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建筑师

2024-09-21

职业建筑师(精选12篇)

职业建筑师 篇1

职业建筑师是指在一个建筑设计领域内执行建筑师业务的人员,是从事人类生活与生产服务的各种民用与工业房屋及群体的综合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建筑装饰装修设计,建筑修复、建筑雕塑、有特殊建筑要求的构筑物的设计,从事建筑设计技术咨询,建筑物调查与鉴定,对本人主持设计的项目进行施工指导和监督等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在行业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使部分职业建筑师已经向房地产行业的相关岗位渗透,成为地产建筑师,参与房地产策划和管理,这一趋势将对职业建筑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1 建设领域对职业建筑师和地产建筑师专业技能的共同要求

1)做出正确决策的判断能力及将其贯彻下去的宏观控制能力。

建筑设计的过程是从分析问题开始的。周边环境的建筑约束和文化约束、使用者的需求、项目的市场定位、建筑的性质和特征,都是建筑师必须纳入分析判断体系的影响因素,并形成最初的设计构想。这是对建筑师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的考验。

2)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积累。

积累是建筑师必不可少的过程。包括:建筑技术方面知识的积累、建筑法规规范知识的积累、对于国内外建筑作品的了解以及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

3)对城市空间尺度、建筑群空间尺度的把握。

创造良好的城市、建筑空间,始终是建筑设计的首要责任。

4)审美素养和造型能力。

“坚固、实用、美观”是维特鲁威提出的最早判断建筑优劣的标准。审美素养是成为一个优秀建筑师的必要前提。

5)对建筑构件在空间和形象表现上的预知力。

人们使用的是建筑物的空间,而建筑空间本身是由一系列不同功能和尺寸的构件组合而成的。构件是建筑和人交流的最直接途径,极大地影响了人对空间的感受和对建筑的认知。

6)对建筑功能的综合解决能力。

包括建筑内部功能布置和建筑群体中的场地设计与流线组织两个方面。具体说来有:建筑内部的水平和垂直交通;各使用空间的排布和组合;建筑物和城市道路周边环境的衔接;地面地下停车的组织;各建筑物间的协调关系等等。这些功能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建筑师的专业技能,也需要深入学习和了解相应建筑的运转规律。

7)对使用者的关注和了解。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人对同类建筑会有不同的需求。建筑师必须关注其差异,提出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这就需要建筑师有丰富准确的生活体验,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积极的思考,善于和使用者沟通,这往往比设计本身更重要。

8)表达和沟通能力。

首先是徒手绘图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手头功夫”。徒手绘图可以迅速而概括地表达设计意图,也可以用来记录,很适合于面对面的交流。其次是电脑绘图。电脑绘图可以精确的绘制图纸,易于修改,也可以很真实的表达建筑形象和空间氛围,能够缩短图纸和现实的距离,在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的交流中必不可少。思想交流是通过语言进行的,在各行各业中都很必要。建筑师良好的思想交流能力有助于理解业主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交流过程中充分的表达也使建筑师自身思想的实现成为了可能。

9)组织协调能力。

在建筑从策划、设计到施工、验收使用的过程中,建筑师对外联系着使用者、投资者和建造者,对内协调着结构、水、暖、电各工种,承担着核心和纽带的作用。建筑师要组织各类人员的协同工作,同时必须协调众人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

2 职业建筑师发展历史和专业地位

2.1 职业建筑师

职业建筑师首先诞生于欧洲,18世纪以前,英国建造业中最早出现的专业人士是建筑师。中世纪末,即1400年左右,欧洲已经有了相当发达的建筑行业。大量的独立的手工业行会和地方组织带来的问题是需要控制和规范的。此时的建筑技术已经超越了罗马时期,达到了砖石建筑的顶峰。在我国从事建筑设计的专业人士称为建筑师,经过严格训练,专门从事人类生活与生产服务的各种民用与工业房屋及群体的综合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建筑装饰装修设计,建筑修复、建筑雕塑、有特殊建筑要求的构筑物的设计,从事建筑设计技术咨询,建筑物调查与鉴定,对本人主持设计的项目进行施工指导和监督等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2.2 职业建筑师的专业角色和工作业务

1)负责所有项目主体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管理,编制设计计划和设计任务书,并组织相关部门对设计成果进行评审,负责设计变更可行性论证工作。2)负责装修、智能化、市政等专项设计的概念、方案、施工图管理及组织评审。3)设计与勘察单位选择与管理。a.负责建立设计与勘察单位(设计单位、设计监理、外部专家、勘察单位)资源库;b.组织设计与勘察单位的考察、谈判、合同签订等工作;c.负责对设计与勘察单位的评价工作。4)协助施工招标和评标。5)协助施工管理。参与现场施工技术支持,协助解决施工现场实际问题。6)材料设备选型定板。a.参与材料设备调研工作;b.负责材料设备的选型定板工作。

3 地产建筑师发展历史和专业地位

3.1 地产建筑师

地产建筑师,指在房地产公司供职的建筑师。为和在设计院或建筑师事务所从事设计的建筑师区别,本文将后者称为职业建筑师。地产建筑师相对于职业建筑师来说,产生和发展的时间非常短,但又源于职业建筑师。

由于设计院提交的成果是设计图纸,而地产商需要完成建筑物的全过程,可以说职业建筑师在设计作品,地产建筑师在做产品。地产建筑师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1)产品类型。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建筑产品,建筑方案能否满足市场需求。2)产品质量。市场需要的建筑品质,建筑方案能否达到。3)产品制造周期。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设计和施工周期能够缩短,加快现金流,节约成本。4)市场反馈意见。搜集市场意见,促进产品品质提升。

3.2 地产建筑师的专业角色和工作业务

1)产品策划师。地产商在作一个房地产项目时,一般会思考这些问题:何时在何地开发,拿哪块地,作何种用途开发,产品作何种市场定位,预计产能可以达到何种目标。在地产集团,这些问题的解答由发展部、营销部、成本部、设计部多部门协作完成。地产建筑师应提出概念方案给其他几个部门决策。2)资源调配经理。随着社会分工的细致深入,出现很多类型的设计公司,逐渐代替以往设计院大一统的设计方式。有些设计公司强项在于概念设计、有的专长建筑方案设计,有的只作室内设计,有的擅长景观设计,还有些设计公司在编制施工图文件有雄厚的实力。为提升楼盘品质,地产商会选择合适的设计团队参加设计的不同阶段,使设计资源配比达到最优。地产建筑师在设计管理中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协调各设计公司的工作,做好衔接,使设计合作有序进行。3)质量监控经理。许多专业地产商在国家建筑设计规范之上,以人为本,提出更高要求的建筑标准。地产建筑师编制这种标准,提交并监督设计机构在图纸上设计,在施工中实施,担任了质量监控经理的作用。4)计划管理经理。精品楼盘的打造是多机构、多专业合作完成的。地产建筑师要将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关键时间节点,明确各节点成果多机构阶段设计成果互提,成果应达到的标准。制定周密的设计计划并贯彻实施,地产建筑师是计划管理经理。5)产品后评估师。建筑产品的前期策划、设计标准是基于以往的开发经验得出的,产品的好坏与否将在市场中检验。研究建成环境,对产品作后评估,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地产建筑师是产品后评估师。6)产品研发师。信息革命对当今社会的冲击巨大,二元数码方便拷贝传播。郑光复先生在预测建筑和建筑设计未来时指出,由于设计产品具有可拷贝性,传统的建筑设计方式将发生革命。未来的建筑师会分化为两类,一类是“宫廷建筑师”,即国家重大、标志性、或者技术突破性建筑,由这类大师级人物设计;另一类,从事建筑设计标准化研究,在房地产企业、建筑构配件生产制造企业的建筑研究所供职。7)知识传播者。由于地产建筑师能够接触广泛的设计资源,他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将最新的设计理念贯彻到产品中去,地产建筑师担负了知识吸收、传播的作用,是知识传播者。

地产建筑师根据岗位的不同,建筑师承担的可能是以上的一种或者几种角色。结合个人特点,地产建筑师的职业发展之路有两个方向:1)专家型人才。地产建筑师本质上是建筑师,所接受的建筑师素质教育是其专业特长。地产建筑师可以在建筑策划、建成环境后评估和新产品研发、建筑部品标准化多方面寻找到合乎个人特长的方向,展现专业特长。2)管理型人才。地产建筑师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接受到多种管理技能的训练,在经过多年的专业训练和经验积累后,将成为具备设计、成本、营销、施工、项目管理专业知识的房地产设计管理人员,其发展方向将会是房地产公司高级职业经理人。地产建筑师和职业建筑师相比,职业发展更为全面,这一个新兴职业未来是光明的。

4 结语

职业建筑师和地产建筑师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因所在的工作环境和其工作模式不同,而扮演了不同的专业角色。 两类建筑师应该在长期的建设工程实践中历练自己,不断吸收国际工程管理的先进管理制度和方法。进一步完善建筑业管理体制,提高专业水准,推动我国建设管理事业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摘要:通过研究比较建筑师在设计院和地产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模式,以及所扮演的专业角色,并比较了两类建筑师的共性和异性,提出了两类建筑师在各自行业中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职业建筑师,地产建筑师,角色

参考文献

[1]张涛.论职业建筑师所应具备的素质[J].甘肃科技纵横,2006,35(6):20-22.

[2]探讨地产业界建筑师的职责.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8.

[3]地产建筑师的专业角色.http://www.abbs.com.cn/.2007.

[4]刘力.论建筑师的培养及建筑设计的企业再教育[Z].2004.

