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模式

2024-09-14

MPA模式(通用11篇)

MPA模式 篇1

一、国内外手机电视的研究反思与我国手机电视的整合应用现状分析

塞尼特曾经说过:“当代社会有一种趋势, 那就是人们开始借助各种科技手段逃避到‘灵光熠熠私人避难所。’从而削弱了自己同外部世界其他人的交往, 这样实质上公共领域得以存在的基础。”在说明这个问题的时候, 塞尼特提到了一个给麻烦的当代社会带来更复杂难题的物品, 这个物品就是以上被广为使用的第三种科技手段———手机。[2]

手机电视 (Mobile TV) 是指将手机等便携式设备作为传输手段, 集视听功能于一体、具有丰富的音频和视频内容的移动式应用技术。手机电视具备了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应用功能, 兼具网络媒体的特征, 既有便携性, 又有可视性和交互性, 是数字电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 国内外手机电视的研究反思

国外学者对手机电视的研究比较早, 态度较为乐观, 研究案例也多以日本、韩国、德国等技术较为成熟的国家入手。而中国学者对于“手机电视”的研究态度相对消极, 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手机电视的受众需求、运营现状和商业模式, 对于内容产业链发展的研究比较少。

Arar, Y. (2007) 认为:“手机的流媒体视频服务一直没有获得巨大的成功, 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几个人愿意在扑克牌大的屏幕上收看电视”;[3]S.Fallahkhair, L.Pemberton&R.Griffiths (2007) 指出:“手机电视现存的问题症结在于如何解开电视信号与手机信号之间的屏障, 包括内部的和外部的, 手机也能遵循电视遵循的版本而简单操作, 顺利地播放电视机上可以观看的节目类型。”[4]J.P.Shim (2007) 等学者认为:“手机已经从原来的语音通讯形式演变成一个多功能计算机, 是媒体设备中的“瑞士军刀”, 集众多技术能力于一体。手机的可用性功能自从接入互联网后更加多样化, 可以使用MP3播放器、短信、拍照、视频、游戏机、电子邮件和电视等功能, 助长用户需求。”[5]

在国内, 匡文波 (2012) [6]较为详细地研究了手机媒体的相关内容, 认为“手机媒体包括手机短信 (彩信) 、手机报纸 (期刊) 、手机图书、手机电视、手机微博”, 认为手机电视是手机这一媒体的延伸业务。陆地、刘菲菲 (2009) [7]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和调查, 分析认为“所谓手机电视台的内容和普通的无线视频网站提供的内容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手机电视台可以提供的内容无线视频网站几乎全部能够提供。”

国外学者对于手机电视的研究之“热”和我国学者并不太看好手机电视前景的“冷”思考到底哪个更为科学?中国的手机电视发展如何突围?问题源于现状, 面对无线时代的到来, 盘查我国手机电视的现状才能更好地给出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案。

(二) 目前我国手机电视的整合应用现状

我国的两大电信运营商移动和联通分别都有自己的手机电视业务。中国移动与国内知名媒体合力打造手机视频, 提供基于移动网络收看音视频节目的服务, 让用户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通过手机下载和在线观看包括新闻、影视、娱乐、体育等各类精彩视频内容。而中国联通也为手机用户提供手机电视服务, 该项业务需要WCDMA网络的支持,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视客户端或联通3G门户来点播、上传和下载视频, 同时也可以收看多个电视直播频道。目前, 有专门的手机电视软件可供用户下载使用。

我国的手机电视业务发展过程颇为曲折, 经历了技术和市场的双重规制, 在政府、运营商及产业一线人员的推动下, 有了不小的进步。2004年前的中国手机电视业务都处于尚未开发的空白地带, 2004年起, 移动运营商先后推出了2.5G和3G网络的流媒体手机视频业务, 但业务限制并没有迅速崛起。2004年8月, 雅典奥运会拉开序幕, 一场“手机看奥运”的营销战在移动和联通之间展开, 北京移动在奥运会期间开通了基于GPRS平台手机看电视的流媒体业务。2005年建立的新华视讯是新华社与中国联通合作建立的新闻频道, 在联通CDMA的“视讯新干线”平台上全天候播放由新华社提供的新闻内容。2008年初,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国家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了第56号令, 即《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 自2008年1月31日起施行。从这一系列重要事件中可以看出, 虽然中国手机电视发展步履比较缓慢、阻力重重, 但是手机电视业务的发展和探索从未停止过, 手机电视业务正在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对症下药:我国手机电视基于MPA模式视角下的发展障碍

我国手机电视一直处于低速发展状态, 既有手机本身传播缺陷的问题, 也有“三网 (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 融合”的阻力。因此, 考量手机电视发展的前提不仅要弄清楚哪一部分人在使用手机、这部分人使用手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更要考虑现在的实际电视使用者所看重的功能和服务。被誉为“手机之父”马丁·库珀曾任摩托罗拉手机研发团队的首席工程师, 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蜂窝电话”。[8]手机作为一种移动通讯设备, 从其一出现就注定成为人们的娱乐性和实用性工具, 可以发短信、打电话、打游戏、听音乐、看电视、闹钟、计算器……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 其功能一直处在不断被开发和扩展的动态进化之中, 其潜在功能是无限可被发掘的。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率提高, 手机的日常应用、休闲娱乐功能与其及时通讯功能变得同等重要, 2014年4月, 微软正式完成对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的收购, 收购后更名为“微软移动”, 保留“诺基亚”品牌, 曾是“质量过关”代名词的诺基亚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因为它并没有适时作出迎合时代需求的功能开发。手机电视作为一种嵌入式的功能, 使得手机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另一种可携带的便捷式平台, 是手机的一种重要的可应用性功能。

关于手机被应用的范式问题, 可以用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以及卡茨等人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来解答, 而Werner Wirth的MPA模式 (m obile phone appropriation) 强调以一种聚合的理论方式来衡量手机的使用, 去解释和预测这种社会现象, 该模式建立在现存的两种理论角度之上:一种是定量的“采纳”模式 (即创新扩散理论和规范行为理论) , 另一种是大体属于定性的有关“采用”的研究模式 (即文化研究和框架分析) 。在使用与满足理论视域下, 这个模式已在移动电话采用之范畴下得到了发展、被操作化、并被加以实证应用, 该模式做一定的修改还可应用到其他信息和通讯技术创新方面。[9]面对手机的应用问题, 人们关注的早已不是简单的“是否拥有手机”的简单问询, 而更为注重“你用手机来干什么”的深层议题。传播技术可以通过大众传播的方式扩散, 也能够通过人际传播扩展开来, 从创新扩散的角度来讲, 手机电视功能的使用在于在公共场合或者私人场合中被人们提及的不同频次和于他人互动的方式。

MPA模式由使用圈层 (us age circle) 和象征性圈层 (symbolic circle) 两个维度组成, 是动态化的、多元化的, 通过分析元传播 (Meta-communication) 扩散的四个分支功能评估 (functional evaluations) 、象征性评估 (symbolic evaluations) 、规范评估 (norm ative e valuations) 、限制性评估 (restriction evaluations) , 实现了手机电视使用的精准定位, 为治疗其“发展障碍”找到了一剂“良方”。在这个模式里, 囊括了个人和社会因素、实践性和象征性的使用因素, 力求从更纵深的角度上解释手机使用这一现象中所包含的各种互动因素。紧扣该模式的两个维度和四个分支功能, 对于分析我国手机电视目前的消费状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 功能评估:手机电视消费代价昂贵

在MPA模式的第一个层面, 强调的是功能性, 包括消遣和娱乐 (Distraction and Pastimes) , 日常生活管理 (Manage m e nt of Eve ryday life) , 维持社会关系 (Maintaining re lations) 和控制 (Control) 四方面。这一层面对于解释目前我国手机电视的技术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手机电视的良性发展依赖于两个关键性技术问题:一是手机本身, 二是内容供应商。流畅地观看手机电视节目必须依靠一台配置完善、屏幕分辨率较高、播放视频流畅的智能手机, 而一部高端智能机的价位需要5000元以上;手机电视提供的内容需要扣掉流量费或者月租费, 虽然现在WIFI的覆盖范围正在扩大, 但是运营商所收取的月租费等费用仍然是一大限制。由于这两个关键的技术问题都不是“廉价”的, 所以手机电视在其功能性评价方面并不具有优势, 其服务项目也发展缓慢。

(二) 象征性评估:使用效果不理想

在MPA模式的第二个层面, 强调的是象征性, 分别从社会化的角度 (social dimension) 和心理角度 (psychological dim e ns ion) 去估量手机的使用行为。智能化手机的待机时间本身并不长, 使用手机电视会明显缩减手机待机时间, 并且由于手机电视屏幕小, 会直接影响传输图像的清晰度和观看效果, 尽管各商家推出了基于CDMA2000、TD及WCDMA的手机电视服务并在媒体上大做广告, 但其手机电视业务并没有实现预期推广效果。学者高红波曾经做过一项调查, 调查希望通过数据来证实“手机电视”是否受欢迎及人们是否习惯于应用这种媒介形式观看电视 (视频) 节目。这项调查中有两个假设, 一是“手机电视有广泛的受众需求, 受众对于手机电视持普遍欢迎的态度”并没有得到数据支持, 二是“智能手机终端和手机电视资费标准是手机电视市场发展的主要障碍”。[10]这个实证结果与手机电视目前发展滞后的现状十分吻合。

(三) 规范评估:手机电视的内容缺陷

在MPA模式的第三个层面, 强调的是规范性, 包括对象相关性 (Object-related aspects) 、象征性功能方面 (symbolic functional as pe cts) 、使用功能方面 (pragm atic functional as pe cts) 。这一层面从规范化的角度入手, 解释了我国的手机电视的内容制作为什么并未形成规模效应。目前, 手机电视的内容生产主要由三方面:一是专业内容制作, 即来自现在的电视、广播以及其他专业的内容制作;二是由个人生产和创作的内容, 也叫做UGC;三是通信内容, 是用户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内容互相传送。不管是哪一种内容的生产, 都没有达到一定的数量, 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不少运营商直接将电视内容搬上手机, 或者将电视节目加以裁剪、提取, 以小段的视频放在手机终端, 这样的内容不够完善, 观看效果也不如在电视机前观看那么舒适。因此, 从MPA模式的规范性层面上讲, 我国的手机电视发展主要受制于内容层面的制约。

(四) 限制性评估:三网融合的阻力仍然存在

在MPA模式的第四个层面, 给出了手机电视的四个限制性条件:经济上的 (Financial) 、技术上的 (Technical) 、时间上的 (Temporal) 和融合 (Cognitive) 。“不仅是三网融合”广电领域也是电信领域的专业人士所关注的, 目前一直被强调的三网融合, 主要难点是广电与电信的融合, 因为电信、广电、互联网这三种网络之间的技术融合并非简单的技术融合, 而是涉及权力与信息安全等职责的一种复杂式融合。广电方面由于一直承载着国家意识形态及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职责, 所以首先强调的是监管的重要性, 将手机电视等业务的权力紧握在自己手中。在执照发放上, 哪怕是对手机电视这一较为容易放宽单边监管要求的业务, 仍由广电总局颁发来自央视国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上海文广等通行全国的四张牌照, 或者通行北京电视台与南方广播传媒的两张地方牌照。中国移动是开展手机电视历史最悠久与较成功的移动运营商, 虽然与相关部门合作时间较长、利益关系最密切、需求最迫切, 也仍未取得由广电总局颁发的许可证, 并且广电部门一直认为在双向业务准入方面, 应避免电信方网络势力太过强大。可见, 手机电视的发展因技术融合尚未成熟、经济利益等问题的纠葛而处于一种裹足不前的状态。

通过对我国手机电视的现状剖析, 按照MPA模式的四个功能性评价模式, 可以得出结论:目前, 我国手机电视的发展困难重重, 理论上的研究多而实践性的动作少。

三、对手机电视客户端Dopool的解析

S.Fallahkhair等人 (2007) 认为:简单性和一致性是手机电视发展的最终目标, 如何将手机电视的内部和外部连接起来, 使手机的制式与电视的制式无缝对接, 是手机电视发展的可行性解决措施。然而, 在中国, 手机作为电视的接入口, 一直处于飘摇的状态, 由于手机电视功能需要消耗较大的流量, 其并不是手机用户的首选娱乐方式。目前WIFI的大范围覆盖对于手机电视的发展现状有所缓解, 如果一个人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路上, 如果去外地出差, 为了及时观看到正在热映的比赛直播, 这些需求对于手机电视的发展是一个良好的契机。2014年2月, 一则题为“美国欲发射150颗迷你卫星打造覆盖全球免费Wi Fi”[11]的消息似乎让人们看到了手机电视突围的曙光:“这项被称作“OUTERNET” (外联网) 的项目将在2015年6月前向近地轨道发射150颗迷你卫星, 这些卫星面向地球地面站持续释放无线网络信号, 覆盖世界各地, 使用任何电子终端都能连接上无线网。”然而如何将手机电视的使用变得像人们对于电视的使用那样简单、易行, 两个终端之间的有效性连接目前尚未解决。

