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企业

2024-06-15

低碳企业(共12篇)

低碳企业 篇1

无论是行业协会, 还是企业老总, 都只是根据工作经验和对“低碳”这个词的理解, 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至于谁是真正的“低碳”, 恐怕连他们自己也并不知道。

全球瞩目的哥本哈根会议让“低碳”概念迅速在民间普及, 上海世博的城市试验区更让人们得到切身感受, “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全球性热门话题。在这样一个背景下, 很多企业也举起了“低碳”的大旗, 然而, 从整个行业的平均水平来看, “低碳”还是处于一种异常尴尬的雷声大, 雨点小的阶段。

关于“低碳”的争论比比皆是, 但“低碳”是什么?无论是行业协会, 还是企业老总, 都只是根据工作经验和对“低碳”这个词的理解, 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至于谁是真正的“低碳”, 恐怕连他们自己也并不知道。

企业生死线

在内外政策、消费者立场、贸易壁垒的重重压力之下, 重污染、高能耗的中国企业或许更加深刻地意识到, 在生死存亡关头, 只有顺势而为才能为企业的生存找到可能的途径。而对那些新能源、新技术产业而言, 低碳时代无疑意味着更多的商机和市场。

近年来, 环境保护正在成为全球财经界的热点。一旦某家企业被视为污染源头, 接踵而至的将是严厉的谴责和抗议。与以往明显不同的是, 这些抗议多来自民间。与此同时,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顺应民意, 重视企业社会责任, 定期公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助理毕建忠指出, 低碳时代的到来, 将重新定义人们对企业的标准, 包括其价值标准和评价体系都将发生深刻变化。他们开发出了全国第一个低碳银行卡, 号召商旅人士在日常工作中为频繁的航空飞行购买碳积分。

减客网特约专家郭宇峰一直致力于可行的低碳推广普及工作。在他看来, 企业的环境绩效会对企业品牌形象产生直接影响。“因为投资人和股东、消费者和客户以及企业员工都开始把环保责任当作评估企业的标准之一。”

2007年, 荷兰消费者杂志做了一项调查评估报告, 报告中因索尼公司的环境绩效不理想, 将其生产的电视机评鉴为“合理”购买等级, 而其他两家公司诺基亚与Aristona则被评为“最佳”购买等级。报告出炉后, 索尼在荷兰的市场占有率一举下跌11.5%, 而诺基亚与Aristona则分别创造73%及113%的年营收成长率。

由于忽略绿色生产及绿色消费的代价太为惨重, 索尼痛定思痛, 设立“企业社会责任策略办公室”, 以确保原料、零件、材料供应商不仅符合环保的标准, 还要符合社会责任及人权等新领域的要求。

在过去的一年里, 数十名华硕专员奔赴近两千家零件供货商的工厂, 计算一台笔记本电脑从零件生产、运输到组装、消费者使用, 到最后送进回收站每个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这些计算还包括员工餐厅的餐食、员工出差搭乘飞机排放的二氧化碳。这一切, 只是为了能在电脑上贴一张画了脚印的“碳足迹”认证。在这个微利行业, 华硕为何花费如此代价?华硕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做, 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市场淘汰!”

中国已经提出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40%-45%的目标, 虽然对服装业没有明确的减排要求, 但是服装低碳化研究引起很多企业的重视。服装业走向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 这必然是一场突破性的革命。

目前, 李宁、七匹狼、九牧王等品牌服饰企业在面料的选择方面更倾向于环保型、低能耗面料。李宁和帝人集团合作的一种循环再生技术将染料以及其他材料完全去除, 无限循环再生。这和在一定条件下从石油制造出聚酯原料再焚烧相比, 能源消耗量及二氧化碳排出量均可削减80%左右。回收的服装可以返回工厂, 重新再生为长纤维。这种方法为延长服装自身的生命周期提供了新的思路。

七匹狼董事长周少雄透露, 七匹狼一直致力于通过环保面料的运用, 在节能减排、废气处理, 废料二次加工利用等方面严把环保关, 尽全力将污染的可能性不断减小。“最新的例证是, 2010年, 七匹狼精选有机棉、记忆、竹纤维等优质面料, 凭借良好的吸湿性、透气性、耐磨性、舒适性, 以及天然绿色和环保健康等特点, 创造出深受消费者青睐的低碳环保服饰。在原料采购上, 我们更强调对自然环保材料的选择, 如青丝、棉、麻、天然纤维等织物, 而颜色则以卡其、绿色等自然色系为主。”

对于中国大多数制造企业而言, 它们还面临着来自国外市场的碳减排压力, 因为大量的中国商品需要出口到欧美等其他国家。这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企业, 设置了种种贸易壁垒, 其中包括“碳税”。

目前, 对国内企业冲击最大的当数欧盟新的Er P指令, 这项指令是欧盟一项主要针对能耗的技术壁垒指令, 涉及除车辆以外的所有投放市场的能源相关产品。它将生命周期理念引入产品设计环节中, 旨在从源头入手, 在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回收、后期处理这一周期内, 对能源相关产品提出环保要求, 全方位监控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原则上所有投放市场的能源产品, 生成、转换及计量这些能源的产品 (不包括运输工具) , 以及用于装入能源产品中, 并在市场上独立直接销售给最终用户的部件都被包括在内。产品消耗的能源包括电能、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这一壁垒使得我国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20%左右。首批Er P指令一实施, 就使我国约80%出口到欧盟的办公设备、冰箱、空调、机电等产品被拒之门外。仅广州目前涉及到的出口贸易就高达33.87亿美元。

目前, 碳关税已经成为全球贸易新议题。丹麦、荷兰、芬兰、挪威和瑞典5个北欧国家实施了碳税或能源税收政策, 加拿大的不列颠和魁北克也在本国范围内征收碳税。尽管世界上目前并没有碳关税的征收范例, 不过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欧美发达国家将紧随其后。。

有专家预测, 一旦“碳关税”启动, “中国制造”将首当其冲, 因为中国出口产品大多仍为低端产品, 生产中的碳排放相对较高。也有专家呼吁, 应该将碳税计算在产品的使用国度而非制造国度。“中国制造产生了大量碳排放, 但这些产品最终都被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使用了, 碳排放算在生产国度明显不公平。”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助理毕建忠指出。作为相关课题研究, 国内已有专家按照这一思路开始研究碳排放的计算问题。

而据气候变化资本集团董事唐伟珉介绍, 毫无疑问, 碳税将在某种程度上形成新的贸易保护壁垒, 它会导致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 影响出口, 所以我国的外贸企业必须要在征战全球市场的时候把碳排放, 也就是环保成本加在产品成本里面。唐伟珉还透露, 不久的将来——2012年1月起, 中国的航空业还将遭受更大的考验——凡是飞抵英国的每个航班, 都必须缴纳3万元的碳税。

从根本上讲, 面对世界贸易低碳化大趋势, 中国的贸易强国之路也需要用低碳化的产业基础加以铺垫。不过, 产业低碳化是个“细活”, 不可能一蹴而就。斯特恩院士指出, 中国眼下的核心挑战是如何推动并组织向低碳增长的转型。“如果要高效且有创意地实施这样的转型, 就必须出台既透明又可信的健全政策。”

如何实现低碳

企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载体, 低碳时代到来既给企业带来了挑战, 也给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企业该如何适应低碳发展的潮流?

低碳经济因“碳”而起。工业革命以来, 由于人类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 全球平均升温不断提高, 出现了气候变化问题。温室气体主要指《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六种气体, 包括二氧化碳 (CO2) 、甲烷 (CH4) 、氧化亚氮 (N2O) 、六氟化硫 (SF6) 、氢氟烃 (HFCs) 和全氟烃 (PFCs)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 大约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0%。低碳经济的实质是以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来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 对企业而言, 是一种社会责任, 是一个企业形象问题。十几年前, 耐克鞋的气垫所含的主要空气成分是SF6, 由于SF6对环境会造成很大危害, 耐克公司通过“材料革命”, 改进了鞋子的生产工艺, 气垫中也不再含有SF6, 从而重塑了自己的市场地位和绿色形象。

低碳经济是一次能源革命, 这场能源革命意味着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都要发生改变。能源消耗企业要增加清洁能源利用的比重, 而能源生产企业除提供传统化石能源外, 也要增加清洁能源生产的比重。

低碳经济意味着一场绿色革命的到来, 这将是继蒸汽机革命、内燃机革命、IT革命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企业肩负技术创新的使命, 能够实现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发展的企业将引领行业发展的潮流, 创造新的商机和盈利模式, 而不能实现低碳转型和发展的企业则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例如, GE公司制定了“绿色创想”战略, 投资于清洁技术, 既完成了公司从制造型向服务型的转型, 也创造了巨额利润, 获得了绿色收益。

低碳是一种新的游戏规则, 给企业运营加上了一个新的更为严格的约束条件, 意味着提高了化石能源的使用成本, 企业发展也必然处于这一约束条件之下。例如, 企业使用能源的成本更高, 政府对环境评估会更加严格, 监管部门对企业产品的碳排放会设定标准, 要求企业提供碳标签, 进行碳补偿, 企业肩负的社会责任更多。碳竞争力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目前, 虽然没有明确的度量标准来度量低碳, 但一般而言, 大致有四个方面的指标:第一是单位GDP碳排放, 即产生每单位GDP所需的碳排放量, 这也就是碳密度。碳密度的倒数即碳生产力, 是单位碳的生产能力。第二就是碳消费指数, 也就是人均碳排放量。第三是单位产出的碳排放, 比如炼一吨钢所需的碳排放量, 生产一吨原油所需的碳排放量, 这一指标标志着一个企业或经济的碳竞争力, 越低越有竞争力。这一指标对企业而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四是碳排放弹性, 即碳排放增长速度与GDP增长率之比。提高碳竞争力对于低碳是的时代的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碳竞争力的高低是一个企业技术、管理实力的体现。碳竞争力将成为银行制定绿色贷款标准或低碳贷款标准的重要参照系, 也将成为产品供应链是否绿色的检验标准。

低碳经济是一场国际博弈, 所有国家都需要减少排放, 承担国际责任, 而承担责任的主体是企业。例如, 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电力、煤炭类企业都将成为减排的主体, 降低单位产值能耗, 降低单位产值碳排放。碳减排量将成为企业的资产。企业的碳资产既可能成为“负债”, 也可能成为“财富”。实际排放额低于碳排放指标分配的“节约量”或减排项目达成交易, 这个节约量或交易量相当于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的一笔额外财富, 也即发行了一种碳货币。这个总量取决于国家或企业实施碳减排的力度, 同时还取决于世界经济增长的趋势和惯性。碳货币成为财富, 能够提供多余二氧化碳排放权的国家必定具有先进的制造业, 它们不通过数量和规模的扩张来实现经济增长, 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升产品附加值, 改造工艺流程, 以此节约更多的碳货币, 出售给那些技术落后的国家和企业。那些减排技术落后, 而消费又很旺盛的国家将因此受到双重打击, 其制造业要购买碳货币才能生存, 其消费者也要购买碳货币才能继续享受, 由此必然造成国家和企业财富的流失。

“低碳”与气候变化相关, “绿色”本身就是一个环保概念。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全球性的、整体的, 而环保问题则是地区性的、局部的。一国在特定的发展阶段, 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规模成正比, 而环境恶化则破坏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水平。一个很“环保”的企业, 未必是一个低碳企业。在低碳的背景下, 一个环保的企业也有可能因为碳排放标准达不到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而出现问题, 甚至因低碳约束而消失。今天的企业为环境和低碳买单实际上是为企业未来所做的投资, 而不能视为当下的成本。

世界潮流, 浩浩荡荡, 顺之则昌, 逆之则亡。低碳经济既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方式之一, 也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无论从属于哪个行业, 企业都要研判大势, 认清趋势, 变挑战为机遇。一方面, 发展低碳产业, 加强装备和技术的集成和创新, 积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 建立碳排放统计体系, 管理好企业的碳资产, 积极参与碳交易, 尝试自愿碳交易, 摸清家底, 公布碳清单, 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低碳经济是一种规则经济, 管制经济, 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承担着创新规则, 建立交易平台的责任。政府需要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等手段, 鼓励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实现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国家要鼓励各级政府追求绿色GDP, 从而降低整个国家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最为根本的, 政府需要创造新的激励机制鼓励低碳产业和低碳企业发展, 让低碳企业能够持续盈利, 受人尊敬, 让高碳企业受到监管和惩罚, 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并让市场力量发挥作用。

目前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企业来讲, “低碳”还仍停留在一个新兴、待开发的层面, 在一段时期内高开采、高排放、高污染的问题仍会存在, 需各方加大力度改善。但随着“低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有关专家预言:全球已经进入“低碳”革命时代, 它将从方方面面对企业的发展模式和民众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著名营销策划人, 品牌管理专家杨龙认为在不久的未来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低碳”产品, 选择“低碳”生活模式。因此, 谁先踏上“低碳”这条路, 其实也就抢占了市场的先机。

“低碳”来了, 企业只是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借用的概念, 于是无论什么样的活动, 都往“低碳”上靠。比如, 生产企业会说, 降低污染、减少排放就是“低碳”;流通企业会说, 减少流通环节, 可以节省运输成本、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也是一种“低碳”行业;消费者会说, 要购买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可长久或循环使用的产品, 这就是支持“低碳”。尽管理解各不相同, 但如果“低碳”的理念能够深入人心, 并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对于推动行业的产品品质提升, 未必不是一件大好事。

没有标准, 又不得不说“低碳”, 在这股将“低碳”视为时尚的潮流中, 企业家大多不过是拿“低碳”作为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噱头罢了。不过, “低碳”这个词汇的流行, 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 还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企业的环保意识提高了。

低碳企业 篇2

题目:

学 号:

班 级:

姓 名:

低碳经济对企业投资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00819140508财务管理一班唐华

低碳经济对企业投资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009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低碳经济”成会议的焦点之一,会议要求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2010年8月,发改委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工作。近年来,废气污染、光化学烟雾、水污染和酸雨等的危害,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确认为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常规能源的利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要实现低碳经济,企业就要实现低碳战略转型,发展低碳经济就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无限机遇与挑战。

发展低碳经济,很容易让企业投资陷入误区:

误区一:低碳竞争就是投资规模竞争

以新能源革命与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经济形态的兴起,在国内掀起了一股新能源投资的热潮,短时间内竟出现了新能源投资过剩。以至于国家相关部门对部分新能源行业产能过剩提出警示,也未能降低新能源行业的投资热情。所以,走出把低碳竞争力看成是产业投资竞争的误区,聚焦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才是新能源革命竞争战略的目标所在。误区二:发展低碳就不要高耗能产业

