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的思维

2024-10-11

战略的思维(精选12篇)

战略的思维 篇1

“针尖”式生存, 那绝非自谦, 而是体现了一种值得重视的战略思维:既可称得上扎根于现实的微战略, 又充满了对“自我大异”的确信。

华为最终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或许还面临着诸多考验;而当其2013年以2390亿元人民币的年收入首超爱立信、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电信基础设施供应商之际, 任正非在华为年报CEO致辞中关于“在针尖大的领域里领先”的讲话则令人尊敬。“针尖”式生存, 那绝非自谦, 而是体现了一种值得重视的战略思维:既可称得上扎根于现实的微战略, 又充满了对“自我大异”的确信。

微战略:自我的“大异”

随着微博、微信的普及, 微战略似乎属于微传播、微广告、微电影、微终端、微营销等微文化现象的产物。实际上, 经济在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趋缓, 微战略的提出是企业做大做强的版图扩张受限的一种清醒, 是对做大做强战略的否定之否定和“自我”约束。任正非清醒地认识到, 华为“只可能在针尖大的领域里领先美国公司, 如果扩展到火柴头或小木棒那么大, 就绝不可能实现这种超越”。

任正非的解释是, 盲目创新发散了公司的投资与力量, “在针尖大的领域里领先”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聚焦。由此看出, 相对于跨越式发展、泛多元化等宏大叙事式的战略思维, “针尖”式生存当属一种微战略。微战略之“微”, 是相对于同质化竞争中的彼此之间的差异:尽管是犹如“针尖”微小的差异, 也足以使企业“炫”起来, 弥足珍贵。当然, 这种差异是更优异, 能够得到市场、客户或消费者认可。微战略之“微”并非微不足道, 而是可以形成令人叹为观止的“长尾”。微信从0到突破2亿用户, 只用了14个月时间。截至2013年底微信月活跃用户达3.55亿, 超过了联通、电信移动用户数。由此可看出, 微战略背后的思维模式就是企业的“自我”大异。

从做大做强到践行微战略, 并非战略退却, 同样是具有进取意识的表现。任正非在去年年底的企业业务座谈会上表示, 未来的3-5年是华为抓住“大数据”机遇, 抢占战略制高点的关键时期。华为在互联网思维的诱惑面前避免盲目铺开摊子, 将“针尖大的领域里领先”作为既定战略, 正是为了更好地在组织变革中“提升作战部队的作战能力”。须知微战略之“微”不是指某一绝对量之小;相反, 即使是很小的差异, 实体也可能很大, 大到华为那样的“管道”。在信息领域“未来能为太平洋那么粗的管道做铁皮”, 那是何等的宏伟。互联网的数字物流需要更大、更粗、更快的管道支撑其不断增长的大数据流量, 华为将核心竞争力聚焦于这样的“管道”, 无疑能够得到新的更大的战略增长空间。

毫无疑问, 在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电信基础设施供应商的情况下, 任正非提出“针尖”式生存当是举重若轻, 属于“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企业版。只要发现一个战略机会点, 华为就有能力挥巨资将千军万马压上去, 进行后发式追赶。这是它和中小企业不一样的地方。然而就聚焦而言, 华为自我大异的思维无疑具有普遍的启发意义。随着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日益重要和竞争的加剧, 无论是成功的企业还是正在成长的公司, 都会发现“路越走越窄”。这其实是自我大异的另一种说法, 需要企业将问题当做答案, 主动在自我大异中将路走“窄”。而转型并非另铺摊子, 与其继续在多元化中盲目扩张, 不如在产业链的诸多差异化环节中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空间, 以微战略取得新突破无疑更为明智。

伟大源于自我积累

2014年4月下旬央视的一期对话节目中, 主持人问特斯拉公司的CEO埃隆·马斯克:当你在做电动车时, 奥巴马政府颁布了新能源的相关策略, 那么, 特斯拉公司的成功是否与此有关?马斯克则给予了否定的回答:当我们创建特斯拉时, 政府还没有电动车的激励政策, 也没有任何人讨论这个问题, 我们也没觉得政府会给我们任何激励政策。且不管马斯克的回答是否属实, 可以肯定的是, 我国企业在制定做大做强战略时, 的确存在着刻意利用或寻求政策支持的惯性。而进行微战略的思维就是要走出这种惯性, 真正立足于自我的大异。

反过来说, 自我的大异关键在“自我”:既需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发挥自己的优势, 更需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应变求发展。事实上, 企业只要真正实施微战略, 完全可以基于自己的力量稳步前行。正如艺术家杨丽萍所说:好的艺术不需要“救济”。一些企业之所以要宏大叙事, 往往就是为了获取资源倾斜、分享政策优惠。尽管他们可以屡屡如愿, 而一旦政策调整, 他们就会被打回原形。在2014 (第六届) 中国商界木兰年会上, 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指出, 国家实行节能补贴的时候, 一些家电企业都发达了;第二年政策一废除, 这些企业就亏损了。

当然, 自我“大异”靠自我, 并不是说政策环境不重要。在自我积累中坚持自主创新也并非拒绝合作, 相反, 越是坚持自我大异的思维越需要合作, 越离不开合作。任正非指出:“如果只想独霸世界而不能学会给盟友分蛋糕, 华为就是成吉思汗, 就是希特勒, 就将以自己的灭亡为下场。”作为自我约束, 大异的“自我”就是自己为自己划定边界, 在边界之外对别人的自我予以充分的尊重。华为高管徐直军认为, 华为企业业务的定位是产品提供商, 销售与交付则通过发展合作伙伴的方式。另一位高管张顺茂的解释更为具体:华为“不越界和合作伙伴在业务领域产生竞争。另一层含义就是指华为放弃原来从研发、销售到服务一条龙的模式, 在客户界面与合作伙伴签约和服务。”

有道是“一滴水见太阳”, 源于自我积累的微战略并非井底之蛙, 需要以时代需求为大背景。微战略确立之初就应当以世界数一数二的水准为最高纲领, 包含着数一数二的成功基因。为了取得微战略关键性的突破, 甚至不惜破釜沉舟。虽然不能保证能够一举成功, 但一定是越挫越勇;失败后从自身找原因, 以便重新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讲, 自我积累也是一种执着。这种执着与什么赚钱干什么有根本的不同, 积累的不仅是资金, 更多的是宝贵“才富”, 最终有利于成就伟大。

在微创新中成就自我

对于自我的大异之“异”, 如果横向的、静态的来看, 那是对差异的分析;如果从纵向的、动态的来看, 那就属于创新, 是一种新异。即使这种新异在当时微不足道, 其价值也不可小觑。自我大异的执着就是对微创新的持之以恒, 任正非将其称之为“乌龟精神”——认定目标, 心无旁骛, 艰难爬行, 不投机、不取巧、不拐大弯, 跟着客户需求一步一步地爬行。这其实正是从“针尖”式生存走向伟大的路径, 仍是反求诸己。

首先, 微创新得到市场认可靠的是自我超越。市场上的成功固然不是自封的, 似乎由不得自己;然而, 企业可以牢牢把握的正是不断自我超越。顺利的时候不能满足现状, “要敢于打破自己的优势, 形成新的优势”。如果自己不能超越自己, 就会很快被别人超越。正如任正非所说, 如果不能打破华为的传统优势, 别人早晚也会来打破。当然, 超越自我不是见异思迁、好高骛远, 而是脚踏实地, 努力把眼前的事情做得更好, 精益求精。在遭遇挫折时绝不气馁, 需要在自我超越中进一步显示实力而不是抱怨环境。

其次, 微创新需要在自我批判中不断焕发活力。中国人对“小”与“大”的辩证思维颇为俄罗斯人所称道, 有书介绍说:中国人从不忽视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 因为在他们看来, 小事物中常蕴含着大道理, 所谓“见微知著”、“以小见大”。微创新的意义同样如此, 只不过对微创新“见微知著”的敏感性源自于深深的忧患意识和自我批判精神。本世纪初, 正当华为发展势头十分良好的时候, 任正非在企业内刊上发表了一篇《华为的冬天》。“冬天”自此超越季节成为危机的代名词, 至今仍然对华为发挥着警醒、警示作用。后来, 这种忧患意识又表现为强烈的自我批判精神。其背后的逻辑是:恐惧造就伟大。战胜恐惧, 战胜不安全感, 其实就是企业走向成功的过程。当然, 自我批判不是搞运动, 而是要毫不懈怠。

