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共12篇)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 篇1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对象,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这一目的展开的。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的,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也就成为学校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同样,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也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它的研究,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 促进教学改革。
现在有很多教师和学校的领导认为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实际上就是各种各样的测验和考试。通过测验成绩作为学习质量的唯一评价, 而将其限制在一个非常狭窄的范围内。这种依赖于测验和考试的评价将评价活动与教学活动机械地割裂开来, 人为地产生了考试对教学的“指挥棒”功能, 非常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学生学习质量概述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活动构成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 如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而建立的评价体系、围绕促进教师发展而建立的评价体系、围绕促进课程发展而建立的评价体系等。对学科教师来说, 接触得最多的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的学习质量评价。
学生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 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 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它是教育评价的重要领域之一, 也是学校教育中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实际操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是指教师或学生自己依据一定评价标准, 借助有效的评价手段和技术,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理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明确提出, 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克服过去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忽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的倾向。评价只是一种手段, 不是目的。究竟采用何种评价模式, 要视评价的目标和教育的目标而定。
(一) 统计分析评价法1.描述性评价
描述性评价方法是对数据资料计算综合指标值, 然后根据综合指标值对教育客观事物给予评价。一般包括:平均数评价、标准差评价和标准分数评价。平均数是描述数据资料集中趋势最常用的一个参数。它是评价事物或现象水平的一个指标。标准差是描述资料集中趋势最常用的一个统计量, 它是评价事物或现象内部差异情况的一个指标, 或者说是评价总体中个体之间变异程度的一个指标。它能具体反映出考试分数高于或低于平均数的方向及程度。
2.推断性评价
推断性评价方法是根据样本的数据资料来推断和评价总体的性质, 通常有差异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具体地说, 就是应用统计假设检验的方法, 检验客观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联系是否出于偶然性, 从而对客观事物作出合理的评价。
(二) 真实性评价法
真实性评价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评价方法, 它提供给学生真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挑战, 以供学生应用相关知识、技能、态度及智慧。真实性评价的特点主要有:强调评价与课程、教学的统一;全面的评价方法使教师可以测量出学生的学生过程和进步;自我评价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包含着详细标准的评价表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清晰的指导;真实性评价的方法不仅适用于学校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而且还与真实生活的评价活动相一致。
1.真实性评价的方法
一般来说确定合适的真实性任务, 应掌握七条标准:类推性、真实性、多个关注点、可教性、公平性、可行性和可评分性。
2.确定评分标准
确定评分标准是真实性评价中一个关键的环节, 而找出区分不同表现的最重要的指标是确定评分标准的关键。
真实性评价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评价, 它提供给学生真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挑战, 以供学生应用相关知识、技能、态度及智慧。与传统的评价相比, 真实性评价有许多优越性, 能更有效地测量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更全面地测量学生获得的知识;更积极地影响教师的教育目标。真实性评价为高效率的评价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三) 动态评价法
动态评价法有两层含义:其一, 是评价过程的动态, 是跨越多个时间点观察评价学生的进步与改变情形, 了解学生动态认知历程与认知能力变化的特点与潜能;其二, 是评价主体间的互动, 即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产生大量的互动, 强调评价与教学相结合, 实施个体化的诊断评价与教学补救。
动态评价有一些不同的模式, 但最常用的是坎佩恩·布朗的渐进提示评价模式。创建这种评价模式的学者认为, 动态评价不仅可以测量与评价学生过去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能, 而且可以在渐进提示的学习过程中评估学生的成长、认知改变的可能和学习迁移的距离。这种渐进提示评价模式具有许多优点, 如评分客观, 易于实施与推广、评估迁移能力精确、强调与学科领域结合等。
动态评价是跨越多个时间点观察评价学生的进步与改变情形, 了解学生动态认知历程与认知能力变化的特点与潜能;强调评价与教学相结合, 实施个体化的诊断评价与教学补救。动态评价能够统整教学与评价, 可以评价与预测学生最佳的发展水准, 适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
(四) 发展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是一种将评价目标与评价过程直接指向评价对象发展的评价模式。发展性评价有几个特点:评价的直接目的不是一定要对评价对象给出一个优劣高低的结论或鉴定, 而一定是要帮助评价对象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或改进措施;评价的标准不一定都是预定的, 而可以是开放的, 可以是在评价过程中逐渐明确的。由于发展性评价着眼于每个评价对象在原有的基础上的发展、改进、提高, 所以它并不一定强调用某种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评价对象, 而是力求帮助评价对象明确自己眼下的发展目标与标准;发展性评价不仅把评价对象看作发展的主体, 同时也当作实施评价的重要主体, 因此, 发展性评价的主体不仅有评价对象之外的其他人, 而更多的是评价对象主动参与对自身的评价;发展性评价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评价的过程, 同时也是研究、探讨的过程, 是寻找改进的目标与改进的方法的过程。
在当今教育理念中, 都将以学生为核心, 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不能将评价方法唯一化、简单化, 而是尊重事实, 从多角度, 多元化来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评价。这也是我国素质教育进行中所发现和倡导的问题, 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 篇2
作业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好一门学科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活动。精心设计的作业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一定量的作业练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促进学生思维和身心和谐发展。
以前,多数老师的作业设计尚局限于巩固和掌握知识这一目标上,机械重复作业太多。我记得我们读书时,家庭作业就是当天的课堂作业,学生作业负担太重,作业内容单一,形式比较呆板,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而我认为小学生的作业设计则应适应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和表现形式,保护和引导不同类型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实现自我、表现自我、超越自我提供平台,留出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随着教学改革的开展,前年,我校开始进行小学生自主学习课题研究。在这两年的探索和实践中,我总结出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一、前瞻性作业
所谓前瞻性作业,就是预习的一种方式。这种预习作业区别于以前老师指令性的预习作业,不是机械地看书、抄写概念。前瞻性作业是让学生自主地预习课文,从文本中去探究新的知识,把自己感到有疑惑或者弄不明白的地方作好记号,提出质疑,然后能根据预习初步解决浅显易懂的习题。
二、自选性作业
自选性作业是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并具有挑战性的习题。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掌握知识水平不一样,“一刀切”的作业形式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求,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的作业设计,往往使成绩好的学生感到“吃不饱”,而对于那些学习感到吃力的学生,明显压力过大。自选性作业设计,针对学生的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能力层次,在作业难度上体现多层梯度,在作业形式上体现多样化。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作业分层次设计,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近两年来,我们对待优等生,要求其完成课堂作业外,适当引导他们多去接触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培养他们敢于向高难度挑战的好习惯。而对于学习吃力的学生,我们就降低作业难度,减轻作业量,让他们也能有热情地完成作业。这样,将作业设计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的作业,第二层次稍增加难度,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应用,第三层次是对知识的拓展,题型灵活,偏重于想象、运用、创造性。
三、发展性作业
课本上的知识是最基础的,掌握书上的知识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书上的知识都掌握了并不意味着问题都能解决,往往实际问题都是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的,是在这些基础上加深的。对课本知识的拓展性训练,是对知识的延伸,对技能的拓展。照顾优等生,并不是从奥赛书上选几道题来做。盲目的选出几道题,只是从另一角度增加知识点,加大学生学习负担,对学生技能培养并没有起到作用。只有对当天新课知识或者最近学习知识加以拓展,才能巩固学生的学习。近两年,我上毕业班,经常在早上用小黑板出一道或有趣味的,或有难度的习题给优等生们课外探究。
四、合作性作业
对于作业,过去过分强调独立思考。在创新教育、自主学习的改革中,也倡导合作学习。布置一些作业,学生可以同同学们一起完成,也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甚至还可以同老师一起完成。
五、整理性作业
整理性作业通常是每学习完一个单元,将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同类的进行归纳,易混的进行比较。特别是六年级学生在总复习时,对小学阶段的知识点,通过编辑法、图示法、列表法进行系统整理,使课本由厚变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六、实践性作业
实践性作业是一种体验性学习,可以是老师明确的,也可以是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实践性作业通常是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到生活中去运用。
七、研究性作业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 篇3
