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及建议

2024-05-11

调查及建议(精选12篇)

调查及建议 篇1

一、引言

高等院校的就业网站从某种角度可以说是“变相”的政府主办的人才网站,只是服务的对象要单一些———主要针对本校的毕业生,但是储备了大量的大学生人力资源信息库,这是其它网站无法比拟的。相比企业人才网站,高校就业网站在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设方面远远落后,难以为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全方位的人力资源增值服务。[1]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就业网站尽管形成了大学生不可缺少的网络就业信息环境,但是整个网站基本上是由各高校的学生工作部或就业工作部具体指导和管理,实际的维护和运行是由在校大学生具体操作和维护。虽然这样能够更多地从信息需求者的角度进行网站的建设,并且提高了网站的亲和力,同时也锻炼和培训了少部分有潜力的大学生,但是大多数高校就业网站在就业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各自为政”,从而造成就业信息定位不准确(针对本校毕业生的少,复制校外网站的多),就业资料源不充实(不能信息共享的封闭网站只能是一座就业信息孤岛),就业指导没有个性化(人云亦云的指导令人厌烦),就业网站功能不健全(非对称就业信息缺乏监督机制),站点的管理维护不完善(网络技术缺乏保障)等问题,为高校就业网站在大学生人力资源深层次开发方面造成瓶颈。[2]

根据上述调查分析,笔者认为高校就业网站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全程就业指导只是停留在口号上。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就业网站把丰富的大学生人力资源当作包袱,特别是面对众多的毕业生,反复强调大学生就业难,毕业生就业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并作为一种行政事务性工作来处理。

(2)“全员关注就业”的氛围没有形成。在就业市场中的网络就业信息越来越占主导地位的今天,“高等院校就业网站既忽略了校内的具有较高素质的信息人才参与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发展规划,如广大教职工、具有网络信息意识的咨询馆员、现代教育技术人才和部分有兴趣的大学生等;也不注重发挥就业网站就业信息资源优势与校外的人才市场合作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研究”。

(3)网络就业信息定位不明确。目前负责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大部分是行政人员和临时招聘来的网络管理员(有的是学生),他们多半未掌握信息服务理论知识,缺乏相应的网络管理技能,工作手段仅限于一些简单的数据统计和相关政策的解释,或重复一些已有的就业方法、技巧知识和心理咨询理论。

(4)网络就业信息软硬件环境有待完备和完善。学科发展侧重不同的高校,就业网站也要有自己的特色。例如农科院校的就业网站应该立足于宣传优势学科毕业生资源,打造就业工作品牌;工科院校应重点显示工业部门如主管工业的机关、工矿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等。只有这样,才能使网站吸引用人单位,立足于无形就业市场。[3]

(5)网站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就业网站的功能就在于利于广大毕业生和人才需求单位的使用,所以更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使之发挥最大功用。

二、高校就业网站调查

1. 调查总体介绍。

以笔者所在大学就业网站为个案进行系统分析。调查对象有学生、教师、企业三类。200名学生中大四学生占11%,大三学生占58%,大二学生占19%,大一学生占12%;本科学生占46%,专科学生占33%,专升本学生占21%。对教师和企业分别采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调研。其中调查本校负责就业工作的教师及辅导员共26人;招聘企业的人事部门或人力资源处的人员10人。

调查内容包括学生、教师、企业三者对就业网站(以下简称就业网)的职能、内容、页面设置、更新和浏览速度、实用性等方面的认识、看法和满意度。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1)登陆就业网的情况

(1) 登陆就业网的方式

调查显示,学生登陆就业网最常采用方式是在校内登录为107人(53.5%),而通过搜索和在校外登陆的学生分别为54人(27%)、39人(19.5%)。被访问的教师多数是在学校时通过校园网访问就业网。而企业由于一般在招聘的时候才会登陆网站,所以更愿意采用搜索或建立永久文件夹的形式保存就业网。

(2) 浏览就业网的频率和时间

将近半数的学生95人(47.5%)访问就业网“不定时或偶尔看看”,另外“大约每周3次以内”有34人(17%),只在查询信息时访问有30人(15%),可见,学生没有养成固定浏览就业网的习惯。而浏览网站的时间在5—15分钟、小于5分钟和15—30分钟的学生分别有70人(35%)、30人(15%)和30人(15%)。

(2)浏览就业网的目的

查询招聘/求职等实用信息(162人,81%)、浏览时事新闻(116人,58%)和获得就业指导 (101人,50.5%) 是学生浏览就业网的主要目的。另外学生还希望通过就业网掌握/解读政策法规(90人,45%)、发布应聘信息(75人,37.5%)、职前教育/职业测评(51人,25.5%)及在线提出/回答问题(38人,19%)等。被调查的教师多数人主要为了查询招聘/求职等实用信息(179人,88.5%),主要目的是辅助学生就业,帮助其答疑解惑。而企业则以发布招聘信息、查询招聘/求职等实用信息为主要目的。

(3)就业网的内容

(1) 受关注的内容

据抽查就业网上最受学生关注的内容是招聘信息(174人,87%),其次是就业指导(126人,63%)和公告快讯(102人,51%),这与学生浏览就业网的目的一致。被调查的教师与学生的情况相同,而被调查的企业则更关注学生简历及毕业生信息类栏目,以考察学生的诚信度或查询学生个人信息。

(2) 内容的实用性

调查显示,学生中118人 (59%) 和34人(17%)分别认为就业网大部分内容很实用或内容都很实用,只有48人(24%)认为就业网上实用的内容较少。多数被调查的教师(17人,65.4%)也对就业网提供内容的实用性持肯定态度,而被调查的企业更多希望通过就业网获取人才信息,建议加大学生人才库的建设。

(3) 对网上内容的构建

调查的学生中,136人(68%)希望开通在线咨询功能,能对就业相关问题直接沟通,以解决遇到问题无处问询或长久得不到回复的问题;接近半数的学生希望能够网上办事,包括简历在线制作,直接邮件投递等。此外,对短信服务、就业论坛也同样被认为是需要增添的功能。

三、高校就业网站开发思路

1. 多元化发展。

高等院校就业网站已经成为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平台,其发展道路不是孤立的,必须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即高等院校就业网站之间要加强联系,广泛形成各种形式的就业联盟网站(如以上提到的中国高校就业联盟网等),与用人单位人才网站更要紧密合作,同时在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中要努力借鉴传统的有形人才市场、媒体市场(信息杂志、报纸广告等)成熟的人力资源开发经验,在他们相对完善的人才信息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网络就业信息环境下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市场化服务,深入开拓网络就业市场服务和就业信息服务功能,打造高等院校就业网站多样化的发展思路,使丰富的毕业生就业信息互为利用,进一步发挥高等院校就业网站的特点和优势,“使之成为吸引用人单位人力资源优势”。[4]

2. 实现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网络化。

要全面建设以采集大学生人力资源信息为主的“大学生人力资源信息库”,构建教育部、省(市)、高等院校就业网站三级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信息网络。要在合理定位各自信息采集重点的基础上,依托互联网等各类传媒、人才市场、中介组织,相互形成优势互补,汇集一股合力,全面、深层次和持久性地开发丰富的大学生人力资源库,向用人单位提供优质人才信息服务,实现有效就业信息覆盖。

3. 信息传递主动化。

未来因特网将向移动、无线传感交流的方向发展,就业网站信息的传递也要由“等待查询”向“主动投递”的方式转变。随着手机的普及及无限网络覆盖面的拓宽,高校就业服务部门完全有能力将现有的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将掌握的就业信息,及时、有针对地发送到需求者的接收端,彻底改变以往有用的信息无人利用,需求者不知如何寻找信息的局面。

4. 信息有效化。

高校就业网最大的魅力可能在于提供企业信息,营造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使学生在竞聘中得到锻炼;对企业而言,提供给企业可供比对的人才信息。而就业网若想真正发挥自身作用,就要在信息的整体质量和服务功能上多下功夫。[5]

5.“全员关注就业”的氛围从就业科研这一角度实现高等院校就业网站的发展创新。

全员关注就业应该包括就业工作主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就业专职人员、经验丰富的政工干部、教学一线的专家教师(包括吸纳思想政治、人力资源、网络信息、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心理、法律、艺术、英语、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士),组成网络就业信息科研队伍,开展网站就业工作机制建设、网络就业信息指导理论研究、职业发展体系建设、网上职业素质评估咨询等网络就业信息环境下的就业科研工作重点,形成这样的氛围可以有效地促进就业理论、就业观念、就业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向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层次和各个专业的深入。[6]

6. 高校之间应该积极沟通,打破校际间信息管制的人文壁垒,努力实现信息整合与共享。

高校就业网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就业指导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高,以及信息需求及企业需求的个性化,我们必须转变思路,与时俱进。另外,就业网站的再开发从技术上已经成熟,社会对人才、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刚性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提高,可以相信就业工作必将迎来一个网络信息化的时代。[7]

参考文献

[1]丁颖海.高校就业网站建设与运营初探[J].中国西部科技, 2004.24.

[2]沈黔.高校毕业生就业网信息组织调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23.

[3]阮征.Web2.0动态网站开发:PHP技术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4]许华虎.信息平台:网站的建设[M].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8.

[5]闫海波.就业零距离:大学生就业指导[M].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5.

[6]姚裕群.就业市场与招聘[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7]薪商.就业的革命[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2007.

调查及建议 篇2

么样,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有没有更好的推进措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部分种养大户进行了实地调查,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希望对他们的发展壮大有所促进和帮助。

一、当前农业规模种养的发展现状

据统计资料表明,截止目前,xxxx乡累计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种养大户134户,种养面积近万亩。其中:种植大户57户,涉及水稻、制种、蔬菜等产业,种植面积2200多亩;水产养殖大户20户,涉及鱼鳖混养、鱼鳖桂花鱼混养、虾蟹桂混养、网箱养鳝等,养殖面积5000多亩;畜禽养殖大户55户,共建设“150”养殖模式猪舍13栋,年存栏3.63万头、出栏3.38万头,建“153”养殖模式鸡舍12栋,年存笼33.09万只、出笼10.1万只,建“154”养殖模式鸭舍7栋,年存笼12.04万只、出笼9.13万只。现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家,入社农户8000多人,农村经纪人200多人,基本涵盖了农田种植、畜禽和水产养殖,以及农副产品初加工等农业产业。xxxx年,预计全乡农业规模种养产值将达到1.9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400元,农业规模种养已经成为全乡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民土地收益的主要路径。

二、阻碍农业规模种养的原因分析

应该说,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xxxx乡的农业规模种养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正现加速发展之势,但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农业规模种养仍然面临一些较为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制约了生产效益和扩张步伐,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员年龄偏大导致开拓意识不强。由于多年的劳务经济发展,目前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普遍老年化和妇女化,青壮年劳动力明显不足。而在这一部分人当中,真正有能力、有干劲发展规模种养的少之又少。实地调查发现,种田大户的年龄普遍超过50岁,部分甚至接近60岁,他们一般都凭借勤劳和汗水在坚持发展;规模养殖因各方面要求较高,大多有在外创业或务工的经历,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管理能力,相对年龄偏小,但也普遍在40岁以上。就整体而言,现有专业大户中的大部分人文化层次并不高,知识面比较狭窄,缺乏管理创新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往往只是依靠经验从事单纯的种养业,产业化经营程度很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或者局限于家族式管理的简单扩大生产,过分注重眼前利益,没有长远发展规划,导致农业规模种养的发展水平不高,推动发展的压力和动力不足。