再次, 在对微创新不断自我整合中实现跃迁。企业的自我大异实际上是对团队中每一个人自我大异的整合, 因而企业的微创新也可以称之为微整合。当然, 整合并非简单地拼凑, 而是要善于匹配, 使得个体的微创新能够在团队中实现优势互补, 产生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华为曾经承认自己没有一流的人才, 而它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一流的电信基础设施供应商, 就是因为能够将现有人才的能量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叫做“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目前, 华为从事产品与解决方案的研究开发人员约7万名, 占公司总人数的45%。这么多研发人员单个研发成果也许竞争力没有那么强, 但聚合起来就非常强大。人们有理由相信, 有如此规模“乌龟精神”的积聚, 华为一定能够成功应对“特斯拉”式的挑战, 创造出新的辉煌。

有道是“一滴水见太阳”, 源于自我积累的微战略并非井底之蛙, 需要以时代需求为大背景。

战略的思维 篇2

主讲:张文 时间:2007-11-27 今天跟大家一起来探讨,蒙牛之道,我们来看一下,蒙牛五年怎么做,200倍速的增长,大家知道在昨天前天,也就在这个酒店,这个会展中心,同样是在这个地方,全世界第27届世界乳业大会,在这里开,那么在这里,昨天上午当它闭幕的时候,颁发了三个金奖就是大奖,这三个大奖无一例外,全部被蒙牛囊入怀中,这是世界乳业大会有史以来,第一次颁给中国人,中国的企业,中国的乳业当中,第一个拿到奖的是蒙牛,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三个大奖,集于一家企业的也是蒙牛,也是唯一的一次。这两次的唯一,代表了蒙牛,今天在全世界乳业的地位,那么在座的各位,不要以为蒙牛生下来就这么大,在1999年的时候,它刚刚成立,是一家一无市场二无资金,三无工厂的这么一个状态,这样的一家企业在中国很少,1999年到今天为止,只有这么短短七八年的时间,做到了中国乳业的第一名,做到了我们液体奶酸奶,包括我们的液体奶冰激凌,酸酸乳饮料的第一名。它到底是怎么做的,想跟大家介绍一下经验。

蒙牛的第一包牛奶,不是出自于内蒙古,而是出自于哈尔滨,蒙牛第一支雪糕,不是出自于呼和浩特,而是出自于包头,我们分别,跟我们的合作伙伴去谈,你们的设备闲置没关系,承包给我,我给你一个配方,我给你一个质量标准,我给你一个品牌,这个品牌叫蒙牛,你只要照单生产出来,符合中国的国家标准,全部由我来收购,400多号人全部进入了市场,我们先来讲,这家公司是怎么成立的。1999年2月18号,拿着这800万,我们跑到了工商局去注册,注册完了,到了2月18号这一天,我们在内蒙古找了一个大礼堂,小学的大礼堂,当时大家都很清贫,开始开会,牛根生在台上说,来我们公司成立了。既然公司成立,就要定目标吧,定个目标吧,所有人都没学过战略,谁也不知道,所以你一言我一句,我一言你一句,大家莫衷一是。这个时候终于有人跳出来了,说牛总我们不要那么虚了,什么目标不目标的,我们第一年赚来的钱,只要能养活我们这400多号人,能让我们400多号人的生活水平,不要低于当年在伊利的水平,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这一句话引得所有人认同,大家可以计算,在内蒙古,要养活400人大概要多少钱,这些钱转换成利润,利润转换成营业额,最后定下来,1999年那一年,至少要做三千万,蒙牛的第一个目标是三千万,三千万的营业额,大概能养活400多号人。1999年在一无工厂二无市场,三无资金的前提下,所有人拼命努力去做,最后完成多少,不是三千万,最终完成的是,四千万的营业额。

公元2003年,中国经历了一场非典,内蒙古是非典的重灾区,在这样谣言四起的时候,牛根生当机立断,把整个工厂全部给封闭起来,所有的员工吃喝拉撒睡,全部在工厂里面,当时公司有个明文规定,谁离开工厂半步,视作辞职,蒙牛集团将永不录用,整整把工厂封闭了两个月,为了公平起见,我们有三个副总裁,一样被子铺盖卷进工厂,两个月时间不允许回家。那么像牛根生总裁,像我这样的副总裁,我们当时,在呼和浩特市区内办公,我们的工厂在和林格尔县,所以我们也被通知,两个月时间不能进入工厂,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保证了质量,其实更保证的是声誉,同意吗。2003年就在这样危机的关头,蒙牛完成了多少不是42个亿,最终完成的是45个亿,成为历年来,中国民营企业的成长冠军,以一天赶超,一个竞争对手的速度,我们在短短的四年时间,三年半的时间,赶超了1172个竞争对手。

2004年又到了不是,又要定目标了,目标多少90个亿,能不能完成说90个亿很简单,90个亿能不能完成,能不能。能。为什么能,只要内心相信,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如果在今天上午,只听到这么一句话的话,我相信我的演讲是失败的,我们要知道,老牛用了什么样的魔法,让所有人从不可能,最后变成有可能呢。2004年的目标真的是90个亿,2004年为了要在香港上市,我们对外的宣称的目标,是80个亿,对内的目标是90个亿,最后我们完成了多少呢,一共完成了98个亿,一夜成为中国乳业,包括中国液体奶的第一名。就这样完成了,讲了这么多,我相信我们在座的,坐在这里,不光是要听蒙牛,我们来看一下,蒙牛到底能不能复制,很多人说了,蒙牛是个特例。我想它首先不是新兴的行业,它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制造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相信它可以复制。第二蒙牛为什么,在传统的制造业可以高歌猛进,我们从一个学者的角度,去帮它总结,作为一个总裁,创业型企业家的总裁,我们发现,蒙牛大概有五种战略思维,这五个战略思维,我们认为蒙牛的成功之道,它的功劳绝不可抹杀。第一个叫治理结构,蒙牛这家企业,为什么会高速成长,因为它的治理结构,我们看到民营企业当中,非常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一个企业它的治理结构好坏,是让所有的员工,把这家企业到底是当成自己的,还是当成别人的,这个很关键。

牛根生在最早,牛根生最佩服的两个人,第一个毛泽东,第二个邓小平。他很佩服毛泽东,虽然高中毕业,不过在这个当中,他学了大量的历史,曾经我跟他做过一个交流,我说牛总,你这个治理结构,你把股权分得那么细,400多号人都有股份,所有的中层以上干部都有股票,我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做,牛根生说了一句至理名言,他说张文你永远记住,做企业我做了那么多年企业,企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他告诉我,企业的本质是再分配问题,这是2003年,有一次我跟牛总交流的时候,他说的一句话,他说企业的本质,是再分配问题,治理结构,想想看对不对呢。对有道理,我们记得很清楚,这个话不光是牛根生讲的,他所崇拜的毛泽东,毛主席就是这么干的,当年共产国际小组,所有人从法国回来,所有的人,大家都在告诉中国的老百姓,我们要建共产主义,我们要做共产主义,我们要建立共产主义。不过我们忘记了,当年中国,四万万五千万同胞当中,近四亿多人都是农民,你跟他说共产主义,他听得懂吗,听不懂对不对,最后只有毛主席他不讲,他讲什么,他讲的是打土豪分田地,再分配问题,所有农民一听有道理,跟着他闹革命了,那说明什么,再分配问题,是让所有人,站的位置不同的关键所在,蒙牛的治理结构,让我们看到,它成功的法则。我们在这里,所以在蒙牛,他不提再分配问题,他是跟我私人讲,在蒙牛有一个企业文化,叫做耕自家的田,蒙牛的企业文化告诉所有人,耕自家的田,你的游戏规则,你的治理结构,你内部的制度,能不能做成,让所有人感觉是耕自家的田,不是为别人打工,这个就是蒙牛成功的地方,耕自家的田,不是耕别人的地。

第二个我们发现,优秀的创业型企业家,最关键的一条,整合资源的能力。在座的各位,一个企业做得多大,并不代表你手上拥有了多少资源。我们发现,经常手上拥有资源的人,却用不好资源,牛根生就在一无市场二无资金,三无工厂的前提下,创造出那么大的一个业绩出来。怎么回事,因为在全中国,我们看了那么多企业家,我们发现,牛根生整合资源的能力是极强的,他可以说是,整合资源的大师级的人物,真的,当所有东西没有的时候,他怎么办,他用整合的方式,蒙牛从一开始,就整合工厂,蒙牛率先提出的是,叫做托管工厂,整合不是它的资源,托管,蒙牛在2000年的时候,在中国很多租赁行业,还没有起来的时候,蒙牛率先提出设备租赁,我们找了一家租赁公司,我们买利乐公司的机器设备,生产牛奶的机器设备,我们买不起怎么办,找一家租赁公司,由它出钱,把机器买下来,租给我们,我们每个月付租金,你发现没有,整合资源,所以蒙牛在这样的前提下,整合资源的能力,是它重要的能力,第三造势的能力,蒙牛的造势能力极强,在座的各位,针对一个老百姓消费的产品,人家怎么知道你,我们提出造势的能力,比方说,牛总在以前开的很多乳业会议,他永远坐第一排,为什么,不是为了这个地位,而是让所有人都看到他,在座的各位也知道,当中央电视台各个电视台,在扫镜头的时候,往往第一排一定扫进去,对不对,所以牛总开任何的会议,永远坐第一排,当时蒙牛很小的时候,他也抢着坐第一排为什么,造势的能力,当然,这样的例子在后面比比皆是,蒙牛到2002年2003年,还不是乳业第一的时候,只要乳业有任何的风吹草动,蒙牛都积极跟报纸媒体去交流,谈蒙牛的观点,这件事情我们的观点是什么,那件事情我们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他让所有人都记得,蒙牛蒙牛蒙牛,最后的结果大家很清楚,2003年我们都听到,很多老百姓是不知道的,说你们蒙牛,是不是已经做到第一了,其实当年我们根本不是第一,现在才是第一,它就不造势了,你发现没有,牛根生就不造势了,这个是第三个。

