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论文

2024-11-03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论文(共12篇)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论文 篇1

摘要: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他们价值观的树立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社会的变革, 网络的发展, 深深地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 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根据大学生价值观方面存在的一些状况, 本文就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如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价值观,爱情观,道德观,是非观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他们价值观的树立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而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 如何根据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1. 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要勤学, 下得苦功夫, 求得真学问是大学阶段的重要的价值取向

新生们初到大学, 觉得一切都是新鲜的, 认为可以放松学习, 干更多自己想干的事情, 参加更多的社团活动来锻炼自己的能力。这种想法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 但他们却不能合理地去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他们认为如果社团活动做得好, 就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通过社团可以结识很多朋友, 这些朋友可以帮助解决很多事情, 甚至成绩不理想也可以解决。他们认为学习能力已经不重要, 更喜欢在社团干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实质上他们是在逃避学习和上课。每到学校或社团有一些重要活动, 比如办晚会、迎新活动等, 就会有很多学生以各种理由向老师请假, 并且认为老师理所应当准假, 殊不知, 他们来上课还不一定能听懂学会, 尚且需要自习复习去巩固; 而不来上课, 又不去自学复习怎能学会呢? 也有一些学生不参加社团活动, 但却热衷于做一些兼职或小生意, 现在的网络发达了, 有些学生利用微信、微商来赚一些生活费, 似乎是为减轻父母的负担, 实则耽误了学习的时间, 并且分散了很多精力。他们不知道在大学里更应该做的是什么, 更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这就需要班主任及学生管理工作者帮助学生认清孰轻孰重, 认识到他们当前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就是好好学习, 求得真学问, 得到真知识。

2. 要有正确的爱情观, 爱情观是价值观的一种表现形式

( 1) 我们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爱情是美好的。有的学生由于自己的特殊经历认为爱情是痛苦的、是靠不住的, 甚至厌恶婚姻, 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改变偏激的认识, 思索或了解父母婚姻不幸的原因, 在自己将来的生活或婚姻中尽量避免这些 “原因” 的出现。只要自己心中充满阳光, 充满激情, 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活, 关心对方, 尊重对方, 公平对待对方, 相信自己未来的生活是美好的, 自己的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相信只要自己努力, 同样能收获美好的爱情。

( 2) 要帮助学生正确处理恋爱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摆正自己的心态, 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的品格。尤其是女孩子在恋爱中一定要理智, 一定不要被一些花言巧语所迷惑, 更不要轻易地以身相许, 要学会保护自己, 做什么事都要把握分寸。恋爱中不管男女都不能贪恋对方家的钱财和权贵, 否则最终易招致伤害。只有自己足够优秀且又诚恳对人, 才会具有更大的魅力, 才会收获稳稳的爱情。作为学生学习是首要任务, 自己最本分的事情都做不好, 何来为对方负责。在生活中, 不少人对爱情抱着一种 “不在乎天长地久, 只在乎曾经拥有”的态度。这其实是一种不太负责任的态度, 也是一些人为自己错误行为辩护的说辞。既然是爱对方, 就应该尽最大的努力给对方一生的幸福, 与对方长相厮守, 相濡以沫。如果恋爱都抱着 “只在乎曾经拥有”的态度, 怎能收获真正的爱情和幸福?

( 3) 要让大学生认识到美好的爱情是纯真、专一的。爱情是纯真的, 是不能带有功利色彩的, 为达到某一目的而恋爱, 只会毁掉爱情, 最终伤害自己。爱情具有排他性, 需要专一、忠诚, 确定恋爱关系后要忠于对方, “脚踏两只船”要么两手空空, 要么招火烧身。陶行知说过:“爱情之酒甜而苦。两人喝, 是甘露; 三人喝, 是酸醋; 随便喝, 要中毒。”

3. 加强道德修养, 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思想保证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 网络介入学生的生活, 改变着学生的道德情操。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要加强道德修养, 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 “若无德, 则虽体魄智力发达, 适足助其为恶。” 道德无论对于个人, 还是对于社会, 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做人的第一要位就是修身养德。德是方向,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如果一个人能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那么他的价值取向一定是受人认可、受人尊敬的。由此可见加强大学生道德修养对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作用。然而现在的大学生不太注重道德的修养, 没有明确的信仰。这就要求班主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加强他们的道德修养。2001 年, 中共中央印发的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明确提出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大学生恪守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每个大学生都应该深入理解这些道德规范的含义, 使之真正深入内心, 落实到具体行为上。

4. 明辨是非, 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保证

当今社会千变万化, 各种思潮此起彼伏, 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主导价值观的误解导致当今大学生是非观念混乱。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前提, 是非观也是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因此只有善于明辨是非, 善于决断选择, 才能知道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是正确的。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 我们难免困惑、彷徨、失落, 不知如何是好, 这都是人生的正常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 多分析、多比较, 遇事沉稳、冷静从容, 从而做出正确选择。

