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价技术

2024-08-27

教学评价技术(共12篇)

教学评价技术 篇1

教学中要重视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学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教学评价对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如何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的作品,如何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正是我们所要关注的。下边我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评价的浅显体会。

一、不同任务,不同评价

在新课程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体现任务驱动的思想,通过完成一个任务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任务的不同,教学目标也会有所不同,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的发展也会有所区别。在不同的任务当中,学生发展侧重点就会有差异。例如,在《初识LOGO语言》这一节课中,教师所提出的评价要求之一是:你认为小海龟能听懂人类的语言吗,那它是如何行走路线的?而学生评价可以从他的想象开始,可以说听不懂人类语言,是通过编写代码程序让它进行行走的。这样的评价给了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和亮点。而在《画方形和圆形》这一课的任务中,我们评价的主题可以是:1.你最喜欢哪一幅图片,为什么?2.如果让你来画,你会怎么设计?用不同的评价主题,引导学生对各方面进行评价。

二、多元评价,全员参与

(一)自评———个人评价

学生的自我评价在整个评价中占有重要位置,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调整改进。在学生评价中,通常比较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积极参与。课堂上,学生有没有参与,或参与得够不够。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

2是否独立思考、主动探索。

3能否积极地表达、交流。课堂上,教师创设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就能和同学、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他说错了,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不认同教师,不会受到批评。当他学习困难时,会得到帮助;当他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赞赏。

4是否善于合作。在现代社会,是否具有团队精神,是否善于合作尤为重要,我们可以从课堂上进行培养。

5是否兴趣浓厚。是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而不仅仅是对网络。

6和以前相比,是否取得了进步。

这既是对已有知识进行了梳理,又发现了自己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还总结、回顾了自己的学习技巧和方法。让每位同学都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将自己的“收获”通过交流展现在他人面前,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也包括了学生的态度、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互评———生生评价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之间的互评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同伴的肯定与认可有时会比教师的肯定更有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标准的语言大声的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讲给同学们听,再让同学互评谁讲的好,好在哪,谁讲的不好,不好在哪?尤其在交流环节上,要求不仅要讲出如何做,更主要讲出是如何想的。学生在活动、评价中互相学习、相互借鉴,用自己的能力、他人的智慧完成了学习任务,课堂成了自我才华展现的机会,特长、能力竞争的舞台。下面是课上某位学生的电脑绘画作品:

学生的一些评价是:

学生1:好!

学生2:你画的不错。

学生3:虫子的颜色换一换会更好。学生4:颜色有点太单调。

学生5:我给你提个意见:“在这幅作品的下面写上文字注释,我相信一定会更好。”

学生6:你画得真是好!

(三)教师评价

教师课堂上的激励性语言会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情绪能促使学生向着良性方向努力,例如一个学生在做独立操作练习时总是不自信,教师就鼓励他:“别着急,一步一步来,我在旁边看着,你一定能行的。”当他跨出第一步后,教师更是借机表扬“:瞧,就说你一定行的吧。”经过多次鼓励,他不再畏首畏尾,敢于自己尝试着去做了。口头语言评价也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单一的赞美语言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就大大减弱了其激励作用。学生制作出来的作品,选几幅比较好的打印出来,让学生带回家,请家长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也可以班与班、学校与学校之间进行交换,以达到评价的最终效果。

三、借助不同载体,实施有效教学

例如:可以创建一个评价网络平台,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发到网络,让同学、老师一起参与评价,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和对别人的作品进行评价的平台,通过学生之间的投票和语言评价,充分地让学生尝试到了这一评价的乐趣。

四、教学评价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克服不良的心理定势

2.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3.评价要有反馈

4.评价要注重过程、能力、结果,更要关注态度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不要为了评价而进行评价,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我们要努力以宽容的态度,期待的目光,多几把评价的尺子,让每一个学生多一份精彩,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评价技术 篇2

过去的评价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无从体现,导致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轻视,限制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深刻体验,进而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要合理运用各种评价方法,以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和产生的成果作为评价依据,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激励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全面评估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的信息素养。下面就问卷评价法、电子作品评价法、QQ交流评价法等进行探讨。

一、问卷评价法

问卷评价法法是指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将知识点设计一套测评题,题型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操作题等,通过学生答题进行测评,并将成绩及时反馈给学生。共同分析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地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实时性,具有提高教学效率、节约资源、方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巩固运用。但这种问卷的评价方法只适合对信息技术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测评。

二、电子作品评价法

电子作品评价法是指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作品创作,比如学习了《用电脑画图》后,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创作一幅美丽的图画,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学生作品主要是指学生在一个板块结束时完成的作业,如制作电子报刊、成绩统计表、多媒体作品等。电子作品的创作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电子作品的评价具有很强的主观评价性质,它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理解及应用情况。学生完成并上交作品后,教师和学生根据制定的标准对作品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要以学生为评价的核心主体,可以是自评、小组之间互评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符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要求。

三、QQ交流评价法

空间交流评价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成功的经验、遇

到的困难以及完成的作品发布到自己的QQ空间,班上的每个人都能看到,然后教师和其他同学根据要求,对其进行探讨、交流和评价,相互介绍学习的成功经验,合作探讨解决遇到的困难,指出作品做得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再由学生进一步完善。如此反复改进完善,学生既学到了知识,熟练了技能,又创作出了更优秀的作品;教师则可以即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心态,从中发现教学的问题,并即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改进教学效果。突出了评价的改进、鼓励和调节的作用。