目前, 国内用户量最大的、以电视直播为主的在线音频视频播放软件是Dopool手机电视客户端, 其已经覆盖苹果、安卓、塞班和Windows phone7等智能机型, 是北京闪动科技有限公司为新华社CNC、中经电视、光明电视、视讯中国、天地电视、中报视讯等30多个国家主流媒体机构提供流媒体直播等增值服务的移动互联网传输通道。Dopool以国内领先的流媒体直播技术为基础, 以展示当代中国、传播中国文化为理念, 为全球观众提供清晰、流畅的音视频直播服务。Dopool手机电视目前有三百多个直播、轮播频道, 30多个的视频专区, 例如新华社CNC专区、中经电视专区、光明电视专区、BTV专区、视讯中国专区等。

Dopool手机电视客户端首页的主要功能有频道排行、今日推荐、发现、频道、个人、搜索等导航条, 可以滚动自由选择电影、电视、电视剧、游戏等栏目, 通过点播人数对热门频道进行实时排名, 在“今日推荐”里会列出推荐电视节目的名称 (包括所在卫视的名称) 和播出时间, 而在“小D推荐栏目”里, 会有来自对各大卫视热播电视剧和其他电视节目的推荐, 方便用户找到自己喜欢的节目类型 (如图2所示) 。

Dopool手机电视官方微博的资料显示, 其客户端下载量超过一亿。但这并不意味着手机电视这一功能的普及率非常高, 有资料显示, Dopool手机电视客户端从晚上9点到11点是黄金时间, 主要是年轻人 (老年人睡觉了) 在看, 11点以后一直持续到2、3点还是有人在看, 相当于是对传统电视收视率的一个补充, 中午12点到1点又有一个小高峰, 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城市用户最多, 北京和上海、广州和深圳总用户才占15%。[12]从数据分析来看, Dopool手机电视客户端的应用程度并不是非常高, 且其应用时段主要集中在深夜或者年轻人上班的闲暇阶段, 是被分隔成碎片化了的时间段 (如图3所示) 。

与此同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2014年8月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也显示, 用户使用手机观看视频的行为增长也较为缓慢, 不像手机地图、打车软件等实用性工具那样已逐渐融入用户的生活。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加速普及, 移动应用对网民渗透不断加大, 全方位改变网民的生活习惯, 对人们的信息、社交、娱乐和购物等各方面产生重要影响。2013年至2014年, 电子商务类应用和娱乐类应用表现突出, 手机即时通讯、手机搜索网络新闻、手机网络音乐和网络视频仍然是使用率最高的前三位。在这些使用频率较高的手机功能中, 休闲类娱乐应用继续保持增长, 成为网民的一种日常基础娱乐方式。其中, WIFI覆盖提升、3G成熟和4G开展等, 直接提升了手机网民对手机视频和手机音乐等高流量娱乐类应用的使用。[13]作为一种声画一体的娱乐平台, 搜索新闻、观看视频和音频等是手机的重要娱乐功能, 而“手机电视”这个专项娱乐平台, 因为技术的限制、用户收视习惯、流量费用、画质等问题而障碍重重, 不得不面临手机其他娱乐功能的冲击。

目前, 很多技术先进的国家都开展了手机数字业务, 这些服务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以日本为代表的One Se g模式, 二是以欧洲为代表的DVB-H模式, 三是以韩国为代表的T-DMB模式。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One Seg模式, 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进行收视时, 需要签订NHK广播协议, One Se g接收端可以接收NHK电视放送的设备, 但是必须支付NHK收视费用。如果家中已经付过相应的电视费用, 就无需再为使用One Seg单独付费。相对于这些成熟的手机电视技术而言, 中国的手机及电视技术仍处于推广阶段, 中国的手机电视发展面临着技术融合与制度融合的双重困境, 受用户使用习惯与网络覆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手机电视的使用并没有随着手机技术的发展而呈现较大的飞跃发展。

四、结语

手机电视作为生成在与人们关系最为紧密的一种通讯设备上的特定内容平台, 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移动的娱乐和休闲, 是一种特定的填补碎片化的文化传播空间, 让我们随时随地地获取信息和娱乐。通过MPA模式的四个功能性评价模式来剖析手机电视发展的现状, 能够发现其发展的真正障碍之所在。中国的手机电视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 有技术的限制, 也有体制的制约。但是排除这些客观因素, 有些是我们仍可以继续努力改善的:改善传播方式, 降低使用成本, 增加趣味性和实用性等, 从受众的需求出发, 开拓手机电视的后续市场, 才能够将这种新的内容形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结合起来, 彻底治疗手机电视“半死不活”的状态。

MPA模式 篇2

2016-04-05平安银行 刘枫 交易圈 交易圈

jiaoyiquan085我们致力于提供最具价值的银行同业咨询与知识,搭建优质的同业交流与合作平台。交易圈---金融机构产品推介撮合平台 〈

2016年04月05 星期二 〉

实施MPA,银行业务将如何调整 —— 央行MPA管理细则解读 作者:平安银行 刘枫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供职单位的立场)

前言:2015年12月29日,人民银行召开会议,部署改进合意贷款管理,从2016年开始实施宏观审慎评估有关工作。将现有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 以下简称MPA)。当时并未引起市场的强烈反应,直到最近,一季度末第一次实施MPA评估,使得市场开始重视这个新的管理框架。一直适用到2015年底的合意贷款规模管理,使得银行在过去几年的业务模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影子银行大行其道。为了少占用信贷规模,银行创新出各种通道,把实质上的信贷资产通过这些通道转变为同业业务、资管业务和投行业务等。这可以看出,简单的合意贷款管理已经过时,无法掌握银行的实质性风险。升级为MPA体系管理也是顺应了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当然,这也势必会再一次对银行的业务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此,我们将对MPA的实施细则进行详尽的解读,以此为依据来理解银行业务的调整方向。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MPA体系的总体理解;第二部分为MPA体系中各指标的详细分析;第三部分为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1第一部分 MPA体系的总体理解

1.MPA评估的对象。包括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外资银行、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当然主要针对银行。2.MPA评估对象的分类。分为全国性系统重要性机构(N-SIFIs)、区域性系统重要性机构(R-SIFIs)和普通机构(CFIs),三者在指标的达标标准上面有少许差异,对系统重要性机构更为严格一点。

3.MPA评估的主管单位。MPA由人民银行及其宏观审慎评估委员会负责实施与解释。N-SIFIs由全国性宏观审慎评估委员会进行评估,R-SIFIs和CFIs由各省级宏观审慎评估委员会进行评估。4.MPA评估的周期。每季度评一次,通常在季度末的后一个月内完成。人行对相关指标按月检测,发现异常及时预警,必要时进行窗口指导。

5.MPA评估的指标。包括资本和杠杆情况、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跨境融资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七大方面约14个指标。根据宏观调控需要,人民银行可对指标构成、权重和相关参数、评分方法等进行调整。

6.MPA评估的结果。分为ABC三档,A档机构:七大类指标均为优秀(优秀线90分);执行最优档激励。B档机构:除A档、C档以外的机构;执行正常档激励。C档机构:资本和杠杆情况、定价行为中任意一大类不达标,或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资产质量、跨境融资风险、信贷政策执行中任意两大类及以上不达标(达标线60分);执行最低档激励。7.MPA评估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其交纳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实施差别化的准备金利率。对A档机构实施奖励性利率,法定准备金利率视情况上浮10%-30%(目前执行10%);对C档机构实施约束性利率,法定准备金利率视情况下浮10%-30%(目前执行10%);对B档机构继续保持法定准备金利率。

8.MPA评估的豁免。考虑到新设机构缺乏评估所需历史数据,往往初期发展较快,原则上开业三年内可暂不纳入MPA,由其参照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加强自我约束,并辅之以必要指导。

2第二部分 MPA体系各指标的详细分析

1.资本和杠杆情况。这是一票否决的指标,若不达标(60分)则为C档。这个大类中细分为三个指标(其中“总损失吸收能力”暂不评分,因此实际只有两个有效指标):一个是资本充足率(占80分),一个是杠杆率(占20分)。分别分析如下: a)资本充足率

评分标准:在达到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C*(含)以上则为80分,在[C*-T,C*]之间则为48到80分,在C*-T之下则为0。这里T是指容忍度,暂定为4%。

补充背景知识:资本充足率=机构持有的资本/风险加权资产。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C*)=α×(最低资本充足率8%+储备资本+系统重要性附加资本+逆周期缓冲资本)。结构性参数α,基准值为1。央行将结合金融机构稳健性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作相应调整。

解读:C*的计算公式中变量较多,总体看来可以理解如下:以当地最大的银行为基准,其对应的C*大约在10.6%左右,而第四季度需要在此基础上加0.4%,为11%。而其他稍小的金融机构根据规模大小可以在此基础上降低0到0.5%,财务公司需要在此基础上加2%。同时,广义信贷增速低于(GDP+CPI)的话,还可以降低0.3%左右。最后,央行可以根据该金融机构的稳健性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调整。

从最近各银行的年报来看,这对于大多数银行来讲都能够达到80分,即使某些小银行达不到,由于容忍度T为4%,也就是说达到11%-4%=7%就至少能拿到48分。因此,我们认为该指标对银行的约束能力不算太强。b)杠杆率

评分标准:该指标在4%(含)以上则为20分,4%以下为0分,中间没有插值法过渡,因此,该值标比较刚性,如果达不到4%则无法评为A档。

补充背景知识:杠杆率=机构持有的一级资本/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解读:从最近各银行的年报来看,这对于大多数银行来讲都能够达标。

2.定价行为。这也是一票否决的指标,若不达标(60分)则为C档。

评分标准:该指标直接引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就利率定价方面的相关评估结果进行评分。

解读:主要考察该银行有没有高息揽存之类的行为。

以上两个指标都是一票否决,即只要有一项不达标则为C档。以下的五个指标中,若只有一个不达标,还可以评为B档。3.资产负债情况。细分为三个指标:广义信贷(占60分),委托贷款(占15分),同业负债(占25分)。分别分析如下: a)广义信贷

评分标准:对于全国性重要性机构而言,广义信贷增速与目标M2增速偏离不超过20个百分点则为60分,若超过则为0分;对于区域性重要性机构,为不超过22个百分点;对于普通机构,为不超过25个百分点。中间没有插值法过渡,因此,该指标比较刚性。

解读:广义信贷指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的各项贷款、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存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款项的余额合计数。M2增速暂定13%,因此广义信贷增速控制在33%即可。这个范围应该说相当宽松,特别是对于基数已经较大的中大型银行。由于该指标的刚性,并且占60分的权重,一旦不满足则导致资产负债这个大类指标为不达标,因此各家银行肯定会尽量满足这一条指标。b)委托贷款

评分标准:和广义信贷一致。若没有该业务则为15分满分。解读:参照广义信贷。c)同业负债

评分标准:对于全国性重要性机构而言,同业负债占负债总额不超过25%为25分,同业负债占负债总额不超过33%为15到25分,同业负债占负债总额超过33%为0分;对于区域性重要性机构,有一点区别,即同业负债占负债总额不超过28%为25分;对于普通机构,同业负债占负债总额不超过30%为25分,其余相同。

解读:该指标严重影响银行同业业务,但是由于该指标的权重较小,仅占25分,并且具有一定弹性,完全可以将同业负债占比控制在33%以内,则得分为15分。同时,若前两项都为满分,则该大类指标的总分为90分,满足A档的要求。

4.流动性。细分为三个指标:流动性覆盖率(占40分),净稳定资金比例(占40分),遵守准备金制度情况(占20分)。分别分析如下:

a)流动性覆盖率(LCR)

评分标准:符合当期监管指标则为40分,不符合为0分,中间没有插值法过渡,因此,该指标比较刚性。目前的要求是2016年前三季度为70%,第四季度为80%。另外,村镇银行、外资银行分行以及资产规模小于2000亿元人民币的商业银行可不适用流动性覆盖率监管要求,按40分计算。

补充背景知识: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应当于2018年底前达到100%;在过渡期内,应当于2014年底、2015年底、2016年底及2017年底前分别达到60%、70%、80%、90%。因此2017年的前三季度应该是80%,第四季度为90%;2018年的前三季度是90%,第四季度为100%。流动性覆盖率=HQLA储备/未来30天资金净流出量。HQLA储备为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主要包括一级资产和二级资产,为现金、超额准备金或者高等级债券等。解读:由于一个月内到期的存款100%计入现金流出项,这对于用短期资金匹配长期资产的期限错配业务会受到一定影响。b)净稳定资金比例(NSFR)

