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训课

2024-08-21

综合实训课(精选12篇)

综合实训课 篇1

高职工业分析专业设置的几门综合实训课程在不同的阶段讲授, 有不同的学习内容, 也有不同的学习目的。笔者所讲授的综合实训课程《综合实训 (二) 》, 是在学生基本学完《化学分析》课程后设置的。以往教师注重的多是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主要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为目的, 而笔者认为这门课应定位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实训 (二) 》是在《化学分析》基础上开设的课程, 如果将工业分析专业的职业技术课程比作一棵大树, 那么化学分析就是这棵大树的根基, 对以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合实训 (二) 》不仅是对前面学习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 也是对化学分析知识的总结和应用, 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所以, 笔者认为这门课在课程设置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 如果按以往的教学方法, 学生先是课下预习实验, 上课时教师讲解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后, 学生配制试剂, 完成实验。这样, 除了学生自己完成所需药品的配制 (这与以往不同, 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之外, 与以前的实验课没有太大区别, 学生学到的仍是实际操作, 没有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笔者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 采取了项目引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一体化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一个宗旨, 即让学生参与, 并让其体验个体存在的价值。课程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 教学顺序按照项目编排展开, 这样设计课程的优点是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 通过完成任务学习知识和技能,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门课设计的项目为对几个化工产品的全面分析, 在每一个项目中,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组设有组长, 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辅助, 通过完成各项任务巩固化学分析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化学分析操作技能,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六步教学法, 以本课程的一个项目“食盐成分的分析”为例, 可在讲解食盐的主要成分和杂质成分后确定几个任务, 包括食盐中主要成分氯化钠含量的测定、食盐中钙和镁离子的测定、食盐中碘含量的测定及食盐中硫酸根离子的测定等。下面以其中一个具体任务“食盐主要成分氯化钠的含量测定”为例进行说明,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采用的六步教学法分别是资讯、策划、决策、实施、检查及评价。

第一步:资讯。即收集各方面的资料。鉴于学生的特点, 如果安排查找的内容过多, 学生感觉压力大, 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 所以安排查找的资料应该是学生借助现有资源比较容易查到的。这一步布置的是查找测定方法的国家标准及测定时所用试剂的性质、注意事项。学生可以借鉴的资料有各类纸质资料, 包括下发的教科书、实验书、图书馆可查到的资料, 还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国家标准及相关资料内容。查找的内容虽然不多, 但是都很关键, 与将来的岗位工作密切相关。例如, 通过查找国家标准, 可以强化学生的“标准”意识, 使学生了解每一种成分的测定都有相应的国家标准, 将来工作也要遵循一定的标准。还可以强化“安全”意识, 无论在测定时使用何种试剂, 都要了解该试剂的特点, 有无毒害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例如, 本次测定要使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 一方面, 所使用的药品硝酸银比较昂贵, 另一方面, 硝酸银见光会分解而且会与氯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沉淀。了解了这些知识, 学生在配制硝酸银溶液时就会注意避免浪费药品, 将配好的溶液储存于棕色瓶中, 放置在不会被阳光直射的地方。在使用硝酸银溶液时, 注意使用棕色滴定管, 不要洒落, 在洗涤盛放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滴定管时, 要先用蒸馏水冲洗再用自来水冲洗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都可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策划。这一步主要是组内讨论, 教师加以引导。需要完成的任务一是参照国家标准、实验书、教材等资源明确方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材料, 学会根据资料总结测定方法、测定原理。根据测定的成分, 本次测定采用沉淀滴定法, 教师引导学生对沉淀滴定法进行复习。沉淀滴定法有三种, 即莫尔法、福尔哈德法、法扬司法, 针对被测定成分的特性, 参照国家标准, 可选择莫尔法进行测定。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详细复习莫尔法的原理、所需标准滴定溶液、测定条件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通过完成这一子任务, 使学生将测定与前面所学的化学分析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复习巩固, 弄清楚原理及测定方法, 为后面的实施打下基础。需要完成的任务二是确定具体操作步骤, 即学生根据测定原理参照国标列出详细的实施步骤, 除了完成测定的步骤, 还有试剂的准备和仪器设备的准备。试剂的准备要求每组能够归纳所需试剂, 根据测定的人员计算出全班测定需要的用量, 并列出配制方案。仪器的准备除了列出测定用的仪器外, 还要列出配制试剂时所需的仪器。这一步完全与岗位工作挂钩, 通过练习可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从容地参照国家标准安排实验并完成测定。

第三步:决策。在学生明确了测定方法后经过组内讨论确定实施步骤。这一步各组依据方案进行陈述讲解, 教师进行点评, 确定最后的方案及步骤。在课程进行之初, 学生列出的方案往往是不完整的, 或缺这缺那, 或试剂的用量计算不正确;让学生陈述方案时, 有些学生不会表达, 辞不达意。通过不断练习和改正错误, 学生不但锻炼了表达能力, 而且通过教师引导及组间讨论纠正了不足, 完善了实施方案, 也学会了如何确定具体的实施步骤。通过这一步, 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测定方法、测定原理和测定方案, 达到熟练掌握化学分析知识的目的。

第四步:实施。即在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中, 学生按照测定方案用规范动作完成测定, 教师进行指导, 测定后学生要进行数据处理, 给出结果报告。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分析操作技能, 并不等于操作动作都达到了标准要求。很多动作还需要规范, 需要多加练习。单是一个简单的称量动作, 很多学生就做不到用减量法三次即达到称量要求, 可见操作技能要不断练习才能达到一定水平。在实施过程中, 学生还要谨记各种试剂的特性及在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这些都是最后评价的依据。通过这一步的实施, 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进一步锻炼, 规范了动作, 提高了操作水平, 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了所用试剂的特点。这些都可为学生将来达到中、高级分析工的基本操作要求, 取得职业资格奠定良好的基础, 也可为学生成功就业增加筹码。

第五步:检查。即根据测定结果进行检查讨论, 包括对自己的几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进行检查, 将最后结果与参考结果加以比较, 找出差距, 进行改进。本次食盐含量测定结果参考值为≥98.5%, 而学生的测定结果普遍高于该参考结果, 有的学生甚至超过百分之百。经过集体讨论及教师帮助分析, 最后明确了主要原因是在准备试剂中出了差错, 基准试剂Na Cl应该先进行灼烧恒定再进行标定, 这一步学生没有提前处理, 导致测定数值偏高, 在进行改进后终于得到了正确的结果。通过检查讨论,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 也提高了规范意识。

第六步:评价。教师根据前几步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对于在实施过程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演示讲解, 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只有通过反复的纠正练习, 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提升。本课程定位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进行评价时除了操作技能考核评价之外, 还有学习小组互评和综合评价。依据操作技能考核评分表、学习小组互评评分表及综合评分表进行考核评价。操作技能评分表主要根据动作规范程度、安全卫生情况、数据处理与报告几方面进行考评, 由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 此部分权重为25%;学习小组互评评分表主要根据工作积极主动性、团队协作、贡献大小、成果汇报等几方面进行考评, 由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 此部分权重为25%;综合评分表根据学习态度、操作水平、综合职业素质进行全面考评, 由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共同完成, 此部分权重为50%。

通过这门课程的讲授, 笔者感觉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 对每一个任务, 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为了完成而做, 而是积极主动地思考, 从开始不会设计方案到能够彼此指出错误、挑出毛病, 从不看原理、只看步骤到能够明白地讲出原理, 从以前“毛手毛脚”到能够彼此提醒该注意的事项, 从以前只是去做到能够提出问题, 普遍有了长足的进步。当然, 这种教学方法还需要完善, 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形成高职教育自己的特色, 以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2]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114.

[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94-102.

[4]姜大源.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论:属性、冲突、定位与前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 (9) .

[5]黄一石, 乔子荣.定量化学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193-203.

[6]胡伟光, 张文英.定量化学分析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150-155.

