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性现状(精选12篇)
有效性现状 篇1
课堂教学有效性, 是执行课程改革的第二阶段, 是新课标进行深化的阶段。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广泛地探讨课堂教学有效性, 以期交流各自在教育教学战线上取得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使之更加广泛服务于教育教学, 让课程改革成果在我们江苏教育大地上处处开花结果。
那么, 什么是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要面对哪些问题?我们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落实有效教学?
一、认识课程改革核心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认为课程是学校组织、提供给师生互动、旨在使学生产生变化的经验。对于学生而言, 课程是重要而神圣的经验。新教材是实施课程很重要的载体, 没有符合新课标的教材, 谈新课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话。苏教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教材就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优秀教材, 虽然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但是, 它在这几年使用中得到广泛赞扬。
课堂有效教学就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 指向多元目标的、学生自己的、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通过课堂教学, 学生获得发展 (发展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 , 学生每节课都要有收获。有效教学的具体表现: (1) 知识和能力上, 从不懂到懂, 从少知到多知, 从不会到会, 从不能到能; (2) 情感、态度价值观上, 从不喜欢到喜欢, 从不热爱到热爱, 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从不执着到执着。
课堂时间是学生的, 不是教师恩赐给学生的, 教是为学服务的, 组织指导是对教师的课堂定位, 教学结果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而不是单向的、唯一的。课堂也不是讲堂和学堂, 更不是教堂, 而是师生教学的平台和共同的舞台, 也就是师生交谈、对话的场所。课堂就应该在教育教学中, 师生对话, 从而引起互相思考和互相启发。教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 用专家的眼光审视每一个课题和每一个教学环节。总之, 教师每节课都让要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
二、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 教学目标虚化和多目标, 它们相互交融和交叉。
功夫花在目标, 过程内容很少, 学习目标好像是给学生看的, 课堂结束时, 没有再展示, 如果展示的话, 学生就可能看出问题了。这样的目标是做给专家的, 或者是给后面听课领导看的。
2. 教学内容泛化, 让人眼花缭乱, 大量信息资料冲击学生视觉和听觉。
教师对课堂和课程资源的理解不到位而把问题简单化;
3. 教师缺乏主导性, 重视优等生的课堂表演, 忽视大
部分学生, 导致大部分学生期盼课堂早点结束, 他们并不认为课堂是神圣的。这样, 学生就会普遍认为课堂是极不道德也是极不公平的。
4. 教学过程流于形式, 教学变成有情境没有问题、有
活动没有体验、有温度没有深度、有问题没有对话、有小组没有合作等形式的教学。
三、有效课堂的要素
1. 上课前, 要充分备课。
备课时, 要研究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对学生学情进行深刻地分析, 教学设计要涉及学生, 对学生已经了解多少, 懂得多少要进行调查和分析。备课时, 对课程资源 (包括参考资料、书、教辅和电子资料) 要正确地理解, 把资源进行有机地整合和利用。老师是新课程资源整合的主人, 而不是新课程资源的奴隶, 更不是以在学生面前表现自己知识渊博为目标。
2. 课堂教学目标要有弹性。
教学目标应该涉及所有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 要有弹性。教学中力争把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让学生自主支配课堂时间。教师要预设、生成和研讨学生的问题, 围绕学生问题展开双方互动学习。这样, 才能把握新课程改革核心的理念。
3. 学生没有生活经验和体验, 即使“反复阅读, 认真
品味”, 到课堂结束时, 学生也是没有情感和思想的, 这只是虚假的情境。教师可以简单地告诉学生等到达到一定年龄和经过一定的人生阅历以后, 就会与这种情境中产生共鸣和顿悟。
4. 有效课堂的要素:
“问题”生成和“问题解决”应该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既是设计师、策划人, 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角色更应该是让学生参与活动的激发、鼓励者 (拉拉队) 的角色。教师提供帮助, 成为学生优秀的向导, 包括知识、方法和路径等。该告诉的就告诉, 该点拨的就点拨。同时, 教师也要变成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习伙伴 (指平等对话和交流) 。
这样的有效课堂才是有效教育, 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 有有效教育、有有效人生、有快乐人生、有诗意人生, 教育事业才真正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摘要:本文作者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是认识课程改革核心的理念。在教学中做好课前准备, 教学目标要有弹性等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有效性现状 篇2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
(1)学生没有兴趣,学习效果不佳。学生普遍对文言文的反应是没有什么感觉,从小学阶段的无文言文到初中时每学期的多篇文言,学生感到适应起来太难。没有什么基础,读起来不好停顿,文言文还不同于白话文,难读而且意义晦涩难懂,学生对它的厌恶程度可以与英语匹敌,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低下。
(2)教学目标不明,重难点偏离。初中文言文教学任务很重,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文言文的读法以及停顿规则,还要让学生学会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意义、用法、通假现象、特殊句式等,这些任务太重了,我们很多教师不得不把文言词语、句式与文言翻译放在重点上,从而忽略了对文本语言、主题意义、材料选择、艺术特色等真实价值的探究,重难点的安排偏离现象严重。
二、有效性措施
(1)注重活用多媒体,增加教学的灵活性。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且网络极其发达,我们教师如果还没有什么实质性进步,学生们更不会喜欢我们的语文课堂了。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不妨多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这里找到走进文言的大门。导入阶段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投影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快速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情境中。如学习《卖炭翁》一文,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卖炭翁的烧炭的过程和辛苦,在学习文本之前,可以投影过去木炭的烧制过程,包括伐木的费力、运送木头的艰辛、烧炭的技术难度以及卖炭艰苦。在配图上趁机留给学生一个问题,为何图片上的卖炭翁穿的衣服是棉袄?学生通过观看影视作品,知道冬天来了之后才可以把木炭卖出去的道理,从而提高了自己对卖炭翁的认识:穷困潦倒的他既希望天气寒冷多卖炭,但衣衫褴褛的他又不想在寒风中等待,此时学生对卖炭翁的同情又加深了。学习、整理文言词句阶段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投影进行检查,加以整合,既节省了课堂时间,也让学生的学习、思考和整理笔记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这种方式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
(2)重视朗读课文,促进理解文本内涵。文章重在吟诵,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充分朗读文本,从读中逐渐体会文本的意义。在课前让学生预习文本,大声朗读,把文中难读的词句读准确,逐渐达到流畅的程度。课堂上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小组之间相互检查,一组朗读,一组指出朗读中出现的错误,在相互评比中达到对文本的熟练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默读与朗读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问题,深入理解文本的意义和文本的艺术价值,同时为下面的有感情朗读打下基础。在初读课文时采取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在初学文本时就被朗读震撼,理解文本的欲望被迅速激发出来。没有朗读的文言课堂是没有生机的课堂,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让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体会文本的意义,才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内涵的挖掘。
(3)小组合作学习,优化小组竞争机制。要想获得更多的文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还要借助外力的作用,这就是我们平常所用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学生因为不仅仅是为自己所学,还要注意小组的竞争名次,所以他们往往更注重自己的表现。我们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这个好方法。如学习《醉翁亭记》一文,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利用小组竞争机制,让两个小组之间形成竞争,互相监督检查,学生很快就没有了阅读障碍,各组成员都读得很好。同样在重点词句的梳理上,我们也让小组讨论并选择自己的对手,随时对另一小组成员点名考查,问倒对方小组就得一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把该掌握的知识都掌握了,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在对文本的鉴赏上,可以探究这样几个问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将醉翁亭呈现出来的,写景顺序是什么,谈谈这样写的好处。醉翁亭命名的原因是什么,说说这样命名的目的。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几个时候的美景,写作顺序是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宴游之乐”,又分别表现了怎样的快乐,你是怎样理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概括“醉翁之乐”的内涵。对这几组问题我们分组探究,回答对的小组积分,回答不好或不会的采用扣分制,学生为了小组的积分非常积极主动,参与回答的热情高。往常的文言文课堂有的学生会打瞌睡,而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不敢再去睡觉了,因为有他们的伙伴监督,教师不用太分心在这里,学习效果会更好。
三、结束语
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和有效性探究 篇3
关键词: 语文作业 有效设计 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最常见的途径是完成作业,但遗憾的是当前关于课堂教学的讨论如火如荼,对于作业设计的研究却不热衷。那么语文教师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地设计语文作业,贯彻“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课改理念,从而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文运用规律,提高语文素养呢?