评分标准:在100%(含)以上则为40分。在100%以下为0分。中间没有插值法过渡,因此,该指标比较刚性。

补充背景知识:净稳定资金比例=可用的稳定资金/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可以视为存贷比的升级版指标。存贷比仅考察静态的余额,净稳定资金比例将负债的来源和期限等因素一同考虑进去,会更加精细化。其作用可以降低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解读:相比传统的存贷比指标来讲,该指标对存款的稳定性做出了细分,和大中型企业相比较,零售和小企业的存款更为稳定,因此其转换比例较高,会引导银行更多吸收零售和小企业的存款作为更稳定的负债来源。c)遵守准备金制度情况

评分标准:遵守准备金制度则为20分,未遵守为0分。中间没有插值法过渡,因此,该指标比较刚性。

解读:该指标基本都会达标。按照上述分析,由于这20分几乎都能得到,那么对于银行来讲有两种较好的选择:一种是前两个指标都达标,使得该大类指标得到满分;另一种是前两个指标中放弃其中一个,仍然可以得到60分,不至于被评为C档。特别是对于某些银行,其余6个大类指标无法同时达到90分以上的时候,肯定无法评为A档,那么就可以选择在流动性这个大类指标中放弃一个分项指标,从而保持了业务的灵活性。5.资产质量。细分为两个指标:不良贷款率(占50分),拨备覆盖率(占50分)。分别分析如下: a)不良贷款率

评分标准:不高于同地区、同类型机构不良贷款率为50分;不高于同地区、同类型机构不良贷款率2个百分点且不高于5%为30-50分;高于同地区、同类型机构不良贷款率2个百分点或高于5%为0分。

补充背景知识: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贷款余额。同类型机构不良贷款率参照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公布的季度数据。解读:该指标并非银行短期可以调节的,更多是跟随宏观经济周期而波动。但根据目前各银行的数据看,该指标基本能得到较高分数。b)拨备覆盖率

评分标准:[150%,∞)为50分;[100%,150%)为30-50分;[0%,100%)为0分。

补充背景知识:拨备覆盖率=贷款减值准备余额/不良贷款余额。解读:监管机构对拨备覆盖率的要求一直是在150%以上,但近期在信用风险升高的背景下,多家银行都接近红线。据媒体报道,银监会正在研究动态调整该指标的最低监管要求,可能将某些银行下调至130%或者140%。但根据目前各银行的数据看,该指标基本能得到较高分数。

6.跨境融资风险。细分为三个指标: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超出上限的幅度(占60分),跨境融资的币种结构(占20分),跨境融资的期限机构(占20分)。分别分析如下: a)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超出上限的幅度

评分标准:未超过上限则为60分,超出上限的幅度每增加1个百分点,评分扣2分,扣完为止。

补充背景知识: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资本或净资产×跨境融资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其中,金融机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暂定为1。净资产方面,金融机构按核心资本计算。跨境融资杠杆率方面,金融机构为0.8。换言之,金融机构跨境融资的上限为核心资本的8成。

解读:主要针对有跨境业务的银行,目前几乎不是限制因素。b)跨境融资的币种结构

评分标准:本币外债占比不低于50%则为20分,低于50%的每减少1个百分点扣0.4分。

解读:本币外债即人民币外债,这是鼓励金融机构吸收境外人民币作为外债来源,以降低汇率风险。c)跨境融资的期限机构

评分标准:中长期外债占比不低于50%的则为20分,低于50%的每减少1个百分点扣0.4分。

解读:1年期以上的为中长期外债,这是鼓励金融机构吸收长期限外债,以降低期限错配的风险。

7.信贷政策执行。细分为两个指标:信贷执行情况(占70分),央行资金运用情况(占30分)。分别分析如下: a)信贷执行情况

评分标准:根据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结果等综合评估来确定,分数在0到70分之间。

补充背景知识: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根据当期的宏观经济状况和货币政策导向制定评估方案,涵盖面较广,目前包括促内需、调结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维度。以人民银行的测评为主。

解读:主要为了引导银行的信贷政策执行,要符合央行当期货币政策的思路。b)央行资金运用情况

评分标准:评估带有信贷政策导向性质的央行资金(包括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运用达标情况。评估期间机构未使用央行资金,可得基础分20分。评估期间机构使用央行资金,则根据央行资金偿还情况、利率、投向等方面综合评估。按时足额偿还央行资金本息:满分20分;达标20分,不达标0分。运用央行资金开展业务的利率符合央行要求:满分5分;达标5分,不达标0分。符合央行资金投向要求的业务累放量不低于央行要求:满分5分;达标5分,不达标0分。

解读:主要是引导银行的资金投向符合央行当前的货币政策目标。

1.3第三部分

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对银行业务最大的影响集中在以下九点: 1.低风险资产将受到银行青睐。由于资本与杠杆这个指标具有一票否决权,而其中的分项指标资本充足率占80分,因此各家银行会把资本充足率作为头号指标来对待。该指标的分子是机构持有的资本,是短期内难以调整的。分母为风险加权资产,是可以在短期进行调节的。那么,各银行会通过对资产的重新配置,达到降低风险加权资产总额的目的。因此,低风险资产将更加受到银行的青睐,比如高等级债券、银行承兑汇票等。

2.高息揽储的行为将受到遏制。目前从形式上已经基本实现了利率市场化,贷款以及一年期以上的存款利率已经可以由银行自主定价。但为了防止银行间恶性竞争,央行对各银行的定价行为给予了十分重要的分量,将使得高息揽储的行为进一步受到遏制。3.信贷规模腾挪将成为过去式,主动管理能力变得更重要。由于从合意信贷管理升级为广义信贷管理,口径扩大之后,使得过去几年大行其道的规模腾挪将不再有价值,银行会更注重资产本身的风险和收益,而不是用通道进行监管套利。那么对资产的主动管理能力将是未来各家银行竞争力的体现。

4.对于中小型银行来讲,依靠同业业务高速扩张的机会将越来越小。这是由于受到资产负债情况这个指标的限制。过去几年,特别是中小银行,由于网点较少,靠传统的吸收存款进行规模扩张变得很困难。转而依靠同业负债和同业投资来进行规模的高速扩张成为最佳选择。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和平安银行是其中的代表,其商业模式也一度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模仿。但是,未来在MPA体系内,将很难再现这种依靠同业业务带动银行高速发展的模式。因为将受到广义信贷规模的增长率限制,以及同业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限制。

5对于中大型银行来讲,同业业务仍然是重点。尽管如上述所分析,同业业务的扩张受到了规模的限制,但该限制比例仍然非常宽松,特别是对于中大型银行来讲,其基数较大,增长空间仍然很大。广义信贷的同比增速可以控制在33%以内,同业负债比例可以控制在33%以内,仍然可以评估为A档。这个比例可以说相当宽松。

6.靠短期负债和长期资产进行错配的业务模式将受到影响。受到流动性指标的限制,将对银行错配业务产生一定的影响。过去几年,由于资产收益率快速下降,而银行的负债成本下降较慢,使得错配业务在同业中盛行,还一度导致了2013年6月的钱荒事件。用短期负债和长期资产进行错配的期限套利业务成为很多银行的利润增长点。但是在MPA体系下,对流动性指标的管理,将使得该类业务受到一定影响。

7.银行承兑汇票再次受到青睐。这是因为资产质量指标的限制。目前大多数银行的资产质量都濒临红线,不良率和拨备覆盖率一直是跷跷板的两头,但现在谁都按不下去了,为了保证数据上的达标,银行承兑汇票会再次得到银行超配,这是因为银承可以计入信贷规模,但几乎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如果其他数据不变的情况下,增加银承的配置,可以降低不良率,这是显而易见的。8.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在跨境融资风险的指标里面,引导银行更多的在境外配置人民币负债,将作为境外人民币回流的一个良好渠道,这能够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MPA案例教学的认识与体会 篇3

关键词:公共管理硕士;案例教学;公共经济学

案例教学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得到普遍认同的有效教学方法。为了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在MPA研究生的培养中,正在大力倡导和推动案例教学的发展。目前,案例库的建设在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已经率先启动,全国承担MPA培养任务的教学单位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统一安排下,也都开始了教学案例的编写和应用。笔者在MPA教学过程中,长期担任公共经济学课程的讲授工作,并在案例教学方面进行了必要的实践探索。为此,拟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MPA案例教学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

一、案例教学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法

MPA是目前我国专业研究生学位教育中以有工作经验为前提的教育项目之一。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同,我们培养MPA学生的目的在于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作中面对的实际问题。而案例教学的功能也正是为了学生借助于案例,更加生动、具体地来认识和理解某一理论的内涵与意义,以避免完全从理论到理论,给学生以艰深晦涩的感觉。事实上,理论就是在大量实际问题基础上的抽象,脱离开实践的理论是无法得以确立和被人们所接受的。同样的道理,一种通过大量事实研究而发现的理论,也必定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以公共产品理论为例。在公共经济学课程里,公共产品理论是一以贯之的理论,而且,在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等课程里,它也是最基础的理论之一。我们要求学生必须切实理解公共产品存在的基本条件、公共产品的种类、公共产品的功能、公共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以及公共产品的提供机制等完整的公共产品理论体系。作为MPA学生,其主体来源于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门,他们每天的工作与社会公众的利益紧密相关。无论是税收的征管、公务员队伍的建设、政府机构的组织、市场运行的监管、国家主权的维护和外交活动的安排,还是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市政建设与管理等民生工程需要的满足,都是依托于公共产品来实现的。作为公职人员,有责任科学理解、准确把握自身所从事的工作究竟是怎样和公共产品联系起来的?如何做自己的工作才不违背公共产品本质的内在要求?大到一项改革政策的出台、一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小到办公室使用的一张打印纸、一支笔、一个电话,一个负责任的、称职的公务员都需要为了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断追求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或者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公共利益。但是,在实践当中,很多问题并不像理论分析一样那么纯正,尤其对于公共管理领域而言,任何一项政策和制度的制定、税收负担的变动、预算支出的安排、教育和卫生体制的改革等,往往都会受到非正常化的因素所影响。因此,如何使学生们正确理解公共产品理论,建立符合公共产品性质要求的改革方案,同时又要审时度势,不完全拘泥于理论的约束,以保证改革方案能够得到切实的贯彻实施,收到积极的成效,必须经过慎重研究才有可能实现。以这样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法考虑推进管理工作的思路,在许多政府管理干部当中无疑还有明显欠缺。案例教学可以充分利用主讲教师的专业理论和实际调查方法,通过解剖学生们所熟知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将专业理论运用到实践的方式和方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案例教学的环节选择

作为一门课程,包含着诸多的理论知识点。是否每一节课都要以案例教学的方式来进行?目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一致。据我和一些校内外同行的交流来看,许多人并不赞同每一节课都采用通过案例实施教学的过程。大家所考虑的因素在于,案例教学的目的既然是对理论问题的现实解释,那么,必要的理论知识点也需要在案例教学之前,给学生一个较为系统的梳理。特别是考虑到我们面对的学生群体,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在本科阶段缺乏经济学、管理学的学习背景,有学文学的、学历史的、学艺术的,也有不少学理工的、学医学的。很显然,这些学生都缺乏最基本的公共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如果直接采用案例教学,由学生针对案例进行讨论,将无法保证他们的讨论可以做到用专业的思维去认识和理解问题。这样的讨论效果是否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呢?答案是否定的。作为研究生层次的人才培养,我们的培养过程需要给学生以更多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的空间,摆脱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尤其是MPA学生,他们都是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有些案例可能就是他们所经历的事情,或者和自己工作的性质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通性。因此,让他们以互动的方式参与讨论,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有好处的。但是,从已有的教学经验看,如果学生们事前没有明确的相关理论基础,讨论过程就容易出现凭个人盲目判断发表看法的情况,很难保持讨论过程的理性。这就如同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上的盲目性,那些不以明确的理论基础为依据写出的论文,发生跑题的现象并不少见。这种现象反映的好像是论文质量有问题,而实际上是作者对研究题目的不熟悉和对研究工作的不投入导致的结果。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求学生写毕业论文时应该提出理论依据的原因。案例的讨论同样如此。

从这样的分析出发,MPA案例教学环节的选择,最好是要保持与理论教学的彼此照应,而不是一股脑地在所有课程上都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以公共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为例,教师通常会偏向选择一些环境污染之类的负外部性问题作为主要的教学案例。当案例讲完后,学生们对这种案例可能会有很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教师的总结和理论概括后,会对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加深自己的理解。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对于那些缺乏系统理论知识的人来说,可能他们的理解仅仅就停留在了这类负的外部性问题的认识上,而对于一些正的外部性问题和其他负的外部性问题,很难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但是,如果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首先将外部性理论作了较为精准的讲授,并且对正负两种外部性的存在进行比较,提示一些相应的简要例子说明,然后再有专门的案例教学来支持,就会使学生们的讨论有能力做到有的放矢,减少讨论的盲目性,提升案例讨论的价值。