(二)基础设施滞后导致经营层次偏低。虽然近几年全县加大了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但xxxx作为一个农业型乡镇,农田水利设施滞后的问题仍然较为严重。一方面,农田平整率低,生产运输极其不便。受丘陵地形影响,土地平整改造难度大,小丘田、低洼田、散田特别多,60%以上的大户经营的土地都是从千家万户手中流转过来的“插花田”,集中连片的规模经营受到制约,加之大部分农田生产路高低不平、路面狭窄,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率很低,农副产品运输困难,无形中加大了农业规模种养的难度。另一方面,水利设施老化,灌溉保障能力不够。全乡绝大部分泵站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受当时技术及资金等影响,相当一部分质量先天不足,超期服役、带病服役的现象非常普遍,与之配套的水渠也因年久失修,淤塞崩塌严重,导致灌溉不畅、引水困难,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非常弱。在xxxx年的特大干旱灾害中,全乡就有2700余亩农田因得不到及时灌溉而减产或绝收。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大户特别是种植和水产养殖大户的生产活动,客观上制约了规模发展。

(三)生产成本上升导致经营风险加大。一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种养殖大户由于规模经营的需要,经常需要雇用劳动力来满足生产,但近几年来,劳动力成本呈直线上升态势,雇工工资已经占到种养总成本的30%以上。二是农资价格高涨。连续6年来,种子、农药、化肥、饲料等生产物资的价格年均增长幅度超过10%,尽管国家惠农投入越来越大,但综合算下来,农产品的价格涨幅仍然非常有限。三是土地流转费用较高。受农村土地权属限制,目前基本上采取单一的租赁流转方式,每亩土地的流转费用在300-800元之间,过高的流转价格,直接影响了专业大户的经营利润。四是农机具购买和服务成本有较大增长。大多种粮大户都购置了农机或购买农机服务,此类支出比重也在不断加大,目前平均每亩已经达到160-200元。持续上升的生产成本,直接推高了市场风险,削减了农户规模种养的积极性。

(四)土地流转不活导致规模扩张受限。由于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不健全,缺少可操作性的相关实施细则,大多农户不愿签订长期的租赁转包合同,也有一部分农户因土地是“命根子”的依恋思想,或者对未来预期不确定,离乡不离土,只愿把土地交给亲戚朋友代耕代种,造成土地流转很困难。即使流转成功,也多以村组内邻近农户之间的短期租赁转包为

主,没有大规模的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并且普遍存在租赁转包合同不规范、操作程序不到位的现象。调查中发现,农户自发流转的土地占85%以上,农户委托乡村组织流转的土地不足15%,多数自发的租赁承包行为仅有口头协议,没有签订正规的书面合同,生产经营过程中极易产生纠纷,由于缺乏相应的约束,单方面停止承包关系的现象时有发生。

(五)融资较为困难导致发展后劲不足。缺少资金、融资困难是种养殖大户反映最为强烈、最为普遍的问题。由于经营规模相对较大,在购买种子、饲料、化肥、农药、疫苗及添置农机设备、农田整理投入、场地和仓库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也将成倍增加。比如租赁转包30亩耕地,租金至少需要1万元,并且要在生产前一次性付清,另外从播种开始,每季生产费用至少1万元以上。水产养殖、畜禽养殖的前期投入则更为巨大。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他们正常生产运转的最大瓶颈。尽管当前针对农业生产的信贷品种不断增多,但金融部门鉴于种养大户可作为抵押的资产较少,实际发放的贷款额度很小。个别种养大户因信贷程序复杂、过程太长、额度不大等原因,宁愿到民间借高利贷也不愿到银行借款。过高的民间借款利息,在增加生产成本的同时,也给种养殖大户带来了经营上的风险。

三、推进农业规模种养的几点建议

农业规模种养大户的兴起代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扶持他们发展,已成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理应高度重视,着力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引导和扶持规模种养大户快速发展。针对调查发现的困难和问题,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注重抓好典型宣传引导工作。农业规模种养大户大多是敢于创新、艰苦创业的代表,在周边村组已经形成一定影响力,是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带头人。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典型示范作用,广泛运用多种媒体和方式,积极宣传造势,逐步改变传统农业分散经营、小打小闹的现状,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田种养的产出效率。同时,加强对农业规模种养的引导,引导和促进种养大户引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主动与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靠大联强,既解决农副产品的销路,又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稳定的货源,从而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规模农业的整体发展进步。

(二)切实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和运用是提高农业规模种养水平的关键措施,要持续深入开展农业科技人才培训和送科技下乡等活动,积极培养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帮助规模种养大户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联姻,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农业规模种养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服务,充分发挥职能部门联系广泛、信息渠道通畅等优势,完善信息收集、传输、反馈、咨询网络,建立乡村信息站点,及时向种养大户传递科技、种苗、价格、市场供求及有关政策法规等信息,增强农业规模种养的风险控制能力。

(三)协调加大部门联动扶持力度。推进农业规模种养,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重视支持。要结合本地发展实际,制定出台科学可行的相关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等政策,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在政策上、资金上、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切实降低规模经营成本。加大相关政策激励力度,充分调动广大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农民参与农业规模种养的积极性。加强各涉农部门的协调,整合部门资源,采取联席会议等形式,不定期交换意见,抓好优惠政策的相互配套,加强对扶持资金的监督,真正使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提高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农业生产对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较高,在推进农业规模种养的过程中,要积极整合农业、国土、财政、水利等部门的项目建设资源,尽可能与规模种养大户的土地流转相结合,优先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和水利设施等基础建设项目,利用国家和省市专项资金,加大农田土地平整力度,变小田为大田,变低产田为高产田,使水利灌溉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农业生产道路得到畅通,提高生产土地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可以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相关政策资金来鼓励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项目建设,为种养大户进行规模农业开发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促进农业规模快速发展。

(五)逐步建立土地流转保障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制定出台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相关政策性文件,规范完善土地流转程序和行为,防止出现无序现象。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按照农业规模化经营要求,引导采用转包、转让、反租倒包、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有偿转让,精心培育扶持规模种养大户,形成农业生产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效应,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建立健全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调处机制,完善合同登记、备案和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承包地块、面积、合同和权证“四到户”水平,稳定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保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有序推进。

调查及建议 篇3

关键词:党员;思想状况;分析;建议

0 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深入,党员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接受信息的程度发生了很大变化,了解党员队伍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生产经营工作健康发展,是企业一项重要工作。

1 基本概况

1.1 调查方法及样本情况

2015年3月,根据市委组织部的要求,镇江港务集团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思想状况调查。本次调查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法,样本总量为189人,占党员总数的30%,其中:公司高管3人,公司中层干部22人,二级公司中层干部55人,普通党员109人; 35岁以下45人,36-45岁107人,46岁以上37人。调查内容包括:党员的基本情况、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对党的认识及党性原则、组织活动的规范性、履行社会责任和奉献、自我修养与能力提升、对所在党组织的认同感七大方面40个问题。

1.2 调查情况综述

①理想信念与价值观方面。把加入中国共产党视为自己“理想信仰”的占64%;视为“一种荣誉”和“政治资本”的占21%。在回答“您是否有信仰”时,“有”的占29%;“有没有无所谓”的占46%。认为共产主义制度“将来肯定能实现,但需要很长时间”的仅占23%;“说不清楚”的占52%。认为目前社会风气“浮躁、急功近利”的占71%。认为自己对物质享受的追求,“有攀比和羡慕心理”的占39%。

②对党的认识及党性原则方面。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党员,“感到光荣而有责任,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的占29%; “有责任,想发挥作用但没有合适的途径”的占46%。认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具有偶然性”的占22%。认为优秀党员的标准是“在工作、为群众服务等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占51%。

③组织活动的规范性方面。当党组织活动与个人事务在时间上有冲突时,“参加组织活动后再办理个人事务”的占49%;“视个人情况的紧急程度再定”的占16%。觉得其他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的态度是,“积极参加”的占27%;“纪律约束下参加”的占42%。在党内组织生活会上,对其他同志的缺点“婉转提建议”的占61%;“不愿批评”的占22%。认为所在党支部在开展活动上“形式单一、效果不好”的占45%。

④履行社会责任和奉献方面。对党组织交给自己艰苦且有风险工作的态度是“坚决服从”的占46%;“找理由拒绝”的占15%。认为履行社会责任,参加公益活动是“党员的义务,应当积极参与”的占55%;“等同一般群众,有要求才会参与”的占34%。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党员讲奉献的做法是“不符合主流意识,已经过时”的占33%。

⑤自我修养与能力提升方面。在问及平时的看书学习情况时,回答“经常看书学习”的占36%;“很少看书学习”的占37%;“平时注重业务学习”的占35%;注重“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个人能力提升”的占23%;愿意“岗位锻炼提高技能”占27%。

⑥对所在党组织的认同感。认为公司党员队伍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想信念不坚定”的占37%;“组织纪律性差,组织生活不规范”的占42%。认为自己所在党支部凝聚力“很强”的仅占18%;“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的占63%。

2 党员思想状况映射出的问题

根据调查综述,党员队伍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党性原则、奉献意识、自我能力提升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党员的“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未能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主要表现为:

2.1 党性修养不深,理想信念淡化

少数党员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经济建设缺乏正确认识,不能从历史的角度、国情的角度,认识到这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有的党员“信仰危机”严重、理想信念动摇,只看到党内的腐败问题,没有看到“从严治党”的决心和行动,放弃了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求。有的党员不注重党性修养,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思想、中国历史、党的理论缺乏深悟透学,人生观、权力观、业绩观发生偏离。有的党员宗旨意识不牢,丧失奉献精神,不知道怎样服务员工群众,不讲奉献、只要回报,忘记了党员的责任。

2.2 价值取向“大众化”

部分党员热衷于享乐主义,过于追求物质享受,一切向“钱”看,直至以权谋私,眼里只有豪车、别墅和高尔夫,看不到自己的实际和普通群众的生活。有的党员干部急功近利、作风浮躁,在做人、做事方面沽名钓誉,功利色彩浓厚,缺乏务实精神。有的党员精神生活和思想道德严重滑坡,不再追求精神生活、不再崇尚道德,看不清社會上孰是孰非、分不清自己可为不可为,直至践踏法律底线。有的党员干部崇尚“权力文化”和“圈子文化”,一切以权力为中心,追逐个人政治资本,导致了干群关系庸俗化、权力化,严重损害了党群关系。

2.3 忽视自我能力提升,党员“先进性”不能体现

调查发现部分党员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不重视个人能

力的提升,党员的“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充分彰显。有的

党员对能力提升和业务学习缺乏主动和自觉,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停留在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有的党员理论学习浅尝辄止,面

不广、功夫不深,对政治理论一知半解,更不能很好地指导实际工作。有的党员干部缺乏深入调研,工作中满足于听汇报,没有看到真正的问题所在。有的党员干部工作上存在懈怠情绪,创新意识不强,有“小成即满”的思想,存在“等、靠”的心态,缺少主动作为的意识。

2.4 不讲政治规矩,组织观念弱化

部分党员不能按要求参加组织生活和党内活动,强调个人自由、忽视组织纪律。有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严重缺失组织原则,开会喜欢“一言堂”,缺乏民主氛围,议事不讲规则,自己先定调子,在组织生活中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勇气。有的党员无视党纪约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突破了道德防线和法律底线,走向了腐败堕落的深渊。有的党员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自觉中损毁了党的形象。

3 问题的原因分析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

3.1 社会负面影响深透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党员的思想观念产生了由封闭向开放、由一元向多元、由集中服从向独立自主的重大转变,对社会认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明显增强。思想观念多元化导致党员群体强调自我与自由,在思想认识方面带有兼收并蓄的特点,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失去信仰和准则。信息时代的出现,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广、内容更多、速度更快,党员的思想观念也更加开放,思想活跃程度明显上升,但有些党员面对信息,缺乏理性分析和辨识,出现了“盲从”的现象。崇尚物质享受的思潮,让部分党员把追求物质生活变成崇尚物质享受,出现了“物质至上”的信条和攀比的心理,有的党员干部甚至不择手段地以权逐利、以权谋私。

