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睡眠质量

2024-08-02

患者睡眠质量(精选10篇)

患者睡眠质量 篇1

关键词:胃癌,化疗,生活质量,睡眠质量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患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消化道肿瘤的首位, 严重危害人们健康[1]。目前, 胃癌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为主并辅以术后化疗。由于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及化疗对机体的副作用, 患者较易形成一系列的异常心理状态, 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 继而引起睡眠及生活质量的改变, 如何改善胃癌病人的生活质量成为治疗目标之一。本实验通过对85例胃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进行调查, 探讨其临床意义, 旨在为临床合理治疗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在我院诊治的胃癌化疗患者, 共85例。纳入标准: (1) 均经病理确诊为胃腺癌; (2) 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 (1) 合并其它器官疾病的患者; (2) 近期应用精神类药物的患者; (3) 有精神病史的患者; (4)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 (5) 沟通障碍的患者。本组中男性49例, 女性36例, 年龄为42~79岁, 平均56.4岁。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为正常的成人85例作为对照组。二组在性别、年龄构成等因素的比较中,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评定方法

生活质量的评价参考美国医学研究所研制的生活质量量表 (SF-36) 进行评价, SF-36有36个条目, 8个维度, 包括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得分范围均为0~100分, 得分高说明生活质量好。睡眠质量评价应用PSQI进行评价, 分数范围0~21分, 分数越高, 睡眠质量越差。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AS 6.12进行分析, 应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共84例完成调查及评价, 对照组均完成调查及评价。观察组的评分在总体健康 (74.34±5.58 vs84.39±3.44) 、生理功能 (72.35±4.46 vs 82.56±3.16) 、生理职能 (73.63±5.57 vs 83.35±3.57) 、躯体疼痛 (71.52±4.46 vs84.92±3.56) 、活力 (72.43±4.46 vs 83.34±3.56) 、社会功能 (72.12±5.65 vs 82.02±3.16) 、情感职能 (74.44±6.32 vs83.73±3.58) 及精神健康 (71.33±5.43 vs 82.13±3.59) 八个角度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即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睡眠质量 (PSQI总分) 的比较

二组睡眠质量的评分进行比较,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6.33±1.46 vs 1.64±0.35) (P<0.05) , 即观察组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2.3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体健康评分与PSQI总分的相关性

对观察组患者中生活质量的总体健康评分与PSQI总分进行线性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二者的评分呈负相关 (r=-0.38, P=0.0375) 。

3 讨论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严重危害人群健康[2]。胃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 早期胃癌常采用胃大部切除术, 根据与其他消化道吻合方式分为毕氏Ⅰ式和毕氏Ⅱ式。晚期胃癌由于病变侵及周围组织和有较多的远端转移, 再行胃癌根治术已经失去意义, 一般对肿瘤进行姑息性手术, 以解除目前的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胃癌术后化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但是术后及化疗的并发症以及化疗的毒副作用均给病人造成巨大的痛苦,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PSQI睡眠质量量表由Buysse博士于1989年编制, 在国外经信度与效度检测, 应用较广, 国内由刘贤臣等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适合国人应用[3]。生活质量是一个广义的范畴, 可以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融洽、家庭幸福、情绪饱满及身心健康的各个方面。SF-36是评价生活质量的一种简明量表, 可应用于各种疾病及各种人群生活质量的调查, 其有36个问题, 共8个角度, 可以对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进行综合评价[4]。

本实验结果显示胃癌术后辅以化疗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并且二者具有负相关性, 形成这一结果的因素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 面对癌症人们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5], 这些负性情绪将伴随整个治疗的始终, 给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 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其次, 胃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胃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胃纳差和吸收不良以及倾倒综合症[6], 胃大部切除后胃的容积减小, 患者很容易发生腹胀、恶心、呕吐、顽固性呃逆等, 这些给患者身体造成了严重的不适。另外, 不同分型不同分期的胃癌预后不尽相同, 致使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感, 这种不确定感会使患者的情绪低落, 治疗的依从性降低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降低。还有, 胃癌术后化疗并发症的影响。胃癌术后化疗并发症主要有胃肠道毒性、骨髓抑制、泌尿系毒性、心脏毒性、静脉炎、脱发等。这些并发症的存在不但使患者承受着躯体上的折磨, 还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自我形象, 使其心理负担日益沉重。因此, 在临床工作中要善于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尤其是心理变化, 并根据不同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 增强治疗疾病的依从性, 重塑患者的生活方式,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

总之, 胃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差, 睡眠质量差, 二者具有相关性, 临床中应积极开展心理护理干预, 以更好的治疗胃癌术后化疗所引起的继发影响,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春艳, 陈桂英.健康教育对胃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30 (20) :2584~2585

[2]刘爱东, 庞久玲, 郭红辉.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20 (18) :2226~2227

[3]孟水云, 刘淑英.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支患者自尊、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11;49 (9) :76~77

[4]庞久玲, 肖红双, 刘悦.护理干预对老年大面积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29 (18) :2389~2390

[5]俞义益.整体护理对胃癌患者化疗的心理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10 (23) :5606

[6]邓明杰.胃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09;4 (15) :216~2171

患者睡眠质量 篇2

【关键词】护理干预;心脏介入术;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185—01

临床上行心脏介入术后的患者容易出现睡眠障碍等并发症,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为了提高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此次我院抽取2009年1月-2012年11月进行心脏介入术后的患者,分为两组给予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观察其疗效,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有患者均为我院抽取的行心脏手术介入治疗的患者。患者入院时均存在明显的症状,经过辅助检查并在患者同意后将对患者实施心脏手术介入治疗。常规组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最小年龄39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52.8±5.1)岁;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最小年龄38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年龄(55.1±6.2)岁。所有患者无其他严重器质性等疾病,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上均具有可比性,P>0.05[1]。