QQ空间交流评价法,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更重视取得成绩的过程。有助于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督促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并实时监控、管理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四、学生自评、互评法

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评价方面,要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学生的互评和自评,讲究评价的方式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由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进行。事前,先就学生评价的意义、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向学生做出说明,提出明确要求。

学生自评以学生自己的成长记录为主要依据,描述和分析自己在一级指标四个维度的表现,用“★”作为标准,4颗星以上为“优秀”,3颗星为 “良好”,2颗星为“中”,1颗星为“还要加倍努力”。最后写出自己对本章的学习心得,表达自己的感悟,提出自身前进的方向,并为自己在四个维度确定1个分数。

(二)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是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以4~6人为一组,采取任务驱动法,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并对完成作业的小组用一级指标的四个维度进行登记,作为学期总评的依据之一,学生为每一个同学在四个维度确定一个分数。最后由教师计算出平均得分,作为学生互评的最终得分。

学生通过自评及互评,了解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及时改进。

(三)网上互评。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将优秀的作品放到校园网上展示,以提倡全校学生间进行学生自评、互评,肯定学生的成绩,鼓励他们继续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 篇3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素养;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具有着自身学科的特点,从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扩展到了人机交流、生网交流,老师更容易在不同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老师的“双双”慧眼,发现学生的才智,用积极的“评价”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航。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和评价的作用

①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总体而言,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鞏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②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作用。息技术教学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养成。评价过程也是学生心理一种潜在表现过程,正确的评价能使学生真实表现当前的心理状况,并且能反映出学生的意识和情感。学生为了在评价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表现,就会有意识在平时学习中多使用信息技术。随着自己的学习成果被大家认可后,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情感就会在评价和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升华。

二、以人为本,重视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优秀,被师生宠爱,成为班级中的佼佼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体会知识无穷的魅力,领悟学习与自身发展的关系,养成良好的求知兴趣和学习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整个学习过程形成良性循环。这既是教师兢兢业业的教育目标,也是学生孜孜以求的“求学美景”。教师既然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就需要促进学生建立“会学、能学、好学”的自信,用发展性的学习评价方式,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反馈网络。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评价的项目与内容,建立成长有效导航体系。学生要出色地学好一门学科,矣或学习某一科目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必要的基础,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尤其重要。例如,学生学习态度可以包括学科带书情况、上课回答问题是否积极、能否主动及时完成学习任务等,这些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出现消极情况,评价的主体要及时矫正学习主体,从而引导到积极地学习轨道上来。明确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方案:①学习行为:态度、习惯、情感、参与合作、课内外表现,老师记录、问卷调查、学习讨论、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②基本技能:坐姿、操作的规范性、知识的掌握程度,随堂记录、教师评价。③创作能力:参与、合作、资料搜集、创造力,个人、集体、全班/小组交流,互评、教师评价。④综合应用:综合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想象力、创新意识,选择任务、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每学期23项,全班/小组交流,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其次,激励学生,助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学生客观上存在差异,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一方面又要多给学困生一些关爱。我们的奖励可以多设几个奖项,例如设立信息技术学科的作品创意奖、进步奖、表现奖、合作奖、应用奖……针对不同学习状态的不同学生,让他们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受人尊重的情感、体验师生勉励的快乐,让学习不再担任“劳心费神”的角色。还可以在学生学习群中,建立鲜明的示范榜样。我把学习态度端正、主动及时完成信息技术学习任务、作品新颖、创意度高的这部分同学作为学习的“示范榜样”,把这部分同学的亮点公示于众,在同样的学习评价标准尺度下,发挥“示范”效益,尤其是学生自己临近的、身边的,学生更容易评有所尺、学有所样,从而在学习群体中形成积极的学习因素。第三,评价应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增强学生的信心。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领悟能力不同,如果都使用“一刀切”的评价方式会大大降低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往往会适得其反。我们在教学的评价中要有的放矢。

三、注重引导,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技术而学习,也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计算机专家,而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无论采取什么途径,评价一个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都是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这是我们开展学科学习质量评价的宗旨。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正如“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一样”,为解决某一问题,或用信息技术达到制作的某一效果,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这既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究的空间,又给同学创新火花的点燃做了有力的铺垫。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学习的闪光点,学习优异的同学多勉励、表现平平的同学多激励、学习困难的同学多鼓励。作为学科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活体,是成长中的人,是发展中的学习者,在部分学生还没意识到学习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之前,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一切亮点,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探析 篇4

一、教学评价的含义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教学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评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这种意义上的教学评价通常指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定性评价。有时这种教学评价也可有一定的延伸, 例如拓展为教师对学生某种信息技术技能水平的认可等。 另外,教学评价具有双面性,它既可以研究学生的学, 还可以研究教师的教。

二、教学评价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教学评价也有不同的分类。例如,以时间为评价标准,可以把教学评价分为教学前、 教学中以及教学后的评价。以不同对象为评价标准,则可以把教学评价分为学生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或者以时效为评价标准,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等。可见,学生的教学评价分类虽然很多, 但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分类是相互交叉且又紧密联系、 相互渗透的。

由于地区差异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备的评价标准,这就要求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摸索实践。以下结合我校实际,谈谈我校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中的一些措施及方法。