综合实训课 篇2

一、教师要求

1、教师要熟悉实训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训设备的使用和注意事项、实训内容、过程及考核方式。

2、教师根据实训课题尽量应用项目化教学设计实训过程,一般应包含以下过程:

a、给学生讲解本实训课题意义及要求,并进行理论引导。

实训前,要求学生对实训课题的相关理论进行准备。课根据实训课题准备6—8个问题,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回答问题。教师指导、提问讲解。

b、教师讲解实训课题目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以及学生要达到的程度。c、教师讲解、示范实训步骤。

d、指导学生训练。

e、教师进行项目考核。

f、指导学生写出实训报告,并批改。

g、结束课题,教师进行总结。

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人身安全,实训设备安全。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实训学习过程。

二、学生要求

1、学生在进行进行实训课之前要按照实训课要求进行分组。每一个实训室要有一名组长,主要负责协助老师进行本实训室的相关实训内容。领每一个小组要有一名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实训纪律、卫生、协助老师和组长完成实训课题。

2、纪律要求

a、来实训室上课时要带上相关资料。例如:《过程检测仪表》、《过程控制仪表》、《过程控制系统》。

b、实训室必须要穿工作服。

c、设备及物品摆放整齐。

d、考勤

e、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

3、卫生

a、实训老师和组长根据情况进行卫生区域的划分。

b、每次上课前要打扫各自的卫生区域主要是擦各自的试验台和实训设备。

c、放学后要对实训设备进行整理,摆放整齐,打扫地面卫生要拖地,擦干净设备。

4、实训课程

a、熟悉实训内容,课前要复习。

b、老师讲解实训课题意义、内容、方式方法。

c、老师讲解课题示范。

d、个人练习。

e、实训完毕后要有实训数据和实训结论。

f、完成实训报告并提交。

5、实习日志

a、每天实习完毕后,要写出实习日志,并于第二天上课前交个组长。

b、实习日志字数不少于300字。

钳工实训课教学探讨 篇3

【关键词】技校;钳工操作实训;教学过程

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操作,发展认识的过程。怎样提高技能实训课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技校老师探讨、研究的主要课题。作为一线的实习老师,在理论方面是学生的老师,在实训方面是学生的师傅。那么实训课该教些什么,怎样教,如何才算教得好,怎样让学生对本专业感兴趣,怎样让学生学好,考虑这些问题是必须的,也是很现实的。

一、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发自内心愉快的情绪支配下克服困难,集中注意力学习知识技能,并在稳定而乐观的情绪中增强活动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技能实训课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情绪转换,随时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饱满的情绪之中。

1.1、身临其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探求真理并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学习兴趣又是在好奇心、求知欲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在实训课开始前,就要做到这一点,创设一定的情境,能让学生亲身体验比用口头解说要好得多。

1.2、培养“我能”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系统的实训以前,老师先鼓励并带学生去作简单有代表性实物,鼓励学生只要好好地学下去,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赶上和超过老师,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培养“我能”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精心备好实训课

实训指导教师的备课工作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是:备教材,备方法。

2.1、备教材

正确理解实训大纲和实训教材,是实训指导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教师要根据实训大纲和实训计划的要求,确定实训内容;要反复阅读教材,吃透教材,从教材中提炼出:论点、论据、概念、观点、层次逻辑,同时,应阅读一些参考资料以补充教材内容;要熟练掌握动手操作内容,从中归纳出:方法、步骤、动作要领和技巧及注意事项。要确定实训目的,确定学生在理论方面应掌握哪些内容,如概念、原则等,在实际操作方面应学会哪些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

2.2、备教法

教法即教学方法,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好的教法可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聪明智慧的结晶。掌握一套好的实训教法是实训指导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

三、规范实训课教学过程

一个成功的实训教学过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操作,还要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组织这一过程,是决定钳工操作实训能否达到预定目标的关键。一个完整的钳工实训教学过程,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每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和目标都必须合理把握。

3.1、进行实训前的考勤

在钳工实训课教学中,当学生进入实训场地,教师首先要进行考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点名”。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很小、且程序化的过程,但由于钳工训练场地比较分散,这个环节就显得尤为必要。

3.2、对实训内容进行工艺分析和操作示范

钳工的实训内容,很多情况下是加工一个具体的零件,此时,就要对该零件的加工工艺进行分析。教师应当逐步引导学生自己编排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工艺以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操作、示范并讲解实训内容,以使每位学生清楚地了解训练的重点和难点。

3.3、强调实训安全与注意事项

在工艺分析和操作示范过程中,学生已经对所要学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实习教师应立即引导学生对实训安全和注意事项进行思考,这是实训课中非常关键和重要的部分。实习教师介绍实训所用工量具、刀具和设备的名称、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使用注意事项,并通过示范操作再次强调安全操作规范。

3.4、布置实训操作的具体内容

当分析、示范、强调之后,学生进入操作练习之前,教师要先对每位学生布置任务。任务一般以书面形式为好,如按图样要求完成具体零件的加工。并做到分工到人、记录清楚、明确任务,便于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点评。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倡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竞争,以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训练。

3.5、进行个别的辅导

学生在接到任務并分别进行操作训练后,即进入个别辅导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注意观察学生对操作要领的掌握程度,必要时要及时终止操作,消除不安全因素,确保实训操作安全。对个别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发现后要立即进行教育,并给予学生一个正确的操作示范,以强化教学效果。对极个别后进学生的散漫表现要给予批评,督促其完成任务。

3.6、对任务完成情况点评

每一位学生主动完成了所要求的实训内容后实习教师一定要进行必要的点评。实习教师应以激励、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的思想,重点对本次实训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点名表扬,特别是对表现好的后进生。教师在点评过程中切不可过于严肃、教条,尽量做到轻松、活跃、人性化,要把这个过程作为师生感情交流的平台,以促进下次实训教学。同时,应对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分析,避免学生今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3.7、整理清扫实训工位

在点评结束后,实习教师应立即安排学生对实训设备和场地进行维护、整理和清扫。具体要求是学生在教师安排、监督下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对工量具进行整理并使其恢复到初始状态,对场地进行清扫。

3.8、进行实训小结及布置实训作业

这一阶段是实习教师就当天的实训内容结束后进行实训小结并布置实训作业的过程。实习教师重点就本次实训报告的内容和写作要求进行说明。这也是学生回顾总结本次实训的重要环节。

探讨、研究技校学生实训课的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但是,作为一名技校教师应从专业实训课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源特点,注意积累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中心,不断提高技能实训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钳工技能训练(第四版)2005年出版

[2]机修钳工技能训练(第二版)2005年出版

[3]机修钳工工艺学(第二版)2005年出版

[4]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机械工程,2002(3)

[5]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石油机械,2002(11)

综合实训课 篇4

一、课程实行过程考核评价的必要性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属于会计专业的核心技能课, 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相应岗位技能的培养。在模拟实训中, 学生要完成财务主管、出纳、会计等岗位的实训工作, 从而巩固会计、财经法规、税务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熟悉相应岗位的业务操作, 懂得经济业务的核算流程, 能独立处理一般的会计业务, 为将来顺利从事相关的工作积累实践经验。但在考核上, 如果没有过程考核, 仅仅是采用以往的期末终结性考核, 或者是依靠实训教师把相关的凭证和账簿等收集上来检查, 那么每个实训岗位任务的完成质量就得不到保障, 同时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都得不到来自教师、同学等多方面的评价、指导, 也看不到自己的进步与发展, 更无法获得在实训过程中所带来的丰富多彩的岗位工作体验, 有些学生甚至为了完成任务, 在实训结束前匆忙借同学的凭证和账簿抄完就了事。因此, 改变考核评价的方式, 使综合模拟实训课变为相当于一个岗位实习的过程, 通过过程考核评价, 以职业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实践中形成, 从而使校内的模拟实训课也能达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效果, 更好地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和发展,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过程考核评价的建立与实践

过程考核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 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 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并将考察和评价的结果作为评定学生课程学业成绩的依据。它注重学习过程的控制,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能激发学生自主的探求精神, 合作的学习态度, 是一种多角度, 全方位的考核评价方法, 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学业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获得的发展。

(一) 过程考核评价目标的建立

评价目标是依据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相关的岗位工作要求来建立的。考核评价的目标应具体、清晰, 具有可操作性, 能够准确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评价的依据, 也能为学生的实训活动提供向导;由于是模拟实训课, 因此考核评价目标的制定最好能与行业标准相衔接, 做到在考核评价的同时, 也规范了学生的专业技术。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的过程考核评价目标按岗位设置评价表, 每一个岗位的职业能力目标就考核的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评价, 小组的成绩就是个人的成绩。

