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门类

2024-09-28

艺术门类(共9篇)

艺术门类 篇1

1 园林艺术的特征

1.1 是综合艺术

园林艺术中融合了许多艺术手段, 包括了建筑、园艺、雕塑、工艺美术、文学、绘画、书法等。有时还会涉及音乐效果, 如松涛鸟语、如雨声、泉声、澎湃如涛, 叠瀑飞溅, 滴水如泉等。承德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一景即是在山坡一角设一建筑, 在其周围遍植松树, 每当微风吹拂, 松涛声飒飒在耳, 使人们的感情得以升华。可见, 园林以综合的艺术、复杂的手法, 以时、形、色、声来表现园林的意境。它不仅具有山水花木、亭台楼阁、匾额题咏等单项美, 更重要的是还具有景点和全园景观的整体美。

1.2 是与功能结合的艺术

园林艺术形象直接和它的功能 (包括物质功能、精神功能等) 有关, 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如法国凡尔赛宫苑可以同时容纳7000人玩乐、摆酒宴、放焰火、开舞会、演戏剧, 而颐和园是慈禧太后“颐养冲合”, 安安静静寻欢作乐的仙境。再如苏州的一些小宅院则是一些官僚地主用以乐天知命、归隐自居的游憩场所。可见, 古典园林类型不同而各有其功能, 现代在注重造景效果的同时, 更要考虑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多方面的功能。

1.3 是有生命的艺术

除了山水亭榭, 园林中还有许多绿色的生命———花木的真香生色, 既能满足人们视、听、嗅、味、触等多种感觉的审美享受, 同时它又具有生长、变化、成熟、衰老的过程, 赋予审美明显的时空阶段性。

2 园林艺术和其它门类艺术的关系

2.1 与文学的关系

中国园林中, 文学性的建构成分主要表现为题名、匾额、对联、刻石等。如太原市碑林公园, 以众多碑刻引导游赏者边赏景边推敲体味, 在园林的形式美 (景) 中, 领悟到更高层次的精神美 (情) , 深入细致地体现出园林意境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点出了文学语言能够反映意境这一功能。

2.2 与书法的关系

书法是中国具有独特传统和悠久历史的精神性艺术。在园林中, 书法不仅调动了游赏者的视觉器官, 更高明的是, 书法对园林意境给予了一定的规定和引导, 调动了游赏者的思维想象器官去体验、把握园林美。如苏州沧浪亭潭西石上俞樾 (清代学者) 的篆书“流玉”二字, 其婉转悠长的线条, 可引起游客关于潭中流水如碧的感受;留园石林小院明代著名书画家陈洪绶所书的对联“曲径每过三益友, 小庭长对四时花”, 集篆隶行草为一体的书法艺术, 不仅使得庭院生气勃发, 古意盎然, 更平添了一番艺术情趣。

2.3 与绘画的关系

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两者的关系不仅表现在理论上有许多共同点, 而且中国绘画也是中国园林美的精神性建构序列之一。我国古代的许多园林均是由画家设计建造的, 如唐代的王维、元代的倪云林, 明代的文征明等都擅长绘画, 同时又兼及造园。一方面由于中国绘画深入集中地反映了自然山水与植物花鸟之美, 为中国自然山水画写意式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绘画与书法相匹配, 强化了室内空间的文人气息, 造成了一种特定的精神氛围。同时, 名家的书画还能极大地体现园林建筑物内部空间的精神价值, 从而增加园林的综合艺术气氛, 满足园主多方面的艺术需求, 丰富园林的精神生活。最后, 值得一提的是园林中以绘画形式出现的多是木刻、画屏、石刻、砖刻等, 很少有纸画。

2.4 与音乐的关系

早在汉代, 园林艺术和音乐就绾结在一起, 当时的园林建筑多为收藏乐器和进行音乐活动的重要场所。如中国古琴“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的功能与园林追求隐逸、怡情养性的目的十分符合, 这就使得古典园林中的音乐主要是以琴的形式出现。有些园林中至今还残存有古代琴韵的遗迹。如江苏如皋的水绘园便有董小宛琴台, 苏州怡园有坡仙琴馆、石听琴室等, 不一而足, 置身其间, 可感受到弥漫着的音乐气氛。

2.5 与戏曲的关系

中国古典艺术中有2个集萃式的综合艺术系统, 一是以静态为主的园林, 一是以动态为主的戏曲。二者异质同构, 都善于“以无当有”。戏曲中常常“三五步, 行通天下;六七人, 雄伟万师”, 造园则是:一峰则太华千寻, 一勺则江湖万里。从实用功能来讲, 戏曲是供人休闲娱乐的, 园林同样如此。园主们既要在园内尽情游乐, 就必然要欣赏戏曲, 以求两全其美。如现在在苏州网师园, 扬州寄啸山庄等地都恢复了戏曲式演奏节目, 效果颇佳。因此说, 园林与戏曲, 不但表现为珠联璧合, 互相辉映, 而且表现为时空交感, 异质同构。二者在意境、风格、结构、形式等诸方面展现出一种契合之美。

