心证券实验室集中进行。
(7) 投资报告撰写。虚拟交易结束后第三周周末提交, 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 撰写内容应包括:基金组运作过程记录、虚拟交易记录并说明每笔交易的理由、基金组运作及虚拟交易的得失总结。第二, 前期所撰写的工作计划、投资预案作为投资报告附件附于其后。
3.4 评分标准
(1) 虚拟交易排名计分, 前五名计分100%, 五到十名计分90%, 十名之后计分80%。排名计分在总评分中的权重为50%。
(2) 投资报告评分, 优100%, 良90%, 合格80%。投资报告评分在总评分中的权重为30%。
(3) 指导教师综合评分, 在总评分中的权重为20%。
4 对我校投资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简评
经过数年的反复探索, 我校金融专业投资性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基本成熟, 是一个广受学生喜爱的理论实践互动模式。甚至还出现了某年级金融专业正在进行该培养模式的虚拟交易环节, 下一年级金融专业的部分同学主动要求参与的情形。
然而, 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 每个年级总有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不能积极参与, 比如安排在大三进行的这一培养模式, 与部分考研学生的复习时间有冲突等。如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必须要对学制进行一定的改革。
第二, 这一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互动性、结合性较好,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往往会主动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并且发现自己所学知识的不足。但是, 部分学生虽自始至终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 但理论功底明显不足, 很多工作进行质量低下。例如, 学生应已经学习了证券投资学等专业理论课程, 至少应该懂得如何对交易标的板块进行方向性的选择。但不少基金组在选定投资标的板块时, 存在着盲目选择的“瞎蒙”倾向。
第三, 培养模式以公司、基金两级管理方式进行, 对学生理解公司内部管理, 团队与团队关系管理, 团队内部成员的合作等方面意识的奠定产生了非常良好的效果。但仍然有部分基金组采取了比较消极的合作态度, 比如某基金组两位成员 (交易员和基金经理) 之间出现了交易标的选择的意见分歧, 他们不是想办法去协商解决, 而是把虚拟资金一分为二, 你一半你负责, 我一半我负责, 其他人“看戏”。这样就完全起不到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目的了。目前针对这种情形, 尚无有效的管理措施。
第四, 培养模式尚有早已构想的实训模块无法嵌入。比如将来不少学生毕业后会走上证券营销岗位, 本培养模式中如能设计出一个有趣的证券营销实训模块, 将会使该培养模式如虎添翼, 但目前尚无法实现, 有待进一步完善。
摘要:各独立学院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时, 普遍存在培养理论型人才还是实践型人才的选择, 这就是所谓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笔者以我校金融专业投资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为例, 说明独立学院必须切实建立起基于劳动力市场导向的办学理念, 以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 促使学生建立强烈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互动的意识, 这才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解决之道。
关键词:独立学院,投资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定位
投资型人才培养模式 篇2
(1)中外创业投资企业联合投资弥补了各自在企业增值服务上的不足,实现了优势互补与实力整合。凭借国外创业投资基金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联合投资后,亚信改组了董事会、明确了公司目标、规范了公司决策过程、建立了财务监控机制、调整了激励政策,培育了一批优秀的管理人员。忠诚集团创业投资基金作为著名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集团(忠诚集团)附属的创业投资基金,对证券市场了如指掌,为亚信上市融资提供了必备条件;中国创业投资基金的优势在于非常熟悉中国的投资环境与信息产业发展政策,与政府的关系也非常融洽,为亚信创造了一个更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由于IT产业丰富的产品开发和市场经营方面的优势,华平创业投资基金为亚信提供内在的技术支持。
(2)弥补了单个投资在创业资本规模上的不足、实现了投资规模经济化。首先,各个创业投资基金的专业化程度和资本实力不一,确定各自合理的投资规模便产生了差异。因此,对一个具有高增长潜力与高风险的亚信来说所需资本很有可能超出了某一创业投资基金所能承担的上限额度,各个创业投资基金可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自主决策,以达到自身最佳的投资规模。其次是实现了投资规模经济化,对每家创业投资企业而言,联合投资形成了数量规模,降低了每个投资者所承受的风险,保持了创业资本的流动性和快速变现能力,而且规模效应的实现导致管理成本与代理成本都大大减少。
(3)更好地主动控制风险,使风险得到有效分担。首先,通过三个创业投资基金对亚信的共同的审查、股权安排、分阶段投资与监控等,弥补了单个创业投资企业在风险鉴别能力上的局限性,减少投资决策造成的风险。其次,可以加强对被投资创业企业的控制。一般来说创业投资是不倾向于控股的,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在单个创业投资企业自身的资本实力与股权比例局限下所导致的决策权不足,联合投资可能使得利益一致的创业投资基金在遇到特殊情况时有更多的发言权。
引领未来投资新模式 篇3
作为一种新兴产品的股权投资,建行是如何在同行业中做到如此出类拔萃?它凭什么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个吃螃蟹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因为他们敢于突破陈旧束缚,率先求变创新。
作为行业内第一家推出股权投资类理财产品的建行,他们深知:如果没有创新,没有淘汰过去陈旧的理念,则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
多年来该行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走在国内银行的最前沿,扮演着创新领域最重要的角色。在股权投资方面,该行主要依托其子公司建银国际。它不仅拥有着成熟的直投经验,而且业绩非常优秀,年均直投收益在40%以上。金融风暴以后,建银国际依托建行的资源成为香港最大的直投行。以建银国际为投资管理人的第一支股权投资产品“建行财富三号”三期为例,项目中的一个股权投资类项目已经成功上市,其未来的投资收益非常值得期待。
防范是关键
股权投资因期限比较长,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若没有做好风险防范,则难以达到聚集财富的目的。
建银国际作为香港最大的中资投行自身拥有着强大的优势:选择项目能力强、业绩优秀、直投能力强。这是同行无法做到的,因为自身条件优越,所以和企业谈判的时候拥有很大的话语权,能拿到别人拿不到的条款。比如,进入的股权价格低、顺畅的退出渠道。
比如,日前发售的“乾元一号”航空产业股权投资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如果被投资企业在预期时间内无法上市,大股东将予以溢价回购,回购条款有力的保证了客户本金的安全。
除此之外,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建行把所发行的PE类产品都进行了优先和次级的分类。优先级产品特点:先于次级享受固定收益,收益保障性强。当投资获得收益时,优先级产品优先获得收益分配;当投资出现亏损时,次级产品本金将保障优先级产品本金及年10%的收益,且仍有获得浮动收益的权利。产品安全性相对较高、收益保障强。而次级产品特点:先于优先级承担风险,但潜在收益较高。
不同的分层不仅满足客户的投资需求,更为客户在投资股权产品做好了风险防范。
朝阳产业
产业基金若没有选择优秀的产业,则难以吸引客户,无法在同行中脱颖而出。作为国内四大银行之一的建行深知这个道理。该行根据客户的需求,以及市场行情,在选择产业上都有一个特点:朝阳产业。比如,航空、医疗、文化、能源、环保、矿产等,这些产业不仅和国计民生息息相关,而且还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以文化产业为例,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精神生活则越来越倍受大家的关注和重视。而文化产业既提高客户生活质量,又能满足他们的投资需求。
再以中国航空产业投资基金为例,其关注的是制造业最高端的航空产业,目前在国内民用运输、通用航空器、直升机等方面,均受国家战略支持,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投资型人才培养模式 篇4
(一) 几种主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必须体现职业性, 以就业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工学结合的操作形式是多样的, 有“工学并行”、“工学交替”、“项目导向”等形式。
“工学并行”是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 进行工作实践。在这种模式下, 学生一方面进行理论学习, 一方面在业余时间参加工作实践。在校内学习文化、基础理论课模块课程的同时, 合作企业为各专业学生留出一部分工学并行的工作岗位, 并随着学生学习进度轮换岗位。
“项目导向”是学生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完成用人单位提交的实际项目, 如调研任务、规划勘测任务和产品或项目设计任务等,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工学交替”是全日制学习学期与全日制工作学期的交替, 工作学期的工作是经学校认可的, 学期的长度取决于学校采用的学期制。在校内学完一定文化、基础理论课模块课程之后, 到各合作企业工学交替工作岗位上进行全日制的较长时间的上岗训练。
(二)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优势分析
不同专业有不同的行业背景和需求, 不能简单地拿来就用, 应该根据各自专业特点, 办出自己的特色。笔者认为“工学交替”较之“工学并行”等其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更适合投资理财专业的特点, 是更适合投资理财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习—实训—学习—实习交替进行的过程, 全面推动了教学时间、空间、主体交替向纵深发展, 更有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1. 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
教学时间与工作时间相互交替使学生在一个学期课堂上学到的系统理论能充分融入到工作实践中, 同时通过一学期工作实践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又可在下一学期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融会贯通, 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呈螺旋式提升。
2. 有利于教学空间的延伸。
工学交替将主要教学场所从教室、学校延伸到模拟或仿真实验室、顶岗实习基地等,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3. 有利于不断丰富教学主体。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在全体教师与全社会的参与下推行, 教学主体将从教师、学生拓展到企业、社会、其他职业部门等主体。学生不但可以从中获得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锻炼了与人相处的能力。
4. 更容易获得对口单位的认可与配合。
由于投资理财专业所需要结合的主要对口单位是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 顶岗实习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实习单位的人力成本, 更容易得到对口单位的认可与配合。