三、教学评价的应用

1.制定规范、细化常规发挥教学评价的督促作用

为了改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态度,规范学生的上课行为,在学期初就可以与学生“约法三章”,制定《争做信息技术学习小标兵》的记载表。记载表可以由班长或课代表进行记录。记录的内容可以分很多部分。 如进出计算机室的规范 ( 有序排队,离开时自觉整理桌椅等 ),进入计算机房后能自觉练习指法或其他技能 ( 未正式上课前 ),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开小差 ( 偷偷玩游戏、 上网或打开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关的程序,或窃窃私语, 左顾右盼影响他人学习 ),操作练习时是否按照要求进行, 诸如此类上课规范可分门别类的进行记载。还可以特设加分的项目,如课堂学习参与度、经常性回答问题、作业及时上传等。

实践证明,《争做信息技术学习小标兵》记载表的使用,对学生的督促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它可以很好的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强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纪律, 从而保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是在一种散漫、无序的学习氛围中进行。

2.课内开展师生互评、学生自评发挥教学评价的教学作用

知识、技能、情感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累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受到有效的激励,这样学生才会保持长久、内在的积极性。当学生学习遇上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你行的,你再想想, 你再试试。”每当学生突破障碍,学有成效时,教师要充分肯定,“你真棒”“你的动作可真快”“你的作品太有创意了”。及时积极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自信心得以保持,学习动机得以增强,信息技术课堂,学生自然是“趣”在其中。

学生的自我评价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也不容忽视,教师在信息技术课中要多开展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活动。例如,当有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理解片面或错误时,可以让其他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学生的信息作品完成后,可以让学生阐述自己的创作意图,使用到的工具, 操作的步骤等,然后再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学生在互评时,教师要参与其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来思考,要让学生学会取长补短,通过互评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

3.重视课堂内外的测评练习发挥教学评价的强化作用

信息技术课程同其他学科一样,课堂教学固然重要, 但测评练习也是不可或缺的。由于目前的一些客观因素, 在小学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虎头蛇尾”,频现只重开始不管结果的现象。因此,信息技术教师更要重视自身课程的测评规范,要避免“只学不考”的尴尬现状。小学生天性好强,对考试的结果往往比较在意,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争强好胜的天性,合理适量的进行信息技术测评练习。通过课堂内外的测评练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中找到不足。在进行测评练习时,教师可以借鉴,通过分数或打等级的方式进行。实践告诉我们,重视课堂内外的测评练习,对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鞭策、激励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

4.建立档案袋全面客观的评价

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可以更加全面更系统的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踪,有助于教师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把控,有助于教师清晰了解学生的进步过程、努力程度以及各种信息技能掌握情况。学习档案袋可以包含学生的各种作业,预习时查找的资料,课堂讨论的组内发言记录,学习后的小论文作业,调查报告, 根据所学知识动手自制的PPT演示文稿、Word文档、 Scratch动画、Pclogo程序等。

通过建立学生档案袋,学生可以比较清晰的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各类状况,从而有助于学生自我调控, 及时查漏补缺,找到差距,寻找到努力的方向。同时, 学生也能清楚的了解自己学习的进步之处,获得成功的喜悦。

5.家校联系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

在期末教师可根据一学期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情况, 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主要优缺点、今后要注意的事项等进行综合评价。教师的这些评价来自于平时对课堂的观察和对学生档案袋的分析,本着对学生的坦诚、关怀和尊重,用发展和全面的眼光来评价学生。为学生今后的信息技术学习指明努力的方向。

在学期结束后,要求学生把档案袋带回家给家长看, 并请家长根据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以及档案的有关内容, 为学生写一段学习评语。其目的是使家长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能有更多的了解,让学生从家长那里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通过教师、家长共同的评价,增强教育合力,对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教学评价技术 篇5

2.2重视学生学习方法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加以了解。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方法加以评价。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信息技术《大小写字母混合输入》一课时,首先,教师应该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保证学生对知识掌握良好的基础上,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输入字母的过程中,有没有按照教师所安排的方法进行输入,发现学习方法不好的学生,教师要立即对其进行纠正,保证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其自身发展。另外,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一阶段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字母输入比赛,要求学生以最好的输入形式进行输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程的监督,选取输入方法较好、输入速度较快的学生进行表扬与奖励,发现输入方法较差的学生,不要对其进行惩罚,教师应该适当的鼓励学生,使其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兴趣提高,增强学习信心[2]。

2.3重视系统性评价: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发展性评价中的系统性评价。目前,部分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注意到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效率,但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记录,很容易忘记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系统性评价方法,例如:教师在网络系统中,创建学生记录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效果,将学生的进步情况加以记录,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对每名学生制作教学计划,阶段性的对其进行考察,教师可以凭着对学生的记录,考察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归纳多数学生的错误性学习,教师要利用所掌握的情况创新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考核方法,考试卷只作为成绩判定的基础,教师也应该将学生的进步情况纳入到成绩判定中,学生的考试成绩要以信息档案形式公布,在表现较好的学生信息档案中,添加一些新颖的文字与图片,以达到表扬的目的。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鼓励,增强其学习的信心,避免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造成不必要的后果[3]。

2.4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自身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还要重视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准备好课程的结构,在课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做总结,使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反思,同时,教师要求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对彼此的学习进行评价,这样,不仅会使学生更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还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另外,教师可以适当邀请家长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家长参与到教学评价中之后,可以更好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关注,有利于发展性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4]。

3结语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发展性评价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劳旭艳.整合信息技术资源拓展课堂学习空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的实践应用探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4(33):75-75.

[2]张成.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29):98-98.