3.2 党员自身要求不严

出现上述问题的一个关键内因就是党员自身要求不严,自我降低了党员标准,没有党规党纪的意识,放松了党规党纪的学习,淡化了党性修养。把自己当作一般群众,不再严格要求自己,甚至肆意破坏党规党纪。不讲责任、只要权力,不讲奉献、只讲待遇,不能做表率和示范带头作用,甚至起负面影响。对待党内规矩,有“随意和随性”的想法,认为那是做给群众看的,没有必要严格遵守。

3.3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弱化

“重经营、轻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十分普遍,港口企业也不例外。经营者认为,现代企业是在《公司法》的约束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独立经营的,在这样的体制下思想政治工作很难发挥作用,没有物质激励和行政手段的调节作用明显。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以说教为主,内容空洞、缺乏物质载体,是搞形式主义。认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个别群体的事情,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组织优势和人才队伍优势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有甚者,认为企业党组织已经从直接决策转向参与决策了,思想政治工作也应从主导转向服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机构、人员、投入要随之减少等。这些思想观念给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影响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4 港口企业党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

4.1 从严治党,规范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现代企业制度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体系必须与法人治理结构同步设置,明确职责和事权,这是开展有效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保证。

一是根据《党章》要求设立各级党组织,规范党组织组成人员的配备(可以交叉兼职),确定党组织参与企业管理的内容和程序,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作用。

二是完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建设,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制度、目标责任制度、资金保障制度。

三是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管理工作的协调机制,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围绕经营管理工作,抓住企业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及员工关心的问题。

四是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机制,企业要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效果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

五是从严党内政治生活,完善“三会一课”等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基层支部和党小组的作用,促进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创新党员管理手段,探索党员分类管理。

六是加强组织关怀,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制度,关心党员的工作和生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挥自身价值的平台,关心党员身心健康,培养党员积极健康的人生追求和心理状态。

4.2 提高党员宣传教育工作的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党员宣传教育工作的形式、内容和方式必须相应地调整。要主动占领舆论制高点,结合党员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因势利导,提高党员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党员的思想实际开展宣传教育,抓住一些社会热点、疑点问题开展讨论、交流,主动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形势政策,讲清楚一些社会问题的真相,着力解决党员思想上的困惑。结合时代特点把党员宣传教育工作融入社会发展中,通过开展反面典型教育、社会形势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等,让党员正确把握思想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结合党员兴趣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拓宽热点问题讨论、文化体育活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兴趣知识讲座等活动的内涵,陶冶党员的思想情操。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党建云”平台,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扩大党员思想交流阵地,设立党建QQ群、黨员“微信群”等交流互动平台,保证信息传播的高效、快捷、丰富。

4.3 突出党员自身素能的提升,确保党员的先进性

提高党员先进性关系到党的事业实现,是企业党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引导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史的学习,从历史的角度认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引导党员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治思维,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自觉遵纪守法。引导党员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建设主流精神世界。引导党员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加强能力提升、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自我开展业务技能的学习,始终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示范性。

4.4 注重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属于狭义的企业行政工作范畴。港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要在目标方向、工作方法、工作对象、工作组织、工作成果的应用方面做到高度融合。

一是围绕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实现两者融合,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都离不开经营管理,文化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而经营管理又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

二是发挥企业文化的沟通桥梁作用实现两者融合,增进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认同感。

三是借助企业文化的评价体系实现两者融合,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借鉴企业文化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来改进和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使其目标具体化、成果外显化。

4.5 强化对党员的监督

强化党员的监督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纯洁党员队伍的主要保证。通过纪律监督实现党内政治生活、组织活动、履行党员义务的正常化。通过党内民主监督,弘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传统,实现党员队伍的自我净化。通过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实现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5 结束语

论文在调查的基础上,指出港口企业党员思想状况中突出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从五个方面做好企业党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议,促进港口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群英.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及其实现途径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4.

广西甘薯生产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篇4

1 现状

广西甘薯的主要种植品种有桂薯131、桂薯二号、富硒11选、桂薯96-8、桂粉1号、桂薯69、红姑娘等[2]。由于广西地形、地貌复杂, 造成小气候类型多样, 不同地区适应不同品种, 导致上述品种优势不明显, 只有部分品种在局部地区有较大面积栽培。目前, 广西甘薯种植以农户小规模为主, 尚未形成大面积规模种植, 机械化作业方面主要使用手扶拖拉机翻地、收薯。

1.1 种植的主要品种

1.1.1 桂薯131

亲本为糊薯1号×广薯104, 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2002年育成。该品种株型蔓生, 顶叶绿色, 叶绿色, 叶脉绿色, 茎紫色, 叶形三角形, 中短蔓, 分枝数中等 (6~8条) , 单株结薯5个以上。薯皮紫红色, 薯形中短纺锤形, 很美观, 薯肉白紫花, 烘干率为27.8%, 蒸熟品尝, 食味香、甜、粘、细, 达到优质水平。

1.1.2 桂薯二号

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20世纪90年代育成, 该品种株型半直立。顶叶、叶柄、叶脉、蔓色均为绿色。茎端无茸毛, 单株结薯数3~6个, 薯块长筒形或长纺锤形, 薯皮紫红色, 薯肉浅黄色。结薯早, 薯块膨大快, 品质优良。熟食味粘甜有香味, 甜度很高。抗薯瘟性强。具有一定的抗旱性, 耐瘠性。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3.33万hm2。

1.1.3 富硒11选

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20世纪90年代育成, 该品种株型半直立, 顶叶绿色, 叶脉色和茎色均绿色, 叶型深复, 短蔓型, 最长蔓长为150 cm左右, 黄皮橘黄肉, 薯块中纺锤形, 皮滑色好。硒含量高, 比一般品种高5~12倍。抗病性强, 较耐寒, 耐贮藏。

1.1.4 桂薯96-8

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20世纪90年代育成, 该品种株型匍匐, 顶叶绿色, 叶形心齿, 叶脉紫红色, 茎为绿色, 蔓长约2.2 m, 薯形下膨或中纺锤形, 薯皮浅红色, 薯肉黄色, 薯形美观, 特耐贮藏, 萌芽性好, 中后期长势旺, 结薯性好, 一般单株结薯3~6条, 大中薯率70%以上。蒸熟食味粉香, 肉细, 口感好。田间抗薯瘟鉴定为感病, 室内抗性鉴定为中感Ⅰ群薯瘟病菌株, 中抗Ⅱ群薯瘟病菌株和高抗蔓割病。该品种薯形美观, 产量高, 抗性强, 食味优良, 适应性广, 特耐贮藏。

1.1.5 桂粉1号

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20世纪90年代末育成, 该品种植株匍匐, 顶叶绿色, 叶形心形近三角, 叶脉基紫色, 茎为绿色, 薯形中短纺锤形, 薯皮红色, 薯肉黄色, 薯形美观, 商品率高, 特耐贮藏, 萌芽性好。平均烘干率高达31.58%。淀粉率高达27.8%。植株稳定, 结薯性好, 一般单株结薯3~6个, 中薯率高, 食味稍甜、香、粉、稍粘, 评为优等。

1.1.6 桂薯69

广西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于2000年育成, 该品种顶叶绿色, 叶形深复缺刻, 叶脉色绿色, 茎绿色, 株型半直立, 中蔓型, 薯形中纺锤型, 皮滑形好, 薯皮白色, 薯肉橘红色。平均干物率为29.1%。食味甜、粘、细腻可口, 平均评分最高, 达89.3分, 属特优品种。

1.1.7 红姑娘

‘红姑娘’为东兴市地方特优品种[3], 该品种从东南亚引进种植已近百年历史, 共有‘红姑娘1号’‘红姑娘2号’‘红姑娘3号’3个品种, 生育期均在150~160 d, 茎蔓绿色, 细至中等, 薯块长椭圆至卵圆形, 薯皮紫红色, 香味独特, 口感极佳, 香甜浓郁而不腻。

1.2 生产关键技术

1.2.1 起垄

翻耙碎泥土, 按1.3 m×1.0 m包沟规格开沟。

1.2.2 施基肥

每667 m2施适量腐熟农家肥、生物有机肥、硫酸钾、过磷酸钙等肥料。

1.2.3 薯苗准备

剪裁薯苗, 每段薯苗要留4~6节;薯苗消毒, 薯苗剪好后用600倍的敌百虫和多菌灵或托布津浸泡2 h防病和防虫。

1.2.4 病虫草害防治

根据田间病虫草害发生情况适时防治。

1.2.5 种植

用平插法种植, 种植密度为3500~4000株/667 m2, 薯苗离基肥16.67 cm以上, 以防基肥烧伤苗。

1.2.6 追肥

种植后半个月第1次追肥, 每667 m2用尿素2.5 kg, 种植后60 d左右第2次追肥, 每667 m2施硫酸钾15 kg。

1.2.7 收获

成熟期选择晴天干燥的天气适时收获, 以免湿度过大影响贮藏。

1.2.8 贮藏

贮藏掌握好温度和湿度, 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贮藏。存在问题在于湿度过大时病菌繁殖影响甘薯的品质。

1.3 病虫害种类及防治

1.3.1 薯瘟病

薯瘟是一种细菌性病害, 在甘薯苗和生长期都会发生, 使叶片枯萎, 或引起薯块腐烂, 造成减产。薯瘟的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 主要的预防方法有以下4个。 (1) 加强检疫, 封锁和控制疫区的病薯、病苗传播到非疫区。 (2) 建立无病品种田, 选用抗病品种, 加强管理, 发现病株及时除去烧毁, 并在病穴内施上石灰粉。 (3) 病田不要连作, 实行水旱轮作。 (4) 病苗残株要集中烧毁处理, 决不能用作堆肥, 以防止病菌扩散危害。

1.3.2 病毒病

造成叶片褪绿斑点、花叶、卷叶、叶片皱缩黄化等症状, 薯块上产生黑褐色或黄褐色龟裂纹, 排列成横带状或贮藏后内部薯肉木栓化, 剖开病薯可见肉质部具黄褐色斑块。薯苗、薯块均可带毒, 进行远距离传播。经由机械或蚜虫、烟粉虱及嫁接等途径传播。其发生和流行程度取决于种薯、种苗带毒率和各种传毒介体种群数量、活力、其传毒效能及甘薯品种的抗性, 此外还与土壤、耕作制度、栽植期有关。

防治首选抗病毒病品种及其脱毒苗, 还可用组织培养法进行茎尖脱毒, 培养无病种薯、种苗, 大田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后补栽健苗;加强薯田管理, 提高抗病力。

1.3.3 茎线虫病

茎线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为害薯块、茎蔓和菌苗。致茎蔓、块根发育不良, 短小或畸形, 严重的枯死。苗期染病出苗率低、矮小、发黄, 纵剖茎基部, 内见褐色空隙, 剪断后不流白浆或很少。茎线虫可终年繁殖, 在甘薯整个生长期及贮藏期不断为害。线虫多以成虫或幼虫在土壤中越冬, 从薯块附着点侵入, 沿髓或皮层向上活动, 营寄生生活。

防治选用抗病品种,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 以减少菌源;不要用病薯及其制成的薯干、病秧做饲料, 防止茎线虫通过牲畜消化道进入粪肥传播;实行轮作, 提倡与烟草、水稻、棉花、高粱等作物轮作;建立无病留种田, 选用无病种薯或高剪苗;药剂防治每667 m2用5%茎线灵颗粒剂1.0~1.5 kg, 撒在薯秧茎基部, 然后覆土浇水。