1. 设置实训岗位

实训岗位可根据实训课程的内容、专业培养目标、或者参考企业的做法来设置, 它是制定岗位评价表的前提, 目前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中, 可设置以下多个岗位:财务主管、会计、出纳、业务等, 而在会计工作岗位下又可以再设有成本核算、审计、总账等业务岗位。但由于是校内的模拟实训课, 跟企业的顶岗实习毕竟存在着一定差距, 同时如果实训岗位过多、过细, 一名实训教师就很难应对管理学生和课堂。因此本次试验班的模拟实训课只开设了财务主管、会计、出纳三个工作岗位。

2. 确定评价主体

多元主体多角度的评价需要教师、学生甚至是行业专家的共同参与。实训教师是模拟实训的指导者, 也是考核评价的主体。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是考核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评价自己和别人, 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内化的目的。而行业专家参与评价在模拟实训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却有一定的难度, 毕竟他们不是专职教师, 也不是指定的岗位实习导师, 在考核时间、地点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性, 因此只能通过行业专家制定的行业标准和规范性要求, 间接地参与评价。另外在考核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选出一些学生担任特定职能参与评价, 如银行职员、供应商、采购商等。

3. 制定岗位考核评价表

岗位考核评价表以模拟实训所开设的岗位来制定的, 每个岗位都分别从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以及能力与素质三个方面来进行岗位考核评价。其评价的目的在于全面考核学生的岗位实训情况, 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规范的业务操作, 并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进步与发展, 最终形成职业能力。情感与态度、能力与素质对于每一个工作岗位, 其评价的标准基本上是相同的, 知识与技能则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其评价目标有所不同, 下面以出纳工作岗位为例制定岗位的工作评价表 (见表1) 。

4. 制定综合评价表

综合评价表 (见表2) 是小组里的每一位学生在进行了轮岗实训后, 把在每一个岗位上获得的评价结果填写上去, 是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的最终评价结果, 小组的综合得分也就个人的得分, 其评价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体现出的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

(二) 过程考核评价的实践过程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是模拟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 教学内容包括中职学生应掌握的相关经济业务及其业务流程。学生以分岗位进行模拟实训, 将班级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 一个小组3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在财务主管、会计、出纳三个岗位上轮岗实习各一个阶段, 以便全面掌握经济业务, 提高不同会计岗位的业务技能。

1. 岗位评价

每一位学生在模拟实训过程中, 在每一个岗位轮岗实训时都有一张相应的岗位评价表, 记录该学生在岗位实训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每一位学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实训一段时间, 完成一定量的经济业务后, 就进行阶段性岗位评价。情感与态度、能力与素质两个方面是根据学生平时在课堂实训的表现来确定的, 包括了实训前准备、实训纪律、专业素养、问答表现、团队合作、相互沟通、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等情况来进行评定, 以上这些都会在岗位评价表中详细地记录下来。并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方面组成。知识与技能的考核是以学生完成经济业务的质量来确定, 包括开账、经济业务发生时业务流程的讲述, 单证的传递、凭证的填写、账簿的登记、以及业务操作过程的正确性等, 这项主要由教师评价为主, 同时还包括了由教师指定的担任银行职员、供应商、采购商等特定职能的学生所作出的评价。

2. 小组综合评价

每完成一个阶段的模拟实训, 也就是完成一个岗位的工作后, 小组的3名学生就要进行一次小组综合评价, 把小组3名学生在各自岗位上所获得的成绩填在小组综合评价表上, 就组成了小组的一个实训阶段的综合成绩。综合评价除了填写成绩外, 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必须总结自己这一阶段在该实训岗位的学习情况, 包括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以及有什么创新的想法, 都要与小组成员分享, 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 为下一位轮岗实训的学生提供经验, 也使下一阶段小组合作实训完成得更好。最后在各小组内部总结后, 每一个小组的财务主管都要在全班学生面前作小组总结发言。模拟实训结束后, 实训教师把小组在三个实训阶段所取的成绩进行汇总, 取其平均分, 同时还要给出教师评语, 评语以正面评价为主, 对学生取得的成绩与进步给予鼓励和表扬, 存在的不足应予以正确的指导。

三、过程考核评价取得的实践成效

(一) 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虽然是校内的模拟实训, 但由于采用了轮岗实训, 团队合作的形式, 体现了职场中职员之间的相互协调、合作与竞争, 每一位学生都把自己当作是企业的员工,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希望争取到好的表现, 每一个小组都看作是一个团队, 都希望在效率与质量上创造出好成绩。通过过程考核评价,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等职业素质, 为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增加实践经验。

(二) 提高了学生的实训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采用过程考核评价方式, 学生不再出现平时懒散, 期末一搏的行为, 因为学生平时在课堂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都是考核的内容, 都会被实时地记录在评价表上, 不但涉及自己的成绩, 还影响团队的成果, 而且仿真性较高的分岗位模拟实训, 让学生感受到与以往课堂气氛的不同, 有一种亲历工作的感觉, 学生非常注重考核评价的成绩及其自己与团队的表现, 因此都积极地参与到模拟实训中, 虽然实训的成果要在期末才能呈现出来, 但过程考核评价着重于学生平时的表现, 着重于实训过程中的进步与发展, 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只有做好过程中的每一步, 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三) 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通过过程考核评价, 以规范化、专业化的评价目标来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 引导学生的实训活动, 让学生关注自己的专业知识、行为习惯、业务素养, 关注自己的成绩与进步, 使模拟实训也收到了类似于企业顶岗实习效果, 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 都能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提高了自身专业知识的实践性。同时通过过程考核评价, 培养了不少在技能操作方面优秀的学生, 在学校技能竞赛选手的选拔中, 实行过程考核评价的试验班的两名学生脱颖而出, 代表学校参加全市中职技能竞赛手工会计核算的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过程考核评价在中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的教学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不断完善, 如考核评价的目标应更加细化和规范;岗位设置可更加合理;作为实训教师, 最好能有企业实践的经历, 这样就能把在从事专业工作中所积累的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在过程考核中充分运用, 实现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2]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实训课教学反思 篇5

11月17日星期四,是电子装配公开课,在接到开课通知之后,我一直积极准备,包括课件制作、视频选择下载、套件安装、数据测量·····希望等到开课这天不要出差错。事实上,这节公开课从整体来看中规中矩,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但是在处理课堂上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

一、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

这节公开课讲的是555电路,本来应该在电子技术讲完理论知识之后再讲的,事后才了解到,电子技术老师没有讲到该内容。所以在此情况下,应该先安排理论课,把理论知识讲透,再动手实践。或者将需要的理论要点提取,作为实践操作的工具。否则又要面面俱到,又要考虑时间因素,反而让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措。

二、教学过程是“教”和“学”,紧密联系的过程,“教”的时候,不仅需要密切关注学生“学”的进度,而且要保证“学”的质量。

在授课过程中,我只考虑到怎样“教”,怎样使学生觉得有趣,怎样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怎样帮助学生学会测量、学会焊接、学会装配这些技能。但是学生由于距离投影太远,看不清课件这些小的问题却忽略了。因此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怎样讲解知识,怎样我会看的清,学得快”

三、学会关心学生,学会管理课堂

在这次课中,学生拿到套件后十分兴奋,一直窃窃私语,影响教学效果。课后我觉得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一个组长管理五六个人,这样比教师一个人管理二十几个,三十几个人效率高得多。

四、落实“5S”,实现规范化

这次公开课一上课,学生将工具箱、套件、书本等等一股脑地放在试验台上,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平时上课我也对学生提过进实训室的要求,但是没有次次提。由于老师的不重视,学生也会不放在心上。

在布置学生检查元器件好坏的时候,要求学生在完好的器件后打“√”,但是巡视一下,发现很多学生没有按照要求做好。如果长此以往,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也会马虎了事,不能严谨。尽快端正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学习工匠那样精益求精的专研精神,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如何上好平面设计实训课 篇6

一、目前中职学校平面设计实训课存在的问题

1.实训课教师缺乏企业经历和实战经验

平面设计实训课之所以无法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师资问题是一个主要瓶颈。中职学校的教师大部分都以教学为主,很少有机会参与企业项目。青年教师通常一毕业就到学校教书,很少有工厂经历、企业经历,很难结合项目、结合实际来进行教学。老师自己都没有做过项目,怎么带学生做项目?因此,丰富教师的企业经历、实践经验是确保实训课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途径。