职业建筑师 篇2

xxx

xxxxxxx

xxx1、从建筑师的起源谈谈我国职业建筑师制度及中国职业建筑师面临的问题。

1.我国职业建筑师制度

1)起源

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早在1834年起源于英国,迄今已有170余年历史。在项目管理发源地的美国,注册建造师制度也建立了近50年。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该项制度,具有执业资格的建造师已有了国际性组织――“国际建造师协会”。

我国原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被该协会吸纳为团体会员。为使注册建造师制度与世界接轨,原建设部早在1994年就开始研究建立注册建造师(营造师)制度,对其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长期的充分论证。1997年11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对执业资格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为实行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2000年,温家宝同志在听取原建设部关于深化建设体制改革汇报时指出:“调整和完善现行的专业技术人员注册分类,在现有注册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师的基础上,增设建造师。

2)作用

在这个庞大的建设领域里,严格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将项目经理的行政审批,改革为严格的经考试、注册的建造师制度,不仅可填补工程建设领域执业资格制度体系的空白,而且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有利于深化建设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利于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有利于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和施工生产安全、有利于建筑业企业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从而实现项目经理的职业化、社会化、专业化。3)面临的问题

我国实行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后,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报考建造师的积极性,每年的报考人数增速较快,由最初的几十万人发展到近百万人,考试合格率也不断提高。

由于利益驱使,想从事建造师之类的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还在不断的上升。二,职业建筑师面临的问题

商业游戏影响下,建筑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当前中国的许多工程项目也被卷入了这场昂贵的游戏之中引起了业内和社会的关注。面对着已有13亿人口(还在继续增长中),人均国民收入刚近1000美元(但穷富地区相差近5倍),资源和能源都极度缺乏的发展中的中国,我们国民经济主要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到底应如何发展。走什么样的道路,是当前建筑师面对每一个工程时必须思考的课题。“有

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面对被扭曲的市场导向.还是《卫报》上所说的:“所有这些新建筑都在想方设法把我们禁锢在最世俗的考虑上:赚钱、花钱,再赚钱、再花钱。”中国的建筑师在这种时刻更应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职业行为准则和社会责任感。

2、总结自己四年大学专业学习所学到的建筑学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设计原理

了解空间的作用,组合,构成,空间的相互联系,功能分区,动静分区,主次分区。还有人的活动特性,比如人流的疏散,立体交通组织。能通过几种设计方式得出自己想做的方案,虽然会有各种问题,但是也是尝试。2结构

结构的作用就是体现在建筑物是否坚固或者能否建造出来,还有哪一种结构可以更好的满足需求,比如砖石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等。柱网的排布,柱距的选择等都是结构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的 3材料

建筑材料的学习认识了建筑当中的各种建材,砖,混凝土等等的各种特性,根据需求选择我们在建筑中需要的材料让其发挥最大作用并且使用寿命最长。4建筑史

建筑史让我们了解世界发展过程中建筑的发展历程。出现过得建筑风格,留下的建筑瑰宝,流行的建筑风潮,待开创的建筑流派,5软件使用

建筑设计软件接触cad可以画平立剖面图,skp可以辅助设计建立模型,ps,ai,id可以处理效果图,排版。Office可以编辑文字,表格,排版,表达。6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有助于设计当中对场地的利用,对出口,地平高差,场地连接处理等,7住宅设计原理

有助于小区住宅设计,布局,组合方式,层数,8建筑经济

了解建筑活动中的经济活动,投标,设计,施工,收尾等一系列的事件。10建筑设备物理

满足建筑物内部的声光热要求,可以有助于和其他专业的协商,考虑。还有其他比如高层设计,生态建筑,素描,建筑概论等不一一赘述。

3、结合自己的方案设计谈谈建筑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在建筑方案设计中的应

用。

建筑法律和法规和技术标准在各个细节都对建筑设计有要求。比如以下几点 1.出入口设置 和消防通道

场地出入口一般不少于2个,间距不小于10米。出入口的设置应该尽量减少对城市干线交通的干扰。当场地同时紧临主干道与次干道时,一般主要出入口设置在主干道,次入口设置在次干道,并优先选用次干道出入口为机动车出入口。一般出入口与城市连接道路夹角应大于75°,与城市主干道交叉口(道路红线)大于80米,与次干道交叉口(道路红线)大于70米,与人行横道线,天桥,地下通道距离大于30米,与公交车站距离大于15米,与公园,学校,儿童活动场地,残疾人出入口等大于20米,或者按照当地主管部门要求设置。

建筑物沿街长度超过160米或者转角建筑沿街场地超过220米时,要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通道,消防通道应大于4X4米,使所有院落都能有消防车到达。建筑物长度超过80米时,要设置穿过建筑物的人行通道。2.道路设置 和建筑布局

场地道路应与城市路网有所连接,并应在满足使用及主管部门要求的同时,尽量减少开向城市道路上车行道出入口的数量,要注意道路与城市路网的夹角及坡度。道路坡度要满足场地排水及市政设施管线布置的要求。平地一般道路纵坡1%以内,坡地不超过5%为宜。五.建筑群体布局分析

建筑总体布局决定建筑环境质量。衡量建筑总体布局的好坏,需要以建筑环境的安全性(防火,疏散,防震等),卫生性(日照,通风,防噪,视线等),美观性,工程性(人防,管线,智能化等),节能性,经济性等。3.建筑朝向 和建筑间距

通常人们要求建筑冬暖夏凉,在我国,南向建筑是最受人欢迎的了。建筑设计不可能保证每个房间都是南向,只能根据建筑所在区域的太阳辐射强度,日照时间,常年主导风向,场地地形,周边环境合理选择建筑朝向,一般以南偏东至南偏西30°为宜,在偏15°为佳。

确定建筑间距应综合考虑建筑日照,通风,防火要求,建筑视线防卫,室外管线布置,用地面积,建设投资,主管部门要求。一般来说日照要求一般满足大寒或者冬至日底层居室满窗日照1~2小时;托幼及老年人建筑为底层居室满窗日照3小时,且最小间距不小于12米。防噪声间距,消防间距都是设计中要考虑的规范。

还有楼梯电梯和防火分区,坡道,场地坡度,建筑结构,建筑高度控制,等等很多的详细限制都要在建筑设计中考虑。

4、总结自己四年建筑学专业学习的设计方法并举例说明。

1想到什么做什么,先由喜好设计造型,不断让设计合理,丰满。

做东一楼下的小卖亭,我想到了康师傅泡面盒的造型,以上大下小的圆柱为小卖亭造型,加上翻卷的屋顶,形成了我第一个小单体建筑设计。在这基础上开窗,门,布置功能,结合庭院设计环境,最后得出设计。2从具象出发,比如字母的形状

调研的结果是判断基地主入口位置。建筑系馆的设计我由arc三个字母出发,用以寓意建筑。根据基地形状,结合字母的变形,布置功能,设计楼梯间,形成最终设计。

3从功能出发得到造型,再进行细节处理

社区活动中心设计采用这种方法,根据基地分布功能,再对功能所需空间进行组织,最后决定建筑风格和手法。4大胆尝试建筑形式

幼儿园设计中我采用退台式的组织方式,把教室屋顶当做活动空间,虽然节省了大量空间,也更好的促进儿童间的交流,但是内部结构较难布置,而且底层进深太大,有部分黑房间,是设计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5调研推理得出合适的设计,西影厂规划设计方案中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包括文化,环境,历史,发展前景等等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得出以文化体验为核心的设计方向。然后根据游客心理体验路程设计流线,组织空间,功能分区,进行细致设计。最后分别对功能区进行建筑单体设计,统一风格,得出最后成果。

5、谈谈你对建筑策划的认识。

1.建筑策划的定义

建筑策划是特指在建筑学领域内建筑师根据总体规划的目标设定,从建筑学的学科角度出发,不仅依赖于经验和规范,更以实态调查为基础,通过运用计算机等近现代科技手段对研究目标进行客观的分析,最终定量地得出实现既定目标所应遵循的方法及程序的研究工作。它为建筑设计能够最充分地实现总体规划的目标,保证项目在设计完成之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提供科学的依据。简言之,建筑策划就是将建筑学的理论研究与近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为项目总体规划立项之后的建筑设计提供科学而逻辑的设计依据——设计任务书的研究。2.建筑策划简介

总体规划立项以后,建筑设计之前所开展的一项关于项目整体建设的研究工作,它从建筑科学的角度出发,以实态调研为基础,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对建设项目所处的环境以及相关制约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科学论证,最终得出符合项目特点的建设目标、内容和要求,以及实现该目标所应遵循的程序和方法。该项工作能有效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保障项目建设的科学有序开展,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使项目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综合平衡。

建筑策划的概念在国内建设市场存在多年,但实质性开展该项工作的建筑项目为数甚少,究其原因,主要的一点是目前还缺乏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特点,具有较强实践意义的建筑策划适宜操作

理论。

3.建筑策划模式

有以下四种:

1.以设计为基础的建筑策划:在方案设计过程中根据业主要求开展适量的建筑策划工作,如调研、统计分析等。这是国内目前最主要的策划模式。这种模式业主的价值偏好一般能较好体现,但策划操作范围狭窄,调研和论证不充分,重要的策划问题容易遗漏,而且操作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由设计者的专业经验决定,设计过程多次反复,时间和精力耗费不少。

2.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建筑策划:对建筑策划涉及的各专业问题开展系统研究,研究较为深入,并以此为基础生成相关策划结论。这种策划模式基础数据丰富、论证系统深入,但耗费的时间和资金相当大,往往策划的重点不够突出。

3.以合同为基础的建筑策划:通过工作会议的形式收集业主和设计机构的各种信息,并以此作为策划的协定基础,进一步探查设计问题的实质。

4.以价值为基础的建筑策划: 在建筑策划的最初阶段就突出设计问题本质的探察,提出以8个价值种类所形成的价值体系为基础开展策划工作,它对上述策划方法进行提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一种比较全面的建筑策划方法。

6、谈谈校外专业实习的目的及在实习中应遵守的建筑师职业道德。

一,实习目的1学习技能 2提前接触工作内容 3旅游4体验生活 5赚点外快二,建筑师职业道德

建筑设计的目的是建造和使用建筑,它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金并占用日益紧张的土地和环境资源。职业建筑师不是纯粹的艺术家,认真对待每一个项目的设计就是对社会最好的负责态度。

作为业建筑师不应被其新奇的手法和思想所左右,当然,各种建筑理论思潮的出现作为职业建筑师可以了解学习,但不应一味的追求和模仿,作为职业建筑师尝试“实验建筑”也要立足于实用基础上的探索,作为学习借鉴的手段。作为职业建筑师应该通过身体力行的设计来解决社会和技术问题,不夸夸其谈,要脚踏实地的工作。1.热爱科技,献身事业

树立“科技是第一产力”的观念,敬业爱岗,勤奋钻研,追求新知,掌握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拓宽视野,忠于职守,辛勤劳动,为企业的振兴与发展 贡献自己的才智。2.深入实际,勇于攻关

深入基层,深入现场,现论和实际相结合,科研和生产相结合,把施工生产中的难点作为工作重点,知难而进,百折不挠,不断解决施工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3.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牢固确立精心工作,求实认真的工作作风。施工中严格执行建筑技术规范,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做到技术上精益求精,工程质量上一丝不敬,为用户提供合格建筑产品,积极推广和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大力发展建筑高科技,不断提高建筑科学技术水平。

4.以身作则,培育新人

谦虚谨慎,尊重他人,善于合作共事,搞好团结协作,既当好科学技术带头人,又甘当铺路石,培育科技事业的接班人,大力做好施工科技知识在职工中的普及工作。5.严谨求实,坚持真理

培养严谨求实,坚持真理的优良品德,在参与可行性研究时,坚持真原,实事求是,协助领导进行科学决策;在参与投标时,从企业实际出发,以合理造价和合理工期进行投标;在施工中,严格执行施工程序、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质量安全标准,决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6认真学习,不断进步

在设计过程中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敢于突破,大胆合理的进行创作,不能止步不前,固步自封。

职业院校校园建筑的规划与设计 篇3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园建筑;规划;设计

我国的校园在过去的几年时间中经历了倍受人关注的建筑大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深入改革,对职业院校校园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园建筑的功能首先要满足日常的教学活动,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开展各类的教学活动,在该基础上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再者校园建筑体现的是校园艺术气息和人文气息,要赋予校园建筑高品位人文、艺术氛围,使其能够潜移默化的对教师和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主要对职业院校校园建筑的规划和设计进行分析,以对当代的职业院校校园设计和规划进行重新认识,为校园建筑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职业院校校园规划与设计特点