1.3.4 软腐病

软腐病是采收及贮藏期重要病害。薯块染病, 初在薯块表面长出灰白色霉, 后变暗色或黑色, 病组织变为淡褐色水浸状, 后在病部表面长出大量灰黑色菌丝及孢子囊, 黑色霉毛污染周围病薯, 形成一大片霉毛, 病情扩展迅速, 约2~3 d整个块根即呈软腐状, 发出恶臭味。

防治措施:适时收获, 避免冻害, 夏薯应在霜降前后收完, 秋薯应在立冬前收完, 收薯宜选晴天, 小心从事, 避免伤口;入窖前精选健薯, 汰除病薯, 把水气晾干后适时入窖。提倡用新窖, 旧窖要清理干净, 或把窖内日土铲除露出新土, 必要时用硫磺熏蒸, 每立方米用硫磺15 g。

1.3.5 甘薯小象甲

成虫在田间或薯窖中嗜食薯块, 在受害薯内潜道中残存成虫、幼虫和蛹及排泄物散出臭味, 无法食用, 损失率30%~70%。成虫体长5.0~7.9 mm, 狭长似蚊, 触角末节、前胸、足为红褐色至橘红色, 身体其余部位为蓝黑色, 具金属光泽, 头前伸似象的鼻子, 复眼半球形略突, 黑色。

防治方法: (1) 严格检疫、防止扩散。 (2) 甘薯收获后, 清除有虫薯块、茎蔓、薯拐等, 集中深埋或烧毁。 (3) 实行轮作, 有条件地区尽量实行水旱轮作。 (4) 及时培土, 防止薯块裸露, 注意选用受害轻的品种和地块。 (5) 化学防治。 (1) 药液浸苗。用50%杀螟松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浸湿薯苗1 min, 稍晾即可栽秧; (2) 毒饵诱杀。在早春或南方初冬, 用小鲜薯或鲜薯块、新鲜茎蔓置入50%杀螟松乳油500倍药液中浸14~23 h, 取出晾干, 埋入事先挖好的小坑内, 上面盖草, 每667 m2约50~60个, 隔5 d换1次。

1.3.6 茎螟

幼虫蛀入薯茎内为害, 造成茎部中空形成膨大的虫瘦, 影响养分输送, 引起凋萎, 影响生长发育。成虫体长13~16 mm, 雄虫翅展30~37 mm, 雌虫30~40 mm, 头、胸、腹部灰白色。下唇须伸向头部前方, 较头部长2.5~3.0倍, 复眼大且黑。

防治方法: (1) 收薯后及时清洁田园, 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2) 轮作。 (3) 薯苗药剂处理。剪苗栽插前1~2 d, 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进行苗床喷雾, 或用乐果药液浸苗1~2 min后扦插。

1.3.7 旋花天蛾

幼虫取食嫩叶和嫩茎, 高龄幼虫食量大, 严重时可把叶食光, 仅留老茎。幼虫老熟幼虫体长50~70 mm, 体色有2种。一种体背土黄色, 侧面黄绿色, 杂有粗大黑斑, 体侧有灰白色斜纹, 气孔红色, 外有黑轮;另一种体刀绿色, 头淡黄色, 斜纹白色, 尾角杏黄色。要时喷洒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Bt乳剂600倍液。

防城港东兴市东兴镇河洲村村民项光浩2015年种植‘红姑娘’品种0.27 hm2, 平均产量2040.2 kg/667 m2。主要栽培措施如下: (1) 整地。选择沙性土壤, 犁翻碎土, 按1.3 m包沟起垄开沟; (2) 施肥。每667 m2施腐熟农家肥600~1000 kg, 硫酸钾复合肥50 kg; (3) 薯苗消毒。每段薯苗留4~6节, 后用600倍敌百虫和多菌灵浸泡2 h; (4) 种植:平插种植为3500~4000株/667 m2。 (5) 种植半个月后结合防虫追肥尿素2.5 kg/667 m2;种植60 d后结合除草追施硫酸钾15kg/667 m2。 (6) 收获贮存。选择晴天干燥的天气收获成薯, 在干燥低温条件下保存。

1.4 商品化及销售状况

目前, 人们对甘薯的营养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 甘薯产品已成为人们普遍爱好的食品, 人们随甘薯的需求以食用为主, 对品种的要求在于口感香甜, 粉质适中, 纤维细腻等。特别广西人偏爱紫心甘薯。在栽培品种的选择上以满足食用需求为主。且甘薯种植面积小, 产量少, 对种子需求少, 参与甘薯育苗单位或其他经营者实力有限, 有实力的大种子公司都把重点放在水稻玉米等主要作物种子经营上, 导致甘薯品种商品化程度较低, 推广困难。只有少部分形成品牌, 如防城港地区的“红姑娘”特优品牌。2015年9月甘薯零售价为1.2~1.8元/kg, 品牌品种, 比如“红姑娘”特优品牌价格更高, 地头批发价可达2.0元/kg以上。

2 存在的问题

2.1 种苗供应不足

广西甘薯种植以农户小规模为主, 种苗的来源有以下3个: (1) 农户自留; (2) 育种单位、种子经营者通过种苗经营方式推广; (3) 科技立项推广。但在实际中, 参与甘薯种苗经营的育种单位或其他经营者的实力都有限, 有实力的大种子公司都把种子放在水稻等主要作物种子经营上, 许多小个体经营者只图利润不管种子优劣, 而有关甘薯种苗良种良法推广的科技立项相对其他作物来说极少, 因此良种推广效果不理想。

2.2 生产技术不规范

广西甘薯生产除了个别区域有甘薯生产技术规范之外[4], 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生产技术规范, 由此便造成在甘薯生产过程中形成种植密度不合理、效率低、整地时机和方法不对、种苗处理欠佳、病虫害防治时机把握不好以及农资使用和收获贮藏等各种问题。

2.3 商品化和销售问题

由于广西甘薯生产相对分散, 生产规范相对不统一, 商品质量参差不齐, 造成甘薯大多未形成相对统一的品牌, 除了少部分形成品牌的, 比如东兴特优品牌“红姑娘”是上门收购, 不愁销路, 大部分商品需要自寻销路。

3 对策建议

甘薯是广西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对甘薯的产量和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广西甘薯的发展与人们需求尚不匹配, 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广西甘薯有一定的数量的品种, 但除了少部分形成品牌的甘薯 (如“红姑娘”) , 大部分尚未形成品牌, 对甘薯的生产和销售形成一定的制约。政府部门应在品种研发立项和统一生产规范等方面进行引导, 加强品种引进, 促进广西甘薯品种的发展。

另外, 政府应在甘薯产区形成产业合作社、电子商务方面进行引导, 促进甘薯产区农民形成统一的合作社和进行电商销售, 促进甘薯产业的发展。

摘要:为了解广西甘薯生产现状, 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广西甘薯生产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广西甘薯品种少、名牌品种只有‘红姑娘’等少数品种, 虽有统一的技术规范, 但是在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发生严重、用药量偏大、产量和商品量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提出政府应在专业合作社、电商销售等方面进行引导, 促进广西甘薯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甘薯,生产,调查,现状,对策,广西

参考文献

[1]卢森权, 李彦青, 黄咏梅, 等.广西甘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 2007, 38 (3) :339-341.

[2]吴翠荣, 卢森权, 李彦青, 等.广西甘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概述[J].广西农业科学, 2010, 41 (8) :845-847.

[3]苏悦娟, 韦万春.加强生态原产地保护打造广西农食产品“生态名片”[J].当代广西, 2015 (5) :53.

调查及建议 篇5

年级:2008

一、对教学课程的进度的看法;

大四期间都是专业课,大部分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延伸。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之后都能够很快掌握所学知识,感觉进度适中。少部分课程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甚少,而且内容抽象,一些学生感觉学习起来有困难,不过在课下抽时间巩固之后也能慢慢赶上。总体来说,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老师也可以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对教师授课方法、手段的意见及建议;

老师们基本上都是采用多媒体与课本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堂上,老师采用多媒体对学生们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对于课本上的重点老师会单独列出,使同学们能很快明白所学知识重点,掌握所学知识。另外利用多媒体授课也可以使机械这门较为抽象的课程变得简单易懂,便于同学们对该课程的学习。在课下老师也通过邮箱了解学生们的学习进度,并且通过邮箱对同学们的疑惑进行解答。这样使老师的授课效率和同学们的学习效率都更上一层楼。

三、对教学实验内容、安排的手段方面的建议

实验对于理工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机械。对于实验来说,老师都是十分重视的。在实验前,老师会提前一周甚至更久通知同学们,让他们有充分时间在课下对即将所做的实验做充分准备。在实验时,老师会先给同学们讲解实验注意事项及方法,然后老师先带领学生们完整系统的做完整个实验,随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练习。实验结束后,老师会对同学们实验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并让大家认真填写实验报告。老师的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使大家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对大家以后的科研工作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其他有关教学的相关问题建议

调查及建议 篇6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新生;生活习惯现状;习惯培养策略

一、现状描述

1.勤俭节约习惯现状描述

从对学生的观察来看,学校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不是很好。从家长的反馈信息分析得出,孩子不喜欢吃的东西很多,平时吃饭也比较浪费。从调查来看,爱惜学习用品一项,仅有45%的学生做得比较好;不乱花钱一项中,僅有32%的学生做得不错;随手关灯节约用水一项,只有个别学生会注意到下课时或全班同学离开教室时要关灯。

2.锻炼身体习惯现状描述

学生在校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就是每天上午的大课间和体育课时间。老师带领孩子每天运动一小时,但是,在学校以外的时间,大多数孩子体育锻炼的机会就比较少。调查显示,积极参加大课间的学生占60%左右;认真上体育课的学生也只有60%。

3.动手习惯现状描述

多数同学基本能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但是丢失铅笔橡皮等学习文具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调查中发现,能每天独立整理书包的学生只有34%;坚持每天自己整理学习用品的学生有48%。

二、现状分析

造成这样的现状必然是有很多原因:

(1)从孩子原因来看,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学入学年龄为6周岁,6岁左右的儿童动手能力和身体协调性方面开始发展,但是需要在学校的教育下才能更进一步的发展,有些身体协调性发展不好的孩子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就稍落后其他同学。

(2)从家庭原因来看,对于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教育,学校和家庭往往过多的保护和包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剥夺性教育的体现。自理的核心是“自”,人的自主性可以说是人的素质教育中最高尚的。没有自主性,人就不会有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

(3)学校原因。学校是以教育为本质目的的,学校生活不是基于生存的生活,而是基于人的成长发展,这样的学校生活兼容了生活逻辑和科学逻辑。学校生活是学生的必然成长途径,对学生的身心有着重大影响。

三、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策略

1.多采用影像资源

根据一年级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差的特点,采用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鲜活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实实在在直观地感受正确的做法。“知愈明,则行愈骂”,学生只有明白的为什么做,怎么做,他才会产生做的兴趣,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2.多给予锻炼的机会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最为简单和重要的途径就是将养成教育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生活实践中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实现由理性到实践的跨越,达到实践行动的目标。如要培养尊敬师长的良好品德,首先对学生进行了解师长、体验师长、学会体贴是必不可少的。在班上开展了 “我是老师的小助手” “一日小干部” “今天我当家”等实践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进行换位体验、换位思考后,明白尊敬师长的道理,使他们能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最后达到行为品质上所追求的目标。这样将尊敬师长的教育落实到具体活动之中,既加强了养成教育的实践性,又增强了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的针对性。

3.多树立学生榜样

儿童的特点是天真活拨,善于模仿,可塑性和依赖性强,因其独立性和自觉性比较差,通过榜样示范的途径对其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在班级的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评比活动中,增设“勤检节约小标兵” “热爱劳动小模范” “自主自立小明星”的评选,学生努力争取荣誉的积极性非常高,老师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评比,产生学生身边的小模范、小榜样,并为其颁发荣誉证书,帮助行为习惯较为薄弱的孩子迅速的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养成教育使班级成为强大的正面磁场,牢牢的吸引住每一个学生。

4.多进行常规训练

一年级是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它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学生是否更快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关系到学生在做人、做事、求知过程中,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更关系到我们今后为社会输送的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因此,一年级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一项奠基工程,应该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张晓春,盖笑松.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适应行动研究——同伴融合活动和家校协同指导手册的应用[J].中国德育.2010(10).

