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

2024-06-15

医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精选8篇)

医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 篇1

为进一步加强对重点患者的风险管理, 从2012年3月护理部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控制风险, 提高护理质量。以下是笔者对重点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一点体会。

重点患者护理风险原因分析

患者因素:护理风险评估不足, 特别是危重患者病情危重, 复杂, 变化快, 病情预见性有一定难度, 对患者的护理安全缺乏预见性, 容易造成个性应对预案措施无力;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少, 而对护士的宣教依从性差。

专业知识缺乏:病情观察不到位, 对专科用药作用、不良反应危害认识不足等不能为医生及时提供治疗依据和患者的病情变化, 延误宝贵的抢救时机。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 经验不足或技术操作不熟练和不注重语言交流或解释不耐心, 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和不满。

管理因素:制度不健全或有制度不执行, 业务培训不到位或不注重岗前培训, 缺乏逐级管理、监督、检查、指导, 缺乏环节控制,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护士职业法律意识淡漠、工作态度不严谨 (抢救时) 、工作责任心不强, 巡视病房不到位, 不能及时满足患者的需要, 实习、进修生带教不善。

医源性因素:医疗设备物品与环境管理不善, 不执行“五常法”管理或管理监督不得力, 急救药品、物品配备不完善, 不能正确地使用监护仪器或监护仪器运转不良, 抢救延误等;护理人员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护理不安全隐患警示标识牌使用不全;意外坠床、跌倒、烫伤、压疮、脱管等。

医护配合不协调, 协作能力不强以及沟通不良, 解说, 做法不一致。

护理管理实施方案

根据科室情况建立个性化护理安全管理规范: (1) 科室成立抢救小组, 做好应急预案, 制定抢救方案与抢救护理计划, 做好查对工作和抢救记录。护士长掌握了解重点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患方的心理与需求, 督促、检查各级护士落实护理措施, 并及时反馈护理安全防范效果。 (2) 加强重点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要求每班、每一位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要求严格执行相应的护理操作, 及时掌握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及需要, 满足合理的要求,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严密观察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 对本责任组的重点患者的治疗、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的落实做到心中有数, 及时准确完成各项护理措施, 及时做好护理记录。护理人员一旦发现重要或束手的并发症、合并症必须立即向主管医生、科主任、护士长报告, 并及时处理。 (3) 加强巡视, 落实重点患者管理规定, 对重点患者应加强床边巡视, 另外, 每天上下班前各增加一次巡视, 并做好床边交接班。医护交接班时, 详细报告重点患者情况。责任护士每天落实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 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做好患者的预见性护理。护士长每天执行“五查”即晨间护理后查、医嘱处置后查、上午下班前查、下午接班时查和下午下班前查等5个时间段必须加强督查, 护士长在日督查中对落实不到位的环节及时指出。例如, 护士长通过询问患者或家属, 了解护理分级制度的落实情况;输液、输血中严格实行查对制度, 身份识别制度;有关跌倒、压疮、烫伤、脱管等的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4) 强化高危环节的管理, 降低风险系数: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 安全管理不能忽视特殊环节, 如危重患者的护理严禁护生单独操作, 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或转至他科, 必须生命体征较稳定, 有医护人员陪同, 并做好交接工作;输血、护理安全、管道护理、护理记录等严控质量进行专项重点检查,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 限期纠正;对好发差错时段如夜班、中班、双休日、节假日弹性排班, 重点督查 (护士长值班督查) , 避免工作忙乱, 对于实习护士、新入护士、轮转护士等高危人群实行高年资护士导师制一对一搭配带教上班, 因人力资源不足, 及时上报护理部, 给予调配, 保证危重患者的护理安全与质量。 (5) 加强医疗资源管理, 创造安全的病房休养环境:抢救室内备齐完善的急救药品、各种无菌急救包、简易呼吸器囊、通气导管等抢救物品, 全院实行统一的“五定”管理, 抢救用物使用后及时清理, 归还原处、补充和交班等处理, 保持整齐清洁, 各类仪器定期保养、及时维修、校检呈完好备用状态。护士必须掌握各类仪器的使用方法, 抢救工作熟练;各科均使用护理警示标志牌, 如防跌倒、防压疮、防烫伤等, 提高护士及患者家属的风险意识, 有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1]。 (6) 加强学习培训:护理人员通过学习培训三基知识、专科知识、急救技术、护理技术操作, 提高业务水平, 熟练掌握本科疾病相关知识。护理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 才能及时观察到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 采取准确、有效的措施, 使患者转危为安, 保护患者的生命。护士长加强护理安全认识和安全决策学习, 护理人员要强化学习培训法律法规、安全态度、安全技能和风险安全知识、各类应急预案, 提高对风险的认识和增强责任心。护理人员必须具有安全意识, 才会时刻去关注患者的安全, 而患者安全了, 医护人员才会安心、安全。学习培训:核心制度、医德医风、各类应急预案, 增强护士责任心, 加强病情观察。 (7) 医生护士患者加强有效沟通, 责任护士与主管医生沟通, 了解患者病情, 预后情况, 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与家属做好沟通, 如病情、注意事项的交代, 了解患者及家属预期疗效, 满足重点患者及家属的合理要求, 当患者及家属出现不满时, 应耐心、实事求是的向患者及家属做出解释、慎重、认真的说服, 以取得他们的理解, 及时洞察纠纷苗头。医护对患者的治疗、预后、并发症的发生解释一致, 或者统一由主管医生解释。特殊患者特殊病情, 医护人员做好上报制度, 会诊制度, 必要时建议转上级医院。