5. 务实, 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实现保证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务实的态度, 即使我们的价值取向是对的, 我们的目标是正确的, 但如果缺乏务实的态度、扎实肯干的精神、踏实做人的素养, 我们的价值观同样是空虚的。当我们的目标确立以后, 就要真枪实弹地干, 不可总是纸上谈兵。要努力做到言行合一, 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礼记》中说:“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这些就是要求我们不仅要博学, 要思辨真伪, 更要努力实践, 付之于实际行动。当下社会环境稳定和谐, 大学生们要抓住这大好的时机稳扎稳打、夯实根基、踏踏实实, 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我们的价值。不管是现在的求学还是将来的创业, 都不能心浮气躁、朝三暮四。要想成功, 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大学生应该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样我们的价值才能实现, 我们的价值观才能熠熠生辉。

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 需要每个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自觉实践, 从点滴做起, 从小事做起, 求真务实, 勤于思考。明辨是非, 以社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 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切实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使命, 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贾东城, 李云捷, 王俊英.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3) :45-47.

[2]蒋明军, 徐松如, 王珊, 等.“80后”与“90后”大学生价值观比较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 2010, (7) :32-36.

[3]叶松, 庆吴, 巍荣梅.当代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环境因素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4, (4) :67-71.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论文 篇2

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倡导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社会政治理想、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观、集体主义的道德观、真善美相统一的积极健康的审美观等。树立这样的价值观,不仅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下,我们的亿万莘莘学子,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受住磨练和考验,为祖国和人民作出卓越的贡献

小学生红色音乐价值观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小学生红色音乐梦想;价值观念;促进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219-01

一、对学生红色文化价值观念的培养

在培养孩子的红色价值的观念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建设,要树立清晰的民族和历史发展的观念,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价值取向,深切懂得革命奋斗的艰辛可苦辣。国家发展的历程怎能忘记历史的教训,人生走过的道路怎能忽视了历史的经验。无论是在国家发展的历程上,还是在个人所走过的人生道路上都不能忘记历史给我们的警醒。树立实事求是的民族价值目标:在社会主义思潮发展中,事实求是的思想目标是多元化思想价值步骤的集中表现,同时,思想价值目标立足于层次化,具体化是保证针对不同思维能力的人进行价值观念辨别的基本前提。思想目标的认识是整体思想过程的向性规划,对整体的思想认识有着引导功能,其具体的定位设计决定着全方位的思想能否顺利实施。我们要根据具体的历史事实来做出理性的判断,从实际出发,用求真务实的态度来认识民族发展的历史。树立清醒的学术思想价值认识,客观的判断民族历史发展的观点,增强自我危害意识的抵抗能力,牢牢树立起红色文化的价值观念,让孩子真切感受到我们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历程。

二、坚持红色文化教育助力孩子梦想的成长

在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情况下,要充分开展“教”与“学”的有机结合,组成优化的教学模式搭配,带动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进而引导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观念的理解,在红色文化熏陶的过程中,培养红色理想,树立清晰的人生的价值观念。在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时候要把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理念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吸引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在回顾革命历史的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程度。

三、如何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课堂

在课堂上,老师要根据我们民族革命奋斗的光辉事迹,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开展红色课堂的教育,除了创设情景教学法,还适时采用讲故事、演讲、小品,竞赛、课本剧表演等方法,激发学生们学习基于生活的政治的兴趣。在课堂上利用表演教学时,注意兼顾各种档次的学生,让他们人人都有机会参与,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要求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想像表演,由优生和后进生进行组合,由优生带动后进生,教师做适当指导,由于准备充分,安排合理,从而获得成功,让他们充分品尝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极积发言并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二是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尽可能的给其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三是要培养学习兴趣以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四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教会学习并顺利实现自主学习。五是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其自主学习的表现进行激励。六是要给学生以充分地独立思考、自主参与的时空 。使其有学习,有体会,有展示,有思考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了他们的上进心,培养孩子们的红色梦想。

四、红色文化与孩子梦想要紧密的结合

在进行常态化教育的过程中,除了要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也要充分的认知红色革命发展历程中的故事,牢牢树立孩子心中红色的梦想旗帜,以革命先烈的事迹为红色教育的典范,做好对孩子教育的发展典型,组织学生像革命先烈努力的学习,带动孩子对革命奋斗精神的认知,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到红色目标的价值所在,同时要鼓励孩子树立自己的人生价值理想,鼓励孩子放飞自己的梦想,要从红色文化的角度出发,打造孩子的奋斗精神,回报社会的感恩之心,把孩子的理想与红色文化的价值理念,牢牢的结合到一起,树立红色发展的梦想。

五、结语

红色文化是我党、国家。民族的精神所在,是我民族不屈的文化脊梁,是我民族奋斗的意义所在,我们珍爱和平,我们回首革命,用代表鲜血的色彩感染我们国家花朵的成长,使他们牢牢记住国家民族奋斗的历史,培养他们红色的文化精神。培养孩子的红色音乐价值梦想,祝孩子童梦绽放。

参考文献:

[1] 潘 勋. 红色歌曲之我见[J]. 民族音乐. 2011(02)

[2] 易 凯. 《蝴蝶夫人》咏叹调《晴朗的一天》体现的人物形象及艺术地位[J]. 戏剧之家(上半月). 2011(03)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论文 篇4