1.2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在知情情况下自愿参加本次研究,针对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2];针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包括:①心理护理。患者手术前由于对该手术的缺乏了解容易产生紧张情绪,行心脏介入术后经常由于担心治疗效果而产生焦虑等情绪影响睡眠,因此,术前护士应该对患者耐心讲解关于该手术的相关知识,说明其优越的治疗效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术后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安定患者心情放松心态。②针对肢体制动护理。护士必须向患者说明手术肢体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如何取得舒适的体位,可以采用约束带进行固定,减少患者由于体位不适引发肢体麻木、腰背酸痛而导致失眠的发生率。③防止尿潴留护理。护士要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尿,对排尿不畅的患者给予按摩、温敷等方式促进排尿[3]。④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护士要热情、温和,促进病友之间进行交流,保持室内干净、整洁、空气清新、适宜的温度,护士夜间护理时动作要缓和轻柔,医院设备仪器声音调低,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1.3疗效评价疗效标准

术前术后均采用匹兹堡质量指数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

1.4统计方法

本实验所有统计学计算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完成。各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PSQI得分情况

术前两组患者PSQI得分没有显著差别,P>0.05;术后评分显示,观察组睡眠质量得分1.02±0.64,入睡时间得分0.76±0.58,睡眠时间得分0.62±0.59,睡眠障碍得分1.04±0.47;常规组睡眠质量得分1.76±0.68,入睡时间得分1.52±0.61,睡眠时间得分1.34±1.15,睡眠障碍得分1.48±0.52;两组各项数据对比有很大差异,P<0.05。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临床上占有很大比例的一类疾病[4]。心血管疾病对人类生命健康危害巨大,其致死率较高。目前由于社会压力增大、饮食习惯改变及缺乏运动等因素,使得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并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因此,对于该病的治疗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心脏介入手术是一种针对临床上心血管疾病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心脏介入手术的推广应用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取得显著的疗效,使广大患者受益。心脏介入手术具有显著的优点,它以其创伤小、恢复迅速等特点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深受患者欢迎[5]。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随着临床上广泛的应用同样暴露出了它的缺陷。调查发现,由于心脏介入手术的难度及风险高等原因,很大一部分的患者术后会导致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又称为失眠,多指患者入睡困难或者睡眠质量不高。一旦发生睡眠障碍,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及其他系统疾病都会产生不利影响。研究发现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本次实施的综合护理干预包括针对患者紧张焦虑等情绪的心理护理、肢体制动护理、防止尿潴留护理及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多方面护理[6]。通过调查发现,行心脏介入术后的患者失眠的原因主要包括几点:術前术后的紧张焦虑情绪、术后由于肢体摆放姿势不适导致腰背酸痛、术后排尿障碍及陌生嘈杂的医院病房环境。通过针对性的有效护理干预,对于以上几种引起患者失眠的原因都能基本上得到解决,保证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因此,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应该首先进行广泛的调查,总结引起患者失眠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才能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此次,我院抽取2009年1月-2012年11月进行心脏介入术后的患者,分为两组给予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观察其疗效。结果显示,通过PSQI评分,观察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项目上得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表明观察组患者总体睡眠质量优于常规组患者。综上所述,对心脏介入术后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的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殷洁,彭雪花. 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术后患者负性心理及相关因素影响的研究 [J].兵团医学,2013,35(1):68-69.

[2] 曾伟,辛杰,王凤,肖齐凤. 护理干预对心血管介入术后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 [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7,28(12):977-978.

[3] 杨传举. 80例心血管患者介入术后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0):67-68.

[4] 刘春丽.不同年龄段心脏介入术后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223-224.

[5] 王其燕.心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分析及并发症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3):159-160.

患者睡眠质量 篇3

关键词: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分析

内科住院病患出现睡眠质量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症状, 其主要表现在刚刚入院的患者身上。 睡眠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疾病的恢复情况, 只有正常、优质的睡眠, 才能够使得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的改善。 影响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有多种, 为了能够对影响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因素进行分析, 并制订出相关的护理对策, 本文选取收治的100例内科住院患者, 并对这100例内科患者采用PSQI评分与自拟影响睡眠因素的调查表进行调查, 详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4月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医院及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收治的100例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65例, 女35例;年龄20~78岁, 平均 (45.1±5.6) 岁;文化程度:大学以上25例;高中35例; 初中25例; 小学15例; 住院时间为10~42 d, 平均 (19.3±2.2) d。 患者均分布在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风湿内科。 选取标准:1体力劳动与非体力劳动患者;2能够正常的进行言语表达者;3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困难者;4自愿接受评估与调查者。 排除标准:1住院时间不满1周;2不能够自主的言明自身感受者;3有精神疾病者[1]。

1.2方法

1.2.1 PSQI评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指标量表 (PSQI) 中主要包括了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 睡眠障碍、使用安眠药物以及日常生理功能等6个方面。 这6个成分还可分为14个项目, 每一个成分都以0、1、2、3分进行记分, 其累计评分≥ 7分表明患者的睡眠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 其累计评分<7分表明睡眠质量较好, 累计评分越高, 明睡眠质量越差[2]。

1.2.2自拟影响睡眠因素的调查表对所有患者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进行调查, 其调查的方向主要包括周遭环境、自身疾病、心理以及药物反应, 而这4个方向又可以分为33个小项目, 每一个小项目都只有影响与不影响两个选项。 要求患者在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的选项上进行选择, 一共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 实际上收回了100份调查问卷, 其调查问卷的有效率是在100%[3]。

