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结构优化

2024-11-30

资产结构优化(通用12篇)

资产结构优化 篇1

企业资产不仅是企业进行一切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 同时还是企业今后发展的根本保障。企业资产结构是否得到优化, 不仅关系着企业今后的发展, 同时还关系着企业今后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及经济效益的增长。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企业要想获取更大的经济利润, 就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优化资产结构, 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为此, 本文针对优化资产结构的相关途径, 做以下探讨。

一、优化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间的结构

(一) 资产配置应随企业经营情况调整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企业资产配置结构是否完善, 不仅关系着企业一切财务活动的顺利运行, 同时还关系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发展, 因而在企业整体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企业的经营情况作为企业一些经济效益的根本来源, 是维持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由此就需要在企业资产配置的过程中, 结合着企业的日常经营状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才能保障企业今后的发展。

(二) 资产配置要与资金来源相适应

企业流动资产应用短期资金 (如短期借款等流动负债) 来源进行配置, 企业的长期资产应用长期负债 (如长期借款) 或权益资金 (如发行股票) 来源来配置, 以降低偿债风险。如果用长期资金配置流动资产, 会增加资金成本;用短期资金配置长期资产, 使注册规模的资产有稳定的资本保证, 防范偿债风险, 降低资金成本, 增强企业活力。

(三) 资产配置应与企业管理水平相适应

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不仅决定了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 同时还决定了企业今后的发展。而在优化企业资产的过程中, 应充分结合企业管理人员的水平进行优化。针对管理水平高的企业管理人员, 可以将有限的资产发挥在“刀刃”上, 在减少资产损失的同时, 还能提高资产的利用率。此外, 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 还决定着企业资产的回笼以及企业的生产力。因而在企业发展中具有“火车头”的作用。

(四) 资产配置应与经营方式相适应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生产经营与资产经营作为企业整体经营中的核心模式, 不仅占据了企业大量的资产, 同时还关系着企业今后的发展。而在其优化的过程中, 若资本经营占据了大量的资产, 将会增大企业长期资产的配置。换而言之, 若企业生产经营占据了大量的资产, 则会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由此就需要企业在优化资产结构时, 能充分结合企业的经营方式。

二、优化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结构

优化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间的结构, 不仅关系着企业今后的发展, 同时还关系着企业日常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多数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习惯将资产配置重点放在企业的有形资产上,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企业的无形资产。然而在企业实际发展中, 无形资产是一个企业科学技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同时还是一个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根本体现。在21世纪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 说到底就是对人才的竞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也应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与重用, 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无形资产途径。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 还能优化企业资产结构, 从而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

三、优化资产质量结构

(一) 优化货币资产质量结构

在企业的整体财务活动中, 货币资产不仅关系着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 同时还关系着企业市场发展以及整体竞争力的提高。而在货币资产质量优化的过程中,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 在优化货币资产结构的过程中, 应减少货币资产中的不良资产, 例如:假币、残币。其次, 针对企业运行中的现金进行规范, 减少超定额储备或储备不足。

(二) 优化债权资产结构

在优化债权资产结构中,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 在分散企业资产回收风险的过程中, 应尽可能增加企业资产的债务人数。其次, 增强债务人的偿债能力, 降低资产回收风险。由此可见, 就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在债权发生时, 能采取相应的控制手段, 将死账、坏账的发生程度降到最低。只有这样, 才能减少不良债权的发生, 才能优化企业债权资产结构。

(三) 优化实物资产结构

在优化实物资产结构的过程中,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 针对企业固有的资产进行优化, 提高资产的优化质量以及企业的生产力。其次, 针对企业半成品等存货进行质量优化,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 防止出现潜亏、账实不符等现象。最后, 增加产品的知识含量, 在日常经营中, 坚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

(四) 优化递延资产的结构

优化递延资产结构, 主要包括两个部分:首先, 会计人员在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的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企业的规定进行核算, 避免将当期损益费用纳入递延资产中去。其次, 在优化的过程中, 要严格按规定进行摊销, 保持法定或合理的配比, 使其余额不虚增或虚减。

摘要: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优化企业资产结构, 不仅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 同时还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 如何优化企业资产结构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资产结构,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媛媛.优化资产结构的意义与对策[J].会计师, 2010, (12) .

[2]孟丽丽.从系统论角度看资产结构优化[J].计划与市场探索, 2003, (10) .

[3]邱玉兴, 邵仲岩, 盛秋生.优化资产结构实现高校投资效益[J].中国农业会计, 2008, (5) .

资产结构优化 篇2

原创:文翔教育 时间:2011-08-18 浏览次数:2次

【摘要】《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对策分析》由期刊世界网经济频道为您提供,让您不再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对策分析烦恼,期刊世界论文写作发表网竭诚为您服务!

摘要:

社会的不断进步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认识到了进行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同样如此,在企业中,固定资产管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在很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种种问题,下面笔者就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那些问题进行思考,总结出一些解决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建议,分析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对策。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优化对策;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地位直线上升,在经济迅速(感谢:论文写作 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发表医学论文 医学论文发表 毕业论文发表)发展的今天,企业经济的发展逐渐融入市场经济体系,所以企业在资产管理上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当今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也影响到了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解决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出现的问题,是当前企业进行日常运行的关键。本文就关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对策。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企业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了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任何一个企业,想要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中不被淘汰,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都应该加强企业自身的管理,必须对企业自身现在所使用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进行思考,找出现行管理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企业日常管理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笔者就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之企业固定资产利用不充分

近些年来,企业的固定资产购置有所增多,在一些企业中,有些设备还没有到使用最终期限,甚至没有产生任何问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就会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换,这种行为或许是为了符合自己部门的利益又或许是为了符合上级领导的意思。不管目的是怎样的,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没有联系,从而造成该企业固定资产购置重复,并且大大降低了一些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企业固定资产不能被充分利用还有企业的财政部门这一原因,作为企业的财政部门并没有很好的起到其自身的作用,财务部门在平时工作中只注重企业的经费预算,对于部门之间的集中管理、资源共享、调剂余缺以及物尽其用等等方面并没有进行全面的考虑,最终导致企业产生严重的重复购置和无计划购置现象。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之不能将责任明确落实

在企业中,关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这一块的责任落实并不是很明确,企业并没有具体规定谁去负责这一块的管理,造成了企业部门内工作人员相互推脱这一现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这方面责任落实不明确,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出现问题时没有人负责。在企业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时,不能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企业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很多企业中,并没有对

自身固定资产管理进行专职人员、专门机构以及专门部门的设置,行政单位面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只是找办公室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人员来管理,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只是他们的兼职工作,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自然不会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上心。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资产购置存在着漏洞

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并没有对资产购置进行严格的管理,这就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资产购置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漏洞,这一现象着重体现在企业的财政性资金使用问题上,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采购限额标准和采购目录存在着一些漏洞。在进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时,对于谈判小组的选择、标书撰写等方面不是很规范,而且人情采购、暗箱操作、重复购置、私下交易、攀比采购以及盲目采购等等现象严重,这些现象的存在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采购成本增加、企业固定资产购置违规等问题的主要原因,这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对策分析

以上,笔者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之企业固定资产利用不充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之不能将责任明确落实以及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资产购置存在着漏洞这三个方面分析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面对上述问题,笔者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下面笔者就针对上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和优化对策。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对策之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之所以存在着种种问题,没有建立管理制度是主要原因之一,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这里所指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必须是公平、公正、公开管理制度,本着规范、系统、透明的原则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使企业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重视。制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问责制度并加以实施,在固定资产采购方面,设置专业的人员,在企业固定资产采购方面熟悉情况,并把责任分配下去,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密控制,防止不必要问题的出现。如果出现了问题,就应该根据责任问责制度,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找这一个环节的负责人,这样在解决问题时也能节约大量的时间。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对策之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

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比较具有系统性的工作,企业资产庞大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系统性的重要原因,而这样庞大的企业固定资产体系管理仅仅靠财务部门和资产部门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对企业实行全过程管理和全员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管理好企业固定资产,从而是企业固定资产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觉性,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领导者的重视程度,好的企业发展离不开自身高素质、高思想、高道德水平的员工,这就要求在进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制度,确切的说应该是三级管理责任制,三级管理责任制指的是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分为使用部门责任人、分管领导责任人以及全面责任人这三级,全面责任人主要是指企业的主要领导,而使用部门责任人就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对这些责任人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明确他们的主要职责和管理范围,并且对他们实行定期的责任履行情况考核。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对策之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和执法力度

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就必须要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和执法力度,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和执法力度的加强,能够及时的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种种问题扼杀在摇篮里,进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和执法工作是经济监督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能,这就要求经济监督管理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将企业的固定资产保值增值以及真实完整作为工作监督的重点。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还要做到建立健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在企业进行固定资产的采购以及出入库工作时,应该安排不同的人来工作,并且安排不同的人来承担责任,避免一人担任多个职位情况的出现,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要进行不定期或者定期的检查工作,对于那些报废、盘亏、损毁以及盘盈的固定资产要明确其原因,视情况的不同做不同的处理。

结语:

任何一个企业想要更好的履行其自身的职能,就要对自身的固定资产进行很好的管理,身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者,必须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研究,树立企业资产管理和资金管理同等重要的观念,本文中,笔者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不明确、企业固定资产不能充分利用以及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资产购置有漏洞这三个方面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问题的提出就要有解决的措施,接着笔者从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以及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和执法力度这三个方面提出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参考文献:

银发族如何优化资产配置 篇3

张海光今年52岁,是上海一家大型商业机构的中层,预计60岁退休,离退休还有8年。他检视了过去自己的退休资金组合,其中,在2008年熊市中蒙受较大损失的他自己主动进行波段操作的股票,2009年虽然有所上涨但仍未回本;而他投资的基金因为大部分也是偏股型的,因此2008年净值下跌不少,转眼过了一年多,到了2010年1月,总算扭亏为盈。

稳健为先掌握三大重点

面对日益临近的退休日期,张海光是否该放弃股票资产的投资呢?他的偏股型基金是否该转为更为安全的债券型基金呢?他该如何调整未来退休生活所需的投资理财计划?

理财专家认为,退休理财应该关注三大重点,分别是:“资产配置债券不可少”、“分散投资”、“长期持有”等,这三者可作为一般人进行退休理财规划的座右铭。

其中,资产配置最主要目的,并不在追求资产的最大化,而是降低投资的最大风险,因此张海光应该先检视一下自己手上的资产是否有“核心投资组合”。这个“核心资产”是指风险度较低的资产,“长期持有”的意思便是要建立长期性的核心资产组合。

由于退休金的需求是比较刚性的,退休规划绝对必须稳健并保守,以保本为最主要目的,在这个核心资产配置前提下,才能根据自己距离退休的时间,适度搭配一定比例的“卫星投资组合”,即风险较高的投资品种,以提高资产报酬率。

如果张海光年纪只有45岁,离退休仍有15年以上时间的话,那么他还可以接受市场波动幅度较高的风险,可以保留40%以内比例的资产,以卫星投资方式持有;另外60%的资产部位则应该采长期持有策略,尽量避免短线进出。

但以目前张海光的年纪,已经不可能像30岁以下的年轻投资人一样,仍然期盼透过积极型的、单一市场的产品以快速获利或回本。特别是从2008年亚洲单一市场每月都曾出现大涨或大跌超过1成的情况,要精准预测进出时点的困难度会比往年高出许多,太冒险的投资行为,会使资产暴露在高度的波动风险中。

经过专家的解说,张海光认真检视了一下他过去的资产组合。结果发现,他将60%的资产配置在了股票上,而且都会主动进行波段操作,属于卫星投资策略;而剩下40%的资产虽放在基金上,但因为过度偏重于高收益,而选择了股票型基金,因为风险也仍然太高了些,仍然算不上核心投资策略。 可以说,虽然张海光自认有资产配置的理念,但却疏忽掉了分散投资这一原则。

以图1为例,如果张海光年纪为45岁,离退休还有10年以上,那么,保留40%的卫星组合尚能接受,却不能100%都是卫星投资。张海光过去犯错误,便是缺乏核心资产配置,导致在股票上亏损甚巨。因此张海光接受建议,决定此时就将退休规划的资产,更多配置在“核心投资组合”上。

“核心资产”不完全拒绝风险

当张海光决定以核心投资方法来制订退休规划后,是否意味着,他不需要投资股票类资产呢?