(一)规划特点

1、多样性

由于职业院校各自的办学理念不同,各自发展不同,办学类型不同,这就使得职业院校校园建筑的规划要采取不同的规划策略,规划策略需具备多样性。如对原校园的扩建,需要尊重原有老建筑,根据老建筑的特点和功能进行新建筑的规划,使新老建筑能够完美的融合。

2、整体性

在对职业院校校园建筑进行规划时需要从整体出发,将校园所有建筑视为一个系统工程,将涉及到的规划要素纳入到整体规划中进行讨论和研究,同时也要强调各个专业的整合和多学科的渗透和促进,还需要研究建筑对新世纪人才的培养模式,从而确定校园建筑的规划模式。

3、生态化

现在各个领域都在强调生态保护,对职业院校校园建筑规划也不例外,规划时需要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体现绿色校园,此外,在规划时还需要强调资源的节约和再生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如对校园中的自然河流、古树等原有的生态环境在建筑的规划时需要采取保护策略,然后再重视人工生态绿化的规划,二者结合形成自然和人工完美结合[1]。

4、地域性

地域性强调的是综合校园文化特色和当地文化特色,构建出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规划时首先考虑的是校园内部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特征、当地文化背景等,并根据这些特点来对校园进行合理的布局,并且还要考虑地域建筑文化在校园中的延续,将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建筑可以抽象的借鉴到校园建筑的规划当中。

5、人文化

所谓的人文化就是指职业院校校园建筑要以人为本,在规划时要全面的考虑使用者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追求和享受,并据此最大限度的满足师生教学和学习的需求,同时又要能够激发师生的交流和活动的创新。人文化强调了重视环境育人、以人为本、尺度人性化、空间的优化、学科的交流等,通过人文化特点可以规划出适合交流的教学空间。

(二)设计特点

1、建筑布局

当代的职业院校校园建筑设计时在布局上要满足日常的教育需求,更加重视建筑布局的综合性、网络性和组团性。综合性强调的是各学科的交流和交叉,教学资源的共享,学生不仅仅能够学习到本专业知识,还能够获取更多专业的知识,做到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网络性强调的是在校园建筑的设计时整体呈现网络结构,在网络节点上设置服务空间,在网络主干上设置功能空间,使建筑的设计更加灵活;组团性强调的是建筑设计集中布置,形成独立的成簇群式布局,建筑与建筑之间用走廊的形式连接起来,方便学生穿行,提高建筑的利用率。

2、使用和功能

由于职业院校涉及到了形式多样化的活动,要求校园建筑不仅能够满足日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还需要满足广大师生的生活和娱乐,所以要求建筑应具备多样性的功能,以满足广大师生学习、研究、生活、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3、空间的塑造

空间设计对建筑来说是一个关键的部分,校园建筑不仅要为广大师生提供学习、生活、娱乐的空间,还需要提供休息、展览、交流、独立钻研的空间,以满足师生生活和学习需求,同时也有利于丰富空间层次,形成人性化的空间尺度。

4、形式和风格

校园建筑在形式和风格上应该具有时代性、地域性、文化性,不仅要求建筑体现的是独特的文化条件和地域环境,还要体现时代的风格和建筑的特性,讲究的是典雅、人文气息浓厚、实用、朴素。

5、建筑技术性要素

校园建筑技术要素中有两个方面是重点,一是重视原有的自然环境,二是先进的技术和设计手法。前者讲究的是校园建筑在设计时必须尊重原有的自然环境,将设计和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自然和人工的完美结合;后者讲究的是在设计时针对不同的技术问题需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采用技术,从而塑造高品质的校园建筑。

二、职业院校校园规划与设计中的问题

(一)规划问题

1、职业高校建设忽略了自然環境建设

职业高校在建设过程中,往往追求建设速度快,建设规模大,而忽略了其校园需要留有自然环境建设空间。由于校园建设过程中没有系统的对校园用地进行规划,这会使得自然环境建设受阻,导致校园景观始终停留在人工元素上。由于忽略了自然环境的建设规划,使得校园的人文气息得不到充分体现。

2、室外空间利用不够

由于校园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少了自然环境建设,很容易就会致使校园自然景观非常单调问题的出现,而这也是大多数校园间出现的问题。学生在学校活动过程中,不仅需要在室内活动,还需要在室外活动,其学习、休息与运动基本上都是在校园内完成。然而由于学校内缺乏相应的自然环境建设,使得学生在交流和交往过程中会受限,使整个室外环境的体验度不佳。校园规划时,需尽量创造满足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空间,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广泛交流[2]。

3、校园规划追求高层次标志性建筑

nlc202309020810

职业学校在进行校园规划的时候往往会追求高层次的标志性建筑,其实这也不仅是职业院校的建筑追求,我国很多企业、单位等在进行建筑规划过程中都会追求建立标志性建筑。一些校园在进行建设规划的时候会铺设大面积的中心广场、设计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另外还存在着即使校园已近面临着水资源困难的挑战,却还执意建设彩色喷泉和音乐喷泉的情况。而这些强制性规划建筑,到最后通常是使用几次之后就放弃使用,因为其没有很大的实用性。而这中现象的存在则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二)设计问题

1、设计侧重不明

职业学校在进行校园设计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将建筑设计放在第一位,而对于环境设计重视程度不足的情况。此种设计规律,会致使校园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侧重点不明的问题,使建筑设计无法将现代校园各个建筑功能完全和谐的融合在一起,从而使校园的绿化设计与小型风景设计存在布局不合理。要么设计绿化区的距离学生休息地点太远,要么设计绿化区域无法吸引更多的学生和师生前来观赏、休息。

2、设计校园功能分布不明

职业校园在进行设计的时候,由于其布局不够合理,会导致校园建筑功能不明确等问题的出现。例如,校园布局松散,不利于教学过程中对其利用率的提升,而且在进行设计的时候未预留土地,造成整个校园建筑结构分布极不合理,严重的影响学生们的學习和生活。

三、职业院校规划与设计思路研究

(一)规划理念创新

1、规划理念革新

职业学院校园不仅是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地方,同时还是积极培育学生们的德育素质,提升学生们修养的地方。高校的校园应该是一个富于积极思维、人文精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所,其不仅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学习科学知识的场所,而且还是陶冶学生性情,改善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地方。基于校园的育人特点,其在规划过程中需加入生态化、信息化、地域化、现代化等理念,通过规划理念的革新,来使整个校园富有学习气息。

2、教学理念改善对规划影响

近年来,随着教学制度改革的逐渐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的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前的灌输式教学,逐渐将教学的注意力转向了提升学生素质、培育学生品德上。教学理念的改善也会对校园的规划产生影响,例如,当前教育部分提倡教学、研究一体化教学,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要进行实践和研究,这与之前的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还需要实践。某种植物写生、观赏某种花草不用去寻找就可以在校园中观赏到,这无疑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二)校园新功能创新设计

1、公共活动区域功能设计

行政办公、信息交流中心、图书馆、培训中心以及试验大楼组成了公共活动区域,学生们在此活动区域进行学习。对其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信息交流方便、校园与外界联系顺畅、校园管理方便等方面。在对公共活动中心进行设计时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事故处置方式以及危险发生时师生逃离路线的安全性。

2、院系教学区集中布置

职业院校的教学区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需针对教学区进行考虑,各个院系的教学区域要集中布置,为促进教学秩序提升提供保障。集中教学可以有效的体现出教学环境特色,这不但便于各院系之间的交流,同时也能方便外来人员对院系进行明确区分。

3、体育场馆设计

体育场馆的设计是为了满足学生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方位人才,因此在设计体育场馆的时候,需包含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等等。同时设计体育场还可根据校方情况建设内外体育馆。

4、生活区设计

学生的生活区主要包含了餐饮、住宿以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高校的宿舍基本上公寓化,其后勤管理保障主要为社会化和集团化,在各个生活区域需向外扩展,校园生活逐渐呈现弱化趋势,且产生了不同档次的住宿。

5、公共绿化区设计

公共绿化区始终是校园的重点,一些条件稍好的校园可组织规划校园公共绿化区,不断提升校园的环境质量。这就要求在校园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自然环境建设,不断提升学生们自然体验感。

(三)职业院校规划与设计策略

1、以院系综合式格局建设

对职业院校进行校园规划的时候,传统布局是采用院系分隔式建设,此建设不利于整个院校的整体性,因此可考虑到采用院系综合式布局。综合式校园布局适应于现代教育的发展特点,同时在校园规划过程中应注意学校的整体性,规划时可以将相关专业布置在一起,从校园总体布局上体现出布局艺术美、布局形式美。将传统的机械性布局逐渐改善为灵活的综合性校园布局,这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发展,利于学生的成长。

2、校园规划应具有内外开放性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当前建设开放性大学已经被提上校园建设的工作日程。所谓的开放性大学,首先要确保其室内外之间的沟通顺畅,可以与外界进行资源交换,不断听取社会的声音,从而提升校园的开放性。校园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考虑到社区人们的学习,一些可以共用的地方可以予以开放,例如,大礼堂、报告厅、体育中心等均可以采用半开半闭方式来为其他校区以外致力于学习的人提供机会。

3、抓住校园主题特征规划设计

各个学校都会有自己的特色,都具有其主题,因此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规划和设计需要体现出校园的特色。其实这种广告形式的规划设计可以有效的提升学校的广告宣传度,使得观众接触到该校园设计的时候就能够第一时间感受到学校的教育主题。高校校园不仅能是知识传授地方,而且还是育德的地方,建立校园的时候需要考虑其主题同时还要考虑其信息交流平台以及营造信息交流平台作为支撑。新型校园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认真规划,尽可能将学校主题表达完善。设计规划过程中要对校园的不同交流人群、不同主题以及不同形式的交流提供保障。

4、规划设计引起观众兴趣

根据受众接受广告信息的心理过程:经过(感觉)注意——兴趣——欲望——确信——行动等过程,则应该对各种设施进行柔性分析,使得校园规划能引起学生及老师的兴趣。随着学校建设的日益发展,学生与园区职工数量超出规划数量,其新技术的应用、教学改革思想变化等均会对校园规划和设计产生影响。必须预测各种设施对于这些影响的极限值,同时还要预测其承受能力,为实现职业校园建筑规划和设计更加合理化。

四、结束语

当代职业院校校园建筑不同于普通的建筑规划和设计,因为其独特的功能决定了校园建筑的特殊性。首先,校园建筑不是单一的建筑或几个建筑的综合体,二是占地面积极广的功能多样化的大量建筑体的集合,再者校园建筑不涉及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而是功能和目标很鲜明的建筑群体,包含了多种情感、环境、氛围,在设计和规划时需要把建筑、人文、环境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完美的综合体。

参考文献:

[1]肖昕,梁玉宇.大学校园建筑设计研究--西安财经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J].建材与装饰 ,2013,(19):14-15.