[3]施建靖.发展性评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3(27):82-83.

教学评价技术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评价 教学有效性

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明确指出:“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孩子们的创造精神。”新课改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很好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除了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评价外,还应注意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掌握后能否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因此,需要一种既适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又能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乐于学习的新颖的评价方式。笔者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使用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引入“无纸化”的考试方式

根据江苏省中小学信息技术中考模式,充分利用已有的考试系统,尝试让学生一人一机在限定的时间内在计算机上答题,考查的不仅是一些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有上机操作能力考核部分。这种考试方式本身就是对学生操作水平的一次检验,不仅考查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对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技能也做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

二、自制电子作品考试方式

即要求学生使用计算机创作多媒体作品的考试方式,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应用。教师在给定了范围与评定标准后,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和素材,完成作品并存盘交给教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就进行这样的考试。例如:在完成PowerPoint模块教学任务后,要求学生以春节或元旦为内容,以简单的文字、图案制作一个演示文稿。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作品。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巩固了PowerPoint基础知识。学生对这种考试没有过重的压力,自制电子作品考试方式的实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结合Blog建立“电子档案”

对于每个学习阶段,评价的重点就是学生在这一个阶段都学到了什么。在这部分评价中,学生需要在每一阶段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完成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作品。笔者的做法是在服务器上为每个班级建立相应类型的文件夹,然后在每个班级文件夹中,建立与学生学号、姓名对应的文件夹,通过设置“安全”和“共享”,每次上课时,学生把作品保存到一个自己专用的文件夹中,学生的作品只能由这个文件夹所属的同学浏览和修改。然后在某个阶段或期末学习完成后,进行统一评价。

Blog是近两年迅速兴起的一种操作简易、方便快捷的网上空间。每班学生之间通过Blog链接,建立起学生Blog群,从而形成了一个网上交流平台。Blog给每位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空间,以可视化的形式记录了学生学习的过程。笔者让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完成后,结合完成的作品写一些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以及其他同学、教师对自己作品的评价等等。

四、学生自评、互评与师评有机结合

自评是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和作品制作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互评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师评是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评价坚持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体,教师评价为主导的原则,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尊重学生,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通过学生的自评和同学间的互评,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由于学生自评、互评,对学生而言压力相对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交流自己在制作作品中的经验,从而使学生有清楚的自我认识,从而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五、评价分层

对学生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如学习兴趣的差异,操作时间的差异等,导致学生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差距较大。就我校而言,学生的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在评价过程中必须正视这种差异,对于各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根据学生分层的实际,看学生在该层次中有没有达到目标。同时,评价要注意鼓励性,对不同起点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任何进步都应给予恰当的认可与鼓励。这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学习的自信心。

在实际应用中,笔者采取几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平时表现、上机操作、作品相结合,采取等级制(即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并告诉学生在哪些方面做得不错,在哪些方面尚有不足,指给他们前进的方向。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在于,它的评价过程较长,比如自制电子作品考试的题目与评定标准是事先告知学生的,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创作作品,在作品评价的过程中,尽量给学生对作品进行展示、说明的机会。因此,学生在作品制作中可以以轻松的心态认真投入测试。

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应看重评价过程。比如在完成一个综合性作品中,学生要完成信息的收集、分析、加工、处理和信息的发布,这些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要充分肯定关注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笔者任教的是中高年级,虽然研究的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低年级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与文字输入的能力还比较低,因此,评价方法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其他,比如学生自评、互评会占用部分教学时间,而且学生自评难免存在虚报成绩的现象。这些都需要今后对不同年级评价方式进行研究,不断探索,不断改进。

信息技术教学中评价要素分析 篇7

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从受教育者、教育者、教学内容和媒体四方面分析评价。而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向受教育者提供学习的思路、资源和方法, 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与技能, 培养受教育者的认知和原认知策略, 最终获得发展。因此, 对受教育者的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中评价的主要内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空间分离的, 因为教学手段的特殊, 所以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有效衔接在一起的纽带是学习环境服务。学习环境包括教育者的辅助、数字化的教学资料和辅导资料, 并能用多种媒体把它呈现出来。我认为, 可以将课堂教学评价四要素中的教育者、教学内容和媒体纳入到学习环境中作为其子评价因素。因此, 我们把对受教育者的评价和对学习环境的评价作为信息技术教学中评价的两大要素。

一对受教育者的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不断地给受教育者提供一些意见, 帮助他们实现期望的目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对受教育者的评价主要包括受教育者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受教育者与网络交互作用的程度、师生以及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程度、学习资源的利用程度、作业完成情况、学业成就和能力提高等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已经丰富了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工具, 实现了多种方法测评系统。因此, 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受教育者的评价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 教学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综合运用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性评价是通过网上问卷测量, 具体了解受教育者的认知前提、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以此为依据提供学习建议, 进行教学设计。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中, 可以通过设计自动答疑模块和交互性的小测试, 给受教育者及时、正确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受教育者学习流畅进行的必要保证, 受教育者根据学习目标不断地观察和解释自己的学习过程, 通过不断地提问、阶段性测试把握自己的学习情况, 做出进度的调整。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总结性评价是依据受教育者的课时、完成任务情况和考试成绩及各自所占的比例给出总的评价结果, 它起到了检测、反馈和激发、鼓励的作用。