一、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分析
1.重数量,轻质量。
语文教师往往认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平时布置作业以抄、写、背和习题练习为主,大量重复呆板的机械训练式作业和铺天盖地的题海战术,使学生学习语文时毫无生气,变成完成作业的机器人,与生本教育理念愈行愈远。
2.重学科性,轻实践性。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要“联系学生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沟通古今中外,面向未来世界”,但语文作业还是局限于学科内部,教师选用作业时往往照搬课后习题,缺乏拓展延伸,使语文作业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缺乏实践性、探究性,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敬而远之,更妄谈开阔视野、面向未来世界。
3.重布置,轻评价。
走进办公室,语文教师的案头上作业本往往堆积如山,除了备课、上课外,其余时间都在批作业,繁重的批改任务让语文教师无法精批细改,只能以“优、良、中、差”等第甚至“阅”字草草了事,错过以交流评价来发挥其教育激励的功能的机会。
二、语文作业有效设计的对策探究
这样设计语文作业,非但不能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巩固落实,反而会导致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下降。下面就如何有效设计语文作业,使之成为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加以分析。
1.语文作业设计的目标要明确。
语文课堂上我们强调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作业设计何尝不是如此,我们不仅要通过作业及时复习巩固已学知识,还要关注学生完成作业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通过作业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现。而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要让语文作业成为学生体现自主精神和创新意识,展示独特体验的平台。因此,教师要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明确贯彻“三维”目标,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整体方向。同时可在学期初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就规划整学期的语文作业结构,进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落实每个模块、每篇课文,做到有目标可依,有计划可循。
2.语文作业设计的内容要体现差异性。
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保护每个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在设计作业时不可“一刀切”,而要在作业内容的数量和难度上下工夫,循序渐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突破。如笔者在教完《故乡的野菜》后,布置了三道有层次的作业:(1)说说作者介绍哪些与野菜有关的民风民俗;(2)读读《故乡的乌篷船》等文章,感受周作人散文的写作风格;(3)寻访风土乡野,或上网搜集资料,介绍故乡的一种特色风物。其中第一道是必做基础题,第二、三道是可选做的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拓展题。这样不仅能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表达能力,还能在班级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3.语文作业设计的形式要实现拓展性。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新型的语文作业设计要告别以往的机械训练,通过拓展性作业发展学生的思维,把书本上的语文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在学习新课文之前,生僻字词、作家作品等知识预习作业可布置学生以知识卡片制作、课堂展示等形式完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合作探究的能力。而学完课文后,进行拓展性的阅读和探究是语文作业的重要内容。如学了《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后可续写“贝尔曼雨夜画叶”的情景,帮助学生深入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伟大的心灵美;学了《消息二则》后可关注生活,自主采访、撰写消息、编写刊物。还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园中开展诗文朗诵、图书推介、文学沙龙等活动,甚至引导学生走出校园,通过社会调查、语言文字服务等方式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拓展性的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在广阔的生活领域中运用语文知识,丰富体验。
三、作业评价的方法可以多样化
评价是語文作业设计的重要环节,“对语文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语文作业进行评价时,除了要给出正确与否和等级的评定外,还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具体完成情况,发挥作业评价的激励、引导、交流等功能,在眉批、旁注等精批细改之后,再写一段鼓励、引导或期待性评语。以往作业评价被局限为教师的个人断语,而新型作业评价的方法则应多样化,如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等,家长和社会可以参与到作业评价中,促使评价结果更公平公正,也让学生的思维在评价中顿悟和提升。
有效性现状 篇4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下,要求教师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要求师生转变教学观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题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数学核心概念、教学重点等知识和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很多教师对例题处理往往过于简单,有时甚至一笔带过,特别是在原教学方法惯性思维的牵引下,存在着机械传授、例题解决表面化、教师讲授与学生脱节等问题,听到的经常是“我这类例题不知讲了多少个,多少次,学生还是不会”这样的牢骚.而极大多数学生只是一味地通过补充大量的练习来达到提高考试分数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简单地成为了“题海战术”,对待老师讲授过的例题往往进入“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学习怪圈.
在文[1]中,笔者强调了提高例题教学效率的重要性.在文[2]中,笔者从方法的角度详细介绍了如何挖掘例题的教学功能,如何拓展习题的作用.但师生关于例题教学的现状如何呢?
笔者对绍兴市区47位教师关于例题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简单调查和结果统计.从调查的结果可见,63.8%的教师在例题的选择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在比较的过程中斟酌例题的优缺点,没有在例题的细微之处精益求精.在例题的分析解决上,46.8%的教师还主要停留在简单分析和讲授上,一个精彩的例题在教师淡淡的、流水账似的教学中结束,没有激起学生大脑的积极思考,更没有深层次的探究和互动,甚感惋惜!在例题小结和功能挖掘上,57.4%的教师存在着舍不得花时间,63.8%的教师存在着解决问题表面化等现象.当然更多的教师(74.5%)是缺少意识,没有深入思考如何挖掘例题中的教学功能,教学保持了老一套,即讲授之后在题海中再寻找所谓的“熟能生巧”,导致例题教学效率的低下,留下的仍然是学科之间的抢时间和学生的厌学情绪.
笔者同时对绍兴一中分校高二部分班级(共计432名学生)关于例题的学习情况进行了简单调查和结果统计.易见,35.2%的学生对例题的学习和解决停留在被动等待上,自己主要做的事情是认真听讲和做笔记,没有养成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习惯,没有时间去多问几个问题,更没有时间和心思去质疑例题的对错、教师解答方法的优劣.只有40.6%的学生喜欢在例题解决后(或课后)对例题进行小结和反思,至于学生对例题深入思考写些小论文(或感想)的更是凤毛麟角(仅有13.7%).在参考书例题的使用上,69.2%的学生热衷于大量的练习,而对其中的例题不闻不问,殊不知无论那本参考书,例题都经过认真的挑选,一般都是题型的归类、方法的阐述、规律的总结.
综上,例题教学的现状是低效的.因此回归例题这一数学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素,分析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从而对症下药,优化例题教学,此问题已时不我待!
2 例题教学低效的成因分析
2.1 从教的角度
1)对新课标在教学(包括例题教学)所起到的指导作用领会不深.当前由于教材内容变化大,时间安排紧,新课标实施不久等客观因素,很多教师(74.5%)对新课标还没完全领会,或者停留在生硬的、教条化的操作层面上,其过程是被动的,结果是表面化的.在具体的例题教学中当然也只能做到简单地讲解,草草地完事,只能是在肤浅层面上的简单重复,不能挖掘出例题中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以及诸如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等教学功能.
2)对例题在提高课堂效率所起的教学功能重视不够.例题作为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数学核心概念、数学知识的主要载体,而且数学例题(问题)的解决往往是学习的起点和归宿,这一过程中学生所达到的对思想、方法的掌握,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例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时抽象的概念,不易理解的方法和步骤在一个简单的例题面前变得豁然开朗.而眼下很多教师的数学课堂对例题的认识不到位,对例题的作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为例题只是课堂简单的“附属物”,例题的选取和分析随意性太大,在为什么要讲、讲几个更合适、有没有更好的例题等问题的追述下变得哑口无言.
3)在总结和挖掘例题具体或内在的教学功能落实不到位.现阶段教师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在应试教学下,“分数”的精神压力更大,教学还是热衷于多讲、多练、多辅导.有些教师还不能很好地挖掘出例题具体或内在的教学功能,不善于总结和整理,有些教师个人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些教师在教学研究过程中虽敏于思,却惰于笔,教师自己的那“一桶水”还是肤浅的,在讲授例题的过程中,当然不能站在更高的水准上去”俯视”和指导学生.
2.2 从学的角度
1)缺少时间.在题海战术盛行的教学现状下,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不能及时更新的情况下,学生能而且只能以补充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大部分时间在进行简单劳动的不断重复,学生可以做的是作业、练习、试卷,有那么一点点空余的时间被家长布置的课外作业所占有,没有独立的思考,没有思维的升华,没有能力的提高.大量低效的题海练习占据了本应该属于独立思考、提高能力的时间.
2)缺少能力.不得不承认中国长期以来的数学教学还没能从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去落实,而是在应试教学的魔棒下不断转悠.有的最多是技能的训练,有的最多只是模仿能力的提高,根据老师指导的方法简单去重复操练,一不小心还受到老师的指责“为什么不按照我的方法去做”,学生的创造能力、个性思考在不断的教学中一点点被磨灭,课堂上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少,高度越来越低.在例题学习过程中也只停留在听讲、跟随、听懂的基础上,在理解都还有很大问题的情况下,根本没有能力去多问几个为什么,更不可能去挖掘例题内涵的教学功能.
3)缺少习惯.即使碰到了一个懂得教学规律,有意识留点时间、留点空间让学生去思考的教师,即使学生有时也闪现出或大或小、或这或那的问题,然而学生(86.3%)没有形成一套良好的例题学习习惯,没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很多情况也因没有习惯而将问题放任过去.因此真正能够花点时间思考例题内涵的功能,真正找到了有效学习例题方法的学生寥寥无几.
2.3 从教与学联系的角度
1)认识误区一:
教得多=学得好.力争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解决尽可能多的问题,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目标.但是提高课堂效率,必须紧扣教材,围绕重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并不是(例题)讲得越多越好,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与否不能只看容量的大小,关键应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培养的效果.例题选取宁可少些,但要精些,果断删去与主题无关的例题,真正搔到“痒处”,切实给学生编织出一张完整的例题结构网络,使学生懂一题,晓一类,通一片.
2)认识误区二:
教得“好”=学得懂.讲,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而听,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教师清晰透彻且带有启发性的讲解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先决条件.然而教师讲得好,学生却未必听得懂,往往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如坠云雾,如果教师讲课只顾自己津津有味,不顾来自于学生一方的反馈信息,教师与学生的思维不能同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毫无思考、理解的余地,这样不是听不懂,便是“猪八戒吃人参果(没味)”.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例题的分析过程,严格按“教学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把握起点,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分清难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最近发现区”.
3)认识误区三:
教得“懂”=学得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课堂上听懂了,但课后解题特别是遇到新题型便无所适从.这说明学生听懂是一回事,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切实掌握是另一回事,波利亚说得好:“教师在课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然而学生想什么更是千百倍的重要,思想应该在学生脑海中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应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仅就例题教学而言,如果不能很好地发挥例题的榜样及培养能力的功能,很多教师(70.2%)只注意娴熟地解题,没有充分暴露自己分析问题的“元认知”,学生悟不出解题思路及技巧,产生不出求解欲望,学得深就是一句空话.
4)认识误区四:
教积极=学主动.学生做题如同学习“游泳”.听教练讲“游泳”是懂的,要学会游泳还需要到水中去练习一番,把游泳要领跟水中动作结合起来,呛几口水也是常事,只有经过反复的实践与独立地体验,才能获得在水中的自由.做题也是这样,需要学生自己下功夫反复的练习与反思.而我们的很多课堂,上课教师准备充分,教学也很投入,有时甚至讲得满头大汗,但学生无动于衷,出现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其实教师的”积极”不能代替学生的主动参与,讲解例题教师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课堂上适当地“闭嘴”,通过教师的“静”促进学生的“动”,并告诉学生成功的希望往往在于自己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以上三不、三缺以及四误区是直接导致现阶段例题教学低效或失效的主要成因.
3 提高例题教学效率的思考
笔者期望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从细从实干预例题教与学的全过程.明白了例题教学低效的成因,使得解决问题有的放矢,“解铃还需系铃人”,要充分挖掘例题的教学功能,还得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齐头并进.