[2]赵.加强养成教育 提高学生素质——对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0(09).

[3]顾春柳.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点滴谈[J].小学教学参考,2006(33).

毒品犯罪证据调查难点及建议 篇7

毒品犯罪危害重大, 可是证据调查困难重重, 这是与其犯罪特点分不开的。深度了解毒品犯罪的特点, 对于更好的把握毒品犯罪的趋势及针对其特点开展侦查对策是极其重要的, 通过综合分析, 现总结毒品犯罪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 毒品犯罪的隐蔽性强、武装化程度高

随着这么多年来, 毒品犯罪活动的侦破, 可以清晰的看到, 犯罪分子目前采用的贩毒手段十分隐秘, 人体内藏毒、货物夹层内藏毒、汽车轮胎藏毒等等匪夷所思又极其隐秘的手段层出不穷。可以说, 犯罪分子为了贩毒的隐秘性无所不用其极。例如, 有时犯罪分子会用糖果纸包装块状毒品伪装成糖果, 另外, 因为快递对于所寄物品检查的不是特别严格, 犯罪分子在经过对毒品精致包装的基础上会利用邮寄的方式交易毒品, 如果把包裹包装的十分精致, 很容易混淆视听, 逃过侦查人员的法眼。

(二) 毒品犯罪的涉案地域广阔

经济体系全球化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引起毒品犯罪的全球化, 国内外信息互通、交易和资金的往来都为毒品犯罪的国际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这种跨国、跨境犯罪, 也为侦查工作带来困难。我们熟知的海洛因来源于罂粟, 在毒品犯罪巨大利益的驱使下, 罂粟这种适合各地种植的植物被大范围的种植, 在毒品源头上呈现出全球化趋势。根据近年来我国破获的重大毒品犯罪案件来看, 境内的海洛因多来源于“金三角”地区。

(三) 毒品犯罪的集团活跃、犯罪专业化趋势明显

从近些年收集到的毒品案件分析, 大型的犯罪活动几乎都是犯罪集团所为, 而且从犯罪组织到犯罪方法越来越呈现出专业化趋势。这种集团化的犯罪主体, 人员众多, 分工明确, 组织专业, 犯罪规划详细。除了犯罪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化以外, 就犯罪手段而言, 为了做到隐秘性, 大都事先设置好暗号或对接语, 往往选择人迹罕至的偏远地区作为毒品交易的地点以及用其他的专业化手法从事犯罪活动。

二、毒品犯罪取证难点及建议

(一) 毒品犯罪取证难点

毒品犯罪侦破难, 很大原因是证据的收集不到位, 难以形成有力的证据链条, 使得即使抓获或者明知犯罪嫌疑人, 可因证据不足, 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或起诉后法院不予支持的案例很常见。

1. 因毒品犯罪特点导致的取证难

(1) 证据存在相对单一性。毒品犯罪的证据不同于其他刑事犯罪可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 其证据形式十分单一, 一般来说就是毒品物证本身及相关证人证言, 缺乏其他证据印证。如果没有现场缴获毒品物证, 一旦犯罪嫌疑人当庭翻供, 会使公诉人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

(2) 证据存在易损坏性。毒品犯罪的证据形式相对单一, 主要是毒品物质本身以及相关的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在与侦查人员的狡猾斗争中反侦查能力也在提高, 使得毒品犯罪的证据很容易遭到破坏。如交易地点具有隐蔽性, 所选场所往往远离闹市, 地处人迹罕至偏远地区, 并且交易时经常会有专门的犯罪分子在外放风, 一旦发现异常, 犯罪分子会迅速的隐藏或者销毁毒品, 使证据难以获取。对于证人证言, 犯罪嫌疑人会选择偏远地区以免被人发现。如果犯罪嫌疑人会抓获, 为防止其泄露犯罪活动, 犯罪嫌疑人会自杀或者其他同伙会不惜一切代价将其灭口, 使得证言很难获得。

(3) 证据推定力存在偏弱性。一般的刑事犯罪而言, 开展侦查往往是“由案到人”的顺序开展的, 但是毒品犯罪的侦查逻辑与此恰恰相反, 往往是先发现吸毒人员或场所, 逐步侦破整个案件。案件中, 要是只获取了毒品这一单一的直接犯罪证据, 我们很难对毒品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或者说犯罪内容进行定性, 只能把他们纳入到非法持有毒品罪这一兜底条款中。

2. 查人员主观方面导致的取证难

除了上述三点毒品犯罪证据的特点导致取证困难外, 目前侦查人员取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加剧了证据的薄弱性:

(1) 犯罪现场勘查不够细致。是实地勘验不够细致。因为毒品犯罪不同于其他的刑事犯罪, 其犯罪现场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犯罪分子选择交易场所往往随机而定, 这就为侦查人员勘查现场带来很大的困难。现场访问和现场勘查工作不做或者不够细致, 往往会导致诸如证人证言、现场指纹、照片、犯罪分子的DNA等重要的证据无法提取, 如果犯罪分子一旦拒不认罪, 就无法证明毒品为谁持有、毒品交易环节等重要的犯罪活动内容, 这些间接证据或者印证证据的收集不足, 不仅会使得诉讼程序进行出现阻碍, 而且对于案件的定性和犯罪量刑都可能失之偏颇。实际上, 即使犯罪现场再隐秘, 周围人员也有可能会知晓一些犯罪情况, 如犯罪分子的出入、有毒废水废气的排放等等。

(2) 毒品鉴定证明力不足。毒品鉴定在毒品案件的定性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鉴定工作的粗细与否对于案件的定性、量刑都起着决定作用。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 如此重要的问题却没受到足够的重视, 如鉴定结论中往往是仅做出“含甲基苯丙胺成分”或者“含海洛因成分”, 这种单纯的定性鉴定对于法院准确定罪量刑造成很大的困难。尤其是毒品成分的高低对于刑种、刑期长短起着决定作用, 这种非定量的检测方法, 会使犯罪分子得不到应有的惩罚。

(3) 由于相关证据收集不足, 降格处理事件常发。照我国刑法规定, 可以把毒品犯罪分成两种, 即数额犯和行为犯。数额犯是指只有犯罪活动涉及的毒品数量达到一定的数额才会被刑事处罚, 行为犯是指只要从事了某些犯罪行为, 不管涉案数额是多少, 都要进行刑事处罚。因为这种成罪机理和量刑的不同, 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例如在一些毒品行为犯罪过程中, 只要不是被侦查人员现场抓获, 犯罪嫌疑人总是会狡辩称自己持有毒品是为了满足自己吸食, 并非用于其他犯罪。在此情形下, 因没有足够的相关证据证明, 往往会对犯罪分子降格处理。

三、毒品犯罪取证难的建议

(一) 对物证、书证的收集, 强化证据收集的全面性

随着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的推动, 控辩双方在案件中的对抗将更加激烈, 而要使公诉部门立于不败之地, 在侦查环节来讲, 就要求侦查人员在案件的侦破过程中一定要树立诉讼观念, 将证据意识贯穿案件始终。在法治观念日益坚固的今天, 要使的犯罪嫌疑人俯首认罪, 提高侦查人员对犯罪分子的威慑力, 在努力破获案件的基础上, 必须要有程序执法, 证据为先的观念, 证实的任何犯罪行为都要有证据的支持。犯罪现场作为犯罪活动重要组成部门, 必然或多或少承载着“犯罪痕迹”, 因此, 侦查人员应加强犯罪现场的勘查, 注意收集提取毒品、毒资、计量工具、毒品犯罪记录等证据, 保存好物证、书证。

(二) 检察机关加强引导, 强化证据的合法性和充分性

刑诉法修改后, 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正式确立下来, 随着《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出台, 在司法实践中, 质疑证据的合法性似乎成为无罪辩护的主流。因毒品犯罪案件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被害人, 存在着证据种类“先天不足”的弊端, 根据往年司法实践, 认定被告人有罪的最主要的关键证据就是缴获的毒品这一物证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为避免因侦查人员“打击犯罪为首”的观念作祟, 而出现“刑讯逼供”或者特情证据的不当使用, 在一些重大毒品犯罪案件的办理上, 检察机关应提前介入, 加强对提出证据的引导, 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充分性, 避免类似“辛普森案”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程小白, 翟丰主编.新编侦查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1.

凤城市土地承包问题调查及建议 篇8

一、农村土地承包中存在的问题

1. 承包合同问题

由于二轮延包的三十年承包合同是按照中办发[1997]16号等政策签订的, 普遍实行了“五年一次小调整”, 有的在二轮延包时进行了大调整。但因种粮农民要缴纳“三提五统”和农业税, 农业生产效益较低, 延包中普遍存在着瞒报、漏报、大亩、弃耕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承包合同中没有体现。在实施《土地承包法》和农村税费改革、进行粮食直补以后, 这些问题凸显, 如不解决仍将是历史遗留问题。

2. 独生子女双份地问题

二轮延包时, 因有“三提五统”和农业税, 村组干部或多数农民为了少交钱, 在落实农村独生子女奖励政策时, 给独生子女双份土地或1~2亩土地, 这些土地现也签进合同或填到经营权证里;税改时, 独生子女奖励政策由财政兑现, 每人每月10元。这样, 需收回独生子女双份地中的1份或所给1~2亩土地。但是, 村组收回时遇到了阻力, 一是个别农民认为写进了合同要求三十年不变, 二是法院认为收回土地应有明文规定。

3. 征地补偿问题

二轮延包后, 一些村组有土地被征占, 在没有政策规定的情况下, 村组对被征地农民进行了30年承包期的剩余期限的经济补偿, 并有民主决定在30年期满后打乱重分;有的在经济补偿后已经打乱重分。如果实行“长久不变”, 不能打乱重分, 则现在的征地补偿标准应该予以提高, 并补发补偿, 才能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即使是土地补偿费至少80%都给被征地农民, 在“长久不变”后也存在着类似问题。否则, 又将是一个新的社会问题。

4. 新生儿问题

二轮延包后出生的新生儿, 有的集体有机动地, 可从机动地调给新生儿土地。有的集体没有机动地, 没有给新生儿分配土地的能力, 无地的新生儿期待着在三十年期满后能够重新分得土地;如果实行“长久不变”, 这些无地的新生儿仍将没有土地, 这样将造成土地不均问题。另外, 新生儿应当是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新生儿, 如父母有结婚证、出生证和出生落户的。目前, 农村非婚生育的新生儿的承包地问题也很突出。

5. 结婚妇女问题

有的结婚妇女将户口迁到婆家新居住地以后, 按照新增人口政策对待, 分给了土地。但是, 其娘家的原居住地执行“三十年不变”政策, 不收回结婚妇女土地, 因此造成结婚妇女1人得双份地的不合理现象, 同时使原居住地的其他新生儿童无地可分, 也使矛盾纠纷不断升级, 村组干部颇感棘手。

6. 死亡人口问题

目前, 绝大多数集体在《土地承包法》实施后按照“三十年不变”规定死亡人口继续享有土地, 同时存在着一些村民无地问题, 如新增人口、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当前, 政策上只是对全户消亡的有收回土地的说法, 但却没有明确的政策条文规定, 给实际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