第四个事件营销的能力,蒙牛最擅长的一种营销,叫事件营销,大家都知道,广告很少有人看,大家也知道,在座的各位不要说别人,你们晚上看电视,电视剧当中插播广告,您告诉我您一般干吗去,洗手间倒水调台是不是,没有人看广告。既然是这样的话,你的广告费大量都是浪费的,怎么办,蒙牛创造了一种叫事件营销,你不是广告不愿意看吗,我们不做广告,新闻愿意看吗,愿意吧,我们就捆绑新闻,这简单地称叫傍大款,谁愿意看我们就傍那个。所以我们做了很多,小企业的时候我们就在做,小企业时我们傍谁,当天蒙牛很小的时候,我们傍谁,我们傍伊利,在内蒙古,蒙牛的第一个广告,第一个广告是什么,大幅的广告写着第一句话,像伊利老大哥学习,第二句话,誓做内蒙古第二品牌,当年蒙牛根本不是第二,第二是谁,没人记得住,大家只记得伊利干得挺好,我们一捆绑伊利,伊利没话说了吧,它不能说你不能叫我老大哥,那不行吧,誓做第二品牌,所有的老百姓想,第二品牌是蒙牛记住了,小企业是这样捆绑。

当我们做得比较大的时候,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2003年我们捆绑了一个大款,这个大款叫神舟五号杨利伟,神舟五号上天了,杨利伟上天了,蒙牛跟着上天了,成为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有没有,当所有人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时候,永远想的是,蒙牛傍了一个很好的大款。2005年我们又傍了一个,很大的大款,这个大款就是超级女声,所以这种事件营销的能力,在中国蒙牛独一无二,最后我们发现,华商的价值观社会责任,这种华商的文化,在中国做企业,跟老外真的不一样。国外的这些MBAEMBA理论,不见得能用到中国,比方说,我们中国有中国人的一种思维,牛根生做的捐股,我们发现,这是中国商人的一种价值观,我把它归纳叫做华商价值观。中国的商人不愿意出头,中国的商人叫枪打出头鸟,有没有,所以牛根生很聪明,他把所有股票全部捐掉了,在社会上所有人都说蒙牛好,为什么,赚来的钱,你看又是送牛奶,我们现在要在全中国,响应温家宝总理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小学生,一天一斤牛奶。好温总理说话了,我们干,我们现在一年大概要有,上千吨的牛奶要送掉,所以蒙牛的捐股也罢,还是送牛奶到农村也罢,这都是我们总结的,叫华商价值观,有没有好处,有好处。我们浪费各位一点点事情,告诉你一个案例,中央九个政治局常委,有八个到过蒙牛,其中吴官正到蒙牛,牛根生后来跟我们,他说我接待吴官正书记,比接待胡锦涛总书记还紧张,为什么,人家是纪委书记对不对,好了,他那天告诉我说,牛根生去接待吴官正书记,跑到吴官正面前说的第一句话,你知道怎么说的,他说吴书记,我已经把所有的钱全部捐掉了,在我的带领下,我们所有的高管都纷纷捐钱。吴官正是江西人不拘言笑,对不对,那天哈哈大笑,拍着牛根生的肩膀说,这娃子聪明得很呢,在座的各位,今天所有的高管纷纷落马,今天很多民营企业的老总,牵涉其中,此话不谈所有进监狱,永远都跟一个字有关,哪个字,贪嘛钱嘛,就跟这个钱字,不管你贪也好送也好,不管你怎么着,永远跟这个字有关对不对,老牛说了,我把所有的钱都捐助了,你还拿我怎么着呀,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我们不要说华商价值观,说得那么深奥,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同意不同意,同意吗,所以这个我们跟大家总结出来,总裁的战略思维。

陈东升的“92派”战略思维 篇3

他是 “92派”一词的发明人和领军人物,新儒商的代表,自谦“经济学票友”;他是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理事长,发起设立经济理论创新奖、丘成桐中学数学奖;获“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家”“最具思想力企业家”“未来15年可能影响中国商业进程的5位人士”“改革动力企业家——92派企业家领军人物”,连续3年获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连续5年获评“25位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袖”称号。

关于本书

从东京街头的一个梦想,到5000亿资产的金融航母,要历经多少筚路蓝缕、拼搏坚守?

从一家小小的营业部,到4000余家机构遍布全国31个省市,要直面多少困境与挑战、奋起与超越?

从单一的寿险公司,到涵盖全寿险产业链的大型综合保险金融服务集团,要体会多少痛苦蜕变、辉煌崛起?

作为知名企业家,陈东升带有鲜明的“92派”大视角思维特色——“站在万米高空看世界,身处百年时空观察世界”。

他对中国现代化另辟蹊径的解读,对市场化、专业化的极度推崇,对人寿保险行业的人性化阐释等,都在书中有大量呈现。

企业家的战略思维研究 篇4

由上表述也可看出企业家的一些本质特征:冒险家, 创新者。因此, 我们可将企业家定义为:企业家是担负着对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富有冒险和创新精神的高级管理人才。同样企业家担负着领导、组织和管理一个企业生产经营及其长远发展的重任, 其思维方式的优劣、思维能力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这个企业的前景和命运。从实践来看, 企业家必须高度重视和运用战略思维, 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家战略思维的根本出发点是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战略思维是每个企业家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和能力。从本质上说, 战略思维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 这种理性思维的指导性理论就是实事求是。企业是经济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 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交汇的复杂结合体。企业家的战略思维最应该讲实事求是的。一方面, 企业是处于一个社会之中的, 社会上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因素都会促进或制约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 企业自身内部的各种生产要素又时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两个方面只有在实事求是这样一个根本点上才能达到最大的结合和统一。作为一个企业家, 首先应当全面、准确、透彻地了解企业自身的产供销人财物的具体情况, 把企业自身实际作为思考问题、制定决策的出发点, 做到科学决策、有效决策。一旦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出发点, 其思路难免会产生偏差, 企业生产经营肯定要遭受挫折。

企业家的战略思维必须要有宽广的视野和开阔的思路。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而谋划全局就要求主持企业的企业家必须放眼全国、放眼世界和放眼未来。企业家所面临的也就不仅仅是了解企业自身的情况, 而必须走出县界、省界, 跨出家门、国门, 高瞻远瞩地去观察和认识变化迅速的世界, 正确分析和把握本行业乃至全社会发展的大势, 把自身企业融入到全行业、全社会的大局中去, 以国际化、全球化的战略头脑去思考, 去决策。只有让思维在广阔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跨度里纵横驰骋, 才能做到集思广益、运筹帷幄、决策得当。眼界放开了, 思路才能开阔, 想问题、做决策才会从更高的境界出发, 从未来思考今天, 才能把握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作为一个企业家, 为了追求更大的发展, 应超脱自己的事业, 把眼光放远、放大。这样才能对自己的事业的长远发展更为有利。

企业家的战略思维要求决策时必须做到长远的运筹和规划。企业要谋求新的发展, 就必须勇于和善于从长远的、根本的角度去思考发展问题,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想得深才能谋大略。无论是制定产品战略, 还是营销战略、竞争战略、人才战略, 企业家都应该具有战略远见, 有从长计议的魄力与胆识。讲战略思维也就要求企业家应当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着眼于长远规划与远期部署, 想问题, 做事情, 都要克服短期行为和避免目光短浅。与此同时, 要全面地、系统地分析本行业的发展趋向, 力争在引领本行业发展上做出成绩, 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做贡献。

企业家的战略思维要求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敢于突破陈规。战略思维与一般思维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更讲求思维的创新性与突破性。规划长远、具有战略意义的思维要求在立足企业自身实际、充分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大胆地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 冲破常规思维的局限, 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思路, 从而做出战略性决策。在战略决策时, 不能盲目跟风, 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 看到人家上了一个项目赢利了, 就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跟着上, 盲目照搬, 结果陷入困境。企业家必须以战略性思维代替传统化、模式化的思维, 超越以往陈旧、僵化的思维窠臼, 大胆探索思考, 勇于开拓创新, 以锐意进取的精神开创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努力培育自身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讲, 管理工作是一种综合性的创造性活动, 需要企业家具有不断进取的创新开拓能力。尤其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 企业家如果缺少创新开拓精神, 就无法跟上形势的变化。同样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讲, 如果缺乏创新能力, 也就难以履行其应尽的职责。

