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板固定

2024-10-15

钛板固定(通用9篇)

钛板固定 篇1

肱骨下1/4骨折属于骨折常见类型, 也是肱骨常见远端骨折, 在青年男性与女性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常见, 病型复杂, 多实施固定术治疗[1]。为了进一步对比分析肱骨下1/4骨折患者采取锁定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及其与重建钛板固定术联合治疗的效果, 我院展开了本次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共计入选对象140例, 全部为我院接诊的肱骨下1/4骨折患者, 入选时间为2012 年1 月-2015年1月。所有患者均自愿配合本次观察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随机均分为两组, 各70例。对照组:男38例, 女32例;年龄15~70岁, 平均年龄 (46.7±10.4) 岁;左侧36 例, 右侧34例;病程3h~8d, 平均病程 (3.4±1.1) d。研究组:男40例, 女30例;年龄15~70岁, 平均年龄 (46.5±10.7) 岁;左侧37例, 右侧33例;病程3h~9d, 平均病程 (3.6±1.2) d。两组患者在前述资料上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可比。

1.2 方法对照组单纯采取锁定钛板内固定术治疗, 术前实施常规臂丛神经麻醉并上止血带, 取侧卧位, 屈肘90°, 于肱骨下段后正中作切口, 于切口处将桡神经分离后将内侧切开, 以便充分暴露肱骨干术野, 之后予以复位处理, 但应减少骨膜损伤, 并确保解剖复位完成。根据骨折线长度选择合适的锁定钛板, 放置在肱骨后外侧[2]。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建钛板固定术治疗, 即前述处理完毕后根据骨折情况合理选取重建钛板, 并将其放置在肱骨前外侧, 并牢固地固定。两组术毕均常规放置引流管, 并予以3~5d预防性抗生素处理, 同时根据引流量决定拔管时机, 根据伤口愈合程度适当加强被动与主动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 并对比分析。

1.4 疗效评价标准本文肘关节功能参照Cassebaum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执行:屈肘不低于130°, 且伸肘丧失15°为优;屈肘不低于120°, 且伸肘丧失40°为良;屈肘不低于110°, 且任何程度伸肘丧失为可;未能达到前述标准为差[3]。优良率=优率+良率。

1.5 统计学处理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采取百分比表示, 行卡方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行t检验, 将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肘关节功能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对比研究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更长 (P<0.05) ;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稍多, 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骨折愈合时间比对照组更短 (P<0.05) 。见表2。

3 讨论

肱骨下1/4骨折属于肱骨远端常见骨折, 随着近几年暴力高能量损伤增多, 本病发生率逐年上升, 因其类型复杂, 故而临床处理难度较大。从近几年比较有效的研究与报告来看, 内固定治疗属于常用疗法, 但实施何种内固定效果更佳, 则成为主要探讨课题。Y形钢板应用十分广泛, 但其解剖塑形效果不佳, 同时坚固性也不强;克氏针由于固定效果较差, 为此仅仅作为术中临时固定所用[4];钛板则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内置物材料, 和人体组织有很好的相容性, 并且弹性模量和皮质骨接近, 耐腐蚀、容易折弯, 塑形后可与骨质紧实贴合, 为此成为本病主要的内固定材料。

本次观察针对接诊的140例肱骨下1/4 骨折患者进行对照, 随机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单用锁定钛板内固定术治疗, 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建钛板固定术治疗。结果显示, 研究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高达92.86%, 而对照组仅为78.57%, 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尽管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更长 (P<0.05) , 术中出血量稍多, 但出血量与对照组相较并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这主要在于研究组采取两种手术处理, 故而时间会明显延长, 而且创伤会更多, 使得失血时间也延长;此外, 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则明显更短, 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更低 (P<0.05) 。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下1/4骨折尽管可取得不错的效果, 但必须注意一些原则, 如关节面要求解剖复位, 其中前侧关节面与内侧滑车的复位十分关键[5];术后应加强早期功能锻炼, 才能获得更好的关节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远侧骨折块与骨干间应牢固固定。采取锁定钛板联合重建钛板内固定术治疗本病, 前者可保持患者骨折对位良好[6], 而后者则能增强骨折面固定效果, 从而减少愈合时发生的钛板折断等, 并有效改善肘关节功能, 值得借鉴。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肱骨下1/4骨折患者采取锁定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及其与重建钛板固定术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接诊的肱骨下1/4骨折患者140例均分为两组, 各70例, 对照组予以锁定钛板内固定术治疗, 研究组加用重建钛板固定术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研究组手术时间更长 (P<0.05) , 尽管术中出血量稍多, 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更短 (P<0.05) , 同时肘关节功能优良率要明显更高 (P<0.05) , 并发症发生率则显著更低 (P<0.05) 。结论:肱骨下1/4骨折患者采取锁定钛板内固定术联合重建钛板固定术治疗效果更好, 而且安全性更高, 尽管手术时间要长, 但患者骨折愈合更快, 值得借鉴。

关键词:肱骨下1/4骨折,锁定钛板内固定术,重建钛板固定术

参考文献

[1]马宝银, 高秀娟, 韩晓华, 等.锁定钛板内固定联合重建钛板固定治疗肱骨下1/4骨折的比较研究〔J〕.河北医药, 2013, 35 (6) :865-866.

[2]马宝银, 赵巨伟, 高秀娟, 等.锁定钛板联合重建钛板固定治疗肱骨干下1/4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 2012, 15 (3) :247-248.

[3]马宝银, 韩晓华, 李巍然, 等.锁定钛板联合重建钛板固定治疗肱骨干下1/4骨折22例〔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 18 (5) :730-731.