1.2.3护理方法

1.2.3.1疼痛护理由于患者是属于不同的内科科室, 因此在采取疼痛护理时, 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调整护理方案。 例如患者是心绞痛, 就需要嘱咐患者在夜间采取半卧状进行休息, 降低回心血量, 并根据医嘱进行按时用药[4]。

1.2.3.2病区管理患者所处的病区首先要保证室内的通风正常、温湿度适中, 床铺干燥。 因为睡眠质量差的患者在夜间经常会被惊醒, 因此在夜间进行查房时, 要做到“四轻”, 尽量减少外界对患者的干扰。

1.2.3.3心理护理因为经常会出现睡眠质量差的患者一般是在刚入院的患者身上, 因此护士人员应当仔细向患者介绍所处病区的周遭环境, 降低其陌生感。 并向患者仔细的介绍同类疾病相关成功的病例, 树立其治疗疾病的自信心。 多与患者进行交流, 为其排忧解难, 最大程度地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5]。

1.2.3.4睡眠卫生宣教有些患者的睡眠质量不好是与其生活习惯有所关联, 因此要帮助患者建立规律的良好的作息时间, 杜绝会影响到患者睡眠的不良习惯。 例如午睡的时间不能够超过0.5 h, 睡前可以喝一杯热牛奶, 镇定心神, 以平静的心态入睡[6]。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PSQI评分比较

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后, 患者住院的时间为 (13.2±2.8) d, 护理前的PSQI评分[ (9.67± 4.93) 分]与护理后的PSQI评分[ (6.55±4.01)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睡眠治疗有显著提升。

2.2 PSQI评分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100例内科住院患者PSQI评分总分为 (9.67 ± 4.93) 分, 有85%的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有睡眠质量的问题。 PSQI评分≥ 7分者有85例, PSQI评分< 7分者有15例, 而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周遭的环境、自身的疾病、心理以及药物反应。 见表1。

3讨论

3.1睡眠质量与影响因素

正常人的睡眠质量通过PSQI评分后, 其分数是控制在 (0.66±0.67) 分的范围内, 而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通过PSQI评分之后, 分数在 (1.55±0.70) 分的范围内。 两者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而影响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经过本次临床调查, 可以确定为四项, 分别是周遭的环境、自身的疾病、心理以及药物反应[7]。 针对上述四项影响因素, 经过护理证实均是可以进行控制的。 周遭环境主要包括噪音、灯光、室温、通风、床铺以及夜间的查房。 自身的疾病因为患者所处科室的不同, 因此其疾病的情况也是不同, 例如高血压因为药物控制不佳;心肺功能不全在夜间容易导致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夜晚容易出现喘息;关节疾病会导致出现关节疼痛。 心理因素主要是指患者存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 而导致这些负面情绪的原因有经济困难, 对于陌生环境的恐惧, 对疾病的认知度不够。 药物反应主要是因为患者对于有些药物是存在一定的排异反应, 或是做了化疗之后, 药物对患者身体侵蚀, 导致患者身体疼痛或是精神状态不佳, 上述几种反应都是导致患者睡眠质量差的主要因素。

3.2睡眠护理

患者睡眠质量差将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恢复功能, 患者的睡眠与机体免疫功能是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睡眠质量差会导致睡眠减少, 这就会造成部分的免疫球蛋白减少, 身体内的补体以及T细胞亚群呈现出下降的趋势[8]。在本次临床调查发现, 有85%的患者是存在着睡眠质量的问题, 因此, 护理患者的睡眠质量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本次临床护理中了解到, 在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护理时, 根据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 制订相关的护理对策, 分别是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病区管理、心理护理以及睡眠卫生宣教。 通过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护理, 患者护理前后的PSQI评分有明显的差异性[9,10], 此结论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 针对患者的睡眠质量, 采用PSQI进行评分, 具有可信度高于效度高的特点, 并且再采用自拟影响睡眠因素的调查表对影响患者睡眠的因素进行分析, 可以对根源了解地更为具体, 从而根据所评估的分数与因素, 为降低患者的PSQI的评分, 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提供相应的思路与依据。

参考文献

[1]徐爱月.护理干预对老年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22) :98-99.

[2]王智群.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 2010, 11 (28) :12-13.

[3]王功朝.内科二级护理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 10 (9) :47-48.

[4]陈建荣.护理干预提高老年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观察[J].现代护理, 2011, 12 (8) :23-24.

[5]张桂欣.三甲医院护士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 2008.

[6]袁征.老年住院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1, 6 (1) :15-17.

[7]李岩.原发性与继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09.

[8]袁琼婧.住院患者夜间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25 (2B) :2.

[9]戴秀娟, 吴文.对失眠的几种认识误区[N].中国医药报, 20090317 (B07) .

患者睡眠质量 篇4

患者相对缺乏医学知识,担心子宫切除后影响女性特征、性功能和衰老变快等,易导致治疗期间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影响睡眠质量和康复。我科通过应用整体护理,在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50例择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年龄36-65岁,平均(53.62±10.7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50例患者中多发性子宫肌瘤31例、子宫腺肌病12例、子宫肌瘤合并子宫内膜良性病变7例,所有患者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无精神病史、心理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两组患者的病情、年龄、文化程度等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妇科传统护理,观察组应用整体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护理人员不断加强业务素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娴熟的专业素质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举措赢得患者的信任。保持病房环境安静,光线良好,温湿度适宜,为患者创造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耐心询问患者病情,通过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尽力协助患者解决目前的困难,关心、体贴、爱护患者,尊重其人格,在护理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2.2加强心理护理:面对女性性器官的切除,患者术前多有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心理,导致夜间睡眠质量下降,影响身心健康。责任护士在了解患者病情、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的基础,注重与患者的心理沟通,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不安,举例说明同类手术患者的良好康复状况,消除对手术的顾虑,逐步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指导,协助患者积极面对,克服不良心理。