当然,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个问题是必须考虑的,这就是案例教学的频率问题。从大家的经验看,安排一场案例教学课程,需要做很多事前的准备工作,也需要在讨论中给学生们以充分的讨论空间和时间。一次课程下来,可能大多数情况下都在2~3个小时之间。由于MPA教育的对象都是在职人员,在学习形式上一般不脱产,每一门课程总的学时安排都相对比较短。如果要保证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之间的相互支持,就必须妥善考虑一门课程当中究竟安排多少个案例是比较适宜的。以笔者之见,在一门较为成熟的课程上,安排3~5个案例是基本合理的。而在不成熟的课程上,可以循序渐进,起初安排一个案例,待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之后,再逐渐增加新的案例,可能效果会更好。生硬地强调案例教学数量,对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教学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课如同在课堂上演出的一部大戏,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学案例则是剧本。一部好看的大戏、有内涵的大戏,不只是导演和演员水平高,关键还是在剧本写得好。教学案例课同样如此。要让案例课上得既生动活泼,上出水平,上出深度,又不是走马观花,只图热闹,流于形式,除了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之外,必须在教学案例的选用上精挑细选,或者精心打造。到目前为止,在全国大部分MPA培养院校,案例教学工作还处在刚刚启动阶段,对于案例的编写方法都还比较陌生。为了使案例教学能够收到理想的效果,一些院校和教师直接选用了国外被公认为好的案例。应该说这是一种理性的选择。MPA教育发端于欧美国家,在如何办好MPA教育上,这些国家也经历了一个逐渐摸索和成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案例教学被引入课堂教育,是职业化学位教育的一大创新。事实上,他们对案例的编写与选择,也经历了一个不断优化和提高的过程。因为在任何课程上,能够用来表达理论知识点的案例都是广泛存在的。但是,并不是任何事实都可以作为案例用于教学的使用,也不是所有案例都可以产生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不断挑选和编写适用的案例,将某些案例打造成百学不厌的精品,成为很多有志办好MPA教育的人们不懈的追求目标。

但是,MPA教育培养的研究生主要是服务于本国的公共管理工作,无论是国家间的社会管理理念还是公务员所处的工作环境,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别。虽然在我国的公共管理工作中,公务员和管理干部可以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技术为我所用,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两个基本制度,加之社会文化之间的差异,对每个人做好自己的管理工作都提出了特殊的工作要求。因此,作为MPA学习案例的选择,应该在学习借鉴国外案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编写我们自己的案例。客观地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我国的政府管理和其他公共部门的管理,都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管理体制、管理文化、管理伦理、管理组织、管理方式的变革,富有教育价值的案例比比皆是。大量的改革项目和工程、不断暴露出来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层出不穷的信息技术应用,为我们思考政府在改革和发展中如何进行科学的决策、如何正确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如何有效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有效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等,都为我们编写出具有本土色彩的、现实生动的案例,提供了很丰富的素材。在“公共经济学课程”上,国家行政学院董小君教授基于外部性理论编写的中国如何治理雾霾的案例,经过多次课程使用,得到了很多高校教师的肯定。河北大学也已经开发出“中国政府预算公开为什么这样难?”“竞技体育是否需要“举国模式”?”“邢台市县级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等一批反映公共产品理论、预算管理理论、公共支出理论的案例,课堂使用的效果良好。这充分说明,MPA案例教学选择以本国公共管理实际情况为题材的尝试,是能够满足教学实践需要的,值得鼓励和推广。

MPA模式 篇4

在我国,伴随土木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工程建设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结构形式,但是混凝土结构仍是我国工程建设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钢筋的需求量依然很大。400 MPa级钢筋自1996年被推广以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打破了335 MPa级钢筋统治行业用钢30年的局面。但随着《设计规范》[1]的颁布,500MPa级钢筋也将逐渐成为国家大力推广使用的钢筋之一。

目前,在发达国家中,400 MPa级钢筋以下的钢筋品种已经不再生产和使用了,多采用400 MPa级钢筋及其以上的高强钢筋。欧洲规范EN 1992-1-1∶2004允许纵向受力普通钢筋的最高屈服强度已达600 MPa[2],美国规范ACI318-14允许纵向受力普通钢筋的最高屈服强度为550MPa[3]。而我国《设计规范》于2010年才把500 MPa级钢筋作为主要受力钢筋来推广[1]。经过近6年的发展,我国在500 MPa级钢筋研究和推广方面也有了长足发展。目前,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会有400 MPa和500 MPa级钢筋并存发展的状况。本文对400 MPa和500 MPa级钢筋的化学成分和基本力学性能做简要对比。

2 400 MPa和500 MPa级钢筋的化学成分的对比

为获得性能优良的400 MPa和500 MPa级钢筋,一般采用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微合金化工艺和轧后余热处理工艺,即在原含锰(Mn)、硅(Si)的低合金钢中添加铌(Nb)、钒(V)、钛(Ti)等微量元素,并通过热轧来提高钢筋的强度,或者采用HRB335级钢筋的成分,通过轧后余热处理工艺提高强度。部分学者认为:余热处理所获得的强度是由钢筋表层硬化而得,性能不稳定,所以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在我国的建筑业中,绝大多数用户选用热轧钢筋[4,5]。HRB400 MPa和HRB500 MPa级钢筋化学成分的对比见表1[6]。

%

注:碳当量(%)Ceq=C+Mn/6+(Cr+V+Mo)/5+(Cu+Ni)/15。

由表1可知:400 MPa和500 MPa级钢筋区别主要在于化学成分中碳当量Ceq值的不同。另外,国家标准GB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对化学成分只规定了上限值,而对下限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对下限有所限制,在实际的应用中,必须对下限做出规定,否则很难满足性能的要求。当然,对400 MPa和500 MPa级钢筋各个化学元素下限值的要求也各不相同[6]。

3 400 MPa和500 MPa级钢筋的基本力学性能的对比

HRB400 MPa和HRB500 MPa级钢筋基本力学性能的对比见表2[6]。

HRB500 MPa级钢筋相对于HRB400 MPa级钢筋有比较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如下。

1)强度高。HRB500 MPa级钢筋相对于HRB400 MPa级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提高了25%,抗拉强度标准值提高了16.67%,抗拉设计强度提高了20.28%。由此可知,HRB500 MPa级钢筋有更高的强度,同时具有更佳的安全储备。

2)塑性好。虽然强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HRB500 MPa级钢筋和HRB400 MPa级钢筋一样,延伸率仍然保持得很好。

3)可焊性能好。当含碳量超过55%以后,钢筋的可焊性能会很差。由表1可知,HRB500 MPa级钢筋同HRB400 MPa级钢筋一样,含碳量都在0.25%,可焊性性能都控制得较好。

4)经济效益明显。由于HRB500 MPa级钢筋塑形性能和可焊性保持得较好,强度相比HRB400 MPa级钢筋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在工程建设中利用HRB500 MPa级钢筋取代HRB400 MPa级钢筋,不仅可以节约钢筋用量,减少资源浪费,还能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要求,提高经济效益[7]。

4 建议

500 MPa级钢筋相对于400 MPa级钢筋在很多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国家应该大力推广500 MPa级钢筋在建筑行业上的使用。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随着高层、超高层、大跨度和抗震建筑等结构的发展,500 MPa级钢筋也会越来越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尤其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600 MPa级高强钢筋列入规范之时,我国广大科研工作者更应该积极对600 MPa级钢筋进行研究,力争在短期内对600 MPa级钢筋的研究有所突破,逐渐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接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500 MPa级钢筋替代400 MPa级钢筋是大势所趋,500 MPa级钢筋相比于400 MPa级钢筋具有强度高、塑性好、可焊性好、经济效益明显等特点。同时,对于600 MPa级高强钢筋的研究工作也需要跟进。

参考文献

[1]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EN1992-1-1.Euro-code2:Design for concrete structuresPart1:General rules and rules for building[S].

[3]ACI Committee 318.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 for structural concrete(ACI 318-14)and commentary(ACI 318R-08)[S].

[4]赵海花.400 MPa和500 MPa级钢筋高温下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08.

[5]苏鹤洲.HRB400热轧带肋钢筋生产工艺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6]GB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S].

自我介绍mpa 篇5

Second, i will introduce my major in the major is Biological Engineering in xxx has a great relationship with biology relationship can be shown with an example: Just like a river,biology science,which often finds new discoveries and theories, is at the head of the my major,which lays more stress on practical use, seems to be at the end of both of them interact well enough,the discovries and theories in biology science can be soon turned into products in all of the modern

Four years’ university education gives me a lot of things to learn,a lot of chances to try,and a lot of practices to improve teaches me not only what to study and how to think,but also to see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al ability (such as doing expriment as much as possible). In the university life,i have made many good help me improve my study and research ability, do ererything just like a man,and often give me good example to

Besides what i have introduced myself above,i also have many interests in my spare like playing football,which is an effective way i think to improve my body health,and it can teach me how to join in a group and deal with other and writing is another favor to

MPA模式 篇6

关键词:MPA论文规范;公共管理;应用型研究生

公共管理硕士(MPA)是适应现代社会管理日益专业化的要求而设立的,其培养目标主要为政府部门及其他公共机构培养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与分析等方面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我国MPA是2000年设立的第10个专业学位,国务院学位办在10年中先后批准了四批高等院校共100所大学作为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院校。1999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明确规定:“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同管理类其他硕士学位相比,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同,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招收对象、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以及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有特定要求和质量标准,区别于教学、科研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强调直接面向公共管理领域实施专业学位教育。”1]这表明MPA专业学位的教育培养模式,与一般的学术型硕士培养的目标、特点和标准应该有所区别。MPA的教育培养模式的导向应为公共管理专业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在公共管理应用型导向的教育培养中,MPA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是高校培养水平的综合体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论文的相关要求是“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的管理实际。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成果,也可以是高水平的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论文应体现学生运用公共管理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分析与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1]这一要求为MPA学位论文规范指明了大方向,然而关于MPA学位论文的具体标准,MPA学位论文从选题、研究、写作、论文评审和论文答辩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目前国内各高校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范式,因此关于应用型导向的MPA论文规范和论文的全过程指导与管理成为公共管理硕士教育培养亟待探讨的问题。

一、MPA学位论文选题规范与管理

1.引导应用型选题。MPA学位论文选题更加强调其应用价值,应引导论文选题面向研究生任职的公共管理领域,运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分析解决我国公共管理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论文类型可以是管理案例分析、专题调研报告、政策评估报告及公共管理问题对策研究等。虽然一般不禁止写学术性论文,但为了避免空洞的理论堆砌、减少论文的重复率,保证MPA毕业论文的质量,对于没有第一手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为基础的学术型论文,要求必须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列明其理论创新点。

2.鼓励创新性研究。围绕MPA的培养目标,学位论文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2]。应用型的硕士学位论文,虽然不侧重于考察论文的理论创新深度,但是要考察论文是否能够提出工作实践中的新见解和新方法。为了使论文达到一定的深度,在论文选题中应选择适当的切入点,尽量使研究的问题具体化,从而充分地展现作者的个人观点。

3.规范论文开题报告。MPA学位论文研究方向确定之后,学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向导师组提交论文开题报告,即设计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论文选题的依据、研究内容与方法、该项研究的条件、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及可行性等问题进行论证的报告。通过阅读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包括一定数量的外文参考文献,按论文的类型选用不同的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一般应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新见解或新方法。选题和文献综述报告一般在3000字以上,并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4.注重开题指引教导。在学生提交论文开题报告之后,导师组要为其举行开题报告会,由学生对论文的选题特色、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措施、基本观点和预期成果等做出说明,并附上论文的写作大纲。导师组要对开题报告作出评价和指导,并作出“通过”或“不通过”开题报告的结论。经导师组讨论“通过”开题报告后,学生方可撰写学位论文。对不合格的开题报告,要提出具体修改建议并需延期半年后再次参加开题报告会;对通过的开题报告,导师组要提出选题方向性的修改建议和论文研究的具体建议,从而使学生在论文研究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二、MPA学位论文写作类型规范与管理