企业家战略思维要抓准和解决好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企业家的工作是带有全局性的, 但也不是任何具体细小的问题都可以上升到重大全局问题的高度, 企业家抓工作也同样不能不分主次, 不讲轻重缓急, 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深入企业实际, 充分调查研究, 科学论证, 抓住事关企业当前与今后发展的重大问题, 从实际上进行战略思考。抓住主要问题, 解决好主要问题, 既是企业家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也是科学的工作方法。主要问题、主要矛盾解决了, 发展中的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企业就会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前行。

总而言之, 对于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来说必须从战略思维角度实事求是, 从长远考虑规划, 同时要敢于创新、善于分析和解决主要问题, 从而使得自己真正成为一位优秀的企业家, 为企业乃至社会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并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可以带领企业起死回生, 铸就辉煌。而对于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必须具备战略思维, 站在一定的高度, 具备广阔的视野, 从而才能真正地带领企业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才能使得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之巅。

关键词:企业家,战略思维,视野,创新

参考文献

[1]理弘, 张海生.给总经理101条忠告[M].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6, 1:47.

[2]丁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M].中国三峡出版社, 2006, 10:273.

浅谈营销战略思维的创新 篇5

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连网络超越时空,为企业带来新的契机。所谓网络营销战略,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网络资源开展营销活动的一种战略思想。

网络营销,不受时空限制,24小时提供全球性营销服务;网络营销,图文并茂,展示商品的原型。网络储存与传递信息的数量和准确度,远远超过其他媒体。同时,网络营销能适应市需求变化,及时更新产品和调整优势。网络营销的交易成本约为传统营销成本的1/10,是企业更具有低成本的竞争优势。网络营销战略的优势还在于使企业将产品说明、顾客意见、广告、公共关系、顾客服务等各种营销活动整合在一起,进行一对一的双向互动沟通,真正达到营销组合所追求的综合效果。

任建新的战略思维演进 篇6

们往往以成功者为学习榜样,但是学习的效果差别却很大,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依我看来,学习效果好的人不仅全面地了解成功者做了什么和如何去做,而且对成功者为什么这样做的内在逻辑有所把握。这个逻辑就是成功者的思维方式,尤其是战略思维。

任建新无疑是一位成功者:从1984年借款2万元创办蓝星清洗公司开始,到今天他领导的中国化工集团公司资产与收入均超过1000亿元,并在海外拥有4家企业。任建新的成功轨迹可以分为3个阶段:一是自1984年在兰州创建蓝星清洗公司,到1995年蓝星总部迁至北京、股票上市的创业阶段;二是自1996年兼并江西星火化工厂开始,到2004年成功兼并100多家国内企业的行业重组阶段;三是自2004年中国化工集团成立开始至今,通过跨国并购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的全球化阶段。

在这3个不同的阶段中,任建新总是能够找到适应于当时环境的战略方向、路线和途径,并且能够通过组织结构变革、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等措施形成支持相应战略的组织能力。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尝试从任建新的战略思维中找出答案。

在创业阶段,任建新的战略思维是“事件感知一反应性行动”型的,即遇到什么问题,直接采取某些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1984年,任建新认定创办企业就是改革,于是他领着“7个半”共青团员创办公司。做什么业务呢?他所在的兰州化工机械研究院拥有一项化学清洗专利技术,他就想如何利用这项技术来赚钱;当潜在客户对采用这项新技术有所顾虑时,他们就举办培训班,并在全国范围内转让技术,形成一种市场氛围;当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时,他们就在全国各地组建分公司,更好地服务客户;当清洗业务发展顺利时,他们就开始涉及其他业务,有些与清洗相关(如清洗剂的生产等)。有些则毫不相关(如马兰拉面等)。其结果是,蓝星清洗开创了一个新的行业,垄断了高端化工设备清洗市场,成为中国化学清洗业的领导者。

在重组阶段,任建新的战略思维是“模式感知一适应性行动”型的,即注意到某个事件/现象与其他事件/现象及整个环境的关联或联系,通过对未来趋势的判断,根据事件/现象之间的联系,采取行动措施。

1996年,为了报答化工部对蓝星清洗的支持,任建新主动请缨去江西星火化工厂。对这件事本身,任建新原本仍是反应型的。但之后,任建新的战略思维就转变为适应型,不再为单一问题寻找措施,而是从这个事件中看到了全国范围存在的类似事件及其对蓝星集团发展的战略意义:政府主管部门为处于困境的下属企业而发愁,这类企业生存困难,职工生活都成为问题;蓝星集团应抓住这样的机会,通过兼并重组,从清洗业务向化学工业扩张。加上国务院1998年启动的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的政策支持,蓝星集团到2004年已成功兼并重组了近100家国内企业,集团整体达到200亿元以上规模,成员企业遍及全国各地和各个行业(以化工业为主)。这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规模基础,但任建新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这些企业的经营模式。

在全球化阶段。任建新的战略思维是“系统结构感知一创造性行动”型的。不仅认识到事件/现象之间的关联,而且从更广泛的范围内寻找这些事件/现象产生的根源,识别出其中的关键驱动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在推测其他相关行为主体的反应后采取行动。

2004年,以蓝星集团和化工部昊华集团为核心的中国化工集团成立,任建新担任总经理。如何从行业规模到市场竞争力,从国内竞争力到国际竞争力,是他考虑的首要问题。中国化工企业落后的根源在于技术,先进化工技术由外国大型跨国公司所拥有。从全球范围来看,全球化学工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产业重组仍在继续,将带给中国企业获取先进技术的机会。“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在此之前,蓝星集团在内向和外向国际化两个方面都有过基础和历练,因此任建新以跨国并购获取先进技术、替代外国产品的战略得以成功实施。2006~2007年,蓝星集团及中国化工集团成功实施4起海外并购,获得了法国罗地亚集团的有机硅业务和资产、法国安迪苏公司(世界排名第二的蛋氨酸生产商)、澳大利亚凯诺斯乙烯公司、英国纤维技术公司。在跨国并购中,任建新创造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我们称之为“学习式并购”。

任建新的成功,不仅在于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拥有相适应的战略思维。更重要的是。他的战略思维随着发展阶段的推进而演进。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中,前20年“事件感知一反应性行动”的思维模式是合适且有效的。后来。其中的优秀企业开始采取了“模式感知一适应性行动”的思维模式;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应该较多地采取“系统感知一创造性行动”的思维模式,至少是“模式感知一适应性行动”的思维模式(在一些全球化竞争不太激烈的行业或市场)。如果继续坚守“事件感知一反应性行动”的思维模式。就很难把握未来。

国企投融资的战略新思维探究 篇7

一、国企投融资体制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我国国有企业的金融体系历来受到国家的重视。2015年国家发布了《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 在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国有企业的金融体系, 对国有企业的投融资能力进行改革。而改革的前提是要具体分析我国有企业投融资所存在的问题, 具体如下:

1. 投融资渠道单一

受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影响, 我国国有企业未能建立自身的投融资体系。从1978年开始, 我国国有企业才开始建立自身的投融资体系。经过近20年的发展, 国有企业的投融资系统有了初步的框架。1992年, 我国建立了市场经济体系, 而这时国有企业的投融资体系也迎来了快速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经过近10年的发展, 我国国有企业的投融资系统已经初步建立, 投融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发展。2003年, 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系的建设。同时提出了国有企业要积极吸引社会资金的号召。这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投融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上述我国国企的发展中可以看出:我国国企尚未建立成熟的投融资系统, 没有宽广的投融资渠道。我国国企的投融资渠道始终是以银行为主, 以财政拨款为辅。这样两种渠道构成了国有企业主要的融资来源。而毫无疑问的是:这样的投融资渠道系统是单一的。

2. 投融资方式原始

目前, 我国国有企业的投融资方式原始, 具体表现如下:

在投资方面, 目前我国国企采用的主要投资手段有两种, 一种是设立新的投资项目;一种是设立新的投资公司。而现代企业常用的投资手段, 例如:收购、兼并、控股等, 并没有在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中得到体现。而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这种落后的投资方式也会给国企的经济发展带来影响, 例如:设立新的投资的项目需要国有企业投入全部资金, 这就对国有企业的资金运营造成了重大的压力。而一旦新设立的投资项目在经营上有所波动, 也会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的资金运作, 而这样的项目也是离不开政府的保护的。一旦政府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让市场参与国企新项目的调节, 就会进一步增加国企资金的负担。