【关键词】独立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现状与建议
独立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指的是,学生或是教师依据自己的一定标准,借助一些评价手段或是技术,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学校教学质量最直观的体现,同时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也是学校教学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可以了解到日常教育教学中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不断的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独立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现状
独立院校中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1评价的内容较为单一
现阶段大部分的独立院校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是通过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判断的,但是这种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内容却显得较为单一,因为它忽视了独立院校的办学特点(即具有非常的专业性),不能从根本上提高独立院校的教学质量。由于在这种单一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中,理论知识占有很大的一部分,而教学实践却很少,导致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来学习理论知识,忽视了对知识的实践,使得学生自身的实践积极性降低,但是对于大部分的独立院校的学生来说,实践同理论知识是一样重要的,若是只重视理论的学习而忽视实践,就会使学生在走向工作的岗位时,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由此可见,现阶段独立院校中学生学习质量评价较为单一的内容,是难以提高独立院校的教学质量的。
1.2评价的主体参与度不高
大部分的独立院校中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最终结果都是由教师总结认定,学生对学习质量的评价结果的参与度却并不高。学生作为学习质量评价的参与主体,不论是对评价的过程,还是对评价的结果都应当积极的参与,否则学生难以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若是教师作为评价结果的认定者,得出的结论就不能非常的准确,因为教师并不能将所有学生的特点都了解的非常清楚,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结果的认定中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不能得出准确的评价结论。同时,若是作为评价主体的学生不能够参与到评价结果的认定中,就会使学生难以了解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难以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难以提高,最终会使独立院校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1.3评价的方式较为简单
现阶段独立院校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大部分都是通过考试进行的,但是这种较为简单的评价方式,却不能完全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仅仅通过出题测试学生的学习质量,过于片面,只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却不能很好的掌握。同时这种简单的评价方式,不能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既不利于学生改进自身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也不利于学校及时的改进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2.针对独立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建议
针对上述独立院校中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现状,先提出以下建议:
2.1使评价的内容更加多面化
较为单一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内容,并不能够很好的为教学质量的评价提供依据,因此应当使评价的内容更加的多面化。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除了理论知识的评价外,还应当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际操作能力,道德品质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这样综合的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各个方面情况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认识,还能够依据这些评价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2.2使评价的主体尽量的参与
在传统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中,由于教师作为评价结果的认定方,使的评价结果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因此应当促使评价的主体尽量的参与进来。使学生对学习质量评价的过程积极的参与,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学习质量的评价结果进行认定,积极的参与到评价结果的认定中,能够促使学生在总结评价的结果时,认真的反思自己学习上的不足,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不断的进步,提高学习效率,最终促使独立院校的教学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
2.3使评价的方式更加多元化
除了上述的两点外,使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方式更加的多元化也是提高独立院校学生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试是传统的评价方式,由于这种评价方式得出的评价结果不够准确,而且过于片面,因此应当在笔试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口试或是实践操作测试。口试或是实践操作测试是从动手能力上对学生展开评价,这样就会使学生将学习的精力合理的分到熟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中来,不仅能够体现独立院校教学的特点,还能够促使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熟练的掌握与运用。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准确的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以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改进,从而提高独立院校教学质量。
3.结束语
独立院校的教学质量也是现在社会大众所关注的热点之一,独立院校应当将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有利于社会和国家的有用人才为宗旨,改变传统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中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独立院校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时童宇.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模式的初步探索与实践[J].中州大学学报,2008,(2).
[2]曹茂琴.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通讯,2012,(5).
[3]彭龙慧,祝爱锦.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职教探索与研究,2011,(3).
构建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篇4
学生能否成为人才主要看其学习质量的高低。对于学生学习质量来说, 必须包含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和企业对学生的学习认定, 二是学校对他们的学习认定, 三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的认定。也就说企业社会对高职生的认可度, 以及学校对学生的认可度、学生对自己的认可度是学习质量的主要内容。学习质量不是哪一个方面定夺的事情。只有结合三方面的情况我们才能够得出一个客观公正的学习质量评价来。
学习质量评价是有关学习质量的评价, 是对学习质量这个对象进行评价的过程。它实质是一种教学评价。“这种教学评价本质在于通过教学活动客观地把握学生发生了哪些变化, 以便最大限度地求得教育效果。换言之, 教学评价无非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教育而进行的评价, 而不是为评价而进行评价。”
目前, 高职院校非常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但研究中往往偏重于教师教学效果层面的评价, 很少涉及对具体学生的评价。如何更好地根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种行为和表现, 对其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评价, 以此给学生提供包括计划、调节、约束、暗示、指引、激励和促进方面的学习支持,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 科学规范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也可为高职院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依据、夯实基础。
二、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现状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通常由理论知识的学习评价和实践技能的学习质量评价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三部分组成。长期以来形成的常规做法是:在任课教师个体的主观标准的衡量下, 以课程考试为主要手段, 以掌握知识多少为目标, 以荣誉和奖学金作为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结果的最终奖励。通常先由院校的学生工作处、教务处等部门列出各类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奖项的评选条件, 到期末、学年末统一对学生的学习、操行等进行评价、考核, 根据最后综合得分的高低进行排名, 并最终进行评选, 再进行奖励。
三、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 由于传统知识本位的教育理念作祟, 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认识界定不清, 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 许多高职院校还没有认识到评价的导向作用。受传统的影响, 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已经习惯于通过期末一张试卷来考核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评价方式单一。而且在评价程序上以单一部门评价为主, 教务处、学生所属院系各行其是, 不能形成整体评价系统;只求其有, 不求其质, 只进行常规性的学习评价工作, 评价过程欠规范, 对评价数据缺乏科学的处理。
(二) 评价的目的不清, 功能不全。
一般来讲, 学习质量监控和评价主要应满足四个目的:一是为了改进和发展正在进行中的教学活动或方案, 即形成性功能;二是为了用来选择、证明或说明一些问题, 即总结性功能;三是为了激励和提高认识, 即心理功能;四是为了行使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和评价权利, 即管理功能。目前, 高职院校的监控和评价, 更多的是管理功能和总结性功能, 监控和评价所应具备的改进和激励等重要功能并没有得以充分发挥。
(三) 评价主体的单一化, 使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形式化。
有学者研究认为大学生进入高等学校, 开始了由一个学生到一个独立工作者的过渡。在认识和发展上, 开始了由特殊的认识和发展过程即在教师传授下的教学过程向人类的一般认识过程即独立的认识和发展过程回归。回归的表现概括起来, 主要是三个递增和三个递减, 即学生的自主作用递增, 教师的作用递减;教学的发现性递增, 传习性递减;参加直接实践递增, 接受间接经验递减。