摘要:园林与绘画、音乐、戏剧等其它纯艺术不同, 园林美是以自然美为特点, 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生活美的高度统一。园林按传统归类属建筑中的一个分支, 但它在许多方面和建筑又有差别, 与绘画、雕塑更接近, 所以园林艺术有其自己的特征。

关键词:艺术,特征,统一,关系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2]陈植.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艺术门类 篇2

南京艺术学院

2010-04-18

11月2日上午,中国艺术研究院孙建君、王列生、李心峰等五位专家一行来到我校,就艺术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调整事宜与我校专家组进行了深入而又广泛的讨论。按照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要求和分工,中国艺术研究院和我校为艺术学一级学科目录修订工作的牵头单位。此次研讨会是学科目录修订的第一次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在现行的研究生和本科学科目录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目录修订的基本原则,认真研究各单位提出的修订建议,科学系统地提出本学科升级的论证报告。

在上午的会议上,刘伟冬副院长首先代表我校对五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与会专家详细介绍了我校向国务院学位办、教育部所提交的学科目录修订方案的基本情况。接下来专家们围绕此次会议的中心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专家们认为:艺术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所属各学科的基础理论、史学、批评都已独立成为体系,理论建设与实践成果的重要提升,使得现有艺术学下属学科数量充足,其自身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艺术学自身分化与提升的同时,还与其他学科交叉,具有极大的社会发展潜力。艺术学科日益丰富的呈现状态,迫切要求艺术学地位的提升。因此他们认为应该将艺术学提升为门类学科,并建议将艺术学这个一级学科命名为一般艺术学。我校刘伟冬副院长则从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文化艺术应具有的对生产力的贡献等视角对艺术学一级学科的建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艺术学一级学科和下属二级学科的设立应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市场需求为先导、以艺术院校和科研机构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平台,以培养能够将文化艺术作为产业、能为别人提供市场和就业机会的专门艺术人才为宗旨。在此基础上刘伟冬副院长进一步强调:艺术学科目录的修订要充分挖掘其中应用的成分,使应用艺术学和理论艺术学平分秋色,艺术学应该是两条腿走路,这样才能在这个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永远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我校的最后建议是将艺术学升格为门类学科,并在艺术学一级学科下面设立理论艺术学和应用艺术学两个二级学科。

重新认识专业门类(下) 篇3

从表1中2009、2010、2011三年的就业率来看,工学、管理学、理学和农学等这些门类的就业形势一片“飘红”,但其中某些专业的毕业生却成为了就业市场上的“老大难”选手,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表2中则为我们展示了这几个门类中就业率后五名的专业名单。表2中,不仅法学、教育学等就业率低的门类下有就业困难专业,如人文教育专业10%,法学专业75%,连工学、管理学、农学、理学门类下也有低于80%的专业,如刑事科学技术专业78.33%、农林经济管理76.67%、草业科学75%、应用心理学75%。就连备受大家看好的医学门类中也存在就业率很低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就业率为70%。

让我们通过具体的专业来细究这些专业就业率低的原因。

艺术门类 篇4

2011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新一轮的学科门类设立中一致通过, 将原属于文学门类之下的艺术学科独立, 同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 艺术学正式成为第十三个独立的学科门类。多年以来, 艺术学一直与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并列为文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 其研究框架和评估体系都在文学框架之下, 脱离开过分要求攻读学位者理论知识积累的种种束缚, 有利于建立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学术新标准, 增强其创作能力与创作热情, 也使其朝着更健康、良性的方向继续发展。但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 在看到艺术学成为门类进入又一发展阶段的同时, 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 数年来体育学科的独立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 即使在2011年最新一轮的申报工作中, 体育学科亦是又一次的铩羽而归, 未能成功。此情此景, 对于每一位体育人而言都并非一件轻松、快乐的事, 然而“痛”过之后, 如何自省, 该反思些什么或许是从事体育专业的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

2 艺术学与体育学的“独立之战”

2.1 艺术学门类的独立始末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 在艺术学界人员的努力之下,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立了艺术学学科评议组, 并拟定了音乐、美术、戏剧等学科目录。但在进行学科界定时, 艺术学却是做为一级学科设置按放在“文学”门类之下, 而并非做为一个门类存在。1997年的学科目录调整使学科分类得到了简化, 同时更加强了学术规范, 但在一级学科艺术学下设置二级学科艺术学的学科目录设置, 带来了概念上的混淆和运用上的混乱。1998年有关专家提出设立音乐硕士学位的设想, 后有关艺术学设置的问题又几经改革, 但都突破不大。鉴于此, 有专家建议将艺术学升格, 但由于从教育规模到理论支撑, 当时的艺术学都还相距甚远, 因此被搁浅了。艺术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并没有放弃努力, 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呼吁, 并推动着这一工作往前走。从2002年开始,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联合艺术界的委员在全国两会上持续提交提案, 为解决这一制约艺术学科建设的瓶颈问题付之努力。事实上, 这一阶段也正是我国高等艺术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的时期。除了专业艺术院校, 越来越多的综合性高校也开始开设艺术专业。艺术高考持续升温。以艺考大省山东为例, 2002年, 该省报名参加艺术高考的考生为3.2万人, 2007年达到创纪录的16.9万人。在文艺形态快速变化、学生规模迅猛扩展的背景下, 艺术学科定位过低的弊端更加凸显出来。一方面, 音乐、美术、舞蹈等领域的子门类、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门类, 以及新兴艺术门类越来越多, 这些艺术门类无法进入学科目录, 它们的研究与发展受到极大制约。另一方面, 艺术教育学科建设不完善、办学层次低水平徘徊、艺术人才培养低水平重复等问题开始集中出现。此外, 这一时期, 也是我国文化艺术事业产业进入大发展的时期。文化建设被提到“四位一体”这一前所未有的高度来推进。事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艺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艺术学科建设面临的矛盾更加尖锐起来。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 2008年底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建专题调研组, 先后对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艺术院校进行实地调查, 并在中央音乐学院召开专家咨询会。2009年是推动艺术学科调整的一个难得的“窗口”。这一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启动了1997年之后的又一次学科目录修订工作, 艺术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拉开帷幕。艺术学一级学科提升为艺术门类的大方向已然确立, 在经过充分论证和修改后, 2013年3月, 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新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 (2011年) 》中艺术门类下设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5个一级学科。