专业学位授予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职业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对职业实践领域的知识有创造性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反思实践的能力,对实践工作进行深度总结和提炼。因此,针对政府与非政府公共管理机构领域的管理特点,结合以公务员为主的公共管理者的职业特征,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要求,本文将应用型导向的MPA论文写作具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管理案例分析。围绕公共管理部门或机构已经发生的典型管理事件,运用公共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要求:①案例反映的内容必须真实,具有代表性;②论文具有作者所收集的第一手资料、访谈内容和统计数据;③案例分析要应用公共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将实践经验和教训概括、归纳、总结,并上升到理论分析层面;④论文内容结构包括引言、案例正文、案例分析、解决方案、结论。

2.专题调研报告。针对公共管理部门或机构现存的某方面具体问题,运用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通过部门或机构运行现状与突出问题的描述,以及统计数据深入而系统地分析挖掘,剖析问题及其成因,总结归纳或推论出结论,提出具体对策。要求:①调研分析的对象是公共管理部门或机构;②论文具有作者所收集的第一手资料、访谈内容和统计数据,样本描述客观、科学、准确,资料数据翔实;③调研报告要以事实为依据,在分析中要应用公共管理专业知识,结论和对策要有科学论证;④论文内容结构包括调研专题的背景与目的说明、国内外研究综述、调研方法和技术路线、调研样本的选取与描述、调研数据分析结果、相关对策建议。

3.政策评估报告。针对某项公共政策或公共管理方案的可行性或实施后果进行调研分析、综合评价条件、代价和效果,并提出具体对策或改进建议。要求:①以公共管理部门或机构的某项政策或管理方案为研究背景;②结合作者工作实践分析比较政策或管理方案的利弊得失,提出一定新的观点和见解;③政策评估过程要结合公共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评估过程具有逻辑性,对策或改进建议要有科学论证;④论文内容结构包括研究背景与意义、政策或管理方案说明、政策或方案比较分析及选择、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结论。

4.公共管理对策研究。针对公共管理部门或机构管理中的现实问题,深入分析原因,设计可行性解决方案,并进行方案的论证。要求:①研究目的是发现部门或机构现存问题、从而设计解决方案;②借鉴国内外理论模式和相关实践经验;③运用公共管理专业理论知识辨析问题、分析成因、提出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论证;④论文内容结构包括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问题描述、成因分析、备选方案的提出及筛选、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对策建议。

三、MPA学位论文研究流程指导与管理

自19世纪以来传統大学所固守的“一切为了科学和学术”的“洪堡理念”[3],在20世纪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大学服务社会的理念日渐成熟,并成为现代大学的一项重要职能。专业学位教育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服务学生至上的理念。

MPA研究生虽然主要是由公共管理人员这个群体构成,但是学生的学科背景、职业技能、工作职责和工作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学生尽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研究基础较差,很多学生没有受过系统的研究训练,加之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本身存在着诸如工学矛盾、与同学的沟通少、与导师见面机会少等问题,导致部分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完成论文研究,严重影响了论文的质量。所以,与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相比,MPA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更需要加强指导与服务。而研究生指导老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责任人,应该加强与在职研究生的沟通,了解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的合理性、可靠性[4],将导师的学术思想和技术方法渗透到学生的论文之中,从而提高论文的创新性和研究深度。为了加强学生与导师的沟通,需要通过制定MPA选择指导教师的流程、MPA论文研究和写作的流程,通过制度督促学生与导师的联系,加强导师对论文研究的指导与管理。同时,导师按照学术规范要求对MPA论文的内容结构及格式等进行详细的解析和指导,从而帮助在职学生更好地提高论文质量。

四、MPA学位论文的評审与管理

MPA的学位论文从开题至论文答辩的全过程有几个重要的审查环节,即论文开题评审、论文中期评审、论文预答辩评审和论文答辩的最终评审,从而避免学生出现方向性错误,确保论文质量(见图1)。其中MPA学位论文过程监督与管理中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加强论文中期检查。在MPA学位论文研究的中期,要求MPA研究生对个人论文的调研情况、已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尚需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方案、对学位论文预期目标的基本估价和发表学术论文情况形成文字报告,并交由指导教师审查。指导教师对研究生科研态度和进取精神、调研工作完成情况、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以及开展的研究工作是否达到“开题报告”中提出的预期要求提出具体意见。论文中期检查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

2.重视论文预答辩环节。目前许多高校的MPA预答辩或采取内部盲审、或启用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查违规抄袭现象、或论文直接送外校审查。我们认为论文预答辩评审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现问题来惩罚学生而是更好地提出改进措施来帮助学生提高论文质量。正如美国著名教育评估研究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所说:“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证明,而是改进”[5]。因此,对MPA在职研究生论文进行现场预答辩评审,评委对论文提出具体修改意见,使学生在答辩前的一个月内再次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有利于更好地提高论文的质量。

3.发挥实践导师的作用。公共管理应用型导向的MPA教育模式强调教育培养工作与社会实际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由公共管理实际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组成的实践导师队伍,正是实现这种结合的最好方式之一。MPA的实践导师既不同于学术型研究生校外兼职导师,也不同于工程硕士企业兼职导师,而是一种全新的导师类型。通过建立MPA教学实践基地,聘请有学识、有经验、有业绩的公共管理领域的专家和领导做实践导师,参与论文指导与评审,是对MPA培养质量的最好检验。

图1?摇 MPA学位论文评审具体流程

4.构建论文评价标准。根据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位论文选题要紧密结合公共管理部门或机构实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办法;学位论文应综合运用所学的公共管理及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反映出解决公共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内容要有新见解,或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学位论文坚持正确的学术方向,MPA研究生应遵守严谨学风、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等这些基本论文要求,分别从选题与文献综述、论文学术水平与实际价值、论文研究综合能力等方面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同时,MPA教育必须始终高度重视人才的能力建设,MPA教育要将人才的培养目标指向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研究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加大学生在论文研究中综合分析能力的指标权重。

5.建立优秀论文激励机制。为鼓励公共管理硕士(MPA)联系公共管理实际刻苦钻研,培养独立的科研能力,提高MPA培养质量,2003年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发了《MPA优秀论文评选办法(试行)》文件,某些地区的政府部门为鼓励公共管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也有相应的MPA优秀论文奖励办法。而高校作为MPA教育的主体,应探索MPA专业学位教育中优秀论文的激励机制,如选拔推荐优秀MPA论文参加省市、全国优秀论文评比,获优秀论文推荐的学生可获资助参加全国MPA论坛,MPA论文成绩优秀的研究生在优秀毕业生评比中予以加分等等。同时,对MPA论文的指导教师也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措施。通过建立以高校为本的MPA论文激励机制,充分行使高校MPA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在根本环节上保证MPA专业学位论文的质量。

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PA)的教育应该将研究生的能力以及他们未来在公共管理领域内的职业发展作为教育培养的核心。MPA学位论文在培养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毕业论文答辩是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强论文规范、提高论文质量成为各个培养单位的共识。公共管理领域的职业为多元化、人才的需求为应用型,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论文的规范应该比学术型研究生更加具体明确,所以学位论文的规范和管理不仅要着眼选题、研究、答辩等主要环节,还应该把握论文的类型规范,甚至从研究和写作的流程上予以指导。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应用型MPA论文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论文研究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才能最终提高论文的质量,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更多的宽口径、复合型、应用型的公共管理高层次人才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专业学位设置方案》.1999.5.

[2]尹蔚民.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努力推进中国MPA专业学位教育新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5):5-8.

[3]朴雪涛.英国专业博士学位教育发展的特征及启示[J].教育研究,2005,(5):77-82.

[4]钟细军.研究生学术论文质量的质、功、形分析与编辑对策[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53-155.

[5]王丽琴.高等教育评估与认证过程中的多重冲突[J].教育发展研究,2006,(22)21-24.

MPA模式 篇7

一氧化碳变换是粗煤气借助于催化剂的作用, 在一定温度下, 在变换反应器中与水蒸气反应, 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工艺过程[1]。在CO变换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气化方式制成的粗煤气成分组成、压力运行区间, 选择合理的工艺, 发挥不同气化方式的优势[2]。目前, 常压气化后的CO变换操作压力一般为<3.0MPa, 3.6MPa的操作压力多用于航天炉气化后, 粗煤气不需经过压缩的情况。而本文研究的3.6MPa变换位于常压气化后, 对于采用相似配置方式的工艺优化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1 装置现状

1.1 存在问题

某厂现有一套18·30装置, 设计生产能力18万吨/年合成氨、30万t/a大颗粒尿素。其中变换装置采用无饱和热水塔全低变工艺, 出口CO含量<1%, 操作压力3.6MPa, 目前蒸汽消耗880kg/t氨, 增湿水消耗755kg/t氨, 装置阻力降达到0.22MPa, 催化剂使用寿命仅2~3a。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 该装置存在蒸汽消耗过高 (总汽气比过大) 、运行阻力过大以及催化剂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1.2 原因分析

(1) 针对该厂存在问题, 对该套变换装置进行分析, 得到原因如下:

目前, 公司采用的全低变工艺为中低低变换工艺改造而来, 其中设备及管线的布置仍按照中低低变换工艺的设计方案, 并且在改造过程中又新增了部分管道, 所以设备间距小, 管线弯头多, 空间拥挤, 进而造成了该工段运行阻力大, 开车过程复杂且浪费严重等问题。

(2) 运行中因工艺设计原因蒸汽用量偏大, 主要原因在于各段变换率的配置以及添加蒸汽和冷激水的位置, 从现有运行数据来看, 变换三段和四段的温升仅为4℃和1℃, 变换率极低, 在能达到变换效果的前提下, 说明前两段变换率较高, 造成了蒸汽用量较大。

(3) 因工艺原因, 在进最后一段变换炉前使用~150℃锅炉水与变换气换热, 此温度在变换气露点之下, 造成变换气容易带水, 缩短了催化剂使用寿命。

1.3 解决方案

除以上问题外, 由于中低低改造成全低变后的设备不匹配问题, 设计性能有所下降, 达不到设计要求, 再次扩产改造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现有厂区空地新建一套处理能力27万t/a液氨变换工艺, 将原有变换拆除。

2 改造方案

2.1 设计条件

为了匹配其他工段设计要求, 系统压力不变, 仍为3.6MPa, 半水煤气流量120 000m3 (标) /h, 出口CO:<1%, 系统添加420℃、4.5MPa过热蒸汽 (与原工艺相同) 。原料气组成如表1所示。

2.2 工艺流程

压缩工段来的半水煤气, 先进半水煤气冷却器冷却到40℃以下, 再进丝网除油过滤器和除油剂炉净化除油。除油器上段装除油剂用于进一步吸附半水煤气的油, 以免堵塞设备、污染催化剂。

除油后半水煤气进入主热交与第二变换炉二段出来的变换气换热, 再进入中间换热器管内加热, 主热交后温度可以通过变换气副线调节阀进行控制。

出中间换热器后的半水煤气添加5.0MPa, 420℃过热蒸汽, 进入蒸汽混合器, 然后进入第一变换炉上段进行一段变换, 上段装有抗毒剂和少量Co-Mo催化剂, 抗毒剂的作用是脱除半水煤气中的毒物与氧。抗毒剂下面装有少量催化剂, 进行CO转化作用。一段变换后变换气经第一淬冷器180℃脱盐水冷激, 降温后进入第一变换炉下段进行二段变换, 出口高温变换气再经中间换热器壳程降温后, 通过第二淬冷器180℃脱盐水冷激, 进入第二变换炉上段进行三段变换, 三段出口变换气通过第二淬冷器180℃脱盐水冷激, 进入第二变炉下段进行四段变换, 四段出口温升至215℃, 出口CO<1%。

变换完成后, 变换气大部分进主热交预热半水煤气, 再通过锅炉水加热器, 小部分进冷激水加热器将脱盐水从80℃加热到180℃, 混合后的气体进脱盐水加热器, 将脱盐水由25℃加热到80℃, 变换气再经水冷却器降温至40℃去下一工段。

界区外来25℃脱盐水经脱盐水加热器加热到80℃, 大部分送出界区, 小部分经过冷激水加热器加热到180℃去第一、第二淬冷器对变换气进行降温增湿。

变换工艺流程简图如图1所示。

2.3 工艺特点

该全低变工艺具有如下特点:

(1) 设置两台半水煤气冷却器, 一开一备, 能够实现在线切换, 保证半水煤气温度降低到40℃以下, 有效的除去半水煤气中的水和油;

(2) 设置主热交前到变换一段入口前大副线, 该冷线能够有效调节变换入口温度, 提供床层飞温的解决方式;

(3) 设置三段喷水, 且使用180℃冷激水进行喷水增湿, 保证变换汽气比的同时, 对变换气直接增湿降温, 降低了蒸汽消耗量;以第三段喷水增湿为例, 图2显示了冷激水温度对变化气出口温度的影响, 其中列方向为变换气出口温度, 从中可以看出, 在喷水量不变的前提下, 喷水温度从100℃提高到180℃后, 变换气出口温度从170℃提高到了203℃。而在保证变换气喷水温度的前提下, 喷水量将减少28kg/t氨, 即为了保证同样的汽气比, 这部分水量需要通过添加蒸汽进行弥补。

