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睡眠质量

2024-06-06

大学生睡眠质量(精选11篇)

大学生睡眠质量 篇1

睡眠是一个恢复精力的过程, 我们一生中有1/3的时间在睡觉, 这意味着我们大多数人在一年中要睡近3000个小时。睡眠是人类的基本行为, 人出生开始就会在睡眠状态与觉醒状态中转换。睡眠质量不高会导致思维清晰程度下降、易怒、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 目的就在于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睡眠健康。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栋梁, 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 必须拥有良好的身体与健康的心态。如果没有高质量的睡眠, 这些将无从谈起。

1 大学生睡眠质量现状

由于大学生的生活模式较之高中有了很大的转变, 高中生活相对单调, 一般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 除了学校就是家, 每天都在家长和老师的安排下学习, 作息时间一般较为固定, 因而睡眠时间能够得到保证。大学的生活则更加多元化, 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学习的重点也从考试转移到对知识的掌握, 更需要学会如何与人沟通, 如何处理同学关系等, 集体寝室的生活使得很多学生都无法适应, 睡眠质量随之下降。另外, 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原来的天之骄子现在都必须为毕业后的工作而奔波, 就业的严峻形式、负性的生活事件等等都使得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睡眠质量。

张林等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研究发现, 大学生群体中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达到总体的18.2%。这一结果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基本类似, 王昕等人做的广州地区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发现, 17.7%的学生有睡眠质量问题。刘贤臣调查发现大学生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13.93%。各项研究都表明在大学生中存在不少的睡眠质量问题。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低下, 睡眠时间不够, 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而且使他们感到痛苦, 损害了他们社交、学习及其它方面的重要功能。

2 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因素

2.1 身体状况

一般来说, 舒适的身体状态能促进睡眠, 使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得到充分的休息, 消除疲劳, 获得高质量的睡眠。当身体处于疾病状态时, 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睡眠问题。如呼吸道疾病, 消化道疾病, 咳嗽、胃部疾病等等问题都会导致入睡困难或睡眠中断。其他一些身体异常, 中枢神经系统障碍, 比如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炎等都会直接影响大脑, 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身体过于肥胖者也会引起睡眠障碍, 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 睡眠状态时上呼吸道的肌肉处于放松状态, 对气管有些压缩, 使得呼吸变得困难。一些身体肥胖者由于脂肪过多, 对气管的压缩非常厉害, 使呼吸变得吃力, 肺换气不足, 更为严重者将会出现短暂的呼吸暂停, 使得大脑供氧不足, 早晨起来感到头痛, 睡眠并没有恢复精力。

2.2 性别

不同性别是否在睡眠质量有显著差异, 各个研究者所得到的结论不尽相同。Mellinger (1985) 对社区成人调查发现, 女性失眠症状的患病率为39%, 而男性患病率为31%;李燕芬等 (2004) 的发现女生睡眠质量显著低于男生。然而也有研究者认为男性睡眠质量显著低于女性, 刘贤臣等 (1997) 对大学生焦虑、抑郁与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中发现男女有睡眠质量的人数分别为18.1%和13.03%, 男生显著多于女生。

2.3 焦虑、抑郁等情绪与心理因素

心理健康与睡眠呈正相关, 刘建安等 (2004) 对临床医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发现, 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得分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得分显著正相关, 且SCL-90总均分能独立预测PSQI得分。即说明心理越健康, 睡眠质量越高。还有研究发现, 情绪等心理因素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最密切 (李燕芬等, 2004) 。曾琳娜曾对广州体育学院的292名大学生睡眠质量进行调查, 发现焦虑、抑郁症状的学生中睡眠质量低下者显著多余正常学生群体, 且相关分析发现, 睡眠质量得分与焦虑、抑郁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刘贤臣对大学生焦虑、抑郁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结论, 焦虑、抑郁得分与PSQI各成分呈显著正相关。焦虑组、抑郁组和焦虑抑郁混合组PSQI得分显著高于正常组。由此可见, 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程度密切相关, 大学生要尽量避免焦虑、抑郁、烦躁等负性情绪的产生, 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保持良好的心态, 从而获得高质量的睡眠, 为高效的大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人格倾向因素

个性深刻影响心理健康, 继而影响睡眠质量。刘建安等研究发现PSQI总均分与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 中E量表得分显著负相关, 即外向倾向越明显, 睡眠质量越高;与N量表得分显著正相关, 即情绪越稳定, 睡眠质量越高。王小丹等 (2007) 对PSQI总均分的回归分析发现, EPQ中E量表分与N量表分进入回归方程, 说明E分与N分能 (下转第153页) (上接第141页) 有效预测睡眠质量。孙阳等 (2006) 的研究也支持以上结论。根据艾森克的理论, E分低的人内省、离群, 遇到问题时不能得到很好的帮助, 对自己的身心活动比较敏感, 从而易出现内化心理冲突, 进而影响睡眠质量;N分高的人情绪不稳定, 对外界刺激反应强烈, 情绪波动大, 从而影响正常睡眠。大学生在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帮助, 使之得到处理和解决, 保持自己情绪上的稳定性和安定的心情, 从而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2.5 生活环境

大学生主要以住校为主, 寝室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睡眠质量的高低。马洪林在对1128名以学生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发现36.61%的学生认为寝室不安静, 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睡眠。另外, 由于大学生日间学习生活压力大、大学集体宿舍部分同学喜欢夜聊, 也导致了睡眠质量低下 (倪杰等, 2006年) 。目前, 大学生中独生子女人数较多, 这些学生在家大都有自己的房间, 因而难以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 入睡时难以很快安静下来, 出现睡眠障碍。每个大学生在对待寝室问题时, 除了增强自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外, 也应该考虑到自己对别人的影响。只有当大家都意识到舒适的寝室环境靠大家创造时, 才能拥有一个较为安静的睡眠环境。另外, 学校也有责任加强寝室的管理, 保证在校大学生的生活、睡眠质量。

2.6 考试、就业等生活压力事件

生活应激事件导致负性情绪的产生, 进而影响睡眠质量。刘建安等 (2004) 研究发现, 生活事件中, 学习压力事件对PSQI具有独立预测作用, 说明学习压力越大, 睡眠质量越低。李樑 (2005) 研究发现, 生活事件得分越高, 睡眠质量越差。在负性生活事件中, 学习压力越大, 人际关系越紧张, 睡眠质量越差。个体面对生活负性事件的压力时, 产生应激反应, 而应激反应的程度受到认知评价 (如对睡眠有不客观的期望以及对睡眠不良有多大干扰有不切实际的估计) 、人格特质 (如内外向性、情绪稳定性等) 的影响。当应激反应程度过大时, 对睡眠质量产生负性影响, 导致睡眠质量低下。大学生必须正确认识负性事件, 调节自我情绪, 从而改善睡眠。

摘要: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 大学生存在睡眠质量低下的问题。睡眠质量低下不仅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更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希望能使大家提高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关注, 为大学生的高质量睡眠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

大学生睡眠质量 篇2

一、调查目的,对象、时间及方法

调查目的:睡眠,是每天都必须做的事,有的人睡眠的时间长,有的人睡眠的时间短,自然精神就不一样,人每天都必须睡10小时,然而现在很多的中学生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如果没有充足的睡眠,那么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听课效率也会降低,像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会让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渐渐变成一个差生,这也是一些中学生由小学升到中学的命运,说得深刻一些那么就会对我们的国家兴盛产生负面影响。

调查对象:部分在校大学生,随机抽查223人(包括男女)

调查时间:20xx/12

调查方法:微博调查法:

成分A睡眠时间~~A计0分,B计1分,C计2分,D计3分

成分B睡眠质量~~ A计0分,B计1分,C计2分,D计3分

成分C睡眠状况~~累加条目②和④~~“经常”计3分,“偶尔”+A`E计2分,“偶尔”+F计1分,“从不”计0分

成分D睡眠障碍~~A到E每项计1分,F计0分

成分E影响因素~~ A到E每项计1分,F计0分

大学生睡眠质量指数总分=成分A+成分B+成分C+成分D+成分E

二、调查处理及分析

睡眠质量指数分布情况分析

根据大学生睡眠质量指数总分计算方法,计算出223名被调查对象的得分情况(表一)。得分越多说明睡眠质量越差,分数不能超过19分,从而对所有人群分为四个等级:0~4分(良好),5~9分(一般),10~14分(差),15~19分(极差)。总体上看,大约45%的大学生睡眠质量良好;大约48%的大学生睡眠质量一般;大约7%的大学生睡眠质量差甚至极差。

利用Excel统计分析223名被测试者的得分分布得出拟合曲线(图一),曲线的两个高峰表明处于这两个峰左右的人数居多,峰1对应3分,峰2对应7分,以5分为分界线,形成了两个单峰函数,这两点很好的代表了处于这两者间的人群的大学生睡眠质量指数情况。从而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处于睡眠质量一般水平以上,原因可能是调查对象大部分为大一、大二学生,考研、就业压力还不是很大,心理状况大体良好,大学生睡眠质量指数会受一些环境因素、平时生活习惯、情绪因素等影响。峰3属于少部分人群睡眠质量差,本身可能受到经济状况、遗传状况、心理压力等原因的影响。

进行回归趋势拟合分析

由Excel对图一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睡眠质量人口比率回归趋势线(图二中黑色曲线),趋势线为最高次方4次方的回归方程

y=-0.0027x4+0.1560x3-2.7898x2+15.441x+3.1424,R2=0.8896

相关系数的平方R2=0.8896越接近1,说明所建立的回归方程与试验数据拟合的越好,此曲线具有可信性。从回归曲线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睡眠质量指数在2~6分之间人群比重最高,与上述分析结果相同。

质量的因素概括为4 类: 环境因素、情绪因素、学习压力及其他因素。其中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影响睡眠的自然环境( 如噪音、别人打扰、嘈杂等) , 情绪因素主要指由人际关系以及恋爱等导致的不良情绪体验, 其他因素包括经济、遗传、心理问题等。从选择人次来看, 环境因素和学习压力是两大主要因素, 选择人次分别占总人数的51.57% 和43.50% , 也有大约1 / 4 的人认为情绪因素影响了睡眠( 如表二 ),说明睡眠质量与这几个因素均有显著相关性。扇形图(图三)更直观的显示了这几个因素的比例。

环境因素分析

环境因素在这里占有39%的比例。我们处于6人宿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不免会影响到其他人的生活,大一的同学更是如此,还未相互适应,使得这种客观的因素占有主导地位,再加上不适应周围新的生活环境,导致某些大学生睡眠质量不高。良好的睡眠环境是高质量的睡眠所必需的条件, 要拥有高质量的睡眠, 讲究睡眠卫生,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对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一个人在声音嘈杂,光线刺眼的环境中是很难拥有高质量的睡眠的。学校提供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能让我们很好的放松大脑,提高睡眠效率。

学习压力

学习压力占32%的比例,我们是学生,学习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由于目前大学生们面临的学习竞争和就业压力较大, 为了保障自己有充分的竞争力,纷纷加强学习强度,考证、考研等使自己处于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从而降低了自己的睡眠质量。

情绪因素和其他因素

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影响也处于显著地位,例如:人际关系、感情问题等这些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心理,从而对睡眠造成了影响。有相当大一部分同学不懂得合理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面对现代化的通讯及网络有些学生会彻夜不眠, 难以自拔, 对于喜爱的活动不顾时间的早晚, 学习与娱乐的时间不能合理安排等等, 都会造成自己的生物钟紊乱。