答案是否定的。专家指出,投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性格,在“核心资产”中配置不同的投资工具。

也就是说,即便在“核心资产”中,也不一定要100%都是低风险品种,还是可以在其中配置一定比例的中高风险资产,以提高长期投资组合中的综合报酬率。

只是,投资人绝不能疏忽投资标的的市场风险分散原则。举例来说,同样投资股票,不能全投在中小盘上,因为单一类型股票的风险更为集中和相似,并不能达到风险分散的目的。如果打算全部投在股票型基金上,那标的也要分散到不同风格的基金上。无论是股票还是基金,每一只之间,与系统性风险的相关度都是不一样的。

可以说,只要确实遵循市场分散原则,投资人仍可以在“核心资产”组合中,配置一定比例的股票类资产。比如,可以再去搭配不同比例的股票、偏股型基金。至于其股票类资产最高投资比例(包括卫星资产和核心资产内),原则上可以采取100减去投资人年龄的方式,设算出股票类资产的比重:100-现在年龄=股票资产投资占比。以张海光为例,100减去其年龄52岁,得出其股票类资产最高仍可配置48%。当然,如果是投资性格稳健或保守者,高风险的股票部分更应低至15%~20%。

此外,部分股票类资产则不妨以定期定额方式介入国内的股票型基金,亦可通过其他渠道进入全球基金市场进行挑选投资(如我国香港地区)。定投的方式,可降低投资资金的投入成本,更能免去追逐“明星”品种的烦恼。让投资成为自己的一种常态。

债券类资产要注意搭配

在安排了“核心资产”中股票类资产的配置之后,张海光还可以再进一步根据自己的投资性格,对不同债券商品比重进行微调。也就是说,债券类资产也能根据自己对风险的接受度,搭配不同收益率、不同风险度的债券。

如果张海光属于保守型的投资者,最在意的应该是如何让资产的波动较低、报酬较稳健。这类型的投资人适合纳入国债、纯债型基金,并提高这类债券资产的整体比例至4-5成以上,以锁住整体投资部位的波动。

如果是积极型投资者,对债券配置的波动风险也不可不慎,除了配置以政府债券为核心的公债外,也可逢低酌量配置较为积极的高收益率公司债和可转换债券,兼顾获取潜在资本利得和平衡投资组合风险的双重功效。

越近退休资产组合越保守

做好退休资产规划后,张海光并非就把资产放在那边不动。根据自己距离退休年龄的远近,适时调整资产组合的比例,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越接近退休年龄,整体资产组合要越保守越好,因此,配置越高比例的债券越合适。由于债券类资产通常会分配孳息,银发退休族的债券类比例应配置到利息钱足够日常生活所需的额度。

那么,一位退休者如果已能依赖债券利息维持日常生活开销,是否意味着剩下的股票类资产就可进行积极操作或进行更高风险的配置,以提高资产报酬率呢?其实,刚好相反,因为晚年生活医疗与各项无法预料的紧急开支会更多,股票类资产反而应该视为“老本中的老本”,没太大必要就不要去动它,让这部分资产自行累积升值,一旦真正有急用,才可以拿出来用。

许多银发族退休后缺乏生活娱乐,常流连于股市看盘。我们建议说,退休后并非完全不能碰股票,但要限制自己的投资额度,只能以不影响退休计划的“闲钱”作为股票投资筹码,而不要将过多精力和资金配置在不间歇的股票操作上。

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结构优化分析 篇4

关键词:外汇储备,金融资产,商品资产,优化配置

截至2008年6月, 在中国外汇储备中最重要的金融资产是长期国债和长期机构债, 股权、长期企业债和短期债券的比重非常有限, 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数据来源:根据2008年国际收支报告整理得出

根据美国财政部资料, 截至2008年6月底, 中国投资于美国证券的资金为5319亿美元, 占当时中国外汇储备的72%, 仅次于日本和英国;投资于美国长期债券的金额为4850亿美元, 占当时中国外汇储备的68%, 其中投资于美国财政部国债的比率为57%、投资于美国政府机构债券的比率为36%、投资于美国企业债券的比率为7%, 目前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美债第一大持有国。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对美国的长期债券投资过于重视安全性而忽视了收益性。中国对美国的短期债券投资也是偏重于政府债, 对机构债和企业债投资不足, 中国对美国的短期债券投资同样偏重于安全性而忽视了收益性。在商品实物储备中, 2008年底, 中国约有黄金储备600吨, 仅占外汇储备的1.3%。

一、优化外汇储备金融资产管理结构

目前中国大部分的外汇储备集中于美元资产, 帮助支撑了美国近年来庞大的赤字。美元资产持有率偏高让众多国内的经济学家担忧美元贬值会让中国的外汇储备大幅缩水。同时, 过多的美元资产使得中国外汇储备整体的收益性较低。因此, 优化中国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势在必行。由此引出关于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问题的探讨, 讨论的核心即为减持美元资产, 增持欧元、日元等其他储备资产, 从而达到分散汇率风险的目的。

然而调整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如果在调整外汇储备结构的过程中减持美元资产, 将部分投资于欧元等资产, 则世界美元资产的供大于求的结果将导致美元暴跌, 引起美国长期利率上升, 致使美国经济衰退,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是不会坐视不理的。而美元贬值将引起美国利率上升, 反过来又会导致中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债券的市值损失。此外, 美元汇率贬值还将导致国际游资的异常流动, 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对于全球金融市场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 中国外汇储备金融资产结构的优化配置, 应该在通盘考虑世界经济形势的基础上从长计议, 尤其是次贷危机发生之后, 高风险的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基本为负, 但同时又不宜做大规模调整, 在这种情况下, 可对同一币种资产进行内部调整, 加大对机构、企业债券和股票的投资, 减少政府债券的持有比重, 进而提高收益率降低储备资产损失;增加通货膨胀保值债券比重, 避免通货膨胀损失。同时, 外汇储备问题涉及政治智慧。改变中国外汇储备结构, 其实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回报问题, 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 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当, 可能引发比目前贸易纠纷更大的国际政治问题。

以上仅是对在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结构中占很大比例的美元资产的结构进行分析, 对于其他金融储备资产的配置, 亦可以借鉴在美元储备资产中的结构进行适当配置。

二、优化外汇储备商品资产管理结构

随着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 巴西、印度、中国等国赶超欧美的能源需求逐年上升, 与此同时, 接连不断的自然灾难、国际局势的动荡、证券市场持续低迷以及国际基金的介入, 共同推动了近年来国际能源和黄金价格的不断攀升。国际原油价格自2004年一路飙升, 2007年一度突破98美元/桶;黄金价格1999年为每盎司252美元, 2005年10月、2006年4月分别突破540美元、600美元, 2008年11月突破915美元, 创下27年黄金价格最高纪录。在世界能源价格上涨的趋势下, 外汇储备机会成本的增加进一步降低了外汇储备的投资效率。

优化一国的外汇储备资产结构, 要求外汇储备必须与商品储备保持合理比例。在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激增的条件下, 中国应将多余的外汇拿出一部分来增加石油、黄金等商品储备, 这也是在美元不断贬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条件下的必然选择。

(一) 增加石油等资源储备比重

次贷危机发生后, 2008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 为刺激经济, 美国持续下调利率, 美元汇率持续走低。美国采取弱势货币政策对其自身来讲是有利的, 一方面可以促进本国的出口, 另一方面美元贬值可以使美国减轻债务。但一个必然的后果就是造成国际市场以美元计价的商品价格飙涨:原油价格上涨到接近150美元每桶。在过去的30年里, 石油价格上涨幅度超过15倍以上。中国在石油进口方面的投入却不是太多, 尤其是动用外汇储备来增加石油储备。而美国拥有近7亿桶的石油储备, 在过去石油价格快速上涨的过程中, 获利可想而知。美元在国际市场购买力的下降, 对中国巨额外汇储备来说是一种灾难——近几年来从数量上看其增加了近7倍, 但从对原油的购买力来讲只增加了2倍, 中国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只是一种纸上财富。因此, 在国际储备中增加石油商品储备的比例, 减少外汇储备的比重是中国外汇储备管理的一个方向。

(二) 增加黄金储备比重

黄金储备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 用以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或影响汇率水平, 作为金融资产持有的黄金。黄金是信用货币的对立面, 在国际货币发生信用危机从而汇率大跌之时, 黄金价格往往大幅上升, 因此, 黄金天然是一种规避信用货币风险的多元化储备工具。因此, 增持黄金储备是目前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外汇储备结构转换的一个动向。在国家外汇储备中, 黄金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黄金价格与美元汇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黄金储备是对冲美元贬值的最佳金融资产, 持有黄金储备能在规避美元贬值风险的同时获取黄金升值的收益。

数据来源:IMF网站 (www.imf.org)

数据来源:IMF网站 (www.imf.org)

增加中国的黄金储备, 有利于稳定和改善人民币的未来预期, 保护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中国持续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 所面临的美元贬值和收益率下降的风险正在加大。同时, 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加, 使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从市场风险和避免外汇储备损失的角度看, 增加黄金储备均十分必要。此举可以提高国家的金融安全性。在全球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 只有黄金是被所有国家承认的支付手段, 其他货币无法替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 很多国家发生的黄金换汇事件正好印证了黄金的这一特点。外汇储备存在大幅贬值的风险, 一旦贬值将使国家经济遭受巨大损失;在极端的情况下, 外汇资产甚至可能出现遭冻结的可能。中国拥有太多的美元储备, 一旦美元出现问题, 后果不堪设想。所以, 中国应减少对美元资产的依赖, 使储备资产多样化。

如何合理确定国家外部储备中黄金的比例, 这是一个困难的问题。由于世界各国的历史和现实情况不同, 黄金储备的差异也较大, 因此很难有一个公认的“合理标准”, 同时历史上各国官方黄金持有量经常发生巨大变动。如在20世纪30年代, 美国的黄金储备量从6300吨上升到19000吨以上, 是原来的3倍;1948-1971年, 又从21000吨骤降到9000吨, 其中大部分黄金转移到了欧洲国家。

英国华威大学商学院金融教授Gordon Gemmill, 曾运用过去30年的历史数据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对一个普通国家来说, 黄金持有量为10%最合适。美国可能是10-20%, 欧洲国家是5-10%, 而日本是5%。但若未来50年或100年可能出现货币崩溃, 则黄金等实物资产在储备组合中占的比例应该更高。

从世界主要国家的情况看, 美国黄金储备的总量达到8千余吨 (见图2) , 占外汇储备的比重高达76%, 欧洲国家黄金储备的占比多数达到40%以上, 均远远超出了Gordon Gemmill教授提出的标准 (见图3) 。参照国际经验, 中国黄金储备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应达到5-10%。因此, 适度增持黄金储备, 应当成为改善中国外汇储备结构的题中应有之义。

综上所述, 从中国目前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来看, 偏重于债权、忽视了股权;偏重于政府债、忽视了机构债和企业债;偏重于信用货币投资、忽视了黄金等商品;投资偏重于安全性和流动性, 忽视了收益性, 从而在投资方面存在较大的效率损失。因此, 提高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性势在必行, 中国应该进行外汇储备的资产调整, 降低投资于美国国债的比率、提高投资于美国股权、美国机构债和企业债以及黄金等的比率。

参考文献

[1]、蒋庆洋.国际外汇储备管理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J].上海金融, 2008 (3) .

[2]、郎维维.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管理探析[J].东南亚纵横, 2008 (2) .

[3]、刘云, 杨国效, 杨雨.国家外汇储备的多元化与资产优化配置研究述评[J].预测, 2008 (1) .

[4]、王爱俭, 刘先丰.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投资多元化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 2007 (2) .

资产结构优化 篇5

论文要:文章从资产质量定义、资产质量特征分析入手,结合融资结构定义和理论,就资产质量对融资结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

一、资产质量定义

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备条件,资产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兴衰和成败。截至目前为止,资产质量还没有确切定义。王生兵、谢静(2000)提出资产质量是企业资产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综合水平。资产的盈利性是指资产获取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大小。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周转能力,其核心是变现能力。资产的安全性是指资产盈利和流动的不确定程度。李树华、陈征宇(2000)提出,资产的实质是可以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这一特征是确认资产的最重要标准。从理论上讲,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待摊费用及递延资产的经济实质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或者其效用潜力已经消失,应将其作为调整项目。张新民等(2003)指出,资产质量是特定资产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发挥作用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变现质量、被利用质量、与其他资产组合增值的质量,以及为企业发展目标做出贡献的质量等方面。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不同观点关注的角度不同,王生兵关注资产的盈利能力、流动能力和安全能力,李树华关注资产的未来经济效益,张新民关注资产的变现能力、利用效率和与其他组合增值的能力等。每个观点各有侧重,并不能全面地概括资产质量,因此,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企业的资产不但具有单一资产的物理特性,同时也具有作为企业整体资产的系统特性,因此,资产质量包括资产的物理质量和资产的系统质量,资产的物理质量是通过资产的质地、结构、性能、耐用性、新旧程度等表现出来。在描述一项具体资产的质量时,资产的物理质量尤为重要。资产的系统质量是指在企业整体系统中发挥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变现质量、先进质量和盈利质量(现在盈利质量和未来盈利质量、单一盈利质量和与其他资产组合的盈利质量)等方面。从财务角度考察资产质量,更关注后者,即资产的系统质量。

二、资产质量特征

根据资产质量的定义,可以看出资产质量的特征,主要包括存在性、先进性、收益性和变现性四大特征。

资产的存在性是指符合资产定义的资产是否真实客观的存在。因为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资产的会计存在属性和实际存在属性有差别。例如,变质的存货,企业的会计账目上还反映其存在,而实质上对企业的经营已经不存在。从财务角度考虑,只有存在的资产才有意义。

资产的先进性是指存在资产的更新度和周转度。主要指固定资产的更新状况和流动资产的周转情况。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技术的发展,企业的资产也面临着快节奏的更新,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流动资产则面临着周转速度问题,流动过缓的资产则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因此,资产的先进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的更新度和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更新度高和周转速度快的资产则代表资产的先进性好。[!--empirenews.page--][1][2][3]下一页 资产的收益性是指资产的收益能力特征,包括现在的收益能力和未来的收益能力,以及和其他资产组合的收益能力。资产的收益性即盈利能力要从资产的整体来看,不仅面对现在,更要面向未来;不单考察单一资产,还要考察企业整体资产的盈利能力,才能综合判断企业的价值和未来发展潜力。资产的变现性是指具有物理形态的资产通过交换能够直接转换为现金的属性。