二、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设计
(一) 校内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培养目标, 整合理论课程体系, 本着高职教育“必须、够用”的原则, 将课程内容模块化, 明确课程内容与培养技能的关系, 分解出各技能所具备的知识, 从而根据技能设置课程模块。在课程的难度和广度方面, 遵循“实用为先、够用为度”的原则, 围绕所确定的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模块, 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大纲, 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 开发出有特色的投资理财专业的系列课程。
(二) 校内实训设计
为了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应建设校内仿真的实训基地, 采取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训交替的方式。校内实训采取利用校园内仿真的实训环境, 在一学期或者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课程完成之后, 紧接着进行校内实训。
1.学生在校内专业指导老师的指导下, 在仿真实验室内开展各类有校外兼职指导老师参加的投资与理财活动, 如大学生模拟证券投资大赛、金融知识大讲堂、理财方案设计大赛等, 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沟通能力。
2.在仿真的实训环境中开设专门的技能课, 如点钞、计算机输入、小键盘数字输入等, 聘请校外银行技能冠军为校外指导老师, 定期举行各项技能大赛, 进一步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
3.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 如成立金融投资协会等组织。定期开展邀请老师开办礼仪培训讲座或讲课;在投资理财实训室的公告栏上及时公告信息中心收集的重要信息、投资理财知识以及业务技术中心的分析成果;出版投资理财信息报等活动。
校内实训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有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运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及综合能力。
(三) 校外实习设计
校外实习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培养目标, 充分利用建设的校外实习基地, 让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 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素质教育环境中学习做人做事的本领, 切实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全面提升就业的竞争力。
高职院校应努力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选择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公司等对口企业合作办学, 签订顶岗实习协议, 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 丰富学生的实践教学的内容, 使学生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提升投资理财专业职业能力。笔者通过对多家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调研得知, 由于工学交替, 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比较长, 金融机构对工学交替的模式比对轮训式的工学并行模式更感兴趣。
三、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存在的问题
1.校内仿真实验室不健全。校内仿真实验室的建设是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校内仿真实验室的建设消耗是比较大的, 而目前高职院校在理财专业这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少的, 校内仿真实验室不健全。真正用在学生实践训练中的费用更是少得可怜, 这与实际操作训练的需要有太大的差距, 很多实践训练只能流于形式。
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比较困难。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 也是困难所在。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工学交替的难点在于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能否找到共同的目标、利益及动力, 必须使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参与者找到校企合作的结合点, 体现“多赢”, 这是工学结合模式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3.师资力量薄弱。学校正规编制的教师大多从高校毕业直接进高职院校从教, 教师本身就是理论有余、实践不足, 在教学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师资队伍数量短缺和结构不合理将极大制约了“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二) 解决方案
1.学校加大校内实训的资金投入。高职院校应不断加大实训经费的投入, 加强实践教学环境的硬件投入。高职院校的特色就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学院应购置投资理财专业技能训练的设备、软件系统, 在实训过程中, 创建和模拟金融企业、证券、保险、期货等经营环境, 规范课程实验教学和实训教学, 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使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
2.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工学交替模式, 对学校而言不但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可以提高教师的“双师”能力和改善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对学生而言可以提高职业素质、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对企业而言可以有目的地培养、选择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减少培养成本, 同时承担社会责任。作为办学主体的学校, 应该主动与行业、企业加强联系, 根据各专业不同要求, 设计工学结合方案, 争取政策支持, 与企业寻找利益的结合点, 尽可能地减轻企业负担。同时, 要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学籍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方面进行制度改革, 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真正体现“多赢”。
3.加强“引入—自育—送出”的师资建设机制。 (1) 引入兼职教师。兼职教师的聘用不仅可以弥补学校师资队伍数量短缺和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而且可以发挥社会高层次人才对学校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及教学、科研水平提高、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直接或潜在的作用。 (2) 自己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工学的结合过程中, 锻炼造就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 送出教师接收培训。树立开放式师资队伍培训观念, 建立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培训模式, 多为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提供机会出国进修、交流讲学等多种形式的培训, 让教师最大程度地获取前沿学科的知识、获取教学方法和经验, 提高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程兴火, 熊惠平.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报, 2004 (4) .
[2]林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 (1) .
[3]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Z], 2006-11-16
[4]周济.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实现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N].中国教育报,
[5]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教育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企业的投资模式解释 篇5
EPC(设计-采购-施工)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2)EMC
EMC(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目标,为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投入及其合理利润。
(3)BOO
BOO(建设-拥有-经营):能源公司根据政府赋予的特许权,建设并经营产业项目,并拥有项目的所有权,政府或者合作企业购买项目服务。
(4)BOOT
BOOT(建设-拥有-经营-转让):在规定期限内,能源公司对所建产业项目拥有所有权和经营权,期满后再将该项目移交给政府或者合作企业。
(5)BOT
重庆企业跨国投资模式研究 篇6
[关键词] 跨国投资模式 投资区位 投资主体 投资方式
在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了许多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最为显著的发展方向,各个国家的经济越来越多地互相渗透、互相依存;金融的流动速度加快,金融交易量大大高于世界贸易总量;信息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高科技日益成为变革经济结构的动力;制造业有许多新的动向;地区、国家间经济水平和人均收入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在这种国际环境中,我国的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实现经营思想和经营理念的彻底转变,对外投资已成为我国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形成跨国公司的重要形式。重庆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重要城市,必须主动“走出去”,利用自身的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并在此过程中成长壮大。
一、重庆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1.重庆经济和企业特点分析
重庆市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已形成以工业为主体、农副产业全面发展的经济体系。工业有15个门类,7000多家企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重庆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重庆工业化大体按照:“1+4+1”的行业结构来推动的。第一个“1”,是基础工业板块,能源产业。对重庆来说,能源主要是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和电力生产。第二个板块,通常称为四大支柱工业,指的是汽车、摩托车板块;装备工业板块,包括输变电设备、机床设备、环保设备;重化工、资源加工板块,包括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有色冶金和钢铁。第四是电子工业板块。还有一个“1”,就是都市型工业、农业产业化工业,也就是劳动密集型工业。