2.2 体育学科的独立之路

我国的体育学科“从无到有, 由简入繁”经历了引进与借鉴、本土化探索、分化与自我发展以及建立独立学科四个阶段。自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来, 我国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就为体育学科独立成为门类进行了各种努力, 有通过各种学术会议的呼吁, 通过理论研究提出建议意见与可行方案, 以及在新一轮 (2009年)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学科目录修订工作的申报等。但在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 体育学依旧是羽铩而归。无需置疑, 我国的体育学科从上世纪初创立至今取得了不容小觑的成绩, 但与其它学科相比较、与国外体育学科相比较, 甚至于体育事业整体发展的要求来比较的话, 我国的体育学科发展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同样制约着其学科独立成为门类的发展之路。

3 体育学科尚不能独立的原因剖析

3.1 对“体育”本身的概念界定尚未形成共识

众多专家、学者、体育工作者等对体育领域之内的各个专业进行过十分深入与细致的调研、研究, 从理论到实践, 从专业本身到与各交叉学科的结合研究……但长久以来, 我们都没有弄清楚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含义, “何为体育”, “体育”的相对标准定义是什么, 争议不断, 众说纷纭。作为西方舶来品的“体育”一词, 有的学者定义为将“体育”限定在教育范畴中, 认为体育是“存在于教育过程中的身体活动过程”;有学者从身体活动层面分析, 认为体育是“对于人体的锻炼、养护和保健等的教导”, 或“为增强体质和获得增强体质的技能而进行的训练”;有学者从社会活动方面着手, 认为体育是“一种寓教育于运动之中的社会现象, 是通过运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丰富人们生活的一种社会现象”……诸如此类的不一解释可以看出, 到目前为止, 我们体育界对于“体育”的概念并无定论, 在对于最基本概念不能达成基本共识, 且没有较为统一认识的情况下, 很难说能够客观、全面地认识体育本身, 或进一步提高体育理论研究的科学化水平, 以及游刃有余地促进我们的学科建设。反而观之, 从艺术的起源来看, 不管是“游戏说”、“巫术说”、“装饰说”也好, “表现说”、“劳动说”也罢, 都有指明艺术是意象思维对这一生命体验的产物, 是属于精神世界的产物, 其对象是物而非人。与文学相似, 艺术有自己的独立表现形式 (如绘画、舞蹈、雕塑等) , 而文学的表现形式是与其有很大区别的“语言”。此外, 艺术学界对于其自身概念的定义也较为清晰、明确, 即:艺术是人类创造的具有审美情感和形象特征的精神产品。而我们的“体育”究竟如何定义, 指向何处, 则还需更多专家、学者的清晰研究, 以及同一共识。

3.2“体育”的学科独立无国外实例可鉴, 需要结合国情的研究论证

纵观世界各国, 很多国家将艺术学设为独立的学科门类, 虽然对于“艺术学”的称谓不尽相同, 且下设的一级学科各有千秋, 但所要包含内容与学习研究的重点却是相通的。例如, 在美国将艺术学科门类的名称定为“艺术学”, 下设9个一级学科, 52个二级学科;英国则叫做“创作艺术和设计”, 下设10个一级学科, 44个二级学科;德国定名为“艺术·艺术学”, 下设5个一级学科, 30个二级学科;俄罗斯称之为“文化与艺术”, 下设8个一级学科, 30个二级学科;毗邻我们的日本定名是“艺术”, 韩国称为“艺·体能”。回视我们的“体育”学科, 美国高校的学科设置较为灵活、开放, 时有增减, 但目前也并未将“体育”设立为独立学科;英国将与体育放在“体育、休闲、酒店管理和旅游”学科门类之中, 虽有“体育”之名, 但实际上亦是与休闲、酒店管理、旅游等放于一起, 而不是一个分设的体育学科;俄罗斯的学科设置体现着前东欧体制的种种特点, “体育”并未在独立学科之列;德国高校的学科设置中将“体育学”并置在“社会科学及社会学”大类之中。当然, 随着体育学科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二战后,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世界范围内, 产生了除原有培养体育师资科学体系之外的有关运动训练方面的相应理论与学科, 同时, 当前体育的国际化与全球化趋势, 使体育现象在逐步扩大化, 且发展势头超越了传统的教育学领域, 出现了独特的“体育问题”, 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教育问题”。但通过对国外各国学科设置的罗列与审视可以看出, 如果希望“体育”的学科独立, 很难从国外找到先例学习、借鉴, 而是需要我国众多的专家学者论证、分析, 找出“体育学”学科独立的合理性、迫切性与可行性;并且目前相对超前的体育实践与相对落后的理论建设形成巨大反差, 如何从教育学科中独立出来成为学科门类, 亦需要学者们的深入研究与系统论证。