资产的特征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联系。资产的存在性是先进性、盈利性和变现性的前提,先进性是盈利能力的前提,盈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资产的变现能力。因此,衡量企业资产质量,要进行综合分析,从多角度进行衡量。

三、融资结构定义和理论

融资结构主要也称资本结构,指的是企业的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不同比例的组合。债务融资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和公司债券等融资渠道;权益融资包括留存利润融资和股权融资,而股权融资主要是指股票的初次发行、配股和增发。关于融资结构的理论,主要有旧资本结构理论和新资本结构理论。旧资本结构理论包括传统资本结构理论和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传统资本结构理论包括净收益理论、净经营收益理论和传统理论。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包括MM理论和权衡理论。新资本结构理论包括激励理论、信号理论和控制理论。

四、资产质量对融资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

1.资产收益性对融资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资产收益性对融资结构影响的理论主要依据权衡理论和融资优序理论。融资结构权衡理论放松了MM理论关于无破产风险的假设,在考虑负债带来的减税利益的同时,引入了财务拮据成本和代理成本对资本结构形成的影响。该理论认为在负债的税收利益和财务拮据成本之间存在着一种权衡(trade-off),当两者之间的权衡使总成本最低时,就是最优资本结构。根据权衡理论分析,可以看出资产收益性大,则公司破产风险就小,财务拮据成本就小,进而可以使得企业负债的承受力向右延伸,即可以承受较大的资产负债率,预期资产收益性与资产负债率是正的相关关系。融资优序理论是Myers和Majluf于1984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企业在融资时首先偏好内部融资,因为筹集这些资金不会传送任何可能降低股票价格的逆向信号;当企业需要外部资金时首先会发行债券,股票发行只是放在最后关头,这个优先次序的产生是因为债券的发行不可能被投资者理解为一种坏预兆。如果企业内部人比投资者拥有较多的企业资产价值的相关信息,则股东权益被低估时,经理是不愿意发行股票进行项目筹资的(假设经理的行为是为了满足现有股东价值最大化),只有在股票价格高估时才愿意发行股票。投资者意识到这种情况的存在,因此,认为股权融资是不好的信息,将会降低股票的价格,这是经理不愿看到的。因此,在面临项目融资问题时,企业更喜欢采取内部融资或无风险举债融资或非高风险债券融资,而不采取发行股票融资,即融资优序理论。根据该理论,企业再融资时,首先考虑内部融资即保留盈余,然后才采用外源融资。对于盈利能力强的企业而言,会存在更多的保留盈余,相应它的外源融资需求就少。由此可以看出,资产收益性强的企业,其负债比率较低,除非在其项目需求的融资很大时,内源融资不够,需要进行外源融资,首先是负债融资,负债比率有所提高。即资产收益性与企业负债比率是负相关关系。[!--empirenews.page--]上一页[1][2][3]下一页 由上述分析知道,如果资产收益性与企业负债比率是正相关关系,则支持权衡理论,否则支持融资优序理论。在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实证研究中,陆正飞、辛宇(1998)、吕长江、韩慧博(2001)研究发现,企业的获利能力与负债率负相关;冯根福、吴林江、刘世彦(2000)等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资本结构形成的可能因素加以实证检验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盈利能力对与其资产负债率和短期负债与资产负债是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洪锡熙、沈艺峰(2000)以1995年-199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21家工业类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盈利能力与企业负债比例存在正相关关系。可见,在我国资产收益性对负债比率的影响并不存在一致的结果。主要的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不同的学者采用的样本不同;二是盈利能力对杠杆的影响不是单独作用,还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许多学者并没有对样本进行细分,以区别不同盈利能力、不同规模等进行分析;三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成熟,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在不断完善,特别是债券市场不发达,导致许多企业融资偏向于股权融资。

2.资产变现性对融资结构影响的理论分析。资产变现性对融资结构影响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信号理论和Myers的模型。将不对称信息理论较早地引入到资本结构的研究中来是Ross(1977)。Ross在MM定理的基础上放松了完全充分信息假定,运用了全新的分析方法,得到了与MM定理完全不同的结果。他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投资者一般只能从企业公布的信息如财务报表等来了解、评价企业的市场价值及发展前景。而企业的资本结构的变动情况就是其中的一个信号机制。经理人通过企业资本结构在Ross模型中,每个经理均了解其企业收益的真实分布,而外部的投资者则不知道。由于破产的概率与企业的质量负相关而与负债水平正相关,所以外部投资者把较高的负债水平视为高质量企业的一个信号。也就是说,低质量的企业无法通过发行更多的债务来模仿高质量的企业,因为同等条件下,低质量企业的边际预期破产成本较高。企业质量的高低是通过资产质量的高低得到体现,资产收益性、资产变现性等都是资产质量的重要表现,具体到资产变现性,主要指企业资产能够在短时间内以不低于资产实际价值的价格出售的能力(Keynes,1930)。资产变现性好,则资产售出的价格越接近其内含价值,企业面临破产时,其破产成本就小,对负债的偿还能力就强。因此,企业可以利用较高的负债水平来传递企业资产质量好坏的信息,即资产变现性与资产负债率是正向相关关系。

加强资产管理 优化资源配置 篇6

中国电信运营企业都是资本密集型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资产结构的特点是固定资产比重大。随着我国电信体制改革,四大电信运营商在海外陆续上市,使电信市场的增长相对较快,电信运营企业的效益也呈现较大的增长趋势,但是,与国际一流通信企业相比,上市后的中国电信企业在整体的管理水平和实力上,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国内各大电信运营商都加大了资本性投资力度,加快了基础网络的建设进程,仅2006年中国电信运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186.9亿元,在这种背景下,客观上造成了一些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

我国的电信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的时期,跨越式的发展对我们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市后的中国电信企业,最关键的就是要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来开展各项工作,不断优化资本结构,提高投资回报率,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国电信运营企业在狠抓市场的同时,要加强企业的管理,向市场要效益的同时向管理要效益成为当前电信运营企业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如何对电信企业实物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并降低财务成本,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电信运营企业实物资产的特点

(一)资产的数额大、种类多

电信系统网络分布广,网络结构复杂,主机数量众多,存在不同厂商供应的多种设备。资产所属的资源管理种类多,情况复杂,如端口的连接、线路分配、软件和硬件的配置等。

(二)资产折旧率高

电信业务的总成本中,资产的折旧占到半数以上。

(三)设备资产运行维护极为重要

在电信运营维护中有大量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和关注,如动力电源、机房设施、光缆线路、设备网管、语音网、IP数据网、大客户端设备等。

(四)对营业性设备的安全运行要求高

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激烈化,用户对电信服务交付质量及速度的要求不断提高,设备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服务质量、客户利益和企业的效益。

因此,企业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就必须重视对资产的有效管理,从资产的建设、形成、应用、维护等各个环节实行有机的相互联系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形成完整的资产管理和网络优化流程体系,以保证其业务功能和服务水平的高质量实现。

二、当前电信运营企业实物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缺乏统一预算,导致重复购置

当前,四大电信运营企业中,除中国联通为一级法人外,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都是二级法人,企业各级法人都有资产购置权,而中国联通各省级分公司也有一定的设备采购权限,由于市场的需求,导致各分子公司都根据各自的需要,订购所需的设备,多头多级采购、重采轻用等现象比较突出,因此,整体而言,缺乏统一、准确的预算,最终造成部分资产、设备重复购置,从整个集团公司来讲,形成不小的资金成本。

(二)设备资产分散,缺少集中统一管理,导致物资积压、网络资源沉淀

近年来,电信市场快速发展,为满足市场需要,各电信运营商都加快了建设步伐,各省级公司都有采购权,使用部门直接负责采购、安装、使用,实物资产的出入库职责不能与采购、使用合理分离,直接导致在使用过程中,许多设备、备品备件等实物资产分散在各地,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实物资产账、实、卡不符现象。

(三)维护成本较高,维护资源难以共享

中国电信运营企业都属于资产密集型企业,其资产设备数目庞大,种类繁多且每台设备价值较高,维护成本成了企业财务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部分电信运营企业仍存在专业建设部门从建设、运行、维护一条龙管理的模式,各个专业部门都有自己专门的维护人员、维护设备,导致运维资源的重复与浪费,造成维护成本不必要的增加。

三、加强实物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

针对以上现象,笔者认为电信运营企业应建立实物资产集中采购、集中管理、集中维护的机制,有效地实现采购、库存、维护职责分离,实现对现有资源的有效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成本结构调整,最大程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获利能力。

(一)建立集中采购机制,实现使用与采购职责分离

在采购阶段一定要加强资产购置的预算,实物资产采购权与实物资产的使用权要实现职责分离,避免出现“谁使用、谁采购”的现象,保证资产购置的科学合理、集中统一。负责采购的集团或各分子公司部门,要在充分了解现有需求与现有库存资源的基础上,编制“集中投资与采购计划”,加大对不良资产和闲置资产的利用力度,避免产生重复购置现象。

(二)建立资产管理网络平台,实现科学库存管理,保证实物资源共享

因电信运营企业资产种类繁多,价值较高,设备分散在全国各地,所以必须实现资产的科学管理,建立资产管理网络平台。资产购置到货后,一定要严格履行出入库手续,对于直接运到使用场地的实物资产也要及时完善相应的出入库手续,以利于对公司资产完整性、时效性、准确性的记录,同时要及时对建设过程中的工程余料办理退库手续,以便实现实物资产的统一管理,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

(三)建立专门的运维机制,实现统一运行维护

电信运营企业生产的保证和利润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信设备的完好运转和维修费用的降低,在加大市场份额的同时,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挖潜,提高对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维护费用,合理调整成本结构,正确处理好增长与效益、投资与回报的关系。建立集中统一的维护机制,避免各专业部门都有维护的职责与功能,这样不仅可以使维护工作更加专业化,同时也能使维护资源得到共享。强化集中采购、集中管理、集中维护,但重点不在集中,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价值。

基于路径依赖的资产结构优化研究 篇7

一直以来学者们对资本结构Grossman和Hart(1982)认为随着资产负债率的升高,企业的破产风险加大,导致fCt(i)增大,从而公司的价值降低。由方程(4)知,若F(fAt-1…fAt0)为常函数,则当I*=min I=min fCt(i)时,有V*=max V即企业实现其价值最大化。

随着企业从内源融资到举债经营,管理层对资产调控的空间持续变化,可以假设F(fAt-1…fAt0)为常函数是不合理的。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性是负相关的,公司管理层对资产的收益性和流动性的权衡系数Masulis(1980)从广义角度描述了资本结构涵盖的内容:公募证券、私募资金、银行借款、往来债务、租约、纳税义务、养老金支出、递延补偿、绩效保证、产品售后服务保证及其他或有负债。狭义的资本结构特指长期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比例。本文选取长期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比例作为资本结构的代理变量,同时选取资产负债率作为资本结构的替代变量。

Oliver Hart(1995)认为在最快的偿还路径的情况下,收益流可以与负债相匹配;在最慢的偿还路径的情况下,折旧率可以与负债相匹配。Oliver Hart所定义的偿还路径既是本文定义的公司管理层对资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权衡系数,因此选取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资产的比值,折旧额与流动资产的比值等两个变量作为权衡系数的代理变量。

3.控制变量。

(1)收益因素。

企业的长期投资的收益能力大于短期投资的收益能力,而其流动性小于后者。当企业的投资收益率较高时,管理层的收益预期比较乐观,从而资产的权衡系数较高;当企业的投资机会较少时,基于财务合同约束和管理层的收益预期降低的双重作用,管理层选择的权衡系数较低。本文选择投资收益率作为收益能力的替代变量。企业的历史盈余状况较好时,管理层的未来收益预期比较乐观,从而选择较高的权衡系数;当企业的历史盈余状况较差时,管理层的未来收益预期比较谨慎,从而选择较低的资产权衡系数,本文选择权益净利率作为盈余状况的替代变量。

(2)规模因素。

管理层对于资产结构的收益性和流动性的权衡与企业的规模密切相关。一方面,规模较大的企业与债权人(银行)之间的长期信贷关系健康,从而面临的刚性财务合同约束较小,管理层的资产结构的权衡空间较大;另一方面,大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投资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大。为阻止竞争者的进入,大企业的管理层采取加大投资规模,形成成本积淀的方式(导致固定资产的比重上升),发出可置信威胁信号,构建竞争者的进入壁垒,从而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11)。这种博弈策略约束了管理层的资产结构的权衡空间。规模因素从正反两个方面影响了管理层的资产结构的有效权衡,实证分析中必须加以控制,本文选取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作为规模因素的替代变量,详细的变量设计及替代变量的选择见表1:

(二)数据选择与模型构建

1.数据选择。

本文选取2009年综合类(M)上市公司的4个季度的财务数据,共有77家公司样本数据。本文选择面板数据模型(panel data model)进行研究,共有面板数据单元3 696(77*4*12),数据选自ccer(色诺芬)数据库中的上市公司季度财务数据库。

2.模型构建。

为研究假设1、假设1.1、假设2、假设2.1、假设2.2和假设3,本文选择面板数据模型。面板数据模型一般分为变截距和变系数两种,每种又可分为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两个变种。前文提及本文选择了单一行业的数据,同一行业的公司之间的资产结构比较相似,同时未观测的冲击与解释变量无关(12)。因此,本文选取变截距的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

建立以下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11):

Afit=βit+β1Alrit+β2Leit+β3Ldit+β4Dwit+β5Rinit+β6ROeit+β7Fit+β8Alrit2+β9Leit2+β10Ldit2+β11Dwit2+β12Alrit*Leit*Ldit*Dwit+β13Afit(-1)+εit (11)