在整体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重庆也成长出一批较具实力的大型企业,这些企业也主要集中在重庆的四大支柱产业中。其中以摩托车行业最具实力,拥有中国最大的摩托车企业集群。在这批企业中,有部分已经开始进行跨国投资的探索,并已初具规模。
但是,重庆企业整体的发展水平并不高。主要表现在:(1)企业在组织结构不合理,专业化、协作化和联合化水平低,传统的“小而全”、“大而全”状况仍然普遍存在。(2)在企业技术结构上,低水平重复引进、重复建设多,当代高薪技术少,企业整体素质不高。(3)从企业规模来说,大型企业少,集中度低。小型企业多而散,生产能力小,规模效益低,竞争能力差。
在当前,实施跨国投资的主体仍然是综合性的大型企业集团,企业本身必须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拥有比较优势,才能真正的“走出去”。
2.重庆现有企业跨国投资状况
一个企业的投资现状必须从两方面来考虑,一个是企业主观理念,即:企业是否将国际化纳入它的发展规划中,是否具有这样一种愿景;另一个就是企业国际化的客观阶段性。任何一个企业在其国际化的过程中,会为了丰厚利润的获得,避免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而利用风险不同的商务活动,采取逐步的、有层次的方法,分阶段地参与到跨国经营的活动中去。
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可以按照其经营形式、经营目标、组织形式等方面的特点划分为四个阶段。重庆企业目前的跨国投资状况为:
(1)重庆大多数企业处于第二发展阶段。这主要是指重庆的中小型企业。在这一阶段企业是以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业务为主,有时候还要依靠那些操办进出口公司业务的代理公司,但这一时期,企业已开始独立安排一些国际商务活动,已主动、直接地寻求贸易伙伴,积极地扩大企业外向型的商务活动。这一阶段企业的跨国投资主要是成立专门的科室来处理国际商务的有关问题。
(2)重庆的优势企业处于国际化的第三阶段。这主要是指发展比较成熟的一些企业,如重庆的几家大型摩托车公司和化工企业,他们在国外大都拥有自己的贸易公司,专卖店,有的还在一些具有劳力资源优势的地点建立的生产线和相关的配套服务处。这一阶段的企业仍然保持着基本的国内经营活动,但它已直接地参与到国外的商品、劳务、生产、销售环节中去了,并在国外设立了常设的代表或机构。
(3)重庆企业跨国投资的地点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不管是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它们都选择在发展中国家,如:越南、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等,建立分公司。而对发达国家,则更多的采取出口方式。
(4)投资动因以出口创汇为主。过去重庆许多企业的出口主要通过海外代理商,随着产品出口业务量的扩大,海外市场的相对稳定,大部分企业纷纷在国外设立贸易公司进行直接出口,以扩大国际市场。
(5)在投资方式上,贸易型企业主要选择独资的方式;生产性项目则采用与东道国企业合资、合作经营的方式。而且,大多数对外投资都属于新建项目,通过收购、控股、参股等方式设立的企业比重很低。
二、重庆企业跨国投资模式选择
1.投资主体分析
重庆市区的企业群主要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在具有优势的工业行业中重庆拥有工业企业7600多家,而中小型企业就占到了99%,而在中国工业500强中重庆只有10来家。中小型企业是重庆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国公司占据着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据统计,目前全球有跨国公司5万多家,它们的海外分支机构达20多万家,跨国公司是全球对外投资的主体,占到90%以上。它们控制着国际贸易的流向与基本内容。
在跨国公司几乎垄断世界市场的背景下,是否就意味着重庆的中小型企业无法参与投资。如果单靠几个大型企业进行跨国经营,重庆的“走出去”战略就只能是一纸空谈。
事实上,重庆中小型企业的跨国投资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首先从理论上来说,重庆中小型企业跨国投资的成功依据是:
(1)中小型企业技术的特殊优势。大多数人认为技术的优势体现在技术的先进性上,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并非如此,只有与市场相适应的技术,才是具有优势的技术。中小型企业规模很小,它们所采取的生产技术更加适合于小规模制造。这种技术能在中小型企业投资于发展中国家或者更穷国家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因为,这些国家大部分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大多数制成品的市场规模很小。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只有使技术适合于小规模制造,才能增加利润,而这正是中小型企业的优势所在。
(2)种族产品优势。在中小型企业投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一种相当特殊的方法:为投资国那些与投资来源民族有血缘关系种族社区服务。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使企业在制造当地同一种族居民社区所需要的产品中,由于对当地居民需求的熟悉和技术的成熟而获得优势。
(3)市场结构优势。因为无论是东道国还是母国,都不希望出现垄断的市场结构,因而为中小企业的对外投资留下了发展空间。
(4)比较优势。从重庆中小型企业自身的特点来看,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①技术标准化。重庆的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纺织等产业中。这些企业大都拥有大量成熟的适用技术,技术已经趋于标准化,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阶梯较小,易于为他们接受,将其用于境外投资不仅容易找到立足点,而且能带动本国技术设备、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出口,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技术方面的相对优势,获取比较经济利益。②丰富的资源。这主要指的是重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重庆市地缘辽阔,广大的丘陵山区存在大量的农业经济,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另外重庆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也十分丰富。在制造业中,低成本制造能力是重庆中小企业的又一优势。③宏观环境优势。我国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特别是“走出去”战略,为重庆发展跨国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重庆的中小企业有着较长的历史和深厚的基础,在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技术市场中都占有一席之地,这都为企业实现跨国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确定跨国投资的主体时,我们不应该只盯着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仍然具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我们的鼓励对象应该是大、中、小型企业并重,三者同时出击。
2.区位选择
确定投资主体后,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区位选择问题。在区位选择中,我们要注意以下问题:
(1)企业跨国投资的目的是决定区位选择的根本因素。企业进行跨国投资是为了获得丰富的利润和经济效益。由于各国的技术发展水平,资源储存状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等的差异,使得我们在进行投资时,必须进行选择,而这一选择的标准,就是企业采取跨国投资的目标。如果是以获得先进技术为目标,则应选择那些科学技术发达,技术市场开放的国家进行投资。当然,投资目标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订,它必须以能够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制订前提。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选择。区位的选择可以简单的分为两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两者都有优缺点。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政局稳定、基础设施良好、技术和管理水平高、劳动力素质高、市场容量大,经济一体化程度高、经济自由度较大、法律制度完善。其劣势主要体现所在劳动力成本高、市场竞争激烈、对外资进入的优惠政策有限。发展中国家的区位优势主要包括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较大或不断增长的市场容量以及优惠政策等。
在企业选择境外投资区位战略时有两种选择:上行投资和下行投资。
上行投资是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投资,主要是为了打破技术封锁,直接获取发达国家的技术;避开贸易壁垒,占领东道国市场。重庆的大型企业,如摩托车行业中的领先者,就可以选择此种战略,以寻求知识创新为导向,投资于能提供优秀人才和具备知识创新潜能的地区,如,美国的硅谷,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研发基地。为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打下基础。
下行投资是发展中国家对其他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和稍低的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它主要是通过将本国处于成熟化的产品和技术转移到不发达国家,以便实现产品或技术的第二次或第三次生命周期。重庆的中小企业可以选择此种区位战略,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技术,投资于经济状况较为相近或者稍差的地域,利用投资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建立生产基地,逐步占领当地市场。
(3)周边国家的选择。从资本流动过程来说,资本所在地与资本吸纳地的空间距离会影响到资本的流动费用。资本流动往往是从具有较低交易费用、较有亲和力的周边地区开始的,逐步向半径更大的市场延伸、辐射。重庆企业的跨国投资是在市场区以外,并按照国际资本流动的空间距离由近而远逐步展开的。所以,企业的投资大多集中在越南、尼泊尔、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除了资金流动费用外,选择周边国家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种族产品。由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消费方式的相似性和大量华人华侨的存在,使得企业能够只用很小的改动,便能进入这些市场,满足投资国居民的需求。这对于那些实力不强,没有资金或技术进行专门研发或流程再造的企业来说,是有利可图的。
综合以上因素,重庆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首先选择应该是周边国家,然后是西亚、东欧地区,再次是拉美和非洲市场。并同时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国际化战略,有选择性的在发达国家投资。
3.投资方式选择
从企业本身发展阶段而言,主要可以运用以下投资方式:
(1)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应利用已有的技术和管理优势,以较低的成本,投资于经济状况与本国相近或较差的地域。在初期用采取合资方式以建立贸易公司和生产企业为主,充分利用当地的劳力和资源优势。