从碳排放强度指标来看,高耗能行业的排放强度高,以钢铁、有色、石化、电力等工业为主的高耗能产业是碳排放最为密集的产业,六大高耗能产业单位产值的碳排放强度是全部工业产业碳排放强度的两倍多。低碳转型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需求。我们所说的低碳转型,其实就是说的是碳生产率提高,或者说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最低。因此,提高产业总体技术水平是解决高耗能产业和低碳之间表面矛盾的关键。事实上,低碳经济的实质是产业的技术改革,只要通过技术进步可以实现减低能耗、减少排放或者提高生产力的目的,就可以称之为低碳经济。

误区三:低碳了,环境保护就实现了

虽然热闹的国际谈判将低碳推到了风口浪尖,但低碳绝不能取代环境保护,两者的内涵是不同的,环境保护的范围绝不仅限于此。碳排放引起的气候问题只是众多环境问题中的一件,但因为其宏观性和与众多层面的关联性而被提到了现在紧迫解决的高度。尽管发展低碳经济、进行节能减排是当前环境保护方面最为重大的任务,但是其他方面的环境治理同样不能忽视,应努力在低碳领域的各种创新尝试和机制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突破口。

我国企业要对低碳经济全面认识,并且结合本企业自己的特点实现低碳战略转型,避免陷入误区,浪费资源。

中小企业投资者如何掘金低碳经济?如何抓住低碳经济带来的机遇呢?低碳经济,是人类发展遵循的必然道路,正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些将为资本市场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上,有锂电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可供那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纵横捭阖,也有低碳食品中、低碳家居、节能设备等小投资小行目供中小投资者一展身手。因此展望2011年,我们有理由相信,低碳经济的大幕才刚刚拉开。下面我就从几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几个方面来谈谈低碳经济给企业投资带来的机遇。

1.低碳食品孕育新商机

随着世界肥胖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低碳”食品将成为食品行业下一个“热点”。低碳食品的主要功能在于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减轻体重,控制二型糖尿病或相关失调症状,并提高血液中运载胆固醇粒子的比例。越来越多的食企已经预料到它的发展前景,开始涉足“低碳”食品领域,虽然目前开发的此类产品还不是很多,但从长远来看,它的开发空间和发展机遇是任何有远见的企业不愿错过的。眼下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公司推出低糖饮料,一些啤酒企业也纷纷推出低糖啤酒。

此外,作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作为低碳食品的一部分,也吸引着广大食客。营养健康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符合了眼下大家追求简约健康的消费需求。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日渐重视,低糖营养是大势所趋。现在,已经有不少食品企业涉足“低碳、低糖”食品,虽然眼下开发出的产品还不是很多,但从长远看,低碳食品的开发空间和发展机遇是许多企业不可错过的,所蕴含的商机也值得去好好挖掘。

2.低碳家居中的大商机

近年来,环保家居、绿色家居充斥着家居装修界,这代表着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从环保材料到环保装修,从奢华装修到人性化设计,从增设停车位到开通免费班车,从进口材料到普及国产化,从砍伐树木到建设速生林,从发光顶设计到太阳能灯具„„低碳家居生活正在流行。一些厨卫商家就率先运用低碳技术推出“低碳”、“环保”的热水器、厨卫套餐、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等一系列符合低碳厨卫产品,抢占市场先机。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将偏向天平的哪一端?绿色环保的“低碳”产品将成为未来市场的消费主导。

3.节能建筑商机无限

建筑节能主要包括:根据国家有关建筑节能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重点围绕建筑物墙体、楼(屋)面、遮阳等建筑围护系统,空调、照明等设备系统,太阳能、地热(冷)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建筑工程项目,应采用节能型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减少采暖制冷、照明的能耗。随着国家建设部对节能建筑重视,将会给许多行业带来商机:①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政策,国家一直提倡可持续发展,使用建筑垃圾制砖正符合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因此,建筑垃圾制砖产业具有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展望未来,建筑垃圾的发展前景必定是一片光明。②节能建筑为照明节能设备生产带来巨大商机;据报道,我国现有440亿平方米的存量建筑,对这些建筑传统的照明设施进行节能照明改造,市场空间高达30亿元。我国普通照明中白炽灯与节能灯比约7.5 ∶1,节能灯对白炽灯的替代空间巨大。目前政府已出台推广节能灯配套补贴。

美国EMSI环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华中区总经理钱颖初说,照明是建筑能耗的第二大项,占建筑总能耗的35%,高效节能的绿色照明解决方案,不仅能为建筑提高能效利用,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还能为建筑内的人们创造更加健康舒适的照明环境。

4.低碳农业大有可为

现在人们一谈低碳经济,讲工业的多,讲城市的多,讲乡村的少,讲农业的少,实际上

发展低碳农业潜力巨大。气候变化和已走向末路的化石燃料时代,正在给农业和人类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气候变化造成的水资源短缺和燃料价格波动都将直接影响到粮食生产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农业用地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相当于150亿吨的二氧化碳。发展低碳农业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①做强加工业

首先是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其次是将各类农产品加工后的副产品及有机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进行系列开发、深度加工。有时其效益往往超过主产品的效益,既节约了能源资源,又解决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可以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②发展“白色农业”

进入21世纪,依靠水土为中心的传统农业将接近或达到承载能力的临界状态,这就需要寻求新的出路。首先是微生物的利用,专家们称之为白色农业。目前农村微生物运用最广泛最有成效的是沼气。沼气的残留物——沼液可以代替农药、沼渣可以代替化肥,是广大农村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其次是将农村各种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进行循环利用、深度利用。再次是充分利用太阳能和智能代替化学能。

③发展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能使农业生产处于碳综合状态。在生产过程中不仅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强化固碳,还会带来生物多样性以及其他生态环境服务方面的益处。

国际上大部分有机食品的销售价格比同类普通食品的销售价格高出50%-150%,而投入却比常规农业少,这样生产者可多获利10%-15%。国内有机食品市场潜力巨大,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人们对食品污染问题的关注,城乡居民特别渴望得到有机食品,从而使其市场价格比普通食品高出20%左右。

低碳经济虽然商机巨大,但因是新兴行业,发展尚不够规范,政策上也存在一定变数。投资行业鱼龙混杂,为帮助中小投资者选准项目,规避风险。可以从众多热点项目中选择部分市场相对成熟,启动资金小的项目,如代理节能产品、做低碳项目中介、开发新能源及节能产品、节能建材的生产或销售、室内污染治理产品、公共场所空气净化用品等等。

低碳经济,开辟企业新活路 篇3

21世纪,面对全球资源的急剧消耗,人们开始关注“绿色经济”。气候变暖、环境恶化、资源紧缺,使“绿色消费”意识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在这种消费意识的引导下,一个“绿色工业”浪潮正席卷全球,并为先知先觉者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低碳时代,中国企业的隐忧

据联合国统计,目前世界“绿色消费“总量已达6000亿美元以上,到2012年将至少增加到1万亿美元。2009年,我国商品销售总额将达7万亿元人民币,但能达到世界环境标志产品标准的产品还不足1万亿元。在发达国家,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认同率很高,大数人在选购商品时,会优先考虑绿色产品,虽然绿色商品的售价,比普通商品高出30%~200%。英国14家最大的绿色公司,平均税前利润达31%,远高于非绿色企业的水平。

然而,在绿色消费浪潮为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中国企业如今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绿色壁垒。这里不仅有企业既往经营方式的因素,也有金融危机下国际市场环境恶化与竞争激化的原因。金融危机导致贸易保护措施更趋多样化,保护手段也逐步由传统的关税壁垒和反倾销措施,向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绿色壁垒等超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演变。

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约有上百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因不符合环境要求而遭受各种损失。我国数百个品种、70多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因不符保护臭氧层国际公约,而被限制或禁止生产和销售;50多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因主要贸易对象国实施环境标志,而面临市场准入问题;因农药残留量超标,我国部分粮油食品出口受阻;部分纺织品出口,也因染料等问题面临退出欧盟市场的风险。

从统计数据看,我国的确可以称得上是“超级制造大国”。然而,在高产销量的背后,我国绝大数企业的现状却是“大而不强”,对能源的消耗浪费,超量污染排放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许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产业,大量高耗能、高排放的“两高”企业,已进入高成本经营时代。尤其以对外贸易为主的企业,面临被强势外企裹挟、吞并的危险。在盈亏生死考验中,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在他国“绿色条款”的限制下,一批国内企业已经败下阵来。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正视并着手解决低碳时代给中国企业带来的严重冲击,已经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我们来分析一下,如果以低碳、绿色为经营标准,就可以看出我国有哪些行业、哪些商品是没有前途的。

从今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在《关于印发〈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的通知》中可以看出:目前,有14个行业受到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严重“管制”: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冶金、建材、采矿、化工、石化、制药、轻工、纺织和制革。环境保护部的这个通知,十分明确地指出,在火电、钢铁等14个行业中,不能通过环保核查、达到低碳标准的企业,将不得申请上市,也不能申请再融资。

同样是在亚洲,印度政府从2008年开始对电厂、铁路、铝、水泥、氯碱、纸浆纸张、化肥、钢铁等高耗能产业单位,实行强制能源审计,而对网络、IT、太空等行业大力扶持。能源使用效率高于标准的企业,将在能源审计后获得节能证,可向任何行业部门出售,未达标企业须整改或购买节能证,并惩罚巨额费用,严控出口。

当然,那些农药残留量超标、不能达到绿色标准的食品业,更是频遭国际市场绿色壁垒的禁入风险。近些年,国内发生的“舟山冻虾仁事件”、“蜂蜜事件”、“水饺事件”、“三聚氰胺事件”等,都是遭遇了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的典型例子。

中国500强逊色世界500强,在于“绿色差异”

一个杰出的企业,懂得如何随环境变化,并从环境中变化把握商机。抓住未来世界的发展趋势和脉搏,进行绿色经营,才能实现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双丰收。

目前,世界500强的企业中,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的企业比例大概在30%,而这一比例今后将越来越高。面对一个“绿色世纪”,许多著名跨国企业开足马力,纷纷推出绿色产品,展开绿色营销,绿色食品、绿色照明、绿色空调、绿色环保汽车、绿色鞋帽……纷纷涌现。丰田开发了第一款汽油/太阳能混合环保动力车,耐克首创了以“让旧鞋用起来”为主题的可回收的环保系列运动鞋,夏普推出了“派离克氧吧”纯净空调,通用电气研发了第一种“LED玲珑心”节能灯……这些产品一经推出,即风靡全球,引领了市场。

许多世界500强企业,紧抓低碳产业未来发展潮流,通过绿色经营,抢占了发展机会多、潜力巨大的绿色产品市场,在为各国消费者提供绿色产品,满足绿色消费需求的同时,也为其品牌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巩固了在世界产业中的领先地位。从此意义而言,绿色营销正在成为企业克服当下金融危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取向,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焦点,并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新法宝。

再看我国的500强企业,多数是“三高一低”型的垄断企业,管理手段不高,设备陈旧,技术工艺落后,但致富心切,只追求经济效益,轻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长期以来,国内500强企业因发展速度较快,对国外产业发展趋势认识不足,对绿色营销知之甚少,未意识到低碳经济、绿色营销对企业未来生存的重大影响。

同时,因绿色产品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需要巨额研发投入,多数企业舍不得投资,只愿在传统经营模式下功夫,不愿加大投入进行相应的技术工艺改造、绿色产品开发和生产经营管理再造,致使企业缺乏开发低碳、绿色产品所必需的技术知识和专业人才。

从中国500强企业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可以看出中国企业、中国经济与跨国企业、世界新经济趋势之间,已经拉开了很大的差异。

低碳时代,中国企业绿色突围之道

可以说,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力。然而,向低碳转型、发展绿色经济,不仅是一个解决技术障碍的过程,更是一个结构性转型过程,需要克服一系列障碍,包括观念、制度、政策、管理等全方位的转型,还需要新标准制定、技术推广、融资等相匹配的产业环境。

对我们国家来说,目前发展低碳经济、绿色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成本和市场。企业是节能减排和发展绿色经济的主体,如果没有对绿色产品、节能、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减排技术等的财政激励政策和投融资优惠政策的支持,企业在推进低碳经济方面将面临自身和市场机制难以解决的问题。在国家目前的4万亿元刺激经济投资中,只有2100亿元属于低碳经济和生态环保投资,仅占全部投入的5%多一点,这样的投放比显然是太少。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气候变暖和绿色壁垒三重挑战,对已初具规模的中国企业,该从哪些环节入手,在低碳经济领域找到产业升级之路,获取发展先机呢?