[4]许新忠, 荆珏华, 汤健, 等.双重建锁定钛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骨折28例〔J〕.解剖与临床, 2011, 16 (1) :51-52.

[5]黄木森, 李军.锁定钛板内固定联合重建钛板固定治疗肱骨下1/4骨折的临床对照〔J〕.中国社区医师, 2015, 8 (4) :49-50.

[6]蒋武平, 黄达新, 郭鹏飞, 等.肱骨下1/4骨折行锁定钛板内固定联合重建钛板固定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1 (14) :101-102.

钛板固定 篇2

[关键词] 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钛板

[中图分类号] R78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5-182-02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及意外事故逐年增多,加之上下颌骨解剖学位置突出,颌骨骨折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多[1]。手术治疗上颌骨骨折不同于其他部位骨折,由于颌骨体上存在一排弓形牙列,因此治疗上不能仅以将骨折部位固定作为治疗终点,而应以恢复上下牙齿的正常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作为判定颌骨骨折治疗的主要标准[2]。传统的颌骨骨折治疗多以切开复位辅以不锈钢丝结扎固定和颌间结扎固定,缺点在于较长时间限制了患者张口、进食等活动,易出现排异反应而导致结扎不牢靠,且不适用于损伤大、多发性和粉碎性骨折的治疗[3]。微型或小型钛板具有生物兼容性高、创伤小等特点,而坚固内固定技术可对骨断端进行解剖复位,并提供稳固的骨段间固定[4]。笔者所在医院2007~2010年对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采取了微型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2010年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156例,其中男113例,女43例,年龄15~65岁,平均(34.4±7.8)岁,上颌骨骨折29例,颧骨上颌骨骨折36,下颌骨体部27例,下颌骨颏孔部骨折25例,下颌角部骨折30例,下颌骨升支骨折9例。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118例,线性骨折38例。

1.2 材料

采用德国史赛克公司生产的微、小型钛板或者重建钛板,微型厚度为0.6 mm,钛钉直径1.5 mm;小型钛板厚度为1.0 mm,钛钉直径2 mm。

1.3 治疗方法

术前处理:患者手术治疗前对有出血、窒息、休克、颅脑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待症状缓解、生命体征平稳后,行术前X线片或CT三维重建以确定骨折部位和情况,开放性骨折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

手术切口选择:根据骨折的部位和性质选择适宜的切口,原则是首选内切口,患者为开放性骨折时可采用相应的口外切口。上颌骨骨折切口位置选择在上颌近前庭沟处,下颌骨体部、下颌角部骨折切口开于下颌近前庭沟处,切口需暴露充分,视野清楚。口外切口要求与皮纹一致,避免术后瘢痕过于明显影响美观。

手术方法: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切开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组织,分离各层至骨膜,充分暴露骨折断端,清除淤血和游离骨碎片、肉芽组织,复位骨折断端正常解剖学结构,选择适宜的钛板,从切口处置入微型或小型钛板,颌骨颏孔部骨折必要时选择重建钛板,其他部位放置1~2枚钛板。微调钛板形态,使其与骨面尽量贴合,并将钛板与骨折线保持垂直,以电钻钻孔,置入钛钉,拧紧固定。若术前诊断发现颌骨骨折存在明显移位,应先给予上、下颌夹板固定,手术时先恢复锁定咬合关系,术后咬合关系不理想者行颌间弹性牵引1~2周,术中、术后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

1.4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常规拍摄X线片或面部CT三维重建,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伤口愈合情况、颌面部外形恢复情况、咬合关系恢复情况、开口度和骨折愈合情况。伤口愈合标准[5]:Ⅰ期愈合:皮肤或黏膜切口无感染、裂开,正常愈合者;Ⅱ期愈合:皮肤或黏膜因感染、裂开或另手术导致延期愈合者。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156例患者术后伤口Ⅰ期愈合154例,Ⅰ期愈合率为98.7%,2例患者因术后部分钛钉暴露,伤口Ⅱ期愈合。X线结果显示骨折均愈合良好,骨折线消失平均时间为(6.3±0.6)周。

2.2 术后随访结果

156例患者共125例接受术后随访,随访率为80.1%,平均随访时间为(4.2±1.4)个月。122例患者面部恢复良好,咬合关系基本正常,张口度可达3.0~3.8 cm,3例患多发性骨折患者,有轻度咬合错乱,未见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所有钛板无移位或断裂,周围骨质无疏松、吸收现象。

3 讨论

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多为高能量暴力性损伤,由于其解剖学位置和结构与普通长骨不同,因此手术固定治疗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普通长骨多以固定恢复骨形态为原则,而颌骨骨折固定治疗上应以恢复上下牙齿的正常咬合关系、开口度和咀嚼功能作为判定颌骨骨折治疗的主要标准。

传统手术治疗多采用不锈钢丝固定,需穿过内外两侧骨板,具有损伤大,难度大,固定稳定性差,且易出现排异反应等缺点。且固定期间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患者张口、发音、饮食和下颌骨活动,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此外,研究表明传统不锈钢丝固定技术固定效果较差,常因结扎不牢,而导致脱落,且不适用于损伤大、多发性和粉碎性骨折的治疗。微小型钛板具有轻、薄、生物相容性好、耐腐蚀性高、无毒、不致敏、可长期置于体内,无需取出等特点,临床证明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6]。此外,颌骨坚固内固定技术可对复位后的骨断端提供稳固的骨段间固定,已逐渐成为口腔颌面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7]。本组研究术后伤口Ⅰ期愈合154例,Ⅰ期愈合率为98.7%,效果显著,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相似。

微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手术复位前应常规行X线或CT三维重建检查,以明确骨折线位置,术中也应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手术入路;(2)术中应彻底清除骨折断端内的血凝块或肉芽组织,防止错颌的发生;(3)选择口内手术入路时切口应尽量开于黏膜转折处,据牙龈5 mm以上,防止缝合困难及拆线时伤口裂开;(4)口内切口引流较差,可在颏下或颌下隐蔽处行微型引流切口;(5)钻孔时需以冷水降温,同时固定电钻,防止其摆动导致钛钉固位不牢。

总之,微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骨骨折临床效果良好,固定可靠,可显著改善颌部畸形,恢复正常咬合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益,孙永刚.颌骨坚固内固定[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28-29.