一些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目的没有充分的认识, 认为评价仅仅是为了评定奖学金, 进行三好学生等评比;将学生质量评价的内容只是简单地限定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仅采用考试的方法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仅是任课教师个体的主观标准, 等等。由于学生没有参与学习质量评价活动过程, 没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无形中把学习看成了一项被动、枯燥、乏味的活动。这种形式化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 不能对大多数学生或全体学生起到应有的反馈、引导、激励的作用, 也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四、解决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问题的思路
(一) 评价目的。
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应包括下面几个方面:思想道德学习效果;业务学习效果。要有以下几个转变:一是由单一专业知识教育向相邻、相关和文理交叉知识的转变;二是要注意学生掌握工具性知识向运用水平的转变。开展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是对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全面总结和综合训练的过程, 是对学生综合学习效果与工作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 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评价内容。
(二) 评价原则。
1.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评价主体由单纯的教育行政部门转变为学校管理者、同行教师、学生以及教师本人都可以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一方面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出发对教育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 另一方面, 由原先的评价对象转为评价主体的教师和学生, 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 也不再处于过去单纯的被动状态, 而是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参与状态, 充分体现了他们在教育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这十分有利于教师、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 从而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2.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从内涵的角度, 教育评价标准可分为效能标准、职责标准和学习效果标准。效能标准包括效果标准和效率标准。职责标准主要对评价对象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可以增强评价对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关注工作的全过程。学习效果标准是教育活动各部分对活动主体学习效果的要求。过分强调其中任何一种标准, 都会导致教育评价功能实现的失败。
3.评价手段多样性。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 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 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
学习质量的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对高职院校教学的导向性作用不可低估。做好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是高职院校苦练内功、谋求发展的基础性工作。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从而真正实现其导教、导学的目的, 形成管理者、教师、家长、学生等多主体共同参与, 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从而实现社会、学校、学生的多赢。
摘要:学生学习质量体现的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应达到的水平, 它涵盖着非常丰富的内容, 除了掌握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外, 还要具备思想政治学习效果、道德学习效果、文化学习效果、专业技能学习效果、能力学习效果、身体学习效果、心理学习效果等等。所以, 高职院校应逐渐变目前的终结性评价为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 建立一套科学完善、操作性强、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习质量,评价体系,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程的逻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 篇5
安徽铜都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着实让人羡慕,可是照搬过来,效果并不理想。探求一种不同的小组学习评价模式,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应该学会学习的方法成为我的梦想,让学生在没有老师督促的情况下,也知道怎样去获取知识。怎样摸索出合适的英语小组学习评价模式,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展教学资源,提高英语学习质量呢?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我校确定了“英语小组快乐合作学习形成性评价”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小组建设是“英语小组快乐合作学习形成性评价”的基本条件
1.组员的确定
开学初,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习、纪律、性格、男女生等各方面均衡分成几个小组,小组以集中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的平均成绩基本相同,有利于竞争,便于合作。小组如果出现实力相差过大的情况,要及时调整。每组的组号是不确定的,根据成绩和量化表现,可以随时变动。每项英语活动都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每个组员的表现,都与本组的形象和量化成绩息息相关,每个组员都捆绑在一起,形成“一帮一”,链条式的互助模式,形成一个小集体。
2.英语组长的聘用
英语组长竞选推荐每组一号,但也不能由教师定,要通过公开竞选产生。竞选时要有竞选宣言,包括具体的工作目标和措施,获得全组组员的认可才能成为组长。要求组长必须以身作则,有组织管理小组的能力,有奉献精神和主动服务意识,有为小组荣誉而努力工作的热情和干劲。小组长必须管理好自己的小组,负责本小组的各方面工作,包括学习、纪律等。组长不能一成不变,不能胜任的要及时更换;不想干的,可以提出辞职,进行重聘。
3.组歌、口号的确定及组名、组训、组规和组目标的制定
组歌、口号的确定及组名、组训、组规和组目标的制定必须用英语。小组建设的过程,是小组文化的建设,是实施教育的过程,是形成小组凝聚力的过程,同时也是拓展知识、提高兴趣的过程。组歌的制定要让学生选,可以是现成的歌曲,也可以自编,并且要求必须是英语励志歌曲,每周小组自己找时间唱一次组歌,口号由教师帮助编,并且带有动作,每天上课前喊一次,适当地搞一些组歌比赛、组规展示等活动,这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小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进了友谊。
通过制定组名和组训,让学生树立了健康的人生观和理想观,展现小组的共同愿望和追求;通过制定组规,培养了学生树立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训练了学生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有些学生违反守则,但从不违反组规;通过制定组目标,培养学生目标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这样的系列活动,培养了学生快乐合作探究的意识和习惯,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通过小组文化建设活动,小组凝聚力和责任感增强了,小组合作的氛围更浓了,积极进取的人更多了。
4.英语小组活动内容和范围
小组是班级活动的最基本单位。活动内容包括学习、纪律等开展的每一个活动。在小组参与各项活动中,形成了一个个有力的竞争团体,打开了一个竞争局面,从而促进了学生奋发向上,力争上游。
二、“英语小组快乐合作学习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和形式是关键
1.详细制定“英语小组快乐合作学习形成性综合素质评价”各项制度
小组快乐合作班级管理以量化评比为主。我和学生一起,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详细制定了各项制度。包括《英语小组快乐合作学习守则》《英语小组快乐合作学习基本要求》和《英语小组快乐合作学习量化考核评分标准和奖惩制度》,并制作出相应的评价表,评价表的内容根据班级出现的问题及时增减。项目不宜过多,否则不好操作,难以达到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小组长的职责:小组长不但要做好表率,还要注意要有责任感、主人翁意识。
2.考核评分标准要细化,用评价表记录和考评
(1)评价表1:小组学习记录表包括两大项。一方面,像预习、作业、听写、背诵、检测、朗读、听写、考试、日清和课堂纪律等容易检查和记录的由学生负责记录。另一方面,像课外阅读、笔记、课外背诵、作文、英语歌曲等由教师或课代表检查记录。每一个小项都要制定出详细的计分标准。
(2)评价表2: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用筹码计分,上墙,一周记一次,包括课堂个人发言,用黄色筹码记1分,个人保存周末交英语组长计分。注意主动回答问题对者,发言一次一个筹码,回答不了,不主动回答问题者,没有筹码。两人课堂小组展示用绿色筹码2分,个人保存周末交英语组长计分,注意展示一次一个筹码。特别好的,2个筹码,展示不合格没有筹码。全组课堂展示用蓝色筹码5分,英语组长保存。注意展示一次1个蓝色筹码,特别好的2个筹码,展示不合格没有筹码。小组积极性和纪律用红色筹码10分,英语组长保存在英语小组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组内活动,不讨论与学习无关的、不溜号、无违纪,坐姿合格,1个筹码。每周每组评出一名表现不好的学生,写反思,做好事。
(3)评价表3:英语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月成绩统计成绩汇总,由表1和表2内容组成。
(4)评价表各项负责人,平时要按时做好记录,小组长负责全面监督,每月做好统计,把所有表格交给教师。下月换表,重新计算。每月组长统计后及时总结,找出学习问题,确定下次努力方向,并给表现最好的学生家长打电话报喜或者写喜讯,同时跟问题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和家长沟通,取得家长支持。每月进行一次小组学习情况小结和反思,教师参加。
三、英语小组快乐合作学习形成性评价奖励办法
1.周评价
按量化成绩,同号前三名,给一个红旗,小组前三名给两个红旗。班级设计英语学科量化光荣榜,A3纸张大小,小组自己设计。
2.月评价情况及时上墙――光荣榜,发奖状和奖品
光荣榜包括:
(1)优秀小组2组(包括组课堂,总量化);优秀英语小组长2人。每次考评分别评出小组一、二名,统计中分数最高的2组是最优秀小组,小组组长为最优秀组长。
(2)优秀组员2人,组长每次评比推选出优秀组员一人,考虑总分最高的和品质最好两个方面,学习表现好,但是纪律最差的不能当选最优秀组员。再由班级评选2人为优秀组员。
(3)进步最快小组1组,进步最快学生2人。进步最快小组1组,学生推荐,投票。进步最快的学生,每组推荐一人,投票,予以奖励。另外还要考虑纪律和品德,予以奖励。
(4)量化精英6人,课堂精英6人,量化精英为所有项目的总分前6名。课堂精英为每组课堂量化最高分。
(5)每组评一个表现最不好的学生,写反思,用零花钱为班级捐一样备品(拖布、笤帚、香皂等)。
3.期末奖励
期末考试108分以上的予以奖励,满分的给予特殊奖励;进步最快的学生评出5人,与上学期英语期末名次相比,予以奖励。进步最快小组1组,小组与上学期英语期末成绩相比提高分总和,即提高分,予以奖励;学期末每次考评加起来,分数最多的为本学期优秀小组,小组组长为最优秀组长,取前三名,班级奖励;量化精英,为每月英语小组合作量化总分的和,取前5人。课堂精英5人,为表二个人每月总分的和。
小学语文学习质量评价方式浅探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质量 评价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评价学生语文学习质量就是对学生听说读写等工具性能力和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客观的、数量化的测定。然而受传统评价方式的影响、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干扰,语文教学存在重书面语言轻听说训练的问题。因之,对学生能力的测验也往往重书面轻听说,到目前为止,基本上还是凭一张以读写为主要内容的测试卷评定学生的语文成绩,且被教学者、教学管理者及社会各方面所认可。教师看重的是这种分数,如果学生考出了高分,会自认为教学是成功的,主管部门也认为该教师教学质量高,并作为评价一个教师业绩的重要依据。家长同样认为孩子学习好,教师教导有方,学生就更不用说了。由教学各方面的共同认可,形成一种合力,加固了应试教育长期存在的地位,严重的阻止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但是时代在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更注重口语交际等综合能力的考察。因此,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对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评价方式有必要进行改革。我对小学语文学习质量评价方式方法进行了一点粗浅的探索。在尝试中,对学生总成绩仍采用百分制,不同的是将这一百分进行分解,分项考查,以达到对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及非智力因素全面考查的目的。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对原一百分的试卷大部分题型采用,以求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做到较全面的考查。只是将分值改为50分,相应地下降各题权重。