首先, 教师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但是, 对于现在00后的中学生来说, 他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习惯了众人的前呼后拥, 习惯了遇到问题靠别人帮忙解决, 导致了现在的学生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再加上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和一手包办, 让学生根本没有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意识, 等待喂哺已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 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所以,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探索答案的过程中, 找到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 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有效的问题, 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 在学习“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时, 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一) 我引导学生根据串并联电路图对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做

有人说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 有人说等于各支路电流相乘……为了让学生证明自己的观点, 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 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验证。最后, 我通过实验, 通过各处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来说明串并联电流的规律, 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又让学生逐渐发现学习物理的乐趣, 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 我们可以借助物理教学培养学生“自我”的价值观。

对于现在的学生, 常常出现两种极端, 一种是过于自信, 一种是过于自卑, 不论是这两种的哪一种, 都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观。所以, 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帮助学生逐步认识自己, 使过于自信的人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使自卑的同学看到自己的优点, 扬长避短, 找回自己的自信心。进而, 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观。

总之, 在物理教学中,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 应对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 而且还要立足于物理教学,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论文 篇5

来源:学习网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中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我们中学生只有自己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崇高理想追求,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塑造文明道德风尚,才能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人。习近平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少年要求: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因而,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今天对加强新时期未成年人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特别是加强中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核心价值观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当代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首先,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要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中学期间,同学们都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确定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科学的理想信念来引导。我们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使理想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成才之果。

其次,我们要做忠诚的爱国者,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份子。维护国家利益,维护祖国统一,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无论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报效祖国,都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学习,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

再者,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在实践中不断地创造人生的价值,赋予人生与众不同的意义。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中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中学生们一生影响很大。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我们中学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最后,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做到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并且要增强法律意思,做一个知法、明法、守法的公民。总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是一个人加强修养、完善自我的过程。我们中学生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它既有社会共性,又有群体特性。具体到细节方面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热爱家乡、热爱母校为起点进而自然延伸到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2.是以拾金不昧、讲求诚信、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助人为乐、注重发挥团队精神等日常道德行为培养为范畴的集体主义教育。

3.是以热爱学习、崇尚科学、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理想主义教育。上述三者既有历史的传承性,又有鲜明的时代性。毋庸置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学生中依然占主导地位。然而,又确实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当代中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1.爱国主义教育抽象化。当代中学生,大多是“90后”。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大多数觉得抽象而茫然。

2.集体主义观念淡漠化。主要表现在:(1)不爱惜集体财产、国家公物;(2)以自我为中心;(3)个人利益;(4)过分注重自我张扬。

3.理想主义教育功利化。当今不少中学生的心目中,读书学习或者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自己。短期目标是为了得到父母的经济奖赏,长期目标是为了将来能够找个好工作,有个好前途。

我认为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家庭因素。如今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七八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个人至上、唯我独尊的性格自然而然养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缺乏团队精神与集体观念。

2.社会影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集体意识、集体主义观念早已日趋淡薄。再加上现实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作为心理成长转折期的中学生很难做到独善其身。

3.学校教育。以成绩优劣评价学生,决定学生未来命运;以教学质量和升学率高低来评价一所学校的价值导向,事实上一直在主导着多数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

三、如何有效重塑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小事做起,讲求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首先就要从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对家乡、对母校的热爱之情入手,进而升华到对民族、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课堂教学,发挥教师核心价值教育的主体性。课堂教学,始终都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主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每一位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循序渐进,注重核心价值教育的层次性。七年级作为起始阶段,主要以养成教育为主线,通过学习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初步培养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八年级作为发展阶段,在继续进行养成教育的同时,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化为学生的品质。九年级作为升华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与理想教育。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3.加强实践活动: 实践感悟是打开少年心灵、培养优良品质的钥匙。把掌握思想道德知识和进行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寓道德教育于生活实践之中。根据不同层次的中学生的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比如:组织郊游、踏青、野营等户外活动,使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成立“志愿者服务队”,走进社区,走上街头,提供各种的义务劳动,使他们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合作的重要,增强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的观念;参与“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共成长”的手牵手活动,城里的孩子帮助务工农民子女,使他们感受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奉献社会、实现价值”的人生真谛„„这些活动的开展,使他们有了发挥特长、张扬个性、感悟生活的机会和舞台,在实践中将优良的思想道德转化为自己的品质,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使知行得以完美结合。

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篇6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价值观;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随着学生在各个方面上的成长,首先在思想上更加成熟,自己可以自主地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也有了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不能适应这种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了动力与兴趣,不利于教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还有就是,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在树立价值观时缺乏相应的理解能力,而且所了解的知识较少,因此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妥当合适地指导。本文通过分析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存在的实际问题之后,给出了较为科学合理化的培养策略,同时也列出了相应的注意事项。

1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以及优势

1.1培养学生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简单的来说,价值观就是人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思维模式,通过认识、了解以及判断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能够对周围的事物做出一系列的评估,从而体现出周边事物的价值与作用。其中包括人的价值取向和追求,还有就是为人的基本原则或准则,能够为社会做出自身的贡献。