三、结论及建议

根据对随机抽取的223名大学生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45.29%睡眠质量较好,47.98%睡眠质量一般,5.82%睡眠质量差,0.91%睡眠质量极差。通过Excel做出的大学生睡眠质量回归分析曲线(图二中黑色曲线)也直观的表现出以上结果。处于睡眠质量一般水平的比例大约占1/2,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受到的一定的影响,Excel做出的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指数相关因素扇形图(图三)直观的表明,四类因素:环境因素、情绪因素、学习压力及其他因素中环境因素和学习压力是两大主要因素,有着显著性的影响。

保持良好舒适的睡眠环境, 提高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环境是高质量的睡眠所必需的条件, 要拥有高质量的睡眠, 讲究睡眠卫生,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对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形成有规律的睡眠。每天应按时就寝,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 无论何时入睡都要定时起床, 如果躺在床上超过20 分钟仍无法入睡的话, 可以听一些舒缓柔和的音乐等来帮助入睡, 形成有规律的睡眠。

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减小学习压力,正确使用互联网等现代化工具。沉溺于网络游戏,不仅对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还荒废了自己的学业。

适当并长期的做体育锻炼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很有效的方法,如:跑步、打太极拳等,因此, 要想身体健康, 除了保证每天足够的睡眠时间外, 参与适量的体育运动也是提高睡眠质量的有效途径。

2022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报告2

一、调查题目

1.调查题目: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研究。 2.调查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职业人群常有的睡眠问题已经开始蔓延到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并进一步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质量。当前,大学生普遍面临学习、就业、情感等一系列压力,很多大学生不能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完成任务,从而导致严重的睡眠问题。近年来,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重视。大学生活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睡眠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广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且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习效率乃至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都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在大学生中,较普遍存在睡眠不足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调查目的:

通过本次调查,对大学生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了解大学生睡眠质量现状,了解大学生中睡眠障碍产生的原因,以及睡眠障碍对大学生心理、生理及学习生活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探讨解决睡眠障碍的方法,提高大学生的睡眠质量。

4.调查的意义:

通过对哈尔滨师范大学本科大学生睡眠情况的具体调查,进行统计、归纳、总结,最终形成对我国大学生目前睡眠情况的总体预计和了解。在大学生个人层面,有助于寻找影响大学生睡眠情况的因素,提出改善大学生睡眠的具体方法,提高大学生睡眠质量、身体素质,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学习。在学校层面,有助于学校合理有效的安排学生学习课程、休息时间、宿舍条件等,有利于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在社会层面,有助于整个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培养有文化、有素质、身体健康的社会主义公民,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

二、调查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以不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由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引起睡眠问题的原因、睡眠习惯状况、睡眠问题带来的影响、对大一到大四各年级学生睡眠质量情况分析,了解大学生的睡眠状况。

三、调查范围:

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师范大学全体本科大学生。

四、抽样方案

(1)设计抽样方案:

调查总体:哈尔滨师范大学全体在籍本科全日制大学生 抽样方法:多段随机抽样与分类随机抽样 (2)界定调查总体:

调查总体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指,哈尔滨师范大学全体在籍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即入学时间在20xx年、20xx年、20xx年、20xx年,学籍在哈师大进行全日制学习、生活的在校大学生。

(3)选择抽样方法:

多段随机抽样与分类随机抽样相结合。

(4)编制抽样框:

多段随机抽样:哈尔滨师范大学共有24个本科学院。每个学院有四个年级。调查样本总数为34992人

一段抽样,从全校抽到学院。哈师大各个本科学院教学发展状况差异较大,因此赢采用分类随机抽样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首先,编制第一级抽样框。假定以学科性质分类作为标准,将哈师大24个本科院系分为:文史类、理工类、艺体类三类,它们分别为11个,7个,6个。其次,确定一级样本数量。假定在一级样本中抽出25%的单位,即6个学院作为一级样本。按照分类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文史类院系抽取3个,分别为:中文系、经济系、地理系;在理工类院系抽取2个,分别为:数学系、物理系。在艺体类院系抽取1个,为美术系。共6个学院组成第一级样本。

二段抽样,从学院抽到年级。采取整群抽样抽取4个年级。(即20xx级,20xx级,20xx级,20xx级)。共4个年级作为第二级样本。

三段抽样,从年级到班级。采取简单随机抽样。中文系,每个年级14个班,从中抽取50%作为样本,即7个班级;地理系,每个年级7个班,从中抽取50%作为样本,即4个班;经济系,每个年级11个班,从中抽取50%作为样本,即6个班;数学系,每个年级13个班,从中抽取50%作为样本,即7个班;物理系,每个年级8个班,从中抽取50%作为样本,即4个班;美术系,每个年级6个班,从中抽取50%作为样本,即3个班;共(7+4+6+7+4+3)*4=124个班级组成第三级样本。

四段抽样,从班级到具体学生。采取分类随机抽样的方法。首先,编制第一级抽样框。假定以学生性质作为分类标准,将班级内学生分为干部男学生、干部女学生、普通男学生、普通学学生,4类。(注:干部学生指:该学生在学校、社团、班级等组织内担任学生干部者,或党员学生、预备党员学生。普通学生:该学生未在学校、社团、班级等组织内担任学生干部者,且不是党员学生、预备党员学生。)中文系每班50人,地理系每班39人,经济系每班27人,数学系每班31人,物理系每班38人,美术系每班42人,按照分类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干部男学生、干部女学生、普通男学生、普通学学生中各抽取25%,即中文系、地理系、经济系、数学系、物理系、美术系每班分别抽取13人、10人、6人、8人、10人、11人。共(13*7+10*4+6*6+8*7+10*4+11*3)*4=1184人组成第四级样本。

(5)抽取调查样本:

抽样样本总数:(13*7+10*4+6*6+8*7+10*4+11*3)*4=1184人 抽样比率:1184/34992*100%=3.4%

(6)评估样本质量

按照上述抽样方案进行小范围内模拟抽样,并对抽样结果、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改进。

五、调查内容

1.大学生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年级、职务等。

2.大学生睡眠的基本情况:?睡眠习惯:睡眠时间、睡前行为、睡中行为、睡后状态等。 ?睡眠质量:睡眠时长、安稳程度、睡后精力恢复程度、睡眠饱和度等。

3.影响大学生睡眠的因素:睡眠者自身因素、睡眠者所处环境因素。 4.大学生睡眠的改善方法:睡眠者内在调节、睡眠者外在调节。

六、调查时间、场所

1.调查时间:学生在校上课期间周一至周五中午午休时间中午12点至下午1点(具体计划时间:20xx年6月23日至27日,中午12点至下午1点)

2.调查场所:哈尔滨师范大学(江北校区)第二食堂门口

七、研究经费和物质手段

1.研究经费计划:租用带伞凉棚(含桌椅)2个,300元;调查问卷的印刷4200 份,200 元;调查用笔10 枝,10元。合计:510元 。

2.物质手段:由学校专项课题拨款。

八、调查人员培训组织

1.调查人员:调查项目团队共10人,设队长1人,问卷发放人员10人,调查问卷统计分析人员5人,调查项目总结分析5人。(一人可兼多项工作)以上调查项目团队成员均选自哈尔滨师范大学(江北校区)经济学院20xx级经济学专业学生,其中5名男生、5名女生。

2.调查人员培训、组织:

(1)调查项目组长负责团队成员的选拔,选拔完成后组建调查项目团队。

(2)组织开展调查前的会议交代项目内容,集体讨论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3)按计划具体展开调查,收集原始数据。

(4)团队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

2022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报告3

摘要:失眠问题是我们当前社会所面临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很多失眠患者对失眠没有引起重视,最终导致抑郁症、焦虑症、心脏病等的发生。社会上因为失眠问题导致悲剧发生的事例也不少见。希望大家能够能够重新审视失眠对我们健康的威胁、危害。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睡眠质量至关重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没有良好的睡眠质量,健康将无从谈起。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状况,特作出此调查。 样本与资料

样本设计考虑到大学生是个庞大的群体,数量较多,采取抽样调查,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和男女学生发放问卷。

结果与分析

表中显示大学生入睡时间在10分钟到30分钟,30分钟到60分钟占25%极少数大学生入睡时间大约为一个小时,入睡时间小于十分钟的占17.5%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普遍存在睡眠质量问题。

分析图表可知失眠的占90%,还是较多的,其中经常失眠的占20%,极少数是不会失眠的。

表中显示55%的大学生是23点到凌晨睡觉。22.5%的学生是凌晨之后才睡觉,小部分是23点之前睡觉,很少一部分是睡眠时间不确定。

睡眠质量较差的占15%良好的占22.5%一般的占62.5%

2022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报告4

一、调查背景

全球睡眠问题愈发严峻,大学生睡眠问题也不例外。近年来,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日益突出,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等睡眠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代大学生精神压力大、学习负担重、身边诱惑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无法正常安排休息时间,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本次调查针对当代大学生晚睡的情况,希望从中获得一些矫正这一不良习惯的有效方法。

二、数据分析

1.接受调查者的性别及年级构成

图1-1被调查人群的性别、年级情况

由图1-1可知,在接受此次问卷调查的100名科院学生中,从调查对象性别特征来看,男生占总人数的34%,女生占总人数的66%。男女比列接近3:7。本调查选取的样本包括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年级,在校大一、大二学生占比较大,达90%,在校大三学生仅占比10%。

2.晚上睡觉时间及早晨起床时间统计

图2-1被调查人群晚上睡觉时间统计图2-2被调查人群早晨起床时间统计

由图2-1可知,被调查大学生入睡时间大多在晚上10:00过后,约半数被调查大学生入睡时间在0:00之后,仅有6%被调查大学生在晚上10:00前入睡,熬夜情况严重。

由图2-2可知,被调查大学生中有73%认为在6:00~9:00起床最为合适,23%认为9:00后起床合适,仅有4%认为6:00前起床合适。说明由于课程原因,多数大学生可以按时起床上课,作息良好。

3.每日睡眠时长统计

图3-1被调查人群每日睡眠时长统计

由图3-1可知,有50%的大学生每日睡眠时长为6-7小时,有28%的.大学生每日睡眠时长为7-8小时,即约八成大学生的日均睡眠时长较为充足。有10%的大学生每日睡眠时间不满6小时,另外12%的大学生每日睡眠时间多于8小时,以上两种不健康睡眠习惯共占比20%左右,需重视并改善。

4.入睡所需时间和会否失眠情况调查

图4-1被调查人群入睡所需时间统计图4-2被调查人群会否失眠情况统计

由图4-1可知,被调查人群中约六成入睡时间较短,三成左右无固定习惯,但有10%的大学生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由图4-2可知,被调查人群中约六成偶尔有失眠现象,属正常情况,两成基本无失眠情况,睡眠质量较好,但有16%的大学生总是存在失眠情况,睡眠质量差。

综合分析图4-1、图4-2可知,有超过10%的大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失眠情况,需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改善睡眠质量。

5.影响睡眠质量的内、外部因素

图5-1被调查人群认为降低睡眠质量的外部因素图5-1被调查人群认为降低睡眠质量的内部因素

由图5-1可知,70%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不良的生活习惯、精神压力大、心事重是降低睡眠质量的主要内部原因,而30%左右的被调查大学生存在做梦被惊醒的情况。

