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的三个命题

2024-08-02

城镇化的三个命题(共6篇)

城镇化的三个命题 篇1

一、侧重对命题否定的辨析

1.误认为命题的否定就是否定原命题的结论

在命题的否定中,有许多是把原命题中的结论加以否定.如命题:是无理数,其否定是:不是无理数.但据此就认为命题的否定就是否定原命题的结论就不妥了.

例1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1)对于任意实数x,使x2=1; (2)存在一个实数x,使x2=1.

错解它们的否定分别为(1)对于任意实数x,使x2≠1; (2)存在一个实数x,使x2≠1.

错因对于(1)是全称命题,要否定它只要存在一个实数x,使x2≠1即可;对于(2)是特称命题,要否定它必须是对所有实数x,使x2≠1.

正解(1)存在一个实数x,使x2≠1; (2)对于任意实数x,使x2≠1.

2.误认为命题的否定就是对原命题中的判断词改成其意义相反的判断词

在命题的否定中,有许多是把原命题中的判断词改为相反意义的词,如“是”改为“不是”、“等”改为“不等”、“大于”改为“小于或等于”等.但对于联言命题及选言命题,还要把逻辑联结词“且”与“或”互换.

例2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1)线段AB与CD平行且相等;(2)线段AB与CD平行或相等.

错解(1)线段AB与CD不平行且不相等;(2)线段AB与CD不平行或不相等.

错因对于(1)是联言命题,其结论的含义为:“平行且相等”,所以对原命题结论的否定除“不平行且不相等”外,还应有“平行且不相等”、“不平行且相等”;而(2)是选言命题,其结论包含“平行但不相等”、“不平行但相等”、“平行且相等”三种情况,故否定就为“不平行且不相等”.

正解(1)线段AB与CD不平行或不相等;(2)线段AB与CD不平行且不相等.

3.误认为“都不是”是“都是”的否定

例3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1) a, b都是零;(2)高一 (1) 班全体同学都是共青团员.

错解(1) a, b都不是零;(2)高一 (1) 班全体同学都不是共青团员.

错因要注意“都是”、“不都是”、“都不是”三者的关系,其中“都是”的否定是“不都是”,“不都是”包含“都不是”;“至少有一个”的否定是“一个也没有”.

正解(1) a, b不都是零,即“a, b中至少有一个不是零”.(2)高一 (1) 班全体同学不都是共青团员,或写成:高一 (1) 班全体同学中至少有一人不是共青团员.

4.误认为“命题否定”就是“否命题”

根据逻辑学知识,任一命题p都有它的否定(命题)非p(也叫负命题、反命题);而否命题是就假言命题(若p则q)而言的.如果一个命题不是假言命题,就无所谓否命题,也就是说,我们就不研究它的否命题.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假言命题“若p则q”的否命题是“若非p则非q”,而“若p则q”的否定,则是“p且非q”,而不是“若p则非q”.

例4写出命题“满足条件C的点都在直线F上”的否定.

错解不满足条件C的点不都在直线F上.

错因对于原命题可表示为“若A,则B”,其否命题是“若A,则B”,而其否定形式是“若A,则B”,即不需要否定命题的题设部分.

正解满足条件C的点不都在直线F上.

小结理解并掌握下列词语的否定很有用处:

二、侧重归纳命题否定的规律

1.简单命题的否定

形如“A是B”的命题,其否定为“A不是B”.只要把原命题中的判断词改为与其相反意义的判断词即可.

例5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1) 3+4>6; (2) 2是偶数.

解所给命题的否定分别是:(1) 3+4≤6; (2) 2不是偶数.

2.含有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简单命题的否定

全称量词相当于日常语言中“凡”,“所有”,“一切”,“任意一个”等,形如“所有A是B”,其否定为“存在某个A不是B”;存在量词相当于“存在一个”,“有一个”,“有些”,“至少有一个”,“至多有一个”等,形如“某一个A是B”,其否定是“对于所有的A都不是B”.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例6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1)不论m取什么实数,x2+x-m=0必有实根.(2)存在一个实数x,使得x2+x+1≤0. (3)至少有一个整数是自然数.(4)至多有两个质数是奇数.

解(1)原命题相当于“对所有的实数m, x2+x-m=0必有实根”,其否定是“存在实数m,使x2+xm=0没有实根”.

(2)原命题的否定是“对所有的实数x, x2+x+1>0”.

(3)原命题的否定是“没有一个整数是自然数”.

(4)原命题的否定是“至少有三个质数是奇数”.