3.1 从教的方面
1)重视新课程标准对挖掘例题功能的指导作用.新课标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那种表面上轰轰烈烈,形式上嘻嘻哈哈的课堂是停留在原生态层面上的简单操作,它最多只能是激起了学生一时的兴趣,这是对新课标理解的歪曲.其实深层次的兴趣应该建立在对数学内涵的挖掘和理解的基础上,在享受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新课标所要求学生的主动学习,不简单地停留在肢体上的互动,关键是课堂上思维的大量碰撞,体现在学生上课时的炯炯有神和聚精会神,体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沉稳和深思,体现在解决问题后的心旷神怡.教师应由原来的“讲演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对例题进行重新设计、重新组合、二次开发的同时,更应关注“这样”是否有利于协调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数学建构活动的意境,是否能让学生自己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新课程理念下的例题教学,不仅要把“题”作为研究的对象,把“解”作为研究的目标,而且也要把“解题活动”作为对象,把学会“数学地思维”、促进“人的发展”作为目标.因此,民主的课堂氛围,有效的例题组织安排,活跃的思维互动构成了新课程例题有效教学的重要特征.
2)注重例题的斟酌和选取.例题选取是数学课堂准备的主要内容,如果选择了错例等于对教学、对学生不负责,选择了不恰当的例题等于误导学生,选择的是重复例题等于让学生跳进题海,浪费时间,从某种意义上例题选取的各个层次能体现教师教学的认真程度以及专业发展水平.因此在例题的选取和讲解过程中要精益求精,在俗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鞭策下不断完善例题的选取和教学,例题的选取要奉行“拿来主义”,在比较的过程中斟酌,在批判的过程中选择,所选择的例题应该是一类题目的代表,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做到能用这一把“钥匙”开一类“锁”.同时必须指出例题的选取必须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明确每一个例题所承担的教学目的,是围绕哪个核心概念展开的,为什么要讲,讲几个,不讲行吗?必须改变数学教学中用例题代替课堂,变成先有例题后有教学目的的方法,这是例题教学中”脚踏西瓜皮”的表现.
3)优化例题,从“精选例题”到“例题设计”.例题教学不能一味地在选得难、解得巧上做文章,而是应该精心设计例题教学的发生、发展和收尾,优化每个例题的使用效率,从而有助于在课堂的黄金时间段内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知识、领悟所学.例题的编制要有助于让学生通过自己“做数学”来真正领会知识的内涵,明确概念的外延,解题的步骤,例题讲解不能就题论题,要善于适度引申,通过归纳类比、拓展思考、反思和建构,做到举一反三,由此及类,由例题到模式.一道简单的(但可能是最经典的)例题,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通过一系列的变式合理控制和深化难度,可为训练思维,深化认识,优化认知提供契机,这是培养解题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变式教学,将知识串珠成线,从例题的典型性和规律性出发提高例题的“品味”,真正发挥经典例题、习题的多种功能;通过变式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思维得到升华,而且这也是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切实有效的途径.
4)善于总结、挖掘例题内涵或潜在的教学功能.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题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例题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既可以在分析问题、探索思路的过程中进行,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分析,进行思维导向,也可以在解题结束后进行提炼,加以显化,让学生回顾思维过程,总结运用了哪些思想方法和思维策略,得到了哪些有用的结论,找到了哪些共有的规律.
例题有时本身还是有用的公式或者是重要的定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方法的高度去分析,探究习题结论成立的条件、适用的范围,在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同时增强了例习题的应用意识.当然不可否认教材内容(包括例题)的设计和参考解答有时确有疏漏,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独特见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质疑过程中不断升华和发展.教师要深入研究,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研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以求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强思维的批判性.
另外,例题教学不能忽视例题中的陷阱,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一两个典型的例题,让学生暴露错解,师生共同分析出错误的原因,让学生从错误解答中吸取经验教训,增强辨别错误的能力,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想少出错,教学中就应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对待错误和失败,备课时可适当从错误思路去构思,课堂上应充分暴露可能出错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在纠错的过程中领会例题的本质和关键,在纠错的过程中挖掘例题的教学功能.
3.2 从学的方面
1)理解“理解”的内涵,重视小结和反思对例题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必须明确一点,学习数学没有“差不多”已经懂了的概念,而只有懂与不懂两个层次,只有会与不会两种结果,数学讲究的是问根究底,讲究的是步步有理,讲究的是明白步骤的来龙去脉.因为在数学解题的过程中如果缺少其中的任何一步,导致的结果是既不能承上也不能启下,最终只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败下阵来.因此在数学例题听讲和理解中90%×10<100%×3,即听懂90%的10次其效果远不如听懂100%的3次,真所谓“抓而不紧等于不抓”,不能“理解”到位是数学学习方法上的大忌.平时学习要重视解题后的小结和反思,既要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没有看路的拉车只能是蛮干,可能走入歧途,没有反思的解题只能是蛮做,其结果只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2)聆听、模仿和尝试练习,养成善于总结和挖掘例题功能的习惯.在总结和挖掘例题功能的过程中,可以理解学生开始如手抓刺猬难以落实,因此开始学生要不断聆听老师的分析,要挖掘老师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路过程,要模仿书本或参考书例题的小结,然后再尝试自己去做例题的小结和反思.为此,一方面我们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环境、留予时间,在教学过程中要具体干预学生的解题反思和小结的情况,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去反思,如何反思?譬如:反思例题使用了哪些思想、方法、技巧,这些思想、方法、技巧在联系条件和结论中起到了什么样的纽带作用,这些方法有利于或适用于哪些题型,这些内容与以前所学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等等;另一方面,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小结,力争每个例习题的结束必有一思,养成善于总结和挖掘例题功能的习惯.我们倡导减少学生作业的绝对量,而将题后反思作为作业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提高反思质量和内涵,教师作业的批改和分析既有例习题本身的内容,更要有学生小结的“小结”.
3)深入思考探究,撰写研究例题的小论文.谁说数学解题没有感想,只是没有虚无飘渺的空想,谁说数学难写论文,只是不需要华丽的辞藻,要的只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真情表白,要的只是反思探究之后的水到渠成.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应该提倡做一些探究性的例题学习,做一次小老师讲讲自己的解决方案以及思考方法,做一次小作者写写自己的感想成为小论文.当然学生写论文不易过大,最好围绕一两个有新意的题目展开,得出明确的结论,总结出其中的解题思想和规律,要注意逻辑清晰、说理透彻、语言简明流畅.可以写学习心得、解题经验,也可以写自己得到的一些探索性成果.
最后应该指出,教与学的误区关键在于教师的认识偏差.其实教学归根到底是学生的学习,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的程度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因此教师必须从教学的四大认识误区中走出来.
重视和落实上述一些方法或措施,相信必能提高例题教学的效率,这样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适当“中和”题海战术所带来的弊端.
4 结束语
笔者以为例题有效性的提高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期待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有更多的教师和专家能回归到例题这一数学课堂的基本要素,关注例题的使用效率,挖掘例题的教学功能,超越教材(参考书)对例题教学的简单处理和机械传递,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例题.从而对于教师能适当完善例题的教学和处理模式,对于学生能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优化了的例题学习方法,并最终提高例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屠丰庆.提高教材使用效率的实践和思考[J].数学通报,2008,(10).
[2]屠丰庆.新课标下如何挖掘课本例题的教学功能[J].数学教学研究,2006,(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尤小平.关于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苏教版)使用的若干建议[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高中),2007,(9).
[5]王小红.基于浙江省新高考方案的学科思考[J].中学教研,2008,(8).
有效性现状 篇5
近年来 ,学生评教作为一种教学管理手段已被我国很多高校采用。可以说 ,科学、有效的学生评教活动在调动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等方面有着其他评教手段所无可替代的作用 ,但也应该看到由于有关学生评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不足 ,一些高校在评教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惑。笔者通过对所在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造成学生评教结果偏差的因素 ,设计科学合理的评教指标 ,完善学生评教的组织程序 ,形成科学处理学生评教结果的机制。高校只有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学生评教中的问题 ,才能提高学生评教的有效性 ,充分发挥学生评教的功能。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的目标是掌握评教过程中评价指标、学生态度、教师个性特征、评教组织、评教结果处理等因素对学生评教的影响。调查问卷共发放300份 ,收回有效问卷 280份。通过调查 ,笔者获得了一些有启发性的结论。
1、学生对评价指标的理解和评教结果。在调查中发现 ,学生对评教指标中的“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 ,应用性强 “ 知识内容较新 ,符合现代要求 ”、教学内容充实 ,、““课堂教学效率高 “ 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 注意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的认同度比较高 ,而对“按大纲要求备课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明确 “ 提供参考书目 ”、“、“掌握了教学大纲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 按时上课 ,不缺、“课 ,不早退 “的认同度比较低(见表1)。这说明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比较关注的 ,对教学过程中能够感知的指标认同度较高 ,而对增加学习负担的指标如提供参考书目和不容易判断的按大纲备课等则不大关心。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发现 ,学生在给教师打分的过程中 , 82%的同学是根据教师的上课是否轻松、内容是否吸引人来打分;有7%的学生是根据与老师的关系好坏来打分。
2、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评教结果。调查显示 , 71%的同学认为教师的职称高低不会影响打分 ,说明大多数学生关注的是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对教师的长相、打扮、性别、年龄 , 70%的同学认为没有影响。但在跟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 ,在评教这样严肃的问题上 ,部分学生不能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比如 ,教师只要待人热情 ,与学生相处得好 ,或者是班主任 ,对学生学习、生活比较关心 ,有些学生就会先入为主产生心理定势 ,即使这些教师的教学水平较差 ,往往也会得到较高的人情分;有的教师要求严格 ,就被认为这个教师不好 ,对他们的评价很低。相反 ,有的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 ,会被认为这个教师很好 ,对他们的评价 也高。