而从融资方面看, 目前我国国企的融资能力也比较与原始。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短期融资, 一种是债务融资。相较于现代企业使用的长期融资与权益融资的方式, 这种融资方式显得有些“过时”。而这种“原始”的投资方式也会为国企的发展带来诸多问题, 例如:在短期融资方面, 目前我国国企主要将短期融资的资金应用于自身长期建设的项目中。这样就会导致项目建设的周期超过融资周期, 进而发生项目尚未完成, 而融资已经产生债务的情况。这样不仅会导致企业陷入债务危机的风险中, 严重时还有可能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在债务融资方面, 国企的债务配置过高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巨大的压力。高比例的债务负担会是企业的资金被拴住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投资, 而一旦企业的业绩有所下降, 负债率过高就会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这是不利于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的。

3. 投融资业务能力不足

投融资业务能力不足也是我国国企长期面对的一个问题, 而形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国有企业权责不明所导致的政企不分。另一个是:国家支持导致的能力不足。具体分析如下:

从权责不明的角度看。我国国有企业的性质是国家所有, 而这就会导致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自己是受国家聘用的, 而不能将国企当成自己的企业一样对待。因而产生了懈怠, 散漫的情况, 而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不愿意主动增强自己的理论学习与管理水平。

从国家支持的角度看。我国国有企业长期受到我国政府的扶持, 不仅表现为庞大数额的财政拨款, 也表现为各种政策的倾向。例如:银行倾向于对国有企业的提供贷款, 而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国有企业的融资人员轻松地解决了困难的问题。因而, 在政策的庇护下, 其不会主动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而这就导致了国企投融资能力不足的情况。

二、国企投融资多元化战略思维探索

2015年, 国家发布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近年来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又一重大改革。而新的改革意见也对国有企业的投融资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要, 我国国有企业要对自身的投融资问题进行深化的改革, 具体如下:

1. 投融资主体多元化

要建设多元化的投融资主体, 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 投资方式要多元化, 要在坚持传统投资方式的同时, 积极采用新的投资方式, 例如:入股新型公司、收购效益较好的公司、兼并同行业公司。而在逐渐加大新型投资方式的应用的同时, 也注意合理地使用传统地投资方式, 要注意两种投资方式在企业投资中的合理配置。

第二, 拓展投资领域。投资不能只局限于自身的经营领域, 还要对新兴的领域保持着高度的市场敏感度。而在进入新兴领域之后, 国有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密切合作, 从而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

第三, 创新融资方式。在保持传统的融资方式的情况下, 国有企业应积极探寻新的融资方式。同时也要加快对传统融资方式的改善。例如,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的股权融资方式予以提升国有企业整体资本实力, 同时也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实现融资的目的。而同时也要逐渐减少传统的短期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比例, 做到合理配置融资方式的目的。

2. 投融资主体结构不断优化

国有企业在创新与引入新型投融资手段的同时要建立合理的投融资结构。优化配置各种投融资手段, 使各种手段的效能发挥到最大。例如:在对新型领域进行投资时, 可以采用入股和新设投资项目相结合的投资方式。国有企业可以先通过入股进入新兴的领域, 然后再总结经验, 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源与资金优势, 自行创立新的公司。而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 从而为公司赢得经济利益。

3. 提升国企投融资业务能力

提高公司的业务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 树立责任意识, 改进管理手段。加强业务能力需要员工积极主动地寻求自身能力的提升。因而必须树立责任意识, 让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可以通过设计奖惩机制的方式实现树立员工责任意识的目的。对于那些尽职尽责的员工要给予奖励, 而对于不能完成自己职责的员工要给予一定的处罚。

第二, 加强业务培训。在建立奖惩制度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员工的业务培训。未来国企也要在市场的调节下和其他企业一起竞争。这就要求国企对于其员工的培训要与市场的动态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于员工的培训, 要使他们达到不仅能合理制定投融资计划;还能优化配置投资手段;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融的程度。同时国企也要紧跟市场的潮流, 对培训的内容不断地完善。

三、总结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国有企业由于历史原因, 在投融资领域表现出了:投融资渠道单一, 投融资方式原始、投融资业务能力不强的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企业投融资的能力, 进而影响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而应对这些问题应当采取:多元化投融资主体, 优化投融资结构、和提高投融资业务能力等方式。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 国有企业适应时代的潮流做出积极的变革, 并从战略的角度考虑我国国有企业投融资发展的未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国企的投融资能力, 进而促进国企的经济发展。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国企的投融资问题也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投融资问题是企业发展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现代化的企业中, 投融资问题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而, 其投融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本文以国企的投融资问题为视角, 通过对我国国企投融资存在的问题的阐述与分析, 进而找到解决我国国企投融资问题的途径, 以期为我国国企提高投融资的能力的提升做出理论上的贡献。

关键词:国企,投融资,新思维

参考文献

[1]郭立.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会计, 2014 (7) :22-23.

[2]任瑞明.浅谈推进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商场现代化, 2015 (23) :102-103.

[3]严婷.区级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中财务管理质量提升的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6 (9) :19-19.

战略的思维 篇8

四川曲艺文化在我国已经流传千年, 其丰富的文化知识现已积累千年有余, 在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在悠久的历史中曾经经历了较多波折才渐渐流传至今, 其中还有“淮书阵阵莲花撒, 均爱曲艺《哭五更》”较为繁盛时期, 其不仅与四川中码头文明、茶馆促谈文化相结合, 同时它的根已经深深扎入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但随着现代化不断发展, 四川曲艺逐渐衰落, 如果仍然不思改革创新, 那么在过后不久的时间里, 四川曲艺文化将不复存在, 只可以长久存于史书内。因此在现代化文化发展的潮流下, 我们要提高四川曲艺改革创新的战略性思维, 并对曲艺未来发展进行研究探讨, 为曲艺文化未来发展作为有效贡献。

二、把握时代方向, 给予改革创新

通过把握时代发展方向, 对曲艺给予改革创新, 例如: 大型曲艺剧《蜀都风华》便是曲艺新路程的开始。曲目在排练创作期间, 都要求参与排练的工作人员认识到在排练期间要握紧时代发展方向, 根据时代变化进行制作, 并在曲艺传统思想中给予创新、改革、发展, 对提出的问题要以创新为目的, 哪怕是偏离较远也比守旧的传统模式要好。当然, 经过了一番创作、沟通后, 相应的工作人员在曲目创新中对发展方向给予了较好的定位, 并通过不断磨合、改革后在2012年6月, 四川省曲艺研究院正式挂牌, 将《蜀都风华》作为本次挂牌中首次演出的第一台大型曲艺作品, 并在本次曲艺表演中表现的非常优秀, 将改革、创新的思想传达给了每一位参与者。

此次演出非常成功, 不仅给曲艺文化带来了“改革创新”的道路, 同时还给其未来发展提供较好的创新思路。如 : 在四川曲艺中《情怀》都被人们冠上“新型四川曲艺文化”的名誉, 同时还多次在各个政府地区进行演出, 并多次获得观众的热爱, 这也表明了在曲艺创新改革中首先要明确创新发展方向, 同时也说明了只有通过改革创新发展, 才能曲艺文化全新的一面展现在观众面前, 才能征服于每一位观众。

三、突破传统界限, 加强改革创新

现代化发展背景下的四川“曲艺”也就是目前各个区域民族说唱艺术表演的总和, 随着几千年文化的发展后逐渐演变为丰富、多样的文化知识, 同时这也是不断进行改革发展累积出来的结晶, 如未顺应现代化发展给予改革创新, 那么四川曲艺就不可能拥有现在形式各异、丰富多样的表演方式与内容含量。当然, 形成含量如此丰富的曲艺内容首先要对其发展形式进行研究, 就是要突破传统界限, 转换理念、兼优并收。我们可以以历史角度去观看艺术发展会发觉, 无论是何种艺术, 其都要面向观众, 并以展现的形式体现艺术的存在。只有通过突破界限, 加强创新改革, 利用现代化表达形式以及语言, 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融入观众、生活、社会, 这样才可以完全赢得观众青睐。也就是说, 在如今现代化下曲艺只有突破传统界限, 脱离传统观念的局限, 内优兼收, 并吸收各个艺术文化的优点, 这样才能在创新、发展中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观众视线下。人们常说“滴水穿石, 石方可攻玉”, 正是因为如此才能显示出艺术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其广大的胸襟。