3.复合命题“p且q”,“p或q”的否定

“p且q”是联言命题,其否定为“非p或非q” (也写成p或q);“p或q”是选言命题,其否定为“非p且非q”(也写成p且q);

例7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1)他是数学家或物理学家;(2)他是数学家又是物理学家;(3)

解(1)原命题的否定是“他既不是数学家也不是物理学家”.

(2)原命题的否定是“他不能同时是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即“他不是数学家或他不是物理学家”.

(3)若认为,那就错了.是对p的否定,包括或x2+2x-3=0.或由p:x>1,或x<-3,均可得

三、侧重命题否定的教学应用

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而特称命题的求解较困难,故“特称命题”往往转化成“全称命题”求解.为了掌握转化的“技巧”,现在通过一个问题“串”加以说明.

问题函数f (x)=4x2-8mx+4m+3,若对任意的实数x∈[1, 2],f (x)的值恒为正数,求实数m的范围.

分析此处的“任意的x”是指对区间[1, 2]内的每一个实数x,都使得f (x)>0,是全称命题.因此,只要考虑对应区间上的最小值为正即可.答案:

变式1函数f (x)=4x2-8mx+4m+3,若对任意的实数x∈[1, 2],f (x)的值恒为正数,求x的范围.

分析由于是对任意的实数x∈[1, 2],f (x)的值恒为正数,因此是关于m的全称命题,记g (m)=(4-8x) m+4x2+3,由g (1)>0,且g (2)>0,可控g (m)在m∈[1, 2]上均有g (m)>0,立得由 (1) 可知:x∈R;由 (2) 可知:, 或;所以, 或

变式2函数f (x)=4x2-8mx+4m+3,若存在实数x∈[1, 2],使f (x)的值为正数,求m的范围.

分析此处的“存在实数x”是指对区间[1, 2]内的某一个x,使f (x)>0,因此,不易操作,所以考虑反面即转化成全称命题之后,再“补”回来.

实质上,对任意x在某个定义域内,都有f (x)>0,则这个命题的否定是:存在x在这个定义域内,使f (x)≤0,解题过程中常常需要将特称命题切换成全称命题求解,即“正难则反”.

城镇化的三个命题 篇2

天津高考改革预测:2019高考可能发生的3大变化

一、数学难度上升

有人说,在高考所有的试题中,能反映难易程度的科目就是数学了!从历年高考命题规律上分析,应该是难一年易一年。如果按照这种思维逻辑分析,2019年的数学可能会加大难度。所以对于广大备考的学子们来说,抓住基础题的同时还需要深挖一下难题。

二、语文将拉开考生分数

在国王的印象中,想要拉开语文分数上的差距其实非常困难,因为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联系,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也不可否认,语文不会出现像数理化那样高分和低分两种极端,可对于一分之差隔千人的高考来说,语文成绩就成了最后决定两位实力相当考生的必胜一击。

小编建议高三的考生们重视一些基础内容的学习,比如古诗文记忆、词语应用和阅读理解的训练,最终还是可以在语文上面补短板的。

三、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核

今年是恢复高考的第41个年头,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其实高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开始单纯的考核知识点到如今的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高考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考察。

比如我们在理科题目中常常会看到文科的影子,在文科的题目中也会找寻到理科的踪影,而且结合最新时事、科技,很多题目的题眼都是围绕着生活实际展开的。

如果我们在日常中多留意一些生活常识、最新新闻的话,在高考中也会大有裨益的,比如在高考中一些题目的要求就是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科素养,因此在备考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死知识,而是要活学活用才行。

面对2019高考改革方案新动态,考生们应该积极备考!努力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2019年江苏高考语文数学物理命题范围有调整

语数物命题范围有调整

南报网讯(记者 谈洁)明年高考部分科目的命题范围有调整。昨天下午,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发布2019年高考的“考试说明”。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表示,《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说明》《201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说明》《201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说明》是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为使广大江苏考生和教师全面、准确了解2019年江苏高考和学测命题的有关信息,该院在总结往年编写考试说明和实际命题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省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组织有关专家对原考试说明进行了修订。

2019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中,语文、数学、物理内容有调整。

语文调整的内容包括:现代文阅读部分,将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均作为必考内容,考查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共3类文本,题量、题型及赋分也相应调整。同时,试卷分值结构进行微调,语言文字运用减少3分,古诗文阅读增加2分(不增加题量),现代文阅读增加1分。

数学调整的内容包括:删去“几何证明选讲”,其余3个选考模块不变,由“4选2”改为“3选2”。

物理调整的内容包括:原选考“3-5”列为必考,其余两个选考模块不变,由“3选2”改为“2选1”。

城镇化的三个命题 篇3

一、如何让从新渠道成为新业态?