护理部加强巡视检查工作:根据各科上报的重点患者, 科护士长对本片区各病房重点患者的护理工作展开检查, 包括各科重点患者的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如基础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安全护理工作有无缺陷是否完善;制度落实情况;护理人员对重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通过与科室护士长和护理人员沟通, 了解各科室在重点患者的护理方面存在的困难, 并给出解决意见;巡查过程中发现的不足之处及时反馈给护理人员, 并提出整改意见, 下次巡查时应重点检查整改效果。

建立重点患者护理管理考核制度:根据护理部巡查结果, 在每月的护士长会议上反馈。同时将检查结果与护理质量挂钩, 与绩效工资相结合。对于管理中的护理纠纷与投诉问题, 应制定相关的处罚处理规定, 以加强各科室护理工作的重视。

讨论

控制护理风险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我院护理部为针对重点患者的管理专门制定了相应的规定, 通过对重点患者采取前瞻性的护理管理模式, 实现对重点患者护理风险的早评估、早识别, 做到事先预防重点患者的护理风险, 寻找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尽可能地减少重点患者风险的发生。3年来, 全院共上报重点患者672例, 通过采取前瞻性的护理管理模式, 充分重视每一位重点患者的护理工作, 很好的落实了各项护理措施, 未出现护理纠纷和投诉情况。

摘要:重点患者是发生医疗纠纷较多的一个患者群体, 这类患者病情相对复杂、且易发生突然变化, 再加上基层医院的自身局限性, 使得此类患者的护理风险相对增加。为进一步加强对重点患者的风险管理, 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改善护理质量, 确保重点患者安全, 本文就重点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县级医院,重点患者,护理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胡原.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在潜在风险防范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 2013, 6 (4) :176-177.

医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 篇2

一、演练时间:2014年07月 日 时 分

二、演练地点:肿瘤放疗科病房

三、演练事件:放疗科30床李花诊断为:肝癌并全身转移。因疼痛难以忍受,不能接受现实而跳楼自杀。

四、演练目的:

通过情景模拟演练,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自杀的应急处理能力。要求当班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护理级别的巡查制度,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加强心理护理与宣教,杜绝不良事件发生。

五、参演人员:

演练负责人:XXX

放疗科当班医护人员:医生1人、护士2人

病人:1人

六、场景布置:

A、P班护士巡视病房,当巡视到该病房时发现病人爬上窗台,已跨过护栏往下跳。

七、演练流程

第一步: A、P班2名护士交接班后共同巡视病房,当巡视到该病房时发现病人爬上窗台,已跨过护栏,2名护士边叫病人边冲进病房,但为时已晚,病人已放手往下掉落。

第二步: A 护士立即报告值班医生,携带氧气袋及简易急救箱与医生跑到楼下,医生判断病人有无意识及受伤情况,必要时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P班护士报告护士长、科主任、保卫科并通知病人家属。

第三步:病人经抢救无效,医生诊断为临床死亡。在等待保卫科与相关人员到来前,保护好病人跳楼的病房内、外现场,杜绝其他无关人员进场,维持病房的正常秩序。同时做好病人家属的解释工作,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并完善相关护理文件记录,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

住院癌症病人自杀风险评估与防范 篇3

以前的研究也调查了负性生活事件类型与自杀行为的关系发现, 人际交往问题 (特别是感情问题) 、经济问题、失业和疾病是自杀未遂者所经历的最常见的事件[9,10]。癌症病人的自杀危险度几乎是一般人群的2倍[11]。据估计, 2008年世界范围大约发生了1 270万癌症病例和760万癌症死亡病例, 其中56%的新病例和64%的死亡病例发生在经济发展中国家如中国[12]。晚期癌症病人在诊治过程中承受身体与精神的巨大压力, 由于治疗无望, 难以承受的躯体痛苦, 生活质量显著下降, 而产生恐惧、抑郁和厌世情绪, 甚至自杀, 已成为社会自杀行为的高危人群[13]。抑郁症、自杀意念、谵妄和严重的焦虑在癌症病人中很常见, 严重时这些症状可增加病人的自杀风险, 需要立即采取干预措施[14]。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医院护士通常比其他医疗工作者花更多的时间与病人接触, 所以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对病人的心理治疗有明显的优势。然而, 当病人有强烈的自杀愿望时可能会掩盖绝望的心情, 尤其是如果病人觉得家人或照顾者可能会终止结束生命的方式来预防自杀行为的意图。故对住院癌症病人自杀风险进行评估与防范很有必要。

1 关于自杀

1.1 自杀的导因

适应失败、疏离感、愤怒或敌意、再结合的愿望或幻想、希望解除无助及无望的感受、一种求助的表达、保留面子或寻求更好的生活、末期或慢性疾病、精神疾病等。

1.2 自杀的高危人群

单身老年人、离婚或鳏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失业者、身体状况不佳者、独居者、物质滥用者、高职业压力者、青少年、慢性或末期疾病者、经常发生意外者、过去曾有自杀企图者、家中有人自杀身亡者等。癌症病人同时具有多重角色, 各种因素叠加, 加大了癌症病人的自杀风险, 护理人员应给予这部分人更多的关注。

1.3 自杀行为

(1) 自杀意念:有意念, 未计划; (2) 自杀计划:有计划, 未做准备; (3) 自杀准备:做了准备, 未采取行动; (4) 自杀未遂:采取了行动, 但未死亡; (5) 自杀死亡:采取了行动, 导致死亡[15]。