在重工业方面。中国企业应优先研究和发展节能能效技术、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及系统集成;加大节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开发与推广;推进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发电、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化能源生产结构,尽快实现能源产业的升级换代。

在轻工业方面。中国企业应优先发展既能满足自然环境和绿色需求,又符合环境保护和安全卫生标准的产品。企业未来的产品的实体部分,应减少资源的消耗,尽可能利用再生资源,产品的包装应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废弃物和产品报废后的残留物,应能成为新的资源。

这里有一个很典型的企业,四川星河建材公司利用秸秆、麦草、稻草和锯末等废弃物,研发了新型建筑装饰材料——FGC(五防轻体)绿色隔墙板,不仅变废为宝,节约了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还增加了农民收入。他们的产品,能降低工程造价10%~1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明显,产品推出不到半年,就接到不少美国客户的订单,纷纷要求包销其产品。

低碳企业 篇4

低碳旅游是一种降低“碳”的旅游,也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其中包含了政府与旅游企业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旅游产品与服务。

低碳旅游,实际上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要将低碳旅游转化为旅游者的行动,旅游企业要抓住三个要点:一是转变现有旅游模式,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同时也丰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项目。二是扭转奢华浪费之风,强化清洁、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三是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2 低碳旅游的现状分析

(1)在政府层面,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信号,而旅游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很早就有了“无烟工业”的美称,本身属于服务行业,占用资源少,卖的又是环境和文化,而这恰恰与节能减排的目标相吻合。

(2)在企业层面,旅游景区是最早倡导低碳旅游的。多年前,在九寨沟等旅游景区,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代替,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九寨沟能够多年一直保持清澈见底的水,与其采用统一的环保大巴不无关系;旅行社服务机构目前也在积极推进低碳旅游的新型旅游模式,旅游产品设计上将徒步,自行车旅游等内容加入旅游行程中;饭店在创办绿色饭店的理念下,逐渐改善设备设施,节能减排,倡导新的住店消费模式。

(3)在旅游者层面,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不自觉地把低碳作为旅游的新内涵,出行时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自驾外出时,尽可能地多采取拼车的方式;在旅游目的地,多采取步行和骑自行车的游玩方式;在旅途中,自带必备生活物品,选择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住的时候选择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的酒店等。

3 旅游企业的低碳举措

(1)旅行社企业应通过旅游产品设计引导旅游者低碳消费。随着国家对旅游企业经营准入的进一步开放,旅行社企业的竞争将越来越大,而旅行社企业的竞争关键在于产品的竞争。因此旅游产品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至关重要。引导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是旅游产品设计的最高境界。低碳旅游时一种低碳生活方式,在旅游产品设计中把握低碳消费原则,引入低碳生活方式将是旅行社产品设计的基本思想。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引入“碳足迹”计算,加大低碳旅游的宣传。低碳旅游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倡导低碳旅游必须加大对低碳旅游理念的宣传,让旅游者积极行动起来成为低碳旅游消费中的一员。旅行社企业可以对旅游接待人员进行低碳旅游理念培训,引入“碳足迹”计算,帮助旅游者选择环保方式参加旅游。一方面,旅游企业可以减低费用,增强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树立旅游企业良好的企业形象。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效合一。

(2)加大低碳旅游项目设计。在吃、住、行、游等要素设计中引入低碳消费理念,加大低碳旅游项目设计。饮食服务上,调整旅游者的饮食结构,动物食品和植物食品合理搭配,既保证旅游者身体健康,也有助于减少碳排放;住宿服务上,在选择目的地酒店时要多考虑小规模酒店或便捷旅馆,虽然这类酒店仅提供最基本的设施,但这意味着可以最少量的消耗能源;在交通工具选择上,不过度追求奢华。拒绝私人飞机、游艇等极度舒适却以高污染高排放为代价的旅游方式,寻求简单惬意,回归自然的出游行为,才是减碳的根本所在;在游览活动中,多设计自行车、徒步、骑马等游览等旅游体验项目,减少机动车、缆车等游览项目的设计。

(2)饭店企业应通过创办绿色饭店倡导顾客绿色消费。《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对饭店节能减排的要求是五年内星级饭店用水用电量降低20%。低碳旅游的实施,受益最大的当属饭店业。饭店是一个大型系统经营实体,建筑、基础设施、服务等都涉及到能耗,因此也是旅游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节能减排重要单位。在硬件上,饭店通过引进高效的设备设施,如采用建筑物采暖、太阳能利用、推广节能灯等多种手段减少碳排放。在软件上,推行绿色饭店理念,对饭店而言,不但没有增加饭店的自身运营成本,相反是为饭店节省了开支。比如饭店内对房间灯和大堂灯的控制,以及一次性洗漱用品的节约,床单被罩清洗率的降低,这些举措都为酒店节约了大量成本。

(3)旅游景区应坚持多利用少开发促进低碳旅游开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对旅游景区节能减排的要求是五年内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首先,对于景区来说,应多利用少开发,并尽量采取原生态材料建设景区,例如景区内的垃圾桶,就可以不用塑料材质而选用草编筐,这样既与景区风格相匹配,又净化了景区环境,同时游客还喜欢。其次,在旅游景区开发中应尽量避免资源浪费型开发,烧热水而开发的温泉景区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再次,旅游景区设备设施应引入智能化设备,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摘要:在后工业化时代,节能环保与经济持续发展将成为新的主题。在全球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下,低碳旅游这一新型的旅游生活方式逐渐被人们接受。旅游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旅游企业通过旅游服务理念提升,旅游产品设计,旅游接待设施的改善,旅游方式的引导等手段将低碳旅游转化为旅游者的行动。

低碳企业 篇5

林松池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的环境成本审计非常重要,低碳经济与环境成本审计两者相辅相成。企业的环境成本审计要点是确保环境成本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具体要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对产品设计环节、材料采购环节、制造环节和销售环节的环境成本进行监督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最终推动低碳经济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环境成本审计低碳经济

环境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应对环境危机、寻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企业作为重要的碳排放主体,督促其重视环保投入,加强环境管理,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环境管理已成为企业在新时期获取持续竞争力的有效工具,环境管理的核心在于对环境成本的考量,它贯穿于企业决策过程和活动分析中。良好的环境管理系统是降低环境不利影响、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环境成本审计作为环境成本管理系统中的一种有效手段,能积极引导企业重视环境成本管理,加强环境成本控制,实施低碳生产。

一、低碳经济视角下企业环境成本的界定

正确恰当地定义“环境成本”是进行环境成本计量、核算以及环境成本审计研究的基础。目前,对环境成本的研究,理论界和实务界都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且环境的边界宽泛,很难提出一个十分科学、完整的定义。比较让人信服的“低碳经济观下的企业环境成本”可概括为:企业为预防、避免和减少因能源消耗对环境的污染,或修复已对环境产生影响所需承担的各种成本费用。

根据企业环境成本的定义,企业的环境成本核算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环境的管理成本、与环境问题相关项目的研究开发成本、产品制造过程的环境成本以及销售过程的环境成本。具体见下表。

二、低碳经济与环境成本审计的和谐发展

(一)低碳经济的引入有助于推动环境成本审计的发展

在企业环境成本审计中引入低碳经济理念,确立了审计工作符合环保的最新发展方向,使审计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引入低碳经济概念是环境成本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低碳经济是我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企业低碳生产是其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环境成本审计的目标就是督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低碳生产,低碳经济理念与环境成本审计的最终目标是吻合的。其次,引入低碳经济概念是环境成本审计与环保学科融合的需要。随着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新兴环保学科的兴起,环境成本审

计作为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审计工作,需要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及时融合这些新兴学科的思想,并在环境成本审计工作中发扬光大,从而保持环境成本审计与时俱进的特性。

(二)环境成本审计的开展有助于低碳经济的建立与繁荣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人类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各国纷纷将低碳经济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开始调整经济结构,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竞争制高点。面对其他国家的竞争态势和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现实考虑,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各类审计主体作为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应发挥积极作用。环境成本审计,尤其是政府主导型的环境成本审计因其权威性和强制性,其积极的作为有利于促使企业转变经营理念,经营方向和经营模式向低碳化靠拢,从而加速构建我国低碳经济体系。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成本审计的要点

企业环境成本审计,应重点关注三方面内容:企业对环境法规的执行情况,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系统的运行状况,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情况。通过检查和评估,确保企业环境成本支出具有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一)真实性审计

真实性是指企业是否如实反映了环境成本披露和报告的内容。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对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政策执行情况、环境成本会计处理方法、重大环保活动披露、重大环境污染等进行真实性审计。

1.环境成本会计政策审计。环境成本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核算环境成本时,采用或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和所遵守的具体原则。环境成本会计政策审计主要涉及企业对国家有关环保政策法律是否有效执行,是否采用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环境成本会计政策,企业是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环境成本核算制度,并加以严格遵守,是否构建了环境成本管理体系并且有效运作。

2.环境成本会计核算审计。环境成本会计核算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环境成本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审计时,审查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标准是否合理、计量方法是否恰当,环境成本核算是否正确。原始数据记录是否详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是否清晰。与报表披露的环境成本数额是否相符,审查有无人为调节环境成本,操纵环境成本支出,粉饰环境成本报告的现象。审查企业管理者是否把一些无关环境成本的金额挤进了环境成本项目中,审查形成环境成本的各个构成因子估价是否正确、合理,是否采用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法、以适量的金额列入企业财务报告或独立环境成本报告。

3.重大环保活动披露审计。企业作为碳排放主体,有义务向利益相关者披露企业的环境政策、环境目标、环境管理等相关情况,同时还要公布企业用于污染治理、环境改善等成本支出的数额。审计部门应该审查企业在这些重大环保活动方面的披露是否充分。

4.重大环境污染审计。指审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给土地、水、空气等环境造成的污染程

度,衡量“三废”排放标准的措施是否到位。复核环境污染的预防、维护、处理、治理中成本支出的确认、计量是否准确。审查企业营业外支出、预计负债等科目中所列的环保罚款支出、或有支出的真实性。

(二)合法性审计

合法性审计是指审计部门以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为准绳,来审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合法合规,生产销售的产品是否达到各种环保指标。出于经济利益考量,在某些情况下,企业会发生环境违规行为,审计部门在进行环境成本审计时应充分关注企业是否有这类环境违规行为,评估其给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造成的环境影响。合法性审计应重点检查企业是否具有排污许可证,有无经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保设备是否安装、运行是否正常,对污染物的排放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等。

(三)效益性审计

目前企业都很重视环保投入,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结果往往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审计部门应该对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成效做出评价,审查其有效履行环境责任的情况。尤其要关注各个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是否低碳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是否在为使经营活动达到预期成效,实现各种环境经营管理目标而奋斗。审计内容主要是企业投入环境成本项目的经济性,看有无资金浪费;资金利用的效率性和资金利用后产生的效果,即对污染控制、环境质量改善发挥了多大的作用。投入环境的成本是否取得预期收益,项目实施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环境成本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是否合理。

四、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成本审计的具体实施

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可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分为四个环节:产品设计研发环节、材料采购环节、产品制造环节和产品销售环节,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到环境成本支出。通过各个环节的环境成本审计,对其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评价,确保企业低碳生产,可持续发展。

(一)对产品设计研发环节的环境成本进行审计

在产品的设计研发环节,环境成本直接支出占整个产品成本的比重很低,其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很有限。但是,产品的设计研发选定的材料种类和数量,会影响到材料采购环节的环境成本支出,设计的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会影响到制造环节的环境成本支出。所以,企业在设计研发新产品时,除了考虑满足用户的需求外,还要注重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对企业的产品设计研发环节进行环境成本审计时,审计部门要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已将污染预防考虑到设计之中,挑选的材料是否是绿色环保材料,能否循环利用。是否采取了低碳环保技术,是否考虑到废弃物的排放和回收,以使企业日后的污染治理费用降到最低。

(二)对材料采购环节的环境成本进行审计

企业在产品设计研发完之后,需要根据设计对材料的要求去选择材料。在材料的选择、运输、保管等各个环节,都会牵涉到企业对环境的影响。采购环节的环境成本审计应包括以

下内容:(1)企业是否贯彻、执行了绿色采购理念,以低碳环保采购为宗旨。采购材料时,在多种可供选择的材料中是否优先选择环保型材料。(2)在材料的运输、储存和保管过程中,是否执行了低碳经济理念,环境成本支出有无超出合理的范围,环境效益是否达到企业设定的环境目标。(3)在选择供应商时,除了考虑经济利益外,是否更多的考虑了低碳经济行为。

(三)对产品制造环节的环境成本进行审计

企业的产品制造环节无疑是环境成本支出最多的一个环节,也是对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环节。因为在这一环节会产生大量的生产废料。为了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在该环节企业需要推行洁净生产,促进绿色生产力,同时对废弃物进行严格的管理,争取实现“三废”的零排放。开展洁净生产的好处在于实行污染事先预防和全过程控制,能从根本上避免末端治理的弊端,注重在污染产生之前就予以关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因此,在产品制造环节的环境成本审计应包括洁净生产审计和生产废料审计。

1.洁净生产审计。审计部门首先要对企业的生产状况、环境保护状况、管理状况进行现场调研,寻找出业务流程中哪些方面和做法不符合洁净生产。根据标准和制度,评价企业的产污、排污状况和企业环保执法状况,分析产污原因、做出评价结论。对企业实施洁净生产的实际效果做出客观评价,既可使企业的低碳目标更加清晰,又能明确管理者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为企业加强洁净生产起到积极作用。

2.生产废料审计。企业的生产废料如果处置不当,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有效的生产废料管理通常包括三个层次:(1)减少: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尽量通过更洁净技术的使用、产品和流程再造以及更科学的管理方法来防止生产废料的产生,努力做到生产废料最小化。(2)再利用:当不可避免地产生生产废料时,可以将废料进行归类,从中回收所有可循环利用、对未来有用的东西,保证材料被重新利用、回收。(3)处置:对那些无法重新利用的生产废料,不能直接倾倒,应该严格按环保的手段处置。

审计部门对企业的生产废料审计应重点关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生产废料,如何管理这些生产废料。企业是否采用先进的方法将生产废料最少化、消除或再循环利用。企业是否参与生产废料交换计划(将生产废料出售给其他公司作为原材料,或买进其他公司生产废料作本方原材料)。企业是否制定了严谨的应急预案来应对环境的突发事故。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实地调查查找环境失效的地方和损害,通过对实务的调查来保证生产废料处理标准和制定的政策都得到了落实。

(四)对销售环节的环境成本进行审计

在产品销售环节,企业作为最终产品的提供者,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除符合购买者的功能需求外,还必须承担环保责任。随着绿色消费理念的普及,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品时,普遍倾向于绿色、环保、低碳的产品。如果企业生产、销售环境不达标产品,则必承担信誉以及被追究法律责任的风险。所以,销售部门在分析竞争市场,收集消费者需求时,需要尽可能

考虑消费者对环境方面的需求。并将这一诉求反馈到设计部门、生产部门,能使企业在设计、采购和制造过程中就将环保因素考虑在内。

在销售环节的环境成本审计,审计部门要重点关注企业是否以经济且有效率的方式向消费者提供了绿色服务。消费者的环保需求信息是否得到及时反馈和满足。销售后产品使用和服务的提供所造成的环境影响,企业是否采取了某些措施及这些措施的效果是否符合企业的环境目标,是否实现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持续进步。

低碳经济的引入扩充了一般环境成本审计的内容。将低碳经济纳入企业环境成本审计指标范畴,能够从更加宏观、全面的视角去评价企业对资源环境保护的优劣,并有助于提出符合环保事业发展的针对性对策建议。考虑低碳经济后,环境成本审计会更加注重企业对能源的高效利用,以较低的能源消耗、较少的碳排放来达到高效生产的目的,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X

中国企业的“低碳发展”之路 篇6

金融危机让高耗能行业遇减排良机

高耗能行业是最重要的能源消费部门和温室气体排放部门。高耗能行业增长迅速,主要产品产量均增速在10%以上,能源消费量也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比重达到55%以上。钢铁工业和水泥工业在高能耗行业的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中占有突出地位,减排也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莱钢在低碳发展中,在行业内率先使用了先进节能技术,关注产品的“绿色度”,推动产品在应用领域的低碳排放。2001年以来,莱钢的吨钢能耗指标下降迅速,累计到2007年因资源节约实现经济效益达到80多亿元。相当于其全年销售收入的10%,节约量相当于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200多万吨。