自1997年,中国保险业出现了第一张网上投保意向书,正式开启了互联网保险的探索。但直到2005年,《电子签名法》颁布才使互联网保险步入真正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共有50余家保险企业涉足互联网业务,据息,2012年保险电子商务市场在线保费收入规模达到40亿元,较2011年增长123.8%,占总保费收入占比近千分之三。各保险企业依托官方网站、保险超市、门户网站、O2O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多种方式,开展互联网业务。逐步探索互联网业务管理模式,包括成立新渠道子公司开展集团内部代理,成立事业部进行单独核算管理,通过优势网络渠道获客实现线上、线下配合,在淘宝、京东等第三方电子商业平台建立保险销售网络门店,成立如众安保险的互联网保险公司等等。其中,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依托其流量、结算和信用优势,日益成为互联网保险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现有互联网保险业务以车险、理财和健意险为主打产品,与传统渠道产品并无价格和本质区别,至于所谓“中秋赏月”、“爱情险”、“单身险”等也只是吸引眼球的噱头,无法成为一种真正的产品形态。目前,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

在保险实现互联网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一场认识的革命。从近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势看,“善融商务”、“交博汇”、“云金融”等银行电商平台深度影响着传统银行经营模式,P2P、网络小额贷、众筹等依托互联网的金融业态更是“黑马”频现,多家商业银行电子交易替代率超过80%。金融业市场化改革加紧了“大资管时代”的步伐,“互联网化”也成为金融板块之间竞争博弈的重要维度。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保险不仅仅是销售渠道的变迁,而是依照互联网的规则与习惯,改变保险现有的产品、运营与服务模式。不仅仅是把传统的保险产品移植到网上,而是重新构造股东、客户、企业、网络平台以及关联各方的价值体系和运作逻辑。不仅仅要搭建O2O、B2C的保险营销架构,更要探索C2B客户需求定制服务,甚至未来可能形成基于互联网的保险互助机制。要让互联网保险这一新兴渠道,真正形成一种新的业态。

二、如何让客户选择互联网保险?

互联网保险市场的潜力巨大,欧美很多国家的车险保费的30%、寿险保费近10%来自互联网。随着团险、银代、营销渠道相继进入发展瓶颈,各个渠道成本不断攀升,相应造成产品竞争力明显不足,很多大型险企开始加大网销、电销渠道投入,一些新设立保险企业更是“触网一搏”。保险企业选择互联网,看中的是其成本优势和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如何让客户选择网上保险消费才是互联网保险发展的动力源泉。互联网电子商务所遵循的是透明化、个性化、简单化的价值理念,要想形成一种网络商业模式和业态,必须遵循网络运行规则,适应网络消费习惯,形成网络经济链条。保险选择互联网不重要,重要的是互联网选择保险。互联网对客户需求能否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将成为保险企业赢得互联网青睐的关键。

在新一轮互联网客户和资源争夺战中,我们需要一场产品的革命。互联网要求保险企业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现实的需求、透明的利益为服务标的,那种依托手续费和佣金强力推销的“说教模式”无法被网络消费者接受。要求保险企业具有高速的产品研发节奏、灵活的产品设计,特别是在费率、责任、标的人群做个性化的产品开发,需要对合同条款、产品核心内容通俗表现和简单演示,那种晦涩难懂、结构复杂的保险条款只能淹没在浩瀚的数字空间。要求保险企业在网上能实现涵盖咨询、投保、支付、保全、理赔一揽子客户服务,让习惯网络消费的人们享受互联网的便捷服务,那种仅仅在网上获客的模式只能在网络高速铁路上执拗难行。这些都在考验保险业加入互联网时代的诚意、资格和实力。

三、如何突破传统经营模式?