3、学生对评教的态度与评教结果。从调查中可以发现 ,一些学生会因曾违反校纪校规受到教师的批评与学校 的处理 ,从而怀恨在心 ,在评教时以打低分作为报复的手段;有部分学生受从众和应付心理驱使 ,在评教时随意抄袭他人;还有的学生为了尽快完成任务 ,在评价表上索性给所有教师都打上相同的成绩(见表2)。从中可以发现 ,学生对课程性质、评教指标内容理解的差异、对学习目的认识不一致的个体差异以及评教组织等因素的影响 ,都会对评教的有效性产生干扰。
表 2 学生对评教制度的态度
二、学生评教制度有效性的实现
1、提高师生对学生评教制度的认识。学生评教作为高校保障教学质量的一项实质性措施 ,主要起检查、考核、激励及导向作用。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如何 ,很大程度上受参评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实践经验的影响。因此 ,学校要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 ,使参评教师和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学生评教的目的和作用 ,正确对待学生评教的开展和实施。很多学生认为学校评教跟自己关系不大 ,因为评教是一种在期末进行的结果性评教 ,对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有帮助 ,但对评教的学生是没有作用的 ,所以评教时非常随意。有些高校出于维护部分得分低的教师的面子 ,学生评教的结果不及时向学生公开或说明 ,导致学生对学校开展学生评教的诚意产生怀疑。这些都需要通过宣传学校规范的学生评教制度 ,让学生有评教的积极性。对教师而言 ,首先应该而且必须在头脑中树立主动接受学生评教的意识 ,意识到自觉地接受学生的评判 ,积极地配合学生评教 ,并根据学生评教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这是教师的义务 ,也是教师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次 ,要让教师认识到学生具备评教能力。学生可以对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自己的学习负担等作出描述和判断。相关研究表明 ,由于学生负责任地参与评教而获得的客观而公正的评教结果为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作出教学改进和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因而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学生评教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指标体系的合理化程度 ,因此建立适合学生特点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是开展学生评教的基础 ,也是保证学生评教质量的关键 ,并应留给学生自主发挥的余地。
首先 ,应让教师、学生、管理者共同设计学生评教表。这样 ,改变目前存在的学生评教表仅由学校管理者设计的状况。国内外教学评价的经验表明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决定了教学评价的成败。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更加了解本课程的性质、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特点 ,让他们参与评教表的设计能使实际评价的东西与需要评价的东西取得一致性 ,提高学生评教表的科学性或内容效度。另一方面 ,教师参与设计学生评教表时 ,使他们了解评教的意义及评价表的依据所在 ,实现心理上的认可 ,在以后的行动中就能积极配合评价工作的开展。同时 ,让学生参与设计学生评教表也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作为受教育者 ,对于教师的教学了解最深、接触最多 ,因而在评教表的设计过程中提出的观点也比较客观。对学生而言 ,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评教体验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通过这次调查发现 ,有很多的指标对学生而言是比较难打分的 ,所以要对原来的评教指标进行修改。对管理者而言 ,管理者是学生评教活动的组织者 ,起组织和协调的作用。由于管理者在长期的管理工作中 ,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对于国内外其他学校方案、评教指标研究得比较多 ,能够据此构建适合本校特色的学生评教指标。在学生评教表设计过程中 ,当教师与学生的观点不一致时 ,管理者可以综合权衡 ,以最优化的组合来设计学生评教表。
其次 ,对指标项目权重的确定 ,应考虑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特点。对学生反应强烈的问题应加大权重 ,突出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充分发挥评教的导向功能。学生评教表应侧重教师的教学表现 ,其指标或项目应是与教师的教学密切相关的 ,与教学无关的内容不列入 ,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例如 ,科利齐和迪恩(E Kolitch &A Dean, 1999)设计的学生评教项目就包括教师对课程的组织、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教学中与学生的关系以及具体的教学行为等四类 ,每一类中的子项目也与教学密切关联 ,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学生根据这一评价表所作出的评价 ,能较准确、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状况。
再次 ,应针对不同的课程和教学形式 ,设计出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各类学科或课程有自身的特点 ,对某个学科或实现某个教学目标适用的教学方法 ,未必适用其他学科或实现其他教学目标。例如 ,文、、理 工科教学各有侧重 ,文科类教学可能更注重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理科类教学更注重习题的讲解和训练思维能力 ,而工科类教学更重视实践能力。如果评价内容没有体现学科或课程教学特点的指标 ,学生就无从评价教师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国外的一些学校在设计学生评教表时 ,先设定几个基本项目 ,各学科在此基础上添加不同指标 ,从而设计出因学科或课程不同而不同的评教表 ,避免了全校只有一种统一的评教表的问题。
3、提高学生评教的组织性。现提出以下五个注意事项 : 第一 ,评教前的宣传要做好。组织者在发放学生评教表之前 ,应向学生说明开展学生评教的目的、意义和作用 ,并说明保密原则。为了打消学生的顾虑 ,告诉学生不需填写自己的姓名 ,学生评教的结果在考试后才会统计、反馈给教师 ,不会影响其考试成绩。要使学生明了学生的评教结果会反馈给教师 ,会促进教师的教学改进 ,也会用来做某些人事决定 ,即学生的评教结果与教师的提升、聘任和加薪有密切关系 ,其真实性至关重要 ,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使他们认真填写学生评教表。
第二 ,评教前的准备要充分。学校应加强对评教的指导 ,让学生学习评教的知识 ,明确评教表中各项指标的含义 ,了解、熟悉评教的方式方法以及在评教中注意的一些问题 ,掌握评教技能 ,提高评教能力。在进行学生评教之前 ,应由教务处或教学评价中心将学生评教表发放到各院系 ,再由各院系按班级人数分装学生评教袋。
第三 ,评教表填写的时间要充足。必须在评教一开始就向学生说明 有充足的时 间让 他们填 写 评 教 表(一 般 15—20分钟),以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判断 ,而不是粗略地、随便地填写 ,这对确保学生评教的质量非常重要。当一部分学生交回评教表时 ,组织者或任课教师也不应催促或暗示其余的学生尽快交回评教表。有的学校挤占学生休息时间填写评教表 ,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导致他们的不负责任。
第四 ,评教表的收集、密封要注意。各院系在收集学生评教问卷时 ,需按清单逐一核对课程、教师、班级后密封 ,统一交教务处或评教中心。如果没有当场密封评教袋 ,而是收回到各院系办公室后再密封 ,则可能会出现做假或其他不公正现象。
第五 ,学期初的学生评教要重视。学期初的学生评教是指开学后3—5周进行的学生评教。与教学结束后再找问题的学期末的学生评教相比较 ,在教学进行中了解教学状况的学期初评教更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 ,使学生因教师教学的改进而受益。有调查表明 ,大多数教师对学期初的学生评教持肯定态度 ,由于学期初的学生评教可以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提高教学水平,还可以使教师有更高的热情投身教学改革 ,也为教师在学期末的学生评教中赢得好评打下基础。
4、科学处理和合理运用学生评教。由于学生评教在我国推行的时间不长 ,评教过程中存在的妨碍评教有效性的因素还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高校对学生评教的认识还不够高 ,学生评教的制度还不健全 ,又因教学评价是一种个体评价方式 ,涉及教师个人的能力、水平、声誉和利益 ,是一种非常敏感的评价。因此 ,在反馈学生评教结果时 ,既要尊重科学、尊重事实 ,也应考虑对教师心理的影响 ,保护教师的自尊心 ,以更有利于被评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为出发点。据此 ,学生评教的结果不宜在全校范围内公布 ,更不宜在公布时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列。笔者认为 ,在公布结果时 ,实行一定范围的保密是一种可取的方式 ,即对高分教师 ,可以张榜公布 ,给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对于中间分数段的大多数教师 ,则没有必要公布名次或具体分数;对于低分教师的认定应小心谨慎 ,且要深入了解 ,有的放矢地予以帮助。要允许那些对学生的评分有异议的教师申请复议 ,学校要通过对这些教师教学的全面了解 ,以稽核学生评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程度。任何评价都应发挥多重功能 ,只不过在多重功能中针对特定的教育背景有主次之分。要充分发挥学生评教的功能 ,必须合理运用学生评教的结果。
(1)合理用于对教师的人事管理。将学生评教结果用于教师的人事管理主要是将学生评教结果与教师的评聘、、晋级 薪酬调整、评优和进修等挂钩。由于参与评教的主体 ——— 学生的主观性、差异性及多样性 ,在学生评教过程并没有严格遵守有关标准的情况下 ,评教失真现象不可避免。这种失真可能会引起教师强烈的不满。如果高校把学生评教仅仅作为区分教师“ ” 良 “ 中 ” 差 “优、“、“、“等级的手段 ,甚至把学生评教的结果作为衡量教师教学优劣的唯一标准 ,并以此作为对教师进行人事管理的唯一依据 ,那显然是不正确的。笔者认为 ,学生评教虽然可作为对教师进行人事管理的依据 ,但不能作为唯一依据。学生评教必须与其他评教如专家评教、同事评教等相结合 ,共同作为教师人事管理的依据。另外在处理中应以发展为导向 ,通过表彰优秀教师来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 ,鼓励其他教师向高目标、高要求方向努力。通过警示一小部分学生评教结果不佳的教师 ,如减少甚至取消物质奖励 ,严格考核其晋升条件等 ,使他们关注教学 ,尽力提高教学质量。在奖励和警示时 ,应始终注意以发展为导向 ,扩大正向作用面 ,减少负向作用面 ,使更多的教师具有高涨的教学热情。(2)改善教学管理。学生评教结果来自教学的第一 线 ,对其合理利用 ,有利于改进教学管理工作。将学生评教结果用于改进教学管理 ,要做到两点 :第一 ,促进教材、课程建设及资源保障。在学生评教表中 ,常常设计了有关教材、课程及教学资源的指标 ,这些指标不仅反映学生对这些方面的要求 ,同样反映出教材和课程是否合理、教学资源是否充足等问题。根据学生对这些方面的意见 ,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 ,确保教学计划的科学、课程体系的合理、教材的先进以及教学资源和设备的充足等。第二 ,管理者应充分利用学生评教结果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合理化。注重通过对学生评教结果的分析 ,找出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协调教学管理工作。例如 ,通过分析学生评教各项目全校的平均分 ,了解学校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哪些方面力度还不够 ,推广成功经验 ,弥补不足之处。
笔者认为 ,在处理学生评教结果时 ,应注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与他们的专业发展。具体应做到 :不能通过一次或少数几次评估就认定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应注重动态监控 ,既关注教师原有的教学水平,又关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渗透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强调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 ,承认教师的辛勤劳动 ,相信广大教师具有改进工作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愿望;关注教师的教学改进和发展 ,不仅应告知教师所得的总分 ,还应告知各项指标的具体得分 ,明确他们的优势或成绩 ,指出他们的劣势或问题 ,从而为他们的教学改进和专业发展指明方向;注重根据学生评教的结果 ,为教师改进教学和专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机会 ,创设理想的支持性条件 ,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如教学培训、老教师指导、教学研究等 ,同时帮助教师挖掘自身潜力 ,通过主客观的共同努力 ,提高教学学术水平。
有效性现状 篇6