3.3 学科内部分类不够清晰明确

学科内部的理论丰实也是体育学科独立的必要条件, 与艺术学相比较, 其下设的艺术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以及美术学、设计学, 每一个一级学科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 其内部涵盖的内容也较为多样, 每一个学科体系都有自己十分独立、不尽相同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任务与丰富内涵。而我们的体育研究由于起步较晚, 发展时间不长, 因此对学科本身的研究还显得相对薄弱, 移植与借鉴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的研究较多, 使学科本身的研究水平偏低, 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还远远不够。在体育学科内部4个二级学科关系存在交叉、重叠等问题, 如“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实践研究对象是民族、民间体育 (亦包括体育民俗) , 但其运用与借助的学科体系中包含着大量人文社会学科内容, 因为, “民族、传统”两词使该学科具有了较强的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色彩, 如此一来, 使其与“体育人文社会学”的交叉研究在所难免。此外, “体育教育训练学”是按实践研究领域来划分的, “教育训练”虽然在体育的实践领域中是可以成立的, 但“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两者的关系、概念、研究领域并非全然相同, 且虽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有关系, 又不能简单归属其一, 同时又不能说其不需要人体科学的支撑, 为此其存在交叉研究的问题亦是显然。而学科的独立则需要其内部自身理论知识的“羽翼丰满”, “羽翼不够丰满的雏燕”又怎能在短期内“振翅翱翔”?

3.4 体育的学科独立之路任重而道远

在我国, 艺术学界对于学科独立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讨, 从目录学角度, 从与国外比较方面, 从艺术的起源、发展, 门类、内涵, 到与美学、文学的关系, 再到学科独立之后的种种发展、困扰等都做了很多的分析与考证, 为“艺术学”的学科独立做了大量的理论工作。此外, 众多艺术学界的专家、学者联名上书, 呼吁“艺术学”应脱离文学, 成为独立学科, 进行各类座谈、讲座讨论学科独立的可行途径……为“艺术学”的学科独立做了很多的实践之事。反观我国, 仅有鲁长芬、杨文轩、易剑东等学者对于此类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剖析, 也有部分专家学者认为体育学下属的4个二级学科应进行优化与调整, 认为目前我们的学科体系构建还存在较多问题等。但仅靠部分专家学者对此的关注与研究是远不能真正解决此问题的, 只有更多人参与其中, 研究论证、剖解分析, 形成一股研究的热潮, 才有可能推动我们的“体育学”真正朝向独立之路迈出坚实的一步。

4 结语

基于如上累述, “体育学”的学科独立远非一朝一夕就可以一蹴而就的, 还需要更多专家学者的论证分析, 需要更多从事体育专业人员的致力研究, 需要每一个热爱体育运动的人的献计献策。“艺术学”学科自1997年《授予博士、硕士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颁布起, 进行了历时14年之久的“独立战争”才宣告“独立”, “体育学”学科的“独立之战”也许更长、更艰巨,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摘要:体育学科2011年的学科独立申报仍未成功, 通过研究对体育学科尚不能独立的缘由进行剖析, 认为:对“体育”本身的概念界定还没有形成共识, 且“体育”的学科独立无国外实例可以鉴, 需要结合国情进行研究论证, 此外“体育学”学科内部分类不够清晰明确, 还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致力于此, 进行研究考证才能在学科独立之路上更进一步。

关键词:体育学,学科,独立

参考文献

[1]何维民, 苏义民.“体育”概念的梳理及匡正[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 :5-10.

[2]熊文, 等.体育是什么——关于体育界定的若干视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11) :1458-1460.

[3]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者对教育学学科独立性的研究[J].教育研究, 2003, (4) :30-35.

[4]富学新, 等.美、英、俄、德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对我国体育学科体系建设的启示[J].体育学刊, 2007, (6) :7-11.

[5]黄竹杭, 杨雪芹.理性认识体育学科文化推动体育学科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 (2) :8-11.

[6]尹文.从目录学看艺术学学科的独立与建设[J].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6) :40-47.

[7]于平艺术学:独立学科门类的学域扩张与学理建构[J].艺术百家2011, (4) :15-18.