由图5-2可知,降低睡眠质量的外部因素构成较为复杂,且不同调查对象面对的问题各不相同,需针对个人情况具体分析。

6.睡眠充足与睡眠不足醒来后状态统计

图6-1被调查人群睡眠充足醒来后状态统计图6-2被调查人群睡眠不足醒来后状态统计

综合分析图6-1、图6-2可知,睡眠是否充足严重影响生活状态。睡眠充足情况下大多数被调查学生醒来后精神抖擞有活力,睡眠不足情况下大多数被调查大学生醒来后精神不振较为疲惫。

7.对自己睡眠质量满意度统计

三、结论和建议

1.结论

(1)百分之八十以上学生存在频繁熬夜的现象。

(2)大部分学生会因为学业、游戏等原因影响睡眠时间。

(3)虽然睡眠时间基本足够,但熬夜导致精神状态疲惫怠懒。

(4)部分学生因熬夜睡眠不足导致次日无法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甚至旷课补觉。

(5)睡眠不足对学生学习成绩及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6)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对自己的睡眠质量较满意,剩余百分之十存在失眠问题。

2.建议

(1)入睡前90分钟泡个热水澡,或者泡脚,促进血液循环。

(2)训练冥想,发散思维,或者想单调的事情,试着让精神涣散。

(3)坚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即使在周末也不要睡得太晚。

(4)睡前6小时内尽可能不要摄入咖啡因、尼古丁。

(5)选择锻炼时间,定期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

2022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报告5

摘要:通过对部分在校大学生睡眠质量指数调查分析,统计得出大学生45.29%睡眠质量较好,47.98%睡眠质量一般,5.82%睡眠质量差,0.91%睡眠质量极差。excel分析得出睡眠质量人口比率回归方程为:

y=-0.0027x4+0.1560x3-2.7898x2+15.441x+3.1424,r2=0.8896(相对系数2)。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指数相关因素基本分为四类因素:环境因素、情绪因素、学习压力及其他因素,其中中环境因素和学习压力是两大主要因素,有着显著性的影响。

前言: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精神科医生x博士等人于x年编制的。该量表适用于睡眠障碍患者、精神障碍患者评价睡眠质量,同时也适用于一般人睡眠质量的评估。许多研究者对psqi的信度和效度做过统计学研究,结果有较好的实证效果。目前,许多在校大学生因睡眠障碍而对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从而影响学业和未来发展。今本研究组通过对psqi进行改进,减少统计因素,更好的适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设计了试验方案。统计分析试验数据,得出大学生睡眠质量指数分布图,分析主次因素,探讨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的方法。

一、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部分在校大学生,随机抽查223人(包括男女)

1.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采用自制的睡眠质量调查表,以问卷调查的方法采集数据,发放问卷234份,回收问卷223份,其中合格率95.3%。

数据处理方法:采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成分a睡眠时间:a计0分,b计1分,c计2分,d计3分

成分b睡眠质量:a计0分,b计1分,c计2分,d计3分

成分c睡眠状况:累加条目②和④:“经常”计3分,“偶尔”+a`e计2分,“偶尔”+f计1分,“从不”计0分

成分d睡眠障碍:a到e每项计1分,f计0分

成分e影响因素:a到e每项计1分,f计0分

大学生睡眠质量指数总分=成分a+成分b+成分c+成分d+成分e

二、数据处理及分析

2.1睡眠质量指数分布情况分析

2.1.1根据大学生睡眠质量指数总分计算方法,计算出223名被调查对象的得分情况(表一)。得分越多说明睡眠质量越差,分数不能超过19分,从而对所有人群分为四个等级:0~4分(良好),5~9分(一般),10~14分(差),15~19分(极差)。总体上看,大约45%的大学生睡眠质量良好;大约48%的大学生睡眠质量一般;大约7%的大学生睡眠质量差甚至极差。

2.1.2利用excel统计分析223名被测试者的得分分布得出拟合曲线(图一),曲线的两个高峰表明处于这两个峰左右的人数居多,峰1对应3分,峰2对应7分,以5分为分界线,形成了两个单峰函数,这两点很好的代表了处于这两者间的人群的大学生睡眠质量指数情况。从而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处于睡眠质量一般水平以上,原因可能是调查对象大部分为大一、大二学生,考研、就业压力还不是很大,心理状况大体良好,大学生睡眠质量指数会受一些环境因素、平时生活习惯、情绪因素等影响。峰3属于少部分人群睡眠质量差,本身可能受到经济状况、遗传状况、心理压力等原因的影响。

2.1.3进行回归趋势拟合分析

由excel对图一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睡眠质量人口比率回归趋势线(图二中黑色曲线),趋势线为最高次方4次方的回归方程

y=-0.0027x4+0.1560x3-2.7898x2+15.441x+3.1424,r2=0.8896

相关系数的平方r2=0.8896越接近1,说明所建立的回归方程与试验数据拟合的越好,此曲线具有可信性。从回归曲线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睡眠质量指数在2~6分之间人群比重最高,与上述分析结果相同。

图二大学生睡眠质量指数分布回归分析曲线

质量的因素概括为4类:环境因素、情绪因素、学习压力及其他因素。其中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影响睡眠的自然环境(如噪音、别人打扰、嘈杂等),情绪因素主要指由人际关系以及恋爱等导致的不良情绪体验,其他因素包括经济、遗传、心理问题等。从选择人次来看,环境因素和学习压力是两大主要因素,选择人次分别占总人数的51.57%和43.50%,也有大约1/4的人认为情绪因素影响了睡眠(如表二),说明睡眠质量与这几个因素均有显著相关性。扇形图(图三)更

直观的显示了这几个因素的比例。

2.2.1环境因素分析环境因素在这里占有39%的比例。我们处于6人宿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不免会影响到其他人的生活,大一的同学更是如此,还未相互适应,使得这种客观的因素占有主导地位,再加上不适应周围新的生活环境,导致某些大学生睡眠质量不高。良好的睡眠环境是高质量的睡眠所必需的条件,要拥有高质量的睡眠,讲究睡眠卫生,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对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一个人在声音嘈杂,光线刺眼的环境中是很难拥有高质量的睡眠的。学校提供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能让我们很好的放松大脑,提高睡眠效率。

2.2.2学习压力学习压力占32%的比例,我们是学生,学习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由于目前大学生们面临的学习竞争和就业压力较大,为了保障自己有充分的竞争力,纷纷加强学习强度,考证、考研等使自己处于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从而降低了自己的睡眠质量。

2.2.3情绪因素和其他因素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影响也处于显著地位,例如:人际关系、感情问题等这些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心理,从而对睡眠造成了影响。有相当大一部分同学不懂得合理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面对现代化的通讯及网络有些学生会彻夜不眠,难以自拔,对于喜爱的活动不顾时间的早晚,学习与娱乐的时间不能合理安排等等,都会造成自己的生物钟紊乱。

三、结论及建议

根据对燕山大学西校区随机抽取的223名大学生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45.29%睡眠质量较好,47.98%睡眠质量一般,5.82%睡眠质量差,0.91%睡眠质量极差。通过excel做出的大学生睡眠质量回归分析曲线(图二中黑色曲线)也直观的表现出以上结果。处于睡眠质量一般水平的比例大约占1/2,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受到的一定的影响,excel做出的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指数相关因素扇形图(图三)直观的表明,四类因素:环境因素、情绪因素、学习压力及其他因素中环境因素和学习压力是两大主要因素,有着显著性的影响。

3.1保持良好舒适的睡眠环境,提高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环境是高质量的睡眠所必需的条件,要拥有高质量的睡眠,讲究睡眠卫生,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对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3.2形成有规律的睡眠。每天应按时就寝,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无论何时入睡都要定时起床,如果躺在床上超过20分钟仍无法入睡的话,可以听一些舒缓柔和的音乐等来帮助入睡,形成有规律的睡眠。

3.3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减小学习压力,正确使用互联网等现代化工具。沉溺于网络游戏,不仅对身心健康有严重影响,还荒废了自己的学业。

3.4适当并长期的做体育锻炼是缓解心理压力的很有效的方法,如:跑步、打太极拳等,因此,要想身体健康,除了保证每天足够的睡眠时间外,参与适量的体育运动也是提高睡眠质量的有效途径。

2022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报告6

近几年来大学生睡眠质量的问题日益突出,已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重视,大学生睡眠质量差,睡眠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广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并且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习效率乃至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都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针对大学生睡觉迟,睡眠质量差的现象,我们通过问卷的方法随机调查了本校学生的的睡眠状况。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们随机抽取本校四个年级学生进行调查。

2、调查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由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引起睡眠问题的原因、睡眠习惯状况、睡眠问题带来的影响、大一到大四各年级睡眠状况分析对比组成。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由数据可以看出女生睡眠质量明显由于男生的睡眠质量。男生在晚上10点之前睡觉的只占调查人数的7.5%,而女生在晚10点之前睡觉的占12.5%;因此在一天中,男生睡眠时间明显少于女生,从而睡眠质量较女生差许多。

由数据可知,睡眠质量随年级的增长而不断下降。晚上12点之前睡觉的学生中大一占得比例是65%,大二是60%,大三是50%,大四是30%;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睡的越晚,而起的越早,因此睡眠时间越来越短,睡眠质量越来越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女生睡眠质量高于男生,低年级睡眠质量优于高年级睡眠质量。男女差异主要的原因首先是,首先女生比男生有着较好的睡眠习惯,其次是女生玩电脑游戏的较少,而且男生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睡眠;年级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随着年级的增长拥有电脑的学生数量增加,而且年级越高所接触的事物越多,受到舍友的影响也越大,还有一个就是就业学习的压力也随年级的增长而增加。

3、结论

通过调查统计,我们得到的结论:

1、学生普遍睡眠情况不容客观,普遍无法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质量也不好。

2、多数学生会因为学业,游戏等原因影响睡眠的时间。

3、女生睡眠质量高于男生,低年级睡眠质量优于高年级睡眠质量。

4、睡眠质量不好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

4、睡眠不足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睡眠时间至少要保证7小时,但是调查结果显示睡眠时间少于7个小时的大学生高达42.5%,8个小时左右的占51.25%,这样少的的睡眠时间,其质量必然很差,必然影响期一天的工作学习跟生活。

从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上课心不在焉的学生比例竟然高达37.5%,对比大学生睡眠时间统计,可知较少的睡眠时间必然造成上课的精神恍惚,即使有其他因素影响,但是睡眠对上课情况的影响应该是占绝大部分的。

综上可得,大学生睡眠质量会对其学习产生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差,必然导致课堂上的低效率,甚至会影响课堂出勤率。睡眠不足还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易受疾病感染,记忆力下降等等。