模型(11)中i=(1,2,…,77),t=(1,2,3,4),Alrit2、Leit2、Ldit2和Dwit2表示各项与其自身的乘积,若假设1.1和假设2.1为真,则β8、β9、β10和β11显著。Alrit*Leit*Ldit*Dwit项用来捕捉管理层选择的权衡策略如何随着资本结构的变化最终影响公司资产结构优化的效果,若β12显著,表明假设2.2得到了支持。为研究资产结构的动态优化是否显著(假设3),本文引入资产结构的滞后一期变量Afit(-1),当企业的资产结构优化路径呈现动态相关时,模型(11)中的β13应当显著。为研究假设3.1,本文建立模型(12):

Afit=βit+β1Alrit+β2Leit+β3Ldit+β4Dwit+β5Afit(-1)+β6Alrit*Leit*Ldit*Dwit+β7Afit(-1)*Dw+εit (12)

当企业的资产结构与权衡系数显著动态负相关时,β7显著为负。

四、研究结论和不足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明确资产结构的优化路径:(1)资产结构的优化显著依赖于管理层选择的权衡系数且与管理层选择的权衡系数存在倒U型关系;(2)资产结构弱依赖于公司的资本结构,但是资本结构显著影响了公司管理层的权衡系数选择行为,从而影响了权衡系数对资产结构的优化作用;(3)优化路径显著动态相关:资产结构的优化显著依赖于前期资产结构;前期的资产结构限制了以后期间的公司管理层的资产优化能力。

本研究也存在明显的不足:(1)变量选择可能存在偏误。一方面,由于收集数据的困难,限制了本文选择更合适的变量;另一方面,资产结构与权衡系数的替代变量类似,这加大了我们选择合适替代变量的难度。(2)宏观经济变量没有纳入模型。

摘要:本文采取规范理论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方法,分析了企业的资产结构优化路径。研究结论表明:企业资产结构的优化呈现路径依赖的特征,企业的资产结构既具有动态的特征,又依赖于公司管理层对资产的收益性和流动性的权衡,对面板数据模型的相关检验增强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

资产结构优化 篇8

一、高校资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一) 高校资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界定

所谓法人治理结构, 就是相关公司治理结构或是公司治理, 其有着非常丰富的涵义。虽说理论界对于该概念有着高低不同的理解, 却都是同意法人治理结构是一项对公司法人实行管理控制的体制或者是规章制度安排。可以说, 公司治理是一项组织性较强的安排。在这样的大环境下, 对应公司才能具有代表性的服务其投资者, 公司治理包含着董事会及执行经理人员鼓励性规划等全方位的东西。或者说法人治理结构也就是所有者、董事会以及高级经理人员这三类人员所构成的组织形式。不断的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也必定要明确的将股东、董事会以及各经理人员权利与责任、利益进行合理有效的划分, 进而将三者巧妙的联系在一起。

(二) 治理理论及资产公司治理结构勾连

资产公司是属于高校全资型的一人有限公司, 依据颁布的《公司法》中规定“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 由国有监督管理机制行驶股东会职权”。高校的经营资产管理委员会代表学校进行股权管理, 相应的资产公司董事会会根据公司的制度来决定公司重大决策, 资产公司的监事会对此负责, 并对公司相关的经营行为及管理人员的职权进行监督。资产公司总负责人是经由公司的董事会聘任, 也对其各个行为负责, 副总经理是由公司的总经理提名并通过董事会聘任。以三会体制作为主体, 以总经理经营的相关责任体制现代法人结构作为资产公司运行的载体, 构成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治理的结构。

资产公司一经设立就将事企进行了一定的区分, 也就是将国有资产所有者以及对应监督人员和经营人员合理分开, 国有资产所有权以及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合理公开, 这样避免了因为企业的经营从而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过程以及科研秩序, 也避免了以往学校直接性的投资于企业的法律及经济的各类风险。不过,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分工持续专业化, 各大高校则以出资人身份经过学校向资产公司安排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的成员, 此类人员架构, 存在业务不专业的问题, 而且对应的决策也没有将权利和利益联系在一起, 导致两会的职权无法有效发挥出来。而出资人所有权主体的虚化状况也极为严重。校经资委以及资产公司的三会构架与职责的分配急需健全, 也就是经由学校的行政主导型逐步的走向多元化的主体协作共治。

二、高校资产公司法人治理体制构成模式

构建现代化的企业体制最重要的是公司治理结构, 对应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指经由一整套总体结构严谨的自然人员对公司进行管理, 进而呈现为有效的组织结构体制。依照公司的各类规章制度通常是由股东会以及董事会、监事会、经理这四类人员所构成的。与以往传统的公司有所不同, 相关高校应设置经营性资产监督管理体制, 也就是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 其可以代表高校行使出资人的权利义务。实际中的组织机构通常会设有5到7人, 是由校长以及党委书记、财务、人事、监审、科研和产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高校资产公司是属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通常只会有一个股东, 并没有可以成立股东会的权利及基础, 不构建股东会, 而是由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代表学校并形成为唯一的出资人, 进而直接性的对董事会及监事会委派成员。

(一) 股东职权之争

以往传统的公司构成体制是以产权多样化及分散化为基准的, 并经过构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这三会为主体的构架平衡体制, 以便于调节公司内部多样化产权之间的相关利益。高校资产公司是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制, 因为其自身的产权较为单一化, 并没有设立股东会, 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非常合理的。一人股东可以行使与股东会一样的职权吗?根据颁布的《公司法》中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可不设置相关的股东会, 不过要想做出传统公司股东会所拥有的主要决议时, 则需要一定的书面形式。该规定是为了想要对相关的债权人员以及其他有关联的人员利益进行保护。由于一人公司股东只有一个人, 其随时做出的决定都是公司的决定, 并且公司的很多行为也没有做相应记录, 在出现问题后, 股东推卸责任时就极为简单, 因此需要书面性的东西再经由股东签名置于公司, 以做防备之需, 更是有效的法律依据。实际中各大高校资产公司唯一的股东在做出决策时均是使用书面性的东西, 再经过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各个职员的签名, 然后放置于公司。在《公司法》中还规定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章程是股东来制定的, 这是由于一人公司的股东是一个人没有团体性、股东会, 这样对应的职能就会由这个股东来执行。

(二) 董事会设立之争

高校资产公司是一人公司并不需要设立股东会, 其董事会务必要设立吗?在颁布的《公司法》中却并没有对应的一人公司董事会特殊的规定。但是结合相关条例, 在第58条的第一款中规定了关于一人有限公司设立以及组织构架。因此对应的新法第51条适应于该董事会的相关事项, 股东人数少或者是规模小的有限责任公司是可以设立一名对应的执行董事, 但并不设立董事会, 该执行董事是可以兼任该公司的经理。此项规定有着一定的授权性, 不会强制一人公司去设立董事会, 不过依据第45条第一款则规定有限责任公司不设立董事会, 股东会会议是经由执行董事来进行召集与主持的。所以, 高校资产公司是一人有限公司其可以不设立相关的董事会, 却至少还需要一名执行董事。

(三) 监事会设立之争

公司检察机关是公司监事会或者是独立的监事。其主要职权包含: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在公司的职务进行监督, 对公司的财务进行检查, 对公司自身违章、违规行为进行监督与检查, 如果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自身的行为对公司的利益造成损害的, 有权要求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进行改正, 可以提出召开临时股东会议的意见, 对股东会决策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的意见, 如果董事会不履行公司规定, 定期召开股东大会监事会可以召集股东主持召开股东会议, 并且向股东提出会议提案, 对相关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出诉讼。

三、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法人治理构成问题及原因

(一)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法人治理构架

1. 股东权利行驶效率较低

其是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高校资产经营公司不设立股东会, 其最主要的决策与选择管理人员均是由单一的股东来确定。高校内部关键性决策通常是党政办公会议来决定的, 而学校的重要任务则是进行各类教学活动以及科学研究, 教学科研是校委会议各项事务的重点, 相关产业问题的决策总是会因其延后, 虽说校经营资产管理委员会可以行使股东权利, 但却对股东权操作性较弱, 这样不适宜企业的经营性质, 以及即刻决策的特性。高校的资产经营公司最关键的问题就是需要一个可以即刻解决各类问题的专项组织来进行合理有效的决策, 该组织的构成结果是既可以代表学校的股东利益, 更可以使公司高效率的运行, 帮助其紧抓市场上的机会。

2. 董事会成员专业性较弱

董事会相关人员专业性较弱, 并对其业务情况也不熟悉。上述说到股东人数极少以及小规模的有限责任公司, 可以不设置董事会, 却至少还需要一名执行董事。不过高校资产公司无论是执行董事, 还是有多名董事会成员, 多是由高校自身的管理人员担任。董事们自身也负担着非常繁杂的工作任务, 对相关的企业的情况极为不熟悉, 所以在相关的决策期间极易陷进主观性的判断, 行政色彩过度浓厚且专业性较弱。

3. 监事会力量不强

监事会力量非常薄弱并且不能发挥其作用。高校资产公司监事会一般是学校财务以及审计等部门领导所构成的, 其跟董事会的成员极为相似, 自身就有着大量的行政工作, 对企业生产和经营、财务管理等相关工作并不了解, 审计部门最终对企业的经营人员在任期满之后进行校内审计及监督。监事会的工作更多的是流于表面形式、事后监督, 却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公司监事会无法起到该有的作用及意义。

4. 经营人员的选择面较窄

企业对于经营人员的选择面较窄, 进而约束了企业的长期进步。高校资产公司和下属企业经营人员一般均是学校的派员构成的, 很多的管理人员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并没有足够的经验, 以及对市场的适应力不足。学校总是在对应干部管理方面出发, 频繁的调节经营人员团队, 经营人员团队则极度不稳定, 这都约束了企业的长久发展。

(二) 问题诱因分析

国家教育部门提出对校办企业进行改革并规范其管理是务必要经过构建现代化的企业体制, 来推进校办企业制度及体系的转型, 以促使学校的科技成效不断的转化, 持续的提升高校的科技产业化工作, 并强化对学校的回报, 用其来弥补学校缺乏的经费。高校资产公司处于高校及对应投资或者是控股经营性质的校办企业间, 可以说其是进行高校资产经营及管理的特殊性企业法人。其是学校对外投资的主要窗口并具备学校产业管理的行政特性, 有着对外投资经营的经营特色以及与学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四、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优化建议

(一) 转变观念及健全议事规则

高校应转变以往传统的观念, 并依照企业化运行对公司实行一定的管理。董事会要构建科学健全的议事规章, 并完善董事会相应成员合理有效的构建, 促使董事会的各项权利得到真正落实。资产公司职员应由较为熟悉经济管理的人员以及具备企业运行能力者构成, 高校资产公司尽管均是各大高校的财务人员以及审计部门的人员、资产管理部门人员、专业人员等, 不过由于高校本身行业的性质约束, 对于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是极度的不足。因此, 可以聘请熟悉公司运作的专家作为外部董事, 打破没有人代表企业利害关系的利益状况。并适宜的提高职员代表数量, 健全各类董事会议事规章, 强化各个议事流程的规范性、严谨性、公开性、透明性, 并开展决策。构建董事长责任性目标的制定和相关利益制约体制, 以保证董事长的相关执行权益可以正确行使并发挥其意义。

(二) 健全公司内部监督及外部监督体制

要保障监事会可以真正意义上的履行其对应的职责, 就务必要确保其独立性, 并提高监事会职员的职工代表数量, 可以选择外聘些许法律专家以及财务人员, 这样就能及时的发现董事以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失误以及不规范的行为, 实行合理有效的监督。

(三) 实行内部审计体制

在公司的内部实行规范化的审计体制, 以确保投资企业可以有序的进展。在相关的投资性企业中实行一年一度的审计以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离任时的审计, 并对其相关生产、销售、成本以及各类资金使用效率等进行全方面的审查, 以此来对经营者全部的经营活动、内部控制适应性、合法性以及有效性进行正确的评价, 不断的推进企业经营最终目标的实现, 并对于相关的账务与职权不统一状况即刻进行处理, 以确保投资企业长久发展。

(四) 强化公司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

选择适宜的人员来担任高级经营管理者, 要重视其自身的经营能力, 并适时的拓展企业经营人员之外的可选择范围。在必要时还可以选择相关的职业性经理人, 并不一定就要限于学校内的编制人员;务必要确保经营人员的经营权利, 尽量的避免时常更换。较为稳定的状态对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

(五) 建设高效率、公平的激励体制

资产公司相关有效的激励体制要包含三个级层:第一, 对于最高权利人员组织也就是董事会相关成员的有效激励。第二, 最高权利体系对于相对高层的管理人员即经理人员的有效激励。第三, 高层的管理人员对其普通职员的激励。实际的激励方式是多样化的, 方式也较多, 对于不一样的激励人员就应使用不同的激励手段。除去以往传统的工资以及奖金、福利制激励方法之外, 对于无形的激励方法更是不可缺少的, 比如非常和谐的工作环境以及不断拓展的上升空间、适宜的沟通及进修的机会、顺畅式民主决策以及管理途径等。

五、结语

现代化的治理理念是一类新型的理论体制, 其对应的学科分析模式以及方式论非常符合新时代的进步特性, 也因此被广泛的应用。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组织结构, 必须真正做到不同机构根据不同权益, 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互相之间合理的配合及制衡, 才能确保公司正常的决策以及管理程序, 这样公司才会经久不衰的健康发展。高校资产公司应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制定健全、科学、有效的干部管理体制, 完善对经营者的业绩评价及考核机制, 强化对企业干部各类工作的监督及教育职能, 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的规避高校资产经营中的风险,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赫秀梅, 刘青勇.浅论高校资产经营公司对下属企业的管理[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12, (4) .