目前,中国保险业160多家保险企业、400万从业人员、7万亿资产、1.5万亿保费收入,是由国外引进、不断中国化的传统保险经营规律和商业模式所承载和实现的。然而互联网经济在不断地冲击和颠覆着原有的实体模式,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商业传奇,所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似乎就是在与传统模式说不、甚至与传统模式对抗。互联网保险发展的最大阻碍和挑战是根深蒂固的“传统”,其产品的个性化、价格的透明化、组织机构的虚拟化与传统模式存在直接冲突。互联网保险需要突破形式严谨细致、内容晦涩难懂的条款书写规则,需要突破多层级保险机构设置和高昂的管理成本,需要突破银代和个险渠道依赖销售激励的营销模式,需要突破现有的产品模式和风险责任分类。

在互联网保险创新与突破传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一场管理的革命。互联网给保险业预留了太多的想象空间,与传统保险商业模式也存在着太多的冲突与矛盾,需要我们以既宽容又审慎的态度释放更大的改革空间、填补更多的管理空间。

一是率先在互联网试水费率市场化。互联网与费率市场化是天然的结合体。顺应新一论保险费率和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取向,鼓励和支持互联网专属产品开发,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实现个性化设计和差异化定价。积极推进产品简单化、通俗化和标准化,建立完善车险、家财险、旅游险、意外险以及简易理财产品等示范条款体系和条款通俗写法,以网络化语言和表现形式,加大保险知识的网络宣传和普及。

二是尽早建立一整套互联网风险防控体系。互联网与保险的跨界组合,增加了风险管控环节、复杂性和难度,改变了传统商业保险的风险特征。应尽快出台互联网保险监管办法和指导性意见,完善互联网保险服务体系,就产品宣传释义、个人信息保护、机构和身份认证出台技术标准。围绕网络交易安全、反不正当竞争问题,建立规范互联网保险经营的网络监控中心,探索成立“12378”互联网客户权益保护中心,逐步完善基于互联网的风险防控体系。

智慧城市城镇化的重要命题 篇4

普遍认为农业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建立, 但考古研究表明, 这个普遍认识并不正确, 农业技术的进步起源于城市而非农村, 越是靠近发达城市的农业, 其生产力水平越高。城市的发展催生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反过来创造了人类聚集的可能:一方面, 它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释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另一方面, 它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提升了对劳动力的需求, 推动了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 令越来越多的人改善了生活, 满足了人性追求舒适、幸福、自由、交流的内心需要。毫不夸张地说, 工业文明才真正带来了人类的城市文明。

工业文明的时代, 是人类掌握自然科学的爆发期, 人类对物质的认识进入了原子时代, 实现了能源革命, 电力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元素。能源和动力, 推动了城市立体发展, 为高密度的人口聚集创造了基础, 而工业推动了人类分工的细化和产业的规模化, 成为吸纳劳动力的源泉, 百万人口的城市, 逐步成为常态, 而千万人口的城市也不断涌现。上世纪中叶纽约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 代表了工业时代城市的辉煌成就。

20世纪公认最伟大的发明是计算机, 比特时代, 就此展开。比特可以说是人类早期工业文明之后, 对人类文明贡献价值最大的要素。如果说基于原子的工业革命是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体能延伸的话, 那么比特的革命就是对人类智慧的延伸。

之所以这样说是源自于比特对于原子完全迥异的特性。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 比特则是信息的最小单位。原子有质量, 却无法分享。通俗来说就是一个物体, 你有了, 我就无法占有它。但是比特不同, 它没有质量, 你拥有这个比特, 我也可以拥有, 拥有的人越多, 比特的价值才越大, 人类的才智发挥的价值就越大。

今天, 随着芯片制造能力的巨大进步, 人们具备了移动计算的能力, 我们今天手里的一部小小手机的计算能力就堪比上世纪90年代的超级计算机!而我们的信息交换的网络也实现了巨大飞跃, 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每一个人的城市生存方式。有专家指出, 从2010年开始, 每一年所产生的数据, 超过之前人类所有数据的总和, 人类和人类城市在这一刻, 迈进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城市的最高表现形式, 就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什么?它实质上就是人类城市活动的信息, 汇集成为一个城市在信息空间的一个映像, 今天的城市, 实际上由两个部分构成, 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城市物理空间和信息世界的互动, 为城市的变革创造了新的动力。用虚拟信息空间来影响、改造和驱动物理城市, 就是智慧城市。

几千年来, 中国一直是一个传统的农耕大国。1978年, 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期的德国98%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而中国只19%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因此, 面对今天智慧城市的需求, 西方城市的目的和诉求与中国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西方来说, 城镇化和工业化早已实现, 如何再次释放城市的活力, 是智慧城市研究和实践的关键。但对中国来说, 正在经历今天全球化这个环境下的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 四重叠加的历史变革。从战略角度来看, 中国如果抓住这个“新四化”的历史机遇, 我们就能拥有后发优势, 借鉴西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经验, 少走弯路, 快步直达, 实现“两个百年”梦想。但从现实的角度来看, 我们今天要实现的智慧城市建设, 要比西方国家有更多的复杂性, 更多的差异点, 更多的阶段性。