(4) 设置开车升温硫化用大副线, 跨过硫化过程中不必要的设备, 降低了这些设备的设计要求, 节省部分设备投资;

(5) 变换最后一段使用喷水降温的方式, 且入口温度在~200℃, 降低带水的可能性, 保证催化剂使用寿命;

(6) 添加4.2MPa、450℃过热蒸汽, 并且蒸汽加入位置位于主热交后, 降低主热交腐蚀的可能性, 增加设备使用寿命。

2.4 主要设备

(1) 使用两台直径为4m的变换炉, 四段变换总压力降约0.05MPa (变换前期) , 降低了整个变换系统的压降;

(2) 由于整套变换装置设计压力偏高, 淬冷器设计使用复合板材料, 降低设备投资;

(3) 主热交和中间换热器使用折流杆形式, 有效的降低设备阻力, 该措施已在多套变换装置中得到应用。

3 结论

针对原有变换存在问题进行改造后, 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变换工艺改造前后结果对比如表2所示。

从以上表2可见:

1) 改造后变换工段设备数量减少, 流程更加简单;

2) 改造后蒸汽消耗减少, 吨氨蒸汽消耗量减少可达470kg, 降低了原料投入成本;

3) 改造后产量提高, 可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

4) 改造后运行阻力降低, 这部分得益于设备数量的减少, 在保证脱碳压力不变的情况下, 可以部分节省压缩机所需动力。

摘要:介绍了某厂现有3.6MPa变换工艺的运行情况, 分析了存在问题及原因, 提出工艺优化方案, 将优化结果与现有装置进行比较, 达到了降低蒸汽消耗、减小运行阻力、扩大产量的目的。

关键词:变换,工艺优化,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田旭, 曹志斌, 汪旭红.变换反应器技术进展[J].大氮肥, 2012, 35 (1) :13~16.

MPA模式 篇8

一、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民族地区院校的MPA专业首先作为一种通才教育, 是以广大政府机关或非政府公共机构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为培养对象, 重点突出“多维发展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设计, 旨在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强化业务技能, 从而培养出具备公共政策分析和公共管理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虽然我国民族地区院校开办MPA专业的历史不长, 但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很快, 尤其是近几年来民族地区各院校因时因地制宜, 从自身条件出发, 进行多方尝试, 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办学特色, 并展开了激烈而有序的竞争。为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 民族地区院校在培养MPA专业人才的探索实践中结合民族地区实际, 设置相应专业方向, 并根据培养目标设置面向民族地区的MPA的主干课程;探索并发现与东部地区的区别, 建立条块结合的专题式的教学体系;根据社会需求, 把核心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本位两种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让MPA人才更贴近民族地区工作的实际需求, 从而培养出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随着我国开办MPA专业高校数量和规模的发展, 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没有凸显其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 基本上效仿了其他特别是重点高校的培养机制, 从而导致了人才培养目标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需要相脱节。MPA专业培养涉及到公共管理专业的多个领域, 面对的是不同学科和工作背景的学员, 然而这样一个普遍适用的MPA培养目标难免会导致民族地区各高校一味空洞地、机械地去执行。再加上在安排知识教授及能力培养方面并无现成的经验, 只能是借鉴现有的公共管理类和企业管理类等专业课程, 结果内容交叉重复、专业性不强、定位不明确、学生学习目标模糊, 影响了学习的主动性。

(二) 人才培养方案缺乏民族特色。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导致在开展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上杂乱, 民族特色未能得到充分体现。目前, 在国内MPA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民族特色的课程及教学内容屈指可数, 民族事务管理这一学科方向没有得到普及, 不能适应民族地区的特殊需求, 不能做到“服务民族地区、服务地方政府”, 难以激发MPA学员的学习兴趣, 更不能有效通过所学知识来服务本民族发展。如此一来培养出来的MPA专业人才就会千篇一律, 无法体现出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人才培养的民族性和优越性。

(三) 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不足。国内MPA教育在民族地区实践教学探索这一方面的发展速度依然缓慢, 依然停滞于理论层面的学习, 范围也只局限于学校内部相关院系的口头探讨, 几乎没有借助民族地区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等力量的参与实践教学分析, 更很少委托学术机构展开专题探讨和学术沙龙活动。这种情况一方面导致没有充分利用民族地区院校丰富的学术资源来解决我国少数民族的区域公共危机管理和区域发展问题;另一方面也使民族地区MPA专业缺少实践探索和理论联系民族地区实际的能力。

(四) 人才培养方案不能体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目前, 民族地区院校MPA教学环节薄弱,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 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大战略的推进, 在地方经济、对外贸易迅猛发展的今天, 薄弱的实践教学环节已经不适应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MPA专业人才培养。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很多地区性民族公共事务缺乏有效管理和组织, 民族地区MPA人才培养方式却没有增强体现民族事务管理特殊要求的实践教学环节。在目前MPA教学案例库中, 涉及到民族地区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事务的案例少, 与民族地区MPA专业相配套的有关著作更是有限, 民族地区MPA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无法体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要求。

(五) 人才培养方案中没能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目前, 民族地区MPA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依然缺少创新点, 继续沿袭研究生教育的一般规律, 多集中在教室中, 采用普遍的老师台上讲、学生下面听的封闭、单向性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是太过局限于教科书上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 使用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 缺乏创造性训练。民族地区院校MPA人才培养模式是研究生层面的教育, 不是干部培训, 传统“填鸭式”式教学缺乏创新性, 已不适应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普遍存在没有及时处理好现代与传统教学手段关系的现象。

三、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人才培养发展建议

(一) 明确、合理定位是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的战略发展方向。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培养应该具备一个科学、明确又合理的定位, 以此凸显民族地区这一地缘优势的战略方向, 这是办好民族地区MPA专业的首要前提和基础。首先, 少数民族地区MPA人才培养在专业特色的建设方面应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 树立“地方区域特色, 服务少数民族, 辐射带动周边”的办学宗旨和教学理念。根据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发展要求, 认清并明确了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培养的特殊性, 以便充分发挥民族区域独特的地理和人文优势, 化弊为利从而逐渐形成独一无二的院校特色和办学优势。坚持在人才培养方面服务民族地区人民发展需要, 为民族地方政府培养理论加实践“双内行”人才;其次, 民族地区院校应致力于培养通晓民族地区风俗习惯, 能够适应民族地区环境的特色型MPA专业人才。通过设立区域经济、民族地方治理、民族宗教研究等研究方向, 针对民族地区发展出现的新问题, 培养MPA专业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分析思维和判断能力;最后, 在人才培养机制上,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调整教学方案, 增加民族事务管理内容, 增设民族特色课程, 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调动民族地区MPA专业学员的主动探索与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增强学生服务地方、服务民族的学习动力, 增加其竞争力, 从而凸显出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特色。

(二) 凸显民族特色是民族地区院校MPA开展教育的基础。目前, 民族地区的MPA院校涉及综合类、财经类、师范类等各类高校, 院校背景、院校类型、院校特色等的不同构成了民族地区院校开展MPA专业教育的条件和优势。一方面只有依托区域特色、院校特色、专业特色, 才能提供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培养的差别化和特色化培养。因此, MPA专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就是要充分考虑到民族特色这一独特优势, 通过不同院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共建, 发挥学科优势, 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的MPA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促进民族地区的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各院校的优势, 加大MPA专业的教育、教改课题资源的整合, 注重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特色的建设。这就要求民族地区院校客观分析实际, 理性分析潜在的优势与劣势, 然后进行科学定位, 坚持走一条地域性、民族特色的发展之路。事实上, 针对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 设置特色培养方向无疑会成为今后民族地区的MPA教育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 不断增强MPA的实践教学环节, 适应民族地区社会发展需要。MPA专业的学员由于具有实际的工作经验, 因此渴望将所学与具体的工作实践相结合, 同样对于民族地区院校的MPA人才培养而言, 与之相配套的社会实践显得更为现实和迫切。只有通过实地走访和观察研究, 才能真正察觉民族地区公共管理事务的疏漏之处, 从而做出科学的公共政策和公共选择。第一, 应从少数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环境的特殊性出发, 适当增强案例教学课程。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对各民族的习俗、禁忌及发展历程有了直观而深刻的感受, 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环境, 将所学公共管理知识同实际中的民族特殊性结合起来;第二, 安排MPA学员深入到特色的民族自治乡和村落进行入户访谈和实际调查, 全面了解当地居民的实际困难和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的建议, 了解群众所需所想, 从而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地制订民族公共政策, 维护人民利益, 为促进民族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打下扎实的基础。此外, 鼓励学生观摩少数民族的节日及宗教活动, 使之在与少数民族人民的亲切接触中能够感受到浓厚的文化熏陶和人文关怀, 从而跨越民族差异的鸿沟;在民族文化节期间,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活动, 增进学生的民族认知, 为大众提供服务。综上所述, 通过这些更具人文关怀的一系列实践教学, 激发MPA学员为民族地区和人民贡献力量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四) 增加能够体现民族地方案例教学的MPA专业课程。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的人才培养中的课程设计不应当是学术型研究生课程的大杂烩, 而是适应职业化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要求, 重新设计的一个培养体系, 因此在目标选择和课程设计上应有不同的选择和侧重。一是处理好民族地区院校MPA以教育核心必修课与方向选修课的关系, 特别是课程中应突出定量分析或经济分析及计算机知识的重要地位, 克服以往研究生培养中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历史知识多、现实分析少等弊端;二是在教学案例方面, 要收集整理案例库中与民族地区有关的相关典型事件总结教训进行案例教学, 使用网络技术进行远程教学, 注重在民族节日的特殊风俗习惯和风俗活动;三是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社会资源, 聘请当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成功人士以民族地区相关专题讲座、报告等教学形式来为MPA学员进行论坛或学术沙龙活动, 并引导和鼓励MPA专业学生从以往的公共管理经验中大胆开展讨论, 评价并总结经验和教训;四是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应尽可能依托本校优势学科, 整合学校资源, 应尽快邀请在管理一线的工作人员参与编撰具有民族地方特色、反映民族地区区情、民族地区公共事业管理规律的案例教材、著作;五是应该在案例教学中培养MPA专业学生公共服务、效率优先、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等理念, 深刻认识理念培养在教育和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五) 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利用远程网络进行MPA教学。民族地区MPA专业培养应坚持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协调, 同时必须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加以解决, 其中远程网络教学是应对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挑战的一项有效教学方式。由于民族地区院校MPA学员都是在职的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 由于工作、地域、交通等原因, 很多情况下难以将全部学员在统一一个时间集中起来固定学习, 因此远程网络教学便显得格外具有特殊意义。首先, 利用远程网络可以将宝贵的集中教学时间用于课程教学方面, 教师可采用图像、图表、数据、音响、动画等一系列多媒体手段制作教学课件, 并将教学课件置于网上, 便于学员下载与学习, 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其次, MPA学员可根据自己从事工作关注的领域不同, 擅长写作论文的方向不同而自由选择不同老师的课程、利用工作或业余时间分学段分课时进行系统学习。通过现代网络课堂, 学习时间更加自由, 学习形式更加灵活, 学习方式更加多样, 能与教师和学员进行在线交流及交流探讨。通过远程的信息化教育保证MPA教育的质量与教学进度, 同时又开辟了终身教育之路, 这些都应成为未来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培养与教学、探索的重要着力点。

四、结语

民族地区院校的MPA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件光荣而艰巨的事业, 在其发展和实践的过程中有经验可吸取也有不足待完善, 可谓任重而道远。各民族地区院校要围绕民族区域经济和民族特色发展尽早定位, 不断凸显和凝练MPA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首先, 民族地区院校MPA的学科发展要紧密围绕为民族地区培养治国理政的MPA专业人才这一主线, 切实确定MPA专业的未来的重点及其发展方向, 并且根据所属民族地方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不断调整MPA专业的方向和侧重点;其次, 要不断加强与民族地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组织的人才交流与共享, 在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活动中, 逐步增强MPA学员的价值认同和使命意识, 进而不断凸现MPA专业的专业特色和竞争力;再次, 民族地区院校在发展MPA教育时不仅需要具有本土化的知识, 同时也需要具备国际性的视野。在比较成熟的高校实行MPA专业的对外交流与学习, 鼓励到国外进行公共管理方面的观摩与见习, 吸取他国在发展过程中的优秀经验。

总之, 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的培养, 既要立足民族地区教育的现实关切, 又要紧随全国高等教育的前进步伐, 既要“走出去”又能“引进来”, 体现出国际思维、中国特色、民族特色, 如此才能够培育出“有为更有味”的民族地区MPA专业人才, 进而为民族地区培养干部和输送人才起到积极的人才储备作用。

摘要: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离不开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与经济振兴。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培养应立足广大的民族地区, 科学定位, 凸显民族特色, 不断增强MPA的实践教学环节, 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MPA专业人才, 从而更好地服务民族本地区;此外, 还应不断探索民族地区MPA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内涵、新途径, 以加强民族地区院校MPA专业培养的创新性、实践性与操作性。

关键词:民族地区,MPA专业培养,实践,思考

参考文献

[1]狄良川.民族地区高校的定位与发展策略[J].中国民族教育, 2010.Z1.