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首先可以使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德,能够促进他们的日常行为,如遵纪守法、爱护他人等;其次,还能够促进他们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结合,使其树立远大而美好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1.2培养学生价值观的优势

在以往的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常采用单一化教学模式,即教学内容都是教师单一方面进行传授。学生作为被动群体,既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还需要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的教学内容,因此学生主动锻炼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学生甚至厌烦体育课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价值观是现代教育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学习不同的内容,也可以去体验不同知识的丰富内涵,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它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变,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这也更加符合现代化教育改革的内容,既可以满足当前阶段中学生锻炼身体的需要,还能够使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有效提升,最终促进中学体育的教学事业。

2中学体育教学的真实情况

2.1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高

由于体育课程不在高考的考试范围内,因此校方对于体育的教学内容不重视,尤其是一些学校的领导,规范化的体育教学制度建立不起来,因此常常导致学生无法上体育课。其次,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以经验处理的事情比较普遍,难免会有疏漏,这是无章可循。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也不太重视体育课,许多学生的认识也不够完全,不愿意在体育课程上投入太多的精力与时间,这就导致中学体育的教学工作只流于形式。

2.2体育课程体系不健全

由于学校对中学体育课程的轻视或者是由于环境、人力方面使得中学体育课程体系的建立受到阻碍,即便是建立之后基础也相对偏薄弱,这样情况下只会使得中学体育课程体系流于表面,科学性合理性更是很难保证。还有的情况就是中学体育教学工作没有落实到个人,没有形成上下齐管的机制,不能有效地阐述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要求。而且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除了教授学生基础的体育运动之外,没有时间去教学生其它的理论知识。

3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培养学生价值观的实施策略

3.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中学体育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各种条件,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情绪。首先,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游戏项目组织学生进行体育竞技,如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其次,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耗费体力的项目,培养学生顽强的品质,如长跑等。最后,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为他们制定合适的体育项目,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体育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高雅的体育情趣,进而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值得注意的是,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特别的注意教学时间以及教学内容。

3.2加强教师的指导点拨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導点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新思想,要让学生学会去欣赏、学会去享受、学会去创新。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首先是直观点拨,教师可通过亲自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其次就是情景点拨,通过利用多媒体结合一些例子,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最后就是联想点拨,让学生能够自己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3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由于教师是体育教学的发起者,也是课堂的领导者,因此教师常常以自我思维去考虑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缺乏基本的考虑意识,只会按照老师的指导去参与课堂活动,那么最终就会导致学生感到乏味,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正确定位,让学生自己去支配自己,自己去管理自己,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有就是,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总结

我们仍需要不断地探索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的制定策略,但是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必须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能够推动我国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脚步。

【参考文献】

[1]高秦生.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J].当代体育科技,2015,22:98-99.

[2]游信喜,陈向航,白应彬.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促进中学体育教学改革[J].大众科技,2011,07:258-259.

[3]张美江.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04:23-25.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论文 篇7

下面我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谈点浅薄之见。

一、提高认识, 强化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人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的目标之一, 它与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健康的审美情趣, 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偏重“双基”的学习, 往往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语文教学虽不同于专门的人格教育。但我们应视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为己任, 在语文学习中时时处处有效地渗透人格教育。古人尚有“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担负, 更何况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虽然“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隐性的思想教育, 但我们应把它在教学目标中显性地体现出来, 为教学活动指明方向。比如教学《充气雨衣》一文, 要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抓住小林遇到难题时的态度、行为, 引导培养学生遇事用心思考, 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只有在教学目标中体现出来并作为教学效果好坏的考量标准 (更多的是教师的自我考量) ,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才不会是空谈, 学生的人格教育才会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因势利导, 纠偏纠错

所谓“因势利导”, 即通过挖掘教材内容, 创设课堂情境, 根据学生的思想现状, 从事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情感受到感化、态度得以端正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康的人格。

语文是人文性极强的学科, 教材内容人文内涵丰富。我们应当找到教材和学生人格培养的切入点, 唤醒学生蛰伏的情感、摒弃不良的思想动向, 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如班上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抱无所谓态度, 思想涣散, 不思进取。教学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 我就引导学生循着作者刻画的时间流逝的踪迹, 让学生感悟到时间的宝贵, 进而深入介绍朱自清勤奋的一生, 激励学生珍惜时间, 奋发向上。

小学生的情感认知水平是具象化的、空洞的说教不能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更谈不上实现人格教育的目标。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就应当深入挖掘教材的涵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素材, 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融合在宽松愉悦、具象的教学情境中, 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 提高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认知和追求, 使他们的人格不断得到健全, 趋向完美。时下, 许多孩子在“爱”这方面, 只知道索取, 而不知回报、给予。《棉鞋里的阳光》一文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关心长辈、孝敬老人的教育。教学本文时, 我先出示画有金色的、会发光的棉鞋的剪图, 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将学生引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学生在接力朗读, 分角色朗读等多形式的感悟课文后, 从中领悟到金色的、会发光的棉鞋里有文中小主人公小峰的孝心。再引导学生说说今后应如何去孝敬老人。学生蛰伏的情感被唤醒了, 纷纷说出要怎么做, 尽管幼稚却感人, 感觉孩子一下子懂事了许多。