资产结构优化 篇9

企业的资产决定了未来现金流的总量, 从而决定了企业的价值。当管理层对企业资产进行优化组合时, 资产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从而导致了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分布发生变化。若投资者捕获了这种信息, 投资者对企业价值预期就会发生波动。根据预期, 投资者调整了投资策略, 引致了企业市场价值的波动。本文将资产结构调整变化引致的企业市场价值变化称为资产结构优化的价值效应。本文致力于研究上市公司的资产结构优化是否具有价值效应:当上市公司管理层面对不同合约激励以及市场竞争时, 会对公司的资产结构进行主动或者被动调整。若市场有效, 则不同的调整方式可能引起公司市场价值的不同变动;若市场无效, 则市场不能区分不同的资产结构优化方式的经济后果, 从而市场对不同的资产结构优化方式反应相同或类似。现代资产定价理论认为公司价值是其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在理想经济状态下, 公司资产的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 (Modigliani&Miller, 1958) , 而现实经济世界存在“摩擦”, 公司的价值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新资本结构理论试图将信息不对称对公司资产价值的影响内生化, 认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可以通过资本结构优化从而内生为激励制度设计问题。这一内生化过程导致交易费用的升高, 从而降低了企业资产的价值 (Jensen&Meckling, 1978) 。后资本结构理论 (Stulz, 1998;Harris&Raviv, 1998) 权衡企业的竞争决定因素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缺陷, 认为公司控制权、产成品市场和竞争优势共同影响了公司资产的价值。因此研究资产结构优化的价值效应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契约理论将企业定义为合约体, 即企业是相关利益者的合约集合。在合约中, 最为重要的是股东、债权人和管理层之间的合约。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始终贯穿于三者之间合同的签订、履行的动态过程中。为解此困境, 股东、债权人和管理层三者之间建立了各种激励合同, 从不同角度约束或激励着管理层对企业资产的调整优化。无论股东还是债权人, 对其投入企业的资金, 首先考虑资金是否安全。假定投资者是风险厌恶者, 则投资者购买股票时, 最为关心的是最低资本收益率;同理, 能否安全收回本金, 也是债权人的最低要求。股东和债权人的这种最低投资要求, 本文定义为稳定约束, 即股东和债权人的最低安全要求约束了企业的资产结构变动, 规定了企业资产结构优化的部分值域, 使得企业的管理层在资产结构优化时不能随心所欲。因此, 从长期来看企业的资产结构优化呈现稳定的特征。因此, 提出假设:

假设1:企业的资产结构优化, 在较长的时期保持稳定

依据约束合约, 企业的管理层进行资产结构优化时, 市场可以预期到这种资产结构优化显示了管理层积极履行合约的意愿, 因此市场对此类的资产结构优化反应积极;反之, 若市场强势有效, 市场可能预期到这种资产结构的优化调整只是管理层在履行稳定约束合约, 管理层积极调整资产结构实现资本增值的意图较弱, 市场反应会很平淡, 甚至呈现负向反应。因此, 提出假设:

假设1.1:依据约束合约, 管理层进行的资产结构优化的价值效应显著

资产结构的稳定约束, 体现了利益相关者对管理者的资本保全要求。股票、债券的本质是公司收益的索取权, 因此, 此类受托责任合约要求公司管理层就公司资产结构进行积极调整, 从而保证其收益可以实现。这种合约要求的资产结构调整是风险和收益的权衡。由于相关制度规定债券收益的支付优先于股利的支付, 债券是优先收益的合约体现, 而股票是剩余收益的合约体现。这种收益主张权的先后差异, 决定了两类合约赋予公司管理层的资产结构优化权力不同。两种合约赋予风险和收益的权重差异较大:债券合约认为资产结构的调整应该偏重低风险的投资项目, 确保债券收益的安全;而股票合约则认为资产结构的调整应该偏重高收益的投资项目。股东希望追求更大的收益, 向债权人转嫁投资的风险以期实现价值最大化。当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变化时, 债权和股权对管理层的约束此消彼长:随着企业负债水平的降低, 股权的激励作用凸显, 管理层的资产结构优化偏向高收益、高风险的结构模式, 从而实现股东风险向债权人转嫁。若债权人观测到管理层的资产结构优化真实意图, 则会在下一期合约谈判时, 收紧债务约束, 附加苛刻的约束条件, 甚至会退出合约谈判。因此, 随着债权比例的升高, 管理层基于增长激励进行的资产结构优化调整, 其市场反应消极。因此, 提出假设:

假设2:随着企业负债水平的升高, 管理层进行资产结构优化时, 其价值效应显著为负

资产结构的稳定约束和增长约束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是受托合约在不同的市场状况时约束功能的不同表现。受托合约形成了企业的资本结构, 受托合约对管理层的资产调整能力的约束形成了企业资产结构的基本框架。除了合约对资产结构优化具有约束与激励作用, 来自产品市场的竞争也约束着管理层的资产结构优化能力。这种市场竞争约束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影响着管理层的资产结构优化能力。一方面, 企业的市场份额, 销售状况和竞争力直接约束着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能力。例如:当管理层采取积极的市场竞争策略时, 企业的市场投资规模加大, 固定资产和长期资产的比例升高, 而流动资产的比例下降。管理层采取防守型市场竞争策略时, 企业的市场投资线收缩, 固定资产和长期资产的比例降低, 而流动资产的比例升高。季节因素也影响了管理层的资产结构优化能力:在销售旺季, 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保持了较高的生产能力, 此时企业的营运资本比重上升;反之, 淡季时, 企业收缩生产能力, 此时企业的营运资本比重下降。资产的流动性和收益性呈现负相关。随着资产的流动性降低, 其收益性升高;反之, 流动性升高, 其收益性降低。另一方面, 市场竞争约束通过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间接地影响管理层的资产结构优化的能力。后资本结构理论已经开始研究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资产结构的影响。Tirole认为, 对企业融资决策和产品市场战略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是一个极其重要但还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领域。Brander&Lewis的研究表明企业的举债经营策略使得其在产品市场上相对与其竞争者有更大的进攻性, 从而获得了一种策略优势。Bolton&Schargstein进一步研究了这种策略优势, 认为债务约束会鼓励竞争企业采用掠夺性定价向竞争者施压。笔者认为企业的市场竞争策略影响了以后各期的债务水平。不同的债务水平, 对管理层的资产结构优化的约束作用不同, 不同的资本结构对管理层的资产结构优化的激励作用也不同。因此, 市场竞争约束从间接渠道影响了企业的资产结构优化。因此, 提出假设:

假设3:企业的市场竞争约束显著影响了企业资产结构优化的价值效应

假设3.1:作为中间变量, 企业的市场竞争约束对管理层的资产结构优化的影响更显著

(二) 变量定义

本文所选变量见 (表1) 。 (1) 因变量。一般的, 评价企业的市场价值有几种指标:收益率、股价和CAR。赵宇龙 (1998) , 陈晓、陈小悦和刘钊 (1999) 等采用了日报酬率衡量市场价值。魏刚、肖泽忠、Nicktralos和邹洪 (2007) 等选用了三种变量衡量企业的业绩:市场价值、净现金流量和EBIT。本文采取ROE作为企业的市场价值的替代变量。 (2) 自变量。会计范畴的资产结构有三层含义:首先, 资产结构是一种数量结构。构成资产的各大类别资产的相互比例及各自占总资产的比重;其次, 资产结构是依时间序列变动的, 各大类别资产的相互比例及各自占总资产的比重时刻变动着;再次, 资产依照其收益性和流动性高低呈现一种有序结构, 每一种资产结构状态依赖于收益性和流动性的权衡。本文选取长期投资/资产和长期投资/流动资产两个变量作为资产结构的替代变量。根据有效市场理论, 当市场处于不同的有效水平时, 其对信息的阅读和利用的程度有所不同。总资产周转率既可以作为直接的信息提供给信息使用者, 又代表了企业管理层的资产结构优化调整的结果。鉴于总资产周转率和市场认知的特点, 本文选取总资产周转率作为资产结构的另一替代变量。 (3) 控制变量。控制变量包括:第一, 市场竞争。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取决于三个方面:企业的市场份额、销售状况和销售净利。由于难以获取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数据, 本文选择企业的销售净利率作为企业市场竞争约束的替代变量。这是因为当企业的销售额占资产总额的比重较大时, 说明企业采取市场扩张策略或正处于市场扩张期间, 此时市场竞争策略对管理层的资产结构优化能力的影响较大;当企业的销售净利率较高时, 说明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较强, 具有稳定的现金流量。第二, 企业规模。企业的规模影响着管理层的资产结构优化能力。一般的, 规模较小的企业容易依据市场竞争的变化, 迅速的调整资产结构, 推出新的产品线;而规模较大的企业根据市场竞争的变化调整资产结构的能力较弱, 但是规模较大的企业与小规模的企业相比可能具有一定的市场垄断优势, 这种市场的垄断优势可能赋予了管理层更大的空间来灵活调整资产结构。因此, 研究管理层的资产结构优化的价值效应必须对企业的规模加以控制。本文选取企业资产总额的对数作为企业规模的替代变量。第三, 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分为广义层次和狭义层次。广义资本结构涵盖的内容有:公募证券、私募资金、银行借款、往来债务、租约、纳税义务、养老金支出、递延补偿、绩效保证、产品售后服务保证及其他或有负债。狭义的资本结构特指长期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比例。本文选取资产负债率作为资本结构的替代变量。

(三)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本文选取道琼斯600种中国股票市场指数成份股票作为研究样本, 样本期间为2002年至2008年, 共7个年度。按照前文的变量设计, 剔除变量数据不全的公司后, 剩余340个样本公司。全部数据来自wind资讯数据库。对于ROE, 总资产周转率、长期投资/流动资产、长期投资/资产、销售净利率和资产负债率, 本文采取了变量数值百分化的处理 (变量*100%) 。采取这种处理主要为了协调各变量的量纲一致, 尽量避免因为量纲不一致导致的计量误差。数据的预处理和实证模型的回归分析分别使用office2007软件和eviews6.0软件。

(四) 模型建立

为了检验研究假设, 建立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模型研究资产结构优化的价值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分为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两种模型。首先进行资产结构优化的固定效应检验, 然后确定是采取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本文采取豪斯曼相关随机效应检验法, 检验是否存在随机效应。检验结果如 (表2) 所示。检验结果:p=0.0000<0.05, 表明可拒绝资产结构优化的随机效应假设。因此, 本次研究应设立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 (1) :ROEit=αi+Xitβ+εit (i=1, 2, …340;t=1, 2…7) 。其中, αi为随机变量, 表示对于i个个体有i个不同的截距项, 且其变化与Xit相关;Xit= (LIAit, LICAit, ZALit, XSHit, LNAit, ZCFit) T。但是, 考虑中间变量的影响时, 资产结构优化的价值效应不能通过简单的固定效应分析模型 (1) 得出确切的结论, 因此, 必须寻找切实可行的中间变量, 加入固定效应模型中, 进行深入分析。前文的理论分析表明:资本结构以间接和直接两种方式影响了公司管理层的资产结构优化调整的能力;市场竞争约束, 如企业的市场份额销售状况和竞争力, 直接约束着管理者的资产结构优化能力。资本结构约束和市场竞争约束实质上是以中间变量的方式影响了资产结构优化的价值效应。需要对固定效应模型 (1) , 进行调整, 着重研究中间变量对资产结构优化的价值效应的作用。因此, 选取销售净利率 (XSH) 和资产负债率 (ZCF) 分别作为市场竞争约束和资本结构约束的替代变量, 建立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 (2) :ROEit=α'i+X'itβ+εit (i=1, 2, …340;t=1, 2…7) 。其中, α'i为随机变量, 表示对于i个个体有i个不同的截距项, 且其变化与X'it相关;X'it= (LIAit, LICAit, ZALit, XSHit, LNAit, ZCFit, XSHitLIAit, XSHitLICAit, XSHitZALit, ZCFitLIAit, ZCFitLICAit, ZCFitZALit) T。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本文选择面板数据模型 (paneldatamodel) 进行研究。首先对样本公司的资产结构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 (表2) 。如资产结构优化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所示, 长期投资/资产、长期投资/流动资产和总资产周转率的均值, 中位数和最大值分别为:均值6.527966、18.92143和76.15031;中位数3.574307、7.771015和62.40000;最大值76.15031、453.9239和657.9400。样本公司的资产结构呈现左偏分布。长期投资/流动资产的极差最大, 而总资产周转率的极差最小。

(二) 单位根检验

本文采用采取单位根检验法, 分析资产结构优化时间序列是否稳定, 检验了选取的资产结构的三个替代变量 (总资产周转率、长期投资/流动资产和长期投资/资产) 的时间序列是否平稳。 (表3) 提供了资产结构优化的单位根检验结果:无论原假设是Null:Unitroot (assumes commonunitrootprocess) , 还是Null:Unitroot (assumesindividualunitroot process) , 几种单位根检验方法均拒绝原假设 (几种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的显著性水平都很高) 。这说明在选取的样本集和时间段内, 资产结构优化是一阶平稳的时间序列。因此, 在选择的样本期间, 接受假设1成立。