[2]龚兆先,赵阳.校园建筑的教导作用及其设计原则[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60-65.

职业建筑师 篇4

关键词:国际建协,职业实践,推荐国际标准

一、国际建协(UIA)及国际建协专业委员会(工作组)的现状

国际建筑师协会(Un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chitectes or UIA)成立于1948年,是一个非政府组织。目的在于联合全世界的建筑师,不论他们的国籍、种族、宗教或政治信仰、职业训练和建筑学方面的理论如何,建立起一个相互了解、彼此尊重的关系,交换学术思想和观点,吸取经验,取长补短,在国际社会代表建筑行业,促进建筑和城市规划不断发展。

国际建协按地理划分,共有5个区域,分别为:I区-西欧、II区-中东和东欧、III区-美洲、IV区-亚洲和澳大利亚、V区-非洲。具体包含国家如表一。

国际建协组织包括正式会员、临时会员及准会员,其中正式会员与临时会员有投票权,准会员无投票权。

国际建协共设有23个专业委员会(工作组),包括:建筑能源、人居持续发展、建筑遗产、教育与文化空间、体育、娱乐与旅游、城乡规划、工作场所与商业空间、热带建筑、建筑与森林保护、医疗卫生建筑、建筑与生态、宗教建筑、人类居住、无家可归者的居所、建筑职业实践、中等城市及全球城市化、城市居住与自然灾害、科学与高科技设施、建筑遗产信息中心、战后城市重建、国际竞赛、未来建筑,北京之路作为特别工作组(该工作组秘书处设在中国建筑学会内)已经完成了既定工作。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UIA官方网站整理)

目前,在国际建协各专业委员会任职的中方委员有7位,具体服务工作组及职务情况如表二。

二、国际建协(UIA)职业实践委员会(UIA-PPC)的发展及建筑实践的职业主义推荐国际标准

国际建协于1994年设立了职业实践委员会(UIA-Professional Practice Commission),由中国建筑师学会的张钦楠先生和美国建筑师协会的詹姆斯·席勒先生共同管理,执行委员会日常工作。在1994~1996年期间,委员会经过二十几个月的紧张工作,整理汇编出第一版《UIA建筑实践的职业主义推荐国际标准章程》,并在1996年7月的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建协(UIA)第20次代表大会上通过。自此,该章程被确立为国际建协(UIA)及国际建协职业实践委员会(UIA-PPC)工作的指导性方针。1997~1999年期间,职业实践委员会又根据UIA理事会、UIA成员组织和职业实践委员会成员对该章程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形成第二版,于1999年7月的中国北京国际建协(UIA)第21次代表大会上获得一致通过。

1999年,中国建筑学会推荐许安之先生接替张钦楠先生在职业实践委员会中联席主席的职务。为了更好地使UIA成员组织理解和执行《UIA建筑实践的职业主义推荐国际标准章程》,1999~2005年期间,国际建协通过了一系列与《UIA章程》配套的政策推荐导则,这些导则对《UIA章程》中的相关政策做了更加具体的规定和解释。在此期间,许安之先生将《UIA建筑实践的职业主义推荐国际标准章程》第二版翻译为中文,使得中国建筑师能够更好地理解该章程的内容以及国际建筑职业实践发展的趋势。

2005年,中国建筑学会推荐庄惟敏教授接替许安之先生担任职业实践委员会联席主席职务,获得UIA批准。2005年~2008年期间,委员会通过不懈的努力,完成了《UIA建筑实践的职业主义推荐国际标准章程》第三版的汇编和出版工作,并于2008年6月意大利都灵国际建协(UIA)第23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第三版《UIA建筑实践的职业主义推荐国际标准章程》新增加“建筑项目运作系统”政策一项,修订政策推荐导则两项,“实践范围”与“实践形式”,增加两项“职业团体的作用”与“建筑项目运作系统”。表三、四对比列出了第二版和第三版的具体内容。

自1996年7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建协(UIA)第20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第一版《UIA建筑实践的职业主义推荐国际标准章程》后,各国建筑师就有了一部共同认同的职业“宪章”——《UIA建筑实践的职业主义推荐国际标准章程》简称《国际建协认同书》。经三版修订和补充的17项UIA建筑实践的职业主义推荐国际标准政策,以公认条款的方式明确了UIA各成员国组织进行建筑职业实践所应遵守的原则。它们包括:

建筑学实践:建筑学实践包括提供城镇规划以及一栋或一群建筑的设计、建造、扩建、保护、重建或改建等方面的服务。这些专业性服务包括(但不限于)规划,土地使用规划,城市设计,提供前期研究、设计、模型、图纸、说明书及技术文件,对其他专业(咨询顾问工程师、城市规划师、景观建筑师和其他专业咨询顾问师等)编制的技术文件作应有的恰当协调以及提供建筑经济、合同管理、施工监督与项目管理等服务。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建筑学会提供材料整理)

建筑师:通常是依照法律或常规专门给予一名职业上和学历上合格并在其从事建筑实践的辖区内取得了注册/执照/证书的人,在这个辖区内,该建筑师从事职业实践,采用空间形式及历史文脉的手段,负责任地提倡人居社会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福利和文化表现。他们从事委托、保护、设计、建造、装修、理财、管理和调节我们的建造环境以满足社会需要。建筑师在多种状况和组织形式下工作。比如,可以自营或受雇于私营或国营部门。

对一名建筑师的基本要求:按以上定义的建筑师,其取得注册/执照/证书的基本要求是必须掌握下列各种需要通过教育和培训而取得可证明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经验,有从事建筑实践的职业资格。建筑师应具有如下基本知识和技能:

1.能够创造可满足美学和技术要求的建筑设计;

2.有足够的关于建筑历史和理论以及相关的艺术、技术和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

3.与建筑设计质量有关的美学知识;

4.有足够的城市设计与规划的知识和有关规划过程的技能;

5.理解人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以及建筑之间和建筑空间与人的需求和尺度的关系;

6.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的手段具有足够的知识;

7.理解建筑师职业和建筑师的社会作用,特别是在编制任务书时能考虑社会因素的作用;

8.理解调查方法和为一项设计项目编制任务书的方法;

9.理解结构设计、构造和与建筑物设计相关的工程问题;

10.对建筑的物理问题和技术以及建筑功能有足够知识,可以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室内条件;有必要的设计能力,可以在造价因素和建筑规程的约束下满足建筑用户要求的设计能力;

11.对在将设计构思转换为实际建筑物,将规划纳入总体规划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工业、组织、法规和程序方面要有足够的知识;

12.有足够的对项目资金、项目管理及成本控制方面的知识。

教育:建筑教育应保证所有毕业生有能力进行建筑设计,包括其技术系统及要求,考虑健康、安全和生态平衡,理解建筑学的文化、知识、历史、社会、经济和环境文脉,理解建筑师的社会作用和责任,并具有分析和创造的思维能力。按照UIA/UNESCO的《建筑教育宪章》,UIA提倡建筑师的教育(不包括实践经验/培训/实习)应不少于5年。

建筑教育的评估和认证:评估指的是确认某一教育计划符合已确定的成绩标准的过程,其目的是保证维持与改善适宜的教育基础。建筑学课程必须由本大学以外的一独立机构在通常不超过5年期内进行评估与认证。

实践经验/培训/实习:是指在建筑学教育过程中或者是在获得建筑学专业学位后,但在取得注册建筑师职业资格前的有指导性、组织性的建筑学实践活动。申请取得注册/执照/证书之前,应完成2年的合格的经验/培训/实习(今后目标是3年),才能作为建筑师执业。

职业知识和能力的证明:每名申请取得建筑师注册/执照/证书者,应向有关当局证明自已具有合格的职业知识和能力水平。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一名建筑师具有知识和能力。这种证明应当包括在实践/培训/实习后至少通过一次考试。

注册/执照/证书:注册/执照/证书是官方对一名个人具有作为建筑师实践资格的法律承认。法律同时禁止不合格者履行此种职能。

取得委托:是指建筑设计服务取得委托的过程。建筑师(通其行为准则)应当在自己利益之前首先坚持维护业主和社会的利益。为了保证按公众利益所要求的标准,完成建筑任务需要足够资源,他/她们通常按照规定的或推荐的职业收费标准取得报酬。取得委托可以通过UNESCO-UIA确定的有关国际竞赛导则,并由国家主管部门及/或建筑师职业协会所批准的建筑设计竞赛;或以一份完整的界定建筑师服务内容的任务书为基础的商务谈判;或按国家建筑协会有关导则进行基于质量的选择程序(QBS)。

道德与行为:道德与行为规范确立了建筑师在实践行为中指导其行为的职业标准。建筑师应当遵守在其执业的辖区内的道德和行为规范。道德和行为规范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公众,关心较弱小的阶层以及一般的社会福利,推进建筑师的职业利益。

继续职业发展:继续职业发展(CPD)是一个终身的学习过程。它能维持、改善和增加建筑师的知识和技能,以保证其持久的职业能力。

实践范围:提供有关土地使用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项目的设计与管理服务。

实践形式:建筑师提供职业服务的合法实体。建筑师以个人、合伙人或受雇于公私机构的方式从事实践。

在东道国的实践:在东道国的实践指的是一名个体建筑师或建筑师的企业实体在另一个国家寻求任务委托或被委托设计某项目的情况。建筑师在他们未曾注册的国家提供一个项目的建筑服务时,建筑师应当与当地建筑师合作以保证恰当地和有效地理解当地的法律、环境、社会、文化和传统因素。合作的条件应当由双方依据UIA的道德准则和地方法律规确定。

知识产权和版权:知识产权包括了专利、版权和商标三个法律领域。它涉及(有的国家用法律来保证)设计师、发明家、作家和制造者对其概念、设计、发明、创作的权利以及对产品及服务的来源的识别。

职业团体的作用:职业通常由一制定标准(如教育、道德规则、职业标准等)的管理机构所控制。这些规则和标准是为公众利益而不是为成员的私人利益而制定的。在某些国家,由法律向某些职业保留某类工作,不是为了该职业的私利,而是为了保护公众。它们只能由已取得必要的培训、标准和纪律的人来承担。为推进建筑学的发展,提高知识水平并保证成员按一定的标准完成任务,保护公众利益,成立职业团体。