2 住院癌症病人自杀危险因素分析

2.1 危险因素

自杀行为永远不会仅仅归属于单一的原因, 自杀行为是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因素相互综合作用的结果[16]。 (1) 心理障碍:伴有抑郁症或绝望。抑郁症病人中有2/3的病人有过自杀意念, 其中有15%死于自杀, 反复住院或疾病反复发作者更易于自杀[17]。在癌症病人的一项研究中, 抑郁被确定为自杀的主要危险因素, 绝望亦会增加自杀风险[18]。 (2) 时间段:被诊断的第1年自杀危险性最高, 奥地利的一个癌症病人自杀研究结果表明, 癌症病人的自杀风险在被诊断的第1年内达到了顶峰, 之后逐渐下降, 这一结果与其他几个欧洲研究结果一致, 第4年至第10年间的自杀风险没有差别, 生存期达到10年以上的病人的自杀风险显著降低[19]。 (3) 性别:西方和中国不同, 男性较女性有更高的自杀风险, 男性的情绪障碍往往被忽视或轻视。 (4) 不同解剖部位的癌症:国外研究发现不同解剖部位的癌症的自杀风险不同, 肺癌病人的自杀风险最高, 然后是中枢神经系统癌, 接下来是食管癌、肝癌或胰腺癌[19]。 (5) 癌症的阶段:如晚期或转移性疾病的病人自杀的风险更高[20]。 (6) 疼痛:疼痛得不到有效控制, 长期的疼痛易使病人认为死亡才是唯一的解脱。但国外有研究发现, 疼痛与渴望在加速死亡或协助自杀意愿上很少或根本没有关系[21,22,23]。这一发现可能反映了国外能够通过研究机构对疼痛进行熟练地质量管理 (平均疼痛强度<5, 对应的比较好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 (7) 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如生活不能自理、截肢、直肠癌造瘘等。 (8) 老年肿瘤病人, Misono等[24]研究发现, >65岁的老年癌症病人自杀率是增加的, 这种风险的增加是随着年龄增长的, 老年人的风险最高。 (9) 缺乏信心, 对自身疾病不了解及治疗过程的苦痛使病人丧失与疾病战斗的勇气。 (10) 难以适应的角色转换;缺乏情感支持, 如家人对病人的关护很少、独居者;沉重的医疗负担。

2.2 有关自杀的错误认识

(1) 要自杀的人不会有任何预警; (2) 自杀的人肯定想死; (3) 自杀企图失败后, 自杀危机也随之解除; (4) 自杀倾向是天生遗传的; (5) 只有精神病病人才会自杀; (6) 只有极富或极穷者才会自杀。

2.3 自杀发生的时间及方式

2.3.1 时间

常选择陪人外出、休息或医护人员少、精力不足的时段, 如凌晨、午夜或午休时间。谢玉秋等[25]对癌症病人自杀发生时间进行分析后发现, 15:00~17:00自杀发生率较高。另外, 医护人员繁忙、无人陪伴的时候也是自杀多发的时间。有的病人在掌握到护士查房的规律后, 选择查房间隙达到自杀的目的。

2.3.2 方式

住院病人最常见的是高处坠楼, 其次包括自缢、吞服安眠药、割腕、投河等。与国内不同的是, 国外一项对3 180例采取自杀的癌症病人的研究报告, 发现一枪毙命是他们杀死自己的首选手段[26]。

3 住院癌症病人自杀的干预

3.1 自杀风险评估

循证医学的研究表明, 护理人员认为如果对所有病人进行自杀风险的评估, 自杀是可以被阻止的, 自杀意念一定会被有规律地检查到[27]。护士在自杀的早期评估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 他们需要有效的评估工具。多方收集住院病人的有关资料, 如病人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有无情感支持、经济状况、对癌症相关知识和自己病情的了解及躯体感觉等, 运用一些量表进行综合评估, 判断其自杀的危险性, 筛选出可能存在自杀危险的病人进行监控[28]。

(1) 痛苦温度计: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C-CN) 开发并已用于作为几种癌症人群心理痛苦筛查工具[29]。痛苦温度计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工具, 因为它可以用来开启谈论病人的痛苦和评估自杀的潜在的危险因素。 (2) 评估抑郁的工具:Beck抑郁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简明Zung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第4版标准;对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结构化临床访谈, 修订第3版 (SCID)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 在快速筛查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已经在国内外肿瘤病人中广泛应用[30,31,32,33]。 (3) 绝望对于自杀意念和完成自杀是一个强大的预报器[34]。绝望的评估工具有Beck绝望量表 (BHS) 。 (4) 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 评估最近1周和抑郁最严重时自杀意念和单独的自杀危险严重程度。 (5) 自杀风险评估量表。

自杀在癌症病人和病人家属间是一个很敏感的词语, 并且病人有强烈的自杀愿望时为了避免被医护人员、照顾者识别出可能会试图掩盖其自杀想法, 为了评估能够顺利进行和得到病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护理工作者在对病人进行自杀风险评估时, 尽量使用不出现“自杀”这一敏感词的评估工具。而抑郁、绝望与自杀之间有密切相关关系, 可以通过对病人抑郁、绝望的评估来预测病人的自杀风险, 并可对有症状的病人进行干预。

3.2 住院癌症病人自杀防范措施

3.2.1 入院关怀

同等对待每位入院病人, 热情介绍医院环境, 介绍主管护士及医生、病区主任和护士长, 安排病人与治疗效果明显的病人住同一病房, 鼓励病人互相交流取经。对病人进行抑郁、绝望的评估, 尤其是刚诊断的病人。研究表明, 病人在诊断后的第1个月有更高的自杀风险, 不幸的是, 此时, 护士与病人及家属间的专业关系可能还没有建立好[35]。