2. 在自我评价为主的基础上, 再进行教育者评价和小组评价

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最佳评价者是受教育者自己。目前, 我们可通过网络自动问答系统和自动评价系统来完成。教育者评价和小组评价的目的是用来促进受教育者的自我评价, 发挥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者可以通过浏览服务器端的数据得到受教育者有关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信息, 对受教育者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与教育者的交互程度做出评价。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对生生交互程度以及每个成员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做出评价。

3. 多方面的评价受教育者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评价改变了以往对受教育者学习的评价只注重受教育者获取了多少知识的做法, 而将信息素养、信息意识作为衡量受教育者学习的重要标准。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多种信息和通信技术工具来保证不同的学习环境开展, 通过网络的跟踪和记录功能, 评价受教育者是否具有最佳地使用各种信息环境来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评价还重视受教育者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发展, 尽可能科学地、理性地、全面地对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多项指标加以评价。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评价也将量的评价和质的评价结合起来, 以便于全面评价受教育者的成绩。

二对学习环境的评价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受教育者不再从教育者那里直接获取信息, 而是自主地在信息技术教学支撑平台中进行各种学习活动。要保证受教育者能顺利进行学习并取得成绩, 必须具有比较完善的学习环境。目前, 学习环境包括信息技术支持、信息资源支持、教育者支持等多个方面。

1. 对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

信息技术是为教学活动提供的硬件平台以及进行各种学习的工具。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主要包括对用户的信息传递速度及其可靠性、信息备份、信息加密、工具的适用性的评价。

2. 对信息资源支持的评价

提供的资料是否足够多, 是否为开设的科目设置辅导流程页面, 是否开辟教学辅导、交流室等栏目, 是否为受教育者提供丰富的上网发布的学习资料。

3. 对导学支持的评价

对受教育者是否提供平台的使用指南和学前服务, 包括教学性评价确定受教育者的初始能力, 提供学习方法的建议等, 是否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受教育者与教育者或其他受教育者的交互作用, 保证对受教育者的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回答, 是否提供受教育者自我评价的参考标准以及方法指导等。

4. 对教育者支持的评价

是否能够给教育者提供比较完善的教育者培训计划、进行教学设计和应用各种教学策略的资料和模板、便于组织教学活动和师生交互的技术支持、为教育者评价受教育者及系统提供客观的参考标准。

信息技术教学中评价的开展是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 它不仅关注受教育者的学习成绩, 而且发现和发展受教育者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受教育者在发展中的需求, 帮助受教育者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有效督促受教育者自学, 促进受教育者在原有水平上发展。通过建立合理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 可以看到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的优势及不足, 解决目前影响信息技术教学发展的瓶颈问题, 是指导信息技术教学发展方向, 保证信息技术教学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教学评价技术 篇8

从功能上看, 教学评价有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主要用于收集有关学生能力和课前知识技能的可靠信息, 为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提供帮助。过程性评价则是让学生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步学得如何, 及时提供矫正性反馈。决定学生最终成绩的等级评定是终结性评价。目前信息技术学科常见的终结性评价有会考、学业水平考试和等级考试等。

教学的最终效果虽然体现在终结性评价上, 但保证最终效果的关键是过程性评价, 而过程性评价又完全依赖于一线教师。因此, 如何选择有效的评价策略, 设计符合实际的评价方案并将它们切实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需要大家长期探索和研究。

一、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需要关注的问题

1. 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 具有公平性

什么是评价的公平性?为什么强调“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如果评价为所有学生提供相同的机会, 没有任何歧视, 那它就是公平的。然而, 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误区: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都要展示几位学生的作业或作品, 认为这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环节。我以为, 这种做法不具有评价的公平性。其一, 为什么只评价几位学生的作品?其二, 如何保证所选作品是最优秀的?通常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 教师很难快速、准确地找到真正优秀的作品。我在听课中有很深的感受。这就意味着, 展示评价的方式对那些没有被发现, 却拥有真正优秀作品的学生是不公平的;对还没有完成作品的学生也是不公平的——怎么就断定他们做不出优秀的作品来呢?这种不公平的评价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努力, 对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伤害极大。教师应该特别重视这一点。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越是晚交的作品越优秀, 因为学生在不断修改和完善他们的作品。教师一定要经过客观评价、深思熟虑, 再推出真正优秀的作品。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如何才能使评价面向全体学生, 真正做到公平和公正?这需要教师的付出和耐心, 需要教师在课后静下心, 认认真真地对每一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也就是说, 信息技术教师要在课后批作业, 认真挑选优秀作品, 在下节课上展示。

2. 过程性评价要提供频繁、及时、有效的反馈

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课堂练习、作业和单元 (阶段) 练习。课堂练习用来理解和操练所学内容;作业是课堂学习成果的巩固反馈;单元 (阶段) 练习则是对一个阶段学习成果的巩固反馈。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一些现象:一部分教师只布置练习不反馈, 长期下来, 学生发现做也可以, 不做教师也不知道。一部分教师虽然每次收作业, 但由于种种原因, 迟迟没有时间批改, 慢慢地学生也就不再期盼教师对作业的反馈了。也有教师虽然批作业, 但只是大致浏览一下给个评价, 学生不久就明白每次作业只要做了就行, 至于做得如何并不重要。还有一些课堂, 教师只是在单元末或期末才布置一次作业, 相当于取消了过程性评价。这些不恰当的评价方式是影响当前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 过程性评价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反馈要频繁

作为过程性评价的课堂练习和作业, 反馈一定要频繁。只有不断地对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才能保证学生随时了解自己学得怎么样并及时矫正。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 学生不可能在课后做作业, 教师可以把课堂练习和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课上完成。这样就能保证每周有一个巩固反馈作业。

(2) 反馈要及时

教师要尽快批改学生的作业 (练习) , 及时反馈结果, 以保证学生还没有遗忘作业内容就看到反馈。我的做法是, 本周的作业在下周上课前批改完成, 并在教学网站上呈现给学生。我深夜加班的第一个理由就是批作业, 把作业反馈当做我向学生提交的作业, 从不晚交。

(3) 反馈要详细

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 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详细的反馈。我的作业反馈中除了作业评价外, 还给每一位学生一段“老师的话”, 如“感觉器官感受不到就不是信息了?紫外线有没有信息?”“对信息的理解比较深刻, 语言描述清晰, 技术使用恰当, 好!”