(2)对于生产能力相对成熟的企业,可以采取贴牌生产的方式。以较低的成本和本身已具有的优势,扩大在国外市场的影响,建立在国外企业中的信誉和形象。为以后的跨国投资打下良好的基础。
(3)对于已经具有品牌优势的企业,比如嘉陵、宗申和力帆等,应贯彻以品牌扩张为主线的投资战略。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注重对品牌的延伸。这主要包括:品种延伸、产品延伸、行业延伸、产业延伸。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可选择并购当地企业来进入相关市场。采用这一策略,可以使企业较容易的进入相关市场,实现品牌内容的扩展;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但同时需要注意对并购企业的事前考察和并购后企业内部的整合。
参考文献:
[1]杨长春: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2]谭力文 吴先明:国际企业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3]綦建红 杨春艳:发展中国家跨国投资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2005,9: 52~56
[4]徐积章 林 珊: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的区位选择[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3,7:82~84
投资基金型艺术品投资模式探析 篇7
(一)平台模式
平台模式,即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不少人都对文化艺术产权交易平台感兴趣,这个平台可以解决艺术品投资的问题。如果想做艺术品投资的理财,就必须将艺术品份额化。只有通过份额化,才能让金融工具进入到艺术品交易中去。交易过程和收益方式都可能存在金融风险,这种风险不是投资者看不懂艺术品价值的风险,而是这种风险是能够转化风险的风险。其实,这一模式的问题不在于份额化,也不在于其中的类证券化,而在于存在着不断地释放和强化风险的社会机制,也可以称之为“风险的自我加强”。这应该是文交所去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将艺术品份额化就是把艺术品变成一种大众投资的炒作平台,盲目炒作之后,这个风险转嫁问题无法解决,这种模式也就无法开展下去。
(二)艺术品抵押贷款模式
这种模式需要专业力量的介入,即专家对作品的真伪和价值的鉴定。比如说,让金融进入文化产业从而成为一个文化金融产业,不能从银行这个角度入手,而是必须成立一个金融投资公司直接去做文化金融行业。道理很简单,银行直接贷款的风险很大。因此,银行虽然不能直接做这个专业性的特殊贷款,但可以成立一家投资公司做艺术品贷款和投资,然后,银行可以再通过给自己成立的投资公司提供贷款,这样就可以数倍放大艺术品投资的业务总额。也就是说,艺术品的抵押贷款可以通过专业的金融机构来做,可以通过很多办法形成一种抵押的关系,银行下属的投资公司也只需要判断其风险是否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即可。
(三)混合的艺术品投融资模式
银行的理财和信托通过其投资公司去赎回艺术品,需要二次或者三次发行信托基金。根据目前的探讨结论,这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赎回关系,而是通过将它变成一种金融工具来探索艺术金融可持续运作的问题。目前还不知道这种模式是否可行。但如果可行的话,它就会如同份额化理财一样,形成一种无限的融资扩展渠道,而且银行也可以得到其应有的收益,投资人和理财产品的购买者也能够得到一种固有的收入,其中的风险是由艺术品投资公司自己来承担。这样一种模式有点像风险投资,是一种艺术品投资公司结合理财、信托方式的模式。
二、影响艺术品投资基金模式发展的阻碍因素
(一)金融诚信体系还未健全
诚信体系是艺术品投资基金发展的根本。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诚信问题,必然会增加艺术品投资基金操作的难度。在艺术品投资市场上投资最大的风险就是买入赝品,而现在赝品猖獗、拍卖行暗箱操作等诚信问题必然会增加艺术品投资基金的成本。
(二)相关市场主体发展不够成熟
西方艺术品市场的成熟和完善是建立在一级市场成熟完善的基础之上的。一级市场更看重以艺术史的眼光来考察艺术家。作品价格根据收藏者的供求情况决定,而后成为拍卖行的估价参考,因此市场价格波动一般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内。而国内一、二级市场的关系倒挂,市场行情主要由拍卖行来推动,从而资本的力量取代了学术的话语权,甚至影响了学术判断。在中国一级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艺术品投资基金只能从拍卖行买入高档的流行产品,无法以前瞻性的眼光掌握作品升值的主动权,而且由于流行的短暂性势必承担更高的风险。
(三)交易机制有待完善
我国艺术品市场的交易机制存在很多交易漏洞和一些人为主观操控的迹象。相比之下,国外艺术品拍卖行业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交易机制趋于理性和完善,不仅具有高水平的专业拍卖师,还有顶级的艺术品鉴定、评估专家,整体人员专业化程度和素质水平较高,能为艺术品投资基金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中国艺术品指数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不够
数据库、艺术品指数和市场报告作为艺术品基金的分析工具是必不可少的。中国目前已有雅昌艺术品市场指数、中国艺术品投资指数等艺术品指数,但是由于市场不够透明、信息不够完全,他们很难做到完整且统一。一般说来,指数的样本越多,取样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客观,而目前中国艺术品指数尚难做到这一点。
三、加快发展社保基金投资于艺术品市场
(一)政府牵头
政府投资具有比个人投资更大的优势。政府可利用信息优势和资金优势,借鉴英国铁路养老基金投资艺术品的运营模式,成立“艺术品委员会”,聘请知名的艺术品专家作为技术指导,对投资标的进行筛选。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主要负责社保基金的投资运作,在资金支持、人才支持、信息支持方面存在优势。对于国内300亿元的艺术品市场份额,并不需要社保基金投入很多资金运作,但是可预见的收益率还是很可观的。
(二)拍卖公司辅助
近年来,世界三大拍卖行苏富比、佳士得、菲利普斯先后设立了中国艺术品拍卖专场,中国的艺术品在国外拍卖会上屡创新高;三大拍卖公司也对与中国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他们的加入将在专业领域给予社保基金投资于艺术品以智力、实力支持。从英国铁路养老基金的成功,以及小投资者在大拍卖行屡屡拍得高收益、高回报率的艺术作品,可见,专业领域的有力支持对于机构投资获得高额回报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专场拍卖
与世界知名拍卖行合作举行专场拍卖活动,可以扩大影响力,吸引国际买家,提高收益。在当今全球经济受金融危机冲击持续低迷时,股票、基金己经无法达到其预期的投资回报率,很多人将目光投向了艺术品投资。随着市场机制的成熟和完善,艺术品投资将会成为更加安全和收益率更高的投资项目,必将引发国际和国内社会对中国艺术品投资热情的持续上涨,由此带来大批投资者进入。
(四)个人组织租赁
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攀升为中国艺术品租赁事业带来了广大的市场。人们已经不满足于衣食住行的物质享受,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借用艺术品的收藏提升个人生活品位,提高生活质量。但一次性购买某件艺术品对个人投资具有一定压力,所以政府可将收购的作品暂时出租给个人,收取一定的租金。同时,随着国内博物馆和私人博物馆等艺术馆的兴起,以及艺术类商业活动的增加,企业集团营造企业文化的需要越发迫切,可以实现艺术品二次收益的机会越来越多,把握好时机不仅可以取得一定的收入,而且还可以减少管理费用。
(五)与组织合作
在我国,艺术家实现收益的方式通常采用艺术家作为画廊的雇员,每年领取一笔佣金,并定期交给画廊作品,以出售分成的方式合作。这类艺术家在中国是多数,虽然有的价格高的艺术家不选择某一固定的画廊做代理,可能在几家画廊间作部分代理,但性质是一样的。我们可以通过与画廊联盟的方式,利用其信息优势及技术优势达到共蠃;还可以通过与博物馆等联合举办展览,利用博物馆提升全民的艺术水平,在提高国际声誉的同时又可以增加一部分稳定的收入,可谓一举两得。
(六)出资资助
国内不断涌现的年轻艺术家,他们有很高的艺术天赋,作品具有一定的增值潜力,可以由社保基金理事会利用自身拥有的专家群及作品库,为这批艺术家提供相对优越的培养环境,帮助其实现艺术追求,提高艺术水平。对于有增值前景的艺术家,与其签订购买协议,约定其作品在社保基金理事会的公开出卖时,社保基金理事会享有优先购买权;又或者对于已经小有名气的艺术家,可以采用分红的模式,由社保基金理事会为其提供后盾支持,提高艺术家知名度,提高成交价格,这种方式可以在源头上有效地降低收购成本。
参考文献
[1]侯丽娟.社保基金投资艺术品市场的可行性分析[J].大众商务,2011,(5).
[2]戴建兵.我国投资性艺术品金融化发展及路径选择[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3).
[3]吴华.中国艺术品金融化模式研究[J].福建论坛,2014,(4).
[4]韩煦.艺术品投资市场将进入“新常态”[N].新金融观察,2015-05-25.
投资型人才培养模式 篇8
旅游投资环境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区域范围内旅游投资主体进行投资活动时需面对的所有对旅游投资这一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的要素、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和社会环境等。
(一)自然环境旅游产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决定了自然环境是旅游投资的基础性要素,自然环境和旅游投资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通常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意味着自然资源条件富足,其对投资的吸引能力相对较大,反之自然环境差的地区则不易吸引到旅游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旅游投资反作用于自然环境, 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旅游投资必须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容量。自然环境对旅游投资水平的影响主要通过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效用。
(二)经济环境旅游投资是一种经济活动 ,因此必然与经济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经济环境通常是吸引旅游投资的核心性因素。一方面,某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该地区的旅游供应水平和旅游消费水平,进而直接影响旅游投资水平;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旅游产业的基础设施水平,从而通过影响资源要素流通效率、旅游顺畅程度、旅游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等,间接影响旅游投资水平。经济环境具体通过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程度、涉外经济环境等要素对旅游投资产生影响。
(三)政治环境政治环境对旅游投资的影响主要是背景因素影响,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局势稳定、政策科学高效,则会对旅游投资产生较强吸引力,政治局势动荡,战争、疾病、灾害等频发则会使资金投入止步。另外,如果该地政策环境糟糕,对旅游产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在税务、工商、外贸、交通等方面层层设卡,甚至存在滥用职权、贪污腐败、地方保护等现象,则势必会使旅游者和投资者心存顾虑。政治环境对旅游投资的影响是通过政策环境、政府态度、官员廉洁程度等加以实现。
(四)法制环境 法制是规范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保 障性因素,法制环境同样对旅游投资环境具有保障作用,是吸引旅游投资的保障性因素。旅游者以及旅游投资者在进行地区选择时,该地区的法制环境是否优越、旅游产业市场是否规范,对旅游过程中产生的纠纷、意外状况等能否给予及时、合理的法制支持,这些都是必需考虑的要素。旅游产业涉及环节众多,每个环节都有相适应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共同作用营造了旅游投资的法制环境。