河南同力水泥也是另一家标本低碳发展企业。它通过资源综合利用,使用天然矿物原料替代熟料用量,利用CDM(清洁能源发展机制),大力推进纯低温余热发电項目建设。自从2006年以来通过实施余热发电工程和40余项技术改造,取得了1.04亿元的经济收益,相当于其全年销售收入的4.4%,全年净利润的50%。

由于高耗能企业存在巨大的碳减排潜力,在金融危机之后,高能耗企业虽然普遍存在着产能过剩、开工率不足、产品价格下滑、盈利水平下降的情况,对企业发展造成很大影响,但这也是实施低碳技术改造的良好时机。所以高能耗企业可以因势利导,走上低碳发展的道路,在新一轮产业复苏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开发商要有“低碳影响力”

建筑业是另外一个高能耗领域,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

一个建筑从“出生”到“衰老”到最后“废弃”的生命周期里,涉及到开发商、设计企业、施工企业、物业运营公司、材料和设备生产商。这些角色从不同的侧面影响着建筑业的低碳发展。其中,开发商的角色最为关键,它的行为决定了对建筑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对资源的耗费和对环境的影响。

一些优秀的开发商不仅仅因地制宜地进行绿色建筑的研发与示范,引领工业化住宅和精装修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同时,还充分发挥自己在产业中的影响力,引导、带动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低碳发展之路,以整个产业链的力量实现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

在上海世博园内万科馆的奠基仪式上,一堆堆金灿灿的麦秸秆引发了人们浓厚的兴趣。此次世博会上,万科馆选用麦秸秆压制而成的麦秸板作为最主要的建筑材料,展馆将通过热压和风压两种自然通风的模式,尽可能最大化自然通风,减少空调使用的时间,降低展馆在运营过程中对于能源的消耗。展馆的顶端所镶嵌的蓝色透明ETFE膜气枕天窗,通过自然采光照明可降低照明的能耗。

万科集团万创设计管理中心总建筑师朱建平表示:“万科馆是一个低碳建筑,其回归自然、节能环保的理念在材料、通风、采光等方面都有体现,希望建筑可以唤起人们欣赏、尊重和顺应自然的态度,探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这座命名为“2049”的概念展馆旨在让人们关注未来,关注低碳,但万科不仅是在制造理念倡导绿色建筑。近年来,万科一直在推动住宅产业化,成为企业未来低碳发展的主要方向。这种住宅建造模式在欧美发达国家已较为成熟,通过工业化生产的方式建造住宅,以提高住宅质量,同时降低能耗。万科总裁王石认为,预计到2014年,万科住宅产业化的比例将达到90%:届时,如果国内整个房地产行业住宅产业化的比例达到10%,节能减排效果将十分明显。这意味着将减少排放10个西湖容量的污水,减少的用电量相当于葛洲坝一个月的发电量,减少森林砍伐量相当于9000公顷森林。招商地产则是以既有建筑改造与再利用以及绿色地产开发而出名的。招商地产总部所在的城市深圳是中国第一个特区。当年在改革开放新政的促进下盖起了一些新楼,但是经过二三十年,这些楼大多陈旧不堪而被废弃不用。招商地产不盖新楼,而是在这些旧建筑的基础上设计了很多方案,把这些旧厂房改造成一个个新的绿色建筑。招商地产的总部大楼就是由一个非常破旧的厂房改造而来的。沿用旧建筑而不是拆除,能避免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同时减少资源的再度消耗,综合减排效益明显。

家电业推广绿色消费意识

全球每年报废的电器产品中,制冷设备比重较大。如何有效地回收报废制冷设备,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从1993年起,欧洲就实行了制造商负责制,由制造商承担废弃家电的回收利用。欧美国家已从回收角度,有针对性地对材料及重要配件进行生态设计,以满足回收的需求。

格力空调在可回收设计方面注重了制冷设备报废后易于拆卸,使用容易回收的材料,如铁、铜铝、热塑性塑料,少用不可回收的材料,如合金,有毒有害材料,对部件材料成分进行标注,增加可回收材料标志等等,提高了材料的可回收率。同时,格力还将节能的理念通过产品推广到消费者心目中,将低碳发展战略覆盖到企业的整个营销体系,在扩大节能产品销售的同时,提高消费者对节能产品的认识,引导绿色消费。从2005年到2008年,格力累计销售节能空调近600万台,根据现行能效标准和运行时间假设,可实现节电量近17亿度,相当于减少17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远大空调作为全球第一大非电中央空调设备供应商,在中国的建筑潮中崛起,现又在推动绿色建筑的普及。1992年6月15日,远大的第一台非电空调诞生。如今,远大空调有限公司是全球第一大非电中央空调全套设备供应商。远大的产品在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其中西班牙马德里机场的中央空调系统及为美国能源部3个冷热电联产项目所提供的非电制冷系统引起国际关注。

据远大估算,1992年至今,公司已通过非电空调产品,减排二氧化碳超过9000万吨、二氧化硫逾100万吨、氮氧化物超50万吨、氟里昂逾1万吨、可吸入颗粒物超过30万吨,相当于种了1.6亿棵树。

更重要的是“远大的非电空调(对推广绿色建筑)有积极意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所长徐伟说,“绿色建筑很重要的一点是节能,而空调采暖是建筑能耗中最大的一块,约占60%。”

如今,远大空调已经和上海世博会合作,既参展世博会、倡导和发展低碳经济,又为世博会的中央空调、通风设备提供节能产品。

未来商业竞争将是供应链竞争

沃尔玛公司2008年10月在中国

召开其全球供应商大会,要求它的供应商满足“绿色供应”的标准,遵守其严格的社会和环境标准。尤其在能效方面,沃尔玛要求,包括大量中国公司在内的供应商今后能够接受能耗审计,而前200家供应商在2010年前需要达到20%的节能目标。

可口可乐和惠普公司等均已经逐渐将“绿色标准”贯通于其供应链的上下游。在碳减排方面,这些公司通过对供应商提供专业培训、内外部审核等措施,来实现供应链共同减排的目标。

作为众多国外公司的产品供应商,中国企业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其客户的环境和减排要求。

“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是在传统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绿色制造的基本理念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它要求供应链中的所有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消费者和回收商等各个环节都应当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以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亿泰润盈物流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勇先生认为,未来商业的竞争并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一条供应链上的企业必须加强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站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去看待企业上下游之间的关系。企业和企业更应该是合作共赢,而不是单纯的利益博弈。

“绿色金融”渐行渐近

一般人都认为银行是光鲜的第三产业部门,它的业务和二氧化碳排放搭不上界。但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总裁翁富泽认为,“与任何企业一样,银行在运作过程中同样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同样产生能源消耗。而更主要的是,银行的贷款和投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各个行业和项目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绿色金融”应运而生,为企业走低碳发展创造融资环境。在发达国家,许多国际金融机构对低碳业务方面的创新做了有益尝试。

美国银行在2007年开始计划投资200亿美元,实施一项10年环保倡议,其中包括通过贷款、投资、慈善投入和创造新产品以及新服务手段,鼓励公司客户开发可持续环保产品和技术的积极性。让企业更多地投入到环保技术的研发、应用中,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益,推动绿色环保产业发展。

汇丰银行在2005年成为全球实现首家“碳中和”的大型银行,持续推行碳管理计划,减少企业业务营运的碳排放与积极购买绿色电力。2007年,汇丰又投入了1亿美元,推出为期5年的“匯丰与气候伙伴同行”计划,联合了4个世界知名的环保组织,缓解气候变化对人类、森林和城市的影响。

在中国,银行业也在低碳领域进行积极的探索,近年来一系列绿色金融政策出台之后,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三大措施基本规则初步落实,标志着中国“绿色金融”制度初具规模。其中,绿色信贷一直是“绿色金融”活动的主体部分。

兴业银行是“绿色信贷”的先行者。2006年开始,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开展绿色金融项目,先后为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的电石泥制纯碱项目、深圳新都酒店热水节能项目的改造、深圳梅州垃圾场填埋项目等6个节能减排项目提供融资方案和贷款。2009年兴业银行对深圳新都酒店做了节能减排项目实施效果回访,发现从2008年6月到2008年年底,酒店节约燃油9万多公升,按照5.5元/公升计算,半年就节约了50多万元。

“我们现在做的,就是用一个个成功的案例,让越来越多的企业知道,节能减排技改投资,不仅仅能够节约资源改善环境,还能带来真正的效益。”兴业银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朱力勇认为,绿色金融是利己利人的好事,未来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

“当追求财富、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道德自律同步发展时,才能达到现代金融企业发展的最高境界。”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认为这是现代金融业追求的目标。从长远看,“绿色信贷”这一符合国家长期经济发展战略的金融工具一定会获得政府有力的支持并取得快速的增长。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未来低碳市场信贷业务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传统的信贷业务,清洁能源生产、环保设备制造行业,这些都将是银行绿色信贷介入的重点。

企业低碳会计体系分析 篇7

1. 低碳会计的定义

低碳会计是环境会计的边缘部分, 环境会计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 是记录和披露环境污染、污染防治、开发及利用的成本费用, 并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环境维护及开发利用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 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低碳会计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 将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及保护环境的责任纳入到会计核算的内容之中, 从而对企业的碳排放进行监督, 对企业关系到自然环境资源的业务和事项进行确认和计量。由此, 论文得出低碳会计的定义:低碳会计是以货币或事物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计量, 进而对企业低碳责任和环境保护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 以期帮助企业达到节能减排和绿色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程度的一门新兴科学。

2. 企业发展低碳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低碳经济,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被世界各国放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为了拉动经济增长, 打下经济快速增长的坚实基础, 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将近70%的“高碳”产业, 然而基于我国发展高碳经济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中逐渐消失的现实, 我国加大低碳经济的发展力度已经是大势所趋。同时, 由于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的环境和资源的利用已经面临困难, 所以在我国资源和能源有限的情况下, 我国企业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积极主动的进行产业转型并加大技术开发和创新力度, 进而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继续促进我国经济的再一次腾飞。

针对我国企业的经济转型, 综合考虑, 有多方面的优势为其提供可能性和保障。首先, 为了企业更好地在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发展, 我国政府给予企业以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倾斜。其次, 以往的经济模式过于粗放, 虽然资源丰富但是技术和管理落后, 所以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浪潮下, 仅仅是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环节就存在较大的潜力。最后, 由于我国的产业现状主要以第一和第二产业为主, 农业方面传统的小农经济依然存在, 工业中存在因盲目最求利润而加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投入致使部分企业依然归属资源密集型或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所以为企业转为低碳经济提供了可能性。

3. 我国低碳会计的发展现状

对于我国的低碳会计发展来说, 还处在初级阶段。首先表现在制度上的不够完善。一方面是在低碳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上存在不足, 因为低碳会计的发展不仅仅是会计问题, 同时也是环境和社会问题, 因此针对低碳会计的研究还处在较低的层次。另一方面是缺少有关建立低碳会计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就目前会计发展现状看, 低碳会计同样适用于现有的会计准则, 但是由于低碳会计自身独有的特点, 为了促进其健康发展, 建立一套专用于低碳会计的会计准则是有必要的。其次, 对于人员方面也存在着些许困难。社会对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够重视, 自然也不会关心低碳会计的发展状况。在这方面, 澳大利亚和日本已经将低碳经济和低碳会计付诸实践, 比如日本已经在部分地方政府以及公共团体内开始实施低碳会计模式, 同时积极倡导大学和医院将环境信息和低碳会计信息予以公布。不仅社会对低碳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道德缺失同样是低碳会计发展的一大障碍。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 许多企业着眼于利润的最大化和竞争力的提高, 从而忽略本应承担的环境责任, 对环境信息的披露缺乏主动性。

二、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的影响

1. 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要素的影响

目前在我国企业中低碳会计还没有被广泛的应用, 虽然关于低碳会计的理论研究如火如荼, 但低碳会计体系在实际中应用很少。传统的会计中,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进一步分类, 在低碳会计体系中道理依然。低碳会计体系中, 主要有四类会计要素, 一是低碳资产, 二是低碳负债, 三是低碳费用, 四是低碳收益。针对于低碳会计体系中对会计要素的确认, 可以将其建立在传统会计要素确认条件的基础之上。比如, 低碳资产确认前提可以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同时与环境资源相关、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的与环境资源有关的利益、为取得该项资产所付出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 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计量的影响

企业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单位、计量属性及计量模式。在低碳经济下, 会计仍然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 同时以实物作为辅助的计量单位。针对于计量属性, 现行的会计计量属性如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可变现净值及公允价值都可以在低碳会计体系中应用。而在会计计量模式上, 现行的会计计量模式可以对环境问题进行确认和计量, 所以无需根据低碳会计的独特性再另行设计会计计量模式。

3. 低碳经济对企业会计财务报告的影响

企业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和某一时期的经营成果都需要经过财务报告对外进行公布。在低碳经济的发展浪潮已经来临的情况下, 对企业财务报告的披露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需要将环境信息和低碳会计的信息在财务报告中进行列示。同时要求各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地转变以往的观念, 提高披露低碳会计信息的自觉性, 并保证其正确详细。企业的财务报告中还应该列示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应该包括环境管理目标、环境政策、企业的法律环境、企业目前的资本支出和收益以及对今后发展受环保措施的影响等。

三、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

1. 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面对现今企业高投入低产出、浪费资源的情况, 国外学者以及我国有关机构就低碳会计信息的披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经济的持续发展看, 为促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长期占据优势地位, 提高竞争力, 企业需要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增加环保投入, 提高对低碳会计的重视程度。首先, 低碳会计信息披露是促使国民生产总值数据真实的有利因素。长期以来, 国民生产总值等数据中未能将环境资源的消耗与补偿列入其中, 从而导致估计数值不够真实, 虚增国家经济总量。其次, 在市场经济下, 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高加之“高碳”向“低碳”的经济转型, 不仅政府需要对企业的碳排放进行监督, 消费者也同样关心消费产品的绿色程度。最后, 低碳会计信息的准确披露有助于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同时将促使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将环境因素计算在内, 从而帮助企业在会计期末报出更加准确的财务报告。

2. 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在企业的低碳会计信息披露的环节中, 可以考虑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对有关的低碳会计信息进行列示。一是根据现今的财务报告模式, 在此基础上将有关的低碳会计信息以嵌入式会计报表的形式列示在财务报告中。例如, 在企业会计期末报出的资产负债表中增加新的会计账户, 用以披露企业所拥有的低碳资产和所承担的低碳负债;在企业会计期末报出的利润表中, 同样增加新的项目, 将企业在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环境支出列示在其中, 同时计算相关环境收益。二是通过编制专门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用以反映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及企业在环境方面发生的支出和获得的收益。对于编制独立于企业财务报告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应包括以下内容:企业对相关环境法规的履行情况, 企业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企业制定的环保政策, 环境质量状况等。同时在报表附注中应指明相关的会计方法及会计政策, 以及对相关的环境问题进行披露。