1.2.3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向其宣教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和自我心理调整,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出院后保持情绪乐观,积极向上,避免重体力劳动,注意多休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睡眠质量。术后2周注意观察阴道分泌物有无异常,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和新鲜蔬菜、水果。责任护士定期电话随访,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了解康复情况。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入院时)、后(出院时)的心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变化。SAS≥50分为焦虑状态,SDS>153分为抑郁状态,PSQI总分0-21分,PSQI总分≤7分睡眠质量较好,总分>7分睡眠质量差。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l3.0软件进行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心理护理前,50例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状态,但两组SAS、SD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焦虑、抑郁状态明显改善,但观察组SAS、SD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见表1。

2.2睡眠质量护理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均较低,但PSQ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睡眠质量均明显提高,但观察组PSQI评分比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女性面临性器官的切除大多会产生异常心理反应,如焦虑、紧张、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影响手术正常进行和患者身心健康。患者住院期间易产生睡眠质量下降,严重导致失眠,影响免疫功能,延长治疗时间等,因此,加强围术期护理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康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转变,临床护理工作不仅仅包括躯体疾病的护理,而且包括心理、精神、社会等方面的护理。整体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把护理程序系统化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整体护理的以人为本护理理念满足患者生理、心理上需求,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而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本文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后,除了对患者的躯体疾病护理外,还对患者的心理、精神、社会等层面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有效降低了SAS、SDS评分,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同时,患者的PSQI评分也明显降低,说明整体护理改善患者的心理和提高睡眠质量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患者睡眠质量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ICU患者, 其中男106例, 女94例;年龄24~68岁, 平均 (52.3±6.2) 岁。按照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干预方案, 分为两组, 对照组100例, 观察组10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均衡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综合干预: (1) 健康教育:护士向患者讲解睡眠质量的重要性, 使患者了解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基本知识、滥服催眠药物对身体的伤害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对睡眠的影响[1]; (2) 疼痛护理:术后护士要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 加强对患者的临床观察, 注意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 准确判断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性质, 加强人性化护理, 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给予适当止痛药治疗; (3) 环境护理:保证患者治疗环境的舒适、清洁、空气清新, 降低房间的光线强度[2], 避免噪声干扰, 尽量在白天完成护理工作, 避免各种仪器频繁报警, 放置仪器尽量避免靠近患者头部, 暂时不用的设备关掉以给予患者舒适的睡眠环境; (4) 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和相关制度, 消除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 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 增加患者的信任度, 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 及时帮助患者排解不良心理情绪。

1.3 临床观察

加强患者生命指标的检测, 包括血压、脉搏、心率等, 注意其临床反应和主诉, 根据患者的要求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

1.4评价标准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3]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 分别在术前1d和术后5d评估, 共涉及19个项目, 主要有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7部分组成, 每项0~3分评估, 分数越高, 提示睡眠质量越差。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ICU护士陪伴患者时间最长, 能够掌握患者病情变化的第一手资料, 也熟知患者是否存在睡眠障碍和睡眠障碍的严重程度及其对疾病发展过程的影响。最为重要的是, 护士可以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 减少影响睡眠的因素, 创造促进睡眠的条件, 从而达到减轻睡眠障碍的目的。这首先需要护士评估患者过去在正常环境里的睡眠形态, 早醒、睡眠维持困难、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入睡方式、深度、时间、体位、辅助用品和干扰因素等;以往有无睡眠障碍的表现;对睡眠困难原因的了解和可能的减轻方法;干扰睡眠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如恐惧、焦虑) ;治疗和护理对睡眠的干扰次数和时间;确认促进和干扰正常睡眠形态的因素。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障碍因素主要有过度嗜好、失眠、睡眠节奏紊乱、觉醒等。良好的睡眠质量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和患者的病死率。所以在对患者进行ICU监护治疗时要加强其护理干预, 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 提高其睡眠质量。

经大量临床研究显示, 造成ICU患者睡眠紊乱的原因主要有患者的机体不适, ICU中管道设备的设置和捆绑感, 仪器监护产生的噪声、警报, 医护人员交谈声、脚步声等以及患者治疗期间的焦虑、紧张心理作用[4]。所以, 加强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护理十分重要。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加强临床综合护理, 干预后患者的睡眠情况有明显好转, 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可见临床护理干预对ICU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意义。与此同时, 为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 医护人员在进行常规护理工作中要做到动作轻、脚步轻、谈话轻等, 尽量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参考文献

[1] 赵丽杰, 董保霞, 王海云, 等.ICU病人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 2011, 18 (7) :109-110.

[2] 张继平, 王爱军, 张淑君, 等.ICU护士工作压力源、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 2012, 13 (4) :198-199.

[3] 程利萍, 孟虹, 张代玲, 等.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15 (14) :106-107.