[2] 秦春梅,高岭,郅克谦,等.口内入路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体部骨折[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5):635-636.

[3] Cawood JI.Small plate osteosymthesis of mandibular fractures[J].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1985,23:77-91.

[4] 杜忠洪.颌骨骨折手术中坚固内固定技术的应用[J].健康必读杂志,2011,(8):277.

[5] 张大贵,郑锡忠.微小型钛板治疗颌骨骨折76例[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2):202-203.

[6] 欧帮宾.微型钛板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389.

[7] 汤炜,田卫东.口腔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技术应用与发展[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3(4):196-199.

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临床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颌骨骨折患者35例, 年龄18~68 (平均42.33±16.04) 岁, 男16例, 女19例。原因:交通伤14例, 摔伤6例, 斗殴5例, 砸伤10例。单纯性骨折20例, 多发性骨折15例;其中单纯上颌骨骨折7例, 单纯下颌骨折13例;合并颧骨颧弓骨折8例, 合并眶壁骨折5例, 合并鼻骨骨折2例。单侧骨折21例, 双侧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 治疗组18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选择全麻, 术前X片检查, 制定手术方案。术前、术后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组选择小型或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 对照组选择钢丝骨间结扎内固定治疗。

1.2.1 治疗组

根据不同的情况, 选择手术入路, 开放性骨折选择伤口入路, 闭合性骨折选择口内入路, 开放性骨折术前严格清创消毒。首先手法复位, 根据骨折断端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钛板, 调整钛板弯曲度, 使与骨折端更好贴合, 钻孔进行螺钉固定, 关闭切口或伤口, 术毕。

1.2.2 对照组

骨折复位后选择钢丝骨间结扎内固定治疗, 其余同治疗组。

1.3 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于12个月复查X片, 观察骨折线愈合、对位等情况, 询问患者疼痛、咀嚼、张口受限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测量所得数据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临床效果

两种术式后疗效对比, 差异不明显 (P>0.05) , 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随访结果

通过12个月随访观察, 治疗组出现张口受限和疼痛各1例, 总不良反应率为11.11%;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为35.29%。两组对比, 差异明显 (P<0.05) 。其中咀嚼障碍患者经X片检查, 出现明显错位, 原因为钢丝断裂。详见表2。

3 讨论

颌骨骨折是颅面部最常见骨折, 治疗方法较多, 以往治疗主要以克氏针内固定、颌间固定、骨间钢丝结扎固定等方法[2], 随着钛板的诞生, 以其相容性好、韧性强、固定牢固等优点, 受到外科医生的青睐, 治疗颌骨骨折效果良好, 相比其它术式疗效更佳[3]。

颌骨骨折多为多发性复合骨折, 手术空间狭小, 导致手术难度增大, 且咀嚼肌力度大, 对固定材料要求比其它部位相对较高, 必须有强度大、韧性大和贴合性强等优点[4]。骨间钢丝内固定虽然可以满足这些要求, 但其脆性大, 在咀嚼肌强大的收缩力下容易出现断裂和错位愈合[5]。其它术式也有相应问题出现, 且有二次损伤情况, 留下永久疤痕等缺点, 给患者身心造成巨大损伤、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小型或微型钛板内固定, 贴合性好, 韧性大、固定牢固, 且不需要再次手术取出, 因此, 受到患者和医生的欢迎。

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运用两种不同的术式固定治疗, 进一步观察现代治疗颌骨骨折中, 运用钛板固定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等不良反应。术后观察,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无效例数差异不大, 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两种手术疗效相当, 与其它报道不符, 可能由于例数差异所致。

通过12个月随访观察发现, 治疗组出现张口受限和疼痛各1例, 总不良反应率为11.11%;而对照组出现咀嚼障碍1例, 张口受限和疼痛各2例, 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29%。明显高于治疗组。可见, 运用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远期疗效优于骨间钢丝内固定治疗。

综上, 运用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 具有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满意、无需二次手术等优点, 更符合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要求, 值得广泛运用。

摘要:35例颌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17例, 治疗组18例。治疗组采用钛板内固定治疗, 对照组采用钢丝骨间结扎内固定治疗。随访12个月, 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 总不良反应率为11.11%;对照组分别为88.24%、35.29%。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明显。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具有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满意、无需二次手术等优点, 值得广泛运用。

关键词:颌骨骨折,钛板固定,钢丝骨间结扎内固定

参考文献

[1]甘莉芸, 海宏斌, 青格勒.对180例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的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2, 10 (1) :210-211.

[2]高晓娟.颌骨骨折69例治疗的回顾性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20) :109-110.

[3]徐昕, 钱磊, 单一旦, 等.上下颌骨骨折合并纵隔气肿一例[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1, 46 (6) :325.

[4]王科, 彭国光, 吴俊伟, 等, 2461例颌面部骨折患者临床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1, 46 (3) :139-142.