其次,对听说读写等能力按10、10、10、5、15的权重分项进行考查。
听说能力的考查,可事行布置,如布置学生听取某一频段的广播或某一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第二天让考查的学生说出所听内容的大意,也可老师叙述一件事情,让学生说出大概内容,或随机设置几个与所述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当场回答,对于年级学生老师可以讲述一些趣味故事,让学生复述或回答问题,据学生听后获取信息的多少和准确程度进行评分。该项权重10分。
说话能力的考查可采用对话形式,即老师和学生选定某一话题进行面对面交流,从学生口语表达、思维、仪态、思想道德等方面进行考核评分。也可采用演讲形式,即给定某一话题,当着同学们的面单独演讲,从语言、表情、仪态等方面进行评分,对低年级学生可采用问答式,即选取确保他们能回答上来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以考查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该项权重10分。
读的能力的考查,可以从报纸、课外读物等平面媒体中选取一段,允许学生借助字典等工具书先预读再朗读,并回答相关问题,以考查学生朗读和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也可给出电器等的说明书,让学生当场读完并完成相关操作,比如给出手机说明书中“在是电话本中存储电话号码”一项,让学生读完后当场完成某一电话号码存储操作,视其完情况评分。该项权重10分。
寫的能力的考查,除了传统试卷考查外,另外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写出建议书、借条、专题会议演讲稿等实用文体。视其写作水平评定得分。该项权重5分。
另外对学生语文学习动机、兴趣、习惯等非认知因素及智力发展水平的考查,我采用的办法是让学生在两个休息日内办一份手抄小报,允许学生用一切资料、工具及工具书,内容不限。从学生的办报质量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态度、语文能力、智力发展水平等,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评分,也可根据学生在小学生报刊等上面发表文章等情况给该项评分,只要是能测试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方式都是可以用来评价该项得分。该项权重15分。
最后,将学生考卷得分和听说读写非智力因素和学生智力发展水平的考查得分加起来,就是该生语文学习综合得分,仍为百分制,也可依分数段化分成等第。
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无疑是全面的,也是可行的。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但更能真实的反映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调动传统意义上的所谓“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实践中有个从某一子弟学校转来的学生,以前每次考试不及格,但读和说方面表现相当出色,他口述的一次劳动场面,因是真人真事,能抓住人物的特征,贴近生活,赢来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一口较标准的普通话更是令同学们佩服。当他的成绩第一次被评为良好后,他的学习态度发生很大的变化。还有一个经常旷课的“差生”,他的一篇作文在《学生天地》上发表,语文成绩被评为良好的后,他学习语文的劲头更大了,还主动承担了办学校黑板报的任务。可见这种评价方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除了上述好处外,这种评价方式对彻底告别应试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袁如光.小学语文减负增效作业设计初探[EB/OL].(2006-04-28)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 篇7
一、制约我区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与监管体系形成的瓶颈
通过课题组调研, 认为制约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形成的关键在于高职院校主管部门和各院校决策层的统一协调, 学院决策层是评价与监控体系的中枢。高职院校成立或转轨以来, 各个院校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各自为政, 信息采集流于形式, 院校之间没有统一的标准, 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缺乏科学依据, 缺乏严格的操作规范性, 缺乏数据采集的可靠性, 更为重要的是缺失社会的评价与监控的真实性。
二、确立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监控体系的依据
我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的确立, 必须适合本地区高职院校专业的构建, 以及当地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能够面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本课题组对全区各高职院校教务部门、在校学生和毕业在岗学生及用人单位跟踪调研, 抽样调查, 从以下六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对全区各院校教务部门考试监管进行了摸底, 学院教务部门按考试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或实行学分制。考试形式基本分为命题型、操作型、实践型三种类型, 各院校最终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各种类型考试、见习、实习和毕业论文成绩给出学生学习质量等级或学分, 而大部分考试则是以命题考试为主, 考试流于形式, 缺失科学性, 学院对学生学习质量考查具有局限性, 各院校没有制定出统一的标准。
2.组织课题组全体人员认真学习现代化控制理论、信息科学和数学建模方式、计算机编程, 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课题组科研活动。
3.虚心请教区内外专家, 了解专业技能资格认证情况, 院校专业技能认证主要是以区级为主, 以学院为辅, 兼顾岗位认证。主要有计算机等级认证, 英语四、六级认证, 普通话认证, 财会资格认证, 以及各类专业上岗资格认证等。
4.和用人单位交流、沟通, 虚心听取社会各方的建议;深入到各个学院的实训、实习基地, 以及跟踪在岗和顶岗学员, 了解学生的技能培养过程。
5.全面深入学生, 与学生积极互动, 认真听取学生的心声, 更大程度地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调研中有90%的学生认为质量评价必须客观公正, 能全面反映自己的学习成效、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能力。
6.课题组分别撰写了《宁夏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现状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探讨》、《宁夏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计算》、《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实践技能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分析探究》等论文。
三、构建我区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监控体系方案
课题组从宏观监控和微观建模两个方面出发, 提出了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监控体系的构建方案, 尽可能地使方案更加合理地反映学生学习质量的真实性、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在监控上体现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监控体系方案, 课题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宏观监控上, 微观建模还在进一步探究中。高职学生学习质量宏观监控体系是以高职院校主管部门为主导, 以各职业院校决策层 (教务处、学生处等) 为中枢, 以人才交流中心为平台, 以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为监督, 实行三管齐下。在高职监管部门的主导下, 各院校教务部门、学生处采集学生学习质量信息, 建立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信息库, 通过编程构建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信息库实现微观控制, 再把学生学习质量的结果通过学院网站输送人才交流中心发布, 供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按需择优选择技能型人才, 单位和社会各界对学院信息发布实施监督, 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及时反馈给高职监管部门, 由监管部门与各高职院校统一协调, 使高职院校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信息库数据进行校正和修补。
微观建模是监控体系的核心, 而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微观建模的具体内容,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模型课题组已经构建, 建立学生学习质量监控微观控制模型要通过计算机编程进一步确立。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指标的建模是监控体系的关键, 要求区内各院校决策层统一协调, 缜密构建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编程制定统一的学生学习质量监控标准。
以下是监控流程图:
四、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监控体系的实施与保障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监控体系的构建, 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是社会民众的心声, 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监控的软肋和改革的方向,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构建监控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 监控体系的实施, 必须由各院校大力倡导, 由专门机构采集信息, 进行科学建模, 通过缜密编程建立信息库, 政府部门鼎力支持, 社会各界协同合作。在监控上要体现宏观监控, 微观控制, 监控要形成机构化、制度化、常态化。宏观监控的可控性方案课题组已经提出, 微观建模也在探讨之中,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数学建模初步构建, 信息库的编程有待于进一步确立。
1.主管高职教育监控部门必须高度重视, 付诸行动。各学院、人才交流中心和社会各界要相互协调, 积极参与, 各尽其责, 发挥功能。
2.各院校应该公正透明, 聆听学生的意见, 准确采集信息, 把学生学习质量的监管纳入院校管理层工作成效的主要方面, 要有专人专管, 定期调研, 不断校正。形成以学院监管为中枢, 以人才交流中心为平台, 以网络为媒介, 以用人单位和社会监督为辅助。真正做到学院、人才交流中心和用人单位三管齐下。
3.加强社会的监督职能, 使社会纳入学院监控体系的组成部分。
总之, 构建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 建立学生学习质量信息库, 进一步完善监控体系方案, 能够使高职院校形成可控化的管理机制, 更加有效地对学生学习质量实行监管, 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水平, 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摘要:课题组从宏观监控和微观建模两个方面出发, 提出了构建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监控体系的方案, 尽可能使方案更加合理地反映宁夏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的真实性、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在监控上体现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宏观监控上, 以高职主管部门为监管, 学院、人才交流中心、社会三管齐下, 形成有效的监控机制。
关键词:宁夏高职院校,质量评价,监控体系
参考文献
[1]阮先会.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M].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0, 3.