**Probabilities for Fisher tests are computed using an asymptotic Chi-square distribution.

(三) 回归分析

根据前文固定效应模型, 进行回归分析如下:

(1) 固定效应的初步分析。对建立的面板数据模型 (1) , 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分析。从回归结果来看, 控制变量显著影响了市场的价值评价 (ROE) :销售净利率和资产规模对ROE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资产负债率对ROE的负向影响显著。三个资产结构优化的替代变量除总资产周转率外, 其余两个变量均不显著。究其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市场非有效, 不能直接阅读和评价资产结构优化的直接信息, 而只是关注了资产结构优化的结果变量, 如总资产周转率;二是可能存在中间变量, 这些中间变量可能既是市场评价企业业绩的直接参照系, 也可能通过作用于资产结构影响市场对资产结构优化的价值评价。市场非有效时, 市场直接关注资产结构优化的结果变量——总资产周转率, 由回归结果看总资产周转率的系数=0.094348, 显著性水平=0.0000, 表明假设1.1可以接受。

(2) 考虑中间变量的固定效应分析。考虑中间变量的影响时, 需要对模型 (2) 进行回归分析, 详细结果见 (表5) 。如 (表5) 所示中间变量显著影响了市场对资产结构优化调整的价值评价。ZCF*LIA (Prob.=0.1584) 的显著性水平要低于ZCF*LICA (Prob.=0.0939) 和ZCF*ZAL (Prob.=0.0000) 的显著性水平, 其系数要远大于其余两项的系数 (Coefficient ZCF*LIA=-0.003431>Coefficient ZCF*ZAL=0.001447>Coefficient ZCF*LICA=0.000888) 。这表明随着企业负债水平的升高, 管理层进行资产结构优化时, 其价值效应既有负向反应也有正向反应, 负向反应的影响因子较大。因此假设2只是得到了实证结果的部分支持, 不能拒绝假设2。市场约束因素 (销售净利率) 和资本约束因素 (资产负债率) 对市场的价值直接反应不再显著。但两种因素作为中间变量, 通过影响管理层的资产结构优化能力从而影响市场的价值反应非常显著。如 (表5) 中, XSH*LIA, XSH*ZAL和XSH*LICA均在5%水平上显著, 其中XSH*ZAL和XSH*LICA在1%水平上显著。因此, 在本文选取的样本期间内, 假设3成立。资本约束因素作为中间变量, 通过影响管理层的资产结构优化能力从而影响市场的价值反应的显著性水平, 总体而言, 要比市场约束因素的显著性水平要低。这一回归结果支持假设3.1成立。以上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在进行资产结构优化组合时, 更多的考虑企业的市场竞争状况和营销战略, 同时也考虑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因素。固定效应模型 (2) 修正后的拟合优度较高 (Adjusted R-squared=0.805164) ;模型的Durbin-Watsonsta=1.922736, 表明不存在自相关;模型的显著性水平较高 (F-statistic=28.76027, Prob (F-statistic) =0.000000) 。固定效应模型 (2) 较好地描述了资产结构优化的价值效应。

四、结论

本文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 检验了资产结构优化是否具有价值效应, 并分析了资本结构和市场竞争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的资产结构在较长的期间内保持平稳;资本结构对资产结构优化的市场价值的影响既有负向的又有正向的, 但负向作用不显著;企业的市场竞争约束显著影响了企业资产结构优化的价值效应, 管理层在进行资产结构优化组合时, 更多地考虑企业的市场竞争状况和营销战略。值得注意的是, 资本结构约束分为两种:稳定约束和激励约束。两种约束对管理层的激励作用是不相同的。没有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是否存在稳定约束和激励约束的分离均衡点及其对资产结构优化的影响, 是本文的缺陷及将来研究的方向。

摘要:本文以道琼斯600种中国股票市场指数成份股票为研究样本, 采用面板数据模型, 研究了基于不同约束因素, 管理层进行的资产结构优化是否具有价值效应。结果发现:资产结构长期保持平稳;资本结构对资产结构优化的市场价值的影响既有负向的, 又有正向的, 但负向作用不显著;市场竞争显著影响了资产结构优化的价值效应, 管理层在进行资产结构优化时, 更多地考虑企业的市场竞争状况和营销战略。

关键词:资产结构优化,市场竞争,资本结构约束

参考文献

[1]陈晓、陈小悦、刘钊:《A股盈余报告的有用性研究——来自上海、深圳股市的实证证据》, 《经济研究》1999年第6期。

[2]赵宇龙:《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 《经济研究》1998年第7期。

[3]魏刚、肖泽忠、Nicktralos、邹洪:《独立董事背景与公司经营绩效》, 《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

[4]Harris, Raviv.Corporate control contests and capital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8.

[5]Jensen, Meckling.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6.

[6]Modigliani, Miller.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8.

资产结构优化 篇10

一、以改革为突破口, 优化资产结构, 企业重获新生

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末, 青岛二轻联社投资兴建的两个大型家电企业青岛海尔集团、青岛澳柯玛集团上市前后分别划归市直管理, 带走了大量的优质资产。并且, 伴随改革的深化, 又有一批资产优、效益好的强势中小企业“靓女先嫁”, 先后改制退出。随着时间的推移, 资产质量低劣, 市场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日渐暴露, 积淀的深层次矛盾的显现, 对工作形成明显的压力。

为破解困局, 我们确立了“改革改制, 减债减负, 优化资产结构, 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 把推进改革与减债减负优化资产结构相结合, 与劣势企业退出、资产重组相结合, 与建设工业园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相结合。多头并举, 环环相扣, 交替穿插, 互为促进, 取得了明显成果。

我们先从企业减债入手, 以企业主管部门的身份分别与信达、华融、长城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谈判, 将所有债务都按比例下降到一个双方都能认可的额度, 最终相继签订了一系列偿债或债务重组协议书, 企业负债率的下降, 资产状况的好转, 为改革奠定了可靠的基础。我们积极向市政府争取政策, 在改制企业净资产为负值的情况下, 把工业用地的使用权作为资产一并纳入评估, 冲抵负资产, 使企业能够零字买断。共有7户企业将土地使用权估价17700万元作为资产进入, 实现改制。

在此基础上, 我们抓住青岛市统一规划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 与企业共同努力争取企业土地变性, 将企业的工业用地变性为商住地, 挂牌出售, 企业用售地补偿金偿还债务, 安置职工。我们抓住青岛市“拥湾发展, 环湾保护”政策及老企业搬迁土地补偿的机遇, 将连片土地上的6户企业的债务一并打包减债, 以二轻总公司的名义向青岛市土地储备中心借款21000万元, 作为过桥资金, 通过债权人、债务人、法院三方无缝对接清偿了企业债务, 实现了土地解封解压并顺利挂牌拍卖, 企业赢得了宝贵的补偿金。目前6户已改制企业享受这一政策得到了近6亿元的土地补偿金。企业通过偿债减负, 资产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综合竞争力大为提高。

我们还争取到青岛市的政策支持, 突破了原先本企业的土地收益解决本企业费用的政策界限, 采取一种“捆绑式”集中解决的办法, 仅用青岛金鹰五金总公司一块土地的18000万元补偿金, 就一次性妥善安置了14户“三无企业”的职工。在青岛市建立了企业改革资金平台后, 我们又用土地抵押, 共提前支取了1.2亿元平台资金, 主要安置了7户破产企业的职工。这既保持了二轻系统的稳定局面, 又为劣势企业退出和重组创造了有利条件。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 34户联社企业完成了改制工作, 7户企业实施破产。共为企业减债、偿债5.17亿元, 核销不良资产1.37亿元;通过破产核掉不良资产2.4亿元;利用土地政策获得3.1亿元补偿金, 用来清理职工欠薪欠费、妥善安置了1.2万多名职工。在摆脱了债务和人员的负担后, 企业形成了优良的资产结构, 优化的人员构成, 新型的公司制组织, 在现代企业制度的新机制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与此同时, 我们通过资产运营、房产置换、盘活存量、股权运作等形式, 使二轻联社本部的资产得到了优化升值。通过规避风险, 保全联社资产, 使联社资产不因法律诉讼而受到损失。我们还建立健全了相关的内控制度, 严密防范资产流失。

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壮大联社的经济实力

我们在积极推进企业改革改制的同时, 对改制后企业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前瞻性、战略性的研究, 制定了相关的实施计划。早在2001年, 我们就利用市政府提出的“退城进乡”的政策, 按照“有特色、有规模、效益好”的发展要求, 建设工业园区, 推进产业升级。在城阳筹建了空港工业园, 在胶洲杜村筹建了木器加工工业园。目前这些工业园的土地都得到了较大增值, 仅城阳工业园258亩土地就增值5418万元 (当年4万元/亩, 现25万元/亩) 。

在城阳工业园中, 青岛宏达塑胶总公司征地128亩, 已累积投资5800万元, 建厂房45000平方米, 形成板材生产线15条, 大棚膜线6条、地膜线38条, 成为省内最大的家电行业配套工业园和最大的地膜生产基地。

青岛孚德鞋业总公司征地62亩, 新建厂房16000平方米, 实现当年建设, 当年迁入并投产达标, 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在工业园中建设新厂区的老字号鞋厂。

在木器加工工业园中, 一木集团公司已征地240亩, 建成厂房60000多平方米, 目前已形成实木家具规模生产能力, 成为北方重要的实木家具生产厂家。青岛金羽木业公司在胶洲杜村工业园征地190亩, 建成厂房30000多平方米, 目前已形成弯曲木家具规模生产能力, 成为世界500强企业宜佳公司弯曲木制品的重要供应商之一。

有工业园的先期投入, 入园后企业都能实现当年搬迁当年投入生产的目标。企业入园后产品结构得到了调整, 设备得到了更新, 资产得到了优化, 效益得到了提升, 产业得到了升级。工业园区的建设为联社企业的改革、发展、升级提供了战略性支持, 成为改制后的新型经济组织发展的最好载体。

三、拓展职能, 探索联社发展新途径

我们认为, 企业改制后联社的职能在过去“指导、监督、协调、服务”的基础上更应该突出自身的经济性、服务性和合作性。从经济性来讲, 联社首先是一个经济组织, 因此要运作好联社的集体资产, 在搞好资产运作和股权经营的同时, 充分发挥联社控股参股企业的作用, 增强自身的实力, 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从服务性来讲, 要切实为成员企业服务, 这是联社的生命力所在, 要通过服务凝聚成员企业, 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合作性就是按照合作共赢、优势互补的思路, 以资产为纽带, 以优势项目为载体, 引导鼓励企业在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合资合作。

企业改制后, 我们没有因为企业改制与联社没有了资产关系就放弃他们, 而是一如继往地对企业的发展壮大给予实质性的支持和帮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合作方面。前一段时间, 我们通过调研, 开展了一些细致的工作, 决定将企业管理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改制企业金羽木业公司与改制企业青岛一木集团有限公司进行股权重组, 充分利用一木集团的品牌、管理和国内市场优势与金羽木业公司国外市场优势, 强强联合, 优势互补, 取得了双赢效果。二是金融方面。青岛亨通达公司是供热企业, 改制后因没有了主管部门, 无法在非供热期内享受政府的贴息贷款贮煤政策, 联社得知后, 主动与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为其进行贷款担保, 使企业享受了政策优惠, 提高了经济效益。为使青岛钢木家具公司能享受青岛市“环湾保护, 拥湾发展”企业搬迁的优惠政策, 为他们办理了主管部门的相关手续, 使其得到了9000多万元的搬迁补偿金, 上马了汽车配件新项目。当他们的生产经营中流动资金遇到困难时, 联社研究准备以贷款的形式给予支持。对亨通达公司和钢木家具公司的服务也为下一步联社为成员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做了有益的尝试。三是对外产品展示方面。去年6月联社出资近3万元组织6个改制企业参加青岛市国际服装周暨名优产品交易会, 联社展团在展会最显要的地方进行特装展示, 以新的形式为新型经济组织提供了对外产品宣传的平台, 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

资产评估专业学科知识结构的思考 篇11

一、引言

随着资产评估行业的快速发展,新的资产类型、新的市场细分对资产评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需求已经逐步趋向高端化。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特征明显、知识背景综合的资产评估高级人才将是未来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继2004年重新开设资产评估本科专业后,2010年又增设了资产评估硕士专业,目前全国有15所高校设置了资产评估本科专业,68所高校设置了资产评估硕士专业。人才培养层次的逐步高级化,一方面满足了市场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对资产评估专业的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资产评估专业学科定位的研究,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而对资产评估专业知识结构的研究,过去一直被淡化,这可能源于市场经济发展有待完善,对资产评估专业理论知识的需求没有现在迫切。随着资产评估专业硕士培养计划的实施,从理论上探讨资产评估的学科属性和学科知识结构,将有助于研究生的培养和未来研究方向的选择。因此有必要对资产评估专业的学科归属进行梳理,厘清学科知识结构。本文根据资产评估实务的要求,拟从专业学科属性和学科知识结构两个方面,阐释资产评估的学科定位和专业人才需要掌握的知识构成,探寻学科知识对资产评估专业方向设置的影响。

二、资产评估专业的学科定位

资产评估专业的学科属性,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很多学者是以“倾向性”的观点阐述资产评估的专业属性。根据对文献的梳理,目前至少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