三、提高审美情趣, 陶冶美好情操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的和谐发展。随着学生情感认知水平的提高。这时, 他们产生心灵上的饥渴。这时, 我们要及时地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情趣, 引导他们自觉地发现“美”, 融入“美”, 追求“美”, 创造“美”, 培养美好情操, 塑造完美人格。

1. 引导学生感悟, 欣赏语言文字之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我国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 如唐诗, 文字凝练, 富有韵律感。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的同时, 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2. 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课文中人物的精神世界, 用榜样的力量来塑造学生的人格。

小学语文教材选取了许多描述人物高大形象的文章。我们要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去感受人性的美, 使学生受到陶冶, 并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 成为他们效仿的楷模, 人格的理想目标。如教学《詹天佑》一文, 通过学生深入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情感。通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学习, 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 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并以鲁迅先生为学习楷模。

3. 课内的学习往往不足以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我们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如:中外名著名篇, 励志成才的篇章, 名人的成长故事等。让学生从中汲取更多养分, 内化为精神力量。

四、丰富实践活动, 塑造健康人格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 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

如教师节前夕开展让学生当一天的老师, 学生为了当好一天的老师, 平时更认真地观察教师的一举一动, 并通过访问深入了解, 积极“备课”。通过这样的活动, 学生主动地学习了语言知识, 更重要地体会了当老师的艰辛, 增进了对老师的感情。

各种竞赛活动也是语文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小学生具有较强的荣誉感, 开展各种语文竞赛活动, 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不断进取的精神和独立人格。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论文 篇8

一、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高中物理是一个非常难学的学科, 学科内容中充斥着抽象理论和难懂的公式, 使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个难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有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学习的困难而渐渐对物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导致学习态度存在负面情绪。对此, 需要教师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生动地设计教学内容, 也需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 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解开问题中存在的疑惑。而如果学生中普遍都存在这个问题, 则需要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设计进行重新安排、合理勾画、科学设计, 使学生能够逐步地改善对物理学习的态度, 重拾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 从而使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

譬如说在物理教学中, 学生普遍会在失重现象的学习中存在不理解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缺乏学习热情, 从而使学习吸收效率大打折扣;还有就是学生不能够对失重现象产生感知认识, 所以无法真正理解失重的概念。对此, 教师需要从课堂教学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两个方面来设计。首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来让学生切实的对失重现象产生感知认识。与我们的生活最密切的失重现象是电梯, 在电梯下落的过程中, 会出现失重的现象。但是这种实际的失重现象不能够直接搬到课堂当中, 因此可以用砖头和纸条来代替, 当砖头失重的过程中, 夹杂在砖头中的纸条因为与砖块没有了相互作用力, 所以可以很容易的与砖头分开。而在砖头没有失重的状态下, 纸条是不能够从砖头中拽出的。这个例子可以让学生能够很快地理解失重现象, 产生感知认识。其次,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来播放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画面, 讲解与失重有关的科学知识, 使学生在观看画面产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也能够明白物理的实际作用, 从而了解学习物理的作用, 产生情感上的激励, 使学生能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情感教育, 使学生产生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的情感态度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 因为学科本身的难度, 所以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要比其他的学科多一些。如果学生在某一次的学习困难中没有走出, 则可能导致对物理失去学习情绪和学习的信心。对此, 教会学生解一道题不如教会学生学会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的情感态度。如学生的试卷中在某一个方面连续出现问题, 则可以判定这个学生在这一个课程的学习中存在着学习困难。对此, 教师可以针对于这个问题, 帮助学生找出造成学习困难的关键所在。如将学习困难分为几个阶段, 学习兴趣、感知认识以及基础知识几个方面, 通过学生与教师共同进行分析, 将问题找出并进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使学生逐渐产生自我意识, 并通过有条理的解决问题的判断来进行自己情绪态度的自我调节, 从而逐渐改变学习态度, 产生学习兴趣。

三、行为判定, 摆正学生态度和确定正确的价值观

在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过程中, 经常会发生学生投机取巧的事情。譬如在进行电阻实验中, 电阻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系, 而实验过程中需要通过很多组实验数据的对比来进行影响电阻因素的关系的判定。但有些学生在这个实验中会投机取巧, 不通过测量结果来获得数据而是通过公式等来进行数据的计算, 从而获得数据。让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从而强化知识的记忆和物理能力的提升。学生清楚实验的作用, 但却仍用这种投机取巧的形式来避免实验, 这是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如果不正确的学习态度没有得到纠正的话, 就有可能最终发展为价值观的扭曲。对此, 教师应该在发现后对其进行严肃的批评, 并再次强化实验的作用, 帮助学生摆正学习态度,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 高中物理的学习不应该只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还应该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可以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自我意识以及自我调节意识等, 使学生能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能够积极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产生正确的价值观, 从而不断成才。

摘要:新课改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三个目标维度, 也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一些人认为, 因为高中物理是一个有一定学习难度的理科, 所以不适合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的。其实,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不存在学科分化, 应该渗透于每一次的学习过程中。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东华.探究在《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有效落实[J].考试, 2013 (2) .