(五)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可以为旅游投资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是吸引旅游投资的支撑性因素。社会环境内容涵盖广泛,包括了除上述列出的因素之外的所有因素集合, 如科技、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社会结构、居民素质、活动规律等,其中对旅游投资影响较大的则是居民素质,具体表现为:首先,旅游产业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对旅游投资有极大影响,通常从业者素质高,则旅游投资能力就强;其次,旅游者素质的高低对旅游投资同样有极大影响,旅游者素质决定了对旅游方式是否理性选择和对旅游资源是否合理消耗;最后,旅游地的民众素质对旅游投资有极大影响,主要取决于旅游地居民对外来旅游者和旅游投资能否理性认识,适度支持。
通过图1具体概述旅游投资环境各要素同旅游投资的影响关系。旅游投资环境具体是通过对“旅游投资主体”和“旅游投资收益”两方面影响旅游投资。首先,对于旅游投资主体而言,旅游投资同任何一项经济投资一样,其目的通常都是追求收益最大化,而投资环境无疑会对投资主体的投资收益产生巨大影响,从而影响投资主体的投资决策。投资环境是投资主体必然要考虑的因素,优越的投资环境可以为投资收益提供最大可能,甚至成为决定投资收益的关键因素,因此任何投资行为都要对投资环境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尤其作为同环境关系密切的旅游产业投资, 只有确定了投资环境,才能进而确定投资形式、投资规模、资本结构、收益预期等一系列后继问题。其次,投资环境对投资主体的收益具有决定性作用,具体表现在:其一,投资环境涵盖了投资活动所需要的各种必要资源要素和配套资源要素,从而保障了投资活动获取收益的可能性;其二, 投资环境中的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等对投资活动的成本有重大影响,同时对投资收益的回收也关系重大,进而影响投资主体的投资效益,而政策、法律法规等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因素也会间接影响投资主体的投资收益。
二、旅游投资环境评价研究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人文复杂多样,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社会结构层次多样,地域间差异较大,因此对旅游环境科学合理的评估是保障我国旅游投资活动健康、高效的前提。
(一)旅游投资环境评价原则
(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旅游环境包含了自然、经济、政治、法制、社会等众多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相互关联、复杂共生的因素,因此在对旅游投资环境进行分析评价时, 首先必须要从宏观上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对旅游投资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全盘布局,系统规划,以求投资效果的稳健性;其次要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分解,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从不同因素对旅游投资的不同影响、不同机理、不同程度、不同性质等进行区分。旅游投资环境评价的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原则就是要在对旅游投资环境评价时,必须在宏观和战略基础上对微观和细节进行把握,在全面分析旅游投资环境各要素的同时,解决核心问题并兼顾次要问题,使环境评价更加体系化,更具科学性和实践性。
(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旅游投资环境的静态评价是指旅游投资环境必然是处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客观存在,因而对其进行评价,也必然不能脱离特定的自然和人文背景,力求达成紧密贴合实际情况基础上的评价机制客观性。同时,旅游投资环境又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无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体制改革、结构调整等,都会对旅游投资环境造成影响,带动旅游投资环境的改变,另外旅游投资自身也是一个不断变化、且具有复杂的内在运行机理的体系,是随着社会、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这就对旅游环境评价提出了“动态性”要求,即要本着变化发展的观点进行旅游投资环境分析和评价,从而使评价更加具有现实性,并能够随着相关因素的变化而及时调整、改进,确保评价机制的先进性。
(二)旅游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1)经济环境指标。经济环境具体可以分解为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两个指标。经济发展水平指标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特征和投资吸引力的重要标准,也是界定投资属性和投资容量的重要标准。经济发展水平涵盖了有关地域经济的人均生产总值、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消费水平、人均纯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基础设施水平指标衡量的是旅游投资的保障性,优越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增加投资收益的有效途径,也由此会吸引更多、更高质量、更长期限的投资。另外在众多基础设施指标中,交通运输设施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对旅游投资有着最为核心的影响。交通设施水平可以用路网密度来衡量。
(2)地理条件指标。旅游环境的地理条件指标主要是用来反映消费者到消费目的地之间的心理距离,是衡量旅游产品市场价值和发展前景的重要标准。地理条件可以从客运流量、人均客运时间、人均客运距离、私人汽车保有量、邮递及互联网等信息传输总量几个内容去做具体分析 界定。
(3)政治环境指标。政治环境指标是用来衡量政治环境对旅游投资影响力的工具。对于政治环境指标的衡量目前学术界观点不一,还未形成公认的分析方法,笔者通过对现有理论整理及研究,提出以“投资—资源”比来做定量分析的方法,即一定数额的投资能够获取多大程度的资源支配能力,定量上可以用国家预算外的资源投入量同投资总额的比值来计量。
(4)产业发展指标。产业发展指标包含了市场需求、产业水平、人力资源、旅游资源等内容。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指标的核心要素,是决定旅游投资的核心内容,也是旅游投资的动力源。这一指标可以用旅游消费时间、旅游消费人数和旅游消费收入来具体衡量;产业水平是指旅游产业的现状,如规模大小、质量高低、处于产业何种成长阶段等,越发达的产业水平意味着越大的投资吸引力。产业水平可以具体用景区固定资产额、景区营业收入、旅行社数量、旅行社收入、配套酒店客容量、配套酒店营业收入等来具体衡量;人力资源同样对旅游投资发挥影响,这一指标可以用旅游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及产业配套从业人员数量、学历结构、年资、薪酬等指标衡量;旅游资源同样是吸引旅游投资的基础,特别是在投资初期往往决定旅游投资的导向,旅游资源可以用景区等级、景点数量、景点密度来衡量。
(5)社会环境指标。社会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依托,社会环境指标反映的是旅游投资的持续性,可以用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城镇人口比重、人口年龄结构、就业率、薪资水平以及教育水平等指标具体衡量。其中教育水平是确保旅游产业能从社会获取专业人才和高素质旅游消费者的 重要保证,由此对旅游投资水平发挥更重要影响。
三、基于旅游投资环境的旅游投资模式分析
通过上述旅游环境评价指标,可以对旅游产业投资环境做具体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旅游投资模式。具体而言,基于旅游产业环境的旅游投资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一)资源主导型投资模式资源主导型是指在上述环境评价指标中,资源环境指标相对优越时适用的投资模式,该投资模式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地域景观作为吸引投资、获取投资效益的主要考量因素。资源主导型投资模式适用于自然环境优越、地域特色鲜明的旅游地投资,依托地域旅游资源对投资做有针对性的设计、规划,从而获取投资收益,如对温泉资源开发的投资、对自然风光开发的投资等。
(二)经济主导型投资模式经济主导型是适用于环境评价体系中经济环境比较优越的投资模式,其以雄厚的经济条件为基础,以现代化的旅游景观、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和高舒适度的旅游体验作为吸引旅游投资的核心元素,依此为旅游投资持续创造效益。经济主导型投资模式适用于经济发达,产业水平高、服务业发达的地区,如对会展旅游投资,对节庆旅游游投资等。
(三)综合发展型投资模式这一投资模式适用于经济发展水平具备一定实力、同时拥有一定数量的旅游资源的投资,可以依托经济基础充分开发和提升旅游资源价值。该模式以打造现代化服务水平下的旅游景观为吸引投资的因素,并依此实现旅游收益,如北京奥运旅游投资。
(四)基础薄弱型投资模式这一投资模式适用于经济评价较低、具备一定资源优势但开发难度大的旅游投资, 其环境特点为地区产业基础薄弱,配套设施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旅游投资条件恶劣。这一类型的投资出发点是自然和生态优势,其利润源也是自然生态,如对西藏旅游的投资。
四、基于旅游投资环境的旅游投资模式应用对策
(一)立足旅游投资环境,达成投资和环境的和谐共赢“立足旅游环境”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旅游投资环境是影响旅游投资的重要因素,因此旅游投资必须依托旅游产业环境,通过对旅游环境做科学合理分析评价,对旅游产业的经济环境、地理条件、政策环境、产业发展和社会环境做出科学的定性和定量评价,并基于复杂多变的产业环境实际确定科学的投资模式,由此提高投资效率,提升投资收益;其二,投资虽然能提升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并进而带动地区经济水平提升,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投资也同样会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此时的“立足旅游环境”则应强调环境对旅游投资的包容度, 旅游投资不应以获取投资利润为唯一目的,而是要兼顾投资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效益提升和改善。
(二)合理选择旅游投资模式,获取旅游投资效益旅游投资模式描述了旅游投资主体、目标、内容、要素等一系列旅游投资行为的整个体系,合理的旅游投资模式对旅游产业发展起到积极提升作用,也能够更快、更大限度、更高质量地获取投资收益。因此必须依托旅游投资环境的分析指标和评价机制合理确定投资模式。首先,要明确投资模式的适用条件,不仅要静态地分析旅游环境的各个指标要素,也要以动态的发展眼光及时分析和科学预测旅游环境的发展趋向,从而合理选择旅游投资模式;其次,依托旅游投资模式正确实施旅游投资活动,依据不同的旅游投资模式特点规划旅游投资实现途径,如对投资主体的权责界定、对投资对象的侧重权衡、对投资要素的组合运用,以及对整个投资活动施以科学高效的管理,确保投资沿着既定模式和目标进行,同时通过及时的环境评价策略对投资模式进行合理调整。
学前教育产业投资模式 篇9
一、民营资本投资学前教育机构是实现企业资产增值、保值的最佳时机
学前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方面是国家教育投资的总量有限, 另一方面是幼教投入在教育投资中处于弱势地位。也就是说, 有限的幼教经费分配不公, 造成了学前教育发展的极端不平衡。历年来, 参加中资教育研究所的政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 纷纷通过网站、会议和杂志等平台介绍当地教育的投资环境、相关法律和金融政策等, 表示当地放宽民营经济投资准入条件, 以促进民营经济更快地发展。例如, 江苏宿迁市教育将实行“一保三放开”原则。除力保九年义务教育之外, 将通过出售、拍卖和股份制等形式, 全面放开学前教育、普高教育和职业教育产权改革;同时, 推行教师人事制度改革, 让新聘教师进入教育人才市场。虽然改革期间经历了波折, 但是也充分盘活了有利于当地教育发展的资源,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又如, 2011年2月26日, 昆明市委、市政府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设教育强市和加快民办教育发展两个文件的通知》和《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 提出90%的学前教育机构将由财政以外的资金渠道支持发展。