3. 低碳会计信息披露应注意的问题及启示

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 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作为同样处于初级阶段的低碳会计也存在许多问题值得引起关注和重视。首要问题是与低碳会计相关的会计法规、标准及制度不完善, 导致各个企业在披露环境信息方面无章可循, 从而造成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丧失主动性, 进而使资源环境的持续恶化状况得不到改善。其次是缺乏环境成本分配机制, 企业采用相关核算方法核算出的环境成本在会计期末无法实现成本的分摊与分配。最后, 在低碳会计信息的期初确认以及期中计量时, 对环境信息缺乏可靠而准确的测量方法。由于现今的会计体系是对经济环境发生的业务或事项以货币或者实物为计量单位进行确认、计量与核算, 所以针对于环境成本不易计量与核算的现实情况, 将成为今后低碳会计体系发展中的障碍。鉴于我国低碳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较多, 积极借鉴国外低碳会计发展中先进的思想, 将促使我国低碳会计快速健康发展。在英国, 部分经营受到环境影响的企业联合建立了名为“碳信息披露项目”, 此项目意在促进股东价值和企业对话引起气候变化, 合理的反应气候变化并试图创造一个持久稳定的关系以及获得高质量的信息支持位主要目的。所以我国应积极吸取国外研究中有益的的经验, 建立起适合于我国国情和企业现状的低碳会计体系。

四、企业构建低碳会计体系的策略

1. 制定适合于低碳会计的规范体系

企业的低碳会计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需要以相关的规范体制作为保障, 促使企业在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的规范体制之下增加企业的用以保护环境的支出, 同时对于环境相关的会计信息进行真实的披露。因此, 政府相关部门加快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步伐是当务之急, 利用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对企业的环保行为进行约束。同时, 为了促进低碳会计更好的发展, 应该加紧制定或者修订适合于低碳会计的规范体制以及会计基本准则, 建立起具有系统性的低碳会计的计量、核算、确认处理方法, 进而为企业能够准确的披露低碳信息奠定技术上的基础, 并有助于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发生的环境保护的相关支出进行分析, 最终实现降低环境保护成本低碳经营的目标。

2. 全面提升企业中的会计人员的素质

近年来, 低碳经济模式已经深入我国,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重要举措。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 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自然成为关键, 有效的促进企业的低碳经营将会加快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然而, 在部分企业的日常经营中, 低碳理念往往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环境保护方面, 企业的自律性较差, 往往刻意躲避环境保护需要支出的费用, 进而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 应该加强企业的自律, 促使其积极采用先进技术、进行生产设备, 淘汰落后的产能,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给予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新技术的采用以经济上和政策上的支持。同时, 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偏低以及企业管理者对低碳的理念不够重视意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障碍。作为在低碳经济环境中的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应该掌握扎实且全面的会计基础知识, 熟悉会计处理的各种方法, 具备学习低碳经济新理念的能力, 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 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重视起低碳经济的理念, 积极主动的了解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法规, 严格企业自身的低碳经营行为, 进而推动低碳经济的全面发展。

3. 加强政府及社会监督

企业作为独立的经营主体, 其经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进而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 然而为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企业在经营中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成本支出的控制, 部分企业往往在经营中会忽视或者刻意躲避由于环境保护的责任而需要支出的费用。因此加强政府以及社会的监督成为必要, 其是督促企业进行低碳经营的重要约束手段。政府应该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监督检查, 保证企业信息披露的公允性、合法性、连贯性, 促使企业支出环保的必要支出。同时, 应该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社会中介机构, 例如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坚持以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准则, 对企业的低碳经营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检查, 促使其经营符合标准。作为社会群众同样应该肩负起监督的责任, 对部分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企业进行积极的举报, 通过向政府相关部门举报的方式实现对企业低碳经营行为的监督。

五、总结

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 普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及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但与此同时也加剧了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倡导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 调整产业结构、积极促进经济转型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我国低碳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 对于低碳会计体系的建设更是处在研究阶段, 对于低碳会计体系的理论研究以及将理论与经济实践相结合将是我国今后低碳会计发展中备受关注的部分。

摘要:现如今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经济的发展趋势, 作为经济的重要组织形式的企业自然受到了低碳经济这一时代潮流的强烈影响。为了更好的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 企业开始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营理念、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为了满足新生经济模式对会计的新需求, 低碳会计已经成为会计学科的一个新的分支。论文通过对我国发展低碳会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的探究, 采用了规范性研究的方法, 并针对低碳会计的核算内容和信息的披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同时得出了低碳会计体系的相关建立方案。

关键词:低碳会计,信息披露,低碳经济,会计体系

参考文献

[1]岳菲.企业低碳会计体系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 2014.

[2]王亮.低碳经济下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体系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 2013.

[3]吕华璐.构建我国低碳会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3.

[4]万彩云.企业低碳会计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14.

[5]李林婧.企业碳会计体系的构建及其有效性检验[D].湖北工业大学, 2014.

[6]解翼.低碳经济下我国碳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 2013.

旅游企业的“低碳营销”新模式 篇8

1.低碳经济的兴起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出现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而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 则应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

20世纪人类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社会, 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发展, 世界各国正面临着来自能源、资源以及环境方面的巨大挑战。面对着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发展, 各国纷纷摒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 提出“低碳经济”、“低碳发展”、“低碳社会”、“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 通过运用新技术, 以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低碳经济的定义

目前, 国内外对于低碳经济的准确含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界定。综观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经济内涵的理解, 可以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发展模式, 是以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为目的的, 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 发展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 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消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其核心是能源的高效率和洁净的能源结构, 关键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低碳环境下旅游业发展的PEST分析

PEST分析是一种对外界环境的宏观分析, 分别是从政治法律环境 (P) 、经济环境 (E) 、社会文化环境 (S) 、技术环境 (T) 四个方面分析一个企业或者一个行业所面临的状况。旅游业是一个综合行业, 旅游大环境的状态, 直接决定着旅游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PEST分析法的客观性分析, 能够为低碳环境下旅游行业发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政治法律环境 (P)

20世纪以来, 人类社会不断地遭受废气污染、光化学烟雾、水污染和酸雨等的危害, 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西方各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低碳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并纷纷采取措施, 我国在此背景下, 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低碳的发展方式。

2009年12月,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提出节能环保, 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程, 明确提出倡导低碳旅游方式。这是我国首次正式提出低碳旅游的概念, 对旅游饭店、景区景点的节能减排提出要求, 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2011年中国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2011) 》白皮书。白皮书明确提出:为兑现2020年单位GDP温室气体排放, 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 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将重点从11个方面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为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 我国政府陆续出台相关的财税、金融等激励性政策及一系列支持措施, 鼓励低碳的发展方式。

2.经济环境 (E)

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下, 低碳旅游应运而生, 并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由于旅游行业的进入门槛低使得这个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 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 又会使中小旅游企业在竞争中丧失优势。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 面对旅游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低碳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 想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旅游企业应顺应世界潮流的大趋势, 树立低碳意识, 将低碳理念融入到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等方面。

3.社会文化环境 (S)

中国是最早提出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发展中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 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主要从节能减排入手, 从各个行业和居民生活开始。随着各种渠道、形式的宣传和倡导低碳消费模式, 全民的低碳意识已经大大提高, 社会中出现了类似“低碳生活”的一系列新名词, 并以崭新的姿态高调亮相, 融入了所有人的生活, 我国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社会正在树立低碳消费观念, 转向低碳的生活方式, 逐渐形成以低碳出行与消费为时尚的良好社会氛围和价值取向。

随着低碳环境的逐步形成, 社会各界开始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部分高校开设相关专业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急需的低碳技术人才, 以适应低碳社会的长期发展。

4.技术环境 (T)

低碳环境的持续发展需要技术的支持。低碳技术不仅应用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也会更多的应用于电力、纺织、化工等高耗能传统行业的改造。我国在低碳技术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如:我们研制出二氧化碳超重力法捕集纯化的等低碳技术, 如果推广到各行业可使每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4000万吨。

低碳技术的不断进步, 为旅游行业发展“低碳”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低碳环境下我国旅游企业的营销现状

旅游市场营销是旅游产品或旅游服务的生产商在识别旅游者需求的基础上, 通过确定其所能提供的目标市场并设计适当的旅游产品、服务和项目, 以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旅游市场营销是发展旅游事业, 获得经济效益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低碳社会的环境下, 我国旅游企业的低碳营销虽有所尝试, 但因消费者的低碳消费需求尚未形成, 旅游企业过于追逐眼前利益, 以及政府的监管力度不足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使得大部分旅游企业的低碳营销理念并未真正形成。

目前我国旅游业在低碳营销存在下面问题:

1.旅游产品的包装过度

产品的包装本身就是一种营销方式, 包装设计在美化产品的同时, 也能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所以产品的包装设计在商品销售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商家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 采用豪华的材料装饰包装产品, 从价值判断上误导消费者。旅游商品的过度包装, 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 会因为价格的昂贵, 降低旅游者的消费欲望, 这对旅游地形象宣传也是有害无益的。在低碳理念下, 旅游商品的包装设计在能够体现旅游地文化的基础上应注重简约美。

2.旅游市场营销缺乏长期规划

目前, 我国大多数旅游企业的营销目标是追求短期利益, 缺乏长期目标的规划, 这种现状导致旅游企业频繁调整营销计划, 造成企业前期投入资本的浪费, 不符合成本优化的原则, 也不符合低碳的营销理念。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

(1) 消费者尚未形成系统的低碳消费意识。消费者的整体素质虽有提高, 但对于低碳社会下的新型的消费方式, 对于低碳经济不同程度的理解, 也使得他们的低碳消费意识并不明了, 因而也很难推动市场低碳营销的形成。我国旅游市场的低碳营销尚在低水平上运行。

(2) 企业实施低碳营销的动力不足。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 我国绝大多数旅游企业仍然采取传统的营销模式, 追求企业的短期利益。企业在低碳环境下对未来旅游消费趋势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也就无法看到低碳营销给企业带来的强大竞争力。

低碳环境下旅游企业的新型营销模式

低碳发展模式作为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趋势下, 旅游企业营销环境也发生了新变化:为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国家在宏观政策上进行支持, 将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 逐渐降低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比例, 着力发展第三产业, 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对于高碳产品会征收高额税收, 而对于低碳产品, 实行财政扶持和税收补贴等政策。

旅游企业要顺势而为, 营销模式要向低碳转变。

1.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观念认为, 企业在进行营销活动时, 要顺应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注重地球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以实现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及生态环境利益的协调统一。从这些界定中可知, 绿色营销是以满足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共同利益为目的的社会绿色需求管理,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的绿色市场营销模式。

旅游行业对环境的依赖性, 更加显示出进行绿色营销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旅游企业采取绿色营销的营销策略也要进行相应调整:

(1) 绿色营销的产品策略。采取绿色营销观念指导下的旅游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要符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理念, 从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体现低碳理念。旅游行业要制定绿色产品的标准制定、认证制度和信息发布系统, 这样不仅可以规范旅游业的经营行为更加符合节能减排目标, 还能够引导旅游者广泛开展低碳旅游活动, 有助于保障和提升低碳旅游产品质量。

(2) 绿色营销的价格策略。旅游企业的低碳产品由于增加了低碳处理成本, 因此低碳产品的价格必定会略高于一般产品, 而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中最敏感的因素, 因此旅游企业应尽可能地控制产品的成本, 以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同时, 国家也应制定相应的政策, 对低碳产品给予研发资金上的支持、税收上的优惠, 对生产低碳产品的企业进行适当的奖励, 以间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这样有利于制定合理的低碳产品价格, 促进消费者购买。目前, 我国低碳旅游的绿色营销宜采取一种渐进的定价策略, 这一渐进策略旨在首先通过信息传播和渗透定价, 引发高端旅游市场的广泛响应, 使高旅游预算群体发挥其对公众的示范作用, 进而通过大众媒体和口碑传播, 在普通公众中引导和普及低碳旅游观念和行为。采取这种渐进的社会营销策略, 能够将低碳旅游塑造为一种令人向往的时尚旅游方式, 是对有限的社会营销资源的优化配置。

2.联合营销

联合营销也称合作营销, 是指两个以上的企业或品牌拥有不同的关键资源, 而彼此的市场有某种程度的区分, 为了彼此利益, 进行战略联盟, 交换或联合彼此的资源, 合作开展营销活动, 以创造竞争优势。联合营销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使战略联盟内成员, 以较少的费用获得较大的营销效果。

联合营销是一种符合低碳发展模式的营销方式, 采用这种营销模式的旅游企业可以联合相关的食、住、行、游、购、娱行业进行合作。集中优势资源的联合营销共同分享同一个市场, 共同提供产品和服务, 同时也有分工的进行系统的营销宣传。联合营销可以使合作的企业在市场开拓、产品投放和顾客维持等方面使用同一个营销渠道。通过这种营销合作不仅可以降低竞争风险, 也能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 同时避免了资源的重叠浪费。 (见图1、图2) 。

图1代表旅游企业独自实行营销计划, 交集A代表两个旅游企业目标市场的重合, 而交集B代表的是在同一目标市场上制定营销策略的重合, 在这些交集上, 就是企业存在资源浪费的地方, 这就是联合营销存在的关键点。

图2是企业之间的联合营销模式, 旅游企业在遵循自愿、平等的原则下, 选择合作者, 双方成立共同的营销机构, 进而确定共同的目标市场和营销计划, 在营销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合作者要按照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 达到资源消耗最少化, 避免浪费。

(1) 旅游行业间的联合营销。遵循目标市场相同或相近的原则, 将旅游业的六要素企业联合起来, 进行共同市场开拓和营销, 各个行业发挥优势资源。形成旅游行业的产业链, 实现发生在“旅游者的旅途从开始到结束”过程中服务的完美衔接。旅游行业间的产业链是一种横向的产业链, 这条产业链是一条利益链, 在链上的各行业应建立共同的市场营销战略或者进行市场战略的配合和协作。联合营销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景区与旅行社的联名促销, 或共同出资进行新线路策划、设计与推出。在旅游行业的联合营销初步建立后, 为了行业得更好发展, 行业间应该建立共同营销合作原则, 集体制约危害产业链的行为产生。