[2]李俊清.关于面向民族地区的MPA专业专业方向设置和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 2007.2.

[3]刘晗.民族地区地方高校专业建设的路径选择——以吉首大学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2.5.

MPA模式 篇9

1 细晶钢技术原理

细晶粒热轧钢筋是在热轧过程中,通过控轧和控冷工艺形成的细晶粒钢筋。其金相组织主要是铁素体加珠光体,不得有影响使用性能的其他组织(如基圆上出现的回火马氏体组织)存在,晶粒度不粗于9级[1]。常规轧制工艺铁素体晶粒一般为7~8级,直径为32~22μm,而控轧控冷工艺的铁素体晶粒可达12级,其直径为5μm。

控轧控冷(TMCP)工艺是指在稳定奥氏体区域(>Ar3)或亚稳定区域(Ar3~Ar1)内进行轧制,然后控制冷却,以获得细晶粒铁素体与珠光体组织、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的轧制方法。控制热轧后奥氏体再结晶的过程,对获得细小晶粒组织起决定性作用。根据热轧过程中奥氏体再结晶状态,控制轧制可分为三种类型[2]:奥氏体再结晶区控制轧制(轧制温度>950℃) 、奥氏体未再结晶区控制轧制(轧制温度为950℃~ Ar3)、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相区控制轧制(又称为热机轧制, 轧制温度Ar3~Ar1) 。

变形诱导铁素体相变理论,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控轧控冷技术,是超细晶钢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将轧制温度控制在奥氏体相变点A3附近进行变形,在现代热连轧机组轧制且变形速率较高条件下,塑性变形能不能完全被释放储存在钢中,变形中奥氏体能量升高,稳定性降低,未释放的变形能可以作为相变驱动力,促使奥氏体发生铁素体相变在更高的温度下发生,这种现象被称为“变形诱导铁素体相变”[3]。由于相变是在变形过程中,而不是在变形之后的冷却过程发生的,因而DIFT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传统的控轧控冷(TMCP)的相变则发生在轧后的冷却过程中。由于在铁素体形成过程始终受到形变的作用,使铁素体内位错密度增加,形成亚结构,产出动态再结晶, 使晶粒进一步细化和等轴化。在形变过程中,DIFT和铁素体动态再结晶连续、交叉发生,阻止铁素体晶粒长大。正是由于这个动态相变特征,导致相变产物铁素体的超细化,突破了原来的晶粒细化极限,将铁素体晶粒细化到5μm以下。

2 生产线的基本情况

棒材生产线由19 架轧机组成,采用150mm×150mm×6000mm 连铸坯生产圆钢和螺纹钢筋,设计年产量都为60万吨,最高轧制速度16 m/s。主要设备有:

(1) 1座蓄热加热炉,有效尺寸25m×6.74m,小时产钢量90t。

(2) 19架轧机,分为粗轧、中轧、精轧三个机组。粗轧机组7架,ϕ550×2+ϕ550×1+ϕ550×1+ϕ530×3,布置形式为平—平—立—平—平—平—平。中轧机组6架,ϕ450×6,平—立交替布置。精轧机组6架,ϕ350×6,平—立交替布置,其中K1、K3为平立可转换轧机。

(3) 4台剪机,分为粗轧后1号切头飞剪,中轧后2号切头飞剪,精轧后3号倍尺飞剪,冷床后8 330kN定尺冷剪。

(4) 2套水冷装置,分为中轧后水冷和精轧后水冷。中轧后水冷装置有2组水冷箱,长度各6米,最大供水量为200m3/h,水压为1.0MPa 。精轧后水冷装置有4组水冷箱,总长度20m,总水量500m3/h,水压1.8 MPa。

(5) 1套步进式冷床,10.5m×78m。

生产线工艺平面布置见图1,生产线轧机主要技术参数与轧制道次见表1。

1-加热炉;2-ϕ550×2+ϕ550×1+ϕ550×1+ϕ530×3粗轧机组;3-粗轧后测温仪;4-1#飞剪;5-ϕ450×6中轧机组;6-中轧后水冷装置;7-精轧前测温仪;8-2号飞剪;9-ϕ350×6精轧机组;10-精轧后水冷装置;11-倍尺飞剪;12-冷床测温仪;13-进式冷床;14-8 330kN定尺冷剪

3 试验工艺方案

对于连续式小型轧机,由于其孔型设计基本确定,各道次变形量改变比较困难,只能采取控温轧制。生产设备方面,全流程低温轧制生产细晶粒钢,对轧机、减速机、电机等设备的要求较高。为减少生产线的改造量,仅在精轧采用低温轧制。具体工艺方案如下:

(1) 控制加热温度,避免钢坯奥氏体晶粒粗大。

(2) 粗轧和中轧,在奥氏体再结晶区轧制,经过反复变形和再结晶,使奥氏体晶粒细化,为相变后生成细小的铁素体晶粒提供了先决条件。

(3) 中轧后采用穿水冷却装置,使轧件进入精轧机的温度,精确控制在临界相变点Ae3~Ar3之间,诱发了铁素体相变(DIFT),使晶粒细化。

(4) 精轧后采用穿水冷却装置,精确控制相变温度,阻止晶粒长大,确保转变组织为细晶粒铁素体和珠光体。

具体的工艺制度为:钢坯加热温度1 000~1 050 ℃;粗轧、中轧温度950~1 000 ℃;精轧温度(中轧后控冷温度)800~900 ℃;精轧后控冷温度(冷床自回火温度)800~850 ℃。

4 试验情况与分析

4.1 试验情况

考虑到设备情况,本次仅做ϕ25mm规格以下的试验,采用20MnSi钢坯试轧ϕ18mm和ϕ25mm HRB400细晶粒热轧钢筋各30t。试验结果是,ϕ18mm的细晶钢筋,铁素体晶粒度10~10.5级,尺寸为11~9μm,屈服强度为450~470MPa。ϕ25mm的细晶钢筋铁素体晶粒度9.5~10级,尺寸为13~11μm,屈服强度425~435MPa。各项性能指标达到GB 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标准要求。试样化学成分见表2。试验工艺参数见表3。试样力学性能与金相组织见表4。

4.2 试验分析

与标准要求相比,ϕ25mm细晶钢筋的屈服强度富余量偏低,原因是晶粒细化效果不仅受到精轧温度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精轧变形量的影响。本次试验,ϕ25mm规格钢筋低温精轧2道次,而ϕ18mm规格为低温精轧6道次,因此,ϕ18mm规格钢筋细晶强化效果明显高于ϕ25mm规格钢筋。

5 结语

通过对控轧控冷(TMCP)技术和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DIFT)理论的深入研究和综合应用,在连续式小型轧机上,进行了临界奥氏体区低温精轧和轧后控冷的新工艺试验,利用335MPa级的20MnSi钢坯,成功轧制出ϕ18mm规格和ϕ25mm 规格400MPa级细晶粒热轧钢筋。为企业实现高性能、低成本、资源节约型的工业化生产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技术成熟可靠、改造投资少,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0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2]李曼云.小型型钢连轧生产工艺与设备.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M],2003.

MPA模式 篇10

关键词:500钢筋,简支梁,变形

新Ⅳ级钢筋是指强度为500Mpa的热轧带肋钢筋,它具有强度高、延性好、可焊性好等优点。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已将HRB400钢筋列为现浇混凝土结构的主导钢筋,同时500钢筋已纳入《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标准中。在规范中,明文规定HRB335设计强度取值为300Mpa, HRB400取值360HRB,而500Mpa钢筋可以达到420Mpa。本文主要是通过7根以500Mpa级钢筋作为主要受力钢筋的简支梁的试验,并对其破坏形态及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其变形特点。

1 试验概况

1.1 试件的设计与制作

本试验共设计简支梁7根,试件的尺寸尽量与工程实际接近,以减少尺寸误差,构件截面尺寸为200×400的矩形梁,配筋见表1。在试件制作时每批试件预留3个100×100×100的立方体试块,并与试验梁进行同期同条件养护,在试验进行前在压力试验机上进行混凝土立方体抗压试验,以确定试件的强度。实测钢筋、混凝土的力学指标见表2、表3。

1.2 试验方案

试验加载装置和仪表布置见图2,所有受弯梁均采用三分点加载由千斤顶及反力梁施加压力,分配梁分荷;压力传感器配合便携式应变仪测定荷载值P。采用电阻应变仪测量钢筋和混凝土应变,钢筋应变位置在试验梁跨中纵筋处,纯弯段混凝土应变,采用混凝土应变片结合粘贴铜豆的方式。铜豆的粘贴以跨中为中点,五行三列分布,用手持式应变仪测量相应位置混凝土应变来验证平截面假定。挠度采用百分表测量,在支座和跨中布置。用肉眼借助读数显微镜观测裂缝。

注: (1) -反力梁; (2) -压力传感器; (3) -液压千斤顶; (4) -反力梁; (5) -试验梁; (6) -支墩; (7) -百分表。

2 试验结果

2.1 试验结果的分析与比较

加载过程及变形特点根据试验观测,500级钢筋混凝土试验梁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受力阶段:

开始加荷时,因为弯矩尚小,截面尚未开裂,构件表现为弹性变形特征,荷载稳定增长,从荷载-挠度曲线看,挠度增长近似为直线(图3)这时钢筋应力较小,钢筋及混凝土应变增长较稳定。但在临近开裂荷载时,构件表现出一定的塑性性能,虽截面还未开裂,但从挠度曲线看,挠度有较快增长趋势,这说明构件处于即将开裂状态。

加载约至20~30%极限荷载时,在试验梁纯弯段内或集中力附近出现一条或几条初始裂缝,裂缝宽度较小,这时,荷载-挠度曲线出现较明显的转折点,钢筋应力较开裂前明显增大,荷载-钢筋应力曲线也有转折,因为受拉区部分混凝土退出工作,开裂部分混凝土承受的拉力传递给钢筋,钢筋应变变化明显并增大,继续加荷后,钢筋和混凝土应变进一步增大,裂缝条数增多,裂缝变宽,高度增大,挠度进一步发展,但这些变化均较稳定。可见,500Mpa级钢筋混凝土试验梁带裂缝工作阶段,受力性能较稳定。

加载约至90%极限荷载时,受拉钢筋应变均达到2500με,说明钢筋能够达到屈服。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试验梁会表现出塑性变形特征,挠度增长较快,裂缝增长也加快,这就标志着试验梁的受拉钢筋已进入流塑阶段,荷载变化不明显,但构件并没有立即破坏,从荷载-挠度曲线上看,出现一个较明显的转折点。

试验梁在加荷后期,裂缝均首先达到破坏标志(Wmax≥1.5),继续加载,裂缝和挠度进一步增长,最后在裂缝宽度很大的情况下,承载力下降或丧失。

2.2 实测挠度与计算挠度的比较

由试验中对混凝土应变的测量,500Mpa级钢筋混凝上梁截面应变基本上符合平截面假定。根据《混凝上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钢筋混凝上受弯构件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

挠度可根据构件的刚度用结构力学的方法计算。构件按最小刚度取用。结合本试验中构件,可采用下列公式:

,其中:Bs为短期刚度。

按照最不利情况考虑,正常使用荷载效应在设计荷载效应为1.267,计算出正常使用下试验荷载后(Mk/Mu=0.8),即可按上列公式计算各构件的对应跨中挠度,并与跨中挠度实测值(其中包括自重及加荷架产生的挠度)进行比较,各构件挠度实测值及计算值对比见表4。

从表中数据看到,各试验梁挠度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均为试验值偏大,实测值与计算值之比大于1,所以应对短期刚度Bs计算公式中的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进行调整。根据试验与计算结果对比,当fy=420Mpa时,各构件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Mk下,比值f'/fc的平均值为μ=1.130,变异系数为δ=0.092,可以将计算的挠度乘以一个1.130的扩大系数。根据调整后的梁挠度公式重新计算挠度,并与试验结果相对比,满足实际工程中对挠度的计算要求。

在工程设计中需要验算长期挠度来控制结构的变形,这就需要用长期刚度来计算挠度,根据长期刚度与短期刚度的关系:

, 在本试验中, 取可变荷载与永久荷载的比值Qk/Gk=0.5, 取可变荷载的准永久系数为0.5, 则, B/Bs=0.545本文试验梁的计算跨度为3200mm, 规范允许的其最大挠度为16mm。

所以,在Mk作用下的跨中短期挠度乘以一个系数就可以得到推算跨中的长期挠度:可以用长期刚度替换挠度公式中的短期刚度,并乘以1.130的系数进行计算,就可以得到试验构件在Mk作用下的跨中计算长期挠度,结果见表5。

从表中可以看出,500Mpa钢筋混凝土试验梁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长期挠度调整后的计算值除LW7梁的计算长期挠度稍大一点外,其余均小于挠度限值16mm (l0/200),可见500Mpa级钢筋混凝土梁的挠度还是能够满足现行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对挠度的限值要求。

3 结论与建议

1)试验结果表明,500Mpa级钢筋混凝土梁具有良好的延性变形能力,而且fy=420Mpa时,构件的挠度能满足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性能要求。

2)由于挠度的试验计算值小于实测值,按现行规范挠度公式对500Mpa级钢筋混凝土梁进行计算已不能满足工程的要求,建议对挠度公式进行修正。

参考文献

[1]过填海.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5.