钛板固定 篇4

【关键词】 前路减压;钛板内固定;脊髓型颈椎病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09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491-02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骨赘形成、黄韧带钙化、肥厚、椎间盘突出等退行性改变,使脊髓受压,引起感觉功能障碍等[1]。使用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为分析脊髓型颈椎病使用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我院进行了本次实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8月收治的44例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7例,女性7例,患者年龄跨度为28-74岁之间,平均为(48.52±10.22)岁。病程在20天-11年,平均(16.95±2.11)个月。其中单椎间盘病变35例,两个椎间盘病变9例,三个椎间盘病变0例。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过明确诊断,包括症状、体征、X线、CT和MRI等确诊,并采用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

1.2 手术措施 患者采用右侧横切口,并保证切口的方向与皮纹一致[2]。经过钝性分离后,再从胸锁乳突肌、颈动脉鞘、气管、食管之间入路。向两侧牵引。待椎体前方和椎间盘充分暴露后,将椎体撑开,刮除骨赘。随后将自体髂骨块进行修整,并植入到减压的间隙。将骨块缓慢地放入到上下椎体前缘。随后,将撑开器拆除,再磨平椎体前缘骨赘。根据患者的病变情况,选择合适长度的钛钢板进行内固定。

手术后常规吸氧,并给予脱水和营养支持,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手术后测量患者下肢肌力,当肌力达到4级后可以下床活动[3]。术后颈部固定1-1.5个月。

观察患者出院时JOA评分。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的愈合情况。

1.3 观察指标 植骨骨性融合:手术后3个月拍摄X线。当棘突间无活动异常,植骨块与邻近椎体之间无透明带,有骨小梁生成为融合。

1.4 数据处理 将我院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ɑ=0.05。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各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

2 结 果

44例患者在手术后症状均有改善,JOA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 论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是由于前方椎间盘退化突出,并有增生的骨赘压迫等。患者表现为上肢麻木和放射疼痛,上肢无力、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定等情况。如不能及时将压力解除,脊髓长期受到压迫会引起神经纤维脱髓鞘等,产生不可逆的神经损伤。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解除脊髓的压力,改善血液供应,进而促进脊髓的功能恢复,重建稳定的颈椎,并恢复颈椎间盘的高度和曲度。我院采用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手术对患者治疗。可以构成三维空间的稳定,进而达到较好的固定强度,将减压、稳定、重建同时完成[4]。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保证颈椎的稳定,且有利于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弯曲,使骨融合更好,进而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此外,钛板能够吸收更大的张力,当患者颈部屈曲时,钛板可以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为在伸展时,钛板可以起到张力带的作用,这样患者的内在稳定性提高,融合更有效。

从本次实验结果也可以看出,44例患者经过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效果,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且在3个月内达到骨性融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总之,使用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较好,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 陈科,陈仲,靳安民,等.比较4种方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的系统性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48):9059-9063.

[2] 李翔,戴志唐,常新,等.颈椎前路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椎间盘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1,28(11):1988-1990.

[3] 舒冬平,何敏,刘仕良,等.颈椎前路钢板置入内固定并减压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18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48):9117-9120.

钛板固定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来本院就诊98例颌骨骨折患者, 男71例, 女27例;年龄10~71岁, 平均38.7岁;骨折部位:下颌骨正中骨折33例, 下颌骨颏孔骨折34例, 下颌角部骨折25例, 颧骨颧弓骨折6例;单发骨折60例, 多发骨折29例, 粉碎骨折或伴骨缺损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9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基础疾病等差异无显著性, 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术前根据X线片检查明确颌骨骨折的部位和类型, 确定手术方式。以恢复原有咬合关系为原则, 使骨折断端复位, 选择口内或口外入路, 在局麻或全麻下行颌骨骨折固定术。治疗组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显露骨折部位后, 行颌骨骨折复位, 选择适当规格的钛板并给予适当弯曲以与骨面贴合, 骨钻钻空, 钛钉固定, 并分层对位缝合创口。对照组采用钢丝骨间结扎内固定, 同时行颌间结扎4~6周。两组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 分别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X线片, 观察骨折线对位愈合情况, 检查咬合关系及开口度等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后1周内即可进食流质及软食, 咬合关系大致正常, 张口不受限或轻微受限, 个别轻度错颌, 需颌间弹性牵引及调颌。4~6周以后, 患者张口度正常, 咬合关系正常, 咀嚼无明显障碍, 无错颌。对照组术后4~6周患者张口受限, 不能咀嚼, 只能进食流质。大多口感不适, 拆除钢丝后患者有部分出现张口受限, 颞颌关节区不适, 轻中度错颌, 需理疗及调颌。6个月以后随访, 治疗组患者张口度正常, 咬合关系正常, 咀嚼无明显障碍, 颞颌关节区不适1例。对照组张口受限5例, 咀嚼障碍4例, 颞颌关节区不适3例。治疗组患者创口均I期愈合, 对照组延期愈合5例, 二次手术3例。治疗组治愈率97.96%, 对照组治愈率75.51%,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3讨论

颌骨骨折以往多采用钢丝单颌结扎及颌间结扎固定方法治疗,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营养摄取和咀嚼功能, 造成患者营养不良, 还可以引起颞下颌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不锈钢丝可引起机体致炎、致敏, 或异物反应, 有的还需要后期取出, 给患者造成再次手术的创伤和痛苦。钢丝结扎内固定,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结扎部位在结扎方向上的移动度, 但不足以提供骨性愈合所要求的稳定性, 临床愈合期延长, 特别是下颌骨多发性粉碎性骨折, 效果欠佳, 故现已逐步被钛板内固定所取代, 或仅作为内固定的辅助手段。微型钛板固定技术应用于颌骨骨折的治疗是近年来骨折治疗领域中取得的最显著进步之一[1]。