通过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我们看到大学生的睡眠状况不容乐观,可以说睡眠时间不够,睡眠质量有不理想,大学生普遍没有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失眠,睡眠很浅都是大学生睡眠中存在的问题,这些睡眠问题也直接导致学生的睡眠质量不高,睡眠状况不容乐观,而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早晚自修,上课精神不集中,产生了倦意困意,最终就是上课效率低下,可以说是得不偿失,睡眠是人类每天都必须进行的一种自然性生理行为。睡眠不足只会导致学生身体疲劳和心理抑郁的状态。而导致大学生睡眠状况不理想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自身因素主要有学业压力,网络娱乐,恋爱的原因,学业上的压力主要是表现在考试前学生的“临时抱佛脚”上,原先平时没注意每日复习,考前只有牺牲睡眠来补了。由于远离父母,老师也不像以前那么管着学生,学生难免产生贪玩的心理,沉湎网络游戏,热衷于网上聊天,爱好看电影的学生此时就有释放的空间了,于是他们就开始顾不着睡眠了。

三、解决我校学生睡眠不足的建议

1、辅导员加强教育管理,找同学进行谈话或以开班会的形式提倡同学早睡早起,对生活不规律的同学进行谈话教育,同时不定期的进行检查,严格控制同学睡眠时间,进行奖惩机制,对生活规律的同学进行表扬,对晚上不睡早上影响上课的同学进行批评惩罚。同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心理有起伏的同学进行开导。

2、学校严格限制上网断电时间,学生的指控能力固然重要,但学校也应采取强制手段限制学生上网时间,以避免学生因为上网而晚睡的情况。

3、学校也应尽可能的改善学生的住宿条件,晚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同学间的相互影响,我校还存在六个同学同寝的的寝室,大大增加了同学间互相影响睡眠的几率,应改善住宿条件尽量把六人间改为四人间减小同学间相互影响睡眠的几率。

2022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报告7

世界卫生组织(WHO) 将每年的3 月21 日定为“世界睡眠日”,其目的在于提醒人们关注日益严重的睡眠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职业人群常有的睡眠问题已经开始蔓延到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并进一步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质量。当前,大学生普遍面临就业、考研、留学等一系列压力,很多大学生不能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完成任务,从而导致严重的睡眠问题。有调查表明,大学生群体中有13. 93 %~42. 90 %的人存在睡眠障碍。其他研究也表明, 大学生睡眠质量与人格类型、焦虑抑郁、身心健康、参与体育锻炼情况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密切的相关。本文着重探讨大学生的整体睡眠情况及其原因分析,以期对大学生睡眠情况改善有所帮助。

1、大学生整体睡眠状况

有调查显示大学生日均睡眠时间以6 - 8 h 居多,86 %有午休;近80 %的睡眠习惯是好的。睡眠效果显示,感觉睡眠不好和很差占12. 6 % , 26. 2 %因睡眠问题而影响白天学习等,说明1/ 8 - 1/ 4的学生睡眠质量不佳, 与刘贤臣等报道的13. 93 %、13. 87 %相近;但有61. 6 %的学生报告曾有入睡困难、易醒、多梦、早醒、磨牙、打鼾、呓语、梦游或早晨难醒等睡眠障碍,且人均有1. 17 项症状,与白克镇等调查的61. 5 %的医学生有睡眠障碍相近,而高于青壮年的39. 3 %和中老年的57. 5 %,说明睡眠障碍的影响是普遍和较严重的。

面对失眠,绝大部分学生未采取任何措施或仅用非医疗方法,只有5. 1 %的学生求医或咨询,用药者更少,说明amy物应用情况不像普通人群中>6. 5 %那样严重。但学生采取的措施显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以至于一部分学生睡眠健康受到损害。睡眠问题因此引起大部分(61. 8 %) 问卷调查学生的关注和特别关注。

调查显示男生较女生感觉学习生活无聊、对睡眠健康问题持无所谓态度者更多。大三以上与大一学生比,感觉学习生活较紧张者比例较高,感觉学习生活无聊者比例较低,其睡眠时间8 - 9 h 和>9 h 较多,而睡午觉的比例较低,提示高年级学生感觉到就业和考研的压力,学习自觉性增强,白天学习时间增加;而大一学生由高中的紧张阶段突然放松,会感到无聊,有较多学生用睡午觉来打发时间。

有调查显示:理工科学生学习生活压力较文史和其他专业为大,睡眠时间较短,坚持午休人数较多,而睡眠效果较差,睡眠障碍率较文史专业为高,但对大学生的睡眠健康问题持无所谓态度者又明显较文史专业为高。这可能与理工科学生课业较重,睡眠卫生常识缺乏有关。

2、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睡眠质量状况在性别、城乡、农业与非农业家庭、不同专业和年级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年龄、民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格、睡眠环境、心理状况、经济状况、身体状况、不良习惯、作息时间的规律性、锻炼的习惯、宿舍关系等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

就年级而言,有调查表明:大一和大四2 个年级的睡眠质量普遍低于大二和大三年级,究其原因可能与各学习阶段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不同有关,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入学,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各方面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存在睡眠问题者比例较高;大四年级是临近毕业的阶段,此时面临择业、考研或出国问题及压力, 因此存在睡眠问题者比例也较高。

就性别而言,有调查表明:女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明显不如男大学生。这可能是因为女性,特别是处于人生转折期的女大学生,感情要比男生细腻得多,对人接物往往更感兴趣,同时也容易受到外界某些因素的干扰,这些情感心理上的特点往往会影响到女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此外,也有专家指出,女性独特的生理特性,如经期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以影响睡眠的质量。

就经济状况而言,研究显示: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与经济状况有一定关系,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贫困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在校生活相对困难,平时省吃俭用,生活水平较低,可影响到膳食营养的需要量;另外由于生活困难,难免给他们带来一定的思想负担,长期下去易导致睡眠问题。

3、总结

大学生睡眠质量 篇3

关键词:有氧健身操;大学生;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G8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9)05-0094-02

On the Effect of Aerobic Exercises on College Students' Sleep Qu ality

LI Jing-ho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erobic exercises on sleep qualityof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By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183 students o f Guangzhou University are tested. Results: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es(PSQI) of students who have done aerobic exercises are low than that of college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s: aerobic exercises can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college students' sleep quality.

Key words: aerobic exercises; college students; sleep quality

人生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睡眠质量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它会严重影响人 们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世界卫生组织(WHO)从2001年起,将每年的3月21日定 为"世界睡眠日",目的是提醒人们关注睡眠健康。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生活节奏不 断加快,许多现代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影响了人们的日常 生活和工作。有关研究证实[1],15%~30%的成年人和10%~13%的青少年存在着不 同 程度的睡眠质量问题。由于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承受 着多元化、社会化、复杂化的多种压力,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正在下降且已明显低于正常人群 [2]。睡眠障碍不仅是影响现代人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大学 生健康成 长的比较突出的因素之一。大学生即将肩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是未来社会的生力军,他们 的身心发展正处于定型期,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有氧健身操是一种富有韵律性的运动,它通过长时间(30 min以上)持续的运动,不仅使心 肺功能增强,而且还锻炼了大肌肉群。 健身操除了可增强体质外,还使其成为一种社交时 尚,参加者不但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还可通过锻炼保持心情舒畅、精力充沛,拥有健 康的身体和心理。有氧健身操是一项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深受大学生喜爱的,融体育与艺 术、集健身与娱乐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它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效应已被越来越多的科学 研究所证明[3-5]

本文通过对参加有氧健身操的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的睡眠质量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探讨 有氧健身操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为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183名广州大学大学生,年龄17~24岁,分成普通组(103人)和运动组(80人)。运动组每 周进行有氧健身操练习3次,每次1.5 h左右,共训练18周。

1.2 研究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作为评价睡眠质量的 工具[5],PSQI可划分为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 碍、安眠 药物的应用、日间功能7个成份,每个成份按0、1、2、3来计分,累计各成分为PSQI总分, 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以PSQI≥8作为判断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所有数据采用SPSS11. 0统计软件处理。

2 结 果

从表1可见,103名普通组PSQI总平均分为(6.30±2.45)分,其中18.45%的普通大学存在睡 眠质量问题,而进行有氧健身操练习的大学生PSQI总平均分为(5.25±2.24)分,其中只有11 .25%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大学生坚持有氧健身操练习,大学生的入睡时间有改善,睡眠时间 增多,睡眠障碍症状减少,日间功能改善(P<0.05)。对于大学生的睡眠情况,运动组 与普通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只有个别大学生(运动组2人,普通组4人) 会采用药物辅助睡眠。

3 讨 论

睡眠是人类一种基本的生理、心理需求,是肌体复原、整合等生命现象所必须的过程,更是 身心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睡眠是指复发的惰性和不反应状态,睡眠时意识水平降低或 消失,大多数的生理活动和反应进入惰性状态。睡眠能恢复体力和脑力,消除疲劳,完成自 身修复;睡眠能保持人体的免疫能力和肝脏解毒功能,使人体自身能抵御疾病的侵扰;睡眠 能调节机体内分泌功能,维持皮质类固醇、褪黑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正常分泌,使人精 神焕发,血糖稳定,促进机体生长,使核蛋白合成增加,有利于记忆的储存;睡眠能心神安 宁,缓解压力,减轻紧张情绪,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每个人都需要正常健康的睡眠,正常 的睡眠时间和节律与人体生理及心理健康关系密切,是反映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

睡眠问题是一个长期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良好解决的公共卫生和公众健康问题,曾有调查表 明:43%的中国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7]。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包 括睡眠- 觉醒过程中的各种功能障碍,如睡眠时间过短、过长、入睡时间延迟、觉醒时间提前、睡眠 浅而易醒、白天嗜睡、睡眠-觉醒功能混乱以及发生再睡眠时的功能障碍(如夜惊、睡行症 )。现代社会的物质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当代大学生带来极大方便与舒适的同时,也 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学习、生活压力过大,心理上的不平衡和各种心理障碍现象也越来越明 显。大学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如抑郁、焦虑情绪可导致失眠或早醒等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本身 也是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常见的躯体症状。严重的睡眠障碍使大学生就寝时过分担心,紧张 、焦虑更加明显,因而常常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有研究表明[8],大学生的睡眠质 量和睡眠 卫生意识现状有待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103名普通大学生PSQI总平均分为(6.30±2.45) 分 ,其中18.45%存在睡眠质量问题,究其原因,学业繁重带来的学习压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 响着学生的睡眠,而居住环境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多数有睡眠问题的学生抱怨宿舍环 境嘈杂,影响休息。另外,吸烟、自觉有睡眠问题、自评健康状况差及情绪不佳者,其睡眠 明显比其他学生差。

有氧健身操是以身体训练为内容,以艺术创造为手段,以健美为目标的体育活动,练习者在 悦耳的音乐伴奏下完成各种跳跃、转体、扭摆、波动等动作,在整个练习过程中一直保持中 等强度的有氧锻炼,可以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有氧健身操简单易行,容易坚持,容易推广 ,是一项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深受大学生喜爱的,融体育与艺术、集健身与娱乐于一体的 体育运动项目。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坚持有氧健身操练习,其入睡时间有改善,睡眠时 间增多,睡眠障碍症状减少、日间功能改善、PSQI总平均显著下降(P<0.05),这说明 有氧 健身操对改善大学生的睡眠是非常有效的。这可能是因为:有氧运动使练习者在经过训练后 会产生一定的疲劳感,大脑兴奋抑制物质分泌,入睡时间加快,促进深度睡眠,迅速缓解疲 劳,从而使睡眠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有氧健身操可以改善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减弱枢神 经系统中5-羟色胺能系统的功能,激动多巴胺能系统,刺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增加,对大 脑和紊乱的情绪都是一种有益的调节,有助于缓解压力,降低焦虑和忧郁水平,减少梦中惊 醒,减轻睡眠障碍。有氧健身操可能会使大学生体内产生内啡肽,内啡肽有一定镇静、催眠 作用。有氧健身操还可调节大学生的生物周期节律,从而全面提升睡眠质量。此次调查还发 现,存在睡眠问题的学生意识到通过药物手段来解决睡眠问题,其副作用较多,少有人在睡 眠障碍时服用药物,采用有氧运动来调理睡眠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谭先明.运动员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 ,21(4):38-41.