[2]王运来, 李国志.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M].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1.
[3]涂艳国.教育评价[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
[4]叶宁, 张莉娟.宁夏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现状分析[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5.
[5]张莉娟, 叶宁.《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探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 6.
[6]叶宁, 姚红, 黎军.宁夏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 篇8
一、体育课学习质量评价与研究的意义
研究职业院校学生体育学习质量评价问题,目的是引导和促进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的改革,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每个学生都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 )体育学习质量的评价能够给教师提供体育学习的信息反馈,帮助教师调整体育课程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师的体育教学水平。此外, 评价的结果不仅能反映学生体育学习的成果,还能反映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 )体育学习质量的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体育专业的学习,从而使体育实战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实践中检验学业水平,体现体育竞技水平。
( 三 ) 体育学习质量的评价有助于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通过教学研究和质量评价结果,对体育学习的质量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这样能为更好地培养专业的体育竞技人才指引方向,提高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质量,不断为国家输送一流的体育精英。
二、职业院校体育课学习质量评价的具体方法
(一 )职业院校体育课学习质量评价的指标内容
依据《指导纲要》和相关专家实际调查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职业院校的体育学习质量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运动的体能、认知水平、运动技能、交流合作精神、学习态度与行为、心理素质、情意表现等方面的要求,有利于质量评价的操作。同时,把学生学习的体育课程分为六个方面的内容:(1)体育基本知识的掌握;(2)运动技能;(3)体能;(4)情意表现;(5)学习态度;(6)身体的健康状况。这几方面内容其权重的分配,根据不同的竞技项目有不同的权重分配。实际中通过科学的权重分配方法和专家经验权重方法综合评定权重的分配,以便在学习中能够精确评定体育学习质量。此外,每个方面的内容在具体的体育学习中还划分具体的评定标准,根据训练的项目不同设定不同的达标标准,在定量和定性上进行具体设定。
(二 )体育课学习的全过程综合评价
职业院校的体育学习相比较普通高校的学习有所不同,它承担为社会输送一流的专业人才的责任, 其专业性和要求比其他高校更加严格。在学习质量评价的过程中,除了对评价指标有客观的评定外, 还有在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评定。这其中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和质量的评定,是否每项指标都能达标、是否符合专业要求的标准、距离高水准的竞技标准还有多大的差距等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学生时刻能够清楚明确地了解自己的体育学习水平。此外,还要通过学生之间的团体合作,进行相互评价,这是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的最好点评。体育的竞技不仅是一个人单打独斗的项目,还需要团队通力合作拧成一股力量才能在大型的比赛项目中胜出,因此,团队凝聚力的评价必不可少。
(三 )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
心理素质是体育运动员不可缺少的内在的力量, 尤其是在大型的比赛项目中,由于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都是很强的,有时候心理素质好的运动员就能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历来的国际级的比赛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由于心理素质不好而发挥失常的比比皆是。因此,在体育学习质量评价中,心理素质能力的提高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心理素质的训练是体育学习中重点考查的一项,在参加各类比赛项目中就能得到锻炼。往往第一次参加比赛都是很紧张的,那么参加次数多了,体育精英就总结了临场经验,就能将竞技的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结语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 篇9
一、学习质量和学习质量评价
学习质量的形成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从供需角度出发, 对于高职教育而言, 高职院校、学生和用人单位是供需关系涉及的三方, 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和用人单位三方对学习质量的认知, 权衡这三方对学习质量内部各特性的需求, 是界定学习质量的基础。其中学生是高职教育的消费者, 但同时也是生产者的一部分, 他们会根据学校提供给他们的教学和服务来判断学校“教”的质量, “学”的质量大部分属于期望或者需求, 其中的需求除了包括当时能清晰表达的, 还包括那些隐含的、潜在的需求;高职院校根据既定的评价指标来评价学生“学”的质量;用人单位则凭借学生能做什么来评价学校“教”的质量和学生“学”的质量。于是我们可以认为, 学习质量是与高职院校教学、学生学习和用人单位需求有关的各种特性的综合。
学习质量评价是有关学习质量的评价, 是根据培养目标对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在某一阶段应达到各种相关要求的学习水平的评价, 是在系统、科学和全面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学生信息的基础上, 对学生学习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及学习结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目的在于促进教育与教学改革, 使学生全面发展。学习质量评价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动, 它应该成为一个学校长期存在的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实践活动, 因此它具有系统性、程序性、计划性、组织性特点。所谓系统性就是说它要搜集的材料应该全面而有代表性, 虽然并不要求面面俱到, 但必须有条理性。所谓程序性就是说评价的每一个步骤必须符合一般评价所要求的环节, 这种程序不是杂乱无章的, 是有时间节点限制的。因此评价要求有一个合理的计划和方案出台, 而且要求有一个专管评价的组织。只有这样, 评价所得出的结论才具有可信性。
二、分层化职业能力框架下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理念
1. 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 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的进步以及这三者间的日益整合, 对能力、技术及应用的理解和要求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 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是一个能胜任职业活动的主观条件, 是指个体执行或完成职业活动或成功适应职业活动中发生特殊情况的表现, 而且是可以由个体自由控制并受动机影响的表现, 是人具有的职业素质的外化。显然, 综合职业能力是对学生能力的整体性概括, 对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今高职教育的首要目标。因此, 在分层化职业能力框架下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过程中, 要紧密关注学生各层次职业能力的发展情况, 不仅注重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特定能力的培养和评价, 同时也要关注对学生行业通用能力、核心能力及跨行业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评价。这样才能使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得以落实, 才能使学生有一技之长的同时, 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完整的人”的培养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程中曾有过“完整的人”的理论, 其所称的“完整的人”必须扬弃异化, 恢复人与世界的真实关系。应该说, “完整的人”就是全面发展的人, 它以全面的而非片面和拥有欲支配的方式, 去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该理论除了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关键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外, 还强调了要尊重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发挥人的主体性, 即人在创造自己历史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也就是说我们在建构分层化职业能力框架下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过程中, 除了要强调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强调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外, 还要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着眼其“人”性而非“器”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实现学生他律向自律的转化, 从而在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中, 对教育内容有选择地接受与评价, 并内化为自身行为。