(2) 旅游企业间的联合营销。联合营销追求的是一种相互间的平等合作关系, 并不是借一个品牌去拉动另一个品牌。因此, 旅游企业在进行联合营销时要找到一个适当、对等的品牌进行合作, 而不能够期望借助远高于自己影响力的品牌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因此旅游企业间的联合营销在选择合作对象时, 除了要有共同的消费人群、文化理念和精神理念外, 还要注意合作双方力量的均衡。旅游企业间的联合营销, 可以解决企业间促销的棘手问题。如旅行社在进行新线路的宣传时, 往往会遇到产品的剽窃, 为其他企业类似产品宣传提供搭顺风车的机会。为了防止不必要的损失, 旅游企业在进行新线路的开发时, 要将该线路可能的潜在竞争者也作为影响线路开发的因素, 并从中选择合作伙伴, 通过联合营销的方式进行线路的共同开发, 这样, 旅游企业在减少投资压力和风险的同时, 又能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

(3) 区域性旅游联合营销。旅游产品分属不同的地域区域, 也会增加营销难度, 造成旅游产业链的松散。各地区按照行政区划从自身利益制定的旅游规划和市场策略, 在造成旅游线路分割的同时, 也不利于形成新的旅游产品, 同时也容易造成产品的雷同、恶性竞争的局面。因此, 进行区域间的合作, 制定共同的旅游规划、产品开发和营销策略, 通过联合营销进行地区间资源的整合, 打造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比如长三角的旅游营销合作在国内国外推出“都市游+园林游+山水游”旅游项目, 在互为市场、互为腹地、互送客源的基础上建成中国首个跨省市的“无障碍旅游区”。

(4) 网络营销。网络营销是以互联网为载体, 以符合网络传播的方式、方法和理念实施营销活动, 以实现组织目标或社会价值。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简单地说, 网络营销就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开展的营销活动。截至到2011年12月底, 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 其中手机网民的规模达到3.56亿, 占网民总体比例的69.3%。以上数据显示, 移动网络在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而网上存在的巨大消费群体又给网络营销提供了广大的空间。网络营销通过虚拟的空间传递信息, 在给企业节省店面租金的同时, 又因其覆盖市场范围大、速度快、限制少、形象生动等特点, 有利于提高企业营销信息传播的效率, 增强企业营销信息传播的效果, 降低企业营销信息传播的成本。网络营销的这些特点使得它更加符合低碳营销环境, 它为企业架起了一座通向国际市场的绿色通道。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2011年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我国的网民中男性多于女性, 网民的年龄大多分布在21~35岁之间, 受教育程度都比较高。网民的这些特点决定了这个群体是一个相对成熟的购物群体, 他们的消费行为比较自主、独立性强, 追求个性, 网上购物对于这个群体而言更多的是节约时间和劳动成本, 因此旅游企业在制定网络营销策略时, 要充分利用网络建立顾客与企业的双向沟通, 灵活的运用多种方式实现旅游企业的网络营销。 (1) 旅游企业的官方网站。旅游企业要在网上注册建立自己的网站, 也就是旅游企业的网上店铺, 网站是企业销售渠道在网上的延伸。利用网站这个免费的广告平台, 旅游企业可以将自己的主营业务、特色产品、优惠活动等呈现给潜在顾客, 同时可以通过网站独特新颖的设计来塑造企业全新的形象, 充分发挥官方网站的作用。 (2) 博客营销。博客营销是指企业通过博客的方式与顾客进行交流, 并推广特定的产品或发布信息的网络营销模式。旅游企业可以采用在名人的博客投放广告, 借助名人的博客推荐产品, 或者建立自己的官方博客。对于大的旅游企业可以选择名人博客作为宣传方式, 名人博客可以是旅游企业的代言人、明星, 或者是网络上的博客名人, 也可以是旅游业界的专家或企业家, 但是选择名人博客, 有一定的成本, 这要在企业的能力范围内, 否则企业在失利的同时也违背了采取博客营销的低碳本意。对于小企业而言, 名人博客的营销成本或许太高,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自己官方博客, 鼓励自己的员工发布博客文章, 博客的内容不必拘泥于企业产品的介绍, 可以是员工对企业的感受, 对生活体验等, 用员工的角度从不同的层面去介绍与公司有关的问题, 内容和题材丰富的博客文章更易受到游客的关注和喜爱。 (3) 投放网络广告。广告是最普通和常见的宣传方式, 和传统的广告投放一样, 网络广告的投放也是需要资金投入的。虽然广告给网站带来的流量和客源是可观的, 但旅游企业要依据其自身实力进行不同的网络广告投放, 过多的资金投入并不符合低碳的本意。不同企业之间可以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进行广告的投放:如广告位互换、文字链接互换、频道入口互换, 等等。这样在节省双方成本的同时, 也充分利用了网站。从这种意义上讲, 网络广告的投放也是符合低碳营销理念的。

低碳绩效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 篇9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对地球生态和人类生活构成严重威胁, 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国际能源署 (IEA) 初步估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能源危机与全球气候变暖, 使中国面临着巨大的节能与碳减排压力, 为此中国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产值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大背景下,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为核心的低碳经济模式迅速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对于我国来说,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要在工业化要求和环境能源要求之间保持平衡, 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必然的战略选择。

据统计, 我国每年工业类企业能源消耗量占总能源消耗的60%以上, 尤其是煤炭的消耗比重很大, 毋庸置疑工业类企业成为碳排放的主要制造者。因此,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 工业类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成为我国低碳发展的关注点和切入点。本文构建低碳绩效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理论模型, 对企业低碳绩效在提升企业价值中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 并根据检验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 力图为企业主动实施低碳经营提供明确的实证依据, 并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价值创造学派将环境投资看作是增加竞争性优势以及改善投资者财务回报的途径, 环境绩效和市场价值间呈正相关的关系。企业通过实行节能减排,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减少碳排放的举措是企业提高自身低碳绩效的一个方面。低碳绩效的提高, 不仅有可能获得政府奖励, 还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社会形象, 提高企业在顾客中的信誉, 而顾客愿意为绿色产品支付更多。新技术的应用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和废物的排放, 进一步降低了环境治理成本和费用。企业还可能使用环境友好技术建立行业标准并成为行业领导者, 低碳绩效的提高会带来企业经济利益的增加。由此, 本文提出假设1。

假设1:低碳绩效与企业价值具有正相关关系。

此外, 企业追求环境绩效, 需要增加环保投入, 这与企业普遍追求的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可能存在冲突。某些学者认为, 在一些特殊的产业层次上, 环境成本会大大降低企业的边际利润, 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因此他们往往会把环境投资当作企业的额外成本。企业如果要获得较好的环境绩效, 例如企业实行节能减排政策, 就必定要发生某些额外的成本支出, 这可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为此, 本文提出假设2。

假设2:低碳绩效与企业价值具有负相关关系。

低碳绩效对企业价值的最终影响取决于所带来的收益和费用的数量关系, 而有些影响涉及到未来期间, 在短时间内这种影响可能显现不出来。为此, 本文提出假设3。

假设3:低碳绩效与企业价值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二) 样本选取、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本文选取的样本数据全部来自2007-2010年上交所上市的A股制造业行业中能源消耗量较大的14类行业, 对于每个行业按照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对其所有公司进行降序排列, 每个行业中选出前5家公司, 由于部分数据缺失等原因最后共抽选出258个有效样本。

本文中所筛选出的258家样本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来自国泰安研究服务中心的财务报表数据库。各类能源统计年鉴上能源消耗量是按照工业分行业终端能源消费量进行划分的, 由于目前很难找到具体的各个企业能源消耗量的数据, 因此本文采取用行业的能源消耗数据代替企业能源消耗数据, 用行业的碳排放强度代替样本企业碳排放强度数据的处理方法;各个行业的能源消耗量、行业工业总产值来自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处理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和SPSS16.0软件。

碳排放强度即单位GDP碳排放量, 用来衡量经济成果和相应的碳排放之间的比例关系, 公式如下所示:

碳排放强度=碳排放总量/工业总产值 (1)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碳排量计算指南, 上述公式 (1) 中, 碳排总量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式中, C:能源碳排总量;Ei:第i类能源的消费量, 单位为吨标准煤, 数据可通过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获得, 各类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如表1所示;Fi:第i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 是基于IPCC (2006) 《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 通过能源热值乘以碳氧化因子得来, 各类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如表2所示, 其中热力的碳排放系数根据国际能源署 (IEA) 2009年碳排放报告所选取的近似值取得。

(三) 模型构建及变量定义

根据研究假设, 本文将企业价值作为被解释变量, 将上市公司碳排放强度作为解释变量, 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成长性作为控制变量, 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如下:

各变量定义如下: (1) 低碳绩效计量:通常情况下衡量低碳绩效指标采用碳排放强度与能源消耗效率两个指标, 考虑到消耗能源所占用的费用会作为一种成本影响到企业利润, 进而影响企业价值, 而本文中的控制变量盈利能力已作为一个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考虑在内, 因此本文在评价低碳绩效时采用减排指标, 行业碳排放强度 (cei) 表示。 (2) 企业价值 (ev) 计量:用托宾Q值表示。 (3) 控制变量:公司规模 (size) , 用公司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表示;成长性 (grow) , 用总资产增长率表示;财务杠杆 (Lev) , 用资产负债率表示;盈利水平 (roa) , 用资产报酬率表示。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见表3)

表3显示了各个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从总体上看, 被解释变量企业价值 (ev) 的均值为1.47, 最大值为4.57, 最小值为0.48, 说明所选取的样本不同行业不同上市公司之间的企业价值存在较大的差距。解释变量碳排放强度 (cei) 均值为0.6662, 最小值为0.0518, 最大值为2.98, 从中可以看出碳排放强度也存在较大差异, 原因可能在于所选取样本行业的差异, 例如2007年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碳排放强度达到2.27吨万元,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碳排放强度达到2.98吨/万元, 而对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而言, 2007年碳排放强度仅为0.0547吨/万元。另外, 随着低碳经济在我国的深入发展, 一些高耗能行业开始关注低碳经济, 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例, 2007-2010年工业总产值分别为33 703.01, 44 727.96, 42 636.15, 51 833.58 (单位均为亿元) , 虽然工业总产值有上升趋势, 但碳排放强度逐年降低, 分别为2.98, 2.32, 2.64, 2.26 (单位均为吨/万元) , 反映出我国企业逐步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愈来愈重视企业的碳排放问题。

(二) 相关性分析 (见表4)

表4是主要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被解释变量企业价值 (ev) 与解释变量碳排放强度 (cei) 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 说明碳排放强度确实会影响到企业的价值;另外, 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盈利水平与企业价值也呈现正相关关系一般认为, 解释变量之间的系数只要小于0.8或者0.9, 就不会对多元回归分析产生影响, 因此本文回归模型中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不会对回归结果产生严重影响。

(三) 回归分析

本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模型参数估计和检验。从表5模型摘要中可以看出, R2=0.69, 说明回归方程拟合原始数据ev的观测值的效果比较好, 回归方程显著。从表6方差分析表中可以看出, F=18.06, P=0.000 (近似值) , 表明回归方程高度显著。我们可以以99.9%以上的概率说明碳排放强度、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成长性指标变量对企业价值有高度显著的线性影响。表7的回归结果显示了碳排放强度与企业价值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负相关 (系数=-0.11, P=0.04, T=-1.98) 。说明碳排放强度对于所选取的企业的价值确实产生了显著影响。即碳排放强度高的企业 (低碳绩效水平低) , 企业价值较低, 即低碳绩效与企业价值正相关, 本文的假设1得到检验。原因可能在于, 随着低碳经济模式的深入和我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我国政府开始将焦点放在碳排放量大的工业企业上, 并制定出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进行节能减排, 投资者在对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也会将企业的环境行为考虑在内, 从而使注重节能减排的企业备受投资者的喜爱, 带动其企业价值的提升。另外, 公司规模、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对于企业价值也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产生影响。即上市公司的规模越大, 企业价值也越大;一般情况下资产负债率在低于40%的时候, 资产负债率与企业价值正相关, 负债融资能够起到提高企业价值的作用, 体现出负债治理的有效性;随着企业的成长, 企业的价值也在逐渐变大。但是成长性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却不显著 (P=0.29) 。

四、结论

本文研究结论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碳排放强度的高低对企业价值产生显著影响, 碳排放强度高的企业其企业价值低, 碳排放强度低的企业, 企业价值高。对此, 我们的解释是:首先, 低碳绩效的提高, 不仅有可能获得政府奖励, 还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社会形象, 提高企业在顾客中的信誉, 而顾客愿意为绿色产品支付更多, 提高产品的市场价值。其次, 说明投资者对企业是否进行环境保护行为比较关心,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开始将企业的环境行为考虑在内。另外, 我们从表7中可以发现, 虽然碳排放强度会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 但sig值比较接近0.05, 说明随着低碳经济的深入发展, 碳减排的效果对一些对能源依赖较大的行业来说效果不是很明显, 这可能一方面归因于行业本身的性质, 另一方面可能是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和采取奖惩措施的力度不够。由此,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节能减排奖惩力度,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投资者环境保护意识, 促进低碳经济在我国制造业行业中的深入发展。同时还发现, 公司的不同规模、资产负债率、盈利水平也会对企业价值产生显著影响, 而公司的成长性虽然与企业价值正相关但不显著。本文由于数据的限制, 并未进一步找到具体的各个企业的碳排放强度, 而是用行业数据代替企业数据, 这也可能会影响到本文的研究结论。因此, 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初步的, 以上问题还有待于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加以解决。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低碳绩效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 并推导出可检验的三个假设, 即:低碳绩效与企业价值是正相关关系、负相关关系、没有显著相关关系。构建低碳绩效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基本理论模型, 选取2007-2010年沪市A股制造业行业中能源消耗量比较大的14类行业共258个有效样本的相关数据, 对理论假设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低碳绩效是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 因此,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对其自身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低碳绩效,碳排放强度,企业价值,托宾,Q

参考文献

[1] .王群伟, 周德群, 周鹏.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绩效及减排潜力研究[J].科学学研究, 2011, (6) :868-875.

[2] .查建平, 唐方方.中国工业碳排放绩效:静态水平及动态变化[J].产业经济, 2012, (3) :71-80.