十三大学科门类总结 篇5

十三大学科门类包括:01哲学;02经济学;03法学;04教育学;05文学;06历史学;07理学;08工学;09农学;10医学;11军事学;12管理学;13艺术学

1、哲学 一级学科: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

2、经济学

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7个)

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10个)

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

3、法学 一级学科:法学

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含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军事法学 一级学科:政治学

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 一级学科:社会学

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一级学科:民族学

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史、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4、教育学 一级学科: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 一级学科: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一级学科:体育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医学学位)、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

5、文学

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 新闻学、传播学

6、历史学 一级学科:历史学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

7、理学 一级学科:数学

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 一级学科:物理学

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声学、光学、无线电物理 一级学科:化学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一级学科:天文学

天体物理、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 一级学科: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一级学科:大气科学

气象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一级学科:海洋科学

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 一级学科:地球物理学 固体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 一级学科:地质学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 一级学科:生物学

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态学 一级学科:系统科学 系统理论、系统分析与集成

8、工学 一级学科:力学

动力学与控制、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 一级学科:机械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界面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光学工程

平板显示技术与器件、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通信网络与光信息处理、光电检测技术、激光与太赫兹波技术

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

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微机电系统技术及应用、现代测控技术及方法、计算机测试与控制技术、智能仪器与虚拟仪器技术 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一级学科:冶金工程

炼铁原料及资源综合利用、炼铁新技术、炼钢新技术、凝固理论及浇注新工艺 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 一级学科:电气工程

牵引电机及控制、智能化电器、电机电器动态分析及电磁场分析、电机电器参数设置及识别 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 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 一级学科:建筑学

都市建筑设计及理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建筑与城市绿色环境技术、城市设计方法及理论

一级学科:土木工程

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 一级学科:水利工程

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一级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 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一级学科:矿业工程

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 一级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一级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

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 一级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 轻工技术与工程 一级学科:交通运输工程

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一级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一级学科: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一级学科:兵器科学与技术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一级学科:核科学与技术

核能科学与工程、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核技术及应用、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一级学科:农业工程

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化与自动化 一级学科:林业工程 森林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一级学科:生物医学工程 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

9、农学

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水产、草学

10、医学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科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特种医学、医学技术、护理学

11、军事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战略学、战役学、战术性、军队指挥学、军制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军事后勤学、军事装备学、军事训练学

12、管理学(5个)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13、艺术学

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 3,十三大门类学校推荐 哲学门类学校推荐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山西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南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经济学门类学校推荐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法学门类院校推荐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湘潭大学、重庆大学、云南大学、郑州大学 教育学门类院校推荐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 文学门类院校推荐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清华大学、黑龙江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历史学门类院校推荐

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吉林大学 理学门类院校推荐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工学门类院校推荐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复旦大学、东华大学、湖南大学、东北大学、江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农学门类院校推荐 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兰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扬州大学、吉林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 医学门类院校推荐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医学院(原中山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原同济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原华西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原湖南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原浙江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 军事学门类院校推荐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后勤工程学院、解放军汽车管理学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军事交通学院、军事经济学院、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 管理学门类院校推荐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 艺术学门类院校推荐

艺术门类 篇6

2014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是管理学(93.4%),最低的是法学(88.4%)。2014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护理学类(97.0%),该专业类近三届均位于就业率排名前三位;最低的是法学类(87.0%),该专业类近三届均位于就业率排名后三位。从三届的就业率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本科学科门类中的医学、文学、农学半年后就业率持续上升。

2014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材料与能源大类(92.7%),最低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87.3%)。2014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城市轨道运输类(94.2%),最低的是畜牧兽医类(86.6%)。从三届的就业率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的材料与能源大类、制造大类、财经大类、土建大类、电子信息大类、文化教育大类、医药卫生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半年后就业率持续上升。

2014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较高的前十位专业是护理学(97.0%)、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96.8%)、医学影像学(95.9%)、测绘工程(95.6%)、建筑学(95.6%)、医学检验(95.5%)、工程管理(95.3%)、安全工程(95.1%)、中医学(94.4%)、數字媒体技术(94.4%);2014届高职高专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较高的前十位专业是电气化铁道技术(98.4%)、铁道工程技术(98.0%)、医学检验技术(96.7%)、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96.3%)、临床医学(95.7%)、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95.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94.8%)、助产(94.6%)、通信技术(94.4%)、医学影像技术(94.4%)。

浅谈经济学门类高校教材策划思路 篇7

一、基本依据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2012年) , 经济学门类作为一级学科, 下设4个专业类, 17种专业。17种专业中, 包含10个基本专业和7个特设专业。学科名称与2012年开设的学校数见表1。

注:灰色底纹部分为基本专业;“T”表示特设专业;“K”表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开设的学校数来自:武书连, 《挑大学选专业》,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

由《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2012年) 》中推荐的经济学门类10个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 以及国内部分高校经济学门类专业课程的开设情况, 可以得知, 10个基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大致相同, 而专业核心课各有侧重。

二、策划思路

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发表的统计数据, 我国大学授予的经济学学士约占学士总数的15%, 并且从表1可以看出, 相比于其他专业类, 开设经济学门类的二级学科——经济学类、金融学类、经济与贸易类3个专业类的院校较多, 由此可见, 此类教材的市场规模较大, 这也是众多出版社着力打造经济学门类教材的初衷之一。