[2] 潘祺.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大学生睡眠质量探微[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2):27-29.

[3] 赵雪梅.有氧健身操练习对中年女性体质的影响[J].体育科研,2003,24(1):16-17.[4] 汪浩,李洁.健身操对大学生睡眠质量及情绪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7,14(2):60-62.

[5] 张晓波.健美操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效应的调查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20(4):82-86.

[6] 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 床心理学杂志,1995,3(1):26-28.

[7] 石文娟,马绍斌,范存欣,等.广州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 生,2005,26(6):470-471.

大学生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调查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江西某高校在校生为对象,以班级为单位,整群随机抽取40个上晚自习班学生。共发放问卷1 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 145份,有效应答率95.4%。其中男生501名,女生644名;医学生455名,非医学生690名;大一学生643名,大二学生417名,大三学生85名。

1.2 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作为评定睡眠质量的量表,该量表内容包括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7个成分。每个成分按0~3计分,各成分得分相加为PSQI总分,总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PSQI由刘贤臣等译成中文,国内外测试结果表明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3];用该量表评定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并予以评分,按国内常模分值≥8分为存在睡眠质量问题,总分≤7分为睡眠质量较好。自编基本情况和相关因素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专业、上课注意力、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睡眠习惯、健康状况、饮食习惯、应对能力、家庭收入、学习成绩、获奖情况、锻炼频率等16项,对可能潜在影响睡眠的因素进行分析。调查员由经过培训的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担任,以班级为单位,讲解调查的目的、意义及有关指导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当场统一收回问卷。原始资料经逻辑检查后,剔除不合格问卷。

1.3 统计方法

资料由Epi Data 3.0录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匹兹堡睡眠质量得分情况

1 145名大学生中,匹兹堡睡眠质量最高得分15分,最低得分0分,总平均得分(5.04±2.62)分。其中男生平均得分(5.05±2.62)分,女生平均得分(5.04±2.6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7,P>0.05)。医学生平均得分(5.26±2.59)分,非医学生平均得分(4.90±2.63)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316,P<0.05)。有188名学生(16.4%)存在睡眠质量问题。

2.2 睡眠质量不良发生率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男生:13.9%,女生:18.6%)、不同年级(大一:15.6%,大二21.2%,大三:17.6%)学生睡眠质量问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581,0.805,P值均>0.05)。不同专业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93,P=0.03),医学生(20.4%)高于非医学生(13.8%)。

2.3 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除家庭经济收入、奖学金获得情况、饮食情况外,其余9个因素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2.4 睡眠质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存在睡眠质量问题为因变量,以专业(非医学=0,医学=1),性别(女性=0,男性=1),上课注意力(集中=0,不能集中=1),学习压力(没有或很轻=0,较重=1),人际关系(不紧张=0,紧张=1),应对能力(轻松应对=0,较差=1),家庭收入(较低=0,较高=1),学习成绩(较好=0,较差=1),获奖情况(经常获奖=0,无或少=1),作息时间(规律=0,不规律=1),睡眠习惯(好=0,坏=1),健康状况(良好=0,欠佳=1),饮食习惯(好=0,偏食=1),锻炼频率(每周4次以上=1,1~3次=2,1次以下=0)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8项因素与睡眠质量相关,其中上课注意力集中、健康状况良好、好的睡眠和饮食习惯为保护性因素;医学生、学习压力重、人际关系紧张、作息时间不规律为危险因素。见表2。

3 讨论

调查显示,江西某高校大学生睡眠质量PSQI评分略低于刘贤臣等[4]的调查结果,医学生的睡眠质量PSQI评分明显低于李燕芬等[5]的调查结果(42.9%)。而学生睡眠质量问题发生率略高于刘贤臣等[4]对大学生的研究结果(13.93%),医学生的睡眠质量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李燕芬等[5]的调查结果。可能与所调查的大学不同(重点与普通大学)和不同地域之间的经济和社会风气不同而有所差异。

调查还显示,性别差异不会导致大学生睡眠状况的不同。而医学生的睡眠质量问题发生率(20.4%)显著高于非医学生(13.8%),与刘建安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医学生专业学习任务繁重,同时激烈的竞争和强烈的专业感也使医学生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不同年级大学生睡眠质量状况无差异。但由于很多大三学生在外实习或其他原因不在学校,以致大三的样本量相对较少,因此这项比较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讨论。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上课注意力、学习压力、应对能力、同学关系压力、学习成绩、睡眠习惯、宿舍关系、作息时间、运动锻炼对大学生睡眠状况均有影响。而家庭收入水平、奖学金获得情况及饮食习惯则对睡眠无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上课能集中注意力的学生睡眠质量较好。可能与脑力劳动造成的疲劳有关,疲惫状态下睡眠状况一般都比较好。作息时间不规律是影响学生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从生理上讲良好的休息能让机体各组织器官重新充满活力。因此,学校和学生应注意此问题,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和良好的睡眠习惯。医学专业的学生更应把握好时间规律,适当休闲和娱乐以放松身心和缓解学习压力。作为大学生应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并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避免存在心理上的问题而影响睡眠质量。学校在心理情绪方面应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增强内在激励和自我调节能力,培养积极成熟的处世方法和抗挫折能力。如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校园环境,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开通咨询热线,不定期组织户外拓展活动等。

参考文献

[1]杨立杰.世界睡眠日[EB/OL][2007-09-10].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7/01/content_947476.htm.

[2]吴茗.世界睡眠日.解放军总医院专家详解睡眠这回事[EB/OL][2008-03-21].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03/21/content_7832246.htm.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375-378.

[4]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2):103-107.

[5]李燕芬,李延杰,邹宇华,等.广东药学院373名大学生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6):649-650.

性格影响睡眠质量 篇5

美国的一位学者哈鲁特曼,为了调查睡眠和性格之间的关系,曾经登报征求每天睡9小时以上或5小时以下的人,并在应征的400多人之中,对睡得少的18人(其中20~34岁者占10人,35~49岁者占8人)和睡得多的10人(都是年青人)每人作4次的睡眠记录。调查的结果显示,睡眠时间长的人,睡眠中第一二期的浅睡期和雷姆期(身体熟睡,脑部清醒)占的比例较大;相反,睡得少的人第三四期的深睡时间较长。另外,哈鲁特曼还发现,睡得少的人相对不会自寻烦恼,睡得长的人则相对会杞人忧天。具体地说,睡眠时间少的人比较有雄心、有活力,勤奋而工作繁忙,对自己的现实生活很满足,而且能适应环境;相对地,睡觉时间长的人不满足自己的现实生活,对社会也常抱着敌对的态度,而且常有不守法的倾向。

睡眠多少与性格有明显的关系。经过大量、广泛、深入地研究后发现:睡眠时间短的人,大多是乐天派,他们工作积极、学习孜孜不倦,事业上富有雄心壮志,对美好的理想充满信心,而且胸怀广阔、勤奋,是容易适应社会、脚踏实地的人。具有这种性格特征的人,在医学上称之为“外向型”性格。反之,睡眠时间长的人大多属于自寻烦恼的人。这种人在工作上常常小心谨慎,学习兴趣广泛,喜欢穷思苦想,甚至有些吹毛求疵,富有艺术创造性,也有独特的见解;但大多数人遇到困难时喜欢发牢骚、好埋怨,受挫折后易沮丧,即使小病也呻吟不止。具有这种性格特征的人,在医学上称之为“内向型”性格。

中医认为,睡眠多少与身体肥瘦密切相关。肥胖之人,大多阳虚阴盛,肌肉致密,气道不畅,卫阳之气出入滞涩,因此,欲瞑而多卧;瘦削之人,多阳盛阴虚,肌肉解利,卫阳之气出入通达无阻,留于阳分的时间也多,因此少寐而多动。

大学生睡眠质量 篇6

1、拖延

(1) 拖延的定义

拖延 (Procrastination) 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 它体现在人类各种行为之中。一直以来, 研究者对拖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导致对拖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 但在大部分的研究者眼中, 拖延行为是一种延迟开始或不按规定时间完成任务的行为, 需要进行修正。由于拖延的多样性存在, 并不能依赖同一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若是使用了错误的量表进行测量, 可能导致出现的结果出现混淆, 对拖延的研究不利。

(2) 学业拖延

学业拖延 (academicprocrastination) 是拖延行为的一个分支, 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 是指学生学业上产生的拖延行为, 比起单纯的拖延, 学业拖延讨论的重点倾向学生以及学习情景, 也是迄今为止研究者重点探讨的领域。对于学业拖延的界定, 不同的研究者也对其有着不同的观点。

虽然不同的研究者对于学业拖延都有着不同的看法, 但是当前大部分的拖延行为研究者都比较认同且强调学业拖延必须满足三个标准, 即:拖延, 不必要性和产生不良后果。但是关于动机和结果方面却较难达成一致, 越来越多的相关研究者倾向把学业拖延简化为“有目的的推迟或拖延必须完成的学业任务的行为”。

本文认为学业拖延行为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 即明知自己应该在时间内完成任务, 却不能够按时的完成。

2、睡眠质量与学业拖延的关系

前人研究认为, 长期拖延会对个体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还会降低学习的效率。拖延了整个学期的学生, 会有焦虑、内疚、困倦等负面感受。而那些负面感受又将会影响到个体的睡眠质量, 导致睡眠障碍的增加, 降低个体睡眠质量, 进一步导致疲倦等负面感受, 久而久之形成学业拖延和睡眠障碍的死循环。

3、国内学者对学业拖延的研究

国内的研究中, 高度拖延的人数比例在0.6%-12.6%之间;接近高度拖延成为问题的人数比例在9.0%-35.6%之间;修改欲望较为强烈的人在43.3%-81.9%之间。而拖延的主要原因为害怕失败、缺少主张、厌恶任务、冒险、差的时间管理、害怕成功、反抗控制等, 且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

本文拟围绕学业拖延这一主题, 对学业拖延与睡眠质量的关系进行研究, 以进一步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明, 了解两者间的联系。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随机抽样法选取的广西民族大学四年制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 共发放问卷530份, 回收有效问卷510份, 其中男生168人, 女生342人。

2、研究方法

(1) 睡眠质量

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 ( 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 PSQ I) , (内在一致性Cronbach’sα=0.83, 重测信度r=0.85) , 有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七项因素以及总分作为统计标准, 总分在0-21分之间, 根据总分以5为组距将睡眠质量分为四个等级, 获得分数越高代表睡眠质量越差。

(2) 学业拖延

使用P A S S学业拖延量表第一部分 ( Procrastination Assessment Scale— Students) , 此量表由Laura J.Solomon&Esther D.Rothblum编制, 测定学生在学业上的拖延频率, 改正欲望和拖延的原因。该量表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给出在学习计划、备考、学期作业、日常任务、学校任务和参与活动六个情景, 每个情景给出三题, 第一第二题总和分数在12-60分之间, 越高代表拖延频率越高, 总分以组距为12将拖延频率分为五个等级。第三题总和分数在6-30分之间, 越高代表修正的欲望越强, 以组距为5将总分分为五个等级。