一、高中历史作业的现状和问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作业功能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作为引导学生获取新知,形成有效价值判断的途径。目前高中历史作业体现的是教师意志行为,无论是作业的形式、作业的内容,还是作业的评价,都是由教师决定,学生们只能完全按照教师规定的要求去完成作业。没有自我反馈所学的内容,不能体现作业对学生的巩固、发展和内化的功能,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充分发挥,从而降低了他们完成作业的兴趣和效率。
随着高中新课程的实施以及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加上江苏高考注重语文、数学、外语的形势,传统高中历史作业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和当前江苏高考的形势,因此,进行高中历史作业编制的有效性研究不仅是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历史教学实践的需要。
二、如何编制好高中历史作业
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学习规律和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深度理解教材和课标,让历史作业能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第一,作业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教育性。
作业的设计要体现作业的教育性,能体现出一种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中华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甲午战争爆发B.中华民国建立C.抗日战争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种题目能够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危机意识,渗透积极的价值取向。
第二,作业内容要有开放性、探究性、趣味性。
1.开放性。开放题的特点是条件不完备或答案不固定,能让学生通过分析和思考,对历史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如: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的生产方式,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恩格斯:《反杜林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
这种题型并没有提供具体答案,只提供了一个评分标准。这一开放性的设问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影响较大。
2.探究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关键是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得知识、提升能力、深化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美国梦遭遇危机重创之时,罗斯福新政重塑了美国梦想,让国家渡过难关,在世界政治学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时,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学有所思:“美国梦”的发展对我们实现“中国梦”有什么借鉴和启示?这样的问题留给学生探究、合作学习的空间,可以深化学生对罗斯福新政意义的认识。
3.趣味性。兴趣是学生学习能力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会抑制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如,“一个雅典公民的政治生活”:加迪是个雅典郊区的农民,是家里的男主人。今天又到了他要去雅典参加公民大会的日子。加迪:今天我得穿得体面一点,不能让城里人笑话我是乡巴佬。海伦:老公,你十天就去参加一次什么公民大会,家里的农活我都快忙不过来了,要不,今天你就破例一次不去了?加迪:那可不行。一次也不能少,这可是我的荣誉啊!问题一:加迪宁可放下家里的农活,也要准时参加公民大会,为什么?这样的历史作业设计能够激活学生处于沉睡状态的历史知识,活跃思维,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有效性现状 篇7
一、中职学生现状
随着近年来中职学生生源的不断变化, 中职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清晰地显露出来, 学习动力不足, 积极性不高, 学习的主动性差。在学习行为方面表现为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没有预习习惯、不善于独立思考, 不能主动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自控能力差, 自信心不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差;现代化学习工具的利用滞后;学习停在教材和专业的小圈内, 缺乏创新精神, 甚至提不出问题;想不到寻找信息资源和利用现代化的学习工具;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面对这一形势, 我校的教师人人都在学习新的教育理念, 尝试新的教学方式, 不断改进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为了全面分析现行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特点不相适应的关键点和主要问题, 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我们在校内开展了有效性教学方法的研究。
二、中职学校教学情况
(一) 教学方法传统
笔者曾对教师教学方法情况做过抽样调查。要求教师选出前一学期教学活动中使用最多的三种教学方法 (表2) , 结果表明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十分有限, 最常用的仍为讲授50.6%、小组讨论20.2%、项目教学法15.5%, 有些教师一学期中只用过“讲授法”一种教学方法, 学生学得枯燥辛苦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 师生互动不足
调查显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 能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的学生有25.2﹪、从不主动回答的有14.5%、不敢回答的有35.8﹪、不想回答的有25.5﹪, 即一半多同学不能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只有25.2%的学生发现问题就问老师, 其他学生不愿意向老师请教问题。大多数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讲授效果漠不关心, 师生互动存在一定问题。访谈进一步显示: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 缺乏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问题相当普遍, 教师的主动性、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这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也不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
(三) 对实验实训不够重视
问卷及访谈显示, 实验教学存在严重问题:一方面, 部分教师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 没有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实验过程中的指导不到位, 试验方式常以验证理论的模式为主, 缺乏实用性, 从而降低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实验不重视, 实验内容不熟悉, 不能将实验现象与理论知识很好地联系起来, 实验的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还有一部分学生没做过实验或仅看过老师做过演示实验, 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耐心。
三、提高药学有效性教学的建议
如前所述, 面对中专生学习能力普遍低下的现状, 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中职学校如不积极采取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 必将危及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本文结合笔者单位实际情况提出了如下几点对策:
(一) 教师应支持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和创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就是把那些知与不知、深知与浅知之间的问题带到教学中来。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把握工厂车间的要求和特点,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好奇、好动、好新等) , 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入手, 成功地创设问题、任务, 以问题为教学活动的主线, 有效地引导学生的认知冲突, 激发强烈的求知动力, 使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 优化课堂教学氛围, 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
由于时间、地域、器材、安全等因素的限制, 很多实验事实、现象、变化等学生无法亲身、即时感受到, 教师就要应用瓶瓶罐罐、实验器材和各种设备 (如投影仪、录音机、电脑等) 来对情境进行模拟、物化, 以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并升华。另外, 教师深入浅出的剖析、绘声绘色的描述、恰到好处的引导, 都将会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 平淡的知识变得有趣, 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鲜活灵动。在这样的情境中, 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得到激发、强化, 从而从厌学转而好学、乐学, 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 在实践中应把实践调查与课堂讲解、课堂讨论有效地结和起来
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是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 从其形成发展过程来看, 药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因此, 在药学授课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传授药学的基本理论和释味药物的功用, 而且应紧密结合药物生产实际, 走进车间观摩、讲授药物生产工艺过程, 以使学生掌握药学的发展动向, 有效体现岗位对接。
(四) 切实进行教学评价改革, 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态度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课堂教学的依据和尺度。建立科学可行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是提高课堂教学评价质量、增强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应该包括气氛、学习环境、教学资源、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五个部分, 这五个部分又包含着不同的内容, 规定着各自的目的。在制定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和指标时, 不仅要依据教育方针、教学大纲的要求, 充分按照发展性、学生中心、全面性的评价原则, 将教学评价的内容, 以不同的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现出来, 并根据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 形成一个指标体系, 而且应考虑到评价指标的灵活性, 允许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情景调整和修改评价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评价的指标和标准既切实可行, 又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参考文献
【1】蒋国平.中等职业学校学法指导探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10) , 18.
【2】胡秀良, 刘波.如何培养高职生的自学能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10) , 44.
【3】毛玉美.学法指导——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5) , 32.
【4】高慎英, 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13, 3.
【5】张正英.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卫生职业教育, 2003 (12) , 107.
【6】蒋益花.药剂专业有机化学学法指导探究.卫生职业教育, 2003 (12) , 87.
【7】许锐鑫.中等卫校学生化学课学习行为习惯的调查.卫生职业教育, 2003 (11) , 117.
【8】王天玲.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改革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卫生职业教育, 2003 (8) , 78.
【9】别同玉.中专生学习能力的现状调查及相关探讨.卫生职业教育, 2003 (10) , 129.