7. 其他特殊人群问题

法律规定:承包期内, 发包方不许收回或调整承包地。这样, 造成农村大学生就业的、义务兵转为军官的、户口迁入小城镇的、农转非的这些人的土地永远不可能收回集体, 不能进行分配, 造成了人均占有社会资源不公平的社会问题。对此, 农村基层干部和多数农民群众意见很大。

8. 土地流转不规范问题

据2008年末统计, 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7948亩, 签订土地流转合同2950份。但是, 2009年5月份专项调查显示, 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实际达到40368亩, 多数是口头协议而没有流转合同。这说明, 目前土地流转多数处于自发状态和口头协议, 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范, 只有极少数是通过村委会流转的, 而且流转程序也不规范。

9. 土地管理执行难的问题

农村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如《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在贯彻落实中 (包括仲裁、诉讼) 存在着落实难、执行难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租代征和改变耕地的农业用途。还有个别村组干部违法操作, 并以种种理由对抗法律和法规。个别农民以无知、野蛮来抢种集体预留的机动地, 抢种他人承包地, 甚至群体性无理取闹或侵犯少数弱势人群的合法权益。抢种机动地问题是矛盾纠纷比较尖锐, 对此村组干部少手段, 农经人员无措施, 公安干警不介入, 乡镇领导很头痛。

二、完善土地承包“长久不变”的建议

第一, 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遵循《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五条“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的规定, 在家庭承包的土地在其个别成员死亡后, 应当依法由该农户的其他家庭成员继续承包, 但是在对其他家庭成员的认定上, 应当依据二轮延包时耕地承包合同内人员或《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所登记的人员为原则, 在合同内的人员或经营权证所登记人员全部消亡后应当收回承包地。

第二, 为了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 对于承包给农村独生子女双份土地或以地代资的土地, 因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后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已由国家财政转移支付予以解决, 或者已实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 所以应当保留承包给农村独生子女的一份土地, 其余的土地应当收回集体, 有合同的应予解除, 填写经营权证的应予变更。土地收回后应当纳入机动地管理, 或者按照有关规定分配给新增人口。

第三, 对于在承包期内, 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迁入市区的, 转为非农业户口的, 应当将承包的土地交回发包方。承包方不交回的, 发包方可以收回土地。

第四, 对失地农民要通过农村社会救助和纳入低保、社会保障等渠道解决其生活问题。

第五, 农村结婚妇女迁居的流动性很大, 要按照《土地承包法》的规定, 保护结婚妇女应当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不得侵害其合法权益, 但是也不得享受双份土地。

社会工作认知现状调查分析及建议 篇9

一、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现状调查

本次调查共抽取100人, 男36人, 女64人。调查对象的年龄在13岁以上不等, 其中26-50岁的人最多, 占样本的54%;调查对象的学历以初、高中为主, 占样本的53%;职业以学生、公司职员、退休与无业为主, 共发放100份问卷, 其中有效问卷是100份,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一) 对社会工作的了解情况

在100名调查对象中, 听说过“社会工作”的有27人。其中选择“比较了解”的有3人 (11.11%) , 选择“一点了解”的有9人 (33.33%) , 选择“不了解”的有15人 (55.56%) , 没有一个人觉得自己对社会工作很了解, 包括受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人, 见图1-1。而有73人表示完全没有听说过。说明整体上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的了解程度较低。同时, 大家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大多只停留在自己的认识层面, 部分人把其看作是“社区居委会工作”或和“志愿者、义工”差不多, 而且很多民众仅从字面上来理解“社会工作”为“从事社会上的工作”, 是概括了社会上所有的工作, 见图1-2。说明社会大众对其定义不准确。同时, 在社工的工资方面, 83人认为在4000元以下, 有14人认为社会工作是志愿服务, 不需要工资。且经过访谈, 大部分人并不是真正了解其工资状况, 而是按照现在社会生活水平来估计的工资。

(二) 对社会工作者的认识

在解决各种问题时, 社会工作者是否有必要存在的问题上, 认为不必要或无所谓的有5人 (18.51%) , 19人 (70.37%) 认为有必要, 但15人 (55.56%) 表示如果遇到困难, 条件允许的话, 也不一定会向社工求助, 大部分民众表示首先会选择向亲友求助, 其次是政府, 选择会向社工求救的只有12人, 而且前提是社工能够很好地为其解决问题, 见图1-3。这表明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在我国还不普遍, 社会大众对其也不是很信赖。

(三) 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识

在对高校是否有必要设置社会工作专业的问题上, 3人 (11.11%) 认为无所谓, 1人 (3.7%) 表示没有必要, 19人 (70.37%) 认为有必要, 但对于身边的亲戚朋友报考社会工作专业, 36人表示不支持或不太支持, 34人认为看情况, 表示尊重别人的想法, 30人表示支持, 见图1-4。说明虽然大众认为在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有必要, 但对于自己的亲戚朋友报考这个专业并不是很支持。

(四) 对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前景的认识

大部分民众对于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表示担忧。15人 (55.56%) 觉得其就业困难或发展空间小, 10人 (37.04%) 认为其就业和发展空间一般, 见图1-5。同时, 16人 (59.26%) 认为国家和社会对其不太关注。说明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不是很看好。且在对社会工作发展所面临的困难问题上, 25人 (92.59%) 选择“资金的缺乏”, 23人 (85.19%) 选择“缺乏政策的支持与落实”, 11人 (40.74%) 选择“人才的流失”。

根据笔者的调查与数据分析, 了解到乐山市市中区民众整体上对社会工作了解程度不高, 对其认识不准确;虽认为社会工作者在解决问题方面有存在的必要, 但对其信任度不高, 较少向社会工作者求助;同时, 大部分民众对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并不看好。

二、原因分析

(一) 政府部门对其重视不够、宣传不到位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社会工作发展的政策文件, 如:《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2011-2020) 》等, 这些文件的出台使社会工作者看到曙光, 尤其是沿海地区, 由于开放时间较早, 受国外文化影响较大, 文化较为多元化, 加上经济发展较好, 更加注重为人们提供促进其发展的各种服务。于是, 借助国家政策的支持, 各地区政府大力发展社会工作:制定各种政策、大量开展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广泛宣传社会工作、提供更多制度保障等。而与其相比, 西南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等各方面原因, 人们思想较为闭塞, 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资源、资金相对贫乏, 社会工作起步较晚, 本就更需要政府来牵头推动社会工作发展, 但是许多地方政府对其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导致一些事情没有落到实处, 也没有制定发展社会工作的具体措施。同时, 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也不够, 当前“社会工作”对很多人而言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二) 薪酬低、社会地位低

社会工作者工资水平整体偏低。在我国香港地区, 一般初级社工月薪在1.03万元-1.54万元左右, 高级社工年薪能达到34.32万元以上。而在内地, 情况则大大不同, 且社工的薪资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北京、上海、广东等社会工作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 待遇还稍高一些, 平均在4500元-5500元左右, 但这些地区的消费水平也较高。而如成都、江西等地区在1000元-3000元不等, 远低于其5000元左右的当地平均工资。因此, 在普遍热衷于追求社会地位高、薪酬丰厚职业的现在, 加上公民慈善意识的弱化, 社会工作难以受到人们的关注。

(三) 社会工作还未完全实现专业化、职业化与本土化

我国社会工作理论体系大多沿用国外的研究成果, 实务经验也还在不断摸索中, 没有一套完整的令人信服的专业化体系;同时, 还未完全实现职业化, 一般还是社工机构接受其为一种正式的职业, 国家、政府, 较少为其制定作为一种职业的各方面要求和提供相应的岗位;而且, 作为从西方引进的社会工作, 如不能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需要, 将使大众对其关注较少。

(四) 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

由于我国“家丑不可外扬”、“爱面子”等思维模式, 认为家庭内部不体面的事情, 外人知道了会很丢脸, 所以当遇到婚姻、贫困等问题就不想也不太愿意向外人展示;而且由于亲缘、血缘、人缘关系思想由来已久, 认为在社会中, 亲戚朋友是最重要的后盾。于是当人们遇到各种问题时, 首先是家庭内部进行各种改变以应对产生的问题, 直到家庭本身确实难于应对时, 才会想到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或政府求助, 这样就使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的需求并不大,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和接受。

(五) 职业名称含义较模糊

“社会工作者”等名称既不能正确表达其具体内涵, 也难以反映其职业地位, 导致社会大众对其认知不准确。由于一些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场所大多在社区, 与社区居委会关系较为密切, 而且多采用社区工作的方法来推动社区的发展, 因此, 很多人容易将“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工作者”混淆。同时, 职业的高低贵贱观念在人们脑中依然存有, “社工”的“工”字很难让民众将其与高端、精英等词汇联系起来。由此使社会工作行业很少受到关注。

三、措施及建议

(一) 政府部门加强对社会工作的重视与提供更多的制度保障

提高政府部门对社会工作的认识与重视, 将具体政策落到实处。创建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民间的社会工作机构为依托的社会工作运行和发展机制;制定具体的发展措施, 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发展社会工作。

国家将社会工作者作为与公职人员类似的人才, 由组织部门进行考核, 人事部门核定人员编制, 市财政统一发放工资, 且不低于当地公职人员年收入的平均水平, 并为其购买保险等;同时, 宣传慈善思想, 引导社会有关团体给予支持。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制度保障。

(二) 拓宽社会工作领域, 使大众对其认识更具体

社会工作应不仅局限于民政系统内部, 可从医疗、教育、残联、工青妇等方面入手, 广泛开展活动, 使大众在不同领域感受社会工作的不同作用, 促进其对社会工作各方面的具体认识。

(三) 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宣传, 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

政府设置部门专门负责宣传, 制定具体方案, 要求各地区相关单位严格落实, 并将其纳入市 (州) 相关工作考核中;利用培训班、国际社工日等普及社会工作知识, 宣传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实务技巧;定期组织开展优秀服务项目评选, 举办项目展示会、推介会、公益创投等活动, 促进社会工作的传播。

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载体, 进行活动信息的推送;拍摄社工宣传片、宣传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等;在电视剧及电影中涉及社工的角色。同时, 社工机构可以深化与公共关系群体合作来宣传社工的服务内容和良好形象, 同时也可借用明星效应塑造品牌知名度。

(四) 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与本土化

在吸收西方社会工作优秀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提炼出一套新的系统的理论体系, 并着力推进社会工作实务研究, 通过熟练运用各种方法协助服务对象挖掘其潜能, 恢复其社会功能等, 服务对人们有很大的帮助, 就是“活招牌”。同时, 增设社会工作岗位, 例如:政府根据需要, 向民间组织等社会服务机构购买服务;国家也可设立社会工作者灾害救助制度等, 通过这些方式使社会工作真正成为热门的职业以促进其职业化, 也需尽快建立健全科学的职称评定体系以及社工职业制度体系等。而且应加大对本土化社会工作政策和实务的总结提炼, 探索适合中国本土特点、符合中国大众需求、服务中国社会的社会工作模式, 针对现代中国社会现存的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立足大众、关注大众的需求、倾听大众的呼声、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只有这样, 社会工作才能真正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可。

(五) 变换名称以提高大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

职业名称如能很好地反映其内涵和社会角色, 可提高其吸引力及提升其社会形象, 因此, 政府和相关专家可为社会工作从业者起个能反应其技术水平和职业角色的名称, 例如:将社会工作人员统称为“社工干事”, 专项领域内的社工使用“社会矫正顾问”“社会福利专干”等称谓。 (2)

四、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 了解到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了解较少、定义不准确;对其在我国的发展不看好, 认为国家和社会对其关注度不高且对其缺乏信任。于是笔者反思出现此认知现状的原因并从提高政府重视, 提供更多的制度保障, 拓宽社会工作领域, 加强宣传, 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 使用委婉称谓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同时, 对于接受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人来说, 首先应提高自身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认同度, 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认同度影响着社工的服务效果以及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其次, 应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并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务能力, 在遵守专业价值观的基础上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以服务来获得服务对象的接受和认可, 获得社会大众的尊重与认同, 以提高大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 从而促进其发展, 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 缓解社会冲突, 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时玥.关于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J].知识经济, 2011 (13) :44-44.