MPA模式 篇11

超低碳贝氏体钢是国际上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大类高强度、高韧性、多用途、焊接性能优良的新型钢种,被国际上称之为21世纪钢种[1]。NiCrMoV系低碳贝氏体高强钢(屈服强度σy≈980MPa)[2],是我国最新开发用于深海的新钢种。与普通碳锰钢相比,该钢具有高强度、高韧性、低裂纹敏感性等特点。王东辉等[3]通过冲击试验对10Cr9Mo1VNb 钢进行了冲击断裂机理的研究,指出10Cr9Mo1VNb钢的破断过程为裂纹的萌生、生长及扩展。裂纹生长的机理是裂纹前沿和孔洞之间以颈缩聚合的形式相连;裂纹扩展的机理是裂纹前沿和孔洞之间以剪切裂纹的形式相连。苏钰等[4]对低碳含硅TRIP钢断裂机理进行研究,TRIP钢在圆顶冲压以及原位拉伸的断裂过程中,首先是等轴铁素体在拉应力的作用下内部产生滑移带,滑移带的方向与拉应力方向成45°角,由于铁素体晶界周围分布着贝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约束了滑移带的前进从而导致层错堆积,随着应力加大,逐渐形成微孔。微孔洞主要在铁素体中按一定取向扩展、贯通,形成裂纹。遇到硬质相贝氏体时沿其边缘行走;当遇到残留奥氏体时,应力集中促使残留奥氏体相变为马氏体,产生的相变诱发塑性变形松弛了集中应力,形成裂纹钝化,并且使裂纹扭折、转向继续扩展。目前对于新型980MPa级的低碳贝氏体高强钢焊接接头原位拉伸裂纹萌生与扩展过程尚未见相关报道。

本文采用扫描电镜(SEM)原位拉伸试验对新型980MPa深海用高强钢TIG焊接接头的裂纹萌生、扩展及连接直至断裂发生过程进行直接跟踪观察,探讨新型980MPa级的低碳贝氏体高强钢TIG焊接接头拉伸断裂的微观机制。

1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选用的材料是北京钢铁研究总院研制的NiCrMoV系低碳贝氏体高强钢(σy≈980MPa)。母材主要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89.10Fe-8.00Ni-0.79Mn-0.3Si-0.03C-0.003S-0.009P,是一种含镍8%、屈服强度达到可用于深海环境的高强高韧性的钢(不同温度下的拉伸性能如表1所示[5]),它是国内正在研发的新型钢种,并不是工程上广泛使用的9%Ni低温用钢,在组织及性能方面和低温用钢有明显的差别。这种钢在980MPa的高强度下仍有很高韧性,在使用温度范围内(-50~20℃)冲击功高于180J,韧脆转变温度低达-150℃,出现典型的POP-IN现象,即使在-196℃下该钢COD试验(焊接接头裂纹张开位移试验)仍达不到完全解理断裂[6],由此说明这种钢具有较好的强韧综合力学性能。焊接热影响区热模拟试验结果发现:在-50℃~室温下,1320℃加热快冷形成的粗晶区(晶粒尺寸为200~300μm)试件的冲击韧性优于900℃加热快冷形成的细晶区(晶粒尺寸为20~30μm)试件的对应性能[7],在室温下,1320℃加热的粗晶区冲击功达到193J,900℃加热的细晶区冲击功仅达到138J,这一异常断裂现象的结果如表2所示,T8/5表示热模拟试样温度从800℃冷却到500℃所需的时间。采用300A的电流、13V的电压、117mm/min的焊速及20kJ/cm的线能量进行TIG焊接,得到其实际焊接接头。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为:90.66Fe-6.34Ni-1.35Mn-0.73Cr-0.87Mo-0.05C。

1.2 试样制备

为了观察焊接接头不同位置的断裂过程,在长宽厚尺寸为550mm×200mm×20mm的TIG焊接板材上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3种试件形态和如图2所示的6种不同取样方式的试件。试件用数控中走丝线切割机DK7732E加工。

(c)大圆弧试样

在室温下将制备好的试样夹持在拉伸台上,采取手动加载的方式对试样进行加载,通过扫描电镜SEM S-520观察断裂过程、断裂起始点及裂纹扩展情况,着重观察原始缺口的扩展、缺口端部显微裂纹的形成与主裂纹的连接、微裂纹形态和分布。通过对拉伸后的断口进行观察,进一步分析其断裂机理,即研究拉伸断裂机理。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试验1 缺口根部位于焊接金属,并且缺口前沿韧带都是焊缝金属的试样断裂过程。这种类型的T1试样位于整体接头位置的宏观示意图见图2a,其详细断裂过程如图3所示。在加载过程中,随着载荷的增大,缺口根部前沿与加载方向成大约45°,由于剪切力的作用产生越来越多的滑移带,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并且有微裂纹萌生。随着载荷的增加,裂纹继续向前扩展,此时裂纹尖端出现大量新的微裂纹。当应力σ增大到519MPa时,

(e)T5试样 (f)T6试样

裂纹尖端出现钝化现象,其前方出现很明显的滑移带,塑性变形很严重,如图3a所示。应力达到最大值519MPa后接着载荷开始减小,裂纹从左边扩展,图3b所示是应力为509MPa时的情况,此时裂纹尖端又出现钝化现象。稍许增加位移量,裂纹从左边扩展,并且主裂纹前方出现如图3c所示的另一条短裂纹,出现很多微裂纹,接着,载荷自行减小,短裂纹与主裂纹连通,并且微裂纹扩展成如图3d所示的情况。图3e所示是稍加位移量后应力为453MPa时裂纹通过剪切力相互连接的过程,沿着厚度方向也可以看出在剪切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开裂。增大位移量,裂纹向右扩展,主裂纹先钝化,然后在主裂纹前方产生一微裂纹,裂纹相互贯通。这些过程不断重复。当应力为108MPa时,裂纹尖端再次被钝化,没有与其下方的短裂纹连通,而是在剪切力的作用下与主裂纹方向成大约45°的方向扩展,如图3f所示。随后稍许增大位移量,裂纹继续沿45°方向扩展,如图3g所示,能量并没有很快释放,直到应力值很小时整个试样断裂。图3h所示为试样的整个断裂路径。

(g)σ=12MPa (h)断裂

试验2 缺口根部位于焊缝金属,但是缺口前沿韧带上大部分区域为热影响区试样的断裂过程。试样T2(图2b)整体断裂过程与上面试样T1相同,如图4所示。首先在缺口根部起裂,然后塑性变形形成滑移带,再形成裂纹、裂纹不断连接直至断裂的过程。唯独不同的是,由于缺口前沿只有30%为焊缝金属,当裂纹前沿进入熔合线时,并没有沿着主应力最大的方向(即进入热影响区)一侧开裂而是偏离最大主应力平面偏向焊缝金属,最后在熔合线附近开裂,因此形成了如图4b所示的断裂路径。继续增大位移量,裂纹进一步扩展,随之能量很快释放,在很短的时间内,整个试样断裂。试样的具体断裂路径如图4c所示,可见断裂路径部分偏向焊缝金属,说明焊缝金属强度很低,有可能是接头的薄弱环节。

(c)断裂

试验3 缺口根部位于热影响区附近的断裂过程。试样T3(图2c)原位拉伸的断裂过程如图5所示。在加载过程中,当应力增大到426MPa时,产生了微裂纹1,

(c)σ=433MPa (d)σ=248MPa

并且与加载方向成大约45°角的方向有严重的塑性变形,裂纹1方向几乎与熔合线平行,但是它并没有成为真正的主裂纹,如图5b所示。随着载荷的增大,有孔洞出现,塑性变形变得更加严重,同时出现裂纹2,如图5c所示。整体扩展过程也与前面试样相同,但是也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个试样在断裂过程中也有离开缺口根部主应力最大的路径向熔合线一侧偏转的迹象,与右侧的微裂纹在剪应力作用下连接,如图5d所示。接下来,载荷自行减小,能量很快被释放,整个试样断裂。最终的断裂路径尽管仍然位于热影响区,但是仍偏向焊缝金属处,这些同样说明了焊缝金属处的塑性变形能力差,容易发生断裂。

试验4 缺口根部位于受热的母材附近的断裂过程。当缺口根部位于受热母材附近(图2d)时,其断裂基本上沿着主应力最大的区域,但仍偏向焊缝金属一侧,同时沿着厚度方向主要是剪断形式断裂,如图6所示。

(c)断裂

试验5 平板试样断裂过程。以平板试样T5(图2e)为例,当加载到561MPa时首先在与加载方向大约成45°的方向由于剪应力的作用出现一定的塑性变形,当塑性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时,出现颈缩现象。接下来塑性变形更加严重,颈缩更明显,出现微裂纹。然后微裂纹扩展,并且伴随着新的微裂纹产生,当颈缩达到一定程度时,能量迅速释放,试样断裂,如图7所示。在平板试样拉伸过程中,变形和起裂从焊缝金属中心部位(原焊缝与最后一道焊热影响区的边界)开始,试样最后仍以45°方向整体剪断,断裂位置仍在焊缝金属处,这些都说明了焊缝金属尤其是原焊缝是整体焊接接头的薄弱环节。对于大圆弧试样(T6)来说,最终的断裂仍然是以剪断形式断裂,

(c)547MPa (d)断裂

与平板试样断裂过程类似。

试验6 大圆弧试样断裂过程。对于大圆弧T6(图2f)试样来说,最终仍然是以剪断形式断裂,与平板试样断裂过程类似。当加载到616MPa时出现一定的塑性变形,塑性变形达到一定程度(624MPa)时,出现颈缩现象;继续加载,塑性颈缩更加明显,变形更加严重;最终颈缩达到一定程度时,能量迅速释放,试样断裂,如图8所示。大圆弧试样从焊缝金属中心部位(原焊缝与最后一道焊热影响区的边界)开始变形和起裂,试样最后仍是整体剪断,断裂位置仍在焊缝金属,这

(c)σ=598MPa (d)断裂

再次说明了焊缝金属(尤其是原焊缝)是整体焊接接头的薄弱环节。

3 结论

(1)平板试样最后断裂在焊缝金属处,这说明这种焊接接头的薄弱环节为焊缝金属处。

(2)直缺口试样的微观断裂经历了塑性变形、裂纹起裂、裂纹扩展、裂纹尖端钝化,直至试样断裂的过程。并且在裂纹扩展过程中,裂纹尖端重复钝化、扩展、再钝化、再扩展的过程。

(3)圆弧和平板试样是在剪切力的作用下经历塑性变形、颈缩、出现微裂纹、微裂纹扩展,直至试样瞬间剪断断裂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孙德勒,吴春京,谢建新.贝氏体钢的研究开发现状与发展前景探讨[J].机械工程材料,2003,27(6):4-7.

[2]张田宏,张俊旭,邓晚平,等.10Ni8CrMoV钢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和性能研究[J].焊接,2006(8):43-46.

[3]王东辉,刘江南,王正品,等.10Cr9Mo1VNb钢冲击断裂机理[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5,125(11):55-60.

[4]苏钰,符仁钰,李麟,等.低碳含硅TRIP钢断裂机理的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4):423-428.

[5]Du W S,Cao R,Yan Y J,et al.Fracture Behavior of 9%Nickel High Strength Steel at Various Temper-atures:Part I.Tensile Tests[J].Materials Scienceand Engineering:A,2008,486(1/2):611-625.

[6]曹睿,闫英杰,杜挽生,等.一种新型980MPa高强钢的弯曲断裂机理[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27(5):696-700.

上一篇:胸锁关节后脱位下一篇:实践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