2.实训内容与企业需求脱钩

目前中职学校的平面设计实训课一般是老师给学生一些案例,让学生去做。这种教学方式本身就存在缺陷,学生拿到的往往是现成的案例,缺乏对项目策划、市场运作等环节问题的考虑,对项目产品的整体性把握不足。而且,在完成的作品中,学生自己的创意或者自主完成的部分也很少,即使有一些好的作品也往往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平面设计的灵魂是作者的创新意识和创作的思路方法。目前的中职教育过于强调软件本身的学习,而忘记了学习软件的目的。软件只是工具,如果不懂设计,最终将会被市场所淘汰。

3.实训过程缺乏对综合素质和职业意识的培养

中职生在校期间大都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就能找到好工作,甚至部分老师也有这样的思想,因而忽视了对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所需的综合素质的训练和培养。

中职生的学习大多是被动式的学习,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没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当面临就业时才发现自己好像什么都学了,但是又什么都不会;好像什么岗位都可以去,但又什么工作都做不好,对“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毫无头绪或仅有初步想法。缺乏对行业特性的了解,对岗位的认识模糊。一些刚毕业的中职生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缺乏“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情感,稍有不如意就立即跳槽,结果一事无成。这些都说明中职生缺乏主动的职业意识。

二、如何上好平面设计实训课

基于以上对中职学校实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上好平面设计实训课应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1.精选实训内容

实训内容的选择是上好实训课的起点。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是实训的核心。教师应该在充分考察市场的前提下,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实训内容。实训内容切忌贪多贪大,更不应片面强调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基于平面设计行业的特点,内容的设置不应一成不变,而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升级。平面设计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不仅需要技能,更需要创新意识和艺术审美,因而在实训内容的选择上还要体现出开放性、创新性。在实训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而不是用技术去禁锢学生的思维。

2.突出技能的实用性

实训课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因而实训课要摒弃冗长的理论,将重心放到实用性上来,企业不需要的不讲不学,企业需要的多讲多学。例如,人像“磨皮”是平面设计中极为重要的技能,但所有的官方教材均采用滤镜、混合模式等方法实现,费时费力。而婚纱影楼一般用第三方外挂滤镜实现,效率高。那么教师完全有必要在实训课中加强对第三方滤镜的教学,从而切合市场需求。

3.运用多元化的实训教学方法

平面设计专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实训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广阔的空间,使实训过程充满自主性和创造性。

教师可以根据先前的市场调研,精心策划一些实用性强的实训项目,让学生进入特定的模拟商业情景,通过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提高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在实训的中后期,要开展岗位模拟、团队合作等活动。岗位模拟给学生开辟仿真的工作空间,促使学生以员工的姿态参与到平面设计项目中,完成从旁观者到主导者的角色转换,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交换不同的岗位,扮演不同的角色,了解项目从立项到市场运作的整个流程。通过多元化的岗位模拟体验,把专业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协作能力以及团结互助的精神,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团队中都能得到充分锻炼。

4.加强实训过程的管理和考核

平面设计实训课不能只看学生最后做的作品,而应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过程的管理监控上。例如,师生可以合作,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成长日记。这样一来让学生对已学知识和技能进行了梳理总结,二来增强了学生的阶段成就感。等一学期(或一学年)平面设计实训结束的时候,学生的成长日记就是他们最有价值的财富,既构建了知识技能框架,又为以后的反思提高提供了资料。

教师在注重实训过程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过程的考核。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在期末集中进行,而基于过程的考核则在每一个实训项目完成的时候立即进行。过程考核的内容要尽量贴近企业实际,把岗位需求作为考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过程考核使学生的训练目标更为明确,学习积极性也更高。

5.在实训过程中加强职业意识的渗透

职业意识对中职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良好职业意识的中职生,会按照未来的岗位要求加强训练,有的放矢,增强就业实力。而职业意识淡薄的中职生,往往不能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毕业后不能顺利就业或就业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适应岗位。因此,教师应在实训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多渠道、多途径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的教育与培养;为学生营造平面设计行业企业的文化氛围,让他们身处其中,接受熏陶。将职业意识教育渗透到实训教学环节中,进而促进中职生职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增强他们的就业实力。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尽管上好平面设计实训课需要多方共同的努力,但教师走出校门,去呼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是其最为核心的要求。

综合实训课 篇7

2009年以来某学院给网络传播学专业的大四学生开设了网络综合实训课,该课程旨在把学生三年来学到的专业知识、技能通过制作一个达到上线标准的专题网站来有效地反映出来。而学生们虽然在之前的课程中做过网站,但是这些网站无论从内容、设计还是功能均未达标。

一个专题网站的诞生需要经历以下阶段:网站策划——网页设计——内容采编——网站制作——网站上传。每个阶段都非常重要,需要专业教师来指导,于是我院组织了一支由网络新闻采编专业教师、网页设计制作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师团队来共同指导学生。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教师团队采用支架式教学法,制定了一系列的学习任务,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帮助他们缩短现有知识技能与目标知识技能之间的差距,最终完成达标的专题网站的制作。

1 支架式教学法的理念

(一)理论基础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

(二)支架式教学法的内涵

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Ⅲ)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建构主义者正是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作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要的,也就是说,该框架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因而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网络综合实训课中的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与目标知识技能水平之间也存在一个“最邻近发展区”。教师团队事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把专题网站的制作任务进行分解,按照专题网站生成的步骤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得学生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最终达标。

2 支架式教学法在网络综合实训课中的实践

本学期给08级网络传播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这门课,他们之前学习过新闻采编、网页设计、图像视频处理等知识。教师团队先将学生进行分组,4~5人为一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考勤和联系指导教师。本文介绍如何利用支架式教学法在《网络综合实训》课程中进行教学探索。

2.1 教师搭建脚手架

如前所述,学生虽然在之前的课程中做过网站,但是这些网站还未达到上线的标准。即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与目标知识技能水平存在差距。教师就是要找到这些差距并将其分解,形成概念框架。而概念框架需要合适的教学过程将其串起来。此时适逢学院的网站改版,需要大量的内容填充。于是教师将学生们安排到院网站,要求每个小组为院网站制作一个达到上线标准的专题网站。

教师给学生小组安排了任务,并将按照网站诞生过程将任务逐级分解,形成“脚手架”。届时教师在学生实践中指出各自的不足,再进行指导帮助。

2.2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教师给每组安排任务后,每组自由选择一个网站主题,上网查询相关主题的内容,接着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收集到资料,确定本组要制作的网站主题,并构想网站内容,撰写一份网站内容策划书。然后每组把策划书做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形式,上台演讲,教师团队和其他组的学生组成评审团,给策划书提出中肯意见。最后各组根据评审团的意见调整策划书,确定要做的专题网站。

2.3 学生自由探索,教师团队指导

当网站的主题、内容确定后,下面就要设计网页;接着采编网站内容;然后创建站点,制作首页、各分页,检测一下网站能否正常运行,合格后上传到网上。这是制作网站的步骤,也是各小组制定进度表的依据。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团队分工按阶段指导学生,找出学生现有的水平与当前的网站要求还存在多大差距,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信息内容、设计风格和功能设置才是适合本组的网站主题的。比如网页制作的专业老师一开始列举一些网页案例让学生了解网页应该如何进行布局排版,什么样的布局方式是适合网站主题的。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的创意很好,但是却不符合网络规范,这时候教师就要给学生分析此布局为何不好,提示学生可以怎么改。通过有针对性的分析讲解,学生能够很快掌握网页制作中的关键知识点。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加以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发展。随着任务的推进,教师的引导应逐渐减少,使得学生最后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登。

2.4 学生协作学习

任务确定后,各组内部分工协作很重要。在实践教学中,组内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定期召开碰头会,介绍各自的工作进展,分享他人的经验。教师团队可以不定期地参与各组的碰头会,了解各组网站的进度;指导学生完成专题,在学生出错时及时提示,使他们少走弯路;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讨论交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制作专题网站过程中小组内部强调团队合作, 提倡知识共享。争取每位同学都有任务在做, 都有经验可以跟其他人分享。小组成员要密切合作, 要多交流, 多讨论。每位同学都参与专题网站的制作, 都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

这样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有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5 师生共同评价

在各组完成各自专题网站后,教师可以邀请业界专家、专业教师和学生们一起来来评价成果。在实践教学中,邀请了部分当地网站的负责人、从事网络研究的学者,和教师团队成员以及各组学生一起评价各组制作的网站。

而对于单个学生的评价,还要结合实训期间的考勤、在小组协作中的贡献来打分。

这样学生通过比较进行自评和来自业界专家、专业教师及小组成员从不同的角度的评价,了解到自己的不足,确定自己今后学习努力的方向。

3 结束语

支架式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搭建知识框架,帮助其缩小现有水平与目标水平之间的差距,直至达标。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搭建的“概念框架”自主学习,主动进行意义建构。这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另外采用支架式教学法还能 帮助学 生尽早地感受网络媒体的工作氛围,让学生感受一下在网络媒体自己能从事哪些工作,工作的强度如何,工作中怎么与同伴合作。这样的实践将大大地缩短学生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磨合期,使得学生能够快速地融入企业的团队中,使学生做到“毕业即能上岗”。

参考文献

[1]李羽羽.3DMAX课程中支架式教学运用初探[J].教育信息技术,2011(1).