以上《UIA建筑实践的职业主义推荐国际标准章程》的政策以及相关的推荐导则已经成为国际建协所有成员组织公认的职业实践标准。

三、国际建协(UIA)职业实践委员会(UIA-PPC)的工作动向

《UIA建筑实践的职业主义推荐国际标准章程》及其推荐导则是各国建筑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建立在客观的标准和实践之上,服务于国际建筑领域。它的目的是规范建筑学专业的实践,谋求各国建筑师职业实践的全球化。和所有的章程一样,国际建协所制定的《UIA建筑实践的职业主义推荐国际标准章程》并非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动态的文件,将会不断地补充和完善。UIA职业实践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年会,会议提出并讨论建筑职业实践相关的所有问题。针对重要的提议议案,委员会主席将在委员会各成员组织志愿的基础上指定政策导则草案起草人组成起草小组,对提案形成政策导则编写文件,在下一次的会议上进行审议。通常一项政策导则的出台需经历两到三年讨论和修订的周期。委员会通过后上报UIA,经UIA理事会及代表大会批准,正式成为《UIA建筑实践的职业主义推荐国际标准章程》的政策推荐导则。

在刚刚结束的UIA职业实践委员会2008年摩洛哥马拉喀什年会上,按照委员会2008~2011年工作计划,有4项政策推荐导则正在重订,包括:《实践范围》、《取得委托》、《职业团体的作用》及《道德与行为标准》;同时,增加9项新议题,分别是:改善建筑师与客户关系,谈判/调解/仲裁,增加建筑总承包中的责任,建筑师在公私合营企业中的作用,离岸和外包中的建筑服务,实践手册的制定,建筑公司国际并购的研究,国际建协会员组织在国家政府服务贸易总协定谈判中的角色和职责,建筑师的灵活性/国际合作等。

从新增加的议题中可看出,委员会的工作重心越来越倾向于推动建筑师的国际合作与发展。在国际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有许多设计单位特别是大中型设计院,都已经开展了与国外或境外建筑师事务所的合作,或者有意向与国外或境外事务所合作。伴随着我国加入WTO,各行业全面放开,会有更多的国外建筑师来到中国执业,当然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师走出国门,提供跨境职业服务。对于这些设计单位和从事合作设计的建筑师,《UIA建筑实践的职业主义推荐国际标准章程》和推荐导则会成为双方合作的“桥梁”,对于认识、执行、操作和解决合作双方在职业实践中的各类问题都会有实质性的帮助和指导。

四、全球化趋势下我国建筑师职业实践所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对于注册建筑师的管理制订了相应的法规,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该《条例》经国务院批准,并于1995年9月由总理令颁布执行。根据《条例》规定,所有建筑设计文件须有许可的设计单位印章和注册建筑师的签字方能生效。根据我国的国情,确定了一、二级注册建筑师并规定其义务和要求、权利和责任、奖励和处罚。根据《条例》规定,一级注册建筑师应毕业于国家认定的五年制大学,取得建筑学专业,并有三年的建筑执业实践时间,方能申请参加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考试总体采纳美国注册建筑师委员会(NCARB)的考试科目和方法,同时吸收其它国家的经验。目前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分为九科,包括选择题和设计作图题。1994年我们在辽宁省举行了试点考试,在试点考试的基础上,于1995年11月,举行了全国第一次考试。中国建筑师注册制度l997年1月1日已开始实施,那些通过考试和评定的建筑师在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程序的基础上,取得一个有效期为2年的注册证书。2年后,此证书连同他们在执业中的有关实践材料、职业道德、继续教育等情况一起重新办理注册。

建设部与商务部于2002年9月颁布了《外商投资建设工程设计企业管理规定》,对国外设计单位进入中国执业进行了规定,中外合资经营建设工程设计企业、中外合作经营建设工程设计企业中方合营者的出资总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外资建设工程设计企业申请建设工程设计企业资质,其取得中国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资格的外国服务提供者人数应当各不少于资质分级标准规定的注册执业人员总数的1/4;具有相关专业设计经历的外国服务提供者人数应当不少于资质分级标准规定的技术骨干总人数的1/4。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建设工程设计企业申请建设工程设计企业资质,其取得中国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资格的外国服务提供者人数应当各不少于资质分级标准规定的注册执业人员总数的1/8;具有相关专业设计经历的外国服务提供者人数应当不少于资质分级标准规定的技术骨干总人数的1/8等,并于2006年颁布了该《管理规定》的实施细则。

目前,在不同程度上,我国已经同美国、日本、韩国和泰国,以及其它APEC地区的建筑师专业组织建立了联系,已同香港建筑师学会签订了建筑师资格互认协议,至今双方已举办过多次资格互认培训及测试。2005年5月,中国正式加入了APEC建筑师组织,并于9月19日公布了首批中国APEC建筑师。我国正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寻求同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建筑职业实践互认关系。

但对照《UIA建筑实践的职业主义推荐国际标准章程》以及政策推荐导则,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建筑师职业实践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还有相当多的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首先,我们必须在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在行业的管理和约束下,在全国范围内对注册建筑师进行《UIA建筑实践的职业主义推荐国际标准章程》及政策推荐导则的普及教育,翻译出版《UIA建筑实践的职业主义推荐国际标准章程》的政策推荐导则中文版,作为我国建筑师参与国际和国内建筑职业实践的参考标准。

第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有组织有计划地参与《UIA建筑实践的职业主义推荐国际标准章程》及政策推荐导则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在相关国际政策的制定方面发出我们的声音,尽量避免不利于我国经济和建筑职业实践发展的条款。

第三,尽快学习并熟悉UIA关于职业实践网站(www.coac.net)的检索,建筑情报信息机构应定期将相关重要信息译成中文,发布公告。

第四,尽快补充UIA关于职业实践网站(www.coac.net)中关于中国建筑学会及中国建筑职业实践的有关信息数据,并建立一个维护更新平台,以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平等沟通和资源共享。

第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注册中心、建筑学会等相关部门应共同研究,向UIA提供中国建筑师职业实践的相关法律文件和合同文本,研究UIA-PPC推荐国际标准中是否有与中国相关法律文件相矛盾之处,并探讨如何解决。

国际化的趋势已经将中国建筑师推上了国际大舞台,不管我们是否愿意,面对国际规则我们都必须给出回应。这是我国建筑业发展必须面对的,是我国当代建筑师必须经历的,是中国建筑师在职业实践中创作建筑精品的保障,当然这也更是我国建筑师走向世界的起点。

(注:以上部分资料数据由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提供,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许安之编译.国际建筑师协会关于建筑实践中职业主义的推荐国际标准章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

对我国职业建筑师从业的思考 篇5

班级 姓名 学号 对我国建筑师从业现状的思考

关键词:建筑师 从业 职能 职业

在建筑行业,一个建筑师的成长除了要具备优秀的素质,更重要的是要得到接触不同项目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从中积累起丰富的实战经验。,“一件衣服就算有很好看的设计,但如果不能用来穿,那它就不是衣服”,而任何建筑也一样,所有的外观设计最终都是服务于功能。”以满足功能为出发点,结合市场研究,通过设计和建造最终将功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因此,对我过现在建筑师从业的了解与思考,是每一个建筑学学生该做的功课。

一、建筑师的职业定位和职业精神

“通常是依照法律或习惯专门给予一名职业上和学历上合格并在其从事建筑实践的辖区内取得了注册、执照、证书的人,在这个辖区内,该建筑师从事职业实践,采用空间形式及历史文脉的手段,负责任地提倡人居社会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福利和文化表现”。由于建筑物投资规模大,存在时间长,对国计民生的影响大,因此各国均立法强制要求所有非本人及本家庭使用的建筑物均必须有设计、审批、建造、验收、使用的法定程序,并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个人或机构来完成。建筑师及设计机构具有编制施工文件的垄断性地位,并负担保障建筑物成为适用、经济、美观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因此,从现代社会的承认和规范化的行业标准来看,作为一种职业的建筑师必须具有两种素质和三重法律身份。

两种基本素质:一是要求具备作为行业专家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技巧;二是要有作为社会公正和公平维护者的诚信和责任感;

三重法律身份:1.作为独立的合同执行者具有独立性;2.作为业主的 代理方具有服务性;3.作为准司法性的官员又具有公正性。

从现代职业建筑师的产生历史来看,建筑师从历史变迁和现代职业确立之始就是以建造项目的管理服务为核心的,是以建造全过程中业主和公众利益的维护、建筑专业品质的达成、建筑市场的公正维护为目的的,而非以建筑产品样式为目的。因此建筑设计服务涵盖了一个空间环境需求从设定到满足的全过程,作为职业建筑师的定位应是项目全程的管理者和服务者。

二、建筑师的职能体系

国际通行的职业建筑师职能体系与我国现行的建筑师服务仅限于设计阶段不同,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1.全面代理,全程服务——建筑师不仅仅是做设计,而且是作为业主代理的建造全过程的监控者;目前,国际通行的建筑师需要负责从项目的设计、施工、交付的全过程的质量、进度、成本控制和合同、文档管理,职业建筑师的职能就包含了设计和监理两块内容。联合国的产品目录中也将“建筑服务”定义为建筑设计和合同管理的综合服务。建筑师作为业主的代理,对建造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以保证业主的利益和城市、建筑的公共利益。业主是投资者,负责整合土地、资金、需求、对建造过程可以全权委托建筑师来执行,不需要另行筹建专业的管理团队。2.产品导向、过程控制的设计服务过程——一个需求到产品的技术翻译、客户价值创造、解决方案提供的过程;由于建造过程的项目特征,建筑生产过程是一个建筑产品制造和相应服务的提供过程,从项目管理系统的角度,可以归结成一个需求发现和满足、一个问题发现和解决的过程,一个建筑生产的全过程是一个空间环境的求解过程,是一个建筑需求、业主目标、资源限制中需求平衡和共赢的过程。职业建筑师通过建筑实践提供的建筑服务,而不仅仅是设计图纸等文件,还包括整个设计,建筑过程的管理,最终为业主提供一个完整的环境解决方案。3.专业化的技术,职业化的精神,产业化的管理——建筑设计服务的方式从服务管理和营销的角度来看,建筑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服务产品无形,单品生产,智力密集,技术适宜,过程管理,个性突出的工作,设计企业都是项目流程管理的企业和服务产品的供应商。如同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的其他企业和产业一样,需要科学的组织和管理。而科学管理的核心是商业模式的标准化,程序化和可复制化,这是企业战略规划、组织架构、绩效考评、研发拓展的基石和抓手。设计服务是一个典型客户价值创造的流程,是一个有明确的输入资源和输出成果的特定工作;而管理就是一个连续产生新的非标准化操作规范和新的非程序性决策并不断地把它们转化为标准化操作和程序性决策的过程。设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最终价值的创造就是通过流程的优化和再造而得以实现的。

因此,建筑设计是面向客户的专业化技术、职业化精神、产业化管理、全程化过程的服务。设计是一个立足于现有资源条件下最适合,最优化的环境整体解决方案的推导、求解过程。

三、我国建筑师职能体系的特点

1.与国际通行的建筑师全程代理、全程服务不同,我国职业建筑师本应承 担的建造活动的管理由建筑师、监理工程师、业主工程部来承担,建筑师的服务仅限于设计阶段的图纸交付,建筑师没有权利控制材料、质量、进度、造价,自然也无法控制整体的建筑质量,作为社会责任监管的政府规划管理部门和质量检查部门只负责建筑的最低限度的合格质量,监理工程师缺乏对设计的整体了解和学术支撑,缺乏为业主利益和设计实现的解释、变更、监控的地位和能力,造成现场只能照图施工,制度性的造成了建筑师在建造现场的缺位。由此,建筑师往往将建筑设计称为“遗憾的艺术”建筑师的职业训练和设计观念也由此停留在图纸设计和表面的形式上,对建筑的技术、材料、施工、管理等知识的缺乏成为中国建筑师的软肋,也是中国建筑师和建筑设计在国际建筑师协会等国际组织中和国际竞争中缺乏话语权、缺乏竞争力、无法制定标准的一个重要原因。