患者睡眠质量 篇6

关键词:静脉曲张,溃疡,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下肢静脉曲张是静脉系统最重要的疾病, 也是四肢血管疾患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在四肢血管疾病的大多数病例中, 常因静脉曲张及其合并症尤其是溃疡而就医。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因下肢静脉曲张住院的患者睡眠较差, 休息不好, 进而影响疾病的治疗。为了解伴有溃疡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 本研究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采用问卷方法, 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主观睡眠质量做了调查和评定。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4月齐河县赵官镇中心卫生院因下肢静脉曲张住院者130人自愿参与问卷调查, 其中单纯静脉曲张者60人, 伴溃疡者70人, 排除患有其他严重的躯体性疾病、有精神病史或精神疾病家族史、有严重的智力或认知功能障碍者, 文化程度小学以上, 能完成量表的填写。另取在齐河县赵官镇中心卫生院健康查体的135人作为对照组, 两组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匹配。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现场问卷调查, 首先向参加调查的研究对象讲清楚睡眠调查的意义、目的和有关知识的讲解, 然后发放问卷, 由参与者独立完成问卷的填写。

睡眠质量评定:本研究目的为评定受试者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 (PSQI) [1]作为评定工具。该表由5个他评条目和19个自评条目组成, 其中18个条目组成7个因子 (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及白天功能紊乱) , 每个因子分为0、1、2、3、4级, PSQI总分 (0~21分) 为各因子累计得分, 分值越高, 表明睡眠质量越差, 睡眠质量差的定义为PSQI>5。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 (SPSS Inc, Chicago, USA) 统计分析软件完成。PQSI总评分及各因子分用中位数及范围表示, 睡眠质量差率用百分比表示。多组均数比较用one-Way ANOVA, 多组均数间多重比较用LSD检验 (方差齐) 或Dunnett's C检验 (方差不齐) 。率的比较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 以双侧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868;※与对照组比较, P=0.012;△与不伴溃疡组比较, P=0.006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05;*与不伴溃疡组比较, P=0.003;※与对照组比较, P<0.001;☆与不伴溃疡组比较, P=0.038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265份, 全部回收, 回收率100%, 其中260份数据完整, 占98.1%。受试者完成答卷时间为7~10min。为保证研究的质量, 对这260份问卷进行了分析, 对检查出的异常点所对应的问卷进行复查, 发现某些问卷虽然填写完整, 但存在许多明显的错误, 考虑是调查对象未认真填写所导致, 因此这些问卷的结果没有进入最后数据分析。最终256份问卷进入最后数据分析, 有效应答率为96.7%。其中, 正常对照127人;单纯静脉曲张60人, 伴溃疡69人。各组的性别比例、年龄、职业等没有差别。

2.2 各组睡眠质量PSQI总评分比较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3组研究对象P S Q I总分明显不同 (P=0.006) , 伴溃疡组PQSI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和静脉曲张不伴溃疡组[3 (0~12) VS.3 (1~6) VS.3 (1~10) , P值分别为0.012和0.007], 而对照组和静脉曲张不伴溃疡组PQSI总评分没有差别 (P=0.868) , 见表1。

2.3 各组睡眠质量差率比较

静脉曲张伴溃疡组的睡眠质量差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不伴溃疡组 (P<0.001) , 见表2。

2.4 各组睡眠质量PSQI各因子分评分比较

伴溃疡组的睡眠潜伏期长于对照组和不伴溃疡组;睡眠紊乱重于对照组和不伴溃疡组, 3组的其他因子分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持续性、习惯性睡眠效率、使用睡眠药物和白天功能紊乱没有差别, 见表3。

3 讨论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精神科睡眠和生物节律研究中心睡眠专家Buysse等[1]在1989年编制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主要用来评定受试者最近1个月以来的主观睡眠质量。1996年刘贤臣等[2]将此量表翻译成中文并引入国内, 经过多年信度和效度检验, 认为适合国内各种患者使用。既往国内有很多研究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定各种疾病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的研究, 但是没有静脉曲张患者睡眠质量变化的报道。

下肢静脉曲张是普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主要病因包括静脉壁薄弱和瓣膜缺陷、静脉内压持久升高、年龄、性别等。发病机制主要为若有瓣膜缺陷, 则单向限制作用就会丧失, 而引起血液倒流对下一级静脉瓣膜产生额外冲击, 久之就会导致下级静脉瓣膜的逐级破坏。静脉中瓣膜的破坏使倒流的血液对静脉壁产生巨大的压力, 即可引起静脉相对薄弱的部分膨胀。而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妊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可使静脉内压力增高, 进一步加剧了血液对瓣膜的冲击力和静脉壁的压力, 导致静脉曲张。长期的静脉曲张, 血液淤滞, 最终产生淤积性皮炎, 色素沉着和慢性硬结型蜂窝组织炎或形成溃疡。

原发性静脉曲张患者早期多无局部症状, 逐渐发展可出现以下临床表现。患肢常感酸、沉、胀痛、易疲劳、乏力, 患肢浅静脉隆起、扩张、变曲, 甚至迂曲或团块状, 站立时更明显。在踝部、足背可出现轻微的水肿, 严重者小腿下段亦可有轻度水肿。静脉曲张还可以出现下列并发症:皮肤变薄, 脱屑、瘙痒, 色素沉着, 湿疹样皮炎和溃疡形成;曲张静脉处疼痛, 呈现红肿硬结节和条索状物, 有压痛;由于外伤或曲张静脉或小静脉自发性破裂, 引起急性出血;由于患者抵抗力减弱, 容易发生继发感染。常见的有血栓性浅静脉炎、丹毒、急性蜂窝织炎、象皮肿等。

本文研究了静脉曲张伴和不伴溃疡者的睡眠质量自评情况。结果静脉曲张伴溃疡组的PQSI总分、睡眠质量差率、睡眠潜伏期和睡眠紊乱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和静脉曲张组, 而单纯静脉曲张组和对照组在PQSI和睡眠差率、各因子分均没有差别。通过上述研究, 本组研究对象的单纯静脉曲张组的睡眠质量的自我评价是正常的, 主观睡眠质量异常主要发生在静脉曲张伴溃疡者, 这也为针对不同静脉曲张患者进行睡眠心理辅导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之, 单纯静脉曲张睡眠质量与正常对照组没有差别, 而伴有溃疡的静脉曲张患者主观睡眠质量较差, 因此对伴有溃疡的静脉曲张患者应注意其睡眠质量的变化, 早期给予干预, 以利于病情恢复。

参考文献

[1]Buysse DJ, RenoldsⅢCF, Monk TH, et al.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a new instrument for psychiatric practice and research[J].Psychiary Res, 1989, 28 (2) :193-213.