3.2.2 对有抑郁、绝望症状的病人进行心理干预

因为抑郁和绝望是不相同的, 临床干预可能需要针对这些问题选择。Needles等[36]提出了抑郁的康复模式, 抑郁病人如果拥有对正性生活事件的增强性归因类型, 即把正性生活事件归为整体、稳定的原因, 抑郁个体则更可能在发生正性生活事件时, 重获希望进而从抑郁中康复, 减少抑郁复发的风险。Johnson等[35]以52名临床成年抑郁病人为被试对象, Voelz等[37]以67名临床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病人为被试对象验证抑郁的康复模式, 其结果均支持该模式的假设。有一个普遍的共识, 有抑郁症的人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 即使身患绝症[38], 一个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绝望, 解决绝望的干预措施并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 是姑息治疗的一个重要的新前沿。心理干预如认知行为治疗针对悲观的认知的干预或以精神为基础的干预解决存在的问题如失去意义, 可能有助于减少绝望[39,40,41]。国家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组织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确定了绝症晚期的6点希望: (1) 治愈的希望; (2) 希望病情突然长期缓解; (3) 希望是一个无痛苦的存在; (4) 希望解决人际关系; (5) 希望自我宽恕; (6) 希望能记得很清楚。医护人员可以利用癌症病人心中的这些希望, 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 让病人看到希望。伴侣、家人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医护人员对病人及家属都应进行健康教育, 得到家属的理解, 让病人体会到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与家属一起帮助病人寻找到他们的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如今提倡灵性照护, 灵性照护模式提供医护人员与病人连接的框架;聆听他们的恐惧、梦想和痛苦;在治疗中与他们的病人像伙伴一样互相合作;通过治疗关系提供治愈的机会。这个治愈与临床治愈是有区别的, 它是指一个人在苦难、混乱、痛苦中找到安慰、舒适、联系、意义和目的。护理是根源于灵性的, 认识到虽然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或不再为社会生产, 他仍然是充满可能的。

3.2.3 其他

提高对自杀病人的急救能力, 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 加强相关科室协作, 对自杀病人进行积极抢救[42]。

摘要:恶性肿瘤病人的自杀率高于普通人群, 这需要肿瘤科护士有能力去评估此类病人的自杀风险并采取防范措施, 以避免住院病人自杀行为的发生。肿瘤科护士应意识到癌症病人存在更高的自杀风险, 对其自杀意念和行为进行系统筛查, 可以识别有自杀高风险的癌症病人和促进心理健康评估, 并给予支持和帮助。对癌症病人住院期间进行抑郁症的早期检测和绝望感的评估, 可以帮助识别那些最有可能自杀的病人。

服毒自杀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4例患者中,男28例,女26例;最大年龄89岁,最小年龄14岁,平均年龄为53.7岁,中青年占66.7%。

1.2 服毒种类

服用农药43例,服镇静催眠药类7例,灭鼠药类1例,其他药物3例。

1.3 服毒原因

家务琐事30例,占55.6%;婚姻、家庭问题17例,占31.5%;身心疾病3例,占5.56%;不堪虐待2例,占3.7%;其他2例,占3.7%。

2 自杀患者的心理特征

自杀者绝大多数是在不良刺激下,精神受到严重打击而采取极端消极行为,但无论是何种原因的自杀,都离不开以下几种类型的心理特征: (1) 孤独心理; (2) 恐惧心理; (3) 悲观失望心理; (4) 自卑心理。

3 抢救与护理

3.1 急救处理

(1) 迅速清除毒物,服毒自杀的患者在不违背洗胃禁忌时均应立即采取洗胃、催吐及导泻等急救措施。对于有机磷农药中毒者,及时更换被患者呕吐物污染的被褥及衣物,以减少毒物被皮肤吸收。 (2)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确保用药及时。 (3) 根据不同的服毒种类,选用相应的解毒药物。

3.2 护理对策

3.2.1 孤独心理

想自杀的人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孤独,认为谁也理解不了自己,谁也帮不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唯有自己最不幸、最痛苦,因此想以死来解脱困境。对于此类患者,医务人员要同情和理解他们,要仔细观察他们的内心变化,掌握心理动态,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时要合理安排家属和亲友探视,让患者最亲密的朋友用温暖的语言去劝慰、鼓励,使患者感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以解除烦恼和孤独,改变不良心态,激发生活的勇气。

3.2.2 恐惧心理

服毒患者都需要洗胃治疗,而插胃管又是非常难以接受的治疗护理操作过程,患者往往拒绝洗胃,还有一部分本来不想死的患者,担心自己的生命会有危险或者中毒后会留下什么后遗症。对于此类患者,除了要耐心向他们解释洗胃的重要性及中毒药物的副作用外,在护理操作中,特别是在患者的面前,做每一项工作都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技术熟练,动作敏捷,让患者觉得你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护理人员,让其有一种安全感,才会放心地让我们为其治疗。

3.2.3 悲观失望心理

服毒患者经过一系列的思想斗争,心理冲突不能自行调节,对生活失去信心,悲观绝望,思想上麻木、焦虑、神经质,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对于此类患者,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用不同方式进行心理疏导,了解其自杀的原因及相关的家庭、社会矛盾以便针对性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家属的工作,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问题,使其摆脱悲观厌世的消极情绪,尽可能地消除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克服自身的弱点,增强生活的信心。

3.2.4 自卑心理

患者服毒后往往有内疚感、自责心理,自尊心受到挫折,自我价值感丧失,会变得心情沮丧,有意无意地变得软弱无力。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关心、尊重、同情患者,充分利用语言技巧,运用一些安慰性、鼓励性、劝导性的语言,设身处地地理解和同情患者,通过换位思考与患者交流,给患者以诚恳的帮助。尊重患者的意见,肯定其在家庭和工作中的地位,使其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从自卑孤独的心理中走出来,正视现实和面对自己的困难,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体会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存在,从而克服自卑、焦虑等负性心理。