三、分层化职业能力框架下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原则
1.“成长性”原则
分层化职业能力框架下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不仅要反映企业的岗位需要, 围绕相应职业、岗位要求进行评价体系的建构, 同时也要遵循学生职业成长的逻辑发展规律, 遵循学习规律、遵循人的职业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对于分层化职业能力框架的四个构成部分:职业特定能力, 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职业能力和核心能力。在评价体系中根据学生成长的不同阶级应有不同侧重。比如, 在第一年的学习过程中应侧重于行业通用能力锻炼的评价, 在第二年的学习过程中应侧重于跨行业职业能力提升的评价, 在第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则应侧重于职业特定能力锻炼和提升的评价。而对于核心能力, 其锻炼和提升需要较长的时间, 因此在三年的高职学习过程中对其的评价都要始终予以重视和关注。
2.“多样化”原则
所谓多样化原则, 一是指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分层化职业能力框架下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是知识与能力、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的活动, 评价主体除了学校内部的教师、学生甚至宿舍管理人员外, 还应包括学校外部的专家、企业家、社会、家长等, 形成一种全方位的、成长性的评价氛围;二是指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可以根据具体学习、实践与生活环节的不同, 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如表现性评价、档案袋法、情景测验、行为观察、自选型考试、展示性考试甚至是生活性评价等;三是评价环境的多样化。分层化职业能力框架下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除了在课堂教学环境和生产实践环境中进行外, 在学生课外的校园生活环境甚至是家庭生活环境中都应予以引入评价。
四、分层化职业能力框架下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
1. 明确分层化职业能力框架下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标准及依据
分层化职业能力框架下高职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需要围绕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标准又称评判标准, 是指人们在评价活动中应用于评价对象的价值尺度和界限, 是评价的客观性因素, 是评价活动具有科学性的重要依据。评价标准是针对于评价准则所规定的各个方面而确定的优良程度的要求, 是事物质变过程中量的规定性。评价标准是评价活动方案的核心部分, 是人们价值认识的反映, 它表明人们重视什么、关注什么, 具有引导被评价者向何处努力的作用。分层化职业能力框架下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需要围绕分层化国家职业标准体系进行, 分层化国家职业标准体系由职业特定技能标准、行业通用技能标准、跨行业技能标准、核心技能标准组成。不同的职业都应有不同的职业特定技能标准, 行业通用技能标准和跨行业技能标准围绕不同职业领域和学生培养定位可能相同, 也可能不同, 核心技能标准则大部相同或者差别不大。
2. 建立分层化职业能力框架下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和社会及职业发展对学生的需求这几个方面来看, 分层化职业能力框架下的高职学生应当掌握或具备以下相应的知识、能力及素质, 这些知识、能力及素质也就构成了对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主要指标。其中知识是发展能力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基础, 能力是知识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素质是知识和能力转化而形成的内在品质, 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不可分割。下面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对该三方面内容进行说明。
(1) 知识方面。由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组成。其中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办公技能、物流基础、物流法律、市场调查、市场营销、商务谈判技巧、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包括仓储、配送、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国际货运代理、外贸单证等。
(2) 能力方面。由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职业能力和核心能力组成。其中职业特定能力是指掌握仓储、配送、运输、包装、流通加工、外贸单证制作等实际操作技能, 在其中的某一职业方向具有较强的物流业务操作能力和推广能力。行业通用能力是指物流行业通用能力, 即在物流行业的所有职业方向都可能用到的能力, 具有行业宽泛性, 如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分析、存储和应用的能力, 能够对不同类别的物流客户进行分析, 明确其服务需求, 了解其服务反映, 评价物流服务水平的能力等。跨行业职业能力是指除了物流行业外, 学生通过学习还应具备一定的其它行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如能够掌握基本的财务会计方面知识, 具备初步的会计业务操作能力。核心能力是人在职业生涯甚至日常生活中必须的, 具有最普遍的适用性和最广泛的可迁移性, 是能体现在具体职业活动中的最基本行为能力, 如交流表达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提升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3) 素质方面。由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组成。其中基本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 如文明礼貌、行为规范、诚实守信, 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 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等。职业素质包括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如具有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善于总结、勤于思考、勇于开拓、敢于创业等。
3. 完善分层化职业能力框架下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组织体系
针对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组织方面, 除了高职院校内部老师、学生和管理部门之间要统一认识、达成共识外, 还要结合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 依托和借助校外资源, 完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组织体系。一是依托专业评估机构进行学习质量评价, 这里面的专业评估机构包括人事部门的职业能力考试机构、劳动保障部门的职业能力测试中心、外语等级考试中心等。现今, 全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正在实施“双证书”制度, 其中的职业资格证书取得与否就是对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是借助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资源进行学习质量评价,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一般采取的是“2+1”或“2.5+0.5”形式, 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有半年或者一年是在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完成的, 该时段是特定职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也是进行学习质量评价不可或缺的时段。三是要做好对已经毕业学生所在单位的回访工作, 评估已经毕业学生的工作表现、岗位适应情况和可持续发展情况,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正和调整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周大农.高职课程改革基本观念问题的理论探讨[J].职教论坛, 2010, (33) .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3]周芳.对高职院校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 2008, (8) .
[4]沈宝莲.试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理论导刊, 2005, (3) .