患者睡眠质量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12月在我院住院并进行睡眠质量评估的肿瘤患者5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43~76岁,平均51.2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选取睡眠评估质量较差的患者,入选标准:(1)每周至少有3 d上床30 min无法入睡,连续1个月;(2)每天睡眠时间不足6.5 h;(3)夜间醒来次数超过3次,醒后难于入睡;(4)多梦,噩梦的情节如同电视连续剧;(5)次日起床后伴有嗜睡、疲劳、精神状态不佳、认知功能下降等。每天入睡时间提前,夜间少烦躁,少起夜,睡眠时间增长2~3 h为改善标准。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15 d后再次进行睡眠质量评估,观察两组睡眠改善情况。优质护理措施如下。

1.3.1 入院护理

责任护士耐心接待患者,主动进行自我介绍,了解病人主诉、心理、睡眠质量情况,让患者熟悉病房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住院的陌生感和孤独感。床单清洁整齐,病房温度18~22℃,湿度50%~60%,营造整洁舒适的室内睡眠环境[1]。

1.3.2 晚间护理

评估患者睡眠时间、夜间睡眠质量、疼痛等情况。室内温度20℃。护士在患者睡前检查深静脉置管、PICC、胸腔引流管固定情况。睡前帮助排便,加床档。夜间输液时,护士动作做到轻、稳、快。查房时开门轻、灯光弱,不要照到患者眼部,减少对患者睡眠干扰,提高睡眠质量[2]。

1.3.3 饮食护理

满足患者个人口味需求,以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食物为主,附加胡萝卜、西红柿等新鲜水果蔬菜,不吃刺激性食物。指导患者食用香菇、猴头菇、木耳、大蒜、海带等抗癌食物[3],若出现白细胞计数下降,则需在食物中加红枣、桂圆、山药等补血养气的食物,睡前两小时内不进食难以消化的食物。指导患者睡前避免饮茶、喝酒、喝含咖啡因的饮品及吸烟,晚饭后不可大量饮水,减少夜尿,睡前喝杯热牛奶、稀粥等可助睡眠。

1.3.4 卧位护理

根据病情选择舒适的卧位,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给予放松训练的舒适护理[4],护士每日定时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改善睡眠质量。晚间睡前1次,全身肌肉放松,找一个舒适的姿势躺下,闭上眼睛,让患者进行全身放松想象,从头部延伸到脚趾,进行腹部呼吸,注意腹部的起伏。让患者的注意力从日常念头转移,如一、松、静,集中注意力进行训练。按需要给予翻身、拍背、协助排痰,指导有效咳嗽。对于疼痛严重、不能入睡等辗转反侧患者加强巡视,床档保护,同时家属参与看护,预防坠床。

1.3.5 疼痛护理

对疼痛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分级,制订护理措施。解除患者对疼痛的恐惧心理,分散注意力,改善患者生活单调的状态,听音乐放松、深呼吸、指导想象,利用枕头和毛毯支撑疼痛部位。擦背,按摩,温水浴,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如氨酚羟考酮、吗啡等。必要时评估患者疼痛间隔时间,疼痛发生前给药,保证患者睡眠。

1.3.6 心理护理

肿瘤患者因睡眠质量长期得不到改善,增加了患者痛苦,情绪低落,甚至发生抑郁等问题。本研究通过优质护理为患者提供了身心舒适的条件,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护士主动关心呵护患者,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加强与患者交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疲乏程度进行评估,因地制宜的提供心理支持,教会患者意想放松、情绪转移等心理减压方法,激发患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热爱,减轻沮丧情绪,达到身心愉悦[5]。多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鼓励家属陪伴,用亲情温暖患者,使其感到没被抛弃,增加战胜疾病信心,配合治疗。

1.3.7 健康教育

通过组织患者观看多媒体图片资料等方式,帮助已得知自己病情诊断的患者正确认识肿瘤化疗及癌因性疲乏,教会患者掌握可能出现反应的应对策略,加强重视程度和预防知识,鼓励患者积极应对,提高患者康复的信心和认知能力。避免过度用脑,不想烦心事,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15 min,听轻柔音乐,按时睡觉和起床,避免过长的午睡和过晚的入眠。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前,两组睡眠质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优质护理后,观察组睡眠状况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优质护理理念深入,护理工作更注重以人为本,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身心舒适条件,满足患者舒适度,体现护理的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睡眠障碍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状况。

总之,优质护理活动保证了肿瘤患者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使其达到生理和心理等各方面的舒适,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在优质护理下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12月在医院胸内科住院的睡眠质量较差的50例肿瘤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患者住院15 d后睡眠质量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5 d后,观察组睡眠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连续优质护理服务及系统化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睡眠状况,提高睡眠质量,进而改善了肿瘤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肿瘤,优质护理,失眠

参考文献

[1]刘林.舒适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2005,2(4):54.

[2]赵雄丽.舒适护理对高龄肺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7):44-45.

[3]黄钦,曾凡.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7):3275-3277.

[4]梁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护理及康复锻炼[J].柳州医学,2009,21(4):231-235.