由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担任主试, 限时施测回收, 由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由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的时效性, 本次问卷选择的是十二月份的集中发放。

三、结果

1、大学生睡眠质量结果

由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可知, 大学生睡眠质量平均总得分为6.67±1.55, 整体睡眠质量良好。

由表1可知, 男女大学生睡眠质量在总体分数上并没有显著差异 (t=0.856, p>0.05) , 但是在睡眠质量 (t=3.674, p<0.01) 和催眠药物 (t=4.066, p<0.01) 的得分上的得分上, 男性分数显著高于女性, 在睡眠障碍的分数上, 女性得分高于男性 (t=-0.755, p<0.05) 。

2、大学生学业拖延情况

根据PASS大学生学业拖延量表可知, 大学生平均拖延频率分数为31.85±6.59, 整体拖延频率较低。大学生平均修正欲望为20.51±5.76, 整体修正欲望较高。

由表2可知, 在统计学上男女大学生在学业拖延频率上得分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t=0.581, p>0.05) , 在修正欲望的得分上, 女性得分显著高于男性 ( t=-4.660, p<0.01) 。 男性在学习计划 (t=1.113, p<0.05) 和学期作业 (t=0.377, p<0.01) 的分数上显著高于女性上显著高于女性。女性在参与活动的分数上显著高于男性 (t=-1.898, p<0.01) 。

3、睡眠质量与学业拖延频率相关

由表3可知, 在统计学上睡眠质量在日常任务上的分数有显著相关 (F (0, 510) =0.330, p<0.01) 。

由表4可知, 在统计学上拖延频率等级的分数与睡眠质量 (F (0, 510) =4.178, p<0.05) 、入睡时间 (F (0, 510) =2.669, p<0.05) 、睡眠时间 (F (0, 510) =4.188, p<0.05) 、睡眠效率 ( F ( 0, 510) =3.132, p<0.05) , 催眠药物 ( F ( 0, 510) =21.530, p<0.01) 有着显著性相关。

由表5可知, 在统计学上睡眠质量 (F (0, 510) =10.846, p<0.01) 、催眠药物 (F (0, 510) =4.831, p<0.05) 与修正欲望等级有着显著相关。

四、讨论

1、睡眠质量

经过本次调查研究发现, 在回收的有效数据中, 睡眠障碍 (总分<10分) 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1.7%, 与国内同类研究类似。如1999年在心理卫生杂志上的汪向东文章调查发现大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0.6%, 这些数据与本次研究统计得到的数据都十分接近。在本次研究中发现, 男女大学生在总体的睡眠质量中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不过男性的睡眠质量以及对催眠药物依赖要略高于女性。女性的睡眠障碍频率显著高于男性。原因可能是由于十一月份是考证考级的集中时期, 同时也是新生适应大学的末期, 日常运动较多的男性更容易进入睡眠的状态, 而女性由于每月的生理期, 可能更容易身体不适, 造成睡眠障碍。

2、学业拖延

在此次回收的数据中, 学业拖延的行为比较明显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9%, 修正欲望低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 修正欲望高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8.2%。与国内研究类似, 如侯祎在2008年的调查, 发现修改欲望的强在43.3%-81.9%, 较高拖延的人数比例在9.0%-35.6%之间,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 男性和女性在拖延频率的总体上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别, 而在规划学业和完成作业的方面, 女性完成任务的效率比男性要高, 而男性对于各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要高于女性。而且女性更加希望能够改正学业拖延的行为, 这与国内的研究相比有一定误差, 也许与本次调查中男女样本量比例不平均有关。

3、睡眠质量与学业拖延的关系

在回收数据的分析可得知, 睡眠质量的好坏会影响日常任务的进度, 造成拖延。拖延频率的提高会导致睡眠质量中的多项因素受到干扰, 影响总体的睡眠质量, 而睡眠质量的下降又进一步促进了日常任务的拖延, 形成死循环。而修正欲望降低拖延频率, 提高睡眠的质量。

4、不足与改进

由于这次选择的时间是各类考级的预备期的11月, 很有可能因为被试需要进行复习, 或者备考导致收集到的数据与日常的数据有一些误差, 比如熬夜人数的增多和暂时性的发奋学习, 但是也会增加学生的考前焦虑, 导致睡眠质量的整体下滑。可能与其他平常时期的结果产生误差, 需要多次的选取不同时间对同一被试进行测试。而男女生比例的差距过大, 也是导致结果出现偏差的可能性之一。

五、结论

根据本次调查可以得知:睡眠质量的好坏将会影响学生对于自己日常学业的管理工作, 睡眠质量的下降将会导致日常任务的拖延频率上升。与之相对, 拖延频率的上升将会导致事件的积压, 进而产生不能按时完成的焦虑, 也将会让导致睡眠质量的下降, 入睡时间的延迟, 睡眠时间的减少和催眠药物使用率增加。而增强修正欲望则能够减少事件堆积, 降低焦虑的产生, 提高睡眠质量同时减少催眠药物的使用, 进而提高了整体的睡眠质量, 同时也能促进拖延频率的下降。

参考文献

[4]侯祎, 盖乃诚.大学生学业拖延现状与原因[J].心理研究Psychological Research, 2008, 1 (4) :91-9.

大学生睡眠质量 篇7

关键词:民族医学院校,大学生,睡眠质量

我们选择右江民族医学院作为调查问卷的发放点,因为右江民族医学院的在校生中有大学生9202人,其中少数民族为5112人,占55.56%,具体的情况如下。

从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右江民族医学院的大学生民族性构成,有一半以上是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其中大部份是壮族。这些问卷主要是在学生饭堂、校园路上的大学生、自习室、学生宿舍里进行发放的,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一、民族医学院校大学生睡眠质量比较分析

(一)民族之间的睡眠质量分析

把汉族学生的记为1组,其他少数民族记为2组,对其睡眠质量的显著性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1]。

从中可以看出,在民族医学院校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各因子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只有睡眠质量和入睡时间具有显著差异性外,其余都没有太多的差异。

(二)男女生之间睡眠的差异分析

把男同学记为1组,女同学记为2组,对其睡眠质量的显著性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2]。

从相关的检验可以看出,在七个睡眠质量因子里面,睡眠质量、入学时间、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上都有显著性的差异,而且女生的睡眠质量比男生的睡眠质量要好一些,女生比男生的入睡时间也要快一些,在睡眠时间的长短上,男生比女生的时间要长一些,在睡眠的效率上女生也要比男生高一些。

(三)年级间的睡眠质量比较

以民族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年级作为维度,对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

在睡眠质量上,大一到大三其睡眠质量逐渐降低(分数超高,睡眠质量越差),其中大一新生与大三学生有显著性差异;在入睡时间上大三学生与大一、大二学生都有显著性的差异,都要比大一、大二学生的入睡时间长;在睡眠时间上这三个年级的学生都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睡眠效率上,大一与大三的学生有显著性差异,大一的学生其睡眠的效率要比大三学生的睡眠效率高;在睡眠障碍上大一的学生没有睡眠障碍,从大二到大三(只调查到大三的学生)开始有睡眠障碍;在催眠药物上大二的学生有人开始尝试用药来促进睡眠;在日间功能障碍上,大一的学生没有日间功能障碍,但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存在日常功能障碍,如在课堂上容易打瞌睡。日间功能障碍[3]这七个睡眠因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二、小结

总的来看,汉族与少数民族,男生与女生之间的睡眠质量从整体上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虽然在个别因子里面有一定的显著性差异,但是整体上还是相关不大。大学三年级的大学生睡眠质量要比大学二年级和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睡眠质量差一些。

参考文献

[1]陈平雁.SPSS13.0统计软件应用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5-173.

[2]谢龙汉,尚涛.SPSS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86-102,163-189.

大学生睡眠质量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以廊坊师范学院为研究对象, 从参加调查的学生中抽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 PSQI) 量表[4]总分最高的60名失眠的女生为研究对象。将学生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 其中研究组30名学生参加太极拳运动学习, 对照组30名学生只进行一般体育锻炼。时间从2011年9月10日至2012年1月10日。

1.2 方法

1.2.1 PSQI问卷[4]对学生进行详细询问主要内容是病史、生活习惯、睡眠习惯等情况, 对照失眠症分型诊断做出正确的判定 ( 符合其中之一即可入选) , 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 PSQI) 测评睡眠质量。学生自行填写PSQI问卷。PSQI由19个条目组成, 可分为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应用及日间功能7个成分。每个成份按0~3等级计分, 累积各成份得分为PSQI总分, 总分范围为0~21, 得分越高, 表示睡眠质量越差。以PSQI量表总分≥7分; 诊断为失眠症, 以PSQI量表总分在5 ~ 6分, 诊断为失眠症的临界状态。量表总分值越高, 失眠越重。将判定为失眠的学生随机分成两组, A组30人, B组30人。4个月后分别重新对两组进行PSQI评定。

1.2.2太极拳锻炼

1.2.2.1太极拳锻炼的形式 ( 1) 每次1 h ( 10 min准备活动, 40 min太极拳, 10 min站桩练习) , 每周3次 ( 分别为周一、三、五) , 学练太极拳简化24式, 并配有音乐伴奏。 ( 2) 每周进行一次太极拳拳理、功法及养身方法的学习。 ( 3)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的太极拳指导。 ( 4) 每月举行一次患者交流。 ( 5) 对患者进行有关失眠的分析和健康教育。

1.2.2.2太极拳锻炼的内容 ( 1) 学习24式太极拳的动作; ( 2) 太极拳运动的拳理、养生方法的学习; ( 3) 介绍失眠的有关知识, 进行太极拳心理调节的练习。

1.3 检测指标

1.3.1失眠症的分型诊断标准[5] ( 1) 入睡困难: 从想睡到实际入睡所用时间超过1 h; ( 2) 不能入睡: 只要有轻微的声响等刺激就可以觉醒, 一次睡眠觉醒2次以上; ( 3) 早醒: 早晨觉醒比正常时间提前2 h以上, 醒后就再不能入睡; ( 4) 睡眠时间短: 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一夜总睡眠时间少于5 h。符合上述分型之一即可诊断为失眠。

1.3.2睡眠质量评定标准[6,7,8,9]睡眠质量低者PSQI> 7分; 失眠症状消失率>75% 为明显改善, 失眠症状消失率16%~49%为有改善, 失眠症状消失率<10%为无改善。

1.4 统计分析 采用 SPSS 19.0 对数据进行处理, 方 法包括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学。

2 结果

共检出有睡眠障碍的女生60名。失眠原因中, 脑力负荷过重占48%, 营养不良造成内分泌失调20%, 忧郁18%, 生活无规律14%。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学生PSQI各单项目分数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PSQI各单项目分数及总分均低于研究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值均<0.05) 。经过太极拳锻炼4个月后, 研究组睡眠状况明显改善的21人 ( 70%) , 有改善的6人 ( 20%) , 无改善的3人 ( 10%) ; 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的3人 ( 6%) , 有改善的8人 ( 16%) , 无改善的39人 ( 78%)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 10.984, P<0.01) 。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 廊坊师范学院女大学生经过4个月太极拳锻炼和太极拳养生方法的学习, 学生睡眠状况改善的占90%。