[2]韩敬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落实高中物理三维教学目标[J].新课程学习, 2012 (6) .

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培养 篇9

一、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现状

1、价值形态多元化

网络的迅猛发展, 使大学生在文化交织的潮流中受到各种文化影响而形成了不利的价值观。一方面大学生在特定的心理阶段强调个性和独特风格;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也使得利益需求越来越膨胀。随着时代进步、教育模式变化, 大学生价值观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价值观念世俗化

中国的发展经过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 经历各种文化的洗礼、世界经济潮流的冲击, 社会文化的主体价值观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被世俗化。大学生虽处在较为单纯的校园中, 但也会在社会、家庭活动和各种实践中接受各类世俗的价值观, 很容易受到社会上流行的世俗价值观影响, 形成以享乐主义为宗旨的人生目标。

3、价值观念矛盾化

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和追求是正确的, 他们在主观上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 怀有远大的理想抱负, 愿意为社会主义事业和国家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是, 在部分大学生思想当中, 认为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认知并不一定会成为现实生活中行为和抉择的指针。价值观的认知与实践出现脱节, 甚至产生矛盾。这说明当代部分大学生的自律能力比较差, 虽然认识到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 但是在实践生活中却不能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或者不能从一而终, 在价值观念方面产生对立和矛盾。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偏颇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是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1、社会转型对价值观的影响

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 随着思想的解放、社会的发展、中西文化的碰撞, 以及由此引起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必然引起文化的相互激荡和价值观的多元化。不同价值观的相互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给当代大学生造成了一定影响。

2、西方不良价值观的渗透和冲击

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经济和文化相互交流与渗透。各国在加强政治、经济、文化合作与交流的同时, 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走进大学的校园生活, 另外一些消极的文化和社会思潮也趁虚而入, 开始渗透到大学生日常行为和社会认知之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及色情暴力等西方腐朽的思想, 通过大众传媒和文化产品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产生了很大影响。

3、家庭教育的缺乏

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长期、深刻的影响。目前我国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多倾向于智力教育的投入, 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关注孩子们的考试分数, 而很少对孩子进行人生观教育。这会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4、大学生自身的弱点问题

当代大学生因生活经验、社会阅历、处事能力的不足, 在人生价值观方面会出现很多矛盾和困惑。不少大学生是独生子女, 其家庭环境优越, 从未经受过艰苦生活的历练, 这使得他们当中不少人不可避免地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出现种种问题。

三、多元化价值观背景下解决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问题的教育策略

如何解决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 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 引导大学生将其转化为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愿望要求和自觉行为。

1、加强理论引导,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解决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困惑问题, 就必须构建核心价值体系。当然, 这个核心价值体系应该是主导性和多元性统一的价值观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和主导因素, 并结合大学生思想和生活的实际情况, 不断更新教育模式, 以科学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全方位地开展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有了主导性的价值标准, 就不会觉得无可是从了。

2、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改革

大学生接受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学校, 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发挥学校的阵地作用。首先, 要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的德育工作队伍, 把知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善于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思政教师的基本要求。第二, 要建立一整套严格规范、执行有力的工作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的塑造有机结合, 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时, 利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形式, 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完美结合, 使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从事思政工作的老师还要积极帮助大学生解决其面临的学业、职业、情感等方面的困惑, 并注意发现和宣传在德、智、体、美、劳方面优秀的大学生的先进典型和事迹。第三, 要挖掘一批形式多样、实用有效的教育载体。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要注意研究和解决学生普遍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所提供的渠道、平台和手段, 发挥网络信息交往沟通功能, 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全面净化价值观教育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大学生发展的外部条件, 也是最能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因素之一。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反之, 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作用。因此, 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还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使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进一步得到净化, 从而使大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价值观教育与社会所奉行的价值观尽可能同步。要依法加强对高校周边环境的管理, 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4、加强学生家庭氛围的营造

大部分学生离家在外, 家庭的影响力远不如学校和社会环境因素, 但家庭教育仍不可忽视。高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 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的表现。学生家长也应该经常关心孩子的状况, 及时了解和把握孩子的思想动态, 多与孩子交流和讨论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引导, 使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 形成卓有成效的教育合力。

5、重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

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必须使社会的要求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 这样才能使大学生主动、自觉地去为社会作贡献, 才能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与意义。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教育影响转化为大学生内在价值观的基础。通过组织大学生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 使他们深刻了解国情民情, 进一步认识社会、认识自我。从实践体验中去认识、理解、选择正确的价值观, 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促进其全面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逐渐形成相应的正确的价值观。

摘要: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 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多方面建议。在提高当代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多元化,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1]杜鹃.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研究现状的思考[J].济宁学院学报, 2012 (10) .