4 讨论

自杀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农村自杀率是城市的3倍,尤以农村女性为主。因此,目前首要的任务是加强对农药、安眠药、灭鼠药等药物的管理;在普通人群中开展心理卫生咨询教育,为其提供基本的精神卫生和预防服务。其次,对于服毒自杀患者,护理人员要理解和同情他们,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针对自杀者的不同情况,因势利导,因人而异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促其摆脱悲观厌世的消极情绪,消除其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医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基层医院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30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象纳入标准包括:已获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时间不少于3个月。300名护士中,均为女性;年龄21~46岁,平均(28.31±3.56)岁。本研究发放问卷调查表300份,有效回收问卷284份,有效回收率为94.7%。

1.2 方法

调查成员需提前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调查。对调查对象现场发放问卷,并对其进行统一指导,对调查对象不理解的地方需认真讲解。采用单独无记名的方式进行问卷填写,由调查人员对问卷进行当场检查,在调查问题无遗漏后对问卷进行回收。

本研究采用我院自拟的调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调查问卷由研究者根据本次研究目的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设计,并由相关专家进行审阅修改。调查问卷内容主要3个方面:(1)调查对象一般资料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职务等;(2)护士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的认知情况;(3)护士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的态度、行为及需求情况等。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的认知情况分为是否了解什么是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是否了解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即巴氏指数)评定表包括几项内容、是否能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正确评估等,其中护士了解程度采用0-10之间的数字进行表示,0表示不了解,10表示十分了解。

1.3 观察指标

调查基层医院护士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的认知度;分析基层医院护士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认识度的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通过对研究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选用SPSS17.0,分别利用(±s)和(%)对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进行表示,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的差异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与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基层医院护士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的认知现状情况分析

284名基层医院护士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的认知度情况如下: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的了解程度为(4.17±2.03);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即巴氏指数)评定表包括几项内容的了解程度为(4.01±1.97)。见表1。

2.2 影响基层医院护士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认知的相关因素分析

以是否了解什么是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作为单因素变量,经统计学分析,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及工作年限是影响护士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认知度的相关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基层医院护士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的态度、行为与需求情况分析

经对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基层医院护士学习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方面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网络,其次为教科书等;多数护士认为医院组织有关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方面的学习对其日常工作有帮助;多数护士认为在评估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主要是评估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其次为不熟练。见表3。

3 讨论

在临床上,分级护理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根据其病情及生活自理能力,医护人员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方案,目前临床将护理主要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与三级护理[4]。目前临床上对患者护理级别的制定主要是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制定,对于根据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分级护理制定情况目前尚无法体现[5]。在护理工作中,病情观察与生活护理时两个不同的方面,部分患者需要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生活的帮助,然而并不完全需要进行病情的观察,但是,针对上面这一情况目前分级护理制度并不能完全进行体现[6]。所以单纯通过患者疾病的病情对患者护理等级进行划分是不全面、不客观的,对于患者对生活护理服务的需求无法满足。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是确定护理等级的基本前提,也是护理诊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临床上对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估对患者进行分级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近年来,在基础护理学领域护士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逐步受到关注,但在临床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其应有的重视,进而对患者的分级护理实施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基层医院护士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认知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根据护士的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策略。

相关研究显示,在基础护理学领域护士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逐步受到关注,但在临床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其应有的重视,进而对患者的分级护理实施造成一定影响。本研究通过选取基层医院护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84名基层医院护士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的认知度较为贫乏,具体情况如下: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的了解程度为(4.17±2.03);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即巴氏指数)评定表包括几项内容的了解程度为(4.01±1.97)。有临床研究发现[7,8],影响护理人员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认知度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学历、工作年资、职能等。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及工作年限是影响护士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认知度的相关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基层医院护士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的认知度随着其工作年限增长极学历、职称的增高而逐渐提高,这就表明基层医院护士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的认知度与护士受教育程度以及工作经历存在一定的关系,分析原因可能与低年资、低职称的护士参与工作时间较短,社会接触面较为狭窄,经验较为缺乏有关[9,10]。

我国对于护理人员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的认知现状报道较多,对于护理人员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的需求等情况目前尚无相关报道。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基层医院护士学习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方面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网络,其次为教科书等,而专业培训较为缺乏;多数护士认为医院组织有关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方面的学习对其日常工作有帮助;多数护士认为在评估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主要是评估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其次为不熟练。这就表明,目前基层医院护士对缓和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的态度较为积极,且知识需求较高,而目前多数医院对其重视程度较低,严重影响了医护人员对其认知度。因此,基层医院管理者应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加强护理人员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认知度及知识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面的扩充,形成系统的认知理论等。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护士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护理人员的个人能力提供策略。方法:选取基层医院护士30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乐清市人民医院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结果的统计分析,探讨基层医院护士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基层医院护士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的认知较为贫乏,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能力较差,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的知识需求较高。经单因素分析,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及工作年限是影响护士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认知度的相关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护士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的认知度较低,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包括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及工作年限等。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士,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认知度,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刘义兰.对分级护理制度的商榷[J].护理学杂志,2006,12(21):44-46.

[2]何华英,王玫,尹世玉,等.武汉市某医院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表在住院患者分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2,25(4):75-77.

[3]姜海燕,汪迎春.住院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单的设计与应用[J].当代护士,2013(3):31,35.

[4]卫生部.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2009-07-01.

[5]蔡虻,赵芹芹,王霞.分级护理的现状及其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08,8(2):7-10.

[6]石贞仙,刘莉燕,杜巧,等.安静度对护士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6):89-91.

[7]刘春英,刘淼,吕媛.ADL评估量表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6):59-60.

[8]林丹,于卫华,王海燕.基础护理服务登记表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6):57-58.

[9]刘小兰,郑莹莹.激励护理对胸椎结合手术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影响的观察[J].当代护士,2015,8(7):55-57.