低碳经济下企业绿色会计研究 篇10

(一)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集“低碳”和“经济”于一体, 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环境变化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崭新的模式。低碳经济更加注重用较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来实现更高更有效的经济发展, 进而应用先进的技术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低碳, 要求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碳基燃料的使用, 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污染, 实现经济发展转型;经济要求人类在实现能源利用转型的同时最大化地保持经济的稳步增长, 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理念兼顾了发展和产出以及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二) 绿色会计

绿色会计是把资源和环境因素加入会计核算中, 依据相关环境法律法规, 运用会计核算方法, 计量和分析企业在追求利润过程中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损失以及对保护资源和环境后获得的收益, 促使企业经营者在进行企业。经营决策时, 把资源和环境因素作为经济因素考虑进企业的成本与效益之中。它试图将会计学与环境经济学相结合, 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 达到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绿色会计的目标是用会计来计量、反映和控制社会环境资源, 改善社会的环境与资源问题, 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最优化。企业不能片面的为了高效高利而忽略了对我们共同家园的保护, 而是要达到利润增长和环境保护相辅相成, 在环境保护中获得更高效更绿色的利润二者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尽量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经济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 同时也是对资源最大利用和环境造成污染, 破坏地球生态的主要主体, 那么企业就应将作为环境保护的主力军, 将企业对污染和利用资源控制在环境保护的指标以内。政府作为环境监督的管理部门, 应该确保已经污染环境和已经利用的资源在规定的指标以内。

二、绿色会计的核算

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绿色会计考虑了资源和环境对于经济效益的影响, 强调了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应该把对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破坏作为成本和把对自然环境保护后企业的获得作为收益进行会计核算。它的核算对象主要有自然资源价值、自然资源损耗、环境保护和治理支出以及改善自然环境带来的收益四个方面。

绿色会计记录除了“生产成本”、“银行存款”“主营业务收入”等基本的账户, 绿色会计还应在资产类设置:“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物资源”“人力资源”“资源折旧”等;在负债类设置:“应付环保费用”、“应付环保税金”等;在成本费用类下设置:“环境治理费”、“资源损耗成本”等:在损益类下设置:“环境收益”、“环境利润”等。取得绿色资源的时候借记“绿色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在支付有关绿色费用时应借记“管理费用、经营费用、产品销售费用”等, 贷记“应付环保费、应付环保税”等;在支付绿色成本时借记“生产成本-直接污染、原材料”, 贷记“应付环保费-排污费”;在进行绿色损益计算时, 借记“银行存款”等,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

三、绿色会计实行的必要性

(一) 我国当前的环境现状要求实行绿色会计

我国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一直都比较重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许多有关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也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但是, 我国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依然是很严重的。2015年雾霾一词以一种备受热捧的姿势进入中国公众的视野, 二氧化碳不断地排放在大气中, 加剧温室效应, 空气质量令人堪忧。水质量也很有问题, 各个城市的河流, 只要一不留神, 水面上就漂浮着各种各样的垃圾, 原本清澈见底的河水, 被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污染得不敢靠近, 臭气熏天。森林资源每天都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牺牲着, 野生动物种类越来越少, 臭氧层越来越薄, 辐射越来越强。由此可见, 我国加快绿色会计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 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 必然造成过度开发消耗资源;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滞后, 这些都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从企业长远利益看, 只有增大环保投入, 重视绿色会计, 才能始终保持竞争的优势。

(三) 绿色会计的施行有利于“绿色GDP”的计算

“绿色G D 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去除资源和环境损失后所创造的全国经济总值。它代表的是真实的经济增长量数值, 占G D P的比重大点, 表明国民经济发展的健康程度就好一点。但中国经济增长的G D P中, 至少有18%是建立在对地球无情的破坏的基础上的。绿色会计将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纳入国民财富计算中, 反映了国民财富绿色增加的情况, 这是绿色会计的目标所在。

(四) 绿色会计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改革开放后,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但是经济增长是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中国的资源和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相反的经济的发展也受到资源、环境的严重制约。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开始制约经济的发展, 因此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种增长方式的转变除了依靠新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出、法律方面的支援、政府部门的支持, 还要依靠企业在管理方式和程序等方面的改革。过去企业在进行资源配置时, 并不会考虑资源和环境成本, 但是绿色会计将这些因素纳入企业的利润核算, 是企业在考虑利润之前不得不考虑这些成本, 这样就可以促进企业重视环保问题, 利于地球美好家园的保护。

四、低碳时代下企业绿色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 社会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强, 但是与国外相比, 我国对环境的关注度是远远不够的, 众所周知, 新加坡是一个非常重视环保的国家, 关于环保方面, 新加坡出台了许多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 而且法律法规落实很到位, 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的惩罚力度是很大的, 新加坡公民的环保意识也很强, 细致到对垃圾的分类要求都是很高的。就我国目前来看, 社会普遍的环保意识薄弱, 给企业以投机的机会。

(二) 对绿色会计的研究不足

我国对绿色会计的接触虽然不及国外早, 但在早期时候一些财税专家就开始对绿色会计进行研究。此后我国在绿色会计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研究大多数只停留在绿色会计某一理论上的研究, 研究内容不完整, 没有体系感。在研究方法上, 属于规范性研究文章较多, 实证性研究文章较少, 理论与实践还不能有效的结合, 有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 不能有效的解决现实实际问题。

(三) 绿色会计相关制度建立不完善

自1979年我国颁布《环保法》 (试行) 以来, 我国陆续颁布了许多有关自然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条款等。但是到现在为止绿色会计的发展依然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 那么, 这就表示用绿色会计对企业涉及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只是一种道义上的要求, 企业积极性不高, 因此大多数企业不会为保护生态环境而增加投入, 即使增加了投入, 企业也不会在信息披露上做到全面和真实, 从而低估环境负债。同时, 我国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 除了没有相关法律不全的问题外, 还存在着执法不严使原本有效的法律变的无力。

(四) 缺乏相关人才

绿色会计涉及的知识领域包括环境学、资源学、生态学和会计学。所以绿色会计的发展需要不仅要懂会计理论和实务操作, 还要对环保有一定了解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就现在的各企业的财务人员现状来看, 这些财务人员的知识构成是非常有限的, 绿色会计专业人才是相当稀缺的, 这就导致绿色会计的研究一直处于理论研究阶段, 而且发展进步缓慢。企业对绿色会计不重视, 而且加之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成本较高, 所以企业中对相关员工关于这方面的培训相对较少, 这也是阻碍绿色会计发展的一个直接原因。

五、对加快绿色会计的对策建议

(一) 提高企业领导者、会计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绿色会计素质

绿色会计作为一门新起的学科, 至今对其的重视度是不够的。要加强企业领导、管理人员、会计人员的环保意识, 引起他们对环境会计的重视, 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并能够充分认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密切联系, 建立健全适应本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 实施环境会计, 进而逐步主动、自愿地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企业应该改变“成本”观念, 加大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把对员工的培训看作是一种投资。

(二) 加强绿色会计理论研究, 借鉴国外先进绿色会计研究成果, 指导中国环境会计实践

加强和先进地区的学术沟通, 借鉴西方先进绿色会计理论, 结合我国实际加以创新和发展。进行绿色会计研究是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对它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规范性阶段, 要解决现实问题才行, 多把理论研究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与现实状况相结合, 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 绿色会计也是如此。我国政府应该支持绿色会计的发展, 支持会计界对这方面的研究, 对它的研究进行资金、人才、场地等方面的支持。

(三)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虽然在保护资源与环境方面已经颁布了许多法律法规, 但是这些法律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有效的法律体系。所以要加快绿色会计的发展, 就必须加快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研究, 尽快的把关法规条款形成一套有效的系统。由于这个领域也属于会计学, 所以应该在《会计法》中也要有法律条款明文规定相关的问题。也可以在环境法中增加有关绿色会计方面的条例, 同时还必须做到执法必严, 实施奖惩相结合的策略, 对于真实及时公布环境信息、保护环境的企业, 政府给与税收优惠政策, 环保部门应该加大对环境破坏行为的处罚力度, 使其应牺牲环境而得到的收益远远低于破坏环境而受到的处罚, 从根本上消除企业的“冒险”动机。

(四) 完善绿色会计相关制度

1.修订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 将涉及资源和环境的内容进行会计核算, 并且在会计报表中反应出来, 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考虑资源和环境因素。

2.规范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 便于会计人员迅速掌握和实际操作。

3.对会计信息的审查也要从内部, 外部两个范围来进行, 由国家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和社会中介机构建立全面的审查机制, 对绿色会计信息进行全面核查和控制, 保证绿色会计信息的合理合法真实性。

4.建立健全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 首先完善企业会计制度, 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完善企业内控制度, 防止企业经营者以权谋私, 操纵企业有关的涉及经济信息;完善资源计价的方法, 提高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参考文献

[1]徐小琴.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J].财会研究.2007. (05) .

[2]金淇川, 啜华.浅谈我国的绿色会计[J].商业经济.2015. (02) .

[3]陈灵子.我国实施绿色会计的必要性和研究对策[N].2002年2月 (第25卷第1期) .

[4]金有良.浅议我国企业绿色会计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3. (20) .

[5]王建华.绿色成本核算体系构建初探[J].环境会计.2016. (02) .

[6]赵刚.浅谈我国当前环境保护的形式与对策[J].生物技术世界.2012. (03) .

[7]郑锦莲.浅谈新时期企业绿色会计[J].财经界.2016. (03) .

低碳企业 篇11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管理;和谐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2.1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2-29-02

低碳生态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题,绿色经济浪潮影响和冲击着传统的企业经营思想。人们逐步认识到了生态环保的重要性,绿色经营管理理念逐步深入到企业经营活动中,其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将在企业发展中全面推行,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必要性

(一)响应时代发展的呼声

工业经济阶段,虽然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地增长,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接踵而至,对人类生活造成极大影响,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低碳和环保式经营发展迫在眉睫。而且企业作为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有责任、有义务率先承担起实现低碳生态式经营发展,全面推进实施绿色管理,严格监控生产销售的每个环节,在各个环节尽可能做到节约资源、杜绝污染,将企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保护结合在一起。

(二)实施绿色管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目标、新使命,良好的生态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客观基础,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其他的文明也无从谈起。生态文明追寻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注重开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模式,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改变发展理念,实施绿色管理。

(三)实施绿色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重要途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和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人类的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变,绿色需求和绿色消费成为社会的潮流,人们更加关注消费品的环境代价,对于无污染又有益健康的绿色产品的呼声越来越多。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市场经济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正在不断涌现,绿色品牌、绿色管理渐渐被提到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模式渐渐淡出企业发展舞台,为了更好的提高企业竞争力、占据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制度创新,实现企业绿色管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再者,伴随着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剧,要想实现国内与国外企业的共同发展,企业就应该经受住国际绿色壁垒标准的考验,实现与国外产业发展的同步,因此,就必须提高企业的绿色经营标准。

二、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对策建议

在当前国际大形势的驱使下,国内企业实现绿色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潮流,而面对当前我国企业绿色产品开发程度较低、技术含量不高等现象,引入绿色管理理念,对于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方面势在必行。

(一)树立绿色管理理念首先要培养环保意识

绿色企业文化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外在表现,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文化积淀,并带有企业的特色。因此在对企业实施绿色管理过程中,首先应该培养员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将自己融为企业发展中的一部分,树立起绿色消费、珍爱环境的意识,加大对“环保、生态、绿色”管理理念的宣传认识,提高员工的环境意识,让员工能够认识到环境问题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环保和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提高企业内部的环保理念,改善企业落后的管理思想,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开发绿色产品,引导绿色消费

绿色生产是以保护资源与能源为前提,在此基础之上既可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即生产与环保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和措施。所以,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必须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控,尽可能采用消耗小污染少的原材料,生产出对环境污染少且有利于人类健康的绿色产品。进一步加强企业自身和绿色产品的宣传和普及工作,使更多国内的消费者了解到,消费我国企业的绿色产品,不仅环保健康,也是为了我国的环境保护,同时也增强了国内广大消费者的安全和环保意识,促进我国绿色产品市场的发展,使我国的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加大绿色产品科技开发和推广的力度

进行绿色技术开发与创新,是企业有效实施绿色管理的关键。其要求企业在技术开发与创新过程中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充分重视资源的循环与再利用。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科技技术、清洁技术、无污染技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使产品在使用消费过程中,有利于消费者身心健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企业应当加强对绿色产品生产加工技术的研究,推广现有成熟技术,完善科研开发、咨询和推广服务体系,从而扭转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不利位置,掌握自主核心科技,开发引导市场,争取企业利益最大化。

(四)进行绿色会计核算,实施绿色审计监督

绿色会计核算将生态循环与传统会计循环为一体,其主要是评估企业运行经营活动的情况,分析影响企业外部环境的各种相关因素,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深层次管理信息,并且能够及时的发现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改进处理,提高绿色经营管理水平。企业审计部门对企业的绿色管理状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核,对企业环保资金投入和使用状况进行对比审核,监督企业的污染物排放等情况,以保证其健康稳定的发展。

(五)积极参与绿色认证

绿色认证是企业推行绿色管理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ISO14000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环境管理国际标准,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绿色认证。它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评估和环境行为评价等多个方面,其核心思想是提高人们污染的预防意识,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产品的环保指数,使产品的污染度能够降到最低程度。另外,ISO14000认证体系在国际贸易中被称为绿色通行证,是发达国家经常采用的一种技术壁垒,只有通过这一认证后,我国与国外的贸易才能够顺利进行。因此,我国企业应积极的参与国际的绿色认证,不断提高企业的绿色管理方法与技术,不断改善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防治污染能力,保证产品绿色品质,提高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信誉度、美誉度,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综上所述,企业实施绿色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无论是从食品到生活用品,还是从交通运输到水电节能等等,各行各业都开始意识到绿色管理、绿色产品的重要性,可以说是未来企业发展的一个主导趋势。因此,要想企业处于不败之地,我国企业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积极推行绿色管理理念,加强企业的绿色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实现企业的绿色管理与发展,保持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 姜太平.绿色管理——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J].决策借鉴,2000,(02).

[2] 刘兆、刘同起.绿色管理展现管理新趋势[J].经济论坛,2002,(12).

[3] 刘琴、周柏林.构建绿色管理体系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商贸,2010,(04).

[4] 李鸣.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企业环境管理机制的定位与创新[J].生态经济,2008,(06).

[5] 李纪月、徐德力.低碳经济下的企业绿色营销管理[J].经管视线,2010,(05).