学生在期末总结时写下自己的感受:“上信息课是一种享受。每次怀着一点小期待打开作业评价的时候, 看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或建议, 看到同学们精彩的作品, 实在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

事实上, 如果教师能够对每一份作业进行认真批改, 写上有关学生优点、缺点的评价, 并及时反馈, 也就从作业评价中实现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最大激励。

(4) 反馈要采取积极性评价

反馈要针对具体问题就事论事, 采取积极性评价。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给学生真正的帮助, 促进学生的发展。如希望学生更换网页底色, 可以用“灰色作为网页底色, 更容易与其他颜色搭配”这样的建议, 而不用“网页底色使用不当”、“你的审美能力有待提高”这种否定性评价。

(5) 反馈要具体明确

真正有效的评价反馈要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相适应。这就要求反馈具体明确。过于抽象的反馈将超出学生可以理解的范畴, 过于简单的反馈也会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二、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 设计评价方案

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是从使用阶段和作用上对评价进行分类。如何进行各阶段的评价, 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模式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

1. 评价方法的选择

传统的评价方法如标准化选择题、简答题、填空题等, 对反馈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有效的, 但不能检测并促进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 标准化测试的应用范围更加有限。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会考的选择题中让学生选择“Shift”“Caps lock”等键的用途, 学生可能非常熟练地回答出来, 但这并不能证明学生会使用键盘, 更不能证明他的打字能力。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应用能力、信息素养等更多内容需要在实践中体现和检验, 应该选择成就性评价、真实性评价、学生档案袋等表现性评价方法。

成就性评价法要求学生在一定环境下, 通过完成特定任务来展示能力。例如写一篇报告、设计一个程序、制作一个动画等。它强调的是过程而非结果。真实性评价法则更进一步, 让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施展他们的才能, 完成特定的任务。如参加辩论会、在展览会上展示作品、在音乐会上表演等。学生档案袋更加详细地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学生日志、作业、阅读书目、自我评价表、成绩表、评语、家长意见等资料收集整理, 进行综合评价。

2. 评价方案的设计

评价方案的设计有赖于评价方法的选择。其中, 成就性评价方案的设计是最耗时的, 难度也最大。这里重点谈谈信息技术学科成就性评价方案的设计。

(1) 设计任务

这里所说的任务, 不是那些学生在课堂上三五分钟就可以完成的一个或几个操作, 而是需要学生至少半个小时、一节课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完成的考查综合能力的任务。

案例1:“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评价任务

(1) 就信息技术的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控制技术, 分别列举三个以上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如电子体温计、血压计为感测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案例分析。列举一个信息科学技术前沿应用实例 (如霍金的交流设备) 。对所举案例进行分析, 指出案例中何处应用了何种信息技术, 并适当解释。

(3) 描述自己的想象。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自然科学、医学、军事、生活等各种领域, 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请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 大胆展望未来的信息技术。

说明: (1) (2) 可借助网络。

任务呈现要求:

(1) 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如W o r d文档、演示文稿、网页等。

(2) 首页内容:标题、提交人、日期。

(3) 结构清楚, 重点突出。

(4) 版面设计合理, 图文并茂。

任务保存提交要求:

以“学号中文姓名第0 2个作业”为文件名保存, 以邮件方式发送给老师, 邮件主题“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作业”。

设计成就性评价任务时, 首先, 要关注任务是否包含了对学习结果起关键作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并让学生在这一任务中的表现可以迁移到其他任务中。其次, 要关注任务的真实性, 即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再次, 任务要描述清楚、要求明确, 并给出必要的帮助。

(2) 设计评分标准

成就性评价任务需要设计清楚、明了、客观的评分标准, 把成就性任务进行量化评价。通常需要给出反映任务质量的分项指标及说明。

我通常采用逐项评价指标, 用批注方式对每一项进行说明, 与任务同时呈现给学生,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能够对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案例2:“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作业评分标准 (如图1) 。

设计成就性评价任务、编制评分标准以及实际的评分过程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是, 合理应用成就性评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正确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对学生的发展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建立激励机制, 突出评价的正面反馈

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就、被同伴认可, 是激励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在评价过程中建立一套激励机制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强有力的措施。

我在教学实践中, 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在教学网站上, 除了“作业查询”、“教学内容”、“实践内容”、“教学资源”外, 每节课的“作业点评”栏目中还设置了“榜上有名”、“作品展示”、“他山之石”等项目 (如图2) ,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热情。

评价反馈是教师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需要教师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更需要教师的付出和努力。

参考文献

[1]Richard I.Arends (美) .学会教学 (第六版)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由信息技术悟课堂教学评价 篇9