四、合理运用高科技技术, 提高曲艺改革创新力度

目前我国各个区域大部分都在使用高科技术, 例如:中华曲艺牡丹奖颁奖仪式中就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以及LED灯等各式各样的高科技产品, 以此来提高曲艺艺术表现力以及其感染力。同时作为我国具备较大影响力的四川曲艺, 除了要突破传统界限, 加强改革创新力度, 还应合理运用高科技技术, 提高曲艺改革创新发展力度, 紧随现代化发展潮流, 这样才能提高曲艺艺术文化的影响力。而四川曲艺要如何通过运用高科技技术以此提高曲艺改革创新力度呢, 这样就要在改革中力求创新, 将创新感带给观众, 但并不是把全部传统曲艺文化传承下来, 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 要做到创新、发展、改革、弘扬为一体, 就是敞开胸襟接收不同优秀文化。同时, 四川曲艺在创新过程中要确保曲艺艺术表演的基本理念, 并根据实际情况满足社会的要求, 而在高科技技术运用期间, 要以曲艺艺术文化作为前提条件, 把该文化合理的运用到科技技术中。

科技技术的运用不仅要求人们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 还要求大胆吸收各种艺术文化。例如:传统四川曲艺扬琴表现中主要以坐唱为主, 以生、旦、净、末、丑、杂进行区分角色, 但就目前舞台来讲, 是要表演者在舞台中给予各种动作, 单靠个人力量无法达到创新效果, 还要运用当代声光技术手段进行操作, 为曲艺表演环境营造一个现代化审美视觉感受, 调动现场表演氛围。

五、结束语

综上, 对四川曲艺文化的改革创新不仅可以提高曲艺文化的发展力度, 还可以拉近曲艺文化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质言之, 只有通过科学创新、突破传统艺术界限才能提高曲艺创新力度, 才能更有效的引发社会对曲艺文化的关注。

参考文献

战略的思维 篇9

2004年5月3日, 中央电视台英文国际频道开播了英文的亚洲新闻专栏节目《今日亚洲》 (Asia Today) , 节目“以亚洲人的视角报道亚洲”, 是国内首档直接以“亚洲”冠名的消息类亚洲新闻专栏节目。2008年7月28日,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又开播了一档汉语亚洲新闻专栏节目《今日亚洲》, 力图通过全面平衡的资讯报道让海内外华人鸟瞰亚洲万象。2009年1月1日, 云南卫视关注东盟地区动态的国际新闻述评栏目《东盟新视野》 (后改名为《新视野》) 正式播出, 成为周边地区观众了解东南亚、南亚资讯的重要平台。2010年1月1日,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的日子, 广西电视台也正式开播了面向中国和东盟地区的经济类新闻专栏节目《中国-东盟新观察》。2011年初, 全国首个以“大中亚”为报道对象的国际新闻述评栏目《中亚观察》在新疆卫视与观众见面, 填补了中国电视国际新闻报道对国家西北边陲关注的空白。

短短几年间, 中国电视亚洲新闻专栏节目渐次而生, 接踵而至, 不仅都极具特色, 而且均引发了业内外较高的关注, 影响力颇大。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专栏节目的出现既不是一种偶然和巧合, 也不是简单的媒体策略调整, 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更多地具有了立足国家宏观发展的战略意识和全局眼光。中国电视亚洲新闻专栏节目已折射出明显的主体意识与战略思维,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媒体意识与策略调整

中国电视亚洲新闻专栏节目的产生首先是媒体自身对当下国际新闻传播发展态势的一种自觉反应和策略调整。目前几档亚洲新闻专栏节目在不同的传播平台上相继涌现, 不但反映出“亚洲新闻”在中国国际新闻传播中的地位凸显, 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业界同行对“亚洲新闻”共有的敏锐嗅觉。中国电视媒体不仅给“亚洲新闻”以特别关注, 而且更多地从一国国家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和报道亚洲事务, 这充分反映出中国电视媒体在报道和传播亚洲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一种主体意识和战略眼光。

例如, 中文《今日亚洲》栏目的诞生, 恰逢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宏大政治经济背景。欧美经济衰退, 亚洲新锐突起,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动荡, 中国正以一个东方大国形象在世界舞台上引人瞩目, 作为国家级电视媒体的中央电视台开播这样一档亚洲新闻专栏节目可谓顺势而生, 在更高的层面具备了战略意义。中文《今日亚洲》的开播距离英文《今日亚洲》开播几近四年, 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中文《今日亚洲》的诞生是基于一定实践探索之后较为理性慎重的媒体行为。另一方面, 中文《今日亚洲》的开播也契合了电视台和频道希望加强国际新闻报道的改版定位。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的第5次改版不但成立了国际新闻部, 还把亚洲新闻报道作为此次改版调整中的重点方向。在这种背景下, 中文《今日亚洲》作为一档个性鲜明、定位明确的国际新闻栏目出现意义深远。

事实上, 早前英文《今日亚洲》的开播也是基于媒体自身对中国国家发展与对外传播关系的深刻认识。栏目前制片人杨曾庆曾在《我与〈今日亚洲〉》一文中指出中国作为亚洲大国在地区事务以及世界舞台上的作用日益凸显, 英文《今日亚洲》正是基于这种形势和需要而产生。

二、政府重视与协调支持

中国电视的亚洲新闻报道在得到媒体重视的同时, 也获得了来自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极大认同和支持, 有的专栏节目甚至本身就是政府重视和建议的结果。例如, 云南卫视的《新视野》栏目。该栏目从最初的动议策划、考察研究到播出评估、申请资金等, 都一直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栏目的产生最早要追溯到2008年初, 伴随东盟在中国对外经贸各领域战略地位的凸显, 云南省委和省政府希望云南电视台加强东盟节目的制作和播出, 并就该意向与云南电视台领导进行沟通。时任云南电视台台长赵树清之前曾任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节目部主任, 本身对做大做强东盟新闻极为重视。于是, 云南电视台马上组织骨干精英对节目的定位、结构、运作等进行研究和策划, 最后历经半年才正式开播亮相。后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 栏目增加了对南亚地区新闻动态的关注, 改名为《新视野》。

在具体运行过程中, 云南省委省政府也从官方的层面给栏目以诸多支持和帮助。例如, 经云南省外事办和云南省广电局的支持努力, 泰国外交部特别批准《新视野》栏目向泰国派出两名常驻特派记者, 允许采访泰国的各种国内国际会议, 并把两名记者的签证时间特批为一年, 这在当时的中国省级媒体中是一个特例。云南省委省政府还积极支持云南电视台与老挝国家电视台共同建设老挝无线数字电视项目, 并在项目中尝试中国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标准在海外的推广运用。此外, 该项目也得到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外交部、广电总局等多个部门的重视, 最终顺利搭建了一个基于省级卫视的西南对外宣传平台。

三、学界关注与献言献策

“亚洲新闻报道”在国家发展与国际传播中的重要性引起了诸多领域专家学者的热切关注。他们以观察研究、分析讨论、撰文著述甚至直接作为嘉宾参与节目制作的方式来表达个人观点, 促成媒体在亚洲问题上的特定话语建构, 意见领袖功能显著。

例如, 有的学者从战略视角出发, 指出中国可以通过加强与亚洲国家媒体的合作更好地传播自己, 并形成合力在国际上与西方国家媒体抗衡。还有的学者分析了中国媒体参与国际传播的战略意义, 指出媒体应当被纳入国家战略体系, 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水平应该成为衡量一国政府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专家学者直接作为嘉宾参与亚洲新闻的节目制作, 还在幕后积极为节目选题、结构设计、背景资料提供以及人员培训提供帮助。

以地方电视台云南卫视的《新视野》为例, 其专家智库团队就包括了中国社科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防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云南省社科院级云南大学的区域问题专家。

四、其他力量的协调与统筹

几档亚洲新闻专栏节目在整合多方资源、协调和统筹多方力量办好节目上表现突出, “整合”成为它们运作中的一大特色。具体来看分两个层面:一是媒体注重对媒体以外资源的整合利用。二是媒体传播效果实现多元化。不仅仅体现在信息提供、舆论引导等传播层面, 更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交流实践产生直接影响。

以《新视野》栏目为例, 它首先整合了政府、媒体和学界三类资源。它从政府那里获得战略支持和资金立项, 从台里获得政策支持和人才技术的保障, 最后从学界获得专业的知识和智力支撑。此外, 《新视野》栏目还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社以及国内其他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团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这些信息渠道和合作机制的建立为栏目提供了丰富的业内资源和参照。

其次, 栏目多次与国内外权威研究机构和重点大学联合举办一系列高端论坛, 共同就一些热点问题展开学术探讨。例如, 曾经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云南大学在云南昆明成功举办了首届“西南论坛”, 为西南地区面向东南亚、南亚发展提供思路和建议。云南电视台还曾在北京主办由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提供学术支持的《近期南海形势分析暨媒体的责任研讨会》, 邀请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凤凰卫视等的知名传媒专家就南海系列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地方电视台通过举办高规格的紧贴国家时事热点的学术会议, 直接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问题服务, 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超越了普通媒体的角色, 在更广的层面具备了战略功能。