[2]支架式教学[EB/OL].(201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92765.htm.

创新实训模式上好电工实训课 篇8

中职学生的现状大家都比较清楚,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于一些家长来说,把学生送到学校来不是来上学而是当托儿所,家长没有目标,学生当然也就没有了动力。也有个别学生是为了某专业而来但学习方法不对,往往事倍功半,学习效率很低,学习不得要领,总想进行动手操作,但实际操作起来又暴露出很多问题,如缺乏自信、 做作业应付了事,满足于一知半解,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学习毅力,一遇到学习困难就“缴械投降”,而不惜把时间用到玩手机、看小说、打游戏、谈恋爱上面。针对这些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指导他们明确的学习方向,教会他们自学的方法和手段,鼓励他们发扬刻苦耐劳的精神,激发他们在学习中产生的火花。有针对性的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自觉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看到自已的希望和努力的方向,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鉴于这些情况,如何才能上好电工实训课呢?我沉思良久,自觉才疏学浅不敢多言。但为了学生,为了家长,也为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又不能不说。我们是一所县级职业中专学校、国家级,有二十多年的办学经验,经过多年的不断投入,电工实训室已经初具规模,基本上可以满足我校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但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电工电子技术理论与实训都是我一人带。这让我早早就体会到了“双师型”老师的待遇,既教实训又教理论又管理实训室,在这一片小小的天地之中,自己可以 “为所欲为”,没有交流者,没有沟通者,我很寂寞,一直是一名孤独的行者,默默前行。没有升学的压力,没有课程的压力,在这儿更多的可以体现“教无定法”,可以更多的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去突破。

经常说要因材施教,我认为在职业教育中更是如此。职业教育不能一锅端,要区分对待,有些同学要让“学会”,有些同学要让“跟上”,有些同学“管住”即可。想让所有同学都学会也需最后只能是竹蓝打水一场空,什么收获也没有。有时我在想与其说我们是在教学不如说我们是在 “挽留”,再多学点吧,再多学点吧,我可爱的同学们。

传统的实训是分组进行,学生一哄而上,既浪费资源、效果有不理想,一部分喜欢操作、喜欢学习的同学也被不良实训氛围带坏,同时实训课的管理也是一个大问题,一方面学生包怨实训课时太少,另一方面对实训课又不珍惜,不让他上、想上, 让他们上又不好好上,针对这一情况,我建立了竞争上实训课的机制:先布置任务,然后完成理论学习,通过简单理论测试的同学进入实训,同时让先学的同学带领后学学生实训,如此反复、分批实训。这样做有好处出有缺点。好处不言而喻,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一种强烈的竞争意识,可以提高实训效率,让一部分学生学会学精。但也有一定的缺点:由于分批实训导致一堂课需要两个阵地,一批在实训室操作另一批课堂学习理论,这就要求管理要跟上,否则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一方面要培养一批管理能力强的班干部参与到课堂管理中,同时作为老师要不辞辛苦、要多跑、多了解、多沟通,要有重点,但也更要两个阵地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下面我以照明电路安装实训为例说明一下我对电工实训模式的创新。

首先为了与生产实践接轨我校自制了照明电路实训板,方法很简单 :在一张木工板上掏孔放上线盒,然后把线盒之间用线管连接起来,为了增加穿线的难度,特意布置了几个用弯簧弯成直角的线管,这样更加接近生产实际。

其次我把照明电路安装实训分成三个实训任务来完成:1、电表,空开,一开一灯的安装;2、一开两灯,一开五孔的安装;3、双开,一开双控的安装。

具体实训时我先让组长操作,其它同学继续原理图、接线图的绘制。组长选取学习较好,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先让他们实习,包括剥线,接线,绝缘层的恢复等等,这时必须亲自指导,标准操作。在他们实训时其它同学也要进行管理,这时我选取两名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强的班干部协助。让他们进行分组讨论学习绘制原理图、接线图,为下一批实训学生的选取作准备。一般情况下,一个实训任务一课时即可完成,在检查验收合格后,可以进行下一批学生的实训,下一批实训学生在各组中根据理论掌握的好坏选取,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实训课的效率。这一批学生到实训室后由组长带领进行实训操作, 自己监督指导。我校实训室有四块电路实训板,一个实训任务可以分为三批完成, 虽然课时多了一点,但实训效果比较不错。首先可以保证十几个组长每人至少多做一次,这样可以确保他们学会、学精,实现与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可以直接“拿得出手”。对于一大批不喜欢学习理论,学习基础不行的同学通过实训先后的选取, 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基本上也可以保证他们“学会”,对于不喜欢学习也不喜欢实训的同学安排到最后进行,让他们对于照明电路有一定的了解,督促他们在组长的协助下完成实训任务。

另外在日光灯的安装实训、电工仪表的使用教学中我都用了这种分批实训的方法。

这就是我对实训课的一个创新:变分组实训为分批实训。以时间换质量,虽然实训时间有点延长但实训效果很好。我试验一年多后,受到了各方的好评,本专业其它课程实训也相继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

高护集中实训课改革探索 篇9

1 教师团队对学生团队的训练

1.1 传统实训课教学模式和缺点

传统实训课教学采用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通过简单配合, 对全班学生进行集中实训的模式。其缺点是: (1) 教师少、学生多, 即“点”对“面”的训练, 且训练内容简单重复, 无法有效组织系统性、综合性训练, 实训效果不佳。 (2) 不能有效开展动态实训, 学生兴趣不高。 (3) 不能全面客观评价全体学生, 整体实训效率不高。 (4) 实训课组织管理较混乱, 实训秩序和纪律难以维持。

1.2 教师团队对学生团队训练的实训课教学模式和优点

现将“点”对“面”实训改为“面”对“面”实训, 即教师团队对学生团队训练模式。其优点是: (1) 教师团队组成结构合理, 成员分工协同, 能较好执行由低到高、由简单到综合的实训项目, 使系统性和综合性训练得到有效保证。 (2) 由静态实训向动态实训转变。如在铺床练习中, 教师扮演病人或其家属, 以正反角色 (配合及不配合) 出现, 既能考查学生铺床操作, 又能考查学生团队应对意外情况的处置能力。 (3) 能够较全面地评价学生实训效果。教师团队能够有效观察和记录学生团队实训状况, 并对学生团队成员作出客观评价。 (4) 不同教师团队与不同学生团队分组实训, 不会出现实训课学生纪律混乱局面, 有利于实训课管理。

实践证明, 改进后的实训课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保证和提升实训效果。

2 改善教师团队结构, 技能与素质训练并重,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1 发挥语文教师的作用

在角色扮演动态训练中, 设置护士与病人及其家属、医生与其他医务人员语言交流时语态、语气、形体等要求, 以及护士在病历记录、医疗文书、医务工作交流中规范用语要求, 由语文教师对其进行评价, 注重学生人文和职业素质培养[1]。通过3年的实训教学改革, 实习医院对学生的好评率逐年提高, 不仅有利于专业和学校长远发展, 也有利于学生个人全面发展。