由于财政学类 (0203) 的开设院校数量较少, 而且财政学专业 (020301K) 作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 其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因此对于初涉经济学门类高校教材策划的出版社来说, 建议暂不涉入该领域的教材建设。而特设专业是针对不同高校办学特色, 或适应近年来人才培养特殊需求设置的专业, 专业性较强, 按需招生, 招生规模也较少, 因此同样建议暂不列入近几年的出版规划中。

另外, 随着国内读者教育水平的逐渐提高, 阅读需求也在逐渐扩展, 而众所周知, 经济学大部分的理念原本就是由国外引进中国的, 在本版教材的市场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的情况下, 在力求于本版教材市场中分一杯羹的同时, 引进经济学外版教材, 不失为开拓市场潜力、打造出版社品牌的一条有力途径。

市场证明, 引进版的经济类教材中有一些“老教材”一直处于走俏的状态, 经典不衰, 称得上是“常青树”。因为对于引进版经济类教材来说, 其理论与实践是多年积淀而成的, 再生性很少。因此, 对于初涉引进版经济类教材领域的出版社来说, 适宜从打造高版次的经典教科书入手。

综上, 对于初涉经济门类教材领域的出版社来说, 初始几年的发展思路宜是:做全经济学门类3个专业类的基础课教材 (即经济学基础课系列教材, 1套) , 精选出版10个基本专业的专业课教材 (即经济学专业课系列教材、经济统计学专业课系列教材、金融学专业课系列教材、保险学专业课系列教材、投资学专业课系列教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系列教材, 6套) , 适当引进国外高版次的经济学经典教材 (1套) 。

三、作者选取

对于初涉经济门类教材领域的出版社来说, 最初的工作应致力于打造经济门类教材出版的品牌形象, 而优秀的作者无疑是树立品牌的有力保障。在作者的选取方面, 可以参考《中国大学评价》“2012中国大学经济学本科A++级专业学校名单” (见表2) , 邀请国内该专业排名靠前的院校的教授以及该领域著名的学者牵头编写。

另外, 出于营销方面的考虑, 主要作者应定位于40~50岁的中年教授。原因有三个:一是这些老师长期处于教学科研第一线, 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 对教材内容结构的把握比较到位;二是这些教师主要担任本科生的教学工作, 对教材的选用有相当的发言权;三是这些中年作者年富力强, 时间精力较为充裕, 创造力旺盛。

四、打造特色

为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经济类教材市场中脱颖而出, 打造品牌, 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对于即将出版的经济学门类教材必须具有自己的特色。每本教材都应当结合本科生的实际需要, 真正做到特点分明。

1. 选题特色。

本版选题中基础课、专业课设计合理, 条块分明。引进版选题的内容上乘, 已经过市场检验。

2. 作者 (译者) 特色。

本版选题的作者是知名院校、知名作者, 事业处于上升期, 有写作的实力和欲望, 市场认可。引进版选题的译者在满足上述条件之后, 还应具有海外留学或工作背景。

3. 内容特色。

本版教材内容既要涵盖一个专业已经形成并为该专业多数专家认同的知识, 又要阐述围绕这些知识的最新学术研究进展, 同时还要表露作者本人的学术观点。内容的选取不能面面俱到, 避免书本过厚, 定价过高。应根据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实际教学需要, 有针对性地选取教材内容。在案例选择方面, 应尽量本土化, 也可以本土为出发点, 以中国的管理视角去分析一些国外的经典案例。引进版教材内容应严把翻译质量关。

4. 体例特色。

本版教材的编写体例应尽量完整、新颖。每一章开始有本章学习目标、本章内容结构图表、引导案例, 以便让读者在每一章开始就知道本章的学习轮廓。每章中间根据教学需要, 穿插学科背景知识、学术争论、最新进展等, 以增加可读性。每章结尾有本章小结或者本章精要或者本章重点、案例分析、复习思考题或者讨论题, 以便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每一单元或篇 (包含若干章) 后有一个综合案例分析。引进版教材采用国际通行经济类教材体例, 可行的情况下可双色印刷。

5. 配套特色。

着力打造本版教材的配套资源。为了方便教师教学, 本版的教材应全部配备教学课件。部分实操性较强的课程应配有电子案例集或电子习题集等, 基础课教材应配有纸质版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

以上为初涉经济学门类教材出版领域的出版社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策划思路。各家出版社宜根据品牌优势、地域优势、作者资源优势等自身情况, 对选题策划思路进行适当调整, 以适应实际的出版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 只要策划得当, 特色突出, 相信各家出版社一定能够在经济学门类高校教材方面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摘要:经济学门类高校教材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但由于其市场规模较大, 仍得到越来越多出版社的关注与重视。如何尽快进入市场并占领一定的份额, 需要理清策划思路, 打造特色产品。

关键词:经济学门类,教材,选题策划,思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2012年)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艺术门类 篇8

一、国家关于学位授权工作的规划与部署

2006-2012年教育部从人才培养机制、教育结构调整、提高教育质量、教学改革、发展特色高等教育、教育与经济社会关系等方面制定了规划纲要和年度工作要点,对学位授权工作进行了远景规划和近期工作安排,体现了国家对学位授权工作的重视,具体情况见表1。