[5]陈汇.高职院校学生质量评价体系探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2) .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 篇10
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平面设计方向) 创建于2004年, 主要培养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知识, 计算机艺术设计基本技能, 并能从事计算机平面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包装设计、室内设计、网页设计等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学生的学习质量是决定其能否成功就业的有力保证, 所以在学习质量监控方面, 从学院高层到系领导层面一直把关比较严格。计算机应用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专业技能较强、能体现出比较高的职业综合素质, 但从最近几年的学生学习质量监控环节来看, 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现有质量评价体系已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学生发展需求
计算机应用专业现有在校学生主要由“90后”构成, “90后”职教学生从自身发展特点来看思想活跃、头脑灵活、有通过学习取得成就的渴望, 但普遍缺乏持之以恒的耐心, 贪玩思想严重, 而传统学习质量监控体系侧重点在评价学生的技能发展提高方面, 忽视了“90后”学生的自身特点, 学习质量评价的主客体之间存在了意识形态及理念的差距。所以现有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已经不适合现代职教学生了。
2.现有质量评价体系存在生搬硬套嫌疑
珠三角地区职业教育和江浙沿海一带职业教育一起引领了全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珠三角职业教育专业的设置、培养目标的设定一般都以市场为导向, 以就业为导向,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围绕企业生产展开, 广东东莞地区经济目前正在转型之中, 产业升级要求该地区职业院校也参与其中, 现有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基本上是针对产业升级之前的中小企业服务的, 部分内容过分依靠用人单位提供现成模版, 存在生搬硬套嫌疑, 把粗放型经济中的一些弊端带入了职业院校教学中。一旦产业升级, 经济转型成功, 原有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就不再适合时代的需求。
3.现有质量评价体系重结果轻过程
部分高职院校建校时间太短, 但发展比较迅速, 客观上就要求尽快通过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 在学生学习质量监控细则方面设计的比较粗放, 整体来说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监控, 对于过程的监控力度不够大, 这样就从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下降, 存在消极怠倦的情况。
4.严重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 以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为例, 要求实现专业教育的开放性。例如, 可以引入艺术设计类行业资质比较好的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 专业课程的设置针对学生技能素质的提升, 以就业为抓手设计一套社会认可度比较高, 覆盖面比较广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评价机制设计灵活、方案多样科学, 这样可以一改传统的做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改革现有评价体系并建立科学的有地域特色的职业院校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1.改革的可行性
从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现有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来看, 开始以教学改革为契机, 大力建设和探索具有东莞地方特色的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具有可行性。首先, 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手段改革势在必行, 这从客观上就加速了改革的迫切性。其次, 从大的地域来讲珠三角制造业发展迅速, 各种企业及用人单位用工需求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改革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体系, 从这两方面来看, 在社会和高校的共同努力下, 改革可行性比较高。
2.改革的科学性探索
如何验证改革措施的科学性, 首先要体现职业院校的特点特色。例如, 传统的学习质量评价手段中较为重视的就是考试, 通过考试来评判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熟练掌握程度, 但作为职业院校学生, 仅仅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还是不够的, 社会发展比较迅速, 知识和技能会很快老化, 如何保证让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技能能够不断升级, 为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这就要求建立一整套完整科学的、现代化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可以从企业及用人单位为源头, 首先提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 再以工作岗位及职业素质需求设置人才培养方案, 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必然要求要有良好的教学手段方法内容来实施, 以实施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出发点, 势必会催生一套与人才培养方案配套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该体系应该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是否可以可持续性发展为重点, 制定可以量化的评价细则, 以数字的形式反应评价结果。使评价科学, 可量化, 操作性强。
3.改革的地域特色和专业特色探索
从某种意义上说, 特色就是质量, 没有特色就没有质量。办出特色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区域性和技术应用性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特点。首先, 从地域来看, 东莞作为珠三角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 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越, 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配备高科技电子产品如笔记本电脑及其他电子学习产品来帮助课外学习。其次, 学校周边的企业比较多, 有利于学生的业余实践, 由此学生的课外学习也可以纳入学习质量的评价之中, 用量化的方式考核。再次, 学习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 它包括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习, 也包括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学习, 理论技能的学习易于考核量化, 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要考核量化就显得比较抽象模糊, 传统的思政课程教学显得说教因素比较大, 无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学习质量评价这一块, 可以通过设置譬如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环节, 让社会参与对学生思想道德学习的评价, 具体的实施细则有待于继续研究探讨。
三、结论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体系研究是一项紧迫性高、重要、艰巨的任务, 作为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珠三角地区, 尽快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具有给全国其他地区职业教育做出表率的作用。从长远角度考虑, 各个高职院校之间的综合竞争与差距已经不是非常明显, 如何在与兄弟院校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否至关重要。改革与创新要至上而下, 从领导到教师再到学生都行动起来, 校内校外一起参与, 创建出一条富有地域特色的新的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摘要:珠三角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在每个学校中都存在已久, 但随着地方经济转型, 产业升级的客观形势变化, 高职院校学生中传统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逐渐和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严重脱节, 不再符合现有“90后”学生的发展特点。消除现有弊端并寻找一条适合地方特色的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势在必行。以珠三角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为例展开研究和探索, 寻求改革创新的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创新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2]陈嵩.我国不同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 篇11
关键词:评价模式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学校要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以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学生评价机制,建立以综合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淡化学习成绩在评价中的权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笔者所在学校从2012年开始进行了学生多元评价模式研究,已初步形成了基于“档案袋式”的学生质量评价模式。
一、“档案袋式”评价模式释义
“档案袋式”评价模式又称“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模式,是指以“档案袋”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档案袋主要以教师为主体,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社会实践、生活、成就等方面进行作品汇集。它展示了学生在学习期间、顶岗实习期间、初期就业等某一时间段的综合发展情况,可以将其作为学生综合评价的主要依据。
二、“档案袋式”评价模式的特点
1.客观性
“档案袋式”评价模式主要由众多的信息组成,避免了教师的主观臆断,客观上有助于分层次评价不同群体的个性差异。
2.真实性
“档案袋式”评价模式是针对学生个体量身设计的一套评价模式,以班级为单元,具有比较性,适合本班学生的整体评价,评价内容可靠真实。
3.主动性
在目标的指引下,学生可以反思自己的发展和作品的质量,也可以在自己的水平上进行工作,展示自己的学习风格和表达方式,让学生能自觉意识到存在的不足,然后加以改进,从而更好地培养出服务于社会和工作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档案袋式”评价模式的内容
“档案袋式”评价模式主要由学校评价、企业评价、家长评价和自我评价四部分组成。
1.学校评价
“高分低能”现象屡见不鲜,传统的期末考试成绩已不能满足评价的需要,而对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将会给学生的职业生涯带来长远的影响。笔者所在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内容主要有:
(1)学习成绩。主要由中考成绩、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含回答问题次数、展示次数等)、奖学金、文学素养、安全学习评价等内容组成。
(2)课外活动。主要由参加社团活动数、参加班集体活动数、社会实践、好人好事等内容组成。
(3)班级评价。主要由班干部评价、小组评价、宿舍评价、任课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等内容组成。
2.企业评价
企业评价是整个评价内容的中心,主要是从学生顶岗实习开始直至就业的评价。学校增加了企业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有了目标,企业指导师傅也有了明确的评价方向,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效果显著。
(1)顶岗实习评价。学校安排第六学期为顶岗实习阶段,在此期间,由企业班组长、部门领导、企业员工、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等组成评价方,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热情、工作态度、专业知识、职业观等进行考核,并作为评先树优的主要依据。
(2)就业评价。就业评价为期两年,主要有学生初次就业状况、专业对口率、工资收入、一年后的工作稳定情况、一年后的工资收入情况、两年后的工作稳定情况、两年后的工资收入情况、两年后的职业发展空间等内容。
3.家长评价
学校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电话回访、家长座谈会等方式,定期和学生家长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每半年进行一次评价。主要有学生的思想、家务、学习、处事方式、家长满意度等内容,由班主任对其综合评分。
学校和家长能够及时、方便地传递信息,可以有效地解决沟通难的矛盾与问题,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随时随地得到关爱服务,给学校、班主任老师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率的沟通渠道,交流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充分实现了社会、学校、家庭和谐共育。
4.自我评价