2.在我国由于职业建筑师在整个建造过程中的缺位和服务的片段化,造成建设市场中价格成为主要、甚至唯一的评价标准,严重阻碍了建筑施工、部分厂商、建筑设计行业对技术研发的关注和投入,造成整个行业的畸形运转和巨大浪费。对于服务标准,我国目前还只是从设计深度和设计收费的角度对服务流程提出了一些外在的检验指标,而且仅涉及建筑设计环节,前期策划和后期监督都未涉及,就不用说从服务质量本身的过程控制与管理的标准,也无法针对设计服务的产品无形、个性密集、单品生产、技术适宜、过程管理的特点进行有效的监控,更无从提高设计品质和促进产品创新。

3.在我国职业建筑师并不能成为建筑设计服务市场的主体,由于我国规定从事建筑工程设计执业活动的建筑师是受聘并注册于国内的一个具有 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那么就形成了以设计院为基本单位来管理设计企业和建筑师,且由单位承担经济责任、个人承担技术责任的捆绑形态,形成了多重主体和职责不清的局面。职业建筑师的独立执业没有得到社会和政府的广泛承认,建筑师不是建筑设计服务市场的主体,不能承担建造过程中公平、公正的第三者裁判和社会监督的职能,也不利于发挥建筑师职业的自律性和自主性。

四、我国职业建筑师针对当下职能体系应采取何种态度

在建筑行业,一个建筑师的成长除了要具备优秀的素质,更重要的是要得到接触不同项目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从中积累起丰富的实战经验。,“一件衣服就算有很好看的设计,但如果不能用来穿,那它就不是衣服”,而任何建筑也一样,所有的外观设计最终都是服务于功能,“以满足功能为出发点,结合市场研究,通过设计和建造最终将功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建筑人生经历了一个摸索建立空间意义和它的表达,从由实体转向空间,从静态空间到流动和连续空间,在发展到四度的序列展开的动态空间,最后达到戏剧性的空间。建筑师的人生观、自然观决定了他对材料天然特性的尊重,不但注意观察自然界浩瀚生物世界的各种奇异生态,而且对材料的内在性能,包括形态,文理,色泽,力学和化学性能等等仔细研究,“每一种材料有自己的语言……每一种材料有自己的故事,”“对于创造性的艺术家来说,每一种材料有它自己的信息,有它自己的歌。” 对此/我们的建筑人生又是变得何等的精彩

如果就简单认为建筑和材料在历史环境中的不同,又怎么能真正认识到建筑的进步的轨迹出自何处呢,人生应该是遵循一定的循环规律,否则 社会的规律最终会击垮你,我们的建筑人生发展和社会发展不一致的话,只可能会在我们的人生中空留遗憾,建筑大师的成就和社会对建筑的需求的相辅相成的,要规划好自己的建筑师人生还需要我们自己先规划我们社会对建筑的需求方向,方能确定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

职业建筑师 篇6

【关键词】《建筑构造》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 考核评价体系

《建筑构造》是建筑工科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强调实践的技术课,教学中应根据职业人才培养的教育特点,注重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训,以培养高级技能型专业人才为目的来满足社会需求。因此,要求建筑工科类各专业课程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对理论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进。

一、教学内容的更新与课程的安排

(一)优化教学内容,合理补充新知识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功能和设计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新材料、新工艺也不断涌现。在目前教材陈旧的情况下,就要求教师在熟悉掌握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研究当代建筑发展的状况和趋势,能够把一些落后的、过时的内容不讲或仅提及而已。如隔墙中的板条抹灰隔墙、楼板中的砖拱楼板、木窗构造等,这些内容在实际工程中极少采用,且有淘汰之势,没有必要仍在课堂上花力气讲解。同时在教学中合理增加一些新知识。所谓合理,一是指内容选择要合理,因为现在建筑业涌现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很多,要选择最能反映当前建筑特点的成熟的内容,并能做到所选内容少而精;二是在与教材内容的衔接上要合理,应尽量把补充的内容融入相应章节,这样便于学生接受。

(二)合理安排开课学期

《建筑构造》课作为一门专业课,其先修课程有建筑制图、建筑材料,同时又为后续的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这一点应让学生明白,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要反复强调,帮助学生强化、提高、拓展专业知识,使其学习更加主动,更加有目的性。如在讲授楼梯构造时,先让学生回忆制图课中楼梯详图的形成、图示内容及画法,进而讲解楼梯构造,课后如有学生问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和梁板式楼梯中梯板受力钢筋配置方向为何不同等涉及结构方面的问题,我会让其在后续的专业课中寻找详尽答案。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某项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在所教的学科领域拥有比较系统、专业的知识,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应有一定的研究,结合《建筑构造》课程的特点,尝试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直观教学

学生学习构造最理想的办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到施工现场去看、去动手操作,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然而建筑工地并不是随时都有,而且很难与教学进度相一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利用学生熟悉的、能感受到的建筑实物如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餐厅等进行讲解。

(二)任务驱动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能否充分调动。任务驱动教学就是在课堂上适时地提出问题(任务),让学生讨论思考回答,最后教师讲解补充,从而掌握所教内容。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介绍墙体装饰构造时,首先设问:墙体装饰的作用有哪些?你见过的装饰做法都有什么?不同墙体装饰给人的感受有何不同?然后让学生当场思考片刻后回答。师生互动通过设问,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三)建筑工地现场教学

对《建筑构造》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进行教学,最好的方法是“工地教学”,组织学生到建筑工地现场上课,工地与课堂教学交叉进行。学生在工地上能够更清楚、更详细地了解建筑构造的细节过程,将理论和实际进行对比学习,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深其对构造的理解和记忆。但是由于课程安排学时数的限制,加上工地的不确定性,而且大班上课人数较多,一百多个学生工地很难接纳,安全也成问题,分组又很难管理,专门安排一周的认识实习对学生来说又缺乏针对性,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等时间到在建工程施工现场多看、多问、多想。

(四)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能超越课堂局限,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展示,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这样可以解决工地现场教学中遇到的教学计划不协调和难找到与教学进度同步的工地的问题。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构造原理就可以通过动画处理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课件界面要活泼生动有吸引力,要体现专业特点和地方特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课件的素材要丰富,资料要准确翔实,内容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五)项目教学

项目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较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这一教学方法多用于综合作业中,也是实践教学环节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在讲授砖墙细部构造时,先给学生布置设计任务书,要求根据任务书完成墙体细部构造设计,使学生明确项目任务,明白项目内容,进而使教与学都有目的性,并且教师在授课期间帮助学生改进项目设计方案,完善设计内容和设计深度。学生通过小设计培养综合专业能力,如识图、设计、绘图、团队协作等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职业院校就是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建筑构造》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要紧密联系实际,尽量增加实践性活动,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通过作业培养学生分析問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设置了3~4次综合作业,包括墙身节点详图设计、楼梯详图设计、屋面排水图设计等。学生通过查阅设计资料、计算,最后绘图表达,不仅强化了专业理论知识,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同时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融会贯通,全面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业综合能力。

(二)抓好课程设计环节

课程设计环节是将其所学的房屋建筑学知识和建筑制图、建筑材料等课程结合起来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又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在教学中,要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选题

一般选择学生较熟悉的住宅楼、宿舍楼或教学楼,并选定若干设计方案,让学生以设计者和使用者的身份,依据设计规范和设计发展趋势来完善节点构造设计,以期达到施工图设计深度。

2.指导

指导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设计中的各种问题。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宜简单地给予答复,可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可以采用质疑的方式来引导、启发,通过讨论、分析问题,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在达到施工图设计要求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优先选用新材料、新技术的构造方案,以使教学内容和建筑业的发展相适应。

3.引导学生自学

要达到以上要求,学生首先要熟悉课程设计任务书,还要查阅一些设计资料、设计规范和构造图集。教师不应为学生准备得过于详细,否则就会助长学生的依赖心理,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动脑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4.评图

评图是对学生设计成果的检查评定过程,如果没有学生参与,只是给出一个分数,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提高。利用讨论式评图,可起到评定和促使学生提高水平的双重作用。由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成果和设计过程,谈设计体会,指导教师进行总结,肯定长处,提出问题,指出改进方向。

四、考核评价体系改革

在教学中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原则和评价体系,對学生的学习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构造课实践性很强,不能同理论课一样只考背诵和记忆,要考虑灵活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更新考试方式及内容,以更好地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笔试考核理论知识

构造课虽然实践性较强,但仍有相当的理论需要熟记和掌握。对课程中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要通过闭卷考试来检验。

(二)实践性作业考核技能

学习《建筑构造》的目的是在于实践应用,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本身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每讲完一个单元就布置一次设计作业,鼓励学生设计出适用、安全、经济、便于施工的构造做法,使学生在校就接触实际工程设计的方法、步骤和内容。

【参考文献】

[1]王丽华.高职院校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29):168-169.