从国家宏观管理层面上看,2006年以来,学位授权工作重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学科结构、布局的优化与调整。基于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调整学位授权结构和布局,发展特色教育。第二,完善学位授权三级管理体制。学位授权审核权力下放,完善以省级政府为主的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第三,建立学科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学位授权工作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工程,要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和区域结构[1]。第四,学位授权制度建设。修订新的学科目录和学位授权审核办法,优化学位授权制度建设。由此可见,2006年以来,国家对学位授权工作的规划与部署的重点是完善管理体制,学位授权工作权力下放,提高地方政府和培养单位的学科审核自主权;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按需培养高层次人才。

二、农学门类学位授权区域结构分析

为了便于分析,按照国家统计标准,将全国划分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六个地理区域。由表2可知,华东地区的农学博士一、二级学科授权点、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培养单位数量均为最高,农学硕士二级学科授权点数量居第二位,农学门类优势显著。华北地区农学博士一、二级学科授权点均位列第二,农学培养单位数量居第三位。西南地区除了农学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数量外,其余四个统计对象数量均是最低。东北、西北地区农学博士授权点数量和培养单位数量相当,中南地区农学门类数量略低于华东、华北地区,较其他地区优势明显。由此可见,我国农学门类授权结构的区域布局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中南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对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区域,如西南、东北、西北地区的农学门类培养单位、学科点数量偏少。

数据来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计时间截至2010年12月31日,单位:个。

数据来源: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计时间截至2010年12月31日,单位:%。

从表3中可以看出,华东、中南地区农学培养单位数量之和约占全国总数的一半,这两个地区各级学科授权点数量之和介于43%-47%之间,从数量上看,这两个地区农学门类优于全国其他地区。华北地区的培养单位数量所占比例位列第三位,且明显高于东北、西南、西北地区。

此外,华北、华东地区培养单位数量占全国的比例均低于这两个地区农学博士一、二级学科授权点占全国的比例,表明这两个地区注重农学博士授权点建设,努力增加授权点数量。中南、西北地区培养单位数量占全国的比例均高于这两个地区农学博士一、二级学科授权点、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占全国的比例,表明这两个地区在农学门类授权点建设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其培养单位的优势和潜力。从培养单位、学科授权点占全国比例来看,东北、西南地区硕士学科授权点的建设好于博士学科授权点。从学科授权类型角度来看,与硕士授权点布局相比,全国博士授权点的布局更加集中。

数据来源:学位数据来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计时间截至2010年12月31日;人口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人口单位:百万;其他单位:个。

数据来源:学位数据来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计时间截至2010年12月31日;人口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单位:个。

由表4、表5可知,全国只有西南、西北地区省均农学一级学科点数和培养单位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由于这两个地区拥有的农学一级学科点和培养单位的绝对数量偏少。华东、中南、西南每百万人拥有的农学一级学科点数和培养单位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不同,华东、中南地区拥有的农学一级学科点和培养单位的绝对数量较多,但由于人口数量很大,分别居全国的第一、二位,导致相对数量的较低;而西南地区本身拥有的农学一级学科点和培养单位的绝对数量较少,而人口数较高,最终导致相对数量较低,而且也是唯一一个四项统计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华北、东北地区的四项统计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图1为各区域指标相对数量对比情况)。

三、农学门类学位授权结构与经济发展协调情况

人才供给与社会、市场需求的有机耦合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协调,势必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1. 农学门类授权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情况。

通过对六个地理区域农学博、硕士一级授权点数、第一产业产值分别占全国的比例进行比较(见表6),华东地区三项数据基本持平,表现出学位授权布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均衡态势;华北、东北、西北第一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例基本上均低于博士一级授权点数、硕士一级授权点数占全国的比例;中南第一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例均高于博士一级授权点数、硕士一级授权点数占全国的比例。可见,从区域布局角度看,整体上农学门类学位授权结构与农业经济发展并不协调。

数据来源:第一产业产值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9),授权点数据来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单位:%。

2. 典型省份农业产业与农学门类学位授权情况。

为了进一步说明农学学位授权结构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是否合理,我们选择部分省份的林、牧、渔业经济发展情况与其相关农业学科的授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见表7、表8、表9)。

2010年,全国各省份林业产值前五名的省份分别是云南、湖南、福建、江西、河南,云南林业产值位列全国第一,却没有林学一、二级博士授权点,反映出云南的学科布局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其余四个省份的学科布局基本合理。

2010年全国畜牧业产值前五名的省份是山东、河南、四川、河北、辽宁。从经济发展与学科布局协调性方面看,四川的学科布局最为合理,山东、河南、河北的学科布局较为合理,辽宁的学科布局最不合理。

数据来源:林业产值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畜牧业产值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渔业产值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单位:亿元

2010年全国渔业产值前五名的省份是山东、江苏、广东、福建、辽宁。从经济发展与学科布局的协调性看,山东的学科布局最为合理,江苏学科布局较为合理,广东、福建、辽宁三省无水产学一、二级博士授权点,与其水产大省地位不符,学科布局最不合理。