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要做到“五实”,即一节好课应该是扎实的课、充实的课、丰实的课、平实的课、真实的课。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可视、可听、多元、生动等特性,如果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则可以帮助教师上出一堂好课,反之,则可能起到反作用。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么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恰到好处呢?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须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画面,还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诸多现实生活的材料。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平日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增强了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折线统计图》时,通过多媒体的形象演示,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折线统计图的升降变化情况,也为后面的画折线统计图打下伏笔,让学生清晰地区分出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异同之处,这是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它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应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感知事物是通过多种感官进行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记忆效率,形成知识学习的正迁移。人们获取的信息量和多种感官的刺激密切相关。如果刺激是多元的,那么信息或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单一的刺激。现代信息技术中,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图文并茂的,由声、色、形组合成的动画等丰富多彩的综合效果,于是给学生带来的外部刺激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多样的。因此,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直观的动态画面、悦耳的背景音乐,对学生形成了多重感官的刺激,使学生正确认识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并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长方体形象。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初步发现长方体的特征,这时再利用课件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点击长方体的面,更为直观形象地展示上下、前后、左右两个面的完全重合,从而得出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的大小相等。当学生点击棱时,课件就会出现红、蓝、紫三种不同颜色的棱,进而闪动着相同颜色的4条棱慢慢重合,从而非常形象地说明了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相对应的棱的长度相等。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将有限的教学时间最大化

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手段,信息技术不失为当今学校教育教学的最佳选择。实践过程中,它体现出来的优越性已毋庸置疑,而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另一特点则是剔除了教师的无效劳动。以往的随堂课中,教师往往会为一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知识内容而焦虑,即使“声嘶力竭”,学生也还是一知半解,更谈不上心领神会了。而引入网络信息技术后,这样的情况则不复存在,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学生的巩固练习,学生亦能在教学课件和网络资料的点拨下轻松学习,同时也体验到学习过程带来的快乐。

关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思考 篇10

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并将之运用于实践过程中,最终达到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目的。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有关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体系还没发展成熟,在评价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传统的评价方法对于信息技术这门重能力的学科并不适合,因此我们还需探寻出新的有效方式来迎合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需求。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小学教育标准的要求也挺高了,从教学方式到教学目的再到最终的教学评价,其标准都发生了改变,学生的能力培养将逐渐成为教育重点。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并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学习中,为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基础。因此,这就要求教学者更新他们的教育观念,紧跟教育发展潮流,从根本上改革教育发展模式。

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观念并没有跟上新的教育标准。绝大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只注重向学生灌输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而对学生对于知识的原理的理解、知识的适用范围理解和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忽略了。因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理解知识或者对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而在课堂外不能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这与信息技术教学原本的教学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教师依然维持着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师的评价方向造成了误导,使教师将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标准围绕书面成绩展开,从而对真正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得不到有效验证。因此,这种不正确的评价方式导致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运用情况,不能通过评价来调整教学方式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因此,调整完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是至关重要的,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同时教师也可通过评价调整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我国科教事业的发展。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对策

1.发展评价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目标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评价需要起到促进学生不断进步的作用,而不单单只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我国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需要发展评价目标,使评价目标符合新的课程标准,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应当改变以往只看成绩的方式,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小成就加以鼓励,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对于学生在学习掌握上的不足也不要加以批评,而是通过观察发现学生所善于的知识点加强引导,并弥补不足之处。最重要的是,通过评价,让学生全面的认识自己,帮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树立正确的目标。

2.拓宽评价方法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还需拓宽评价方法。新的课程标准也提倡学校拓宽评价方法的种类,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中获得更好的成长方式。

教师应当在单一的依靠成绩评价方式之外发展更多的评价方法,通过开展各项活动达到评价的目的。如以小组形式让学生相互评价、以班会形式进行师生互评、以班级为群体开展班级竞赛,对各个班级进行评价等等。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充分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乐趣,有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以更好的态度投身于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评价方法应当是积极的,应当尽量鼓励学生,在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外同时对学生的优点予以肯定,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习的信心得到增强,学习的兴趣得到提高,并接受评价进行反思改正。

3.发展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性评价方式探究 篇11

一、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采用微型主观题

知识与技能主要是指: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概念与工作原理,以及使用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以往的考查,用得最多的题型是客观题和主观题,客观题以选择题为主,有较多的记忆成分,不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观题虽好,但阅卷耗时较多,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微型主观题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它是主观题,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其次,它是“微型”的,能覆盖较多的知识点,微型主观题一般以填空题为主,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能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但这些又都是在可控的范围内。

二、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解决实际案例

过程与方法指的是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这部分能力的考查要重点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关于结果则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要学生有分析、有思考、有操作,那么无论结果如何都是值得鼓励的,当然,老师也要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供学生参考。

例如:学校将组织学生进行远足活动,活动的起点为学校,终点为狼山,现在请你为此选择一条合适的路线,并总结解决同类问题的步骤。

分析:信息的获取属于“课标”里的技能性目标,其在信息技术内容体系里是有具体操作流程的。获取路线有很多种方式,如,电话114、纸质地图、谷歌地图、百度地图、实地考察路况等,从中选择一种方式,获取信息。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评价,可以再通过与其他途径获取的信息进行比较,然后再调整方案,以获得最为合适的路线。在这道题中,信息技术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工具,真正反映的是学生的行动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决策能力等,这些与信息素养的形成都有直接的关系。