职业建筑师 篇7

12月25日, 四川省泸县建筑职业中专学校 (以下简称“泸州建校”) 首届建筑模型制作大赛在运动场举行, 展出了经过层层选拔的近百件建筑模型作品, 吸引了2000多名师生驻足观看。解说的同学向评委和师生们详细介绍了作品的设计理念、创作过程、结构特点和创意特色, 参观师生还现场进行了“我最喜爱的建筑模型作品”投票环节, 场面热烈壮观。

“这次建筑模型展示活动太精彩了, 大大开阔了我们的眼界, 丰富了我们的专业知识, 学到了很多在课题上学不到的知识。”14秋装饰1班的陈翰林同学参观建筑模型时说。

建筑模型是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它的制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手工实践活动, 更是一种专业知识的运用和积累。通过大赛, 为建筑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 锻炼了同学们的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 提高了审美情趣, 对推动泸州建校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学们组成制作团队, 查阅了相关技术规范, 精心设计方案, 绘制图纸, 选择合适材质, 对细节精雕细琢, 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 锻炼了专业技能, 尝试了团队协作的快乐, 激发了专业学习激情。”泸州建校谢崇碧老师介绍。

近年来, 泸州建校在深入实施“鲁班文化·工匠精神”的办学实践中, 推出了鲁班技能竞赛、建筑模型制作大赛、建筑文化协会三个校级建筑品牌活动, 学生参与泸县、射洪等地的农村产权改革, 组织师生参加全国中职技能大赛, 探索以专业的品质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内涵, 突出校园文化活动的专业指向性, 引领专业建设创新发展, 取得了良好效果。

建筑业农民工的职业危害 篇8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亿6 261万, 农民工从业仍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 并且从事建筑业的比重逐年递增, 从2008年的13.8%上升到18.4%。这一庞大群体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由于建筑行业的工作特点, 农民工这一群体在工作的同时也遭受着职业危害。因此, 笔者对北京市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危害现状进行了走访调查。

职业危害现状

调查发现, 建筑业作业环境存在多方面的职业危害因素, 包括悬浮颗粒物、毒物、噪声、振动、强光以及高空作业等。

施工现场粉尘主要是由水泥运输搅拌、打磨搬运石料沙土等产生的游离的二氧化硅粉尘、水泥尘、石棉尘等, 由木工作业产生的木屑尘, 由焊工焊接产生的电焊烟尘、金属粉尘等。作业环境中刺激性气味主要来源则是由焊接、刷漆等作业产生的。施工现场涉及的毒物主要是铅、锰、苯、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等。现场噪声主要来源于搅拌机、电动机、空压机、钢筋加工机械、木工加工机械等。涉及工种有混凝土振动棒工、打桩机工、推土机工、平刨工等工种。建筑作业中的工人基本暴露在红外线、紫外线等有害光线下。砼工操作砼振动棒、风钻工钻孔粉碎、司机驾驶打桩机、推土机、挖掘机等工作会产生振动;钢筋工、瓦工、木工、架子工等则会涉及到高空作业。

从作业环境具体分布可知, 农民工在工作中不止接触一种有害作业环境, 常常是多种危害较大的作业环境交叉存在。

建筑工人长期工作在充满粉尘、噪声、强光、震动的环境下, 所以呼吸道炎症、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尘肺、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听力损失、电光性眼炎、手臂振动病等疾病是建筑业农民工的常发疾病。

其中, 尤其是以尘肺病最为严重, 2010年报告尘肺病例数占职业病报告例数的87.42%, 接触粉尘2.5〜7年后尘肺患病率为38.16%。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公布数据表明, 我国国企和外资企业的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在30%左右, 中小企业约为3%, 职业健康平均覆盖率不到10%。

职业危害分析

在调查走访的110名农民工中, 52%的受访农民工在工作过程中曾经受过外力导致的伤害。而受伤主要原因有缺乏安全操作知识、一时疏忽以及未佩戴防护用品等。这说明了施工单位依然不够重视安全以及职业危害预防的问题, 未能做好保护工人健康, 做好企业自身及工人的安全培训工作。

另外, 工人每天工作单调、辛苦, 精神生活严重缺乏, 居住饮食条件差, 社会地位低下等, 也会导致滋生心理疾病。产生职业危害的具体原因为:

工作环境风险高

建筑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 其特点有现场环境复杂, 工作区域范围广, 作业条件变动大, 作业人员更换工作环境频繁, 具体工作具有很强临时性。很多作业活动在危险性高、条件简陋、特殊的区域内进行。所以, 建筑行业的职业危害不可避免, 而且十分严重。

企业安全管理薄弱

首先, 建筑业强制工作时间长。调查显示90%多的农民工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为10〜12 h, 长时间的作业导致工人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十分疲倦, 疲劳作业必然导致事故的多发。

其次, 部分企业对职工健康监护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为了降低成本往往很少对工人进行培训, 即便做培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走过场。在调查中发现, 69.2%的工人参加过培训, 并没有达到100%全覆盖, 其中部分企业以开安全教育会议形式作为培训。在岗培训的频率低, 培训形式单一, 内容简单、不全面。培训内容包括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工作中的危险危害识别、操作规范、急救知识、各种操作工具或材料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及保护自身知识。然而, 企业缺乏正规的、良好的安全培训, 工人缺乏安全操作知识, 工人不能做到安全生产, 更不能保护自己免受职业危害带来的伤害。

第三, 劳动保护用品不到位。企业只提供基本的劳保用品, 如安全帽、粗线手套等。有11.5%的企业甚至不提供安全帽, 由工人自行购买。此外, 企业不设置或只设置简易除尘降噪等降低职业危害的防护设施, 不能从源头上减少职业危害给工人带来的健康损害。

农民工安全意识不强

据笔者走访调查, 农民工文化程度低决定了自我保护能力弱。23.1%的农民工表示自己一点也不了解所从事工作的职业安全、健康知识, 38.5%的农民工在工作时不佩戴防护装置, 而因未佩戴防护用品导致的职业伤害占总比例的21.2%。另外, 部分农民工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自身生命安全, 有超过60%的农民工表示不会拒绝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做一些高危险的工作。

政府监督管理不到位

政府、企业、农民工三方面的协作机制不健全, 职业危害防治阻力重重;职业卫生监管职责职能正处于转变初期, 监管工作仍处于摸索阶段, 监管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够, 缺乏专业职业危害防治人员、专业设备, 监管工作难以实施, 职业危害防治能力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相关政府部门法制宣传不够以及执法部门执法不严, 以致企业有恃无恐。

健康促进方法

为保证农民工的职业健康, 及减少建筑业安全事故, 应建立农民工培训基地—劳务市场—劳务管理机构体系。

首先, 提高农民工的素质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职业危害, 所以, 应强制农民工在上岗前参加培训。建立建筑业劳务培训基地, 使他们在进入建筑行业前能掌握必要的技能和安全生产及自我保护知识, 提升自身素质, 合格后颁发安全教育培训合格证, 作为进入建筑业的证件。其次, 不规范的招工方式使得农民工无法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很多合法权利得不到保证, 因此应建立建筑业劳务市场, 农民工需凭安全培训合格证方能进入市场寻找工作, 而施工企业必需通过该劳务市场聘用农民工, 并与之签订正规劳动合同。再次, 为加强作业场所卫生监管, 应建立建筑业劳务管理机构, 综合执行劳动、建设、安监等部门的部分劳动安全执法职能, 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职责主要应包括检查施工企业是否从其它渠道雇佣农民工, 检查劳动合同、工伤保险签订情况, 检查企业的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是否到位, 检查作业现场危害控制, 劳动保护用品使用情况, 宣传安全生产知识等, 对违规操作者加以重罚。其他职责还应包括帮助农民工协调与企业的问题等。

建筑工程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研究 篇9

关键词:建筑专业,职业素质

我国高职教育的目的是造就一大批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能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的应用型职业人才。而高职高专教育被确定为今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事业大力发展的重点, 承担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 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几年来, 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 然而众多企业却反映招不到合适的人, 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毕业生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 甚至连基本的礼仪知识都不懂。因此, 让学生在高职院校经过几年的学习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 是高职教育专业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基于“高职院校是最后的选择”的心态进入校门,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兴趣不高, 不能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 对自己的前途不甚乐观, 毕业后企业认可度不高。

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对于一个学生成长发展如此重要,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什么是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有哪些特征?

职业素质是完成与发展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意识、能力和知识的集合, 反映了从业者在从业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和能力水平。一般认为职业素质包括以下方面:为人处事的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不断创新的能力;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心;遵守纪律、诚实守信、团结协作;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实干奉献精神。用人单位在招聘和使用人才时, 除考虑应聘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外, 更主要的是考量人才在专业之外的职业素质, 并通过面试和笔试的方式了解求职者在职业态度、知识程度和能力水平上是否能满足企业的长期要求。因此, 可以将高职教育的职业素质分为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能力三个方面。

第一, 职业意识即从事任何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精神状态和意识心态, 集中反映从业人员的职业人格, 主要包括:吃苦耐劳、贡献敬业的精神;个人的现代化意识;积极进取的心态和团队精神。我们曾与很多用人单位进行过交流, 很多企业的负责人都说:我们在招聘员工时首先看重的是人品。

第二, 职业知识就是从业人员所拥有的专业技术知识。这是从业人员在学校或者一些培训机构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知识。

第三,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 影响职业活动效率的个人心理特征。人的职业能力是由多种能力叠加并复合而成的, 它是人们从事某项职业必须具备的多种能力的总和, 是择业的基本参照和就业的基本条件, 也是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 职业素质是人才选用的第一标准;职业素质是职场制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那么职业素质又具有那些特征呢?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一下: (1) 职业性:不同的职业, 职业素质是不同的。对建筑类人才也应具备基本的职业性要求。 (2) 稳定性:一个人的职业素质是在长期执业时间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它一旦形成, 便产生相对的稳定性。 (3) 内在性:职业从业人员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 经过自己学习、认识和亲身体验, 觉得怎样做是对的, 怎样做是不对的。这样, 有意识地内化、积淀和升华的这一心理品质, 就是职业素质的内在性。 (4) 整体性:一个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和他整个素质有关的。一个从业人员, 虽然思想道德素质好, 但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差, 就不能说这个人整体素质好。相反, 一个从业人员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都不错, 但思想道德素质比较差, 同样, 我们也不能说这个人整体素质好。所以, 职业素质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整体性。 (5) 发展性:一个人的素质是通过教育、自身社会实践和社会影响逐步形成的, 它具有相对性和稳定性。但是, 随着社会发展对人们不断提出的要求, 人们为了更好地适应、满足、促进社会的发展的需要, 总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 所以, 素质具有发展性。

我们曾做过一个简单调研:“80%用人单位反映: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论工作经验不如农民工, 论操作技能不如中专生, 论知识水平不如本科生, 他们掌握的那点专业技能, 用人单位最多培训一个月就行了。”

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迫使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培养用人单位欢迎, 社会需要, 从而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高技能人才?为此, 我们建工系对毕业生做了跟踪调查, 对市场所需专业做了详细调研, 得知的结果与以上分析完全吻合:90%以上用人单位的第一要求并非知识和技能, 而是职业素质方面的标准, 包括人品、敬业精神、责任心等。

我们对调研结果做了一个排序, 发现建工系学生应具有的职业素质首先是:吃苦耐劳、诚实信用、团队意识、敬业精神、责任感、等职业品质, 其次才是工作经验、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这表明用人单位聘用毕业生的的第一质量要求是学生的人格修养和行为品质,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将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作为首要任务。

综合以上调研结果和我建工系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们制定了《建工系2010级学生教育管理学分实施细则》, 细则有六大块组成, 其中吃苦耐劳锻炼、明理诚信教育、志愿者活动、专题讲座被列为必修的四大模块;学生活动、奖励学分则为选修的两大模块。

第一, 吃苦耐劳锻炼模块:在该模块里, 我们制定了包括体育运动、自律、学习类、公益类在内的四个大的项目, 又在大项目里面制定了20多个子项目供学生选择, 通过这些项目来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吃苦耐劳意识。

第二, 明理诚信教育模块:面对社会上对大学生的信任危机, 我们制定此模块, 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使得诚信的意识渗透到学生的头脑中, 力求让每个学生做到处处诚信、事事诚信。

第三, 志愿者活动模块:此模块主要目的是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 让学生在树立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 专题讲座模块:该模块内容主要是与时俱进, 随时将社会上最先进和最热门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 使学生不至于思想封闭, 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第五, 学生活动和奖励学分模块:该模块主要是鼓励学生踏实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个模块中最出彩的有三个大的地方: (1) 每学期举行的专业技能大赛:此大赛由学生自主成立的社会实践团组织, 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也将同学们在书本上学到知识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 (2) 学生们自主成立了多个兴趣小组。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 制作建筑模型、进行实践演练, 大家共同奋斗、互帮互助、提高专业知识的同时, 也使师生之间更加和谐。 (3) 为加强学风建设,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我系出版了每月一期的建工系系报《工苑文采》, 同时也成立了小记者站。系报内容丰富, 不仅介绍古今中外的有关建筑, 也有系内的新闻介绍, 同时将学习重点融入其中, 让学生爱不释手。报纸的信息采集、排版等一系列工作, 都是由同学们自主完成, 记者站的小记者们由同学们自主报名组成, 他们用笔和相机捕捉下学生生活、学习、工作的精彩瞬间, 为建工系系报《工苑文采》保驾护航。

《建工系2010级教育管理学分实施细则》的制定, 不仅可以记录学生大学三年发展成长的点点滴滴, 最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具备用人单位所需要的职业素质。实行半年多来, 同学们的职业素质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 有的同学应付了事、有的做事不认真, 这些都需要我们老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帮扶, 过程是艰巨的, 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和探求, 力争建工系学生的职业素质都能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陈宁.《全民健身概论》.