[2]林艳, 周子琪.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2 (8) .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论文 篇10

我曾问过一些学生,有的说:“上学没劲。”有的说:“上大学花钱多,毕业后找工作还特难。”有的说:“上课我就头痛。”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生兴趣不浓,形不成积极进取的学习状态。

那么学生所追求的是什么呢?如果找不到做事的价值,体味不到收获的欣喜,那学生还有什么动力可言?难道老师们没去激发学生的动力吗?答案为否。那么问题出现在何处?我认为,老师们主要是从表面上,给学生讲了很多大道理,但口号太多,空洞无味,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久而久之便听腻了,结果老师劳力伤神, 却效果不佳,而对学生心理的关注太少了,比如每一节课学生的闪光点你抓到了吗,你及时做出评价了吗。你的一个眼神,你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动力的起点,但我们没有做好。正如人们说的, 细节决定成败,细微之处见精神。

因此,在教学当中,我们必须在细节方面努力,让学生感受到每一节课的价值,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的动力。每次只给出一个小目标, 让他们不断地实现每个小目标,不断地享受成功的快乐,逐步树立信心,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境下,大目标会水到渠成。

怎样让学生体味价值,感受快乐,实现目标呢?我认为做好评价,才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首先,实行个性评价。例如,劳动好的可以总结其在历次劳动中的突出表现,并给与奖励;学习好的可以让其多参加知识竞赛,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爱好发明创造的,把实验室利用好,做学生的锻炼平台;有写作天赋的鼓励他多在图书室博览群书,争取发表自己的文章。如此,每人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价值,自己的快乐。

其次,过程性评价。例如,在评价学生解决问题时,不以成败论英雄,更重要的是关注其考虑问题的过程,从哪些角度进行了分析,条条大路通罗马,捕捉其闪光点。学生一定有可取之处,我们要用放大镜去看孩子的优点,不要求全责备。过程性评价关注过程,适时激励有利于学生找到灵感,点石成金。

第三,正面与反面性评价相结合。以正面性评价为主,它有利于激发其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当中要把爱融于语言之间,糟糕透了也好,精彩极了也好,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体会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是有一定位置的,正是这种宽严相济的爱载着自己不断前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味价值,感受成长的快乐。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论文 篇11

关键词:多元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374-02

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灵魂的表现,它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智力支持。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的大的发展时期,也面临着转型时期出现的文化上的困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把原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更加明了更加清晰地概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不同的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了全面的诠释。其中的内容是: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基础。大学生作为对各种文化观念嬗变最为敏感的群体,更应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就目前而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问题也成为又一轮新的争论,在当今这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在文化多元化的激流中勇往直前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崭新课题。

一、文化多元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多元化

放眼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掀起了时代浪潮,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文化的多元化成为了必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经济体制的转型,物质生活的丰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种文化思潮、思想观念的滋生和发展,使得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不同地区民族的文化相互激荡,相互融合形成一种多元的文化格局。这种多元化不仅表现在它的传播的多样化、范围的扩大化、内容的开放化和对异质文化的包容性,同时文化的交融也使得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在全球蔓延,西方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的追求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从而导致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二)我国基本国情的影响

我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直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呈现出经济成分和经济主体的多样化、就业和分配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多样性的社会存在决定了多样性的社会意识,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也随之多元化。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也使得文化呈现多样化。

(三)文化发展本身的影响

文化的发展需要继承,也需要创新。人类社会多元的政治经济产生了多元的思想文化,尤其是西方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各种思想正在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蔓延,形成了一种巨大的西方浪潮。我国的文化生态环境也正在遭受着同样的剧烈冲击。西方思想的有力传播为我国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挑战,也使得文化的多元成为时代不可逆转的趋势。

二、文化多元化对当代大学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文化多元化为当代大学生成长带来的机遇

1.文化的多元化丰富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多元化的文化环境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大学生的文化境界,有助于大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和交流。当代大学生对价值观日益关注,对于认知领域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敏感程度超过了任何一个时代。高校价值观的内容也随之不断的扩展和深化。这种多元化的文化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当代大学生对于当今世界的鉴别能力和理解能力。

2.文化的多元化有助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当代大学生是年轻的一代,是个性张扬的一代,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分析理论,人类具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价值和原则,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在这个价值多元、文化多元的时代,大学生更加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从而促进大学生个性的进一步完善和成长。

(二)文化的多样化为大学生带来的挑战

1.文化的多样化导致大学生信仰危机

文化的多样性在为大学生提供了各种信息之后,多元文化的冲突也使得大学生失去了方向与追求,面临着严重的信仰危机。在西方思想被不断地被引进之后,很多大学生在卷帙浩繁的思想中迷失了信仰,失去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同时不断的强调西方思想的优越性,很多大学生甚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质疑,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思想。

2.文化的多样性导致大学生民族意识弱化

经济全球化推动着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传统的国家主权观、民族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冲击。淡化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观念。如在当代的大学生中间,很多人忽视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转对西方的节日趋之若鹜,像圣诞节等。在对待民族荣誉方面,显得无关紧要,很大程度上缺乏一种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意识。多元化的文化空间使得大学生在吸收其精华的同时也受到其糟粕的影响,西方的商业性文化、功利性文化等观念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导向和道德行为。