(一)倾向于管理学科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资产评估发轫于国有资产管理,与会计学、财务管理有较长的渊源关系,理应归属管理学科(李光洲,2007;邓九生,2008;唐振达,2009),在以管理(会计)学为基础的同时,还兼顾了经济、文学和理学(王开田、胡晓明,2002;张艳,2009),此观点偏向于管理学。教育部2004年在少数财经院校恢复资产评估专业设置时,将该专业归属于管理学科。从2010年15所具有资产评估本科招生院校的专业设置看,属于会计学院的有浙江财经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湖北经济学院、南京财经大学、山东经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广西财经学院和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属于商学院的有上海师范大学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属于金融管理学院的有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共有11所,占总数的73%,因此相对于持经济学观点而言,倾向于管理学的观点占了大多数。

(二)倾向于经济学科

对资产进行价值评估的目的是为经济活动服务,如果资产评估的方法误用,评估结果的理解存在偏差,则只能从经济学角度进行解释(陈鹏,1998)。同时资产评估的理论主要依附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如信息不对称理论、市场供求理论、预期理论等,分析资产价值采用的方法也是典型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张俊平,2008),因此,资产评估更倾向于经济学学科。在全国15所资产评估本科院校中,将资产评估设置于财政(税务)学院的有内蒙古财经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商学院和河北经贸大学,共4所,占总数的27%。因此,倾向于经济学观点也符合资产评估的特征。

(三)倾向于交叉学科

交叉学科是指既包含有管理学、又有经济学,还有工学、法学等学科。张欣(2006)直接提出了资产评估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边缘性复合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宽,需要的专业技能高,且与多种其他行业相关。从对学科基础课程设置的研究中也可以发现资产评估学科的交叉性。在对学科基础课程设置中,王淑珍、尉京红、马慧景(2002)认为,应该设置会计方向课程、经济与管理方向课程、金融与证券方向课程、税收、统计方向课程;常丽(2007)认为学科基础课将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方向课程、财务会计方向或建筑工程方向课程与机械制造方向课程、金融与统计方向课程等。学科基础课就应体现不同性质高校的学科结构特点,财经类院校难以开展不动产评估和动产评估等学科基础课程。李春杰,柳娜(2010)认为学科基础课程可包括: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基础、统计学、经济法(税法)、市场营销学和信息管理系统。从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的科目看,包含有《财务会计》、《经济法》、《机器设备评估基础》、《建筑工程评估基础》、《资产评估》五门课程,这些课程处于同等重要位置,涉及到了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理学、工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较多学者认为资产评估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较为合理。

可以看出,不同的学者对资产评估的学科定位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可以达成共识,那就是资产评估需要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单一的学科知识无法涵盖资产评估的全部知识领域。从评估实务上看,资产评估需要良好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由于资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评估需要不同的学科知识。从资产属性和技术角度看,评估某一项资产时需要掌握资产的权属关系、状况、技术特点、管理流程、收益成本关系等,涉及的学科知识包含了法学、管理学、经济学、技术学等方面的知识,缺少哪一方面的知识都无法正确评估出资产的价值。而职业道德是保证评估师正确履行自己职责,客观、公正、合理评估出资产价值的前提,伦理学的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资产评估是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这种多学科知识融合的特点给资产评估专业硕士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也对资产评估学科的知识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资产评估学科的知识结构

资产评估的多学科融合特点,决定了资产评估师需要具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关于资产评估学科的知识结构,这里从评估师需要具备的能力、资产价值计量和学科门类的角度进行探讨,并尝试构建不同视角的资产评估知识结构关系。

(一)资产评估师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

掌握资产评估专业知识,最终还是要应用于实践。从评估师实务操作层面上看,可以将评估师需要掌握的知识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第二个层级是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层级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层级是进行资产评估的基础。资产评估多学科融合的特点决定了评估师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只有对学科知识有正确的理解,才能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第二层级是对资产正确评估的前提。知识掌握后不一定能够运用,这就要求评估师能够恰当运用所掌握的知识,特别是多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第三层级是评估师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关键。该层级要求评估师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在评估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可以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者之间是递进的关系,第一层级是第二层级的基础,第二层级是第三层级的基础,第三层级属于最高层级,也是注册资产评估师在资产评估时需要具备的能力。

(二)不同视角下的资产评估专业知识结构

1.资产评估专业知识结构——价值计量视角

资产评估的目的是发现资产价值并进行测算,确定价值量大小,以便更好的管理、利用资产,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用。当对一项资产进行价值分析时,通常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知识:一是与资产本身有关的专业领域知识。与资产有关的专业知识主要是指与资产本身相关的属性、特点、状态、功能、利用方式等方面的知识,资产的属性、特点、状态、功能、利用方式等决定了资产发挥作用的大小和价值量大小。如在对房地产进行评估时,需要具备房地产的权属状况、保养情况、实物状态等专业知识。对专利评估时,需要具备专利的技术特点、权属状况、技术先进性、成熟度、保护程度等专业知识。对机器设备评估时,需要具备机器设备的保养情况、功能状况、权属状态、技术特点等专业知识。二是一般的基础知识。这类知识是通识性的知识,评估师在对资产的价值进行计量时,需要具有基本的道德素养、逻辑分析、推理演算以及供求关系、风险分析、价值判断等知识。如在对企业价值评估时,需要具有一般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能够对企业经营状况有一个基本判断,包括企业的行业属性、经营成果、企业战略、产品销售等。三是资产评估特有知识。判断资产价值量大小,需要有资产评估特有的专业知识,如评估程序、评估目的、评估方法、价值类型、估价时点、评估对象范围与界定等,这些知识可以使评估师规范操作程序,采用专业技术手段测算资产价值。因此,可以将资产评估所需的知识分为专业领域知识、一般的基础知识和资产评估知识,这三类知识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资产价值发现和计量的知识体系。

在三类知识结构中,一般的基础知识是基础性和常识性的知识,为资产价值分析做准备;专业领域知识阐释资产的特点、状况和技术特征,没有专业知识也就无法完成对资产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资产评估知识是价值发现和计量基础,没有评估方面的知识,价值分析也不能进行。将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科目的设置进行类比,也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一般基础知识可以认为是报考的学历条件,专业领域知识可以认为是考试的四门专业科目:《财务会计》、《经济法》、《机器设备评估基础》、《建筑工程评估基础》,而资产评估知识可以认为是《资产评估》考试科目以及后续教育,因此资产评估的教育考试体系也体现出了资产评估需要的知识关系。

在具体的评估实务中,并不是三类知识全部用到,常常是根据资产的特点,采用各类知识的某一部分,这三类知识相互交叉的部分,才是资产评估时实际需要的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2.资产评估专业知识结构——交叉学科的视角

资产评估是多学科的综合,构建资产评估的学科体系,需要将资产评估的学科知识进行梳理。通过对各高校资产评估专业课程研究发现,资产评估专业知识主要涉及到六个学科: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技术学、哲学,各学科知识在资产评估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1)管理学方面知识。资产评估是对资产价值的发现和计量,资产价值的发现和计量过程,也是对资产如何进行管理和使用的过程,价值量的大小,反映出了资产管理的好坏和使用的状况。如在企业价值评估中涉及到企业资产的生产管理、销售管理、战略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机器设备的管理也可以反映出价值的大小,如果管理规范,意味着机器设备保养好、磨损小,其价值就大,反之其价值就小;商标的管理体现在注册、使用、许可、展期、防止侵权等方面,如果商标及时注册和展期,就可以有效防止侵权行为,降低商标被非法使用的风险。

(2)经济学方面知识。从经济学上讲,资产需要评估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无论什么评估目的,都是由于对资产的状态、权属关系、风险、市场供求状况、价格等信息的不充分了解,使需要了解资产价值一方不能确定资产价值量的大小,从而催生了资产评估的需求。同时,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常用到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市场法需要考虑市场的供求关系,主要运用的是供求理论,成本法以成本的现时价格为基础,运用到了生产费用理论,而收益法需要考虑资产未来的获利能力,运用到了预期理论,还有考虑资产运营风险的风险理论等。这些经济学知识构成了资产评估重要的学科基础。

(3)伦理学方面知识。资产评估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资产的价值发表专业意见,需要秉承独立、客观、公正原则,这就要求评估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评估准则规定,当评估的资产或者行为与评估师有利益关系时,应当回避;同时,资产评估机构在承接业务时,应遵循诚实守信、公平竞争、规范执业等基本规范,而这些都与伦理学方面的知识有关。

(4)法学方面知识。评估师应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和常识,在执业过程中遵守法律、规范执业,否则就会违反法律法规。同时,评估对象往往会涉及到法律的限制和约束,这时评估师应该知晓评估对象的有关法律规定,避免出现误评、漏评甚至错评现象。如业主委托对违法占地的房地产进行评估时,评估机构一般不得受理,不得出具评估报告,即使出具评估报告,其价值应该是零。这就要求评估机构和人员熟知相关的法律条文。

(5)哲学方面知识。对资产价值的发现、判断和计量,需要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评估师对资产的价值可以进行大致的判断,但不能精确知道资产的价值,这囿于一定时期内人们认识的有限性。按照认识论的一般原理,认识总是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对资产价值的计量只能是不断的接近,不能做到十分精确;方法论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对资产的价值计量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如资产的价值从不同的角度看,有由历史成本形成的价值、有市场交易形成的价值、还有未来收益折现形成的价值等,形成了资产价值不同的认识路径。因此,哲学知识是指导如何对资产价值发现、判断和计量的一般性的知识。

(6)技术学方面知识。技术方面的知识是具体知识的运用,是评估师采用什么样的知识来测算资产价值量大小的技术手段。如无形资产价值分割的AHP法、蒙特卡洛法模拟法、期权定价法等。随着技术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知识将会运用到资产评估中,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适用于不同资产的评估方法。

六类学科知识是资产评估必备的知识,各类学科知识之间不存在相互包含的关系,只存在一定的联系,各学科是独立的围绕资产评估所需要的知识展开的。因此依据以上的分析,认为资产评估是以六类学科知识为基础,以资产评估需要的知识为中心组成的知识结构,为此本文构建出资产评估学科的“六力”知识模型。

这六个学科方面的有关知识在资产评估中的作用不同,通过组合共同构成了资产评估的学科知识结构模型。

四、结论

资产评估交叉学科的定位和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使资产评估专业人才的培养呈现出学科背景丰富、专业方向明显的特征。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资产评估属于交叉性学科,单一的学科知识并不能涵盖资产评估的全部内容。资产评估多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决定了资产评估需要多方面的知识,人才的培养应注重知识的结构和背景。

二是资产评估学科知识可以按照不同的视角进行划分。按照价值计量要求可以分为一般基础知识、专业领域知识和资产评估知识;按照学科门类可以分为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技术学、哲学方面的知识,两种知识结构形式从不同的侧面阐释了资产评估要求掌握知识的宽泛性和复杂性。

三是基于以上两点分析,资产评估人才培养既要注重多学科知识背景的融合,又要突出方向性,方向性体现在熟知某一资产领域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做好该资产领域的评估业务。

参考文献:

[1]汪海粟.资产评估(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李志刚.资产评估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1):32-34.

[3]姜楠,于金龙.资产评估本科学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4):89-91.

[4]李光洲.关于当前我国资产评估学历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国资产评估,2007(1):45-46.

[5]常丽.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资产评估学历教育课程体系设计[J].中国资产评估,2007(5):42-45.

[6]张艳.应用型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5):184-185.

[7]王淑珍等.建设资产评估专业高等教育的整合平台课群[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3):5-6.

[8]李春杰,柳娜.资产评估专业工学一体化实践教学的研究[J].北方经济,2010(12):167-168.

[9]王开田,胡晓明.资产评估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初探[J].会计之友,2002(2):59-61.

[10]张欣.浅谈高等院校资产评估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75-76.

[11]胡晓明.资产评估学科归属问题探析[J],财会学习,2010(8):57-59.