四、农学门类学位授权区域结构存在问题

1.农学门类学位授权结构区域布局不甚合理。

农学门类的培养单位、学科授权点主要集中在华东、中南和华北;中南、西北则对农学授权点建设有待加强;西南、西北省均农学一级学科点、培养单位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华东、中南、西南每百万人拥有农学一级学科点、培养单位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全国整体情况看,农学门类区域布局不甚合理,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涉及地理环境、经济文化发展、历史沿革、人口增长等多种因素。

2.农学门类学位授权区域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尽协调。从农学门类学位授权区域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程度的角度分析,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第一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例均低于一级博、硕授权点占全国的比例,表明这些地区的学科布局、高层次人才培养没能发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或者是这些地区高层次人才供给不完全适合当地市场的需求。

3.部分省份农学门类学位授权区域布局与其经济发展不尽协调。通过选择林业、畜牧业、渔业三个产业产值最高的五个省份,结合其相应学科的布局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很多省份在相应的学科建设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有很多学科缺失,表明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存在脱节的现象。

五、农学门类学位授权区域结构改革的建议

自1981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来,经过3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学位授权学科布局已基本完成。当前的重点工作是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统筹区域经济社会与教育协调发展、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及学科布局、加大学科建设力度,进一步增强学位授予单位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进行结构调整的主动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了“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改革方案”[2]。就农学门类学位授权如何优化和调整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 更新观念、科学指导,完善学位授权管理体制。

国家应结合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统筹全局,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因地、因时地决定学位授权单位和学科点的分布和增量[3],实现对高等教育规模、层次和地域的有效调控;国家需适度放权,给予省级学位委员会和学位授予单位调整学科结构的权力。各省级政府应在地区统筹的框架下,对本地区的学科布局进行优化,指导和鼓励学位授予单位根据自身发展和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对学位授权点主动、理性地进行自我调整和规划。学位授予单位应充分理解国家政策,更新观念,根据国家、地方的总体规划、市场需求和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充分利用学科资源存量,按照学科发展规律,科学调整学科授权结构,实现人才培养类型多元化,建设有实力、有特色的学科,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2. 突出特色、提升质量,优化农学门类学位授权区域布局。

通过分析可见,农学门类学位授权区域布局存在不协调的现象。华东、华北地区学科优势明显,学位授权点数量、学位授权层次、学位授权类型显著优于其他地区,西北、西南地区与其差距尤其明显。相关管理部门需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学位授权的支持力度,推动其快速、稳定发展。在当前学位授权格局下,西北、西南地区需明确学科建设定位,突出自身特色,在资源有限的情况重点提升学科质量,以特色和质量为突破口,进而形成社会效益。

3. 以需求为导向,建立学位授权动态调整机制。

学位授权改革与调整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学位授权结构优化必须要在充分认清发展形势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主动对学位授权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和区域结构,建立起动态的学位授权调整机制。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0-07-29.

[2]林梦泉,龚桢梽.改革环境下我国学位授权审核的不适应性分析及几点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07).

艺术门类 篇9

新版目录维持2005年版分类不变, 仍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此次修订过程中, 鼓励类删除175条, 新增413条;限制类删除70条, 调整到淘汰类12条, 新增85条;淘汰类删除157条, 新增189条。经修订, 2011版《目录》条目共1399条, 其中鼓励类750条, 限制类223条, 淘汰类426条。

新版目录鼓励类新增了新能源、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综合交通运输、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等14个门类, 其中新增的“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类, 共有35个条目, 涵盖了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装备和救援服务的主要领域。

与2005版目录相比, 新版目录中更加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自主创新。在装备、汽车、船舶门类中, 新增了重大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高速精密轴承、轨道车辆交流牵引传动系统、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以及海洋工程专用作业船和海洋工程装备的条目;在纺织门类中, 在高新技术纤维及应用条目的表述上明确提出鼓励具有自主创新技术和环保工艺的生物质纤维产业化、高性能纤维及制品 (复合材料) 以及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和生产。

在2005版目录中, 服务业基本都归在鼓励类中的“其他服务业”类, 共33条。此次修订, 重新划分了类别, 新设了“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7个门类。服务业鼓励类条目增加到112条。

新版目录还更加注重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门类中, 新增了“废旧物品等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与设备开发”、“废旧机电产品的再利用、再制造”等条目, 在几乎所有制造业门类中均增加了清洁生产工艺、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在限制与淘汰方面, 新版目录在限制类条目设置上加强了对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的限制, 从产品规格、参数和生产装置规模等方面分别对限制范围进行了比较明确的界定, 提高了准入标准。限制类新增了民爆产品门类;淘汰类新增了船舶和民爆产品等门类。

作为产业投资方面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与信贷、融资、土地、电力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密切相关。

据了解, 对于鼓励类投资项目, 各金融机构应按照信贷原则提供信贷支持。属于限制类的新建项目, 投资管理部门不予审批、核准或备案, 各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 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等部门不得办理有关手续。对于淘汰类项目, 各金融机构应停止各种形式的授信支持, 并采取措施收回已发放的贷款;各地区、各部门和有关企业要采取有力措施, 按规定限期淘汰, 在淘汰期限内国家价格主管部门可提高供电价格。

上一篇:地图服务下一篇:信息安全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