三、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创作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新课改的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信息技术蕴涵的文化内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内容,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普及,这部分内容可能已经被低学段的学生所掌握。那么,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什么呢?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做到未雨绸缪,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辩证地去认识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作用,以及如何合理地去使用信息技术,如,网络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网络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其次,要求学生规范地使用网络,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教学中还要突出信息技术的文化内涵,如,文字处理技术的演变,从手写、刻字、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到机械式打字机、计算机文字处理,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帮助,也可以是教学素材所表现出来的,如,在多媒体信息加工的相关教学中,可以加入图片辅助教学,让学生体会诗歌所带给我们的精神享受。

对这一目标的评价难度较大,因为要体现的是学生的思想,只有融入了作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作品才能是一个好作品。我们在布置作品任务时,要有明确的主题、具体的要求、相关的素材。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学生完成的作品,我们要积极地进行评价,基本达到要求的就要给中上的成绩。当然,教师要对优秀作品进行范本式的师评,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并且要帮助学生修改文章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利用word绘制学校博学楼的紧急疏散线路图,集合场地为楼前操场,可上网搜索相关素材。

分析:学生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只有怀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作品的创作当中。首先,要上网搜索“紧急疏散线路图”的模板;其次,去博学楼实地考察楼层的分布情况,然后设计合理的疏散路线;最后利用word进行绘制。操作过程中,可以检验学生对word操作的认知水平、技能掌握程度,并且对线路设计的合理程度也能综合反映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软件只是工具,是为了运用而存在的,不能陷入“惟工具”的泥潭。

不管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如何变化,也不管评价题目的设计多么完美,这些都是为了了解三维目标的达成度,检测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千万不能让过程性评价流于形式,评价的结果要能够反作用于教学环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方法,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很多,以上不过是一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不足以涵盖所有过程性评价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开设也只有十几年的时间,过程性评价的研究也还处于探究摸索阶段。不过,伴随着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必将是一片新的天地,让我们一起在这片新的天地中大展拳脚,共同开创信息技术教育的美好明天。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评价研究 篇12

一、评价应讲究多元性

以考试为主的传统教学评价的主体是教师, 学生则是被评价者, 是评价的客体, 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而新课程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要求评价主体是多元的。评价提倡的是多元化主体, 我们尝试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 把学生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 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 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 其中, 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学生自评。在新课程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 学生应该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 随时对照教学目标, 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将评价作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就评价内容而言, 新课程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要求评价既要体现共性, 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 既要关心结果, 更要关心过程;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评价可以是多角度的, 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基础知识的接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审美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评价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依靠成绩测验, 还包括了对和学生学习有关的态度、兴趣、行为等等的考查。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学生年龄特点, 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由情感态度、基础知识及技能技巧三项内容组成。评价内容可根据教材中各分册的相关内容来确定。由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教学进度, 在平时及期末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要做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用一句话说, 就是以多维视角的评价内容和结果, 综合衡量学生的发展状况。

二、评价应注重发展性

发展性是新课程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所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特征。这是由于评价对象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只有建立一种动态的评价体系, 才能使教学更好的适应学生。所谓发展, 指的是教学评价要改变统一的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择的功能, 而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 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 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注重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发展性, 提倡学生与课程目标比较, 从中发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这就不是简单分等排序所能实现的;另外, 发展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学的改进, 促进学生的进步, 其职能在于诊断教学中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进措施。传统的教学评价特别是考试评价强化选择和分等功能, 造成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无法认识自己的潜能, 从而丧失了自我发展的动力。

例如:我在上《我的未来不是梦》网页设计一课中, 面对学生五彩缤纷的梦想, 在学生互评时, 有的同学会取笑他人的梦想跟现在所形成的反差, 尤其是有些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同学的作品, 我就这样评价:“生活中没有不可能的事, 只有想不到的事, 可能在座的每位同学以后会成为比自己的梦想更伟大的人, 关键就看你是否为你的理想而努力。虽然这位同学的作品跟很多同学相比算不上精美, 但是老师相信他的未来不是梦, 他会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努力的, 老师祝愿每位同学的梦想都能成真。”

三、评价应勿忘全面性

全面性是新课程下信息技术所需要的教学评价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它与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密切相关。所谓全面性指的是教学评价必须全面、全员和全程 (课程和过程) 采集和利用与学生各种素质培养及各种技能发展有关的评价信息, 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全部学习、教育的动态过程。我们强调的“全面性”是指学生的学习是动态开放的系统, 是多因素变化的工程, 试图用单一的标准或某一项指标去评价学生的学习, 是违背客观现实的。提出多元评价法的策略, 正是体现了全面性的评价原则。而“全员性”是依据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而提出来的, 指评价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评价, 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受到启发、获益和发展。它强调个别评价与自我评价问题, 强调充分体现差异评价观。“全程性”, 就是说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包括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独立思考的过程、积极探索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学习过程纪录, 反思与调整自己的学习, 寻求使自己更快成长的规律与方法。总之可归纳为“关注一切学生, 关注学生的一切”。

全面性强调教学评价的整体性与动态化, 旨在把传统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运动过程。因此, 教学评价是在一定的时域内, 结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形式的评价, 不断地循环反复, 动态地监控学生接受教育的全程, 把握新课程教育和全体学生各种素质发展的整体状况。所以, 为了全面真实地评价全体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习潜能, 新课程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把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融为一体,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评价对于教学活动的导向、反馈、诊断、激励等功能。

上一篇:中山陵防雷设计下一篇:建筑空间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