学生主要通过学校制定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期望、品德、发展状况、学习行为与结果及个性特征进行判断与评估,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过程,将评价机制提升为学生自我对比、自我交流、自我提升的平台。
四、“档案袋式”评价模式的体会
档案袋式评价模式营造了良好的教风、学风,提高了教师的责任心和教学水平,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通过多元评价模式发现了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配合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提升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学生评价并不是要求学生按照标准尺度、标准模板发展,而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帮助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的舞台,达到成才的目的。
总之,人才评价模式的研究任重而道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学生评价模式一定会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 篇12
一、学习过程评价———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新视角
长期以来, 国际上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实践中处于主导地位的评价标准有三种[1]:一是声望标准;二是资源标准;三是产出标准。美国的院校和专业质量认证、英国的《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 以及加拿大的《麦克林》等媒体大学排行榜, 就结合这三种标准各有侧重。而当前国内所采用的主要是资源和产出两种标准的综合, 如《中国大学评价》系统所列指标包括招生人数、科研的投入与产出量等;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则偏重教育投入指标。
随着实践的发展, 传统教育质量评价标准逐渐受到质疑。其最重要的问题是忽视了影响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学生, 特别是未注重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帕斯卡雷拉和特伦兹尼对近半个世纪来的“学生发展”和“大学影响”总结道:“大学对学生影响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个体的努力程度以及投入程度所决定的, 大学里所有政策、管理、资源配置等都应该鼓励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各项活动中来。”[2]毋庸置疑, 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使用者和共同生产者, 应始终是高等教育教学的主体。与以往相比, 现代学生的学习态度、方式和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 参与教育过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要求大学及教师适应其教育需求变化, 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 并有效提升教育质量。
在传统质量评价标准逐渐受到质疑的情况下, 欧美一些国家开始把评价大学教育质量的标准转向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将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作为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监控依据, 并把其整合到本科教育评价活动中去, 有助于大学和教师确认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学习投入情况, 引导大学和教师积极地为学生创造人性化的学习环境, 不断改善教育计划, 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核心目标,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国内外学习过程评价的实践
(一) 国外的实践
1. 美国NSSE
全美学生学习投入度调查工具 (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简称NSSE) 主要针对在校学生学习投入状况进行调查, 用来考查学生学习投入状况、学校的支持举措, 以及学生对自身发展和学校在学习促进方面的满意度。调查对象为四年制本科院校的一年级与四年级学生。问卷共包含5大方面的评价指标[3]:一是学习上面临的挑战;二是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合作性;三是师生互动质量;四是就读经历的丰富程度;五是校园环境支持学习的程度。自2000年在全美正式推行以来, NSSE调查已进行了12次, 参加的院校多达1500多所, 已成为同类研究中项目最广、设计最严密、资讯最丰富的一项全国调查。目前, 印第安纳大学正积极推动NSSE调查分析结果运用于高等教育机构的资格认证。此项调查结果还被美国新大学排行榜、全国和州高等教育鉴定机构所采用。
2. 美国SERU
研究型大学学生就读经历调查问卷 (Student Experience in the Research University, SERU) 是基于研究型大学学生开发的, 问卷中有时间分配、学术参与、学生专业评价和专业满意度等核心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围绕学术参与、公民与社会服务、学生发展、学校服务和对学校服务的满意度等五个维度进行。“学术参与”评估学生的研究经历, 包括投入学术研究的时间、参与学术研究的目的、学术研究成果等。“公民与社会服务”评估学生作为公民的基本素质, 包括学校内外的社区活动经历、时间投入、参与动机和成果展示等。“学生发展”评估学生经过高等教育后的发展程度, 包括入学前后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变化等。“学校服务”和“对学校的满意度”评估学校为学生发展提供的支持和学生对学校提供服务的总体态度, 包括学校提供的学习、娱乐、后勤和学生对学校、师生关系、课堂氛围、环境设施的满意度等。[4]
3. 澳大利亚CEQ
澳大利亚的全国学生课程体验问卷调查工具 (Course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 简称CEQ) 主要对已毕业学生的就读经历进行调查, 用以考查学生在就读经历中与学校提供的教学条件、教学资源、教师同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和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实际影响。问卷内容主要涉及:优良的教学、基本技能、总体满意度、适宜的作业量、清晰的目标和标准、智力的激励、学习化社区、学习资源和支持、工作的准备等方面。其中, 优良的教学、基本技能, 以及总体满意度被视为核心测查项目。该问卷的部分数据被作为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绩效指标。相关的统计数据每年公布一次, 以便于各高校比较同类学科的教学质量。一些商业性的大学指南也会引用这些数据, 为学生比较大学课程和教学质量提供依据。[5]
(二) 国内的实践
20世纪初, 受国际教育质量评价范式转变的影响, 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改变传统的、以教育投入为主的评价模式, 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通过评价学生投入各种有效学习活动的程度来衡量大学教学质量, 并对学校教育实践提出改进意见。
2006年, 由北京市教工委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课题组共同组织, 开始进行年度的“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调查”。调查的主要工具是“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调查———本专科生问卷”和“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调查———研究生问卷”。问卷围绕高等教育的入学、教学过程和产出三个方面进行, 主要关注学生的升学路径和升学动机的变化, 以及学生资助政策的覆盖范畴和实施效应, 高校教学过程中第一课堂、第二课堂、高校辅导员的质量, 学生的学业成绩、知识素养与能力, 以及包括心理素质、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社会价值观等在内的综合素质。
2007年, 清华大学引进并汉化美国的“全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 (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简称NSSE) 用于中国大学的教学质量研究。2009年5月, 中国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项目 (NSSE-CHINA) 正式全面启动。清华大学根据自愿原则, 在全国范围内选择27所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高校, 进行NSSE汉化后的首次调查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连续性追踪研究计划, 项目按年度进行, 项目组成员逐渐增加, 累计有70多所院校参与了该项目。
三、学习过程评价对院校教育改革的启示
国内外学习过程评价的实践证明:学习过程不仅可以而且应该成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监控依据。我国高等院校应该紧跟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在教育研究和实践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过程和发展给予更多关注, 推动我国真正形成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 践行“学生为本”的理念
学生在大学期间究竟学到了什么?发展的程度如何?大学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发展?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我们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 也是我们评价一所大学教学质量高低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尽管“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已得到了国内绝大多数院校领导者的认同, 但是并没有成为院校各级层面的自觉行为, 更多地仍然停留在宣传口号上。“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投入、关注学生的成长, 而当前部分行政领导及教育管理部门热衷于办学条件、办学投入的做法却与之大相径庭。因此, 院校必须确立“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并使之落到实处, 这样有利于院校从学生发展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各项工作, 真正有利于促进学习过程评价工具在院校中的应用。否则也只能更多地停留在研究层面上, 难以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应用价值。
(二) 建立学生视角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人才培养的载体是学生, 教学工作评价的核心应是学生“学”的质量。然而, 在现行的以“学校投入”为重点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中, 大学内部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很薄弱, 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的有效监控。高校自身应把学生发展质量摆在内涵质量的核心地位, 自主建立以“保障学生学习投入, 提高学生学习和发展质量”为目标, 从强调“教”到注重“学”的本科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具体包括:明确制定学校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学生学习成果目标, 完善学生学习投入的政策制度和校园环境, 建立以学生学习投入和成效为标准, 保障学生学习成果目标实现的自我评价体系等。
(三) 创建动态、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院校运行基础数据库
现代大学的改革和发展需要院校研究, 而院校研究需要相应的数据库。从国际上高校管理的经验来看, 院校运行基础数据库已经成为高校实现科学管理所必须依靠的决策平台。国外在实践中非常注重数据库的建设。以SERU项目为例, 该项目通过建立健全横向和纵向数据库, 实现数据库资源的共享, 便于学校之间和同一学校不同时间段之间的比较, 使研究数据真正为院校发展服务。而相关研究的数据库建设在国内研究中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动态数据库建设及资源共享平台搭建还处于起步阶段, 且面临着经验管理、条块分割等诸多困境。只有统一思想认识, 重视院校运行基础数据对科学决策的重要作用, 大力推进院校研究数据管理平台建设, 才能实现院校研究的定量化、数据化和院校发展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Astin, A.W.Excellence and Equity in American Edu-cation (1982) [EB/OL].http//www.eric.ed.gov/ERICDocs/data/ericdocs2sql/content-storage_01/0000o19b/80/30/03/83.Pdf.2009-9-1.
[2]Pascarella, E.T.&Terenzizi, P.T.How College AffectsStudents:A Third Decade of Research『M 1.San Francisco:Jossey Bass, 2005:602
[3]NSSE.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2009[EB/OL].http://www.nsse.iub.edu/pdf/nssc09-color_sample.pdf.2009-9-1.
[4]景安磊.美国研究型大学学生就读经验探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1 (5) .
【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推荐阅读:
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方案06-19
学生学习结果评价09-29
学生学习状态评价10-02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09-30
学生学习能力评价小议09-26
学生数学学习自我评价06-28
学生的学习生活自我评价08-16
好的评价改变学生学习态度08-27
学生对学习态度的自我评价08-14
小学生学习自我评价通用08-23