与时下低迷振荡的证券市场、地产市场相比, 虽然教育领域在收益回报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 但企业投资学前教育, 其资产的安全性有着较好的保障。特别是在当前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传统幼儿教育机构面临着社会化转型和改制 (与原主管机构剥离) 之时, 正是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和资金充足的大型教育集团等民营资本介入的大好时机。
二、上市融资谋求长足发展是学前教育企业迎来资本时代的战略方向
自2006年新东方教育集团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以来, 中国本土的教育行业逐渐迎来了资本时代。据统计, 中国境内目前已有10余家教育行业企业获得创业资本的支持, 融资总额累计超过1亿多美元。正如启明创投董事总经理甘剑平所言:“中国拥有13亿人口, 是世界上教育资源最庞大的国家之一, 但中国的教育产业还处于初步扩张阶段, 发展潜力巨大。”2006至2007年, 新东方和弘成教育分别在美国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上市所形成的示范效应, 更是刺激了众多风险投资教育的热潮。事实证明, 无论是将教育作为主营业务进军国外市场, 还是将教育纳入到多元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板块在国内上市, 教育作为资本市场良好题材的价值都不容小视。
2007年, 天才宝贝早教机构中国区执行总裁刘慧琴女士在接受《中资教育投融资参考》专访时表示, 引入风险投资者准备走首次公开募股的道路, 是立足于品牌的长远发展战略。为了将与“天才宝贝”品牌美国总部签订的代理合同修改为最符合上市的相关条件, 他们还专程与美国总部斡旋商议, 内容包括品牌代理的年限、商业模式的构建和相关权益的分配。
三、品牌幼教机构和房产“联姻”能够满足业主的教育需求、提升房产附加价值
教育地产是指在楼盘达到一定规模后, 发展商按规划投资兴建学校, 只有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地产项目才有机会涉足教育地产。对开发商来说, 教育地产的概念增加了楼盘的一个卖点, 有助于销售, 增长了利润。现在, 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开始看重小区或者其周边的教育环境。于是, 不少房产商频频打出“教育牌”, 与名校联手, 为的是提升小区的综合素质, 更为业主提供实在的方便。
探究地产依名校地段走热的原因, 也并非单纯是地产商的炒作之功, 还和现在社会上对子女教育非常重视的现象有关。古有“孟母三迁”, 现今的家长购房置业则希望周边本身就有良好的读书氛围。而不少投资者也看好名校周边地产项目升值的潜力, 这也促使房地产市场上学校周边的楼盘一路走热。品牌幼教机构联袂名盘, 整合社会资源, 显著地提升了城市的功能和人们居住的品质, 成为开发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这也是教育地产发展至今的重要价值所在。
位于马家堡板块的北京“西马·金润家园”, 占地约35万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作为集健康、文化教育于一体的低密度成熟社区, “西马·金润家园”坚持把教育放在首位。它拥有丰台区唯一一所与北京大学学前教育中心合作的国际化幼儿园。这种“一站式教育体系”可以让小区的孩子在社区内完成大学以前的所有课程, 这样一来, 教育和地产结合在一起, 既满足置业需求, 又提高社区附加值, 实现优势互补, 彰显社区的教育地产价值。此外, 万科四季花城引进幼教品牌海丽达幼儿园, 耀江·丽景湾引进马荣国际幼儿园等案例也都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投资学前教育机构是逐步完善教育产业链、形成地域品牌的必由之路
当前, 通过拓展各级各类教育产业板块, 形成具有地域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完整的教育产业, 形成含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体系的品牌教育集团, 是目前重要的投资办学模式之一。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教育产品市场, 打造一体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教育品牌正成为教育企业追求的生存之道和经营目标。例如, 2000年, 大型私营企业集团——浙江慈溪市慈吉教育集团斥资3亿元、征地500亩兴建慈吉中学, 计划形成一所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在内的完整的学校。如今, 慈吉教育集团是一个占地500亩, 总投资达5亿元的大型民办教育集团, 成为小县城里的一艘“教育航母”。又如, 2002年2月8日, 经省工商局登记注册, 浙江海亮教育集团成立, 下辖两大校区、7个学部、5家子公司, 拥资4亿多。创办9年来, 现已拥有从幼儿园到高中170个教学班, 师生员工超过9 000人, 是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的民办学校之一。
五、投资学前教育机构是学前教育产品提供商的投资新航道
投资型人才培养模式 篇10
一、整合重组的前提与必要性
自1979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国外资本就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投资设厂, 《投资性公司规定》颁布前跨国集团的投资方式大体如下: (1) 跨国集团公司以其母体陆续在国内直接投资; (2) 跨国集团以其境外不同的控股公司陆续在国内投资。随着《投资性公司规定》及修订版的颁布, 跨国集团又增加了通过其在国内设立的投资性公司进行投资的方式。
对于跨国集团而言, 其在国内形成的分散、多头格局, 非常不利于其协调管理, 更不利于其整体运营战略的实施。整合与重组显得尤为重要和必须。企业资源的整合重组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 一定的决策措施, 对企业内外的系统功能、实体资源、信息、以及网络要素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评价, 从而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并且通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促进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通过要素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使所有要素能够像一个整体在运转, 从而实现系统之间的有效联系, 达到整体化目的及良性循环过程。跨国集团整合重组的目标, 同样是基于其多元化目标或产业链的拆分合并, 以及地域性资源的优化组合, 为整体经营战略而进行的调整, 也同样需要合理的管理组织架构与之配合, 协同作战。利润最大化, 成本最小化是企业一惯的追求, 因此, 整合重组应体现最小的代价和最少的成本。
整合重组从本质上说是股权转让和交换的一个过程。股权转让主要是支付对价的转让形式。这种按评估价格或谈判价格转让方式, 是对整合公司的价值进行重新认定后, 依据新的估价作为对价支付价格。但是对价支付也有相应的问题:其一, 《投资性公司规定》中明确规定:“投资性公司的注册资本中至少应有三千万美元作为向其投资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出资, 或作为向其母公司或关联公司已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已依法办理完毕股权转让手续) 未缴付完毕的出资额的出资, 或增资部分的出资, 或用于设立研发中心等机构的投资, 或用于购买中国境内公司股东的股权 (不包括投资性公司母公司或其关联公司已缴付完毕的出资额形成的股权) 。”这就是说投资性公司在满足上述规定的投资要求外, 还需要有余力来支付转让对价。换句话说, 投资性公司的规模必须足够大。其二, 由境内的投资性公司以收购集团在国内所投资公司股权的名义, 向境外支付对价, 也隐含着撤走资金的负面影响。其三, 如果支付对价的资金量巨大, 对企业的正常运营势必造成不利影响。其四, 因涉及到由境内向境外的对价支付, 势必会增加汇兑损失等财务成本。
二、整合重组模式选择
跨国集团内部的整合重组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间的并构、股权整合有着本质的区别和要求。其形式上的股权置换意义要远远大于一般实际意义上的股权转让与交割。跨国集团通过投资性公司平台进行的整合重组模式更侧重如下要求:整合重组应不涉及实际股权转让对价的支付, 即不发生股权转让项下的现金流;整合重组应当尽量避免因股权转让交易而增加税负和其他额外的负担。好的选择应该是增资模式, 即跨国集团母体公司将其在原各公司的投资, 以其历史成本价格, 作为增资额转增投资性公司的注册资本。这样, 既避免了单纯的股权转让方式中股权置换和对价支付所产生的问题, 更可以达到整合重组的目的, 又同时满足了不涉及实际股权转让对价的支付, 且不会因股权转让交易而增加税负和其他额外的负担。从政策层面上分析, 以股权增资方式, 本质上是以股权对价进行增资, 我认为类似于国营企业的债转股方式, 尽管债转股方式的政策范围并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 但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税务总局均有过此方面的指导性意见和先例。从技术操作层面上分析, 会计手段和会计核算均可以保障该增资方式的顺利实施和落实, 也均有成熟的案例可供参考。
所以, 跨国集团投资性公司的整合重组最佳方式是以跨国集团在原各公司的历史投资以成本价格作为增资额转增投资性公司的注册资本。
外商投资性公司的整合重组是集团内部的一种优化组合, 通过切实可行的既节约成本、又不涉及现金流的方法来完成整合重组是最佳的整合选择, 本文通过不同整合重组模式间的对比, 认为跨国集团以在原各公司的投资, 以历史成本价格, 作为增资额转增投资性公司的注册资本方式是最佳选择。其结果不但完成了整合重组的初衷, 更获得了一个增资后规模得到极大提升的投资性公司主体, 也使之成为彰显跨国集团实力的一个有利平台。
关于外商投资性公司整合重组境内投资企业的模式探讨, 是笔者在对中国相关投资规定、税法规定及其他政策性规定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其他项目的工作实践经验, 对个别问题进行了必要询证后拟定的。由于整合重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法律、财会、税务、外汇等方方面面, 同时被整合企业分散于各地, 情况千差万别, 细节繁多, 本文仅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同时也希望对今后集团公司进行整合重组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灵活运用风险投资模式 篇11
这些创新部门,其中包括独立进行研发的臭鼬工作组、新业务孵化器,他们往往突破了旧部门保守的官僚作风、森严的等级制度。也就是说,创新部门不仅应该是母公司内部的独立机构,它还应该具备以下要素:全新的领导、管理和组织方式;吸引并留住人才;增强创造力以及激发创新思想的新方法;新的预算和融资方式,包括风险管理。
这些要素对于实现风险投资回报至关重要,但也有可能是风险投资在实践中遇到困难的主要根源。
“关键”先生
风险投资对很多公司来说都是一个诱人的策略,这些公司或正在创造颠覆性的新技术,或是在与销售停滞、产业衰退作斗争的公司。20世纪90年代末,很多企业都引入了风险投资,它们在一夜之间迅速建立起新的创新部门。性急而富有进取心的管理者、技术型创新奇才迅速集结起来。在这个团队里,除人员外,还有丰富的资金、工作场所和计算机。而这些初创的部门常常设在独立于母公司的崭新研究室里,这更适合于执行大胆的新经济任务。
有些公司的做法更大胆,将其风险投资部门设立在离总部很远的地方,如帕罗阿尔托、旧金山等热门的科技型城市。
因为,风险投资对有些企业来说,被当成是一个必行的方案。它是挽救企业的关键,不只是次要的辅助研发计划。初创企业的模式往往能很好地鼓励创新,尤其对那些依靠技术推动、进行产业改造的知识密集型新企业。这种精神是众多商业传奇的起源,也是硅谷及其模仿者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原因。为什么不把这些因素融入到一个更成熟的企业中,培育一个富有创造力和动力的“企业内创”环境?为什么只有初创企业才能迸发出激情和活力、吸引世界顶级人才并创造出炙手可热的新产品?