患者睡眠质量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3月在我科住院已行PSG监测及耳鼻喉科专科检查后有手术指征的OSAHS患者56例,男48例,女8例;年龄28岁~67岁,平均年龄51.5岁。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2年杭州会议[2]制定的OSAHS病情程度和低氧血症病情程度判断标准,中度15例,重度41例。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PSQI量表:国内学者刘贤臣等曾对此表的信度和效度作过研究,结果显示,有较好的信、效度。该量表由19个自我问题和5个由睡眠同伴评定的问题组成,而其中18个条目组成7个因子,包括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的应用及日间功能评分。按0,1,2,3计分,很好计0分,较好计1分,较差计2分,很差计3分,累计各成分得分即为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分。以得分7分作为划分睡眠质量有问题的参考值,7分时认为睡眠质量较好,高于7分为睡眠质量差。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2.2 调查方法

我科抽调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患者术前CPAP治疗并有计划地安排患者的入院时间。患者持入院证到病区,完成一般资料收集后向患者讲解填写PSQI量表的目的及填写方法,取得同意后指导填写,当场收回并检查填写的完整性,接着向患者讲解术前治疗的目的、意义,教会其使用方法及常见故障的预防与处理,患者能正确使用后带机回家治疗,并留下双方的联系电话进行随访或接受患者咨询。完成治疗3 d~4 d后安排床位完成术前相关检查,进行CPAP治疗后数据的收集,包括每天使用的小时数、压力滴定值、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计数等信息,并完成CPAP治疗后的PSQI量表填写,56份均为有效问卷。

1.2.3 统计学方法

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数据均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及两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PAP治疗后患者鼾声及呼吸暂停基本消失,AHI由治疗前的(54.4±22.7)次/h降至(8.0±8.7)次/h(t=3.378,P<0.01);PSQI总分由治疗前的(11.44±4.84)分降至治疗后的(5.31±1.24)分(t=2.734,P<0.01)。

2.2治疗后PSQI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因子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安眠药物的应用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3.1 CPAP治疗在明显减少夜间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时显著提高睡眠质量

OSAHS患者存在睡眠呼吸障碍、睡眠片段化、夜间低氧血症、白天嗜睡,导致浅睡眠增加,深睡眠减少,夜间的觉醒次数增加而出现明显的睡眠质量降低引发的日间嗜睡,白天的工作效率差等现象。CPAP治疗应用于OSAHS患者能明显改善睡眠时缺氧与呼吸暂停所致的低通气,其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OSAHS患者睡眠时的打鼾,保持上气道的通畅,不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以维持正常的睡眠呼吸形态。我科使用的Auto-CPAP机能在夜间的睡眠中依据上呼吸道塌陷的程度,提供最优的压力值,使患者的AHI值显著降低,改善患者睡眠时的呼吸紊乱状况,患者觉醒后自觉头脑清晰,治疗后PSQI得分及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因子分均显著降低。充分说明患者睡眠时因呼吸暂停造成的低氧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主观睡眠质量得到提高。

3.2 CPAP治疗在改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低氧血症患者睡眠质量方面均有效

OSAHS因呼吸暂停所致的低氧血症分为轻、中、重度,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睡眠结构严重失调,部分睡眠周期缺失,睡眠呈现明显的片段化。在手术前给予患者正常睡眠结构的恢复,在睡眠质量方面均有效。

3.3 PSQI量表可作为基层医院OSAHS患者评估睡眠质量的工具之一

OSAHS是一种严重的睡眠呼吸疾病,发病率在成年女性中占2%,成年男性中占4%[3].对于一个人睡眠质量的好坏,较难制订出一个客观的标准来加以衡量。PSG作为诊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金标准,它通过记录脑电图、眼电图、肌电图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睡眠状况和分期,能区分睡眠与醒觉、睡眠各个分期及其各期所占比例,为客观分析患者夜间睡眠情况提供依据。但睡眠质量的好坏也与患者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如将PSG的各项睡眠监测指标同患者的PSQI评分结合反映OSAHS患者的睡眠质量将更为准确[4],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PSG配置有限的基层医院,PSQI量表可作为包括OSAHS患者在内的评估睡眠质量的工具之一。

4 结论

4.1 CPAP治疗能显著改善OSAHS患者睡眠情况下的呼吸紊乱,并能使其主观睡眠质量明显得到改善。

4.2 PSQI量表可作为基层医院评定OSAHS患者睡眠质量的工具之一。

摘要:目的 观察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56例已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中重度OSAHS患者在CPAP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了解他们的睡眠情况。并查阅患者治疗后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变化情况。结果 CPAP治疗后的AHI明显降低(P<0.01);PSQI总分和其因子分中的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明显改善(P<0.01)。结论 CPAP能显著改善OSAHS患者睡眠情况下的呼吸紊乱,并能使其主观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PSQI量表可作为基层医院评定OSAHS患者睡眠质量的工具之一。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CPAP,PSQI,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胡雪君.持续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睡眠质量改善作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1,30(3):201-203.

[2]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依据和疗效评定标准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适应证(杭州)[J].中华耳鼻喉科杂志,2002,37(6):403-404.

[3]殷善开,易红良,曹振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3-4.