3.文化的多样性导致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盛行

多元文化的冲突使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到削弱,他们在摆脱依附性、从众性的同时却转向对个人利益的过分追求,整体观念淡化,甚至出现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利己主义。有的大学生过分张扬个人价值,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个人意志相对立,表现出极端个人主义,有时甚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这种个人主义盛行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同时也与我党提出的集体主义的理念相悖,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大学生价值观的确立,那么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社会文化大发展更是无从谈起了。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

(一)更新教育理念

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作为教育者首先要确立全面多样化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旗帜鲜明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作为社会主义的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历史的经验表明,“一个民族或国家如果失去统一的价值目标,就会陷入相对主义和由此而带来的行为非理性主义与分散主义的混乱不堪,是民族和民众丧失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凝聚力。”其次,要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价值选择,在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对支流价值进行规范和引导,以宽阔的胸襟理性地对待文化的差异和多元,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用性和包容性,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二)丰富教育内容

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教育要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内容,及时宣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历史和现实,科技和人文等角度,深刻挖掘民族精神的宝贵资源,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将学生培养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

(三)优化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历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环境的建设主要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文化环境来实现课堂以外的教育目的的教育效果。其中,校园环境的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通过完善的制度,健康向上的集体活动来营造一种文明有序的文化活动氛围。其次,是要注重优化校园外部环境,保持校园的纯洁性和学术性。坚决杜绝各种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思想和活动流入校园。最后,校园文化建设还要注重加强校园网络环境的优化。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大力宣传主流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更加的深入人心。

(四)发挥合力作用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不仅关系着学校教育的发展,更要依托社会和家庭作为其主要的外部力量。在社会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弘扬主旋律,树立典型。要依法加强对学校周围的文化娱乐等的管理,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对于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要把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法制建设结合起来,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建设走向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在家庭方面,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为培养大学生的科学价值观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同时,大学生自身也要培养价值观意识,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培养自己良好的价值观。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共同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确立。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

[2]林晓燕.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培养探究[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

[3]于海.价值观的多元化与道德教育的多层次[J].复旦教育论坛,2005,(3).

[4]池卫东.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现状与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2008,(2).

[5]黄骏.多元和谐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理论探索,2007,(4).

论中职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 篇12

年龄的增长、视野的开阔及受教育年限的延长、使中职生开始对人生观、世界观进行思考和探索。尤其是社会发展史和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的教学, 更为他们奠定了理论基础。当然, 这还只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初级阶段, 要达到成熟, 则有待日后生活道路上的进一步认知。

一、人生观和世界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 是人们站在一定的理性高度, 概括和总结人生的各种问题, 形成对人生的主要问题的观点。人生观的发展是追求并完成负有社会性责任的行为。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种观点是生活实践的结果, 建立于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

二、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

l、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 实现知识的内化

我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应该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在加强理论灌输的同时, 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如参观工厂、博物馆、各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让学生们加深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 培养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感情。同时也应该让学生多融入到社会, 和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有所接触, 从而对社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教育机构不应该只是让学生接触社会美好的一面, 也应该让他们对社会中的问题, 不完善的地方, 甚至一些阴暗面也有所认识, 当然在他们认识社会不良的一面时, 我们要进行正确的引导, 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行客观的分析, 使他们能正确地看待这些现象和问题。通过这样的全面认识, 他们才能更客观地认识社会, 认识这个世界。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地实现对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知识的内化, 也才有可能确立起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加强对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具体指导

现在, 很多人都能从理论上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但是在实际中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把它们区分开来, 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太抽象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少一些空洞的说教, 多一些对于具体问题的分析, 通过纠正学生在人生观和世界观上的一些错误认识, 从而使学生对人生观和世界观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正如我们前面所说到的, 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是非常具体和形象的。与其不停地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 使学生对世界观教育产生抵触情绪, 还不如多对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人生观和世界观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形式, 通过对于各种表现形式的对错分析, 来让学生对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产生兴趣, 并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纠正自己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表现, 从而为确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

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市场经济在激发人们的进取意识和创造热情的同时, 也具有诱发和刺激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负面影响, 特别是当前我们处体制的转型期, 各种经济规范和法律制度尚未完全确立, 权利金钱化、社会无序化和分配不公等问题滋生蔓延, 而随着中职学生和社会的接触面越来越广, 了解逐渐深透, 很多不良风气和思想正侵袭着学生的精神世界, 而这时候学校的教育又没有针对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于是一些学生因此而形成了“另类”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说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官僚作风、任人唯亲、走后门等不良风气, 己侵蚀了“象牙塔”的纯净, 对中职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手段产生影响。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 减少社会的负面影响, 我们就必须对于学生在人生观和世界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 在我们课堂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过程中注意和现实存在的各种普遍问题的结合, 进行具体性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而对于个别学生身上所出现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要进行一对一的具体指导。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效果才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三、结束语

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我们必须重视中职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工作。这是一项跨世纪的伟大的宏伟工程, 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自身都应为构筑这一伟大工程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坚信, 经过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 我国的职业教育工作必将蒸蒸日上, 我国的教育事业也会有一个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杨黎晖:《中职生人格特征、自我效能、成就目标、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山东师范大学, 2006:30。

[2]李开霞:《浅谈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职教之窗》, 2007 (8) :180。

上一篇:医疗器械的规范化管理下一篇:合并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