[2]李精华, 李阳阳.大庆市民众社会工作认知调查分析[J].社会建设, 2016 (02) .

[3]孙彦川.用职业委婉语提高社会工作职业的吸引力[J].中国社会工作, 2014 (36) .

[4]张敏杰.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工作的学科发展进程[J].浙江学刊, 2001 (02) .

[5]韩叶.东莞市司法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研究[D].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2014.

[6]徐小平.社区社会工作者素质现状及对策——重庆市渝中区社区工作者素质调查[N].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0) .

[7]http://www.gongyishibao.com/html/yaowen/10030.html.

[8]李福大.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中山市为例[D].湖南:中南大学, 2013.

[9]民政部《<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得意见>发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11.11.8.

[10]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06.

调查及建议 篇10

关键词:林业调查及规划,存在的问题,建议

林业调查规划虽然是一项具有指导性和计划性的理论设计,但它的工作基点却是在实践中落实的,没有严谨求实的林业调查数据,林业调查规划就失去了参考依据,没有可行性。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林业调查及其规划是一个关联密切的整体,规划建立在调查的基础上,没有规划,调查工作也会失去理论指导方向,力不从心。

1 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意义

与林业有关的很多工作都是在调查的基础上展开的,而调查任务工作多在野外进行,受到很多不确定自然因素的影响,天气、季节、地形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拖延了林业调查的时间,调查完成不了,接下来的很多工作无法进行,连锁反应造成的最终结果就是阻碍了林业建设的发展速度。林业建设工作环环相扣,看似各自独立实则紧密关联,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林业管理系统,确保林业建设各项工作的实施开展。林业管理包含了调查、规划、监管、检测等多个分支,其中规划工作在林业管理系统中至关重要,对林业的各项工程建设具有承上启下的理论指导作用,相关林业政策也需要经过细致的调查规划才能顺利落实。

在林业调查规划工作中,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多方面综合素养,它是体力与脑力相结合的工作,不仅需要扎实过硬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野外实践经验。同时,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多变的林区气候又考验着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和体能耐力。林业调查规划工作本身就是最有效的人才培训手段,对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考量有着深刻意义。

2 林业调查与规划中的问题

2.1 相对落后的专业技术水平

林业调查需要用到地形图的判读、地物判读、地貌判读等各种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用到罗盘、GPS、测高仪、夹板等技术设备。任何一个概念的模糊混淆,任何调查仪器的操作失误,都会使得最终的数据不够精确。差以毫厘、失之千里,尽管目前林业调查工作队伍的专业技术有所提高,但远远满足不了林业建设的需求。另外,调查规划工作所需的仪器设备还没有及时更新,部分地区调查装备陈旧过时,甚至出现短缺。

2.2 工资待遇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力的日渐强盛,社会各领域都急需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专业人才会给一个企业乃至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因此,人才的价值体现应该与之创造的经济效益成正比。林业调查规划作为一项对技术要求非常严格的工作,并且需要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艰苦的野外环境,衣食住行的条件相对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林业调查工作者理应有更好的工资待遇,以保证他们的安全与健康,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艰苦的工作条件,长期的野外作业,不高的工资待遇,致使林业建设中各种人才的流失。

2.3 没有足够资金的支持

通俗点说,林业调查和规划工作离不开资金。人力物力的开支,仪器设备的开支以及在户外工作的各项日常生活开支等,这些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资金投入不足,林业调查人员在工作中难以展开手脚,常常出现有技术、没设备的尴尬情况。另外,从调查人员的工资待遇不难看出,林业的调查规划,还没有得到全社会足够的重视。

2.4 缺少专业教育

一方面林业调查规划工作需要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然而,针对林业调查的教育培训却几乎没有。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重视思想教育培养,工作经验的总结交流等,却没有重视专业人才的培训,加上各种原因造成的人才流失,导致能担负起林业调查工作的技术人员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由于对林业调查及规划不够了解,部分具备专业技术的人员不会轻易选择这项工作。

3 林业调查与规划的建议

3.1 调查工作的完整性

林业调查根据具体工程建设的不同,调查项目和内容也不同。林业调查过程中需要用到多种技术设备和仪器,加上天气、温度等自然因素的干扰,在调查时需要多次反复地测试对比,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客观和数据的准确。调查步骤和环节要完整,不能因为操作难就不调查。

3.2 提高工资待遇

具备专业能力的技术人才理应得到尊重和善待,物质基础是一切工作展开的前提,只有实实在在地提高林业调查人员的工资待遇,改善生活条件,减轻生活和生存压力,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林业建设事业中。

3.3 更新技术装备

目前,一些地区用于林业调查工作的仪器设备等,依然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与目前很多林业建设工程严重脱节。由于设备的老套陈旧,加上年代久远难免会出现技术故障,极大限制了林业调查工作的进展速度。林业调查的资金投入和使用,除了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外,最主要的就是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为林业调查工作提供有力的硬件保障。

3.4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科技时代需要技术创新,需要开发新技术。林业调查人员在原有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要借鉴和参考一些发达国家的技术理念,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相结合,提炼出一套适合自身工作性质的技能方法。技术的创新不能拘泥于形式,只要有助于工作,有益于林业事业的发展,它就是创新。

3.5 增强法律意识

法律知识的欠缺,会让林业调查工作陷入被动,引起不必要的法律纠纷,例如,不能仅凭所谓知情人的片面说辞,就因此确定林权的归属。调查工作要严谨求实,调查结果要有理有据。任何企业、任何员工都不愿意陷入法律纠纷中,在加强专业技术学习的同时,也要学习林业调查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

3.6 提升职业荣誉感

林业调查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技术人员常年处于山区野外、风餐露宿、劳动强度大,经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使命感和荣誉感”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如果林业调查队伍没有高尚的精神支撑,就无法在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坚守工作岗位,常年累月地坚持工作。因此,针对林业调查工作的特殊性,要格外重视和关心调查人员的心理和生活健康,人文关怀同样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素养,这应该纳入林业规划中。林业调查工作的质量不是取决于一个人,而是一个团体,只有林业调查队伍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我国的林业建设才能更好地发展。

4 结语

林业调查规划是一个庞大的工作体系,它的制定和完善需要多方面综合的考察,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实现的。林业调查规划的工作成效,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才能体现,工作人员必须有极大的耐心和信心去等待和面对。只有真正地热爱这项工作,才能做好林业调查及规划工作,投身林业建设事业,担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

参考文献

[1]赵新强,王万峰,魏来等.关于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4)

[2] 李利学.林业调查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村科技,2015(16)

调查及建议 篇11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态度;调查研究;宿迁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1—0194—02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大学生的骄子形象日益遭到质疑,公众普遍感觉大学生似乎失去了昔日的素养、学习劲头不足、能力和知识欠佳。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的改善需要我们做什么呢?究其根源,最主要的是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出了问题。“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大学生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习得的对待学习活动比较稳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反应倾向,是由学习认知、学习情感和学习意志三者组成的一种内部状态。”[1]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宿迁学院大学生学习态度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了端正大学生学习态度的若干建议。

二、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问卷调查的时间是2008年3月对象是宿迁学院1~3年级本科生、专科生。本院大四学生因忙于联系工作或准备考研等原因未能进行大面积测试,所以未进行调查。7个系共发问卷770份,回收有效答卷670份,回收率为87.0%,问卷调查共设24个题目,其中单选题21个,多选题3个。本课题组对宿迁学院同学进行了详细的抽样调查。

从调查的人数,年级分布和性别构成来看,这次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宿迁学院大学生学习态度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调查的结果分析

(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当问及“你个人的学习主动性如何”时,其中回答主动性很强的占13.62%,一般的占66.76%,不强的占12.74%,不想学习的占6.88%。当问及“你是否在每学期开始时制定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其中制定并严格执行的占8.74%,制定但没有严格执行的占39.41%,没有制定的占26.52%,根据课表进行学习的占25.33%。当问及“你经常到图书馆借书或是查找你所需要的资料吗?”回答频繁的占9.13%,经常的占29.79%,有时的占56.29%,从不的占4.79%。从以上3个问题得出,大学生学习行为各有不同,学习主动性也大相径庭,某些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存在问题。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同。要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就必须深入了解行为背后的内在原因,即学习动机。学习主动性是反映学习态度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学习态度是学习动机的一种因素。因此,学习主动性的高低,可以间接反映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高低。

(二)大学生对学习的社会意义不甚明了

当问及“学习的目的”时(此问题为多项选择题,比例=所选人数总人数),其中为了能找到好工作,提高社会地位的占69.35%,报答父母的占53.77%,促进祖国繁荣昌盛,改变家乡面貌的占19.35%。

上述反映出大学生大多只顾个人或是眼前利益,对社会以及国家的长远发展关注度不够。这与大学生都生活在当下这个和平年代息息相关,他们未经历烽烟战火,国家危亡的危急时刻,所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大都来源于书本或别人的讲述。况且,这一代的80后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人生观价值观很容易出现偏差。目前,有的大学生看到社会上的极个别违法乱纪行为或是某些不合理现象,对社会主义社会产生了怀疑,拒绝为社会主义事业作贡献,在他们心中学习的社会意义很小。他们这种一叶遮目的行为使他们没有认识到青年人肩负的历史使命,不能将当前的学习与将来联系起来,形成长远的学习动机,也就不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多方面原因造成大学生学习兴趣不强,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态度。

当问及“你对你的专业学习是否感兴趣”时,回答非常感9.26%,很感兴趣的占25.15%,一般的占56.47%,不感兴趣的占8.97%,在“你是否认为学习没意思”中,回答经常认为的占10.47%,有时认为的占65.34%,而不认为的24.19%。问及“学习中最大的问题时”,不喜欢所学专业,负担太重的占9.9%,学习方法不科学,效率不高的占19.51%,学习内容枯燥,学习兴趣不浓的占37.41%,只掌握书本知识,缺乏实践能力的占33.04%。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着的。”[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对学习有着强烈兴趣的学生,思维才能展开,学习成绩一般都很好,而对学习抱着应付的态度的学生,学习态度也是显而易见的,自然,成绩不会好。从以上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专业不符合学生期望,或者是学习内容方法等原因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关于“学习兴趣不浓”,笔者认为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大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不足。很多大学生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也就对学习没有需要,没有需要就很难产生内驱力,也就没有学习动机可谈。

2.有些大学生当初的第一志愿并不是希望学习本专业,而是被调剂过来的,或是抱着横竖混张文凭的心理,这样原本就形成了一种潜在的抵触心理。对他们而言,大学的学习只是为了毕业,那么就无从学习动机可言了。

3.长久以来。大学生的教材都是权威的专家学者编订的,语言大都晦涩难懂,内容枯燥,再加之大学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难以让学生对书本及课程产生兴趣.