有效性现状 篇8
学生家庭作业,又称课外作业,是教师正式布置的,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的学习任务。适当的家庭作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品性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助于家校联络和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参与,这已经在国内外大多数的研究和实践中获得共识。
家庭作业的有效性指的就是家庭作业在促进学生学业成绩、身体健康和个性品德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学生家庭作业的有效作用的发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有多种视角。
在目前我国有关家庭作业有效性的许多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较多关注了家庭作业对学生考试成绩的有效性,使家庭作业偏离了教育目的,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较多关注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要求与家长对孩子考试成绩的要求,而忽视了学生本人的感受。
本研究拟从学生的感受以及其他多种视角来探讨家庭作业的有效性及改进策略,为改进家庭作业的量和质,并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依据。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学生作业量的调查。主要包括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分配和学科分配等问题。第二部分是关于学生作业有效性的调查。该部分采用五级制记分法:(1)非常赞同;(2)赞同;(3)一般;(4)不赞同;(5)很不赞同。得分越高,表明对该题项所反映问题的认同度越低,得分越低,表明对该题项所反映问题的认同度越高。第三部分为开放式调查。主要是了解学生所喜欢的家庭作业类型,教师在布置与批改家庭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本研究抽取上海市松江区18所学校预初、初一和初二三个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7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87份。其中预初、初一和初二三个年级学生分别为571人、670人和446人;男生838人,女生849人。根据问卷的性质特点,对问卷数据主要进行频数百分比和平均值及其差异显著性检验等统计分析。所有数据使用SPSS 11.5 for windows统计处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学生家庭作业量的现实与理想
通常情况下,预初年级和初一年级有95%以上的学生反映自己每天有三门以上的学科布置家庭作业,其中以三门学科为主,占80%以上。初二年级则以四门学科为主,在初二年级,四门以上学科布置家庭作业的占74.2%。
通常情况下,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使用时间最多的学科,在预初年级和初一年级是语文,在初二年级是数学。
三个年级学生能在0.5小时以内完成一门学科作业的占52.70%。其中预初年级这一比例最低,占48.00%。三个年级学生能在1小时内完成一门学科作业的占91.50%。
三个年级学生希望每天完成一门学科家庭作业的时间为0.5小时以内的占74.70%,三个年级学生希望每天完成一门学科家庭作业的时间为0.5~1小时的占20.9%,两者合计为95.60%。从大多数学生的角度看,学生每天完成一门学科家庭作业的时间应控制在0.5小时以内。
预初学生每天完成所有学科家庭作业所需要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占14.3%;初一年级每天完成所有学科家庭作业所需要时间在1.5小时以内的学生占50.90%,初二年级占35.90%。根据《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若干意见》(沪府办[2004]45号),初中预备年级家庭作业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一二年级家庭作业控制在1.5小时以内。可以看出,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与文件规定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预初年级学生希望每天完成所有学科家庭作业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有46.6%,有72.90%的预初学生希望每天完成所有学科家庭作业的时间在1.5小时以内。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希望每天在1.5小时内完成所有学科家庭作业的比例分别为82.40%和75.80%。可以看出,政府有关文件所规定的学生家庭作业时间反映了大多数学生的希望。
综上所述,一般而言,学生理想的家庭作业时间应该是每天每门学科0.5小时以内,每天完成所有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1.5小时。这与政府的有关文件规定基本一致。
二、不同视角下学生家庭作业的有效性
1.学业成绩视角下的家庭作业有效性
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在0.5小时以上2.5小时以下的学生所自评的学业成绩平均值在“一般”以上,其中以每天完成作业时间1~1.5小时的学生自评的学业成绩最好。而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在0.5小时以内和2.5小时以上的学生所自评的学业成绩平均值在“一般”以下,其中以每天完成作业时间为0小时的学生自评的学业成绩最差。方差分析表明,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在0.5小时以上2.5小时以下的学生与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在0.5小时以内和2.5小时以上的学生所自评的学业成绩,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下同)。
每天完成家庭作业时间不同的学生对作业能否提高学习成绩的认同也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每天完成家庭作业时间在0.5小时以上2.5小时以下的学生对“家庭作业能促进你提高学习成绩”的认同水平,显著(P<0.05,下同)高于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在0.5小时以下和2.5小时以上学生的认同水平。其中以每天完成家庭作业时间1.5~2小时的学生认同水平最高。结果也表明,预初年级对“家庭作业能促进你提高学习成绩”的认同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初一和初二年级。女生的认同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男生。
对“家庭作业能使你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认同水平的平均值接近“赞同”。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在1.5~2小时的学生认同水平最高,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学生认同水平最低。预初年级学生的认同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女生的认同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男生。
对“家庭作业提高了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认同水平的平均值接近“赞同”。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在2~2.5小时的学生认同水平最高,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学生认同水平最低。预初年级学生的认同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女生的认同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男生。
对“家庭作业有助于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问题,每天完成作业时间不同的学生在认同水平上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每天完成作业时间为1.5~2小时的学生认同水平最高,不做作业和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学生认同水平最低。同样,预初学生认同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初一和初二学生,女生认同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男生。
对“家庭作业多使你失去学习兴趣”的认同,每天完成作业时间为1~1.5小时的学生认同水平最低,平均值在“一般”和“不赞同”之间。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学生认同水平最高,平均值在“一般”与“赞同”之间。预初年级的认同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初一和初二年级。女生的认同水平与男生没有显著差异。
2.个性品质视角下的家庭作业有效性
每天完成作业时间不同的学生在对“家庭作业培养了你的责任感”的认同水平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每天完成作业时间为1.5~2小时的学生认同水平最高,不做作业和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学生认同水平最低。同样,女生认同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男生,预初学生认同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初一和初二学生。
对“家庭作业有助于形成自觉纪律性”认同水平的平均值在“赞同”与“一般”之间,更接近于“赞同”。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在1.5~2小时的学生认同水平最高,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学生认同水平最低,其认同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在3小时以下的学生。预初年级的认同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初一和初二年级。女生的认同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男生。
对“你会抄袭别人的作业”认同水平的平均值在“不赞同”以上。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学生认同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学生。三个年级学生的认同水平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年级越高,认同水平越高。女生的认同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男生。
对“作业没完成时你会撒谎”的认同水平与对“你会抄袭别人的作业”的认同水平基本相同,差异情形也基本一致。
3.身体发展视角下的家庭作业有效性
对“家庭作业过多引起你视力下降”认同水平的平均值在“一般”与“不赞同”之间,更接近“一般”水平。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学生认同水平显著高于3小时以下的学生。预初年级的认同水平显著地低于初一和初二年级。女生的认同水平与男生没有显著差异。
对“家庭作业多使你的睡眠不足”认同水平的平均值处于“一般”水平。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在1.5小时以下的学生认同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在1.5小时以上的学生。预初年级学生的认同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男女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对“做完家庭作业你会感到身体劳累”的认同水平与对“家庭作业多使你的睡眠不足”的认同水平基本相同,差异情形也基本一致。
4.日常生活视角下的家庭作业有效性
对“感到家庭作业负担重”认同水平的平均值在“赞同”与“一般”之间。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在1~1.5小时的学生认同水平最低,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学生认同水平最高。不同年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男女生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
对“家庭作业使你和家人在一起娱乐、休闲的时间减少”认同水平的平均值在“赞同”与“一般”之间,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在2小时以上的学生认同水平显著高于2小时以下的学生。初二年级的认同水平显著高于预初年级和初一年级。女生的认同水平与男生没有显著差异。
对“家庭作业增加了家长负担,干扰了家庭生活”认同水平的平均值在“一般”与“不赞同”之间,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在3小时以上的学生认同水平显著高于3小时以下的学生。预初年级的认同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初一和初二年级。男生的认同水平显著高于女生。
对“家庭作业影响你和其他同学或朋友的交往”认同水平的平均值接近“不赞同”。每天完成家庭作业时间在0.5小时以上2小时以下的学生的认同水平显著低于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在0.5小时以下和2小时以上学生的认同水平。其中以每天完成家庭作业时间为1~1.5小时的学生认同水平最低,达到“不赞同”水平。预初年级学生的认同水平显著地低于初二年级学生。女生的认同水平非常显著地低于男生。
从以上家庭作业有效性的几个视角看,初中学生每天家庭作业的最佳时间为1~2小时。在家庭作业效果上表现出明显的低年级取向和女生取向,即低年级学生和女生对家庭作业效果的认可程度要分别高于高年级学生和男生。
三、学生所喜欢的家庭作业类型
通过学生对“你喜欢什么样的家庭作业?为什么”这一开放性问题的回答,学生所喜欢的家庭作业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类:
1.联系生活实际类
如调查、访谈类,可以贴近社会,拓宽眼界,心情也较放松。也可以更深刻地认识生活现象,有时也能帮助解决现实问题。
2.动手操作类
不少学生表示喜欢可以实践操作或动手制作的作业,不要死记硬背的。他们认为这类作业好玩,有挑战性,能拓展学习的知识面,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实践探究类
很多学生表示喜欢探究性的、开放性的作业,不喜欢抄写型的作业。“喜欢一些查找资料的作业(如剪报本)和动手的实验作业,因为查找资料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还非常有趣”,“喜欢科学性强的小游戏、小实验,可培养科学精神”。
4.益智类
“这种作业能开发我们的思维,作业趣味性强,可提高智力水平”,“喜欢兴趣类、动脑筋的作业,但不要太多。这样既可锻炼脑力,又不会负担太重”,“喜欢可以让我们思考的家庭作业,因为它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喜欢较难的,因为它可以让我们大脑思维起来,注意力也会集中起来”。
5.趣味类
“作业要有趣,能动手、能思维,不要总是抄写”,“尽量题型不要太接近,题目灵活一点,形式上活泼、多样”,“喜欢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相结合,这样可以在巩固文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不要机械地抄写或背诵的作业”。
6.强针对性类
“喜欢有针对性的作业,数量上少而精,能针对课堂所学内容,及时复习与巩固,避免知识内容超纲,加重学生负担”,“难点重点突出、和所学知识关系密切的,能切实提高学习成绩”,“有针对性,可以巩固知识,提高成绩”。
7.轻松省时类
“喜欢花费时间少的作业: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判断题,这样比较轻松”,“一般能自己完成,时间不要太长。因为时间长容易疲劳,难度大做不出,觉得自己很没用”,“喜欢口头作业,这样方便、花时间少”,“喜欢抄写、默写这样的作业,因为可以不用动脑筋,快速将作业完成”,“喜欢简单有意义的作业,因为太难做不出,明天交上去,老师认为你故意不做”。
四、家庭作业有效性的改进策略
(一)提高布置作业有效性的策略
通过学生对“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方面存在什么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这一开放性问题的回答,可以总结出以下提高作业布置有效性的策略:
1. 布置作业时间要适当
有学生反映,“有的教师布置作业拖延时间,占用课间活动时间,应该在下课前布置好”,“布置时间太晚,教师喜欢放到放学前布置家庭作业”。
2. 作业内容要精选
有的学生表示,个别教师布置作业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题目没有精选,随便拿一张试卷,有些题目重复出现,有的知识点学生没有学过。学生认为题目要精选,要适量,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3. 作业量要适当
不少学生认为,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太多,学生来不及做。“布置过多的作业,每天要写到九点左右,睡眠很差。学生认为应该布置九点之前就能做完的作业,不要过多”。
4. 分层布置作业
有的作业太难,做起来很吃力;有的又太简单,做起来很乏味。建议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分层设计,分层布置,提高有效性。作业最好因人而异,分层布置,不要有时太难,有时又很容易。
5. 作业形式要多样化
许多学生反映目前的作业重复抄写类过多,机械性太强,浪费精力和时间。应该多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可以与生活紧密结合,多些动脑筋和拓展知识面的作业。
6. 作业时间要均衡
许多学生表示,有时教师布置作业太多,有时却没有。“一个老师布置了很多作业,另一个老师也布置了很多作业,这样使作业很多;有时几门学科会几乎都没有作业,希望均衡一下”。各科教师要协商,使每天、每门学科的作业均衡一点。
(二)提高作业检查与批改有效性的策略
通过学生对“教师在检查批改家庭作业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你认为应如何改进”这一开放性问题的回答,可以总结出教师提高检查与批改作业有效性的一些策略:
1. 以认真仔细的态度批改作业
许多学生反映教师在批改作业方面存在不批改或批改不认真的现象。“我们老师一直批错作业,有时会漏批几题,望老师能仔细批改”,“部分老师有时作业批改不够仔细,随意打勾和叉,甚至会有批改上的错误”,“老师只用一个大叉来敷衍了事,这样学生只知道错,却不知错在哪里,至于订正更是无从下手了”,“字迹工整,请给予学生榜样”。
2. 及时反馈作业情况
不少学生反映,教师批改作业时间太长或批好后不及时下发。教师应该及时(最好当天,尽量第二天)及时反馈学生作业情况。
3. 要多些鼓励性评语
一些学生反映,“老师喜欢用分数来评定作业的等级,这样对我们有压力,影响我们学习的积极性”,“作业评语最好用‘优秀、良好、需努力,有进步’等来评价”,“喜欢老师在批改时写些评语或提一些合理意见或建议”,“有时只有打勾而无评价,就批对错符号,没指明错误原因,最好写上评语”。所以,教师要善于使用不同的批改记号或语言对学生作业加以肯定或提出要求。要多些肯定评价,多些鼓励性的语言。
4. 检查评价作业要一视同仁,标准一贯
检查作业不要只检查好学生,应该面向全体。评价尺度要统一,不要有时很严,有时很松。
5. 控制消极情绪的影响
有效性现状 篇9
一、教学中小组讨论的现状分析
(一) 流于形式, 滥用乱用
小组讨论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 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 也不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必需的方式。然而很多教师习惯于在教学中, 尤其在上公开课时, 都必定采用小组讨论, 似乎没有小组讨论就不是一节成功的课。他们没有考虑所设任务是否有讨论的必要, 或小组讨论的话题是否偏简单或偏大。
(二) 放松过程, 信、效度低
许多教师在课堂采用小组讨论时, 只布置了小组讨论的内容, 没有明确的学生分组和分工, 学生只是习惯地向后转, 习惯性地跟同学聊起来, 至于聊的内容旁人不知讲什么, 甚至有的学生就是习惯性的“洗耳恭听”, 或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因此, 这样的小组讨论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 其实缺乏信度和效度。
(三) 呈现单一, 互动不足
通常在小组讨论后, 教师只是请某几组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 而没有对内容进行复述或评论, 更不用说引起其他组的提问和讨论。这样单一的呈现方式往往会使学生觉得这是少数优秀学生的事情, 与自己无关。甚至个别学生还在个别小组呈现讨论结果时, 没有认真听或没有真正听懂讨论的内容, 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成果交流流于形式, 没有真正的价值。
二、课堂小组讨论的有效性策略探讨
(一) 话题的选择要恰当
学生只有面对自己熟悉的材料才会产生讨论和探求的兴趣, 才会有抒发自己感情和观点的需求, 才会有话可说, 并在积极参与的活动中获得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因此, 教师所提出的讨论题, 首先要有讨论的价值, 而且所选的话题范围不应过大或过偏。
以教学人教版Go for it!8 A 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rball player.Section B为例。笔者在教学了“New Year’s resolution”之后, 没有照搬课本上的那个小组讨论。课本上的小组讨论为:Imagine you work for your city.It’s your job to make it clean.What are you going to do?此话题远离学生的生活, 学生没有经验可谈, 而且要表达的内容学生不熟悉。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以及活动要有助于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笔者将小组讨论的主题改为:We are studying in No.1 Middle School.Do you love your school?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 make our school more beautiful?Discuss in groups and think of a six-point plan.