2014年以来, 对于中国当前阶段, 智慧城市要做什么, 经过几年的试点和实践, 从中央到地方都已经形成基本共识, 那就是以改善民生为核心, 以民生服务为抓手, 并以国务院的名义正式下发。

安东尼·汤森, 作为全球智慧城市研究的学者, 通过本书, 为我们描绘了未来若干年人类智慧城市的面貌, 也同时展现了未来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思想、经验和案例, 为我们洞察世界的发展, 把握时代的脉搏, 提供了借鉴, 是值得一看的好书。我非常认同汤森在本书中的一个核心观点:“全世界最智慧的城市, 就是你所居住的城市。草根与社群的科技参与, 将是改变城市的主要力量!”

毫无疑问, 人类终将生活在城市。智慧城市为每个生活在城市的人, 带来了更加公平公正的环境、更多的参与机会, 带来了幸福和繁荣。我们也一直在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让每个公民能够积极参与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为自己营造美好的智慧家园。 (作者为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城镇化的三个命题 篇5

“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共享文明

“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区域均衡

“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以人为本

来自广西省临桂县的唐永红和丈夫已在广州番禺区南村镇永大社区打工租住了14年,9岁的儿子在附近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最让我犯愁的是,孩子不能异地高考,上初中就必须得回老家读书。”唐永红说。

与她境遇相似,众多早已离井背乡的农民工虽在城里工作多年,但因户籍等原因仍难融入城市,也无法公平享受城市的公共教育和医疗卫生保两,不得不面临与老人、子女两地分隔。随着“80后”青年农民工成为我国农民工的主体,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希望从“城市过客”变为“城市主人”。“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报告表述,让更多渴望入城的人们看到了希望。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此前,不少地方片面将城镇化理解成有形的城镇建设,将其当成“房地产化”,却忽略了“人的城镇化”。建新城易,破除影响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难。

户籍制度就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一道隐形“篱笆墙”。来自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曾香桂说:“入户门槛太高,让许多农民工根本不敢想能否留在城里。如果户籍问题解决,教育和医疗问题有了保障,想留城的农民工才能慢慢实现市民化。”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地升学”“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这些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向社会展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三维坐标”中的制度建设维度:拆除隐形篱笆墙,落实以人为本。

“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共享文明

白天,他们是城市高楼的建设者;晚上,他们回到城市破旧的角落。在许多大中城市的棚户区和城中村,租住的都是这些辛劳而又朴实的农民工,以及不少城市贫困人口。缩小贫富差距,是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升质量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

一些城市为追求低成本、高速度发展,采取“蛙跳”方式扩展空间,即碰到农村居民点集中的用地就直接避开,由此遗留的“城中村”在城镇基础设施布置、功能划分等方面引发了诸多问题,改造的迫切性日益增加。

“要创造条件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就像总理所说,城镇建设必须让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全国人大代表、葫芦岛市市长都本伟说,葫芦岛市刚刚完成辽宁省最大的单体棚户区改造工程,集中新建了400栋新楼房,6.3万人正陆续入住新居;未来两年内,全市还将陆续改造主城区中的18个城中村,3万多农业转移人口将从中受益。

“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探索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多元化城镇建设投融资等机制”,政府报告的这些表述,让人感受到政府正用“看得见的手”,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帮助农业转移人口和城市贫困人口实现安居乐业,展示出新型城镇化发展“三维坐标”中的价值维度:降低圆梦高门槛,实现共享文明。

“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区域均衡

中国城镇化存在诸多不协调:大城市很大,而小城市、郊区及周边农村很小;大城市人满为患,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而小城市、郊区及周边农村由于缺乏优质的公共资源,又无法分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地域上,呈现明显的“东密西疏”阶梯状分布,大中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中西部地区城市相对稀少。

城市规模和布局一直是各国城镇化战略的核心。中国的主要问题在于城市数量总体不足,尤其是中小城市缺位严重。1997年以来,城镇化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城市数量却由666个下降至当前的657个,这与国外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城市数量同步大幅增长形成较大反差。

中国未来的城镇发展需要走出大中小城市和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之路。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既可分散大城市人口过多的压力,也有助于西部大开发等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战略,可谓一举多得。