住院抑郁症患者防自杀护理体会 篇6

1 做好充分、详尽、全面的护理评估是防止住院抑郁症患者的坚实基础和保障

对住院抑郁症患者进行评估时, 除了从健康史、个人发育史、既往史、家族史等方面进行评估外, 更应从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去了解和评估患者病前性格特点;患者应对挫折和压力的心理行为、方式和效果;患者所面临的困境与出现的问题;对治疗的态度;还应对患者的家庭、生活环境、可利用的社会支持系统等情况全面分析。特别是对患者的危险行为如自杀的想法、企图、计划的程度要重点评估。除要对患者详细的精神检查外, 还要用一些心理测量工具来评估抑郁或焦虑的严重程度, 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等。

1.1 生理评估

患者的营养状况, 有无食欲下降、厌食、拒食、体重减轻, 有无性欲减退, 有无入睡困难、早醒、醒后难以再睡、睡眠时间减少、多梦等。

1.2 心理评估

特别是情感与认知特点的评估, 有无焦虑、迟滞, 尤其是自杀方面的评估。

1.3 社会功能的评估

主要是对患者的社会功能、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的评估。

2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加强对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的重视

2.1 对住院抑郁症患者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服务理念和意识, 只有患者生命安全, 后续的治疗才有意义。护理人员要采用良好的服务态度, 调整服务水准, 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以达到消除患者的消极情绪的目的。

2.2 加强抑郁症护理安全教育。聘请专家对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系统的抑郁症相关的知识讲座, 突出安全知识教育, 使其不但具备专业理论的知识, 过硬的操作技能和应急能力, 而且在安全工作上掌握了一定的基础。

2.3 回顾了医院曾经自杀死亡的病例, 总结了其的临床表现、自杀方式和背景及工作人员应吸取的教训, 对护士进行思想教育, 使其真正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从思想上加强对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的重视。

3 逐步完善各项护理措施, 使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3.1管理环境防止意外为了方便医护人员观察护理, 所以要将抑郁症患者安排在护理站较近的重症监护病房。室内要保持干净, 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和干扰, 不给患者留下一切可能作为自杀工具的危险物品。

3.2 对严重抑郁症患者要设专人护理, 加强定时巡视, 护理人员对于患者出现的任何反应, 如反应迟钝, 接触被动, 护理人员都应该保持热情的态度。要关心体贴患者, 主动接触交流史要注意技巧, 言语恰当, 充分理解患者的内心情感体会, 从而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帮助患者消除自卑和无能的心理状态, 化解内心矛盾。鼓励患者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克服对疾病的困惑。

3.3 做好基础护理加强饮食调理, 保证营养供给, 满足身心需求, 保证舒适与安全, 防止患者因身体虚弱发生并发症, 或处于衰竭状态。护理人员可根据不同情况, 制订出相应的对策, 如选择患者平时喜爱的食物, 陪伴患者用餐, 或少量多餐, 让患者从事一些为别人服务的活动, 以促进患者接受食物等。对拒食患者要劝喂食物, 或给予鼻饲饮食, 必要时按医嘱静脉输液, 以保证营养摄入量。

3.4 改善睡眠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是早醒, 而早醒又会加重患者的情绪低落, 患者发生的许多意外事件如自杀。所以, 护理人员应坚定的让患者在白天多从事多次短暂的活动, 入睡前喝牛奶、用热水泡脚等方式促进睡眠。护理人员应在清晨加强巡视, 对早醒者予以安抚。

3.5 善于观察严防意外对于患者的言语、行为和动作表现, 以及非言语行为的情感反应, 护理人员要随时观察, 患者的消极言论、藏起来的遗书等, 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抑郁症有晨轻暮重的规律, 护理人员一定要在清晨或工作忙碌的时刻提高警惕, 不给患者可乘之机。

3.6 警惕反常的情感变化洞察患者反常的情感变化, 是十分重要的启示, 更有可能是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的先兆。要高度重视抑郁症的患者出现自杀最多的两个时机, 都是患者的情感反应出现了变化时:一是在抑郁症病情刚刚缓解时, 精神抑制一旦解除, 患者有了一定的能力去实现自杀的计划, 自杀的危险性反而大大增加;二是持久的抑郁病情一反常态“突然地好转”, 反而可能是有自杀企图的患者对生活彻底失去信心, 下定决心自杀而去转移家属的注意力的伎俩。对此不能掉以轻心, 要及时报告主管医生并交班, 及时掌握病情突变的关键时刻。

3.7 缓解期的心理护理在病情缓解期, 要加强心理护理。促使患者宣泄其内心积郁, 并指导其积极的思想和行为。患者此时心理负担较重, 认为有精神疾病是对自身形象的损害, 难以面对亲朋好友和同学同事[3], 通过护理人员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摆脱病态形象对心理的影响, 以新的姿态回归社会。可直接询问, 揭开面纱, 目的是想动摇患者的自杀企图, 淡化其自杀的意念, 从而引导正确的人生社会行为, 化消极为积极因素。

3.8 开展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 丰富患者生活兴趣和爱好。开展各种娱乐活动, 让患者发挥爱好和特长, 如下象棋、跳棋、打扑克、打篮球、做手工、唱卡拉OK等活动, 定期组织比赛, 使每位患者都有活动参加。不但培养了患者的兴趣, 更使患者从中对前途增长信心, 摆脱了“自己是个患者”消极观念的困扰。

3.9 与家属合作保证康复积极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 对该疾病的特点和家庭护理的知识一定要充分的讲解, 在患者出院前, 让家属注意详细的事宜, 对于患者的情感变化和危险信号一定要注意, 对于任何的不正常反应要及时就诊或者住院, 严防意外。

关键词:住院抑郁症,自杀,防止,护理

参考文献

[1]翟书涛.著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223-224.