(本文系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资产评估理论框架与学科体系研究”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资产结构优化 篇12

一、实行国有资本中央与地方分级所有的依据

我国传统的国有资产分级管理体制模式存在着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弊端, 从而导致了该制度安排的低效率。如何有效地克服这些弊端, 一种可以考虑的制度安排是变“分级管理”为“分级所有”, 即将现在由各级政府分级管理的国有资产以适当的方式划归各级政府所有, 并从法律上明确其产权归属。提出这一观点, 具有以下政策、法律和实践依据。

1. 政策依据:十六大国资新体制的框架

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设想, “分级所有”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将是一种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 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享有所有者权益, 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 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这里, 我们虽然看到“坚持国家所有”的提法没有变, 但可以理解为国家或全民拥有法律意义上的国有资产终极所有权。而如果从所有权的定义出发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经济学意义上的所有权, 实际上是指经济主体资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是一种绝对的物权。允许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享有所有者权益”, 也就意味着地方政府拥有了所有权所规定的四项基本权力, 只要这一规定不变, 地方政府就是其投资管理范围的国有资产产权主体, 从而能以出资人的身份行使对资产完整的支配权。在明确地方政府可以作为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的资格后, 报告进一步具体划分“分级所有”的基本内容, 即“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 由中央政府代表履行出资人职责, 其他国有资产由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这种“高度自主权”显然为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分级管理”的国有资产转变为“分级所有”, 提供了意义明确的政策依据。

2. 法律依据:国有资产多元代表的法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 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 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原则。”《宪法》还规定, 地方政府由地方人大产生, 对人大负责, 受它监督, 地方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 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财政、城乡建设事业等行政工作, 这说明宪法承认地方政府是国家在地方上经济和政治利益的独立代表。事实上, 宪法和民法、行政法律等基本法都肯定了地方政府的主体地位。地方政府当然也应有代表国家行使包括所有权在内的经济权益的独立资格, 也就是说地方政府的所有决定都必须由惟一有权的中央政府追认方为有效。

3. 实践依据:国外借鉴与我国的现实选择

从国外来看, 分级所有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为世界主要国家所普遍采用。西方发达国家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共同特点就是:在国家所有制内, 确立中央和地方分级所有的模式。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国有资产在法律上属于中央及地方政府所有, 各级政府之间有明确的财产划分, 如同政府对私人企业财产无权支配和收益, 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所有的资产也没有支配权和收益权。在美国, 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 每级政府都拥有自己相对独立的财产权利, 对有自己拥有并管理的财产或投资形成的财产拥有所有权。日本则早在1948年就颁布了《国有财产法》对中央所有的国有财产的范围、国有财产的分类、国有财产管理和处分及行政财产、普通财产的管理做出了基本的规定。此外, 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都实行分级所有, 各级政府之间有明确的财产划分。

在我国, “大一统”的国家所有权观念仅仅存在于理念之中, 中央与地方分别所有早已成为既成事实。“大一统”的国家所有权制度在我国建立已逾半个世纪之久, 其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然而, 从经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看, 我国几十万国有企业由国家 (全民) 统一行使所有权, 这种所有权关系只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理念, 事实上从来没有存在过, 即使在经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时期也有大量的地方国营企业存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大一统”的国家所有权理念更加倍受冲击和质疑。现实中, 中央与地方分级所有也已经既成事实。从增量的角度看, 在“谁投资, 谁受益”的原则下, 地方拥有对其管辖的国有企业的全部收益 (包括利润和所得税) , 已是被各方面普遍接受的现象;从存量的角度看, 目前, 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企业只有100多家, 绝大多数的企业均由地方管理和支配。可见, 对规模如此庞大的国有资产实行分级所有后, 中央可以集中精力管理好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企业, 如中央财政投资或控制的企业, 从而减轻管理的压力与注意力以充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目标。

二、国有资本分级所有体制的建构原则

从理论上讲, 资产的所有权归谁, 谁就有权力对资产进行监管;而实行有效监管, 必须解决国有企业“主体缺位”和“代理效益”问题, 真正做到产权清晰, 责任明确, 监管到位。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新思路, 构建国有资产分级所有体制框架, ŸŸ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国有资本总体效益最大化原则

国有资本具有一般的资本属性, 即对市场的依赖关系和追求利润的属性, 和国有资本的存在原因相联系的则是国有资本的国有属性。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有经济是政府针对市场失效、弥补市场缺陷、干预经济和实施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一特征使国有经济成为政府意志在经济领域中的体现, 政府职能在经济领域中的延伸, 以及国家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在经济领域中的代表。由此可见, 国有资本要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实现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目标的责任, 担任政府宏观调控的工具和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促进者, 这些特征可以统称为国有资本的国有属性。因此, 国有资本不仅具有一般资本追求利润、实现经济效益目标、保值增值的特性, 而且具有实现政府职能、追求社会效益目标的国有属性。国有资本效益更理性地表现为:使全社会经济主体的运行更为有效, 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经济综合效率。

2. 分级所有的财产分配原则

从发展的角度观察, 我国国有资本“分级所有”的产权基础和体制框架应当是“一级政府、一级产权、一级信用”。各级政府都应该有清晰的产权及产权收益, 产权在各级政府之间可以交易, 但应严格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第一, “谁投资, 谁所有”原则。这是市场经济下的一条基本原则。当前世界各国国有资产均按照“谁投资, 谁所有”的原则实行分级所有, 中央和地方政府不能互相干涉对方的国有资产管理, 从而避免了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因国有资产统一所有造成的诸多弊端。第二, 地区之间利益均衡。从我国国有资产的分布情况看, 各个地区之间的现有分布格局很不平衡。如果简单按照现在谁管理谁就享有所有者权益的话, 显然是有失公允的。必须从深层次考虑实现地区间利益平衡问题, 保证国有资产分布在地区之间大体公平。第三, 在法治框架内确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分级所有权的划分及制度的确立必须依法进行, 在法治框架内确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确认中央与地方的财产划分范围, 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确认地方范围内省、市之间的财产划分范围。

3. 分类管理原则

由于国有资产承担社会性目标的特殊性, 国有资产的分级所有也必须考虑特定产业满足不同社会目标的区别, 所以, 不同的国有资产, 其分级标准也不相同。这里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对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中的资源型国有资产、一般性国有自然资源, 由地方政府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 中央政府按一定比例享有收益;而对于重要的国有自然资源, 应主要由中央政府代理所有权, 资源所在地也可以按一定比例享有收益。二是对于公共服务领域的国有资产, 即关系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产业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等, 要根据其服务特点区别对待。属于关系国家安全的行业和全国性的公共服务行业, 应由中央政府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 如国防工业、铁路干线、大电网等;而地区性公共服务行业, 如城市道路、供水、煤气、市内电话及地方性的基础产业等, 应由地方政府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三是对于竞争性领域中的国有企业, 尽管国有经济将来要逐步从许多竞争性领域中退出, 但在相当长时期内国有企业仍将存在于竞争性的领域, 特别是对支柱产业中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大型项目的国有资产享有出资人职责;而地方政府则履行一般制造业和支柱产业中中小型竞争性企业的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从长期来看, 县级以下政府在几年内将不再持有竞争性企业的股份。

4. 兼顾中央和地方利益的原则

产权是对一定数量资产的一系列权利的总和, 因此, 在“统一所有、分级管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 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产权关系主要体现在增量上, 即税赋分成问题。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确立以后, 国有资产存量调整问题迫在眉睫, 中央企业重组也必然会导致中央和地方产权关系的变化。由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资产数量直接关系到两者资源支配能力, 所以可能引发两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因此, 中央和地方产权关系的改革在追求总体效益最大化的同时, 要兼顾中央和地方的利益, 既要保证中央的利益, 又要充分调动地方参与改革积极性, 这对于深化国有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三、分级所有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的划分标准

在基本原则确定之后, 必须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国有资产如何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合理划分。十六大报告对此提出了原则性意见, 即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 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他国有资产由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因此, 国有资产的划分标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统筹考虑。

1. 按国有经济的行业分布确定划分标准

根据对国家国有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国有企业改革进程、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国内外市场形势等因素的综合分析, 未来十年 (2010—2020年) 我国国有经济行业发展大致呈现以下态势:一是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行业;二是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行业;三是发展速度持续平稳的行业;四是优势减弱、增长停滞的行业。根据十六大精神及上述对国有经济的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在划分国有资产时, 中央政府所持的国有资产将主要集中在高速增长的行业和部分快速增长的行业, 以及某些特殊非得由中央政府持有的领域, 而将平稳增长的行业和缓慢或增长停滞的行业内的国有资产划归地方政府所有, 另一部分快速增长行业且更适宜地方管理的国有资产将由中央和地方按出资比例共同持有。这样, 既保证了中央掌握经济命脉的需要, 又能发挥地方政府的职能优势, 使地方政府能够因地制宜地决定所辖国有资产的“进”与“退”。国有资产分级所有后, 随着国有工商行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 积极从不具备竞争优势的行业退出, 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我国国有经济将会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 为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发挥主导作用。

2. 按国有资产的增量与存量确定划分标准

面对我国这么庞大的国有资产总量, 要在中央与地方之间进行划分, 主要涉及资产的增量与存量的划分问题。增量问题较为简单, 只要按照“谁投资, 谁所有”的一般标准即可明确新增资产的归属关系, 即由中央财政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 归中央政府所有;由各级地方政府 (省、市、县、乡) 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 归各级地方政府所有。

而对于存量问题, 可先对国有资产的来源进行界定, 对于投资来源明确, 投资主体单一的国有资产存量, 适用于“谁投资、谁所有”的划分标准;而对于投资主体较多, 产权关系复杂, 一时无法明确界定投资来源的国有资产, 可以设想按照“均权”原理加以处理, 即除依据产业性质必须由中央持有产权的国有资产之外, 把分布于全国各地且根据产业性质不适合更高层政权机构管理的国有资产, 按照全国人均值与辖区人口数量之积, 界定给资产所在的省 (自治区、直辖市) 、市、县所有, 对超出部分的资产产权则由其上一级政权机构以合资方式持有。如果产业性质上不适合上级政权机构持有, 则通过有偿转让方式逐步退出, 将所有权转让后所获得的收入, 再通过类似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支付给那些人均国有资产拥有值低于平均水平的地区。通过这种市场经济的产权交易原则进行的国有资产存量纵向与横向的划转, 在各层次政权和地区之间形成产权归属清晰、责任分工明确、在互利基础上密切协作的国有资产分级所有体制。

3. 以中央与地方之间经济职能的层级划分为标准

在中央和地方国有产权关系调整中, 要根据它们各自的功能定位, 结合不同产业的特征, 确立科学合理的资产边界, 从而促进保持和实现它们的功能。第一, 对于资源型国有资产, 其中一般性国有自然资源, 如土地类国有资产 (包括水域) 可以在国家统一规划的框架内, 由地方政府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 中央政府按一定比例享有收益;而对于重要的国有自然资源, 如森林、重要矿藏资源等, 应主要由中央政府代理所有权, 资源所在地也可按一定比例享有收益。目前对重要国有自然资源的地方垄断和破坏性开发趋势必须加以遏制。第二, 对于关系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产业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等, 需要根据其服务特点区别对待。属于关系国家安全的行业和全国性的公共服务行业, 应由中央政府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 如国防工业、铁路干线、大电网等;而地区性公共服务行业, 如城市道路、供水、煤气、市内电话及地方性的基础产业等, 应由地方政府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第三, 对于竞争性领域中的国有企业, 尽管国有经济将来要逐渐从许多竞争性领域中退出, 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国有企业仍将存在于竞争性领域, 特别是对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更是如此。对这类产业, 中央政府应履行大型企业, 特别是支柱产业中大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大型项目的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而地方政府则履行一般性制造业和支柱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中中小型竞争性企业的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

四、分级所有体制下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产权的界定

1. 明晰界定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的边界

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 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 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其它国有资产由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1) 中央政府的国有资产监管范围。根据中央和地方产权边界标准以及中央企业的现状和我国的经济制度条件, 中央企业的产业分布和需要控制的范围可以简要地描述为表1所示的内容。

(2) 地方政府的国有资产监管范围。地方政府是要准备管理新体制中不归中央政府管理的其他国有资产, 但这并不是说对现有的中央政府不管的国有资产都要管。分级代表体制的实行是建立在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基础上, 不是对未经战略调整的国有资产实施新体制管理。实际上, 在调整未到位的情况下, 推行分级所有管理体制, 调整的压力都会压在地方政府身上, 因为中央政府要管理的企业是明确的, 也是少数的, 剩下的企业退与不退, 已经与中央无关了, 全要靠地方政府来做最后处置。为此地方政府必须先解决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问题, 经过战略调整后的不归中央政府管辖的国有资产才是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范围。

2. 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国有资产的权利和义务

在“分级所有”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 中央政府履行中央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 对所辖国有资产具有收益、处置和考核等管理职权。当前, 国务院国资委监管重要中央企业, 对部分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进行授权经营。因此, 中央政府对于国有资产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 促进中央企业重组和理顺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的转换途径, 促进中央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由于地方政府承担发展地方经济和确保社会稳定等职能, 其出资人代表身份与行政职能的矛盾很难避免。因此, 明确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 围绕如何更好地履行出资人职责来设置内部机构, 理顺监管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关系, 从而有效地促进地方政府的行政职能和出资人职责的分离, 有利于深化地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促进中央和地方国有产权关系的协调发展。

3. 促进中央和地方国有产权的流动

国有企业的产权流动方式有两种, 一是行政划拨, 二是市场交易。中央和地方国有产权流动是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完善国有公司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 流动形式包括行政划拨和市场机制。当前的资产流动主要发生的中央企业之间, 以行政划拨为主;但是随着中央企业重组的进一步深入, 中央和地方国有产权之间的流动将更加普遍。以行政划拨方式来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的流动有其高效率的一面, 即以行政力量直接实现产权在不同主体间的流动;当然, 行政划拨方式来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的流动也有其低效率的一面, 因为它必然地面临高的行政决策成本。相应地, 国有企业产权流动的市场方式也有其优势, 主要是更加符合经济规律, 更加体现经济效益原则;当然, 这种方式也面临着市场交易成本。因此, 政府需要做的首要之事是使国有企业产权流动过程中, 社会成本与个别企业的“私人"成本保持一致, 即, 符合科斯定理。当社会成本大于个别企业的“私人成本"时, 就应该启动行政划拨方式。无论是行政划拨方式还是市场交易方式, 都要求企业是一个独立的市场行为主体, 因此, 解决国有企业的内部机制问题, 理顺中央和地方国有产权流动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松森.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产权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6.

[2].江建强.国资产权“统一所有与分级所有”的比较分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5 (1) .

[3].史言信.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产权关系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 (1) .

[4].陈少晖, 廖添土.近年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研究进展综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9 (8) .

[5].陈少晖.国有资产“分级所有”体制的建构原则和划分标准.财经科学, 2005 (2) .

[6].郑小玲.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收益分配的博弈分析——基于国资分级所有的视角.当代财经, 2010 (2) .

上一篇: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下一篇:Her-2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