(四)、有必要利用原有学习动机的迁移,端正学习态度

当问及“你因为什么而逃课?”回答出去玩,上网等占4.30%,参加其它的学生组织占7.12%,睡懒觉不想去上,觉得这个课不重要,上不上无所谓的占19.58%,从不逃课的占68.99%。当问及”课余时间干什么时”,回答上自习或是去图书馆的占46.81%,上网、娱乐的占32.37%,参加各类社会活动的占9.57%,无所事事的占11.09%。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同学对学习的态度是认真负责的,表现出了积极的学习行为,而有些同学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坚决,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意义,沉迷于暂时的享乐中,以至放任自流。造成上述结果,其实与人安逸享乐的天性是分不开的,但是有效的动机迁移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就比如有的活动是受学生喜爱的,教师等可以利用学生所喜爱的使学生乐于学习,从而端正学习态度。

四、几点建议和对策

针对调查过程中我院大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们调查小组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以帮助学生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促进学习。

1.学校要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

(1)加强专业指导,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院是由7所不同的大学联建的学院,转专业有一定困难,但是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如有可能,学校应尽量与各联建大学协商,方便学生合理的专业调换。

(2)开设爱国主义的课程,使学生把自身的学习与国家繁荣相结合,从而促进学习动机性。

2.我院需要培养现代化的教师队伍

(1)教师要学会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寻求答案,自己对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加以解决,这样才能够促进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方法的多样性。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它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3]有的教师教很多年的书,每年所讲的内容基本一样,讲授的方式也是一成不变,这样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乏味感,厌倦学习。教师要利用我院配套齐全的硬件设施,穿插讲解各种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我院是本科类学校,在教师的引进上,要吸收有较高教师素质的人才。现在我院只招收硕士以上人才,这对我院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有较大帮助。

3.大学生要自觉培养学习动机

“激励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激励产生于个体内部,是一种希望获得成功、表现卓越的低级动力。”[4]由调查可知,我院大学生有能力和必要培养学习动机.关于如何培养学习动机方面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生要明确学习目标,要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才能激自身的求知欲。

(2)学生要树立远景性学习动机,把现在的学习状况与自身将来的发展和国家社会的发展相联系。

(3)学生要对学习要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在学习过程中给自己成功的信心。

(4)学生要学会正确归因,明白成功是由通过努力可以获得的,这样就不会一遇困难和挫折就心灰意冷,以至放任自流。

五、结束语

学习态度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而学习态度的端正,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秦彧.大学生学习心理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2).

[2]李红.教育心理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34.

[4][美]R.J.Sternberg & W.M.Williams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344.

澄江县城行道树现状调查及建议 篇12

在城市绿化中, 行道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当前城市绿化来看, 行道树的种植, 对提高城市绿化效果, 满足城市绿化需要, 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和美观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结合城市绿化实际, 全面种植行道树, 对城市绿化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自然区位概况

澄江县位于滇中地区, 距省城昆明52km。地处北纬24°29′~24°55′, 东经102°47′~103°04′之间, 南北长47.5km、东西宽26km。总面积为758447km2。澄江县城多年均温为15.6℃, 无霜期273d, 年均降雨量为947mm, 县城所在地海拔1723m。

3 调查范围及方法

调查范围:澄江县城所有街道行道树。

调查方法:采用对所有行道树实地现场抽取总量的10%进行调查, 沿街道路每1km调查100m范围内道路两侧的所有树木, 记载株数、株距、缺株以及每株树木的个体特征。

4 行道树种类及分布

澄江县城市行道树的种植采用乔木单植和乔木混交的方式, 乔木主要有雪、玉兰、香樟、滇朴、银杏、樱花6种。

4.1 雪松

雪松属松科, 雪松属。常绿乔木, 树冠尖塔形, 主要生长于温带及亚热带地区, 对降雨量有明确的要求, 一般需要降雨量保持在1000mm左右。在我国, 雪松主要生长于长江中下游, 由于雪松的生长特性突出, 具有较强的生长能力, 并且能够适应复杂的环境。因此雪松能够成为城市绿化的行道树。虽然雪松的生长特性突出, 但是将其作为城市行道树的过程中, 也应加强对其生长的关注, 重点解决水分问题和施肥问题, 使其能够成为城市绿化的有力组成部分。雪松在澄江县主要在凤翔路, 种植于2000年, 种植时平均树高在3m左右, 现平均树高已达5m左右。长势优良, 无病虫害发生。

4.2 玉兰

玉兰, 别名白玉兰、望春花等。从目前玉兰的栽种情况来看, 玉兰在北京城内有大量种植, 同时在黄河南部等区域有较大量的种植。玉兰是一种传统的城市绿化植物, 在古代的绿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从玉兰在现代绿化中的种植来看, 行道树中玉兰比较常见, 对改善城市形象, 提高城市绿化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玉兰的生长特性来看, 玉兰在我国南部地区分布较广, 通过正常的嫁接技术能够得到良好的种植效果。一般玉兰的开花颜色为白色, 对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效果, 满足城市园林绿化需要, 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 在城市绿化中, 应积极种植玉兰。澄江县城玉兰主要种植在振兴路, 主要采用玉兰和香樟混交方式。目前平均树高在3.5m左右, 长势优良, 少量有介壳虫害发生。

4.3 香樟

樟树是樟科常绿乔木。叶互生, 卵形, 上面光亮, 下面稍灰白色, 离基三出脉, 脉腋有腺体。初夏开花, 花小, 黄绿色, 圆锥花序。核果小球形, 紫黑色, 基部有杯状果托。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地, 以台湾为最多。植树整株均有樟脑香气, 可提制樟脑和提取樟油。木材坚硬美观, 宜制家具、箱子, 又可作为绿化树、行道树。高可达50m, 树龄成百上千年, 可称为参天古木, 为优秀的园林绿化林木。树皮幼时绿色, 平滑, 老时渐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纵裂;冬芽卵圆形。花期4~5月, 果期10~11月。香樟是常绿乔木, 它的常绿不是不落叶, 所以一年四季都呈现绿意盎然的景象。香樟是澄江县行道树种种植最多的树种。目前平均树高为5m左右。在振兴路主要采用和广玉兰混植方式;在梨花路全段主要采用香樟混合灌木种植方式;澄波路全段主要采用纯用香樟种植方式, 长势优良, 无病虫害发生。

4.4 滇朴

滇朴属榆科植物, 落叶乔木, 树高达15m;阳性树种, 稍耐阴, 耐水湿, 但有一定抗旱性, 喜肥沃、湿润而深厚的中性土壤, 在石灰岩的缝隙中亦能生长良好。深根性, 抗风力强。滇朴主要分布在澄江县城的梨花路、凤翔路, 种植于2010年, 采用滇朴和樱花交替混植的方式。有少量的树发生蚜虫病害。

4.5 樱花

樱花属蔷薇科植物, 落叶乔木, 高3~10m。枝幼绿色, 被短柔毛, 不久脱落, 老枝灰黑色。叶柄长1.2~2cm, 先端有2~4个腺体, 总苞片大。云南樱花花色艳丽, 适宜引入园林中栽培观赏。

5 行道树的主要应用

为提高城市绿化效果, 如何选择行道树成为了城市绿化的关键。基于澄江县的城市绿化基础, 其城市绿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虽采用近7种树绿化, 但树种少且种植杂乱, 使各街区面貌差异很大, 缺乏主要的行道树树种, 是制约澄江县城市绿化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问题。

(2) 行道树品种应少选择或不选择银杏, 一方面因要花大量人力清扫落叶, 另一方面小叶榕不耐霜冻, 还要经常修枝, 易滋生病虫害, 给管理造成较大难度。

(3) 城市各区域未遵循适地适树原则种植, 城市绿化中的植物种植应结合城市不同区域的功能来进行配套, 但是从目前澄江县的植物配套来看做得并不好。

(4) 作为行道树中的一员, 难见观花树种和观叶树种, 如羊蹄甲、桂花、黄花槐、紫薇花、球花石楠、枫树等, 在行道树中没有栽种。

(5) 在澄江县的城市绿化中, 对本地树种利用不足, 只注重引入外地树种, 不但增加了城市绿化难度, 同时也提高了城市绿化成本, 造成了许多土树种如榕树等却受到冷遇。

6 行道树种选择的建议

(1) 根据澄江县的特点合理选择树种进行种植。在城市绿化过程中, 要想取得积极的绿化效果, 就要结合澄江县的地域特点, 合理选择行道树树种, 重视分析树种的种植特点, 做到根据澄江县的种植实际合理种植, 提高行道树的种植效果, 为城市绿化提供有力支持, 保证城市绿化取得积极效果。

(2) 体现澄江县的地域特点。在城市发展中, 城市绿化水平是反映一个地方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志。从目前澄江县的发展来看, 城市绿化工作既要与城市规划结合在一起, 同时也要注重城市绿化基本功能的实现, 使城市绿化能够在整体水平和整体效果上为城市形象添彩, 保证城市绿化取得积极效果。为此, 澄江县的行道树种植, 应更多地体现澄江县的地域特点。

(3) 澄江县的行道树种植应选择多种树种。在澄江县的行道树种植过程中, 为了提高各种行道树之间的补充作用, 应根据城市功能区的不同, 合理选择多种树种, 保证城市绿化中的行道树能够有丰富的品种可以选择, 并在行道树的种植中, 利用各个树种间的影响, 达到防治病虫害, 解决单一树种带来的种植风险, 为提高城市绿化效果, 满足城市绿化需要提供有力支持。从这一点来看, 澄江县的行道树种植应选择多种树种, 并确保行道树之间能够形成合力搭配, 提供行道树的种植效果。

(4) 澄江县的行道树中应注重环保特性。在城市发展中, 空气污染一直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了有效解决城市空气污染问题, 合理利用行道树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达到净化空气, 满足城市环保的需求成为了行道树种植的重要目的。基于这一认识, 在澄江县行道树种植过程中, 应将环保特性作为衡量行道树种植效果的重要标准, 使行道树种植能够取得实效。

(5) 澄江县的行道树种植应制定合理规划。为了保证澄江县的行道树种植取得积极效果, 应制定合理的规划, 形成以玉兰、香樟、银杏、滇朴、樱花、小叶榕为主, 灌木主要采用金叶女贞树为主要树种, 并按照城市功能区的实际需要, 合理选择适宜树种, 提高树种种植的整体效果, 为城市绿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保证城市绿化取得实效。

(6) 观花树种与观叶树种搭配。在今后澄江县行道树种的选择上, 应尽可能地多选择有特色的观花树种和观叶树种, 改变目前树种单调的不良景观效果。

7 结果与讨论

城市环境是一个人工化的生态系统。首先, 行道树作为除公园外的主要绿地, 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城市的土地资源有限, 绿化不应成为城市发展的限制因子, 行道树规划首先必须符合本区生态特性, 促进生态结构多样化, 方能发挥改善城市大生态系统功能。其次, 要考虑减弱噪音、减尘及街景等因素, 还应综合考虑园林艺术和建筑艺术的统一, 在树种的搭配上, 既要使街道绿化整齐统一, 同时又能够让人感到自由活泼。

近年来, 澄江县城行道树的发展有很大改观,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化意识的不断增强, 对行道树的规格、品种和品位的要求更高, 作为园林工作者, 如何让城市街道变得更加美丽。建成山水园林城市、最宜居生态城市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和责任。

摘要:采用10%抽样调查法对澄江县县城所有行道树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行道树种植主要采用乔木单植和乔木混交的方式, 乔木主要是玉兰、香樟、银杏、滇朴、小叶榕、樱花、雪松等7个树种, 主要街道也没有特色树种来表现景观效果, 难见观花树和观叶树种, 数量众多的乡土树种未得到开发利用, 未体现出澄江县城的绿化特色。为此, 提出了适地适树、体现澄县特色、力求多样化、选择能吸收污染物的树种、远近期兼顾、观花树种与观叶树种搭配等行道树种选择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绿化,调查及建议,行道树现状

参考文献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 (修订版)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0.

上一篇:编译系统下一篇:婚姻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