[2]林巧.《综合能力养成教育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探讨》.

[3]钱吉奎.《再议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

[4]蒋双庆, 刘勇, 李宏.《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行为习惯养成训练的研究与实践》.

[5]田青.《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一点思考》.

职业建筑师 篇10

一、生源问题

我们职业教育招收的学生, 基本上都是家长认为孩子成绩差、将来无希望考上大学的学生, 这些学生不仅基础很差, 且行为习惯差, 大多厌学, 有少数学生根本就不想来学习, 是其家长强迫来的, 所以, 个别学生入校一个月左右就退学了。

二、教学大纲及教材问题

这是最大的问题, 是职业教育效果不理想的根源所在!这些年, 教材也在不断地改革, 但基本上都是改而不革, 年年都在出版新教材, 但对这些教材进行仔细的对比分析后就可发现, 大同小异, 没有较大的变化, 更谈不上根本性的改变。教材应根据生源情况和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有针对性的编写, 以够用为度!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整体基础较差, 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都在施工第一线。而现在我们执行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似乎是建立在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良好的学习主动性之上的, 想培养出既能施工、又能设计的高素质职业人才。但事实根本就不是这样的, 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材编的太深, 尤其是设计计算方面的内容太多。请问, 从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的学生, 有机会进设计院吗?有可能吗?编那么多高深的设计内容, 在施工现场用的着吗?老师难教, 绝大多数学生根本就学不懂。这样一来, 学生就更厌学, 但上课又不敢不到, 到后听不懂就只有或睡觉、或说话、或玩手机、或看小说杂志等, 一个班四十多个学生, 真正认真听课的学生很少, 真正听懂的就更少了。这样培养出的学生, 素质能高到哪里去?

三、教学方法

现在的问题主要出在教材的编制上, 应将设计方面的内容绝大部份都砍掉, 我们现在职业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是不可能进设计院的, 主要是为施工现场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因此, 对现有《建筑结构》教材的教学, 一是舍弃设计部份不讲, 主讲构造部份。二是多到施工现场实践教学, 最好实行真正的校企联合办学。

四、《建筑结构》教材编制内容的调整

对《建筑结构》教材的编制内容调整如下 (以中专工民建专业的建筑结构教材为例) :

取消第三章中的第二节~第四节, 即取消“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单筋丅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和“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取消第四章中的第二节和第三节, 即取消“轴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和“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取消第八章, 即取消“砌体结构构件承载力计算”。

取消第九章中的第一节和第二节, 即取消“房屋静力计算方案”和“墙、柱高厚比验算”。

取消第十二章, 即取消“钢结构构件的计算”。

取消第十四章中的第三节, 即取消“地基承载力”。

取消第十五章中的第三节, 即取消“无筋扩展基础设计简介”。

摘要:近年来, 教育改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职业教育改革更是如此。要想培养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且动手能力强的职业技术人才, 虽然关系到很多方面, 但编制出针对性和适用性都很强的教材是重中之重。

对于当前建筑职业教育的几点认识 篇11

【关键词】高职教育 职业道德 校企合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给高职教育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和目标。随着城市建设和管理进程的加快,大量专业型、应用型的高职层次人才被建筑企业挖走。目前,我国100余所建筑类职业教育学院培养的人才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统计数据表明,每年有近四分之一的缺口,严重制约我国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

“综合素质一般、总体水平低下”是当下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特征。最典型的是建筑施工方,基本上是大而不强、多而不精。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是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近几年,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很多高校开设建筑类专业课程,还有不少地方政府开办了建筑类高职教育院校。但是,这些院校往往跟建筑业没有任何关系或者关系不大。基于此,谈谈我对于当前建筑职业教育几点认识。

1.建筑类高等职业道德教育薄弱,需加强

从行业来讲,建筑行业是一个关系民生的基础性行业,与国家稳定发展、国民幸福感息息相关。从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情况来看,职业道德建设的加强和完善对于建筑所涉及的任何方面都非常重要。近几年,我国的建筑工程因为设计在结构、计算上不合理甚至还有偏差、材料多为伪劣产品等一系列问题出现质量事故屡见不鲜。

很多因素都能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因素就是人。而最终决定人的是他的思想道德。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地区发展不平衡,职业道德不规范等一直充斥在建筑工程周围。许多例子都说明建筑行业出现的问题更多的是职业道德建设方面。我国建筑行业要强大,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然后果堪忧。

从高校课程来看,建筑类高职院校缺少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只是简单地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政治理论课、时事政治课内教学,而且所占比例不大。职业道德教育投入的时间、金钱都偏少,内容单一,师资建设不足,难以将专业与道德结合,缺乏专业性和实用性。

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刻不容缓。除了学校引起重视之外,还可以让教育方式更加灵活。将有关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与专业理论相结合,并在专业实践教学中,给学生敲响警钟。最重要的是,老师要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学生的道德修养。最后,也要对职业道德教育成果做科学的分析评价,不断完善教育机制。

2.当前建筑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与职业能力不匹配

培养职业能力的根本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毕业生就业时面对的是一个岗位群,每个岗位对能力的要求都各有不同。比如,项目经理需要组织协调能力突出,技术工人侧重施工安全能力卓越,注册结构工程师重点在结构设计,同样是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能力要求都有明显区别。而当前的职业教育更多的是在煮大锅饭,一样的教育,根本没有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因此,建议高校将建筑专业分方向,既有基础核心课,也有专业方向课。并且,在专业方向课的教学中,将课程设置与职业能力相匹配,使每门课程的任何知识点都能与职业能力相对应。因材施教,不刻意要求全才,但要锻炼毕业生就业方向所需的能力,让每一项职业能力都能在课程体系中得到锻炼。让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3.建筑类高校与企业合作平台少,缺乏长效合作机制

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与高校成功合作,为高职教育快速发展铺砖添瓦。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互利共赢的结果,是建立在双方互相需要的基础上的。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校企合作成功最典型的是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美发沙龙和技工学校,而建筑类职业教育学校的校企合作平台在近几年才开始发展,相对较少,也缺乏时间去验证可行性和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因此,解决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摸索出一套成功的模式,是提高我国建筑类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学校可根据企业的用人需要及时更改教学计划,灵活调整学期安排,确保旺季有学生顶岗实习,淡季有学生自主学习。一方面缓解企业人力资源紧张的压力,一方面学生可以在高压下学到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锻炼职业能力,明确职业规划。根据建筑工程系的特点,适当延长学生的实习时间,尽可能地让学生对于参加的项目了解透彻,从头到尾参与到项目中去。实习可以锻炼学生的大局观和时间观,同时又可让大学生获得部分收入,同时企业也节约了人力成本,并可以为企业留下优秀的人才,可谓一举两得。

但是,我们不得不提到,现在建筑施工方基本情况是大而不强,多而不精。参与到校企合作的企业太少,也局限了高职教育的发展。也希望,有更多有余力的企业加入到校企合作的平台中来,哪怕是给毕业生1个名额,也会让这个学生有所提高,更何况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的建筑职业教育会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1]袁银枝.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困境及其突破襄樊. 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7(6).

[2]周济. 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职业建筑师 篇12

关键词:职业学校,建筑力学,教学方法,探讨

建筑力学作为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学科,能够有效地将力学和工程进行结合,使其对建筑工程的各个部分进行精确的分析和计算。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对建筑力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对人才的要求。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教学方法的改革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职业学校建筑力学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陈旧

目前,传统的建筑力学课程是通过专业的教学计划来进行教材的编制和教学内容的规划的。而职业教育的特点使得建筑力学的教材过分陈旧,不能够符合现实的需要。传统课程的教材中,教材的品种和类型不完整,内容已经完全和实践内容脱节。另外,传统教材过分地重视课程的系统性。这些导致教师只重视课本内容的教学,并不重视课本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传统的建筑力学的课程将大量的力学知识简化,使教材中的内容不能够体现出建筑力学的特点。

(二)教学方式不合理

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水平都是不尽相同的。而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理解程度和知识水平,对待所有的学生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这使得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得不到进一步的理解,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不能够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对建筑力学概念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这使学生不能够真正认识到建筑力学的作用和重要性,降低了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对建筑力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现教学方法改革的措施

(一)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在建筑力学中,力的概念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力的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他概念。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建筑力学中概念的理解。另外,教师可以将力学概念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在课堂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互动中。这些方法都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建筑力学课程中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这是实现教学方法改革的最基础的一步。

(二)实现分层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实现对学生的教学。而要想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的应用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能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有关力学的软件来实现教学。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力学的理论知识,还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记忆课堂上所学的教学内容,使枯燥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最后,教师应多开展试验课程,使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到力学的魅力,更好地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另外,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按照理解程度和知识水平分为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使用相对应的教学方法。这样能够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生只学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因此,教师应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使学生真正地理解课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建筑工程施工地点,切身体会到力学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建筑力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课本内容。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多进行建筑力学的试验,通过情景教学来实现对学生建筑力学知识的教学。

(四)最新研究成果的应用

教师可以将最新的关于建筑力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方法中。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著名的建筑。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使学生真正了解建筑力学以后的发展方向,使学生的思维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另外,教师也可以学习其他学校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并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完善自身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建筑力学的课本内容,把握建筑力学今后的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对建筑力学的要求,职业学校在建筑力学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也应该有着很大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建筑工程的发展。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目前,我国职业学校建筑力学教学中,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式不合理。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实现分层化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努力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为我国培养大量的优秀的建筑力学方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罗芳,潘文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实践教学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6(16).

上一篇:提高网络教育竞争力下一篇:药学服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