2.2 发挥校企合作医院工作人员的作用

各实习医院护士长及资深护士的参与, 对学生今后在该医院的实习乃至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使学生的实训态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对实训的认知度与积极性显著提高;同时引入医院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护理理念, 淘汰实训项目中的过时内容。

实践证明, 通过合作医院工作人员参与, 使得实训更加符合医院实际工作要求, 学生积极性提高, 实训效果更佳。

3 开展以实际护理工作过程为主的训练

3.1 实训以实际护理工作过程为主

传统实训中针对某知识点和操作点的实训较多, 现将知识点、操作点与职业素质要求点有序联系起来, 进行以实际护理工作过程为主的训练。如设计内科 (外科、妇产科) 某病例病人的护理。首先, 学生团队在教师团队指导下搭建模拟病房、护理值班室、配药室和药房, 学习了解医院相关科室工作职责。其次, 设计实际护理工作过程训练项目, 如交接班签名、换装和妆容、查房、护士日常工作 (量血压、量体温、测脉搏等) , 以及正确记录医嘱、领药和配药等连续的护理工作过程。实践证明, 这种根据医院实际护理工作设计的实训项目, 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特别是学生的实习和工作能力。

3.2 实训项目训练以角色扮演法为主

(1) 在模拟医院真实科室环境中, 由教师团队扮演医生、病人和其他医务工作人员, 实训过程动态、灵活, 学生体验深、收获大。 (2) 角色扮演法是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 有利于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 (3) 角色扮演法体现在“活”和“变”上, 教师团队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团队改变难易程度要求, 做到因材施教。 (4) 角色扮演法模拟医院护理工作, 既能检验和提升教师团队工作能力, 又能培养学生实际护理能力, 达到师生双赢效果。

实践证明, 围绕实际护理工作过程为主设计护理实训项目, 同时采用角色扮演法来实施实训项目, 能使实训具有全面性和连续性, 可以保障和提高实训效果。

4 改革实训评价方法

4.1 制定实训项目的量化表

传统实训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较“粗”, 学生感触不深, 效果不佳。由教师团队对学生团队进行训练, 教师将每位学生的操作技能点、职业素质点和知识点细化, 采用表格形式进行评价。如交班时是否仔细看过值班记录再签字、换装是否符合护士着装要求、测量血压和体温是否规范操作、是否掌握正确的护患交流方法等, 以及能否看懂和执行医嘱、领药和配药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执行护理医疗规范化操作等[2]。采用表格方式记录, 使学生一目了然, 有利于实训中学生的评价、改进和提升。

4.2 改革实训讲评方式

传统实训项目结束后, 教师大多要作简要总结, 但学生认识却没有得到提高。现利用护理中心实训室现代化条件, 从监控录像中, 截取学生操作过程进行实训讲评, 通过观看 (自己和他人) 操作, 对比实训评价量化表, 结合教师讲评, 学生才能真正提高认识, 并转化为自觉行为,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5 建立激励机制, 保障和提高实训效果

5.1 教师奖励方式

将实训效果作为教师评价重要指标, 并与其奖励工资和绩效工作挂钩。如指标一 (青年教师寒暑假医院临床锻炼和学习的成果, 学习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护理理念是否应用到实训教学中) ;指标二 (是否设计符合医院实际工作过程并行之有效的实训项目) ;指标三 (教学团队水平和协作精神) ;指标四 (是否有创新) ;指标五 (学生通过实训是否提高实习效率, 实习医院满意率是否提高) 。

实践证明, 教师激励评价指标的改变使教师敬业精神发生了根本转变, 督促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与创新。

5.2 学生奖励方式

将实训量化评价结果作为实习分配的重要依据, 以减少和避免不公平现象及负面影响。对实训成绩优秀的学生, 学院颁发证书进行表彰。

5.3 激励效果

激励机制的改变取得以下成效: (1) 增强了教与学的活力, 教学在师生互动协作活动中完成。 (2) 加快了向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转变[3]。 (3) 逐步形成一支具备较高教学技能与团结协作精神的临床教学团队。

总之, 通过3年实训教学改革探索, 不断完善和改进实训课教学方法, 为学生临床实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实习医院的好评率逐年提高, 达到90%, 实现了实训教学目的, 取得良好实训效果。

摘要:目的 改革集中实训课方法和措施, 提高和巩固实训课效果, 为学生达到临床实习要求做好基础工作。方法 由教师团队对学生进行团队训练, 开展技能与素质训练并重, 实施护理工作过程培训模式。结果 学生受益于该实训中系统性、综合性的训练项目。结论 提升了学生的实习能力与实际护理工作能力。

关键词:高护,集中实训课,训练项目

参考文献

[1]计晓月.议高职护生人文素质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29 (6) :97-98.

[2]张萍萍.提高护生对人文素质培养认知度的探讨[J].全科护理, 2011 (3) :276-277.

物流上机实训课教学研究 篇10

1物流上机实训课的课堂组织方法

常见的物流上机实训课的课堂组织方法有两种:普通实训法和模拟实训法。普通实训法类似于企业中应用一种新软件之前的操作培训,一般先给学生讲解实训软件所针对的业务模型,教会学生软件各主要环节的基本操作方法,然后布置练习让学生自己熟悉各种基本操作,最后以上交作业或操作考试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软件操作的掌握情况。模拟实训法强调要模拟企业的真实操作环境,以尽量接近软件实际使用状态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在这种方式中对每位学生规定角色,每人进入的操作界面不完全一样,学生有不同的权限,分配的任务各不相同。

两种课堂组织方法各有特色。普通实训法在目前实训课程的教学中使用较为普遍的,因为这种方式比较符合教学规律,组织起来相对简单,所有学生面临的环境、接受的任务、操作的步骤都是完全相同的,有利于教学节奏的控制、学生的互帮互学。虽然这种方式在形式上与企业中的操作培训相似,但是实际过程与效果都与企业培训相差甚远。由于学生缺乏对业务知识的了解,在这样的课堂组织方式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老师教的基本操作方法上,他们的目标和兴趣很大程度上放在能否通过最后的考核,而这样的考核一般都是看结果,很难考察每个学生的操作过程,所以这样上课一般只能让学生掌握实训软件最基本的操作,很难达到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

模拟训练法侧重于模拟企业的实际应用,所以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关注软件的功能与操作方法,还会关注到业务的具体流程,以及自己与上下游工序操作人员之间的配合关系,遇到问题的时候,相互之间的讨论涉及到不同的岗位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视角,对软件的理解比前一种方式更深刻,对某些细节更注重一些。但是在这种方式下,一个任务只能使学生对自己所操作的环节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对于与自己的岗位距离较远的业务环节往往不够关心,从而导致对软件的全貌缺乏了解,而且不同的岗位接触到的问题是不同的,所以同样的课程中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有较大的差异。要消除这种差异,需要对不同岗位进行轮换,所以这种方法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考虑到两种物流上机实训课的课堂组织方法的不同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综合使用了普通实训法和模拟实训法,在教学阶段的初期采用普通实训法,后期采用模拟实训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作业流程,在熟悉作业流程的基础上进行相关操作,避免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具体操作部分,并不清楚为什么这样操作,以及与之相关的流程是怎样进行的。在教学中把学生的身份分成供应商、采购商、仓储公司和运输公司,如果在学生还不熟悉各部分流程的操作方法之前就严格地进行分组,要求学生按照分配的角色进行操作,那么在讲解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问题,因为每一段流程都只涉及部分学生参与操作,另一部分学生就无事可做,这就导致他们转向QQ、游戏等休闲活动。为了改善这种状态,对教学阶段的初期并不强制进行分组,而是采用普通实训法教会学生各部分的操作方法。在操作之前特别强调和讲解操作过程中角色的转变。比如当学生的角色定位于供应商或采购商时,主要的操作都在物流信息平台模块进行,当学生的角色定位在仓储公司,那么所有与仓储有关的作业都在仓储配送中心模块完成;而当学生的角色定位在运输公司时,则主要在运输配送中心模块完成相关的操作。等到学生熟悉了各模块的操作过程之后,则采用模拟实训法,对学生进行分组,各组学生按照指定的角色完成相关操作。