[2]Miles.cond:tons predisp osing to suicide, a revlew[J].J Nent Dis, 1977, 164:231.

优质护理服务在自杀患者中的应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8年02月~2009年07月收治服毒自杀患者43例, 男13例, 女30例, 年龄14~60岁, 平均33岁。入院后大部分意识不清楚, 昏迷时间2~71h。服毒药物:甲基异柳磷、甲胺磷、敌敌畏、1605、乐果、除草剂等。

1.2 方法

对服毒自杀者进行及时的抢救和早期的心理护理, 以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

1..2.1我科在住宿环境上让患者感到家庭式的温馨和舒适的环境, 病区环境干净、舒适、安静、标志清晰、设施方便、安全、环境布置合理。

1.2.2 我科为患者营造一种充满人情味的、人性化的环境。一切本着方便患者出发, 从细微之处入手。因此我们首先做到尊重、理解、关怀患者。从入院那一刻起, 我们就把患者当作一个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来关注, 以家庭成员的身份来关心, 安抚他们。

1.2.3 加强护理文化建设, 增强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由工作责任心强, 临床经验丰富, 擅长与患者沟通, 技术熟练、语言温柔、态度和蔼可亲的护理人员来完成整体护理工作。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维护患者的尊严, 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 耐心解释与疾病有关的知识, 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减少不良情绪发生, 同时给患者建立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心态。

1.2.4 增强主动服务意识, 密切护患关系。在工作中倡导"四心" (爱心、责任心、细心、耐心) , "五声" (患者来了有问声, 离开有送别声, 体贴患者有关怀声, 服务不周有致谦声, 为患者办事有回声) 。改变对患者的称呼, 由叫床号及全名, 改称老师、长辈、姐妹、师傅等。尊重了患者的人格和尊严, 让患者体会到护理人员真诚的爱心。

1.2.5 为了实施人性化服务, 增强护士全方位的服务意识我科全面实施优质服务, 加强护患沟通:微笑着主动迎送患者, 各位护理人员认真做好"三到位" (入院宣教到位、三查八对到位、心理护理到位) , 利用护理操作时主动与患者沟通, 围绕病情、治疗做好解释;经常巡视病房, 主动关心患者, 察觉患者需要, 及时伸出援手, 以细心入微的体贴行为 (如为发热患者送上一杯水、寒战发冷时加盖一条毛毯、帮助打电话联系家属等) 。我们将患者住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 新入院阶段 (入院前2d) :患者情绪不稳定, 要求接诊护士面带微笑, 彬彬有礼, 亲切地称谓患者并做自我介绍, 认真做好人院宣教 (包括床位医生、床位护士、病区环境、作息制度等) 。协助自理能力差的患者穿衣、洗脸等。同时进行心理护理, 消除患者对环境的陌生感和对住院产生的焦虑及恐惧心理。 (2) 治疗阶段 (入院第2d至1周) :为患者解释治疗的目的、药物名称、作用及不良反应;使其对自己的疾病有正确的认识;进行心理健康指导, 教会患者控制情绪、发泄情绪, 放松身心、调整心态, 尽快康复。 (3) 康复阶段:重点是加强心理支持。组织患者参加工、娱、体活动;教会患者如何应对不良刺激, 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树立信心, 重返社会;做好出院前的指导工作。

1.2.6 加强沟通, 融洽护患关系。优质护理服务强调人文关怀服务。人文关怀离不开关怀和双方的交流沟通。沟通能增进护患间的情感交流, 增进双方的信任感, 能营造出护患间的和谐、友善的氛围。因此, 护理人员应把与患者的沟通作为重要的工作时常来做。一个人的感情和人性的释放, 是需要听众的, 护理人员不但是患者的忠实听众, 而且要学会引导患者将其所有的喜、怒、哀、乐都释放出来。这不仅满足了患者交流层次的心理需求, 有利于患者的心境平和, 早日康复, 而且有利于护患关系的融洽。

2 结果

43例服毒自杀者, 经及时的抢救和早期的心理护理, 痊愈41例, 死亡2例, 电话随访中未出现"二次自杀"的现象。结论:对服毒自杀者进行正确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 对患者的全面康复产生积极作用。

3 小结

总之, 优质护理服务, 要求以人文关怀的方式去护理患者, 而人文关怀的措施又是极普通, 极细微的。因此要从细微处入手, 从点滴做起。事不在大小, 而在于是否到位。到位的细节服务正是医院赢得患者的重要砝码。优质护理服务起源于整体护理, 强调"以患者为中心, 从患者的利益出发, 在注重患者疾病的同时注重患者心理需求的满足和人格尊严的完善"[1]。讲究给予服务对象以人文关怀和照顾。通过护理人员热情、关心、体贴的言行与患者进行开放式沟通, 使患者在心理及精神上处于满足且舒适的状态, 能主动接受护理人员带有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 从而达到最佳护理目的。

参考文献

医院患者自杀风险评估 篇8

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癌症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要承受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压力, 易产生恐惧、抑郁和厌世情绪甚至自杀。自杀是一种由于自身意识的动作或行为所造成的死亡[1]。癌症患者是自杀的高危群体, 有资料显示癌症患者自杀死亡率1%~25%不等[2]。癌症患者自杀的原因多种多样, 患者长期受到疼痛的折磨, 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了信心, 性格孤僻, 一旦失去生活乐趣, 就可能产生自杀心理。通过加强心理护理, 有利于及时发现和阻止癌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笔者从事癌症临床护理10余年, 通过对产生自杀倾向、自杀行为的患者采取有效、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 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其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0-2009年在本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 有5例肿瘤患者出现自杀倾向或发生自杀行为, 男性2例、女性3例, 其中有自杀倾向患者4例, 1例出院后在家中自杀, 家属发现后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自杀年龄50~65岁, 疾病种类有:肺癌2例、食道癌1例、乳癌1例、多发骨转移1例。