在媒体传播效果的多元化方面, 《新视野》栏目服务于中国尤其是西南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政治安全互信与社会文化交流, 并通过具体的信息提供和平台搭建为相关交流与合作服务。这些传播领域以外的丰硕成果可谓是中国电视亚洲新闻报道的深层次价值体现, 只有真正推动了国家以及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切实发展, 中国电视的亚洲传播才是积极有效并富有远见的。

总的看来, 中国电视亚洲新闻专栏节目作为一种具有战略意识和眼光的媒体行为, 正日益彰显出其配合国家和地区和平发展的战略手段的特殊作用, 这是亚洲新闻报道中的一种新动向, 引人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上强调,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样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新时期, 中国电视亚洲新闻报道如何配合国家宏观发展战略, 并在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多积极的媒体作用, 具有特殊的战略价值与传播意义。中国电视亚洲新闻报道, 要成为配合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传播工具和有力手段, 仍任重道远。

摘要:本文聚焦中国电视亚洲新闻专栏这一特殊的节目群体, 对它们的产生、运作以及传播理念和意识进行了审视, 从媒体、政府、学界和其他力量的视角展示了战略意识在这些亚洲新闻专栏节目中的日渐凸显。

战略的思维 篇10

1 核心人力资源的界定

哈佛商学院M B A管理方法中指出,核心人力资源是指具有专业诀窍的核心员工,具有广泛外部关系的核心员工,具有人格魅力的核心员工。同时又指出,“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者,谁就是企业的核心员工”。美国管理学者彼得·德鲁克认为,核心人力资源是指那些掌握企业核心资源,如企业的重要客户、关键技术或核心管理秘密等,对企业后续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员工。以下是湖北省及我院有关人员构成状况(表1~表4)。

比照看出,我院医师占全院职工人数为22%,医师学历普遍很高,医师职称中的高级职称比例大大高于全院总的高级职称的比例。医师具有人数少、学历高、职称高的显著特点。医疗是医院的核心业务,医疗技术水平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代表着医院核心业务、拥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一批核心员工是医院的核心人力资源。

我院核心人力资源界定的范围包括,临床医技科室主系列副高职称以上(含副高)人员,辅系列科室主任及职能部门副处级以上单位的正职等,他们占医院总人数的15%。

2 医院开展核心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战略考虑

医院界定核心人力资源是对医院核心员工与一般员工的区别策略,是对核心员工的尊重、认可和激励,是医院在某一阶段发展的需要,同时加强对核心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体现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选择。医院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的争夺是医院竞争的关键。怎样吸引、留住和激励人才成为医院管理的难题,医院管理者既要给核心员工带上“金手铐”,也要保障他们的“金饭碗”,因此必须采取超越一般员工的激励措施。

医院的核心人力资源占不到医院员工人数的20%,但他们却创造了医院价值的80%,他们决定着医院的未来,相反剩下的80%员工只创造了2 0%的价值,他们决定着医院的稳定。医院的核心人力资源受过较长时间的良好的高等教育,在学习生活中,他们获得了知识需求并积累了知识技能,他们在工作中获得了一定的技术本领,专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们如果感到医院对他们的待遇不公或未达到他们的期望值,则可能出现行为偏差或自谋出路。因此,对于核心人力资源的激励策略必须区别于一般员工,并采取特别性的策略措施。

核心人力资源是医院价值创造的主力军,他们培养周期长,投入较大,相对于其他系列员工,具有难以替代性;而临床一线的高技术含量、高风险、高业绩,客观上要求给予高待遇。而医院的内部分配,首先不是谁应分多少的问题,而是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原则和机制来分配的问题。建立在绩效考核基础上的核心人力资源绩效奖励,是对核心人力资源价值的认可,是一种物质和非物质激励的融合。

3 核心人力资源绩效评价方法

运用平衡计分卡法评价核心人力资源绩效,包括以下指标:财务层面包括门诊病人费用、出院病人费用、药费比例、单位收入成本、收支结余等。顾客层面包括门诊量、出院人数、手术量、病人满意度等。内部流程层面包括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甲级病案率、诊断符合率、服务质量、医德评价等。学习与成长层面包括教学质量、发表论文专著、申请科研项目、科技成果、学术地位等。以上指标以百分制评分,其中医疗50分(包括顾客层面和内部流程层面),教学和科研各10分(学习与成长层面)、财务层面30分。

各指标评分须考虑个人绩效、医疗组绩效和所在科室绩效等3个方面的综合评分。例如手术量,既要进行手术级别分类,又要按手术台次分别计分,既要考虑医疗组评分,又要考虑执行手术医生的手术评分等。通过绩效评价结果,实行核心人力资源绩效综合评分排名,并设立核心人力资源绩效奖金。奖金值分7个分值区间,分值区间越高,每分值奖金额越大,第7区间(40分以下)的,不奖励。通过绩效慰问信和绩效评分单等形式进行绩效反馈,将绩效结果通知各核心人力资源,同时,同一科室内核心人员能相互获知其他人员的绩效评分(包括本人在本科室内排名和全院内排名)。对手术科室和非手术科室中核心人力资源绩效前十名的,给予重点表彰和荣誉奖励;对前3名的,分别给予家庭旅游等其他形式的非物质奖励。

4 成效

医院绩效管理克服了传统人事考核的弊端,使医院对科室和个人的管理有了明确的量化指标,医院管理更为科学化。完善了医院内部核算与分配制度,使各生产要素在内部分配中的地位得到体现。医院绩效管理以人为本,通过绩效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对科室和个人的约束与激励。从人的需求出发,创新了医院激励员工的新模式。绩效管理提升了医院管理水平,使医院各项指标全面发展。自2003年到2008年,医院的门诊量增幅达到53%;出院人数增幅达到77%;手术量增幅达79%;2004-2007年国内和国际论文总数连续4年在全国医疗机构排名中居于第二位;主编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外科学教学团队获国家级教学团队等等。通过核心人力资源的绩效评价,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2007年度,核心人力资源中,有门诊量最高的达3.5万人次,有出院人数最高的达2272人次,有手术量最高达691台次,有论文发表最高的达41篇(含通讯作者)等。

摘要:在分析医院的人力资源构成的基础上,提出医院开展核心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战略考虑。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运用平衡计分卡评价核心人力资源绩效的做法及医院绩效评价的成效。

关键词:核心人力资源,绩效评价,战略思维

参考文献

[1]沈远平,陈玉兵.现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基于战略性思维的责任实践 篇11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提出源自开明自利论,即通过做好事获得好处。尽管学术界对于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不同,但是可以发现,无论哪种定义都是建立在“企业社会责任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社会利益,同时也能为企业带来某些形式的经济利益”这一论断基础之上,不再单方面地强调企业回馈社会,而是认为企业在回报社会的同时也可以获得合理的隐性或显性经济利益。笔者认为,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模式的核心思想是社会责任活动与企业目标、战略和经营活动的有机统一,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一种新形式;企业通过选择具有经济价值潜力的社会责任项目,实现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统一,提升企业价值。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应该说,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经历了从被动被迫到战略性主动的转变,而实践的兴起则引发了学者对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含义的探究。1996年,在试图回答“在什么情况下,企业可以同时服务于其战略性的商业利益和利益相关方的社会利益”这一问题时,Burke和Logsdon提出了第一个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模型。2007年,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Husted等人进一步将传统企业社会责任、传统战略与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对比,从中概括出如何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的五个重要维度相结合,反映了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特征:第一,向心性。即企业社会责任政策、项目和实施的过程要与企业的使命、目标紧密相关,强调通过与社会议题相关联的产品或服务创新来创造企业价值和社会、环境价值。第二,专有性。也就是公司从社会责任项目中获取经济利润的能力,强调通过管理企业与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为企业创造附加的价值。第三,前瞻性,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动的积极主动程度,强调企业履责并非由于竞争者或者外部压力的出现,而在于持续地致力于寻找和创造突破性的解决方案。第四,自愿性,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视为超越立法约束的自愿性行为,但不排除对公司利益的考虑。第五,可视性。一方面是广泛利益相关方能够观察并认可企业的履责意愿和行动,另一方面,是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范围由顾客扩展到更广泛的利益相关方。

因此,这一行为模式强调要超越对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做出回应,寻求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收益;不仅要减少企业经营对社会和环境的负面影响,还要通过改进企业经营所处的社会条件来推进企业战略的实施;同时强调企业要投入足够的资源用于实施战略性的企业社责任,对企业所应关注的社会议题做出明确划分并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尤其强调企业应该关注那些对自身竞争优势及财务价值创造最为关键的社会议题,而不是关注所有社会议题。