微型钛板固定使骨折的复位固定更加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从而有利于I期愈合。该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克服了钢丝固定或闭合复位辅以颌间牵引固定骨折断端的不稳定性, 骨折愈合时间长, 限制张口及咀嚼, 导致口腔卫生差[2]等缺点, 从而使患者能迅速恢复上下颌骨的咬合功能。纯钛具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 且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极易与氧反应, 其表面形成致密稳定的氧化膜能长期抵御各种体液的腐蚀, 故纯钛小型夹板骨间固定后, 可永久滞留于体内而不需取出[3]。钛强度适中、硬度较低, 其弹性模量和人骨、牙的弹性模量接近, 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愈合后期的骨重建及功能改建, 无明显的毒副反应。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微型钛板固定是一种科学、安全、高效治疗措施, 可以推广应用临床。

参考文献

[1]黄兰柱, 陈斌, 张炳新, 等.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口腔医学研究, 2003, 19 (5) :404-405.

[2]林野.下颌骨骨折的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0, 35 (2) :85-87.

钛板固定 篇6

关键词:微型钛板,内固定,颌骨骨折,疗效

颌骨骨折为最常见的临床口腔颌面损伤病例之一, 其治疗措施通常是采用固定颌骨和复位骨折部分, 最大可能使颌骨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 并得到功能复位的目的[1], 然而过去传统治疗手段存在很多不足, 如会留下面部瘢痕、愈合期长、影响进食、破坏口腔环境、稳定性差等。针对这些不足, 近年来开发出了一种采用新型材料钛板内固定治疗的方法, 并得到了满意的疗效。我院采用最新微型钛板行颌骨骨折内固定, 获得满意的疗效。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间在我科接受以微型钛板治

疗颌骨骨折的患者131例。其中男75例, 女56例;年龄 (38.6±7.3) 岁。跌落伤者26例, 交通事故伤者66例, 打击伤者24例, 爆炸伤者15例。骨折部位:下颌角部骨骨折17例, 下颌正中部位骨折41例, 颏孔区骨折36例;上颌骨骨折28例;髁状突骨折20例, 多发骨折32, 单发骨折89例, 粉碎性骨折或伴骨折缺损14例。手术材料为微型钛板及专用配套器械。

1.2 治疗方法

术前采用X线投射检测颌骨骨折部位和类型, 以确定手术方式, 择优选择口外或口内手术进路, 骨折线位于第一磨牙后者采用口外进路, 位于第一磨牙前者采用口内进路;尽早行颌间牵引, 使移位的骨折片接近复位, 以恢复一定的咬合关系。待确定骨折部位和状况后, 对患者进行全麻或局麻, 选择正确的开刀进路, 使骨折线处两端骨皮质暴露, 然后使骨断端准确复位。根据骨折情况选用适当规格的钛板并使其适当弯曲以贴合骨面, 再确定钛板的放置位置, 用微型电钻打孔, 同时以生理盐水冲洗及降温, 打好孔后将适当塑形的微型钛板以钛钉固定安装, 注意保护下牙根和牙槽神经管, 最后分层对位缝合创口, 拆除临时颌间结扎。术后一般不行颌间结扎, 而对于多发骨折和粉碎骨折等, 需使用牙弓夹板结扎和颌间弹性牵引, 以加强恢复患者的咬合关系。术后颌间牵引通常固定1周;可保留的松动牙齿结扎固定约5周。术后采用常规应用抗生素进行护理3~5d, 防止伤口感染, 同时坚持1周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每天进食后务必以抗生素漱口液漱口。分别在术后3, 6个月和1年进行复查X线片, 检查骨折线对位愈合程度、咬合关系、开口度等情况。

2 结果

131例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的患者中, 123例骨折复位较理想, 8例出现咬合不良, 经过辅助颌间牵引和调颌后恢复咬合关系。128例Ⅰ期愈合, 2例部分钛钉暴露, 1例粉碎骨折患者术区局部感染, 经过局部换药处理后, 伤口在Ⅱ期愈合。术后X线片发现124例张口度>3.5cm, 7例开口度为2.5~3.5cm。术后3个月经CT复查显示骨折愈合良好, 骨痂初步不均匀形成, 骨小梁排列紊乱, 骨折线模糊, 无感染, 松动牙齿均固定良好且牙髓活力正常;术后6个月X线片示骨痂均匀, 骨折线消失, 张口度正常, 接近正常骨小梁排列结构;术后1年:X线示骨质透光影一致, 骨小梁排列正常, 骨外形无异常。在所有复查的X线片中, 无钛板发生移位或断裂, 且周围骨质无疏松及吸收等现象。

3 讨论

正中联合部、下颌角、颏孔区及髁状突颈部均属于机构上与力学上的薄弱区域, 肌肉保护少, 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损伤[5]。在各种颌骨骨折病例中, 由交通事故导致的伤例最多。颌骨骨折的传统治疗手段多采用不锈钢丝或钢板以单颌结扎和颌间结扎的方式行颌骨内固定, 这样严重影响了患者进食咀嚼功能。另外不锈钢材质易引起机体产生炎症、过敏、或排异反应, 甚至有的需要在后期取出, 造成再次手术创伤[1]。