睡眠障碍实质是心理和生理的问题, 心理因素主要是由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的心理应激、情绪激惹造成的, 同时与个性特征有密切关系。太极拳研究组女大学生实验后心境状态在精力、自尊感2个积极分量表上得分均高于实验前, 而在紧张、疲劳、抑郁3个消极心境分量表上得分皆低于实验前, TMD总分显著低于实验前, 心境状态得到改善。原因在于太极拳通过内在心、性、意的培养和锻炼达到改善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的作用[10]。同时本研究着力激发女大学生参与太极拳运动的动力因素, 如对自我能力的感知、信念、态度的建立等, 由此才能适度降低女大学生的消极情绪和提高女大学生积极情绪[11]。

生理因素是由于两个方面造成: ( 1) 生活没有规律。大学生由于学习和上网等因素造成晚睡或熬夜, 长此以往使得生物周期发生紊乱造成睡眠障碍。 ( 2) 女生由于长期久坐运动少, 导致体内荷尔蒙分泌失调雌激素水平下降[12]。因此, 要求饮食起居要有规律, 锻炼要掌握好运动量做到恰到好处。科学合理的锻炼能改善机体神经—内分泌功能, 明显提高内源性雌二醇水平, 有效缓解低雌激素症状[13]。由此证明, 太极拳运动的确能够改善女大学生睡眠质量。

太极拳运动是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人体生命整体观, 通过调心、调息、调身的锻炼, 对人体进行心理和生理的全面调节, 达到返朴归真和回归自然的境界, 从而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身体素质, 特别是对于女生保持身心健康和维持正常雌性激素水平都有显著的作用[14]。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 太极拳运动在治疗年轻女性睡眠障碍方面也有非常好的效果。但就目前来看, 将太极拳运用于女大学生睡眠障碍的治疗做的还不够好, 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 1) 认识不够[15]。很多人认为太极拳是老年人练的, 年青人练习没用, 特别是对于其在治疗睡眠障碍方面了解的还不够。太极拳运动是不受年龄限制的, 任何年龄练习都能起到养身、强身的功效, 而且年青人身体机能正处于旺盛时期, 参加练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大力推广此项运动, 特别是更应该认识到它的医疗作用。 ( 2) 重视不够。体育在学校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高校进行教学评估的时候着重于教学改革和科研成就, 体育经常是被排在科研、学术研究, 甚至管理之后的[15]。因此, 学校体育得不到很好的开展, 作为太极拳也就没有了生根发芽的土壤。因此, 应真正重视这项运动, 把它作为健身和治病的一种手段加以推广。

大学生睡眠质量 篇9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查询中国知网(www.cnki.net)、中国学术期刊网(www.qikanw.com)、万方-中华医学会期刊以及Pubmed和万方-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项为“关键词”,匹配方式为“精确”,起止时间设定为1991年2月-2011年2月,检索词输入“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性别”,共有记录47条。

1.2 选择标准

文献纳入标准:(1)采用刘贤臣等[5]修订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作为评定睡眠质量的量表,该量表用于评定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内容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7项,每项列出4个等级,分别赋值0~3分,累计各成份得分即为(PSQI)总分,总分值在0~21之间。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2)研究对象为大学生。(3)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性别信息。(4)研究提供了睡眠质量指数各成份(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日间功能、总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遵循上述条件,最终确定了12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文献提取时的质量控制见图1。

1.3 统计方法

1.3.1 计算效应值

因为要检验男女生的平均数差异,研究选取的效应量为标准化均数,采用方积乾主编[6]的卫生统计学第6版介绍的Meta分析计算公式:

公式中,n1i和n2i分别为第i个研究的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样本含量;珔X1i和珔X2i为均数;S21i和S22i为方差,Spi为合并方差。

1.3.2 赋予权重

一般说,应当对每一篇文章的设计和实施作全面评价之后分别赋予权重。如果认为各文章的设计和实施水平相当,也可以样本含量为权重。

wi=Ni=n1i+n2i

1.3.3 计算di的加权均数和加权方差的估计值

1.3.4 异质性检验

统计量为,其中,自由度v=k-1。

1.3.5 效应值的区间估计

若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则按随机效应模型利用珔d±1.96 Sδ估计区间,其中;若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区间估计,其中。

1.3.6 数据处理

将相关数据输入Excel,然后用Stata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7,8]。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情况

共检索到47篇相关文献,均为中文文献。根据文献的入选标准,经筛选有12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进入分析的文献具体资料见表1。

2.2 文献的异质性检验

因为各个研究所涉及的睡眠质量指数成份的结果并不一致,分别对各个睡眠质量指数的成份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见表2,可见不同性别睡眠质量指数各成份均不同质,故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2.3 效应值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不同性别的学生睡眠质量指数各成份的差异效应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指数各成份和睡眠指数总分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4 睡眠质量指数各成份的森林图分析

本文研究的Meta分析森林图(图2~5)表明:睡眠质量指数8项结果的菱形与垂直线有相交,其95%可信区间均包含0,表明不同性别的睡眠质量指数各成份之间的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到最多的因子上也不过积累了12组研究数据,因此并没有从不同区域、不同性质学校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

2.5 睡眠质量指数各成份的发表偏倚

分析研究表明,入选文献发表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的影响不大。

3 讨论

大学生群体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其睡眠质量状况及相关因素也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国内研究结果间的差异较大。而Meta分析是一种对具有相同研究目的且相互独立的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化综合定量评价的分析方法,它可以实现各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其结论也更具代表性[6]。

本文Meta分析的结果和以往研究的结果异同情况如下:(1)睡眠质量方面,Meta分析的结果表明,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潘敬菊[3]、邹枝玲[4]等8位学者的原始研究结论一致。而孙卉[1]和姜丹宁等[14]的研究认为,男生的睡眠质量比女生好;刘贤臣[2]、王生平[11]的研究则认为女生好于男生。这可能与样本所处环境有关。(2)入睡时间方面,Meta分析的结论与潘敬菊[3]、邹枝玲[4]等6位学者的原始研究结论一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原始研究中刘贤臣[2]、张林[9]、曹炳健[15]研究则认为女生较易入睡,孙卉等[1]、石文娟等[12]、姜丹宁等[14]则认为男生较易入睡。这可能与抽样偏差有关。(3)睡眠时间方面,Meta分析的结果和大多数研究一致[2,9,10,11,12,13,15,16],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他学者的研究[3,4,5,14]与Meta分析的结果有出入,这可能与地理位置、文化生活和经济方面的原因有关。(4)睡眠效率方面,以往的研究[2,11,15]认为男生低于女生,而孙卉等[1,4,14]的研究认为男生高于女生,但Meta分析的结果表明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抽样人群的睡眠习惯有关。(5)睡眠障碍方面,Meta分析的结果与原始研究[1,11,12]结果不一致,这可能与抽样人群的睡眠状况有关。(6)安眠药物方面,Meta分析的结果与大部分的原始研究结果[2,3,4,10,13,14,15,16]一致,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大学生既有一定的医学常识,又懂得不能随便服用安眠药物。(7)日间功能方面,Meta分析的结果与一半的原始研究[2,3,10,13,15]结果一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抽样有关。(8)睡眠质量总分方面,Meta分析的结果与原始研究不一致[2,11,12,14,15],究其原因,抽样人群所在的地域不同、学校的层次不同,对学业的要求不同,学业繁重带来的学习压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睡眠,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虽然和大部分Meta分析比较起来,本研究所搜集的原始研究数量有限,但考虑到国内目前睡眠质量的研究现状,本文所选研究包含的被试总量7 597名之多,并且抽样分布于多个省份/地区,得出上述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信的。

Meta分析的质量好坏主要取决于所分析的文献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由于受纳入文献的客观影响,本次研究有一定的不足。大学生睡眠质量方面的资料虽然已经积累了近10 a的研究,但从研究的绝对数量来看,并不足够多,并且研究取样复杂(例如包括体育院校、非体育院校等不同性质的学校,师范类专业等不同性质的专业等),很难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这都有待于以后积累更多的研究,获得更加细致深入的结论。同时建议在以后的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研究中,应尽量保持研究设计的一致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完备性等,从而使综合评价的结果更具可靠性。

摘要:目的 了解中国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为推动大学生睡眠质量相关因素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和Pubmed数据库。收集1991至2010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以“大学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性别、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为选择标准,对符合纳入条件的12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指数各成份和睡眠指数总分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睡眠质量d=0.01,95%CI=-0.14~0.14;入睡时间d=-0.09,95%CI=-0.25~0.07;睡眠时间d=-0.21,95%CI=-0.61~0.19;睡眠效率d=-0.33,95%CI=-0.17~0.11;睡眠障碍d=-0.11,95%CI=-0.28~0.05;安眠药物d=0.11,95%CI=-0.02~0.23;日间功能d=-0.15,95%CI=0.41~0.11;睡眠质量总分d=-0.09,95%CI=-0.29~0.10。结论 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各个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大学生睡眠质量 篇10

【关键词】睡眠质量;家庭睡眠环境;3~5岁儿童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11-0054-03

睡眠对于学前儿童来说非常重要。良好的睡眠可促进生长,消除疲劳及恢复精力,并与神经系统的发育、记忆的存储有密切关系。〔1〕Johnson等人提出,学前儿童如不能获得足够而良好的睡眠,将会影响其智力发展,引发情绪、行为、注意力等方面的问题。〔2〕随着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睡眠质量却日益降低。全国儿童睡眠医学研究协会于2005年3月9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平均睡眠时间较以前有所下降。因此,我们要对儿童的睡眠质量予以更多的关注。

目前,关于睡眠的研究并不多,大部分都在国外,其中以儿童睡眠障碍方面的研究居多。在对睡眠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内外的学者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Spruyt(2005)等人认为儿童的睡眠质量与睡眠的环境有关。他们的研究表明,与父母同床睡的儿童的睡眠质量比独自睡眠的儿童睡眠质量要差。〔3〕而Ivanenko(2004)等人认为儿童睡眠问题与儿童的情绪、行为症状及躯体疾病(如哮喘、腺状体肥大等)有密切的关系。〔4〕Thorleifsdottir(2002)则认为睡眠受室内环境与生物钟的控制,并受诸如身体发育的改变、社会文化、遗传、学校的时间表及父母的工作等因素的影响。〔5〕可见,目前关于儿童睡眠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定论。

本研究以3~5岁儿童为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儿童的睡眠质量以及睡眠环境,其中包括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两个方面。同时借助调查来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受家庭睡眠环境影响有何不同,从而为家长安排和布置家庭睡眠环境提供帮助。

一、研究对象

随机在上海市6所幼儿园中各抽取一个班。将其按年龄分成三组:3岁组,54人;4岁组,46人;5岁组,50人,共150人。

二、研究结果

(一)3岁儿童的家庭睡眠环境因素与其睡眠质量各因子之间的关系

从表1可以看到,儿童睡前运动与上床抵触、睡眠焦虑、入睡延迟之间存在着显著性负相关;睡眠环境安静程度、父母与儿童就寝时间是否一致与3岁儿童睡眠各因子明显相关;睡眠地点的固定程度与上床抵触、伴随障碍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