做一个风险资本家
从互补的角度来看,风险投资远不只是建立新的风险投资部门、研发臭鼬工作组或者新业务孵化器。更全面的风险投资观念认为,企业能够成为真正的风险资本家。它们应该在公司内部建立风险资本基金,将公司大量现金投入到有希望成功的创新上。风险投资在财务上和战略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引起了企业越来越多的羡慕。于是公司风险资本(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CVC)的概念引起广泛关注。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统计,在1995年仅有126例风险投资,而到了2000年,这个数目已激增到2150例以上,总投资额度从4亿美元猛增到170亿美元。
有针对性的风险资本投资,不仅会像传统创业资本投资那样带来直接财务收益,也可能为母公司的战略和财务带来更为强大的增效作用。通过风险投资,公司可以更迅速地发现新技术和新业务。随着公司创业资本投资的发展和成长,公司投资人能够在参与或收购相关的初创公司,他们往往在创新上占据有利地位。如AT&T、伊士曼化学、通用电气、英特尔、时代华纳等都是被广泛关注的创业资本公司。
随着企业风险投资基金越来越受欢迎,其量越来越大,它们不断增加巨额的投资,并被用来进一步投资更多种类的业务。创业基金规模和种类的增长可以得到更为新颖的想法,进一步将其策略目标组合多样化,以获得更大的财务收益。值得一提的是,“互补”是企业风险投资融资时使用的标准词汇。
在实践中,互补的定义很广泛,如计算机公司可以创建卫生保健部门,消费品公司也可以建立电子商务子公司等。这些投资主要是依据,能够产生新的应用方法、新的市场逻辑,同时这些方法和市场会提高融资公司自身的产品和服务。其目标是建立一个更加良好的产业宏观环境,或是一个能使母公司繁荣发展的生态系统。
一把双刃剑
风险投资的历史漫长而坎坷。它在硅谷模式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然而,将其与一个企业的环境结合起来,这些因素有可能会产生或导致不希望得到的结果。
许多公司大幅缩减或关闭其风险投资、臭鼬工作组以及孵化器,甚至停止或者出售其风险投资组合中的大部分或全部。
在最近的科技浪潮开始之前,企业风险投资产生的效果往往不明显,有时候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它曾帮助艾克森公司更好地发掘出大量的研发成果、帮助企业内外开发、投资新产品和市场,这些成效在当时似乎是正确的。但在艾克森停止这一做法之前,其损失累计达到几十亿美元。经历了从太阳能、核能到信息系统以及办公设备等各个领域后,其创业抱负失去了动力,最终完全消失了。
一些很有希望成功公司的风险投资进行得也不顺利。每个新的风险投资启动时,企业都会炫耀吸收了大量投资。很快,它们开始衰退、被清除甚至干脆放弃。计划的破灭增加了投资活动所遇到的障碍,尤其是在草率而不加批判地执行计划时。正如《公司创新的新模式》作者们指出的那样,“大多数公司都尝试了某种形式的风险投资,而大多数都没有成功。”
灵活运用风投模式
然而,英特尔的例子有助于说明风险投资模式通常兼备可能性和不确定性,尤其有助于说明企业风险投资资本的运作。英特尔投资部(Intel Capital)是英特尔的风险投资基金部门,现已发展成为最大、最著名以及最成功的企业风险投资资本之一。没有哪家公司的企业风险投资活动能像英特尔那样引人注目。
除了财务方面的贡献,英特尔投资部的作用令人质疑。在战略方面,英特尔投资部的投资主要不在英特尔自身核心技术领域,而是有意地投资被其称为 “补充性”的新技术和业务上,并为其产品培养更丰富的生态系统。如,英特尔投资部曾公开宣布要通过其风险投资建立一个“Wi-Fi生态系统”。但英特尔的首席执行官克莱格·贝瑞特在同一时候谈到Wi-Fi的出现时指出,不是因为微软、英特尔或者思科说它将要出现,而是因为它的出现被大众接受,人们认为, “嘿,这个太棒了。”
作为一家产业主导的科技公司,英特尔连续获得的成功毫无疑问应该归于其大规模进行中的核心研发活动、制造业投资以及其核心新业务研发计划。如,英特尔的赛扬处理器就很好地证明了企业风险投资是作为企业创新关键的必要性。在公司近期的创新中,低功率、低价格的赛扬微处理器就具有突破性的重大创新。它体现了英特尔逆向而行的商业模式,在当时更大功率的芯片需要相应地大幅提高价格。
不过,英特尔的赛扬并不是诞生于秘密的臭鼬工作组,也不是在风险投资孵化器中商业化的,更不是通过英特尔投资部在大规模风险投资活动发现、资助并收购的。赛扬的出现得益于英特尔的高层,尤其是其当时的首席执行官安迪·格鲁夫,他不顾一切地抓紧时间,执行核心创新计划。当时,格鲁夫将赛扬升级为公司的研发核心以及管理的重心,这样做有助于显著提高英特尔在微处理器上的持续优势。随后英特尔其他的重要项目,如迅驰移动和无线芯片等也遵循了这一非风险投资模式。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对于那些有兴趣找到利润驱动的企业创新源泉的人们来说,英特尔投资部可能并没有指导意义。它的繁荣更像是母公司大规模研发、战略及金融要素的一个副产品。但英特尔投资部的例子让我们看到,在企业内部如何灵活地协调风险投资,以及企业其他部门的关系,以产生巨大的整体效益。■
总裁声音
对于成熟的企业而言,它一定是能为社会、为客户、为员工创造快乐,这一点与狼性文化有着根本的不同。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认为,人性化的文化氛围是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一般的通论都是不对的,事业的成功是很短暂的,其中还有人和市场的因素。如果你想从别人身上学习到不同的事情,你就必须要谦虚。
——原美国迪吉多电脑公司总裁欧·肯森指出,很多人对成功的解读断章取义,最终会掉进了陷阱。
当你把目前的工作做好并做出成效,下一个机遇就会主动找上门。
——通用汽车公司副总裁戴安娜·特朗布莱说,管理者应该专注于手头的工作,而不要过分担心错过下一个机会。
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是一个企业家必须具备的。
——在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董事长田溯宁看来,创业者眼中的事业必须大于他自己。
专注,就是要拒绝数以百计的好创意,但你必须从中精挑细选。创新,就是对一千条创意说不。
——苹果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称,让他感到自豪的不仅那些做到的事情,还有那些选择不去做的事情。
为了钱去创业,那是很肤浅的目标,而且,这些创业者往往不会取得成功。
投资型人才培养模式 篇12
1.1 我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发展现状
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一种主要由财政出资设立的, 不以盈利为目的, 旨在引导社会资金设立创业投资企业的政策性基金。从2006年3月国家开发银行联合中新创投在苏州工业园区设立10亿元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开始, 北京海淀中关村、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地纷纷设立了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现在这类基金已经迅速发展到近10家。
1.2 我国引导基金模式存在的缺陷
虽然我国到目前为止已经成立了十余只引导基金, 对促进创业投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从这十余只引导基金的模式来看, 都是由政府财政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出资设立的引导基金, 没有有效地利用民间资本。因此这种模式的最大缺点是没有有效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本。结合我国现实的国情, 寻找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模式, 真正实现引导基金的引导作用, 适逢时机。
2. 创新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新模式———信托模式
2.1 信托模式的含义
所谓的信托模式就是政府财政拨一定数额的款项, 以这部分财政资金作为担保资金, 委托信托公司发行信托收益凭证, 再将发行信托凭证筹集的资金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由于我国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 因此各地政府应该根据本地的条件来实施信托模式。也就是说有条件的地方由当地政府财政出资, 将这部分金额作为担保金额, 联合信托公司发行信托收益凭证, 再将发行信托收益凭证筹集的资金设立引导基金。没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以委托中央政府按照这一流程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2.2 信托模式的优点
2.2.1 符合保本微利的经营原则, 又能较少动用财政资金