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恰好能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其优点是不仅实现骨折的解剖复位, 并使复位更牢固, 而且其钛金属材质稳定, 其生物相容性较好, 无至炎或至敏等不良作用, 因此长久可留置体内, 无需二次取出手术, 手术痛苦少[1], 愈合和功能恢复速度快。在固定手术过程中, 一是每条骨折线采用2块适当规格的钛板固定, 为骨折线区提供一个坚固的结构, 以抗衡作用于骨折线上的各种压力。微型钛板既能内固定各种类型骨折, 还可以起到支架作用, 支持骨缺损区, 形成良好的咬合关系和解剖复位, 并在早期即可恢复患者口腔卫生和咀嚼进食功能[2]。术后需要剥离骨膜范围相对于传统钢丝内固定小, 且无需剥离下颌骨内处, 因此能较理想地保护骨折愈合作用中起主要作用的骨膜。术后采用流质饮食, 一般不行颌间固定, 有助于增加营养, 促进骨折及伤口愈合修复, 同时有利于保持口腔卫生[3], 大大减少感染概率。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修复重建颌骨骨折骨痂及协调面部各部位功能, 最大程度恢复原有面容[4]。

在临床实践中, 治疗方法根据伤情、骨折部位、移位程度及咬合关系等情况来确定;不适当的微型钛板固定易造成下牙槽神经管和牙根的损伤, 还有可能造成咬合关系紊乱或骨折错位愈合等不良后果, 因此微型钛板内固定的应用应遵循根据生物力学原则, 不可滥用。另外, 颌骨骨折应尽早手术, 对于复杂的粉碎骨折术前和术后都应辅助牵引, 通过术中精准操作, 辅助术后调颌及牙齿修复, 基本均可达到理想效果[5]。

参考文献

[1]袁梅寿.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35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89.

[2]李伦华.经头皮冠状切口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面部多发性骨折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9) :74.

[3]李生柏.495例颌面部骨折的回顾性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 2011.

[4]范高飞.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35例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 2010 (14) :59.

钛板固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46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其中男28例,女18例,男女比为1.6:1;年龄15~68岁,平均(34.5±4.3)岁;病程2 h~5 d,平均(36.4±7.5) h。致病原因:交通事故31例,摔伤15例。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开口受限、咬合错乱和颜面畸形。所有患者未出现外耳道流血、脑脊液流出等情况。所有患者均经X线确诊为下颌骨骨折。

1.2 辅助检查

拍摄X线下颌骨侧位片、后前位片和全景片。X线显示34例为单发性下颌骨骨折,12例为多发性或粉碎性下颌骨骨折。

1.3 方法

所有46例患者均使用钛板内固定进行治疗。手术采用局部麻醉,术中应先确认和恢复患者咬合关系,行临时颌间结扎,然后固定小型钛板。小型钛板应与下颌骨表面无张力密合。完成小型钛板固定后,打开颌间结扎。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0.05%洗必泰液漱口,每日1次,术后第1天进半流食,术后第3天进软食。

1.4 疗效标准

(1)优:骨折复位愈合良好,咬合关系正常,张口度4 cm。(2)良:骨折复位愈合良好,咬合关系欠佳,前后牙部分开颌1 mm,左右或个别牙错颌,张口轻度受限2指左右。。(3)差:骨折未复位,错位畸形愈合,明显咬合关系紊乱,张口受限1指左右。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优26例(56.52%),良17例(36.96%),差3例(6.52%),优良率为93.48%。所有患者均为一期愈合,无一例切口感染,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半年以上。骨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4±1.1)个月。住院时间12~15 d,平均(12.4±1.3) d。

3 讨论

下颌骨是颅面部最大骨骼,也是面部唯一可活动的骨,位置在面部较突出,缺少保护,遭受外力打击时容易造成骨折。下颌骨骨折好发部位:(1)正中联合,胚胎发育时两侧下颌突连接处,并处于面部突出部位;(2)颏孔区,位于下颌牙弓弯曲部;(3)颌角,下颌骨体和下颌支交界处;(4)髁突颈部,此处较细脆,无论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均有可能在此处产生骨折[2]。

治疗时,应首先处理休克、失血、颅脑损伤、防止窒息,作简单复位后,待患者全身情况稳定后应尽早作骨折层复位固定。复位同时应注意抗感染,加强营养补充,食物由软逐渐加硬,一般两个月内不应吃过硬食物。注意口腔卫生。目前认为下颌骨骨折的治愈标准是恢复颌骨功能、重建骨折前的咬合关系、保持颜面对称。

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避免了口外皮肤入路的手术瘢痕及面神经损伤的风险,避免了颌间结扎所带来的许多不良反应,使患者在术后能及时恢复语言和摄食功能,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有利于促使伤口的愈合[3,4]。本组资料显示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优26例(56.52%),良17例(36.96%),差3例(6.52%),优良率为93.48%。证明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疗效肯定,且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

钛合金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骨折愈合快,相同时间内所达到的骨强度较钢丝栓结的要高。钛的生物相容性好,耐腐蚀性高,质轻。钛板及钛钉留置体内不需取出,避免再次手术并减轻其经济负担,避免了栓丝固定发生的骨折延期愈合现象[4]。

综上所述,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疗效肯定,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卜寿山,尹林,徐杨,等.下颌骨骨折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中华创伤杂志,2003,19(9):566—567.

[2]田玉岭,赵灿,宋绍华,等.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在下颌骨髁状突骨折中的应用.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1,17(2):108.

[3]孙刚.小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颔骨骨折127例回顾分析.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28(2):149—150.