学生4人一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三四分钟后他们陆续陈述了自己的观点:
We are going to wear uniforms.
We are going to plant more trees and flowers.
We are going to put some pictures on the wall.
We are going to clean our classroom every day.
We are going to hold art exhibitions.
在将近10分钟的发言里, 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给予了及时评价, 课堂教学达到了一个高潮。
(二) 小组成员的角色分配要合理
角色分配是刺激学生参与讨论的一个措施, 它可以避免小组讨论出现冷场情况, 也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小组成员讨论不均的弊端, 可以限制个别学生滔滔不绝的发言, 从而有效杜绝小组讨论结果只代表个别成员观点的现象。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安排角色。比如根据讨论内容决定采取同质组合还是异质组合。有组织才能的学生可以担当小组长, 负责活动的进展;性格内向, 善于写作的学生可以担当记录员;性格活泼, 大胆的学生可以随时调节气氛。各小组成员可以是不固定的, 但必须做到人人有事可做。
以教学Go for it!8 A 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Section A为例。在教学了第一课时基本句型后, 笔者让学生就8种职业进行讨论。笔者把这8种职业和学生要讨论的问题呈现在投影屏上。
a singer/a reporter/a cleaner/a lawyer/an artist/a policeman/a doctor/a teacher
Which job do you like best?Why?
What can you often do if you get the job?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other jobs?
讨论的形式采用人生AB剧的电视节目。最喜欢同一个职业的学生聚成一组。这样, 学生喜欢的话题相同、爱好相同, 他们会感觉有话可说。讨论中有人提问、有人记录、有人回答, 人人轮流发表自己的观点。下面是学生讨论后给出的代表小组的部分答案:
We like teachers best.I think to be a teacher is very interesting.You can always be with kids.I like kids.You can have many students.You can talk freely when you have lessons.You can have two long holidays.I think to be a doctor is so tiring.To be a policeman is so dangerous.
We like reporters best.I think to be a reporter is interesting though sometimes dangerous.You can travel to many different places and meet many famous people.You can always learn something new.I think a cleaner is dirty, you must get up early and no one likes that.
We like policemen best.To be a policeman is exciting.I like exciting jobs.Policemen can catch thieves and make the city safe.And I think to be a doctor is so boring.You do the same things at the same time every day.
实践证明, 灵活多样、富有创意的小组讨论组织形式使课堂讨论变得富有吸引力, 因而学生更感兴趣, 讨论时热情更加高涨, 思维更加活跃。
(三) 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和监控
小组讨论时教师不应是旁观者, 而是帮助者、监控者与同伴学习者。教师应把握全局, 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 如果发现个别学生没有认真参与交流或做与合作无关的事情, 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 教师都要及时的给予指导。如果发现有的小组已提前完成任务, 教师应分配给他们事先准备好的其他话题或提出其他合理的要求。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参与讨论的技能,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并亲自参与到一些小组中去, 使学生有一种“老师和我一起学习”的想法。教师要调控讨论的方向和进程, 对讨论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适时进行“点拨”和引导。
笔者在教学Go for it!8 A Unit 9 When were you born?Section A时, 开展了这样一个小组讨论:What makes them successful?为了让学生的讨论有资料信息可参考, 在讨论开始前, 笔者在屏幕上呈现很多名人的图片和部分名人的情况介绍。对提前结束讨论的学生, 建议他们再具体讲讲自己所熟悉的名人的情况来验证自己的观点。下面是学生讨论后的几个观点:
They work very hard.
They started doings early.
They are talented
They have a good family.
They eat meat and drink milk every day.
They have much money.
(四) 讨论后要注重展示和评价
小组讨论结束时, 教师要留出一定的时间听取小组讨论的结果, 可以抽选一两个小组进行讨论结果的展示。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 又可以促使各小组为能在全班面前有较出色的表现而积极准备, 还可以使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 并在与他人的思维比较中得到补充和完善 (前面的三个例子都说明了这点) 。教师还应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 包括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 评价讨论的过程、程序和气氛, 各小组进行对比, 表扬突出的学生。
值得说明的是, 教师在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时, 要对学生有失偏颇的观点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点评。如在前面第2个例子学生讨论了对各职业的喜好之后, 笔者不忘及时点评:Cleaners also make our city beautiful.And there is not much difference between two jobs.No matter what you are in the future, you can always do something well to make others feel comfortable (舒适的) and happy。
同时, 教师还应对小组合作学习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 使课堂小组讨论得以可持续的发展。
摘要:本文就目前初中英语课堂小组讨论存在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 就提高其有效性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以便教师更合理地使用课堂小组讨论, 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其中。
有效性现状 篇10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后作业,有效性,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指出: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关注教学效益, 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在教学实践中, 有多种途径可以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其中, 高中地理课后作业是值得广大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者关注的一个方面。课后作业不仅是巩固课堂学习效果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同时还具有检测、复习功能, 教师可以据此了解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 并为自己的后续教学提供有效参考。即使放在新课程背景下, 课后作业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贯彻新课程理念, 树立新的作业观, 提高高中地理课后作业的有效性, 对高中地理课后作业的现状进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综合运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并采用团体测试的方法, 所有测试均由班级任课老师担任主试, 统一现场指导语和书面指导语。研究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
1. 调查问卷的编制
关于地理课后作业的调查问卷的设计, 我们从我校地理作业的现状, 包括教师布置作业的情况、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可能存在的问题、学生的真实想法等几个方面设计问题。首先设计出大概的问题, 然后通过与同行、学生的交谈了解相关情况, 修改并完善问卷。
为了使调查结果能尽可能地反映出课后作业的现状和学生的真实想法, 调查前特别向学生强调本次调查为不记名方式, 结果不会影响老师对学生的态度。设计的调查问卷指导语中向学生强调调查结果不会影响老师对你的态度。
2. 调查对象的选择
考虑到不同年级、会考班与地理班、不同任课老师等有不同的特点, 我们选择高一1个班级, 高二1个地理班、1个会考班, 高三1个地理班4个班级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
3. 调查的实施
参加调查的学生4个班共计150人。调查由各班的任课老师组织, 收回有效问卷130份。研究样本见下表。
三、高中地理课后作业的现状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 可以得出我校高中地理课后作业的一些大致信息, 现归纳如下:
1. 学生对地理科目的喜爱程度及学习驱动力
在做本次调查时, 我们顺便设计了两个题目, 以了解学生对地理的感兴趣程度及学习地理的驱动力, 以便更好地开展地理教学, 为地理课后作业的设置提供参考。关于对地理课程的喜欢程度, 高二和高三地理班的统计数据比较相近, 四分之三以上的学生对地理课比较感兴趣, 由于本身选修地理的缘故, 大部分学生对地理感兴趣是顺理成章的。虽然地理班也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一般, 但总体上看, 包括高一、高二会考班等未选修地理的学生在内, 也有近60%的学生对地理比较感兴趣, 说明地理在我校学生中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2. 完成课后作业的驱动力
学习地理的动力与高考制度关系较密切, 当问学生学习地理的原因时, 高一、高二会考班有一半的学生选择地理是学业水平测试科目, 高二与高三地理班也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因为地理是高考科目才对地理感兴趣。
完成地理课后作业的动力与老师的导向密切相关。如有的班级90%以上的学生认识到课后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方式, 表明该班大部分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是主动的;有的班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因为完不成作业会受批评, 表明这部分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是被动的。
3. 地理课后作业的类型
关于课后作业的类型, 从统计结果来看, 新课程提倡的一些新的学习方式, 如收集查阅资料、实践性作业、论文或研究报告等, 虽然个别班级情况较好, 但整体上在课后作业中体现并不明显。课后作业的类型仍然以知识的记忆背诵为主。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现行的考试评价制度, 二是体现学生主动学习方式的课后作业类型所需时间、精力较多, 学生没有时间完成。但这并不能说明学生喜欢简单地记忆、背诵, 事实恰恰相反, 学生更喜欢主动性的作业类型。
4. 地理作业的来源
关于地理作业的来源, 问卷中设置了两个问题, 分别对地理作业的实际来源和学生心目中的来源作了调查。从统计结果来看, 我校布置的地理课后作业仍然是以教材教辅为主, 学生基于考查的实际需求, 大部分希望能用考试 (学业水平测试、高考) 真题作为作业, 以便平常的练习更有针对性。希望教师自编练习的学生, 也是基于与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对接的考虑。
5. 地理作业的完成时间
关于地理课后作业实际完成时间统计结果表明, 学生实际完成地理课后作业的时间绝大部分在30分钟以内, 对于理想的作业完成时间, 大部分学生希望控制在20分钟以内。
6. 地理课后作业的要求及难易程度
我们对地理课后作业的要求以及地理课后作业的难易程度分别作了统计。统计数据表明, 地理课后作业目前基本上是统一要求、统一布置, 要求的目的具体、明确;作业的难易程度适中, 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7. 学生在做地理课后作业时的行为
问卷中对学生在完成地理课后作业时的一些行为也作了调查。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学生在完成地理作业时存在一些不良行为, 比如不能脱离教材笔记独立思考完成作业, 不能专心, 边听音乐边做作业等。
四、存在的问题
1. 课后作业的目的单一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地理课程的目标。传统观念把课后作业看成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往往局限于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课后作业的内容往往只局限于知识与技能一个维度, 而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维度。
2. 课后作业来源缺乏灵活性
目前, 课后作业主要来自教材教辅, 但学生希望课后作业能与考试相联系, 根据考查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一些合适的练习题。
3. 课后作业设置较少考虑学生的差异性
课后作业的设置基本上统一设置、统一要求, 方便教师布置作业、批阅和讲评, 但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 从新课程角度来说, 这不符合差异化教学的理念。教学实践中可以在兼顾教学统一进度、教学时间的前提下, 尝试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能力层次, 分层设置课后作业。
4. 课后作业形式单一
目前, 地理课后作业的形式比较单一, 主要以知识的记忆背诵为主, 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作业类型很少。说明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方面, 仍然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5. 作业讲评点面结合不够
关于教师对地理课后作业的讲评, 统计结果显示, 讲评的及时性能够得到保证, 每次作业基本都能得到即时点评。但是基本上针对全班作业中的共性问题统一评讲, 由于时间限制以及班级人数众多, 很难顾及学生的个别情况, 作业讲评点面结合有所欠缺。
新课改指出: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倡导建构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乐于探究, 力求培养学生具有学习和探究的能力。高中地理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也要能够很好地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以便更好地体现对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地理课后作业与高考等纸笔测验形式相一致, 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同时提高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6) .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有效性现状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模式;教学质量
在我国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特别是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目标,特别是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来说,由于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重视,这需要广大小学数学老师进行持续不断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以更加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绝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都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工作,特别是能够充分利用课堂的有效时间,最大限度的强化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使小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按照较高的标准要求,特别是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当前我国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仍然存在有效性不足的问题,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这一点应当引起小学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要树立“问题导向”原则,针对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方法。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从有效性的角度出发,与过去相比,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课堂教学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目标缺乏有效性。要想使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更强,首先必须提升教学目标的有效性,但当前个别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教学目标缺乏有效性的问题。比如当前个别小学数学教师还没有树立素质教育的目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仍然采取“走教案”的方式,尽管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但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小学生接收的知识不够深刻,更不能进行融汇贯通,这必然会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这一点来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对现代教学理念进行深入的研究,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为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思想基础。