2006年我国财政支出40422.73亿元, 比2005年增长19.1%, 占GDP的比重达到19.17%, 财政赤字2162.53亿元。2007年以来, 我国通货膨胀率持续在高位运行, 政府财政支出相当大一部分比例用于对三农的转移支付支出, 此时由政府财政出资设立引导基金, 必然会加重财政负担。信托模式采取由政府财政出资设立一家具有独立法人的投资公司, 并由具有基金管理背景的专业人士负责投资公司的日常运行和负责引导基金的运转。该公司委托信托公司发行信托受益凭证 (信托受益凭证可以滚动发行, 像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一样) , 并以其运营资本为限, 对该信托受益凭证进行担保。投资公司再将所筹集的资本设立引导基金。一般来讲信托受益凭证的收益率较同期银行存款利率高, 但是又较普通的基金收益率要低, 信托受益凭证的收益率, 一般在同期银行存款收益率的基础上, 上浮30%-50%, 因此通过信托模式设立引导基金和引导基金的保本微利经营原则是并行不悖的。另外信托模式中, 通过投资公司可以将引导基金的资金来源, 从政府财政出资演变为由社会资本出资, 政府资金在这里只是间接的起到担保的作用。担保资金在同等程度上必然较政府全额出资设立引导基金要少得多, 因此信托模式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少财政支出压力, 特别是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政府而言, 更能有效缓解财政资金压力。
2.2.2 政府信用做担保, 提高信托券的信用水平
在信托模式中发行的信托收益凭证有政府做担保, 因此信托收益凭证有到期还本付息的能力, 信托券较一般的信托券信用要高, 能够吸引较多的投资者。首先信托券对那些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投资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其次对机构投资者也有较大的吸引力。如保险公司、社保基金等, 这些机构投资者的资产组合既要有能带来高额收益的资产, 也需要能保证资金安全性的资产, 信托券由于有政府担保, 正好符合这些资金安全性的需求。
2.2.3 我国储蓄总额庞大, 潜在投资者较多
一方面, 从2004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持续超10万亿;另一方面, 我国股票市场在经历了2006年—2007年牛市后, 股票指数从6000多点降到目前的3000多点, 跌幅将近50%。投资者的信心受到打击, 股市成交量萎缩。这一方面固然表明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不顺畅, 另一方面也表明私人投资者能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
2.3 信托模式的设立
按照信托担保模式的要求, 由政府 (或联合国家开发银行) 出资成立投资公司, 再由这家投资公司委托信托公司发行受益凭证, 为了保障投资公司资金的稳定性, 信托受益凭证应定在3-4年时间, 其后的资金来源可以通过滚动发行, 或者是引导基金分红部分来偿还前期发行的信托受益凭证。这家投资公司可委托政府寻找著名基金管理公司经营。再将发行信托受益凭证所得资金设立引导基金。基金为封闭式基金, 封闭期为10到
中国期货市场风险控制问题研究
高辛欣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重庆400067
摘要:期货作为金融衍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产生和发展源于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与风险管理的实践要求, 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我国期货市场直接由政府推动产生, 其建立源于价格体系改革后经济稳定的需要。然而, 由于我国期货市场发育时间太短, 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 其中风险控制成为业界的一个中心话题。如何有效地控制、化解风险, 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的功能, 成为期市组织者和管理者不可回避的问题。
关键词:期货市场风险成因风险控制
1.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
我国期货市场经历了超常规发展的初创期, 也经历了问题迭出的整顿期, 经过数年的整顿, 我国期货市场又开始了新的放量增长, 而且是在一个更加规范更加理性的市场体系中。
中国期货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初重新开办以来, 历经了曲折和坎坷, 从雨后春笋般地萌发, 继而市场风波迭起、风险陡生, 进而被视为“洪水猛兽”加以治理整顿。经过多年的清理整顿, 中国期货市场走上了规范发展的道路, 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纵观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史, 可分为四个重要阶段:期货市场的理论准备与初步试验阶段 (1988-1991) ;期货市场的试点发展阶段 (1992-1994) ;期货市场的规范与调整阶段 (1994-2001) ;期货市场的恢复与发展阶段 (2002-现在) 。
2.期货市场的风险及其成因
在我国期货市场的试点过程中, 风险控制始终是业界的一个中心话题, 许多观念在人们头脑中已根深蒂固。无论是监管
15年。基金的规模可小一些, 这样更有利于基金的灵活运作和有效竞争, 也利于减少管理风险。
3. 完善我国引导基金模式的政策建议
3.1 大力推进担保业发展
在信托模式中, 担保业的作用不仅起到对创业企业担保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间接地起到资金放大的作用, 担保业发展与完善程度, 直接关系到引导基金的资金放大倍率。所以政府应当大力发展担保业, 壮大担保公司的规模, 为切实发挥解决创业企业融资难的作用, 也为促进引导基金的有效运营提供保障。
3.2 为民间资本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氛围, 调动私人创业投资热情
在信托模式中, 民间资本既是引导基金的主要来源, 又是企业后续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政府应当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调动私人投资者创业投资的积极性。
3.3 转变政府职能, 变直接投资为间接投资
在信托模式中, 政府财政出资并不直接设立引导基金, 而是通过设立一家投资公司间接的设立引导基金。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只是引导基金的担保人。在整个流程中, 政府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只是担保人的作用。但是又因为政府做为一个部门, 还是交易所都以不出风险为首要任务。这种谈风色变的观念, 严重地影响了期货市场的发展。必须对风险和风险控制进行理论上的深入研究, 改变一些不科学地观念, 才能够解放思想, 推进期货市场的发展。
2.1期货市场风险来源
从我国历史上出现的风险事件中, 梳理出来的风险来源, 有如下几个方面:
1) 由于我国期货市场早期曾有过暴利现象, 不少金融机构、现货企业纷纷以各种形式进入期货市场, 经营管理不规范性大大增强。这使得期货市场情况变得更为复杂, 使原本经营风险就很大的期货市场经营管理的风险扩大化。同时迅速发展的机构和业务与近乎空白的经验之间的矛盾是期货公司管理滞后的一个实际问题。而管理滞后对于期货公司来说, 意味着内控风险、事务风险、经营风险的发生。
2) 期货行业属于高风险的行业, 由于其特殊的行业背景,
特殊的主体, 其作用往往会超出一般投资者的作用, 甚至会干扰引导基金的正常运转。因此为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设立, 政府必须要转变观念, 变原来的“直管”和“直接投资模式”为“市场化监管”和“间接投资模式”, 提高政府监管的效率, 促进引导基金又快又好的发展。
3.4 改善创业投资的投资环境
一地创业投资的发展程度, 不仅与本地的资金支持直接相关, 也和当地的创业投资环境密切相关。设立引导基金不仅要吸引当地的民间资本、金融机构的资金投资, 更要吸引国外优秀的基金管理公司和创业资本投资我国的创业投资业。政府应该在注重引资的同时, 加大创业投资环境的建设力度。
摘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旨在引导社会闲散资金投资于初创期创业企业, 有效地解决其融资难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现有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模式的研究, 认为当前我国设立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模式存在某些缺陷, 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新的引导基金的模式——信托模式。
关键词: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担保模式
参考文献
[1]郝丽萍, 谭庆美.不对称信息下中小企业融资模型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2, (5) .
[2]夏恩君, 苏广领, 闫绪娴.风险投资中的信息不对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4, (4) .
[3]刘健均.境外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运作模式与启示[J].中国科技投资, 2006, (10) .
【投资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荐阅读:
直接投资模式08-22
人才投资11-03
人才培养投资学08-01
多元化投资模式06-19
投资者行为模式09-20
养老地产投资新模式10-28
投资公司运营模式11-26
风险投资组织模式分析05-10
MOOC教学模式投资学05-17
房地产投资合作模式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