钛板固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 年9 月—2014 年9 月收治的62 例颌骨骨折患者, 男57 例, 女5 例;年龄13 岁~76 岁;骨折部位:下颌体部25 例占40.3%, 下颌角8 例占12.9%, 颏联合部19 例占30.6%, 下颌支2 例占3.2%, 髁状突颈部3 例占4.8%, 牙槽突5 例占8%。

1.2 材料 所用材料均为MEDICON公司生产, 钛板厚度规格为0.6 mm、1 mm, 配套的钛钉直径为1.5 mm、2 mm, 钛钉长度为5 mm~8 mm, 钛板形状有直形、L形、T形、Y形。

1.3 方法 颌骨三维CT及曲面断层片的广泛应用, 能够很直观地明确颌骨骨折的部位和骨折移位情况, 提前制定手术方案。较常用的手术入路有:口内入路、下颌下及颌后入路、耳屏前入路、眶周小切口入路及头皮冠状位入路, 对于开放性骨折, 尽量选用原伤口入路。因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 为了防止误吸误呛, 保护知名神经血管的同时须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 笔者建议手术在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的原则为恢复患者正常的咬关系和解剖外形, 且咬关系的恢复应视为颌骨骨折手术恢复的第一准则, 一切可能影响咬关系的颌骨骨折, 都应该先做颌间牵引固定, 在咬关系恢复正常后再给以钛板钛钉坚强固定术。根据骨折断端的形状, 挑选恰当的钛板, 先将钛板适当弯曲后再紧密贴合骨面, 然后在骨断端附近打孔, 用钛钉固定, 并对伤口进行分层对位缝合,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若手术后存在多处骨折线或者轻度咬异常, 则给予颌间牵引及颅颌弹性绷带固定1 周~2 周, 3 个月后摄X线片复查。

2 结果

本组62 例给予坚强内固定术的颌骨骨折患者中除了2 例伤口Ⅱ期愈合外, 其余60 例伤口均Ⅰ期愈合, Ⅰ期愈合率达96.8%;张口度仅1 例<37 mm, 其余61 例均在术后3 周~4 周达到正常;面部外形恢复良好, 面部瘢痕不明显;咬关系正常, 口腔卫生状况良好。分别于术后3 个月、6 个月复查曲面断层片或者下颌骨正侧位片, 所有钛板均无断裂和移位, 骨折对位均良好;所有病例骨折线6 个月时都消失, 同时可见接近于正常骨小梁排列结构, 骨痂生长均匀, 而且骨折周围无骨质吸收或疏松的表现, 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3 讨论

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即骨折的解剖复位, 功能稳定性固定, 无创外科, 早期功能性锻炼。其中稳定固定减少了手术创伤, 保持骨及软组织的血供, 是达到Ⅰ期骨愈合的关键。钛无毒性、无致敏性、无致癌性、无致畸性, 对机体无刺激性, 并且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亲和性, 机械性能好;同时钛具有良好的低温韧性, 较低的弹性模量, 容易被弯曲成型, 极不易被腐蚀, 故不需要通过二次手术将植入物取出[3,4,5], 从而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并避免了再次手术带给患者的痛苦, 与其他手术方式相比具有更佳的临床疗效。因为直接骨愈合不形成外骨痂, 是直接骨化连接改建, 因此骨化速度快, 较少发生并发症, 愈合后骨的质量优于间接骨化的质量, 所以是最理想的愈合形式。而微型钛合金夹板坚固内固定, 从组织学上看, 能达到直接骨愈合;而且钛板内固定术中骨折断端的解剖及功能状态复位只是通过单皮质固定便可行, 同时稳定性良好, 故颌间固定时间明显的缩短。应特别强调早期功能锻炼方法, 其能帮助患者最大程度降低因创伤所造成的痛苦和功能损失, 有利于促进患者自主功能恢复, 从而可有效防止由于长时间颌间固定而引起的不良现象发生[6]。从目前临床实践来看, 钢丝内固定及颌间牵引固定这些方法因为不能保持骨折部位的充分稳定, 故而旋转成角, 使骨间处于微动状态下;而且这种不稳定固定因为不良应力的存在, 阻碍了新生血管生长, 干扰成骨活动, 由于骨膜软组织的伸入是早期骨折间隙的血供来源, 因为骨内血供恢复较慢, 于是愈合速度就比微型夹板内固定慢2 周~3 周[7], 继而造成骨折畸形愈合。自1958 年AO/ASIF研究机构的成立, 骨折治疗技术迅猛发展, 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往都是通过颌间牵引固定和钢丝结扎来治疗颌骨骨折, 因不宜早期功能锻炼, 导致患者进食困难、营养摄入不足、语言困难、颞下颌关节强直、肌肉废用性、口腔卫生不良等一系列弊端。从本组62 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来看, 微型钛板内固定是促进骨折Ⅰ期骨愈合的最佳方法, 其能使骨折达到准确的解剖复位, 具有良好的功能性稳定固定, 可减少创伤、缩短颌间固定时间, 避免发生颌骨畸形, 加速骨段间骨愈合, 术后有利于进行早期无痛性功能训练, 且恢复咬关系良好。同时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颌骨骨折患者的病痛, 又满足了患者对外观的需求, 对患者日常生活方面的不良影响也明显降低, 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是治疗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比较理想的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摘要:目的 探讨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颌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9月—2014年9月收治并进行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颌骨骨折6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62例中60例伤口Ⅰ期愈合 (96.8%) ;2例伤口Ⅱ期愈合 (3.2%) 。术后2例咬关系轻度紊乱伴I度张口受限, 余60例疗效满意。结论 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临床疗效确切, 术后面颌畸形得以改善, 咬功能恢复良好。

关键词:颌骨骨折,内固定,微型钛板,面颌畸形,咬,功能

参考文献

[1]MICHELET F X.Ostosynthesls With miniatur ier plates in maxillofacail surgery[J].J Maxillofac Surg, 1973, 1 (1) :79.