国内也有很多学者针对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进行研究。徐超、陈继祥(2005)认为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是指能为企业带来利润的企业社会责任政策、项目或过程,它能支持企业的核心业务,从而有效地实现企业的使命。易堃(2008)认为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着力点在于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通过某些形式社会责任的承担,企业能够使自身竞争环境得以改善,并获取比对手更大的竞争优势。刘思华(2009)也提出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是通过对企业价值链的分析而找出并解决与企业交叉的社会问题,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实现价值创造的项目、过程、战略。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既包括由企业到社会的维度,也包括由社会到企业的维度,两者相辅相成并蕴含了价值创造的机会。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

就企业实践而言,以战略性思维的企业社会责任模式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精心挑选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所选项目必须与企业的商业目标具有重要的直接或间接关系。如环球旅行公司(Grand Circle Travel)选择资助历史遗产保护项目,卡夫通用食品(Kraft General Foods)选择反饥饿,麦格劳-希尔出版公司(McGraw-Hill)选择文字普及、思科公司举办网络技术培训等,都有效地达到了上述目标。

二是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效率,更能充分调动员工、供应商、顾客以及政府官员投身于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如1994年以来,IBM公司充分利用自身软件和网络技术资源优势,为教师及立志从教的大学生建立一套基于网页的培训课程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而大学及社区既无财力亦无能力做到这一点。而且,社会责任项目应该具有鲜明特色。例如,若企业选择资助教育事业,就应该集中精力资助早期教育或青少年教育或学位教育等,这样才能突出特色;如雅芳公司在选择资助女性保健运动时,主要关注低收入女性乳房癌预防问题,从而有助于雅芳产品市场的进一步扩展。

三是要恰当地利用各种渠道进行沟通和传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是对利益相关方合理期望和要求的回应,因此,企业应该注重通过各种不同渠道和方式与利益相关方进行广泛地沟通。并且,企业也应该广泛地传播自身的社会责任理念、行为和绩效,这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履责,而且有助于推动各类利益相关方的履责意识和集体行动。但传播和宣传一定要适当和真实,过分吹嘘会适得其反,如莫利斯烟草公司花费1亿美元宣传自己7500万美元慈善捐助的事实被曝光后,其品牌效应打大折扣。

四是要积极推进企业组织和决策机制变革。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决策和行为必须与市场营销、售后服务、技术创新以及企业各地区分部的行动协调一致。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必须吸纳上述机构或部门的重要人员,同时要充分发挥外部董事的参谋与监督作用。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还要求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与企业其他经营活动整合为一体,CEO必须带领整个管理团队遵循严格的程序去识别和推动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关注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策划、实施、评价和改进。(作者单位:铉率,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黄昆彪,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毛泽东的战略性思维对当代的启示 篇12

在毛泽东战略思维里,不仅要拒绝走拉美式的依附型资本主义道路,还要拒绝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东欧模式,并不惜为此破裂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关系,甚至与之对抗。正因为如此,在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了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力争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以后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邓小平和新一代国家领导人继承和延续了毛泽东关于我国社会主义自主发展道路的战略思想,顶住了西方和平演变的压力,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实行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国力蒸蒸日上,国际地位提升。而苏联虽然是比中国还要强大的社会主义大国,由于它在改革过程中失掉了主体性,背离社会主义道路,按照美国人设计的方案搞私有化、自由化,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国家衰落。通过对中苏两国两种不同改革、两种不同发展道路及其不同结果的对比,使我们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坚定道路自信,就是要坚持不懈地沿着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二、毛泽东的战略性思维对于我国今天实施大国外交战略具有重要启示

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是他进行战略性思维表现得最突出的方面,他在制定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和进行外交斗争时一般都是从中华民族和全世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进行总体谋划,比如他提出的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构想、“反美”、“联美抗苏”、“不结盟”思想以及我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均超出了民族国家的狭隘界限,展现出一个大国领导人的国际风范。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对于我国今天制定大国外交战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外交宗旨和新一轮外交布局的理解和把握。

在和平与发展的全球化时代,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的时代要求决定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促进共同繁发展,也决定了中国要走一条和平发展之路。中国作为一个实力不断上升的新兴大国,以什么样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不仅关系到未来世界格局的走向,也决定着未来国际关系发展的态势。中美两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大国,如果继续延用过去那种国强必霸的思维定式和两强必争的心态来看待中美博弈和当今的国际政治,那么,中美会不可避免会重新陷入过去那种大国争霸的战略误区和“历史宿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美应该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以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来管控双方的矛盾分歧,开展务实合作,形成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新型中美关系格局。因此,处理中美关系必须着眼于这个大局,对一些局部问题的处理必须让位和服从于全局战略性问题。当然,作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又是实力相对下降的守成大国,美国为了维持其全球霸权地位,必然会对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发展道路不同又可能对其霸权地位构成挑战的中国进行遏制,比如美国近几年推行的重返亚太战略就明显指向中国。对此,我们也应该从战略的高度保持清醒的认识。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任国家领导人对中国大国外交进行了新一轮战略布局。为了从全局的角度把握中美关系,中国领导人的外交首访选择了访问俄罗斯以及南亚、欧洲、非洲以及中美洲的一些国家,这些访问是中国新一届领导层围绕中美关系而进行的一次重要外交布局,既能反映新时期中国外交整体战略思路和外交基调,也能反映出中国外交的重点指向,也就是要有意识地在中国最高领导人访美之前为中国外交搭建一个基础性框架,以便为展开复杂、深广而又具有挑战性的中美关系做好铺垫。对于对中国极具重要战略意义的周边国家,中共中央专门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积极与周边国家共同构筑“命运共同体”。在领土主权等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中国也在形成清晰战略布局,即在坚持对话谈判和平解决争端的同时,给对手划出红线、实施威慑,并且内部做好应对最坏情况的准备,决不允许个别国家勾结域外力量蚕食中国的主权权益。可以说,只有从全局和长远的来谋划中国外交和国际战略,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三、毛泽东的战略性思维对于我国今天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有重要启示

在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毛泽东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报告,深刻论述了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同时毛泽东还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深刻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特征,提出了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方法。这些是毛泽东的战略性思维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重要表现。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也要借鉴和利用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战略性思维方法和成果,从战略的高度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正确处理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有效解决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

当前,我国处于改革攻坚期和发展的关键期,面对层出不穷的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和不同的利益诉求,必须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为了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对改革进行总体谋划,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不仅对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全面部署,勾画了到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全会还作出决定,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这是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握中国改革的突出表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能继续稳步推进,中国将再次迎来经济与社会发展新的辉煌时期。

为了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效应对国际挑战,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不仅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也需要战略性地规划和部署,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扎实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二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新型工业化战略,增强消费拉动经济的能力,提升产品竞争力;三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施以上这些战略,还需要与之配套的制度改革,其中,改革干部考核选拔制度尤为迫切,我们不能再简单地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作为干部政绩的标准,考核干部既看显绩又看潜绩,尤其要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对于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调结构、转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尽快加以解决的关键问题,头脑必须清醒,行动不能迟缓。如果这个问题拖得越久就越被动,代价就越大,回旋空间就越小,解决起来就越艰难,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毛泽东的战略性思维对于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重要启示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并不断取得胜利的进程中充分展示出他高超的战略性思维能力,他的人民军队的建军思想、人民战争的理论、军事指挥艺术和一系列战略战术原则对于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面对新一轮世界新军事革命浪潮和我国当前新出现的安全形势,必须从促进国家建设和确保国家绝对安全的战略高度来推进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以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作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不断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抢占世界军事斗争制高点。为了实现强军目标,还必须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高度统筹谋划军队改革,搞好顶层设计,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通过军队体制机制改革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更为重要的是,推进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尤其要把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毛泽东关于军事方面的战略思想武装部队。试想,一支由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运用先进技术和精良装备的现代化人民军队一定是战无不胜的铁军,会永远成为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五、毛泽东的战略性思维对于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有重要启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和卓越领导人,毛泽东非常重视党的建设,把党的建设看成是战胜敌人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他在延安时期就在思考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在全党安排部署了一次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运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会上所作重要报告中还预见性地提出了防止“糖衣炮弹”进攻的重大问题,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警惕居功自傲和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他认为根本性的解决之道就是务必使党员干部要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从西柏坡去北平的路上,毛泽东再次警示全党提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毛泽东这些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战略思想这对于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永葆党的青春活力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战略思想,把我们党建设好。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要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要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自觉性。为此,加强党的建设要继续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凡是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都要及时解决,凡是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都要认真医治,凡是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都要坚决祛除,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要珍视和运用好毛泽东一系列关于党、国家、军队建设方面的战略思想,从党和国家兴旺发达的全局高度和中华民族以及世界人民幸福安康的长远角度进行战略性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晓岸:中国外交:改革再出发之年打造新理念倾斜周边[EBOL].中国网,2013-12-2.

[3]习近平:干部考核再也不能简单以GDP论英雄[N].人民日报,2013-06-30.

上一篇:铁路物流急转型下一篇:高校科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