城镇化的三个命题 篇6

“三个1 亿人”城镇化目标的提出为中国的城镇改革描绘出了蓝图, 也为中国梦的实现做了好的铺垫。 “三个1 亿人”具体包括哪些群体, 下面将进行分析。

第一个 “1 亿人”主要指的是促进约1 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他们是常年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的农民工, 其中 “有能力并有意愿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居住的农民工”。[1]第二个 “1 亿人”主要是指改造约1 亿人居住的城镇化棚区和城中村。“所谓城中村, 是指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 位于城区边缘的农村划入城区, 在区域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但是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村落。”[2]第三个“1 亿人”主要是引导约1 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这是出于对于把东部产业转移到中西部的考虑提出来的。

2“三个1 亿人” 城镇化目标实现的途径

2. 1 户籍改革

我国目前约有2. 7 亿农业转移人口, 其中大概有1 亿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正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 并必将成为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3]目前他们打工的地点大都是聚集在大城市, 比如珠三角和长江三角。在这些地方就业机会相会较多, 但是户籍却成了他们的难题。2014 年7 月30 日, 国务院发布了 《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将各个地方的户籍改革成功的经验提升到全国性的户籍制度改革, 这预示着打破城市内部二元结构之旅即将开始。

第一, 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自20 世纪50 年代中期开始, 中国在户籍制度上一直实行的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 在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上农村户籍和城镇户籍长期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如果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 就能让城市的资源实现共享。

第二, 对于居民的异地流动, 根据城市规模不同, 政策也不同。想在小城镇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农民工, 只要有合法的稳定住房 ( 包括租住的房屋) 就可以提出申请; 在人口在50 万到100 万的中等城市落户, 需要按国家的规定参加社保达到一定的年限; “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在城区人口100 万到300 万的城市合法稳定就业达到一定年限的人员, 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 父母等, 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4]

2. 2 做好拆迁补偿

解决第二个 “1 亿人”的问题相对来说容易一些, 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有成功的案例我们是可以借鉴的。比如广西最大的城中村位于西乡塘的万秀区, 基于这里的人口流动大的问题, 政府加强了对万秀村的治安管理, 而且信息化成为这个村的产业支撑。

2. 3 产城互动

“据调查显示, 目前我国农民75% 以上并不愿意放弃农村户籍, 这里面当的原因有多种, 但是就这样的一个调查结果可以分析出“农民的心态也决定就近城镇化也是一条农民很认同的城镇化新模式。”[5]中西部就近城镇化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第一, 在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小城镇之能吸引大量的人口, 靠的就是产业带动的。在中西部地区第二产业可以大力发展电子厂、纺织厂、农业加工产 ( 更靠近原材料, 减少交通运输费) 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还可以发展招商引资, 研究土地、山地的稀有属性, 以培养新品种; 耕地劳作除了大力推广机械操作之外还可以研发新品种。第三产业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 还可以开超市等服务业。

第二, 抓好基础建设。要致富, 先修路。把道路硬化方便人们的出行和交通运输; 要不断的更新学校的设备, 让学生能跟得上信息时代; 改善医疗条件, 把医疗保险推广落实到户。

第三, 做好公共服务。在农村加强党组织建设, 强化纪律。党员干部要经常走访群众, 听取人们的心声, 努力为人们办实事; 开展培训农民工的就业技能; 搞好村里的环境卫生, 这对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同时还建设公共场所, 供人民娱乐、锻炼。

3 实现 “三个1 亿人” 城镇化目标的意义

这 “三个1 亿人”的城镇化, 对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进起到很大的作用。

首先, 从长远大局看, “三个1 亿人” 城镇化的目标的实现, 有益于消除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实现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 这是民生的重大改善, 有利于拉动内需。改造棚区和城中村则在房地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潜力。这些对于拉动内需起来很大的作用。

再者, 实行户籍改革, 从长远发展来讲, 有可能使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向构建一个统一制度的方向发展。

最后, 中西部就近城镇化搞产城互动, 既可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 又能促使附近的居民就业, 同时还能使留守儿童问题可以得到缓解, 农民再也不用背井离乡去赚钱。

参考文献

[1]解希民.“三个1亿人”来了, 钱从哪里来[N].中国财经报, 2014-3-13 (03) .

[2]张晓冬、张国伟、满宁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中村”改造初探[J].安徽建筑, 2014.

[3]宋明华、汤秋芳.培训在新生代农民工有效转移中的作用分析[J].2011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论文集, 2011.

[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摘要) [J].新农村, 2014.

上一篇:腹股沟疝/外科学下一篇:职业高原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