(二)4岁儿童的家庭睡眠环境因素与其睡眠质量各因子之间的关系

表2显示,父母与儿童就寝时间是否一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睡眠地点的固定程度与伴随障碍存在显著性相关;而环境安静程度与睡眠焦虑之间呈现出极其显著性相关;是否分房睡、入睡需要哄与上床睡觉抵触存在显著性相关;睡前食物、睡前运动则分别与上床抵触、睡眠焦虑和入睡延迟三个因子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三)5岁儿童的家庭睡眠环境因素与其睡眠质量各因子之间的关系

从表3来看,环境安静程度与上床抵触因子存在极其显著性相关,与睡眠焦虑则存在显著性差异;睡前食物、睡前运动与上床抵触、睡眠焦虑因子存在着显著性相关。此外,入睡前需要哄与上床抵触、睡眠焦虑和入睡延迟和夜间觉醒四个因子都存在显著性相关,而父母与儿童入睡时间是否一致与入睡延迟因子则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原因分析及建议

研究结果显示,有些环境因素对儿童睡眠质量的影响一直存在于3~5岁这个阶段,它们分别是睡眠环境安静程度、入睡需要哄、父母与儿童入睡时间是否一致。这是因为3~5岁儿童处于依恋父母的特殊情感联结期,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他们,而且该阶段儿童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三个年龄段的研究结果都显示,如果环境不是很安静,儿童就会出现不愿上床睡觉或害怕独自睡觉等现象,甚至会出现睡眠焦虑,即入睡困难或需要父母陪在身边才能入睡。由此可见,给儿童创设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在任何时期都是必需的。研究还显示,入睡需要哄的孩子的睡眠质量比较差,会出现到时间不愿去睡觉,害怕独自睡觉,即使上床了也要很久才会睡着等现象。

已有研究表明,入睡需要外界帮助的幼儿更容易出现睡眠紊乱,如需要父母哄等,这类习惯的养成使得幼儿对此产生依赖,一旦这些条件不存在,他们就难以入睡。〔6〕这是因为家长如果在儿童睡觉前哄他,会让他产生依赖感,心里会一直惦记着父母是否在身边。因此,家长应该从小就逐步培养儿童独自入睡的习惯,当然也要让他明白虽然父母不哄他睡,但是父母一直都在他身边,使儿童有安全感。

此外,与养育者分房睡的儿童不易产生上床抵触现象。国外研究发现,通常与父母同睡一床的幼儿更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Latz,1999),〔7〕这与同房睡相类似。此外,国外还有调查发现,学前儿童在卧室看电视将会使其出现不愿上床睡觉、睡眠潜伏期延长等现象(Owens,1999)。〔8〕成人与儿童的生活习惯有很大不同,成人压力大,睡眠没有规律,且多数家长会在卧室看电视,因此与养育者一起睡的儿童易受养育者睡眠习惯的影响。鉴于此,养育者应与孩子分床睡,最好分房睡。同时,家长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通过言传身教来影响和正确引导幼儿培养好的睡眠习惯。

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会有不同的身心需求,所以环境对其睡眠质量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从上文三个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到,3岁年龄段的儿童睡眠质量受环境的影响比较突出。因此,关注早期儿童睡眠质量有利于日后减少或避免出现睡眠问题。〔9〕

对于3岁儿童来说,睡眠地点的固定程度以及睡前运动对睡眠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3岁儿童对陌生环境的适应性相对比较差,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熟悉新环境,从而产生安全感。如果家长过于频繁地更换地点,会使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不能接受,就会出现儿童该睡觉的时候不愿睡觉或害怕睡觉,即使睡着了,也可能出现梦呓、磨牙、遗尿、夜惊等睡眠伴随障碍。已有研究表明,运动能产生内啡肽,内啡肽是一种比吗啡还强的镇静物质,它可以产生催眠作用。儿童在睡前做一些轻微运动,体温会增加,再洗个热水澡,就很容易进入深睡状态。定期运动能使儿童心情愉快,有助于缓解压力,尽快入睡。但应注意,运动对睡眠的影响还与运动量有关,中等程度以下的运动能使人产生轻度的疲劳感,加快入睡,加深睡眠,而强度大的运动相对来说不利于睡眠。由于该阶段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很差,如果睡前运动过于激烈,儿童会处于一种过度兴奋的状态,入睡会非常困难,所以养育者在睡前应让儿童进行适量运动以促进睡眠。

此外,与3岁、5岁两个年龄阶段相比,是否分房睡对4岁儿童影响明显。对4岁儿童来说,是否分房睡与其出现上床睡觉抵触行为有一定联系。儿童如果跟父母同房睡,上床睡觉抵触行为就很有可能出现,这会影响父母与儿童的情绪,从而影响他们的睡眠质量。

可能由于家庭教育的影响,加之5岁儿童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这使得睡前阅读对该阶段儿童的睡眠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睡前阅读有利于减少儿童的上床睡觉抵触和睡眠焦虑现象。因为睡前阅读能够调整儿童的情绪和身体节奏,让儿童慢慢地趋于平静,而且阅读内容的情感色彩也能缓和儿童的情绪。所以,家长只要坚持在儿童睡觉前陪儿童进行15~20分钟的阅读,不但能提高幼儿的睡眠质量,还能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STORES G. Children’s sleep disorders: Modern approaches, developmental effects, and children at special risk〔J〕. Dev Med Child Neurol, 1999,41(8): 568-5731.

〔2〕JOHNSON EO, CHILCOAT HD, BRESLAU N. Trouble sleeping an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childhood〔J〕. Psychiatry Res, 2000,94(2): 93-102.

〔3〕SPRUYT K, LOUISE M, CLUYDTS R, et al. Odds, 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sleep problems in school-age normal children〔J〕. Sleep Res, 2005,(14): 163-176.

〔4〕IVANENKO A, BARNES ME, MCLAUGHLIN CRABTREE V, et al. Psychiatric symptoms in children with insomnis referred to a pediatric sleep medicine center〔J〕. Sleep Med, 2004, 5(3): 253-259.

〔5〕THORLEIFSDOTTIR B, BJRNSSON J K, BENEDIKTSDOTTIR B, et al. Sleep and sleep habits from childhood to young adulthood over a 10-year period〔J〕. Psychosomat Res, 2002, 53(7): 529-537.

〔6〕FERBERR. Sleeples in children, principles and pracitice of sleep medicine in the child〔M〕//FERBER R,KRYGER.(eds.)Philodephie:Saunders.〔S.l.〕:〔s.n.〕,1995:79-90.

〔7〕LATZ S, WOTF AW, LUZOFF B. Cosleeping in context: Sleep practices and problems in young children i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J〕.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1999,153:339-346.

〔8〕OWENS J, MAXIM R, MC GUINN M, et al. Television viewing habits and sleep disturbance in school children〔J〕. Pediatrics, 1999,104:3.

大学生睡眠质量 篇11

关键词:睡眠,亚健康,大学,学生,因素分析,统计学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和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不再单纯地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协调与平衡[1]。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既可向健康状态转化,也可向疾病状态发展。张良等[2]研究表明,大学生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青少年亚健康的影响因素众多,且各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3]。本研究对3 130名高职大学生亚健康状态进行调查,探讨睡眠质量与亚健康状态的关联,为高职大学生亚健康的早期发现与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于 2012 年 6 月整群抽取某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大二在校学生共3 182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 130份,有效率为98. 37% 。其中男生981名,女生2 149名; 大一学生2 047名,大二学生1 083名。平均年龄为( 20. 30±1. 24) 岁。

1. 2 方法

1. 2. 1一般情况调查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级、院系、家庭居住地、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以及父母文化程度等。

1. 2. 2亚健康状态评定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 ( Multidimensional Sub-health Questionnaire oAdolescent,MSQA) 调查个体3个月以来实际感受的不适症状,从躯体亚健康和心理亚健康2个领域对青少年健康状况进行评价[4]。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和反应度,共71个条目,每个条目有6个评定等级,每个等级的意义分别为1 = 持续3个月以上,2 = 持续2个月以上,3 = 持续1个月以上; 4 = 持续2周以上,5 =持续1周以上,6 = 没有或持续不到1周; 条目设置均为反向,等级越高表示亚健康症状持续时间越短。评价指标使用亚健康症状数,即亚健康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以上的条目数。按照全国青少年学生亚健康症状数的P90作为亚健康状态的界定标准,其中躯体亚健康症状≥3项、心理亚健康症状≥8项、身心亚健康症状≥11项分别界定为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身心亚健康状态[5]。

1. 2. 3睡眠质量评定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s,PSQI) 评定受试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由19个条目组成,包括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7个成分。每个成分按0 ~ 3分4级计分,累计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以PSQI总分> 7分界定为有睡眠质量问题[6]。除催眠药物≥1分界定为该维度上质量较差外,其余各成分均以≥2分界定为在相关维度上质量较差[7]。

1. 2. 4吸烟、饮酒及体力活动评定采用美国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y,YRBS)问卷相关项目。吸烟界定为最近1个月每天吸烟1支以上; 饮酒界定为最近1个月饮酒1次以上; 体力活动缺乏界定为最近7 d内进行中等强度体力活动( 如快走、打太极拳、慢速骑自行车等,且心跳加快、但无大量出汗或气喘吁吁,每次≥30 min) ≤4 d并且大强度体力活动( 如跑步、打篮球、踢足球、快速游泳、快速骑自行车等,且出汗明显、气喘吁吁,每次≥20 min) ≤2d[8]。

1. 2. 5调查方法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根据自愿参加原则,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内统一发放问卷,在调查员的指导下集中填写,当场收回。

1. 3统计分析采用EpiD ata 3. 0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逻辑纠错无误后,采用SPSS 13. 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α = 0. 05。

2 结果

2. 1不同特征组高职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分布3 130名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分别为26. 4% ,19. 5% ,20. 9% 。大二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高于大一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高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 0. 01) 。有睡眠质量问题、吸烟、饮酒的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高于无睡眠质量问题、吸烟、饮酒的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 0. 01) ; 体力活动缺乏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高于体力活动不缺乏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1。

注: ( ) 内数字为检出率 /% 。

2. 2亚健康状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吸烟、饮酒及体力活动缺乏等变量,采用逐步回归法分别分析睡眠质量问题和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7个成分与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身心亚健康状态的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问题与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和身心亚健康状态存在关联; 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是躯体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是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是身心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见表2。

注: 控制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吸烟、饮酒、体力活动缺乏。

3 讨论

蒋德勤等[9]对蚌埠市3所大学( 2所综合性大学、1所医学院校) 6 176名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分别为11. 7% ,10. 5% ,10. 2% 。本次调查发现,3 130名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分别为26. 4% ,19. 5% ,20. 9% ,高职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其中男生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身心亚健康状态检出率分别为24. 8% ,19. 8% ,21. 0% ,女生分别为27. 2% ,19. 4% ,20. 9% ,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亚健康状态成因复杂,与个人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相关[10]。余千春等[11]调查结果表明,17. 7% 的大学生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大学生的睡眠质量问题可能和进入大学后面临的诸多压力有关[12]。本次调查显示,3 130名高职大学生睡眠质量问题检出率为18. 1% 。控制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吸烟、饮酒及体力活动缺乏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问题与高职大学生躯体亚健康状态、心理亚健康状态、身心亚健康状态均存在关联; 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是躯体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是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是身心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

上一篇:可复用测试用例下一篇:音乐动画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