低碳经济下的企业商机 篇12

低碳经济兴起的背景。“低碳经济”最早见诸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兴起的背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之一,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迫在眉睫;二是过度依赖传统化石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风险加剧,急需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三是金融危机让世界重归理性,新形势下经济制高点争夺战的大幕悄然拉开,许多国家重点通过新能源开发、节能技术、智能电网等领域来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转型。低碳经济已被普遍认为是危机后带动世界经济实现新一轮增长的主要力量。

低碳经济的概念解析。低碳经济从概念总体上还处于萌芽期,其自身内涵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是从宏观角度分析可以发现“低碳经济”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基于对发达国家历史上的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的分析,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最终途径是切断经济增长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联系,因此低碳经济可理解为一个经济体逐步实现经济增长和碳排放增长从相关到脱钩的过程。

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是在经济增长、能源消费量增加的同时,实现碳排放量减少,进而降低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难度。不同经济发达程度的国家或地区实施降低碳排放的难度有很大差别。发达国家迈过了以使用高碳能源为主要动力的发展阶段,在后工业化阶段可以不依赖高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保持发达国家现有福利水平。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摆脱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仍是第一要务,发展低碳经济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减少和控制碳排放的新经济体系,至少可以在源头治理(即能源供应方面,主要的替代能源有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等)、过程治理(即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推行节能,如工业节能、建筑节能、生活节能)、末端治理(对已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获和利用),这三个环节上有显著的产出效应,每个环节都可派生出完整的产业链,并推动整体经济的低碳化。

从宏观角度来讲,低碳经济包括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个方面的内容。实体经济就是与低碳相关的产业体系,包括一系列的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碳捕获和封存、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虚拟经济主要是低碳金融,作为国际碳交易的平台和工具,全球已形成了年交易量逾千亿美元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同时,低碳证券、低碳期货、低碳基金等各种低碳金融衍生品陆续诞生。

典型国家和地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从各国实践来看,推进低碳经济的措施主要包括制定低碳发展计划和相关法律法规、通过财政支持低碳技术研发和低碳产业发展、建立碳交易体系、向公众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

欧盟低碳能源计划日渐明晰。近年来,欧盟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推进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的发展,力图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发挥领导者的角色。欧盟的低碳能源计划中,如2007年的《战略能源技术计划》和2008年的《能源技术战略计划》,从总体目标、领域计划、实施办法,再到资金安排,低碳经济已经从战略层面落实到了操作层面,凸显欧盟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的坚定决心和有力措施。

英国政府的三个“第一”。英国政府在全球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后,制定了激进的低碳发展目标和计划,运用财政手段推进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的发展,还通过制定标准倡导社会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2003年,英国发布了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在政府文件中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2008年英国颁布了《气候变化法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立法的国家;2009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公布碳预算的国家,同时也宣布了碳预算具有法律约束力。

美国政府的“两个重点”。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选择以开发新能源、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应对危机、重新振兴美国经济的战略取向,短期目标是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复苏;长期目标是摆脱对外国石油的依赖,促进美国经济的战略转型。重点领域主要是新能源和碳交易体系。2009年2月美国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将发展新能源作为重要内容,包括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储存和碳捕获等。2009年6月,美国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以立法的方式提出了建立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权限额—交易体系的基本设计。

日本的低碳社会战略。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定位并非停留在经济发展层面,而是为创建“低碳社会”制定了三个重要举措,即低碳计划和目标,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发展低碳技术。2006年6月,日本出台了《国家能源新战略》,提出从发展节能技术、降低石油依存度、实施能源消费多样化等6个方面推行新能源战略。2008年7月,日本政府公布了“低碳社会行动计划”草案的具体内容,为促进落实,随后又发布了《为扩大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行动计划》。

印度的“两端治理”经验。印度的人均碳排放量只有0.3 t,远低于其他国家;过去20年的GDP增长都在8%以上,但能源消费只增长4%,单位GDP能耗量从0.3降到0.16。印度在实现低碳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主要在于它所采取的“两端治理”方式,即在源头上积极发展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末端增加碳汇,积极开展植树造林行动,以此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低碳经济衍生的四种新型商业模式

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起源于《京都议定书》。根据规定,协议国家承诺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一定的碳减排目标,再将自己的减排目标分配给国内企业。当某国不能按期实现减排目标时,可以从拥有超额配额或排放许可证的国家购买一定数量的配额或排放许可证以完成自己的减排目标。在一国内部,不能按期实现减排目标的企业,也可从拥有超额配额或排放许可证的企业那里购买一定数量的配额或排放许可证以完成自己的减排目标。

碳交易的三种机制。清洁发展机制(CDM)是指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级的合作,通过项目所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可以由发达国家缔约方用于完成在《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承诺。联合履行(JI)是指发达国家之间通过项目级的合作,其所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抵消额,可以转让给另一发达国家缔约方,但是同时必须在转让方的允许排放限额上扣减相应的额度。排放贸易(ET)是发达国家之间使GHG排放规则成为“成本-效益”的形式,通过将减排的GHG量转化为一种商品量(相当于CO2的量),使得各组织之间可以进行交易以最低的成本满足其减排的指标义务。

碳交易市场。作为新兴的金融市场,碳交易市场在近几年发展迅猛。据世界银行发布的研究报告,2008年全球碳交易总额已达到约1 200亿美元,2012年将达到1 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第一大市场。全球从事碳交易的交易所一共有9家,其中美洲2家(芝加哥气候交易所、蒙特利尔气候交易所),欧洲6家(欧洲气候交易所、德国的欧洲能源交易所、法国的Powernext交易所、北欧电力交易所、国际石油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大洋洲1家(新南威尔士交易所)。

合同能源管理。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一种基于市场的、全新的节能项目投资机制“合同能源管理”(EPC)在市场经济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而基于合同能源管理这种节能投资新机制运作的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EMCo)的发展十分迅速,已发展成为新兴的节能产业。

合同能源管理(EPC)和节能服务公司(EMCo)。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实质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EMCo通过与客户签订的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能源审计(节能诊断),节能项目设计,节能服务合同的谈判与签署,节能项目融资,原材料和设备采购、安装、运行和维护等节能服务。EMCo负责为客户开发一个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节能项目;与客户就该项目的实施签订一个节能服务合同并履行合同中规定的义务,保证项目在合同期内产生合同中规定的节能量;享受合同中规定的权利,在合同期内收回用于该项目的资金及合理利润。

EMCo在国外发展情况和在我国推广前景。美国是节能服务公司的发源地,政府制定了有关建筑物节能标准和法规、环境保护法规、能源审计法规等支持节能服务的发展;加拿大联邦政府于1992年开始实施“联邦政府建筑物节能促进计划”,规定节能所得资金属于政府机构,并规定政府机构只能与通过资格审查的节能服务公司进行合作。法国的节能服务公司多为行业性的,如煤气、电力、供水等行业,在提供节能方面服务的同时,还承担物业管理方面的工作。日本于1999年成立节能服务协会,近年来节能服务关联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潜在的市场规模已达到24 700亿日元。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简称EMCA)会员中以EPC机制实施节能项目的EMCo数量逐年快速增加,2005年发展到了106家,且每年以50%的速度递增。其中的模式主要包括资金依托型,即经营特征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资金优势整合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实施节能项目;技术依托型,即通过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优势开拓市场,逐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并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市场依托型,即拥有特定行业的客户资源优势,以所掌控的客户资源整合相应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来实施节能项目。

低碳金融。低碳金融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

碳基金。为完成《京都议定书》规定的CO2减排目标,大多数发达国家通过建立各种碳基金来支持节能减排项目的开展。目前国际上购买“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的碳基金和采购机构约有50家,全部由政府设立和政府管理,由国际组织和政府合作创立由国际组织管理,由政府设立采用企业模式,由政府与企业合作建立采用商业化管理运作,以及由企业出资并采取企业方式管理等设立和管理方式。由政府设立的碳基金在运营方式和目标方面基本相同,主要采取是通过CDM项目购买的方式,缩小本国《京都议定书》的目标与国内潜在减排量之间的差距,同时还要帮助企业和公共部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和加强碳管理,并且投资低碳技术的研发;由世界银行参与设立和管理的碳基金不仅要完成本国的目标,还要与世界银行合作完成其战略目标;由企业出资的碳基金则主要为了从购买CDM项目并转卖中获取利润。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是我国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的政策性与开发性兼顾的、公益性的、长期性的、开放式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国有独资基金。基金业务活动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代表国家收取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产生的减排量转让收入;二是依法开发和吸收多来源的国内资金和国际合作资金;三是代表国家管理和使用基金并实现基金的保值与增值,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提供可持续的支持;四是基金以赠款、优惠贷款和其他方式,支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的相关活动。

碳货币。随着碳交易市场的放大,碳货币的概念也渐渐变热,各国货币纷纷争当碳交易的主导货币。目前,无论全球碳交易的配额市场还是项目市场,欧元都占据着相当大比例的使用空间。伴随着各国在碳交易市场的参与度提高,越来越多国家也试图提升本币在碳交易市场体系中的地位。也有学者认为,在未来全球的统一碳市场运行成熟、减排技术高度发达、碳减排权价值趋于稳定之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超额减排量通过碳货币体系的构建,有可能形成全新的“碳本位”国际货币体系。

碳金融。所谓碳金融,就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在发展碳金融方面,渣打银行、美国银行、汇丰银行等欧美金融机构做出了有益的创新试验。新兴市场机构也不甘落后,如韩国光州银行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推出了“碳银行”计划,尝试将居民节约下来的能源折合成积分,用积分可进行日常消费。而对中国来讲,尽管有极其丰富和极具有潜力的碳减排资源和碳减排市场,但碳资本与碳金融的发展落后,目前仅在“绿色信贷”方面有所进展,不仅缺乏成熟的碳交易制度、碳交易场所和碳交易平台,更没有碳证券、碳期货、碳基金等各种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产品以及科学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使中国面临着全球碳金融及其定价权缺失带来的严峻挑战。

废旧物品回收和以旧换新。废旧产品的绿色拆解、回收再利用归属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最终处置”这样一条闭环式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并由此衍生出了企业商家对产品“以旧换新”的商业模式。“以旧换新”的存在取代了传统资源的单向流动模式,有利于减少不适当废弃物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减少因焚烧、填埋等带来的资源浪费,同时也能降低企业处理废旧物品的成本,提高企业和整个生产加工链的效率,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旧换新”要求产品设计时要树立面向拆卸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如何使回流产品的持续处理更容易,以便于产品的翻新、再制造或原料的回收。目前,“以旧换新”模式涉及的产品主要包括汽车、家电、手机、家具等。

典型企业的低碳转型之路

英国BP石油公司的低碳能源。英国BP石油公司将开发低碳能源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当今技术和现有燃料基础上取得进步;第二阶段将柴油混合动力应用于汽车;第三阶段以农业废弃物或城市有机固体废物为原料,研究生产生物燃料。同时,BP石油公司积极与各大院校及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以实现能源领域新的技术创新。据了解,BP石油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共同建立了为我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发以及验证新型清洁能源技术的合作项目,此外BP石油公司将从设计、元件供应以及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参与中国太阳能项目。

沃尔玛的绿色供应链。作为以低价著称的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不但自己节能、节水、节材,也鼓励供应商降低包装成本,从绿色供应链开发过程掘金,实现零售企业、供应商、消费者和自然生态的四赢。

早在2005年,沃尔玛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三大目标,使用可再生能源、实现零浪费和出售对环境有利的商品—启动“绿色转型”战略。2008年,沃尔玛又推出“绿色供应链”,包括供应商、配送中心、卖场等在内的所有环节,不仅自己积极行动,还促使上游供应商一起做“绿色公司”。沃尔玛试图用“绿色”手段,找到降低“沃尔玛、供应商、消费者、社会”成本的新方式。

中国国电的低碳转型。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电力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我国发电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资金、市场、环境和资源等多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大。我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中国国电集团公司通过着力推广清洁煤发电技术,建设节能环保燃煤电厂;着力提高水电开发的规模和质量,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重;着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占领新能源开发的制高点;着力开展煤炭综合开发利用,建设大型低碳化能源基地;着力发展以新能源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行业领先的新兴产业集群五个重大举措完成了电源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向规模适度发展与着力提高质量相结合转变,发展模式由相对单一的发电集团向综合性能源集团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由主要增加资源消耗向实施管理和技术创新转变。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比亚迪从步入汽车行业开始,就将新能源汽车纳入发展战略。围绕着新能源的研发,在油电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力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上持续探索。从电动车电池研发开始发展到纯电动轿车研发项目,最终成立电动车研究院,致力于电动车的整车及零部件的研发。2008年12月,比亚迪历时5年研发的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新能源汽车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核正式上市,标志着比亚迪电动汽车项目的成功。

雷士照明的模式创新。雷士照明以独特的商业模式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直引领和致力于绿色和谐光环境的打造。雷士照明有限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来,对企业的商业模式经历过多次的创新和改革,在照明行业内首创隐形渠道、运营中心等模式的同时,也在加紧对新型绿色照明的探索。公司先后在总部和上海组建了研发中心,与清华、复旦、哈工大等高校展开合作,研究和开发新型绿色电光源。先后向市场推出了一系列的节能环保产品,在光效节能和使用寿命方面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009年上半年,公司宣布其浙江的大型节能灯生产基地已全面投入使用,设计年产达2.5亿支以上,可占全球10%的市场份额。公司还与广州亚组委签约,正式成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灯光照明产品供应商。

玖龙纸业的低碳策略。玖龙纸业作为亚洲最大的现代化包装用纸生产集团的重要基地,一直践行“低碳”理念,高度重视节能工作,通过成立节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公司的节能规划、推动和考核工作;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节能造纸设备和技术,使各项节能指标都优于国家标准;通过设立节能技改专项资金,用于以节能为主要内容的设计、试验、新建和改造项目,节能宣传、教育、培训、国际合作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等。

玖龙纸业的环保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90%以上的原材料来自于废纸;二是利用“四大循环”节能减排;三是通过高新技术手段对废水、废气进行净化处理。玖龙纸业在环保方面重视源头控制,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采取了废纸造纸、废水处理、废渣回用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环保措施。

苏宁电器的“以旧换新”。作为家电零售行业的领军企业,苏宁电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成立专业的以旧换新小组,保证为顾客提供最为详实、正确的政策解读服务,并与拆卸企业保持良好沟通,保证回收产品的及时、良好处置。同时,苏宁电器根据实际情况不断采取新的举措,促进以旧换新活动的开展。

根据商务部家电以旧换新信息管理系统显示,苏宁电器以旧换新销售已突破30亿元,达到30.9亿元,占全国以旧换新市场33%以上的份额,成为全国家电以旧换新销售冠军,同时总回收台数为85万台,也为全国第一,这意味着苏宁电器在家电以旧换新中,销售和回收双双创下行业记录,成为名副其实的双料冠军。

摘要:“低碳经济”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机,除节能、减排和替代能源三大主线外,还包括碳足迹测量、碳捕获和存储、智能电网、森林碳汇等新兴领域。企业必须要透过商机探索最佳商业模式,为自己量身打造低碳发展战略。在低碳时代即将来临的大背景下,只有重新审视外部环境,才能做出科学决策,抢占先机。

上一篇:克氏针方法下一篇:高压细水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