[2]CHAMPY M.Mandibular ostedynthesls by miniature sarewesd plates vla buccal approach[J].J Max Illofacsurg, 1978, 6 (1) :14.

[3]谢志坚, 葛魏立, 王慧明, 等.口内切口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评价[J].口腔医学, 2003, 23 (1) :39-40.

[4]跳咏芳, 孟今秋, 通长平.下颌骨骨折钛板内固定临床总结[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3, 13 (3) :266.

[5]张益, 吴江, 章魁华.髁状突骨折微型接骨板固定及其临床对比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1993, 3 (4) :193-195.

[6]崔永霞, 杨丽萍, 潘明华.颜面部隐蔽小切口在颧骨复合体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 2007, 27 (10) :557-558.

钛板固定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2010年1月收集的33例患者,均为下颌骨前部骨折,靠近颏正中附近骨折22例(均为粉碎性开放骨折),颏孔附近处粉碎性骨折11例。

1.2 内固定材料

小型重建钛板及配套钛钉,重建钛板厚度1.00 mm,长度有4、6、8孔等,螺钉直径2.00 mm,长度7.00 mm。

1.3 术前检查

影像学检查一定要详细周全拍摄多个位置的X线片,最好有三维CT影像资料,充分了解下颌骨骨折部位骨折移位情况,以制订手术方案。

1.4 治疗方法

采用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钢丝结扎固定上下颌牙齿以保持其咬合关系[3]。下颌骨正中骨折采用原伤口清创后加延长切口及颏孔区骨折采用颏下、下颌骨下缘下切口,暴露骨折断端。注意勿损伤颏孔神经血管。暴露骨折端后去除骨断端的软组织和小的粉碎的游离骨块,移位的骨断端按解剖关系复位。对骨缺损的部位采用自体髂骨做骨移植,应特别注意咬合关系的恢复情况。选择适当规格的小型重建钛板,两颏孔间的骨折线上应平行固定两个小型钛板[4],利用重建钛板良好的可塑性,按照下颌骨的自然生理弧度塑形后与骨面贴合,固定重建钛板(钛板长度必须保证在两端正常骨组织各3个螺钉孔,钉子长度正好穿透下颌骨厚度为宜)。冲洗创口,并分层对位缝合创口。术后进软食,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5~7 d,口腔护理每天2次,术后10 d拆除缝线。

2 结果

33例患者术后检查X线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患者颌面部的形态得到较好的恢复,咬合关系基本复位到正中颌位,没有发生小型重建钛板断裂和断钉现象,创口无感染发生,全部1期愈合,张口和咀嚼功能得以恢复。

3 讨论

下颌骨骨折是颌面部最常见的损伤之一,由于是颌面部创伤,患者对于治疗后的容貌和功能的恢复心理预期都比较高,因此,采用何种方法治疗下颌骨骨折,将关系到患者的容貌恢复和正常的咀嚼功能恢复。对于开放性骨折和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如果采用传统的牙弓夹板颌间栓丝结扎固定治疗,因固定时间较长,势必影响患者的正常饮食,造成患者因饮食不好而缺乏营养,进而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如果采用老式的钢板固定治疗,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器材,因为材料的原因,钢板较厚重,术后患者感觉不好,且因钢板强度较低,术后发生钢板断裂的危险较大,如因钢板断裂导致手术失败则必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并易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钛金属的生物相容性好,对组织无刺激,且耐腐蚀性好[5],不需要取出内固定物。小型重建钛板的形状可根据需要预备,能完全贴合于骨面,不会对骨折段产生压力及局部骨吸收。坚强的内固定可以使下颌关节早期进行功能锻炼[6],避免因固定时间过长造成下颌关节僵硬,同时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创口和骨折的愈合,防止面部肌肉失用性萎缩的发生,减少面部畸形的发生。通过本组病例观察,下颌骨骨折骨缺损重建采用钛板固定,具有牢靠的固定、预弯钛板贴合于骨面,局部刺激性小,能够及早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缺损恢复,防止发生面部畸形。

摘要:目的:评估下颌骨骨折骨缺损小型重建钛板坚固内固定的可靠性及其效果, 探讨其优缺点。方法:我科2008年5月~2010年1月应用小型重建钛板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下颌骨骨折骨缺损33例。结果:33例患者术后X线检查显示骨折全部愈合, 患者颌面部形态得到较好的恢复, 咬合关系基本复位到正中颌位, 没有发生小型重建钛板断裂和断钉现象, 创口无感染发生, 全部1期愈合, 张口和咀嚼功能得以恢复。结论:下颌骨骨折骨缺损的小型重建钛板坚固内固定效果可靠, 避免了颌间结扎, 对颞下颌关节功能影响较小, 较传统的下颌骨骨折颌间结扎固定及钢丝栓扎固定钢板固定有明显的优点。

关键词:下颌骨折,骨缺损,骨折内固定术,重建钛板

参考文献

[1]韩茂强, 赵政.微型钛夹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60例[J].实用医学杂志, 2006, 22 (4) :424.

[2]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3]鲍光辉, 付跃进, 张卫健.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19) :41-42.

[4]于久猛.下颌骨骨折34例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17) :139.

[5]么甲申.下颌骨骨折术后颞下颌关节损伤的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5) :50-51.

上一篇:文化传承发展下一篇:多重耐药大肠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