二是教学方法缺乏有效性。教无宝法、贵在得法。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创新教学方式至关重要。但从当前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来看,同样存在有效性不足的问题。比如当前一些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将情感教学模式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小学生不喜欢数学教师,进而不愿意上数学课;再比如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对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深入研究,尽管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变化,但也只是换汤不换药,“题海战术”仍然是很多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收到好的效果。
三是教学模式缺乏有效性。由于小学生的特点,特别喜欢形象的东西,因而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应当更多的采取形象化的教学模式。但当前一些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模式仍然缺乏有效性,制约了课堂教学效果。比如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对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缺乏生动、形象、直观和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模式,小学生的兴趣不浓,而生硬的灌输根本无法开发小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而很多数学教师对此束手无策,这说明一些小学数学老师对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缺乏深入的思考,并没有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课堂教学。
二、强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对教学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强化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导向,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围绕这一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强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要强化小教学目标的有效性,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牢固树立效率意识、素质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着眼于充分利用有效的课堂时间,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从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出发,进行大胆实践。在不突破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要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科学的安排,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理解情况,并围绕素质教育开展课堂教学创新。
二是强化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强化课堂教学有效性,至关重要的还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不断的总结、提升和创新。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大力加强课堂教学的娱乐性,将小学数学课堂打造成小学生的“娱乐场”,这样能够更有效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数学课堂的吸引力。要强化小学数学教师与小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亲其师、信其道”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这就需要教师要加强与小学生的联系,让小学生喜欢自己、进而喜欢数学课堂。要大力加强激励教学,对小学生取得的成效要及时给予肯定,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能够使小学生得到感化,小学生在课堂上也会更加积极、向上,教师再因势利导,最大限度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是强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受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而且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强,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在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方面下功夫。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教师与小学生之间形成互动、小学生与小学生之间产生共鸣,教师则重点在把握课堂氛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诸多方面下功夫。小学生普遍对新生事物比较敏感,而且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应用多媒体教学、演示性媒体,让小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课堂教学的知识点,特别是采取FLAS动画的方式,更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效果必然大幅度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由于小学生的特殊性,逻辑思维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自制力也不是很强,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最大限度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当前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还存在有效性不足的问题,主要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等都缺乏有效性,进而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造成了重要的影响,需要引起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并不断进行改进,重点要在强化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强化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强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等进行突破,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树立现代教学理念,并不断的进行融合创新,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大幅度提升,着力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评价探索[J].科技信息,2014(1).
[2] 万斌贤.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J].新西部,2013(12).
有效性现状 篇12
一、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总体呈现教学方式不断创新, 教学内容不断新颖, 教学设备信息化, 对提高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在新课程不断改革过程中, 小学语文教学也暴露出一定的弊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气氛较好, 但容易忽视理论知识的灌输。另外, 虽然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 但受到传统以老师为主体的课堂, 很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与模式的限制, 也直接对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产生一定负面影响。我国小学教育一直呈现出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教学目标, 往往是误认为是一种过渡性教学。反之造成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下降, 非常容易忽视小学语文教学的时效性与有效性。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比以前更活跃, 教师采用教学手段和方式丰富多彩,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但是对于这种课堂教学设计是否真正的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 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分析, 可以看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 第一, 教学观念并未完全转变, , 形式主义严重。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诸多语文教师接受了新式的教学理念, 但是在教学工作中并没有完全彻底的执行。如新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求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 实际操作中教师会在40 分钟课时中, 采用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表面上学生积极性非常高, 课堂气氛也非常热烈。但是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时, 可以发现以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非常少, 甚至不存在任何关系。这种语文课堂教学被严重的形式化, 缺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二, 语文课堂教学缺少理论基础。多年以来, 小学语文教师大多是通过听课的形式来提升业务能力, 把获得的经验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 再加上繁琐的日常工作, 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语文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理论基础的语文教育是先天不足的, 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中, 不能进行整体性、构建性的教育教学活动, 语文教学质量很难从根本上有提高。第三, 教学设计缺少科学性和系统性。语文教案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所设计的教学方案, 教师教案比较普遍存在问题: 一是科学性不强。语文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 过多的关注语文知识的教学, 没有考虑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情感、人格等方面培养。二是缺少系统性。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 没有对教学系统的整体性进行分析, 编写教学设计时比较随意, 不注重对教学手段进行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有其他别的问题, 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势在必行。通过理论联系实践, 再借鉴国际和国内语文教学设计的先进理念和教学手段, 并在课堂中进行验证, 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三、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的解决策略
( 一) 重视操作和实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特别是小学教师更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传授, 对于语文学习应该是开放性, 应该启发学生的思维, 需要教师引导学习, 语文课程是一个引导的过程, 在课余或者是课程计划中因较多添加实践的部分, 小学生可以再实践中学习书本知识, 反而掌握的更加牢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 更加应该提倡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言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二) 设计个性化教学模式
针对小学语文学习需要因材施教, 不同孩子有不同的天赋和擅长之处, 需要根据孩子的喜好, 并加以鼓励, 才能教育出优秀的语文人。小学语文学习应该是教师构建课堂, 让学生提出问题, 给出观点, 然后通过思考研究加上实践, 让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述说明, 这样使学生有自己的思考, 从而富有意义的课堂活动应该是通过证实或者转变这些观念, 来支出或反驳学生的假设。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 自己思考, 对事物能够有全面了解。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语文形式, 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像学唱和学演奏是不同的,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形式来针对性教学。
( 三) 引导创新学习
语文学习自主性较为重要, 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根据自己的学习特征, 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在自主学习过程中, 可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自我调控学习, 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激发自己进行创造思维的思考。可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得征求并且重视学生的意见, 应该积极鼓励创新。这样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 学会并灵活运用知识, 甚至挑战权威, 发现新知识。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教师通过适当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 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工作。
摘要:小学语文老师都应当把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作为提高教学能力的出发点。以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作为研究起点, 采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课堂,有效性,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有效性现状】推荐阅读:
作文教学现状有效性10-24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现状研究09-01
我国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现状及其分析07-27
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有效策略论文10-19
有效提问有效教学10-22
有效讲解才能有效学习08-12
有效备课才能有效教学08-01
有效性思考10-16
治理有效性10-19
有效性约束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