提高睡眠质量 篇9

(一)睡眠质量的标准

正常的睡眠质量标准是:入睡快。卧床后10分钟左右入睡;睡眠深。睡得香甜、酣畅,呼吸深长,不易惊醒;少起床。夜间不起夜或少起夜,睡中没有惊梦;头脑清。早晨起床后头脑清、精神好,工作效率高。

(二)把握好睡眠阶段

无论何年龄段的人,睡眠共同的特点是经历了一个初睡阶段、深睡阶段、浅睡阶段的过程,要把握好睡眠的三个阶段。

1.初睡阶段:初睡阶段是在睡眠准备的基础上,身体和心理活动由动态转入静态,机体各器官停止與外界打交道,多系统、多器官的能量消耗降到低点,身体缓慢进入调整、修复、恢复阶段。初睡阶段一般在2小时左右。

2.深睡阶段:深睡阶段是体内生物钟节律充分发挥作用,心理、有意识的活动停止,无意识活动仍在进行,精神能量消耗降到最低点。此时,大脑中5-羟色胺物质上升到高峰值,产生出足量的睡眠素,使人进入深睡阶段。深睡阶段一般在3小时左右。

3.浅睡阶段:经过深睡阶段的浅睡,这时人体的修复、排毒和恢复体力的工作基本上完成,机体各生理功能基本调节完,此时抑制睡眠神经的作用开始收缩,使人进入浅睡阶段,然后缓慢苏醒。年龄大的人浅睡阶段易醒不易再入睡。浅睡阶段一般在2小时左右。

(三)创造睡眠

睡眠虽然是人体修复、排毒、恢复体力的一个重要生理过程,但由于民族、性别、职业、年龄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性。有的人入枕即睡,睡眠质量很高;有的人上床后很难入睡。因此,为提高睡眠质量,要创造睡眠。创造睡眠就是在睡前适当做些运动,使全身尤其是大腿部位得到有效刺激,造成适度疲劳,提高肌肉质量,为抑制睡眠神经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这样入睡快,睡的香甜,睡眠质量高。

(四)注重睡姿

患者睡眠质量 篇10

1 临床资料

2010-05~2011-10在本院内科病房住院的失眠患者80例, 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修订版 (CCMD-3) 失眠症标准[1]。男31例, 女49例;年龄18~60岁;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 (PSQI) (12.43±3.02) 分。排除因躯体不适、瘙痒等引起的失眠;患有符合现代医学临床诊断标准的其他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将80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指导患者睡前勿吃过饱, 不喝浓茶和咖啡, 睡前洗热水脚等;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避免烟酒及刺激性食物, 积极宣教养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关注患者心理, 解除其思想顾虑, 保持情绪稳定。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息足底按摩。按摩前, 先行热水或中药足浴。足浴后患者仰卧于床上, 闭目、全身放松。按摩师先以薰衣草 (具有宁心安神作用) 香精油润滑全足, 用双指钳法、拇指握拳法、刮按摩搓法等手法按摩全足约15分钟左右至双足发热, 然后重点加强按摩足底对应大脑、小脑、脑干、额窦、腹腔神经丛反射区、双足失眠点20~25分钟, 心脏、胃肠、肝、肾上腺反射区按摩10~15分钟, 肾、输尿管、膀胱反射区5~10分钟, 最后摩压涌泉穴3分钟。最后结束时再整理、放松按摩双足。穴位按摩手法以拇指指腹, 食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端或者拇指第一指间关节顶端, 轻压穴位, 环形揉搓, 先轻后重。每晚9.00左右治疗1次, 时间1小时左右, 10次为1个疗程。由专门经过心理学、按摩等综合培训的专职护士执行。边操作边与患者沟通交流、解答患者的疑问、进行健康宣教等。

2.2 评价方法

两组经2周干预治疗后, 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 该量表共6项主体项目, 18个条目, 采用4级评分制, 总分为0~18分, 总分越高, 睡眠质量越差。发放国际通用的抑郁自评量表 (SAS) [2]、焦虑自评量表 (SDS) [2], 根据标准评分进行测评, 分数越高抑郁、焦虑程度越重。发放根据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评分表[3]内容改制的本次就医满意度问题调查表, 共5个主体项目 (结果质量、技术能力、沟通交流、健康教育、人性化服务) , 24个条目, 分别为5级计分, 分数越高对本次医疗服务满意度越高。

3 结果

3.1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比较

见表1。

t检验;本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组间疗后比较△P<0.05 (下同)

3.2 两组治疗前后SAS、SDS及满意度比较

见表2。

4 讨论

全息学认为, 生物体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故而, 人的双足上有五脏六腑相应的“反射投影”区, 且足部末稍循环丰富, 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称。中医经络学说认为脚是足三阴之始、足三阳之终, 如果经常按摩足底, 刺激足底穴位, 就能疏通经络、调整阴阳, 调整脑干网状系统、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 使不平衡的神经递质逐渐恢复到平衡状态, 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4];现代医学也证实足穴按摩能刺激机体复合胺的释放, 放松人体, 促进睡眠[5]。同时足底穴位按摩, 可加速血液循环, 促进代谢产物的清除, 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增加组织细胞活动, 调整代谢, 缓解肌肉的紧张、收缩状态, 消除疲劳, 镇静安眠[6]。

从全息观点来看, 人体应是即反映生物全息规律、又反映精神全息的统一体。本次全息服务, 注重环节与细节的优化, 注重个性化、人性化服务。使患者感觉自己受到了文明高雅的服务, 受到了尊重。另外, 专科护士徒手尽心尽力按摩几十分钟时, 会让患者有一种很亲切很温暖的感觉, 有利于医患互动, 沟通交流, 提高了健康教育的依从性。这些人性化的服务, 使患者身心放松、解除紧张、焦虑、抑郁情绪, 从而提高了睡眠质量。本文结果表明, 全息足底按摩治疗, 简便实用, 效果显著, 能使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得到关怀与满足,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 (CCMD-3)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18.

[2]汪向东, 王系林, 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31.

[3]藤志香, 兰迎香.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量表设计.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9, 26 (3) :156.

[4]谌剑飞.睡眠障碍的现代病因病机探索.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32 (2) :151.

[5]刘晓芳, 胡艳宁, 龙秀红, 等.穴位指针法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9) :781.

上一篇:高职设计下一篇:农业机械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