2物流上机实训课教学设计

物流上机实训课采用奥派物流教学平台,属于第三方物流流程模拟类教学软件。其中包含物流信息平台、仓储配送中心、运输配送中心、银行等基础模块。教学内容分为基础设置、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合同管理、物流作业等。每个模块在运行之初都需要进行基础信息的设置,比如在仓储配送中心部分,学生需要设置库位的长、宽、高,而学生之前对库位也没有实际的概念,这就需要在进行相关操作之前讲解库位的相关知识作为先导知识,同时展现一些实际的数据让学生对于实际的库位有具体的认知,而不是在进行相关设置的时候一头雾水,盲目地填上几个数字,如果机房可以上网的话,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知识,同时也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而不是放任学生自己盲目的搜索。透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让整个实训课变得比较有节奏感。

在教授学生操作方法的时候,我们采用的是普通实训法,在操作演示时,并不是采用全程由教师用预设账号完全自己操作的方式,而是请学生用个人账号在教师及上根据教师的指令操作,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当操作时,学生个人账号可能会出现一些个性化的问题,这时候也可以因势利导地针对这些个性化的问题去探讨出现问题的的原因。比如,学生演示入库作业时,在经过入库单审核——货物审核——货物包装——入库单确认——分配库位,前面的操作都很正常,到最后分配库位时,系统提示库位体积小于货位体积,入库失败。这时候就可以就这一问题提问,请学生一起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这样比起教师直接给出答案会更有效果。最终找出原因出在基础设置上,由于在基础设置中库位设置的体积太小,入库时,系统发现入库的产品体积大于库位体积,这时系统就会报错。这时候可以一并向学生讲解应用软件时,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的重要性,以及物流软件的刚性。同时教师在这里也可以一并指出可能出现的其他问题,或者先让学生操作,当发现学生出现其他典型问题时,再把学生请到教师机上进行演示,然后让学生一起诊断,探索出现问题的原因。

3物流上机实训课的应注意的问题

①教师应经常走动,避免讲完操作过程就让学生放任自流,不管学生。经常走动,一方面查看学生的操作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当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状况时方便学生及时与教师沟通。

②教师应避免平铺直叙,过于平淡,善于发掘上机课中的小插曲,及时引导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当出现一些操作失误或系统报错是,把问题拿出来,让学生们一起思考,一起尝试找出答案。

③管理学生期望值。物流上机实训课作为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这门课有较高的期望,希望这门课可以学到很多实际的知识,以后可以直接拿来使用,但是实际感知的实训课往往比较枯燥乏味,达不到学生的预期。所以上课之初,就需要教师适当调整学生的期望值,避免出现学生期望值过高现象,最终导致失去对上机课的兴趣。

④采用适当的考核方法。物流上机实训课注重过程,课程的考核应有别于理论性课程的考核,物流上机实训课考核要改变以往卷面理论考核、期末考核的做法,而采用过程考核、阶段考核。在物流上机实训课中,考核应紧跟教学之后,进行阶段性考核,应该更注重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

参考文献

[1]夏蓓,张鹏.物流专业实训课程课堂组织研究[J].科技信息,2011,(36):222.

[2]徐照.物流教学中实训活动的开展与组织[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34):244.

把职业素养渗透到数控实训课 篇11

职业素养;激励创新

[中图分类号]F42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3-0044-02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武汉机电工程学校对相关专业的班级开设了为期两周的数控车实习,使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数控实习指导老师应当深知实训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思考如何在实训课上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

现在的学生一方面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而另一方面他们又都很聪明。老师要利用学生对实践的好奇性,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消化枯燥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通过对武汉机电工程学校数控实训课的调查,如下几点值得思考。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上世纪初英国心理学家哈德飞在《力量心理学》里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请来三个人,要他们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尽全力抓紧握力器。在一般清醒的状态下,他们平均的握力是101磅。第二次实验时将他们催眠,对他们说他们非常虚弱。实验的结果是,他们的平均握力只有29磅——还不到他们正常握力的三分之一。然后,哈德飞再让这三人做第三次实验,在催眠之后,对他们说他们非常强壮,结果他们的握力平均达到了142磅,当他们在思想里很肯定地认为自己有力量之后,他们的力量几乎增加了50%。这就是让人难以置信的心理力量:坚信自己能够成功,是取得成功的绝对条件,这正是我们的学生所需要的。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该校数控实训为期两周,包括理论、软件仿真和上机操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把学生的兴趣充分的激发出来,第一次课非常重要。开好了头,后面的教学工作就容易展开。在第一次课的时候把很多趣味性的零件产品拿到教室给学生看,告诉他们这都是以前实训过的学生做的产品,并且告诉他们学习数控一点都不难,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结束的时候都可以有自己的产品。成长中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关心、鼓励和激发。给学生一点阳光,他们就会灿烂,而对学生动辄斥之以“笨猪、蠢才,孺子不可教”等责骂之语,会严重刺伤学生的心,使其在惶恐和不安中逐渐丧失信心,迷失自我,沦为后进生。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对学生要进行关心、鼓励、帮助、引导,让他们享受到温暖,激发起他们热爱学习,相信个人的信念。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照本宣科的泛泛讲解只能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求知欲。一般情况下,人们对问题总是敏感而渴求知识真相或结果。该校实训课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理论和实践一体,在理论的基础上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使学生接触实际事物,使教学活动和生产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增强学生感性熟悉,同时还使学生受到兢兢业业,吃苦耐劳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可谓是一举多得。

在数控车实训中,理论联系实际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以一个具体的零件为项目,在教室的理论课上讲解工艺,编程。学生可用在软件上验证程序是否正确,是否可用,并且对加工有个感性的认识。在软件上仿真成功后老师检查没有错误了方可到机床上加工实物产品。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士觉得学习起来既轻松有有乐趣。

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绝大多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但是不是不聪明,只是比较懒惰,不愿意去动脑筋。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很重要。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帮助很大,特别是当学生走上社会后,原来学的知识可能满足不了生产实际的需要,只能不断更新知识,而更新知识的要求就需要具备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先,让学生明确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树立学习自信心;其次,改革教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创新习惯。在实习的过程中,以加分来激起学生努力学习的兴趣,这一点对他们很有效。还可以找软件仿真快的同学做“小老师”,去帮助其它需要解决问题的同学。

在实际加工的后阶段,鼓励学生去自己设计零件,自己编程,自己加工,看自己的成果。学生的兴趣很大,设计了很多可爱的小产品,可乐瓶,糖葫芦,酒葫芦,花瓶,子弹,火箭,灯泡等等,看到自己设计的产品做出来的时候,学生都非常高兴,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表情。很多学生在写实习报告的时候都说到看到自己设计的产品加工出来,心里有说不出的成功感和喜悦感,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增强了自信心,肯定了自己的能力。

五、安全知识教育

安全永远是实际生产的第一位,实习课安全教育也是对学生很重要的一部分。实习开始的时候就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并在实习报告本上抄写安规。要求学生进车间必须穿工作服,女生把头发盘到帽子里面,加工之前经过老师的检查方才可启动机床,时刻教育学生胆大心细的工作作风。

综合实训课 篇12

物流管理是注重经验的职业,大多数的物流岗位在招聘中都把经验作为重要的招聘条件之一,所以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大多数学校都希望把技能与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的位置,让学生在就业的时候能顺利跨过课堂知识与企业需求之间的鸿沟,这样实习和实训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说,实习和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是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培养出的人才能否被社会认可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上机实训是物流实训的重要手段。现在的物流管理,几乎没有一个企业能离开计算机,掌握物流软件的一般结构与常规操作方式是本专业培养的核心技能之一,而且通过操作物流软件,还能加深对相应的理论课程的理解。所以选择合适的实训软件,做好上机实训课的组织和管理,对于提升物流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物流上机实训课的课堂组织方法

1.1 两种流行的方法。

第一种是从教学要求与教学需要出发,强调人人过关,核心技能每个学生都要掌握,所以实训课的上法与理论课相似,每人一台计算机,每台计算机上运行相同的软件或同一个软件的相同的客户端,给每个学生分配的任务都一样。这样的课程一般首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讲解实训软件所针对的业务模型,教会学生软件各主要环节的基本操作方法,然后布置练习让学生自己熟悉各种基本操作,最后以上交作业或操作考试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软件操作的掌握情况。这种方法是最容易想到的,也是现在实训课程的教学中使用最为普遍的,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基本不涉及到具体企业的运转情况,甚至不涉及到具体的业务内容,只是就具体的应用软件教操作方法,很像企业中应用一种新软件之前的操作培训,不妨称为普通实训法。