2 自杀行为分类及原因分析

2.1 分类

按照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的自杀行为分类方法[3], 分为: (1) 自杀意念:有意念, 未计划。 (2) 自杀计划:有计划, 未准备。 (3) 自杀准备:做了准备, 未采取行动。 (4) 自杀未遂:采取了行动, 但未死亡。 (5) 自杀死亡:采取了行动, 导致死亡。

2.2 自杀行为原因分析

2.2.1 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 产生绝望心理。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对癌症的认识仍然不够, 癌症等于绝症, 等待的只是死亡, 这种观念仍未改变, 加上肿瘤转移、复发, 就更加使癌症患者悲观失望, 意志消沉, 出现沉默寡言、焦虑、抑郁症状。

2.2.2 患者感觉治疗效果不明显, 症状得不到改善, 痛苦难以忍受。

2.2.3 患者的角色紊乱。本来患者是家庭的支柱, 得了癌症后不能履行原来的角色, 反而需要别人照顾, 失去了家庭核心的作用。

2.2.4 患者的经济负担过重。得了癌症后, 使本来是小康水平的家庭, 因自己需要治病而使家庭陷入困境, 或本来已经是拮据的家庭, 因要治病而变得负债累累, 加上癌症的复发、转移、治疗无期, 必定会拖垮家庭和子女, 感觉自己成为家庭的沉重包袱, 存在不如早日了结的意识。

2.2.5 缺乏关心和社会支持也可导致癌症患者自杀。由于疾病的迁延, 部分患者的家属因为工作或其他各种原因, 陪伴照顾探视患者的时间越来越短, 次数越来越少, 加上社会部分人对癌症患者的歧视眼光, 使其产生一种孤独的、被遗弃的感觉, 因而失去了生存的意念。

3 护理对策

3.1 心理护理

发现有自杀倾向的患者, 应尽量避免此类患者相互交往, 以免影响治疗的信心, 并耐心解释癌症不是不治之症。介绍目前治疗癌症的新进展, 介绍成功的病例, 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并告知患者癌症的发生、发展, 除与理化因素有关外, 还与心理、社会因素明显相关, 情绪乐观、积极配合、善于表达, 身心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 会增加全身免疫功能, 使疾病得以控制或向有利方向发展。

3.2 加强巡视及与患者家属沟通

医务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对癌症患者要有同情心、关爱之心, 护士必须是有心人, 要善于观察体贴患者, 及时发现患者的情绪变化, 及时交流感情, 取得信任, 建立密切的护患关系, 这样就能使患者无顾虑、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那些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抑郁的患者, 要向家属了解患者患病后的心理及言行变化、情绪以及来自家庭关心、经济情况, 朋友及工作单位的支持情况, 因势利导, 引发患者与癌症积极做斗争的勇气。

3.3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自2000年开始, 我科对癌症患者开展了整体性的心理护理, 对高危自杀倾向的患者建立了三级预防机制, 即主管护士、主管医生、护士长、科主任、总护士长、院长层层干预的方法, 对每一名入院的患者都要深入了解其的心理活动。家人的关心、是否和睦、经济情况、社会背景、文化层次、个人修养等情况, 在患者入院第2天进行集体交班, 对那些高危因素的患者, 集体讨论引起患者自杀倾向的原因, 探讨对策, 一方面报请上级协助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 协助解决患者的问题。另一方面, 科室内全体医务人员都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言行举止, 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及心理辅导, 每班记录患者的心理、行为、情绪变化, 班班交接。

3.4 营造和谐安全的治疗环境

对有自杀行为、自杀倾向的患者, 要马上与家属沟通, 取得配合, 让家属陪伴患者, 让患者感到家人是关心自己的, 感受到亲人关心的温暖, 消除孤独心理, 同时要让患者知道自己对家庭、亲人也要负起责任, 不能轻易放弃自己, 对有明显自杀倾向的患者, 环境安全至关重要。应尽可能安置在靠近房门的病床, 避免靠近窗户, 病房最好靠近护士站, 窗户应上锁, 转移一些患者可能用来伤害自己的物品, 如绳、塑料袋、玻璃物品、皮带、剃刀、剪刀和尖锐物品等, 患者离床外出检查、治疗时应有护士或家属陪同, 但所有的安全措施在实施时都应遵循尊重患者的原则, 详细向患者解释, 避免引起患者的对抗。

3.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处理癌痛, 疼痛的折磨是引发癌症患者自杀倾向的重要因素, 所以, 对癌症患者的不适、疼痛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按时使用止痛药, 并要密切注意评价患者止痛效果, 尽量做好痛前用药, 减少疼痛的发生。在癌症患者进行治疗前, 要详细向患者讲解治疗方案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反应, 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同时积极处理患者的副反应, 当肿瘤缓解或症状得到改善时, 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患者自身的努力, 让其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

4 讨论

肿瘤患者的心理压力很大, 加上癌症死亡率高, 而且治疗中有很多副作用, 晚期异常痛苦, 因此大多数患者从确诊时就有了一个心理难以承受的反应期[4]。关注癌症患者的心理活动在癌症患者的护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要将对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体现在护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为患者营造一个和谐及安全的治疗环境。密切观察患者变化, 及时缓解患者的疼痛, 才能有效地阻止或减少癌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俏静.综合性医院患者自杀的预防 (J) .国外医学护理分册, 2001, (10) :455.

[2]黄丽, 罗健, 主编.肿瘤心理治疗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96-199.

[3]陈淑清, 刘静芬, 宋文良.精神科临床护理 (M) .长春:长春出版社, 1992:120-122.

上一篇:组件电性能下一篇:克氏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