第二种是强调要模拟企业的真实操作环境,以尽量接近软件实际使用状态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如对每台计算机或每个学生规定角色,甚至每人进入的程序或程序的界面都不完全一样,每个任务都需要许多人的配合才能完成。还有更进一步的,到相关的企业去收集实际的应用单据,然后把这些单据作为实训任务分配给学生,让他们按企业的实际要求,在与企业完全一样的软件环境中,把分配的单据上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并打印出相应的报表作为检验任务完成情况的手段,以使学生们获得更真实、更接近实际的体验。这种方法不妨称为模拟实训法。

1.2 普通实训法的优缺点。

这种方式比较符合教学规律,组织起来相对简单,所有学生面临的环境、接受的任务、操作的步骤都是完全相同的,有利于教学节奏的控制,也有利于学生的互帮互学,在理想状况下大家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应该是完全一样的。而且实训课的教学过程可以与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对应起来,让学生体会理论课中讲授的管理方法或流程在实际工作中到底是怎样做的。

但是这种方式虽然在形式上与企业中的操作培训相似,实际过程与效果都与企业培训相差很远。因为在企业中,参加培训的都是相关的业务人员,他们学习操作的目的是完成自己的业务,所以很自然地会把培训内容与业务操作联系起来,不懂就问,最后的培训过程必然会从如何操作软件过渡到如何完成业务。但学生完全没有这样的知识背景与动机,在这样的课堂组织方式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老师教的基本操作方法上,他们的目标和兴趣很大程度上放在能否通过最后的考核,而这样的考核一般都是看结果,很难考察每个学生的操作过程,所以这样上课一般只能让学生掌握实训软件最基本的,或者说是软件的界面上看得见的那些必须的操作,至于实际应用中很关键的一些细节问题,或者管理上非常重要、但在软件操作上不是必须步骤或无法精确考核的一些内容,学生根本没有兴趣。

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所训练和掌握的软件内容只是软件实际功能的一小部分,和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形有很大的差异,即使以后到工作中用到的是同一款软件,他们还是要花很大的精力熟悉了企业的环境和实际的应用要求,重新学习后才能熟练应用,很难达到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

对现在的学生来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从小就接触到计算机,现在计算机以及类似的手机等智能设备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软件操作对他们已经不成问题,稍微讲解和练习一下就会,即使没有相关的实训课程,他们到工作岗位上后对于应付正常的单据输入之类的工作也不成问题。所以在软件的实际应用中,更重要的是要理解整个业务的流程以及各业务环节之间的依赖与制约关系,在单据的内容不太正常,或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出现了不太正常的状况时,判断问题出在哪里,应该怎样处理才是对他们能力的真正要求,也是专业人才与非专业人士的区别所在。

1.3 模拟实训法的优缺点。

模拟训练法由于是模拟企业的实际应用,所以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关注软件的功能与操作方法,还会关注到业务的具体流程,以及自己与上下游工序操作人员之间的配合关系,遇到问题的时候,相互之间的讨论涉及到不同的岗位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视角,对软件的理解比前一种方式更深刻,对某些细节更注重一些。

但是在这种方式下,一个任务只能使学生对自己所操作的环节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对于与自己的岗位距离较远的业务环节往往不够关心,从而对软件的全貌缺乏了解,而且不同的岗位接触到的问题是不同的,所以同样的课程中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有较大的差异。要消除这种差异,需要对不同岗位进行轮换,对于复杂一些的软件,让所有的学生轮换操作所有的岗位是不现实的,所以这种方法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一般不适合很多学生一起上机实训,对大量的学生(如五六十人甚至以上)每人分配一个岗位不现实,一是没有这么多岗位可分(任何业务都不会复杂到这种程度),即使有,如何分配任务让这么多人一起动起来,并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当然可以使用折中的办法,对学生分组,一个小组操作一个岗位,不过小组中的人不能太多,三到五人比较合适,否则有些人不愿意或轮不到操作,而且后操作的人只是在前面操作人的基础上重复一遍,没有探索的过程,达不到这种实训方式的目的。此外,这种方式也不容易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2 不同的课堂组织方式对实训软件的要求

2.1 模拟实训法对实训软件的要求。

对于模拟实训方式,由于要求实训过程要尽量接近企业的实际,实训软件可以直接用实际的应用软件,但是基础数据的设置要求较高,最好有真实的企业应用实例做基础。因为这类软件中有许多的环节或操作步骤与企业的特殊环境或管理传统联系在一起,忽略了它们有可能在实训过程会碰到一些奇怪现象,难以用正常的理论解释,受到学生的质疑,而要绕过这些特殊的地方又造成许多现实的操作路径不能被学生所了解,失去了尽量接近实际的初衷。

2.2 普通实训法对实训软件的要求。

对于普通实训法,直接使用企业实际应用的软件也行,但在实际的课程组织过程中老师们会感觉到许多的不方便,所以现在一般都用专门的实训软件,它们一般是在真实的应用软件的基础上,针对教学的特殊需求进行改造形成的。改造一般有这几个方面:

一是适合多用户同时操作,这是教学软件与实际应用软件最大的不同之处,也是很多教学软件改造或者测试不完善的地方。实际应用中,除了少数的大型软件或专业软件,如ERP或有大量坐席的CRM类软件,一般的应用软件在并发性能上的要求都是不高的,因为一个企业本来有权限操作应用系统的人就不是很多,这些人同时用相同的权限、做同一种业务的机会就更少,所以一般的应用软件在四五个人同时做同一个业务时偶尔发生冲突并不影响应用,但是在教学环境下这样的性能就不够了,上机实训至少一个班同时进行,需要能允许几十个人同时做同一个业务。

第二是设置特殊的电子考核功能,能借助于计算机布置某种类型的任务,并自动监控学生们的完成情况,如题库、操作考试功能等,减少老师在课堂组织中的工作量。

此外对软件功能与流程还应该做适当的裁剪,对很细节的管理与控制要弱化,因为这些要求与学生们的生活经验没有交集,学生不理解,也没有兴趣,硬逼他们去做他们只是当成操作流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不能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既达不到实训的目的又有可能使学生曲解相关业务的合理流程;但又不能完全去除,否则会使学生认为应用软件的操作很简单。同时对一些原来靠业务的关联性相联系的环节设置硬性的控制点,以便于检查学生的操作情况和操作结果。

2.3 不同类型的实训软件对课堂组织的影响。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不同的课堂组织方式对实训软件特性的要求是有差别的,所以在购买软件的时候,就要考虑这门实训课的课堂组织方式,而不能仅仅看软件提供商的宣传。

如果采用普通实训法,要采购针对教学需要优化了的软件。对这类软件,实训手册、考核功能与题库等设施当然重要,但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类软件最大的问题在并发性能上,同时上机的学生一多,软件的稳定性就迅速下降,甚至经常崩溃,使学生对软件的质量产生怀疑,进而怀疑学校或老师的工作质量,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采用模拟实训法,也不是随便哪种软件都可以,最好要附带相应的教学资源,如软件在某个企业的实际应用环境(基础数据包),以及企业的实际应用数据与单据(任务包)。

如果实训软件已经存在,可是又想改变实训课的课堂组织方式,可不可以呢?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的。如已经有的是适合普通实训法的软件,要改成模拟实训法一般问题不大,需要的是一个对企业的实际运行过程有充分了解的老师,去设置尽量接近企业实际的基础数据包,并开发模拟企业实际运转过程的任务包。如已经存在的实训软件是适合模拟实训法的,能不能改成普通实训法则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能力,还取决于软件的并发性能。如果软件的并发性能好,则老师所需要做的是寻找合适的练习与考核方式,修改实训手册,如果软件的并发性能不好,一般来说转换组织方式是难以做到的。

摘要:简要介绍了在物流实训课程中广泛使用的两种课堂组织方式,每种方式的指导思想、课堂组织的特点与难点,并讨论了不同的课堂组织方式对实训软件的要求,以及不同类型的实训软件对实训课程组织的促进与制约作用。

关键词:物流实训,课堂组织,实训软件

参考文献

[1]边秀英.促进教学法:报关和货代实训中的新尝试[J].中国市场,2009(28):78.

上一篇:高校学习者下一篇:临床常规生化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